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2024-06-20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精选8篇)

篇1: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对于教学进程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当前,我校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虽然有所完善和发展,但是在诸多方面仍然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师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忽视语文学科的特殊任务和过分关注学科知识系统等问题。这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始终徘徊不前。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无论是对于语文教学的进步,语文课程的发展,还是对于培养个性充分、自由、和谐而又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在《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先进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工作的经验教训,全面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建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进行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最主要的内容。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起旨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热爱、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精华,具有广阔视野和创新能力,成为对民族、国家、人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近几年来,为了达到这种不断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我校积极探索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新路子。不过,这当中也存在着教师对教学评价认识深度不够、发展不平衡、简单追求理想化而不切实际等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认识评价目的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来说,不同的评价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总的说来,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有两种目的,一是总结性目的,二是形成性目的。其中,总结性目的在于证明学生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程度,从而区分评价对象的优劣,并以分等鉴定为标志。形成性目的则在于通过分析、诊断来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在这两种目的当中,后者是根本性的主要目的。这是因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应该毫不含糊地服从并服务于这一目标。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是为了评判学生的优劣,对学生进行分等鉴定。如果我们不能认清这种本质规律,随意颠倒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两种目的的轻与重,必将严重压抑小学生的心灵,使很多家长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使学校过分重视评价的结果,最终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怎样才能顺利实现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这一根本性目的呢?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深入认识和把握它的主要功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主要具有诊断、导向、改进、启发和创造的功用。诊断功用就是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提示和分析,使学生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设法纠正和补救。导向功用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定向引导。改进、启发和创造功用主要是调节学生学习的节奏、状态和信念等。

2、不再将它作为筛选淘汰或评等定级的工具,而是作为改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

3、立足于学生的差异,从观念上、情感上、行动上接纳智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并通过正确的评价方法来激励他们扬长避短。

4、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确定各学龄段的培养目标。学生只要达到基本标准就是合格。在此基础上,鼓励冒尖,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全面优化评价内容 在评价内容方面,以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着明显的片面性:重学科知识系统、轻语文综合能力,重智力素质、轻态度习惯。评价内容的片面性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使学生难以发挥自己的优势,难以形成自己的特长,严重影响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培养。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出发,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内容的优化思路是: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进行全面评价,具体范围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项目。这些内容,有的可以划归认知领域,有的则属于非认知领域。

1、认知领域的内容,认知领域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测评,更要重视他们语文能力发展水平的测评。对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内容有:

(1)识字与写字方面。要评价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能力,从形、音、义的结合上,全面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

(2)阅读方面。要评价学生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的能力;要对学生阅读文学作品、阅读古诗的能力进行评价;要重视学生对常用语文知识的了解和把握;重视评价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写作方面。要重点评价语文表达水平,还要评价学生选择写作材料和修改作文能力。

(4)口语交际方面。要评价学生听与说的能力。

(5)综合性学习方面。要评价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各项能力的测评真正落实并富有实效,我们可以对上述各项内容进行分项测评。这种测评的意义在于:能够对学生每个方面的发展情况作出准确评价,使学生发现和发挥其优势,树立信心、产生兴趣、强化动机,进而在优势项目的带动下实现优势迁移,促进其他项目的发展。

2、非认知领域的内容,非认知领域的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等。这些因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动力性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1)识字与写字方面。要重视评价学生识字和写字的兴趣和习惯;要关注学生对汉字审美价值的体会,重视书写的整洁、美观。(2)阅读方面。要结合学生具体的阅读行为,评价他们阅读的态度和习惯等。

(3)作文方面。要评价学生写作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写作活动中与人了解、与人合作的情况。

(4)口语交际方面。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情意态度,评价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

(5)综合性学习方面。应着重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要落实非认知领域的上述评价内容,必须注意突出对学生主体精神和情感品质的评价,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在评价操作过程中,可以单列态度与习惯、兴趣与特长、情感与意志等评价项目,也可以将这些内容融合进认知领域的评价内容进行一并评价。比如,作文评价方面,为了突出学生创新精神的评价,在评分标准上就要鼓励创造性。对于确有一定新意的作文,即使语言表达上有某些欠缺,也要给予较高的评价。又如阅读,为了突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评价,在评分标准上就要注意鼓励学生表达独到见解。一些问答题,即使学生理解不全面,答案欠缺要点,但只要有比较独到的观点,或者在某一方面理解特别深刻,我们也要给予较高的等级。

三、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依据。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离不开评价标准的灵活掌握。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受教育评价选拔淘汰目的的影响,它和其他学科教学评价一样,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往往把学生置于一个共同的标准之下,用评价者认可的某一价值观要求学生。在这种评价标准的约束下,学生的个性差异被抹煞,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其实,各种文化、知识、素质以及拥有它们的个体之间,只有特征的不同,绝不存在价值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这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多元主义的观点。坚持这种观点,是灵活掌握评价标准的思想基础,落实这种观点,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领域中不使用一刀切的标准,彻底实现价值取向多元化。为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1、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学生的差异是客观的、绝对的,我们不仅要承认学生发展上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差异,对学生采取分层评价的策略。采取分层评价的策略,有利于帮助每一个层次的每一位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在保证完成基本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评价促发展的根本性目的。

2、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评价标准相对确定的时候,要灵活掌握学生达到标准的时间因素。对于能够提前达到标准的学生,教师应该以此作为基础,并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发展自己的特长爱好。对于不能按时达到标准的学生,教师一方面要承认这种差异的合理性与正常性,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制定改进提高的计划,对他们实行延迟评价。这些学生,尽管在达标时间上与其他学生相比显得滞后些,但是他们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成功的感受,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3、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像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一样,总是存在着多种正确的解决方法。传统的应试教育崇尚标准答案,对学生的评价测试题目也是标准化命题。这种模式,压制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抹杀学生“标新立异”的创造个性。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善于联想和想象,智力活动丰富多彩。评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要在测评题目上加大改革力度,多用开放式的题目,不要局限在知识的记忆方面,应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或者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出自己的设计和创意。这种问题,往往不止一个答案,可以测评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特别是能够测评学生非认知领域的素质。

四、积极改进评价方法 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实现正确评价目的、落实全面评价内容、执行灵活评价标准的保证。关于评价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仔细说明。结合这些说明,我们认为积极改进评价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去努力。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是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随机评价,主要用以诊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性评价是某一教学活动后的结果评价,重在评价学习成效。大力加强形成性评价,可以强化评价的反馈和调节功能,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取消期中,淡化期末、加强平时”的做法,改变传统的依据期末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平时的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答问、作业完成、单元测查、分项考核、日常观察等形式。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而且使教学评价成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2、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评价,以评比学生在集体内的相对位置。定性评价是检查评定学生的学习表现与既定的学习目标之间有无差距。定量评价容易以集体内他人的情况作为评价的参照标准,从而形成学生名次的排定。定性评价是以某种目标为基准的评价,评价的是目标的达成度或标准的满足度。定量评价容易造成学生内部激烈竞争之后的两极分化,使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焦虑自卑,不利于全体学生的持续发展及语文素养的提高。定性评价以某种预定的目标为标准,能够将集体内部名次之争的矛盾转化为学生个体与外部学习目标的矛盾,激励全体学生向着学习目标不断迈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定量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往往是分数和名次。定性评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结果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分数的,也可以是等级的,可以是评语的,也可以是多种方式的综合。其实,评价结果呈现方式的选择是外在因素,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结合中,如何以定性评价为主还得取决于我们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此,不再赘述。

3、采取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方式除采用传统的书面测试和作业外,要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阶段性特点,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4、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形成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那么评价也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实施评价应该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应逐步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考评,重视发挥学生在考试评价中的主体性,可以扭转以往只重考评结果而忽视考评过程的倾向,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在这方面,我学校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学校把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评与互评运用到非认知领域,如习惯、兴趣、态度等的评价过程中,促使学生在深刻的自我感悟、自我认识和自我激励中进行了主动积极的发展。有的教师引导学生自编试卷、互相考查、交换批改、小组评议,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展示了学生的能力,照顾和培养了学生的差异与个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建立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建立旨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可以给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毕竟是相对独立的不同系统,所以,要想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还必须针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行为建立旨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首先有一个评价重心的问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导致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轻过程、重结果”的急功近利的现象。为了纠正这种严重的错误,《课程批准》明确指出:“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估依据。”不过,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做起来有一定的阻力,这就贡献到考试指挥棒的问题。

为了建立旨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我们必须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误区,进行评价方法的深入改革。

1、把师生互动和学生活动的情况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我们认为,按照该量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既关注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本身,又关注了教师教学行为带来的效应和结果──学生“主体地位”、“语文训练”的落实和“整体效果”。从分值上看,这三项内容占了总分的65%,这是一个科学合理的比值。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考查学生语文训练和课堂教学整体效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考查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因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完全依靠自己以创造性为核心的主体性的发挥。我们的教学,在既定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应该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应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激励学生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点通俗地说,就是一堂课,只要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实效,哪怕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也是好课。另外,在活跃课堂气氛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系上,我们也应该抓住根本,着重考查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情况,不要被课堂上“热闹非凡”的表面形象迷惑。

2、加强随堂课的评价。针对目前过分看重一堂优质课或公开课的情况,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必须大力加强随堂课的评价。为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

3、形成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参与评价为辅的评价机制。

第三,建立旨在促进学校教学管理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

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更是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的需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工作必须建立旨在促进学校教学管理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完成这项工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不过,其职责主要不在于教师和学生,而是在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和学校的语文教学管理人员。鉴于这种原因,我们就不再详细论述这项工作的现状及原理,只是简要地提出几点建议。

1、以转变评价观念为先导,把评价改革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评价改革成为学校整体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2、把评价改革和学校的各项教育科学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把评价改革建立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础上。

3、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考试的主动权交给学校,学校要把考试的主动权交给教师。前者目前已落实较好,后者还需积极探索。

4、学校加强教学和评价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不以期末或毕业考试的情况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依据。不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教学管理的完善,是实施这项系统工程的三个目标。其中,第一个目标是根本性的终极目标,第二、第三个目标是促使根本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间接性目标。这三个目标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不能不分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又不能把它们机械地孤立、割裂开来操作,而应统筹安排、数管齐下、突出重点,争取在短期内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全面优化。

河东学区教学研讨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汪家寨小学

2009.04.10

篇2: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摘 要:素质教育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态为对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各方面进行多渠道评价的教育活动,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将素质教育更好地落到实处,笔者对小学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优化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优化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素质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感觉到,素质教育的评价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它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现有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具有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忽视过程性评价等缺陷,如何构建新课程下的新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每一个素质教育工作者的时代研究课题。近年,笔者以“让每一个学生得到鼓励与欣赏”为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开展“五大行动”,积极尝试建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小学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现与广大教学同仁分享。

1.构建三级评价体系,增强即时评价的操作性

笔者借鉴自然界植物的一般生长过程,创设了“种子―花朵―果实”的三级评价方法,即学生在某方面有了比较突出的进步表现时,老师对其奖励一颗种子,这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步;学生累计获得5颗种子时,就可以兑换一朵鲜花;学生获得5朵鲜花时就收获一个果实。从第一颗种子到一个果实,这期间的时间跨度比较长,需要学生长期的不懈努力与坚持。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下面的标准实施,因人而异地进行创新和调整:①课堂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互动中,当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能够对某一问题提出独到见解,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的,教师每次对其奖励种子一颗。②课堂作业。教师评价方面,当学生课堂作业连续三次全部正确的,奖励种子一颗;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方面,每人评价一次可获得一颗星星,累计十颗星星可以换成种子一颗。③学科成绩。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学科考试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获得种子一颗;考试成绩在80~89分的可以获得半颗种子。另外,在单元练习和日常的测试中,成绩在90分以上的可以获得一颗种子;连续三次成绩有进步的也可以获得一颗种子。④活动竞赛。学生在班级竞赛活动中获奖的,获得一颗种子;学生在学校竞赛活动中获奖的,奖励鲜花一朵;学生在县市级比赛中获奖的获得果实一枚。⑤课外阅读。学生每阅读一本课外书籍,可以根据借书卡和读书笔记获得种子一颗;学生作品在校园刊物上发表的,奖励鲜花一朵;在县市级刊物上发表的,可以奖励果实一枚。⑥常规养成。学生在拾金不昧、爱护公物、助人为乐、遵守班规校纪、尊敬师长等方面表现突出者,在同学、家长、老师的共同认可下,获得种子一颗。

2.开展“每月五星”评比,增强即时评价的规范性

为了进一步将“种子―花朵―果实”的素质教育三级评价体系更好地实施开来,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学校印发了《五星手册》,一人一本,自行管理。手册中记录了学生的获奖情况,详细地标注了获奖的时间、项目、奖品以及学生的获奖感悟。教师定期将学生的《五星手册》收发上去,每一周进行一次班级的小结,将那些成绩显著的学生的手册进行公示,在班级内广泛传阅。除了每周一公示之外,还可以组织每月一评比活动,根据学生《五星手册》中记录的学生的获得情况进行“五星评比”,对于学习领先的学生授予“学习之星”称号,对学习成绩有显著进步的学生授予“进步之星”称号;对于课外书籍阅读得最多的学生授予“阅读之星”称号;对于在某些领域有突出特长的学生授予“特色之星”称号;对于讲文明、树新风的突出学生个人授予“文明之星”称号。教师把获得“五星”光荣称号的学生照片、事迹张贴于“闪闪五星”宣传栏,积极树立典型,让全体学生共同学习与进步。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增强过程评价的激励性

成长档案旨在记录学生成长的点滴,为素质教育评价提供科学有效的原始素材。在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都一一记录了学生的学习成长历程,是学生成长档案的重要内容和珍贵材料。具体而言,小学生的成长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我的名片”,内容是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生日、身高、体重、血型等。第二部分是“我的师长”,记录学生父母亲的基本情况、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的信息,里面包含家长对孩子的评语和老师对学生的期许。第三部分是“学海探蹊”,按照一定的学科顺序,将学生的成功习作、学习日志、考试记录等内容进行有序整理。第四部分是“个性飞扬”,将学生获得的奖项、证书等闪光点记录下来。第五部分是“回音壁”,包括同学赠言、家长/教师寄语、自评日记等。教师将学生的成长档案袋统一收集管理,建立档案,定期下发档案袋让学生进行记录和整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传阅,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提高。

4.搭建“我能行”个性舞台,增强过程评价的导向性

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其各方面特长。为了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我能行”的个性舞台,该舞台分为学校和班级两个层次,以“百花齐放、自由发挥”为主旨,成立了以艺体老师为主要成员的评审小组,每个月组织一次主题活动。学生可以毛遂自荐,也可以由学生和老师推荐,先填写“我能行”个性展示申请表,经审核通过后获得展示个性才艺的机会,得到半数以上评委的认可的学生就能获得“我能行”特长卡。学期结束时根据有关获奖证书、特长卡复印件,评出校级、班级的“特长学生”。要特别关注“弱势学生群体”,为他们量身定做活动项目,使特长学生在全体学生中占据一定的比例,进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养。

5.推进纸笔测验改革,增强终结评价的科学性

(1)追求测验内容的全面性。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属于非学业内容,但是它是学科培养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学业的成败。因此,在对学生的教学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突出非学业方面的内容评价。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评价改革中,必须对学生的非学业方面给予关注。因此,我们规定学生的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书面测试占70%,口头测试占10%,实践测试占10%,习惯测试占10%,各年级分学科制定具体的评价方案,认真考核评定。

(2)追求测验形式的人文性。

素质教育是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的评价应该以学生为本,做到测试的趣味化、生活化和情境化。教师在设计试题指导语时应尽可能地使语言清楚、亲切、富有期待情感;在试卷的首尾,可以适当地附上一些温情提示;可以在关键字的下面加上着重号,让学生加强注意,避免审题错误;可以在试卷中设计生活化的知识情境,让学生加强对知识应用的了解,为学生创造应用知识的机会。

(3)尝试测验结果的灵活性。为了消除学生的应试恐惧,使考试切实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依据学科特点,制定获得免试权的条件。如想获得免试特权的同学可在考试前十天内向老师提出免试申请,并陈述申请免试的理由。老师和同学一致认可方能获得免试资格,一般而言,免试学生不超过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考试结束后,如果学生觉得结果不理想,则可以申请重考,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篇3: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一、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深远意义

我国现在的教育重点主要放在小学教育上, 小学的教育水平近年来也受到社会的关注。语文课程的学习氛围要以轻松快乐为主, 只有在这种放松的状态下, 才能最大地激发学生的自身潜力, 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就是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来说, 都是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让他们形成鲜明的个性, 独特的创新意识。在积极调动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 让他们能够更加亲身体会学习由浅入深的过程, 从“体验、感悟、发现”的过程, 将课堂的主人变为学生,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中要多涉及实践内容, 因为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 学会应用知识作为工具来解决问题。从实际问题上, 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最终达到提升自我能力的效果。小学语文的学习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让他们形成对事物好坏的评判标准, 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小学所养成的个人素养是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对课程的修订来帮助学生“三观”、个性特征、实践能力的全方面塑造。

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

1.时效性学习以加强评优量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很好地掌握一定的语文技能, 对语言的把握是十分有利的, 首先语文教学的三个方面是:小学生的思想以及社会能力相对还未成熟, 他们的思维方式比较浅薄, 对于新知识的吸收能力更快, 能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思维体系。其次小学生的个性还比较张扬, 比较喜欢新鲜事物, 但是学习效率通常不会太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语文教学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最后学生的个性活泼可以起到很好的活跃课堂的作用, 但是课堂气氛在活跃后又很难被掌控, 很难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抓回到书本知识上。为了更好地把控学生的整体注意力, 就需要教师着重思考怎样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在最短的时间里、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着重教学难点进行教授。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制订一些评优标准, 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收获到一些喜悦, 也就更能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标准的制订上不仅要追求量, 更要对性质有一定要求, 过度的定量评定反而会适得其反, 造成不良的后果,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就需要有不同的考核标准来适应当下的学习状态, 实现自主互评、教师客观评价、家长评价等全面的考核方式, 考核标准的制订也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个人素养。

2.全面优化评价标准

首先在教师最初的备案中就很难把握学生的主体角色, 在教案中学生就已经成为一堂课的旁观者, 而不是作为课堂的主宰者、引领者的形象了, 课堂中很多都是教师替学生做决定的,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学生来说, 只有老师在, 一场戏才能够很好的、完整的演出, 老师要是不在, 学生就会乱成“一锅粥”, 处于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机会都被大大地淹没了。面对这种被动状态的存在, 也就引出了全面评价标准, 它是要打破统一化的教学方式, 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学习。因此, 制订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评价标准必须要全面优化, 以保证学生的发展个性化鲜明。

3.着力优化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的优化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 传统观念认为学科知识才是学生的全部任务, 这大大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现代的教育思想是要将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听说能力都全面提升, 让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个性化人才。

总之,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需要长久以来配合实践教学工作的融合产物, 要配合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 双管齐下才能够实现创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目标。

摘要:新课标改革带来了许多教育上的新突破,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也在近年来的不断改革下取得很大进步, 但是对于这种教育体系的飞速改革, 我国的教学评价体系并没有跟上改革的脚步。针对现实状况下小学语文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作出评判, 来实现全面优化评价体系, 并提出如何完善评价体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张伶俐, 章慧芳.课改给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带来的新变化[J].江西教育, 2012 (03) .

篇4: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评价体系 优化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好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十分重要,所以说语文对于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品质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学是学习语文的最好的时候也是学生语文学习道路的起点,学生要好好把握。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优化教学评价体系符合现在教育体系发展的要求,符合社会对小学教育的要求。完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对于学生来说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总结教学过程遇到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优化小学语文评价体系对于学生十分必要。

1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深远意义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小学教育水平同时也成为了近些年以来社会关注的重点。小学生比较活泼,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课程的课堂氛围要轻松愉快,在一个较为放松的学习环境之下,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另外轻松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帮助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创新意识的形成都会起到帮助的作用。我们要知道在语文课上学习的不仅仅是一些汉字和成语,也不是简单的背诵文章和词句,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能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人文气质。所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不仅仅要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多多的涉及一些实践内容,通过实践小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加深,也可以了解一下对于自身来说相对陌生的知识,可以说实践对于学生深入的理解学到的知识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上都会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小学语文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小学阶段形成的个人素养会一直影响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所以教师要全方面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

2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

2.1着力优化评价内容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首先要从优化评价内容开始。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系统在评价内容这块,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例如: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对学科知识的评价而轻视了对小学语文综合能力的评价,更加重视对智力方面的素质的评价而轻视了对于学习习惯和态度的评价等等。由于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片面和不足,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提高和发展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评价体系严重抑制了小学生潜在优势的发挥,不利于小学生形成自己的特长,对于发现的特长也不利于其发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不断的拓展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其中应该包含识字、写字、发音、阅读、写作等内容。全面评价小学生的上述能力,需要从形、音、义等方面对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做一个综合的评价;从字体、字形上对小学生的写字能力做综合性的评价。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评价不能仅仅从对于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能力上出发来评价,还要从小学生对于朗读、精度、略读的能力上出发做评价。此外还要重视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搜集和整理能力。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而语文是小学生学习汉语的开始,所以也要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做出评价。通过对小学生语文的综合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也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通过不断完善的评价系统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2时效性学习以加强评优量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一些语文技能,对于他们学习语文将会十分有用。首先我们要知道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有三个特点:首先,小学生的思想还很稚嫩,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没有深度,但是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吸收能力很好;其次,小学生个性较鲜明,对于新鲜事物总保持较高的好奇心,但是小学生的学习效率通常较低,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大难题;最后,小学生比较活泼,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将很有帮助,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过于活跃将会使得课堂的气氛比较难把握,这样一来教师不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课本知识上。综上所述,教师要想把握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就需要教师来考虑如何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把握住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将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讲授。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们制定一些平邮标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注意在制定标准时,将质和量有效的结合,不能过分的追求量的评价也不能将质的标准定的太高。如果教师将量的标准定的太高,学生在完成上困难较大,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教师将质的标准定的提高,学生在完成中往往会存在由于知识储备不足而不能完成的情况,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标准的制定必须要做到质和量合理分配。教师还应当注意,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改变适时的改变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很好的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

2.3全面优化评价标准

全面优化评价标准时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重点。评价标准是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好的教学体系离不开好的评价标准,所以全面优化评价标准十分有必要。以往受传统的落后教育体系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和其他科目的教学评价体系都存在过分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的问题,这种评价体系往往将所有的学生放在一个标准在来评价,而且评价标准仅仅是评价者认可的。这样一来,小学生的个性无法表现出来,积极性受到打击,教学评价的目的也不能达到。从上可见,全面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十分有必要,这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标准时采取多元化的标准。

综上所述,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从关注学生素养的角度出发,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来完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张伶俐,章慧芳.课改给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带来的新变化[J].江西教育,2013(03).

[2]黄倩.构建多元、开放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初探[J].学周刊:A 版,2013(06):24-25.

篇5: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浅析

摘 要 :教师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因素。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现状和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发现中小学教学评价在评价目的、分类和价值导向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中小学教学评价实践提供理论基础。教师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学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师教学行为的资料,加以分析处理后,再根据预定教学目标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1】 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因而倍受关注 ,而教师教学评价的实施前提是制定符合当前教学改革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要有利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一、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构成

当前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从教资格评价,二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成绩评价。教师教学评价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如国家、地方、学校、社会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本文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探讨主要基于学校层面,即探讨在学校层面上,教师教学评价的现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评价既要对教师教学工作现实的价值做出判断,也要对其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因此,教师教学评价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素质,也要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成绩,是以教学行为和教学成绩为主,在评价中渗透对其教学素质评价的过程。

教师教学评价从收集信息的方式来划分,存在三种不同的教师教学评价类型:教师教学胜任力评价、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教师教学有效性评价。但三种评价类型相互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以教师胜任力评价为效标的,教师教学有效性评价又是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效标。也就是说教师教学有效性评价是教师教学评价的终极效标,而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则是中间效标。在人事心理学中,效标是一种可直接或间接测量的绩效样本(行为及其结果),它体现了组织中相关预测源或人事决策的价值。在实际研究中终极效标标准往往很难找到,所以研究往往采取中间效标作为人事研究的效标测量。【 2】 因此,我们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环节是教师绩效评价,即教师教学行为和质量的评价。

根据素质教育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当前中小教师教学评价应由三个维度的评价构成,即教师教学素质评价(反映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教师教学职责评价(反映教师教学工作状况)和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反映教师教学的成效)。其中素质评价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保障,绩效评价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最终目标。以此为依据,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包含五个部分: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二、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总体导向、目标分类不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潮流。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其模式是德、勤、能、绩模式,基本是按这四个方面指标综合量化进行考核评价的。这种“指标量化”评价模式并不能全面揭示教师教学评价的目标,且可操作性也较差。首先,从评价标准来看,这种体系所采用的定性语言,对不同程度的标准区分不够大,诸如“坚持”、“认真”、“积极”、“努力”等弹性语言由于表述上的含糊和不具体,极易导致参评人员对其内涵或外延理解和把握的不一致,因而难以保证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和评价结论的准确性。【 3】 其次,从计分标准看,这一评价模式有强行量化的倾向。尽管定量评价能够大大降低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增大评价结果的区分度,但是并非所有的因素都可以进行量化,在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大量不能量化或不易量化的因素。指标的绝对量化并不意味着评价活动的科学性,要知道,离开对事物质的把握而单纯追求可操作的量,恰恰违背了科学的基本精神。另外,尽管这一评价体系包含了“德、勤、能、绩”四方面的评价指标,但并未涵盖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所承担的大量隐性工作 ,且在“升学率”指挥棒的控制下,教师教学评价的终极标准还是落在“绩”,即“教学成绩”上。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实质上仍然是一种单项评价,其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分数”,其它指标都是软指标。事实上,不少学校都把升学率作为硬指标,如果该教师所教科目成绩高,对其综合评价就高;反之,对其综合评价就低。可想而知,依据这样的评价指标体系,不能保证教师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具体表现在:

(一)评价方案缺乏明确的价值导向。

教师教学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价值判断。价值是客体的主体效应,既取决于客体,又取决于主体,是主体对客体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关系,由于价值判断受评价者价值观念的制约,因此,价值判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当前教师教学评价在价值取向上只局限于符合校方期望,而无益于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对教学技能的片面强调忽视了教师的需要,更不可能考虑教师的多元价值的特点,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是对教师进行筛选、分等的手段。多层面上,这种模式很难引起广大教师的响应和共鸣,无法得到普遍认可,因而难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且无可避免地使评价活动产生功利性、弄虚作假的现象。

教育教学评价首先应明确评价的思想观念指标。人类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发现教育价值,创造教育价值,实现教育价值和享用教育价值,而教育评价就是人类发现教育价值,揭示教育价值的一种基本的教育活动 【 4】。这是一个根本性和实质性的问题。价值观不同,评价的着眼点就不同,就可能出现评价范畴的变化。当然,教育教学评价不可能有全人类公认的、完全一致的评价标准,因为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标准的实质是人和社会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而人和社会对教育活动的需要是有道德性、功利性和审美性的。另外,不同的人和社会以及人和社会在不同的时期对教育的需要是不同的,也要求有不同的教育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教育教学评价也应反映人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取向,只有这样评价活动才是有价值的。

从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的现实情况看,具有较强的为管理服务的倾向,就是把评价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评价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具有鉴定和管理的职能,但在现代教学评价越来越重视评价的形成性和发展性功能的情况下,仍过于强化这种为管理服务的倾向,必然会产生不应有的弊端,既易造成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对立,更重要的是,忽视价值的多元性。教师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势必导致评价价值的多样化,因而评价功能也应是多元化的。当教学评价过分强调为管理服务时,就会出现这一现象:在评价过程中,管理者和评价者是永远正确的,评价者可以把管理者和评价者的价值倾向强加到被评价者身上,而不管被评价者是否认可这种价值倾向,也不允许有其他的意见出现。这样,这种带有明显倾向性的一元价值就会主导整个教学评价。这样的教学评价最终也常常会被评价者潜在抵触而使通过评价改进教学的期望落空。

(二)评价指标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不符合素质教育实施的要求。

目前,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德、勤、能、绩。这种分类体系不能科学地反映当前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这种指标体系只重视了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在德的评价中绝大部分学校采用量化计分,师德没有作详细深入的考察,只流于形式。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指标,在对教师工作进行评定时,都十分注重,一名好的教师,必须首先有好的师德。这体现了教师的素质,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强行作量化处理是不妥当的。在勤的评价中,目前中小学普遍实行坐班制。教师劳动有其自身特点,其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主体性脑力劳动、个体分散性劳动。这些特点又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教师要想成功高效地进行这一活动,必须具备相当的智力水平;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对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主体性脑力劳动和个体分散性劳动的特点要求教师有广阔的创造空间和充足的探索时间,坐班制只会抹杀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而在教学能力这一项中,又过分强调教师的课堂技巧,忽视学生的发展和实际收获,课堂教学成为表演。教师的语言、板书、课堂提问的技巧,内容的安排成为评价的主要内容。诚然,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但同时教学活动又是一门科学,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流畅并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教学工作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适应社会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全面素质。一堂课的好坏,最基本的依据应当是,学生是否通过学习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发展,如果偏离这一点,评价活动就偏离了目标,教学活动的价值将受到怀疑。实际上,现在的课堂教学评价已经演变为一种特殊活动,评价者为评价而评,被评者为被评而精心安排教学,对这样的课堂即使做出很高评价,又有多少价值而言?一个不能反映平时教学状况的评价怎能算得上科学的评价? 【 5】 对于教学水平的认定,许多学校是以学历、职称、论文为依据的。对于教师来说,达到一定学历,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手段,但并不能以过去取得的学历来衡量现时教学的水平,职称高的教师也并非教学水平就高。因而这种评价方式是缺乏科学性的。

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上,采用评价目标和指标一致的方式,把教学目标全部描述成可操作测量的行为,虽然使评价准确无误,简便易行,但却导致教育教学丢失那些更为重要的目标。目前,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中,教育目标分类受到广泛重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育教学目标有三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们习惯于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发展,但对于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中却只重视认知领域,忽略情感与动作技能教学工作的效果,使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陷入狭窄而又繁琐的内容和条目当中。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被抹杀,无益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在确定评价目标时,一方面要避免过于抽象概括化、用简单空泛的条目去套生动具体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也要避免人为的把问题复杂化,用琐碎、孤立、繁杂的目标集合不科学、不恰当地隐射总体目标 【 6】。现行的教学评价中这两种现象均存在。被评者埋怨这种“什么都评,什么都管”的素质教育评价,不是把教育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而是要引入到“应试教育”中去。科学合理的方法是以总目标为理论核心,具体的制定动态的结构性的目标体系,而对其实现程度的评价则以衡量的,可操作的,但不一定与教育目标要一一对应的指标体系来评价。

以上仅从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方面对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活动进行分析,实际上,在具体评价活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如各评价指标在教师教学评价中的权重分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如何有机结合,须联系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实施。【参考文献】

[1]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版.第484页

[2] 刘 尧.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 [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12].第31页

[3] 英配昌.范国睿.关于教师评价模式的个案研究 [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3).第 23页 [4] 刘 尧.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 [J].教育研究 ,2001.(6).第 24页 [5] 解明生.论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转变 [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 2001.(3).第 29页

篇6: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摘要:

在高校教育实践中,课程教育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课程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评价体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同样也不例外。但是从当前的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使高校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是非常不利的。文章在深入分析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评价体系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有效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篇7: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摘 要:本文对确立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软件进行效度检验。通过检验后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与课程体系优化相结合,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素质能力。本研究将结合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提出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主要方案。

关键词:效度检验 工商管理专业 指标体系 课程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1(a)-0184-02

在教学的改革和实践中,课程教学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根本和核心。课程建设的核心是优化课程体系,只有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从而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素质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现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各种科学,技术,学科知识体系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使教学课程体系原本存在的问题更加凸现出来。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必须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文章首先对确立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效度检验,利用SPSS软件得出其有效性。然后,通过检验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与课程体系优化相结合,提出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主要措施与实施方案。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同时具备“学生”以及未来“企业管理实践人员”双重身份,所以该指标体系将同时关注这两个方面的能力要素,根据人力资源的胜任力模型,紧密围绕知识学习和掌握以及技能运用和创新两个重点评价方面,并着力体现我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较强的IT/通信行业学科特色,此外,还将兼顾其他基础性指标,如学生身心素质等。指标体系的形成拟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使用专家法拟出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专家主要是学校的相关老师,含学生就业工作的教师,拟出5个左右的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包含3~5个二级指标。

(2)通过问卷方法对指标的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价。根据专家法中拟出的指标制定问卷,让被访者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或合理性打分,最终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调整指标体系。

(3)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讨论制定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效度检验

指标体系确定之后,需要进一步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通过检验之后才可以展开实际应用。为此,将按照以下主要步骤对所提出的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效度检验。

(1)应用已经制定好的指标体系对重庆邮电大学2006、2007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际评价,得出每位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得分。为了便于分析,每1项内容的度量值均按照优、良好、一般3个等级设置,并分别赋予3、2、1分值。并运用统计分析软SPSS(Statistics Packagefor Social Science)来对调查结果进行效度检验。在所发放的120份问卷中,回收问卷108份,回收率达90%。其中有效卷94份,问卷有效率为78%。

(2)利用SPSS软件进行效度检验。测验的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质的程度。换言之,效度指测验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测量目的。它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一个测验若无效度,则其他任何优点都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功能。在此我们计算的是测试的效标效度,效标效度是指测验结果与效标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在此将专家的评价作为效标,利用积差相关法求效标效度(Pearson法)得到结果为0.861.具体操作如下:在SPSS中单击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选择自评值和效标值变量进Variables,然后在Correlation Coefficients中单击Pearson。得到以下表格2。

从效度上来看,效标效度为0.861,说明学生自评值和专家的评分相关性较高,即该学生能力评价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工商管理课程体系优化提供了较好的依据。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实践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出课程体系优化的主要思路,然后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与课程体系优化相结合,提出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目的。

3.1 课程体系优化思路

结合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工商管理课程体系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迅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这一观念是课程体系的设计、改革以及完善的出发点和目的。

(1)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结合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出,学生在信息领域相关知识、基础知识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亟待提高。以优化课程体系为基础,在课程建设方面需增设这些方面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改变以往的只请教育专家等为主的人对课程进行编制,还应该邀请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参与到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中去。在对各个不同的会计及相关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和应能够掌握的知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在教材的选用上,结合本专业实际针对性的选用一些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用性较大的教材。

(2)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核心。必须加强工商管理人才与供求双方的联系,使工商管理人才能够充分了解社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能力要求,订立教育目标,设置工商管理课程,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人才。因此,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优化设置,必须在工商管理教学研究组和工商管理人才需求方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使学校的培养目标符合社会的需要。

3.2 二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要以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以“培养能力,社会需求”为思路。依照学生能力结构指标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确保实现培养目标;同时,按照研究性教学的思想,进行课程建设。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科创活动等实践环节的指导和监控;在现有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与IT业相关的实习基地,并对学生实习环节进行合理的指导和监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按照指标体系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依照课程体系,建立研究型教学团队,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本文提出二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见图1)

结语

文章首先对确立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进行效度分析,检验得出其具有实际有效性。通过检验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与课程体系优化相结合,提出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二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为后续的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学校要遵循工商管理培养目标和结合社会需求,从高校实际出发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要随着社会需求动态的调整,结合高校的实际灵活的实施。

参考文献

篇8: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有两项基本任务,即构建多元化的试题体系及动态化的评价体系。首先需要对现行的语文试题体系进行改革,让小学语文试题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加贴近。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部门及教师们逐渐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问题。试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要彰显出教师的人文关怀,尽量缓解学生对于考试的抵触,比如在试题要求中针对学生解答时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简单的提示。新课改背景之下,教育部门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语文试题必须要具有综合性,要能够针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进行题目的设计。能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学习能力、情感及价值收获情况、学习过程等等进行考察,学生在教学评价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语文能力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反思某一段时间自己的学习过程,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其次,构建一个动态化的评价体系。新课改背景之下,语文教学评价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各种考试之中,教师要将教学评价工作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及实践活动之中。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的随堂测试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成果,通过分散考察的方式能够减轻学生的压力,充分的发挥评价的效果。现阶段,许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为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引进了各种各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要能够将教学评价工作融入到这些活动之中。

二、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方法

1、优化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离不开评价标准,长久以来,教师们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都采用的是一刀切式的评价标准,但实际上,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掌握能力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优等生和学困生如果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对于他们两个群体而言都是不科学的,会打击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古诗词学习的时候,一节课学习下来,优等生可能不仅理解了诗词的含义,还能够将整篇诗词背诵下来,而学困生可能只大致的理解的诗词的意识,只能十分流利的朗读诗词,部分教师可能就会批评学困生,觉得他们不够努力,辜负了自己的期望。这种情况下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十分的不利。因此教师们在开展教学评价时要能够打破这种统一的要求,要能够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建立分层次的评价标准,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优化教学评价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对教学评价的内容进行优化。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量十分的重视,教学评价也大多倾向于这部分内容的考察,这种评价方式实际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局限性,不够全面,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们必须要优化教学评价的内容,确保教学评价能够全面覆盖到学生的方方面面,能够对学生的各项能力的提升程度进行考察。比如在考察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要能够对他们的朗读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阅读方法的使用情况等等进行全面的考察。其次,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即综合考虑学生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对于知识掌握的不够好,但课堂纪律表现良好的学生也要不吝表扬,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简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优化教学评价的方法

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能够使得教学评价体系更具活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视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多的表扬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展学生互评及自评,比如在课文朗读环节,前后或者左右邻桌的学生组成一个临时的学习小组,各自承担几个段落的朗读任务,全部朗读完成之后,相互评价,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发音、断句等方面的问题,积极的改正。除此之外,丰富的教学评价手段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十分的有利,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语文教学评价方法的优化。

三、结束语

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及优化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分析,仅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评价工作提供简单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田庆云,宋晓涵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生活教育》-2014-

[2]杨万勇-浅谈如何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

[3]张坚-浅析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读与写:上,下旬》-2014-被引量:0

上一篇:三年级暑假作文:我的生日礼物下一篇:读《大数据时代》有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