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茶协:2017中国白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2024-04-24

中茶协:2017中国白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通用2篇)

篇1:中茶协:2017中国白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中国茶业产销形势分析(2011年)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

2011年,全球三大茶叶生产国茶叶出口情况:肯尼亚42.13万吨,同比下降4.68%;中国32.26万吨,同比上升6.6%。斯里兰卡30.13万吨,同比上升0.89%。

在良好效益驱动下,茶农的茶叶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茶叶的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尤其是中西部主要产茶省份,政府对茶农种植茶叶扶持力度加大,2011年全国茶园面积都是在增长,其中茶园面积增幅最大是贵州省。

2011年,茶园面积前四位分别是:云南560万亩、贵州401万亩、湖北343万亩、四川330万亩。

2011年茶园种植面积增长量最大的4个省份分别是:贵州增加150.2万亩、河南增加82.2万亩,湖北增加21.1万亩和湖南增加14.5万亩。增加量较大均在中西部地区。

2011年,我国春茶虽然受到极端干旱、冻害气候的影响,全国各主要产区春茶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但是各地通过加强夏秋茶的管理,加上新茶园大量投产和茶叶结构调整,2011年全年茶叶产量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2011年,我国茶叶总产量为162万吨,比上年147.5万吨增产了14.5万吨,增长了9.9%。

2011年个各茶类所占比重:绿茶仍是第一大茶类,占70%,乌龙茶占12%,红茶占7%,黑茶占3%,白茶占1%,其它茶占7%。

2011年最大的4个产茶省份分别是:福建25万吨云南21.6万吨,四川17.5万吨,湖北17万吨。

2011年茶叶产量增长绝对值最多的4个省份分别是:河南增1.97万吨、湖南增1.23万吨、云南增0.87吨、湖北增0.43万吨。因此,2011年的黑茶热销和红茶强劲发展,带动这两个品类的大量增产。

2011年,全国各省份茶叶产量增长,分析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1、新增茶园开采是2011年茶叶产量增加最主要原因。云南、贵州、广西等西南茶区在春茶生产期间遇到严重干旱气候,但是,全年茶叶产量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

2、茶园管理水平提高,促进茶叶产量增加。在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下,茶农生产积极性提高,加大对茶园投入。

3、茶类结构调整,为茶叶产量增加拓展空间。国内乌龙茶、黑茶、红茶消费增长,带动了福建、湖南、安徽等省份茶叶产量的增加。2011年绿茶主要生产省份在春茶开采时期受低温的影响,采摘时间向后推迟,品质与以往同期略有下降,但后期由于气温回暖,天气

良好,非常有利于春茶生产,加之大量新开垦茶园进入采摘期,整个春茶的产量有所增长,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春茶产量为65万吨,比2010年增加了8.3%。

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红茶产量是11.4万吨,比上年8.8万吨,上升29.55%。2011年,红茶继续是我国茶叶产业的热点,在福建的金骏眉、坦洋工夫等红茶带动下,全国红茶出现快速发展,而且信阳红、遵义红等新创制红茶在市场快速发展。

乌龙茶一直是这几年国内茶叶消费的热点,铁观音市场进一步成熟,武夷岩茶、广东乌龙茶继续快速发展。2011年,乌龙茶生产产量为19.23万吨,比上年增长7%。

福建安溪是我国乌龙茶最大产区,2011年,安溪的乌龙茶产量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35%。2011年安溪茶叶产量为6.5万吨,比2010年增长8.3%,仍处于高速发展通道。

黑茶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必需品,主要供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2011年,黑茶主要产地湖南,在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推动下,黑茶市场进一步扩大,广东、湖南、北京、山东等市场也有较大需求。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致,黑茶统计数据偏低,黑茶供应少数民族地区常年稳定在7万吨左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黑茶产量只有4.14万吨。根据供应少数民族地区紧压茶正常消费,以及国内其它地区黑茶消费增加,估计黑茶产量在8.5万吨。

2011年其他茶,国家统计局还未公布,参照201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其它茶数据为12.66万吨,2011年预计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

自2007年,价格泡沫破裂后,普洱茶产业经过为期两年的探底与整理,在部分生产企业和渠道商家不懈推广的努力下,尤其是通过品饮的推广与正确的消费引导,普洱茶市场培育成效显现,普洱茶生产开始稳步回升,2011年普洱产量为8万吨。

2011年,我国茉莉花茶产量在8.5万吨,与前两年基本持平。2011年,在茉莉花茶产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茉莉花茶的结构开始发生转变,花茶的企业开始向高档优质花茶转变,高端花茶品牌产品的出现,不仅提升了花茶在市场整体形象,而且提高花茶产业经济效益,提振市场信心。

在出口基本稳定的情况下,2011年我国的茶叶内销仍是拉动中国茶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内茶叶市场热点不断,名优绿茶继续受到市场欢迎,红茶和武夷岩茶延续2009和2010年的态势,继续引领市场发展;铁观音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倡导精品化生产,传统口味重新受到市场青睐;在各政府和厂家推动下,黑茶的保健功效逐渐获得市场认知,市场销售也快速增长;普洱茶的生产和销售得到进一步恢复,呈现出理性发展的良好局面;绿茶和白茶也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为32.26万吨,用于深加工茶叶大约在7万吨,其余茶叶在国内市场销售,因此,预计内销量在122万吨,比上年增加12万吨,增长10%。

2011年内销市场上,绿茶销售66万吨,占市场总销售量的56%,其次是乌龙茶销售16.5万吨,占市场总销售量的15%,第三位是茉莉花茶8.5万吨,占总销售额的7%。

绿茶作为我国主要茶类,各地把名优绿茶作为市场推广重点对象,促进绿茶消费比重上升,绿茶销售比重由2005年的48%,上升到2011年的56%;乌龙茶也是这几年市场消费热点,继安溪之后,武夷岩茶、凤凰单枞等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比重由2005年的12%,上升到2011年的15%;

红茶在福建红茶带动下,也得到快速发展,红茶销售比重由2005年的2%,上升到2011年的6.5%;普洱茶经历2007年波动后,2011年还在市场恢复阶段,比重也由2005年的8%。下降到2011年的4%;花茶、紧压茶市场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在绿茶、乌龙茶、红茶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花茶、紧压茶市场分额出现下降,花茶从2005年的15%下降到2011年的7%,紧压茶从2005年的12%,下降到6%。

2005年与2011年我国茶叶消费结构变化

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达到32.26万吨,同比增长6.6%,出口额9.65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平均单价为2,692.8美元/吨,出口量和出口额双双再创历史新高。

据农业部门估计,2011年我国茶叶农业产值达728.9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平均单价为45元/公斤,比上年的35.9元/公斤,上涨25.3%。茶叶平均单价大幅上涨主要来自新增产量部分,在出口和国内大宗茶消费价格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新增产量大多为名优茶,质量和价格都有很大幅度提高。

安溪中国茶都系乌龙茶铁观音原产地市场,2011年在春季霜冻,夏季持续高温严重影响下,两季茶叶产量略有减产和面临市场多变的形势,市场交易仍保持旺盛的走势。交易量同比上升8.3%,交易额上升10%,平均单价增幅6%,全年交易量近18000吨;交易额达19亿元,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来自管理服务和功能完善,市场品位不断提升。

2011年新昌茶叶生产除了局部地区有霜冻外,总体是顺利的,名茶产量和产值,分别比2010年增长4.44%和16.5%。茶叶生产的增产增收,为茶市繁荣交易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市场统计,2011交易总量突破万吨,达到11112.99吨,比上一年9969.485吨增加了1143.505吨,增长了11.47%。其中:春茶交易量4312.33吨,同比增长6.1%;夏秋茶交易量6800.66吨,同比增长15.1%。

篇2:中茶协:2017中国白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进一步盘整,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国内需求偏弱,各传统产业均不同情况遇冷。相比其它农产品行业,茶叶行业调整幅度有限,动力转化过程中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三大需求中,消费增长稳中有忧,投资增速趋缓,出口止跌回升。

为帮助全行业及时掌握茶叶产销整体形势,了解产业变化趋势,研判未来发展方向,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最新调查基础上,结合农业部、统计局、海关总署等政府部门的数据,形成了《2015全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具体如下:

一、生产情况

根据综合分析,2015年全国茶叶生产继续保持稳定,茶园面积增幅下降,产量继续增加,产品结构调整,提质增效明显。1茶园面积低幅扩大

2015年全国18个产茶省茶园面积共计4316万亩,同比增长175万亩,增长率4.2%;采摘面积3387万亩,同比增加228万亩,增长7.22%。茶园面积与采摘面积均较之去年增长速度放慢。部分省份如湖北、贵州、陕西、四川省大力发展茶产业,茶园面积增加明显,分别达到466万亩,689.1万亩,215.9万亩,481.6万亩。茶叶产量小幅增加

全国干毛茶产量227.8万吨,比之去年上涨18.6万吨,增幅达8.9%。其中,以贵州省为代表主产茶省份继续增产增收,贵州增产4万吨,福建、四川、云南各增产2万吨以上。

3茶叶产值中幅增加

全国干毛茶产值1519.2亿元,比上年增加170.1亿元,增值12.6%,较之去年回落6.47个百分点。贵州、四川、浙江和陕西干毛茶产值分别增加49.8亿元、27亿元、18.6亿元和16.5亿元。

4名优茶产量、产值赶超大宗茶

与2014年不同的是,2015年名优茶在产量、产值双双增长,赶超大宗茶。名优茶产量99.3万吨,增加9.1万吨,增幅达到10.1%,比之去年上调0.34个百分点;大宗茶产量128.5万吨,增加9.5万吨,增幅8.0%,下降2.75个百分点。名优茶产值1038亿元,增加145.4亿元,增16.3%;大宗茶产值481.2亿元,增加24.7亿元,增5.4%,大宗茶产值增幅明显放缓。名优茶与大宗茶产量占比分别为43.6%,56.4%,与去年变动不大;产值占比,名优茶为68.3%,大宗茶为31.7%。上升或下降2个百分点。5六大茶类普遍增产,结构优化

绿茶增产9.97万吨,达到143.8万吨,增长7.45%。主要是贵州省和陕西省增产3.5万吨,1.29万吨;黑茶增产3.6万吨,达到29.7万吨,增长13.85%,主要是云南省和四川省分别增产1.1万吨,1.09万吨;红茶增产2.96万吨,达到25.8万吨,增长12.95%,主要是云南省增产1.12万吨;乌龙茶增产1.34万吨,达到25.9万吨,增长5.46%,主要是福建省增产1.25万吨;白茶增产6480吨,达到2.2万吨,增长率属六大茶类最高,达到41.77%,主要是福建增产5400吨;黄茶增产362吨,达到3472吨,增长11.64%,主要是依靠湖南省和安徽省增产224吨,200吨。

在六大茶类占比中,2015年绿茶、乌龙茶比例略有下调分别为0.84%和0.36%,白茶、红茶、黑茶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分别为0.22%、0.41%、0.57%。生产水平和效益双提高

全国茶叶单产水平稳中有升。按采摘面积计算,采摘茶园平均亩产量达67.2公斤,比上年提高1公斤,亩产值为4484.88元,比上年增加215.23元,增5%;按茶园面积计算,平均亩产达52.77公斤,比上年提高2.26公斤,亩产值为3519.6元,比上年增加262.2元,增8%。除海南省、江苏省效益下降外,其他省(区、市)效益均上升。茶叶质量及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茶园结构优化,无公害茶园面积2771.8万亩,同比增加317.6万亩,增长12.94%,占比为64.22%,比例提高4.96个百分点;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为2436.9万亩,增加148万亩,增幅6.47%,比例提高1.2个百分点,占比达到56.6%;有机茶园面积267.5万亩,增加24.4万亩,增幅10.05%,比例提升0.3个百分点,达到6.2%。

在中国茶叶农业产值20年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各地反映当前保持茶叶持续健康发展的压力逐步增大。一是产销平衡压力增大,全国未投产幼龄茶园仍达900万亩,潜在的产能释放巨大;二是茶农持续增收压力增大,生产成本增加,市场量价收紧,剪刀差效应明显;三是确保质量安全压力加大,国内外质量标准趋严的同时,社会关注度高、容忍度低的现状未发生变化。四是茶园季节性用工矛盾凸显,人力问题日益严重。

上一篇:党建论文材料下一篇:《认识几分之几》教学的个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