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法官职业道德 促进公正廉洁司法

2024-06-21

恪守法官职业道德 促进公正廉洁司法(精选8篇)

篇1:恪守法官职业道德 促进公正廉洁司法

恪守法官职业道德 促进公正廉洁司法

本报评论员

-------------------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修订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法官行为规范》。这两个文件,对于进一步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弘扬“公正、廉洁、为民”司法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司法形象,增强司法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万事德为先”。职业道德是法官行为的价值标尺,体现了人民司法事业对法官的基本要求,体现出人民法官应有的职业责任和担当。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法官行为规范》,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二者把职业道德和执法规范化建设、纪律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为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两个文件的出台,有利于大力弘扬“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明确提出: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公正、廉洁、为民。基本要求是忠诚司法事业、保证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廉洁、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形象。《法官行为规范》则把“公正、廉洁、为民”的要求,融入到立案、庭审、诉讼调解、文书制作、执行、涉诉信访处理、业外活动等各个方面,实现全方位制约、全过程覆盖。两个文件从不同层面把“公正、廉洁、为民”的要求,落实到了每一个司法行为、每一次司法活动。

两个文件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法院队伍建设。让一切按法律办事、一切按规范操作,成为法官时刻遵守的准则;把恪守职业道德、遵循司法良知,贯穿到法官行为的每一个细节,充分体现出人民法院从严治院的一贯态度。法官行为的文明程度,不仅仅是法官个人素质高低问题,更体现的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反映的是法官的形象、法院的形象问题。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一些法官行为的不规范、细节的不注意,往往会引起人民群众的猜疑和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司法权威和司法的公信力。这两个文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法院工作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入手,建章立制、查漏补缺,有利于法官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有助于提高整个队伍的战斗力。

徒法不足以自行。规则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司法作风建设抓与不抓不一样,抓紧抓松不一样,抓实抓虚不一样。各级法院要把两个文件的学习贯彻和落实,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队伍建设的大事抓好抓实抓紧。要认真组织学习,使广大法官充分认识两个文件出台的重要意义,熟悉两个文件的内容和要求,使之转化为行动的内在标尺;要结合两个文件的落实,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加以整改,使之成为提升司法水平、规范司法行为的强大动力;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两个文件为社会公众所了解,主动使法官行为更直接、更广泛地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要建立监督考核制度,对违反法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行为严格按规定处理,努力形成以恪守职业道德为荣、以违背职业道德为耻,以遵守行为规范为荣、以违背行为规范为耻的良好风尚。

篇2:恪守法官职业道德 促进公正廉洁司法

伍光容

本人通过深刻学习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检察官所从事的是执行国家法律这一非凡职业。法律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人类理性的升华,其制定的初衷就是为了追求公平与正义,检察官职业道德,既是对检察官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检察官这个群体的共同价值追求。对照先进找差距,反观腐败鸣警钟,体会如下:

一、塑造良好的检察官职业道德,首先要全面把握“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要求,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坚持执法办案公平、工作作风严谨,以理念文明、作风文明、言谈文明、举止文明,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新理念,肩负起公平正义守护者的角色。塑造良好的检察官职业道德,需要每一位检察官的“身体力行”。要强化本位意识,检察官作为国家公务员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遵守一般公务员的道德标准,更要遵守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要明确职业要求,全面理解职业内涵,明确具体岗位标准,把检察职业道德融入办案流程、岗位职责之中,将职业身份、岗位身份“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要强化角色意识,职业就是角色,职业就是身份,检察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职业、一个岗位,它同时要求具备与检察官职责相对应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方式,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好“八小时检察官”,更要做好“二十四小时检察官”,时刻保持检察官的职业使命感、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做最“忠诚”的守护者、最“公正”的监督者、最“清廉”的执法者、最“文明”的服务者。既要恪守基本准则,更要身体力行,亲历亲为。“案案都是公平载体,处处都是宣传阵地,人人都是检察形象”,在职在岗,需要踏实工作,履行职守;工作之外,更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准则,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

篇3:法官伦理与司法公正

司法伦理, 是职业伦理的一种, 是关于司法人员职业道德的规定, 是一般伦理范畴及其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司法工作者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司法活动的职业性, 必然要求有相应的职业伦理与之配适, 以满足该行业对于特定伦理道德规范的要求。

法官伦理, 是司法伦理的一种, 是专门针对司法人员中的法官的职业道德的规定。一位名人曾说过“对正义的实现而言, 操作法律的人的质量比其操作的法律的内容更为重要”。由于法律判决的做出不得不依赖于法官, 依赖于法官的自由裁量, 而“任何一件由法官自由裁决的案件, 实质上都是在该法官的道德标准影响下处理的”, [1]因此在从事司法活动中, 尤其是进行法律判决的时候, 要做到法律判决的合理合法, 就有必要提高法官及其他司法人员的道德素质, 使他们的司法活动能遵循基本的道德原则。

法官作为法律的守护神, 就司法权的最高屏障地位和法治社会中法律至上的角度而言, 法官伦理应是各类型职业道德中层位最高、要求最严、义务性最强的。法官代表着社会公正权力, 法官的职业道德将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利益公正。而且法官的职业活动是代表国家行使国家审判权, 审判的结果将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相关利益关系, 加之审判结果的广泛社会性, 审判的结果还将影响社会中潜在的其他相关利益关系, 进而由具体某一个体波及到整个社会整体, 在这一过程中, 法官的职业道德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法官伦理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一直以来, 公正都是人们最基本的价值追求之一, 一个社会的公正程度, 标志着这个社会的文明发展水平。司法公正作为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司法活动的应然价值目标, 也是法治社会的实践支撑。司法公正的实现状况, 不仅直接影响法律的权威和人们对于法律的信仰以及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 而且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道德风尚和整个社会的秩序、稳定和发展[2]。司法公正涵盖整个司法行为和司法过程, 其含义有三:适用法律的平等, 诉讼程序上的规范, 判决结果上的公平。从理论上讲, 司法公正的内在要求是:在法律活动中, 处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无须通过任何非正当的手段便能依法受到司法机关及其人员的公正对待。[3]保持公正是司法的第一属性, 没有了公正, 司法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因此保持公正也就必然成为法官在其司法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伦理素质。公正是法官的基本伦理素质, 理想的法官就是公正的化身, 缺乏公正意识的法官根本不是真正的法官。

自由裁量权以及法治自身难以克服的瑕疵, 要求法官有较高的伦理道德水平。自由裁量的存在, 法律条文中的一些模糊的表达, 有赖于法官个人的把握。[4]法治活动的运作离不开人的因素, 好的法律也不会自动产生效能, 需要作为“行走着的法律理性”的法官来操作。法官的行为要确保司法公正, 英国的丹宁勋爵在“通向正义之路”这一著名演讲中曾经告诫读者:“起步伊始, 君当牢记, 有两大目标需要实现:一是领悟法律乃是正义的, 一是务使其得被公正施行”。从实践上看, 司法公正的难以实现在于整个执法过程中, 法官始终存在着被当事人贿赂的可能性, 法外因素始终有可能出现, 法官的法律认知能力、法治信念、职业道德和执法勇气常常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法官的伦理对于司法活动保持公正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法官不仅要具备法律素质, 更需要具备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

由此所见, 法官自由裁量行为影响司法公正的实现, 而法官自由裁量行为合理性的主要依据是其价值观以及伦理道德水平, 因而法官的伦理道德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然内容。

三、我国法官的伦理历史、现状及其原因

(一) 中国法官伦理的历史及现状

秦汉以来, 古代中国的司法人员倍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而儒教伦理在他们定纷止争的实践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如董仲舒的“春秋决狱”, 他直接把孔子的著作《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应于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再比如明代的海瑞断案时有一句名言“宁屈其富, 不屈其贫”, 这些都反映了法律审理过程中的道德化思维。而在道德化思维背后所反映出的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信念伦理。即他们都把捍卫儒家的经典教义作为司法过程中应遵循的首要原则。法律审理中的信念伦理对中华法系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方面导致了法律的道德化;另一方面又使中国司法具有注重实质理性的特征。但是, 缺陷也是很明显的。信念伦理依靠的是人的纯粹的道德理想, 而没有任何制度性的保障。

从清末到现在, 中国构造现代法律制度的努力已近百年, 尚没有圆满的结果, 这其中有复杂的原因。其中, 对于西方法律及其运作模式的照搬没有充分考虑我们的传统文化及现实基础, 是诸多原因中最根本的一个。正如德国伟大的法学家萨维尼所说:法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产物, 它根植于一个民族的历史中, 渊源于传统民族的普遍的信念习惯和民族的共同意识。法律由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所决定, 法律文化作为人类历史的积累和沉淀, 亦有其自身的延续性与继承性。在社会转型中, 中国固有的法意和法制悉遭批判与抛弃, 而引植的西法却又与固有的人生和人心颇多格格不入, 以至于百年来的中国法律, 多数时候, 既缺内在的伦理品质, 亦乏外在的逻辑力量。正是在这样一种价值多元化阶段, 以往的价值体系不复存在, 而从西方传播过来的马克思主义似乎还没有在这个社会上真正地扎根。目前是很多人价值虚空的时代。当代情况似乎更糟, 法官的信念伦理缺失了, 市场经济的发展, 把效率作为司法的目标, 使成本效益的考量进入司法裁判的实践, 对法官的职业伦理等许多方面的确都会带来冲击。

在缺乏法治保障的市场经济下, 追逐私利的最大化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的自然选择, 贿赂成为权力设置、资源配置的重要调节器之一, 各种权力的寻租现象十分普遍, 而司法腐败也仅仅是各种领域腐败现象中的一种。自90年代中期以来, 司法腐败似乎在滋生蔓延, 且法官违法犯罪的绝对数呈上升趋势。法官伦理建设往往因此失去依托而变得十分脆弱, 正面的典型教育和政治教育、作风整顿往往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在道德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双重人格。现实中也往往会出现勇于在道德上自我完善的个体先进和典范人物, 但整个司法队伍在道德上的整体完善、伦理建设上的整体推进却显得不十分理想。

(二) 法官伦理问题原因分析

1、法律素质欠缺

法律素质是衡量法官道德水平的首要尺度, 法律素质的欠缺将严重影响法官的伦理状况。中国法官职业化建设起步较迟,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法官队伍中的有些法官根本不具备专业的法律素质, 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 但他们却在法官队伍中从事着专业要求极高的工作。还有些法官对法律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对条文的理解止于表面, 对案件的分析缺乏逻辑分析能力, 这些都使得他们在案件审理中难以判断案件的真实情况、难以把握案件的法律适用, 最终在定罪量刑上造成错误、偏差。

2、社会生活中逐利思想的影响

在权力与市场的关系错综复杂、腐败极易产生的时代, 一名法官从进入司法领域、个人提拔晋升到家属就业、子女入学、招工招干或就医等各个环节, 都有可能亲历不同行业的腐败, 由此感知贿赂的存在和重要。这种状况对法官伦理的负面冲击可想而知。我们可以设想一名受到不公平待遇、靠贿赂才能维护切身利益的法官会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职业, 去开展司法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官的伦理构成, 阻碍了法官良好伦理素质的形成, 使得法官的伦理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

3、伦理教育的缺位

法官伦理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需要长期的教育熏陶。但在当今的法学专业教育中, 法官伦理教育未列入法科学生的必修课。法官在职工作阶段也如此。法官在职期间接受的多是对法律法规的更新学习, 对于专门的伦理学习不仅少, 而且容易走形式。法官伦理教育的缺位, 使得法官难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难以抵制不道德因素的影响, 进而阻碍司法公正的实现。

4、法外不正当因素的干扰

尽管法官在案件审判过程中享有独立审判权, 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干扰, 无论何种形式的干扰都对法官独立审判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一些法官在决定刑事案件最终命运时, 难以抵抗金钱与人情的诱惑, 从而贪赃枉法、拘私舞弊, 滋生了“金钱案”、“人情案”的产生。这些现象的产生, 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官良好伦理素质的形成。

5、制度设计的不合理

尽管法官的选任是按照《法官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的, 但法官的职称、待遇、晋升、奖惩及相关法律保障等, 却都是按照国家行政公务员的标准进行管理, 并没有针对法官职业特点设计的职业化制度。在法官选拔制度上, 基层法院从近些年才开始从社会招录, 上诉法院的法官却没有完全像域外那样从下级法院或优秀律师中遴选, 法官成长过程短平快, 对选拔法官的道德考核也流于形式。此外, 较低薪酬制度、粗放的监督制度、宽松的职业道德规则也是影响法官法官伦理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构建理想的中国法官伦理

建立中国法官的职业伦理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从信念伦理角度出发对法官修养、法官理念的导向;一个层面是制度角度出发对法官行为的约束。

(一) 信念导向

对法官信念伦理理念的导向, 应在法官中立、超然、自勉的职业伦理、职业道德原则的指导下引导法官。确立一整套良好的司法伦理准则, 和执行这套伦理准则的机制。司法伦理一定是建立在对于司法官的职业特色清楚意识的基础上的一套行为准则, 比如说他跟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处理, 他跟律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处理, 他是不是应该远离商业、远离政治, 还有他跟法学学术之间应该有什么关系, 他应该怎样避免自己的偏见影响司法决策, 如何解决司法拖延的问题, 都是司法伦理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

(二) 制度规范

法官伦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除了要有自身对于更高伦理道德的追求外, 还辅以有关制度性规范, 以保障其良好伦理素质的形成、巩固和提高。

1、法官的选拔机制

建立法官的选拔机制, 可以从源头把握法官的伦理道德状况, 最大限度地减少法官先天伦理素质不足现象的发生。建立法官的选拔机制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方面要强化法官的任职条件, 另一方面要建立刑事法官的伦理素质档案。

对此, 英美法系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在英美法系国家, 法官都是从有一定资历的、有着良好职业道德的律师中加以选任的。因此, 美国建立了严密的任命法官的公开听证制度, 把法官的司法伦理纳入其中, 力图通过遴选机制及听证、任命等各种制度确保法官的专业知识和优秀品德, 并且对高位级的法官比对低位级的法官要求更苛刻, 所以英美国能够及时地参加司法领域各种新型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然而, 本应共同进步的法官伦理教育则显得相对比较薄弱, 无论在形式抑或规模上, 都不及法学专业知识教育。我们应在在校期间及在职工作中大力开展法官伦理教育, 使法官伦理素养跟上法学专业知识发展的要求。

3、法官的激励机制

在任何一个社会, 法官都是正义的最后一道守护者。在司法文明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 法官被赋予了极高的声望, 而在我国, 法官并无什么特殊地位, 其地位在普通百姓看来, 同一般的政府官员不无他样, 甚至弱于政府官员。与此同时, 我国法官的工资水平普遍不高, 近年, 优秀法官大量流失, 纷纷走上从政之路或者从事律师职业。故此, 我们要建立司法系统自主的财政供应制度, 真正实现高薪制, 使法官享有与其知识、能力、道德相对应的财富、地位、荣誉和幸福, 使法官伦理建设具有完整的精神保障和物质保障。

4、法官的申辩机制

法官伦理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事项是要有一个有效的执行机制, 我们现在一方面是一些违反职业伦理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矫正, 另一方面, 法官又动辄得咎, 经常受到不正当的威胁甚至惩罚。例如, 对于新闻界“曝光”的某些行为, 我们惯常的做法往往是不由分说, 不顾正当的程序, 免去一名法官的职务简直易如反掌。法官的地位如此没有保障, 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一些法治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严格的身份、职务以及收入保障是司法公正的制度前提。我们需要建立起一种机制, 让涉嫌违反职业伦理的法官也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可以在人大中设立一个机构以公开的程序审理被追诉的法官, 让他们也能够有一个公开申辩的机会。

摘要:在我国法治进程中, 公民对司法活动寄予了热切的期待, 法院成为救济公民权利的最后屏障, 而法官伦理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法官伦理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 我国法官的整体伦理状况良好, 绝大部分法官具备“法律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的基本要求, 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这就需要法官提高自身的伦理素质, 同时加以外在的制度保障, 以促进法官伦理素质的不断完善, 居中裁判, 实现公正司法。

关键词:法官,司法,伦理,公正

参考文献

[1][美]波斯纳著:《法理学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转引自龚向和、胡楚周:《论司法公正的伦理底蕴》, 刊于《长白学刊》2003第一学期第33页.

[2]程秀波:《法官伦理制度化与司法公正》, 刊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 第62页.

[3]缘梦:司法公正与司法腐败[J].法律与生活.2006, (8) .

[4]李军, 陈淑萍:浅析司法伦理与司法公正.刊于《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4月第20卷第2期, 第115页.

[5]岳悍惟:《法官的司法伦理基础探析》, 刊于《法学论坛》2002年第6期, 第105页.

[1]陈淑萍.李军.论司法伦理实现之进路[J].河西学院学报, 第24卷第6期 (2008) .

[2]李军.陈淑萍.浅析司法伦理与司法公正[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4, 第20卷第2期.

[3]李忠建.朱学英.《唐律疏议》司法伦理思想探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4, 第26卷第2期.

篇4:法官与司法公正效率问题研究

[关键词]和谐社会;法官;司法公正;司法效率

建设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也是古今中外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梦寐以求的政治理想。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社会公平正义(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而实现司法公正且有效率是达到社会公正的重要一环。故而,有必要全面探究法官与司法公正、效率问题。

现代意义上的公正有两层含义:一是公平,二是正义。所谓司法正义,即公平,要求法院在司法活动中不偏不倚,保证诉讼各方平等地行使权利;正义,要求司法活动追求科学和真理,摒除邪恶与反动,实现文明。简而言之,就是司法活动过程中和结果中坚持公平与正义原则。前者体现为程序公正,后者体现为实体公正。效率有三个层次的含义:效率第一个层次是指时间和速度。即在单位时间内实现最大化的要求;效率第二个层次是指成本,即体现效益意义。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收益,以最简单的程序最大化实现某一目标,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收获;效率第三个层次是指效果,即一定的行为事件或措施等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综合效果。?譹?訛所谓司法效率是指,司法资源耗费最小化,达到最低诉讼成本;加速诉讼的进程,缓和诉讼拖延。

现今中国“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人民法院的全部司法活动要做到审判公开,程序合法,审限严格,裁判公正,依法执行。要实现这一主题,法官是关键,法官代表着国家行使审判权,如果法官的素质不高将难以实现“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正如西方法谚所言:“法官是法律的保管者,是活着的圣谕。”因此,法官判案是否公正、有效率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话题。

一、司法不公正、缺失效率的现实表现

司法不公正、缺失效率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程序不公正——法官不能平等地对待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

英国有句古老的法律格言云:“正义不但要伸张,而且必须眼见着被伸张。”?譺?訛适用程序法律是否公正,只能以适用程序法是否严格和正当作为标准,根据审理案件的过程和方式做出判断。只要没有违反程序法且程序正当就是司法公正。否则,即使裁判结果实体上合法,也可能被指为裁判不公。司法实践中,一些法官在适用程序法律时没有按照严格和正当的标准,对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没有做到平等对待。在适用程序法方面不公正的具体表现有:(1)没有充分保护法律赋予公民行使的诉讼权利义务;(2)为追求客观公正,法官还可能超越诉讼请求范围,自行扩大审查范围并做出裁判,而导致司法不公的后果。

第二,实体不公正——法官不能公正裁判。

适用实体法律是否公正,必须并只能根据裁判结果做出判断。实体公正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绝大多数法律及条文对如何处罚被告人或者如何处分当事人权益,仅仅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并非绝对明确、具体。因此,只要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幅度内做出的裁判,就是合法的,以法律标准来判断,裁判也就是公正的。但是在适用实体法方面有些法官对案件的具体处理,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不公正的表现。(1)少数法官不能全面准确把握法律规定的本意,而是片面地、机械地套用法律条文,或者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而随意做出与立法精神不符的判决,而导致裁判不公。(2)对于个别案件的处理,虽然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有法可依,但裁判的内容脱离实际,判决内容表述不清,造成裁判文书不能执行,也是实体处理不公的表现。?譻?訛(3)有些法官对个别刑事案件定性不准,罪与非罪分不清,使无罪的人受到法律追究,从而造成错案。

第三,司法资源浪费,诉讼成本较高。

例如,由于外部的行政干预和监督干预(特指超出自身职权范围的人大个案监督、新闻监督和无谓抗诉)使案件的裁判结果人为地翻来覆去,个别案子被改来改去。再如,让一方当事人反复多次违法举证,人为增加其他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从而造成法院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

第四,诉讼超期问题存在。

正如一位外国学者所言,“迟到的正义,非正义”。 不讲效率的裁判,哪怕结果是公正的,也因办案时间拖得太长失去法律价值和社会效果,而成为实质上不公正的裁判。

二、司法不公正、缺失效率现象存在的根源

(一)客观原因

(1)相当一部分实体法对少数法律问题的规定过于简单、概括、抽象、不具体。这就使法官无所适从,法官不得不依靠“自由心证”而自由适用法律极易导致判决的不确定性。同时,我国对程序的立法较实体法更为模糊、期限过于宽泛,给法官太大的自由裁量权,造成期限的无故延长;对当事人的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期限缺少明确限定。

(2)法官选用不合理、法官整体素质不高、非法律专业人才大量涌进法院。虽然按照《法官法》的规定,我国司法机关的大多数法官均已达到大专以上专业水平。但是,“大专以上”这个词是比较含糊的。21世纪初,中国一次权威的调查表明,全国法官接近30万,但本科层次的不到10%,研究生层次不到1%。

(3)大多数基层法院经费少造成了办公条件差、交通和通讯设备落后,再加上甚至在贫困地区法官连工资都领不到,这样就极大挫伤了法官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到案件的公正审理和审理时间的延长。

(4)一些地方的机关部门干预过甚,影响法官独立公正审判,也使法官在压力下不时中断案件的审理,从而延长了结案时间。丹宁大法官说:“在所有必须维护法律秩序的地方,法院是最需要法律秩序的。司法过程必须不受干扰或干涉。冲击司法正常进行就是冲击我们社会的基础”。?譼?訛

(二)主观原因

(1)少数法官能力低下、责任心不强,不具备作为一名法官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法学理论知识,不能担当现代社会日益复杂,专业化,国际化的审判工作,这样就使案件的审理有丧失公正和效率的危险。

(2)还有的法官生性软弱,喜欢做“和事佬”,对当事人的威逼利诱和软磨硬缠,不愿得罪,对违法要求不严正拒绝,而要求当事人双方各退一步,一味“和稀泥”。结果是既拖延了审理时间,又丧失了司法公正。

(3)有些领导和法官勾结,送人情,违法办案以权谋私,使法院的判决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极个别法官贪赃枉法恶意不作为,故意使案件延期,使期限无限延长。更有甚者,故意刁难当事人,人为延长时间增加当事人和法院的诉讼成本。

三、解决司法不公正、缺失效率问题的对策

第一,法官要忠于实体公正。

马克思说过:“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法官应当忠实于法律,追求实体公正。为了追求实体裁判的公正,法官要正确地认定事实,避免主观偏见;要确保证据确实充分,非法的证据必须予以排除;要准确地适用法律,做到定性准确、裁判公平,杜绝滥用职权和忽视法律;要坚持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二,法官要确保程序公正。

在现今司法界“重实体,轻程序”的不正常的司法理念下,程序公正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正如培根所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审判则是把水源破坏了。”法官应当真正保持其主持程序时的中立性、平等性和法定的公开性,应当坚决贯彻宪法、法律和《法官法》的规定,彻底杜绝单独接触当事人,并在执行工作中公正执行。

第三,法官要牢固树立司法效率意识和诉讼经济的意识,并努力实践之。

这就要求法官最大化地利用我国法律规定的合理的制度设计,通过其自身行为或与其他法官、诉讼参与人、法院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行为来保证缩短诉讼周期、简化诉讼程序、降低诉讼费用,在维护司法公正的同时,实现诉讼成本的最小化。

第四,法官要严格执行审限,依法履行审判职责。

一位法官不仅要具备能够“谦恭地听,睿智地答,审慎地想,公正地判”的美德,而且还应具有迅速行动的美德。法官只有迅速行动,才能及时、高效地完成各种司法职责,才能更大程度地实现司法公正。这就要求法官对于每项司法职责的履行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审慎的关注和高效的快捷。首先,法官应当高度重视司法效率,严格遵守审限。其次, 法官要监督并督促诉讼双方及时完成诉讼活动,保证诉讼程序有序进行。另外,法官要准确、及时地做出司法裁判,并使之得以顺利执行。

综上所述,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而司法不公正、缺失效率是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司法公正及效率提高关键在于法官,这就需要法官忠于实体公正,忠于程序公正,并树立司法效率意识,严格执行审限。因此,中国司法公正、效率提高之路漫漫而修远,中国法官当上下而求索。

[注释]

?譹?訛任群先:《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研究》一文,转摘自《公正与效率的法理研究》,曹建明主编:2002年4月,人民法院出版社,第2版第97页。

?譺?訛[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48页。

?譻?訛摘自中国司法网,2006年12月7日。

?譼?訛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47页。

[参考文献]

[1]刘静.司法效率的提高与法官素质.转曹建明.公正与效率的法理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4(2):248-256.

[2]何勤华.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法律出版社,2003,149.

[3]陈灿平.司法改革及相关热点探索.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1,13-17.

篇5: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与司法公正

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法院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法官素质、塑造法官形象的有效手段。正因为如此,全国法院对法官职业道德建设都非常重视,陆续制定了一系列规定、条例、办法等,对法官的职务行为予以规范、制约和监督,以此培养和强化法官的职业道德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10月18日,最高法院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该《准则》是指导人民法院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但总体上看,我国法官职业道德建设还比较薄弱,离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要求还差得很远,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和解决。本文拟就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与司法公正的关系,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与保证

我国最高法院院长肖扬指出:“人民法官是否具备优良的品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对确保公正司法意义重大。”将法官职业道德与司法公正联系起来,就能看出当前我们进行司法改革过程中,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这个问题之所以被提到如此重要的高度,我认为,是由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同实现司法公正二者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双向作用决定的。一方面,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和保证;另一方面,司法公正又对法官的职业道德、行为操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司法公正的前提和保证,基本含义是: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法官素质的有效手段,而高素质的法官队伍对实现司法公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法官职业道德本身具有保证司法公正的作用。

“道德”一词,在我国古籍中早已有之,如《论语》中的“志于道,据于德”,《孟子》中的“尊德贵道”,都是对“道德”而言的。所谓“道”是指人行走的道路,引伸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矩和规范:“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便是“德”。“道”的客观性较强,主要指外在的规范要求:“德”则偏向于主观方面,主要指人们内心的精神方面的东西。古今中外,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道德的作用,把道德作为巩固其权力的一种手段,认为“治国就是治吏”。治吏就要从“德”抓起。孔子讲过“为政以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重视道德的思想对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社会主义道德与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有着本质的区别,内涵更为丰富,对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江总书记指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总书记又号召全党,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江总书记“以德治国”的重要论述是对我国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治国方略的创新和完善,对道德的价值和功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职业道德与人们的职业活动密切相关。恩格斯曾指出:“实际上,每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这里所说的每一个行业的道德,就是职业道德。法官作为特定职业的`从业者,除了遵循普通人都应当遵循的一般道德规范外。还应遵循法官职业所要求的特殊的道德规范。也正是这些规范,才反映了法官职业最本质的特征。法官职业道德是司法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指从事审判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法官职业道德不仅规范法官个体的行为,而且对人民法院的整体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群体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比个体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更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官以外的其他法院工作人员虽然不属于法官的范畴,但他们的行为都应当纳入法官职业道德体系,加以统一

[1] [2] [3]

★ 调查取证材料范文

★ 调查取证申请书

★ 民事调查取证申请书

★ 法官事迹材料

★ 自由心证与法官自由裁量权论文

★ 职责分离

★ 质量认证申请书

★ 认证联络员个人简历

★ 华为认证概述

篇6:恪守法官职业道德 促进公正廉洁司法

【编者按】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对推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夯实反腐倡廉建设思想基础具有重要作用。我市把2011年确定为全市党员干部立德守信年,9月份,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联合组织开展了“一把手谈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各单位一把手围绕思想道德建设主题,结合本部门实际,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明确举措,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文章,近期本报将陆续刊登,以飨读者。

确保公正廉洁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迫切期待和要求。法官确保司法公正廉洁的关键在于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必须把法官思想道德建设纳入法官反腐倡廉工作体系之中,科学统筹,全面推进,务求实效,筑牢法官公正廉洁司法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要充分认清加强法官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百行以德为先,万律以廉为首”,对于人民法官来说,更是如此。法官承载着全社会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司法机关是社会利益关系必不可少的“调节器”,是群众解决纠纷的重要渠道。由于人民法官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神圣职责,因而社会公众对法官的期望值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和其他人员。老百姓最朴实的认识就是:只有品格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出无私心、无偏见的公正裁判。法官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就不可能确保公正廉洁司法,也就没有社会的公平正义。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首要的是加强法官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法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司法为民宗旨,培养从事司法工作所必备的良知、守法、公正、廉洁等思想道德品质,坚持执法如山、清廉如水,永葆人民法官的本色。

二、要注重发挥先进文化对法官思想道德的引领功能

法官思想道德建设属于法院文化建设的范畴,先进的法院文化可以孕育法官高尚的思想道德。道德说到底是一种自我规范,马克思曾经提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通过法院文化的引领能够促进法官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缺少文化根基和浓厚文化氛围,难以养成具有高尚人格和良好操守的法官群体。近年来,市人民法院以弘扬“团结敬业、博学审慎、创新卓越、清廉公正”的如皋法院精神为核心,着力打造法院精神文化;以新审判办公大楼和基层法庭建设为依托,加强文化长廊、廉政书架等建设,着力营造具有法院特色的物质文化;以《法官职业道德准则》和《法官行为规范》等为标准,着力打造审判和行为文化;注重发挥廉政文化在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中的过滤器作用,坚持环境育廉、教育思廉、制度保廉、监督促廉,使廉政文化在每名法官心中内化为无形之法,自觉抵制各种侵蚀。下一步,我们将强化法院文化的引领功能,以争创省级和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点为目标,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举办法官论坛、学术研讨等文化活动,全面加强法院文化建设,以文化养分滋养法官道德情操,激发法官的责任感、尊荣感,增强法官群体的向心力、凝聚力。

三、要高度重视制度对法官道德操守的保障作用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加强制度建设是确保公正廉洁司法的两个方面。道德良知,既是内心信仰,更是行为养成。只有依靠制度的力量才能根治存在于司法领域的“潜规则”,才能使法院队伍始终保持风清气正。要从健全办案人员责任机制、执法办案操作流程规范机制、执法办案评查考核奖惩机制等方面着手,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要强化内部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重点加强对立案、审限、撤诉、结案等环节的监督,规范法官正确行使其国家赋予的权力。认真落实重要执法活动集体研究制度,坚持对重大执法活动实行党组、审委会集体决策。针对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顿和督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要树立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明的思想,建立健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经常性联系、民意沟通反馈等机制,认真落实人民监督员、人民陪审员等制度,推进司法公开,自觉接受监督,确保法官公正廉洁司法。

四、要通过法官思想道德建设整体推进队伍建设

加强法官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与队伍建设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切实把好法院干警进口关。遴选法院干警、审判员以及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等,要坚持德才兼备,并且以德为先,严格审查道德素质,对于有道德劣迹或因违反职业道德被处分的,应一票否决,通过改进法官遴选机制来保障和提高法官人品道德素质。同时,要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各种激励约束机制,努力实现法官人才资源的优先开发与积累。坚持以开展教育培训为抓手,全面提高干警综合素质。结合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群众观点大讨论”等教育培训活动,全面提高法院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业务素质。坚持以强化执法监督为重点,树立法官公正廉洁执法形象。反腐倡廉的核心机制是监督机制,离开有效的监督,再完善的制度也可能形同虚设。必须将强化监督作为确保公正廉洁高效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拓宽内外监督制约渠道,确保公正廉洁执法。

篇7:恪守法官职业道德 促进公正廉洁司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法官同仁: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的眼睛常含着泪水》。听到这个题目,您一定以为站在这里的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女法官吧,事实上,从我穿上法袍的第一天起,我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对法律无比忠诚、对工作兢兢业业、对生活充满感恩。几年来,我时刻提醒着自己,并以实际行动证明着:我不仅有女法官的侠骨柔情,更有男法官的钢铁意志。在我为期不长的审判生涯中,曾有过许多真切的感受:我感受过形形色色的当事人对公正司法的那份期盼;也感受过亲情、友情和金钱对一个法官的诱惑;更感受过在面对这种期盼和诱惑时那种痛苦和茫然。诗人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正是缘于对法律的尊崇与热爱,才使得我在痛苦和茫然时始终坚持着信念。我常常揣摩,在当事人心中,我们的审判工作离他们对公正司法的期盼究竟有多远?我常常思索,作为一名法官,我所做出的努力,能否真正让他们满意和信服?我常常追问,面对崇高的法律,一名法官是否也应该承诺些什么?

公正司法,清正廉洁----这就是我,一名法官的承诺!

为了这份承诺,我曾拒绝过亲情。那是一个寒风瑟瑟的夜晚,母亲长途奔波来到我家,一进门就问我还是不是她的孩子?如果是,就答应她一件事!原来,我正承办的一个案件的被告是我家的一个远亲,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曾帮助过我们,母亲要我在办案中网开一面,放他一马。那是一起承包合同纠纷,被告严重侵害了原告的权益,原告无奈之下才诉至法院。如果我答应了母亲的要求,那么,原告无疑将再一次受到侵害,并且是以法律的名义!我拒绝了母亲。看着母亲在寒风中离去的背影,我的眼睛含着泪水。

为了这份承诺,我曾拒绝过友情。一天,一个大学同学找到我,她是律师,要我为她代理的案件向别的法官说情打招呼。这是我最好的朋友,看着她,我想起了大学校园里一起走过的深深浅浅,尝过的涩涩甜甜。我问她,你我同样就读于法律院校,同样从事着法律工作,为什么?偏偏是你给我出了这么一道难题?左手是公正司法的承诺,右手是亲如姐妹的友情,你让我怎么取舍?!我拒绝了她。看着她失望的神情,我的眼睛含着泪水。

为了这份承诺,我曾拒绝过金钱。那是一个案件的原告,他是生活中的受害者,经济上并不宽裕,穿着过时的旧衣裳,树根般粗壮斑驳的双手记录了他生存的艰辛。当他试图将一个装着钱的旧信封塞进我的口袋时,我的心被刺痛了。我一直以为,行贿者是可恶的,因为他用权钱交易这种方式篾视了法律尊严,亵渎了法官的公正。但是,当贿赂来自于这样一个贫穷的受害者时,我茫然了:难道他也是在篾视法律、亵渎法官吗?难道正义也需要用金钱才能获得吗?难道在人民群众心中,法官就等同于雁过拔毛的贪官吗?我拒绝了他。看着他那无助的目光,我的眼睛含着泪水。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名民事法官,我接触的最多的是无权无势的普通百姓,解决的最多的是家长里短的邻里纠纷。我的确没有能耐让人民群众“有栋宇之安,无饥寒之患”,但我一定要用公正司法的信念温暖他们的胸膛;我也的确没有力量让整个社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但我一定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一名法官的承诺!公正司法,清正廉洁,我对法律有过承诺,我对苍天有过承诺,我对自己的人生有过承诺!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着泪水,那是因为我对法律爱得深沉,对法官这份职业爱得深沉,对我的亲人、朋友和普天下所有需要法律保护的人爱得深沉!

篇8:恪守法官职业道德 促进公正廉洁司法

浅谈法官廉洁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

——“公正与司法之间的关系”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2005年3月29 日,前德国联邦司法部长赫尔塔.多伊布勒-格美琳教授做客上海交大,为我们MPA学生做了题目为“公正与司法之间的关系”的公共管理专题讲座。格美琳教授充分利用历史、比较等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围绕“公正与司法之间的关系”,就私人财产如何得到保护、男女之间的地位平等、公正与司法之间的和谐、影响法官的独立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等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评价。下面结合本次讲座,针对我国“法官廉洁与司法公正”的话题,谈以下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要加快法官职业化进程,加速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强化法官廉洁意识,不断提升法官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推进司法公正理念的进一步完善。那么,法官廉洁与司法公正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两大方面来理解。

一、法官廉洁对司法公正的影响。司法公正作为现代司法理念,至今很难有确切的定义。我国有的学者主张:法官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即谓之公正之司法。用概念性语言表示就是:司法公正是指司法审判人员在司法和审判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应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也有学者把它直接归纳为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司法公正的涵义在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人看来确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司法公正实际是司法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人们对司法活动的合理性、正义性、科学性的一种评价。实践表明,没有绝对的司法公正。司法公正应当符合以下几个标准:即严格适用实体法,独立、文明、廉洁、高效,严格遵循程序法,准确地运用证据,努力发现客观事实,做到裁判结果的公正。

公共管理专题讲座心得体会(12)

当前,解决司法不公问题仍是司法改革的难点问题。造成司法不公的问题,实质上是社会和司法部门自身共同影响的结果,影响司法公正的主要因素还是法官的廉洁观的问题。在司法改革的各项目标中,最重要的是解决法官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廉洁意识的提高。

二、充分发挥法官廉洁在公正司法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法官廉洁修养过程所反映的是法官内心的精神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法官廉洁的意识、品质、行为以及人格魅力的提高,对于司法公正的实践具有引导、调节、控制和激励作用。法官廉洁也只有统一于司法公正的实践之中,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来讲,法官在司法活动中的廉洁就是认真履行好法官的五个方面的使命。一是要坚持严格执法。这是对人民法官最基本的职责和义务,也是全社会对人民法官的正当要求和期望;二是要忠实于事实。忠实于事实,要准确地认定证据,努力发现客观事实。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必须坚持对证据负责,将法律真实做为裁判的依据,将客观真实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努力做到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相一致,最大限度地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坚持程序公正。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正义价值的必要保障。法官的廉洁就在于坚持程序与实体并重的观点;四是要有周密的心证辩析。法官的心证辩析过程要循着严格依照法律、正确认定事实和证据、准确适用法律的轨道上发展,要求法官要按照理性法则,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崇高的廉洁观把握自己的心证辨析过程,把握好手中的自由裁量权;五是要做到德化于社会。德化于社会是司法功能的外在延伸,是实现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结合的理想和目标。当务之急是要从法官的职业道德教育入手,树立法官正确的廉洁观,营造崇高公平、正义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廉洁意识,增强公正司法的社会公信度。

上一篇:做最有价值的员工观后感下一篇:培智舞蹈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