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交通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2024-06-23

县交通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共8篇)

篇1:县交通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县地处陕、甘、宁、蒙四省交界处,境内现行道路的交通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及管理方式等存在很大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交通管理部门要自觉地、主动地适应新的要求,促进交通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

一、我县交通管理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交通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遵循“道路通、百业兴”的原则,全面深化改革,多方位增加投入,促进了交通业的较快发展。目前,我县交通业的优势有:

(一)随着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对外经济贸易往来日趋活跃,物流充足,为发展交通运输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减少了车流的“瓶颈”,保障了交通运输的畅通。

(三)随着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小汽车逐步进入居民家庭,城区车流量增加,方便了群众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道路交通“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理念不强。多年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县交通管理较多的习惯于行政干预,习惯于权力垄断,管理部门对被管理者限制较多,不能依法行政,行政命令、强制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

(二)交通行政审批制度繁琐。目前,交通管理部门在车辆和驾驶管理、交通秩序管理等行政审批方面存在手续繁琐、办理周期长、随意性大、收费项目多等问题;利用审批权以权谋私、徇私枉法、贪污受贿、违法违规办理牌证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这种单纯采用行政手段控制交通总量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交通运输的供需平衡,使道路资源的公益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三)现行交通管理执法制度不够完善。一是对驾驶证审验、驾驶员安全教育方面。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二是在交通违章事故处理方面,一味地实施吊扣驾驶证与罚款,容易造成执法的随意性、不公平现象;以扣留肇事车、指定医院治疗受害者等的做法,剥夺了事故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三是公安机关既负责调查取证,又负责裁决和事故赔偿调解。缺乏制约机制,不利于公正执法,与法制原则和司法制度也不一致。

(四)小汽车进入普通家庭以后,由于人们生活的享受资料逐步为生存资料。车辆增长与道路设施滞后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堵增多,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二、今后管理对策

(一)更新思想观念,转换工作机制。目前,交通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学习

和前瞻性研究,把握当今交通管理的基本原则,及时转变观念,努力建立一整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共交通行政管理新机制。要按照法制统一原则、非歧视原则和公开透明原则,对现行的交通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特别是以内部文件形式出台的有关法规规定等,要进行全面清理,该修改的抓紧修改,该废止的坚决废止,该公开的要公开发布,使之与国家法律体系、WTO的要求和国际惯例相一致,尽量减少和避免执法过程中的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转变职能,改变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手续,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二)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依法管理。我县交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精简和完善行政审批程序,切实加强审批事项的监督检查。对道路交通行政与管理项目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必须加以改革、调整。对没有法律、法规、规章和部门文件依据或虽有依据但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行政审批程序,要坚决予以取消,并建立后续监管制度,防止管理脱节;对应该运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项目,可通过市场机制处理;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要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制度,限度地减少审批人的自由裁量权和审批的随意性,并严格执行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交通供需矛盾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十分突出,公安交管部门不宜再单纯采用行政手段来限制、分配交通出行权,而应综合使用的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技的手段来缓解和调整交通供需矛盾。从长远的角度看,在通过充分发展城市交通干线来调整大容量公交客运的同时,管理上要运用市场经济杠杆,以技术性能和环保为标准来调整交通需求。货物运输对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极为重要。在保障经济活动及货物流通正常进行,根据国家汽车消费政策,新出台的政策措施,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严密行政审批程序,加强对审批工作的监督,不得对私人购买和拥有汽车限制和歧视,在车辆注册登记时不得额外增加凭证;对消费者提供手续符合国家规定的,交通管理部门不得拒绝。要加快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尽快实现对机动车和驾驶员发牌发证的实时监控;进一步发挥进口机动车核查系统、被盗抢机动车信息库的作用,杜绝给走私、被盗抢违规车上牌。

(三)改革管理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重点是在交通违章和事故处理方面,要坚持“过罚相当”的原则,从立法和执法上慎用吊扣驾驶证处罚措施;对交通违法行为裁决、事故赔偿

调解应逐步过渡到由人民法院负责,将交通违章和事故处理纳入司法程序。要逐步推进交通管理社会化,将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事故鉴定、物损评估、伤残评定等交由社会专业部门承担;将驾驶员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交由社会团体或保险公司承担,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应与国际接轨。

(四)加大科学管理力度,缓解汽车进入居民家庭后带来的压力。从建设有序、高效的城市交通模式入手,研究制定符合我县交通特点的城市交通政策,逐步完善公共交通信息网络,显著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减少非机动车的出行;逐步解决高等级道路与低层次机动车之间的矛盾,增大机动车道路通行能力,淘汰污染环境严重的车辆,提高路网交通效率和出行质量。通过学习、引进新的管理理念、方法的手段,改善交通设施和装备,增加交通管理科技含量,特别是要加强高科技、智能化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要加强道路交通的指挥控制,完善“122”交通事故和投资“110”接警系统,改进警务区执勤方式,增强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

(五)加强队伍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民警执法水平。入世后公安交通管理要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广大民警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管理方式、执法水平、队伍形象等方面都亟待更新和加强,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深化交通民警岗位教育培训体系改革,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和内容,强化教育效果,培养民警具有良好的政治、道德品质,掌握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综合执法技能,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普及学习基础知识,使民警能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交通管理的基本原则、国际通行做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快适应今后交通管理形势的需要。同时,加大依法治警的力度,以警务公开为重点,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交通违章“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建立健全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强化民警的服务意识,建立和拓展新型的警务公共关系,树立交通良好新形象。

篇2:县交通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一、无电户现状[本文来源于范文大全-【范文网】

个村49户,每户投资估算9000元,投资总额44.1万元,争取8月底完成。

三是下山移民。建议因家庭不和而另谋住处的2户农户,搬回原址居住。原住地村委应为他们的住房、耕地等作适当考虑。目前,张村岭头自然村张庆曹原居住村张村,已为其安排三间屋基,造房用的砖块也已运到。

3、多方筹资,加大投入,确保“户户通电”工程如期完成。建设资金采取“向上要一点,供电补一点,乡镇、村贴一点,农户筹一点”的方式来解决。电网延伸、安装太阳能蓄电池的88.1万元投资,由县供电局积极向省电力公司争取补助,省电力公司补助不足部分由供电局筹集;用户表后用电设施、户内用电设施费用原则上由农户自筹,困难户确实无力承担的,请所在乡镇政府、行政村给予支持。

篇3:县交通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当前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用户由供电企业提供2个不同电源供电;二是用户由供电企业提供1路电源供电, 而把自备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三是用户由供电企业提供1路主供电源, 又从不同电源供电的另一用户处引入备用电源。

2 备用电源的分类

备用电源按其用途分为生产备用、保安备用、检修备用, 按其备用方式分为冷备用和热备用。

生产备用电源是指仅为供电设施某一部分发生故障或检修时, 能使用户的一部分或全部生产过程正常进行而设置的电源。保安备用电源是指在正常电源发生故障时, 为了保证用户重要负荷仍能连续供电和不发生事故而设置的电源。检修备用电源是指用户停产检修期间为保证检修用电而设置的电源。冷备用电源是指电源侧断路器及隔离开关处于断开位置, 须经供电企业操作方可合闸使用的备用电源。不经供电企业操作就可以合闸使用的备用电源为热备用电源。

3 双电源用户的申请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 对一、二类负荷及一些高危用户, 法律、法规要求在设计、投产时必须设置双电源供电, 因此申请外接备用、保安电源及自备柴油发电机的用户必须是重要负荷。 (1) 突然中断供电将造成人员伤亡, 如井下、医院手术室、化工易燃易爆等用电负荷。 (2) 突然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政治、军事及社会影响, 如重要的政府机关、军事指挥机关等。 (3) 突然中断供电将造成交通、通信、广播、电视中断。 (4) 突然中断供电将造成重要设备报废、连续生产过程长期 (1个月) 不能恢复, 产品大量报废者。 (5) 突然中断供电将造成环境严重污染者。 (6) 突然中断供电造成高层 (九层及以上) 建筑无法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 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者。

对三类负荷, 确因停电频繁、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用户, 也可申请安装自备柴油发电机组, 但应受限制。

4 目前双电源用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保安措施的管理权限。用户的自备电源保安措施如自动装置、双掷开关, 通常由用户管理, 自动装置、双掷开关能否保证可靠动作, 能否在投入备用电源时自动将与公用电源连接的开关设备断开, 避免反送电, 是供电企业关心的一个问题。

(2) 不同电源点的管理。具备2路10 kV电源进户, 其中1路作为备用电源的双电源用户, 虽然有自己的控制设备、专业运行维护人员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但是2路10 kV电源进户开关设备均处于合闸位置, 且这2路10 kV电源来自不同的变电站, 当用户使用其中1路电源时, 自己可以通过内部的倒闸操作来完成, 他们的倒闸操作能否保证供电企业的电网安全运行和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是供电企业关心的又一个问题。

(3) 临时备用电源的管理。有些用户不熟悉有关用电的法律、法规内容, 为了满足生产需要或商业经营正常进行, 遇有停电情况, 就临时从他处借用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使用, 既不与当地供电企业签订《双电源 (自备电源) 供用电协议书》, 在启用自备发电机时又不与供电企业联系, 因而供电企业也无法对这些用户进行登记、管理。他们缺乏必要的用电安全知识, 能否在使用自备发电机前, 主动将公用电源进户开关设备断开, 确保不反送电, 是供电企业关心的另一个问题。

因此, 保证双电源用户不反送电是其安全管理的核心, 由此导致的事故屡见不鲜。例如, 某县供电公司在一次城网改造施工中, 低压线路已停电, 更换低压导线时, 作业人员突然感到导线有电。经检查, 原来是用户的线路与供电企业的杆塔同杆塔架设, 在使用自备发电机发电时, 造成该线路带电, 险些发生作业人员触电事故。

5 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1) 经批准并经检查合格的备用、保安备用电源用户, 应与供电企业签订《备用、保安电源用电协议》及《供用电合同》。对用户自备发电机组并网和电压等级在10 kV及以上备用专线的用户, 应同时与供电企业签订《电力调度协议》, 其发电机组的并解网及主备电源切换应严格按调度协议条款执行。供电企业应及时建立双电源用户台账, 健全基础档案资料, 并保证与现场实际相符。

(2) 对双电源用户的安全生产、人员培训、设备检修试验, 应纳入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范围之内。双电源用户应设置专职电工管理, 电工应由经供电企业进网作业电工培训、考试合格的人员担任。

(3) 用户装设双电源前, 应向供电企业申报并提供电气接线图和有关技术参数, 经审定同意后方可施工, 竣工后经供电企业验收合格方可投入运行。双电源用户应在配电值班室设置一次接线模拟图板, 建立经供电企业同意的工作、联系制度及有关安全、操作规程, 如备用电源倒闸操作制度, 事故异常情况联系制度等。设置专用电话, 以便随时与供电企业联系。

(4) 双电源供电的用户, 未经供电企业许可, 2个电源不得并列运行, 并且必须加装连锁装置, 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 以防误操作而造成误并列。采用自动装置的双电源用户, 投入自备电源后, 与共用电源连接处应有明显断开点。用户使用便携式发电机必须单独接线, 不得与供电企业的电网有任何电气联系。

(5) 县供电公司应定期安排用电检查人员到用户处检查双电源保安措施, 发现违约、违章用电应及时制止, 发现不安全隐患应责令立即整改。要加大安全用电、电力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普及安全用电知识。双电源用户应自觉接受供电企业用电监察人员的检查、监督, 不准私自向外转供电。用户要切实加强对备用、保安电源及连锁装置的维护, 至少每半年安排一次全面的调试、维修工作, 并将结果及时通报县供电公司。

(6) 供电企业与双电源用户应经常保持联系, 供电企业计划检修要事先通知双电源用户, 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项;双电源用户启用自备电源要事先通知供电企业, 在得到许可时, 方可启用自备电源。双方应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实行有效的相互监督机制。

篇4:县交通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屠宰行业;管理现状;主要问题;建议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S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89-02

为推动沿河县畜禽屠宰监管职责调整、职能和改革创新,特组织力量开展了专项调研,现将其现状、问题分析如下,并提出了相关对对策。

1 沿河县畜禽屠宰行业发展现状

1998年国家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工作,沿河县到1999年底,和平镇才实行生猪定点屠宰,2001年启动了沿河官舟、沙子镇生猪定点屠宰。沿河县畜禽屠宰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牛、羊未开展定点屠宰。禽在市场上有屠宰点,但无专人从事检疫工作。2012年沿河县通过招商引资新建鑫龙肉联厂,规范了生猪定点屠宰工作。从沿河县实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来看,经历了起步推开、磨合较量、强势推进、调整提高、规范完善五个阶段。尽管工作步履艰难,发展不平衡,但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肉品质量显著提高。通过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后,城区定点屠宰率和覆盖面大幅度提高,严把检疫检验关,对部分学校实行肉品配送制,保证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二是地方财税收入稳定增加。三是逐步建立和形成了有序管理的肉品市场。

1.1 生猪屠宰厂(场)、点情况

2012年前沿河县22个乡(镇)有3个乡镇设立有生猪定点屠宰点(和平镇、沙子镇、官舟镇),但都是临时的不规范,达不到生猪定点屠宰场要求。2012年6月沿河县生猪定点屠宰场设在鑫龙肉联厂,生猪定点屠宰场现有管理人员6人、肉品配送员3人、工人12人。目前驻场检疫员3人(兼职),生猪定点屠宰场没有驻场执法人员。

1.2 执法队伍建设情况

县政府成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生猪定点屠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下称点办),办公室设在县工贸局。定点办履行日常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定点办下成立“生猪定点屠宰稽查大队”。稽查大队编制20人,现有执法人员18人,人员大部分由乡镇抽调和社会招聘。稽查大队在工贸局和定点办的管理下,除了要完成生猪定点屠宰执法工作外,还要完成工贸局的执法工作,生猪定点屠宰执法工作成了次要工作,原来定点屠宰场驻场执法人员已经撤退,沿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编制13人,现有6人,人员严重欠缺,只能从其他岗位抽调人员驻场开展检疫工作。

1.3 生猪屠宰情况

主要是在强化定点屠宰管理和完善市场监管上着力。进一步规范完善城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稳定市场供应。2012年城区生猪宰杀量完成15 300头。完成目标任务的110.56%,比上年增长8.42%。2013年城区完成20 749头,比上年增长26.3%。2014年1~2月完成4 651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5.3%。加强了监管,激活了肉品市场流通。

1.4 屠宰收费情况

沿河县定点屠宰仍然实施“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管理。定点屠宰一头生猪的收费标准是:国税15元、管理费2元、检疫费3元、代宰费55元,合计为75元。运作方式是:由鑫龙肉联厂按收费标准将税费代收统一交定点办。

2 沿河县畜禽屠宰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镇生猪定点屠宰场发展不平衡,屠宰管理工作滞后。主要表现为:乡镇生猪定点屠宰场监管薄弱,机构、人员、经费不到位,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生猪屠宰技术及管理水平不高,检验人员、相关设施配备不到位。

(2)定点屠宰仍受私屠滥宰的冲击。一是部份居民和农户私自宰杀自养生猪并上市销售。二是农民由于利益驱使,以自食为由私自宰杀偷漏税费,流入城乡市场。有的屠商为了逃避检查,把私自宰杀的猪肉分割后流入市场。三是标志不明的白条肉流入中心城区大型宾馆酒家,宾馆酒家受利益驱使不配合,加大了定点屠宰放心肉的监管难度。

(3)屠宰检疫、检验人员不足。屠宰检疫、检验人员要求全天24 h值班,但目前在编人员不足,很难做到。企业没有配备产品检验人员,屠宰检疫、检验工作得不到正常开展。上市的猪肉只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检疫验讫印章,而无肉品检验印章和肉品检验合格证明,没有实现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出了问题相互推诿。

(4)硬件投资不足,定点屠宰检疫设施、设备条件差,肉品品质检验设备不齐备,没有专用执法车辆,经费得不到保障。

(5)检疫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应加强组织培训交流学习。

(6)缺乏专职的市场监管人员,没有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

3 沿河县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结合沿河县实际,提出建议和对策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生猪屠宰领导小组。对定点屠宰领导小组有人事工作变动的,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工作有效运转。

(2)继续加强生猪屠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一是执法人员要加强业务法规的学习。二是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工具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尤其要加大乡镇定点屠宰的政策宣传,让城市居民和乡镇村民了解生猪定点屠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从事检疫、检验的人员要定期培训、交流学习。

(3)尽快制订出台生猪屠宰新的管理办法。尤其要把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颁证、日常监管责任落实等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进行明确规范,增强实施意见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规范部门职能职责,强化执法手段,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推动生猪屠宰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质性突破。

(4)进一步放开经销环节,用市场经济手段激活肉品市场竞争。鼓励养殖户进入市场直销及屠商批零结合等方式,进一步放开肉品批发市场,支持冷鲜肉专卖经营发展,加强监管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上市肉品必须有两证两章),充分发挥大型超市平抑物价的作用;依法严厉打击欺行霸市行为等方式,提高市场肉品供应,稳定肉价,进一步放开猪肉零售市场,积极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肉品市场环境。

(5)要继续加强稽查监管力度。加大对城区集贸市场、乡镇集市及村庄的猪肉摊点稽查力度。加强对从事生猪产品销售、加工的单位用肉安全管理,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肉品安全。

篇5:县、乡人大代表工作现状及对策

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体,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为了保障各级人大代表依法行使代表职权、履行代表义务、发挥代表作用,全国人大早在1992年4月就颁布了代表法。然而,目前基层人大代表履职现状与依

法治国、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总体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离人民群众的企盼和要求相差甚远。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代表入口形式不够民主。我国宪法、选举法对各级人大代表的当选条件没作具体规定,都只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法第二十九条也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或者选举单位提名产生。”“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法律规定政党、团体与选民十人以上联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处于同等地位,但在间接选举中,一般都是上一级人大分配代表指标、下一级人大确定候选人,能公示一下候选人名单就算民主的了;在直接选举中,县、乡两级人大基本上也是效仿上级人大的做法,代表候选人提名推荐几乎被政党、团体包揽了,选民十人以上联名推荐的很少。在基层选举工作中,代表、选民的提名推荐权利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也难以获得与各政党、人民团体提名推荐的候选人同等对待的法律保障。因而在有些地方选民对选举工作冷漠,对谁当选代表并不关心。由于代表入口形式单

一、不够民主,给人的感觉是“当代表是组织安排的”,结果出现想当代表的人难以当选,当选代表的却不主动履职的现状。

——代表工作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从有关资料获悉,我国现有各级人大代表320万人,全国人大代表近3000人。据测算,间接选举产生的市以上人大代表不足10%,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90%以上。从各级人大代表的分布层次看明显呈现宝塔形状,而从各级人大代表工作机构设置看明显呈现倒宝塔形状。占代表总数不足10%的市级以上人大常委会均设有人大代表工作机构,配有专职工作人员,拨有专项经费;而占代表总数90%以上的县、乡两级人大从事代表工作的人员少,经费紧缺,这种现状不仅与法定的代表地位、性质、职责和义务不相称,而且与县乡代表工作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目前不少县级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仅设主任一人,且很少有连任两届的,致使代表工作缺少连续性。从乡镇一级人大看,地方组织法第十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设主席,并可以设副主席一人至二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并反映代表和群众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但大多数乡、镇人大目前仅配有主席一人,加之乡镇人大主席处于最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他们难以把主要精力用来抓代表工作,长期以来乡镇人大的代表工作基本上处于松散型状态,缺少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法制制约。从某种意义上讲,乡镇人大代表工作开展得如何,代表作用发挥得如何,完全取决于乡镇人大主席个人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

篇6:县交通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全南县公安局交管大队(黄立群)

近年来,全南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建设“四个全南”的背景下,如何超前规划、解决好交通问题,构建安全、畅通、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成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对全县中心城区道路交通问题、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认真调研,就我县城市交通管理现状和对策做了调研和思考。

一、全南县道路交通基本情况

全南县地处江西省最南端,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与广东翁源、连平、始兴、南雄4县(市)交界,60%的边界与广东接壤,全县国土总面积1520平方公里,总人口19万, 省道龙小线、全吊线穿境而过,2009年10月开工建设的大广国家高速公路也途经县内。管辖公路里程为省道82.5km,县道162.71km,乡村道411.7km。辖区内有驾驶员31834名,机动车27810辆。设有交通管理大队1个,城区中队1个,机动中队1个,乡村中队2个,干警23人、职工6人、交通协管员及聘用人员42人,构成了全南县道路交通管理的网络体系。

二、全南县道路交通问题和原因分析

全南县中心城区交通问题比较突出,也使我们的交通管理工作处于高压状态。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四个全南”的发展方略和奋斗目标,这不仅要求加速城区建设改造,更要求便捷、可靠的交通系统支持,需要公安交通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同步适应主动接轨,为“四个全南”的建设提供良好保障。对此,我们必须积极认清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所面临各种新挑战。

(一)城市整体路网不系统,道路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当前,中心城区道路交通需求矛盾突出。一是老城区与新城区交接的重要通道--解放桥和南海桥由于桥宽与路宽未成正比,导致两座桥成为通行瓶颈;二是中心城区部分交叉路口过窄,设置红绿灯后通行效率反而下降,如二中路与含江路交接的路口,由于路口过窄导致三个方向的车只能由一个车道通行,造成部分车辆需等二个以上红灯才能通行;三是中心城区停车资源紧缺,且大多数道路蓄车能力不足,使停车需求等静态交通矛盾日益凸显。由于我县以往的建设未做合理的交通规划,许多大型建筑和住宅区都未合理设置停车位,许多市民被迫将车停在道路上,随着车辆迅速增长和道路资源相对有限的局面日趋紧张,我县道路停车位供需矛盾将日益加剧。

(二)道路基础设施薄弱,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

目前,我县主要道路的道路基础设施薄弱,实行了机非分离的只有金龙大道、含江路及桃江路的部分路段,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

1、是城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及行人随意横穿道路现象普遍存在,导致通行效率低下,且易引发交通事故。寿梅路、滨江路、二中路、老车站东路等主要干道都未实行机非分离,含江路和金龙大道虽然设置了机非隔离带,但机非隔离带开口过多,非机动车行驶在机动车道、行人随意横穿道路现象普遍存在不但影响了通行效率,而且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2、是大量车辆占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停车。由于停车资源紧缺,城区机

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停车,非机动车占用人行道停车,加上部分群众安全意识淡薄,形成了行人走在非机动车道上,非机动车驶到机动车道上的局面,大量的自行车、电动车在路口与机动车相互干扰,通行效率低,形成慢速交通与快速交通形式并存的出行结构,加大了城市交通管理和控制的难度。

3、是实验小学和第二小学门前都成了交通拥堵点位。我县由于部分学校、医院、商业区等交通吸引较大的建筑在规划建设前未按规定做交通规划,对可能造成的交通问题没有在规划期解决,造成在中小学上下学时段,由于使用机动车接送学生较多,而学校路口交通基础设施不能适应需求,使实验小学和第二小学门前都经常发生交通拥阻。

(三)交通出行结构不合理,公共交通未发挥主导作用。

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我县形成了自行车、助力车、小汽车、公交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混行交通,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混行交通仍然是主要交通模式。目前,私家车已发展成与步行、自行车和公交车并行的出行方式,城市交通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但是,我县的道路交通出行结构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

1、是小汽车呈现“高拥有高使用”发展趋势。当前,我县正处于私家车的高速增长期,呈现出由“低拥有高使用”向“高拥有高使用”发展的趋势,小汽车主要集中在县城,使用频率相当高。据调查,城区60%的家庭购车目的是为了接送孩子,造成交通压力不断增加。

2、是公交车未发挥客运交通的主导作用。从2006年我县引入了公交车至今在数量和质量一直没有提高。我县公共交通还处于较低水平,线网结构单一,加之车况差、准点率低、服务水平不高等因素,缺乏吸引力,难以发挥客运交通的主导作用。

3、是出租车处于尴尬地位。目前,由于城区公交车不按线路行驶,不按站点上下客,不按时间营业,造成出租车失去了灵活机动的优势,只能固定在新车站和街心花园待客,加之部分面包车等车辆非法载客出低价与出租车抢客源,使出租车失去了价格优势,导致我县出租车处于尴尬状况。

(四)当前影响和困扰交通管理工作的瓶颈和难点问题

1、是机动车违法停放现象日益突出,成为管理的一大难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停车需求剧增,而中心区域现有泊位量距离基本需求相去甚远,由此出现了大量的占路停车,客观上使违法停车现象日趋严重。(1)是停车资源总体供应短缺,供求比例严重失调。(2)是公共停车场所缺乏。随着私家车的高速增长,当前公共临时停车泊位需求不断上升,但公共停车(库)场却仍未规划建设。(3)是路内停车点稀缺且分布不合理。路内停车点的规划、设置、管理、执法的规范不足,与动态交通的环境不能达到同步协调的效果。(4)是重点路段和重点场所停车矛盾突出。如寿梅路、文化广场、各大超市等,停车需求量大幅上升,违法停车问题将愈加凸显。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以及各中小学校,在就诊时间、上下学时间也面临着“停车难”现象。

2、是部分群众交通安全意识与现代交通文明的要求仍然差距较大。非机动车乱骑行、行人乱穿马路、摩托车超员超速等交通顽症时有反弹的问题短时期内难有太大改变。近年来,针对非机动车、行人违法现象突出的难题,县交管大队持续加强了一系列的大规模集中宣传整治活动,但仍时有反弹。主要原因是部分群众交通安全和法规意识淡薄的因素,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意识不强,很难做到民警在与不在一个样,因此,相比交

通安全法律知识的宣传而言,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更为复杂和艰巨。

3、是警力紧张与交通管理工作面广任务繁重的矛盾,使警力长期处于高压和超负荷运作状态的问题难以缓解。全南县中心城区虽然区域较小,但道路四通八达,尤其是交通高峰期间,需要实施全覆盖的高强度的管理,而县交管大队因为现有警力数较少而时常处在周转紧张、疲于应对的状态。目前,交通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交通管理难度不断增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车辆大幅增长工作强度更加强化的趋势下,再加上接连不断地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斗争和整治行动,以及本县交保任务多、维稳任务重、附加任务杂的特点,工作量与警力数量的明显反差,将使我们交警不得不常年处于超强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如何通过科学用警、自主挖潜来缓解警力瓶颈,是我们努力应对的难题。

4、是交警焦点增多、执法难度增加给加强交通管理执法工作带来的挑战。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时期,交警一线执法直面各类社会矛盾,加之不同老百姓对民警执法、服务工作需求差异性等原因,因此交警容易成为社会群体宣泄不满的焦点。我们必须对全南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增强敏感性,积极审时度势加强预警性的思考和研究,不能反应呆滞、行动缓慢,要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手段应对新要求新期待。特别要要加强对交通问题的观察、思考和研究,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要拿得出有效办法和措施。

三、加强和改进我县道路交通的政策思考

(一)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城市布局。

1、是城市总体规划必须优先考虑综合交通规划。城市用地组织的过程应充分考虑综合交通规划,而不是以交通规划消极地适应拟定的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综合交通规划只有和城市规划统筹安排才能解决交通问题。综合交通规划要从城市规划入手,以合理组织道路系统,配置各项道路交通设施为手段来参与城市发展,参与城市总体布局和各项用地安排。

2、是城市规划必须确保土地开发与交通协调发展。具体措施:(1)是建立重大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制度,由开发商出资,由政府职能部门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出具评价报告,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审查同意,专家委员会负责审核,减少建设项目对交通的负面影响;(2)是调整市中心城区教育、行政单位的布局,减少中心城区的交通吸引,缓解交通压力;(3)是控制城市中心区商业开发强度,合理规划商业设施布局,尽量避免将强交通源设置在主干道沿线;(4)是在新建住宅区时,要充分考虑配套设施的布设,形成集居住、商业、文化、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功能区,以减少与中心城区间的出行总量,同时要严格按规定建设停车场。

3、是道路建设施工要综合考虑交通工程。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合理安排立交桥、人行过街设施、停车场和行车道建设;加强路口聚化,打通堵头和改造“瓶颈”地段,提高支路利用率,改善道路功能结构;注意节省用地,反对盲目追求高标准,节约交通总成本,提高交通建设总效益。另外,在交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地下管线综合分布,避免重复开挖埋管,马路拉锁对交通影响极大。

(二)完善路网规划建设,提高道路载体功能。

近几年,我县加大了路网建设改造力度,但对县中心区支、次路网的改造重视不够,造成城区微循环不畅。建议从以下几点进行改造:

1、是从提高路网协调性、连通性出发,抓紧对支、次路网进行改造和完善,急需拓宽解放桥、南海桥等瓶颈路段,打通信安路等部分断头路,提高路网连通性和整体通行能力。

2、是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中,增加交通工程设计环节,充分考虑路网交通组织、与周边路网的衔接和通行安全、交通管网、交通安全设施等问题,如各灯控路口,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应充分考虑通行率问题,可采取入口占用出口车道的方式,确保各路口都有三个机动车道,从而缩短候灯时间,提高通行率。

3、是避免和减少占用道路施划停车位,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对新建的住宅区、大型建筑、菜市场、大型商场超市要充分考虑停车需求,超前规划停车场所,鼓励开发商建设地下停车场。

(三)加强交通管理设施建设,从源头上化解交通管理难题。

1、是加大交通安全设施调整和规范设置力度,优化管理设施。进一步加强指路标志系统、让行标志、人行过街信号灯、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线、人行步道桩等人性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指路标志系统,解决交通信息不连续、信息缺失等突出问题,方便交通参与者,做好城区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调整和完善工作,使交通安全设施成为展示我县形象的一道亮丽风景。

2、是重点加强和改进道路隔离设施,可先以含江路为试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封闭一些不必要的开口,在人行道上增设隔离桩,并在入口处设置引导标志,通过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隔离,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隔离,使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互不影响,从而提高通行率,从根源上避免了非机动车、行人随意乱穿机动车道。

3、是逐步完善道路路口渠化,解决路口处人、车混行的现状。针对二小路口现状,可尝试采取设置人行过街天桥和规划停车场所的方式来解决,通过政府投资一部分,广告商投资一部分,学生家长集资一部分方式解决费用问题,先建设一条专用于学生通行的小型过街天桥。二小沿金龙大道处的空地可尝试拿出一部分来建设公用停车场,以解决日后接送学生车辆无处停处的问题。

(四)明确交通方式发展政策,优化出行结构。

1、是宏观调控小汽车交通,防范小汽车过快增长产生各类交通问题。私人小汽车进入家庭是时代发展趋势,但过度发展,势必影响城市交通,对私人小汽车发展要把握好“车、行、停”三者的关系,加强交通需求控制和管理,节约有限的交通资源,是优化城市交通的重要途径,从政策、管理、法规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出租车的灵活性、机动性、舒适性,从而满足部分群众的出行需求,优化出行结构。

2、是明确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合理引导城市出行结构。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经验表明,城市交通必须确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小汽车、自行车等个体交通为补充”的科学交通发展战略。调控我县交通总需求与总供给矛盾,实现道路交通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1)制定出台我县公交发展规划,由政府在资金投入、规划、管理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推动公交快速发展,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将公交线路引入支、次道路和居民区,增加公交站点覆盖率,并采严格控制公交票价措施,方便群众乘坐,增强公共交通对群众出行的吸引力。(2)规范公交公司运营制度,彻底改善我县公交车私人包营的现状,形成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合法营运的体制,规范管理公交车司机,规范营运时间和路线。(3)在财政、建设、规划和管理等方面予以照顾,采取“民办官助”形式,在重点中小学示范校开辟校车路线,免费接送学生上下学,减少接送学生的个体车辆造成的交通压力。

(五)加快停车设施建设,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

针对停车问题将面临历史欠账与新增车辆带来的双重压力,必须从服务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载体功能的战略高度出发,高度重视停车设施建设和停车管理,给予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资金投入停车设施建设,对停车问题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1、是政府出台停车管理办法,强化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和对公建、民建配建停车场的审查,综合治理停车问题,推进我县停车产业健康发展;

2、是无偿划拨停车楼建设用地,并在配套设施、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停车楼建设。

3、是建设公共停车场,在含江路农贸市场、解放桥菜市场、文化广场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建设公停车场,同时严禁占道经营。从而解决我县解放桥、含江路农贸市场圩日拥堵的难题。

(六)规范文明执法,努力打造一支一流的公安交警队伍

近年来,公安交警在队伍正规化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交警队伍整体素质和纪律作风有了较大提高,交警队伍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公正廉洁执法,进一步坚持严格管理、严格教育,在能力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1、是要突出抓素质能力建设。现在的执法环境对执法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以路面值勤、事故处理、车辆和驾驶人管理等岗位为重点,加强执法规范化培训,使民警做到熟练运用法律法规解决执法问题,做到基本执法问题“难不倒”。推进学习型警队的创建,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制度,树立新理念、培育新能力。

2、是要突出抓队伍形象建设。一切交通管理工作都离不开执法工作,交警队伍形象关键是执法形象。针对群众反映的事故处理不公正、异地交通违法处理难、套牌车辆侵权处理难等热点问题,要及时研制应对办法,推出便民利民措施,向社会公布并坚决兑现承诺;要尽快建立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实施细则,争取政府落实资金来源,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篇7:县交通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一、道路交通违章的显著特点1、道路交通违章具有普遍性,违章人次呈上升趋势。据我市交巡警部门对市区查纠的各类道路交通违章统计,2001年为115300人次,2002年为144670人次,同比上升了25.5%。2、机动车驾驶员违章集中在车辆乱停乱放、出租车随意调头违章载客、驾乘二轮不戴安全头盔。我市2002年三项违章统计分别为20540人次,29360人次,51640人次,占违章总数14.2%、20.3%、35.7%。3、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和乘车人道路交通违章明显增多。2001年查纠非机动车驾驶员道路交通违章15060人次,查纠行人和乘车人道路交通违章10840人次。2002年查纠的违章人次,与2001年相比,分别上升33.6%和35.1%。

二、交通违章高发的主要原因1、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现代交通参与者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道路交通违章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人们普遍认为违反交通规则,一般不会造成很大危害,所以往往从习惯、方便等方面考虑,心里想的是别人能走、能“抢”、能“争”、能“闯”、能“超”,我为什么不能﹖因而,缺少最起码的自我约束,忽视交通法规的存在。2、现有的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对一般交通违章的处罚力度偏轻。按现行的交通法规,对违反装载规定、不按规定临时停车、闯红灯、驾乘二轮摩托车未戴头盔等常见违章,法定的罚款只有5元。而违章装载一次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就可达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与区区几元的违章处罚相比,对违章者很难起到警戒教育作用。3、传统的道路交通管理方法效率低,成效差。目前道路交通管理方法仍然延用着传统的面对面接触式管理,先进科学的交通管理设施严重缺乏。一方面,近年来市区的道路长度、各类交通参与者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市区管理力量和管理设施却得不到补充,致使市区交通管理的失控时间、失控面加大。4、城市规划不够合理。目前我市城区有18所中小学、幼儿园的大门设在主干道边,在学生放学、上学时段数千学生同时进出大门,造成短时拥挤,道路堵塞,出现违章,危及安全。

三、交通违章频发的负面影响“交通违章是交通事故的温床”。90%以上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于道路交通违章造成的。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残疾车载客、自行车闯红灯、抢行,车辆乱停乱放、出租车、小面的随意停车、随意掉头,驾乘二轮不戴安全头盔,行人翻跃交通隔离设施,随意穿行马路等各类交通违章行为,是交通不畅的主要原因。2002年启东市城区共发生各类交通事故2294起,与当年道路交通违章相比,仅为1.6%。但就是这1.6%的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69.9万元,伤亡630多人,给600多个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其中给近百个家庭造成了亲人残废、死亡等不可挽回的损失。法律作为对侵害大多数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制裁的有力武器,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应该受法律保护,调查报告《县(市)道路交通违章的成因及治理对策》。道路交通违章严格地讲就是违法行为,其侵害的客体是社会公共道路交通管理秩序,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应受到法律的严肃制裁。作为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各行各业都要依法办事,交通行为是人们参与、接触最多的一种法律行为。道路交通违章行为屡禁不止,这无疑降低了法律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从而削弱了法律的严肃性。

篇8:县交通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1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必要性

通过县、乡农业农经工作人员开展的管理情况来看, 全县大多数乡镇领导和村干部及村民群众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比较支持, 一致认为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效。一是有利于摸清农村集体家底, 增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处置的透明度;二是可以明确集体资产产权, 解决产权不明、账实不符的问题;三是可以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有效资源, 增加农村集体收入, 提高“集体三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防范、事中制约、事后审查, 能有效地避免村干部在资金支出、资产处置和资源管理上的不规范行为, 减少村干部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对农村的腐败问题从源头防治, 起到保护村干部的作用;五是密切干群关系, 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使群众看到明白账、明白事, 心里放心, 让村干部丢掉思想包袱、放开手脚, 干得放心;六是通过强化“三资”监管程序, 完善监管措施使农村稳定工作关口前移、密切干群关系、化解干群矛盾、维护农村稳定和谐, 促进农村的发展, 增强基层组织的公信力和提高村干部威信, 促进农村长治久安。

2 景谷县农村集体“三资”现状

所谓农村集体“三资”, 就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拥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农村集体资金是指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货币资金, 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资产是指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 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等其他资产;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2,3]。根据县农经站的调查、统计数据, 截至2011年6月底, 全县10个乡镇132个行政村1 955个村民小组集体“三资”现状是, 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37.87万hm2 (含家庭经营承包面积) ;集体总资产3 920.93万元, 其中流动资产900.78万元, 固定资产3 020.15万元。10个乡镇132个村民委员会的资金和资产都纳入了乡镇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代管, 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管理。132个村民委员会和大多数村民小组都开展了财务公开工作, 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根据《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云南省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 按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要求, 完善了相关制度建设, 制定下发了《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村财务管理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3项加强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制度。

3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难点

3.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点

一是农村“三资”的清理工作。农村的“三资”清理是搞好农村“三资”管理的基础工作, 摸清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数量, 如实填写调查表格、登记入账, 把问题搞清搞实是做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重点。二是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构。依托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开展“三资”管理工作, 设立服务大厅, 配备业务人员及设备, 组建现代化的网络管理系统,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构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关键。三是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内部控制, 特别是资金支出, 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 民主管理与财务公开制度, 定期清查制度, 责任追究制度, 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保障。

3.2 农村“三资”管理的难点

一是村级债务界定认定问题。有的村债务时间长、成因较复杂, 账目不清, 特别是有些债务只有极个别村干部清楚, 其真实性难以认定, 处理不当, 容易引发干群之间的矛盾, 造成农村的不稳定, 影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开展。二是村集体资源有的归村所有, 有的归村民小组所有, 存在村组、组组之间产权不清等问题, 产权界定较困难, 还有的被部分村民无偿占有使用, 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也是农村的热点问题, 矛盾较为集中[3]。三是集体收入较多的村, 村干部对实行农村集体“三资”乡镇代理存在抵触情绪, 不愿意如实申报村级收入和资产、资源, 不愿意乡镇统一委托管理。

4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认识不到位, 投入严重不足

部分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 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 导致村级“三资”管理不规范, 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人员、办公设施、资金投入上严重不足, 有些工作无法开展。

4.2 组织机构不健全, 监管不到位

乡镇经管部门人员缺少, 代理服务中心机构编制、人员未落实, 不能定岗定编, 不能很好地开展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村级的民主理财组织、村民议事组织不健全不完善, 存在管理不民主、不公开等问题。有的村只是由几个村干部决定, 资金开支、资产处置、资源管理上随意性大, 缺乏民主监督。有的村干部处理村学校、办公室等集体资产, 账务没有公开或公开的不彻底, 群众有疑虑、有意见。部分村对资产、资源没有进行有效管理, 存在无偿占用、低价承包、私自变卖、产权不清等现象。特别是个别村民长期无偿使用一些村集体的资源却无人管理的现象严重。

4.3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村级债务较大

村级经济运转困难, 全县绝大部分村没有集体收入, 财政转移资金仅用于村干部工资, 村级经费不足, 举步维艰, 难以维持日常工作开展[4]。由于集体经济薄弱, 对村级债务缺乏管理, 部分村遗留的债务较大, 由于形成原因较为复杂, 时间较长, 群众对此意见较大, 其真实性也难以界定。

4.4 有集体收入特别是集体收入较多的村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抵触情绪, 不愿参加统一管理

有集体收入及资产的村, 在开展管理中发现有的村干部不愿意如实申报村级收入和资产, 有的村干部认为村集体资产是自己创造的, 对实行集体“三资”统一管理有抵触情绪, 认为其程序繁琐, 限制了自己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权和处置权。

5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5.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要进一步提高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成立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 建立县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农业部门业务指导、各乡镇自主管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以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领导。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涉及全县132个村民委员会1 955个村民小组, 情况复杂, 工作难度大, 是对村干部权力的制约, 没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领导保证, 是不可能做好这项工作的。

5.2 制定方案, 组建机构, 配齐人员

为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县里与各乡镇都要制定切实可行实施方案, 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指导思想、原则、主要任务、工作目标、阶段划分、完成时限以及有关的政策界定做出明确的要求。各乡镇要以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为依托,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把村集体“三资”全部纳入代管。为配合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探索成立招投标中心, 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对农村集体资产出让、租赁、承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实行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 同等条件下, 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中标权。增加透明度, 提高群众知情权,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3 每年开展1次集体“三资”清理、登记工作

每年开展1次集体“三资”清理、登记工作, 使农民群众随时掌握“家底”。各乡镇在组织、人员到位的基础上, 每年要组织专门人员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的排查清理工作。各村成立由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村会计、村级事务监督员 (包村干部) 或村民理财小组和群众推荐的村民代表等参加的清理小组, 有包村干部组织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清理。在开展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完成清产核资、登记造册工作, 建立台账[5]。按照登记、核实、公示、有异议的进行复审、确认、上报的程序, 由村清理小组成员及包村干部等分别签字后上报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审核确认, 并做好移交代管的工作。清理清查要以村会计账簿为依据, 坚持账内账外相结合、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相结合。对遗留的债务问题, 要以村会计账簿为依据, 由乡镇审计、财政、经管等部门审计确认, 各项债务要本着“谁举债, 谁负责;谁受益, 谁负担”的原则, 采取先急后缓, 分类处理, 积极予以化解。对账外的债务, 有条件查清的审核无误后进行登账, 一时无法认定的, 在认定后进行补登。对资源的清查登记以目前由村集体占有和使用 (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暂不统计) 、产权清晰的为重点, 对资源产权不清、有争议的可暂不登记, 待产权明晰后, 再进行补登。

5.4 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制

一是制定监管规程。本着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原则, 建议尽快出台一些相应的监管规程、流程, 规范指导县、乡两级建立监察制度。二是强化民主理财。组织农村报账员和村民理财小组成员经常培训, 指导各乡 (镇) 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 加强财务公开检查。三是加大审计监督力度[6]。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进行农村财务专项审计, 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 审计结果及时公开, 形成“在监督下公开, 在公开中监督;在指导下规范公开, 在公开中加强指导”的良性态势, 通过监督、指导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的各项事务规范公开、及时公开、正常公开、重点公开。四是强化培训, 加强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建设, 落实、配强代理服务中心工作机构和人员, 更好地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五是严格执行《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村财务管理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摘要:对景谷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 结合实际, 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 为全县做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现状,重难点,问题,对策,云南景谷

参考文献

[1]黄云开.浅析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问题与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 2011 (3) :97-98.

[2]赵春永.做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六个关键[J].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1 (6) :116.

[3]何满香.试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3) :21-22.

[4]安杰, 黄星华, 国效宁.我国农村集体资金筹集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 (12) :74-75.

[5]刘芳萍.以“五要”工程为载体, 提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 2009 (2) :125, 135.

上一篇:我变成了魔法师作文下一篇:2023时政热点: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有助防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