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家园

2024-06-24

绿色生态家园(精选十篇)

绿色生态家园 篇1

关键词:家园共育,生态互动,非生态性互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的颁布, 使每一个幼儿园都深刻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1]特别是新《纲要》中要求“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更需要家园携手合作。因此, 幼儿园应依据《纲要》精神树立大教育观, 以生态互动的形式和家庭形成合力, 互动共育,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家园生态互动的含义与意义

根据盖茨尔斯所提出的社会系统理论[2], 学校可以被看成是一个社会系统。而根据莫尔菲特 (Edgar L Morphet) 等学者的有关意见, 社会系统则具有三个重要的特性, 即组织平衡 (organizational equilibrium) 、熵 (entropy) 和殊途同归性 (equifinality) , 其中组织平衡是指任何系统都有一种趋势, 也就是组织内外的各种因素和力量之间维持平衡, 它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形式。熵是说任何系统都有衰亡的趋势亦有反衰亡的能力。至于系统是衰亡还是反衰亡, 那就要由系统的性质所决定。一般来说, 封闭的系统由于与环境孤立, 因而不可避免地要走向解组、凋零和死亡。而开放的系统由于能与其环境交换物质与能量, 因而能保持一种动态的生命状态。组织反衰亡的趋势就是所谓的负熵。殊途同归性的基本义是指不同的输入可以导致相同的结果, 而相同的输入也可以获得不同的输出结果。莫尔菲特等学者还明确指出, 学校系统是一个社会系统, 是一个开放而有生命的系统。这种系统可以用系统理论的术语从各个方面加以概念化。就是说任何给定系统的环境, 不仅包括它的亚系统和母系统, 而且包括社会中具有相应信念和价值、目的的其他系统。

幼儿园作为一个社会系统, 也有衰亡的趋势和反衰亡的能力。那么, 幼儿园要想负熵, 首先就应当与家庭互动, 因为家庭是亚系统 (幼儿内部组织成员) 之外和孩子最直接接触的母系统, 只有和家庭互动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 才能使幼儿园得到更好的发展。这种动态平衡也就是家园生态互动的结果。

大量实践证明, 家园生态互动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还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此外, 家园生态互动在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 还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大量的研究也表明, 家园生态互动不仅是密切教师—儿童—家长间关系的纽带, 还可以带动三者的共同成长与提高。

二、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非生态性互动

在许多国家, 家园互动时的经历与理论上的出入很大。尽管有学者与国际机构指出“在儿童教育中教师要把学生家长视为伙伴”, 在实际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教师与家长积极互动的事例, 但是大多数情况却并非生态互动。

(一) 家园共育中的地位不平等。

平等是交流的基础[3], 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 家园才能展开生态互动。但是目前在一些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中存在两种不平等倾向。一种是教师明显处于地位高的一方, 常常以教育专家的身份出现, 与家长的交流变成教育家长, 家长也认为教师是教育方面的权威, 不对其意见提出任何异议, 甚至有的家长因为害怕得罪教师对孩子有不利影响, 而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教师的意见一味听从;另一种视家长处于地位高的一方, 教师过于强调幼儿园的服务任务, 将自己的工作当成单纯为家长服务, 处处害怕家长“找麻烦”, 家长工作像是向家长汇报情况。幼儿园最常见的家园互动形式, 如信息栏、家园联系册、家长会等基本上都是由教师向家长传递幼儿在园的情况, 而很少有家长和老师主动谈到幼儿在家庭中的教育情况。这样的家园互动都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单向信息输入, 家庭与幼儿园之间没有平等的交流。

(二) 家园互动表面化现象严重。

家园互动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 其中必然要有家庭的积极参与配合。然而从目前家园互动中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参与来看, 家长的参与配合还停留在“形式上的参与”这一表面水平, 如参加家长会或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等, 而非深层次的家长参与、实质意义上的家园互动。如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与教师共同决定课程设计等寥寥无几。造成家园互动处于表面水平的原因, 首先在于教师及幼儿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园互动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办园质量的价值。即使有的幼儿园教师认识到家园互动有很多好处, 但因为长期已经习惯了按自己的计划走, 且害怕家长参与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太大麻烦, 因此只愿意嘴上说说, 表面上做做, 不愿将工作深入进行。其次, 一些教师、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认为“养不教, 父之过;教不学, 师之惰”, 孩子在家归家长管, 在幼儿园归教师管, 各司其职, 互不影响。此外, 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对于参与幼儿园教育缺乏自信, 只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 在家园互动中往往采取退缩、回避态度, 这也影响了家园互动向生态互动发展。

(三) 家园互动中家庭与幼儿园的责任不明确。

家园互动是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既然是相互配合的工作必然要有一定的责任分工, 才能使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下去。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 一些小幼儿园还没有正式的家园互动工作制度, 很大一部分教师对家园互动的内涵还并不完全理解, 对幼儿园在家园互动中的地位及教师在家园互动工作中应该担任的角色没有清楚的认识。与教师相比, 家长对自己在家园互动中的责任更是一头雾水, 有的家长根本没有听过家园互动这么一个词, 更没有想过这里面还有自己的事情, 很多家长将自己配合幼儿园工作仅仅看成知识学习上的配合, 如督促幼儿复习教师所教的单词、儿歌等。由此可以看出, 家园互动工作中大部分教师和家长还没有明确自己的责任, 这对于家园生态互动工作的深入开展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三、促进家园生态互动的策略

(一) 全园树立家园生态互动的理念。

幼儿园和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家园生态互动的重要意义, 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家园生态互动的大教育观。家园生态互动的实质就是使家园共育的形式生态化, 那么幼儿园首先就要清楚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共”字, 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 共同促进幼儿发展。一个“共”字, 将家园两者作了同等主动地位的定位, 没有主次之分, 家庭和幼儿园是高度协调、和谐统一, 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一个生态体系。教师和家长只有明确家园双方主体的定位, 从单方配合走向双方合作,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园共育的生态互动, 才能实现观念上的转变。

(二) 建立家园互动的保障体系。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发展、园长及教师大教育观的形成及家长素质的提升, 家园双方都不再固守原有的教育模式, 家园生态互动已经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共育中迫切需要被实行。

1. 制度保障

家园互动的生态化是一种新的互动模式, 要想使一种新的模式得以实行, 就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这些制度要围绕园长、管理人员、教师、家长、门卫、炊事员等各个岗位和相关人员制定, 将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经验规范化, 从而达到家园共育的生态互动。比如:A.制定家庭情况调查制度, B.完善家长会制度, C.开辟快捷、多样化的沟通渠道 (园长直接面对家长、家园网上互动站、扩大开放放范围、优化反馈活动、提高后勤人员的服务质量、家长俱乐部、丰富的亲子活动、独特的“交流袋”及“小报和通讯”等) 。

2. 队伍保障

古语云:“亲其师, 信其道。”要想使一个幼儿园的家园共育有好的面貌, 使家园互动达到生态化, 教师就必须把握孩子发展的进程。那如何做?如何使自己适应这千变万化的时代潮流?首先,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终身学习系统的构建、完善。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教师必须学而不厌, 才能诲人不倦。”要用生态教育观来看待幼儿教育, 教师既是孩子的引路人, 又是终身学习的主体之一, 因为, 没有教师的学习提高, 教育工作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教师要勤于向书本学校、勤于向孩子学习、勤于向专家和家长们学习……园领导也要抓住一切机会组织教师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 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丰富教师的知识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其次, 教师要善于观察, 向经验学习。最后, 教师要善于总结, 从反思中提升。

(三) 有效利用家长教育资源, 促进家园共育生态化。

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资源中, 家长的教育资源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在家园共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生态教育观表明, 家长资源与幼儿园教育教学之间存在生态互动关系, 两者之间构成了一个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生态系统。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对于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如:家长助教、保育助理、厨师助理等。家长不同的职业优势常常使他们成为幼儿园的重要参谋或助手, 而家长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又常常引发家长互相学习, 还能有效弥补教师的专业缺陷。家长职业和专业的多样性能协助、参与甚至直接顶替教师完成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这样就建立了以幼儿为中心和纽带的家园共育的生态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2]张新平.教育组织范式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绿色生态家园 篇2

彩梦想

电视记录片《辉煌中国》第4集《绿色家园》向人们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绿色发展故事,展现了五年来真真切切发生在中国百姓身边的巨大改变。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景美、人悦,惠及全体人民群众。我开始体悟到:绿色家园是人民群众彩色梦想生根的地方。

“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绿色一词,既牵系国家大计,又连接百姓生活;牵挂这份情怀,承载不渝的使命。绿色家园,寄托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期盼与向往,聚合起亿万颗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总书记在XX年携新任政治局常委与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时的重要讲话开篇。今年8月,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四川开展环境保护督察,督察组紧盯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百姓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从严从快督办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形成了对环境问题快查快办、立查立办和边督边改、上行下效的态势和氛围。

环保督察亮“利剑”,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是对贯彻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次有力指导和重要鞭策,也是对四川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检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各部门将以更加鲜明的态度、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针对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环境信访问题和督察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排查、逐整改,并在举一反三中完善工作措施,构建长效机制,切实增加广大群众的环保获得感和幸福感。

木之花家园:再造的生态家园 篇3

一九九四年,最初的11个家庭34个人,在富士山麓安营扎寨,建立起一个超越血缘的大家庭:木之花农园。带着回归自然的心愿,他们白手起家,开始了自给自足的社区生活尝试。

古田伟佐美是这个社区的创办人,原在爱知县经营一家建筑装潢公司,建立生态社区的想法来源于他们在经营的过程中发现装修后的客户家虽焕然一新,但由此产生的大量废弃材料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古田因此萌生建立环境友好社区的想法。

15年后的今天,社区已出产10种米类250多种蔬菜和谷类,完全不用化肥农药和转基因技术。通过有机农耕,不但实现了社区的自给自足,剩余部份还通过定点商店、产地直送、网站销售等方法和大家分享。虽不强制执行,但农园提倡素食,他们出品的“素食便当”和“新年素食套菜”品种丰富。

绿色生态家园 篇4

近来年,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 湖北省以农村沼气“一建三改”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呈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突出的生态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 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 属南北过渡地带, 气候温和, 广大农民有养猪养禽习惯, 农村沼气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经过曲折发展, 全省农村沼气已步入良性循环的快速发展轨道, 在“十一五”期间全省筹措21.1亿元补助资金投入农村沼气建设, 使全省农村累计建池300万口。另外, 湖北省继2005年后又将血吸虫病区“一建三改” (建沼气池, 改厨、改厕、改圈) 作为民办实事之一, 加大了投入力度。省财政拿出资金投入在血吸虫病重疫区的仙桃、江陵、公安三县市整县推进农村血防沼气40万户, 普及率达36%。特别是近几年来, 湖北省较好地把握了农业部提出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实质与内涵, 率先在恩施兴起了“五改三建两提高”农村文明创建活动 (即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 建沼气池、建家、建园和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提高村级组织战斗力) , 不仅成为该州自建国以来在农村区域实施的最大系统工程, 而且被省委评价为“现阶段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新模式”, 农业部称之为“极大丰富生态家园内涵的恩施模式”。

2 5种生态家园模式

2.1 农家乐模式

在一些城郊结合村, 农村沼气生态家园建设与农家乐开发紧密结合, 农民增收显著。宜昌市梅子垭村通过生态家园建设, 形成养殖业、种植业、休闲旅游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的局面。沼气建设改变了农村过去“脏、乱、差、臭”的村容村貌, 改善了农家生活卫生环境, 促进了庭院经济发展。目前, 全村经营农家乐餐馆、沼气火锅、生态垂钓、休闲农业等第三产业的农家已发展到近100家, 年营业额400多万元, 增加农民收入160多万元。

2.2 特色民居模式

恩施州许多县市将生态家园建设与少数民族的民居改造有机结合, 改变了旧山村原始落后的生活生产条件, 既保持和发扬了土家山寨苗族村落的优秀建筑文化特色和人文韵味, 又透露出现代新农村的气息。项目建设中, 从选址挖池到改水改路, 从厨房布局到灶台设计, 都注重因村因户地进行人文设计, 尽量做到项目建设与人文环境、地理风貌相融合。在咸丰小村村、小模村、官坝村、来凤黄柏村、鹤峰四坪村、宣恩封口坝村、恩施灯笼坝村等村庄, 隔远遥望, 一个个雕檐垛脊的土苗山寨、斗拱飞檐式的土家干栏吊脚楼群坐落在碧水间、绿树掩映中, 成为大山别样的风景。走进细看, 一户户已完成“一池三改”的农家院落里, 院坝圈舍干干净净, 户用卫生间清清爽爽, 厨房灶台灶具的摆放设计整洁合理, 开关一拧点火煮饭, 开关一按沼气灯就亮, 一股股传统与现代、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2.3 生态农业模式

在宜昌、咸宁、黄冈等低山丘陵地区, 相对地广人少, 一种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正方兴未艾。这种俗称“猪-沼-果”的南方生态农业模式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 利用沼气池前推种植业, 后拉养殖业, 通过沼气微生物将动物与植物联系为紧密的生态链, 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农产品品质, 有力地推动农业产业化, 实现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 促进农民增收节支。当阳三湾村是一个柑桔生产专业村, 其中二组有农户15户, 59人, 年出栏生猪80头, 种植柑桔12.33hm2;通过沼气生态家园项目建设, 年生猪出栏增加86头, 增加收入7万多元, 柑桔种植面积扩大了3.87hm2, 通过沼肥施用于桔园, 每亩节约化肥投入约100元, 并且提高了柑桔糖度, 色正味纯, 柑桔销售价格每公斤上涨了5分钱, 每亩柑桔增收150元, 每户平均通过种养殖业增收达8 000多元。

2.4 文明新村模式

恩施、建始、罗田等山区县 (市) 在生态家园项目建设中, 将“一池三改”内容扩充为“五改三建二提高”, 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龙头带动农村改厨、改厕、改圈、乡村道路、饮水工程、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 项目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活生产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提高, 带来了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 过去的“脏、乱、差”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院落、清洁的厨房、卫生的厕所、绿树丛中的蜿蜒小路。

2.5 资源再利用模式

目前农村养猪业正在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小区发展, 集中规模化养殖同时也带来了养殖粪污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荆州、恩施、十堰等地农村的一些农户开展“煮酒+养猪”生产模式的沼气生态家园建设后, 建一个20~50m3的沼气池, 将污染源转变为优质有机肥料, 促进周边绿色农产品的生产, 同时可以获得优质清洁的沼气能源, 环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3 农村生态家园项目建设的主要经验

(1) 积极争取领导重视, 落实组织保障。

农村能源建设是一个公益性的弱质行业, 其项目的推广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非常重要。生态家园项目建设被列入《湖北省“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纲要》内容, 规定了硬性任务和投入措施。在省委省政府重视下, 各市、县市区均成立了生态家园建设领导专班和工作专班, 层层落实责任制, 为项目推广建设给予了组织保障。

(2) 争取加大投入力度, 落实资金保障。

为了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地市和各项目县市整合各方力量, 形成了“项目引导投入, 政府捆绑投入, 群众自愿投入”的推动机制。一方面积极争取并管好用活国家项目资金,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国家投入资金的引导扶持效应;另一方面加大部门资金捆绑力度。各县市都从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民族地区建设等渠道进行资金捆绑, 集中投入, 增强了资金投入的聚合效应。

(3) 健全农村能源服务体系, 落实技术保障。

①各级服务站、技术施工队得到加强。目前, 全省有省级服务站1个, 县 (市) 级服务站51个, 乡镇级服务站68个, 技术施工队243支。②利用农业部远程教育培训班和省“阳光工程”培训班, 以及在各地市、项目县市区多层次沼气技术培训班, 全省已取得农业部技术培训认证资格的人员超过1万名。各项目县市借助这些技术力量打造专业化的农村能源技术专业施工队伍, 在施工实践中采用“师带徒”的办法加强施工队伍技术实力。施工技术人员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4) 加大宣传、示范力度, 发动农民群众。

在完成沼气池施工后, 每户要完成改厕、改圈、改厨还需用投入2 000元以上的现金和30个普工工日, 这对一般农民而言, 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如果缺乏利益驱动, 农民群众是不会轻易参与的。因此, 一方面, 坚持应用典型示范这一农村工作的法宝, 指导各地集中力量创建样板, 做给群众看, 依靠典型示范户、示范组、示范村, 让事实说话, 让效益说话, 提高农民的认识, 这样既扩大了影响, 又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 为后续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奠定了群众基础和工作基础;另一方面, 在树立榜样的基础上, 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 引导更多的农民积极投身于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和生态家园建设, 变“要群众办”为“群众自己要办”。

(5) 加强项目监管和督导,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和卫生部相关的项目管理制度和办法, 湖北省制定了各项目规范化管理细则;依据农业部颁发的技术标准并结合全省实际, 制定了《湖北省农村“一池三改”沼气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以确保项目的规范化动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技工持证上岗制、工程质量监理制、物资招标采购制、资金使用审计制、项目补助公示制。

以上经验既是对湖北省生态家园建设工作的主要概括, 也是今后继续推进项目建设的指导原则。

4 生态家园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果

以沼气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 与农民群众基本需求最直接, 与解决农村其他问题关联性最强。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抓好以农村沼气为重点的生态家园建设, 促进了生态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项目农户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能源效益、肥料效益、“一建三改”带动养殖业发展的效益。一口8m3的沼气池, 正常运转后, 每年产沼气300m3, 可为用户提供10个月左右的炊事用能, 替代1.5t原煤或者100kg液化气, 直接节约开支350元以上。农户使用沼气后, 可用上优质有机肥沼渣、沼液25~30t, 减少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 用沼肥种菜可使每亩增产30%~40%, 改善了蔬菜品质, 提高了附加值。另外, 开发沼气可带动农民养猪, 农民要正常使用沼气池, 就要养猪3头以上, 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综合算账, 一口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户增收节支1 000余元。现在全省常年沼气池利用数300万户以上, 年创经济效益共计30亿元以上。可以说, 建设生态家园, 发展农村沼气, 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是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基础性工程, 也是一项潜力很大的增收工程。

(2) 抓好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生态家园建设, 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 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这些年来, 城市建设得很漂亮, 可农村环境建设严重滞后, 农村人猪同室、粪土乱堆、污水横流、蚊蝇乱飞的现象比较普遍,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产质量。改造农家厨房, 通过改灶节柴减轻烟尘污染, 有效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 既能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又有利于人们创造舒适的居室环境。十堰等地民间流传的建沼气池“解放了男人、漂亮了女人”, 正是对生态家园建设效果的真实写照。改造畜禽栏圈, 改建卫生厕所, 不仅能够集中管理粪便和垃圾, 从外观上保持农户庭院乃至整个村庄的整洁, 还可以通过厌氧发酵等无害化处理措施, 杀灭血吸虫卵、大肠杆菌等多种致病微生物, 切断其传播途径, 有效减轻部分传染病对人们的侵扰。农户生活在整洁的房屋院落, 用上了洁净的厨房、卫生的厕所, 喝上了清洁卫生的水, 用上了清洁卫生的燃料, 生活方式逐步改变。实施以沼气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 可以说既是治本之策又是迫在眉睫。

(3) 抓好生态家园建设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湖北省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 建设农村生态家园, 发展户用沼气, 推动农村节能, 对于减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①农户使用沼气作为炊事的主要能源, 基本杜绝了农户对薪柴林的砍伐破坏, 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 保障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的成果。按每口沼气池年可保护约0.2~0.3hm2薪炭林计算, 全省在用沼气池300万口, 直接保护了80万hm2左右薪水炭林森林资源。②通过更新省柴灶、提高燃烧效率, 可以减少农作物秸秆消耗, 为秸秆还田奠定物质基础, 有利于更好地改良土壤。据一般经验, 每改造一座省柴灶, 年均节约秸秆1 000kg以上, 可以满足0.07~0.13hm2地的秸秆还田用量。③通过节能和开发沼气, 可以遏止农村用能的“煤炭化”趋势, 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32.5亿t, 仅次于美国的57亿t。据测算, 一口沼气池年产300m3, 可每年替代煤炭576kg, 由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12.7kg。全省全年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8万t, 减排二氧化硫20394t, 所以, 建设生态家园, 开发沼气、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不仅仅是促进农村繁荣的需要, 也是保护地球外层空间、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恩施州最近几年把沼气作为建设“生态示范州”的基础工程来抓, 已出现了显著的效益, 在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 (草) 工程中, 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来实施, 解决了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农民不上山砍柴, 就达到了巩固退耕还林的效果。目前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7%。

(4) 抓好生态家园建设, 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 不仅有助于改善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 而且使农村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①新生活、新观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生态家园建设为载体, 以“一建”带“多改”, 完善水、电、路、通讯、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 使农民既能用上效率高、烟尘少的沼气等能源, 又能饮用清洁、无菌的自来水, 既能安居乐业, 又能顺畅地通达外部世界, 既能听广播、看电视, 接受书刊杂志的各种信息, 又能及时地诊病、治病, 享受到城镇居民式的现代生活。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从无效劳动中解脱出来, 走向了新生活, 也增强了农民生态观念, 爱村护山、保护生态环境已逐步成为广大干群的共识和自觉行动。②文明新风、新时尚。广大群众主动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增收致富和美化家园上, 邻里之间协作共事、互帮互助建设家园, 共同整治美化环境, 家庭和睦、邻里亲善的文明之风不断涌现。同时, 生态家园建设增强了农民的科技意识, 广大干部、农民积极学习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农村广大群众自觉学习推广“三沼”综合利用技术, 自觉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科技致富正在成为农村新时尚。③新作风、新气象。各项目县市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中, 县市各部门与项目村、干部与贫困农户对口帮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乡村基层组织从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的实践中找到了“让党员长期受教育, 让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载体, 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5 结语

湖北省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项目在“十一五”期间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目标相比, 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全省各地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 巩固和发展现有的初具规模的5种发展模式, 同时也要建立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使湖北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

摘要:简单概括了湖北省“十一五”期间以沼气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情况, 并对5种初具特色的生态家园模式进行了分析, 总结了项目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取得的一些建设成果。

关键词:生态家园,模式,经验,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淑梅.沼气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接轨[J].新农村, 2012 (2) :100~102.

绿色生态家园 篇5

老官庄完小六一班宋威翰

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资源和环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球。除了地球再也没有人类能够长久生存的星球了。然而,这些年来,地球母得了重病,她的“肺”——森林、湿地受伤了;她的“血液”----河流、湖泊病变了;她的“肌肤”----大地干裂了……看到这一切,我不禁流泪了,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吧!

水是“生命之源”这句话一点儿都不错,水为人类解除干渴,灌溉农田……如果没有水,那么世界的万物都将死亡。就连人类也会灭亡。可是,目前的全球耗水量快速增长,已达到7亿立方米,以每年百分之五的速度递增,其中43个国家严重缺水,20亿人口的生存,生命是多么宝贵啊!

森林是“地球之肺”他们就像一个巨大的吞吐机,每年都吞噬着大量的二氧化碳,又制造出大量的氧气,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区面积以平均每年2.4%的速度缩减,如果以这样的速度减少那么人类也将灭亡,地球上将全是二氧化碳。

全球荒漠化面积已经达到36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涉及9亿人口,100个国家。

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多植树造林,不要乱扔垃圾,工厂要安装污水处理器。

探寻生态奥秘建设绿色家园 篇6

北京林业大学——知山知水 树木树人

北京林业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也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中国林业和生态环境教育的最高学府。

学校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为特色,林学学科在国内排名第一,风景园林和园林、园艺专业,所依托的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内唯一关于园林方面的两位院士都在该校。还有生物科学专业,这个专业是教育部设在林业大学的国家基地。

学校科学研究实力雄厚,成果丰硕,以三倍体毛白杨、四倍体刺槐等优良品种,林产精细化工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正巩固发展。毛白杨产业更受到朱镕基总理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视和关怀,并给予专项拨款。

在优秀拔尖人才培养上,该校更设立了“梁希实验班”。实验班分文科、理科、工科三类,每班招收35名学生,小班教学,实行末位淘汰制,更单独设立了“梁希奖学金”,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获得硕、博连读资格。实验班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均高于普通班,且推荐指标单列。

南京林业大学——诚朴雄伟 树木树人

南京林业大学坐落在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一所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它是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全国首批三所部属重点林业大学之一,也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教授和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博士生导师自主审批权和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高校之一。

该校现有林业工程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7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同时林业工程学科所支撑的木材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制浆造纸工艺与设备)、森林工程和林产化工四个本科专业分别被确立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近年来,学校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加拿大UBC大学、多伦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签订合作交流协议。2013年2月,又新增3个“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 选派的专业涉及林学、生态学、生物技术、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轻化工程等。

东北林业大学——学参天地 德合自然

东北林业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我国学科专业最多、规模最大的林业高校,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休憩、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完整的特色教学体系,更增设自动化、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类、农业经济管理等辅助专业,构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结构布局合理的专业格局。同时该校开设了全国首个森林资源类英才班,英才班实行本、硕、博贯通,分段培养的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整合了黑龙江省最优质的师资力量,实行小班单独授课,更安排学生分期到国外学习和交流,成绩优异者,甚至可以只用8年的时间获得以往至少10年才能获得的博士学位。

该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市,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为该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求是求新 树木树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本科院校中南林学院,2005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湖南省属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6所高校之一。

学校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林学学科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最具优势和特色的支柱学科之一,现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该校瞄准国家和区域创新重大科技需求,充分利用南方区位优势,在亚热带森林资源的培育、经营、保护与利用等研究方向,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林学更分化并带动了该校风景园林学、园艺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发展,从而,使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成为南方林业建设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摇篮。

此外该校还有一个北京教学点——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从事林业干部教育培训,已成为林业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深造的摇篮,地处北京的地理优势及办学优势使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心怀社稷,情系苍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陕西杨凌,一直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该校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拥有植物病理学、土壤学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并结合地理位置优势,在旱区农业与节水技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更培育出目前世界小麦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等重要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

学校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与全国50多个地方政府或企业建立了密切的科技合作关系,开辟了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亿元,更享有“生态园林式大学城”美誉。

浙江农林大学——坚韧不拔 不断超越

浙江农林大学位于杭州西郊国家森林城市——临安市,校徽以绿色为主调,采用绿色和银杏叶寓意学校以农林为特色,以培养绿色科技人才、服务现代农业、致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

学校现有林学、生物技术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竹资源与高效利用博士培养项目1个。学校学以致用,将生态学、植物学等优势学科与第三产业相结合,成立了浙江省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香榧、山核桃省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已经形成“梁希班”、政产学研用联动、双导师制、教授班主任、本研互助、国际合作“六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校校园颇具特色,按照“崇尚自然,优化环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进行规划与建设,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景致优美,被誉为“浙江省高校校园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西南林业大学——树木树人,至真至善

西南林业大学地处四时花开不断的春城昆明,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本科院校,学校坚持“立足云南、依托西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办学定位,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绿色人才摇篮”。

该校的林学并列全国第5位、林业工程位居全国第5位,风景园林学并列全国第6位,生物学、生态学、城乡规划学也进入排名。具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 “十二五”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林学被列为省院省校教育合作咨询共建重点学科。

学校教学与科研并重,立足西南,标本馆于1992年被英国皇家植物园列为中国10个入选世界大标本馆之一,并在园林规划设计、生态旅游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在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经济林育种培育、竹类研究等方面居国内外同类研究前沿。

万通生态城新新家园 篇7

项目总占地面积为7.8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7.1万平方米,住宅总建筑面积为12.72万平方米,其中一期住宅建筑面积为5.37万平方米。该项目整体容积率为1.62,建筑密度20%,绿地率40%。住宅类型采用点式高层、板式多层花园洋房相结合的方式,设计风格为地中海风情的新古典主义风格。高层层数为17层至18层,多层花园洋房层数为6-6.5层,项目为精装修交房。

本项目根据自身特点和现代绿色技术发展趋势,采用有针对性的、成熟可靠的绿色技术,制定了相应的绿色项目设计策略。设计原则是被动设计策略优先,主动技术优化。具体内容可归纳为六个系统:合理的规划布局,舒适的户型系统,优良的外围护系统,安全耐久的结构系统,充分的利用可再生资源和高效的节能技术系统。并在设计中整合应用了22项绿色建筑技术,实现了住宅建筑节能75%,太阳能热水占生活热水总供热量不低于60%,可再生能源使用大于10%,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的节能环保目标。

泰格公寓:科技孕育绿色家园 篇8

招商地产以“家在·情在”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及人性关怀为执着信念, 走出了一条“绿色地产之路”, 将蛇口由昔日的荒滩野岭, 建设为今天的山海间绿色社区, 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和谐家园。

项目概况

泰格公寓建设用地位于深圳蛇口, 地处工业大道南端西侧, 已建鲸山别墅区北侧, 该项目为高档涉外服务式公寓, 室内需保持25℃的除湿新风标准, 因此相对的能耗比较高。据深圳市节能部门的统计, 同类建筑的单位集中空调年能耗约为130-150kWh/m2, 占酒店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因此, 本项目的节能节水措施从一开始就被列入项目目标, 力争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泰格公寓45.8%的绿化率使环境的生态效应十分显著。另在南方, 通风效果好的小区可以大大降低空调负荷。据测算, 由于较高的生态效应, 使本项目空调效率提高3%左右。

节能措施

在获得良好的热工环境的基础上, 泰格公寓优化采用了多项建筑节能措施、技术和产品, 这对本项目的节能起了关键作用。

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

大部分建筑采用出挑花池结合绿色藤蔓, 美观的同时起到遮阳的作用;townhouse建筑山墙采用木百叶遮阳和铝合金百叶;屋顶飘架具有遮阳隔热的作用;高层建筑南面设计了1200mm进深的阳台横向遮阳, 在无阳台的东南、南向增加挑宽750mm的遮阳板。外墙:浅色涂料 (热吸收系数ρ≤0.6) , 墙体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总传热系数K≤1.0。屋面:铺25厚挤塑聚苯板, 屋顶覆土绿化, 总传热系数K≤0.95。外窗:建筑全部采用Low-e中空玻璃, 起到隔热、遮阳、防噪的作用。由于采用了遮阳、外保温和Low-e中空玻璃等构造做法, 大大降低了空调系统的冷负荷, 根据模拟计算确定了空调负荷设计值, 本项目单位空调电功率仅为24.4W/m2, 为常规对比建筑的一半。

屋顶花园

泰格公寓采用了两种屋顶绿化方式来降低得热, 一种是覆土35cm厚, 然后种植绿化植物, 另外一种是采用带15cm厚的培植土的佛甲草绿化, 具有隔热作用。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有屋顶绿化的顶层房间温度降低2℃左右, 节能效果明显。

中央空调

采用高舒适度的中央空调系统。冷机采用对臭氧层无破坏的134a环保冷媒。A-E栋采用“户式中央空调”+“风机盘管”, 呼吸窗提供新风。F、G栋采用“中央水冷却”+“中央水冷螺杆机组”+“风机盘管”, 还采用变频式水泵, 平时由新风机组提供新风。实行分户计量, 比普通家用空调系统节能20%以上。主机COP值5.6, 系统COP值3.77, 远高于一般的家用和传统的集中式空调, 设备节能效果显著。

中央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采用全天候的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 24h提供热水, 综合能源利用率是普通燃气热水炉的两倍。

无机房节能电梯

电梯占项目运营总能耗的10%-15%, 泰格公寓采用4台无机房和3台小机房电梯, 与普通电梯相比节约机房面积30m2。电梯采用的碟式电机为无齿结构, 无需润滑, 维护工作量较小, 属电梯行业领先技术。每年还可节省电费1.8万元以上。

照明节能

泰格公寓楼道全采用感应灯具, 室内全采用节能灯具。F、G栋采用节能灯具后, 折合每平米照明负荷为3.9W,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要求的节能建筑照明负荷为每平米6W, 一般的同类的酒店式公寓的每平方米照明负荷为20W。太阳能光电利用, 泰格公寓96盏地脚灯采用LED节能灯具, 0.512W/盏, 由200W的太阳能电池板供电。泰格公寓还安装17盏太阳能草坪灯和10盏太阳能庭院灯。

节能审核

按照《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75-2003) 的“对比评定法”进行节能审查, 计算得到泰格公寓在采用外窗节能、外墙节能、屋顶节能和空调节能后, 小区的综合节能率为67%, 其中F、G栋的综合节能率为69.8%。

高效用水

由于是涉外型的酒店式公寓, 本项目采用了直饮水、分质供水、节水器具、人工湿地等节水技术。

减少用水量

泰格公寓户内用水点均采用节水洁具和龙头, 使用水量减少20%以上。

分质供水

泰格公寓与人体有直接接触的水全部采用直饮水, 包括洗漱、淋浴、洗菜等。由自来水制作直饮水产生的废水用作冲厕所、景观用水;不足部分 (道路洒水、庭院绿化) 由处理生活污水产生的中水承担。泳池水景补水用自来水。

直饮水系统

泰格公寓采用纳滤工艺由自来水制取直饮水。纳滤工艺的产水率为75%。直饮水的主要生产成本约为7元/t。

人工湿地的应用

为满足中心庭院绿化用水和道路洒水的需要, 选择在D、E栋之间的绿地上兴建人工湿地工程, 将A、B、C、D栋全部以及E栋部分共27户的生活污水处理成中水。庭院绿化加上道路洒水用水量约为20m3/d, 而27户的生活污水量约为30m3/d, 能满足污水水源要求。

携手建筑节能缔造绿色家园 篇9

外墙保温专家

建筑外墙保温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便是保温材料。北京新正迪节能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以生产“日新建材”品牌系列的外墙保温材料而著称,公司专业研发聚氨酯复合保温板、复合板涂层毡、热固性聚合聚苯板、EPS线条等保温材料,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化企业,拥有完善的采购、加工、质检、营销等部门。现在,其拥有郑州日新建材有限公司、北京至诚永泰联合科技有限公司、郑州益生宜居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荥阳市创新新型节能材料厂等多家子公司。公司先后荣获2011年度和2012年度河南省建筑节能外保温技术体系重点推广十强企业、建材下乡重点推荐采购单位、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泡沫混凝土分会理事单位、2011年度最具价值品牌、全国建材流通行业先进集体、2012中国建筑节能减排推荐品牌、绿色建材生产示范基地、2013年度中国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重点推广项目、中国工程标准化协会的绿色建筑节能推荐产品等。此外,“日新建材”还被连年评选为中国著名品牌商标,以及中国绿色、环保、节能建材产品等。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深入探索,公司研制出以防火聚合物砂浆增强卷材为面层的连续发泡聚氨酯板材,具有良好的防火、保温和施工效果,得到业界一致认可,广泛使用于国内重大工程项目中。由于带有防火增强卷材的硬泡聚氨酯复合板综合性能达到B级,而保温体系的综合防火性能可达A级,所以政府鼓励高保温性能、高安全性、高质量的保温材料在建筑行业内普遍使用。此外,也为公司推广硬泡聚氨酯防火增强卷材复合保温板,以及实现75%的节能标准和防火等级要求,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与技术支持。

关于聚氨酯材料,它被业内人士称为75%节能的保温材料。投资生产聚氨酯材料对满足我国建筑保温市场的需求,以及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类产品,有助于推动我国绿色建筑节能及保温建材事业的发展。

公司产品赏析

日新高阻燃聚氨酯保温板。本产品为建筑保温用硬泡聚氨酯增强卷材复合保温板,是以防火聚合物砂浆玻璃纤维网格布制得的增强卷材为面层,硬泡聚氨酯连续发泡而制得。其结构两面为防火聚合物砂浆增强卷材面层,内夹硬泡聚氨酯保温材料,具有优异的保温效果及防火性能,且使用寿命长、施工方便、材料易得,完全满足我国建筑保温防火规范的性能要求。硬泡聚氨酯增强卷材复合保温板,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外墙薄抹灰保温系统、内墙保温系统、干挂保温系统、一体化复合保温系统、内墙隔断保温隔音系统等,满足各种建筑保温节能、隔音需求,是国家重点推广的建筑节能产品,具有广阔的未来市场空间。

日新热固性聚合聚苯板。日新热固性聚合聚苯板,在保持聚苯板原有优异物理性能的基础上,使聚苯板从热塑性改进为热固性,有效提升了聚苯板的防火性能,可到达A2级。通过改性的聚苯板导热系数低、压缩强度好、吸水率高、尺寸稳定,倘若着火其触面会立即碳化,无纵、横向明火蔓延,离火即自熄,可完全避免火灾发生。,该产品的板材厚度可根据需求,加工为30~100毫米不等,不仅性价比高、重量轻,而且施工简便、系统成熟。热固性聚合聚苯板是公司专业科研人员研制多年的专利产品,实现了外墙保温和防火兼顾的效果,在国内外有近10年的应用经验。它的诞生为建筑工程的墙体防火、节能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经济、安全、完美的系统解决方案,产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筑节能规范和标准要求研制开发,并通过国家权威部门及地方行政部门严格测试、认证,在高层建筑、公共建筑等高防火要求的建筑中颇受青睐。

“绿色课堂”:学生精神生长的家园 篇10

●绿色课堂的特质

“绿色课堂”是在扬弃“知识课堂”、“技能课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一代课堂教育教学理念, 其核心是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美国学者里德利等人在《自主课堂》一书中也提倡创建积极的绿色的课堂环境, 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发展为本”, 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不断发展和解放人的个性, 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绿色课堂”是一种动态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效且充满活力的课堂。

我们提出了“绿色课堂”的理念——让学生“在生长的过程中学”。“学在自主生长中”肯定了最首要的是“生命自主生长”, 这是自然的, 学是服从于生长的, 是服务于生长的;“教师在过程中激发”绿色课堂是在尊重学生自主生长的基础上, 是一个“重过程、重激发”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的作用也很重要, 是引导激发学生成长, 让学生的生命发展由自发走向自觉, 达到更高层次的生长目标。“学是为了更好的生长”, 课堂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部分, 只有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 才能让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绽放出生命的色彩, 享受生命的快乐。

课堂教学主要标志是:1.重现在:学生能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运用已知求索未知”的能力发展;2.展未来:学生能否在课堂上起步“适应未来的领悟”, 以创造性的对待以后的工作和生活;3.绽放出生命的色彩:生态的课堂也是生命的一个过程, 让孩子要在课堂上体验生命的意义。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以自己的生命去影响学生的生命, 以自己的心灵去感召学生的心灵, 并让这种影响与感召转化为学生自主成长的内在动力。

●绿色课堂的构建

1. 由“情感麻木”走向“主体觉醒”, 重建“对话课堂”

关键词一:绿色课堂是“自然”的课堂。绿色课堂要遵循学生个性发展上的差异、时间发展上的差异, 不应是一个预设好的单一的教学过程。课堂应该是“自然”的, 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人, 是“鲜活”的生命, 决定了过程是“自然”的, 结果也是“活”的。课堂要尊重学生的生命权、生长权、选择权。

人是自然的人, 是生命的人。交流对于生命来说十分重要, 是群体生存的方式, 而对话对于人来说更是特有的沟通学习过程, 是自我需要与相互促进的外在平台, 人的发展是在人与人的对话中实现的, 这是人的自然发展规律。

(1) 平等对话

绿色课堂, 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独脚戏”, 是师生、生生之间以教材为纽带进行的真情平等对话。

既然是对话, 就是一种交往, 就意味着平等。平等对话基础是“静谧安详的生活”、“彼此倾听的关系”。因此教师应抛开“教师至上”的观念, 真诚面对学生。把幽默、微笑带进课堂, 要重学科, 也要重学生, 要追求效率, 更要体现课堂的生命意义。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语文课, 学生妙语连珠, 师生关系融洽, 平等交流。能有这样课堂魅力, 因为于老师有真诚平等对话的理念。

(2) 多向对话

课堂对话不是你问我答的平面式对话, 而是立体的。对话内容是多层面的, 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启发与收获;对话的对象上也是多方面的:“同客观世界的对话、同他人的对话、同自己的对话、同文本的对话”;再者对话的形式也是立体呈现的:并非只是语言的对话, 还有眼光、体态动作、文字、表演等。

多边互动的对话是对立于独白式教学的, 不是施与与承受, 而是互相施与、共同受惠, 有利于教师的“激发”。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 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和文字意义的深刻性等, 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 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实现“多向对话”策略, 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

(3) 心灵对话

调动情绪触动情弦的对话是人类特有的,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能仅仅停留在谈话的层面, 而要懂得如何去与每一个个性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坦诚的心灵对话。苏霍林斯基说:“教育, 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 谁有耐心和细心, 谁就能取得成功。”在对话中师生情感交融, 心灵交汇, 教师能真正地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与学生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与对话, 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崇高教育境界。

心灵对话体现在三多:多一些爱心、多一些耐心、多一些诚心。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 给所有学生以真诚的微笑, 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教师应该把“激励带进课堂”, 给每一个学生以赏识, 赏识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 切不可讽刺、挖苦学生, 最根本的是教师把心灵真正带进了课堂, 才能融洽师生关系, 架起师生情感桥梁, 满足各类学生的心理需求, 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对话, 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由“情感麻木”走向“主体觉醒”。

2. 从“教的程序”走向“学的选择”, 重现“智慧探究”

关键词二:绿色课堂是“阳光”的课堂。“绿色课堂”有愉快丰富的表情, 更有活泼开朗的性格, 是阳光的课堂。学是服务于生命、服从于生长的, 是给生命以营养, 目的是为更好地成长、生活, “在生长中学, 在学中生长”的“过程”必须是充满朝气和阳光的。预设的单一的教的程序是“灰色的”, 生成的有选择的学的过程才是生态的, 是充满智慧的。

课堂教学的发展也经历着由“柜台式店堂”向“开架式超市”发展的过程。开架式的“超市”相比于柜台式的“店堂”的最大特点是:提供场面大, 容量多, 选择多向;营业员在后台服务, 让顾客在前台自我比较, 自主选择;可以让顾客在这样的平台中激发预设以外的新购物欲望——即使在“预设的程序”中也会出现更多的“选择”。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要为学生搭起一个大容量的、可以自主选择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获得更好生命发展的平台, 让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上进行情感的交流、知识的传递、主动的探究, 以实现智慧的发展。

(1) 智慧在流变中产生

到柜台式的店堂里购物只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顾客在与营业员的一问一答中完成预设程序, 很难有新的内容生成, 营业员累, 顾客一多会无所适从, 而顾客亦无其他购物愿望生成。只有进入超市, 顾客才能流转于各个货柜, 环境变化着, 思维也变化着、更新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搭起多个“开放的货柜”, 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求, 在流动变化中智慧得到生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 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变“教”为“学”。如教学《年、月、日》时, 老师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老奶奶到今年只过了19个生日, 这是为什么?”本想以此导人新课, 而学生反馈时, 一下子说出很多要教学的新的内容:这位老奶奶是2月29日出生的, 还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年分两种, 平年和闰年……导入失败了, 显然预设的教学程序已无法匹配学生现有数学现实, 于是老师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了调整:首先让学生看书、自学, 互动交流, 重点研究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然后请学生为“2008中国奥运年”设计一张年历卡。这个案例, 由于教师及时调“教”的思路为“学”的思路, 不但实现了比预想设计更好的教学目标,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使课堂教学更有活力。

(2) 智慧在碰撞中激荡

超市的最大特点是让顾客在展现的货架前引起“原想要的”与“新的需求”的思想激荡, 激发着并增强着顾客购物的兴趣。课堂教学更应该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 以获取知识, 发展智慧。

激发思维首先要让学生沉浸其中, 参与体验。笔者曾看到这样一个教学例子:这是一堂饶有兴趣的作文课, 题目是《走姿》。教师避免了说教式的题目分析, 而是让学生自己一个人走一段路, 而且必须绝不允许重复他人的姿势。这样一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在音乐中学生观察着别人的走姿, 探索着自己的走姿。由于个个都力争创造, 思维紧张气氛热烈, 音乐一停止, 几十种走姿诞生了。每个学生都直接参与了游戏的全过程, 在回味、体验后再让学生习作还会有困难吗?智慧由此而生长。

激发思维的其次是引导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 生成多层次的智慧。上一个例子中,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其中的收获与感悟:在求异的走姿体验中, 认识到做事必须要有创新;在求异的走姿体验中, 创新更需要过程;在求异的走姿体验中, 只有敢做才能敢想;在求异的走姿体验中, 告诉我们超越自我是很难的, 但不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引导也让学生在体验与碰撞中生成智慧。

(3) 智慧在探究中发展

“超市”相比于“店堂”主要是提供了让顾客有足够广的比较与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也能让学生在各个环节间留恋, 进行比较, 进行分析, 智慧就一定会得到发展。

学前探究存疑。明代陈献章说得好:“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 一番长进。”洋思的经验就是“先学后教”, 把学生探求新知的权力还给学生, 但不是简单的还给, 而是通过自学, 了解懂了哪些, 哪些不懂, 更要提出新的疑惑。“存疑”是初始探究的重要环节, 只有先存疑才能更有释疑的欲望, 才会对新知有更新的认识。

学中探究怀疑。古语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让学生保持足够的好奇心的动力是“怀揣疑问而行”。在课堂中倡导以问题为纽带, 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然后观察问题、进而进行猜想与假设, 绝不简单的告诉与给于。不盲从学者、专家, 更不要不假思索去沿袭习惯或者社会习惯, 而要靠自己的头脑、自己的眼睛去思考, 大胆地去质疑, 然后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思考, 稳下心来比较, 在怀疑、析疑中探求创新、探求智慧。

学后探究质疑。我们很多家长关心的是:“你今天得了多少分?”只局限于用分数的高低衡量学习的好坏。在美国, 家长往往是问孩子:“你今天向教师提出了几个意义的问题?”我们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学习新知后更要独立地批判性地提出问题, 这对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绿色理念下的课堂, 不仅要改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途径, 还有努力地创造“问题—试探性假说—批判与检验”的探究途径。

3. 由“文本教学”走向“人性化育”, 重温“人文关怀”

关键词三:绿色课堂是“指向未来”的课堂。绿色课堂是有张力的。其意义就在于学生生长过程与学习过程是和谐共生的。我们倡导课堂从“文本”走向“人本”, 就是要给孩子一片希望的绿荫, 让他们一生受用。这样的课堂对学生的现在和将来都是有意义的, 是值得体验的。

以人为本, 弘扬人文内涵, 实现课堂生活的价值回归, 成为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只有利用好教学内容的人文资源, 创新人本的教学过程, 艺术化地运用人性的悟化与教育的手段, 不断感受课堂的人文的关怀。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有张力的, 指向的是孩子一生的发展。

(1) 内容——给予人情的召唤

情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每一个活动, 绿色课堂就是要唤起学生热爱、关心、喜欢、快乐等各种情感体验, 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扉、倾吐心声、表露真情。情感的悟化有利于学生奠定了学生一生发展的心理与情感基础。

在文本中感召情感。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场所, 更是培育人性的殿堂, 新教材有意编排了丰富深邃的人文性的数学内容, 就如数学教材里中国古老的文明出现过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独有的宝贵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 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中唤发情感。教育更别于其它人类活动, 更需要充盈的情感, 这样才能在催情中悟化。正如一位学者所指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 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 从一位充满情趣的教师教学里, 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课堂上, 教师把信任的目光、关爱的情怀送给学生, 把温暖的语言送进每个学生的心田, 使“课堂”充满“绿色”的情怀。

(2) 过程——获得人性的体验

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生态课堂, 呼唤“共享”式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 而教师则是“精神引领者”和“人格指导者”。学生拥有和体验着做人的全部尊严, 享受学习的快乐, 这正是回归具有人文色彩的课堂所应追求的境界。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方式具体做到“三重”:一是重过程体验, 学习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个性体验过程, 这样的过程不是唯一指向性的过程, 是多向选择式的, 是个体在不断体验中分析比较的有选择的人性历练的过程;二是重主动体验, 学习与解决问题的途径是观察思考、自主分析、实践体验, 收集、整理、加工……每一个环节无不要求学习个体的主动参与, 离开了主动也就违背了人类学习的规律, 主动性可以大大提高体验的深刻性;三是重兴趣参与, 兴趣就是“渴望达到”, 强烈的渴望是人类本真的实践动力, 兴趣参与的过程才是真正的有生命实践意义的学习过程。人性体验式的学习会让学生从自学、自主走向自觉, 更会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未来。

(3) 评价——呵护人格的完善

课堂教学的评价可以分为两种:1.课堂的即时性评价——课堂的理答, 2.课堂的延时性评价——检测与评语。不管何种评价都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人格的完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即时评价要小心翼翼地保护思维火花。影响课堂个体思维积极性与紧张度的因素很多, 有教材内容的兴趣性、学习内容难易度, 更有教师的教学艺术, 其中最重要的是老师的课堂教学理答艺术, 既要正确评价学生回答对与错, 更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好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名师张齐华老师在学生反复争论新知达成共识后, 对原来持错误观点的学生理答就十分经典:“是你的退让让我们接近了真理”, 没有批评, 也没有无原则的表扬, 是实事求是的肯定, 是对学生积极思考的鼓励, 始终呵护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延时评价要真心真意地关注学生明天。改变多元化评价结构, 如作业批改不仅局限于对与错, 而是增加激励性的评语, 让人文性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空间;改善多样化评价方式, 如可以建立《成长册》, 既有教师真诚温馨的评语, 又增添了“我和老师一起评”、“学生心语”, 还可设计“家长留言板”, 让学生看到不足, 看到进步与发展;改革多重性考核形式, 口试和笔试相结合, 平时和期末相结合, 抽测和全面测试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旨在学生学习力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人文化意义不仅是停留在全面公正层面, 更是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对孩子一生发展起到了指导激励的意义。

上一篇:比较购物搜索引擎下一篇:战略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