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

2024-04-17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精选16篇)

篇1: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

颜秉升

《二氧化碳的制取》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本节重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难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这次教学本着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根本原则,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复习回顾,引导探索,开拓应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程序。利用多媒体、实验和实物展示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使学习过程更加形象生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制作展示馒头由小变大的过程,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馒头由小变大的原因是:馒头在受热情况下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排出的时候会在馒头中形成一个一个的小洞。有些同学就可能产生疑问:“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呢?”带着这一问题再展示馒头的制作过程为:和面、发酵、加碱(碳酸钠)、气蒸。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不难得出二氧化碳的产生是与发酵、加碱(碳酸钠)有关。这样就顺其自然地引出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课题。那么二氧化碳是如何制取的呢?它究竟需要什么原料来制取呢?针对这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继续探究,要寻找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应考虑哪些因素?同学们讨论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料应从反应条件的难易、反应速度的快慢、反应原料是否易得、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考虑。之后同学们列举了所学过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如:木炭燃烧、碳还原氧化铜、蜡烛燃烧、酒精燃烧、人的呼吸等。然后从反应条件的难易、反应速度的快慢、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们在讨论中慢慢感悟出它们都不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理想原料。通过在“问”中“学”、“学”中“问”,就会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自主探求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启动学生思维闸门,从而至始至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原料时,教师根据学生已学的知识,组织小组讨论下列问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下列固体与液体相互可能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哪几组物质。固体: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碳酸钙粉末(CaCO3)、大理石(CaCO3)、,液体:稀盐酸(HCl)、稀硫酸(H2SO4)。学生们对这个问题会展开激烈的争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原理,同学们很快就能得出结论是:稀盐酸分别与碳酸钠、碳酸钙粉末、大理石反应或稀硫酸分别与碳酸钠、碳酸钙粉末、大理石反应都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对六组药品进行实验,要求认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讨论分析找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理想原料。学生们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分析、讨论交流从反应速度的快慢、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展开讨论得出: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太快、难以控制、无法收集;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刚开始有气泡产生一会儿反应停止,不能收集到气体;稀盐酸与大理石混合反应速度较快、易于控制,所以它们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理想原料。有的同学甚至还会提出能否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呢?对此教师可出示一瓶浓盐酸打开瓶盖让同学们观察、讨论找出答案。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通过上面学习要求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才能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内容进行观察对比,思考讨论选择气体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根据前面已学知识进行对比发现制取这两种气体所用原料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都不相同,这两种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也不一样,所以它们所采用的发生装置与收集方法也是不同的。讨论得出:选择装置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等因素。在对比观察中认识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了解了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依据。

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活动中,每个实验桌上都提供了注射器、底部有洞的破试管、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U型管、橡皮管、单孔橡皮塞、带支管的烧瓶、玻璃导管、漏斗、铜丝、水槽、酒精灯、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铁架台等仪器。要求学生动手操作,选取上述某些仪器或生活代用品或其它仪器,设计出几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应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相互间讨论交流认为哪组装置是最理想的装置?为什么?哪一组装置与众不同?”此问题一出,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大胆思维、讨论比划、尝试,力图设计多组装置,力求自己设计的装置有所创新。同学们根据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设计了各种各样装置,有的装置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有的装置构思巧妙、富有创意;有的装置充分利用废弃仪器化废为宝;有的装置却是错误百出等等。然后组织学生们展示作品、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推选出几组比较有创意的实验装置供同学们学习参考。所以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要留给学生广泛的思维空间,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的超越创新,不要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不要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创造力。

通过对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原料、装置、步骤的研究,最后请同学们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制取、收集、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等到实验结束后,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展示实验成果,分析实验成败以及原因,小结、汇报自主学习的收获。结果发现有的同学很快就收集到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而有的同学则没能获得成功,主要原因有:所加的药品不能反应(用硫酸做原料)、能反应却收集不到气体(装置气密性没有检查或装置气密性不够好)、药品量不足、实验步骤不准确、长颈漏斗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下等等。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成败的分析,同学从中认识到自己设计实验装置优缺点,同时也掌握了实验步骤和有关的注意事项,然后通过反思交流、取长补短重新调整与改进实验装置,最终取得实验成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又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中也暴露了不足。由于平时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比较混乱,个别组无法准确得出探究的结论,一节课内完成这么多的探究实验有点仓促,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不断培养。但不论怎样在本节课学习中学生还是大有收获的。

篇2: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

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活动中,每个实验桌上都提供了注射器、底部有洞的破试管、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U型管、橡皮管、单孔橡皮塞、带支管的烧瓶、玻璃导管、漏斗、铜丝、水槽、酒精灯、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铁架台等仪器。要求学生动手操作,选取上述某些仪器或生活代用品或其它仪器,设计出几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应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

相互间讨论交流认为哪组装置是最理想的装置?为什么?哪一组装置与众不同?”此问题一出,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大胆思维、讨论比划、尝试,力图设计多组装置,力求自己设计的装置有所创新。同学们根据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设计了各种各样装置,有的装置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有的装置构思巧妙、富有创意;有的装置充分利用废弃仪器化废为宝;有的装置却是错误百出等等。然后组织学生们展示作品、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推选出几组比较有创意的实验装置供同学们学习参考。所以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要留给学生广泛的思维空间,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的超越创新,不要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不要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创造力。

篇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由于是实验探究课, 所以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多动手、动脑, 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深层次的拓展。按新的教学理念, 我对学生的组织形式进行了改进,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 不仅有组内的合作, 也有小组之间的协作,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学生探究问题, 积极思考, 小组合作, 设计方案, 表达交流, 实施方案, 归纳总结等环节都做得很好, 才算是完成本节课题的完整探究。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1. 在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时, 直接给出了药品:大理

石 (或石灰石) 、稀盐酸;仪器:试管、导管、集气瓶等,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组装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并进行实验。这样的教学设计, 虽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改正措施:如果先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进行回顾, 可以借助多媒体 (省时) , 再采用对比的方法, 分析制取二氧化碳与制取氧气所用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性质等, 再让学生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学生就会很容易地得出结论:制取二氧化碳, 药品是固体与液体进行反应, 而且不需要加热, 所以不能采用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这一点与氧气相同, 所以收集方法也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等。通过这样对比的方式, 学生很容易就会选取找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更有好处, 会起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2.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选择上, 学生只是

了解到可以用碳酸钙和稀盐酸, 没有充分调动学生进一步思考, 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改正措施:可以再提供几组药品, 如: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大理石和稀盐酸、硫酸。这些药品是否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呢?然后, 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 并分组进行讨论, 看看学生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样学生就不会只局限于教材实验的机械模拟, 体现了开放性, 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 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 对于小组实验时出现的各种

问题没有进行很好的梳理, 不利于学生归纳和总结能力的培养。

如:长颈漏斗下口没有伸入液面下会导致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出气导管管口不应伸入液面下, 这样二氧化碳会把酸液沿导管压出, 无法收集气体;集气瓶瓶口应向上, 改用直形导管并把导管伸入锥形瓶底部, 才能把瓶内的空气完全排出等。以上这些问题, 都是学生在实验时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 应该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归纳和总结, 然后找出造成的不良后果及改正措施。这样的做法, 也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篇4:“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纪实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我们探究了空气的组成,知道二氧化碳只占空气体积的0.03%,但我们不要小看这0.03%的二氧化碳,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使地球不是很冷,它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从而为自然界的生物生存提供保障,说到这儿你是否想知道二氧化碳是什么样了呢?你是否想知道如何才能获得二氧化碳呢?(此处引用说课部分的导入语,板书课题。)

二、温故知新,慢慢求索

师:我们在第二单元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请大家回忆回答以下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装置以及操作步骤。

生1:药品用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

生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和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师:两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不同的反应物可选用不同的装置。

师:两套装置分别适合用哪种药品制取氧气?这样选择的依据又是什么?

生3:图甲适合高锰酸钾、氯酸钾加热制氧气,图乙适合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生4:图甲装置可加热,图乙适合液体参加反应。

师:请结合图乙回答制氧气的步骤。

(学生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先固后液);收集验满。)

师: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大致相同。今天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

三、启发引导,获取新知

师:在复习装置选择时同学提到了选择装置的依据。请再看装置图。图甲除了可加热外,试管为什么横放?图乙为何没有酒精灯?

生4:因为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是固体,而过氧化氢分解在常温下进行。

师:你能否把选择装置的依据概括出来?

生4: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师: 图中两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又是依据什么呢?

生: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师:由此选择收集装置,先依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选择收集方法再确定收集装置。

师:为了更全面具体,请看课本110页 。

师:我们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同样要确定药品、反应原理。再选择适当的装置进行制取。我们接触过哪些可以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

四、课堂总结,提升素质

师:请同学们总结归纳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生17: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确定制取气体装置的

生5:碳在氧气中燃烧,石蜡在氧气中燃烧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

生6: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师:以上反应是否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生7:碳和石蜡分别在氧气中燃烧不适合,因为制得的气体可能不纯。

生8:碳分别与氧化铜、氧化铁反应都需要高温,反应条件较难满足。

五、设计实验、探究交流

师: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固体和两种酸溶液。固体和酸溶液间可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师:请利用试管作反应容器,利用老师提前准备的药品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反应的速率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

(每相邻两组药品相同,分别为碳酸钠粉末、碳酸钾粉末、碳酸氢钠粉末和块状大理石分别与稀盐酸;碳酸钠粉末、碳酸钾粉末、碳酸氢钠粉末和块状大理石分别与稀硫酸。学生分组实验,分工合作,取加药品,记录现象。)

师:大家都完成实验。请使用不同的药品的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

生9:我们组用的是碳酸钠粉末、碳酸钾粉末、碳酸氢钠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共同点是反应迅速、彻底,没有固体剩余。

生10:我们组用的是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共 同点是比他们的要慢一些,有些固体剩余。

生11:我们组用碳酸钠粉末、碳酸钾粉末、碳酸氢钠粉末与稀硫酸的反应,与用稀盐酸的组差不多,迅速、彻底反应。

生12:我们组用的是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与大家的不一样,反应很慢且一会就停止。

师:那大家觉得哪种药品组合更合适呢?

生9:我们组的合适,因为反应彻底迅速。

生10:我们组的合适,因为速率适中,便于操作,而且大理石便宜易得。

生13:我赞同使用块状大理石分别与稀盐酸,的确比我们的便于操作。

师:我觉得也是这样。为什么大理石与稀硫酸不行呢?因为反应产生的硫酸钙在水中溶解的很少,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把硫酸与大理石隔开,是反应停止。(板书药品和原理。)

师:我们确定了药品。这些反应都在常温下进行,我们该选怎样的装置呢?

生14: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相同。因为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都相同。

师:那收集装置呢?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选择什么收集方法合适呢?

生:向上排空气法。

师:请同学们利用提供的仪器组成制取装置。

(学生开始组合仪器,准备药品。)

师:组装后请同学们参考下图。

师:大家可参照屏幕上给出的步骤实验。

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先固后液);

3.收集气体(验满);

4.检验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5.拆卸装置、清洗。

(学生每组分别制得一瓶二氧化碳。)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大家善于思考,善于表达。你是否还有疑问,希望大家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解决。

生15:为什么粉末状的碳酸钠、碳酸钾等反应迅速而块状大理石反应速率适中。

师:粉末状固体与盐酸接触面积大,而块状的大理石接触面积小影響速率。如果把大理石粉碎也会加快反应速率。另外碳酸钠、碳酸钾是纯净物而大理石是混合物。

生16:二氧化碳绝对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吗?

师:虽然水中会溶解一些二氧化碳,但也可以用,为减少损失通常不用。你可以课后做一下实验,验证一下。

师:请同学们总结归纳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生17: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确定制取气体装置的依据。

生18:实验探究找到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合适的仪器,并制取了一瓶二氧化碳。

篇5: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内容一: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我给出浓盐酸、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碳酸钙等药品和试管若干,并提出让学生从价格便宜、反应速度适中、利于收集、气体纯净、操作简便等方面去选择原料,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讨论、探究、找出自己认为理想的原料,这样设计既让学生认识到对比观察的科学探究方法,又注重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找到了理想的原料后,就要选择适宜的装置。

内容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从药品状态、反应条件及生成气体性质等方面分析选择。

3、归纳总结

在课堂气氛高涨的时候及时提问: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需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例如大的方面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细小方面要考虑节约药品和对反应的控制等。)从而引导学生回归主题,及时的把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收获汇总、凝炼、升华。

4、巩固提高

(1)、从现实生活中找一些实验替代品,自己动手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篇6:《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由“灌输式”逐渐转变为“启发探究式”,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由“接受式”转变为“自主式”。本节课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和讨论交流等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为终生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的设计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来设计,(教材首先给出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然后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的大小比较以及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来比较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仪器,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然后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我的设计是让学生根据他们已学过的制取氧气的知识和他们对物质的理解来探求新的解决方法。这三节课始终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整合知识学习贯穿其中,通过学生合作和自主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的激情。

篇7: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反思

1、悬疑

这节课,我先给学生讲了两个小故事:很早以前,在西德的一个州,有一片奇异的泽地:每当猎人牵着狗通过的时候,猎人安然无恙,狗却死了。当时那里人们都传说这泽地上有魔鬼,它最嗜好吃狗。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山中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传说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中安然无恙,狗却死亡。

这两个故事情节中的悬疑色彩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然后提问:大家知道这妖怪是什么吗?从而引出课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2、温故

通过一道中考题进行预习练习,并复习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复习介绍学过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气体检验、收集、验满均有回顾,并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事实,有目的的获取二氧化碳的相关信息,进而为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做好知识准备。

3、体验

内容一: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生源好的班进行探究实验),我给出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碳酸钙等药品和试管若干,并提出让学生从价格便宜、反应速度适中、利于收集、气体纯净、操作简便等方面去选择原料,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讨论、探究、找出自己认为理想的原料,这样设计既让学生认识到对比观察的科学探究方法,又注重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

内容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给定仪器,学生自我设计实验装置

首先让学生回顾利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装置,然后按指定的图示进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设计。展示学生预习设计的实验装置图,给学生一些启发后继续设计、讨论可能的装置。

然后将常用的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图用多媒体投影,再让学生根据熟悉的仪器,寻找代用品进行设计装置并展示实物和装置图;再进行交流讨论,互动学习,总结评价各装置的优缺点。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对实验操作和仪器的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以后自选仪器组装实验创设了良好的铺垫 。

内容三:学生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进行仪器检密、加药、收集、验满、气体检验操作。

接着进行随堂小测,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篇8:“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教学有法,但是教无定法,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使用方法,建构适合于特定教学内容的模式,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

我的教学设计是按照从生活走向化学这一新课程理念去设计的. 首先教师打开雪碧饮料的瓶盖,让学生观察现象,大家会发现有大量的气泡溢出液面,接着提出问题: “这些气泡是什么气体的气泡呢?”学生猜测是二氧化碳.“怎样验证呢? 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然后师生用雪碧饮料共同完成演示实验,大家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 由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现象,可以推出雪碧饮料中逸出的气体的确是二氧化碳,从而导入新课. 这样的课堂导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拉近了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感到既熟悉又奥妙无穷、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使学生的学习欲望高涨,学习的需要不断内化,学习的动力源源不断地产生,同时对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注重能力发展

学生已有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基础和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气体制备应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气体收集等也比较熟悉,应该说,学生已具备了研究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先决条件. 通过活动和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及其改进,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这一教学目标是能够达成的.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于温故知新. 首先让学生回忆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学习的? 利用PPT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回顾实验室制备氧气时所用药品和反应原理KMn O4→K2Mn O4+ Mn O2+ O2↑,接着直接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所用药品和反应原理: Ca CO3+ 2HCl = Ca Cl2+ H2O + CO2↑. 接下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我首先请学生回忆并组装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并选择一组装置进行展示,让学生对装置进行评价,并提出问题“确定制取气体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由此可以推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哪个反应的发生装置相似呢?”请学生试着组装出制取二氧化碳最简单的发生装置,教师从中选择一组有错误的装置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进行评价[2].

由于学生设计装置时所提供的都是实物,学生设计的感受和体验都很真切. 接下来让学生试着对发生装置进行变通,提出三个问题. 问题1: 如果要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把试管换成哪些仪器? 问题2: 如果在制气的过程中要补充酸液或控制酸液的加入量,可设计什么样的装置? 问题3: 如果还想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又可怎样设计装置呢?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并不是只有一种,根据不同的需要,装置可以进行变换,学生回答前2个问题并不困难,但要提醒学生有关的注意事项,第3个问题在教师的提示和启发下有些学生能够回答出来,师生共同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运用了新课程理念,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落实. 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创置问题让学生讨论,适当点拨指导,在学生的做做、想想、说说、议议中愉快地完成本课研究.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也感到有两点不足: 一是学生实验中对取用物质的量的要求没有着重进行说明,做为对比实验这是不可取的,对比实验应该尽可能创设相同的条件; 二是时间安排略显仓促,对学生设计的装置点评时间较少,不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自己设计的装置进行说明.

三、课堂练习注重与生活实际结合

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新课程要求化学教学要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课堂结尾要引导学生用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重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 于是我采用了“幸运52”开心问答的方式,让学生随意选取要回答的问题,如装置改错题、实验填空题、拓展应用题( 你能利用一些生活用品再设计几种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吗? 你还能用生活中哪些物质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呢?)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激励性评语评价学生的练习结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摘要: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设计中,注重的不再是教师的教,而是让学生如何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建构、学会学习.

篇9:“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2012年4月12日,讷河市初中化学学科在全市教学研讨会上,来自讷河市讷南中心学校的薛瑞辉、讷河市进化中心学校的樊力敏、讷河市第三中学的陈永生、讷河市长发中心学校的孔丽华4位老师,针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就“设计实验、探究、交流”环节的教学设计,如何进行化学课的说课,化学课处理重点难点的策略,如何进行化学课的教学反思问题向与会领导、专家做了精彩的展示。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化学高级教师刘政军对展示的内容做了点评。该项活动对全市化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意义深远。

设计思路:本节课教学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并总结归纳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以及驗满和检验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进行过程中辅以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讨论和实验探究等活动,让问题层层深入、思维环环相套,使整节课的内容清晰地展示给学生。

教师引导:下面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片段为例,重点谈谈我在“设计实验、探究交流环节” 是如何设计的。

请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及操作步骤。用屏幕显示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4.操作步骤。

(设计意图:学生在回答中复习学过的知识,调动了激级性,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增强学生的信心,为探求新知做铺垫。)

师:同学们知道制取氧气的药品和反应原理不同,那么制取氧气的装置也可不同,把两套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显示在屏幕上。那么这两套装置分别适合用哪种药品制取氧气?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通过学生讨论,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概括表达问题的能力,符合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认知能力的提高。)

师:同学们的选择是对的,相信你们的能力,说出这样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肯定学生的能力,激发潜能,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不断进取的精神。)

师:反应物不同和反应条件不同,发生装置不同。那么,氧气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发生装置确定,自然想到收集装置,逐步引导从而建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师: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大致相同,那么我们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复习,学生自然进入新课,激发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由简单到复杂,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师:同学们回答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选择的依据。我们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同样要确定药品、反应原理,再选择适当的装置进行制取。我们接触过哪些可以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它们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符合学生认知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并得出均不适合的结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师:既然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都不适合制取二氧化碳,就请大家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吧。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师:酸能和含碳酸根的物质反应,下面分组实验,药品分别为碳酸钠粉末、碳酸钾粉末、碳酸氢钠、块状大理石分别和盐酸、稀硫酸。

(教师指导学生阐述各个反应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恰当的药品。)

篇10:二氧化碳制取教学反思

课堂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神奇地方,学生在学习,教师也在学习,二者是互动的,通过上面的教学使我充分认识到了学生的力量,他们在无形中促使我进步。使我真正领悟到了教学相长的内涵。在这堂课中,我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直接给学生想要的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症结。对这种做法我也仅仅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做的,还有一种隐忧:会不会找不到答案?会不会这节课的任务完不成?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种尝试让我更加相信学生中潜藏的巨大潜能。我会把这种做法继续坚持下去。相信学生你能行的!

2.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但兴趣的调动和强化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激发,因此,适时的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使他们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动力。

3..为学生多创造动手的机会。

通过思考、讨论、交流、观察分析、归纳、动手实验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较好地突破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和装置的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深刻体验,从而牢固地建构了判断气体发生装置的方法。从这一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理解了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要想牢固掌握化学

篇11: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

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可口可乐,顺其自然地引出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课题。那么二氧化碳是如何制取的呢?它究竟需要什么原料来制取呢?针对这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探究,要寻找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应考虑哪些因素?同学们讨论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料应从反应条件的难易、反应速度的快慢、反应原料是否易得、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考虑。之后同学们列举了所学过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如:木炭燃烧、碳还原氧化铜、蜡烛燃烧、酒精燃烧、人的呼吸等。然后从反应条件的难易、反应速度的快慢、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们在讨论中慢慢感悟。

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活动中,实验桌上都提供了试管、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橡皮管、单孔橡皮塞、水槽、酒精灯、铁架台等仪器。要求学生动手操作,选取上述某些仪器设计出几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应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相互间讨论交流认为哪组装置是最理想的装置?为什么?哪一组装置与众不同?”此问题一出,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大胆思维、讨论比划、尝试,力图设计多组装置,力求自己设计的装置有所创新。

通过对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原料、装置、步骤的研究,最后请同学们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制取、收集、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等到实验结束后,小组分析实验成败以及原因,小结、汇报自主学习的收获。

篇1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学反思

加强之处:

篇13: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

(1) 在学会使用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基础上,理解固体与液体分离使反应停止的原理,并运用原理进行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

(2) 通过实验装置改进与创新的引导,提高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实验的能力。

(3) 通过装置的改进与创新的引导过程和体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提高创新思想的自信心。

二、实验仪器

除引导用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外,无确定性装置。

三、教学意图

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装置时,学生已经初步地具备选择实验仪器,并设计组装装置的能力。再通过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反应过程中,固体与液体一旦分离反应即可自动停止的原理,围绕着固体和液体分离过程和效果,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仪器、装置的改进与创新创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的延伸出来的课外活动,进行实验仪器的改进与创新制作。

四、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二氧化碳的制取选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加热装置,装置可以选用试管作发生容器,请看图1所示的装置。

师:如果我想制取更多的二氧化碳,那试管可以改成什么容器呢?

学生阅读教材,查找容积大于试管的仪器:锥形瓶、 平底烧瓶、烧杯、集气瓶。自发议论后得出两种容器: 锥形瓶、烧瓶。

师:那请模仿试管的装置,画一画,行吗?

在学生完成会之后,展示学生画的装置。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两组仪器有什么缺点呢?

师:缺点在于不能控制反应进程。比如实验完毕后, 想让反应停止,但固体和液体继续接触反应,直到一种药品消耗完毕。既浪费药品,又浪费时间。我想改进装置,在不想反应发生时,就能达到固液分离效果, 使反应停止,可行么吗?

学生好奇,并议论纷纷。

师:我们利用长颈漏斗、试管以及锥形瓶设计成如图2所示的装置,利用气压的变化,就有可能达到我们分离固体和液体的目的。

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能很快发现反应依然在进行。

师:这两套我们的改进装置,又有什么缺点呢?

生:液体并没有完全压回长颈漏斗,固液完全分离不彻底。长颈漏斗上面圆球的容积太小,液体会满出来。

师:非常好。玻璃在高温下,可以改变成任何形状。 我们可以让玻璃工人把长颈漏斗上部容积做大,从而解决问题。只要有草图,玻璃工人可以改变任何装置外形。你能设计一套装置,用以解决固液分离不彻底的问题吗?

学生议论纷纷,相互交流。

生:可以这样,长颈漏斗下端可以再下去点就好了, 那我们就把锥形瓶下面做个小尖尖,液面就下去了,完全分离。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了草图,并进行介绍。台下气氛高涨的学生一边认同,一边举手。举手的分两类人,一类想立刻展示自己与他不一样的杰作,另一类则是想立刻指出这套装置的缺点。

生:这样的仪器可以做,但放不稳啊?

生:试管放不稳都可以用试管架和铁架台,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台子啊!要不放在塑料泡沫上如何?

师:创新需要我们有天马行空、不受限制的思维想象。我们提倡画出最奇形怪状的蓝图。但真正的工业设计与实施,还需要考虑到更多细节,例如装置的逻辑原理和优势,材料的获取与加工,生产与价值成本的合理性等。对创新进行改进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也值得大家尝试。接下来,我们让更多的学生展示他们的产品或者改进。

师:我发现,大家改进的更多都是对锥形瓶模式的改进 ( 如图3所示 )。

师:为了打开思路,给大家展示一下另一位学生的设计。有人提出:固液完全分离的装置,可以用提高固体高度达成。所以设计了一个这样的装置 ( 如图4、 图5所示 )。

学生赞不绝口,并又开始设计隔板风格的装置。

生:老师,我喜欢集气瓶代替锥形瓶,更稳重, 更漂亮。

师:你真有乔布斯的理念啊,你可以画你想要的仪器。

在各种表扬、赞美和引导下,学生作品开始努力设计更多的装置。

生:为什么偏要用气压呢?能不能手动停止反应呢?

师:可以呀,只要实用与方便,你们都可以尝试一下呢。

生:那我想这样 ( 如图6所示 )。

生:不不行,你的小隔板好悬,固体放不稳,用个小药瓶吧,塑料的,戳上些小孔。

生:好强,试管里放小药瓶 ( 如图7所示 )。

生:试管换成集气瓶吧,大号的 ( 如图8所示 )。

学生议论开了,不时有人举手,不时又有人反对, 不时又有新创意了。

师:看来大家收获很多!老师也给大家再展示几个教师级的作品,给大家借鉴 ( 如图9 ~ 11所示 )。

生:真是好设计啊!真厉害啊!

师:大家能有更好的设计嘛?

生:我觉得我有一个更好、更简单的设计。

师:画给大家看看呢!

生:画好了 ( 如图12所示 )。

师:这是怎么回事啊?

生:方格中有网格,固体放在网格上,液体在网格下。要反应就倒过来,想停止就翻回去。

教师和学生都鼓起掌来。

师:这是我上这节课很多次,听到的最简单,最有创意的设计。大家都觉得怎么样?只需要这个创意, 就值得大家为他鼓一次掌。

生:有问题,老师,他这个从哪里放药,从哪里导气啊?

生:我还没有想好,还有很多细节好像很难设计!

师:非常好!大家都可以帮忙完善这个创新的作品。我很希望能看到一个实物产品。如果我们真的有发明专利,那我们要有确实可推广的产品。我们在课堂上收获了这么多的蓝图,能实施吗?能变想象为现实吗?有信心在实际操作中解决更多困难吗?我希望在课外时间,有人能实施完成他们自己的作品。

五、课后反思和延伸

课堂内容就这样短暂的结束了,留下学生无限的创意、信心和热情。笔者带领学生认真地对他们的产品进行了实施:为了能烧制锥形瓶下的小尖尖,我们用酒精喷灯一连烧坏了几个锥形瓶。学生都表示受热不均很难完成时,笔者联系了一个玻璃加工作坊,带领学生参观了烧制玻璃过程,并真正完成了锥形瓶的改造,学生都兴奋至极。手动提拉小药瓶的改进装置进展顺利,效果优秀。而最有创意的重力方格,也在学生的火眼金睛下,找到了材料,得以实施。虽然最终产品并不漂亮,离我们设想的美好画面有距离,但笔者同样表扬了学生。

本课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参与设计。在原理用实验展示完成后,运用原理,改进装置,创新装置, 这比教师“死讲道理,见题记装置”要有效得多,深刻得多。而课堂的形式也可以以小组合作为背景,学习与实践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素质为先。是一堂不可多得的、可实施的素质课堂。

在课堂中,有些操作引导可以商榷。例如,学生先创新一些装置,再集体分小组改进这些装置,还是创新一个,改进一个。在这节课设计环节中,是边创新, 边改进,边引导,学生参与度高,但讨论时需要强化管理,防止放出去,收不回来。

最后不得不提,课下第二课堂的实施是十分重要, 一定要做的环节。一是让学生真正感到设计创新是需要实际操作的,离我们不远,增强信心,加强兴趣。二是让学生感知为人做事的风格:不纸上谈兵,实事求是, 做行动的巨人。对学生成长成人有很大帮助和鼓励。

六、创新实验说明

本实验基于课堂过程使用,所以实验说明辅佐在课堂实录之后。

装置一 ( 如图13所示 ):带小尖锥的锥形瓶。来源于对基本锥形瓶装置的改进。目的是降低长颈漏斗下端的高度。漏斗低端越低,液体液面最终也就越低, 也就有机会达到固液完全分离。锥形瓶放不稳的问题, 可以用塑料泡沫做平台放置。装置在改进过程中有难度,普通喷灯预热效果不好,容易炸裂,建议改进时选择专业的玻璃加工为技术支持。

装置二 ( 如图14所示 ):广口瓶配小药瓶。手动固液分离装置。固体药瓶放在小药瓶中,药瓶壁的小孔用于液体药品的进入。广口瓶中盛装液体药品。需要反应时放下铜丝,反应停止时拉上铜丝。外观美观, 材料较易收集。类似风格和材料的装置较多,可灵活组装。

篇14: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二氧化碳气体制取;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1-004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06年4月第2版)第六单元课题2。

2 设计思想

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结论往往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本课题教材的编排正是根据学生的这个认知特点,以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问题。

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本设计运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抛锚式”教学思路,抛锚式教学强调以富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为基础(称为“锚”)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因此我利用学生学过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来创设情景,激发他们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确定二氧化碳制取过程需探究的问题,并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药品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最终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并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整个过程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 教学目标(略)

4 教学过程

4.1创设情景,确定问题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大家能不能利用实验室为你们提供的仪器、药品,自己制取一瓶氧气?

生答:当然可以。

师:那就请大家自选仪器、药品,动手制取。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完成实验;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实验。

师:大家真的就那么肯定刚制取得到的那一瓶气体就是氧气?

生:我们用实验结果向你证明。

学生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制得的气体是氧气。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实验思考一个问题,若实验室要我们完成另一种气体CO2的制取,那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板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学生激烈讨论,师鼓励学生踊跃回答,师生共同分析筛选,最后把问题集中如下:

(1)寻找能生成CO2的反应,从中选出最适合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料及原理)。

(2)设计何种装置来完成上述的反应?

(3)气体如何收集?如何验满?

(4)如何确定得到的气体就是我们所要的CO2(气体检验问题)?

(5)整个实验要完成需如何操作(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师:现在我们就按照大家刚才讨论的思路,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进行研究,首先对第1个问题进行探究。

4.2问题探究

板书:一.所需药品和反应原理:

师:现在大家回忆一下,有哪些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

学生讨论回答:碳完全燃烧;碳酸钙高温分解;碳还原氧化铜;呼吸作用。

多媒体演示:包含上述四个反应的表格一(教科书第113面习题5的表格)。

师:我们能否利用这些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反应条件、生成气体的纯度、生成的气体是否便于收集等方面积极展开讨论,教师把讨论结果用多媒体演示在上面的“表格一”中。

师:上面的反应都不宜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请同学们再根据我给你们提供的信息,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什么药品作进一步的探究。

多媒体演示: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CaCO3)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也都能生成二氧化碳,它们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

学生探讨,设计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以便得出结论。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说说选择什么药品最合适,并说出理由。

生:石灰石与稀盐酸最合适,其他的反应不是过快就是过慢。

板书:一、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二、反应原理(要求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师:药品确定后,那么接下来就得考虑用什么装置来实现这个反应?该用什么方法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请同学们根据制取氧气的经验和我下面提供给你们的信息,利用实验室给你们提供的仪器,自己设计一套最理想的二氧化碳制取和收集装置。

多媒体演示:表格二:实验室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气体发生、收集装置及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表格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比较。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装置;师巡视指导,提醒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考虑问题。

教师从学生设计的装置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套进行讲评,确定较好的装置,并引导学生把装置抽象出来与氧气的装置比较。

板书:三.制取和收集装置:

多媒体演示:表格四: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发生、收集装置小结。

师:如何检验所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可确定气体是二氧化碳。

师: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那该如何验满?

生: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

板书:四.验证方法:

1.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确定气体是二氧化碳。

2.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

师:那么接下来请大家思考如何操作才能使实验顺利完成?即操作步骤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讲评、归纳。

板书:五.操作步骤:

多媒体演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讨论和屏幕上的操作步骤,自己设计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讨论、完成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实验。

4.3 小结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再现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结合阅读课本p112“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多媒体演示课堂练习: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通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则实验室用此方法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__。(图略)

5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抛锚式”教学思路,学生围绕“锚”进行自主、协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享学习成果,感受和体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充分的调动,到下课时仍意犹未尽,自然也就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让学生讨论的内容较多,交流的机会也多,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调控能力,运用灵活的教学技巧,才能把握好教学时机,使课堂松弛有度,形成有序动态的课堂教学局面,并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9-113.

篇15: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

1、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本操作、收集及检验方法。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设计环节提高学生对初中阶段常用的两种气体制取装置的理解和认识。

2、让学生在组装并使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制取气体的过程中,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二、实验用品

烧杯、集气瓶、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铁架台、试管、试管、玻璃片、酒精灯。

石灰石、稀盐酸(1:2)、澄清石灰水、木条、火柴。

一、知识准备:

1、药品:石灰石和稀盐酸、2、反应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3、装置:

(1)发生装置:固液装置

(2)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5、验满方法: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

二、实验步骤:

(1)、组装仪器(让学生自己组装装置并选择最简易装置使用)老师强调:塞橡皮塞时要有拧的动作。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思考:如何检验双孔橡皮塞装置的气密性)

(3)、装药品

(4)、收集

(5)验满

(6)如何验证

从第二步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老师可以先简单演示一下。

【问题与交流】

篇16:《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方法,知道二氧化碳的验证和验满方法;

易装置,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2.能设计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

过程

方法

1.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复习和对比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验证方法,进一步得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多种能得到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分析,得出选择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原理制备二氧化碳的原因,引导学生得出实验室制备气体时还需要考虑的一些基本因素,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整合和升华。

情感

态度

二氧化碳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正唯物主义教。

力。

价值观 1.通过分析和探究实验室制取和收集2.培养理科学习中严密的逻辑思维能

3.通过相关实验的探究分析,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培养。

【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探究;2.归纳实验室制备一般气体的规律。【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备气体的知识整合和能力的

二、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对实验室里如何制取气体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实验室常用三种方法来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由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不同,它们的制取装置不同。通过氧气性质的学习和收集装置的结合,学生也有了选择收集装置的部分经验。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的经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灭火等。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一些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发应原理,但却不知道怎样选择才适合实验室制备气体及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对其进行引导,使知识得到补充完善,使能力得到提升。

三、教学过程

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演示实验】教师准备了一只空饮料瓶,向其中倒入半瓶热水后倒掉,然后迅速拧紧瓶盖,将其浸入冷水中,瓶子马上变瘪了。

然后教师又拿出一只事先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饮料瓶,对同学们说:“刚才我用热水做的这个实验,现在改用冷水,看看能否成功。”当教师向瓶中注入约1/3体积的水后,立即拧紧瓶盖,用力振荡,发现瓶子也慢慢变瘪了。

这时学生们有点迷惑了,教师趁机鼓动:“大家想不想亲手做一下,在每组仪器用品中,都有一只塑料瓶,大家试验一下吧!”

观察、思考

学生们感到惊奇,但是大家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是因为封闭的塑料瓶内盛有热空气,当它遇冷后体积缩小,瓶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软塑料瓶自然就变瘪了。

学生们模仿教师的实验后,感到很失望,因为他们的瓶子都没有变瘪。

既是为了引课,也是为了让学生对亲自制取一瓶二氧化碳产生迫切需要,在任务驱动下,为探究二氧化碳的制法作好铺垫。

【讲述】其实老师的瓶子和大家的不一样,我的瓶子里面装有一种‘神秘’的气体,而大家的瓶子里面只是空气。我瓶子里的气体,一遇见水呀,就哧溜溜钻进去很多――能溶于水,所以密封的瓶子里面气压也会减小,当然就会变瘪了。

【提出问题】大家能猜一下这是什么气体吗?

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预习过,很快大家就回答说:“二氧化碳”。也有同学回答是氧气或氮气的,但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了,在前面学过这两种气体都是难溶于水的。

“大家知道我是怎样将饮料瓶中装满二氧化碳的吗?你们想不想将自己的瓶中也装满二氧化碳,重复一下老师刚才的实验?”

此时,学生们跃跃欲试,急切地想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瓶子里装满二氧化碳。

环节

二、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列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能写出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头脑风暴”法,搜索尽可能多的反应。

小组活动,组内讨论、交流。学生提出的方法有:

(1)碳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2)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3)木炭还原氧化铜;

(4)蜡烛燃烧;

(5)碳酸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质量守恒定律》中有该实验);

(6)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或稀硫酸)(某些学生已预习);

(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提出问题】大家列举的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应该从反应条件、药品来源、操作是否简便、气体是否便于收集等方面综合考虑。并从上述7个反应中初步筛选出“碳酸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和“碳酸钙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利用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石灰石与稀硫酸、碳酸钠与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硫酸的反应,哪个更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

概括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其反应原理是:CaCO3+2HCl =CaCl2+H2O+CO2↑。

小组同学利用点滴板完成上述实验,并得出结论:

(1)碳酸钠无论与哪种酸反应,速度很快,不易收集;

(2)石灰石与稀硫酸的反应开始时有气泡产生,但随之气泡越来越少,慢慢停止了反应;

(3)只有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速度适中,反应在持续进行,收集起来也很方便。[来源:学科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环节

三、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对比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你发现了什么?

分析对比,得出:二者虽然所用药品不同,但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都相同,即都是“固+液→气,且反应不需要加热”。

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通过对比的方法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提出问题】通过对比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利用所给的仪器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教师将上述仪器用打印机打到透明胶片上,制作成仪器卡片,学生便可以用仪器卡片和透明胶带进行装置的设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透明仪器卡片设计实验装置。

师生讨论,发现如下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并得出如下图所示的几种可行性装置:

提供透明仪器卡片让学生粘贴模拟,而未用实物仪器让学生组装,主要是考虑这本身属于设计实验,类似于建筑中的图纸,再者如果将所有备选仪器都提供出来,一则受实验室条件限制(某些仪器数量不足),二则学生的课桌上也无法摆放那么多的仪器。

三则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思维的空间和载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布置任务】选择其中一种实验装置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你是否收集满了。

学生动手实验,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交流:(1)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2)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3)验满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环节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师生共同交流,得出如下思路:确定反应原理——设计实验装置(包括反应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实验——收集气体——检验气体——验满。

整体认识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课堂练习】

⑴ 实验室常用固体亚硫酸钠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SO2气体,已知SO2是无色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SO2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

⑵ 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

(已知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H: 1 C:12 O :16 S: 32)

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表达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知识迁移能力。

【拓展延伸】用家庭厨房中的物品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提示:纯碱是碳酸钠,器具可以考虑用输液器的塑料软管)

课后完成

上一篇:夜问的高中作文750字下一篇:卖粮吃肉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