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作文:第一次炒菜

2024-06-01

小学三年级作文:第一次炒菜(精选7篇)

篇1:小学三年级作文:第一次炒菜

在我的生活中,经历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写字,第一次带小弟弟,第一次上学……但最让我难忘是第一次炒菜,因为它时时萦绕于心,让我难以忘怀。

平时,我看到妈妈每天忙着上班,下班回来后,既忙着带小弟,又忙着做饭,洗衣服……我看在眼里,疼在心理。心想:现在我已经读三年级了,应该帮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啦!

周末做晚饭的时候,我一本正经地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帮您炒菜吧!”“好啊!”妈妈不假思索地对我说。

说干就干,首先,我把平时观察妈妈洗菜的方法步骤,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了起来。先把要洗的青菜清理一下,接着把青菜一片一片掰开,放入盛有清水的盆内,仔细洗干净每一片菜叶,菜梗,然后倒掉脏水,重新换一盆清水,将洗好的菜全部放入水中浸泡。我记得妈妈曾说过,这是为了更充分地清除菜的残余农药。最后,再用清水洗一次。

接着,我打着了炉火,把锅烧热,倒些花生油,加热,放入拍碎的蒜头炸锅。妈妈曾经说过,这样炒出来的菜,入口既香又脆,但必须注意安全,不要被热油溅到身上。于是,我把洗好的菜倒入锅里,用锅铲翻炒几次,盖上锅盖,一直炒到菜变成青绿色,变得软软的,然后放入适量盐、味精就可以了,最后倒入碟子直接上菜。

我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端上桌子,爸爸妈妈一边尝,一边竖起大拇指:“味道不错”。我也迫不及待地尝试自己的劳动成果,奇怪了,我觉得有点不对劲,味道咸了一点,菜也炒得过熟了,那为什么爸爸妈妈说味道好呢?我边吃边和爸爸妈妈对视着傻笑起来……很快明白了个中缘由,是因为不想打击我的自信心,来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互相鼓励的。

篇2:小学三年级作文:第一次炒菜

记得那是上小学,劳动课上老师教我们学做蕃茄炒鸡蛋,觉得好简单。回到家后,正好家里有番茄和鸡蛋,我回忆着老师说的,便按照老师所说的去做。原本以为自己做的东西会很好吃,可哪知道,自己做出来的蕃茄炒鸡蛋却难以下口。我明明是按老师所说的那样做的啊,怎么炒出来的却是那样的难吃呢?

于是,我又炒了第二次,可是依然像第一次一样,我非常地失望,决定不再做了。

可就在这时,也许是因为我的表情出卖了我,奶奶看见了厨房里做的蕃茄炒蛋,吃了一点,便问我:“这是你做的菜吗?”“是的。”我面无表情地回答到。奶奶见我沮丧的样子,慈爱地笑着说道:“你试着再做一次吧,说不定就行了呢”我懒懒地说道:“做得不好吃,浪费粮食,还做什么啊?”婆婆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事不能半途而废,不能只图心血来潮,想做就做一下,不想做了就不做了。这样,你认为能够做好吗?要做就要做好!”

听了婆婆的话,我想起自己平时做事常常是半途而废,甚至因为一点小困难就打退堂鼓,很是惭愧。于是我重新鼓起勇气,又走进了厨房,认真回想着老师上课时候讲述的要领,又做了一遍,奶奶尝了尝,直夸我做的好吃。

虽然我知道这是奶奶在鼓励我,但我没有放弃过练习的机会,每当家里买了蕃茄和鸡蛋,我总是向家人说:“今天我来做番茄鸡炒蛋。”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我终于做出了真正让家人交口称赞的好吃的番茄鸡炒蛋。

篇3:小学三年级作文:第一次炒菜

一、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

什么是作文?古人云:我笔录我口, 我手写我心。平日里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所感、所悟, 蕴于衷, 染乎情, 发自口, 诉诸纸张笔墨, 这些就是原生态的作文。

在孩子们刚接触作文时, 我告诉学生, 作文就是我们以前说话和写话的延续, 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让学生吃一颗“定心丸”, 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接受作文训练。现实中, 不少教师口口声声叮嘱学生:“三年级要写作文了, 一定要认真学!”可这样无形中夸大了作文的难度。另外有些老师“心比天高”, 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 一味训斥, 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 更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 我们要积极创造保持作文兴趣的条件, 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设计多样的习作导入方式

注意作文教学中趣味因素的渗透, 减缓坡度, 调动学生作文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 导入方式要多样。

1. 故事式导入。

针对三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 作文课伊始, 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大概内容写下来, 接着讲个小故事, 学生听得专心, 笑得开心, 然后让几个同学复述, 最后再分头写作, 这样大家都感到比较容易。批改时, 只要故事较完整, 错别字不多就判“优”等, 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2. 活动式导入。

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 我先选大家都能做的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课外活动, 让大家参与, 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 最后有重点地写下来, 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也有话可写, 效果较好。

3. 情境式导入。

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 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 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像等, 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多途径激发写作的欲望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 爱参加课外活动的孩子占了绝大多数。我想如果能把孩子们的兴趣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他们玩得愉快, 学得轻松, 不正是一举两得吗?于是, 我针对某些专题作文训练的要求, 结合教学实际, 组织学生们开展了拔河比赛、画鼻子游戏等活动。活动中引导他们仔细观察, 活动后指导学生说清楚活动的过程, 以及活动中的见闻、感受, 最后动笔写作。

另外, 喜爱童话故事也是孩子们的一大特点。鉴于此, 我引导他们发挥想象, 把自己喜爱的童话人物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自己创编或改写童话故事。这一举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他们不再把写作当做一种负担, 而成了兴奋地应对。几次练习之后, 学生们笔下的“调皮蛋”、“快乐王子”、“聪明的小乌龟”等各具特色的童话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应运而生, 有的学生还写出了故事的续集。每周两次的习作讲评时间成了孩子们展示习作、欣赏习作、交流习作的平台, 他们在童话世界里肆意幻想, 尽情地享受习作的快乐。

兴趣是开启孩子智慧的一把金钥匙, 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孩子们掌握了训练的要求, 激发了创作的积极性, 树立起了良好的写作信心。

四、激励评价培养写作的兴趣

当学生们的作文完成之后, 我让他们先交流。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情况下, 把相对优秀的习作推荐给大家, 共同赏析, 并由小作者亲自朗读。在面对面的交流中, 教师适当指导。在孩子们热烈的掌声中, 小作者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认可, 他们再写出优秀的作文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注意讲评要以激励为主。我们的作文讲评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的闪光点,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比如:优秀作文展、推荐发表、向校园广播站投稿、范文宣读、学习园地好词好句好段选登等。另外, 我还借鉴了一种新的记分法———“二次记分法”, 做法是:每生准备两本作文本, 一本为习作本, 老师批改提出修改意见后让学生修改, 达到合格作文要求后, 老师在原基础分上加分, 然后誊清在另一本作文本上 (即个人优秀作文本) , 大多数同学都能得高分, 这样持之以恒, 修改作文已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成为学生愿做的事。这样既有效地改变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厌烦心理, 调动了学生修改的积极性, 又改变了过去学生只看分数不看习作的现象, 提高了老师批改作文的效果。在指导孩子们写作时, 不能急于求成, 好高骛远, 应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写作兴趣, 再施以理性指导点拨, 使他们的表达能力逐步提高。激励是一种有效的催化剂, 使用得好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在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中还有许多课题值得我们探讨, 但我想, 只要我们自觉地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去进行教学, 就能带领学生顺利地走进快乐作文的殿堂。

摘要: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始阶段, 起着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 既是低年级的字词句训练的归结, 又是高年级篇章训练的基础。帮助学生迈好作文的第一步, 对他们小学阶段的写作,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篇4:小学三年级作文:第一次炒菜

今天是我第一次学炒菜,顺便把这周的周记——“第一次***”写掉。妈妈建议我从简单的入手,先来学莴苣炒鸡蛋。

我们做这道菜,主要用莴苣。去皮以后的莴苣碧绿碧绿的,好看极了!

清洗好的莴苣,要先切成片状,然后堆成一叠,切成丝状。妈妈反复提醒我,不能切太细,也不能切太粗。然后把莴苣放在一边,拿两个碗出来:一个碗放莴苣,还有一个碗打几个鸡蛋放在里面,用筷子搅拌均匀。

莴苣炒鸡蛋有两种:一种是一块块的鸡蛋炒莴苣,别一种是烂的鸡蛋炒莴苣。我今天要做的是前者。我先把油倒进锅内,奇怪?为什么没有溅开?问了妈妈才知道,原来有水才会溅得到处都是的。我把鸡蛋倒入锅内,用锅铲翻炒了几下,然后用锅铲把它切成一块一块的,倒入碗内。然后我把莴苣翻炒了一会儿,加入适量的盐,把鸡蛋下锅一起翻炒。最后,这道香喷喷的莴苣炒鸡蛋就大功告成啦!

我只是为了完成周记,却懂得了饭菜的来之不易,以后一定要好好珍惜粮食,不要浪费啊!

海光小学三(5)班

篇5:小学五年级作文:第一次炒菜

走进厨房,我就开始了我的大厨之路。我做的菜是辣椒土豆丝。开始做了,我首先把土豆切成一根一根的。可是这土豆总是不乖,不是大就是小。没办法,我也只能尽量把大的切小,结果大小很不均匀,有的甚至只有米粒大小。接下来该切辣椒了,因为辣椒比较好切,所以我三下两下就切好了。

我打开煤气,小心翼翼地点燃煤气灶,又往锅里到了一点油。待油稍热就把辣椒和土豆倒了进去炒。尽管我十分小心,但油星像一个个调皮捣蛋的娃娃,溅得我遍体鳞伤。随着温度的升高,辣味也越来越浓,呛得我咳嗽不止,眼泪也直往外淌。经过不断的翻炒,土豆变得金黄,辣椒变得碧绿。我加了些许盐和味精,最后一盘辣椒土豆丝终于出炉了。

篇6:小学三年级作文:第一次炒菜

第一次意味着不断探索,迎接挑战,意味着不断成熟,人生意义得以不断升华。可以这样说,第一次越多,人生才越发多姿多彩。每当想起第一次炒菜的情景,我仍记忆犹新。

那时我已8岁,可是根本不会炒菜。爸爸妈妈又不在家,我忍饥挨饿,肚子咕咕叫。最终,我决定去做菜。

说干就干,我跑向厨房,要学做妈妈的煎鸡蛋。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把开关打开,再开火。我小心翼翼地做着,嘴里小声地说:“妈妈以前好像是开中火!”我开到了中火,照妈妈的样子放了一勺油。咦,好像太多了,放一点回去。嗯,太少了,再添一点吧。我想着。“哎呀,随便算了。”我有些不耐烦了,随手放了一久油。锅里“啪——啪——”地呼起来。我拿了一个鸡蛋,往锅上一磕,鸡蛋像水一样流出来了,锅里又沸腾起来了,不时溅出油,一个小油点溅到我手上,我“啊”的一声叫起来,皱起眉头。烧了一会儿,我又翻了个面,又过了一会儿,我再把鸡蛋翻个面,我感觉自己像个大厨师,在做一道好吃的菜。不一会儿,菜烧好了,仔细一瞧,不过是一道黑糊糊的菜罢了。我拿过一个盘子,把煎鸡蛋盛起来,放到盘里,小心地尝了一口,一下子又吐出来,什么东西那么磨牙呀,仔细一看,原来是零零星星的.鸡蛋壳分布在煎鸡蛋上。妈妈回来了,笑我是个小傻瓜。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篇7: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漫谈

一、读——指导读书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习作语言进行积累, 古语有云:“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 只有积累了一定程度的“量”, 才能够得到“质”的提升。读是写作的基础, 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提高。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 每读一篇都会有收获, 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 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累。语言积累光靠课内是不够的, 还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积累。可以推荐他们阅读合适的课外书, 让他们饱览群书, 从中积累写作材料。课外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 定期检查。另外, 我们也可以利用班队课开展读书交流会等有趣的活动, 让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提高, 逐步加深对语言极其应用的印象。

二、导——激发兴趣, 树立习作信心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他们在兴趣的促使下积极练笔, 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作文水平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那写作文的最好刺激也就是对写作材料感兴趣吧!”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透彻了解教材内容, 挖掘其中的趣味因素, 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导入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 故事式导入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 常常会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进行写作前, 先讲一个小故事, 吸引学生注意, 学生会听得很认真。故事讲完后, 教师再让几个学生复述, 然后让学生将听到的内容写下来, 这样学生就会很顺利地写完。批改时, 只要故事较完整, 错别字不多就判“优”等, 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 活动式导入

小学生生性好奇, 精力旺盛。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或者小游戏等能够引发他们的兴趣。通过他们亲身的参与和设计, 学生都会有感而发,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内容写下来, 就会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三) 情境式导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作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 通过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设置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想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 成语故事或开展活动的录像等, 引导学生听、看、说、议、想、写,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练——设计练笔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用好教材安排的小练笔外, 还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 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道。

(一) 随文仿写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感受“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时, 先带着学生品读描写天空、小河和原野的语句, 感受文章的色彩美和语言美。之后, 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结构进行《家乡的秋天》的仿写。由于学生先前已经对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行了欣赏和感悟, 所以, 稍作引导, 文思便喷涌而出:“家乡的田野热闹非凡, 成片的大豆金黄金黄, 饱满的豆荚笑得咧开了嘴。稻田里像是铺了一层金黄的地毯, 漂亮极了。……”

(二) 随文续写

可以续写的文章往往是意犹未尽, 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像《三袋麦子》就可以进行续写。当然, 在要求学生续写的时候, 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三袋麦子》一文给学生介绍了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 学完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第三年三个小动物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既发挥学生的想象, 也给学生创造了一次练笔的好机会。

四、评——注重讲评

提高习作水平作文讲评是指导和批改的延续。长期以来, 学生写作文, 老师改作文, 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实际上, 作文的讲评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 也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在讲评过程中动眼、动手、动脑、动口,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每次作文讲评, 教师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 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两三篇, 进行集体讲评。讲评时, 出示习作, 由教师或学生朗读一遍, 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情况, 然后教师针对文章实际, 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把握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作文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以便今后更好地作文。集体讲评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靠自己的智慧总结出所写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并提出修改意见。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特别是三年级的起步作文, 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关键在于教师持之以恒的善导、善诱。只有各个环节紧密配合, 我们才能留住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习作之路上顺利起步。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 《语文课程标准》, 湖北教育出版社

[2].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人民出版社

[3].杨九俊,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小学生幻想记》观后感下一篇:有关距离作文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