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积累

2024-06-09

语文基础积累(精选8篇)

篇1:语文基础积累

语文基础积累

(一)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幽僻()踱步()弥望()袅娜()霎时()倩影().......媛女()凋谢()譬如()房檩()落蕊()细腻()......平仄()椭圆()颓废()混沌()折腾()夹袄()......

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荷乘悄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处颤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脉采纤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侯()______候()______徒()______徙()______缕()______偻()______褛()______惦()______掂()______踮()______辄()______撤()______澈()______嬉()______嘻()______禧()______椽()______缘()______喙()______瞥()______弊()______

蹩()______

四、解释下列成语:

沾()______粘()______玷()______驯()______钏()______训()______暇()______瑕()______

遐()______缀()______啜()______ 掇()______辍()______隐隐约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妖童媛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蓊蓊郁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迷迷糊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精打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混沌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语文基础积累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缀行甚远(紧跟) 屠惧,投以骨(惧,害怕。以,用)

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困窘,处境危急)

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 场主积薪其中(柴草) 苫蔽成丘(覆盖、遮蔽)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倚,靠。弛,卸下)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一狼径去(离开)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目似瞑,意暇甚(瞑,闭眼。暇,空间) 屠暴起(突然)

又数刀毙之(杀死) 一狼洞其中(打洞) 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打算)

止露尻尾(屁股) 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睡觉)

狼亦黠矣(狡猾)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作假,睡觉) 只增笑耳(罢了)

②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其一犬坐于前”中“犬”是名词,这里作状语,“像狗一样”的意思。

动词作名词:

2.“一屠晚归”中“屠”是动词,这里作名词,“屠户”的意思。

名词作动词:

3.“一狼洞其中”中“洞”是名词,这里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4.“恐前后受其敌”中“敌”是名词,这里作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5.“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中“遂”是名词,这里作动词,“钻洞”的意思。

6.“狼不敢前”中“前”为名词,这里作动词,“上前”的意思。

动词作使动动词:

7.“又数刀毙之”中“毙”是不及物动词,这里作使动动词,“毙之”即“使之毙”。

③一词多义

止:1. 止有剩骨(副词,只有) 2.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

敌:1.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2.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之:1.久之(补充音节,无义)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

3.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 4.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不译)

意:1.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 2.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动词,企图,打算)

前:1.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 2.狼不敢前(动词,上前)

恐:1.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担心) 2.不治将恐深(动词,恐怕)

其:1.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们,指狼) 2.场主积薪其中(代词,麦场)

3.屠乃奔倚其下(代词,柴草) 4.其一犬坐于前(代词,其中的)

5.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代词,指屠户)

以:1.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 2.盖以诱敌(介词,用)

④古今异义

止增笑耳(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三、句式积累

省略句

省略宾语:

1.“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2.“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省略介词:

3.“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

4.“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

5.“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

省略主语:6.“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倒装句 :7.“投以骨”中“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

四、常识积累

⑴作者常识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⑵文体常识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共有491篇。“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阅读探究】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

2、理清情节

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狼: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假寐诱敌

根据情节概括性格:

屠夫:开始是退让,心存幻想,后来是机智、勇敢、警觉、善于斗争。

狼:贪婪、凶狠、狡诈。

3.屠夫是如何与两狼展开搏斗的呢?从中可看出屠夫具有怎样的品质?

A.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B.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C.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D.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E. 乃悟前狼

ABC表现了屠夫的勇;

DE表现了屠夫的智。

4、 .本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从人的`方面看来:对待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从狼的方面看来:害人害己,自食其果。

5、关于狼的成语有哪些?

狼吞虎咽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声名狼藉 :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杯盘狼藉 :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狼子野心: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狈为奸 :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6、本文的的主人公是狼还是屠户?

是狼,因为1、是狼推动着情节的发展,狼占主导地位,屠户只是被动的。

2、本文的写作主旨是通过对狼的分析总结出来的。《狼》蒲松龄课件、重点知识、阅读答案

7、本文的狼是反面角色,换个角度,你知道狼有哪些优点吗?

1、⊙-合作:

2、 狼过着群居生活,一般七匹为一群,每一匹都要为群体的繁荣与发展承担一份责任。西可是每个员工的家园,西可的事业是每一个西可人共同的事业。

3、 ⊙-团结:

4、 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狼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不管做任何事情,它们总能依靠团体的力量去完成。

5、 ⊙-耐力:

6、 敏锐的观察力、专一的目标、默契的配合、好奇心、注意细节以及锲而不舍的耐心使狼总能获得成功。

7、 ⊙-执著:

8、 狼的态度很单纯,那就是对成功坚定不移地向往。

9、 ⊙-拼搏:

10、 在狼的生命中,没有什么可以替代锲而不舍的精神,正因为它才使得狼得以千心万苦地生存下来,狼驾驭变化的能力使它们成为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之一。

11、 ⊙-和谐共生:

12、 为了生存,狼一直保持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关系,不参与无谓的纷争与冲突。西可对内倡导团结互助,对外强调协同合作、和谐共生。

13、 ⊙-忠诚:

14、 狼对于对自己有过恩惠的动物很有感情,可以以命来报答

【迁移运用】

篇3:语言积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

学生学习语文, 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语文, 语文学习的核心在于实践能力的构建。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写作、社会交往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 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以说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此, 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从阅读中学习阅读, 从写作中学习写作, 这与我们古人“口舌生疮”相比, 真是天壤之别。我们强调熟读背诵, 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 而应把握实质, 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不仅如此, 我们是否可以就现有教材, 增加一些熟读背诵的课文或片段呢?古代佳作、现代散文是否可以多熟读背诵一些呢?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 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过去对“阅读”的界定是: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活动。现在, 对“阅读”的理念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 作为教师应该通过参与对话, 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阅读目标的新理念, 要做到: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基于此, 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营造良好的对话气氛, 提供对话的条件,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自己的思想深度、学识积累、生活经验、审美水平做好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中介”工作。多作些课外阅读讲座, 刺激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当然,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可能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不可能拜读大部分的文学名著, 只能是见缝插针, 选择短小精悍的读物,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精心指导, 比如介绍课外读物, 指导课外阅读笔记的记法, 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比赛等等。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的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 作文训练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 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 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 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口头与书面结合、片段与成文结合、大作与小作结合、自由作与统一结合, 可以分步练、集中练, 可以教师评、学生评, 灵活多样, 不拘一格。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 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 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 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

诵读、博览、作文, 三管齐下, 三者又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提高。

篇4:语文积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课程的基本理念)。

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课程总目标)。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阶段目标:7~9年级)。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教学建议)。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上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感悟(评价建议:朗读、默读的评价)。

从以上不难看出“积累”是浸润于语文课程中的一个概念。积累渗透在语基、阅读、作文等方面。笔者试从词汇、诵读两个方面来阐述语文积累的重要性及方法。

一、词汇积累

在实践上,要学好语文,总离不开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同造桥盖屋所用的砖瓦木石;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则,好比造桥盖屋所据的间架结构。二者不可缺一,而在这二者之间,词汇的积累和运用,又是基础。词汇的积累和运用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难理解的。在生活实践中,我们常发现,一个人语言的丰富程度往往同他的思想和生活的丰富程度直接联系着。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思想和生活丰富而活跃,而他的语言却很干枯,他用以反映其丰富而活跃的思想和生活的词汇却贫乏得可怜,这是不可思议的。在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前提下,词汇积累越丰富,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越深广,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越细密。所以在当前,抓紧抓好词汇教学,使学生的思想丰富活跃起来,思路开阔缜密起来,并在实践中逐步领会词汇的丰富性、生动性,实在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当我们在责怪学生“一年两年笔下还是这么几个词儿”,埋怨学生“不善于吸收新鲜词汇”的时候,倒应该首先反躬自问:我们可曾在词汇教学方面真正当个“有心人”?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先对新课本上出现于各篇课文中的生词新语作一个基本的统计,做到全局在胸,胸中有“数”;然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本学期词汇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注意运用比较法,联系旧知讲解新知,使学生一边“温故”一边“知新”。

在词汇教学中既要抓“积累”,又要抓“训练”。光讲不练,光学不用,是不可能收到好效果的。但训练必须讲究方法,过去有些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习惯于采用“释义”和“造句”这两种练习方式,认真考察起来,这两种练习方式对学生切实掌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没有多大效果。我们在设计词语练习的方式时,是否应该遵循这样一条原则:要在提供一定的语言环境的前提下安排练习,使学生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辨别、选用词语。此外,在平时教学中,还可以运用课文中的一系列词语复述课文的内容,熟读或背诵课文中某些精彩的句段,提供几个新学的词要学生按要求连词成段等等。

二、诵读积累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习惯。”因此,我们应把语文学习看做是一种习惯的培养,把诵读教学当成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催化剂。诵读面越广,量越大,知识积累的层次就越高,没有感性的积累,就没有理性的提高;没有量的积累,就不能实现质的飞跃。

加强诵读,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寻找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意志,体味其中的精神内涵,怡情养性,增长见识,“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语言文字是一种工具,它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意志,是人与人精神上沟通、交际的工具,它是传久行远的工具,它和其装载的文化、思想、情感不可分割,它不能凌空存在。语言文字本身装载着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语言是文化的根。

加强诵读,能提高学生灵敏的、高层次的语感。汉语音乐性强,便于诵读,名篇佳句朗朗上口,虚词、实词都有表达语气的作用,也只有通过诵读,才能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心、眼、口、耳并用,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方法都能为自己所用,达到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在不断诵读的过程中逐渐增强,感悟到文字的魅力,展现了语言的生命力,语言文字自然流淌到学生的心中。

为加强诵读教学,我们可以对他们加强口头训练,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诵读教学中,在学生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多鼓励学生加强诵读训练,每课必读,培养语感,调动学生对诵读的兴趣,这样就能解决诵读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强调诵读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把握实质,将范文的语句化为己用。新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比老教材有所增加,就古诗文背诵就推荐了80篇,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依就教材加强诵读。

语文积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文积累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呈现有机联系的状态,它们彼此沟通、贯穿,相互促进推动。而词汇积累和诵读积累是积累中的基础。毫无疑问,语文积累要从基础抓起。

篇5:一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积累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每课生字组词(会默写)识字一(4、操场上)

八(八个)(八天)

入(出入)(入口)

大(大小)(大人)天(今天)(天上)识字一(3、在家里)

上(上下)(上车)下(上下)(下车)土(风土)(土山)个(几个)(半个)识字一(2、口耳目)

十(十个)(十天)木(木头)(木门)禾(禾木)(禾苗)1课《画》

人(人口)(大人)火(火车)(上火)文(天文)(文人)六(六个)2课《四季》

七(七个)(七天)儿(儿子)(少儿)九(九个)(九天)无(无人)(无心)3课《小小竹排画中游》

口(人口)(入口)日(日子)(日月)中(中文)(中心)4课《哪座房子最漂亮》

了(走了)(来了)子(儿子)(日子)门(开门)(门口)月(月牙)(日月)5课《爷爷和小树》

不(不足)(不中)开(开门)(开水)四(四个)(四天)五(五个)(五天)6课《静夜思》

目(头目)(耳目)耳(木耳)(耳目)头(木头)(开头)米(大米)(白米)7课《小小的船》

见(会见)(不见)白(白天)(白云)田(水田)(田里)电(电车)(电力)8课《阳光》

长(长年)(长生)山(大山)(山羊)出(日出)(出来)9课《影子》

飞(飞鸟)(飞天)马(马车)(木马)鸟(小鸟)(飞鸟)10课《比尾巴》

云(白云)(一片云)公(公平)(公车)车(马车)(开车)

识字二(1、比一比)

牛(牛羊)(牛毛)羊(山羊)(羊毛)小(大小)(小米)少(不少)(少见)识字二(2、自选商场)

巾(毛巾)(手巾)牙(门牙)(上牙)尺(尺子)(米尺)毛(毛巾)(牛毛)识字二(3、菜园里)

卜(萝卜)又(又一个)(又一天)心(开心)(用心)风(风雨)(大风)识字二(4、日月明)

力(用力)(电力)手(手巾)(手电)水(水果)(水田)11课《我多想去看看》

广(广大)(广东)升(上升)(升天)足(手足)(十足)走(走开)(出走)12课《雨点儿》

方(大方)(四方)半(半个)(半天)巴(下巴)(大巴车)13课《平平搭积木》

业(开业)(无业)本(书本)(本子)平(公平)(天平)书(书本)(书皮)14课《自己去吧》

自(自己)(自大)己(自己)东(东西)(东方)西(东西)(西方)15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回(回来)(回头)片(鱼片)(一片云)皮(果皮)(毛皮)16课《小松鼠找花生》

生(生日)(出生)里(心里)(手里)果(水果)(果子)17课《雪地里的小画家》

几(几个)(几天)用(用心)(用力)鱼(小鱼)(鱼头)18课《借生日》

今(今年)(今天)正(正中)(公正)雨(雨水)(下雨)两(两天)(两年)20课《小熊住山洞》

年(今年)(年月)左(左右)(左手)右(左右)(右手)19课《雪孩子》

瓜(西瓜)(瓜果)衣(毛衣)(雨衣)来(回来)(上来)

反义词:

上—下

冷—热

老—少

前—后

有—无 开—关 来—去

宽—窄

左—右

长—短

天—地

里—外

先—后

轻—重

南—北

出—进

东—西

黑—白

好—坏

对—错

远—近

弯—直

多—少

细—粗

飞来飞去

不慌不忙

不知不觉

一心一意

一字一句

一五一十

越长越高

越下越大

越飞越高

越来越黑

越来越冷

越来越热

越跑越快

自言自语 容易写错的词语:

今年

生日

大风

大方

雨衣

回来

来年

入口 开业

木耳

耳目

木头

风车

飞车

牛羊

半个

笑—哭

胖—瘦

大—小

男—女

早—晚

古—今

高—低

反—正

高—矮

出—入

美—丑

新—旧

问—答

借—还

长—短

快—慢

苦—甜

深—浅 难看—漂亮

难过—高兴

喜欢—讨厌

清凉—炎热

温暖—寒冷

进步—落后

粗心—细心

近义词 :

闭—合眠—睡

闻—听

看—望

叫—喊

蹦—跳

高兴—快乐

朋友—伙伴

小心—仔细

AA的:

大大的胖胖的 美美的黑黑的 热热的甜甜的 绿绿的 长长的 圆圆的红红的 尖尖的白白的 短短的 小小的 ABB的叠词:

笑眯眯

笑嘻嘻

绿油油

白花花

黑乎乎 亮晶晶

笑哈哈 AABB的叠词

快乐快乐

来来往往

确确实实

舒舒服服

明明白白 开开心心 高高兴兴 红红火火

漂漂亮亮

来来去去

许许多多

仔仔细细 日日夜夜

左左右右

上上下下

前前后后

多多少少

大大小小 ABAB的叠词:

讨论讨论

打扫打扫

打听打听

放松放松

学习学习

雪白雪白

碧绿碧绿

火红火红

乌黑乌黑

金黄金黄 ABAC的叠词:

又说又笑

又大又红

又香又甜

又松又软

又唱又跳

又哭又闹

又高又大

又白又胖

又细又长

游来游去

羊皮

上升

公文

白米

风衣

本来

水田

今天

轻声词:

告诉

什么

风筝

闪着

影子

跟着

地上

房子

我们

他们

形近字区分:

漂亮

高低

长城

成功

砍树

吹气

影子

休息

多音字:

一只

只有

种田

睡觉

和好

白发

同音字区分:

现在 再见

笑话

房子

圆圈

我们

无人

手足

白马

飞出

年长

公平

月牙

米尺

休息

地方

看着

听着

陪着

怎么

屋子

木头

你们

衣裳

报纸

大象

来往

住下

哪里

那边

身体 长长

长大

觉得

结果

沙发

快乐

远近

进步

仔细

河马

门前

小鸡

自己

几天

生长

瓜果

鱼片

里头

小鸟

小马 东西

月亮

金子

孩子

枕头

笑着

花儿

鸟儿

萝卜

看看

好像

小鸡

瓜子

鸡爪

课文

颗粒

着火

跟着

结束

几行

音乐

正月

进去

青色

和好

禾苗

飞机

画家

风力

头巾

用心

正月

半年

书本

飞鸟

一片 暖和

衣服 被子

尾巴 放着

树上 果子

漂亮 尺子

猴子 鸭子

白鹅 一直

真的 一棵

风景

陪着

种子

行走

暖和

正在清水

学校

公园

圆球

说话

美化

夏天

下车

冬瓜

冬天

东方

做事

坐下

作业

长短

常常

到达

知道

完成 好玩

有无

朋友

香甜

故乡

量词运用:

一(棵)青菜

一(杯)牛奶

一(颗)枣

一(把)尺子 一(棵)杏树

一(片)风光

一(条)毛巾

一(只)花猫 一(个)雪人

一(匹)马

一(间)房屋

一(扇)门窗 一(把)雨伞

一(座)大山

一(片)红叶

一(条)金鱼 一(个)同学

一(把)椅子

一(支)笔

一(个)球 一(群)小画家

一(幅)画

一(件)衣服

一(颗)星星 一(枝)花

一(家)店

一(座)亭台

一(座)大桥 一(台)电脑

一(张)沙发

一(张)桌子

一(条)木船 一(朵)白云

几(朵)野花

一(堆)杏子

一(头)黄牛 一(座)天安门

一(顶)大红帽 一(辆)汽车

一(排)座位 一(根)木头

一(片)树叶

一(间)书房

一(间)客厅 一(座)小楼

一(股)冷空气

一(架)飞机

一(条)鱼 一(面)红旗

一(块)西瓜

一(把)扇子

一(口)井 一(弯)月牙

一(场)大雪

一(把)剪刀

一(座)大山 动词运用:

捉迷藏

打灯笼

晒被子

买东西

学游泳

升国旗

搭积木

打排球

吹气球

踢足球

跳皮筋

扔沙包 放风筝

丢手绢

拍皮球

做作业

做早操

倒开水 讲笑话

讲故事

捉虫子

摘果子

打篮球

擦玻璃 做贺卡

画图画

吃早饭

背书包

送礼物

借东西 洗衣服

词组运用:

弯弯的小河

绿绿的树木

清清的河水

圆圆的月亮 圆圆的荷叶

黑黑的影子

弯弯的月儿

闪闪的星星 青青的瓦

白白的墙

宽宽的门

大大的窗

蓝蓝的天空

小小的船儿

漂亮的衣服

长长的锦缎 绿色的小伞

雪白的云朵

暖和的衣裳

弯弯的小路 遥远的北京城 美丽的鲜花

高大的松树

可爱的小白兔 明亮的眼睛

明亮的灯光

鲜艳的花朵

暖和的天气 雪白的羊群

青青的小草

圆圆的足球

高高的大树 红红的苹果

金黄的秋天

快乐的新年

绿绿的草地 火红的枫叶

金色的阳光

尖尖的嘴巴

数不清的雨点儿 重点句子:

1、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2、弯弯的月亮像小船。蓝蓝的天空像大海。闪闪的星星像眼睛。洁白的云

朵像羊群。影子像一条小黑狗。

3、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4、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5、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在自选商场买东西真方便。

6、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

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7、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大雨点儿要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

方去。小雨点儿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去。

8、大树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

9、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10、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

11、小熊一家住在山洞里。春天,树上长满了绿叶。夏天,树上开满了花儿。

秋天,树上结满了果子。冬天,树上有许多鸟儿。

12、《悯农一》(唐·李绅)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

犹饿死。

13、《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篇6:学好语文重在积累夯实基础知识

语文教育工作者,都清楚语文的工具性特征非常明显,要想学好语文,首先需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础,字词句是构成文章的材料,字+字=词,句子+句子=段落,段落又聚合成为文章,因此,学习语文的核心应该落实到字词句上面,这也是平时考试和中考考试考查的重点。

对于字,我们要注意每一个字的字音和字形,字音的考查内容不外乎生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常用误读字、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等。字形考察的内容包括:1课本上出现过的生字,如:尴尬、盘曲嶙峋;2同音字,如:质疑、置疑,部署、暑假;3形似字,如:至、致。词语考查的内容包括:1实词、虚词、成语;2同义词的选用、关联词的使用;3正确使用成语。至于句子,在考试中经常被采用的考查方式多是修改病句、扩展语句,“扩展语句”的考查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把一组词语扩展成一句话或一段话;另一种是把一句话的意思加以充实或者合理扩展成几句话,常常与句式的仿写及变换等要求交叉设置主观题。

在复习中,一定要立足教材,牢牢抓住这些核心知识点,为语文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哪怕是到初三的冲刺阶段,这些最最基本的知识仍然不容忽视。因为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语文的基础知识无外乎字、词、句等,学起来比较枯燥。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学好基础知识呢?那就要善于总结规律,找出一些小窍门。复习时应该重视课本,不要过多地花时间在生僻的内容上。从最近几年试题分析看,考查的内容不管是字音,还是字形都不离课本,因此,把课本上的知识学扎实非常重要。

许多学生容易在字词句的知识点上犯错,其实只要找准对策,困难就迎刃而解。对于字音可以指导学生参照下列方法:第一,认真读书,立足课本。同时,还要注意积累,勤查字典,平时读准字音;第二,注意统读字,留意多记;找出错误规律,形声字读半边,多音字不解其意,生字凭想当然蒙读,习惯性误读等;第三,跟着老师,集中训练,多做练习,反复巩固。

对于字形可以指导学生参照下列方法:第一,考查的字大多选自课本或常用字,无生僻字,掌握好课本中新的生字词非常重要;第二,形声字也是一个考查重点。形声字要注意其形旁所表示的词义类别,弄清其字义;第三,要注意辨别相似的字或偏旁。如果学生在复习时不注意形声字形旁,想当然就乱用;或者干脆认为中考考不了多少字,占不了几分,没有必要花那么多精力去记新的生字词,这样的看法都会阻碍对字形知识的掌握。

对于词语,复习时指导学生要注意几点:第一,复习复句知识,弄清关联词在不同复句中的使用搭配;第二,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特别是介词、副词的区别,助词“的地得”的区别;第三,掌握辨析同义词的方法;第四,分析同义词使用中常见错误规律。

对于句子,如果是修改病句的题目,指导学生首先拿到题目要能够领会解题思路,要先认真读所给句段,凭语感可以发现一些有毛病的句子,排除“结构混乱”;其次,划分句子成分,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句意,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区分出来;第三,作修辞、逻辑分析,找出“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病句;第四,最后再看有无“语序不当”的问题。

另外,中考常常从补充语段中留出部分内容,从语句的角度设置客观题,或与语句的扩展、句式的仿写及变换等要求交叉设置主观题。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尤其注意语言的“连贯”和语体、语境的要求,保持句与句之间内容一致,要能找到统一话题;注意顺序;采用恰当的句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同时情境要和谐一致,这样才能语意顺畅,语气贯通。“扩展语句”时要注意:抓住扩展的重点,要表达一个明确的主题;句子要通顺合理,前后要连贯;逻辑要严密,意境要优美。“压缩语段”是考查对必要信息的确认和筛选,以及准确完整、简明通顺地概括主旨的能力。常与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结合考查。做“压缩语段”练习的方法是:读懂每句、段的意思,概括段(句)意,把握中心;筛选有用信息,采用:比较句意、删除无用、提取重点、压缩简练;组合要点,概括重点,调整顺序,通顺句意。扩展语段是突出重点,压缩语段是要抓住要点,这都是学习语言的最基本能力,对提高阅读水平有重要作用。

但是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的人文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但是语文教学基础知识关注度却不够,尤其是语法的淡化,字词积累关注度不高,汉字书写问题突出,这些问题得不到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就无法体现,学生交流就会产生障碍,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根据目前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和成绩反馈,我认为要重视字词句段积累、语法修辞的渗透、逻辑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课程标准不要求系统的讲解语法知识,但是明确规定:“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他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从这个表述里面看,语法不是不讲,而是要注意讲授的方法;讲解必要的修辞、语法,不是为了语法而语法,而是为了阅读、写作的需要。某些课堂上,有些教师对字词抓的也不够牢,简单的认为初中语文更应该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其实,字词就是文章的血肉,好比人体的细胞。其实在教学检测中,经常发现学生连一些简单的词语都写不正确。这些问题都是教师教学方法有误所导致的。

语文课如果忽略了字词、句篇、语法、修辞这些核心的元素,忽略了文体常识、文化常识等教学,只一味的张扬人文精神,洋溢激情,那么语文课用什么形式和载体来填充、输送、传递这些激情呢?没有充足的语言词汇表达这种激情,没有基本的语法知识规范的表达这种激情,那么激情只是空洞的无病呻吟,激情只是被支离破碎的语言拼凑着,语言还有什么美感?语言还有何魅力呢?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势必弱化,连语言学习的基本目的都达不到,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创新又从何谈呢?

在教学中,倘若能够注意以下几点,我想对于语文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第一抓好字词句训练和积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认知结构、已有经验、学习基础等,在平常的教学中,抓好文本中的词语,具体而言,就是要将每篇课文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考虑在内,予以强调和检查,督促学生加强识记和运用,在日积月累的过程,扩大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胸中有货,言之有词、言之有段。

第二,通过汉字知识教学,引导学生积累字词,会用基本的汉字常识去辨析、认读、猜测一些陌生的字词,提升阅读的质量。如果学生知道了汉字的六种造字方式,对于形声字,很快就能够读出音、辨出义,也会大幅度的提高学生认读汉字的能力。

篇7:小学语文基础题和积累提升方法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本中的知识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善于从课本中汲取知识,做好课堂的学习。特别是对于最基本的字词、文章的表达方式、写作手法都需要学生能够进行清晰的认知与了解。

比如在教学《山中访友》的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本文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因此教学时以“审美”为切入口,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趣,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以课文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美的朋友,品味美的情感,抒发美的心声,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比如文章中描绘的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悬崖、瀑布、云雀、落叶、老柏树、归鸟等各种事物在作者的笔下好像都充满灵性,作者在文章中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还用了很多排比、比喻,准确而富有感情的描绘出了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比如像德高望重老人一样的古桥、像大姐姐一样的山泉、像溪流一样的妹妹、像大哥一样的瀑布,经过作者的描写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只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这些写作技巧,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叶圣陶说过:课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学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把收集的方法指导于每一节课文内容中,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以便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通过课本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不断的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二、从阅读获取知识,做好课下阅读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拥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所以就需要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知识、课本知识的学习之余,也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行一定的课外知识积累,不断的拓展知识的积累。

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左右,在阅读这道“大餐”上学生往往吃不饱、吃不全,同时阅读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的,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从日常教学着手,为学生的阅读创设良好的物质条件,比如教师就可以带头把自己的各种各样的书籍全捐献出来,动员学生也把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拿来进行交流学习,另外也可以在班上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一些比较好的书籍、报刊、资料“贡献出来”,这样以来,每人贡献一份,全班几十个同学就有几十份可以阅读的材料,用一份的付出换回几十份的回报,这何尝不是一件乐事?

通过这样的途径不仅使学生有书可读,而且读的都是自己喜爱的书、健康的书,从而为学生积累素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本地的实际状况以及学生的不同学习认知进行一些改变。总之只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教师都可以尝试,以便能够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积累一定的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要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比如定期开展一定的阅读心得交流活动,让学生能够相互讲述自己的阅读体会,让他们一些没看到书的同学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启发。还可以组织学生组成“读书会”,相同的内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阅读体会,大家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就能够使自己的阅读体会更加丰富,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认识度。

三、从生活吸取知识,做好课外学习

生活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故事都是语文知识的体现,生活中学生的一些心态变化、感触都可以是作文的素材。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吸取知识,以便能够更好的拓展自身的知识范围,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认知。《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有效的开发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生活信息、进行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的多样化。

因此,生活是最丰富的百科全书,要让学生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我相继组织了小记者团、文学小组参观农村新貌,特别是对近年来农民生活发生的新变化、新气象进行了采访、调查,并写成了传记或报道,有的录了音和拍成照片,还深入到每家每户去搜集了多首民间故事、传说、农谚、歌谣、俗语、笑话、对联和风俗习惯,激发学生多收集、勤整理、多练笔、多交流、以次提高他们的自主、写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还充分利用了广播、电视等媒体拓展了积累的渠道。

篇8:浅论初中作文的生活基础积累

一、初中作文应当源于生活, 体现生活

有别于小学语文教学重在识物识字, 高中语文教学重在识势识理, 初中语文教学更多的是要教会学生认识并理解现实生活。作为初中语文教育最重要内容的初中作文, 应当源于真实生活, 体现真实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教育以教会学生写文章为宗旨, 具体到初中阶段, 就应当旗帜鲜明地强调, 写作文就是写生活, 惟有快乐的生活, 才有快乐的作文。

强调初中作文应当源于生活, 体现生活, 首先是因为初中的学生, 尚未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 知其然而不一定知其所以然, 与其让他苦思冥想、乱发议论, 不如让他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让他因为生活的丰富、快乐而更加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因为快乐作文而更加积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其次是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造就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 为初中生作文源于现实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我们没有必要让学生避开火热的生活不写, 避开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不写, 而去绞尽脑汁写一些假大空甚至玄幻“穿越”的东西。第三是写作最终要为生活服务。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要用生活来教育, 要为生活而教育。初中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为将来真正通过写作解决问题而锻炼真功夫。如果现在都不知道为什么而写, 那将来又何谈写出有用的东西。

二、初中作文中存在不少脱离生活、误解生活的情况

语文并不是空中楼阁, 美文更应当源于美好的生活。但现实的情况是, 我们的初中作文教学越来越深地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陷入网络化、现代化的误区, 为拿分而教学, 为写作而写作, 逼着没有生活积累的孩子面对作文题目一筹莫展, 搜肠刮肚仍然腹中空空、脑中嗡嗡, 只得抓耳挠腮, 无病呻吟, 挤出那些与实际生活越来越远、越来越格格不入的东西。不少初中生的作文说假话, 写假事, 内容空洞, 子虚乌有, 毫无童心童趣;有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抄写别人的作文;有的千人一面, 没有个性和特点。

细究原因:首先是应试教育之害。初中阶段本应是孩子们一边学习书本知识、一边体验实际生活的最重要成长阶段, 却因为对名校的盲目追求、因为没完没了的作业而被牢牢地束缚在教室里、限制在作业上, 大量本应当用来深入生活、感受生活的时空被挤占为上课再上课、练习再练习, 家长们无微不至的包办代替使得孩子们近乎“不食人间烟火”, 当然也汲取不到应有的生活素材。学生缺乏必需的生活积累, “为作文而作文”, 只能胡编乱造, 应付了事。其次是IT发达之害。网络、计算机、电子设备越来越发达, 广大初中生尤其是城里的初中生在享受IT发达之便利的同时, 也付出了学习能力因此而受到种种侵蚀的代价。不少学生写作文时生活语言不多, 网络语言不少;真情实话不多, 假话套话不少;读的书不少、看的东西不少, 但记得住的不多、写得出的更不多。第三是庸师误导之害。一些语文老师本身就脱离生活, 不深入观察生活, 满足于就技巧讲技巧, 就案例讲作文, 既没有成体系的作文教程, 也没有较科学的训练序列, 教得学生只知道模仿, 不知道写真, 只知道套路, 不知道原理。特别是教师及相关部门对初中作文的评价以考试为主流, 以高分为追求, 过分追求选材典型、立意深刻, 先违背了作文求真求实的原则, 使学生写作时不得不挖尽心思, 提炼素材, 拔高主题, 写一些迎合考试标准的套作。

三、大力推进初中作文的生活积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没有生活基础、没有自我体验的作文就没有真实可言, 没有深刻可说。初中作文必须回归生活, 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积累情感, 积累思考。这是解决初中作文题材低幼化、单一化和虚无化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初中生写作思想贫乏的关键所在。特别是我们的现代生活丰富多彩, 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 只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 引导他们不断发现, 不断积累, 自觉撷取有意义的、生动的、鲜活的东西存入脑海, 就一定能让孩子们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来。

积累素材并不是一日之功, 也不能假以他人之手。引导初中生深入生活, 积累素材, 除了要减轻应试负担、减少IT危害之外, 在内容和方法上也要锐意探索, 不断完善。从内容上讲, 要引导初中生积累自然美景之素材, 春云夏雨、秋月冬雪, 大山小溪、鲜花小草、绿树嫩果, 唯有实地观察才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积累社会万态之素材, 男女老少、贫富贵贱、真善假恶, 让孩子们因为参与而了解, 因为感悟而思考, 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积累活动事件之素材, 好动喜玩是孩子的天性, 鼓励初中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并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判断,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从方法上讲, 要指导孩子们写作时务必从生活出发, 首先要写实。叙写真切的生活体验, 抒发真情实感, 表现真知灼见。要教会孩子除了亲历亲为的经验和体会之外, 更多地学会移植他人的经验, 把生活中耳闻目睹的现象通过组合“典型化”到“自我”身上。其次要写准。要通过观察生活, 关注生活, 思考生活来写出生活, 尤其要关注生活中的感动之处, 关注生活中的独特经验, 关注生活中的哲理真知。

四、科学实施生活素材的作文转化

有好的素材不代表就有好的作品, 初中生在深入生活而获取大量生活素材以后, 能否顺利地转化为有用的作文内容, 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训练。要下功夫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良好途径, 构建作文的训练能力渐进体系。首先要有个逐步递进的过程, 在生活积累的基础上, 开展形式多样的一句话作文训练,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写春天, 写一句话的人物素描, 自创警句、格言, 拟校园标语等;举行丰富多彩的片断作文训练;实施生动活泼的情景作文训练, 以及富有创意的模仿、借鉴作文训练。其次要有个潜移默化的引导过程。要注重作文命题的生活化, 尽量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从自身实践活动中寻找作文素材, 提炼出既具表现力又能引发真情实感的题目来;注重作文指导的生活化, 引导孩子们在写作中更好地体验生活;注重写作过程的生活化, 理解学生在课堂上“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事实, 打破“一篇作文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作文教学”, 提前一天甚至一周布置题目, 让孩子们带着题目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 构思主题, 写出内容。

摘要:初中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内容。当前, 初中生作文能力普遍较低, 主要问题是没有素材, 根本原因是脱离生活。本文在分析初中作文必须源于生活, 事实上脱离生活的情况之后, 着重就初中作文生活素材的积累和生活内容转化为优秀作文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生活经验,初中教育

参考文献

[1].曾华普.开掘生活源泉, 激活写作灵感, 初中作文教学初探[J].剑南文学:下半月, 2011 (7) .

[2].罗茂德.回归生活, 感悟真情——浅谈初中作文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 (48) .

[3].张少波.捕捉生活诗意深化情感体验——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1 (7) .

[4].谢小青.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初探[J].科教导刊, 2011 (15) .

[5].孙伟.体验生活, 抒写心灵——初中作文教学实践初探[J].教育, 2011 (6) .

上一篇:《反洗钱法》解读与应用稿件下一篇:经典诵读教会我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