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设计课程设计

2024-07-02

综合设计课程设计(通用9篇)

篇1:综合设计课程设计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要求:每个题目人数不得超过4人,具体每个题目需要达到的指标由学生自行决定,但学生间不得雷同。若学生自己有特殊的想法,可以与我联系。每个学生需对所设计的东西用Proteus软件仿真得到相应的效果,并做出具体实物,依据实物写出相应的论文,正式文本部分不得少于5页(除程序)。上交文件夹名为学号姓名的组合,文件夹所包含的内容为所设计的Proteus文件的电子档和论文的电子档,并上交论文的纸质版。

1、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设计

2、基于单片机的流水灯设计

3、基于单片机的100S的秒表设计

4、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

5、基于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

6、基于单片机的整数计算器设计

7、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钟设计

8、数字抢答器设计

9、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琴设计

说明:使用指定的软件进行编程和仿真,由于私自使用其它软件导致老师无法打开仿真程序,由学生负责。论文尽量按指定格式排版,论文和实物5月底上交。若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随时联系我。

评分标准:

90-100分:做出具体实物,实物调试成功,能实现相应的功能,并能自己扩展其它的功能,论文内容与实物相符,论文结构合理,表述清晰;

80-89分:做出具体实物,实物调试基本成功,能实现基本功能,没有扩展其它更多更好的功能,论文内容与实物相符,论文表述清晰;

70-79分:做出具体实物,实物调试中,基本功能都还没能实现,论文内容与实物相符,论文结构合理,表述清晰;

60-69分:软件仿真成功,能实现相应的功能;做出具体实物,但实物调试不成功,论文内容与实物相符,结构合理,表述清晰;

小于60分不及格:没有软件仿真的相关资料或软件仿真不成功;做出具体实物,但实物调试不成功,无法实现基本功能,论文内容与实物不符、论文表述不清或存在抄袭嫌疑的。

篇2:综合设计课程设计

1、综合购物频道(限最多3人选)

项目描述:是一个在线销售系统,是一个B-C模式的电子商务系统,由前台的B/S模式购物系统和后台的C/S模式的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该电子商务系统可以实现会员注册、浏览商品、查看商品详细信息、选购商品、取消订单和查看订单等功能,前台系统的详细功能。目的:了解项目开发的一个基本流程以及如何运用现行的框架搭建一个大型的综合型系统

2、某大型企业内部OA(限最多3人选)

项目描述:采用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不仅能快速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节省大量的办公费用,能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产力以及提高工作效率。该企业内部OA系统采用模型组件与WEB技术结合的方式,具有强大的功能,广泛的适用性、可靠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目的:学习运用当前热门的前台技术。

3、产品展示厅(限最多3人选)

项目描述: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当您想客户宣传自己的产品时,最好的方式是拥有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来传播和展示您的产品信息。产品展示系统,为客户详细介绍自己的产品,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平台。

系统界面友好、功能强大、操作简便,用户可以方便迅速掌握系统的操作。

4人事管理系统(限最多3人选)

项目描述:人事档案完整资料、人事分类管理(员工户口状况、员工政治面貌、员工生理状况、员工婚姻状况、员工合同管理、员工投保情况、员工担保情况)、考勤管理、加班管理、出差管理、人事变动管理(新进员工登记、员工离职登记、人员变更记录)、员工培训管理(员工培训、员工学历)、考核奖惩、养老保险等几大模块。系统具有人事档案资料完备,打印灵活,多样、专业的报表设计,灵活的查询功能等特点。

主要技能:掌握项目的开发流程:需求分析、详细设计、测试等;熟悉VC的多文档的开发技能和技巧;利用ADO技术操作SQL Server数据库;掌握数据库的开发和操作技能。

5、即时通讯系统(限最多3人选)

项目描述:系统采用UDP协议,具有:收发在线和离线消息、添加/删除好友、服务器端存储好友列表、在客户端存储好友资料和聊天记录、添加/删除好友组、可以群发消息、收发文件等功能。

主要技能:掌握项目的开发流程:需求分析、详细设计、测试等;熟悉VC的网络通信的开发技能和技巧,包括:TCP和UDP协议、线程等;利用ADO技术操作SQL Server数据库;

6、推箱子(限最多3人选)

【规则】本游戏的目的就是把所有的箱子都推到目标位置上。箱子只能推动而不能拉动。一次只能推动一个箱子。

经典的推箱子是一个来自日本的古老游戏,目的是在训练你的逻辑思考能力。在一个狭小的仓库中,要求把木箱放到指定的位置,稍不小心就会出现箱子无法移动或者通道被堵住的情况,所以需要巧妙的利用有限的空间和通道~!

7、贪吃蛇(限最多3人选)

【规则】:

A 用键盘的方向键控制蛇的上下左右移动。

B 游戏分为三种难度,SLUG为慢速,每吃一朵花得1分;WORM 为中速,每吃一朵花得2分;PYTHON为快速,每吃一朵花得3分。

C 游戏目标:操纵屏幕上那条可爱的小蛇,在黑框中不停吃花,而每吃一朵花,蛇的身体都变的更长一些,游戏的难度也会随之加大。

D 游戏终止:终止条件1——蛇头撞到墙上;终止条件2——蛇身形成一个圈,也就是蛇头碰到自身的任何一处。

8、四子棋(限最多3人选)

【规则】中国传统的棋类智力游戏。四子棋是一种益智的棋类游戏。分黑白两方(也有其它颜色的棋子)。黑方为先手,白方为后手。落子规则为,每一列必须从最底下的一格开始。依此可向上一格落子。一方落子后另一方落子,依此抡次。直到游戏结束。输赢规则: 同一颜色的棋子或水平,或左右斜方向,或垂直方向有四个连成一线即为该方赢,游戏结束。如果满盘均填满,游戏尚未分输赢,则为和棋。

9、精品课程网站(限最多3人选)

要求设有:“课程简介”、“师资简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课程习题”、“在线答疑”

10、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限最多3人选)信息描述:

有关该系统基本信息的描述,如:物资编号、物资名称、规格型号、种类和计量单位等。功能描述

1.有关物资基本信息的输入。2.物资基本信息的查询与修改。3.入库物资信息的输入。

4.入库物资信息的查询与修改。5.出库物资信息的输入。

6.出库物资信息的查询与修改。7.物资余额信息的查询。8.物资余额信息的浏览。

11、多文档文本编辑器(限最多3人选)

设计一个多文档文本编辑器,能够实现对文本的编辑、排版、打印等。程序启动时要有密码输入提示,窗体应有: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工具提示(类似Word)等。功能描述:

1.文件操作能够实现:新建文档、保存文档、打开文档、关闭文档、页面设置、打印预览、打印设置、打印等。

2.编辑操作能够实现对文本内容的选择、剪切、复制、粘贴、查找、替换等。3.格式操作能够实现对文本内容的字体、颜色等设置。4.查看操作能够实现工具栏的显示与隐藏。5.帮助操作能够显示版本信息等。

12、网络聊天室(限最多3人选)信息描述

有关该系统基本信息的描述,如:客户端实例的信息等。功能描述

1.聊天室服务器端的创建。2.聊天室客户端的创建。

3.实现客户与服务器的连接通讯。4.实现客户之间的私聊。

5.实现客户端的在线信息显示。

6.实现服务器端当前在线客户信息。7.保存谈话记录。

13、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限最多3人选)信息描述

详细设计规划有关该系统基本信息的描述,如: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性别等),各系部信息、教学计划信息(如学期、课程代码、含义等)等等。功能描述

1.成绩的输入。

2.成绩的查询与修改。3.成绩的分析。4.成绩的统计。5.报表打印。6.权限设置。7.帮助等。

14、简易图形图像处理机(限最多3人选)功能描述

此图形图像处理机具有如下功能:

1、能由鼠标控制绘制直线、矩形、椭圆,并能控制线条的粗细和颜色。

2、能填充矩形和椭圆。

3、能通过参数使图形旋转某个角度。

4、能打开和保存为图形文件。

5、能打开图片。

6、能通过参数使图片平移和旋转某个角度。

7、能通过参数对图片进行缩放。

15、小型题库管理系统(限最多3人选)

编制一个用于管理试题库的软件系统,题库题型如:单项选择题(有四个选择项供选择)、判断题、填空题(每题一空)三种类型。要求题库中能存储这些类型的习题。各种类型的题目不设难易程度。目标系统要求有如下功能:

1、要求该系统能进行多科目试题库管理,而且科目可以动态添加。

2、试题的题型可以根据科目的特点动态添加。

3、能对题库中的习题及答案进行录入、查、删、改、插四种基本操作。

4、能存储各个习题的答案。

5、本系统要求选择其中至少二科的试题是实际试题内容。

16、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限最多3人选)

开发一个成绩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本班学生各门功课的考试成绩,学生信息包括:学号(主键)、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上课教师、上课班级、课程性质(选修、必修等),上课学期等; 目标系统的功能包括:

1、存储本班全部学生的信息;

2、能添加课程信息;

3、能存储每个学生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在进行成绩录入时,要按课程录入,在录入完一个学生的成绩后,按回车键可以继续输入下一个学生的成绩,并且在录入环境中,学生的学号和姓名要自动显示,即从数据库自动读入。

4、能按学期统计每个学生的平均分;

5、能查询某学期全班同学的全部课程的成绩并按平均分降序排序(DataGrid);

6、能按课程或学生查询全部的不及格的学生、课程及开课学期等信息。

5、信息技术学院教工管理系统

1、能对教工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2、能对教工的考勤信息进行管理,如请假、出差、缺席情况等。

3、要求能动态录入教工的相关信息,并实现查、删、改、插等功能。

17、计算机系财务管理系统(限最多3人选)

1、能进行计算机系基本收入情况的管理,如科研收入、教学收入等。

2、能进行基本支出情况的管理,如成本、购书等。

篇3:浅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设计

一、课程的组织形式

根据班级的情况, 实践课程可以采用小组模式展开。根据班内学生的不同情况与水平, 可以将全班分为5至8个小组, 小组内成员数量保持在4到6人之间并且小组间总体数学总体水平要尽量保持一致。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安排分工, 比如说, 小组内的一号同学负责统计零用钱的总数、二号同学负责算小组内零用钱的平均数、三号同学计算零用钱用来买的不同东西等, 对于小组工作的展开进行适当的指导。

二、课程设置

通过课前小组的准备与调查,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小组分别汇报调查和统计的结果, 并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对全班学生进行知识与应用上的提问, 来引导和加强学生主动思维的意识。在小组谈论完成后, 教师可以组织现场模拟零用钱的使用过程, 比如说, 在超市买零食、文具店买纸笔等, 设置数学问题, 让学生分别进行演示和回答。

三、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使用

通过对多媒体的使用, 数学综合实践课程可以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对全班统计的数据进行汇总, 并通过PPT进行展示, 让同学们看到自己实践的成果, 从而更加逼真地模拟学生零用钱使用的过程, 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四、课程的评价

课程的评价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课内的评价。教师在小组汇报和小组讨论结束后可以通过对学生调查内容的总结和提问的方式来完成这一部分的评价内容, 并且通过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更有兴趣地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去。另一方面, 课后的评价是教师验证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课堂所学内容的环节, 可以通过一定的计算内容和简单的数学日志的形式来实行这一部分的评价。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应正确地利用这种方式,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达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并将数学思想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 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4:主题式综合课程的设计

关键词:综合课程课程设计主题式设计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说明综合课程已经成为新课程的主要形态。“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而形成自身特色的一种课程。如果这个中心主题或问题源于学科知识,那么这种综合课程即是“学科中心本位综合课程”(或“综合学科课程”);如果这个中心主题或问题源于社会现实,那么这种综合课程即是“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如果这个中心主题或问题源于学生自身的需要、动机、兴趣、经验,那么这种综合课程即是“经验本位综合”(或“综合经验课程”、“儿童本位综合课程”)。这是综合课程的三种基本类型。与其说“综合课程”是课程的一种形式,不如说它是一种课程观,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教育思想。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教材、教学过程、教师素质等都提出了新的规范。

一、综合课程的开发策略

尽管综合课程是新课程的主要形态,但国家并没有提供现成的课程样式,基于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都需要学校进行自主开发,对于长期处于课程执行生态下的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大挑战。无论是学校还是广大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必须生成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而从学生自身需求出发的综合课程开发。则是课程能力的核心。怎样有效开发综合课程,国外学者提出如下策略:

一是确定作为综合课程组织核心的主题、问题和概念的选择标准。选择什么样的主题、问题和概念作为综合课程的组织核心,这反映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和课程目标观。明确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和课程目标观,据此确立选择课程组织核心的基本标准,在此基础上选择强有力的主题、问题和概念。这是开发综合课程的首要环节。就目前的综合课程实践来看,对课程组织核心的选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这就很难开发出理想的综合课程。

二是教师与教育行政人员要对综合课程进行恰当规划与合作。教师与教育行政人员进行交往的时间、对综合课程进行“行动研究”的时间,都必须是综合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相反,琐碎化、教师对课程缺乏理解与信任,必然招致综合课程实施的低效化。

三是开发综合性评估形式。评估是开发与实施综合课程的基本保障,与综合课程相适应的评估应当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

四是建立单一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师培训计划。要求那些在师范院校中没有机会去观察、反思、从事综合课程开发的教师在不同课程要素间建立起恰当的联系。这是不现实的。如果教师对各学科的概念缺乏恰当的理解,就不可能加以整合。因此。必须对他们加强培训,使其对每一门学科的重要主题和概述有深入的把握,又对不同学科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产生深刻的理解,唯有如此。才能为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提供有效机制,也才能为未来能够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师提供强固的基础。

二、主题式综合课程设计的三种模式

由于综合课程的主要诉求在于建立学生面对问题的能力。于是综合课程的设计多为主题中心式课程。台湾学者周淑卿认为主要有三种“主题式”综合课程设计模式,并比较了三者之间的差异。

多学科课程设计。这种设计以学科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设计时乃是基于各学科本身的体系,在既有的知识内涵中寻找与主题有关的概念或素材,借此而建立各学科与主题的关联性。

多学科课程的思考起点在各学科知识,每个学科将在主题的范围内寻找各自领域中相关的知识。主题的作用在于划定一个范围或提供一些素材以供各学科探讨各自的知识内容。学科知识才是学习目标。主题只是一个导引线索,甚至可能是一些讯息总和的“名称”而已。第一个情况“主题是某种概念”。作为欲结合不同学科的中心主题,这个主题概念不能专属某个学科,而必须是更广的概念,如权利。然而,这样的概念范围太大,在不清楚其次概念的状况下。由学科角度来思考,最直接想到的将会是该学科经常处理的素材或现象。例如以“权利”为主题,政治科会提出“公民的权利”,文学或艺术会提出“著作权”。生物科提出“动物的生存权”;这些都是一次概念。但是,对于语文、数学等工具性较强的科目来说,就只能提出一些活动,如统计人权问题、阅读相关文章等。第二种情况“主题是一个现象或事实”。例如“社会中的媒体”,社会科谈媒体的发展史,音乐科谈音乐媒体类型,美术科谈媒体的视觉效果,科学科谈媒体的科技。虽然提出的都是事实,但是各科的学习仍将涉及诸多概念。所以,多学科课程并不见得降低认知层次。其实多学科课程既然分科属性强,也更接近学科课程,其学科概念应不至于被忽略,而不易掌握的是这些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恰恰是综合课程的核心。

科技课程设计。其设计起点在主题,由主题分析出相关的概念或可探究的问题,再将这些内容依知识归人各学科领域中。

科技课程的主题可由师生共同决定。其后师生共同脑力激荡找寻与主题相关的问题、事件、材料。在建立起学习网络之后,教师应通盘思考整个学习内容,提出一些导引问题,以确认学习范围、科目之间的关联与学习顺序。这些导引问题联系各科概念,共同探讨主题内涵。科技课程与多学科课程的差异在于:科技课程中的主题里安置了一个“概念透镜”。于是相关的各学科均使用共同的透镜、利用一些事实或现象作为工具来探究主题。在此模式中,相关的学科对本身内涵的理解有其深度,而不同学科也结合起来探究一个共同的问题。如同样是“社会中的媒体”这一主题,科技课程可以预设一个“概念透镜”——“说服力”,科学科谈说服力不同的科技选择,音乐科谈广告诉求音乐的渲染力。社会科谈媒体说服力的社会效果、潮流趋势及媒体影响性。这就与多学科课程不同。多学科课程虽然有一个主题。但是缺乏“概念透镜”来结合各学科的焦点,于是这些放在同一个架构中的学科并未共同发生作用。因此,分析科际课程的结构,主题之下的各个学科概念的选择乃是因

为这些概念与主题直接相关,而非因为其在特定学科中的代表性。学习者透过各学科概念,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主题内涵;主题既是组织中心也是课程目标。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结,则依赖“概念透镜”。综合课程的目的就在于培养综合的思考能力,亦即站在概念的基础上,以及可迁移理解层次上来看待知识之间的关系,主题虽然作为课程的目标,然而学习目标并不是主题所包含的事实,而是主题之内的重要概念。

超学科课程的思考起点亦是主题,但是不同于科技课程的是,不再确认相关概念的学科属性。

超学科课程的思考与科技课程最大的差别即在于完全忽视学科分际的存在。主题之下所探讨的概念并不再进行学科属性确认,于是也不存在学科之间相关性的问题:整个课程的目标就在探讨中心主题。所以主题对超学科课程而言最重要。在这一模式中,主题是一个联结相关学习内容的脉络,所以选择主题时应先考虑学生的经验如何进入学习的意义架构。因此基于文化、背景、个人知识的主题,更能被理解,也更具意义。对超学科课程而言,主题就是真实的生活脉络。所有概念的学习就是为了理解真实生活的问题。而事实上学科素材与概念并未被忽视或舍弃,而是在主题脉络中重新安排。综合课程要问的不是该不该有学科知识,而是如何将这些内容放入学习者的生活中去运用。

三、综合课程主题选择的来源

1、以学生有兴趣的事物为主题。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有基于其年龄特点的兴趣领域,作为教师,要善于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提炼课程主题。如小学生对动物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动物联欢会”为主题,通过认识动物、扮演动物、动物故事会、化装舞会、动物歌会、童话展等系列活动,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知识有机整合,编制出学生喜欢的综合课程。这类主题综合课程多为超学科主题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的安排都是以学生的活动为线索,是师生共同设计的。由于是兴趣课程,所以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在运用中提升学生的能力,所以不追求知识的深化。

2、以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为主题。从学生自身经验出发进行课程整合。是综合课程有别于分科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他们的经验往往较为感性,教师可以从他们的感性经验出发,提升课程主题,引导他们反思经验,从问题入手进行探究,从而掌握新知,培养能力。如学生对天气的变化都有所体验,尤其对梅雨天气都有一种烦躁的情绪,一位中学教师就以“云深深,雨蒙蒙”为主题,设计了一个主题单元综合课程。他通过“我当气象主播”、“梅雨霉雨”、“居家环境湿度大调查”、“酸雨的烦恼”等活动,将地理中的大气层、云的来源、雨的形成等知识,理化中的水的形态、气压、热胀冷缩、酸雨等知识,生物中的发霉、天气对生物的影响等知识,生活科技中的气象侦测、干燥剂、灾害防治等知识,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丰富的知识。这类主题综合课程,多是多学科课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

3、以社会中的热门话题为主题。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一些热门话题,因为学生身处其中,所以很容易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这些话题进行加工,也是综合课程主题的重要来源。如SARS病是大家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我们可以在中学以“抗击SARS,从我做起”为主题,通过“SARS知识竞赛”、“面对SARS人们的心理调查”、“人体抵抗SARS免疫力分析”、“病毒习性实验研究”、“‘SARS病毒的遭遇’戏剧表演”、“个人卫生与传染病”等系列学习活动,将生物、人体、化学、语文、生活技能等多学科知识融合,让学生在分析社会现象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这类课程可以是科技课程。在将科学领域与人文领域知识的结合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4、以学科知识概念为主题。学科知识中有些概念具有学科间交叉的性质,也就是说不同学科可能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概念。如前文提到的“社会媒体”,政治、音乐、美术等学科都会涉及。再如“方位”这一概念,在小学科学课中,主要是指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可能会研究如何在野外识别方向如指南针的运用、GPS卫星定位系统的运用等知识;在社会课中,谈到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社会分工等知识,也是一种方位的概念;音乐中对音的识别,也有方位的意思。这样,就可以以“找准自己的位置”为主题进行综合课程设计。通过“模拟旅行”、“我的标记”、“我为集体做贡献”、“我的学习分析”、“我生活中的数字”、“科学家的成功之路”等活动。将语文、数学、科学等知识结合进来,形成一个综合课程单元。在这样的课程设计中,学科概念实际上就是前文提到的“概念透镜”,具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引和筛选的功能。因此,这类课程主要是科技课程。

5、以时令节日为主题。学校除了会结合节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外。还会举行诸如开学典礼、艺术节、成人仪式等活动。这些都能成为综合课程的主题。如中学生十六岁是一个关键年龄。因为这个年龄标志着学生进入了青春期。好多中学会开展庆祝活动。一所中学就以“经历花季”为主题。进行课程设计。他们通过“成人仪式”、“时装秀”、“揭开性的面纱”、“今天我当家”、“花季诗会”、“拥抱社会”等活动,将语文、科学、社会、政治等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花季年龄的深层思考,并从中学到了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这类课程可以是超学科课程。也可以是科技课程。

四、主题式综合课程设计方案的撰写

这里所说的设计方案主要是指主题式综合课程的设计方案,一般由学习主题、教学对象、教学时间、设计理念、教材架构、课程目标、教学准备、活动流程、课程评价等部分构成。

“学习主题”的表述要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尽可能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对象”主要是明确施教的年级和班级。“教学时间”以一完整的单元为时限,明确教学的节数。

“设计理念”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阐明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包括教育哲学、设计思路、理论依据等。一位教师在设计小学五年级综合课程《神蛙传奇》时,从以下几方面来陈述设计理念:(一)综合课程的内涵;(二)建构主义的实践;(三)教学学科知识;(四)学校本位课程的发展;(五)实施的背景因素;(六)以蛙为学习主题的优点。可以看出这位教师的设计理念包括了自身对综合课程的理解、学习理论的运用、学科知识的整合思路,并把单元课程的设计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与课程改革的背景密切联系,而且阐述了主题选择的优势。这种思路值得借鉴。

“教材架构”是课程设计方案中的重点内容。主要说明课程内容是如何组织的。既要阐明内容的组织方式,并分析这样组织的依据及可行性,还要用图式把教材的架构呈现出来。如一位教师在说明小学三年级《哗啦啦下雨了》这一主题单元综合课程时,首先说明课程的整合方式:常用的课程整合方式不外乎“议题导向”或“学科导向”,本课程的单元设计,则整合“议题导向”和“学科导向”两种课程整合方式。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上一层的概念基础,让整个教学前有明确的目标。教学时能结合各领域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后有利于总结经验;另一方面,也让学习者的学习拥有更完整的面貌。

“课程目标”一般来说有两种编制方式,一种是从认知、情意、技能三方面来设定目标,另一种则是按综合课程所涉及的学习领域来分类制定目标。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应突出学生的学习体验目标,明确要培养的关键能力,从而突出综合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特殊功能。

“教学准备”主要包括设计学习单、搜集学习资料、准备实验及活动器材、建立学习小组等。其中“学习单”的设计非常重要,所谓学习单就是学生学习时的记录单或作业单。如《哗啦啦下雨了》中的一个学习单:

由于综合课程主要以活动的形式实施。每个活动都需要设计相应的“学习单”,这样才能引领学生的体验,避免只有活动没有体验的缺憾,从而增强课程的有效性。

“活动流程”就是整个课程实施过程的设计,可以用流程图来表现。也可以用表格来说明。这里提供一个表格样式:

“课程评价”主要是提示学习评价的方法。如作品评价、口头报告评价、学生能力检查等。能力检查应有相应的评价表。如《哗啦啦下雨了》的学生能力检查表是这样设计的。

篇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原创)

活动主题:

重拾民俗民风,弘扬传统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活 动 主 题

重拾民俗民风,弘扬传统文化

一、课 题 产 生 的 背 景:

首先,现在的城市满街都是麦当劳、肯德基,我们大多数同学也是热衷于这些看似快捷方便的快餐。而伴随着快餐而起的的是当代社会相当流行的快餐文化,它包括网络文化、盲目旅游、带料的影视文化等等。这种快餐文化反映出的是国民在快捷的社会生活中的盲目和浮躁。他们没有时间也不愿意占用自己的某个时间来沉静地思考,他们愿意接受的只是视觉等感觉上的冲击。与此同时,我们的民俗文化则成了快餐文化的牺牲品:除了卖粽子的人外,有多少人知道粽子应该如何包?有多少同学能讲出寒食节的来历?又有多少小学生懂得过年时自己放鞭炮看烟火的意义何在?

其次,我们的文化传统在我们的漠视的同时却渐渐吸引了众多来自于世界羡艳的目光——日本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人礼”并沿用至今,韩国响应端午节弄出了端午祭,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大争诗仙李白的国籍。这种种各各真的代表的只是一个礼仪一个节日一个出名的人物吗?诚然不是,在这些东西的背后蕴藏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一个民族的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文化。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我们的民俗文化,值得欣慰的是,我国陆续在世界各国建立起了孔夫子学院。尽管如此,儿童仍是我们的未来,只有在他们的心底种下一颗重视民俗的种子才能让我们的文化得到传承。于是,我们带着这个宗旨来展开关于民俗民风的主题活动。

二、课 题 目 标:

1.熟悉中国各地大多数的民俗,了解世界其他民族的一些民俗文化

2.通过调查、分析、学习实践能获得某些关于民俗文化的技能。

3.培养学生重视民俗文化,保护民俗文化的感情,并对身边的父母邻居产生影响。

4.对如何保护民俗,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提出自己的意见。

5.培养学生在发现、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实践中,增长知识,培养兴趣,逐步养成善于研究、勤于分析动手、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三、课 题 活 动 的 对 象:

小学六年级某一班级学生

四、活 动 时 间:半学期

五、活 动 内 容:

本主题活动共设计了《谁是民俗“百晓生”?》、《人人都有民俗情》,《大家动手现民风》、《保护民俗民风,弘扬传统文化》这四个阶段。

《保护民俗民风,弘扬传统文化》是让学生通过这次的调查采访和动手实践等理解民俗民风背后的文化,不仅使学生自己能尊重民俗民风,也能辐射到身边的家长好友。

六、活 动 过 程 设 计:

活动一:课时(2)节

活动主题:谁是民俗“百晓生”

活动形式:自我收集信息,小组比赛

活动内容:是学生运用查阅资料、走访、问卷等研究方法搜集出世界各国的民俗民风,使学生对这个概念有初步的了解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调查、咨询、自我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民俗的收集提高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3.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过程:1.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负责组织工作。

2.老师组织各个小组的同学一起观看幻灯片,位同学讲述民俗民风的定义。

3.老师布置任务,让各组同学同个调查、查阅、问卷等手段来收集民

俗民风。

4.以比赛的形式,各小组派代表来比比哪个小组收集到民风民俗的最

活动二:课时半个月

活动主题:人人都有民俗情

活动形式:进入社会,自我探究与调查

活动内容:1.是让学生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如端午节、清明节等日子中所体会到的民俗民风并能说出一两个自己与民俗民风间的故事,也可以通过

与老人交谈、查阅资料来比较古今的民俗民风的异同。

2.是让学生调查当今社会不注重民俗的种种现象。

活动目标:1.让学生对主题进行思考,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和总结,2.通过思考和倾听,理解民俗民风背后的含义

3.走进生活和社会细心观察,同差社会点滴,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活动过程:1.各小组的同学相互交流,确立理出自己小组的活动主题,可以是自

己对的民俗民风的感受或者是经历过的和民俗有关的小故事,也可

以是历代的民度对比等等。

2.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主题进行讨论,可以做问卷,访谈等。

3.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并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民俗文化。

活动三:课时一个月

活动主题:大家动手现民风

活动形式:回归课堂,展开“主题PARTY”,总结主题

活动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形式来演绎民俗民风,可以动手制作、团体表演

也可演奏、绘画等等。

活动目标:1.让学生再现民情民风,更深刻地理解文化内涵

2.用自己的形式表现主题,手、脑、口三者相结合,从多个角度锻炼

学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通过调查访问后将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真正将民俗文化内化于心

活动过程:1.给一周时间大家准备排练

2.老师组织,选定教室,和同学一起进行相关的教室布置。

3.展开“主题PARTY”,同学们尽情表演

4.表演结束后,为如何重让视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引起世人的注意讨

论出几条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5.由各小组为委派代表总结此次活动,并提出相关意见。

6.教师总结这场主题活动。

7.委派专员做记录。

8.布置任务:叫每个小组的调查报告和对此次活动的总结。

七、学 生 活 动 中 可 能 遇 到 的 困 难:

1.不能很清晰的明白民俗的概念。

2.不知道如何收集有用信息。

3.不会分析处理信息。

八、活 动 总 结:

本次活动主要围绕“重拾民俗民风,弘扬传统文化” 这一主题,以讨论—调查—再讨论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宗旨展开的。

本主题活动共设计了《谁是民俗“百晓生”?》、《人人都有民俗情》,《大家动手现民风》三个阶段,分别为确定主题,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成果展示和最后的汇报总结。共历时半个学期。

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被分为了几个小组,并选出组长,负责组织工作。首先,我们的老师为大家介绍我们的主题,让同学们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主题并激发学生的一定的兴趣,初定是两节课的时间。然后,有为期两周的,是同学们收集信息进入社会的时间,同学可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访谈或查阅道德别人的经历来为大家讲述的民俗民风的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最后通过为期半个月的观察找出社会上不注重民俗民愤和传统文化的实例。再请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图书馆,进一步了解节日与文化的关系。接着,通过一次“主题PARTY”,给同学们机会自行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各种文艺形式表现出来,如:包粽子,剪纸,写对联,民族乐器演奏,多人小话剧再现民情民风,一笔绘民俗等等。表演结束后,有同学将内化于心的民俗文化总结一下,并讨论出如何如何让大家重视民俗的建议。最后、由组长总结此次活动,老师加以点评。

这样一次历时半个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了培养同学们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自己动手能力,收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作为指导,只对同学们进行必要的引导活动,一切都交给同学们自己完成。

活动过程中,最困难的一个环节,正是让学生将民俗内化与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这个时候,学生是需要老师的引导的。

篇6:综合课程设计实训收获

1、掌握建筑安装产品价格的构成和计算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熟悉并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工程量计算规则;

3、掌握建筑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4、熟练运用计价理论进行计价的操作能力,尤其是施工图预算的5、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级等;

6、了解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7、了解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

8、了解建筑物板、梁、柱等的类型,配筋方式及其与墙、梁的连接构造,还有楼地面、屋面构造及顶蓬构造特点;

9、了解建筑的楼梯、阳台等的详细构造;

10、了解建筑物的建筑装修构造;

11、了解水泥、砖、砂子、钢筋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标号、特性及使用要求;

12、了解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标号、生产工艺所用设备以及养护要求

13、了解各种钢筋加工情况和砖混结构施工工序,现浇构件的施工工序;

篇7:《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07

间:5周 学

分:5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执 笔 者:谭伟明 修订时间:2007年9月

一、目的和要求

1.《综合课程设计》是以机械类课程为主体,涉及电气、电子、计算机、控制、测试等多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2.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多门主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受一次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训练。

(2)掌握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综合的技能,掌握一般的设计方法和工作程序,培养独立工作、分工协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综合性题目的设计任务,并绘制规定量的设计图纸和编制设计说明书。

4.本课程设计的特征:综合性——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实践性——题目来源于工程实际,题目类型相对固定,设计工作量适度。

5.鉴于本课程设计的多学科综合性和工程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指导教师除了胜任专业课程教学外,还应具有相关的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的经历。

二、主要内容

1.由综合性、实践性所决定,主要内容一般应涉及机械设计(原理、结构、造型等)、电路设计、算法及程序设计等方面,且根据不同题目的具体要求而有所侧重。

2.作为本课程设计的题目,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1)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机械、电气电子、计算机应用等多门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或者是综合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实现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独立单元设计等;或者是应用计算机辅助的手段,进行机械产品(机器、机器部件、模具等)的立体造型、平面制图等。

(2)来源于实践,本身就是单独的工程实际问题,或某个较大的工程实际问题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3)有一定的先进性和普及性,既能反映专业的发展又能使学生接触到设计对象;

(4)设计的难度和工作量比较适度,有相关的设计参考资料,便于组织教学。

3.具体设计题目由机电工程系组织专门小组进行充分论证后确定。设计题目应保持相对稳定,任何个人不得随意更改设计题目、内容及要求。

三、方式和时间安排

1.教学时间为4个教学周,集中安排在第7学期后半段。2.进度一般安排如下,具体题目可以略有调整。第1周:方案论证;总体设计; 第2 ~ 4周:解决重点设计问题; 第5周:归纳、整理;答辩。

四、场所安排

一般集中在学校内进行。根据题目不同,安排在合适的设计室或者实验室。

五、考核方式及评定成绩

1.按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规定任务的学生可以参加考核。2.基本考核项目为:

(1)设计任务的完成质量以及(占40%);(2)设计进行期间的表现情况(占10%);(3)设计图纸与设计任务书的质量(占20%);(4)答辩情况(占30%)。

3.特别考核项目:设计方案、重点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的新颖性给予额外加分。

4.基本考核项目(1)、(2)、(3)的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定,基本考核项目(4)和特别考核项目由考核小组评定。

篇8:综合设计课程设计

关键词:模具设计,制造,模式

(一)引言

长春工程学院作为应用型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以往模具专业的课程设计只是针对模具设计课程单纯进行模具的设计,而模具制造工艺课程只局限于理论教学,因此学生在模具制造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基本训练,培养的学生和模具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很大的差距,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很难胜任相应的工作。此外,以往进行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时,往往忽略成形(型)工艺卡片的编制,而工艺卡片是指导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技术文件,是生产的组织管理、调度、工序间协调以及工时核算的重要依据,由于忽略了此项工作,学生得到的模具设计方面的训练也是不全面的。因此针对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进行综合课程设计模式的探讨是极其必要的。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综合应用和巩固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模具设计和模具主要成形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毕业设计及将来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工作打下基础;具有查阅和运用工具书籍、模具标准和相关参考资料的能力,并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熟练掌握模具绘图并具有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设计的任务

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课程设计的课题内容应以任务书的形式发给学生,任务书主要包括:设计题目、产品图、产品技术要求(材料、材料厚度、生产批量、未注公差等)和设计内容。其中设计内容具体包括:

1. 对指定的产品零件进行工艺设计

包括产品零件工艺性分析及成形(型)方案选择、工艺计算、工艺方案的确定、模具类型和成形(型)设备的选择等。

设计课题应来源于生产实际,原则上一人一题,类型应各不相同。内容以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为主,包括冲孔模、落料模、弯曲模、拉深模、落料冲孔复合模、冲裁连续模、单分型面注射模、双分型面注射模和带侧抽芯的注射模。

2. 填写成形(型)零件工艺过程卡片

按照既简明扼要又有利于生产管理的原则进行制订。一般冲压工艺卡片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序草图、工艺装备、设备型号、材料牌号与规格等。

3. 设计指定工序的一套模具的详细结构

要求绘制模具总装配图及非标准模具零件图。在绘制正式模具装配图之前,必须首先绘制出模具结构草图,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方能绘制正式装配图。所绘装配图应能清楚地表达各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应能足够说明模具结构的投影图及必要的断面图、剖视图,还应画出工件图,填写零件明细表和提出技术要求等。在绘制模具零件图时,所选的视图应充分而准确地表达出零件内部和外部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而且视图及剖视图等的数量尽可能少。由于零件图中的尺寸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依据,因此应慎重细致地标注。尺寸既要完备,同时又不重复,符合国家标准。

4. 编制指定的主要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是模具制造的前期工作,是指导模具加工的工艺文件,编制的工艺规程符合生产实际。在制订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前,应详细分析模具零件图、技术条件、结构特点以及该零件在模具中的作用等。完成模具零件加工工艺方案的分析和确定各种加工数据后,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工序卡上绘制的工序图可适当缩小或放大。工序图可以简化,但必须画出轮廓线、被加工表面及定位、夹紧部位。

5.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编写设计说明书,是整个设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设计者设计思想的体现,是设计成果的文字表达,也是学生撰写技术性总结和文件的能力体现。因此它是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自课程设计开始,学生即应将所设计和计算的内容记入说明书草稿本内,设计终了时,整理归纳后编写正式说明书。

(四)课程设计的一般程序

冲压模具和塑料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课程设计的一般流程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从图1和图2上可以看出, 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三项:即成形 (型) 工艺过程设计, 模具设计以及模具零件制造工艺设计。在模具设计与制造系统中, 每一项内容对学生的要求都不同,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工艺、设计与制造三者之间的关系, 深刻理解“工艺是模具设计的依据, 制造是模具设计的保证”, 最终使学生能够编制成形 (型) 工艺, 掌握典型模具设计与制造理论和技术知识, 能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具备编制模具零件制造工艺的能力;了解模具设计、制造的全过程。

(五)成绩考核

课程设计的成绩应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进行评定。评定成绩时,应结合学生平时表现、任务完成情况、综合技能、图纸及说明书质量和答辩情况客观公正地进行评定。其中,在综合技能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编制的成形(型)工艺与设计的模具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独立见解或创新;在设计中能否正确运用专业基础知识,设计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编制的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是否符合生产实际,工艺性如何;设计中是否存在缺点,存在的不足是否影响设计的正确性。

(六)结束语

通过对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课程设计模式的探讨,进一步规范了模具专业课程设计环节,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毕业设计及将来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准确落实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模块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闫波.模具专业课实训模式初探[J].长治学院学报, 2006, 10 (5) :70-71.

篇9:电子综合设计课程创新改革

【关键词】电子综合设计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系统化 教学改革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general problems in electronic comprehensive designing course, this paper proposed a new systematic reform scheme including basic courses, comprehensive project design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improvement of student?蒺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Key words: electronic comprehensive designing,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ve ability, systematism,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41-02

电子综合设计是一门具有极强综合性的实践类课程,区别于一般的课程实验,它更多地考察学生综合动手设计能力,需要学生前期具有各类电子技术知识的积累和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的使用能力[1]。

1.课程现状分析:

许多大专院校都开设了电子综合设计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动手设计能力,由于各种原因,课程并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总结为以下几点:

(1)电子综合设计是电子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各类电子基础课程的扩展和提升。但目前电子综合设计课程普遍缺少与基础类课程的关联性,不利于学生对开发技能的进阶学习。

(2)电子综合设计课程时间周期较长,参与人数较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较为复杂的课题设计,需要一大批掌握综合设计能力的老师全程指导,目前的现状是大学教师普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的开发能力也较为单一,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3)电子综合设计考察的是学生对于各项电子开发技能的综合应用,课题的设计应覆盖更广知识面。而目前设计的课题很少从综合的系统设计层面考虑,不能让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锻炼。

(4)大多数院校多以配套实验教材作为学生信息资源,实时性较差,很多时候会出现一本实验教材使用很多年,学生设计完全跟不上电子技术的更新。

2.教学改革方法研究:

2.1 教学改革目标分析

作为一门实践类课程,需要充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体,发挥学生在教学体系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学改革从以下三点目标开展:

(1)建立创新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机结合,通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保持课程教学连贯性,使学生尽可能的掌握多种开发技能。

(2)将教师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相结合,以评价体系作为辅助,通过项目开发、专业技能的定向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形成一个有层次的教学梯队。

(3)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2],开发涵盖广范围专业知识,迎合社会技术热点,具有实用价值的系统性课题;建立电子综合设计信息数据库,缩短学习入门时间,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创新设计上。

2.2教学改革方法实现

教学改革主要从四个方面实现:基础课程建设改革、实践项目改革、评价体系改革和信息资源改革。

(1)基础课程建设改革:综合各门相关课程的特点,建立各门课程实验的关联性。如前所述,电子综合设计课程是各门基础课程设计的扩展和提升,可以将电子综合设计的内容划分为多个模块,根据模块的不同功能和不同的难度分解在不同的课程设计内容中。在电子综合设计课程阶段,综合应用各种开发技能,将每种模块功能实现提升,同时整合各个模块完成较大规模的系统设计。

(2)实践项目改革:课题的设计结合当前的技术热点,更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的竞争力[3]。考虑到电子综合设计的难度分配,将整个电子综合设计分解成两个教学单元:第一个教学单元完成系统基本功能的设计;第二个教学单元以实现的基本功能为平台,学生自主实现创新性设计。

(3)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双向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对课题的评价、学生对老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老师对学生课程完成质量的评价、学生评优。根据学生对课题的评价,对课题内容进行更新或者淘汰,有利于课程自身的发展;学生对于老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有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学生评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优化设计能力。

(4)信息资源改革[4]:改变传统编写实验教材的方式,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将每个课题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包括必要开发工具及其使用指南等,同时数据库能够实现实时更新。学生在进行课题设计的时候能够通过访问数据库查阅所需要的资源,缩短学习入门的时间,提高设计的效率。

3.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电子综合设计与实践课程在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一种创新性的改革方案,通过分别对基础课程建设、实践项目、评价体系和信息资源进行改革达到提升电子综合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淑珍,杨士强在硬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计算机教育,2012(19):39-41.

[2]苏小红, 梁佳, 童志祥. 发掘本科生创新潜能, 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J]. 计算机教育, 2009(19): 4-9.

[3]范伟, 黄贤英, 徐世军.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思考. 计算机教育, 2011(17): 13-15.

[4]陈新龙,胡国庆.电工电子层次化E-Learning的提出及其建设.现代教育技术.2010(20):82-84.

作者简介:

上一篇:幼儿园健康教案雪花飘飘下一篇:寻找年味小学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