试论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的论文

2024-06-27

试论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的论文(通用8篇)

篇1:试论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的论文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作文、爱作文的欲望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总觉得无东西可写;再次就是词汇积累少,作文言辞干瘪、呆板,缺乏个性。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注重教师如何教,却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生喜欢写些什么,喜欢教师怎么上作文指导课,喜欢老师怎么评价自己的作文等等,教师都心中无数,而是盲目指导,造成了很多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这一难题,有没有办法解决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兴趣,拓宽习作思想

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起点。”习作中,教师要充分体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的习作理念。通过作文前的指导,使学生感觉到对这次作文很有兴趣,有话可写,感觉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想要赶快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出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在习作中充分体现由说到写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起学生对生活的积累,使学生感觉到这次作文有不少内容可以写。可以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中获得作文素材,从这么多的内容中选择最能写好的内容去写,开启学生习作的“素材库”。

二、学会观察,培养习作习惯

作文教学中,培养观察可使学生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对于写好作文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观察自己的亲身经历更为重要。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他们掌握观察的顺序,讲给他们观察的方法,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人一物学起,教学生会观察整体,又会观察局部;会观察静态,又会观察动态;观察注意外表,又注意内心。课堂上我拿图片、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有时让学生观察同学或老师,有时把学生带到室外,观察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怎样观察便怎样写作。由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对具体事物有了一定的感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写的作文异彩纷呈。在学生欣喜之余,我告诉他们这就是作文,作文并不是抄书抄报,作文并没有那么深奥;同时告诉他们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有必要养成观察的习惯,时时观察、处处留心,并把观察所得写于日记,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多年来,我总是坚持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学生通过写观察日记,提高了作文水平。

三、感悟生活,运用真情动人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学生在作文时,只有吐真言、抒真情,真正做到像巴金说的:“把心交给读者”,才会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要好作文,必须跳出课堂、学校的小圈子,扩大语文生活的外延。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周围的事物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只要我们不闭目塞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总会有让我们动情的东西。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将学生的笔触转向对各种社会现象、媒体焦点、新闻事件或热点人物的品评,转向对地球、对环境、对人生、对和平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沟通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带领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提醒学生利用一切感受自然、社会、人生的机会,不忘身边小事。同时学会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间接了解大千世界。做到写在资料本上,记进脑海里,厚积薄发,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有感而发。学生心灵世界的种种感悟往往是被外界的某些因素引发的,正如学生看到电影中感人的

情节就会忍不住流泪,看到不公平的现象就会忍不住呐喊那样,学生潜在的情感需外在的力量来唤醒。一个语文老师,若能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良知、责任、爱以及对真善美的思考和追求,那么,他的学生除了感知生活外,还会深入地思考生活,使生活情感化。对于学生来说要学会写好情感日记,对平时见到好的或不良的现象在日记中进行鞭挞、评论,在鞭挞或评论的同时情感日积月累,写多了,理解多了,情感丰富了,作文真情味也就十足了。学生应该准备一个小本子,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静下心随时整理所积累的材料。只有自己想得多、评论得多、思考得多,才会对生活有所感知、有所思考,情感就在不知不觉的积累中孕育成熟。

四、点评改导,提高习作水平

一篇好文章须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功。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修改文章,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每次习作时提醒学生自己修改两遍。一是文章要通顺,从字、词、句段上下功夫,不要有错别字、病句。二是从结构安排、写作技巧上下工夫。看自己的文章是不是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开头结尾是否新颖,引人深思;条理是否清晰。改好后,学生自我评价,看看满意程度,从而让学生养成自我修改和自我评价的习惯。

总之,只要老师愿意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教给孩子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学生就会成为作文的主人,就会用一颗爱心关注生活,用一支神笔真诚地抒写生活,就会步入快乐作文的殿堂。

篇2:试论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的论文

内容摘要: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布置他们写作文、记日记,学生们觉得无事可写、无从下笔.交上来的作文为数不少的同学以《优秀作文选》《小学生优秀作文》为友,照搬照抄。生活在农村最熟悉的生活场景、素材熟视无睹,觉得自己生活没有什么可写的,无话可说,缺乏生活情趣。部分教师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淡化作文教学,满足于学生抄背优秀作文。为此围绕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结合多年的教学和自身专业所学,本文对小学作文教学形成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作文 教学方法 生活积累 灵感 兴趣习惯 有效途径

目 录

内容摘要 „„„„„„„„„„„„„„„„„„„„„„„„„„„„ 1 关键词 „„„„„„„„„„„„„„„„„„„„„„„„„„„„„ 1

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充分积累写作素材 „„„„„„„„„„ 3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丰富写作词语。„„„„„„„„„„„„„„ 5

三、启发学生科学认识事物,合理挖掘写作资源。„„„„„„„„„„6

四、帮助学生熟悉作文技法,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7

五、鼓励学生参与习作评改,设法增强写作信心。„„„„„„„„„„8

六、突出写作训练中心任务“灵感”的训练。„„„„„„„„„„„„„ 8

七、改变学生习作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9

八、.重视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夯实书面作文基础。„„„„„„„„„10

九、坚持写日记也是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 11 参考文献 „„„„„„„„„„„„„„„„„„„„„„„„„„„„ 12

浅析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的课程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信息相对闭塞、教学设施相对不完备的农村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又该怎样才能改善这些现状?最近,我们对部分农村小学学生作文状况作了大量调查与分析,现对调查情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现状

首先表现在作文题材的雷同,单一。相对城市孩子而言,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孩子见得少,听得少,读得也少,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少,生活内容单一。所以学生的作文很多时候题材都是雷同的,内容很单一。如曾经让学生以“我终于学会了。。”为题进行作文,超过一半的学生就写了“我终于学会了做饭”然后是“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和“我终于学会了洗衣服”。全班四十几个学生,内容竟然只限于三个题材,可见学生经历感受之单调、知识容量之匮乏。

其次,作文内容的贫乏,有大、空、抄的弊病,缺乏真情实感。

见识面的狭窄决定了学生作文内容的单调,空洞。学生的作文或者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亲身经历的,就存在空洞的弊病,如写事一类的文章,学生大多用流水帐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难以写具体;或者找来一些作文书,1

作文刊物照搬照抄,或是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过多的借鉴,根本不是自己亲身经历,长此下去,就会让学生产生依赖的心理,即某天要是不看作文书了,将不知从何处落笔。

再次,学生写作技能差、语病多、不会使用标点符号,作文缺乏创新精神。

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比较单一,教学上存在无计划和脱节的弊病,造成学生的写作技能较差。如高年级的作文学生只知道用三段式来写,具体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列一个自然段,怎样用过渡句过渡段来加强文章内部的衔接,学生无法把握。学生写人的作文里,他们不知道怎样将人物写生动、写活,什么地方用神态、动作来描写,描写人物时可用上哪些学过的生动的词语、句子等。这样。在作文内容的具体上功夫不够就很难妙笔生花,就难以谈作文的创新精神了。同时,学生的句子虽是通顺的,但受农村方言的影响,语病较多。作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也存在诸多问题,有的无区别的乱用,什么地方都用上句号;有的不知在什么地方断句,什么时候想起来就在什么地方点一下,以至写出来的话时断时续等等。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一)学生因素

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个人,受多种因素的限制,知识容量匮乏,视野狭窄。学生的生活除了校园就是家里,接触社会的机会和条件不多。农村小学的校园生活本来就比较单调,学校里开展的活动不多,除了书本上学的知识,学生的课外读物少之又少。就课程来说,从学生到老师,到学校到家长对艺体科目的学习和重视都不够,这就更造成了学生知识的匮乏。学生回到家里要么帮家长干点活,要么和同伴玩耍,周末和节假日大多也只是在家里度过,出门的机会不多。知识的欠缺还造成了学

生心理的劣势,那就是胆小、羞怯,尤其怕见生人,不能敢想敢说,这样给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足够的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要让学生写出具体、生动、内容丰富的文章来,对学生来说,无疑是要做“无米之炊”。

(二)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 农村小学校园设施的不完备,教学观念落后,再加上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宽裕,农村社会文化背景的落后,都对学生的知识的吸取、能力的培养有重大的影响。如在一些农村小学,校舍简陋、师资紧缺,就不能保证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尤其是艺体科目的教学,更是难以保证。素质教育的理念并没有深入每个教师、家长的内心,有的地方仍然沿袭着应试教育的弊端。家庭经济的不宽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行动乃至思想。整体文化背景的落后,文化氛围的淡薄更是对学生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有些根深蒂固。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从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时刻困绕着学生。一到习作训练,学生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作文成了他们的课业负担和精神压力,真是苦不堪言。结合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充分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立足于学生熟知的农村生活,就地取材,深入挖掘写作源泉。

1、用别样心情去感悟家乡的自然风光的美。学生们常年与农作、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瓜果梨桃,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为农村学生作文素材注入鲜活的源头活水。去寻找农村春夏秋冬独到的景色,需要我们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们以家乡的四季、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果园、田野、油茶等等为题进行写作.2、感受民风民俗的淳朴。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传统风俗“味”更浓,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3、回顾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写作时,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学生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比如:结合水稻双抢、秋收时节,一方面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一方面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作文。不仅参与了农业生产劳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让学生们以收获、劳动、摘油茶等等为题进行写作.4、体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学生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将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内活动作为练习内容,学生们非常欢迎。学校每学年在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文化等方面的竞赛活动,如:法制报告会、歌咏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演讲比赛、运动会等等。同时班级也利用班会组织读书交流会、朗读比赛等活动。学生参与比赛的激情,比赛中精彩激烈的场面,都深刻的印在脑海里,成为练笔的好机会。让学生们以别开生面的法制报告会、我们的运动会、我们是优胜班级、我的同位等为题进行写作.5、引导学生们寻找我们生活周围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们可以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经济实力稳步增长;国家惠农政策给百姓带来的实惠;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的发放;农村楼房、汽车越来越多,我们的家在变、我们的县城在变„„让学生去观察社会,感受时代气息,也拓展了学生的写作领域。让学生们以我家买了小汽车、家的变化等为题进行写作.当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更应教学生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学生通过自己的持续观察,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丰富写作词语。

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多读书、读好书是写作的前提。学生课内外进行广泛阅读,是一个“吸收 ”的过程,通过阅读,不仅能积累词汇和语言,也能从书中学到许多写作方法和技巧,思想也会受到熏陶,为以后的读写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读书 的过程中,学生扩大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情操,才可能写出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当然,沟通读和写之间的桥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消化吸收和积累,并做到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达到一个多读而善写的境界。老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条件,给学生多推荐有益的书籍,要尽量给学生多安排看课外书的时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记的习惯,摘抄好词、警句、格言、名段,有的还要背诵,熟记在心。学生看书多了,头脑里的知识积累多了,才能用准确、简练、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写出来的作文才能词汇丰富,内容具体,言简意赅,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同时,教师借助课本,通过对课文的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遣词造句自然有方法可用,有规律可循了。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材料。培根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读一本书是这样,读一课文也是这样,一篇文章往往有独特的语言特色,结构特点,绝妙之处和点睛之笔。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精读品味,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三、启发学生科学认识事物,合理挖掘写作资源。

有了生活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化对素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

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辞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目标的明确避免了学生观察的随意性、盲目性,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找答案,边观察边思考,直到问题弄清为止。示范学习指导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示范指导,方能使学生较快地领会取材的思路、写作的方法,并有助于其过渡到半独立和独立的主动习作实践。如在课堂中设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练说、练写,并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集体讨论;通过课文及课外读物的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准备表述的,并进行仿写训练;经常有计划地参观、访问;组织班队会等活动后及时练写;指导学生写好生活日记等方法。

四、帮助学生熟悉作文技法,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做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话题作文要求在以话题内容为范围的前提下自拟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要使文题靓丽新颖,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广告语等做文章标题。用修辞格来拟标题,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形象传神,有感染力。有些记叙类作品内容风趣、语言诙谐、格调轻松,这时可以相应地拟一则幽默式标题,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从而获得读者的第一青睐。标点

符号属于无声的语言,以标点作为文章的标题,可使文题新颖独特,引发读者要看个究竟的兴趣。文章要富有真情实感,一篇文章能否写出真情实感,是写作成败的关键所在。写作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真人真事。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感受才真切,体会才深刻,写出文章才是真挚情感的流露,只有自己受感动的事情才可能去感动别人。说真话,不随意夸大。冰心说:“写文章要有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认真诚实,实事求是,没有科学的态度,一定写不出真挚感人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时,切忌内容虚假,无病呻吟。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有足够深厚的感情,而不是故作深沉,哗众取宠;要能驾驭自己的笔来抒情,使感情浓淡相宜,而不是矫揉造作。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有文采,力求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五、鼓励学生参与习作评改,设法增强写作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所以,我首先是对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长处常常给予夸奖,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在给成绩时,我不以一把尺子量全体,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进步进行衡量。也可尝试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同时先让学生互相评改,做到与学生共评。这也给学生一种鼓励,一种自信,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只要努力是完全可以超过同学的,自己也有能力修改同学的作文。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放入“作文园地”里向大家展览。较优秀的也可向校广播站投稿或推荐向报刊发表。习作发表后,必然在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倍增,许多学生打消了惧怕作文的疑虑,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写好,并经常主动交自己的习作请老

师修改。

六、突出写作训练中心任务“灵感”的训练。

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中心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务。这些任务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应该是“灵感”的训练。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思考、灵感来源于可持续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全时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人的主动性、灵感来源于个体对大自然的爱„„

以前我们的作文多是给定好了题目的,如写《我的老师》、《记一件有义意的事》等,这本身就让学生没有多少灵感,所以学生只能靠苦思冥想、生搬硬套来完成任务。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作文题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发现,请你把你的发现写成篇日记,再与学生们交流”;又如“你曾到过哪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请你把它写来”。面对场景,学生一定会用不同的视角对待,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灵感。这些有个性化的文题目,贴近生活,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有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事情,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想起了某一件事情,就特别想把它写下来,这时如果马上动笔写,就能写得很好,很流畅。如果不及时写不来,这种灵感就带不来“习作”欲望,灵感就消失无踪了。

2、教师要善于创设习作情景,激起学生的习作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写下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总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把灵感当作中心任务,学生一定不会被字、词、句、段、篇、修辞所困扰,因为灵感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积累的作用将面面展现。可以说

个人的写作才华,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既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只是活动的创设者,只起着对活动的促进和辅导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想象,勇于创新和实践,把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活动中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纠错、自我评价、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七、改变学生习作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一些学生认为“写作文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的所谓“创造”,只能是相对模仿而言的,我们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会自己作文,要对他们的创新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极发现和了解事物,然后运用自己的想象,或者感悟,重组语言,进行“作文”。只要是书上和其他同学没有用过的,哪怕只是一个句子的叙述,一个词语的新用法,教师都要抓住机会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尝到独立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树立他们独立写作的信心,也借以激起其他学生的创造欲。尤其是在课堂上新学的词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运用,例如造句,再要求学生把它们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对于有自己新观点、新体会的作文,或者是描写从一个新的角度发现的新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当作范文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在课堂上讨论讨论,为什么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写,从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创造,如何创造。

我们倡导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当他们做到眼观四处、耳听八方,接触和了解了一些事物后,自然会产生一定的

感性认识,引起大脑的思考,考虑成熟之后就产生了同外界交流的欲望,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和鼓励,一篇优秀的作文就这样创作出来,抄袭和机械模仿的现象当然就不复存在了,也就更加真实了,更能表情达意。随着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学生有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兴趣成为最佳的动力,许多学生以作文为乐事,并致力于习作锻炼,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不少学生的作文都走进了学校的宣传栏。

八、.重视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夯实书面作文基础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也就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用现代汉语写文章,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一致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口头表达的训练也就是书面表达的训练”。再说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显然要比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容易,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充分发挥学生说的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学生说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说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习作的具体规定,提高审题能力。二是说自己的准备材料,目的是检查他们习作前的材料准备的情况。三是口头作文,在习作指导过程又分为说题目、说提纲、说作文。进行班内口头作文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口头作文正是在通过不断的“智力杂交”和“智慧交锋”中拓展了学生的横向和纵向的思维力、想象力、感知力,因而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口头作文对意志品质的培养作用也是很大的,尤其是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的养成。受口头作文语言氛围的影响,可以减少学生意志品质的独断性(即“固执己

见”),减少语言使用的盲目性,长期坚持则会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自觉性。口头作文表述、修改都需要直接、迅速,有利于意志品质果断性的培养。不断的口头作文锻炼,会使学生养成正确使用语言的习惯,“约束”自己不规范语言的使用。小学生只有把他们所见到的,所想到的,所感受到的等等,用自己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形成丰富的文本,真正做到下笔如有神。

九、坚持写日记也是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日记的内容不限,体裁不限,学生可以写看到的,可以写听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比如: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办完一次学习园地,参加完一次课外实践活动等都可以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心得体会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对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的建议

首先,针对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从培养兴趣入手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内在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很清楚的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因此,针对学生对作文的厌恶、恐惧心理,首先培养他们对作文的兴趣。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用富有魅力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的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来。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前奏创设一定的作文情境。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应善于在作文教学的前奏中下功夫,那就是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去着力:用教师自身的感受去创设情

景;用多彩的活动来创设情境。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的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造成目前学生作文现状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作文环境的单一,可供协作的材料太少,总是写那些司空见惯的事,难以勾起他们的表达欲望。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而流个不息。”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开发利用农村的生活资源、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去。为学生开拓开发作文的源泉,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这块土壤上吸取知识经验。农村本就是个天地广阔、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活本就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还应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活动,如在母亲节里要求学生为妈妈做一件事;顺应节日的变换开展班队活动,如三月的文明礼貌月,组织“献爱心”活动,五月的植树节,组织“多植树,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活动等。

其次,作文教学中遵循从说到写的过程。对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训练是否扎实。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存在读写脱节的现象,教学程序较为单一,作文教学无序列,无计划,课内与课外不能很好的结合。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看了,听了,有很多想说的话要说,要尽量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机会。同时,还忽略了学生自由练习说的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忽略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给学生习作带来的活力与优势。

再次,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要使学生能写好作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能力,良好的写作习惯。

首当其冲的是要上好阅读课。从阅读教学入手,从中学习写作方法。因为模仿是儿童的天性。

总之,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离开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小学生作文也是如此。教师的作文教学指导针对性要明确,指导过程须循序渐进,否则无助于学生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也会造成学生练习写作缺乏成就感,形成对抗、应付、依赖等不良心理。作文教学要与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1.张云鹰:《开放式习作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2期

篇3:试论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学习能力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课堂开始的教学非常重要。要想把一堂课上好, 对这堂课创设好的问题情境非常关键, 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创设问题情境意义重大,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把学生注意力都吸引过来, 避免学生课上开小差。另外, 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总之, 老师在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 结合要教授的内容,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自主探索的欲望, 自主学习。

如在讲授比较分数大小一课时, 老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八戒分西瓜的故事作为问题情境来加以引导。开始上课的时候, 老师给学生们讲解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在西天取经的路上, 悟空说现在呢, 有1个西瓜, 咱们4个来分, 4个人分别吃西瓜的三分之一, 五分之一, 七分之一, 九分之一, 咱们4个怎么分呢?这时贪吃的八戒发话了, 我的饭量最大, 吃九分之一, 师傅七分之一, 沙师弟五分之一, 大师兄饭量最小就吃三分之一吧。这时, 听完八戒的话, 师傅, 悟空, 沙僧都笑了。通过这一故事,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以促进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学生们都开始努力探究新知识, 想尽快明白这些分数之间的关系。这样, 老师就可以轻松地引入新知识。

二、通过改变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生年龄都很小, 自控力自然很差, 要想让他们自己想着进行自主学习, 是非常困难的。为此, 老师必须加以引导, 通过好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 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的做法如下: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提供学生质疑平台, 给学生机会展现个性, 通过小组学习促进教学。

1.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儿童的思维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所以, 老师要多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直观的操作, 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只有这样, 通过具体操作, 学生才能增强感性认识, 逐步增加对抽象数学的兴趣, 不断提高课堂质量。

2.提供学生质疑平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老师要多给学生质疑的控制, 这样通过学生的质疑, 带着问题去思考, 老师再给予解答, 这个过程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还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 老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 来拓宽学生的思路, 让学生多思考, 多质疑。为此, 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多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第二, 指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第三, 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去解决问题。

3.给学生机会展现个性

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不同, 都有各自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思路, 也都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爱好,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示。

如在讲解认识几分之几一课中, 让学生分小组从学具袋中选取1张纸片, 将它平均分成若干份, 把其中的几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再用一个分数表示涂色部分。让学生自己尝试用一个数表示涂色部分, 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 涂色部分没有限制, 为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通过留有的自由空间, 来不断展现同学的个性, 扩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4.通过小组学习促进教学

合作学习是一个立体化、多层次、网络式的课堂思维结构, 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纵向的信息反馈。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中, 让学生分组,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在一个长方形的纸上摆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通过多种摆法, 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这种方式,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中结合生活实例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使它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乐趣, 体验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周长含义时, 老师可以提出如下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把国旗的四周镶上一道金属框, 这个框有多长?这是一个已学过的数学问题——周长问题。这样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产生了一个新的数学问题,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既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周长的含义, 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之, 在以后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不断地创新各种有效教学方法策略, 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摘要:从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出发, 重点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策略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学习能力;通过改变学习方式, 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中结合生活实例。最后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必须不断创新, 发掘更多可行的切实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来促进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兴趣,学习方式,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1]刘友红.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 (教学研究) , 2010, (05) .

[2]许万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10种类型[J].云南教育 (小学教师) , 2010, (09) .

[3]何红军.让前置更有效——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现状及对策[J].学生之友 (小学版) , 2010, (12) .

[4]周琼.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学生之友 (小学版) , 2010, (12) .

[5]蔡晶鋆.浅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性的发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 (24) .

[6]范海霞.彰显本质回归本位——找回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数学味[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 (24) .

篇4:试论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对学科本身所具备的丰富资源并未足够重视,而仅仅对教科书死搬硬套,学生生活与实践被硬生生地隔断,原本应该趣味盎然的语文学习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硬性任务。与之相对的,单元主题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教学活动中推动学生汲取各种知识,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体单元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逐渐受到大部分语文教师的青睐。

在小学语文主体单元教学中,教师以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水平目标为依据,从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阶段特征出发,进行教学主题的选择,教师应深入了解并遵循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结合主题,将教材与相关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同时采用连续课时单元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在单篇备课和教学活动方面,与传统的乏味、零散、封闭式教学的传统结构体系相比,单元主题教学模式更强调重组和生成课程资源,以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实践性为出发点,展开课堂教学活动。

一、备课应注意教学的整体性与灵活性

教师要确保教学的整体性,首先应从整体编排课文教材的角度出发,对各单元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侧重点准确把握,综合考虑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与方法,进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法和步骤,从整体上有效落实各单元教学难点与重点,最终从整体上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针对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应以学生学习状况为出发点,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地点进行积极调整。编排“主体单元”的过程具有较大弹性,教师应将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资源充分结合,不断拓展和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多维且更广阔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过程中应融入比较、升华、综合方法

(一)比较法

在同一单元内结合两篇或多篇课文同时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挖掘,并将其对比、辨别和鉴赏,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语文知识和技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同时受到更为深刻的情感熏陶。在同一单元主题中,教师可以选择对同一作家、文体相同的课文进行比对教学,以老舍的《母鸡》和《猫》为例,前者在文中表达作者对母鸡的心理变化,由厌恶、敌视逐渐转变到敬佩和喜欢,他在文中加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天成;后者则就作者爱猫之情作了充分表达,对猫的淘气和古怪进行详细描述。

(二)升华法

简单来说,主题升华即就同一主题进行层层感悟。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进而对本单元所蕴含的情感要素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的引导应从不同角度展开。以课文教材《詹天佑》为例,应结合课文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阐述与发散,拓展其思维深度,激发学生为国争光的情怀,可视具体情况组织班级规模的主题交流会,将学生热爱和建设祖国的情怀予以充分展示、交流,推动学生思想由浅层体验逐步向深层感悟发展。激发并升华学生的感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于强调和硬性灌输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应把握主题思想,对其展开持续的、反复的渗透,升华学生认知,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态度、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综合法

作为新型的语文学习模式,综合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指综合性的学习。它强调将学生学习与生活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实现跨领域学习,并强调了合作学习,自主研究与探索。例如六年级教材上册中,在“轻叩诗歌大门”第一版的“诗海拾贝”中总计配置了六首诗歌作为阅读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致品读这六首诗歌,接着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其活动主题,并围绕主题展开分析,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例如中国古代富有影响力的诗词大家、中国古诗词历史文化、古今诗歌体的差异、不同历史时代诗歌的特点差异性等等。可以以学生爱好和兴趣偏向为依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学习主题自主选择,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给出相应的活动方案,自主制订活动的地点、时间、内容、活动中的不可控因素与预备方案、活动的具体步骤、结果汇报与交流形式等。进而将各小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共同启发和探究,以期发现问题,为下阶段活动做准备,并由教师对小组活动成果进行多元的、综合性的评价。

三、结语

作为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主体单元教学意义深远。其有效性也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和证明。主体单元教学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积累知识和增强素养极为有利,同时对其知识框架和体系的构成也具有重大意义。单元主题教学对现代社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水平与效率的同时,也推进了学生学习能力与知识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李怀源.基于学习策略与学习能力提高的语文课程单元——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人物的故事”单元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1(5).

[2]王敏勤.新课程怎样开发课程资源——中小学语文、英语主题式单元教学的构想[J].天津教育,2007(2).

[3]刘小丽.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教学之“精加略”尝试——以《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两课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6).

[4]董华.基于核心知识的语文主题单元教学——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1(5).

篇5:试论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的论文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作文教学则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而,小学生作文指导课如何上,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从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怕教,学生怕写。虽然每个班中都有一小部分语言基础非常好的学生对写作确实有悟性,似乎不需要老师过多的“牵线搭桥”。但我们看到更多的状况是:大部分学生面对写作显得无比痛苦。中等及偏下的学生,面对习作,更是无所适从,无从下笔。在作文指导课上,虽然师生都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那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有没有什么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呢?有。通过近两年来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瓶颈分析与对策的研究,结合自己多年作文教学的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

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主题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务。这些任务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应当是“灵感”的训练。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思考,灵感来源于主动性,灵感来源于个体对大自然的爱……

以前我们的作文题目多是命题作文,学生的思维打不开,没有多少灵感,只能靠苦思冥想、生搬硬套来完成习作任务。新课程改

革以来,我们作文的命题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你曾到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请你把它写下来”。面对不同的场景,学生一定会用不同的视觉对待,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的灵感。这些开放式的作文命题方式,贴近学生生活,尊重个人的生活体验,让他们能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老师要善于创设习作情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起学生的习作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捕捉瞬间的灵感。可以说,个人的写作才华,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既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对活动起促进和辅导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想象,勇于创新,把活动推向更高层次。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活动中及时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灵活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总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把灵感当作中心任务,学生一定不会被字、词、句、段、篇、修辞所困扰,因为灵感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

二、注重生活积累,提高作文能力

1、广泛阅读,积累语言。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新课标》也提出要“重视文本”。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课文内容来积累语言。入选小学教材的很多课文

文质兼美,是非常好的积累源,老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文中好词佳句,教师定期检查。同时,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有了良好的语言积累,就会为其写作作好铺垫,在作文中就能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注意观察,积累生活。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对初学作文的小学生而言,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写出的文章才能真实生动。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除了学会有序地观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之外,还要引导学生不能单用眼睛看,要耳、口、手、脑并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及时记下观察发现,坚持写观察日记,把每天观察到的人、事、景、物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拘长短、内容及形式。人要重点记录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事要重点记录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景要重点记录下景物的特征、颜色、动静;物要重点记下物件的外形和结构,用途与功能……

3、增强体验,积累技巧

小学生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但小学生作文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与人交流,这就要求作者有读者意识。语言必须流畅,言之有序,有感染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各种单项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表达技巧。所谓积累技

巧,就是通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篇章结构的技巧,选材立意的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如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可以训练各种形式的开头结尾;可以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可以联系课文的题目分析作者的选材,立意的目的。在进行片断训练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技巧的训练,鼓励学生写童话式、畅想式作文,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水平。

三、增强信心,培养学生自信地写作

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除了平时积累少外,还因为作文的条条框框太多,要求越多,作文就越容易离题,一次次的打击,让孩子再不敢动笔写作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敢写作文呢?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平台,让学生重塑自信。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要让学生充满自信,那我们的作文批改就不能老是去“找茬”,而应该学会善用鼓励,让学生在作文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一个字词的运用到一个片断的描写,从文章的材料、内容、立意到学生写作的表达技巧,从工整的书写到错别字的减少,多们都应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避免使用侮辱和带歧视性的语言。我们要引导学生自我欣赏,自我接

纳,为自己的人生喝彩。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位男孩子,十分好动,篮球是他喜爱的运动项目。因此,在言谈间,作文里经常提到他的篮球,可是在有关打篮球的作文里我看到的是这样的叙述:甲同学抢到篮球传给乙同学,乙同学又传给丙同学,丙同学又传给丁同学,丁同学又传给……,最后某同学投篮了,球进了!作文也写完了。这样的作文按照书面的情况给予评价显然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选择了和他一同观看一场篮球比赛,请他给我这个“门外人”讲解比赛,当我带着一群孩子围在篮球场外,看着他眉飞色舞,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讲解时,相信他已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赛后我告诉他:“你说得太棒了,如果你能把刚才所说的都写下来,那肯定是一篇优秀的作文!”积极向上的评价点燃了他的写作热情,在以后的文章中总能看到他不少精彩的语句和生动的描写。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使我们的每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条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够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四、重视作文评阅

学生写作与专业人士写作有所不同。专业人士写一篇文章,从开始构思起一直到完稿,差不多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家的精力一方面致力于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语言;同时还时时用“第三只眼”对自己的写作行为进行监测和诊断,并将诊断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大脑,根据反馈信息对写作行为再进行调整,也就是边写作边修改。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虽然伴随着一定的反思与修正活动,但这种意识和能力都不够,所起的作用也不大。因为初学写作的人,对什么是好文章,应该怎样写,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较难做出合理的判断。也就是说,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担负对写好作文来说的必要监测、反馈功能,而这个功能是需要教师来承担的。这样一来,学生写作文的过程被划分成了两部分,从审题、构思,到写作完成后交作文,这只是写这篇作文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评阅后,学生根据修改意见修改成定稿(有时还需要再次评阅,再次修改),这篇作文才算全部完成。而教师的评阅,正好是联系两个写作环节的纽带,因此,作文评阅的意义十分重要,一点也不能省略。

端正了作文评阅的观念,还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要求和方法,才能充分发挥评阅的作用。教师最常用的作文评阅方式是在学生作文本上写评语和在班级作集体讲评两种,前者适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作具体评价,后者适合对全班作文的整体情况作总结。如果时间允许,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面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的评阅方式,总的来说还是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多就少改,鼓励为主。

篇6:试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还是人文性的学科,语文的良好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写作在这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阶段的每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最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一、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强烈的写作兴趣,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就会得以提升,所以想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首先必须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只有产生了作文兴趣,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此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同时要注意,学生写作的内容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因为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作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动力。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精心地创设情境,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给予科学和适当的指导点拨,降低一定的写作难度

对很多学生来讲,写作就像一头大老虎,让他们感到害怕、恐惧,对于一个写作要求,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怎么开展故事情节,不知道怎么使用措辞和语言。在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在初期的教学阶段,就要适当地调低难度,明确写作要求,让学生对于写作不是感到害怕,而是觉得写作并非难事,提升学生的信心,逐步提升写作的难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步。比如,在2009年的时候,省教委曾经组织了一次全国书信作文大赛,主题限定在祝福祖国,主要描写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中国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师,当初在指引学生参赛的时候,首先跟学生一起分析,获得结论:祝福祖国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把握起来太困难,但是作为初中生,如果能够用周围很小的事情来见证祖国的发展,就可以将这一个宽泛的大主题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比如家乡的变化,某个家庭的变化,学校的变化等。这些变化怎么体现出来呢?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就不是难事了,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使用对比的手法。教师这个时候进一步地发问:“文章的写作重点放在哪里呢?”学生答曰:“现在。”尔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最终确定相关的标题有如下几个:《喜气洋洋奔小康》《越来越好》《觉醒的东方雄狮》《翻天覆地大变化》《小康进万家》等,可以说效果真的是意想不到的好。

三、引导学生做好素材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没有一定的知识量积累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的积累,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能够有素材可用。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学生成语掌握量、俗语谚语掌握量的积累。初中时期的词汇量积累对于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以及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意义,需要教师们高度重视。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很重视学生的词汇量积累,比如每天安排学生在黑板的一侧写一些经典成语,让他们在有意无意之间进行学习,这些都是他们拓展词汇量、提升基础知识的途径。另外,教学中笔者也会重视学生的案例素材积累,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写的,笔者就倡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记录一些案例、事件,比如自己的一些见闻、思考,还有生活中的一些奇闻逸事等,通过素材的积累让他们养成观察生活、善于积累的好习惯,以便以后的写作、学习能够有效地进行。

四、积极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学生作文,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大多是很随意的,漫无目的地写到哪儿就算到哪儿,写作前缺乏周密细致的思考和布局。那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率的写作呢?笔者认为,作文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第一步,认真审题,把握好文章的方向。第二步,确立文章的主旨中心,主旨中心要结合实际,要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或给人以启迪,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第三步,围绕中心选材,所选的材料一定要为主旨中心服务,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第四步,组织材料列提纲。提纲视其时间而定,可详可略,但一定要注意,必要的步骤一定要说清楚。第五步,文学体裁的确定,表达方式的运用。第六步,修辞手法的选取,根据不同的内容选取最合适的修辞手法。第七步,文章结构的安排、布局,从全篇到局部都要有所考虑。第八步,精心拟定题目,一个好的题目也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是写好一篇优秀习作的基本要求和有力保障。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依赖于教师的认真授课态度,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的认真钻研,依赖于教师不断地总结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也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乃至写作方法的培养。但是教师只是教的主体,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只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结合才会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

篇7:谈谈小学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

内容摘要:

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识字,要让学生主动识字,我们应该把抽象、难以理解认识的汉字,变成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我们应该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趣味识字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等,从而让学生达到主动识字。

关键词:

自主

创新

趣味

快乐

学习汉字,不仅可以掌握知识,增进能力,更能接受文化熏陶,强化文化认同,丰富文化积淀。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主动识字,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我借鉴和探索出了一些方法,力争营造出自主、协作、创新的课堂教学情境。现谈谈我的几种方法:

一、创造自主识字的良好环境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汉字的学习应该是一种生命创造的行为,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我们有意为学生创设各种特定情境,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前提下,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我在二年级教学生字字形时,不直接讲出来,而是让学生回家先预习,让学生产生期待学知识的心理,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同桌或分小组提问“怎么记住生字”,再在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记生字,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生在充满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就得到了充分的诱发,学习下来效果很好。我还让学生当发现错误的小老师,传统教学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识字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先出示某个字,直接告诉学生该注意什么。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当时记住也容易忘记,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因此我先让学生观察这个字在写时应注意什么,指名说了以后,我再指导,这样学生记得很牢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先扶后放,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趣味识字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趣味识字能让学生对识字感兴趣。

1、猜谜法

低年级学生喜爱猜谜,我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把某些生字编成谜语。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根据字形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如在教学“吴”字时,学生编了“口朝天”,教学“告”时,我引导学生编了“一口咬掉牛尾巴”编出谜语的同学当小老师报给其他同学猜,他们感到很在成就感,猜谜语的同学积极性很高,在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学生通过兴趣很高的猜谜活动,很容易把生字记住。

2、歌诀识字法

歌诀识字,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学生容易记住。如在教学“男”时,变成“下田使力干活男男男”,在教学“好”时,引导学生编出“女子好好好”的口诀,学生比较喜欢这种方法,在编歌诀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游戏法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指出:“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想注意力更集中,学生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兴趣高昂、记忆深刻。我经常带领学生做“找朋友游戏”“做动作的游戏”“送生字回家”、“打老虎”“开火车的游戏”,“转盘游戏”等。

例如“做动作的游戏”,我在教学“坐、立、卧、走”时,让一个学生出示生字卡片,其余学生根据字来做动作,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不仅记住了生字,而且理解了这个生字的意思。我在教学图文对照的识字课文时,玩找朋友的游戏,让一些学生拿着生字词卡片,另一些学生拿图片,把生词卡片与图画对应起来。这种玩中学的方法,学生很喜欢。

4、形象对比记忆法

学生对直观、形象、生动的东西比较容易记住,对一些学生难以记住,容易混淆的生字,可采用这种方法。如“渴”和“喝”两个字,学生只是混淆,我就喝了一口水,问学生老师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喝水,我又问学生我用什么把水喝进去,学生回答口,对,喝是用口喝,喝字应是什么旁,学生回答口字旁,让学生记住“喝”是口字旁,最后我引导学生知道渴了需要水,所以“渴”偏旁字是三点水,用这种生动形象的方法让学记住后,学生再也没有混淆了。

三、比赛激励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儿童争强好胜,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育,特别是发挥有效表扬的促进作用。在竞争中,学生情绪高昂,学习积极主动,记得牢固。如让学生“比一比谁找的生字宝宝最多”,“谁是识字能手”,“谁最棒”、“谁是小老师”等。在让学生写生字时,我让学生分小组比一比,哪个组的错别字,最后,一个小组的组员帮助一个小组的组员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也巩固了生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多表扬鼓励

低年级学生爱听好话,只要老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回答问题好的,可以说:“棒棒棒,你真棒”,没回答好的,也要鼓励他,可以说“你哪些方面进步了,哪些方面还要加油”。教学中用赏识教学法比批评法要好。

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由于学习兴趣不高,一个简单的字读错了,我批评了他以后,在那节课中,他始终学习兴趣不高,而后另外一个差生,回答错了一个简单的生字,我鼓励他加油,那堂课,他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因此,教学中应多表扬鼓励。

五、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识字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就中国字的演变过程,把字放在词语里面或句子里来理解,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感兴趣。在教学课文中的生字时,我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接着找出生字组成的词,再结合课文理解生字词,然后扩词,最后还让学生任选两个词说一句话,也可以几个词语说一段话,这样激起学生们强烈的新奇感和创作欲望,既积累了识字量,又锻炼了学生语文表达能力。

六、还有,要重视课后运用,巩固识字成果。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阅读做准备的,而阅读又恰恰是识字运用的最普遍、最直接的发展情境。正确巧妙的运用阅读这一情境,必然会使识字教学得到最基本、最有效的运用。阅读为学生创设了识字运用的情境诱发了学生识字的好奇心,我们要引发孩子们自觉的走到其他阅读材料中,在另一个新的情境继续读懂故事,再认新字。

七、在生活中识字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学生识字的学习资源,如校园内黑板报、名人名言、宣传栏、电视的字幕、街上的广告牌、门上的对联、同学老师的姓名等。我认为开放识字的课堂,让生活成为识字的大舞台,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利用生活中的有利条件,鼓励他们随时随地主动识字。在课堂上,我常常是把生字出示在黑板上,然后提问:“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么记住的”。学生就会激情高涨地站起来说:“我是在跟妈妈一起逛待买东西时认识这个字的。”“我是在看电视时认识这个字的。”“我是在看课外书时认识这个字的。”我是在学校宣传栏上认识这个字的。“

我是在识字教学中觉得比较好的几种方法,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提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不断的学习探索,为每个学生找到好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轻松、自主、快乐的识字。

篇8:试论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的论文

一、营造情感氛围

中国有句古话:“万事开头难。”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因此,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想办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设计和组织, 争取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就给学生新颖、奇特的感觉。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 对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课堂开始的时候, 教师通常会让学生背诵一些节奏感强的、有旋律的故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那些激昂澎湃的歌曲能够让学生振奋精神, 舒缓低沉的歌曲又能让学生沉思。歌曲能够很快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投入情感, 并把精、气、神都集中在学习活动中。比如, 教师在讲授《触摸春天》时, 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 在时间地点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组织学生出去春游, 让学生接触大自然, 认识大自然的奇妙, 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 如《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春天花会开》《红彤彤的春天》等。

二、组织实践活动, 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 对事物的认知大多停留在形象直观的层面, 对于一些深奥的问题, 他们不能有效地认识, 更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组织一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前苏联教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小学生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指尖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体验学习的乐趣, 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此外,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独特的想法以及能力, 然后因材施教。比如, 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文中的情景, 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让学生对学习后的感受进行总结, 再派出代表进行论述。通过这种学习方式, 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想象变成具体的实践。最重要的是, 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壮士们的悲壮、英勇、无畏, 最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 如果能够亲切和蔼地教学, 面带微笑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教学方式既简单又实效, 但并不是所有教师都可以做到。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会板着面孔, 只为给学生营造一种安静的环境, 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教师的爱戴以及亲近。因此, 教师必须亲切和蔼地教学, 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比如, 教师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时, 要完全将自己定位为父亲的角色, 教师所扮演的不是威严的“领导者”, 而是慈爱的“父亲”, 无需用严厉的表情和语言让学生听自己的话。这时候,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久而久之, 课堂就会变成充满微笑和欢乐的“天堂”, 最终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利用多媒体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如今, 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 已经走进语文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有着许多优势。首先, 利用多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影像、录音、图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因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带给学生新鲜感, 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最终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比如, 教师在讲授《雅鲁藏布大峡谷》或者《迷人的张家界》时, 可以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 通过图片, 学生可以大概了解这些景区的特色。此外, 教师还可以搜索一些相关的视频, 在播放之前, 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合理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视频, 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 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那么,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就成为教师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有效营造课堂氛围的方法展开论述, 着重指出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 亲切和蔼地教学, 还要让学生亲身体会学习的乐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适宜、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摘要: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知识经验等, 不能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欲望是建立在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氛围基础上的。因此, 语文教师要想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学习, 就必须营造有效的课堂氛围, 要重视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语文, 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营造课堂氛围的方法展开论述, 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氛围,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金丽丽.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氛围的营造方法[J].新课程:小学, 2014 (6) .

上一篇:2018年软件著作权是什么?怎样进行软件著作权转让?下一篇:建筑劳务管理承包合同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