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科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2024-05-24

“2017中国科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通用8篇)

篇1:“2017中国科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2017中国科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2017年12月31日,“2017中国科学新闻人物”评选正式揭晓。黄大年、南仁东当选“2017中国科学特别新闻人物”;匡光力、施一公、杨超、刘中民、王泽山、徐芑南、王雪纯、顾明、何华武、胡郁等十人当选“2017中国科学新闻人物”。

据介绍,这项由《中国科学报》、科学网、《医学科学报》和《科学新闻》杂志共同主办的公益活动,旨在通过公众广泛参与,评出2017人们心目中的“知识英雄”。

据了解,“中国科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七届,因评审的权威严谨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在科技界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本届评委会由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院士担任主任,“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等众多院士和资深媒体人出任评委。

根据“中国科学新闻人物”的评奖标准,获奖人应于2017年在基础研究领域作出过重大创新贡献,获得过重大荣誉;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取得过杰出成就;在科技传播、科学普及领域作出重要贡献、有独特表现;推动所在企业创新行业生态,引领市场应用,并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经过众多网友的推选和投票、院士专家的严格评审,最终选出了上述四个领域的十位当选者。同时,鉴于黄大年、南仁东对中国科技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评委会一致推举二人当选“2017中国科学特别新闻人物”。2017中国科学新闻人物

“2017中国科学特别新闻人物”黄大年 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2009年,怀着一腔爱国热情,黄大年从英国剑桥返回祖国,被选为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首席科学家。7年间,黄大年带领团队,夙兴夜寐,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卓越成就,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中国深部探测能力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其中,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无人机大面积探测的技术空白;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工程样机研制突破关键技术,为开展大面积地震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坚实基础;成功研制出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为实施我国超深井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持……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积劳成疾病逝于长春,年仅58岁,他用短暂的一生书写了新时期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习近平强调,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7年5月26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黄大年的先进事迹,追授黄大年“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南仁东 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取得的首批成果:FAST望远镜调试进展超过预期;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两颗通过国际认证。

2016年9月25日,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在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正式建成投入使用。FAST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它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提高约10倍,比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它将在未来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从FAST提出设想到最终建成,南仁东花了22年。1994年4月,FAST选址工作启动,南仁东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预研究工作。为了在贵州找到最适合建造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位置,1994年到2005年,11年间,南仁东的足迹遍布贵州上百个窝凼,最终选择了克度镇绿水村作为建设射电望远镜的最佳选址。从2011年正式开工以后,随着支撑框架建设、反射面面板拼装、综合布线工程、馈源支撑系统升舱试验、主体工程完工、全系统联合调试的相继完工,这只“慧眼”终于开启。

历经20余年,南仁东终于率团队完成了建造我国大型射电望远镜的梦想,而他曾经翻越无数山岭的矫健身影已变得蹒跚而迟缓……南仁东22年心血的结晶——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为中国科学家探寻未知宇宙和生命起源,开启了“天眼”,也将中国天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更为深广的世界。

2017年9月,南仁东因病逝世。中宣部11月17日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南仁东先进事迹,追授南仁东“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基础研究领域科学家匡光力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稳态强磁场科学中心(筹)主任

2017年9月2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在合肥通过验收,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之后第五个拥有稳态强磁场的国家。

专家委员会鉴定认为,装置各项指标均达到或显著超过国家批复的性能指标,“磁体技术和综合性能国际领先”。世界著名高场磁体专家汉斯·施耐德·蒙塔表示,作为全球仅有的两台40T以上混合磁体之一,合肥的混合磁体有潜力达到45T,使中国在国际强磁场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7年11月,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就剪接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于《细胞》杂志再次发表最新成果。论文报道了酿酒酵母剪接体呈现RNA剪接反应完成后状态、整体分辨率为3.6埃的三维结构。

2017年5月,施一公研究组于《细胞》在线发表了题为《人源剪接体的原子分辨率结构》的论文。这是第一个高分辨率的人源剪接体结构,也是首次在近原子分辨率的尺度上观察到酵母以外的、来自高等生物的剪接体的结构。杨超 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2017年10月27日,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杨超荣膺2017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以表彰他在高性能计算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杨超主要从事高性能计算的研究,2016年11月,在美国盐湖城举行的全球超级计算大会上,杨超率领的研究团队,凭借在“神威·太湖之光”上运行的“千万核可扩展大气动力学全隐式模拟”研究成果,获得“戈登·贝尔”奖,实现了我国高性能计算应用成果在此奖项上零的突破。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杰出者刘中民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1月11日,大连化物所和延长石油“1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工业示范”项目成功产出合格产品,产品纯度达到99.71%,主要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

大连化物所刘中民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于2010年开展“煤基乙醇技术关键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工作。2014年,大连化物所和延长石油启动“1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工业示范”项目,2016年底开始试车,并于2017年1月11日产出合格产品。该示范项目的投产成功,标志着我国将率先拥有设计和建设百万吨级大型煤基乙醇工厂的能力,对于缓解我国石油供应不足,石油化工原料替代,油品清洁化、煤炭清洁利用及促进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王泽山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1月,在2016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凭借着在火炸药领域的杰出贡献,荣获2016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泽山团队接连攻克难题,提高火炸药的含能性能。他们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三冠王”:凭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多项关键技术获1993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凭降低武器对环境温度敏感性这一尖端技术获199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凭等模块装药和远程、低膛压发射装药技术获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这位82岁的院士,凭着在火炸药领域一个甲子的努力,上演了他在科学界的“帽子戏法”。徐芑南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随着2017试验性应用航次圆满收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转入业务化运行阶段。作为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可以在99.8%的海域开展深海调查。

2009年8月,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第一次下海实验,已是73岁高龄的徐芑南和年轻人一样,坚守在船上。此后,我国载人潜水器的海试一年一个新深度,1000米、3000米、5000米……直到挺进海底7000米,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下潜至7062米,至今这也是世界同类型的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科技企业领军人物顾明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2017年11月3日,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天鲲号”自航绞吸挖泥船在江苏启东的船坞成功下水。“天鲲号”能以每小时6000立方米的速度将海沙、岩石以及海水混合物输送到最远15000米的地方,堪称“造岛神器”。“天鲲号”全船长140米,型宽27.8米,型深9米,最大挖深35米,绞刀电机最大功率可达7500千瓦,是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多项性能位居亚洲第一、国际领先水平。

从整船进口,到国外设计国内建造,再到国内自主设计建造……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天鲲号”的诞生具有里程碑意义。何华武

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特别技术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6月26日,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分别担当G123次和G124次高速列车。两列不同型号的“复兴号”连接以时速350公里运行,并实现各辆列车间电气和网络的联通,这在世界上是首次。“复兴号”拥有纯正“中国血统”,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

何华武院士长期从事铁路工程技术工作,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他主持了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工程;组织了铁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及系统集成总体优化,为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胡郁 科大讯飞执行总裁

在2017年11月9日的发布会上,科大讯飞一口气发布了多个领域里10款以上的人工智能产品,从教育到医疗,从客服到智能家居,再到移动手机端和车载环境,讯飞“智医助理”机器人、智慧微课工具1.0、晓译翻译机1.0、译呗等“黑科技”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在胡郁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科大讯飞一直是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技术领域里的佼佼者。

他们的技术曾多次在国外比赛中,击败微软、谷歌等公司,获得第一。他们也是最早随着互联网浪潮,开始以语音为接入口,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公司。科技传播者(含科普工作者)王雪纯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加油!向未来》节目制片人

《加油!向未来》是央视综合频道在2016年暑期档推出的科学实验节目,节目中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大型室内外科学实验转为益智答题,王雪纯担任《加油!向未来》节目制片人。

2017年7月《加油!向未来》播出第二季。节目的第二季在第一季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升级,赛制转变为纯素人比拼答题模式,除了精彩绝伦的科学实验,还有学霸与学霸之间的巅峰对决:30位“未来队”的未成年学霸PK 30位“加油队”的成年学霸。在权威科学工作者和团队的鼎力支持和通力协作下,节目以最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科学实验,以最浅显易懂的形式解释科学原理。

篇2:“2017中国科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2017年12月31日,“2017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正式揭晓。黄大年、南仁东当选“2017中国科学年度特别新闻人物”;匡光力、施一公、杨超、刘中民、王泽山、徐芑南、王雪纯、顾明、何华武、胡郁等十人当选“2017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据介绍,这项由《中国科学报》、科学网、《医学科学报》和《科学新闻》杂志共同主办的公益活动,旨在通过公众广泛参与,评出2017年度人们心目中的“知识英雄”。

据了解,“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七届,因评审的权威严谨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在科技界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本届评委会由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院士担任主任,“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等众多院士和资深媒体人出任评委。

根据“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的评奖标准,获奖人应于2017年在基础研究领域作出过重大创新贡献,获得过重大荣誉;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取得过杰出成就;在科技传播、科学普及领域作出重要贡献、有独特表现;推动所在企业创新行业生态,引领市场应用,并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经过众多网友的推选和投票、院士专家的严格评审,最终选出了上述四个领域的十位当选者。同时,鉴于黄大年、南仁东对中国科技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评委会一致推举二人当选“2017中国科学年度特别新闻人物”。2017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2017中国科学年度特别新闻人物”黄大年 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2009年,怀着一腔爱国热情,黄大年从英国剑桥返回祖国,被选为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首席科学家。7年间,黄大年带领团队,夙兴夜寐,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卓越成就,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中国深部探测能力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其中,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无人机大面积探测的技术空白;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工程样机研制突破关键技术,为开展大面积地震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坚实基础;成功研制出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为实施我国超深井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持……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积劳成疾病逝于长春,年仅58岁,他用短暂的一生书写了新时期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习近平强调,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7年5月26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黄大年的先进事迹,追授黄大年“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南仁东 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取得的首批成果:FAST望远镜调试进展超过预期;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两颗通过国际认证。

2016年9月25日,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在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正式建成投入使用。FAST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它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提高约10倍,比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它将在未来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从FAST提出设想到最终建成,南仁东花了22年。1994年4月,FAST选址工作启动,南仁东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预研究工作。为了在贵州找到最适合建造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位置,1994年到2005年,11年间,南仁东的足迹遍布贵州上百个窝凼,最终选择了克度镇绿水村作为建设射电望远镜的最佳选址。从2011年正式开工以后,随着支撑框架建设、反射面面板拼装、综合布线工程、馈源支撑系统升舱试验、主体工程完工、全系统联合调试的相继完工,这只“慧眼”终于开启。

历经20余年,南仁东终于率团队完成了建造我国大型射电望远镜的梦想,而他曾经翻越无数山岭的矫健身影已变得蹒跚而迟缓……南仁东22年心血的结晶——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为中国科学家探寻未知宇宙和生命起源,开启了“天眼”,也将中国天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更为深广的世界。

2017年9月,南仁东因病逝世。中宣部11月17日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南仁东先进事迹,追授南仁东“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基础研究领域科学家匡光力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稳态强磁场科学中心(筹)主任

2017年9月2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在合肥通过验收,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之后第五个拥有稳态强磁场的国家。

专家委员会鉴定认为,装置各项指标均达到或显著超过国家批复的性能指标,“磁体技术和综合性能国际领先”。世界著名高场磁体专家汉斯·施耐德·蒙塔表示,作为全球仅有的两台40T以上混合磁体之一,合肥的混合磁体有潜力达到45T,使中国在国际强磁场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7年11月,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就剪接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于《细胞》杂志再次发表最新成果。论文报道了酿酒酵母剪接体呈现RNA剪接反应完成后状态、整体分辨率为3.6埃的三维结构。

2017年5月,施一公研究组于《细胞》在线发表了题为《人源剪接体的原子分辨率结构》的论文。这是第一个高分辨率的人源剪接体结构,也是首次在近原子分辨率的尺度上观察到酵母以外的、来自高等生物的剪接体的结构。杨超 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2017年10月27日,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杨超荣膺2017年度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以表彰他在高性能计算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杨超主要从事高性能计算的研究,2016年11月,在美国盐湖城举行的全球超级计算大会上,杨超率领的研究团队,凭借在“神威·太湖之光”上运行的“千万核可扩展大气动力学全隐式模拟”研究成果,获得“戈登·贝尔”奖,实现了我国高性能计算应用成果在此奖项上零的突破。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杰出者刘中民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1月11日,大连化物所和延长石油“1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工业示范”项目成功产出合格产品,产品纯度达到99.71%,主要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

大连化物所刘中民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于2010年开展“煤基乙醇技术关键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工作。2014年,大连化物所和延长石油启动“1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工业示范”项目,2016年底开始试车,并于2017年1月11日产出合格产品。该示范项目的投产成功,标志着我国将率先拥有设计和建设百万吨级大型煤基乙醇工厂的能力,对于缓解我国石油供应不足,石油化工原料替代,油品清洁化、煤炭清洁利用及促进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王泽山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1月,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凭借着在火炸药领域的杰出贡献,荣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泽山团队接连攻克难题,提高火炸药的含能性能。他们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三冠王”:凭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多项关键技术获199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凭降低武器对环境温度敏感性这一尖端技术获199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凭等模块装药和远程、低膛压发射装药技术获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这位82岁的院士,凭着在火炸药领域一个甲子的努力,上演了他在科学界的“帽子戏法”。徐芑南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随着2017年度试验性应用航次圆满收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转入业务化运行阶段。作为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可以在99.8%的海域开展深海调查。

2009年8月,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第一次下海实验,已是73岁高龄的徐芑南和年轻人一样,坚守在船上。此后,我国载人潜水器的海试一年一个新深度,1000米、3000米、5000米……直到挺进海底7000米,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下潜至7062米,至今这也是世界同类型的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科技企业领军人物顾明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2017年11月3日,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天鲲号”自航绞吸挖泥船在江苏启东的船坞成功下水。“天鲲号”能以每小时6000立方米的速度将海沙、岩石以及海水混合物输送到最远15000米的地方,堪称“造岛神器”。“天鲲号”全船长140米,型宽27.8米,型深9米,最大挖深35米,绞刀电机最大功率可达7500千瓦,是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多项性能位居亚洲第一、国际领先水平。

从整船进口,到国外设计国内建造,再到国内自主设计建造……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天鲲号”的诞生具有里程碑意义。何华武

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特别技术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6月26日,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分别担当G123次和G124次高速列车。两列不同型号的“复兴号”连接以时速350公里运行,并实现各辆列车间电气和网络的联通,这在世界上是首次。“复兴号”拥有纯正“中国血统”,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

何华武院士长期从事铁路工程技术工作,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他主持了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工程;组织了铁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及系统集成总体优化,为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胡郁 科大讯飞执行总裁

在2017年11月9日的发布会上,科大讯飞一口气发布了多个领域里10款以上的人工智能产品,从教育到医疗,从客服到智能家居,再到移动手机端和车载环境,讯飞“智医助理”机器人、智慧微课工具1.0、晓译翻译机1.0、译呗等“黑科技”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在胡郁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科大讯飞一直是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技术领域里的佼佼者。

他们的技术曾多次在国外比赛中,击败微软、谷歌等公司,获得第一。他们也是最早随着互联网浪潮,开始以语音为接入口,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公司。科技传播者(含科普工作者)王雪纯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加油!向未来》节目制片人

《加油!向未来》是央视综合频道在2016年暑期档推出的科学实验节目,节目中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大型室内外科学实验转为益智答题,王雪纯担任《加油!向未来》节目制片人。

篇3:“2017中国科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据了解, 此次评选由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 以“展时代风采, 为祖国增辉”为主题, 于2009年11月拉开帷幕, 历经初选、公众投票评选和评委会评选三个阶段, 经过单位集体推荐、个人自荐和组委会筛选, 最终遴选出50名候选人。在为期一个月的票选时间里, 共有88.5万人次参与投票, 投票总数为233.6万票。组委会在汇总网络投票、短信投票和邮寄投票的基础上, 按照候选人得票数顺序确定了30名晋级人选, 并提交给评委会评审, 最终产生了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结果。

在获奖名单中, 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获得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特别奖。长江大学舍己救人英雄群体、参加国庆60周年庆典学生群体获得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集体奖。

同时获选的新闻人物包括: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于漪, 辽宁省沈阳市第147中学学生马鹏飞, 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完小校长云丹,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小学教师李桂林、陆建芬, 山西省长治第一职业中学校长张素珍, 北京市丁香小学教师张凯亮, 大连理工大学民族预科班班主任邵春亮, 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皇晓东,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徐光宪, 黑龙江省肇东市宋站镇新光小学校长韩国祥。

主办者表示, 评选结果具有较强的覆盖性和广泛性, 全部来自基层。他们中有80岁高龄依然活跃在讲台上的老教师, 有用行动诠释“百善孝为先”的中学生, 有用爱传递民族团结精神的少数民族教师, 有用一腔热血投入职业教育事业的校长, 有把学生就业当成自家大事的辅导员……在他们身上, 中国教育的时代特色体现得尤为明显, 令人感动。

篇4:“2017中国科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面向海内外公选大学校长 高校领导任用实现突破

3月20日,教育部公布首次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的直属高校校长和总会计师名单。东北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和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东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6所高校总会计师名单公示。这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破冰之举。12月4日,教育部再次发布公告,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3所高校校长。

“2011计划”正式启动着力提升高校创新能力

3月22日至23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举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颁布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正式启动,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我国大力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决策。

加强校车营养餐管理 办好教育民生大事

4月5日,国务院公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社会广泛关注的校车安全问题被纳入法制轨道。5月23日,教育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文件,强化营养餐规范管理。这是继国家启动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综合治理校车安全以来针对教育民生问题出台的重大举措。

张丽莉舍身救学生 “最美女教师”感动社会

5月8日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十九中学年轻女教师张丽莉在汽车失控的瞬间,推开身边的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下,身受重创,双腿高位截肢。“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和崇高师德感动国人,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新时代的楷模。

国务院出台意见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8月2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之后,教育部联合多部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六项意见,多措并举解决教师队伍建设瓶颈问题。

教育督导条例出台 督政督學有法可依

8月26日,国务院成立教育督导委员会,统筹指导全国教育督导工作。10月1日,《教育督导条例》公布实施。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督导走上法制化轨道,必将推动教育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深刻变化。

异地高考稳妥推进 政府直面社会难题

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省、区、市因地制宜,在年底前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进一步推动异地高考的实现。由此,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异地高考改革有了明确的时间表。目前,各地异地高考方案纷纷出台。

“两基”目标全面实现 义务教育进入深入推进均衡发展新阶段

9月7日,全国“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全部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国家验收,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08%。我国在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率先实现全民教育目标,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之后,国务院下发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3个意见,义务教育发展进入深入推进均衡发展的新阶段。

农村中职学生全免费 资助政策体系实现全覆盖

10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月22日,中央财政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4.5万名在读研究生。这标志着国家资助政策体系覆盖了全部教育阶段。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5:“2017中国科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屠呦呦

“屠呦呦”这一名字今年给国内生命科学界,乃至整个科学领域留下了浓厚的印记——2011年9月屠呦呦教授荣获了美国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拉斯克奖,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科学家所荣获的最高生命科学领域奖项,她的获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artemisinin),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这一消息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饶毅

作为新时期归国潮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饶毅教授一直倍受关注,而今年更是由于中科院院士增选,成为了多方焦点。2011年8月,在中科院院士增选第一轮筛选名单公布,饶毅教授落选之际,他即刻在其博客上发表了“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文,由此引发了学界大规模探讨,无论这一结论会是什么,但这些探讨激发了大家的反思和讨论,有助于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

袁隆平

环绕在袁隆平头顶上的光环很多,比如工程院院士,隆平高科大股东,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等,但2011年他取得的却是实实在在的超级稻产量的突破——今年9月,袁隆平

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湖南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据称这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

张亭栋

虽然这位学者的名字只是2011年由于饶毅的博文而受到大家的关注,但是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研究领域里,张亭栋确实是一位奠基式的人物,从1972年开始,他就将研究方向锁定了白血病研究,并于1973年《黑龙江医药》杂志上发表了“癌灵1号”的开创性论文,这是一项重要的开创性研究,自此砒霜治疗白血病开始了学术研究道路,至今卫生部部长陈竺实验室依然在这条道路上进行着探索,发表了多篇国际学术论文。2011年张亭栋也获得了GSK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张明杰

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张明杰教授2011年发现了一种重要的骨架蛋白:INAD的作用新机理,这也是视觉系统应答光线刺激的重要机制,这项成果登上了顶级期刊Cell杂志的封面。张明杰教授多年来从事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在这一领域作出了许多贡献。2011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

张毅

来自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张毅教授曾入选《科学观察》选出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高影响力论文数量最多十大科学家之一,2011年其研究组又获得了改写教科书的重要成果:发现了第7,8种DNA碱基,改变了原有认为DNA碱基只有4种(近期增加至6种)的观点,这对于干细胞和癌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赵柏闻

19岁,你我正在干什么,也许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也许正在开始考虑人生的方向,而19岁的赵柏闻已经领导着一支20多人的科研团队,从事“人类认知能力的基因组学分析”课题研究。这一课题组自去年成立以来,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2011年更是由于多方面对该项目兴趣浓厚的科学家、大学教授、研究员表达出加入该项目组的意愿,而备受关注。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2011年华大基因这一基因组测序“航母”在多项国际事件中表现出的科研能力,比如德国大肠杆菌疫情。

卢煜明

全世界每年约有500万缺陷儿出生,这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防治出生缺陷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目前的方法都无法达到既精准又安全无创。卢煜明教授作为非侵入性产前诊断(无创产前诊断)技术的首创者,2011年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又公布了13和18号染色体产前诊断的最新成果,这些成果将有助于更多遗传疾病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2011年Sequenom公司还推出了一种用于检测胎儿唐氏综合症的新型检测方法:MaterniT21。

庄小威

且不论这位华裔女科学家在成为哈佛大学正教授的时候,令人咋舌的年龄和学术成果,就显微成像研究领域而言,庄小威无疑是目前这一学术领域中的领衔科学家,2011年庄小威研究组又再次发表开创性的成果——利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结合染色体构象捕获分析法对活体大肠杆菌细胞内蛋白进行了跟踪观察,证明了新型成像技术在解析活细胞超微结构中的应用。除此之外,2011年庄小威还荣获了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

李家洋

篇6:中国十大金句评选揭晓

——陆勇强《最出色的地方》

3、教育了一个女孩就是教育了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陈一筠

摘自《教育女孩就是教育一个国家》

4、社会的确是靠那些杰出的男人推进的,但世界又是靠这些平庸的男人顶住的。

——莫小米《直接回家》

5、学校里有高分低分之分,但校门外没有,校门外总是把校门里的一切打乱重整。

——一位应聘求职的大学生

摘自《一句妙语求职成功》作者:傅辕

6、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佚名《一碗馄饨》

7、学会平视权威,你会变得气宇轩昂,即高贵;学会尊重法律,你会活得心安理得,即自由。

——罗西《高贵与自由》

8、只知刚的人,难免被折断;只有柔的人,到头来终是懦夫;只有那刚柔并济才可能是最后的成功者!

——刘墉《面对抢匪》

9、这个世界上,真正可以信赖的首先是自己——是自己在向着一种光明的目标的奋斗中付出的努力与血汗!

——陈大超《雅典奥运会中的人生哲理》

10、无论在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都不是技术,技术到了一定的程度,大家都是一样,能分出高下的是人的心——爱心、信心和责任心。

——陈焕然

篇7:“2017中国科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据介绍,此次“感动中国”获奖者中包括为国家科技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常年深入贫困山区的支教者,为南水北调作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隐姓埋名捐助社会的公益人士,奋斗在国家反暴恐一线的公安干警,敬业奉献,赢得群众爱戴的好医生,为照顾亲人付出一生精力的好市民。

据了解,此次活动于2014年10月启动,全国30多家地方媒体合作组成“感动中国媒体联盟”,与中国网络电视台、腾讯、新浪等门户网站合作完成对感动候选人的推选。此外,“感动中国”还建立了公众信息平台,观众也可以通过手机投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将于27日20时播出“感动中国2014人物颁奖盛典”。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中央电视台最重要的年终节目之一,今年是第十三届举办。13年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向全国观众推荐了100多位感动人物。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名单】

1.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

2.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

3.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

4.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5.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

6.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大漠“猎鹰”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

7.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肖卿福;

8.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晖;

9.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

10.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陇海大院。

此外,“感动中国”还向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表达了致敬。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老骥伏枥的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 孙丽娜】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心有清泉的“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大爱深沉的好心人“炎黄”:张纪清】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的同桌妈妈:陶艳波】“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反恐战线上的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为身后是人民!他是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数十

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不惧麻风病的医生:肖卿福】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他是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

【住在车库守护父亲13载的“大孝之女”:朱晓晖】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她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她是朱晓晖,为给父亲治病,她辞掉报社的工作,欠下一身债务,周末还给“债主”的孩子补习。

【矢志报国赤子情怀:师昌绪(忧国不谋生)】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蜡炬燃尽 光耀人间

【好好的活着——爱意满园:“陇海大院”】和风春满园。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爱·慈善 支教贵州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 孙丽娜

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

2014年9月,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孙丽娜一起,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但让孙丽娜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丈夫就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进

了遵义县人民医院。突然见不到朝夕相处的朱老师了,孩子们总是问:“朱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朱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

穿一件充满生机的绿色上装,孙丽娜来到“感动中国”的舞台,含泪接过属于他们夫妇俩的荣誉。她带来了丈夫的近况:“他右半边还没有知觉,但神智开始清醒,可以连着说两三个字了。”回到孩子们中间,这是朱敏才最大的心愿。

“感动中国”为他们写下的颁奖词是:“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当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将大爱洒向山间的时候,江苏江阴的村镇和河南郑州的陇海大院同样因为超越亲情的大爱而温暖如春。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事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赵久富

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50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7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安阳镇余嘴村。2008年,该省试点移民开始,在余嘴村当了26年村支书的赵久富主动选择外迁,积极配合库区、安置区工作。于2010年4月,与61户村民一道,由十堰市郧县迁往黄冈市团风县。

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

2010年4月30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80岁高堂,带61户村民前往600公里外的黄冈。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2013年,老父亲突发疾病,当赵久富从黄冈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搬迁后,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从依赖依靠政府,到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的巨大转变,移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浓,建设新家的热情越来越高,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头创业的先进典型。由于工作出色、贡献突出,赵久富被任命为黄湖新区党总支书记,也是该省7.7万外迁移民中唯一的省人大代表。

“感动中国”组委员会评价赵久富:量与江海宽。赵久富在颁奖现场表示,自己父母也曾经历过一次移民,我们是二次移民。南水北调40多万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但看到这么大的工程,我们国家能做,很震撼。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事迹:

张纪清(江阴炎黄)

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2006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2014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

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事迹:

爱·亲人 失聪儿子的陪读妈妈:陶艳波

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即使是出于天性的母爱,也会因为她的非凡坚韧及创造的奇

迹而深深震撼观众的心灵。继往年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为儿女留下巨幅十字绣作为未来学费的癌症母亲姚厚芝之后,这回,陶艳波母子的故事,再次成为全场的泪点。

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为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

小学的课程相对容易,陶艳波面临的考验在于体力。课间,她得陪着孩子们蹦蹦跳跳。上课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孩子听讲,她坐在一张很矮的凳子上,一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乃彬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急得满头大汗。为了让儿子跟上进度,陶艳波必须把上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课后,放慢速度再给儿子讲一遍。

乃彬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08年,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3年你太不容易了!”

更不容易的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

2011年,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如今,乃彬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同学提供快递服务。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当道路越走越宽,48岁的陶艳波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给自己订立什么规划么?“感动中国”的采访环节,主持人敬一丹提醒陶艳波:“比如旅游啊,美容啊„„”陶艳波并不接茬,又把话题回到儿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彬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

母子俩能收获今天的成功和荣誉,离不开一个人——乃彬父亲的全力支持,“感动中国”也把他请到了现场。“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

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事迹: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一名公安民警。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粉碎在预谋之中,他也因此被当地群众誉为“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你当时怕不怕?”“感动中国”主持人白岩松问木拉提·西日甫江。

“也怕。”

“那你为什么冲在前面?”

“因为我已经有老婆有孩子了,可很多年轻人还没有成家,还没有自己的孩子。”这个38岁汉子的朴实回答,令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木拉提”在维语中是“梦想”的意思。木拉提·西日甫江的梦想有两个:一是当一名优秀的警察,这是他一生要追求的目标;二是让和田更加祥和,大家都去那里旅游。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

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事迹:

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一位麻风病医生。

一说到极具传染性的麻风病,许多人都会心生畏惧。42年前,当他第一次走进了江西唯一一个麻风病康复村——于都县安背村时,他一夜没睡,连床都不敢碰,蹲在地上一直到天亮。

但医生的职责让他留了下来。42年间,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过医疗事故。经过肖卿福和他的同行的共同努力,麻风病患病率从1966年的每10万人中23.5人下降到2009年的十万分之0.5。2010年,贡献突出的肖卿福荣获了麻风病防治领域的最高奖——马海德奖。

退休后,肖卿福依然闲不下来。他坚持每周到镇上出诊一次。“只要病人需要,我就要帮他们。”

守护父亲朱晓晖事迹:

瘫痪老爹的孝顺女儿:朱晓晖

本“感动中国”的另一则亲情故事同样发生在黑龙江这片黑土地上,与陶艳波的舐犊之情所不同的是,女诗人朱晓晖为我们讲述的是反哺之恩。

刚过40岁就头发灰白、十几年没买过新衣服、整日洗洗涮涮„„这样的朱晓晖很难让人将她和诗联系在一起。

但她又确实是诗人,16岁起发表诗歌,大学毕业后在报社工作。2002年,父亲突患脑梗瘫痪在床,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父亲最疼我,我一定要让父亲活下去。”为了悉心照料父亲,朱晓晖辞职、借债、卖房卖车。不堪重负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这个家。生活的苦难全压在了朱晓晖的肩上。

父女俩在社区的一个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3年。女儿天天给父亲擦身、翻身,父亲从未得过褥疮。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养老保险,除去治病的开销所剩无几。为维持生活,朱晓晖放下面子去菜市场捡拾别人不要的菜。

“刚开始也有一点点委屈的感觉,但是一看见我爸活着,每天还能跟我爸爸聊聊天,我就觉得很快乐。”夜深人静时,朱晓晖会在灯下铺开一张纸,写写诗,一年也能写个百十首,父亲常常是诗中的主角。

“每天看着东升西落的太阳在守望着父亲让我明白这样的日子会久久的存在不能让坚强的身体倒下要勇敢的寻找生命的活力”诗歌赐予她力量,让她抬头面对生活的所有赠予。

在“感动中国”之前,朱晓晖的孝心故事感动了当地一家孔子学堂的师生。每个周末,朱晓晖在这里当志愿者老师。师生们随她来到那间车库,孩子们背着《三字经》,唱唱跳跳表演节目,还排着队,仰着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凑到病榻前亲一亲爷爷那张沟壑纵横的脸。当一老一少两张脸庞在短片中定格时,其带来的心灵冲击胜过任何言语和教材。

科学先驱师昌绪事迹:

爱·科学 材料科学先驱:师昌绪

两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被评为同一“感动中国”人物,这在“感动中国”长达13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其一是2010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材料科学先驱师昌绪。

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现场,属于他的那尊奖杯被放在烛光和白玫瑰花前——于2014年11月10日仙逝、享年96岁的他,将在天堂里接过这份荣誉。“这让我觉得很欣慰。”师昌绪的夫人通过短片替老伴儿发来获奖感言,“我们每个人,能够一心为国,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将来都可以感动中国。”

“一心为国,兢兢业业”,这是师昌绪一生的写照。2011年1月12日,本报记者曾来到

他的居所,记录下这位耄耋老人的音容笑貌。坐在一幅“九旬创得千秋业,百岁更庆万世功”的书法对联前面,他目光如炬,中气十足:“哪里需要发展,怎么发展对中国有利,我就敢干!”

正是这样的赤子情怀,他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不畏艰辛,从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归国,于60年代立下军令状研制出航空发动机最关键的空心涡轮叶片,成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他于2000年组织两院论证,将制造大飞机列入中长期规划。九十多岁了,他还天天去自然科学基金委上班,编辑《材料大词典》,并为国家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献计献策。

那天,他好几次强调:“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生来就得为国家作贡献,这是我唯一的目的。”他把最后的光和热全部奉献,不折不扣达成了他唯一的目的,尽管没有等来那副对联所说的“百岁更庆万世功”,但他的人生同样因为纯粹而没有遗憾。

陇海大院事迹:

陇海大院爱心集体

陇海大院精神被发现有些偶然。2008年,一位下基层采访的记者无意中得知高新海的故事,在挖掘这个故事时,陇海大院的爱心事迹方为外人所知。

陇海大院原本称作陇海院。据《郑县(注,郑州以前叫郑县)志》记载,陇海院建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是为了分段修筑陇海铁路而筹建的办公大院。

院内环境优美,青砖铺设的一条条甬道通向一座座小楼,每幢楼房周围都种植有整齐的冬青和常青的松柏、翠竹。幢幢典雅的楼房全是西式的,木质结构和红砖、红瓦或红灰相间的砖瓦搭配,相得益彰。

解放后,陇海院被改为铁路老干部宿舍,之后成为陇海院社区、陇海宾馆所在地和铁路职工集中居住的楼房大院。

一位老人回忆多年前的陇海大院,“夏季,陇海院内培植的花木争奇斗艳,特别是满院里到处都是一片片、一丛丛的丁香花木。”

就是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陇海大院,近年来以另一个传奇—“陇海大院精神”再次引起关注。

2014年5月16日,电影《好好的活着》在郑州市奥斯卡升龙国际影城举行了首映式。

影片就是以陇海大院的大量真实故事改编,再现了获得“感动中原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好人榜”的“陇海大院爱心集体”数十年接力照顾高位截瘫者高新海的感人事迹。

著名编剧孟宪明谈电影剧本创作时感慨,他在陇海大院看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影子,他要以这部片子向陇海大院致敬。

陇海大院精神是什么?“邻里互助、扶残助残、扶危济困。”

【感动中国】【集体奖】中国援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病毒

篇8:“2017中国科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第一大事件:三聚氰胺之祸——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令人痛心

2008年9月12日卫生部通报受污染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事实初步认定。2008年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检出含三聚氰胺的乳粉和企业名单。2008年9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2008年10月7日,卫生部发布《关于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的公告》。

第二大事件:天灾无情,人间有爱——食品企业踊跃捐助汶川地震受灾群众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截止2008年9月25日12时,全国各级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809.36亿元,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594.68亿元,实际到账款物594.08亿元,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合计268.80亿元。

第三大事件:科技奥运绿色食品——中国食企借助奥运提升品牌价值

2008年8月8日—24日,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供奥食品在质量控制上采用高新技术,在奥运食品运输、物流配送环节,运用GPS定位系统、RFID电子标签和温度传感装置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运输途中食品的安全,合格率达到100%。

第四大事件:昙花一现——五谷道场负债6亿元申请破产重整

2008年10月16日,五谷道场向房山法院正式提交了破产重整申请书。截至2008年8月31日,公司资产约12306万元,负债约64991万元,资产负债率524%,已经资不抵债,且公司现已全面停产,明显缺乏债务清偿能力。

第五大事件:一块牛肉引发的政治危机——韩国民众强烈抗议进口美国牛肉

2008年5月3日,韩国民众在首尔开始举行大规模反对进口美国牛肉的“烛光集会”,从初高中学生、大学生到家庭主妇、农民、政界人士等社会各阶层,都加入了反对进口美国牛肉的示威活动中。

第六大事件:与国际标准接轨——卫生部颁布实施

2008年6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拟定的《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始实施,新版《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标准与1996版标准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七大事件:《食品安全法》草案进入三审——八大修改旨在预防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重演

2008月10月2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食品安全法》草案进行第三次审议,做了八个方面的修改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实行全程监督管理;接到食品安全隐患举报应立即进行风险评估添加剂的使用须经风险评估;政府可责令企业召回不合格产品;等等。

第八大事件:真相大白——中国饺子日本蒙冤记

2008年1月30日,日本兵库县和千叶县共10名消费者在食用了河北天洋食品公司生产的饺子后出现中毒症状。2008年2月14日,日本德岛县知事饭泉嘉门召开记者会,坦承日前在该县回收的中国产冷冻饺子外包装上检测到的微量敌敌畏已基本可以确定是来自日本销售方店内使用的杀虫剂!

第九大事件:限塑令挑战“白色污染”——中国开始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第十大事件:水产出口企业受益匪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上一篇:抵制浪费倡议书下一篇:供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