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市场调研

2024-06-24

安吉白茶市场调研(精选8篇)

篇1:安吉白茶市场调研

安吉白茶产业现状

浙江安吉白茶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科技工作者发现,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到2010年全县拥有安吉白茶面积10万余亩,产量达850吨,产值近10亿元。目前,规模加工企业30余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1家,安吉白茶协会会员359名,省著名商标3件,市著名商标12件,省名牌产品2件,市名牌产品10件,一个国家级示范园区二个省级示范园区,通过国家级认证的无公害茶园5.83万亩,有机茶园1.2万亩,绿色食品茶基地2.3余亩,现有75家企业通过了食品卫生认证(QS),安吉是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县,“安吉白茶”获二届浙江省十大名茶、浙江省十大地理标志区域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9年安吉白茶使全县36万农民人均年增收2300元,已真正成为安吉农业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是安吉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安吉白茶品牌管理

安吉白茶证明商标是与2001年1月获准注册,注册以后所有权人安吉县农业局茶叶站将证明商标使用权委托安吉白茶协会进行管理,农业局对协会商标使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协会根据《证明商标使用与管理条例》制订了《安吉白茶包装管理办法》《安吉白茶行业自律公约》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则,对全县安吉白茶生产单位根据茶园面积情况逐一进行实地审核,符合条件的同意其使用安吉白茶证明商标并与其签订为期一年的使用合同,每年对商标使用情况进行年审,凡规范使用单位再续证明商标使用合约,对少部分有问题的企业责令整改,符合条件再行许可。获准使用安吉白茶证明商标的企业,其包装的印制和数量,均根据企业茶园面积、预计产量而配制,并且在外包装上必须统一使用母商标(安吉白茶证明商标)和子商标(企业商标),外观设计一致,并标明包装物所必备的条件,最后封口处加上防伪标贴,可以让消费者监督咨询。

在工商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证明商标管理使用条例的规定,协会实施了安吉白茶“四统一”管理体系。一是统一品牌:将安吉县行政区域范围内以白叶一号茶树品种上采下的鲜叶,按《安吉白茶》标准进行加工制作的符合安吉白茶品质特征的茶叶统一纳入品牌管理,合力打造“安吉白茶”品牌;二是统一质量标准:在安吉白茶的生产、加工、产品质量上统一严格执行《安吉白茶》国家标准;三是统一包装:安吉白茶协会统一进行包装设计,实行母子商标管理(安吉白茶证明商标+企业商标),并指定印制单位;四是统一监督管理:安吉白茶采用双商标制管理,管理方式是小户靠大户、大户联合作社,分散小户共同使用合作社商标,同时对使用者按基地注册编号,使每盒上柜产品都能追溯到企业、到茶园,确保上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会同联合工商行政执法部门每年进行2-3次的市场和企业间的商标使用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改变了过去小、散、乱的局面和安吉白茶“三无”包装满街飞的现象,形成了企业自律、协会管理、行政监督相结合的安吉白茶品牌管理体系。

品牌是产品质量无言的保证,消费者将品牌作为产品质量的代表,为此创牌过程是艰辛的,维牌过程更是漫长的旅程,安吉白茶产业要健康持久发展,必须

做好品牌的维护。首先从内部管理入手,强化企业规范化管理,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品质,提高茶叶安全性;通过茶厂清洁化改造,改善加工环境、卫生状况,提高产品卫生质量,三年间由省、市、县对安吉白茶抽检或送检的280多只样品全部符合国家茶叶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安吉白茶证明商标专用权保护体系和安吉白茶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一是大力宣传证明商标的法律规范,严格实行证明商标使用申请许可制度,印制宣传手册,做到家喻户晓。二是春茶上市时节,联合工商、技监等执行部门对本县范围内安吉白茶生产和经营单位进行抽样调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上柜产品质量。三是以安吉白茶协会每年对协会会员单位进行年检,并对外地安吉白茶经营单位协会从2005年起以生产基地为单位在协会进行登记造册,统一制作安吉白茶特约经销铜牌和证书,逐步规范对本地和外地市场的管理。四是建立安吉白茶产品追溯体系,在每个产品包装上都有追溯码,通过追溯码监管整个生产过程,确保产品安全性。五是联合工商行政部门外出打假维权,先后就宁波、江苏等地出现安吉白茶品牌包装一事进行跟踪调查,以维护安吉白茶品牌形象。

品牌的宣传,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加快了安吉白茶的发展步伐,市场销售面也在同步扩展,每年的产量都供不应求,特别是精品茶更是难求。随着产业的扩展,目前安吉有一支约2万人的安吉白茶营销队伍,从东南到西北,他们奔走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规模企业还在主要大城市开设专卖店和直销店,依托安吉白茶共同品牌,创企业自主品牌,在品牌建设中,政府大力支持,协会、合作社、企业共同努力维护和创建品牌,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产业发展造富一方百姓

安吉白茶产业从单株母树发展成为安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的一个支柱产业,2009年单安吉白茶一项产值为全县36万农村人口人均增加收入2300多元,从业人员达十万之众,解决了当地乃至外地部分剩余劳动力。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品牌效益的助动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品牌的建设带给生产者是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茶农收入的成倍增加。

溪龙乡是安吉白茶种植最早的乡镇,起步早、发展大,目前经营安吉白茶产业总产超千万的已有4、5家,年收入上百万元的数不胜数,是安吉白茶生产重点乡。溪龙乡黄杜村全村人口1432人,1996年起该村利用荒山、荒地试种白茶,特别安吉白茶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以后,产量每年递增,单价稳中有升,该村2009年人均茶叶收入近3万元,每家每户都盖上了新楼房,有的在县城购置了商铺和住房,送子女到县城学校就读,到目前该村已购置宝马、现代、奥迪等不同型号大小汽车149辆。真可谓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安吉白茶产业真正成为安吉农业的一大区域优势产业。

篇2:安吉白茶市场调研

安吉地处浙西北,森林覆盖率达到73%,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音净的“四净”之地。1980年“浙北地区茶树品种选育试验研究”课题于在安吉、德清、长兴等地实施,科研人员对浙北地区茶树品种资源进行广泛调查,在天荒坪大溪村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发现一棵野生的茶树,相传树龄已有千年历史,这棵奇特的茶树高约

1.5米,树冠直径约3米,早春幼嫩芽叶失绿呈玉白色,经脉翠绿,以一芽二叶为最白,春茶后期随着气温升高,光照增强,叶色逐渐转化为花白相间,夏秋茶为绿色。安吉白茶富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高达6.25---10.6%,高于普通绿茶的3--5倍,罕见的高氨低酚是安吉白茶香高味鲜的品质基础。研究表明安吉白茶,对保护神经细胞、降低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等都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评价安吉白茶:“集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于一体,是不可多的的茶中珍品”。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品种繁育旅程,1998年“白叶一号”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浙江省茶树良种,至此安吉白茶转入了推广应用阶段。

高山之颠的一株野生白茶,通过无性繁殖、试种、推广应用,发展到现在的拥有种植面积9.1万亩,年产量780吨,年产值7.8亿元,从业人员十万之众,安吉白茶已成为安吉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追根溯源宋徽宗《大观茶论》明确了安吉白茶的“原产地”,优异的品质、母子品牌的建设,将安吉白茶培育成:推广速度之快、产品价位之高、市场品牌之响、总体效益之好,是我国茶叶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绿色传奇!

黄杜村是安吉的一个山区小村,人多田少,荒山荒坡多,发展安吉白茶前村里穷得叮当响,年收入不过2000元。自引种安吉白茶后家家种上了安吉白茶,还通过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的技术培训,掌握了种茶、加工技术,实现了增产、增收,2008年全村人均茶叶年收入超过2万元,户均收入超百万元的6、7家,每家每户都盖上了新楼房,有的在县城购置了商铺和住房,送子女到县城学校就读,到目前该村已购置宝马、现代、奥迪等不同型号大小汽车114辆。早晨开着白色锃亮的宝马小轿车来到茶园旁,为前来采摘茶叶的外地茶姑分配农活,驾着奥迪奔走在全国各大城市,真可谓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安吉白产业起步初期,尽管形美味甘营养佳,但养在闺中人未识,为让安吉白茶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一方面,对种植农户给予资金补贴,派出科技人员深入农村,采取“一帮

一、面对面”的方式,示范推广安吉白茶生产技术,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茶农种植积极性,种植面积每年以近万亩的速度递增,一

大批安吉白茶专业大户和合作社也由此应运而生。另一方面,品牌建设助推了产业多的快速发展。安吉县于1997年率先申请了“安吉白茶”原产地证明商标注册,2001年1月注册成功,为推动公共品牌的使用,确保产品质量,安吉县首创了“母子商标”管理模式,即母商标“安吉白茶”+企业子商标同时使用的管理模式,母商标用来树立产业品牌形象,子商标明析质量追溯。安吉白茶企业间形成小户靠大户,大户联合作社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整个安吉白茶生产形成一个较为严密的组织网络,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为了更快更好地提高安吉白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安吉县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连续两次举办了中国·安吉白茶节、安吉白茶与《大观茶论》研讨会、安吉白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新闻发布会、两届“宋皇贡茗”安吉白茶开采节、安吉白茶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新闻发布会、安吉白茶拍卖会,建成了安吉白茶主题公园、安吉白茶街、安吉白茶源、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安吉白茶研究中心、安吉白茶文化苑、白茶谷、安吉白茶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区等一系列体现安吉白茶文化和产业的硬件设施,挖掘茶内涵,提升茶品味;

政府的富民举动让茶农纷纷主动参与国内外各类名茶评比,到目前为止,安吉白茶已先后获得国内外各类大奖近400项,两度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茶,“安吉白茶”在3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国际注册,将以此开辟国际市场,促进安吉白茶产业新一轮的发展。

篇3:安吉白茶市场调研

关键词:茶叶种植,吊瓜种植,栽培技术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 海拔100~900米的山地资源十分丰富, 零星杂地、低丘缓坡较多, 而且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 适宜种植吊瓜。白茶适宜在气温较凉爽的气候环境栽培, 莲都区较低海拔气温较高的地区栽培则表现不出品种的优良性状, 甚至还会出现高温灼叶现象。自2003年开始我们尝试着吊瓜白茶立体栽培, 这种栽培模式在不影响吊瓜生长的同时有利白茶的生长。春季白茶生长较早, 一般在白茶春茶生产结束后, 吊瓜开始生长, 错开了二种农作的生长季节, 夏秋在吊瓜的棚架下营造了一个较为阴凉的小气候, 避开了高温对白茶的危害, 同时吊瓜的落叶和地面盖草, 使来年早春气温回升快, 春季生长提早一星期左右, 价格优势强, 提高生产效益。当年亩产可产吊瓜籽56.5kg, 亩产值2, 260元。第二年, 亩产吊瓜籽95公斤, 产值2, 700元;白茶茶青15kg, 2, 700元。共计54, 000元。第3年产量开始有较大提高并相对稳定。年平均每亩产值在3, 000元以上, 白茶茶青4, 000元以上, 合计亩产值7, 000多元。目前莲都区吊瓜面积发展到2, 600亩, 白茶面积3, 500多亩, 其中立体栽培的有1, 200多亩。正式投产后, 年平均每亩产值达6, 000元以上。现将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成文, 以飨读者。

一、选择品种、适时播种幼苗培育

产籽吊瓜应选择结瓜多、瓜大、籽多、粒重, 抗病强、产量高的吊瓜品种。白茶选用冬播无性系安吉白茶苗。

吊瓜可分为育苗法、直播法两种。育苗法可适时早播, 播种期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进行, 出苗后除去薄膜, 降温炼苗, 待苗长到2~10㎝时移栽至育苗圃。直播法, 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进行, 播种前整地作畦, 施入基肥, 直播法一般采用穴播, 每穴播种3~4粒, 覆土3㎝, 泥土干燥应浇水, 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吊瓜苗圃深翻土壤, 按40~50㎝作畦, 育苗苗距一般为10~15㎝, 栽后浇水保湿。加强管理, 同时进行整枝, 剪去棚下侧枝、赘芽, 拔除多余雄株。

二、定植

(一) 园地设计。

把全丘田块作畦, 每畦1.5m。吊瓜亩栽种60~70株, 行距6m, 株距1.5m。隔三畦开一畦种植穴, 直径70~80㎝, 穴深60㎝, 每穴四周最好撒上0.1kg石灰, 作消毒和防治病虫害, 每穴用有机肥50~100kg, 过磷酸钙或复合肥2kg, 菜饼1kg, 覆肥土与地面平, 并使其充分发酵。育苗移栽定植时间宜在4月底前完成。每亩按雌雄株15:1的比例种植, 确保吊瓜正常授粉。白茶亩栽2, 500株, 在间隔的三畦中开植沟种植白茶, 每畦二行, 株距20㎝。在吊瓜的畦上适当栽上白茶, 白茶可以在十一月至来年三月移栽。

(二) 竖柱搭棚。

棚架的大小根据园地的有效空间确定。棚架材料应选用牢固性的水泥制品 (水泥柱, 架) , 也可用竹, 木, 铁丝及其他材料, 棚柱间距一般在3m左右, 棚架高一般在1.8m左右, 棚架过高过低都不便于管理, 采瓜。棚架要牢固、面平、通风透光。对当年下种的吊瓜苗, 可先搭简易棚架供攀援。

(三) 园地管理。

1. 白茶的管理。

白茶园浅耕时间分别顺春茶 (3月) , 结合施催芽肥, 春芽后 (5月) , 秋茶后 (10月份) 。一般浅耕深度为10cm左右, 白茶园五龄前都进行浅耕。深耕对五龄以上的白茶园进行, 深耕时间在秋茶后 (10月份) , 深耕在30cm左右, 每隔三至五年进行一次结合施基肥, 白茶园必须注意及时消灭杂草, 保持茶园清洁;白茶园施肥抓住春茶前三月上旬, 亩施尿素30公斤;秋茶前亩施尿素30公斤;秋茶后重施有机肥, 亩施茶饼150公斤, 磷肥15公斤, 甸肥25公斤。白茶树修剪与其它茶树一样, 每一次种植时定型高度为20cm;第二次在第二年秋进行高度为35cm;第三次在第三年秋进行定型高度为50cm。

白茶比较易遭病虫害, 一定要加强茶肥的肥培管理, 增强茶树的抗性, 保持茶园无杂草, 适时防治病虫害发生。白茶绿叶蝉易生, 防治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每亩用量20~30ml, 稀释3, 000~4, 000倍,

2. 吊瓜的管理。

(1) 整枝引蔓。春季吊瓜出苗时, 每株选留最健壮的2~3个主枝, 主茎长到2~3m时及时打顶, 以促进侧枝生长。封棚后, 根据长势适当进行打顶、疏枝、理蔓工作。尤其是7~8月高温季节, 茎叶生长快, 分枝多。必须将多余的腋芽、侧枝疏掉, 发现有徒长枝应及时去除。

(2) 肥水管理。吊瓜施肥的一般原则是:重施基肥, 施好结瓜肥, 巧施防衰肥, 注意氮磷钾肥配合使用。栽培二年以上的吊瓜, 基肥宜在寒冬前或次年块根发芽前施入, 每亩用腐熟栏肥800~1, 000kg, 磷肥40kg, 钾肥20kg或草木灰1, 000kg, 饼肥40kg。吊瓜喜湿润, 如遇晴天、干旱要经常浇水。还要及时中耕除草, 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提高座瓜率。提高座瓜率是丰产的关键。根据落花、落果的情况, 吊瓜是雄雌异株藤本植物, 可采取雌雄混种的方法提高座瓜率, 既可利用园边种植雄株, 一般每亩3~5株, 并控制雄株藤蔓生长。还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或蜜蜂授粉的方法提高座瓜率。通过蜜蜂采蜜给吊瓜授粉, 座瓜率、产籽量都大大提高。

(4) 防治病虫害。吊瓜的虫害有蚜虫、青虫等。当幼藤长到40~60㎝时做好第一次防虫工作, 7月下旬至8月初重点防治青虫。安全间隔期7天后方可采茶。

(5) 适时采收。当吊瓜果皮表面开始有白粉, 并转为淡黄色时, 即可分批采收。采收可从果柄剪下, 先摊在地上晒2~3天, 使后熟变软, 然后剖瓜, 并将吊瓜籽装进塑料袋或滤水的容器内, 通过踩踏、摩擦去外皮, 洗净晒干即可。

篇4:六安瓜片 安吉白茶

本期我们将介绍中国贡茶之中的两类独特珍品:个性独特被称之为“神茶”的六安瓜片,如花似玉的安吉白茶。

本刊编辑部

茶史追溯

史书记载,六安茶始于唐代,扬名于明清。自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到清咸丰(1851~1861)三百年间,六安瓜片被列为贡品。明代徐光启《家政全书》中记载: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

清朝咸丰帝的懿嫔(即慈禧)生下了载淳。咸丰帝闻知此事,喜不自胜,便当即谕旨:“懿嫔著封为懿妃”。按照宫中规定,慈禧从此便可享受更高一级的生活待遇。于是,在她的饮食规定中就有:每月供给“齐山云雾”瓜片茶叶十四两。

名茶鉴赏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自然平展,叶椽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过去根据采制季节,分成三个品种:谷雨前提采的称“提片”,品质最优;其后采制的大宗产品称“瓜片”;进入梅雨季节,鲜叶粗老,品质较差,称“梅片”。

六安瓜片产地分内山和外山。内山瓜片产地有金寨县的响洪甸、鲜花岭、龚店;六安县的黄涧河、双峰、龙门冲、独山;霍山县的诸佛庵一带。瓜片原产地齐头山一带,旧时为六安管辖,现属金寨县。齐头山所产“齐山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

选购品尝“六安瓜片”通常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即从干茶和泡茶两个角度考量茶的“色、香、味、形”。

一、是干茶评赏。望色:应具备铁青透翠,老嫩、色泽一致。闻香:通过嗅闻应具备茶的清香透鼻的香气,尤其是有如烧板栗那种香味或幽香的为上乘。嚼味:通过细嚼应具备头苦尾甜、苦中透甜味觉,略用清水涮口后有一种清爽甜润的感觉。观形:通过察看应具备片卷顺直、长短相近、粗细匀称的条形。

二、是干茶发汤品尝。首先闻其香,感觉有悠悠的茶叶清香;以其香味浓度体验茶叶的香醇。次是望其色。清汤透绿,没有一点的浑浊。品其味,正常都有微苦、清凉、丝丝的甜味;四是观其形。干茶开水发汤后,先浮于上层,随后陆续下沉。由原来的条状开发为叶片状,叶片大小近同,片片叠加,煞是好看。

独有工艺

六安瓜片在我国名茶中独树一帜,其采摘、扳片、炒制、烘焙技术皆有独到之处,品质也别具一格。

瓜片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制,采摘标准为开面的一芽二、三叶。制法分板片、炒片(杀青)和烘焙三道工序。扳片是片茶的特有工序,用手将梗、叶分离,老嫩叶分开,以便分别炒制。炒片分生锅与熟锅。生锅温度高,起杀青作用;熟锅温度低,兼有整形作用。炒时用小扫把轻推着叶片散开,沿锅壁转动均匀着热。熟锅要适时拍打,固定片形。炒片起锅后再烘片,每次仅烘片2-3两,先“拉小火”,再“拉老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其时热浪滚滚,人流不息,实为我国茶叶烘培技术中别具一格的“火功”,直到叶片白霜显露,色泽翠绿均匀,然后趁热用镀锡铁皮筒或白铁筒装实,并加盖用锡焊密封。

宋代梅尧臣《茗赋》所言:“当此时也,女废蚕织,男废农耕,夜不得息,昼不得停”。

贡品韵味

十大名茶中只有瓜片是叶茶。六安瓜片色、香、味、形皆佳,独树一帜,大多数的茶叶能喝出回香,六安瓜片入口的明亮与回韵的清甜则卓尔不群。

入汤之后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嫩绿明亮。茶汤没有到口中就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入口之时,给人一种鲜爽醇厚的感觉,如果没有喝惯的人,觉得一些苦,但当茶汤到了喉咙的时候,口中就觉得甘甜无比,久久不能平息。

六安瓜片还有清心明目、提神去乏、通窍散风之功效。

传奇身世

齐头山是大别山的余脉,海拔804米,全山为花岗岩构成,林木葱翠,怪石峥嵘,溪流飞瀑,烟雾笼罩。山南坡上有一石洞,处于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之上,因大量蝙蝠栖居,故称为蝙蝠洞。传说洞口曾有“神茶”,有年春天,一群女子结伴上齐头山采茶,其中一人在蝙蝠洞附近发现一株大茶树,枝叶茂密,新芽肥壮。她动手就采,神奇的是茶芽边采边发,越采越多,直到天黑还是新芽满树。次日她又攀藤而至,但茶树已然不见,于是“神茶”的美谈就传开了。

今说六安瓜片

据六安茶叶协会储秘书长介绍说,目前,内山茶年产约10吨,外山茶30多吨,内山茶的价格在200元至2000元之间。六安市茶园基地已发展到15万亩,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以及悠久历史的昔日贡品,“六安瓜片”成为带动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当地政府重点在抓基地建设,到2010年左右,茶业基地将扩大到20万亩,其中5万亩是有机茶,15万亩为绿色无公害基地。

六安瓜片已被申请为证明商标,六安茶叶协会作为证明商标的所有者可以依法授权符合条件的六安瓜片生产者在产品上标注该商标。

篇5:安吉白茶市场调研

1 安吉县白茶种植区的自然环境条件

安吉县白茶地理标志产品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北麓, 地势由西南崛起向东北倾斜, 中部低缓, 构成三面环山, 东北开口的箕状盆地。气候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 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水体质量极大部分在二类水体以上。常年平均气温15.8℃, 平均无霜期226 d。最冷1月平均气温2.9 ℃。年降雨量约1 420 mm, 相对湿度80%左右。年日照时数1 771h。区域内山地资源丰富, 植被覆盖率达73%, 森林覆盖率达70%。多为山地丘陵红黄壤, 土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高, 土壤p H值在4.5~6.5。

2 安吉白茶种植的气候条件

安吉白茶种植和生长的环境可以分为气温、光照和土壤以及降雨等几方面的因素。具体的气候情况如表1所示。光照强度和性质的不同会影响到白茶的种植和生长。在弱光照射下, 会对白茶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秋插的白茶苗一般可在翌年10-11月起苗栽种。苗高20~30cm, 茎粗1.8~30 mm, 根长4~12 cm, 叶片6~8张, 无检疫性病虫害。

2.1 温度

温度主要分为最低温、最高温及适宜温度。安吉县的最高温度在夏季, 在35 ℃之上。温度过高对白茶的生长不利。不过因为白茶的种类特性, 在高温情况下可以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应对高温。最低温度出现在冬季, 近几年, 唯一出现的一次最低温度在-8 ℃左右。温度对白茶的采摘和生长有着关键作用。据数据统计, 当每日的平均温度大于10 ℃时, 白茶的芽和叶的生长速度能够加快。当每日的平均温度维持在10 ℃之内时, 同样有利于白茶的芽和叶的生长, 并且能够长出新梢。当每日的平均温度稳定在12~19 ℃时, 能够促使白茶芽的持续性生长。并且对芽的嫩均度起到很好的作用。当每日的平均温度在10 d之内能够维持在15 ℃左右, 白茶的叶片会处于变绿的状态。当温度达到20~30 ℃时, 白茶的状态会相对旺盛, 但极易造成白茶叶的老化。温度在20~22℃时可以对其开采。

安吉县稳定通过10、15、20 ℃初日均温度有明显的提高,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在20世纪, 能够稳定通过10 ℃初日稍微的提前了3 d。但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 能够提前到12 d, 较之前相比有明显的提高。能够稳定通过15 ℃初日的在20世纪时也有提前的现象, 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进入了高峰期。能够稳定通过20 ℃初日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处于迟缓的状态, 进入21世纪之后, 这种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通过表1可以发现这三项指标都有略微提前的情况, 稳定在15 ℃初日的变化程度相对较大。由表2可知, 白茶的生长速度在温度大于10 ℃之后开始加快。温度稳定在10 ℃时白茶开始进入稳定生长状态。温度维持在15 ℃时, 白茶进入复绿状态。并且代表着白茶可以进行开采。温度在20 ℃时, 白茶的开采工作基本完成。这两个时间段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2 水分

白茶生长区域的降水量和空气的湿度以及土壤的湿度这三个因素对白茶的质量有着很大的联系。白茶在进入生长期时, 每月的降水量至少要在100 mm之上。安吉县每年在春季的降水天数可以达到28 d, 占这一整个季度降雨日的2/5。安吉县每月的平均降水量变化比较大, 但是, 每月的降水量都可以满足白茶的生长对水分的需求程度。每月所达到的平均湿度情况相差不大, 近年来, 湿度最低的一次是76%。山地丘陵这一带的湿润气候更适合白茶的生长, 总体来说, 安吉县的气候环境特别适合白茶的生长, 每段时期的水分都能够满足白茶生长的需要。

2.3 光照

白茶是属于耐阴性植物, 更适合在弱光照射或者散射光的环境下生长。光照是影响白茶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白茶的生长要求其环境中的日照小于45%, 日照主要分布在每年的夏季和秋季, 一般在每年的7月日照最多, 2月日照最少。山区的阳光照射较弱, 更加有利于白茶的生长。而且随着山高度的增加, 其降雨量和雨雾的覆盖量也会相应的增加, 对白茶的品质有很好的作用[2]。另外, 安吉县的地形条件也为白茶的生长创造了有利光照条件。

3 安吉白茶种植的建议

3.1 做好白茶高温低温的抗灾工作

早春的气温偏低, 在白茶的生长期可能会受到霜冻的侵害。一般2-3月是白茶生长的关键期, 如果此时的气温小于5 ℃, 要及时做好白茶的防冻措施, 根据白茶生长的地理位置的不同, 制定相应的办法。如果初春时节的气温过低, 要关注白茶的成长情况, 在达到采摘要求时, 及时进行采摘。如果没有成熟, 可以使用稻草或者是塑料膜等进行覆盖, 取得保暖的效果。另外, 要尽量的让内部的空气保持流通。

夏季温度高于35 ℃时, 要采取喷雾等方式对白茶进行降温。保持空气的湿度正常。另外, 要根据土壤里的干旱程度及时的浇水, 使其生长环境保持正常。

3.2 做好防虫害工作

白茶的施肥需要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相结合。最好是使用钾肥, 在发芽时期使用氮肥。但是在采摘的时候不宜使用。白茶遭到虫害袭击的情况很严重, 因此, 必须要加强对害虫的管理工作, 经常性地检查, 维持白茶良好的生长环境。

摘要:浙江省安吉县一直致力于白茶种植, 并取得了很大成就。介绍安吉县的地理环境, 分析安吉县茶叶种植的农业气候条件, 总结温度、光照及水分等因素对白茶生长所造成的影响;同时, 针对白茶在生长期间遭遇高温、低温及害虫等灾害的问题, 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为提高安吉县白茶的品质做出贡献。

关键词:白茶种植,农业气候条件,安吉县

参考文献

[1]陆文渊, 钱文春, 赖建红.安吉白茶品质的气候成因初探[J].茶叶科学技术, 2012 (13) .

篇6:安吉白茶宜养生

安吉白茶盛产于浙江省美丽的竹乡——安吉。“一梦如是江南忆,汲来活水煮新茗;茶香竹韵游人醉,花语解香在安吉。”

据北京马莲道茶缘茶城安吉白茶经理潘元清介绍,黄浦江源头位于安吉龙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龙王山主峰海拔1587.4米,是浙北第一高峰。群山巍峨,云海磅礴,瑰丽日出映照着烂漫的杜鹃、似火的枫叶。雄伟的瀑布、淙淙的清泉,洁白的冰川,汇聚成黄浦江的源头活水。龙王山是浙江省著名的动植物基因研究基地,其千亩高山沼泽地更是地质上的奇观。

2004年4月,安吉白茶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安吉白茶作为一个茶叶品种其实由来已久,其间失传多年,20世纪80年代再次被发现。弄清它的来龙去脉,才能名正言顺。宋徽宗《大观茶论》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盖非人力所可致。正焙之者不过四五家,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锛而已……赐白茶遂为第一茗。”为探虚实,记者专程拜访了浙江安吉县农业局副局长王勇,王勇为记者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安吉白茶以春梢一芽一叶精心焙;色泽翠绿金黄,茶香清爽有幽雅,冲泡之后,茶芽朵朵,叶底玉白,叶脉绿色,似片片翡翠起舞,颗颗白玉卧底;饮之,滋味鲜爽,唇齿留香,甘味生津,回味无穷。

“川源五百里,修竹半期间”,安吉白茶生长于原始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70%以上的浙江西北部天目山北北麓,地形成“畚箕形”的辐射状地内,天目山和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为产业区筑起了一道天然屏障。安吉全年气候温和,无霜期短,冬季低温时间长,绝对低温一般在10℃以下,空气相对湿度81%,直射的蓝紫光较少。土壤中含有较多的钾、镁等微量元素。这些特定的条件,为安吉白茶返白过程和物质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安吉白茶中氨基酸等氮化合物及营养物质的形成和积累,为茶叶特有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白化返绿是安吉白茶的一种特殊的生理机制。早春后期气温升高,光照增强,叶色逐渐转为花白相间;夏秋茶为绿色,故而安吉白茶生产时间只在春季。

安吉白茶经生化测定,发现其中氨基酸含量很高,在6%左右,最高的甚至达到9%,是普通绿茶的3~4倍;茶多酚含量则在10%~14%,酚氨比只有1.6~2.3。这种罕见的高氨低酚现象也是安吉白茶香高味鲜的生化基础。而氨基酸高特别是高含量的茶氨酸,有利于血液免疫细胞促进干扰素的分泌,从而提高人体抵抗外界的侵害力,对提高记忆、降血压、减肥、护肝等都有明显作用。我国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高度评价安吉白茶,称其“具有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其他绿茶不能与之相比。”

马莲道“茶缘茶城”安吉白茶经理潘元清津津乐道地说起了白茶文化:“不同凡响‘色,香,味,形,质’使安吉白茶在名茶中卓而不群,特别是其‘清、雅、洁’又极契合中国茶文化之精神。茶艺之本——纯:茶性之纯正,茶主之纯心,化茶友之纯。茶艺之韵——雅:沏茶之细致,协作之优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艺之神韵。茶艺之德——礼:感恩于茶农,诚待于茶客,聊茶友之情谊。茶艺之道——和:人与人之和睦;人与茶、人与自然之和谐,系心灵之热爱。“安吉白茶”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理念。”

据悉,潘元清经理经营的“龙王山”牌系列产品屡次获得茶文化评比金奖和银奖。

篇7:安吉白茶之淡雅

惬意的午后。阳光穿越绿植的空隙丝缕而来,就像一位优雅的指挥家,不急不徐地带动着空气中的每一粒微尘,奏响着春天的圆舞曲。粉玫瑰的幽香顺着乐曲隐约而来,青花茶盘上,洁净透明的玻璃壶一如此刻的心。

将白茶投入壶中,一枚枚干茶象熟睡的公主,唇边似乎仍带着甜美的笑意。待水温初降,沿杯壁注入少许,先行润茶。哦,这清澈的山泉定是她们的梦中王子吧!只需轻轻一吻,就可以唤醒一个世纪的沉睡。看,她们渐渐醒了,慢慢舒展着春天的消息,虽然还有些迟疑,有些谨慎,有些羞涩……

篇8:安吉白茶缘

第二年我又去市场找白茶。此时安吉白茶的名声已经很响,上海市面上也很多见。量也多了,价也高了。不过这次买到的安吉白茶让我有些失望。那美丽的竹乡少女般清丽的白茶到哪里去了呢?我品着杯中寡淡的茶水,微微地有些惆怅。

想不到我和安吉白茶在今年再续前缘。清明节前。我来到安吉。站在溪龙的一处茶山上远望:形如簸箕的山谷开辟出层层的茶园,远远的西苕溪蜿蜒流过,散落的竹林随风摇曳,三两树桃花开的正欢。明媚的春光里。安吉白茶刚刚萌出新芽。今年春天来的较晚,天气也比较寒,芽头方才苏醒,还是新绿的,尚没有白化。茶树顶上的几个芽,占尽了春光晨露,已经舒展开一片卷叶,挺立出一根壮芽,到了采摘的时候。我亲眼看着这些白茶,被采茶娘子们摘进竹篓,经过摊青、杀青、理条和烘干就成了安吉白茶。赶忙取一撮新制好的白茶,放在面前的杯中,用当地的山泉水冲开。那一股熟悉的鲜香扑面而来。正是我记忆中的安吉白茶。

认识白茶,我整整经历了三年。从一开始的惊艳,到再相见的疑惑,直至第三面时的欣喜。所谓惊艳是源于白茶的特质,水清、形美、香浓、味鲜,这是一般绿茶所没有的,满足了好茶者尝新的癖好。所谓疑惑是在习惯了白茶之后所发现它的欠缺,鲜嫩却不持久,美好的滋味到了第二三跑就逃之夭夭了。宣传与品质,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因为高价而逐步显露,如此好茶如何发展,让我深深地疑惑。所谓欣喜是在我走进安吉白茶之乡后的感受,排除了外界干扰的原产地白茶质量依然稳定优秀,而且有一批热心白茶发展的种茶人,有一个全力支持白茶经济的地方政府。让我相信白茶的明天一定会更好。作为一个爱茶人,和一种茶的缘分,绝不应该仅仅是从杯中到口中,还应该从眼中到心中。爱茶,也是爱茶人,更是爱茶乡,这一份与茶的缘分才能久长。

走在去白茶祖的弯弯山道上,我想了很多。是一个什么样的天降福祉,让天地间生出这样的茶英;是一个什么样的机缘慧眼,让人世间品尝到这样的玉茗。这其间一定有许多人的努力。这今后还将有更多的汗水。安吉白茶能从山中走来,已经过了千辛万苦,所有的茶人,不论是种植者、生产者、经营者还是品饮者都应该珍惜,让这刹那的芳华能成为永恒。终于看到了那棵白茶祖。寒风中它还没有发芽,也许这横斜的老干并不知道,它的枝条已经在安吉甚至更远的地方生根发芽落户安家。青山翠谷的梦中,我仿佛看见千年老茶已经满树玉芽,把和谐吉祥送进了万户千家。

上一篇:2010年镇政府基层组织建设述职报告下一篇: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