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际关系论文

2024-06-03

大学人际关系论文(共8篇)

篇1:大学人际关系论文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调查研究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宿舍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我们以宿迁学院为研究典型,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大一至大四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整体一般;男生宿舍的人际关系满意度略高于女生宿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紧张度跟年级的关系呈倒U型;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个体来自不同地域的差异和性格习惯差异有关。同时,本文对宿舍人际关系调查中发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宿迁学院 调查

1.问题的提出

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首次背井离乡的大学生来说,宿舍的意义不仅仅是个安身之所,更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宿舍关系需要用心经营,尤其是注重交流方式与内容的选择。山东大学吴少怡主任说:“大学宿舍是个微型的„小社会‟,舍友之间的关系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它是大学生最重要最敏感的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集中反映。能否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有个愉快的心境度过整个大学生活。”[1]

大家都是从全国各地来到学校,汇聚在一个个小小的宿舍里,舍友之间由于生活习惯、地域差异、性格不同等原因产生不愉快甚至冲突是在所难免的,这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日积月累,就会导致宿舍关系的僵化,甚至导致舍友间的“战争”,严重的还会诱发犯罪。2010年6月,江苏盐城一所高校发生了杀人事件:读大三的女生卜某在宿舍楼内惨遭同室好友疯狂刀捅,不幸身亡。正是由于舍友之间关系没有即时妥善处理才造成了惨痛的局面。所以,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对本问题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与有关个人或群体的相处及交往而产生的心理关系。心理学家凯伦·霍尼根据个体交往过程中避免焦虑的方式将人际关系失调的人群分为三类:接近人群(依赖型)、反对人群(敌视型)和脱离人群(逃避型)。[2]李丹在《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探析》中提到,宿舍成员间相互交往与接触的密切程度是高校其他学生组织无法相比的,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然而,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不容乐观,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事情时有发生,诸如马加爵事件、某高校的铊中毒事件,使得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分析显得尤为必要。总体而言,主要有个体、家庭、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要解决上述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移情教育、开设交往课程、加强思想教育等措施,从加强人际指导使学生树立群体意识和摆正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努力。[3]毛小玲根据人际关系的理论构想与宿舍的特点,编制了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探讨了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问卷题目包含四个因子:人际冲突性、人际和谐型、人际亲融性和人际扰他性。[4]庄国波和唐平秋提出:宿舍人际关系是宿舍成员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结成的以精神关系为主要内容,以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为媒介的交往中相互结成的关系。同时,他们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了类型分析。从宏观上看,宿舍整体关系类型可分为和谐型、弱和谐型、松散型、小群体型、失控分裂型五类。从微观上看,宿舍单个成员间关系可以分为友好关系型、思想封闭型、孤单与孤独型、对立关系型四种。[5]许传新的研究表明,大一时宿舍人际交往频繁,大二时人际交往开始减少,大三时宿舍交往状况降到最低点,大四时宿舍人际交往又有所回升。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宿舍成员及其关系的评价也有差异。大一时对宿舍成员及其关系评价最高,大二时开始降低,大三时降到最低点,大四时又有所回升。

[6]卢宁采用系统式心理治疗技术进行大学生宿舍单元(21个宿舍,82人)团体心理咨询,干预前后进行人际态度及生活满意度心理测验,分别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生源的前后测

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显示,针对大学生宿舍单元进行系统式心理咨询,对于改善大学生人际态度、增强其生活满意度具有实际意义;对大学生人际态度关注越早,完善和发展自我意识的空间越大。[7]

2.研究方法

2.1被试来源

在宿迁学院1—4年级,各个专业中共发放问卷743份,并对16人进行访谈。

2.2工具

自制问卷(问卷涉及了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宿舍的基本情况等)和访谈提纲。

2.3研究程序

先在宿迁学院7个系不同年级分发自制问卷,然后根据问卷的情况再进行个别访谈。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数据

问卷的总回收率为90.30%,男生共275人,女生共396人,理科共357人;文科共314人。以下为实验数据分析表:

实验数据分析表

3.2实验分析和讨论

根据实验问卷与访谈的调查研究,总体情况为男生宿舍的人际关系的满意度略高于女生宿舍满意度,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3.2.1大一年级

大一宿舍人际关系基本融洽。男女生、文理科与是否为独生子女之间无明显的差异,而地域差异与性格习惯差异会给宿舍人际关系带来一些小问题,但此时矛盾并未体现。首先,大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展开活动,原因主要是大一每位学生初来乍到互不熟悉,对任何事物都充满新鲜感,宿舍内部交往也比较频繁,但交往频繁的同时免不了存在一些矛盾。其次,由于活动范围相对较窄,因此大一新生在宿舍时间比较长,对各个地方同学的生活习惯还能够接受,在个体生活习惯上还很少产生矛盾,矛盾产生之后也能相互退让,所以一些小矛盾到最后都能够找到较为合理的处理的方式。总而言之,大一时宿舍人际关系没有出现僵化的局面,宿舍关系紧张度较低。

3.2.2大二年级

随着自身和社会方面所给的压力与日俱增,以及学校各项荣誉所带来的冲击,大学生在大二这个阶段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男生略高于女生,但总体矛盾激化现象普遍较为显著,其原因主要与个体性格习惯差异有关。

首先,在个人性格方面,对自身要求过高,对荣誉及其他奖励有较强的好胜心。也因为同一宿舍的同学们之间相处更为密切,在地域差异或生活习惯方面更容易产生小摩擦,甚至上升到争夺名次、奖励方面的矛盾,造成人际关系僵化。双方冷战时互不退让,不能交换立场,或是主动谈心,从而引起双方的不满,进而矛盾愈演愈烈,变得不可协调。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们往往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性格缺陷,同时包容他人理解他人的心智也尚未达到成熟,正处于一个“本我”膨胀的时期。

其次,在家庭社会方面,社会外界对大学生期望较高,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甚至超过大学生自身能力之外。就业压力也越来越重,比起大一时要考虑的方面更多,对于考研或是择业的选择也给大学生带来冲击。父母方面也在无形中造成了压力。各个方面的问题无法顺利解决,舍友之间也会有更多的比较,从而造成了矛盾的转移,引起众多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大二宿舍矛盾激化显著,女生比男生矛盾更突出,但其原因与学生是文、理科或是否为独生子女之间没有明显关系。

3.2.3大三年级

通过调查发现,大三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较大二来说虽然矛盾依然存在,但是总的来说关系相对缓和,有上升的趋势。其原因依然与学生是文、理科或是否为独生子女之间没有明显关系。

大三的情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三上学期,这个时候宿舍间的矛盾基本还是大二的延续,矛盾普遍存在,依旧是以争夺学校各项荣誉为主要矛盾,另外以生活习惯、性格不合等为次要矛盾。有些同学之间的矛盾会愈演愈烈,男生会大打出手,而女生则是争吵不断,互不理睬,男女生之间对待矛盾的方式会有所不同,有些同学就会要求换宿舍甚至搬出学校来逃避人际关系的问题。总体而言男生宿舍的情况要好于女生宿舍。

第二阶段是矛盾的缓和期,也是大家主动化解矛盾的重要阶段。由于大三下学期,很多同学会面临是否考研、考公等决策性问题,因此有些同学对于以前的矛盾就会显得更为平静。随着在学校相处的时间一天天变少,大家开始更为理性地看待问题,能够积极地面对它。这时候很多以前堆积下来的矛盾问题会自然而然地缓解,大家的融洽关系会成上升趋势。当然关系有所好转还有其他的因素在里面。因为到了大三以后,大家的交友范围已经从刚开始跟舍友一起活动,到后来的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此时的朋友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班、一个专业、一个年级,甚至是一个学校。这样的组合使大家与舍友相处的时间大大减少,从而产生矛盾的机会也会相应减少。

总体来说,大三是同学们在大学人际关系阶段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3.2.4大四年级

大四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比大

一、大

二、大三的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更为融洽,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宿舍都能体现友好的宿舍氛围,男生宿舍以更为亲密的兄弟关系相称,而女生宿舍也显示出颇为和谐。

究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到了大四阶段,同学们的内心都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性化。绝大多数同学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不管是曾经有过的区域习惯差异,还是性格差异,在大四这一阶段,大家都已经学会了包容和理解,并且不断地优化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品质。

除此之外,另一个原因也是大四宿舍人际关系普遍融洽的关键。到了大四,同学们骤然发觉,时光飞逝,大学里一起学习生活的日子过得如此得快,大家能够认识并且成为同学已经是很大的缘分了,还能成为舍友朝夕相处就显得尤为珍贵了。心智的成熟加上大家有着一份对四年之久友谊的珍惜之情,大四年级的宿舍人际关系总体呈现较为良好的状态。由此我们得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程度关系图是呈倒U型的:

4.结论

通过研究表明:第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整体状况一般;第二,男生宿舍的人际关系的满意度略高于女生宿舍满意度;第三,大学生宿舍关系的紧张度跟年级的关系呈倒U型;第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第五,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来自不同地域的差异及个体性格习惯差异有关。由于宿舍矛盾普遍存在,而矛盾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每一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因此要使大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需要大家多方面的努力。

4.1个体的自我完善

拥有正确客观的自我认识是搞好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很多矛盾的起因都是因为人有自私的一面、性格上的缺陷。对于别人取得的成功或荣誉,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内心就充满了嫉妒之心。一个人要能正确地对待别人和自己的优缺点,不能一味地把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也不可以把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相比,要明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大学生要学会悦纳自己,能接纳自己的人才能真心地对待别人。

大学生要学会角色互换,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问题,遇到矛盾大家要互相谅解,互相帮助。只要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一定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

4.2家庭的教育

环境的影响是很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极为重要的,所以父母在平时就应该多注意培养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而不是上大学后遇到问题了再进行教育。

4.3学校的帮助

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宿舍文化活动,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谐宿舍与和谐校园是分不开的,良好的宿舍关系必然带来和谐的文化校园氛围。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会给整个校园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息。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类似于“星级宿舍”评比、宿舍文化交流大会等活动,强化学生树立互帮互助、互相理解的人际交往观念。

学校也可以多设置一些人际关系的课程,多教学生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适当开设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座谈。

5.研究反思

由于条件的限制,自编的问卷虽经多次修订,但在信度和效度方面还可能存在问题,调查过程中的一些偶然因素也可能对大学生产生一些暗示;本次调查仅针对宿迁学院的大学生,某些问题在其他院校可能不存在;另外问卷的数量比较大,较难进行分类和处理;同时个别参与调查的被试态度不够端正,较难获得有效的信息。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参考文献:

[1]全政,孙奇,卢晓娜,刘积舜.大学生该如何处理宿舍人际关系.中国教育报,2007.[2]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李丹.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探析.世纪桥,2008.[4]毛小玲,李宏翰,张建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5]庄国波,唐平秋.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1999,6.[6]许传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05.[7]卢宁.宿舍心理咨询对大学生人及态度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5.

篇2:大学人际关系论文

和谐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大学生的.宿舍人际交往问题因其宿舍的特殊性而显得尤其需要得到重视.本文试图从目前大学生对宿舍人际问题的应对方式,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去面对解决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 者:李艳 Li Yan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刊 名:中国水运(学术版)英文刊名:CHINA WATER TRANSPORT(ACADEMIC VERSION)年,卷(期):6(4)分类号:C912.1关键词:大学生 宿舍 人际交往 健康

篇3:大学校园人际关系浅议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

1. 不善交往

现阶段, 我国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差, 与国外大学生相比, 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进入新的生活环境后, 适应能力较差、较为拘束、不愿与他人交流、不敢进行主动交往, 在与非同龄人或异性进行交往时不够大胆, 或是较为紧张, 有少数同学甚至存在自闭心理。

2. 不懂交往

我国高校学生普遍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知识, 不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在人际交往遇到困难时, 通常会选择逃避问题, 不敢面对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也是当前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

3. 不愿交往

如今许多在校大学生都缺乏对于人际交往需要和交往作用的正确认识, 因而存在不愿主动参与人际交往、不积极与人交流或是交往行为不主动等问题, 甚至有些人会刻意回避社会交往活动。

二改善大学校园人际交往的措施

1. 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理念

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力量感和价值感, 减少挫败感, 消除心中的苦闷和冲突, 这就要求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理念。首先, 要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形成明确的认识, 改变过去对于人际交往作用的错误认识和无所谓态度, 树立恰当的交往目标, 正确了解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的角色, 从而形成对他人和自己的正确认识;其次, 人际交往过程能够给大学生带来心理满足感, 使其大学生活更加顺利和愉快, 并为其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人际交往活动的重要作用, 那些不善交往、性格内向的学生, 更要调节好心态, 以主动的姿态融入交往活动, 接纳不同性格和角色的交往对象, 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2. 了解人际交往活动的主要原则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虽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但其主要的交往原则是一致的, 主要包括宽容谦虚、互惠互利、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等。只要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都能够真诚相待,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处世态度和想法, 坦率地说出自己真实的观点, 就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被他人所接纳, 从而实现人际关系的良好运转。同时, 大学生在进行人际交往时, 还要充分考虑他人的需要, 使双方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交流互动, 不在小事情上斤斤计较, 培养自己宽阔的胸襟和宽容的气度, 就能够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

3. 掌握人际交往的正确技巧

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 还取决于其能否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一是在与人交往时, 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气质、风度、言谈、举止和仪表, 力争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二是要学会交往中的语言艺术, 做到生动、简练、准确、清楚地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思想;三是学会倾听, 在与人交流时多听少说, 注意观察对方的感受和变化, 让对方感受到自己是可以信赖的, 并且要提高语言的有效性和建设性;四是学会交往中的换位思考, 将对方的需要放在首位, 从对方的感受和兴趣出发, 在与别人交谈时尽量找出对方的兴趣点和合适的交谈方式, 从对方的经验和知识范围内寻找交谈的话题。

4. 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交往心理, 适当调节在校大学生中存在的心态问题, 使其能够打开心扉主动与人交流, 并建立自信。首先, 根据大学生在该阶段心理和生理的实际状况, 为学生制订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划,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使其能够以科学的视角来认识他人、了解自己,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使其树立良好的交往心态, 为日后的社会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 高校要开设心理咨询室, 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 帮助学生化解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 并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活动, 引导自闭或不愿主动交往的学生建立自信、敞开心扉, 从而树立科学的人际交往观, 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同时, 大学生还要学会自我调节,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逐渐走出嫉妒、自傲、孤僻和自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心态。

三总结

综上所述, 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人民的综合素质也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 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校园建设虽然刚刚起步, 但成效已是极其显著。和谐校园建设不仅是一个过程, 更是一个目标, 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努力, 才能构建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朱权.关于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思考[J].福建论坛, 2009 (6) [1]朱权.关于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思考[J].福建论坛, 2009 (6)

[2]祝仁谦.浅议新形势下构建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 2011 (2) [2]祝仁谦.浅议新形势下构建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 2011 (2)

篇4: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综述

美国学者卡耐基指出:在现代社会,人们事业能否取得成功只有15%靠他自身的能力,而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以及在交往基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已经成为一种普通的生活现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这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1]。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研究成为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因此,我借助已经有的研究和理论,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与内涵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国外还是国内,关于人际关系的研究可谓是层出不穷。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孔子的“克己复礼”与“忠孝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关于人际关系的探讨。

而西方的唯心主义流派把活生生的人从现实社会关系中抽取出来,认为人的意志、意识是人的本质,如黑格尔把人和人际关系看作是绝对精神的产物。而马克思主义则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

所谓的人际关系(即人际交往),是指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3]。人际交往是人类的一种内在需要。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归属和爱的需要就是说人类必须要通过人际交往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结,如爱情、友情、亲情等,也就是说人际交往是每个社会人所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性问题。

二.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

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的必要天體,人际关系也成为人们心理健康的晴雨表。人际交往是每个人正常的心理需要,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受几种心理因素的制约。

认知偏差的的影响。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就是认识。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自己与他人和周围的关系以及自己行为各方面的认识, 通过与他人交往获得.认知偏差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对自我认知的偏差。二是对他人的认知偏差。三是对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

人格(个性)的影响。人格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兴趣、信念、价值观等。

情绪情感因素的影响。人际关系实际上一种相亲相近的情感关系,亲则近,疏则远。大学生情感丰富,心情易变,过于敏感,缺乏情绪控制能力,情绪易于失控和表达不当,这些严重影响了人际关系的稳定。例如有的同学因为一点点成绩便自骄自大、目中无人;有的因为因一点挫折便妄自菲薄、自卑自贱,情况严重的往往产生各种障碍,例如交往恐症、疏离感等等。

态度的影响。态度对人际关系也有影响,尤其是偏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比较大。偏见是一种先入为主,是一种固执,有一定的经验事实根据,但却把它夸大为任何时候都存在的东西,每每搬出来套用,而影响对人对事的看法,妨碍人际关系。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从门缝里看人,盛气凌人, 或者目中无人都会妨碍人际关系。只有以真诚的态度平等待人才能被别人尊重和接纳。

语言的影响。语言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中介工具。语音差异,语音歧义,语言不得体等都会引起人际交往障碍。Maccoby E.E.和Jacklin C.N.(1974)总结了有关男女两性心理差异的研究后,归纳得出男女两性在语言能力上,女性优于男性[13] 。陈虎强的研究则表明,交往主要是运用语言符号来进行的,男女在语言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女性比男性更善于运用语言符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14]。

三.优化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方法

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善于悦纳自己,接受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要给自己定好位,既不自负也不自卑,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使自我不断进步和完善。在正确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要学会接受别人尊重别人,在与人交往中尽量避免晕轮效应和刻板效应的消极影响。从心理学角度说,每个人在与人交往的动机中,都喊有肯定自我的成分,人们在交往中倾向选择能肯定其自我感的人,因此我们不妨试着真诚的肯定别人的优点,尊重别人的兴趣爱好,虚怀若谷,有包容之心。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人际交往中倍受欢迎,成为有人缘的人。

要不断克服人际关系中的不良心理,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家长、教师都应积极监督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在交往过程中,交往主体也要不断的反省,及时发现不良心理,主动克服。

要克服自卑扬长补短,自卑和羞怯都是社交的大敌。一些大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外貌、学习成绩、能力等方面的缺陷而陷入自卑的陷阱不能自拔,而强烈的自卑心理导致他们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害怕丢面子,以至于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主动性。作为大学生,应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要克服自负心理,不歧视鄙夷他人,真诚友善的与人交往。自负是大学生交往中不能给自己定好位的表现,这种大学生在交往中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不能扬长避短,自高自大,盛气凌人,导致他人不愿意与其交往,对其敬而远之。长此以往,交往对象必然受到孤立,自己也感到困扰和迷茫。“坦诚为真,至诚乃善”,很多调查都发现,在最受欢迎的性格特征排名中,真诚总是居于榜首。因此,在交往中,坦诚相见,不背后说人坏话,不搬弄是非,不窥窃别人隐私,尊重别人,这样才能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克服羞怯心理,主动积极的与人交往。一些大学生在交往中胆小腼腆,常常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以致不能表达清楚以及的想法或感情,也严重影响了社交。

要克服猜疑心理,学会信任他人。许多大学生疑心很重,认为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包含着特别的含义,害怕别人影射猜疑自己,总担心别人在背后谈论贬低自己,常常以不信任的眼光看人,对人心存戒备。这种处处设防的心态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造成了心理隔膜,对大学生的社交带来严重的跗面影响。要想获得友谊,必须先要信任别人,起码要做到不胡乱的猜忌别人,愿意肯定对方,这样才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克服嫉妒心理,学会宽容大度和成人之美。嫉妒不会为你带来任何的优越,只会导致人与人的对立,攻击和矛盾。长期受嫉妒心理的折磨,往往会导致人自卑心和虚荣心加重,甚至会心理变态。大学生尤其要克服嫉妒心理,学会拥有一颗平常心,学会肯定对方的优点,学会化嫉妒为动力,以自己的努力来超越自己和他人。

克服自我中心,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大学生尤其是来自城市的学生,他们从小娇生惯养,备受父母的关爱,以至于凡事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得失,不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使别人觉得其自私自利,不愿意与其交往。他们本人深感苦恼,却不知道问题出于什么地方。其实他们有的并非是真正的自私,而是已经形成了一切应该围着自己转的思维方式。这些学生应该跳出自我中心的圈子,心中装有他人,学着谦让和助人,学着从他人角度想问题,关心别人。

学会正确宣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调控能力直接影响人际关系。心情不好时,往往看谁都不顺眼,任性而为往往容易伤害别人,造成人际冲突。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正确的宣泄情绪,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逆向思维等方法。在增强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同时,也要增强感知别人情感的能力,更好的体察别人的情绪状态,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

端正态度,加强语言修养,提高语言表达艺术。语言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交往中,不管是口语还是体态语都包含着深刻的含义。我们要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建议或善意,不挖苦讽刺,不尖酸刻薄,学会委婉的语言风格,用纯美的语言去触动别人的心弦。

篇5:论大学生人际关系

文学院汉本*班####学号:00000000000

摘要: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而言有着积极、深刻的现实意义。一个没有开放的心理, 不能很好与人交往的人, 将难以通过人际交往获取信息和占有信息, 难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自然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本文论述了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常出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原因分析,并总结出了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关系 问题 原因 改善途径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主要活动都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与实现的,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要求,人际交往以及人际关系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其能否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和取得事业的成功。当代大学生要想成为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大潮的弄潮儿,在将来的事业发展中永占鳌头,必须培养开拓创新能力、面对复杂环境的随机应变能力、妥善处理人际交往的沟通协调能力、善于与他人愉快合作共事的团队合作能力。

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果长期缺乏交往,过于自我封闭,或常有不正常的交往,都会产生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导致个性变态,极不利于个体自身发展。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常出现的问题

1、人际理想失落

进入大学后,拥有了许多自由的空间,大学生带着强烈的交往欲望,带着对友谊的美好憧憬来结交朋友,相处时间一长,发现了朋友身上的一些缺点、毛病,有的大学生会用自己的方式改造他人,但结果通常是失败的,有的大学生因此疏远朋友,把友谊停留在表面;有些大学生经历了几次这样的打击,就容易引起强烈的失落感,时间久了就导致了交往恐惧,拒绝与他人沟通,自我封闭,从而远离整个集体,对社会产生不信任感。

2、个体心灵闭锁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喜欢独立思考、处事,却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许会有很多朋友,但仍常常感到孤独、郁闷,很少与朋友交心,不愿把自己的缺点、心事暴露出来。这种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双重性格,外表坚强、快乐,其实内心孤独、寂寞.长此下去,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失调,让人感到深不可测或不好相处,自己也会陷入无休止的烦恼中,又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经常处在烦躁和苦闷里。

3、功利性的不正当交往

物质的重要性不断被强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侵染了大学校园,使得大学生在交往对象的选择上更注重物质条件,很多人以拥有有钱有势的朋友为荣,常常会因为某种功利性目的与某些人成为朋友,一但目的达到,友谊也就无需再维持.这种带有功利性的交往很容易忽视弱势群体.一些家庭比较困难、又有些内向的学生,在班级往往被人忽视.他们内心也想拥有很多朋友,但在这种功利性目的的影响下,产生了自卑心理,于是远离人群,走不出内心的黑暗。

4、寝室交往危机

现在的大学生主要交往的对象,或者说比较要好的朋友还是同寝室友或同班同学。特别是在寝室中,几个同学朝夕相处,平时都以兄弟姐妹相称,他们相处基本都比较融洽,但时间长了也难免会产生一些小的摩擦,这是大学中特有的现象.如果寝室关系处理不好,对于一些人来说就会产生很大的人际交往障碍,如果一个寝室里只有一两个人被孤立,那么,这一两个人自然

就会有被冷落、忽视的感觉.久而久之,容易产生憎恨他人、悲观厌世或打击报复等不良情绪,很容易走向极端。

三、大学生人际关系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1、自我意识和认知结构不成熟

进入大学,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开始了主动交往。但受他们的社会阅历及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加上年轻,心理不成熟,在人际交往中习惯用自己的一套交往模式去衡量外界,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因此容易形成主观臆断。由于自我期望值偏高,而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较大,在人际交往上容易产生偏见,或以偏离现实的标准来评价人际关系,造成了对现实人际关系状况的不满,这种不满反过来又对他们的人际交往带来消极影响,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能力迅速增强,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他们深切关心自我的发展,独立感、自尊心、自信心十分强烈,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因此,他们强烈地关注自我,固执地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尊严。然而,这种强烈的自尊与自我中心意识的认知结构,往往会把他束缚在狭窄的自我圈地里,极大地缩小交往领域,造成交往障碍。

2、存在羞怯、自卑、孤傲和嫉妒的心理。

大学生渴求交往,渴望友谊,但部分大学生缺乏交往的勇气和行动。对自己的现状悲观失望,担心被人看不起,总觉得自己无能或不得志而怕与人交往;走进人群中就觉得不自在、紧张,总感到别人在注意、挑剔、轻视或敌视自己,担心被别人否定而放心不下;曾在主动交往中被人冷遇,担心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因从小养成了羞怯习惯,怕与人交往。人际交往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自视甚低,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瞧不起自己,而深层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在交往时过于拘谨,缺乏自信,畏首畏尾。自卑者往往压抑自身能量的释放,消极等待别人的亲近,致使交往机会擦肩而过。也有的大学生自命不凡,自视甚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这种孤傲心理使他们在交往中容易摆出“目中无人”、“唯吾独尊”的态势,或对别人吹毛求疵,这难免引起对方的厌倦和反感。结果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自己将自己闭锁起来。有的大学生在人际交际中嫉贤妒能,对别人的长处或成绩心怀不满,讽刺、挖苦、中伤、诋毁甚至攻击、破坏或者在别人遭遇挫折和不利时,洋洋得意,幸灾乐祸。无疑,存在这些心理易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

3、社会知觉和归因障碍

第一印象对大学生交往的影响特别重要,如果初次会面留下良好的印象,这种印象会影响一系列特殊的认知,对交往对象产生特殊的情感。然而,这种第一印象即 “先入为主”的认识并非总是正确的。而受这种最初印象持续的影响,会制约着新的印象的产生,影响交往的深入。大学生在对他人认识交往时,常常是从他人好的或者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而得出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大学生凭个人主观推断,使得推断结果泛化、扩张,而这个结果未必真实,会直接影响对交往对象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在大学生里,爱议论别人的人,总以为别人也常在背后议论他,爱打“小报告”的人,总以为别人也这样做。部分大学生对别人的评价不从现实的观察、了解出发,而是从主观出发,沿袭历史形成的看法,这未必有事实根据;有些大学生对某学生组织或个人最简单的固定化的认识,这必然容易产生偏差,造成“先入为主”的成见,阻碍人际之间正常的认知与交往,导致大学生在交往中产生误解。

4、知识经验不足、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和缺乏交往监控力。

有的大学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交往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却不知从何做起,想表现自己却不知道如何表现。人有形形色色,与不同个性类型的人交往,其策略应是因人而异的,以僵化的模式与人交往无疑会受挫和失败。语言是交往中重要的信息资源,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无非是指既懂得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又懂得在什么情况下怎么说。有的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词不达意,话不得体。本想赞美人,却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

达意,本想表示友善,言词却是硬梆梆的,势必影响交往的顺利进行。交往监控能力指交往者为了保证交往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在交往全过程中,将交往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分为三大方面:一是对自己交往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交往活动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交往活动的调节、校正和自我控制。交往监控能力是交往的最高级成分,一个成功的交往者必定具有较强的交往监控能力。有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是因为没有发展起有效的交往监控能力。

5、人格差异和人格缺陷。

无论是气质还是性格,人与人之间都是不同的,这些直接影响其处事风格和交往行为。就性格而言,外向性格者,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善于谈吐,感情易变,性情急躁,他们既具吸引力,又易于使人反感,容易引发冲突;而内向性格者,对周围的事不大关心,对人总是冷漠,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导致交往不能顺利进行。人格的差异常常带来交往中的误解、矛盾和冲突。人格的缺陷或不健全常常直接引发交往中的冲突。如有的人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有的人自私自利、苛求于人;有的人嫉妒心强;有的人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这些都极易引发人际交往中的冲突,造成交往障碍。

6、文化和地位障碍

很多高校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民族、地域乃至不同的国别,其为人处事、思维方式、心理定势必然不同。他们在交往的时候,容易发生文化的冲突和矛盾,从而导致交往的心理障碍;大学生是来自不同社会处境中的人,存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心理特征的差异。地位优越者易产生盛气凌人、轻视他人的心理偏见,而地位低下者易产生盲目自卑、过于担心自己处境的心理偏见,这些都阻碍着交往的顺利进行。

四、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途径

1、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

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与知识及心理的整体在起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应该说,每个个体都有其内在的人际魅力,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在社交生活中的体现。良好的社交形象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随着交往的深人,学识更占主导地位。这就要求在校的大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多方位提高自己。

2、端正交往动机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应建立在远大理想、共同信念和价值观念、健康需要和良好兴趣的基础之上。要注意避免两种不良交往倾向:一是需要层次偏低,交往格调不高,没有明确的交往目的和方向,对交往对象不加选择,无原则相处;二是过强的目标趋向,交往中带有一定程度的功利色彩,一旦利益达到,交往就此结束。端正交往动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3、主动交往

对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来说,需要有丰富的人际关系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上帮助与被帮助、同情与被同情、爱与被爱、共享欢乐与共承痛苦。在社会交往中,那些主动去接纳别人的人,在人际关系上较为自信。主动交往,特别是当面临人际危机时,主动解释,消除误解,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主动交往不足的原因是缺乏自信,担心遭到拒绝,担心别人不会像自己期望的那样理解、应答自己,事实上,问题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人际关系中,双方都需要相互适应,相互支持。

4、要把握好交往的度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必须把握好“适度”的原则,一是交往的广度要适当。既不能过广,过于分散精力,也不能过窄,形成排他性;二是交往的深度要适当。对交往对象有的浅交,有的深交;三是交往的频率要适当。既便是好朋友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双方才有心想感、愉悦感;四是在人际交往中要把握分寸尺度。说话要有分寸,莫提非分要求,力求自己的言谈举止文明规范,合情合理。

5、学会理解与宽容

在交往中,大学生应学会理解与宽容,能够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理解他人,会善待和宽容他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宽容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宽容还意味着你不会再为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对人对己都可成为一种毋须投资即可获得的“精神补品”。适度的宽容,折射出一个人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和良好的涵养,可谓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哲学。学会宽容,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且对赢得友谊,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

6、客观评价自我和接纳自我大学生在交往中,能否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形成和保持,一方面源于能否客观地评价自我,即一个人对自我状况,主要包括对自己的自然面貌、社会状况、心理品质和水平所进行的客观评价和态度;另一方面源于接纳自我,表现为—个人能客观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优势与弱势,既不自傲、自负、盛气凌人,也不自卑、羞怯或敌视他人;不对自己提出苛刻、过分、完美的要求,要学会原谅自己,包括自己的失误和过失,注重自我修养,不断完善自己。这是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篇6:大学里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值得每一个人一生思索和研究的课题,人离不开人,但同时人又是人的制约。不论你是刚升入大学freshman,还是已在大学生活过一两年甚至是即将毕业离去的人,都面临着带有一定阶段性特征的人际交往的困惑。

大一:新鲜中的迷茫新生可能一方面还留恋于中学阶段的交际群体,另一方面也试图建构新的朋友圈。怎么度过这个过渡时期,每个人都在摸索。走极端的人自然是有的,譬如有的同学仍然沉浸于以前的人际交往带给他的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所以频繁地与父母、亲人或者老同学联系,通过打电话、写信来获得远方的情感支持,而对身边的新同学却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式,不对他们表示关注,也不期待得到他们的关注,甚至敌意地看待别人的关心,结果弄得谁都不开心,实质上这对于双方都是一种挫折体验,因为主动表示友善的一方的交往积极性被无情地打击,而被动交往方却由于无法正确反馈对方而丧失了拓展自己的一个机会。人人都对现状不满意,打不开新局面,也只能退回到自我封闭或者老乡会之类的群体中来自我保护,恶性循环!无论是固执于以往的人际情感,还是找不到与新的人际交往圈进行情感沟通的途径,都可能成为人际交往的障碍。

大二 & 大三:稳定中的冲突渐渐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同学开始努力接纳现在的自己,也努力接纳现在在自己身边的人和环境,心态日趋平和、成熟,因此可以比较有建设性地在大学这个大环境中发展自己,并尽量与它取得和谐一致。当然这并不等于他们没有人际交往的困扰。在宿舍或班级之间的了解加深之后,彼此价值观的冲突突显出来,看不顺眼、容不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另外,在各方面稳定下来的情况下,恋爱也就成了值得考虑和重视的生活内容,怎样追求和维持一份美好的爱情,怎样使自己的爱情不成为其他不相干人等的麻烦,譬如煲电话粥照顾到同宿舍同学的需要,都是有待于用心处理的人际交往课题。

大四:分流中的矛盾 此时大家的走向开始分流,基本上分成考研、保研、出国、找工作四个亚群体,彼此时间和精力安排都不一样了,矛盾也就孕育其中。心里不平衡的、不能体谅人的,各个火气都不小,压力大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影响,生活了三年都觉得无大碍的事情现在却觉得再也无法忍受了,搞得大家都很委屈、窝火,反倒破坏了三年来培养和维系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能过了这一段时间,回头再想想也觉得其实没什么啊,但当时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相对已经即将成为过去式的人际交往圈里危机或隐或现,而摆在面前的还有一个新的人际交往圈子。考研或保研的要适应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心理变化,重新在那个圈子里开辟一片天地;出国的要想着为适应国外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作准备;找工作的要学习怎样更好地处理同事间或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空间。

篇7:怎么处理大学宿舍人际关系

有很多孩子都有自私的心理,这很正常,人嘛,总少不了想着自己。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也是悄悄的放在厨子,挑着人不在在的时候吃上几口。这种事情一旦被别宿舍别的孩子发现,很容易引起小的看法,大的矛盾不至于,但是总归会被别人以自私自利相看。而后别人也会以这种方式来对待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后矛盾的激化都是在这种小的事情中升级起来的,所以在宿舍大方点,有什么好吃的大家一同分享,不管是对于别人还是对自己的心情都是坦荡且没有坏处的。

但是我又要提醒你了,俗话说,一斗米养恩人十斗米养仇人,你要是每次都这么大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把宿舍的人用你东西成为习惯,以后你就是冤大头了,不想给都不行了。

这就要求孩子们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哥就不教你了,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总之让吃你东西的孩子明白,只是你给他的,而不是他应得的。

2、找个托,有效提升自己地位。

假若是宿舍有个坏孩子欺负你了,这种事情在所难免的,毕竟什么性格的人都有。你会怎么办,暴力回击,还是忍着,还是找他讲道理,哥教给你,杀鸡给猴看的技巧。

找一个你比较铁的朋友,会演戏的那种,到你宿舍去烦你,注意这些都是你俩事先商量好的了,可别玩砸了。也不能说是烦你,反正就是找事,去打扰你们,哦,对了,你还得选个宿舍人多的时候来演这出。你充当英雄的角色,和他急了(当然了这里都是演戏,但表现的是真急了),然后把他赶跑,我保证,这件事后,宿舍的孩子们会对你另眼看待的。但是你那当托的同学就……狗血了有点。

3、大花轿子人抬人。

这一招的意思就是说,什么能提升你的地位,就是有地位的人来捧你,你的地位就会至少和那个有地位的人相平。让班长去捧你,让辅导员去捧你,或者让宿舍的孩子知道,那些人捧过你,就好了。孩子们要活学活用,不要教条。

4、拉帮结派,或者进入帮派。

这点也是我不太想说的,怕孩子们走入过火,适得其反,看你悟性了。混宿舍,最怕的就是被孤立了,这种感觉很不爽,我虽然没体会过,但是我能在别的孩子的表现中体会到。你眼睁睁的看见宿舍别的同学都两个两个,三个三个的一起去干什么,唯独不叫上你,这种滋味很难受,不仅影响心情,更影响正常的生活节奏。所以我劝大家,在宿舍找一个合得来的一起行动,或者主动加入别人的小团伙,慢慢的你就不事家寡人了。

篇8: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调查

近年来, 由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紧张而导致的校园惨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宿舍作为大学生活的一个基本环节将直接影响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及学习生活状况。有研究表明, 紧张的人际关系会给新生心理和精神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 甚而影响到其人格发展[1]。因此, 本研究旨在调查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调查了西南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大学大一新生354名。共发放问卷400份, 其中有效问卷354份。包括男生123人, 女生231人;文科生106人, 理科生248人;城镇139人, 农村215人。

2.2 研究工具

《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2]。该量表总共28题, 采用5级评分制, “肯定不是”计0分, “大部分不是”计0.25分, “时有时无”计0.5分, “大部分是”计0.75分, “肯定是”计1分。得分范围为0~28, 总分在0~8之间, 说明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较少;总分在9~14之间, 说明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总分在15~20分之间, 表明困扰严重;超过20分, 则表明困扰非常严重。

2.3 研究过程

采用现场发放和邮寄两种形式收集问卷。统计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3. 结果

3.1 总体状况

354名大学新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总均分及标准差为7.91±3.87, 最大值为21.25, 最小值为1.25。

3.2 人口统计学差异

(注:p<0.05为*, p<0.01为**, p<0.001为***, 以下同)

从上述三个表格来看, 大学新生的宿舍人际关系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 而城乡差异则不显著。

4. 讨论

4.1 大学新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总体状况

从研究结果来看, 大学新生的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总体良好, 这可能是由于:第一, 满足强烈的情感交流需求。很据人际和谐理论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大学新生在脱离原有的熟悉环境之后迫切需要在新环境中获得安全感, 希望能够获得相互的尊重与理解。第二, 获得必要的生活信息与经验。大学新生通过宿舍室友之间的交流能较为快捷地熟悉大学生活。第三, 适当解决了学习生活中的困扰, 促进了其成长与进步。总之, 大一年级在整个大学生涯中是宿舍人际关系较为和谐的时期, 但也不排除有少数个体存在困扰严重或具有冲突隐患的情况。

4.2 大学新生宿舍人际状况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 大学新生的宿舍人际关系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及专业差异。之所以出现男生的人际困扰程度显著高于女生, 这可能是由于男女两性的人格特质差异造成的。一般而言, 男性的自我表露程度不及女性, 因而在新环境中建立友谊有待于更多方式、更长时间的磨合。同时遇到一些宿舍人际摩擦时, 男生也更倾向于采取忍让方式去解决, 但这种掩饰则可能引起其内心的焦虑感, 从而反映在问卷回答之中。如已有研究证明, 大学男生在人际认知和人际情感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大学女生[3], 而女生在人际冲突性、扰他性上得分略低于男生, 在人际和谐性和人际亲容性上的得分则高于男生[4]。

专业差之间的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学科大学新生的习惯思维方式不同造成的。众所周知, 文科的学习过程中包含了对情绪情感的整合性体悟及理解, 这使文科生在处理人际困扰时易用直觉思维, 其优点在于情绪表达外露、易沟通, 但缺点在于冲动性较强;而理工科的学习过程则注重对知识的严密推理和分析, 这使理工科学生在处理人际困扰时易用逻辑思维, 其优点在于行为表达方式较为冷静, 但缺点在于表达性不足、较为压抑。例如有研究表明文科生的宿舍人际信任程度不及理工科生, 对舍友的猜疑程度也更高。但也有研究呈现了相反结果[5], 这种差异性还有待于深入调查。

至于城乡差异方面的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家庭经济水平所造成的差异在大学生活的起始阶段尚未得到深刻体现, 但也有可能是抽样误差的结果。在这一维度上, 上述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

总之, 大学新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总体状况良好, 但仍有少部分个体存在着困扰严重的情况。因此, 我们除了了解总体的人际困扰类型, 更要关注特殊个体的心理需求, 才能使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宏翰等.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40 (l) :116-121.

[2]杨荣.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及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05.

[3]吕鹏.重庆市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 2006.

[4]毛小玲等.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19 (7) :473-475.

上一篇:“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下一篇:高中生自我认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