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防洪治理工程

2024-04-29

河防洪治理工程(共8篇)

篇1:河防洪治理工程

浅谈凉州区金塔灌区中小河流治理的几项措施

摘要:结合凉州区金塔灌区中小河流现状,分析了河道治理的必要性,提出了治理方案与目标,明确了进行河流治理必须加强的几项措施,如建设生态堤防、加强防汛指挥系统作用。以清障为中心的河道管理等。

一、金塔灌区中小河流现状

1.河流概况:

凉州区金塔河灌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武威城市东南部,属内陆河流域石羊河水系。灌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区域由低山堆积地带和走廊倾斜平原区两类地貌形态组成。灌区内主要有大水河和冰沟河两条河流在峡谷内汇合后的金塔河,在浅山区一带还形成了土佛沟河、磨沟河、马蹄河、沙沟河、同庄子沙沟河、大口子沟河等多条河流。

金塔河是内陆河流域石羊河水系的一条主要支流,发源于祁连山冷龙岭北坡,河道由南向北带状延伸,是城市防洪的南大门,也是南营水库的骨干泄洪河道,主干流长约42km,断面最宽处320m,最窄处88m。河床内多为大卵石,随着坡降变缓逐渐向下游过渡为砂砾卵石。河道弯曲,起伏不平,行洪时主流摆动不定,水流湍急,属于典型的以侧向侵蚀为主的微弯顺直型河流。

灌区内的易发洪水的土佛沟、磨沟、马蹄河、沙沟、同庄子沙沟、大口子沟是发源于浅山区的小沟小河,集流面积小,沟脑浅,平常径流属间歇性河流,除偶发山洪外,平时河道干涸。遇到中、大雨或暴雨后产流排出山外,其特点是峰型尖瘦,来势迅猛,流量大,持续时间短,但瞬时造成的灾害大,破坏性严重。主要威胁沿山地带村庄及农田。

2、河流灾害成因:

金塔河流域处于南山北漠的特殊地理环境,由于山高漠旷,在伏天温差作用的热量交换中,使带有水气的气团发生绝热冷却应变,容易促成地形和对流两种降水类型,在山谷和集雨流域面积几何特征(即:南北窄东西宽)的条件下,易产生径流,出现灾害性洪水,形成区域洪水灾害。洪水主要是由水库上游的大面积降雨产生的地面径流通过产流和汇流两个阶段汇集到河槽而形成。从历年的洪水发生频次中看,多发生在6-9月;从洪水曲线上看呈多峰型,大洪水为单峰型,1

峰型尖瘦,来势迅猛,暴涨暴落,持续时间短,但瞬时造成的灾害大,破坏性严重。

据本区域内发生的山洪灾害分析,山洪灾害的成因主要有:(1)区域内多为山石区,植被较差,土壤覆盖层较薄,水土流失严重,遇到较大降雨,汇流速度快,极易形成峰高量小的洪水。(2)河床纵坡大,河床覆盖物松散,在洪水的作用下容易形成破坏力极强的山洪加泥石流。(3)现有防洪设施薄弱,防御洪水标准低,工程质量差,抵御洪水能力低下。(4)受地形条件限制,居民、个体工商户和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都沿河道阶地而建,很容易受到洪水威胁。(5)河道不规范的采沙等行为使河床自然条件遭到严重破坏,河道冲淤失衡。

山洪灾害的特点:(1)发生频率高,一遇较强降雨很易发生山洪灾害。(2)山洪形成快,对河道沿岸居民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农田的破坏力大,造成的损失严重。(3)对防洪工程设施的破坏力极强。(4)河床冲淤失衡,河道易改道。

二、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

1、金塔河存在的主要问题

金塔河防洪堤绝大部分建于六、七十年代,工程竣工以来,在防洪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治理时,行洪河道量大、面广、配套不完善,标准偏低,致使工程先天不足,加上运行二、三十年,管理和维修经费不足,当前存在以下问题:

(1)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护堤虽经二十多年的修建,但受地方财政所限,还有大部分河道没有堤防。由于没有护堤,行洪河道主流游荡不定,摆动频繁,河流沿岸的重要集镇和农田村庄每年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洪灾频繁,已成为市、区重点防洪区。

(2)限于历史原因,堤防工程建设标准偏低,防洪堤基础较浅,丁字坝基本被洪水冲毁。部分防洪堤自然老化破损问题突出。

(3)部分河段过水断面窄小,行洪能力不足;

(4)管理手段落后,对堤防工程缺乏应有的观测;

(5)多年来,在河道中长期无序采砂挖石,河床扰动严重。

2、沿山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1)、长期以来由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基本没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导致天然植被被遭到破坏,林草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使土地资源遭到破坏,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天然植被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导致山洪频发,加重了山洪灾害的威胁。

(2)河道萎缩严重。沿山一些中小河流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不合理的采砂以及肆意围沟造田,向河道倾倒垃圾等现象日渐增多,多年未实施清淤,导致行洪沟断面缩小,行洪能力逐步降低,对所在地区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3)、现有的山洪灾害防治机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测、通信、预警手段,防灾预案和救灾措施不完善,群众主动防灾、避灾意识不强,加重了山洪灾害损失。

(4)、由于没有护堤,河道主流游荡不定,摆动频繁,两岸农田及村庄每年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直接造成破坏性灾害;

(5)、投入严重不足,问题日益突出。长期以来,沿山小河流治理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治理资金严重不足。

三、建设的必要性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中小河流治理规划任务势在必行,既要防御洪水淹没,又要稳定河势,相对控制主流摆动,减少洪灾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金塔河现状河道远远不能满足年一遇洪水设防的要求,必须对其连续修建防洪堤,从而满足防洪要求。工程建成后可起到防洪、泄洪及减灾的综合作用,为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及城市提供安全保障,以达到区域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

灌区沿山地带沟谷狭窄,山势陡峻,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流域内人民群众只能依河而居,当地群众虽先后在最易受洪水威胁的居民点所在河道修建了部分防洪工程设施,但由于防洪设施建设标准低、质量差,经多年运行,多数防洪工程设施已被水冲毁,仅存的部分防洪设施也已严重破损,现多数河段基本处于无设防状态,缺乏有效的工程手段,一旦山洪爆发,防不胜防,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河道治理为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及提供安全保障,以达到区域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

四、河道治理方案

我灌区中小河流面广量多,河流比降变化很大。因此,必须因地、因时、因势制宜,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寻求最佳的工程治理措施,才能达到期望效果。

1、金塔河治理建设方案

尽可能利用现有防洪堤工程设施,彻底解决现状存在的问题,加固加深防洪堤基础,修建丁坝导水设施,加固改建老化失修地段,使现有防洪堤工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在水流冲刷严重的地段新建防洪堤,逐步实现连续堤防工程设施。在河道两岸堤防附近沿途植树绿化。

工程规划需对现有4.5km防洪工程的基础全面进行加深加固处理;规划新建防洪堤10.8km,并修建圆盘坝25个;规划对14.38km河道进行疏浚处理;规划修建丁字坝80个;规划在行洪河道两侧完成护堤林500亩。

2、沿山易发洪水河道治理建设方案

灌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本着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遵循“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和目的,采用工程措施、生态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对洪水易发的土佛沟、磨沟、马蹄河、沙沟、同庄子沙沟、大口子沟等行洪河道进行清障、堤防工程整治、浆砌石堤防、干砌护坡,植被护坡,清淤开河等规划治理,确定防洪治理工程的总体布署规划,对洪水易发流域内未修建防洪堤的地段,实现堤防工程设施,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工程规划需修建防洪堤17.2km,丁字坝4座。并对流域区整体进行水土保持、植被护岸等生态保护措施。

三、进行河流治理必须加强的几项措施

1.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强化建设管理,充分调动乡镇积极性,明确乡镇责任。确保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实行工程监理制;加强合同管理,严格禁止转包和层层分包。实行开工许可制度,加强质量、安全、资金管理,实行专款专用,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严格工程验收程序,及时申请验收,项目竣工验收后,及时明确管理主体,落实各项管护措施,保证建设项目发挥效益。2.注重建后管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建后管理是实现治理河段可持续利用的保证,完善治理河段的有关管理知识,制定建后管理办法,明确职责,落实管

护人员和准确掌握工程的运行情况,发现工程出现损坏和出险的情况,及时对工程进行维护。3.建设生态堤防。根据历年特大局地暴雨山洪灾害,都发生在植被很差的区域,每当发生暴雨,山洪瞬时便会造成威胁,植被良好的地区,在相同暴雨相同面积的流域内,山洪洪峰流量要相差几十倍,植被对洪水形成的影响之大。要做好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作,广泛深入宣传《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等法规,加强治理成果的管理养护,推行各种形式,多层次的管护承包责任制,做到治理、巩固、效益一竿子插到底。在南营水库上游地段,采取梯田工程和林草地工程措施,在此基础上,营造水土保持林,以拦蓄降水,提高土壤含水量。在有条件的河道堤岸外侧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推动种草种树,绿化植被,涵养水源,抑制风沙对灌区农业的危害。

4、恢复并加强防汛指挥系统作用。防汛指挥系统包括雨情、水情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内容。目前,金塔河流域的降雨、径流测报站点严重偏少,且测报设施与手段也比较落后,无法满足对洪水预报的需要。因此,应大力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必要的测站,充分发挥预报预警设施作用,以提高雨情、水情的测报精度,同时,应抓紧改进信息传输手段,提高信息处理水平。

5、依法进行以清障为中心的河道管理。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对河道管理的逐项事宜做了明确规定。根据防洪标准,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报请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按防洪标准、权限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改建或者拆除。

作者简介:顾海萍(1980),女,甘肃武威市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篇2:河防洪治理工程

张家店河、张母桥河防洪治理工程

丰乐河发源于六安市金安区南部山区,是巢湖流域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2124km²。丰乐河干流在金安区内长6.7km,其上有思古潭河、张家店河、张母桥河三条支流。

金安区丰乐河及其支流现有堤防都是当地政府组织群众人工修筑而成,防洪标准低,防洪、排涝设施老化,险工险段多,长期以来,洪涝灾害频发。据统计,建国以来的六十多年间,丰乐河发生较大洪水15次,平均约4~5年一次。特别是1954、1969、1984、1991及2016年等几次大水,堤防决口,大量的土地及村镇被淹没,房屋倒塌,损失惨重。彻底治理丰乐河水患是金安人民的长期梦想和期盼。

2016年“6.30”大水给金安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大灾后,金安区政府高度重视丰乐河灾后重建工作,不等不靠,积极筹集资金,下决心分三年彻底解决丰乐河流域的水旱灾害。

一、金安区三年治理规划

金安区丰乐河干流总长6.7km,思古潭河总长55km,张家店河总长42km,张母桥河总长42.6km。流域内现有晁仓、新塘、百洋三处圩口,堤防总长24km。

1、计划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7亿元

一期工程:2016年10月-2017年6月,主要建设内容是:对丰乐河、张家店河、张母桥河进行疏浚整治,总长34km。按照20年一遇标准,加固晁仓圩、新塘圩、百洋圩堤防,总长24km;改造穿堤涵闸35座;新建防汛道路20km。拆迁房屋342户,4万平米。一期工程总投资3.3亿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1.6亿元,拆迁征地补偿1.7亿元。

二期工程:2017年8月-2018年12月,主要是对晁仓圩、新塘圩、百洋圩圩区进行综合治理,治理面积20km²,耕地2.2万亩,新建排涝站4座,总装机2100kw;改造圩区排涝沟渠、防汛撤退道路,进行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2.6亿元,三期工程:2018年8月-2019年12月,主要是结合双河镇集镇防洪,新建双河集镇防洪圈堤,对春光、友爱、草堰、河北4村进行筑堤设防保护面积7.2km²,对思古潭镇区段进行改道,新建提防总长度13.45km;建设堤顶防汛抢险道路,改造圩区防汛撤退道路,建设穿堤建筑物18座,排涝闸2座,新建排涝站2座。总投资2.8亿元。

2、资金主要来源

一是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二是争取国家灾后重建项目支持,三是立足自身财政投入。

3、工程效益

工程完成后,丰乐河流域防洪标准达到全面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大大增强,解决了困扰多年的丰乐河水患问题,为金安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项目的实施,对圩区进行了综合治理,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保障了农业高产稳产,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扶贫攻坚的进展,直接受益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7589人。项目的实施也充分体现了党的富民政策,消除了洪涝灾害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避免因灾致贫、返贫,防止了洪水泛滥引起的疾病的流行,有利于地区的社会稳定。

项目建成后,涵养了水源,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农村水环境,促进了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建成后,也提高了防洪治涝标准,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经济效益特别巨大。

二、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情况

张家店河、张母桥河防洪治理工程已纳入省水利薄弱环节三年计划。张母桥河是省重要支流2016年计划项目,治理长度16km;张家店河是省重要支流2017年计划项目,治理长度18km。两条河流的初步设计报告由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2016年12月 8 日,经省水利厅审查批复,批复概算总投资为:张母桥河15784万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7627.2万元;张家店河17575万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9418.2万元。

张家店河、张母桥河防洪治理工程于2016年12月19日完成招标。中标单位:一标施工单位为中国水电基 础局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合肥徽元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二标施工单位为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安徽天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金安区政府高度重视张家店河、张母桥河防洪治理工程的建设,成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分管区长任指挥。同时以金安区水利局为牵头,抽调区直有关单位人员组成工程建管处,建管处为工程项目法人,全权按照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对工程项目实施管理。

施工单位于2016年12月28日进场,2017年元月15日正式开工,2017年6月30日完成一期主体工程施工,2017年11月30日通过完工验收。

领导视察

六安市委书记孙云飞视察 六安市长毕晓彬视察 金安区委书记汪龙照视察 金安区长霍绍斌视察

施工过程

土方施工 格宾石笼施工 多头小直径防渗墙施工 锥探灌浆施工

锁块护坡施工 框格梁施工 路面混凝土浇筑

堤防成型

篇3:河防洪治理工程

福永河属于珠江口水系直接入海河涌, 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流域西临珠江口, 与中山市、珠海市隔海相望, 南与西乡接壤, 北与沙井相连, 东北角与公明毗邻。福永河源于大庙山, 由东向西穿过广深高速公路、广深公路、福永街道中心, 于宝安机场北汇入珠江口, 沿途汇入虾山涌、孖庙涌等支流。流域面积23.90 km2, 河道全长7.70 km, 平均坡降0.17%。福永河水闸上游为3.4km的箱涵结构, 箱涵尺寸为2.6×2.6 m~34.0×4.0 m;水闸下游为明渠长4.3 km, 河宽49~140 m。

福永河新闸下游明渠段左岸为宝安机场片区, 又该河流直接入海, 因此, 防洪 (潮) 标准的确定及洪潮组合的合理性分析对防洪规模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1 重要边界条件确定

1.1 关于防洪 (潮) 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 城市应根据其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分为4个等级。各等级的防洪标准确定参照表1。

福永河流域内2002年人口约6.65万人, 2020年预测人口12.4万人, 依据《防洪标准》 (GB50201-94) 中城市的等级和防洪标准, 非农业人口≤20万人, 防洪标准为50~20年一遇。

福永河中下游左岸为机场片区, 《防洪标准》 (GB50201-94) 5.4.1条:民用机场应根据其重要程度分为3个等级, 各等级的防洪标准按表2的规定确定。

《广东省海堤设计导则》3.0.1条:海堤工程防护对象的防潮 (洪) 标准应以防御的潮水或洪水的重现期表示。根据防护区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或人口的数量分等别进行防护。各等别的防潮 (洪) 标准按表3的规定确定。

深圳宝安机场作为全国第四大空港, 属于特别重要的国际机场, 按照《防洪标准》和《广东省海堤工程设计导则》的相关规定, 机场外围河道的防洪标准确定为100年一遇, 防潮标准应为重现期200年。

综上所述, 根据相关规范、分区防护原则及已有《深圳市防洪 (潮) 规划》成果, 在对各河流防洪保护区重要性、洪水灾害程度和防护区非农业人口数量的分析基础上, 考虑区域适度承受风险能力, 确定福永河水闸上游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水闸以下河段防潮标准为200年一遇, 防洪标准100年一遇。福永河干流防洪标准见表4。

1.2 关于洪潮组合

1.2.1 潮水位分析

工程区域内无实测潮位观测资料, 位于工程南、北海岸线附近分别设有赤湾站、舢舨洲潮位站, 可作为本工程设计潮位的参政站。因工程基本位于两站之间, 以赤湾和舢舨洲两站设计高潮位的均值作为本工程设计高潮位。

1.2.2 洪潮组合分析

感潮河流能否容纳暴雨带来的流量, 要视其暴雨力及其持续时间、河口潮水位及这些影响在时间上的互相配合而定。洪水与潮汐的组合遭遇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两者之间既有相互联系的一面, 又有相互独立的一面, 不能描述为简单的事件相乘或事件相加。在河道宣泄大流量期间, 会出现异常高潮水位的危险。本次分析以洪水为主、潮汐相应和以潮汐为主、洪水相应这两个方面来研究洪潮遭遇问题。

由于深圳地区实测径流资料较少, 不能满足分析的要求, 只能应用雨量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深圳地区河流的特性, 其洪水的主峰段一般为24 h所控制, 故采用24 h时段雨量与对应的潮位进行组合遭遇分析。

1.2.2.1 年最大洪水 (雨量) 与潮汐遭遇

根据赤湾站年最大24 h暴雨量出现时间, 统计相应赤湾站高潮位统计, 见表5。

历年最大雨量相应的赤湾站最高潮位系列 (1967-2010年共44年资料) 分析表明, 与年最大洪水相应的赤湾站的最高潮位一般都小于多年平均最高潮位2.12 m。因此, 若用多年平均最高潮位与设计洪水相遭遇, 已基本上能外包历年所出现过的年最大洪水与潮汐的遭遇情况, 是一种安全的设计洪潮组合方式。

1.2.2.2 最高潮位与24 h雨量的遭遇分析

假定洪水与暴雨相应, 以相应于赤湾站年最高潮位相应的赤湾雨量站24 h降水量进行分析, 赤湾站历年年最高潮位与洪水的遭遇情况见表6。

从表6资料分析可以看出, 赤湾站历年最高潮位, 相应赤湾雨量站最大24 h降水量为123.1 mm, 均小于该站年最大24 h降水量多年平均值170.9 mm。因此, 若用多年平均年最大24 h暴雨所产生的洪水与设计年最高潮水位遭遇, 已基本上能外包历年所出现过的年最高潮位与洪水的遭遇情况, 是一种安全的设计潮洪组合方式。

注:水位为黄海基面;多年平均最大日雨量170.9 mm;赤湾站相应的多年平均潮位1.42 m;赤湾站最高潮多年平均值为2.12 m。

注:赤湾站多年平均最大24 h降雨均值170.9 mm;赤湾站多年平均最高潮位2.12 m;历年最高潮位对应的最大日降雨量为 123.1 mm。

故采用设计标准下的洪水 (潮位) 与多年平均潮位 (洪水) 组合的外包线, 作为河道治理的设计水面线是合理的并且是安全的。

2 结 语

堤防工程防洪 (潮) 标准若偏低, 导致规模偏小, 难以有效遏制洪涝灾害的威胁, 直接关系到人民财产及生命安全;若偏高, 导致规模偏大, 浪费大量人力财力。因此, 合理确定其防洪 (潮) 标准至关重要。其中, 水面线计算又是确定堤防工程规模的重要依据, 特别是对于感潮河段, 水面线的推求更应合理分析其各种洪潮组合工况, 才能计算出合理的防洪规模。

参考文献

[1]张阿龙, 刘鑫.沿海地区洪潮遭遇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6, 34 (4) :44-45.

[2]刘志明, 李维涛, 王府义.特殊防护区海堤工程防洪潮标准的研究[C].北京: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3]潘玉敏.烽火角水系设计洪潮水面线计算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 2004, (4) .

[4]冉四清, 徐霞晴.水面线计算在堤防工程设计中的总结分析[J].中国水运 (理论版) , 2007, (6) .

篇4:漫谈东辽河防洪与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E8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02-01

东辽河,因历史朝代更迭而几易其名。汉称苏河;三国至隋称杨柳河;明称艾河;清称赫尔苏河;民国后称东辽河。东辽河是辽河东侧一大支流,发源于东辽县小葱顶子山,流经辽源、梨树、公主岭、双辽等市、县,于辽宁省康平县三门郭家与西辽河汇合。在吉林省境内河段长372公里。东辽县因东辽河而得名。县城白泉镇是东辽河畔一新兴城镇。城南的聚龙潭是国家水利名胜。东辽河的发源地辽河掌,位于辽源市区东南部东辽县辽河源镇福安村小葱顶子山一片静谧的半山坡上。有关东辽河源头,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在辽源儿女中世代相传。2011年,辽河源头传说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东辽河作为辽河上游的重要分支,其防洪和污染治理对于整个辽河流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历史上辽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

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的国家。尽管国家不断加大防洪工程建设的投入,但是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仍然比较严重,同等量级洪水造成的损失呈增加的趋势,因洪涝灾害每年都造成数千人员死亡。《中国水灾年表》记载辽河流域历史水灾11次。

1、1846辽河大水,铁岭城外可行舟,辽阳等17州县受淹。

2、1861辽河大水,洪水决堤冲入双台子潮沟,形成现今的双台子河。

3、1879辽东半岛沿海诸河和辽河中下游大水,辽西地区严重水灾。

4、1918辽宁浑河、太子河,河南伊、洛、沁河,山东汶、泗河洪水泛滥成灾,3省50多县水灾。

5、1923辽河大水,10余县被淹,死亡640人,长大铁路中断。

6、1931本年气候反常,珠江、长江、淮河及松辽流域,降雨日数多数达35~50天,最多的桂林达59天。期间不断出现大雨和暴雨,造成全国性的大水灾。全国受灾区域达16个省592个县(市),据统计,湘、鄂、赣、浙、皖、苏、鲁、豫8省合计受灾人口5127万,占当时人口的1/4,受灾农田面积973万hm2,占当时耕地面积28%,死亡约40.0万人,经济损失22.54亿元。为本世纪以来受灾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一次大水灾。

7、1934第二松花江、辽河、大凌河、浑江大水,辽、吉2省60余县市受灾,66万hm2农田受淹。

8、1951辽河中下游特大洪水,铁岭站洪峰流量14200m3/s,辽宁、吉林2省33个县市受灾,受灾农田37.6万hm2,死亡3100人。沈山、长大铁路停运47天。

9、1953辽河中下游特大洪水,铁岭站实测洪峰流量11800m3/s,27个县市受灾,死亡167人,沈山、长大铁路中断行车59天

10、1985辽河流域大水。辽河干流洪峰虽不大(铁岭站洪峰流量1750m3/s),但由于河道人为设障阻水等原因,造成高水位行洪时间长,下游堤防多处决口泛滥,辽宁省遭受严重水灾,农田受灾162.4万hm2,直接经济损失约47亿元。

11、1986辽河、松花江流域相继发生较大洪水,辽河干流铁岭站洪峰流量2220m3/s,松花江干流哈尔滨站洪峰流量8510m3/s,部分河堤决口泛滥,辽、吉、黑3省部分地区水灾较重。

二、水污染治理困难重重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以国发[2012]3号文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这是继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国家制定的又一部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文件。该文件围绕“三条红线”,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方面,细化了相关制度要求,提出具体工作措施。

当前我国排污总量仍然居高,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二氧化硫、COD、氨氮排放负荷仍然很大,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续快速增长,机动车和农业源污染日益突出。二氧化硫浓度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北京到上海之间工业密集区成为全球对流层二氧化氮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呈加剧趋势。“十二五”时期,随着污染不断积累,我国环境问题将变得更为复杂,污染物介质将从以大气和水为主继续向大气、水和土壤三种污染介质共存转变,污染物来源由以工业和生活污染为主继续向工业和农村、生活、面源污染并存转变,污染物类型将从常规污染物为主继续向常规污染物和新型污染物的复合型转变。

据统计,2011年全国废水排放量为652.1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499.9万吨,氨氮排放量为260.4万吨;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17.9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404.3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2.5亿吨。2011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平稳,但形势依然严峻,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全国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内陆诸河等十大水系469个国控断面中,I~Ⅲ类、Ⅳ~V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1.0%、25.3%和13.7%。西南诸河水质为优,长江、珠江、浙闽片河流和内陆诸河水质总体良好,黄河、松花江、淮河、辽河总体为轻度污染,海河总体为中度污染。在监测的26个湖泊(水库)中,富营养化状态的湖泊(水库)占53.8%,其中,轻度富营养状态和中度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46.1%和7.7%。在监测的200个城市4727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优良良好较好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45.0%,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5.0%。

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四大问题还远没有解决,每年带来的损失也愈来愈巨大,已经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面对严峻形势,水利需要全面提高效率与能力,需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需要用水利信息化来带动水利现代化。

篇5:江河治理与防洪工程

摘要:荆江河道弯曲,洪水宣泄不畅,极易溃堤成灾,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荆江以南地势低洼,长江带来的泥沙在此大量沉积。由于泥沙不断沉积,河床已高出两岸平原,成了“地上河”。本文从“地上河”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入手,详细阐述荆江河段“地上河”的形成及危害,并根据其特点介绍综合治理措施。

关键字:荆江 地上河 成因 治理措施

1.概述

荆江,中国长江自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全长超过330km。藕池口以上称上荆江,以下称下荆江。下荆江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荆江北岸是江汉平原,南岸是洞庭湖平原,地势低洼,由于荆江河道弯曲,洪水宣泄不畅,故极易溃堤成灾,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荆江以北是古云梦大泽范围,以南是洞庭湖,地势低洼,长江带来的泥沙在此大量沉积。1600年前的东晋时代开始筑堤防水,围垦云梦大泽,至明代形成北岸荆江大堤。由于泥沙不断沉积,河床已高出两岸平原。成了“地上河”。

在春秋战国时代,荆江河段有多条分流河道,到宋代,荆江干流上尚有九穴十三口分泄洪流,故积患不多。宋明以后,荆江两岸部分穴口因自然淤塞和人工筑堤而相继堵塞,造成荆江洪水因渲泄不畅而水患骤增。荆江大堤位于荆江北岸,上起枣林岗,下迄监利城南,全长加2.4 km。春秋战国时期云梦泽开始开发,以后历代修筑堤坑,大小堤垸自成体系,之后的荆征大堤就是在零星堤垸的基础上加筑部分堤段逐步连接而成的。荆江大堤的历史可简言为:分段堵筑于东晋,扩展于两宋,合成于明末,增修于前清,加固治理到现在。

总之,由于荆江大堤修筑以后,水位抬高,泥沙得不到渲泄又使河床加积淤高,以致造成增加堤高继洪水位再上升的被动局面。每年夏秋洪涨,江水高出两岸平原地面约10多米,因而洪水灾害时有发生,对江汉平原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形成原因 2.1自然原因

荆江原长404km,后来缩短为331km,宽度一般在2000m左右。河道呈西北、东南向,弯曲折率为1.7左右,为顺直微曲性河道。水道分歧,汊江发育,心滩和江心洲较多,在荆江18处江心洲中,上荆江即占16处,因而水流分散,具有分汊型河床特色。下荆江江流蜿蜓曲折,河道长度为240km,而直线距离只有80千米,江流在这里绕了16个大弯,素有“九曲回肠”之称,属典型的蜿蜒型河道。蜿蜒型河道在水流的作用下,河弯的凹岸不断崩坍,河弯变得更加弯曲。“一弯弯,弯弯变”,河道向下游蠕动,河长逐渐增长;河弯继续自由发展就形成几乎对穿的河环,河环狭 窄处一旦被洪水冲穿,便发生自然裁弯,河长就迅即缩短。如此周而复始,交替出现,河床就很难稳定下来。

下荆江河谷上部为 粘土层,受其限制,河床断面较窄,而河谷下部为细沙层,沙层顶板又超出枯水位,故易发生强烈的崩岸,这一河床边界条件对形成半径较小的稳定河曲十分有利;其次,汛期洪水和 泥沙从长江分流入洞庭湖主要经上荆江三口,因此,下荆江年内和年际流量变幅较小,又受 洞庭湖出湖流量的回水顶托的影响,使下荆江比降十分平缓、稳定,水流切滩作用减小,有 利于曲流的发展;第三,沿江堤防堵塞了分流穴口,限制了河曲带的宽度,增大了流量,也促进了河弯发育。太过弯曲的河道,由于弯道内流速减小,容易造成泥沙淤积。

2.2人为原因

乱砍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流域下垫面条件迅速恶化,从而导致洪灾发生。根据前面的统计可以看出,其洪灾的时序分布是不均匀的,绝大多发生在以下几个阶段:公元276~ 401年、786~841、1128~1380、1469~1591、1652~1981年,将这些时段与长江中上游开发时期结合起来可以发现,其洪灾发生时期与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及近代大规模地毁林开荒的时间上比较一致或稍滞后。大堤修筑与分泄口的堵塞。从前面分析可知,在宋代以前,荆江有九家十三口分泄洪流,而宋明以后,部分穴口由于自然与人工筑堤而堵塞,减少了泄洪能力,使洪水渲泄不畅而导致洪灾。

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泄洪能力下降。由于洞庭湖接受泥沙多,湖底不断变浅,另外由于围湖垦田,使得洞庭湖面积日益减少。据统计,在1825年前后,湖泊面积可达6000km2,到1896年则减为5400 km2,1932年减到4700 km2,至1953年仅为2691 km2。由于湖泊面积大规模的缩小和湖底淤浅,从而使得湖区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甚至顶托上游来水,这也是荆江易灾的一个原因。

3.荆江水患

历史上,荆江洪水给两岸人民带来过深重灾难,从公元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到公元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荆江大堤共有91个年份溃口。从1931年到1949年的18年中,荆江两岸有16个年份遭受洪灾,几乎年年遭灾。近代荆江最大的一次水灾发生在1935年7月。特大洪水给荆江带来的灾害有6次,均发生在1788年到1954年的166年间。荆江的险要还在于它两岸已发展成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有关论证预测,三峡工程建成之前,如果枝城上游发生每秒11000 m³的洪水,在采取了所有可能的应变措施以后,万一在沙市的盐卡发生溃口,即使设想盐卡水位44.6m,溃口冲开的口门可达1500m,最大水量可达每秒5万到7万5千m³,水头高12米多;第一天进入江汉平原的水量将达45.7亿m³,10天进入平原的水量约400亿m³,将有2000 km2水深达到2m;长江有可能因此改道。

因此,对荆江的治理从未断绝,荆江大堤就是集中的体现。

4.治理措施

4.1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植树造林,严禁滥砍滥伐,增加水源涵养林的面积。水源林可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超渗地面径流和饱和坡面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结构良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90%以上。

水源林一方面对坡面径流具有分散、阻滞和过滤等作用;另一方面其庞大的根系层对土壤有网结、固持作用。降水时,由于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森林土壤的生物物理作用,对雨水截留、吸持渗人、蒸发,减小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速度,增加了土壤拦蓄量,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从而起到了滞洪和减少洪峰流量的作用。

4.2疏浚河道,增强排水能力

浚深、扩宽、清理现有河道,保持良好的水流环境。可以增加河道的运沙能力,可减少河道的淤积速率,确保防洪安全。另一方面,深挖河道,顺理河势,并将挖出的泥沙用于加固堤防,加以配合其他措施,逐步使荆江形成相对地下河,改变地上河的被动局面。

4.3修建水库,退耕还湖,增加调洪能力

修建水库,退耕还湖,增加水容量。当洪水来临时,可滞洪削峰,减缓洪水瞎写速度,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

4.4建设分洪工程与三峡水利枢纽

荆江分洪工程包括荆江大堤加固,太平口进洪闸,黄山头虎渡河节制闸及拦河坝,分洪区围堤培修,南线大堤工程等。荆江分洪工程进洪闸,为开敞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有54孔弧形钢闸门,总宽1054.375m;设计进洪流量为8000 m³/s,其主要作用是分泄荆江上游巨大的超额洪水峰量,降低沙市水位,以确保荆江大堤安全,同时,减少荆江四口注入洞庭湖的水沙量。

荆江分洪工程于1954年首次运用以来,发挥了显著的效益。三峡工程建成以前,长江荆江河段依靠堤防可防御约10年一遇的洪水,采取分洪措施防洪能力约40年一遇。遇超过此标准的洪水,无可靠的防洪对策。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投入运用后,荆江河段的防洪形势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长江上游发生100年一遇洪水,通过三峡水库拦洪调节,可将枝城站流量控制在荆江河道的安全泄量以内,荆江分洪区不分洪;遇100年一遇以上至约1000年一遇特大洪水,通过三峡水库调蓄,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可避免荆江两岸堤防溃决和发生大量人口伤亡的毁灭性灾害。三峡工程建成以后,荆江分洪区仍需分洪运用,只是分洪运用的概率有所减少。

参考文献

1.蔡明理 杨达源,《历史时期荆江洪灾及其成因分析》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南京 210008;

2.九曲回肠话荆江 国家地理,2013;

3.张修桂 左鹏 荆江洪涝历史成因及对策 复旦大学 1999;

4.夏细禾 余文畴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治理

篇6:河防洪治理工程

全心靠在工程上

弥河防洪治理应急分洪区工程涉及羊口镇、营里镇,滞洪区北至羊口镇南环路,南至围滩河,东至单家干沟西侧,东至防潮堤。滞洪区总面积48.2平方公里,蓄水深度1.5m,总蓄水量7300万方,工程量非常大。

市里水利调度会议结束后,2月24日,张永立即与水利局、交通局相关同志对接联系,根据业务特长将人员优化组合,分到弥河防洪治理应急分洪区工程四个分标段。弥河八标段的20多名汉子就这样吃住在一起,全力负责起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在主体工程还没完成的5个月里,张永只有3天未到工地:4月21日东黄输油管线南迁协议签订现场筹备;

6月24日到徐州中石化管道总公司推进可行性报告上报;

大娘病故请假一天。儿子今年高考,本来答应陪陪他,最后也没能去成。“大家都在热火朝天的干,自己必须靠上,孩子大了也应该会理解”。说到这个事,张永充满愧疚。

“亲眼看到,亲口‘尝到’,心里才踏实”

张永在乡镇上工作过8年,在建筑工程质量把关、民事协调等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他狠抓原材料进场关和工程质量关。在测绘、放线、评估过程中,与羊口、营里两个镇的机关干部和公司专业人员,对50多公里围堤筑坝作业面徒步调度,靠前指挥,现场解决问题。对所有涉及的商砼物料全部追源核实,查遍所有商混场站,把住进口关。刚开始施工时,发现防潮堤处防浪墙压顶块施工有泛白的地方,是不是用了卤水,张永猜测。一块的技术人员说,这种情况下很难认定,需要取样后回去化验。张永二话没说,径直来到砂浆旁,抿起一块砂浆,放在嘴里,咂摸了咂摸,说:“很咸!是卤水,返工!”

又一次,发现一分标分洪闸搅拌桩施工处淡水存放量和上一次相比几乎没有变化,“是不是施工过程中使用了海水?”张永脑子中升起了一个疑问。要知道,在寿北,淡水是一种相对稀缺的物资,需要长途运输而来,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个别施工方很可能在省这笔费用上动歪脑筋,张永来,鞠起一捧水,亲口一尝,果然是海水!就这样,采取最简单又最“质朴”的方式,张永捍卫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张指挥平时服务起来很热情,但一旦看到哪里质量不过关,他的脸瞬间就会黑下来,我们真有点儿怕他”。一位施工人员说。“凡原材料不合格的,一律返工。”张永说。因质量把关严格,施工现场规范,一分标分洪闸正在争创水利行业“泰山杯”。

“捷径就是实干”

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猛促进度。张永每天都开车跑200公里以上,有一次,夜间从羊口工地返回,车胎突然爆裂,好在有惊无险,那天,他直到半夜才回到家。

3月23日晚上,他带领全体人员加班,打通30多公里的筑坝路,将盐池卤水全部放掉,作为施工便道。为确保现场道路畅通,当晚张永驾车试验便道施工质量,两次陷入泥中,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是他最鲜明的特点。打通施工道路,成为了拆迁过程转折点,让工程施工实现了后期的突飞猛进。

张永总能根据现场查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及时与设计部门进行沟通,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拆迁及施工进度。主动与国土、水利、供电、通讯、园林等部门沟通联系,提前制定拆改方案,为顺利施工早做准备。整个八标段,未因协调问题给总指挥部添一次麻烦。根据工程进展,提前召开全体人员会议,从方案优化、清表拆迁、工程进展、施工收尾、质量保证等不同阶段,及时调整包靠人员工作重心,保障施工工期、确保施工质量。

正是因为弥河八标段指挥部上下一心、二十四小时连轴转,才赢得了工程的迅速推进。一分标分洪闸按900方每秒流量设计,投资5000余万元,现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进入内部设施配套和装修阶段。“按照常规一年的工期,现在5个多月完成任务。很不简单,弥河八标段的这种工作精神让我这个干了三十年的老水利都觉得很震撼。”弥河八标段技术人员李世军说。

篇7:XX河综合治理工程简介

一、项目进展情况

已完成河道清淤15万立方米;坝砌石完成1.1万立方,砼浇筑完成6000立方,六道拦河坝满负荷蓄水,橡胶坝管理房已经完成;

1、2号茶室已经完工,其中1号茶室已经投入使用;拆除及新建驳岸4800余米,驳岸、景观墙等石砌方量5800余立方,园路及广场铺装10000平方米; 26处景观小品基本完成;绿化工程部分,微地形整理12万平方米,回填土方7万立方米,栽植苗木90余万株,其中大型苗木8000余株,小灌木80万余株,已完成工程量的90%。

二、主要做法和采取措施

改善路网结构:完善洪凝河及两岸地区的路网结构,方便两岸联系。

用地功能置换:改变功能混杂、布局不合理的用地现状,把大部分工业用地转换为居住用地,体现地块价值。

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建设步伐,提升人居环境水平。

完善市政设施: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管线设施,分流截污,改善河道水质。

城市文化中心:结合长青公园改造,围绕五莲博物馆新建城市文化活动设施和商业设施,形成城市文化中心。

绿地建设:建设洪凝河滨河绿地,筑坝蓄水,形成水面与湿地结合的河道景观。充分利用河边多级台地,开辟适合市民休闲文化活动 的景观设施。

三、存在问题

绿化景观因工程标准提高,增大工程量,增加投资额,导致工程设计多次变更,目前由于季节原因,导致未全部绿化;传输局、供热管道未及时清障,影响工程推进。

四、“四制”落实情况

篇8:河防洪治理工程

水利工程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安全、稳定,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保障。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工程建设水平日益提升,对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工程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林省公主岭市为提高城市品位,加强城市安全,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近两年来,提出了兴建公主岭市兴隆河-公主岭河城区引水工程的战略决策,以期解决当地用水问题和防洪问题。

根据《吉林省公主岭市兴隆河城区段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橡胶坝主体工程位于兴隆河河道桩号2 000处,距下游长平高速公路60m,距下游102国道300m,坝前蓄水面积为30 000m2。橡胶坝为单跨结构,净跨47.6m,坝高为2.0m。泵房设在兴隆河左岸,泵房内设2台SLOWI00-260型单级双吸中开蜗壳式离心泵,扬程14.5m,流量114.0m3/h。

2 防洪评价计算

河新建橡兴隆胶坝位置处于河道治理工程的城区段,其防洪标准为p=2%,作为本次评价的主要参考依据,依据公主岭水文站资料推算洪峰流量。本文选取了1979—2011年洪峰流量实测资料作为参考资料,用于计算降雨频率,并通过对相关雨量的分析,推算出33年间公主岭的洪峰雨量。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计算,橡胶坝处2%—遇洪峰流量为268m3/s,5%—遇的洪峰流量为193m3/s。

总的来看,区域内如果前期降雨比较集中,雨量充沛,而后期又连续降雨,就会引起洪水。兴隆流域面积比较大,一般出现河流洪水情况,就容易呈现出暴涨暴落的情形,对流域沿岸居民生产生活构成威胁。将公主岭水文站33年间是测资料作为研究计算的参考依据,研究中发现,在本次研究中出现了50年一遇的洪峰,该次洪峰流量发生在1989年7月,出现洪峰的主要原因在于连续一段时间内有大降雨。洪峰的起始时间为7月22日2时,到达峰顶的时间为22日11时,从起涨到峰顶的时间约9小时。到达峰顶之后停留32分钟后开始下落,本次洪峰起涨到落至峰底的时间大约为9小时30分。而橡胶坝工程设计的排水时间为1小时,基本能够满行洪的基本需要,对确保水利工程安全,以及保障周围居民生产生活有序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只要计算出准确的数据,做好洪水预测预报,就可以保障水利工程和河道安全。

3 雍水高度计算

3.1 橡胶坝运行期回水影响分析

新建橡胶坝断面处两岸堤防高程现状分别为:左岸208.65m、右岸207.22m,橡胶坝坝底板高程为202.70m,坝顶高程204.70m,在橡胶坝运行期,橡胶坝充水坝上水深在小于1.50m时,坝址水位低于206.20m,低于左岸2.45m,低于右岸1.02m。根据河道比降推算出回水影响范围为橡胶坝上游1 200m,实测该断面处左岸高程209.55m,右岸高程为209.32m,此时水位均低于河槽左右岸,且远低于p=2%时的洪水位,河水不会出槽,不会对两岸农田及建筑物造成影响。

3.2 橡胶坝在洪水期雍水影响

通过对拟建橡胶坝断面的地形进行实测,实测出11个断面及其断面现实水位。再以此为参考依据对断面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准确的数据,为建设橡胶坝水利工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拟建的兴隆河橡胶坝断面处距下游公主岭水文站测验断面9.6km,根据橡胶坝处与公主岭水文站实测水位资料分析计算,天然状态下橡胶坝至公主岭水文站平均比降为1.67‰。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Z1指的是下断面水位高程,Z2表示的是上断面的水位高程;

α1表示的是下断面的流速系数,α2表示的是上断面的流速系数;

v1表示的是下断面的流速,v表示的是上断面的流速;

而g、hf、hj则分别表示的是重力加速度、上下游断面之间的沿程水头损失以及局部水头损失。

根据上述能量方程采用一维模型计算橡胶坝处水位见表2。

在兴隆河该河段发生p=5%、p=2%洪水时,橡胶坝应提前塌坝运行,其雍水高度采用一维模计型计算,橡胶坝建设前后雍水计算结果见表3,橡胶坝处雍水高度与50年一遇洪水位的关系见图1。

4 项目建设对河段行洪影响分析

综上所述,通过对流域50年一遇洪峰流量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橡胶坝工程建成后基本满足行洪需要,只要水利水文站做好洪水预测工作,就可以确保水利工程和河道安全。由于流域降雨季雨量较大,不利于工程施工。所以,建设橡胶坝工程的时间应该集中在枯水期,从而为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提供充分的保障。橡胶坝在水位达到20年一遇时,要提前进行塌坝泄水运行,满足兴隆河橡胶坝处防洪标准50年一遇洪水行洪。橡胶坝处50年一遇洪水位为206.39m,而通过计算显然橡胶坝工程满足行洪需要。所以,建设橡胶坝工程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洪,艾茂宇.沂河葛沟橡胶坝防洪调度初探[J].山东水利,2012(1):49-50.

[2]董新美,杨先利.橡胶坝工程防洪影响评价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11(11):44-46.

上一篇:阿右旗广播电视台基本情况 存在问题 建议下一篇:装璜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