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2024-06-26

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精选8篇)

篇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国家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方针是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发现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大体可以归纳为3次变化。“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1949至1983“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方针。

1984至200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

2005年至今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安全第一”是原则和目标,是从保护和发展生存力的角度,确立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肯定了安全在建设工程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安全第一”的方针,就是要求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包括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以及对工程建设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人员都必须树立安全的观念,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而牺牲安全。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先解决安全问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从事生产活动。

“预防为主”是手段和途径,是指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对不同的生产要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

“综合治理”,从遵循和适应安全生产规律出发,指出了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效能的基本方法:一是标本兼治,既要采取强硬措施,遏制特大事故的发生,又要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二是多措并举,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从责任、技术、制度、培训等多方面努力,形成安全监管合力;三是部门协调,有关部门要秉承“协同政府”理念,在履行法定职责的基础上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构建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管理新格局。

总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体现了国家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过程中“以人为本”,保护劳动者权利、保护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指导思想,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

篇2: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国家对职工上岗前要求?

(1)上岗前保持精力充沛(2)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3)上岗前四小时严禁饮酒(4)严格交接班制度

3.什么是重大责任事故?刑法是如何处理?

企事业单位职工,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行为,我国刑法114条规定,对造成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7年以下3年以上有期徒刑。

4.安全生产的意义?

安全为了自己 安全为了家庭 安全为了企业 安全为了国家

5.职工的安全生产职责?

(1)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技水平;(2)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

度;(3)发现生产岗位中的不安全情况和事故迅速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4)爱护和正确使用安全装置和防护用品;(5)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作业指令,有权拒绝执行;(6)搞好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作业场所的清洁卫生。

6.。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1)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认真执行确认制。(2)抵制违章冒险作业,发现违章冒险作业者要及时制止,如其不听,迅速向上级领导汇报。(3)努力协同,认真配合,细心工作,在工作中保证不危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4)爱护和正确使用机电设备,工具,防护装置,以及个人的劳保防护用品。(5)学习必要的救护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搞好班组分管的现场文明生产

7.事故的应急处理?

发生事故后,首先抢救受伤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扩大,防止二次伤害;建立警戒线,撤离所有无关人员并禁止入内在可燃性气体液体泄漏挥发场所,必须断绝交通;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状态痕迹等不得破坏,如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记;按事故的地点及程序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8.人的不安全行为?

(1).忽视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2).操作人员的失误动作;(3)操作人员的不注意;(4).操作人员劳逸结合不好,疲劳;(5).身体有缺陷

9.物的不安全状态?

(1).设备和装置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2).物的放置、整理、状态不良。(3).外部的,自然地不安全状态存在有害物和危险物。(4).安全防护装置有缺 ++/9陷或失灵。(5).作业方法不安全

10.防火的基本方法?

控制可燃物、隔断空气、消除火源

11.环境因素造成的事故有哪些?

(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不合理。(2)工作场地面积偏小或工作场地有其他缺陷。(3)工作环境的颜色、照明、温度、振动噪声、通风等。

12.高空作业应注意什么?

高处作业在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都必须系好安全带,严禁高空掉物或抛物。需要有高往下扔东西时,下边要有明显标志或专人瞭望。

13.发生工伤后怎么办?

首先抢救受伤者,保护现场,及时报告分厂、厂部和安全处,报告时间不得超过一个小时

14.四不伤害的内容?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15.安全帽的佩戴标准

(1)必须是公司统一发放的安全帽。(2)安全帽的帽衬,其要保证人员佩戴后,其头顶与帽顶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2毫米。(3)安全帽要戴正,安全帽的系带要在下颚处系结实。(4)佩戴安全帽前,要认真检查,不得佩戴有裂痕,破损等有缺陷的安全帽

16.安全装置的“六必有“

轮有罩;轴有套;梯子平台有栏杆;井孔沟池有防护;危险处所有标志;厂房内有人行道

17.作业中,互保双方要对对方安全负责应做到四个互相?

(1)互相提醒,发现对方有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提醒纠正,工作重要呼唤应答

(2)互相照顾,工作重要根据工作任务,操作对象合理分工,互相关心,互创条件

(3)互相监督,严格执行劳保防护用品穿戴标准,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有关制度

(4)互相保证,保证对方安全生产,不发生人身事故

18..职工安全生产的五项义务?

(1)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义务(2)服从能够管理的义务(3)正确佩戴和使用劳保防护用品的义务(4)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5)接受安全培训教育的义务

19.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有几种?侥幸心理,冒险心理,思想麻痹

20.挂牌制度如何执行?

(1)各操作牌要妥善管理保管,不得丢失(2)挂牌时,首先要与当班生产操作人员好断开电源,将检修工作牌挂在启动的设备开关上,然后方可进行工作(3)电源闸上的操作牌,任何人不得私自动用(4)检修完毕后将操作牌交给岗位人员方可启机

21.修理电器设备的死确认?

(1)确认线路已拉闸(2)确认已无(3)确认与有关人员联系好(4)确认已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

22.防触电的基本措施?

一忌非正式电工安装电气线路设备;二忌闸保险丝用铜丝铁丝代替;三忌导线绝缘强度降低,不合载流要求;四忌导线受机械力破坏;五忌照明附近有可燃物;六忌用电超负荷;七忌电器用后不断电源;八忌用水扑灭电器火灾

23.常见的电气事故有几种?

电气事故分为触电事故、静电危害事故、雷电灾害事故、射频电磁场事故和电气系统故障事故

24.造成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2)违反操作规程(3)维护不良(4)巡检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25.发生触电怎样急救?

(1)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关闭开关切断电源(2)解开妨碍触电者呼吸的紧身衣物,检查触电者的口腔,清理口腔粘液(3)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护(4)如有电烧伤的伤口,应包扎后到医院就诊

26.发生火灾如何自救?

(1)沉着冷静,辨明方向,迅速撤离危险区域(2)电梯的供电系统在发生火灾时随时会断电所以不可乘坐电梯逃生(3)暂避到较安全场所,等候救援(4)设法发出求救信号,寻求外界帮助

27.三违指什么?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记录

28.五确认指什么?

(1)确认周围环境是否有安全隐患(2)确认实用工具是否完好正确(3)确认使用设备是否安全正确(4)确认工作岗位是否安全(5)确认操作是否安全规范

29.什么是煤气,煤气的主要成分?

煤气是含有多种气体成分的可燃性混合气体。主要成分:CO2H2CON2O2CH4等

30煤气的三大危害?中毒,着火,爆炸

31.煤气中毒的机理?

一氧化碳随空气吸入后,通过肺泡进行血液循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把血液中的氧和血红蛋白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氧气的输送能力,阻碍氧气随血液向重要组织传递,如心肌、脑等形成缺氧血症,也就是一氧化碳中毒。

煤气中毒的表现?

(1)轻度中毒:头痛、头晕、颈部搏动感,并有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2)中度中毒:除具备轻度中毒症状外,患者面色潮红,口腔黏膜呈樱桃红色,脉快、烦躁、形态不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3)重度中毒:昏迷不醒,瞳孔放大,对光无反应或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牙关紧闭并出项大小便失禁。

煤气中毒的抢救?

将中毒者迅速及时的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抢救场所应保持清净、通风,并派专人维护秩序。中毒轻微者可直接送附近卫生所急救;中毒较重者应通知煤气防护站和附近卫生院到现场急救;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做人工呼吸,并使用苏生器现场抢救;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得用

篇3: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既节约天然石灰石, 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废物堆存造成的污染, 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但是, 由于目前我国在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方面, 存在着与现行水泥产业政策相矛盾的问题, 使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在项目核准、用地审批、信贷融资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 许多项目无法建设, 电石渣综合利用率难以提高, 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针对上述情况, 规定:

一、现有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

配套建设的电石渣制水泥生产装置规模, 不受产业政策所定规模的限制, 但须达到1000吨/日及以上。同时鼓励规模较小的电石法聚氯乙烯企业通过与周边水泥企业或其他可消纳电石渣的企业合作, 使电石渣得到充分利用。

二、新建、改扩建电石法聚氯乙

烯项目, 必须同时配套建设电石渣生产水泥等电石渣综合利用装置, 其电石渣生产水泥装置单套生产规模必须达到2000吨/日及以上。

三、现有电石渣水泥生产线可以采

篇4: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一、对安全威胁的判定

从2009年至今的六年时间里俄罗斯面临的地缘政治、军事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俄罗斯也因此对国家安全威胁进行了重新判定。

新版《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突出了对北约威胁的反制。针对俄罗斯当前面临的安全威胁和压力,新版战略文件进一步明确北约对俄国家安全造成的影响,称北约势力向俄边境的推进及其在靠近俄罗斯边界的军事动作是主要安全威胁,北约军事力量的提升、反导系统的建立,以及近期在俄罗斯边境推进建设军事设施是“北约被赋予违反国际法的功能”。而美国支持乌克兰政变的行为导致了乌克兰社会的分裂和武装冲突的发生。新版本中的安全威胁名单增加了境外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经济实体、可能影响俄罗斯团结与稳定的个人所从事的敌对活动,如煽动“颜色革命”和破坏传统价值观等。其中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煽动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破坏政治与社会稳定的行为被列为主要安全威胁之一。

作为俄罗斯制定国内外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前提和依据是外部环境的改变及其对俄内政的影响。鉴于此普京责成俄联邦安全委员会等部门尽快对安全战略进行调整。

二、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调整

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安全是一个综合体系,包括对外政策,也包括自己的军力和国内经济基础。而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就是有关其国家安全外交政策优先方向、军事力量发展以及经济能源安全等综合内容作出的调整和规定。

在外交方面,新版《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提到的发展与独联体国家、阿布哈兹以及南奥塞梯、欧亚经济联盟、集体安全组织等之间的关系,被称为是俄外交政策当中最为关键的一点。之所以专门提到发展与独联体国家和集体安全组织的关系,是因为独联体地区一直被俄罗斯当做与其国家安全和利益直接相关的后院,但是长期以来独联体和集体安全组织国家寄希望于西方的投资和技术,以发展本国的经济,在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当中,他们不愿、也不便选边站队,对于俄罗斯的支持其实非常的有限。俄罗斯也清醒的认识到,与独联体国家双边和多边合作更多的是在经济领域。集体安全组织在对抗地区性军事政治还有军事挑战时,经常表现的软弱无力,因此在新版的国家安全战略当中,对于独联体和集体安全组织的整体政策也作出了部署和调整。

在军事方面,新版《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提出俄罗斯将继续的进行军事改革,同时保留战略核武器潜力,完善军队组织指挥结构和部署体系,增加常备部队的数量。俄军经过“新面貌”改革,其军事实力得到极大提高,特别是收回克里米亚、打击叙利亚“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等军事行动,让世人对俄军实力刮目相看。俄罗斯2014年12月19日通过的新版《军事学说》不仅注重核威慑,首次提出了“非核遏制”的概念,即国家在不动用核武器的条件下,依靠常规武器达到预防和制止军事冲突的目的。这一提法反映了俄罗斯军事实力的提升,非核实力已经成为俄罗斯的依托。

在经济方面,应对外部压力的同时该战略还明确了未来经济、能源安全的问题。强调经济安全问题是新安全战略区别于此前版本一个突出之处,文件除了提到欧盟的制裁对于俄罗斯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外,还着重的强调如果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并且长时间维持低位这样一个状况持续下去的话,那么可能会动摇保证俄罗斯社会稳定的经济基础,因此在新安全战略当中特别提到国家安全状况直接取决于国家的经济潜力。该战略称,俄将着力保障宏观经济的稳定,对实体经济提供支持,提高国家经济调控效率,实现可持续增长,并要求经济增长速度应高于发达国家。

三、俄未来安全政策走向

作为2020年前的国家安全战略计划,新版《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旨在防止俄罗斯遭受其他国家的封锁,并构建积极的外交政策,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交流,吸引国外的投资并引进先进技术,加强本国经济建设并巩固国家安全。因此俄罗斯未来安全走向主要呈现如下几方面:

一是俄罗斯将扩大在叙军事存在,进一步加强对“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打击的力度。2016年新年过后将由“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接替“莫斯科”号在地中海叙利亚沿岸继续执勤任务,为俄在叙利亚的基地提供安全保障。“瓦良格”有强大的导弹系统,可以对水上和地面目标实施有效的打击,有“航母杀手”之称。与此同时俄罗斯不会放弃与巴沙尔·阿萨德政府的合作。

二是以部分东欧国家作为应对地区安全挑战的外交重点,以维护国家利益。发展同独联体、集体安全组织、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关系是俄外交政策的重点。该战略仍将其视为重点,并强调俄主张将集体安全组织转变成能应对地区安全挑战、军事政治威胁的“普遍性组织”,致力于首先使用政治、外交、法律等手段维护国家利益,但如果非暴力手段没有效果,俄将采取武力手段捍卫本国利益。

三是加强多边安全合作,优先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新版《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重视加强与多边组织的合作。该战略指出,俄正在金砖国家组织、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及20国集团等框架内拓展其与各国合作的空间。在俄中关系方面,该战略强调俄正在与中国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将其视为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的关键因素。报告首次提出,俄支持在亚太地区建立可靠的“区域稳定不结盟机制”。同时俄将与印度发展特惠战略伙伴关系。

四是在平等和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俄方仍愿意同北约和美国建立和发展伙伴关系。在俄美、俄欧关系僵局尚未缓解的背景下,这一表述展现出俄愿与美欧“破局”的姿态。虽然俄罗斯战机被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击落,但俄罗斯不希望与土耳其这个通往黑海和地中海大门的守护者发生冲突。即使俄土关系恶化,莫斯科也无意促使与安卡拉的冲突进一步升级。

另外在核裁军方面俄谋求与美国对话。在与美国关系方面,主要在控制武器、增进互信、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打击恐怖主义、解决地区冲突等领域开展合作。在核裁军问题上,俄罗斯愿继续在多边和双边机制下进一步商讨削减核武器,但同时须确保不伤及国际安全,不影响战略稳定。

五是乌俄关系雪上加霜,乌克兰仍然是美西方牵制俄罗斯的因素。2015年乌当局对一系列俄罗斯法人和自然人实施制裁,双边军事技术合作彻底陷入停顿,乌方对进口俄产小汽车加征关税,还对俄完全关闭领空。俄罗斯也针锋相对地采取了反击措施。展望2016年,基辅与莫斯科关系难有重大改善。除了顿巴斯冲突和乌欠俄巨额债务等久拖不决的问题外,随着乌克兰与欧盟自贸区即将启动,俄罗斯决定自2016年1月1日起对从乌克兰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并禁止进口乌克兰食品,此举也将给两国经济关系再添阴影。

乌克兰仍然是美国和西方牵制俄罗斯的一张王牌。尽管2015年2月12日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乌克兰、俄罗斯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履行明斯克协议的一揽子措施文件,即“新明斯克停火协议”,但乌东部地区冲突再度升级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美国和西方国家将会利用乌克兰继续牵制俄罗斯。从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决定增加2016年军事预算来看,不排除乌克兰当局重新恢复军事行动的可能。美国和西方国家仍将利用乌克兰牵制俄罗斯的重要王牌,将俄罗斯的关注力从中东牵回乌克兰。

篇5:形势与政策之国家安全

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地区热点此起彼伏,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所以本文就从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入手分析。

日本

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显现出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日本的存在如芒在背,让我们不得不时时警惕,当然,和谐是我们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只是现在看着日本打着各种幌子、喊着各种口号而我们还是一再忍让无动于衷时,感触颇多。

俄罗斯

中俄关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双方高层交往密切并已实现机制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发展迅速不断深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与配合。在中俄关系中,经济领域的合作一直滞后于政治和军事合作,这与其他大国双边关系的发展轨迹呈反向形状。其中,能源合作进展不畅是重要原因。只有这方面加快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才能走向全面化。随着《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以及边界问题的解决,为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前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俄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贸关系发展潜力巨大。双方已经商定,要努力使双边贸易额在2010年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与历史上的两国关系不同,目前的中俄关系既没有强烈的针对性,也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既有现实的互利考量,也有缔造长久和平的长远打算。两国共同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理性国家关系,因此有理由相信,这种关系将得到长久的发展.。中俄应共同努力打造理性国家关系,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对于一级世界造成的重心倾斜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对于中俄两国来说,也具有巨大的安全和经济价值。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化和发展,已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希望双方加倍努力,密切配合,推动中俄战略协作在今后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菲律宾

中菲历来是友好邻国,明朝时统治菲律宾的苏禄国国王甚至跟随郑和的船队到北京去朝见永乐皇帝,国王在中国待了很长时间最后在中国去世,现在山东德州还有苏禄国国王墓。菲律宾自宋朝以来就有华人移民,大部分时间都与当地人和平共处,曾经一起抗击西班牙,美国和日本侵略者。不过近期就不同了,70年代以后中国和菲律宾在南海诸岛问题上相持不下,中国虽然一再忍让,不断把国界向北迁移。但是菲律宾人心不足,经常趁中国需要和平之际不断非法占领南海诸岛。邓小平还曾经和菲律宾总统有直接冲突-菲律宾总统说争议岛屿离菲律宾更近,而邓小平却反击说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导致不欢而散。中国现今国力不足,邓小平死后一心专著经济发展。所以有许多岛屿都被菲律宾占领了,最近菲律宾又攻占了几个中国岛屿,两国关系比较紧张,还需要以后慢慢解决。利益使人熏心,果不其然。

朝鲜、韩国

而一直被外界称为中国友好邦联的朝鲜,走上了与世界对抗的局面。关闭的核设施又重新启动,并不断试射导弹。更放出狠话,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其内政,明确的表示出“谁惹我就打谁”的备战状态。最近又进行了一次地下核爆。谁也不希望邻国具有威慑自己的核弹。中国极力反对朝鲜进行核活动。并劝其继续参加六方会谈。另外联合国安理会也采取了对朝鲜的强硬措施。战备充足的美国更是虎视眈眈。朝核问题产生的国际影响极其重大。

同样与朝鲜一个半岛,一个民族的韩国,却对中国抱有不小的敌意,因为自古他就是中国的属国,所以说我们侵略他们;因为抗美援朝我们的正义之举,说我们居心叵测阻碍他统一。韩国人自尊心很强,因为老受欺负,别人碰不得;别人的东西,老说是自己的,因为他们没有。

印度

中国的处境已经难堪,但与第三世界的千年老二,印度也是纠缠不清。中国不是一个暴力的国家,但不意味着不懂暴力;当初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国向从不存在的麦克马洪线那边推进了30万平方公里,初步显示了自己的武力,其中一些战役令人咂舌,竟有一个战士击溃印军一个炮连,缴获四门大炮;八个战士俘虏180印度士兵;半个紧急凑起来的连在邦迪拉外阻击了装备齐全的3000印军,我们的军队一直打到距离新德里只有数百里的地方。把印度人打得吓破了胆,留下了心理阴影,所以一直对中国畏之如虎,也许印度到目前都没有全国统一计划生育,是想以人数取胜,只是如果还是那种作战能力的话,就是把国土堆满人也是不够的。其实从本质上,中印都是从数百年压迫下解放出来的有着同样庞大国土与人口基数的发展中国家。可谓是难兄难弟,欧美资本国家更倾向支持印度只是想利用它牵制住中国的脚步。而同样的,中国的强大也为印度的发展提供了荫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成为众矢之的感觉可不怎么好。中国不存,印度焉附?这个道理并不是太难懂,所以中印之间和平发展将会是未来的主流趋向。当然,如果印度想搞非主流,后果自负。

巴基斯坦

对于邻邦小国巴基斯坦,中国在第二次印巴战争时除了为巴基斯坦提供了飞机,坦克大炮外,毛主席几乎决定派兵增援巴基斯坦,挽救了巴基斯坦,帮巴基斯坦保住了巴占克什米尔地区,第三次印巴战争发生于1971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之中,除了做外交和道义上的对巴基斯坦支持外,以无力对巴基斯坦做军事上的支持,导致巴基斯坦失败,失去东巴基斯坦也就是说,巴基斯坦能保住自己当前的领土完整和对巴占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是与中国的支持紧密联系的,巴基斯坦人民都知道这一点,绝大多数巴基斯坦人,从上到下对中国都心怀感激,对中国友好这是中巴友好的原因。再者,去年的奥运火炬传递,在巴基斯坦境内得到了十分严密的保护和极高的待遇,甚至国家元首级人物出席传递仪式,这就毋庸置疑的说明了一点:中巴友好。

尼泊尔

中尼之间有着上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晋代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曾到过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位于尼泊尔南部)。唐朝时,尼泊尔公主尺真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元朝时,尼著名工艺家阿尼哥曾来华监造北京白塔寺。在尼看来,中国一直是强大的,而且又相邻,对待中国要保持着足够的亲和力,但另一方面就得罪藏独分子,尼是个小国,面临着被其颠覆的危险,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彻底反藏独分子,中国也会考虑到利害关系,支持尼方,并与之加强联系。尼泊尔,缅甸,柬埔寨这些国家是中国可以信赖的伙伴。

篇6: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此次全会宣告成立的两大新部门之一,也是最大的亮点之一。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家安全的战略思路逐步显现。公报将该内容放在“创新社会治理”的段落里,也意味着这是一个在“大安全”背景下诞生的机构。

在中国,政策利好从来都是行业发展的得力推手,此次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对社会安全、城市安全发展的高度重视,业内专家表示,安防行业未来必将迎来大发展。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表示,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在现有体制基础上,安全领域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下应运而生的。从狭义上讲,“安全”是指传统安全,也就是中国应对外部威胁、外敌入侵时的国防安全。与传统安全相对应的是“非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涉及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恐怖主义等。相比传统安全概念相对单纯,非传统安全的内涵则不断扩展。“这是一种大安全。”公方彬说。“在安全领域空间变化和拓展的情况下,国家安全委员会可以更好地统筹维护国家安全。”

公报中提出:“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一位中国战略军事专家表示,“统筹”“协调”“高效”“快速”是刚刚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特点。所谓公共安全体系,就是在针对不同的威胁所建立的安全体系上,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构成一个统一的平台,提供一个基础环境。既保证统一地协调、调度和指挥,又充分体现各部门的特殊性和专业的要求。这个体系包括预警系统、预防系统、应急反应体系、评价和标准、法制建设和宣传教育五个部分。

此次三中全会强调国家和社会安全,这其中可关注安全相关的国防安全和社会安全,与此相关的行业包括军工、安防、IT和智慧城市等行业,由此延伸到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领域。

国内安防市场探析

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的安防行业平均以20%左右的年增长率在迅速成长。2012年网络视频监控设备的销售增长更是超过25%,市场营收超过30亿美元。展望2013安防行业,业内人士认为安防未来发展依然会呈现出明显的需求激增趋势。

目前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总体仍处于粗放型的规模扩张阶段。以往用户多半将焦点关注在“监控覆盖率”,对事前预警重视程度还不够,随着数字监控的日益成熟,高清监控日趋成为用户建设摄像机关注的焦点;看的更清楚成为普通的监控需求;而由于以往的智能化并未达到比较理想的准确率,用户虽然有这样的需求但真正敢用此类产品的并不多;倒是多系统融合的概念和应用已逐渐的明朗清晰。在2012年安博会上,众多厂商将接下来的研发定位在高清、智能、融合三点上。这似乎意味着安防将会在2013年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安防在保障国家、人身、财产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障安全的基础,如今安防行业在民用市场等新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和各地风起云涌的平安城市建设广受关注且不断蒸蒸日上。

[NextPage]

共享家庭安防市场20亿蛋糕

据相关人士介绍,中国的家庭安防市场现尚处在起步阶段,与智能家居领域类似,许多企业都在探索,但可以预计未来的市场规模很大。中国现有城镇居民家庭约2亿户,未来5年预计至少有5%的家庭会考虑在家中安装安防产品,平均每年将有20亿元左右的市场需求。

为了尽早切到家庭安防这块大“蛋糕”,国内外IT厂商从2012年初开始,已经纷纷伸刀了。国内厂商跟进较快的是海康威视,2012年推出了全功能家庭安防产品C1以及与之配套的服务:云视频平台“视频7”网站、兼容IOS以及安卓系统的移动终端APP。使得用户可以远程监视家中的一举一动。另外,家电大厂海尔推出基于“智能家庭”系列产品的U-HOME,国内电脑第一品牌联想推出“云视频”等产品,无一不揭示着家庭安防的“春天”已经到来。

平安城市市场下沉安防产业链受益

近年来平安城市备受关注,市场不断下沉,三四线城市市场潜力大:伴随着平安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实施,全国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正在快速展开,越来越多的城市启动了监控项目建设,不少一二线城市已经多次扩建。目前平安城市建设呈现三大特点:(1)由一二线城市逐步向地级市、县、镇以及社区居民区深入,三四线城市市场潜力凸显。(2)由安全部门逐步向民用部门渗透。(3)一二线城市安防设备已经逐渐向高清化、多行业应用方向发展。据公安部科技局的估计,一个中型城市的平安城市建设投入将达几百亿,对于经济不算发达的三四线城市要低一些,但是规模也是相当可观。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以及政府对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高度重视,安防行业的市场规模仍将不断扩大。2013年平安城市建设带动国内安防监控市场规模将达到700亿,到2015年,安防产业总产值目标是5000亿元,“十二五”期间平均复合增速20%左右。而在“平安城市”的建设中,其核心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也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平安城市的推进,安防产业链将充分受益。

小结

篇7: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差异,美国、欧盟等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理念存在较大差异。

美国主张遵循“可靠科学原则”(sound scienceprinciple),即科学是法律管制体制的基石,只有可靠的科学证据证明存在风险并可能导致损害时,政府才能采取管制措施。“可靠科学原则”成为美国在国内对转基因产品奉行自律管制、在国际上推行转基因产品自由贸易、对抗他国技术贸易“壁垒”的法理基础。美国认为,转基因产品和常规产品没有本质区别,监控管理的对象是生物技术产品,而不是生物技术本身。从实施情况看,美国实现了依靠转基因技术保持世界农业强国和世界头号农产品出口国的战略目标。欧盟采用“预防原则”(precautionary principle),即科学认识有局限性,对科学评估转基因产品所需的完整数据要等到许多年后才能获得;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严格,结论总会具有某些不确定性,而政府不能等到最坏的结果发生后才采取行动。这大大增加了决策的不确定性,为以预防风险为借口干涉贸易自由、保护欧盟市场留下了很大余地。欧盟认为,转基因技术有潜在危险,只要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得到的转基因生物都要进行安全评价和监控。目前,欧盟成为世界上转基因产品管理最严格的地区。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巴西和肯尼亚等管理理念介于美国与欧盟之间。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为转基因作物生产国,管理理念接近美国。日韩由于农业资源匮乏,农产品依赖进口,而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因此,对待转基因产品奉行“不鼓励,不抵制,适当发展”的原则。肯尼亚的管理理念接近欧盟。

管理理念决定政策走向。由于美国、欧盟等对转基因产品不同的管理理念,形成了三个相对应的管理模式:一是美国模式,以产品为基础,风险分析中应用实质等同性原则,不单独立法,多部门分工协作管理;二是欧盟模式,以过程为基础,风险分析中应用预防原则,单独立法,统一管理;三是中间模式,兼顾过程和产品,风险分析中应用实质等同原则和(或)预防原则。澳大利亚和肯尼亚单独立法,集中统一管理;日本、韩国、印度、巴西等单独立法,多部门分散管理,这些国家做法都介于美国和欧盟之间。2 法规体系和管理机构

2.1 美国 1986年,美国内阁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生物技术管理协调框架》,要求联邦政府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制定实施法规。美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主要涉及农业部、环保局和食品药品局3个部门,农业部依据《植物保护法案》,制定《作为植物有害生物或有理由认为植物有害生物的转基因生物和产品的引入》(7CFR340)负责转基因生物的农业和环境的安全;环保局依据《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和杀鼠剂法案》、《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制定《植物内置式农药的程序和要求》、《农药登记和分级程序》和《试验应用许可》,负责用作农药的转基因生物的安全应用;食品药品局依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联邦公平包装和标识法案》,制定《源于转基因植物的食品政策》、《转基因食品自愿标识指南》,负责转基因生物的食品饲料安全及标识。美国转基因生物的实验研究由国立卫生研究院依据《重组DNA分子研究指南》进行管理。

2.2 欧盟 欧盟对转基因产品单独立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法规框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针对转基因生物,1990年《转基因生物有意环境释放》 90/220号指令,后被2002年10月生效的2001/18号指令替代,规范了任何可能导致转基因生物与环境接触的行为,包括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田间试验、商业化种植、进口和上市销售。第二层次针对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和饲料管理条例》(1829/2003/EC)和《转基因生物追溯性及标识办法以及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及饲料产品的追溯性管理条例》(1830/2003/EC)于2003年11月17日生效,6个月后实施。前者建立了欧盟转基因食品统一的审批和执行制度,后者规定了转基因食品追踪和标识制度。原有的1997年第258/97《有关新食品和新食品成分的条例》、2000年50/2000《有关含有由转基因生物或经基因改变制成的添加剂和调味素的食品和食品成分的标签条例》以及1139/98、49/2000《有关基因生物制成的特定食品的强制性标签标识条例》已失效。2002年起,欧盟成立欧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nthori-ty,简称EFSA),对转基因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实行全程监控,为欧盟委员会及各成员国的法律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3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建立了一套针对基因技术国内统一的法规体系。法规框架分为法律、法规和技术指南3个层次。《基因技术法2000》于2001年6月21日起生效,管理范围涵盖任何对基因或其他遗传材料进行修饰的技术(不包括有性繁殖和同源重组)。为实施该法案,制定了《基因技术法规2001》、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各州各地区间的《基因技术政府间协议2001》以及各州或地区的相关法规,在法规之下制定了10余个技术指南。2007年,对法律法规进行了微调,《基因技术法修正案2007》和《基因技术法规修正案2007》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澳大利亚对转基因生物按生物和产品两类管理。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和进口等活动,由隶属于健康和老年部的基因技术管理办公室在基因技术执行长官的领导下按照《基因技术法》管理,基因技术执行长官由总督任命。转基因产品根据用途由相关部门注册或管理,澳大利亚农药和兽药管理局、全国工业化学品通知和评价局、治疗产品管理局和澳新食品标准局分别负责源于转基因生物的化学农药和兽药、工业用化学品、治疗产品以及转基因食品注册或管理。

2.4 日本 日本对转基因单独立法,法规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法律,如日本卡塔赫纳法、食品卫生法、饲料安全法、农产品标准化法和标识法等。在2003年加入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后,日本制定了日本卡塔赫纳法,涉及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管理。二是管理条例。例如,根据日本卡塔赫纳法,按转基因生物利用模式和用途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日本卡塔赫纳法由环境省、财务省、文部省、厚生省、农林水产省、通产省6个部门实施,农林水产省、文部省负责审批转基因生物在农业上的利用。按食品卫生法厚生省负责食品安全和转基因标识,按农产品标准化法和标识法、饲料安全法,农林水产省负责转基因饲料安全和转基因标识。2.5韩国 2001年,工商业与能源部发布《转基因生物越境转移法典》,明确了韩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框架。由农林部、健康与福利部、科技部、海事与水产部、环境部、工商业与能源部等6个部门管理。农林部制定《与农业研究相关的转基因生物的测试和处理管理办法》、《转基因农产品的环境风险评估指南》、《转基因农产品和转基因食品的强制标识制度》等,由其下属的农村振兴厅负责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风险评估,国家农产品质量管理局负责制定认证标准,实施审查认证以及事后跟踪管理;健康与福利部制定《遗传重组试验管理办法》、《转基因食品标识基准》、《转基因食品和添加剂的风险评估资料的检查指导方针》,由其下属的食药厅负责食品、食品添加剂和药品的转基因安全评估与管理;工商业与能源部负责制定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及国际贸易政策;海事和水产部负责转基因水产品风险评估和标识制度管理;环境部负责监管用于环境净化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科技部实施生物技术促进法及其相关条例。

2.6 印度 1989年,环境与森林部根据《环境保护法案》颁布了《危险微生物、转基因生物或细胞的生产、应用、进出口和贮藏细则》。环境与林业部负责转基因生物田间试验、商业化生产以及进口的安全审批和监管;食品安全标准局负责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估;

科技部负责转基因生物实验研发和试验材料进口的安全管理,以及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1990~2008年,相关管理部门发布了《重组DNA安全指南》、《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指南》和《转基因食品和饲料安全性评价程序》等8项指南。

2.7 巴西2005年,巴西颁布了新的生物安全法及实施条例。共和国总统办公室下设国家生物安全理事会,由共和国总统公民议会首席长官任主席,10个部长为成员,总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制定和实施国家生物安全政策。具体行政管理部门包括卫生部、农业畜牧与食品供给部、环境部、水产渔业部特别秘书处,以及科技部下属的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和国家生物安全理事会根据新法律、新法令发布了相关标准及政策性文件。

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评价,及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和用于研究的转基因生物的进口审批;农业畜牧与供给部负责用于农业、畜牧、农业型工业的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登记和批准。卫生部负责用于人类药物、家庭清洁等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登记和批准;环境部负责用于环境的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登记和批准;共和国总统办公室水产渔业特别秘书处负责应用于渔业水产的GMO及其产品的登记和批准。

2.8 肯尼亚 2009年2月12日,肯尼亚通过了《转基因生物安全法案》。该法案批准成立国家生物安全局,对转基因生物申请作出审批决定,对与转基因生物有关的活动进行协调、监督和评估,建立并维护转基因生物安全信息中枢,负责信息发布及公众教育。国家生物安全局是一个独立的决策机构,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理事会由10位政府部门代表、3位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以及3位公众利益代表组成。国家生物安全局设首席执行官,由理事会任命,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另外,国家生物安全局可以任命生物安全检查员开展相关检查活动以及履行国家生物安全局认为必要的其他各项职能。3 上市前的安全评价

3.1 美国 美国农业部、环保局、食品药品局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建立了各自的风险评估制度。农业部主要管理转基因生物的跨州转移、进口、环境释放和解除田间种植管制4类活动。环保局将抗虫转基因植物、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微生物农药纳入《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和杀鼠剂法案》管理范畴,基于农药管理模式建立了转基因生物管理制度,二者管理程序相同,只是在资料要求中增加了转基因的相关条款。环保局主要管理农药的试验使用许可、登记和残留限量,与常规农药相比转基因农药所要求的数据资料少,审查时间短。食品药品局建立转基因食品的自愿咨询制度,产品安全由研发者和生产加工者负责,研发者可以在产品上市前咨询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按照转基因生物对农业和环境的潜在风险,美国农业部建立了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安全评价制度。对风险较低的转基因生物的释放实施通知程序,对风险较高的转基因生物的释放实施许可程序。同时,任何转基因生物都可以申请非管制状态,获得非管制状态的转基因生物不再受7CFR340的管制。目前,农业部正在对7CFR340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法规拟取消通知程序,建立转基因生物的分类许可制度。根据受体植物的生存风险和转基因基因性状的潜在危害,将转基因植物的环境释放划为A、B、C、D四类。A类转基因生物的管理接近现有体系下的通知程序,对B和C类接近许可程序。新法规还进一步强化研发者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的责任主体要求。食品药品局建立转基因食品的自愿咨询制度,产品安全由研发者和生产加工者负责,研发者可以在产品上市前咨询转基因产品的安全,并提交相关资料后获得FDA食用安全许可。必要时,还要去EPA进行注册登记。3.2 欧盟 欧盟要求转基因食品在进口和上市销售之前,必须接受严格的风险评估。根据欧盟2001/18/EC规定,申请人向一个成员国主管当局递交申请书,主管当局不进行风险评估和初步审批,直接将申请材料转交欧洲食品安全局进行风险评估,欧洲食品安全局在6个月内将评估意见呈交欧盟委员会和各成员国。在收到意见后3个月内,欧盟委员会在考虑该意见、相关法规及因素后向各成员国代表组成的食品常务委员会呈交批准或拒绝的决定草案。食品常务委员会将对欧盟委员会的决定草案按特定多数表决制进行投票。如果投票通过,则欧盟委员会的决定草案成为正式决定;如果决定草案被否决,则欧盟委员会将决定草案提交欧盟理事会,由欧盟理事会投票表决。如欧盟理事会在3个月内没有进行表决,则欧盟委员会的决定草案也将成为正式决定而生效。该决定的有效期为10年,并可以延续。得到批准的转基因食品可以在全欧盟境内上市销售。

3.3 澳大利亚 基因技术管理办公室在对转基因研发单位及开展转基因活动的设施进行认证管理的基础上,将与基因技术相关活动按风险大小实施报告或审批管理。从事转基因生物低风险的研发活动,应当向基因技术管理办公室报告,并满足人员经过专门培训、单位及设施通过认证、相关活动经过本单位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转基因生物运输按《转基因生物运输指南》执行等要求。从事环境释放(DIR,包括田间试验和商业化种植)以及不涉及释放的活动(DNIP)应当取得基因技术管理办公室的许可。2001年以来,实施报告管理的占86%,许可管理的占14%。基因技术管理办公室已认证152个机构和1906项设施。澳新食品标准局负责转基因食用安全评估。

3.4 日本根据日本卡塔赫纳法,将转基因生物分为两类。第一用途是指使用转基因生物时不采取任何密闭措施,包括直接用于食品、饲料及加工。使用者必须向有关部门提交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报告和相关申请,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第二用途是指转基因生物在具有密闭措施的情况下,使用者必须采用密闭措施并得到有关部门认可。例如,对于农业用活体转基因生物的审批程序是申请者向农林水产省提交申请,农林水产省向环境省转交该申请书复印件,农林水产省和环境省与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委员会一起进行风险评估,经审核及向公众征求意见,以农林水产省和环境省的联合名义公布审核结果。此外,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由厚生省和内阁办公室食品安全委员会实施风险评估,转基因生物饲料安全由农林水产省和内阁办公室食品安全委员会实施风险评估。

3.5韩国 在转基因作物试验或生产前,研发人或生产者应当向农林水产省提出环境风险评估申请。环境风险试验应当在3个不同地区的研究所进行,而且每个地点必须在可控条件下设置至少2个重复试验。经过环境风险评估,如果确认转基因作物与常规作物在环境安全性上没有差别,则允许进行环境释放。在转基因食品商业化前,转基因食品制造者或进口者应当向食药厅提出食品风险评估申请,只有获得批准的转基因食品才能进入市场。已获得批准的转基因生物,若有新的科学证据表明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或存在潜在的风险,则可以随时取消已经颁发的许可令。

3.6 印度环境与林业部下设基因工程审批委员会,负责转基因生物田间试验、商业化生产以及进口的安全审批。科技部生物技术局下设遗传操作审查委员会和重组DNA咨询委员会。遗传操作审议委员会负责转基因生物实验室阶段研发和试验材料进口的安全管理。重组DNA咨询委员会(RDAC)主要职责是关注国内外生物技术的发展水平,提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安全管理政策。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审查本单位所有涉及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研究、开发计划。

根据《危险微生物、转基因生物或细胞的生产、应用、进出口和贮藏细则》,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涉及研发、生产、环境释放、运输、进口、处置等。转基因植物试验分三个阶段,封闭试验(实验室和温室的)由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批准;生物安全研究1级试验由遗传操作审议委员会负责审批,试验规模为每个试验点不超过1英亩,总共不超过20英亩;生物安全研究2级试验由基因工程审批委员会审批,试验规模为每个试验点不超过2.5英亩,总面积根据转化体个数而定。完成上述试验后,申请单位向基因工程审批委员会提交安全证书申请。

3.7 巴西 在巴西从事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研究、试验、生产、经营、进出口等活动,必须首先取得生物安全证书,安全证书由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统一负责发放。拟从事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研究和进口用于研究的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应当向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提出申请,由其批准和发证。拟进行商业化生产的,应当首先向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提出安全评价申请,在安全评价合格获得安全证书后,再到相关主管部门进行登记。

3.8 肯尼亚 《转基因生物安全法案》规定了申请转基因生物封闭使用、环境释放、上市或越境转移的程序。从事转基因生物相关活动的单位应当先向国家生物安全局提出申请,国家生物安全局开展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结束后,由国家生物安全局出具风险评估报告,在评估报告中,国家生物安全局应就确保转基因生物的安全使用提出建议措施。国家生物安全局应与相关监管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以确保为管理和控制风险评估过程中所发现风险的各项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国家生物安全局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90~150天将最终结果通知申请人。在相关申请审批时,还要考虑转基因生物的社会、经济影响。若国家生物安全局认为有足够的经验或信息表明,申请中涉及的各类转基因生物或有限使用活动不构成重大风险,国家生物安全局亦可选择不对申请进行风险评估。4 上市后的监管

4.1 美国 美国联邦政府负责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监管,州政府一般不具有监管职责。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负责转基因生物的监管,建立了强大的、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体系,包括执法检查、人员培训和文档保存。农业部要求研发者主动报告潜在的、可疑的或已经发生的转基因生物违规事件,并设立专门报告通道。环保局按照农药的模式对转基因植物进行安全监管。

除药用、工业用转基因植物,美国农业部对转基因生物的产业化种植没有附加要求。药用、工业用转基因植物不能获得非管制状态,必须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产业化种植。美国环保局一般对植物内置式农药(如抗虫转基因作物)登记附加限定条件,一是在野生近缘种存在的地区,禁止植物内置式农药的产业化种植;二是要求研发者监测靶标生物对转基因植物的抗性,制定抗性治理策略。环保局主要采用高剂量/庇护所策略,用敏感种群稀释抗性个体防止抗性种群的产生。

美国对转基因产品采取自愿标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要求转基因标识必须真实、不能误导消费者。《转基因食品自愿标识指南》规定,标签只能标注产品的事实,标注非转基因产品优于转基因产品,以及对没有商业化的转基因产品进行非转基因标识都是误导消费者。

4.2 欧盟 欧盟对上市转基因产品采用追踪制度和强制标识制度严加管理。追踪制度是指记录转基因食品在整个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来源和去向。欧盟建立转基因生物的标识系统,每一种转基因生物都有一个独特的标识号码。转基因生物及产品在投放市场之前,生产者应当以书面形式使接收产品者知晓该产品转基因成分的相关信息。在市场流通的每个环节也应让每个接收产品者知晓同样的信息,并且要求记录保留5年。此外,任何一个成员国在与该指令不相违背的前提下都可以对转基因作物的生产方式进行限制,以避免转基因产品污染非转基因农作物。欧盟规定,所有转基因食品和饲料都应当标识,包括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和饲料及由转基因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饲料,不管最终产品中是否含有可检测的转基因成分。如果食品中混入转基因成分的情况是偶然的或者技术上不可避免的,当转基因成分的含量低于0.9%(此前规定为1%)时,可以不对其加以标识。如果混入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来源于尚未被欧盟批准上市销售的转基因品种,尽管其已经被欧盟食品安全局认为不具有风险,其转基因阈值只有低于0.5%时才能免除标识。此外,免除标识仍然要求生产者能够充分证明其已经在每个适当的步骤中采取了措施以避免转基因的污染。

4.3 澳大利亚 基因技术管理办公室负责转基因生 物监管,每年对已批准的20%田间试验地点及高级别、大规模设施进行实地检查。按照法规,对违法者最高可处5年监禁。2001年11月,澳大利亚开始施行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安全局要求,含有新DNA和新蛋白的任何食品、食品成分和加工辅助成分,除不含新DNA和新蛋白的精加工食品,以及虽然曾经添加但不存在于最终产品的食品添加剂或加工辅助成分,应该进行转基因标识。即食食品(外卖或餐厅中的)也不在转基因标识范围之内,然而消费者可以询问食品的成分是否来自转基因产品。标准中允许食品中有1%转基因食品或成分的无意掺入。4.4 日本 日本对转基因农产品采取强制标识和自愿标识共存的制度。对转基因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不区分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的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进行强制标识,分别表示为“××(转基因)”、“××(转基因不区分)”。非转基因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进行自愿标识,可表示为“××(非转基因)”。同时,规定国内不存在转基因生物的食品不能进行非转基因标识。转基因生物加工后,不再含有重组DNA或蛋白质的产品采取自愿标识(在营养成分及用途上与常规食品有显著改变的进行强制标识)。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阈值为5%,即食品主要原料中批准的转基因成分达到5%以后才需要强制性标识,对于未批准的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阈值为0。主要原料是指食品的3种主要原材料之一,含量在5%以上。日本在全国建立了从原料进口到加工销售的转基因产品检验监督机制,包括检测方法的研制、转基因食品的检验监督和转基因饲料的检验监督。对于通过检测进入国内流通领域的产品,不再进行跟踪监管。

4.5 韩国 韩国对转基因农产品和食品实行强制标识制度。转基因农产品是指未经粉碎、切割、压榨、加热等加工方式,保持原型状态的农产品,包括豆芽及芽苗菜。通过安全评价审批的转基因农产品,无论进口或者在国内生产种植,均需要标识。可能意外混入的转基因农产品含量不超过3%的,可以不进行标识,但将根据检测技术的精确度及国际动向等因素逐渐降至1%。韩国现已通过安全评价审批的转基因农产品有大豆、豆芽、玉米、马铃薯、棉花、油菜、甜菜等7种。韩国对于转基因食品按目录标识,已列出目录的有28类食品。前5种主要原材料(按重量计)为转基因的,需要进行标识。

4.6 印度 环境与林业部下设国家生物技术协调委员会和地区生物技术委员会,负责监督检查工作。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确定转基因生物安全水平和制定应急措施等,确保转基因生物研究或生产活动能够安全进行。印度没有明确的转基因生物标识制度。4.7 巴西 巴西转基因生物监管机构包括卫生部、农业畜牧与食品供给部、环境部、水产渔业部特别秘书处。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从事GMO研究、试验、生产、进口、经营等活动,通过生物信息系统(SIB)及时向公众提供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登记和批准信息。巴西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十分严厉,分为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两种。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取消注册等12种。对于违反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及注册、监管机构制定的标准,未经批准而生产、储藏、运输、销售、进出口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处1~2年的监禁并进行罚款。

4.8 肯尼亚 国家生物安全局负责协调所有与转基因生物有关的活动,与相关监管机构保持磋商。监管机构涉及卫生部、兽医服务局、国家标准局、植物检验检疫署、工业产权协会、野生动物局、植物虫害控制产品委员会以及国家环境管理局8个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对国家生物安全局已经批准的任何与转基因生物安全有关的活动进行监督,对于存在风险隐患的转基因生物活动负有监测并提出应急措施的义务。肯尼亚没有明确的转基因生物标识制度。5对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借鉴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始于1997年,农业部制定并实施《农业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2000年,国务院颁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出口活动进行管理。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取得长足的进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法规体系、管理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目前,我国确立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战略,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已实施,研究分析国外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做法,对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5.1 进一步健全法规体系,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在2002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后,农业部等制定了一系列规章、管理规范和标准,形成了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法规原则性强,而且新性状、新类型的转基因生物不断涌现,也需要规范管理。应当加强力量,组织制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监管和检测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5.2进一步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为法规实施提供可靠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从本质上讲是科学问题。依靠科学开展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内在要求。因此,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对提高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尤为重要,美欧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也是有力的证明。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标准委员会及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为法规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5.3加强公众交流和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公众交流,加大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研发人员宣传培训力度。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过程中,增大利益相关方的参与程度,及时发布信息,加大公众宣传的投入,建立专门的风险交流队伍,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篇8: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21、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我国动物防疫补助政策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 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小反刍兽疫 (限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政策;强制免疫疫苗由省级政府组织招标采购, 兽医部门逐级免费发放给养殖场 (户) ;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按比例分担, 养殖场 (户) 无需支付强制免疫疫苗费用。二是畜禽疫病扑杀补助政策, 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发病动物及同群动物和布病、结核病阳性奶牛实施强制扑杀;对因重大动物疫病扑杀畜禽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助, 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三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政策, 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对村级防疫员承担的为畜禽实施强制免疫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的劳务补助, 2013年中央财政投入7.8亿元补助经费。四是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 国家对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 对养殖环节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 (小区) , 给予每头80元的无害化处理费用补助, 补助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2014年, 中央财政将继续实施动物防疫补助政策。

22、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 保障牛羊肉等特色畜产品供给, 促进牧民增收, 从2011年起, 国家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 (区)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内容主要包括:实施禁牧补助, 对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 实行禁牧封育, 中央财政按照每亩每年6元的测算标准对牧民给予补助, 初步确定5年为一个补助周期;实施草畜平衡奖励, 对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 在核定合理载畜量的基础上, 中央财政对未超载的牧民按照每亩每年1.5元的测算标准给予草畜平衡奖励;给予牧民生产性补贴, 包括畜牧良种补贴、牧草良种补贴 (每年每亩10元) 和每户牧民每年500元的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012年,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山西、河北、黑龙江、辽宁、吉林等5省和黑龙江农垦总局的牧区半牧区县, 全国13省 (区) 所有牧区半牧区县全部纳入政策实施范围内。2013年, 国家继续在13个省 (区)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中央财政投入补奖资金159.46亿元。2014年, 国家将继续在13省 (区)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23、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为提高我国奶业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 从2012年起, 农业部和财政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中央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 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 一次性补贴180万元 (每亩600元) , 重点用于推行苜蓿良种化、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和加强苜蓿质量管理等方面, 2014年将继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24、渔业柴油补贴政策

渔业油价补助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项重要的支渔惠渔政策, 也是目前国家对渔业最大的一项扶持政策。根据《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渔业油价补助对象包括:符合条件且依法从事国内海洋捕捞、远洋渔业、内陆捕捞及水产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2014年将继续实施这项补贴政策。

25、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

2013年落实渔业资源保护与转产转业转移支付项目资金4亿元, 其中用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30600万元, 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9400万元。2014年该项目将继续实施。

26、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

2013年开始, 中央对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给予补助, 无房户、D级危房户和临时房户户均补助2万元, C级危房户和既有房屋不属于危房但住房面积狭小户户均补助7500元。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的补助对象按长期作业地确定, 2010年12月31日前登记在册的渔户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可列为补助对象:一是长期以渔船 (含居住船或兼用船) 为居所;二是无自有住房或居住危房、临时房、住房面积狭小 (人均面积低于13平方米) , 且无法纳入现有城镇住房保障和农村危房改造范围。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实施期限2013-2015年, 目标是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 改善以船为家渔民居住条件, 推进水域生态环境保护。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亿元, 补助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8个省区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2014年国家将继续实施这一政策。`

27、海洋渔船更新改造补助政策

自2012年9月开始, 国家安排42亿多元用于海洋渔船更新改造。渔船更新改造坚持渔民自愿的原则, 重点更新淘汰高耗能老旧船, 将渔船更新改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渔业生产方式转型相结合, 形成到较远海域作业的能力。中央投资按每艘船总投资的30%上限补助, 且原则上不超过渔船投资补助上限。中央补助投资要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 按照建造进度分批拨付, 不得用于偿还拖欠款, 不得用于购买国外设备。国家不再批准建造底拖网、帆张网和单船大型有囊灯光围网等对资源破坏强度大的作业船型。享受国家更新改造补助政策的远洋渔船不得转回国内作业;除因船东患病致残、死亡等特殊情况外, 享受更新补助政策的海洋渔船十年内不得买卖, 卖出的按国家补助比例归还国家。2014年该项目将继续实施。

28、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

2014年将继续加大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政策扶持力度, 着力将示范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排头兵和农业改革试验田。一是认定第二批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和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和示范区规模, 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 对投入整合力度大、创新举措实、合作组织发展好、主导产业提升和农民增收明显的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给予1000万元左右的奖励。三是将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规模由3亿元增加到4亿元, 加大对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四是协调加大对示范区的金融支持力度, 推动示范区健全农业融资服务体系, 力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今年对示范区建设的贷款余额不低于300亿元。

29、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政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 2014年中央1号文件对进一步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4年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 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 以启动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和试验项目、组织召开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交流会、完成改革试验项目中期评估三大工作为重点, 充实试验内容, 完善工作机制, 加大试验项目组织实施力度, 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为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积累经验、探索路子。

30、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2013年, 中央财政安排5亿元转移支付资金, 采取“先建后补”方式, 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标准实行全国统一定额补助, 扶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烘干房等三大类19种规格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实施区域为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福建、河南、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3个省 (区)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97个县 (市、区、旗、团场) 。2014年, 将继续组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

31、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为推进全国鲜活农产品市场供应, 降低流通费用, 全国所有收费公路 (含收费的独立桥梁、隧道) 全部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范围, 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的公路收费站点, 要开辟“绿色通道”专用道口, 设置“绿色通道”专用标识标志, 引导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优先快速通过。鲜活农产品品种范围, 新鲜蔬菜包括11类66个品种、新鲜水果包括7类42个品种、鲜活水产品包括8个品种、活的畜禽包括3类11个品种、新鲜的肉蛋奶包括7个品种, 以及马铃薯、甘薯 (红薯、白薯、山药、芋头) 、鲜玉米、鲜花生。“整车合法装载”认定标准, 对《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范围内的不同鲜活农产品混装的车辆, 认定为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对目录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与目录范围外的其他农产品混装, 且混装的其他农产品不超过车辆核定载质量或车厢容积20%的车辆, 比照整车装载鲜活农产品车辆执行, 对超限超载幅度不超过5%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 比照合法装载车辆执行。

32、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

为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 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蔬菜是指可作副食的草本、木本植物, 经挑选、清洗、切分、晾晒、包装、脱水、冷藏、冷冻等工序加工的蔬菜, 属于蔬菜范围。各种蔬菜罐头, 指蔬菜经处理、装罐、密封、杀菌或无菌包装而制成的食品, 不属于所述蔬菜的范围。2013年1月11日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13]5号) 要求, 继续对鲜活农产品实施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环节低税收政策, 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产品。2014年国家将继续实行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

33、农村沼气建设政策

2014年, 因地制宜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沼气。在尊重农民意愿和需求的前提下, 优先在丘陵山区、老少边穷和集中供气无法覆盖的地区, 发展户用沼气。支持为农户供气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 鼓励农民合作社、村委会和企业承担建设沼气工程, 把开展沼渣、沼液利用作为项目立项审核的重要内容;创新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机制, 建立产业化发展平台,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沼气建设和运营, 拓宽沼气使用出口。依托公益性 (农业) 行业科技专项, 加大研发攻关力度, 加快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更新换代, 提高沼气项目工艺技术水平。在有条件地区试点推广政府购买沼气服务, 健全服务体系, 多措并举提高沼气服务质量和水平。

34、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政策

按照国务院有关部署, 目前, 农业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2014-2020年) 》, 同时配合国家发改委编制《农业突出环境治理总体规划 (2014-2018年) 》, 不断建立健全农业资源保护政策和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促进农业环境和生态改善。规划中的农业环境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以南方酸性水稻土产区为重点区域, 以降低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为核心目标, 以农艺措施为主体、辅以工程治理手段, 在摸清污染底数的基础上, 对污染耕地实行边生产、边修复, 同时对示范农户进行合理补偿。二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或环境敏感的流域, 开展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建设。在养殖、地膜、秸秆等污染问题突出区域, 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田残膜回收与再生、秸秆综合利用、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等示范建设。三是开展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治理。在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问题较严重的区域, 加大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力度, 调整种植结构, 种植低耗水作物, 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逐步改善农业环境和水生态环境。四是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在25度以上陡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和15-25度重要水源地实行退耕, 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实现生产、生态与生活的有机结合。五是开展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针对农牧交错带中已弃耕的已垦草原, 通过退耕种植优质牧草, 使其成为稳定的人工草地, 逐步恢复草原生态系统。六是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针对东北黑土层变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的区域, 重点开展调整种植结构、增施有机肥、深松耕、坡耕地农田保护设施建设等。七是开展湿地恢复与保护。针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及其他重要湿地分布区中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内由于围垦湿地获得耕地, 开展退耕还湿。

35、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政策

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重点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推行县域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镇垃圾污水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建立村庄保洁制度, 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深入开展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 生活垃圾可按“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处理;交通不便或转运距离较远的, 可就近分散处理。离城镇较远且人口较多的村庄, 可建设村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人口较少的村庄可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 整乡整村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治理。

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的科学分离, 引导养殖业规模化发展, 支持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引导农民开展秸秆还田和秸秆养畜, 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农村死亡动物无害化收集和处理系统, 加快无害化处理场所建设。合理处置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废弃物, 加快废弃物回收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清洁工程, 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沼气和户用沼气。推动农村家庭改厕, 全面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适应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统筹建设晾晒场、农机棚等生产性公用设施, 整治占用乡村道路晾晒, 堆放等现象。

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节约集约使用土地。加强村庄公共空间整治, 清理乱堆乱放, 拆除违章建筑, 疏浚坑塘河道, 推进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建设。统筹利用闲置土地、现有房屋及设施等改造建设村庄公共活动场所。

36、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

2014年, 农业部将进一步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 使试点县规模达到300个, 新增200个试点县, 每个县选择2-3个主导产业, 重点面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中的带头人、骨干农民等, 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从种到收、从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的全过程培训, 重点探索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扶持政策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 吸引和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 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

37、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政策

2014年, 中央财政安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26亿元, 基本覆盖全国农业县。主要用于支持项目县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完善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服务模式, 培育科技示范户, 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 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 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 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38、阳光工程政策

2014年, 国家将继续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 以提升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技能为主要目标, 对务农农民免费开展专项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系统培训。阳光工程由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农广校、农技推广机构、农机校、农业职业院校及有条件的培训机构承担具体培训工作。

39、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政策

2014年继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 增选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 依托培训基地举办117期示范培训班, 通过专家讲课、参观考察、经验交流等方式, 培训8700名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3000名大学生村官, 同时带动各省区市大规模开展培训工作, 培养致富带头人和现代农业经营者。继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 改革完善课程体系, 提高办学水平, 提升教学质量, 全年实现10万人以上的招生规模, 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学历层次。继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 明确农村实用人才的认定标准, 探索认定与补贴、项目、资助、土地利用等挂钩的办法, 提高认定的“含金量”, 构建扶持农民的政策体系。吸引社会力量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 组织开展第三批“百名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和第二批“全国杰出农村实用人才项目”评选工作, 选拔50名左右优秀农村实用人才, 每人给予5万元的资金资助。

40、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 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 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 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政策, 解决好辖区内农业转移人口在本地城镇的落户问题。二是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全面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 逐步推进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居住地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 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 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三是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农村的合法权益。现阶段, 农民工落户城镇, 是否放弃宅基地和承包的耕地、林地、草地, 必须完全尊重农民本人的意愿, 不得强制收回或变相强制收回。国家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流转, 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 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

41、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政策

2014年, 国家将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 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 选择部分地区进行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 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国家将推进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 这些组织必须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 坚持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国家还将进一步完善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管理体制, 明确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 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 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42、农业保险支持政策

目前, 中央财政提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有玉米、水稻、小麦、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天然橡胶、森林、青稞、藏系羊、牦牛等, 共计15个。对于种植业保险, 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40%, 对东部地区补贴35%, 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直属垦区、中储粮北方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中央单位) 补贴65%, 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对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保险, 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50%, 对东部地区补贴40%, 对中央单位补贴80%, 地方财政至少补贴30%。对于公益林保险, 中央财政补贴50%, 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补贴90%, 地方财政至少补贴40%;对于商品林保险, 中央财政补贴30%, 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补贴55%, 地方财政至少补贴25%。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覆盖全国, 地方可自主开展相关险种。2014年, 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 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 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 不断提高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 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保费补贴, 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支持;扩大畜产品及森林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

43、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是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建设项目进行奖励或者补助的政策。奖补范围主要包括农民直接受益的村内小型水利设施、村内道路、田间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建设, 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见效最快的村内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改造等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级以及有条件的市、县财政安排, 财政奖补既可以是资金奖励, 也可以是实物补助;财政奖补坚持普惠制与特惠制相结合, 奖补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可以由各地结合实际自主确定。中央财政2013年安排奖补资金238亿元, 2014年将进一步健全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机制, 继续扩大财政奖补资金规模, 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44、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以农民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 以农业经营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 利用家庭承包土地或流转土地, 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农业生产, 已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2014年2月, 农业部下发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 从工作指导、土地流转、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强化社会化服务、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具体扶持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家庭农场档案, 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引导和鼓励家庭农场通过多种方式稳定土地流转关系;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 帮助解决家庭农场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建设试验示范基地, 担任农业科技示范户, 参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加大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力度, 鼓励中高等学校特别是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兴办家庭农场等。

45、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

上一篇:调整工作时间通知范文下一篇:大拇指环保科技集团(福建)有限公司与中华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股东出资纠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