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家园建设示范村简介材料

2024-05-30

生态家园建设示范村简介材料(精选8篇)

篇1:生态家园建设示范村简介材料

生态家园建设示范村简介材料

——绿林镇向集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向集村现有人口609人,总户数169户,4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860亩,全村版图面积22平方公里。

二、生态家园建设情况

向集村位于京绿沿线,属绿林南大门,从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村庄环境等各方面对绿林尤显重要。2009年该村被列入京山县京绿沿线农村环境整治生态家园建设示范村,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全村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家园建设分四步实施。一是完成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全村投入一万元聘请孝感大学规划系专家对该村村庄整治编制规划,按照村民新建住房统一规划实施、旧房按统一规划设计改造30%以上,2010年全村共投入资金35万对村庄示范点向家集12个农户进行了房屋立面改造;二是对居住环境进行改造,按照湾子林改造布局科学、生态特色凸显、民居环境达到三化的标准,改造了民居环境,共投入资金9.8万元对旧房、危房、土坯房、畜舍、厕所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达到 “一建三改”的目的;三是基础设施达四通,即通自来水、通信息、通沼气、居民道路硬化通车,今年该村借国家安全饮水扶持政策的东风,村筹资2.5万元、农户自筹7.5万元、国家扶持11.1万元,共计投资21.1万元,修通了全村126户370人6.4公里的自来水安全饮水工程;四是实施清洁工程,村组湾落实环境卫生达到“四归”、“ 五清”标准,“四归”即柴草归院、垃圾归点、畜禽归圈、污水归池,“五清”即清垃圾杂物、清乱搭乱建、清乱堆乱放、清污水淤泥、清各类路障,并且沿线每个湾落都有一名党员当义务保洁员兼湾长,从而大大改善了整村的人居环境和居民的生活面貌,过去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畜粪满地现象彻底没有了。该村被绿林镇评为生态家园建设示范村和村庄环境整治先进村。

三、今后的打算

1、认真落实村庄编制规划,进一步加大生态家园建设力度。

2、依照规划抓好湾子林的布局改造,做到绿化、美化、香化、亮化。

3、力争“十二五”期间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

绿林镇农业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日

篇2:生态家园建设示范村简介材料

项目名称:舒城县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设

委托单位:农业部科教司

承担单位:安微省农委农村能源办公室

保证单位: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建设地点:鲍桥、重阳、梅岭、九井、幸福等20个示 范村

建设性质:新建

投资方向:基础建设

起止年限:2002年—2004年

第一章 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

1.1项目名称及实施单位:

项目名称:舒城县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设

实施单位:舒城县农村能源办公室

1.2项目单位概况:

舒城县农村能源办公室是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编制8人,下属 有能源公司、液化公司、能源工程队。在农村能源建设中,农村能 源办公室及下属单位,负责管理和承揽沼气工程、太阳能工程,管 道液化气工程建设以及维修等系列服务,具一定技术实力。

1.3项目申报理由

舒城县位于安微中部、大别山南麓,全县国土面积2100平方公 里,其中山场面积153万亩,可耕地面积67万亩(水田50亩),县内 辖30个乡镇,490个行政村,2001年末总人口98万,是一个集山、丘、圩、畈、湖兼有的国家级贫困县。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家园是脱贫致富振兴舒城县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外国贸易壁垒坚冰虽被打破,但随之而来的绿色壁垒已形成,我国不少农产品被拒之门外,农业面临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抓住入世机遇,应对挑战,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新形势下,农村能源工作要打破过去传统的单一能源效应,走生态路,开展以庭院为依托,沼气为纽带,因地制宜利用猪-沼-渔(菜、粮、油、果等)模式,发挥一气(沼气)带“三料’’(燃料、肥料、饲料),“三料”促“五业”(农林、牧、副、渔),“五业,’出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作用。

1.4项目申报背景:

舒城县是国家“七五”期间农村能源建设综合试点县,曾被评为全国农村能源先进县。农村能源基础扎实,成效显著,“八五”和“九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把农村能源作为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进行试点县后效应跟踪,对承担“生态家园示范村”项目具较好的基础。舒城县农村能源组织体系较健全,技术力量雄厚,为项目实施可提供全方位服务。

第二章 项目规模与项目方案

2.1项目规模

按照项目的要求,开展以村为单位,户为基础的生态家园建设,计划在龙河、千人

桥、南港、舒茶、马河口、城关等乡村,发展生态农户10000户。重点推广8立方米沼气池、太阳热水器、小水井、太阳能暖圈,一块高效经济田或养殖水面的“五个于”配套,积极推广高效节能炉、液化气等。

整个项目分二期实施:

一期工程:2002—2004年,发展20个村计4000户,项目主要以国家、省、县、农户共同投资,以农户投资为主。

二期工程:2005—2010年,辐射带动县内30个村,发展6000户,项目以地方政府和农户投资为主。

项目实施中,注重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广猪—沼—渔(菜、粮、油果等)模式,做到一村一特色,一户一模式。

第三章 项目建设有利条件及初选户数

3.1建设条件

3.1①资源条件:

项目区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季风显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无霜期长,达223天,年平均气温15℃,全年降雨量在1240毫米。土壤以黄棕壤、紫色土、潮土、水稻土为主,土壤通透性好,保水能力强,有机质和全氦含量属中等偏低,而速磷、速钾缺乏。

3.1②原材料条件:

建池所需的砂石等资源丰富,可就地取材,价格低廉。

3.1③交通运输条件:

206国道贯穿区内南北,舒棚、舒晓、舒

三、舒张四条主要干道及乡、村间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3.2初选户数(以2002—2004年第一阶段任务)

2002年,在千人桥、龙河、马河口镇的鲍桥、重阳、梅岭、九井、幸福5个村(每个村200户),计落实1000户;2003—2004年,在城关镇:舒中、仁河、伏虎、堰池村;舒茶镇:军埠、舒茶、龙王庙、火龙岗村;南港镇:落凤岗村;马河口镇:果园、幸福、三松村;龙河镇:梅岭、九井、汪湾村;共15个村(每村200户),计落实3000户。

第四章市场分析

4.1、本项目的直接产品是沼气和沼肥,可满足项目示范户生活用能及农作物用肥需要。

4.2、本项目的间接产品是无污染的农产品。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国内国外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且销售价格比同类产高1—2倍,具较强的竞争力。

第五章:项目实施初步方案

5.1建设内容

以户用沼气为纽带,结合利用太阳能,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模式,开展综合利用,发展庭院经济和生态农业,实行“五个一”配套采取边建设边发展,齐头并进,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抓能源生态富民家园基础建设,实行以村为单位,户为基础,且集中连片,建户用“三结合”沼气池等,完成系列硬件建设。

第二步:大力发展“五业”(农、林、牧、副、渔),调整农业结构。

第三步: 以沼气为纽带,庭院为依托,巧接食物链,循环链,充分利用空间和光、水、气、热等资源,开展生物质多层次综合利用,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功能——农村能源和生态农业系

统。

5.2一期工程建设进度:

5.2①2002年4月开展并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报省级主管部门;

5.2②2002年6月立项后,完成池形的选样及图纸的设计,进行必要的宣传发动,落实建池户,进行技工培训工作;

5.2③2002年7—12月,完成1000口建池任务,并组织验收;

5.2④2003年3—10月,完成1500建口池任务,并组织验收;

5.3⑤2004年3。10月,完成1500口建池任务,并组织验收;

5.3⑥2004年12月,申请国家农业部科教司对项目进行验收。

第六章:组织管理

6.1县农村能源办公室,作为项目实施单位,专门成立生态家园示范村基础建设项目领导组,并负责制定计划、财务拨款、物资采购,监督管理,竣工验收等。

6.2县农村能源办与农户签订建设合同,发放建设登记卡,文档。

6.3县农村能源办负责工程设计,人员技术培训,以及组织能源工程队承担建池任务。

6.4项目所在的乡、村确定专人负责,协助项目的实施。

第七章环境保护

7.1生态家园项目实施后,沼气代替秸杆,薪柴作燃料,秸杆还田,薪柴还林,能有效遏制树木砍伐,保护土壤和地表植被;

7.2沼肥对改良土壤和减少植物病虫害发生效果明显,促进土壤的良性循环;

7.3沼气池集中处理人畜粪便,能有效杀灭病菌和寄生虫卵,减少疾病传播,净化居住环境。

第八章效益分析

8.1农户效益

生态家园项目实施后,可为农户年增收2777.2元,具体计算如 下

8.1①能源效益:

一口82n’沼气油年产沼气300m3,按O.48/m3,折合人民币144元,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年节煤约300公斤,折合人民币90元,一座省柴灶和节能水箱年可节柴1000公斤,折合人民6100元,合计334元。

8.1②节劳效益和减少化肥支出效益:

经测算每m—1沼气可节省劳力0.116个工日,年可节约34.8个工日,按普通工价15元旧,年可节约工时效益522元,一口8m3沼气池年出沼气肥30吨,减少氮素损失折碳铵21.2元,合计543.2元。

8.1③养殖业效益

年生猪出栏增加3头,按每头猪获纯利200元计算,年增收600元,年家禽饲养N0只,每只获利10元,年可获利1000元。

8.1④种植业效益:

通过养殖饲养量的增加,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同时以沼气为纽带,开展多层次综合利用,提高种植业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按最低测算户均可获利800元左右。

8.1⑤其它效益,家用小水井年可节约水费100元。

8.2财政效益:

每户新增出栏商品猪3头,每头猪应缴增值税,所得税68元,计增加税收204元;每户新增农业特产税50元,户均254元,该项目年新增税收101.6万元。

8.3社会、卫生、生态效益显著

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设,促进农村卫生建设,减少疾病的传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从而加快了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8.4财务评价

8.4①建设能源生态家园每户需投入资金4396元,该项目建成后

年可为农民增收节支2777.2元。

8.4⑦投资回收期1.58年。

8.4③投资利润率56.5%(15%折旧)。

第九章 结论

篇3:生态家园建设示范村简介材料

1 厢红五村模式是多元开发生态能源结出的丰硕成果, 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建设新农村的成功路子

在生态能源建设过程中, 厢红五村打破以往就能源抓能源的单一发展模式, 以沼气为纽带, 将太阳能、生物质能、节能技术及产品进行合理组装配套, 形成了种植、养殖、能源开发一体化的立体综合开发格局。一是围绕发展循环经济, 搞链条式开发。用生态循环经济统领种养业发展, 大力推进沼气综合利用, 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系统, 使系统内各环节有序运行、物质多级传递、能量分层利用, 在不断转换、增值的过程中提高系统产出率, 打造了以粪便-沼肥-粮食-生猪为重点的循环经济链条, 使养畜、种菜产业之间形成互为利用、互为促进、互为支撑的良性互动态势。近几年, 全村年产沼肥2500吨, 粮食总产始终稳定在1000万斤以上, 粮食年增收5.6万斤, 生猪饲养量保持在1万头以上, 粮食和生猪等产业发展的直接、间接经济效益达到67万元。村民郑海2003年建设69平方米太阳能保温猪舍, 年饲养生猪100头, 建设12立方米沼气池, 2平方米厕所, 年产沼气800立方米, 产沼肥25吨, 用沼液浸种, 沼渣施肥, 种植玉米20亩, 增产2000斤。二是围绕发展生态经济, 搞产业化开发。充分发挥围城优势和瓜菜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 大力发展“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等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生态农业, 加大了沼肥等生物有机肥的投入, 加快了绿色蔬菜产业发展, 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年牵动绿色无公害农作物种植面积7000亩以上, 带动农户发展绿色生猪9000多头。同时, 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农民年增收100多万元。村民田秀珍, 2002年建设猪-沼-菜-厕“四位一体”沼气池, 日光温室450平方米、沼气池8立方米、猪舍25平方米、厕所2平方米, 形成了“四位一体”北方能源生态模式。年生产蔬菜1.7万斤, 养猪24头, 年产沼气500立方米, 年产沼肥20吨可满足450平方米温室蔬菜生产。日光节能温室, 冬季生产叶菜类, 春秋两季以生产黄瓜、西红柿为主。利用沼液、沼渣比农家肥增产8%-10%, 沼气除解决炊事用能还可为温室增温、补光、增施CO2气肥。利用“四位一体”模式, 年沼气效益600元左右, 养猪效益8000多元, 种菜效益1.2万元, 年产值2.26万元, 年直接经济效益1.6万元。三是围绕发展节约经济, 搞替代型开发。为降低生产生活成本, 提高和水平, 始终坚持在宽领域、深层面上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 搞替代型开发, 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 年可使农户减少煤、电等支出240元左右, 沼液、沼渣替代化肥、农药, 节约支出480元左右。替代产品的开发, 使厢红五村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自2002年在厢红五村搞生产生活节能试验示范工程以来, 全村已累计推广建设节能烤烟房25座、民用新型炕灶285铺、采暖燃池54个、太阳能保温房80栋、太阳能保温猪舍110栋、日光节能温室33栋、阳光大棚60栋, 全村累计节约标煤750吨, 直接节约生产资金50余万元。

2 厢红五村模式使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环境改善

生态能源建设以其投入少、见效快、好处多, 深受厢红五村农民的欢迎。更重要的是, 引发了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 为建设富庶文明和谐美好新生态家园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一是与村容村貌整治相结合, 推进了家居环境清洁化。结合新农村建设, 厢红五村在农村环境改善上, 充分利用沼气技术对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使全村农户改变了“烧柴做饭烟熏眼, 粪水蚊蝇满庭院”的脏、乱、差环境状况, 极大地提高和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沼气与太阳能开发利用相结合, 使厢红五村基本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农村用能城市化的目标, 村民住宅整洁舒适、厕所干净卫生、庭院花果飘香。“不见炊烟起, 可闻饭菜香”, 还能常年洗上热水澡, 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村容村貌和农村环境卫生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处处体现了新农村的新面貌、新气象, 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二是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 推进了经济效益高效化。通过推广农村能源生态模式, 使各种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 生产要素得到了优化组合, 不但实现了产气、积肥同步, 种植、养殖并举, 也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四位一体”和“三结合”模式, 户年纯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 最高达2万元,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与培育新型农民相结合, 推进了社会效益最大化。农村生态能源综合利用新技术的推广, 大大减轻了广大农民拾草抱柴的家务负担, 使农村妇女实现了“第二次解放”。同时, 也有效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 使广大农民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环境、就业渠道发生了巨大转变, 农民利用有效时间更新知识, 搞活经营, 也实现了由过去只重视生产发展到现在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高, 更多地培养和造就了新型农民。

3 厢红五村模式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引发了我们诸多的启示与思考

厢红五村模式是符合村情、县情的科学选择, 给农业县份, 特别是畜牧养殖较好的地区建设生态能源型新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尤其是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能源建设, 大力提倡开发利用新型能源, 并加大可再生能源的资金投入力度, 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省作为农业大省, 主辅换位战略的实施, 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已经具备了开发的资源条件。

启示之一:必须因地制宜, 科学确定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厢红五村位于县城西郊, 粮多、猪多、秸秆多, 并有良好的生态能源发展基础, 建设生态家园型新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与优势。我们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 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基础条件、不同资源禀赋, 选择好适宜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建设规模。特别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不盲目照抄照搬, 搞移花接木式建设, 确保新农村建设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给农村带来新气象。

启示之二:必须因势利导,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厢红五村生态能源建设能够取得较快的发展, 最主要的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建设主体作用。先通过试验示范, 选树一批示范户, 进行探索并取得成功, 在典型户的示范引带、辐射带动下, 农民认识度提高, 参与的积极性增强, 使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各地在推进新农村建设, 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方式, 提高农民的认识。尤其是要选树典型, 发挥示范引带作用, 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启示之三:必须因需施策, 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扶持。在厢红五村建设过程中, 县乡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土地使用、收费、贷款等方面的生态能源建设优惠政策, 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了重点倾斜, 组建了专业服务队, 启动了物业管理, 成立了农村能源协会和沼气物业管理中心, 对农村能源设施的建设、使用和管理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培训等专业服务, 为发展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各地加快新农村建设, 应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目标定位、规划制定、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方面要给予全方位的服务扶持,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启示之四:必须加快农村能源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厢红五村结合农村改厨、改厕、改圈, 率先研究探索出燃池增温技术, 改变了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冬季沼气不能应用的历史。这一成功经验为各地发展农村能源事业提供了遵循, 为北方高寒地区农村能源开发应用树立了样板。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上, 应把能源技术开发作为重点, 组织开展重点和关键技术攻关, 尽量降低建设和使用成本, 降低推广和普及难度。

启示之五: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手段。厢红五村农村能源建设有效地化解了柴草垛进村、粪肥堆出村的矛盾, 改变了过去柴草垛、粪肥堆乱堆、乱放造成的脏、乱、差局面。各地应在新农村建设中, 大力推广普及农村能源沼气池建设, 并把其作为整治村屯环境的有效途径。既可以解决“三清”问题, 又能变废为宝, 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摘要:结合实际, 重点介绍了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篇4: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家园

建设生态家园,充分利用当地山区自然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施山顶种树、山腰种果、山脚养猪、果园养鸡、小山湾砌塘养鱼、水面养鸭等综合立体种养模式,是发展家庭经济的新途径。其主要特点是:小区域、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开发;科学布局、立体种养、良性循环;少投入,多产出,高效益。

建立一个中等规模的生态家园,前期投资仅需4.5万元,一般投资回收期为4年,4年后其净收益可达5万~6万元,经济效益极为显著。采取以短养长、种养相结合、分年度投资的做法,一般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劳动力的农户都可以发展。

具体地点以选择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地势平缓,坡度在30度以下,山脚或附近有充足水源的低矮丘小山湾为宜。在开发布局上主要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山顶戴“帽”,即自峰顶顺山坡而下,纵向10~30米范围内保留一定规模的自然植被,加以管护,用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 在坡度30度以下山腰开发种植果树。果树幼龄期可套种花生、西瓜、菜、豆、绿肥等经济作物,果树成林后可在果园养鸡等。

3. 在山脚根据当地水源状况围堰筑堤,建立一定面积的鱼塘养鱼、养鸭。塘岸建畜禽养殖栏舍和建造沼气池。利用畜粪作为沼气原料,鸭粪喂鱼,沼液做果树肥料。

4. 在山口选择地势平坦的地点建造农家住房式管理房,从管理房至山上、田间、畜禽栏舍要建立机耕便道,便于管理。

5. 整个园区要注意生态环境建设,园区周围种植绿竹等,以保持良好的气候环境和优质的水源条件,减少畜禽、果树等病虫发生。

6. 在经营规模上,根据当地条件和农户的劳力资源、经济状况而定,可建立大、中、小不同规模的生态家园。具体经营模式要因地制宜,园区内的种养结构要力求合理。

篇5:生态家园建设示范村简介材料

创建绿色农村 建设生态家园

——山东省XX县XX镇XX村

山东省XX县XX镇XX村位于XX县东北部,全村326户,1369人,耕地面积1300余亩。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3500元。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村党总支部、村委会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村为契机,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走工业、农业、第三产业三业并举协调发展的路子,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跨越发展,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初步形成。

一、打造生态村庄抓净化

我村的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处理率均达到了100%,实现了无害化处理。为了方便生活垃圾的清运,我们组织了一支8人专门清理垃圾的队伍,并投资在村内设立了12个垃圾池,购置了两辆垃圾清运车。生活垃圾实行日产日清,全村日清理垃圾近3吨,全镇的垃圾统一运送至县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为了解决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在村内埋设了地下管道3000米,专门用于收集村内产生的生活污水。这些管道整合并入凤祥集团污水管道,输送到XX祥光铜业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回收利用,不外排,使我村的生活污水得到有 效治理

二、塑造和谐形象抓美化

改善村容村貌是建设国家级生态村的突破口,治理脏、乱、差是重要突破点。经村委会反复讨论研究,制定了统一整治规划。在具体实施中,先从基础建设做起,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促进村庄美化,塑造和谐形象。几年来,村两委多方凑集资金,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新村规划建设,建起了高标准的现代化中学、小学、幼儿园;安装了路灯、有线电视、程控直拨电话、自来水;村民厨房、居室实现了电气化,成为鲁西第一个电气化村;建成别墅区15000余平方米,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

三、改善人居环境搞绿化

我村按照“全年常绿、四季有花、色彩丰富、错落有致”标准,通过植树、种花、种草等,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生活品味。目前村内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7%,绿化覆盖率34%。

四、强基固本抓硬化

由于村内公路个别路段年久失修影响了群众出行,今年7月份,我村通过积极争取,在凤祥集团及上级交通、公路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硬化村内道路达6公里,整修下水管道近3公里。

篇6:生态家园建设示范村简介材料

XX林场在县委、县政府和林业局的领导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空间,大力推进林场的绿化步伐。一年来,林场以“绿化提档、美化增色”为工作思路,以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促进居民和谐发展为宗旨,以陶冶居民情操、培养文明习惯为重点,以实现场区“

绿化、美化、香化、净化”,彻底改善场区人居生态环境为根本目标,积极开展“建设绿色家园”活动。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优美环境,为职工创造了一个清新、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了提高职工的环境意识和林场的文明创建档次,林场把“绿化提档、美化增色”作为今年的文明创建的工作思路之一,将绿化、美化工作摆上了重要工作日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并指定一名副场长分管,林场成立了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实的绿化工作方案,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绿化工作的具体实施及对职工的环境教育等工作。并及时解决环境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有关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落实了领导干部绿化目标责任制,层层签定绿化责任状。二是划分了领导包片区域,制定了《领导包片责任制》明确分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三是实行多渠道筹集绿化资金制度。四是建立检查评比通报制度。五是实行奖惩制度。这些制度的落实,为推动林场绿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宣传,增强绿化意识。

几年来,XX林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绿化宣传教育,一是及时召开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指示精神。二是抓好重点时段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抓住每年的植树节等,集中抓几次大的有影响的宣传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绿化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通过各种宣传对提高居民、职工的绿化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广大职工懂得人人都有参加植树造林的义务,树立绿化祖国、爱我中华的思想观念,义务植树造林的热潮在职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展,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环保意识,使大家不断关心绿色,亲近绿色,钟情绿色,保护绿色,为绿色生命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生存条件,激发干部职工爱绿、护绿的积极性。

三、走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双赢之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环境与生态,特别是对人类自身生存与环境、生态之间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在这一大环境下,林场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长远的后劲已不再是木材生产,而是生态环境、生态资源及由此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场认清形势及时转变发展观念和工作思路,经多方考察和论证,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从***等地引进俄罗斯大果沙棘和五味子、无絮速生杨,在场区的空地上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____株、五味子____株、扦插了无序速生杨_____株现已成活,长势很好,明年我们就可以在职工中推广种植,这样既绿化了林场,又可利用林间空地发展林场的特色经济,为职工寻求了一条发家致富之路,实现走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双赢之路。

四、努力建设整洁、优美、和谐、清新的场区环境

林场每年都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义务植物和四旁绿化任务,义务植树尽责率都达___以上,并以义务植物活动为契机,对场区街道、办公区和广场进行了合理、富有特色的绿化美化,林场的主要街道都栽上适宜本地生长的乔木、灌木和鲜花,主要树种以樟子松、鱼鳞松、白桦、无絮速生杨、兴安杜鹃、丁香为主。今年街道共栽植樟子松大苗__株,栽植白桦大苗__株,栽植无絮速生杨大苗__株,今年我场还从**县引进无絮速生杨插条_____株现已扦插成活,明年就可作为绿花树种栽在场区街道。广场周围栽植了鱼鳞松___株,广场的樟子松林里移植了**杜鹃___余墩和百合花___余株,形成乔灌木错落有致的立体栽植方式,变人为景观为自然景观,让人们在广场娱乐就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由于林场在绿化上精心的科学、合理、实用的设计,实现了一街一品,各具特色的局面和场区内乔木、灌木、藤草、鲜花等植物搭配合理、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提高了林场文明创建的档次和品味。

在美化上,我场开展了栽花比美活动,在场区和居民庭院两侧适于种花的地方都种上了鲜花,看谁家种的花多、漂亮成为评比“文明户”的一项标准,成为家庭的一种美德,大大促进美化工作的开展。花的品种根据林场实际主要选择串红、万寿菊等花期长、花朵鲜艳且抗寒和波斯菊、牵牛花、地肤、葫芦等有特色的乡土品种,今年办公区内共栽花____余株,场区内播种波斯菊花籽_._公斤。花苗多数是自己培育的,这样既节省了资金、美化了环境又突出了林场的特色。林场住户每家在自家庭院内栽植_—_株果树,达到场区春季花香、秋季果香,真正实现了林场“绿化、美化、香化、净化”的目标。

五、加强对绿化成果的管理和保护

篇7:生态家园建设示范村简介材料

现将我县申报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有关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省、市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生态立县、药材兴县、旅游强县”战略,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全省首批旅游强县、全省旅游示范县、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多项荣誉,并连续多年在国家生态功能区考核中名列前茅。

X年获得省级生态县称号以来,我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以更大的力度深化生态文明建设,X年X月,按照省环保厅部署将省级生态县提档升级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要求,严格对照创建标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积极实施生态重点工程,发展绿色产业,培育生态文化,全面推进精美X建设。

二、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健全制度机制,高位推动创建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县政府X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将创建的重点任务和建设指标逐一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单位并纳入考核工作。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突出“生态立县”主基调,编制了《X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三是强化宣传工作保障。积极开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的宣传工作,启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大力实施生态镇、村、绿色单位创建,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增强全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二)坚持筑牢绿色屏障,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坚持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切实提高环境质量。X年,X生态环境综合考核评价值(△EI)保持稳定向好趋势,位于全省前列。“铁腕治霾·保卫蓝天”行动深入开展,治污降霾六大措施有效落实,X年优良天数达X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河湖长制持续深化,县境内X条主要河流管护责任全面落实,全境地表水水质达到II类及以上水质比例X%。土地污染状况详查顺利完成,污染风险防控和修复治理力度加大,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全县所有新扩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X%。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格局不断优化。

始终把生态立县作为第一战略来坚守,严把绿色关口,从产业发展、结构调整、项目投资等源头上控制资源环境问题产生。制定《X矿业权管理办法》,严禁新上采矿项目,实现现有采矿企业逐步有序退出从源头上限制和规范采矿行为。X个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X个XX生态环境专项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在全市率先拆除违规建筑X余平方米,恢复治理矿山X处X公顷。“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有序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进展顺利,生态修复公司组建运营。

(四)坚持实施环境整治,城乡环境持续改善。

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X%,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X%,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X%。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推进,深入实施“清五堆改六小美化四旁”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综合整治率达到X%,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创建指标完成情况

结合X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的X项指标,我县X项约束性指标达标X%,X项参考性指标的达标率为X%,指标完成情况较好。具体情况如下:

(1)生态空间方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遵守生态红线,落实管控要求,明确政策措施;生态用地面积未降低;规划环评执行率X%。

(2)生态经济方面: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达到X;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达到X;无工业企业征地、挂牌出让情况,不涉及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X%、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X%;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X%;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X%。

(3)生态环境方面:优良天数比例达到X%;地表环境水质量达到Ⅱ类水质,无劣Ⅴ类水体;土壤环境质量未降低;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达到考核要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未降级;林业用地规划占比不降低且规划林业用地逐步增加;重点保护物种受到严格保护,外来物种入侵不明显;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X%;建立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三年来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4)生态生活方面: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X%;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X%;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X%;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X%;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达到X%;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公众绿色出行率达到X%;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X%;政府绿色采购比例达到X%.(5)生态文化方面: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完成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评估;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大于X%;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固定源排污许可证覆盖率达到X%;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

(6)生态制度方面: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达到X%;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达到X%;环境信息公开率达到X%;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X%。

四、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规划从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六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创建任务,全县上下统一认识,环保、住建、交通、水利、林业、卫计、文广、财政等所有部门齐心协力,统筹推进各项任务有序落实,重点任务的完成率达到X%。

五、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创建规划中共整理了X个重点支撑项目,目前已全部完工的有X个,完成率在X%以上的有X个,有X个项目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只有X个天保工程,由于资金问题,仍未组织实施,重点项目完成度较高。

六、下一步打算

通过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创新示范作用正在形成。下一步我县将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建设力度,优化生态环境,巩固创建成果,力争创建目标早日实现。

一是按照《X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要求,持续推进各项重点任务、重点项目,跟进各项创建指标工作,收集整理验收资料,力争顺利通过验收。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注重源头防范,严把准入口关,强化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把创建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建立“党委总揽、政府主抓,人大政协监督,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篇8:生态家园建设示范村简介材料

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 生长湿地植物的地区。它具有自然性、生物性、多样性等生态特点, 同时又具有调节小气候和净化水环境的功能。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 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 其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 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 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中国幅员辽阔, 地理环境复杂, 气候多样, 造就了包括国际《湿地公约》列出的全部湿地类型。据统计, 近40年来, 全国湖泊围垦面积已超过五大淡水湖面积之和, 失去调蓄容积325亿立方米, 每年损失淡水资源约350亿立方米;沿海湿地围垦近1/2;我国最大的沼泽集中分布区—三江平原, 已有300万公顷湿地变为农田, 目前仅有沼泽104万公顷, 如果不加以控制, 这些沼泽湿地将丧失殆尽。水污染更加重了湿地的破坏, 全国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 50%的湖泊已富营养化, 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50%的重点城镇水源地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由此可见, 我国湿地保护任务艰巨。应充分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 认识到湿地对于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作用, 应该把湿地的保护、建设和管理纳入到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范围, 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 尽早实现生态补偿机制。

2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 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 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 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 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用以实现对污水和前期雨水的高效净化, 并以此解决传统污水处理存在的基建费用过高、运行管理费用过大的难题。人工湿地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 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 防止环境的再污染, 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3浑南新区人工湿地概况

沈阳市浑南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根据人工湿地的上述特点, 于2001年开始把人工湿地工程技术引进到国内来。引进、消化和吸收了目前国际上在寒冷地区人工湿地建设先进技术, 并于2003年5月, 在浑南新区中心区规划的绿地内, 组织设计和实施了人工湿地生态示范工程。

3.1工程规模。该项目工程包括污水人工湿地、雨水人工湿地和污泥矿化人工湿地三项工程, 总占地面积为6万平方米。包括:污水人工湿地6000平方米, 雨水湿地34000平方米, 污泥矿化湿地20000平方米。处理能力分别为:生活污水1000吨/日, 处理雨水2000吨/日, 污泥100立方米/月。

3.2主要工艺流程。a.污水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工艺流程 (如图1) 。b.雨水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工艺流程 (如图2) 。c.污泥矿化床湿地生态工程工艺流程 (如图3) 。

3.3水质净化效果。a.城市污水处理效果。进水水质:COD:300mg/L;出水水质:COD:125mg/L (冬季) , 105mg/L (夏季) ;BOD:≤30mg/L。b.雨水湿地出水水质。出水水质:COD:≤50mg/L。c.污泥矿化后目标。干物质含量达到50%, 体积减少到原来的10%, 污泥腐殖土作为堆肥原料。

3.4浑南新区人工湿地运行情况分析。该项工程于2003年开工, 经过17个月的施工建设, 于2004年10月15日正式竣工验收。其中夏季补水系统于2004年9月开始运行, 到同年11月15日转为冬季布水系统运行, 直至现在。

在冬季运行中, 通过了12月份寒冷气候的考验。12月28日大气气温最低温度达到-26℃, 但是污水湿地床体温度一直保持在8~9℃, 床体进水温度14℃, 出水温度达到15℃。12月份大气温度从7℃到-27℃的大幅度变化情况下, 床体温度始终保持在8-12℃之间, 运行稳定。在床体生物负荷没达到设计标准的条件下 (按照设计标准要求需要运行两年后达到设计标准) , 污水COD的净化率达到90%。

经过夏、冬两个季节的运行证明, 该项示范工程在我国北方地区, 尤其是东北地区冬季运行非常成功。

4人工湿地生态示范工程的意义及综合效益

传统的天然湿地具有调蓄供水, 调节气候, 净化水体,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所以又把湿地视为地球肾。湿地处理工艺作为一种自然生物处理方法, 利用闲置盐碱地, 具有投资少、运行管理简单、费用低、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的特点;从长远考虑, 具有改进生态结构, 促进物质能量的循环, 保护湿地系统, 防止近海区域赤潮的发生的优点。另外, 污水直接资源化可利用净水沟进行淡水养殖, 水生植物种植, 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人们利用他的这种热容量大, 导热性差的特点, 建造出同类型的人工湿地, 促使城市气温变幅减小, 利用湿地植物繁茂的特点, 给大气冲氧,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利用湿地具有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效应的功能能, 来净化城市前期雨水和城市污水;利用湿地独特的环境条件和自然景观的特点, 吸引大量的生物种群, 为人们休闲和旅游创造良好的场所。

沈阳浑南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采用技术引进方式, 把人工湿地这一自然景观引入到沈阳浑南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中来, 创造性的实现了污水和前期雨水净化相结合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模式, 不仅做到城市污水和前期雨水的无害化, 而且实现了水资源的再利用, 充分发挥了天然湿地所具有的城市肾功能的作用。在水质净化、下水输送、水资源再利用和调节城市小气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尤其是人工湿地工程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 展示出区域环境的自然性、物种多样性和对环境质量的调节性等生态特点。在城市中建设可以调节城市小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城市质量和自然生态景观。不仅有利于提高城市的规划质量和建设风格的个性, 而且对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提高人们的生态观念以及增长市民的环境意识等均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上一篇:一日游小学五年级作文1200字下一篇:江南春改写杜牧诗2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