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创新总结

2024-06-28

劳模创新总结(共6篇)

篇1:劳模创新总结

2014年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

工作总结暨2015年工作安排

一、2014年工作总结

回顾2014年,在上级工会的正确指导下,在各级基层分会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劳模员工的积极参与下,公司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活动取得了较好成绩。劳模“结对子”情况:公司47名劳模“结对子”57对,其中一线劳模21名,技术劳模 21名,管理劳模5名,对子中35周岁以下的共占98.2%,这些课题均按计划完成。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情况:19个“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共完成32项创新课题,形成先进操作法6项,培养青年人才90名,并涌现出3名公司级新劳模()。

纵观2014年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计划周密,管控到位,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组织管理工作逐步成熟。为保证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活动有效开展,各基层分会积极争取单位行政党委的支持和指导,部分分会的党政主要领导、系统分管领导亲自担任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培养领导小组组长,对“结对子”培养对象、课题及选择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人员、立项课题进行审核;主动对活动进展情况进行了解,并参与年终评比,对“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成绩和效果进行评价。劳模所在的车间、班组、科室也积极支持分会加强对“结对子”和创新工作室的组织管理,认真组织制定“结对子”培训计划,加强计划实施过程管理,深入培养课题之中,通过掌握培养效果及时指导、调整培养方式和进度,并在工作中积极为劳模与培养对象创造实践课题和展示成果的机会。

(二)创新活力得到激发,创新效果明显。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在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引领下,破解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劳模创新工作室以“设计具有自动筛分破碎功能的双翻小区及矿石筒仓EPC工程”为课题,研发设计完成了具有自动筛分破碎功能的宁夏华夏特钢双翻小区及矿石筒仓EPC项目,企业因技术唯一性获得翻车机区域工程总包合同,创产值8000余万元。×××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工作室5名成员成功研发了国内首台最大回转直径曲轴6G80MEC。在焦炉机械无人化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劳模创新工作室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面,无人化操作的实现对我公司焦炉机械产品进入国内外高端设备市场有着重要意义。×××劳模创新工作室在起重机三维参数化设计平台研发中下了大气力,编制了《三维设计规范》,建立了三维设计模板,整理、完善了典型结构件和双减速器铸造起重机机型参数化模板,已初步形成了铸造起重机参数化平台的设计。

(三)积极服务生产,提质增效作用明显。2014年,各一线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围绕提升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了解决2MW增速机高速端箱体加工精度高,箱体把和一起加工超过机床加工范围的难题,×××及工作室成员经过多次研究,通过拆开箱体单个加工,挖掘机床潜能、优化工装夹具、设计吊装方式,使得箱体加工一次交检合格,保证了加工精度;×××工作室通过对原有低压缸工艺仔细研究分析,结合实际将原有工艺的加工次序进行合理改进,提高了加工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还总结了大型数控机床刀具的选择和使用技巧等3个技巧;×××带领工作室成员围绕新产品在焊接过程出现的瓶颈问题,发挥工作室团队作用,攻破了新产品的焊接技术难点、问题,并总结固化推广了“25mm厚度以下板材刀刃坡口无需清根”等6项操作规范,不断提高了电焊班这支 队伍的焊接水平和技术水平,保证了×××公司急难险重任务的按期保质完成;×××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针对×××项目5台设备走行装置装配任务,形成了《走行装置装配作业指导书》,为后续生产同类部件的指导和借鉴提供了方便;×××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在制造×××项目钢包的过程当中,通过提升焊缝成型质量,使焊缝R角打磨效率提升30%,通过控制焊接变形,使桶底平面度大大优于日本国内制造的同类产品;通过对“×××焊接法”的推广和固化,使生产效率提升15%以上;×××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通过优化套排工作流程和方法以及切割参数,提高了材料利用率约3%,提高工作效率约10%,逐步实现了从简单的“可以切”,到“切得快”、“切得好”、“切得省”的转变。

(四)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相辅相成,促进了年轻人才的成长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劳模“结对子”活动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为广大员工学习劳模、提升自我、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进一步放大了劳模在培养年轻人才、提升团队素质方面的辐射效应,促进了年轻人才成长、员工素质提升。×××公司分会组织8名当届和往届劳模、专家分别与13名青年员工“结对子”,通过集中学、“一对一”授课、现场实训等形式进行重点培养,并坚持每季度检查,年中、年末分别以理论考试、论文答辩、实操演练等形式进行考核评定,收到了满意效果。×××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自成立后,围绕散货码头装卸系统总承包和定量装车楼等新产品开发,培养了10名年轻设计人员,他们都已能够独立完成散料码头项目的总平面和工艺系统等的设计工作,工作室成为了年轻员工成长的摇篮。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的培养 和创新课题选题、计划的制定不够细致,没有切实围绕被培养人自身水平实际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探讨和挖掘;二是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在员工中的影响力还不够,品牌效应还不够突出,我们对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的宣传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许多分会都是等着年终的时候才进行宣传报道,忽略了在活动过程中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宣传;三是工作开展得不够平衡,部分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深入不够,缺少过程中必要的管控和跟踪,年终对活动的考评也只是敷衍了事,活动的实际效果还需进一步提高;四是部分分会对于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活动中涌现出好的做法和经验,尤其是一些先进操作法等归纳总结推广应用不够及时和到位。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各级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劳模的传、帮、带作用。扎实开展劳模“结对子”活动,围绕带出新劳模、培养技术骨干、加快青年成才的带徒目标,分三个层次选拔好培养“对子”,下气力抓好培养课题立项、培养计划制订、培训施教、阶段性考核、考评答辩验收等重点环节管理,提升活动实效,形成长效机制,促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深化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将创新带头人扩大到技术专家、高技能人才和优秀职工,按不同类型“量身定做”工作室,在团队组建、制度建立、课题立项、场所设施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全年完成创新课题20个以上。

(一)加强领导,提供保障,把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活动打造成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加速器”

强化“两个保障”,确保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高效运行。一是组织保障。各基层分会要注重加强劳模“结对子”和对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指导,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完善“党政支持、工会组织、部门配合、劳模挂帅、员工参与”的工作格局。针对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要尽量提供固定场所,制作工作室看板(包含组织机构、人员组成、工作职责、目标任务等),适当投入经费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二是措施保障。各基层分会要根据实际做好劳模“结对子”对子搭配,课题选定;针对单位生产经营实际确定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课题立项、人员组成,形成知识、年龄结构和技术层级科学合理的创新团队。加大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的跟踪检查力度,过程中要有准确详实的培训、攻关记录,全面反映活动整体进展情况;对于活动中取得的好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公司报等方式及时宣传报道,扩大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活动影响力;年终要组织各系统专家组成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考核答辩。

(二)精心组织、强势推进,把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动机”

突出“三个结合”,确保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一是要把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与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等活动紧密结合。以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充分发挥其示范、表率作用,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建功立业活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二是把创建工作与搞好技术创新、技术攻关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引领作用,紧贴企业生产中的难点、重点,开展群众性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活动,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三是把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与员工素质提升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劳模在提升员工职业道德素质、技术技能素质和创新创优素质上的辐射作用,培育德才兼备、业务精通的人才队伍,为企业技术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三)引领员工、提升技能,把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打造成培育员工成长进步的“孵化器”

1.强化教育培训,促进技能提升。各基层分会要借助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不断推进和深化三个层次的劳模对子培养模式,根据重点培养、骨干提升、青年成才等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开展“讲堂培训”、“样板培训”、“集中培训”、“现场培训”等多元化培训,劳模、名师担教员,现场变课堂,案例当教材。围绕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管理改善等方面内容展开定期或不定期技术交流,结合现场遇到的技术难题,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专业化培训,提升不同层次员工的技术技能水平。

2.加强人才培养,传承技艺绝活。积极组织广大劳模、名师参与“我为公司留绝活”主题实践活动,各基层分会要及时总结归纳劳模、名师的绝技绝活,并通过劳模“结对子”和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把绝技绝活不断传承推广,鼓励劳模、名师本人深入车间现场指导教学,强化技术指导,并将先进工艺和方法进行固化,以电子文档、资料文稿和看板制定等形式记载在案,供每一名成员参考学习。

篇2:劳模创新总结

劳模创新工作室,以“网络支撑创新”为纽带,打造了一支能观察,能吃苦,能思考,能钻研的优秀创新团队,通过管理创新、技能创新和节能创新等手段,精心打造好劳模创新工作室,促进分公司创新水平不断提升,现将成立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管理劳模工作室,是以集团劳动模范——同志牵头成立的劳模创新工作团队。工作室成员包括公司网络技术、工程建设各个专业的市级及以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劳动模范、技术专家及创新骨干。

二、工作开展情况

劳模工作室成立以来,一方面通过信息报道、视频宣传、事迹展览和风采展示,宣传劳动模范和劳模工作室团队的优秀事迹,弘扬正能量,突出“劳模就在身边”观念,形成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关爱劳模、争当劳模的氛围;

另一方面,工作室汇聚网络技术、工程建设等各个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创新骨干,通过各级劳模先进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各种岗位练兵、技能比武、课题攻关、创新评比等活动,充分发挥劳模工作室“教绝招、传技能、带高徒”等作用,进一步培养及选拔各类优秀人才。

工作室成员结合移动通信网络生产一线工作,通过积极开展合

理化建议、难题会诊、课题攻关、项目研发等科技创新活动,对生产实践中涉及到的技术革新、效率提升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攻关、有效攻克移动通信网络运维和建设难题,促进网络支撑能力提升。

二、主要成果

以下为工作室两个创新成果展示: 创新提案一: 创新提案二:

篇3: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

近年来, 煤炭行业也力图通过整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方式化解过剩产能, 但整合后, 无论是产业集中度还是市场控制力均未达到理想状态。

那么, 如何应对“寒冬”时节, 是煤炭行业首要问题, 在此煤炭经济效益令人堪忧之际, 作为煤企更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鼓励员工争做时代楷模, 以此鼓舞带动广大职工迎难而上, 创新创效为企业的发展降本增效, 开源节流, 这无异于是“另辟蹊径”, 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新时期职工群众的伟大创造, 是工人阶级无穷智慧创造活力的具体体现, 是用劳模的先进思想、崇高品质、模范行为和创新精神引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创新创造的伟大实践, 促进了企业创新发展关键问题的解决, 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随着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在各地升温发酵, 目前, 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五阳煤矿工会工作的又一响亮品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 对于发挥劳动模范的引领作用, 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尤其是应对煤炭行业市场疲软的境况, 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结合五阳煤矿发展战略, 为充分发挥该矿高技能、高学历人才在科技创新、技能攻关中的积极作用, 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工作环境, 不断提高职工技能水平, 五阳煤矿于2012 年12 月创建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旨在弘扬劳模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引领职工群众奋发有为, 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 提供平台更好发挥技能人才优势, 是一个集技能传承、经验交流、技能创新和技能转化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工作创新基地。这标志着该矿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攻关克难、自主研发水平将掀开新的篇章。

该矿劳模创新工作室由获得“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张联斌及获得矿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唐满元担任组长, 由获得矿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穆春平担任副组长, 成员由十余名矿劳动模范组成。

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主要是以文化为引领、专业技术创新为目标, 该工作室里的每个成员都以劳模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担负着模范引领、技能传承、技术革新、学术交流、新技术推广、应用等职责。

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是以劳动模范、金牌员工、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技能领军人物姓名命名, 带领团队立足基层, 通过传播先进创新理念、科学管理 (操作) 方法、高超技术技能, 由点带面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组织。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广普及先进理念、技术和方法, 提高职工的技能素质, 突破本行业本专业的技术发展瓶颈。通过科技咨询、技术诊断、人员培训等活动, 采取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服务,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推动人才、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形成产学研用之间有效互动的创新模式, 为企业培养发展急需的科技人才。

在技术经验交流的同时, 传承劳动模范精神, 成为企业技能传承的纽带, 人才培养的基地, 为该矿储备专业技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职工成长打造了绿色通道。把职工凝聚到劳模周围, 传授经验, 切磋技术, 培训技能, 提升职工素质, 培养了一批专注于一线创新创造的团队, 推动了创新型人才的涌现。

1 难题攻关, 技术创新

矿山的首席设计师、高级技师、省级劳动模范、硕士学士作为组织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主导力量, 担负着破解安全生产难题、进行技术创新的主要责任。工作室于每月面向职工征集安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每月召开安全生产技术研讨会, 并制定具体方案及改进措施, 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工作室自成立至今, 共解决制约生产的技术难题400 余项, 技术创新项目100 余项, 其中40 余项分别获矿、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奖, 这些小改小革, 有效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提高了该矿的劳动生产效率和机械化程度、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达3000 多万元。

2 传承技能, 培养人才

劳模创新工作室实行师带徒制、导师制、教练制, 通过理论授课、现场实训提升实践技能, 规范操作行为, 形成了“讲理论→提建议→论方案→定计划→练操作”的模式, 每周定期组织学员进行3次业务理论学习, 分门别类的对综掘机司机、采煤机司机、采掘电钳工、煤矿电气安装工、巷道掘砌工、矿井维修钳工、液压支架工等12个工种进行专题授课, 涉及矿井生产采、掘、机、运、通等专业知识, 主要学习新工艺运作特点、新设备结构性能以及外单位的先进经验等。

同时, 以每周“专业小考”, 每月“系统大考”的检测模式进行测评, 并将测试结果纳入高级技师考核范围, 以此增强授课者的责任心, 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了职工的创新能力。

3 成果转化, 推广应用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建立技术交流的互动平台, 所取得的创新成果不仅解决了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而且实现了降本增效的双赢效果。其中, 由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明的“神州号风水分离器”, 地质预测预报软件就是实例代表。

“神舟号风水分离器”在井下实际试验运行中, 完全达到理想效果, 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可以使风水混合风压实现风和水的有效分离, 保证了支护钻机动力和性能的稳定, 提高了生产效率80%。

二是防止钻机润滑油脂快速流失, 保证了其动力部分的润滑性能和密封效果。不仅杜绝了跑风串水现象, 减少机械磨损度, 而且延长使用寿命, 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是设备结构简单, 造价低廉, 并且使用维修方便, 能适用于各种环境, 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该创新成果在全矿所有掘进队组推广使用后, 不仅可以有效保护支护钻机, 延长顶钻的使用寿命, 而且还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理想效果。

地质预测预报软件是一款自带数据库文件的地质预测预报软件, 实现了对煤系地层详尽地质信息全面掌控的目标, 并能有效整合瓦斯, 建立水文地质平台, 已在潞安全面推广使用。诸如此类的创新成果在生产过程中已推广20 余项, 并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与此同时, 劳模创新工作室拓展了弘扬劳模精神的新途径, 为劳模保持和发挥先进性、展示劳模的时代风采提供了平台, 增强了劳模的感召力, 让职工群众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成果也让职工感受到劳模精神对推进技术进步的强大力量, 进一步激发了职工诚实劳动、科学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热情。

潞安五阳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发展绝不可以“闭门造车”, 成长之路需要广开言路, 借鉴和吸纳国内出色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经验, 以此来不断丰富、提升该矿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发展水平, 梳理该矿劳模创新工作室发展方向总结如下:

3.1 精心策划、稳中求进

一是要做好选树工作。选树好有一定创新成果和创新能力的劳模;选树好业务精湛、技能高超的技术领军人物;选树好有创新热情、有创新成果的年轻技能人才。

二是要实现“提高率”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活动, 实现广大职工技术素质的提高率, 实现广大职工创新能力的提高率;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提高率。

三是要做好“奖励”。首先, 做好精神奖励, 对在劳模创新工作室中有突出成绩的人员授予精神奖励, 激发其不断创造创新的热情。其次, 做好物质奖励。

3.2 完善管理、改进机制

一要在上级领导和党委领导下, 统筹规划创新平台, 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制定目标、循序渐进的形成完整的管理机制。

二要尊重和保护创造者的创造热情和创造成果。

三要加强宣传,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让职工群众明确技术创新的方向、方法和思路, 提高活动的参与率。

3.3 强化考核、促进创新

为提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生命力, 促进其不断提高创新力, 应加强考核, 制定高标准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验收标准和考核奖励办法。

摘要:近年来, 我国经济增速正逐年下降。目前, 产能过剩和资源错配的矛盾依然严重, 经济增速的进一步下调已成事实。在此宏观经济形势之下, 结构性产能过剩给煤炭行业带来了沉重的包袱, 国内煤炭延续了“跌跌不休”的市场行情, 煤炭市场出现供需矛盾, 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行业运行情况依然严峻。在煤炭行业“寒冬”时节, 潞安五阳工会根据当前时期的经济工作重心, 组织和发动广大职工, 群策群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煤炭市场产品竞争力。集思广益, 创新平台应运而生, 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此创办, 旨在弘扬劳模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工作作风, 犹如一面鲜红的旗帜, 将一个个技能人才凝聚麾下, 报团攻关, 就如何创新创效为煤企降本增效、开源节流闪光发热。

篇4: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

在煤炭行业“寒冬”时节,潞安五阳工会根据当前时期的经济工作重心,组织和发动广大职工,群策群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煤炭市场产品竞争力。集思广益,创新平台应运而生,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此创办,旨在弘扬劳模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工作作风,犹如一面鲜红的旗帜,将一个个技能人才凝聚麾下,报团攻关,就如何创新创效为煤企降本增效、开源节流闪光发热。

关键词:创新创效;降本增效;开源节流;劳模精神

作为基础能源行业,煤炭行业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密切相关。而我国经济增速正逐年下降,在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和内外部需求均不旺盛的情况下,产能过剩和资源错配的矛盾依然严重。回顾上半年,国内煤炭行业需求弱、产销量下滑、价格下跌、企业亏损加剧,居高不下的只有库存,脱困成了煤炭行业上半年的主旋律。但无论是国家层面的降税减负,还是地方层面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都没能破解煤炭行业的疲软困境。事实上,产能过剩是造成目前煤炭行业困局的致命因素。

近年来,煤炭行业也力图通过整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方式化解过剩产能,但整合后,无论是产业集中度还是市场控制力均未达到理想状态。

那么,如何应对“寒冬”时节,是煤炭行业首要问题,在此煤炭经济效益令人堪忧之际,作为煤企更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鼓励员工争做时代楷模,以此鼓舞带动广大职工迎难而上,创新创效为企业的发展降本增效,开源节流,这无异于是“另辟蹊径”,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新时期职工群众的伟大创造,是工人阶级无穷智慧创造活力的具体体现,是用劳模的先进思想、崇高品质、模范行为和创新精神引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创新创造的伟大实践,促进了企业创新发展关键问题的解决,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随着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在各地升温发酵,目前,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五阳煤矿工会工作的又一响亮品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对于发挥劳动模范的引领作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尤其是应对煤炭行业市场疲软的境况,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结合五阳煤矿发展战略,为充分发挥该矿高技能、高学历人才在科技创新、技能攻关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工作环境,不断提高职工技能水平,五阳煤矿于2012年12月创建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旨在弘扬劳模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引领职工群众奋发有为,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提供平台更好发挥技能人才优势,是一个集技能传承、经验交流、技能创新和技能转化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工作创新基地。这标志着该矿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攻关克难、自主研发水平将掀开新的篇章。

该矿劳模创新工作室由获得“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张联斌及获得矿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唐满元担任组长,由获得矿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穆春平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十余名矿劳动模范组成。

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主要是以文化为引领、专业技术创新为目标,该工作室里的每个成员都以劳模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负着模范引领、技能传承、技术革新、学术交流、新技术推广、应用等职责。

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是以劳动模范、金牌员工、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技能领军人物姓名命名,带领团队立足基层,通过传播先进创新理念、科学管理(操作)方法、高超技术技能,由点带面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组织。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广普及先进理念、技术和方法,提高职工的技能素质,突破本行业本专业的技术发展瓶颈。通过科技咨询、技术诊断、人员培训等活动,采取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推动人才、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形成产学研用之间有效互动的创新模式,为企业培养发展急需的科技人才。

在技术经验交流的同时,传承劳动模范精神,成为企业技能传承的纽带,人才培养的基地,为该矿储备专业技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职工成长打造了绿色通道。把职工凝聚到劳模周围,传授经验,切磋技术,培训技能,提升职工素质,培养了一批专注于一线创新创造的团队,推动了创新型人才的涌现。

1 难题攻关,技术创新

矿山的首席设计师、高级技师、省级劳动模范、硕士学士作为组织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主导力量,担负着破解安全生产难题、进行技术创新的主要责任。工作室于每月面向职工征集安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每月召开安全生产技术研讨会,并制定具体方案及改进措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工作室自成立至今,共解决制约生产的技术难题400余项,技术创新项目100余项,其中40余项分别获矿、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奖,这些小改小革,有效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提高了该矿的劳动生产效率和机械化程度、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达3000多万元。

2 传承技能,培养人才

劳模创新工作室实行师带徒制、导师制、教练制,通过理论授课、现场实训提升实践技能,规范操作行为,形成了“讲理论→提建议→论方案→定计划→练操作”的模式,每周定期组织学员进行3次业务理论学习,分门别类的对综掘机司机、采煤机司机、采掘电钳工、煤矿电气安装工、巷道掘砌工、矿井维修钳工、液压支架工等12個工种进行专题授课,涉及矿井生产采、掘、机、运、通等专业知识,主要学习新工艺运作特点、新设备结构性能以及外单位的先进经验等。

同时,以每周“专业小考”,每月“系统大考”的检测模式进行测评,并将测试结果纳入高级技师考核范围,以此增强授课者的责任心,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职工的创新能力。

3 成果转化,推广应用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建立技术交流的互动平台,所取得的创新成果不仅解决了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而且实现了降本增效的双赢效果。其中,由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明的“神州号风水分离器”,地质预测预报软件就是实例代表。

“神舟号风水分离器”在井下实际试验运行中,完全达到理想效果,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可以使风水混合风压实现风和水的有效分离,保证了支护钻机动力和性能的稳定,提高了生产效率80%。

二是防止钻机润滑油脂快速流失,保证了其动力部分的润滑性能和密封效果。不仅杜绝了跑风串水现象,减少机械磨损度,而且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是设备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并且使用维修方便,能适用于各种环境,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该创新成果在全矿所有掘进队组推广使用后,不仅可以有效保护支护钻机,延长顶钻的使用寿命,而且还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理想效果。

地质预测预报软件是一款自带数据库文件的地质预测预报软件,实现了对煤系地层详尽地质信息全面掌控的目标,并能有效整合瓦斯,建立水文地质平台,已在潞安全面推广使用。诸如此类的创新成果在生产过程中已推广20余项,并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与此同时,劳模创新工作室拓展了弘扬劳模精神的新途径,为劳模保持和发挥先进性、展示劳模的时代风采提供了平台,增强了劳模的感召力,让职工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成果也让职工感受到劳模精神对推进技术进步的强大力量,进一步激发了职工诚实劳动、科学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热情。

潞安五阳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发展绝不可以“闭门造车”,成长之路需要广开言路,借鉴和吸纳国内出色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经验,以此来不断丰富、提升该矿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发展水平,梳理该矿劳模创新工作室发展方向总结如下:

3.1 精心策划、稳中求进

一是要做好选树工作。选树好有一定创新成果和创新能力的劳模;选树好业务精湛、技能高超的技术领军人物;选树好有创新热情、有创新成果的年轻技能人才。

二是要实现“提高率”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活动,实现广大职工技术素质的提高率,实现广大职工创新能力的提高率;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提高率。

三是要做好“奖励”。首先,做好精神奖励,对在劳模创新工作室中有突出成績的人员授予精神奖励,激发其不断创造创新的热情。其次,做好物质奖励。

3.2 完善管理、改进机制

一要在上级领导和党委领导下,统筹规划创新平台,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制定目标、循序渐进的形成完整的管理机制。

二要尊重和保护创造者的创造热情和创造成果。

三要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职工群众明确技术创新的方向、方法和思路,提高活动的参与率。

3.3 强化考核、促进创新

篇5:劳模创新总结

——新形势下弘扬劳模精神的实践与思考

常州电信分公司 陈尚勇

习近平主席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到:“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长期以来,一代代的劳动模范脚踏实地、勤恳不懈地努力工作,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成为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集中表现,也形成了我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

那么,新时代劳模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哪里?或者结合我们企业来说,新形势下如何诠释、定位、弘扬劳模精神?随着中国电信又一次面临凤凰涅槃——应对移动互联网发展“一去两化”的艰难转型,企业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从企业工会工作的角度看,必须在倡导劳动光荣、体现劳动价值的同时,重点挖掘“创新”主题,引领时代劳模精神,激发奋斗动力,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文化建设发挥正能量。这应该是工会深入群众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定位。

从常州分公司近年来这方面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劳模工作室的建设等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涌现出“黄国庆IT技术支撑班”等多个江苏省学习型班组,以及全国知识型职工范志刚、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黄国庆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在此,就促进“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能力,引领创新活动、扩大创新成果提出一些思考。

基本思路是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开展、成果推广为主轴,开展技术、营销、流程等项目创新,引领职工科技生产创新活动发展。在此基础上,大力扩散“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效应,结合“工人先锋号”等各类先进评选活动,在生产一线日常工作及各类劳动竞赛中树立先进群体和个人典型,弘扬以“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根本,以“勇于创新、争创一流”为重点的新时期劳模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劳模精神内涵的传承、发展,充分发掘、体现其价值,逐步完善企业文化中的劳模文化子系统。

具体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一、完善劳模工作室机制

(一)构建纵向整体规划模式

主旨是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作为一个企业工会战略性项目来考虑,形成覆盖全局各个层面的整体工作机制。特别在项目挖掘方面,需要有整体的战略。

从近年来分公司黄国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活动情况来看,开发的项目成果很多,其中“基于CDMA的无线低速率保护路由”、“后端运维大网平台安全接入系统”、“一线工程师FTTH自主带业务验收及装维人员自主安装、测试及故障诊断系统”、“商务光网业务自动开通系统”、公安警务“110精确定位系统”等大型项目成效卓著。其它更多的项目,也具有一定的成效。如何更好地统筹、协调工作室的项目开发,使之更符合企业发展的方向和一线的需求,也尽量用好工作室有限的人才资源?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战略思维,在整体的项目规划上提前介入,建立一个纵向的整体规划模式。

首先是顶层的思考,需要分公司前后端、管控部门通力协作,从全局上跟踪从集团公司到省公司、分公司各个条线、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准确定位创新工作的大方向,总体规划技术创新工作的重点。

其次中间层,要与各生产部门保持沟通,了解各部门的工作难点,有针对性地展开具体的创新目标。

最后是底层与一线人员的密切联系,了解一线的实际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开展个性化的项目创新。

(二)完善内部长效管理机制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工作机制客观上从属于企业的管理,但却又游离于主体系统之外,兼有文化的内涵,不属于经济利益导向的管理模式。新形势下,完善长效管理,必须考虑到经济、文化等多元因素。据此,考虑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应可从几个方面实施。

一是完善组织保障,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合作,由工会牵头组织成立相关工作小组,以合适的组织架构来保证工作机制的运行。

二是落实创建目标,明确和规范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方法和途径,确保工作计划和活动内容之间的顺畅衔接和执行。结构上考虑分级创建、分步提升,形成劳模工作室梯队。

三是完善考评奖励制度,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 果评估标准,以鼓励个体个性化的创新为原则,兼顾物质经济方面和精神层面的奖励,打破标准框框,个案个议,在奖励模式上适当加大力度,有所突破,为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四是对学习培训、交流制度进行充实,充分利用学习体会交流、学习成果展示、集体培训、交叉培训等方式,提升工作室的综合实力。特别要支持骨干员工参加高层次的技术培训,充分调研他们的个性化培训需求,并与他们的岗位素质模型相对比,形成个人能力和岗位要求的对比,设置专项培训计划,提升员工个体能力与岗位的适配度。

五是落实工作环境硬件的保障和部分活动经费的保障,保证各劳模工作室的设施、资金、制度、活动经费到位。

(三)拓展横向多元交流机制

交流学习是拓展思维的良好手段,也是一种文化互补的提升方式,有利于活动的长期深入。

一是逐步展开与兄弟分公司的交流,在具有行业可比性的范围中,从专业的角度开展研讨,取长补短。

二是适时开展本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间交流。常州分公司多年前与当地上市公司黑牡丹集团就有过很好的合作。当时计算机中心黄国庆IT技术支撑班与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劳动模范邓建军的名字命名的黑牡丹集团“邓建军科研组”结对创建学习型班组,取得了良好的激励作用和社会效应。今后将考虑分别针对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不同方向,与制造业、信息业、服务业等不同行业开展结对互助活动,借他山之石创新攻玉之道。

三是大力促进不同部门、不同劳模工作室之间的经验交流、研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同步提升内部员工的精神动力和创新能力。

二、推广劳模工作室成果

(一)建立成果内部推广机制

工会牵头偕同发展规划部和各条线专业部门,适时进行项目成果的鉴定、评估、评优、表彰工作。同时,对具有推广价值的项目组织分公司范围内的复制推广工作,主要在项目适用范围、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对复制推广成功的项目择机向上级推荐。

考虑设立劳模工作室创新项目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掌握新技术、解决新难题的员工和效益显著的项目。

(二)探索成果外部达成机制

在成果的价值实现方面进一步拓宽思路。近年来,分公司一线员 工中也涌现出了一些技术能手。像武进区局的黄敏,自掏经费研发了用于光纤宽带维护的“天翼宽带测试仪”,其中“普通型”在全省光纤维护交流会上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MINI型”得到了广大装维员工的高度评价,被列为常州电信2013年创新上报项目。产品已提交了专利申报。

在这一方面,不能靠单个员工一己之力,更要依靠企业的力量,在形成对外的产品、专利申请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推进。

三、扩展劳模工作室效应

(一)扩散劳模工作室效应

扩散效应,是要将活动向前端的营销服务岗位、后端的支撑服务岗位扩展,在分公司各条线全面推进劳模工作室的创新工作模式,促进各方面工作的创新。

劳模工作室的效应不应知识体现在运行维护部等后端技术部门,应该多元扩展。在营销岗位上,分公司也有一些表现突出的个人。如钟楼区局的徐杰,自费买了辐射测试仪,在3G手机营销过程中用数据说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类似的情况,包括在后端支撑、前段窗口服务等岗位上的一些创新工作,都要纳入劳模工作室的开展工作的范围。

在宣传方法上实行舆论引导与整体推动相结合,在建设方法上实行广泛宣讲与重点指导相结合,在学习方法上实行理论辅导与案例讲解相结合,着眼效果扩大影响。

(二)完善劳模工作室文化

完善劳模文化体系,结合创建“工人先锋号”,联合党团组织的“党员模范岗”、“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在营业服务、业务营销、行业服务、客户维系等不同岗位树立各种不同的劳模典型,形成覆盖全公司各条线的创建体系。

在弘扬劳模精神方面,既要保持传统价值中吃苦耐劳、勤恳奉献的基本特质,更要着重发掘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时代特征和价值观。

工会牵头定期、不定期通过各种手段开展劳模事迹的宣传工作,扩大影响,有行动就有鼓励、有事迹就有褒扬、有经验就有推广、有荣誉就有奖励,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模的良好文化氛围,使创新争一流的思想深入人心。

同时要切实形成关心劳模及后备群体的成长氛围。既要关心关爱 劳模的身心健康,也要关心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更要关注劳模群体的分层培养,使之形成梯队,确保后继有人。对学习成绩突出,并在企业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将劳模荣誉与个人晋级提升、业绩考核、入党考评、选拔骨干等挂钩。分级开展项目评优和先进个人评选工作,对应分公司的年度先进评选,享受低一级的先进待遇,并作为优先评选更高一级荣誉的条件。

篇6:劳模创新工作论文

劳模先进是企业建设发展、比学赶帮活动中涌现和成长起来的特殊群体和关键人才。进行劳模先进管理,发挥其积极作用是我国法律赋予工会的重要职责。2005年在政企分开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国邮政树立了“全国劳动模范”深山信使王顺友这一先进楷模。典型的成功推出,激发了全行业职工学赶先进的热潮,为邮政推进改革进程,面向市场、迎接挑战凝聚了强大的内部动力;同时感人事迹的轰动效应赢得了国家和全社会对邮政普遍服务的深刻关注和理解,从而为中国邮政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作为王顺友个人,也在由普通乡邮员到行业楷模的转变过程中超越了自我,展现了无比亮丽的人生。王顺友成功的先进管理典型案例使我们工会组织深刻认识到,在邮政公司化运营、推进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全面做好劳模先进管理工作,是充分激发企业各方积极性,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工会组织必须适应发展,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创新劳模先进管理模式,做到成功树立劳模先进典型,注重持续提高先进的整体素质,增强其荣誉感和为企业奉献的持久积极性和创造力,有效发挥典型推进企业发展的规模效应。结合邮政企业实际,我认为创新工作要从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新劳模先进培树思路,建立具有规模的企业模范典 型人才梯队网络。

成功建立企业优秀的劳模先进团队是做好劳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这项工作上要转变“劳模先进全靠个人干出来”的传统观念,大胆创新树立“包装”的理念,通过创造条件对已有模范和先进“苗子”提供快速成长和成熟提升的土壤,加强持续的有针对性的培树,逐步建立起具有规模的企业模范团队网络,为发展打造特殊的支撑团队。以北京邮区中心局为例,近年来由于在打造劳模先进团队工作中认识不深,企业劳模先进管理和模范典型队伍的状况存在着一些不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已有劳模先进典型的年龄普遍老化。

二是先进后备不足,新时期下涌现出的可培养的年轻同志不多,形成先进断档现象。

三是对既有荣誉的劳模先进培养、宣传、关注力度不够,个人再提高、再上升的空间受到局限,企业先进团体的整体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针对这一实际,中心局工会在党委领导下确定了从源头参与劳模先进打造和管理的新思路,建立了企业先进培养的长效机制:即确立先进个人和团队发展生涯设计理念。将人力资源管理的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理念引入到劳模先进管理中,确立先进个人和团队发展生涯设计理念,将先进典型选树工作作为企业的系统工程,建立先进选拔、宣传、培养、促使其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目标是建成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中心局模范典型梯队网络。具体方法是:

(一)总体规划,分类指导,进行劳模先进个性化的发展生涯设计。

按照本局、市公司、省部级、国家级等多层级、多类型先进称号的标准要求,结合现状,按较成熟且具有再提高空间的培养对象、具有一定基础需进一步培养的对象和新确定的先进后备三个梯队层次确定劳模先进个人培树对象;按较成熟且具有再提高空间的培养对象、新确定的培养对象两个梯队层次确定先进集体培树对象。针对不同梯队的个人、集体制定个性化的培树计划,系统规划先进典型的成功晋级路程。如不同层次、类型个人培养的思路是:

——第一梯队:较成熟且具有再提高空间的培养对象。重在提高其影响力,努力向更高层级冲刺。要结合当前形势和时代特征,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创造活力,发挥出其在建设发展中的引领和创新作用。要不断挖掘、丰富、总结、宣传先进的新事迹、新做法,加强向上级推荐的力度,使先进典型符合时代要求,代表行业特点,得到行业甚至社会的认可。要创造条件提供深造学习的机会,在再扶植、再发展上做好文章,使其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第二梯队:具有一定基础需进一步培养的对象。在培养上做到思想理论、业务水平、个人修养、经验积累等全方位的培 养。在塑造上要下大气力,做好先进事迹和作法的归纳、总结、提炼、推广和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提高先进的知晓度、影响力和带动作用。

——第三梯队:新确定的先进后备。要求其所在基层单位加强对其的全面培养,及时修正其在工作中、个人作用发挥中的偏差和不足,提高其在本单位的影响力,确保中心局级先进的持续推荐。

——关注多种用工特殊群体先进的培树。针对多种用工占一线职工比例较大的局情,在不同梯队中充分考虑多种用工这一群体的先进培养典型。重点在推进其岗位成才,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发挥其在本群体中的引领作用上下功夫。同时明确政策,通过先进的成功选树为他们成为企业的正式职工,实现个人愿望提供一个有效渠道。

(二)加强组织,形成体系,打好典型培树长效机制的基础。劳模先进的选树要由全局统筹,从基层抓起,形成先进培树合力和联动机制。由局党委和工会组织制定选树的三年或五年的长远规划,建立企业“先进典型人才库”,加强先进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加强先进管理、评估和修正完善工作。基层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先进典型和后备的关注,重视对典型的跟踪评定和正确引导,及时帮促其自身的持续修正和改进,保持对选树对象授予本单位先进称号的连贯性和向上推荐的连续性,形成选树的长效机制,避免先进轮流坐庄和以此造成的先进后继无人的现 象,确保企业形成老、中、青,基层至高层级的多层级、多类型的先进人才网络。

按照发展生涯设计理念,2008年北京邮区中心局先进典型培养目标和方案中确定了先进个人三个梯队共18名培养对象,先进集体两个梯队共6个培养对象,通过在全局推出方案,形成了全局上下、党政工齐抓共管进行劳模先进队伍建设的合力,为建立企业模范典型人才梯队网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创新劳模先进宣传方式,增强典型引路和辐射效应。大力宣传和弘扬劳模精神,是发挥劳模辐射带动效应,激励广大职工投身企业建设的有效手段。新时期新形势下,要打破报纸、宣传栏、报告会等传统的宣传旧模式,运用多元的宣传方式,有效弘扬典型精神,形成特有的劳模先进“生产力”。

(一)以“情感”为牵手凝心聚力。真实的情感最能激发人的热情,通过以情动人,以情服人,能够引发共鸣,催生动力。2008年初,中心局经历了抗风雪、抗震救灾的特殊考验,京广T97/98次押运员王建军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局有一个集体、两个个人分获全国邮政系统“抗冰雪保畅通”先进集体和个人称号;两个集体获得北京市工人先锋号称号。利用收获多个荣誉的大好时机,中心局工会以“情感”为牵手创新宣传形式,与党委共同策划了大型的“弘扬劳模精神,争当奥运先锋”劳模先进访谈会,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晚会的形式生动演绎了劳模先进们的动人事迹和真情实感,用全新的 宣传视角和内容向广大职工展现了劳模先进的朴实平凡和寓于其中的伟大。现场劳模先进接受访谈时不为人知的点滴事例和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深深打动了在座职工;制作的现场实况光盘和先进事迹风采展板通过到各单位巡回展出的形式感动了中心局,引发了如何以实际行动学赶先进的大讨论,掀起了以先进引领企业建设的高潮。

(二)以“互动”来搭台激励争先热情。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交流互动的方式,能够引进更多学习先进的新内容和新元素,促使职工把握形势,找准位置,投身建设。2008年五一节之际,中心局信函处工会组织召开了“传承劳模精神,争当奥运先锋”劳模先进座谈会,邀请了全国劳模、东四邮电局副局长沈智慧同志与本处劳模先进和职工代表座谈交流。区局劳模的经验介绍使我们的职工深刻了解到邮政前沿的经营形势,体会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邮政实践“用户是亲人”服务理念的重要性,并自觉地联想到如何发挥好内部环节的支撑保障作用,从而为更好地弘扬劳模精神,促进企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内涵。

(三)以“垂范”为手段增强奉献企业的动力。用先进帮促、垂范身边的人群,具有最直接的宣传激励效果。中心局包刷处为宣传弘扬劳模精神,创新开展了劳模“星带星”拜师学艺活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关秀芳所在生产科的四位新职工正式拜关秀芳为师,向师傅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特长,这为职工尽快提高业务技术和职业素养,更好地奉献企业搭建了舞台。今年抗震救灾期间,由于汶川地震灾害影响,宝成、成渝铁路中断,火车邮路受阻。为满足灾区人民用邮需求,中心局决定紧急组开西安临时汽车邮路。关键时期,汽运处将西安临时邮路的首发重担交给有经验、驾驶技术强的“抗冰雪保畅通”先进个人佟长军,由他带队执行这一艰巨任务。先进率先垂范、冲锋陷阵就是无声的宣传,它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使这支特殊时期组成的钢铁团队战胜对灾害的恐惧和艰辛疲劳,圆满完成了13天的邮运任务。

三、创新劳模先进价值发挥机制,发挥典型在企业建设中的高端作用。

企业管理学中的“80-20”效应是我们所熟知的。在企业中,往往是20%的人才创造了企业80%的效益。毫无疑问,这20%的人才是企业的核心人才。在劳模先进管理上,我们同样要树立这一理念,把劳模先进视为企业的核心稀缺人才,通过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交与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重视发挥其“名人”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激发这一群体价值的彰显和潜能的释放,形成创造效益的整体优势和规模效应。

稀缺人才要发挥高端作用,就要改变过去劳模先进只在本岗位埋头苦干发挥作用的狭隘方式。中心局工会以发挥劳模先进推进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企业创新、创先、创优、创效工作为目的,在全局开展了极具影响的“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的活动。工作室通过“三大作为”激发劳模先进在企业发展中的高端作用。作为一:由各环节具有代表性的七位劳模先进作为工作室的“产品设计带头人”,组成了一支具有先进性、引领性和创新活力的企业先进工作团队。

作为二: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推出一系列由劳模先进命名的优秀创新项目、先进操作法和服务承诺等“品牌产品”,直接作用于提高企业的效率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作为三:积极开展“三个创新实践”,即开展劳模先进创新研发实践,激发劳模先进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其引领作用,让劳模先进带领一个团队,在本单位的支持帮助下确定自己所熟悉的创新项目,组织项目研发、实施。开展劳模先进创新成果展示实践,召开劳模先进创新成果展示会,展示劳模先进创新项目,进行“优秀创新成果”、“优秀创新研发组”评比活动;利用办公网、专刊等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创新工作的开展,扩大效应,营造全员创新的浓厚氛围。开展劳模先进成果推广实践,制作发放创新项目实施操作手册、光盘和培训教材,开展专项培训工作,使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促进企业进步。

在组织的支持引导下,劳模先进们积极行动起来开展调研,寻找身边的创新亮点。如信函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湘在处领导带领下率领团队负责《建立信函特殊邮件操作标准及作业流程》项目的研发,包刷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关秀芳率领团队负责《充分利用设备资源促进网络化分拣进程》项目的研发,邮运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建军率领团队 负责《设立王建军“规范服务承诺卡”,建立与地面局服务协作长效机制》项目的推进,邮运处“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郝贵平负责《充分利用火车运能资源,打造邮政效益车组》项目的推进,汽运处邮政系统“抗风雪保畅通”先进个人获得者佟长军负责《降低油耗成本,创建绿色节能安全邮路,确保安全万里行车》项目的推进。同时,工作室还展望未来,结合北京综合邮件处理中心的建设规划,制定了参与邮件处理中心生产作业流程、设备工艺布局、劳动作业组织安排等多项远期课题。这些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激活了先进发挥个人价值的热情。创新带头人们反映,创新项目正是他们在工作中渴望要去实现的,没有这个活动,这些好的想法就会由于缺乏系统的开发、团队的支持和组织上的提炼拔高而难以成为现实或得到广泛推广。创新工作室是实现愿望的舞台,他们要以高度责任感,凝聚智慧,完成使命。

四、创新劳模先进素质提升机制,持续创造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保持住劳模先进这一重要群体对企业建设的不竭推动力,就要为其搭建持续提高素质的平台和发展上升的空间。邮政企业的劳模先进大都分布在生产一线,年龄也偏大。工会组织要改变过去对提高先进素质关注不够,缺乏个体差异性培训的做法,以人为本创新先进素质提升的有效机制。

(一)提供个性化“学历”教育,提高劳模先进整体的“硬实力”。当今时代需要的劳模先进不是过去老黄牛、螺丝钉式的劳模先进,而是知识型、智能型、创新型、引领型的劳模先进。因此学历教育至关重要。要开办劳模先进“学历晋级学校”,编制企业劳模先进教育培训专案,开展两方面的系统培训:一是全方位的整体培训。针对这一群体处于基层,思想、文化和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状况,开展全面系统的劳模先进教育培训,目标是优化先进们的知识结构,使其掌握形势政策、提高业务技能、拓展工作能力,提升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实现整体面貌的质的飞跃。二是有差异化的补齐短板的培训。针对每个人特别是高层级的或有较大上升空间的劳模先进设置个性化的教育培训和重点打造计划。如提供充电深造、提高学历的机会;对于某个个体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知识、能力短板或本人渴望学习的知识技能,要创造机会进行专项的补习和培训。目的是为其实现荣誉上的“升位晋级”打好基层。

(二)提供融入企业的平台,提高劳模先进整体的“软实力”。具有人格魅力的先进才能具有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更好地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这种完善的人格是人的一种软实力。王顺友从不为人知、不善言谈的深山信使成为中国邮政行业的楷模,成为向社会展示邮政履行普通服务神圣使命所付出艰辛的代表,这其中的转变就饱含着对其软实力打造所做的努力。提高先进的软实力,要重点为先进提供跳出小圈子,放眼大企业,融入大发展的机会;塑造先进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性情,开阔其眼界和知识面,增强其自信和责任感,提高展示自己、与人沟通和融入集体社会的能力。

1、提供参政议政和参与企业大型活动的机会。让先进参与企业部分政策的制定和重要事项的决策,参加重大活动和各类劳动竞赛、通信生产、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检查工作,让他们感受企业对他们的重视,开阔眼界和思维,提高奉献企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自信心和对事物的识别处理能力。

2、拓宽劳模先进自我表达渠道。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劳模先进论坛、风采展示活动,在网上建立劳模先进博客,在宣传刊物上开辟劳模先进园地、开展我为企业献良策活动,设立劳模先进工作热线或意见箱等多方渠道增强先进自我展示能力和融入团队和企业的能力。

3、开展先进交流和沟通互动活动。加强劳模先进间的交流沟通,促进互动互学互促,实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如可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劳模先进QQ群,组织劳模先进进行网上互动;组织劳模先进到兄弟单位走访,学习其它单位先进的经验,提高自身素养,为建设企业摸索新思路。

(三)以人为本加强关爱,营造健康的劳模先进“阳光团队”。提高心理素质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人为本关注劳模先进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打造心态健康、蓬勃向上的“阳光团队”。

一是规范劳模先进管理,明确待遇和倾斜政策。完备企业 劳模先进管理办法,明确对劳模先进的奖励、待遇和在劳模先进“升位晋级”上的优先政策,提高其荣誉感、归属感、责任感和创优争先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对劳模先进的心理干预工作。加强思想心态的教育,使新获得荣誉的先进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荣誉,再接再厉;使老先进以正确的心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再立新功。要让每个劳模先进认识到自己是享受企业特殊待遇的优秀职工,要戒骄戒躁,加强自身修养,用扎实的工作回报企业和社会对自己的培养,为上下环节服务,争当促进改革发展的先锋。

三是帮助劳模先进解决后顾之忧。要关心这一群体的生活,特别要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想方设法采取措施帮助解决,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企业建设。

总之,劳模先进是企业建设发展的生力军,激发这一宝贵资源的源源动力,工会组织责无旁贷。转变思想,科学发展,适应形势创新管理的新模式,劳模管理工作就会走进一片更广阔的全新天地,劳模先进的作用就能在企业建设发展中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上一篇:关于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下一篇:温州启动公务用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