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区指挥部管理办法

2024-07-01

新校区指挥部管理办法(共8篇)

篇1:新校区指挥部管理办法

新校区建设指挥部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是学校建设普通本科师范学院的开篇布局年。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紧密围绕学校党政工作中关于“推进南山校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工作由战斗状态转为常规状态的情况下,坚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着力推进南山校区一期工程后续工作。依靠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依靠现有人员力量,2012年主要完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开展各标段的工程验收工作;二是稳步推进各项工程的结算工作;三是调整二期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现就2012年的工作从两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工作的完成情况

(一)工程验收方面:工程验收由六个方面的单项验收组成,分别是规划、消防、环保、防雷、档案和节能,完成六个单项验收后最终进行综合备案验收。一年来,通过不懈努力,除消防验收外,已完成各项单项验收20个,占整个单项验收的72%。

(二)结算工作方面:截至目前,施工单位共报送审核项目35个,送审金额3.73亿元,现已完成审核金额1.66亿元,审减1291余万元,审减率7.2%。为充分保证学校的利益,防止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我们采取了区别于其他高校的两个措施:一是由收方组针对竣工图在现场抽查复核后方能进行结算,二是聘 1

请专业人员通过施工图加现场签证加设计变更进行复核。

(三)二期工程调规方面:为完善二期工程各功能房的功能,以及实现学校分步骤实施二期工程的战略,经过充分讨论和大量调研,二期工程的修建性规划调整方案已经完成,现正在制作文本,已于近期报送南岸区规划分局。

二、取得的突破

(一)新校区8000千伏安专用用电工程款进入南岸区最后审核。该工程涉及区重点办、供电局、规划局、国土局、农水局、南山街道、市政工程处、金隅大成开发项目、仁安开发项目、山与城开发项目,面广困难多。区重点办现已同意我校预算方案,待区政府常务会和区委常委会审核批准后实施。其内容为:由山与城开发项目出资300万修建从新市场到我校西门的电缆沟,由南岸区财政局拨付给我校1200万,实施从塔宝黄桷垭变电站到我校西门的电源及电缆工程。

(二)超规划部分建筑面积的规划验收获得批准。一期工程共有3600平方米的超规划建筑面积,区规划分局和市规划局执法大队现已同意我校报送该部分的验收,经市规划局批准后再完善手续。

(三)结算工作的节奏控制良好。由于实行了稳步推进结算工作的原则,结算工作的节奏得到了有效控制,把与施工单位的矛盾,甚至冲突控制在掌控范围之内,为学校合理安排资金赢得 2

了宝贵时间。

南山校区一期工程建设阶段的任务虽然已完成,但其后续工作任重而道远。当前学校对处级机构设置进行了新的调整,撤消了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成立基建处,全面负责基建工程的规划、立项、招投标、合同管理、全过程管理、竣工验收,基建维修等工作。按照这一部署,2013年,基建处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一)清理修订机构调整后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二)全面完成南山校区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工作。

(三)完成南山校区一期工程各个项目的一审结算工作。

(四)办理南山校区二期工程前期相关手续。

尽管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工作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们仍将以忘我的工作作风,敬业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的精神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同时,廉政教育也将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人人敬畏。最后,借此机会,真诚的感谢学校党委和行政以及各部门,对我们的信任、理解、关心和支持!

新校区建设指挥部 2012年1月7日

篇2:新校区指挥部管理办法

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校厦门校区建设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的档案管理,确保档案资料归档完整和有效利用,根据国家《档案法》、《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华侨大学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厦门校区2003-2004档案工作的通知》,结合指挥部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指挥部档案工作是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学校办学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高指挥部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必要条件,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和管理,明确职责,把档案工作纳入校区建设的整体规划中。

第三条:厦门校区档案工作实行“三纳入”、“三同步”管理。

“三纳入”:档案工作要纳入工程建设计划;纳入工程技术管理程序;纳入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三同步”:下达工程计划任务与提出文件材料归档要求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工程竣工验收与验收工程竣工档案同步。

第四条:指挥部档案资料包括:厦门校区建设项目档案、与厦门校区建设有关的各类合同、指挥部对内对外的来往公函、厦门校区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文字资料以及其它需予以保存的各种图纸、图表、计算资料、声像资料等。

第二章 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移交、归档 第五条:按照国家档案有关法规,学校的档案资料实行集中管理制度。指挥部的档案资料暂由指挥部办公室集中管理,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不得把学校的档案资料据为己有或擅自销毁;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应及时移交需归档的档案资料,以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每年第一季度,指挥部办公室收集、整理上一档案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向校综合档案室移交、归档。

第六条:档案管理人员应依据法律和规章制度做好档案资料管理各项工作。因档案管理人员的过失造成档案资料损失的,要依照《档案法》有关规定处罚。

第七条:厦门校区筹备文件材料

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福建省、厦门市对厦门校区建设的批文、批示,以及厦门校区筹备过程中其它具有凭证作用和参考价值的声像、电子等相关资料,由泉州校本部校长办公室负责统一收集、整理及归档(筹备期间指挥部尚未成立)。

第八条:厦门校区建设项目档案

1、厦门校区项目建设过程中,指挥部、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建设项目文件材料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和管理工作。属于指挥部归档范围的档案资料,有关单位最迟须在单项工程竣工验收后十五个工作日内或规定时间内及时整理并移交指挥部办公室。

2、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收集和整理征用土地、建设手续及文书资料,汇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交的档案;工程管理部和招标办负责收集、整理开工至竣工验收报备阶段和招标阶段形成的所有资料,并于单项工程竣工报备和招标结束后十五个工作日内移交指挥部办公室归档。规划设计部、财务部、监审部和保卫部负责收集、整理本部门工作中形成的所有资料,并以“项目”或“件”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移交办公室归档。

3、指挥部及各部在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代理、审核等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时,应将项目档案的形成、移交要求列入合同或协议中,并明确档案资料移交、归档范围、时间、质量、数量等要求。单项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时,主办部门应及时通知办公室参与项目档案验收,并作为支付工程结算款的依据之一。

4、设计单位于工程不同阶段提交的图纸(包括设计变更图纸或修改通知书等),由指挥部图纸资料管理员进行专人管理。管理员须做好图纸资料的分类、登记、存放,准确、及时、有效地向图纸资料使用部门提供相关图纸资料,并于单项工程竣工验收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及时整理并提请办公室验收后归档。

5、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应纳入工程监理之中,把项目文件材料的形成、质量、数量、移交范围和时间等要求纳入工程监理合同或协议之中;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工程文件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6、工程项目实行总承包的,总包单位负责收集、汇总各分包单位形成的建设项目档案,各分包单位将本单位形成的项目文件资料整理、立卷后移交总包单位;工程项目由几个单位承包的,各承包单位负责收集、整理、立卷其承包项目的项目文件资料。

7、指挥部办公室应对相关部门工程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在提请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前,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工程档案进行预验收。

8、工程竣工验收后,指挥部办公室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向城建档案馆和校档案馆移交完整的项目工程档案。

第九条:与厦门校区建设有关的各类合同 作为合同当事人一方的指挥部某部门,从合同签订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应将所有合同原件(原则上要求八份以上)移交至指挥部办公室。若由于某种原因,确实无法及时移交的,应提前两个工作日到指挥部办公室备案,并尽快移交。

第十条:指挥部对内对外的来往公函

1、指挥部所有部门对外发布或送审的文件都必须经办公室统一编制文号。一般情况下,各部门先拟订,再交由办公室登记后统一发布或送审,并留两份文件作为档案资料;若确有需要由各部门自行发布或送审,则必须在发布或送审之日,交两份文件给办公室作为档案资料。

2、有关厦门校区的外来公函应由指挥部办公室统一接收,并将公函正本作为档案资料归档并进行登记后将公函的复印件发给相关部门。

第十一条:其他与厦门校区有关的需予以保存的各类文字资料

文字资料的制作单位或个人应将具有法律效力或需予以保存的文字资料,在文字资料形成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交至指挥部办公室给予归档保存。

第十二条:归档文件材料要字迹清楚,图面整洁,应采用耐久性强的书写材料,如碳素墨水、蓝黑墨水等,不得使用易褪色的书写材料,如红色墨水、纯蓝墨水、圆珠笔、复写纸、铅笔等。

第三章 档案的利用

第十三条:指挥部档案主要供厦门校区建设利用。其它单位或个人需利用时,应持介绍信,经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同意后方可查阅或复印;对涉及重大机密的档案资料,须经指挥部领导批准。第十四条:重要、珍贵的档案资料,一律不提供原件使用。第十五条:指挥部有关人员要查阅或借阅档案的,必须填写《档案使用登记表》,借阅完毕后应及时归还。

第十六条:查阅或借阅的档案不得涂改、增删、撕毁、污损,发现有损档案真实面目的行为,应追究单位或个人的责任。

第十七条:查阅档案的单位或个人,经同意可以摘抄复印有关档案,但所摘抄复印的资料需经档案管理人员审核并加盖“档案复印专用章”。

第四章 档案的保密

第十八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保密规定,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十九条:列入密级档案,要在档案右上角盖上密级章,设专柜专人保管,非保管人员不准取用或外借。

第五章 归档范围

第二十条:厦门校区建设项目档案归档范围根据2002年1月10日发布、5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中《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篇3:高校新校区建设的项目管理研究

关键词: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管理,控制

高校新校区建设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的项目管理过程, 做好项目管理方方面面, 对新校区建设的投资控制和及早投入使用有很大的决定性。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管理应从项目的管理模式、校园规划、质量管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等方面来进行相关研究, 以期实现小投入高效益的目标。

1、校园规划布局

(1) 体现高校建筑特点

高校校园规划首先应该能体现出建筑的简洁大气、功能先进和经济实用的教育建筑风格, 外观上要满足美感的要求, 也要给在校学生一种文化熏陶的艺术感。让建筑凸显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和功能内涵。同时校区环境建设与人文景观的规划要做到协调统一相得益彰。

(2) 体现高校教育功能特点

大学校园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和培养的重要场所, 校园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到大学生教育发展需要及教学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合理规划建筑、景观和各种配套设施, 以达到师生员工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的要求。

(3) 体现先进性特点

高等学校是各种信息知识的汇集地, 同时为高新技术和产业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平台。紧紧抓住信息时代的脉搏对校园进行规划和建设, 首先应加强并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投入和使用, 其次对图书馆配套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借阅系统应重点加强规划和建设。

2、高校校区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目前项目管理模式较多, 从高校校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 较适用的项目管理模式有甲方项目制模式和PM模式两种。

(1) 甲方项目制模式

由学校基建部门作为项目甲方, 针对多个项目分别成立项目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成员由项目负责人和各专业的工程师组成, 如土建、安装等。在监理工程师的配合下, 对项目实施针对性的管理, 能很大程度的掌控项目的进展情况。同时也能在质量和投资方面做好相应的控制, 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一个必备的条件。

(2 ) PM模式

PM模式:即项目管理服务, 是指业主按照合同约定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来管理项目的模式。采用这种管理模式时, 在项目决策阶段, 项目管理公司为业主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 编制报告并进行项目策划;在项目实施阶段, 代表业主进行招标、设计管理、采购、施工管理和试运行等管理活动, 对项目的安全、质量、时间、成本、合同等进行管理和控制。

高校后勤部门随着社会化改革, 机构精简, 人员较少, 很多高校部门基建处也缺乏专业人才, 管理力量严重不足。针对大型项目, 引入项目管理公司能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3、高校新校区建设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一个全过程活动, 包括从项目决策阶段、施工图设计到工程实施的质量控制。工程实施阶段是工程实体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 施工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合格与否。

(1) 把好设计审查关

高校项目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工程勘察设计阶段。设计质量的好坏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非常大, 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项目投资与收益。公开招标选取设计单位, 以保证设计图纸的质量, 同时也能对投资控制把好最关键的一步。学校建设项目管理部门还应重视图纸预审和会审这个环节, 及时和设计院沟通, 改正设计中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地方, 减少后期建设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

(2) 优选承包商

选择有良好信誉资质的承包商是质量保证的关键。目前建设市场资源丰富, 建筑企业较多, 既有资质高、规模大、技术力量强的大中型建筑企业, 也有普通、小型建筑企业。面对诸多的建筑企业, 如何选择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首要条件。高校方应根据校区建设的特点和要求合理选着施工单位。

(3) 强化工程监理制度

工程建设管理实际上是建筑、结构、水、暖、电、工艺、设备、建筑经济、建筑施工等多门学科集于一体的综合学科。需要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合作, 相互协作才能完成。高校管理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往往只具备单一的专业知识, 对整个建设项目所涉及多个专业的质量管理难以胜任。随着国家监理制度的推行,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建设单位由于专业技术知识的片面性, 而无法有效进行项目管理的缺憾。可以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协助建设单位更好的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

4、高校新校区建设投资控制

(1) 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

决策阶段首要的工作是进行投资估算。投资控制将决定整个建设项目投资的上限。重视加强这一阶段的投资管理是项目投资控制的第一步也是决定性的一步。

高校校区建设初期应对拟建项目做广泛调研, 从经济、技术的角度, 通过同类项目的功能分析来进行方案比选。合理的项目规划应从先进技术、可靠功能、经济可行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准确、切合实际的投资估算额。

(2) 优选设计单位, 推行限额设计

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优选资质高、能力强、专业化的设计院。结合本地区同类工程的单位造价, 在设计委托合同中约定“设计限额”, 既考虑设计过程中技术的先进性, 又考虑经济的合理性, 在满足技术先进的前提下实现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化。

设计院应主动与学校的使用部门沟通, 深入实际了解功能需求情况和学校发展动向, 设计既要切合学校情况, 又要考虑后续发展的可延展空间。从功能布局、规划、外观造型等多方面提出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保证功能先进。

(3) 实施阶段投资控制

实施阶段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对造价控制起到主要作用。影响合同和招标文件的投资因素较多, 如条款缺失、文字表述歧义等。合同订立过程中应该注意合同条款的严密性, 避免因合同条款的不严谨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合同签订后, 应做好专业的合同跟踪管理, 严格要求施工方依照合同要求进行。同时在在施工过程中, 应正确应对合同索赔。

5、高校新校区建设进度控制

业主应督促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根据合同及时编制实施进度计划, 并根据建设方项目进度安排, 考虑客观因素, 认真做好各自的项目进度安排, 使各方项目进度计划切实可行。

加大施工过程控制, 特别是对施工阶段劳动力、机械配备、的投入做好安排, 对进度落差及时调整, 找出影响进度的关键工作, 进行纠偏的同时提出预防措施。

总之, 项目管理是实现项目建设目标的关键和保证。因此, 高校新校区建设要作好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晓文.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视角探析高校新校区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 (03)

[2]王小群.浅议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 (12)

篇4:高校新校区基建管理探索

关键词:高校;基本建设;基建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10002

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高校基本建设任务不断加重。新校区建设中,高校基建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工程的质量、校园硬件环境质量的提升层次等基本问题。结合大理学院古城校区工程建设管理的实践,就新校区基建管理谈几点体会。

1制度建设是新校区基建管理的保障

1.1加强领导建设,为基建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平台

主管领导作为整个基建管理队伍的指挥官,(1)要认识到基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加强对基建管理人员的理解、信任、关心和支持,提高整个队伍的凝聚力。(2)领导对基建管理人员既要加强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勤政廉洁的教育,又要放手让基建管理人员规范、大胆地开展工作,努力为部门人员创造一个能施展才华的环境和勇于实践的天地,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3)作为主管领导要及时解决基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基建工作顺利开展。加强领导建设对充分调动基建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细化内部工作职责,责任到个人

根据新校区建设任务要求,细化各项目的建设目标,包括对外协调、项目报审、项目前期设计、项目招标、项目施工建设等等。通过集体研究落实到个人,实行项目负责制,各项目负责人按所安排的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并上报基建管理部门统筹审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每周进行一次工作检查,各人汇报上周的工作进展情况,若偏离预定计划,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以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进展。

1.3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约束机制

良好的约束机制是保证系统健康运转的内在制约力量。学校与基建管理部门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基建管理部门与项目负责人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基建管理部门内部制定基建管理人员十不准。大中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制度,面向社会由相关招标代理机构组织招标活动,小型项目由学校组织招标。组织评审的专家由学校纪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中标单位,基建管理部门不参与工程评标、定标。工程变更比较大的项目,必须上报上级领导并组织专业人员共同研究决定,形成会议纪要以备查等等,最终形成良好的约束机制,使基建管理工作健康运转。

1.4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协调机制

良好的协调机制是保证系统灵活运转的内在引导力量。基建工作是一项既复杂又辛苦的工作,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新区建设存在建设规模大、起点高、工期短、任务重、资金投入大的特点,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做协调工作,主要有外部协调和内部协调,外部协调方面主要是资金筹措协调,征地拆迁协调,报审方面的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协调,与参建各方的协调;内部协调方面主要是部门之间的协调、使用功能的协调、部门内部人员的协调等等。协调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展,是保障系统灵活运转的内在力量。

2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建管理队伍是新校区基建管理的关键

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是一门涉及专业广、学科多的综合性科学行业,建筑产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基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基建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和专业化要求,在新校区建设工作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要求基建管理人员和队伍:

2.1必须有爱岗敬业的精神

基建工程管理不同于其它管理,一个项目决策通过后,项目投资少则数十万元,多则数百万元甚至千万元,基建管理人员代表学校使项目任务的目标实现,在这目标实现过程中,若基建管理人员管理疏忽或管理不到位,可能会造成投资的损失或浪费,所以事业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办事仔细是基建管理人员必备的基础条件之一。

2.2必须有艰苦奋斗的动力

在基建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由于施工程序多、隐蔽工程多,工程建设周期长、加之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作为甲方代表,要把投资、质量、工期控制好,就必须深入施工现场实地检查,把好每一关。工程施工只能根据进度计划和工序特点进行施工,甲方管理人员只能常驻现场,随时检查工程质量,发现和妥善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没有固定上下班时间,作息时间完全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周末、节假日、假期也在施工现场加班,确保工程质量,实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因此,基建管理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决定了要选择的基建管理人员必须有能吃苦耐劳、扎实肯干、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动力。

2.3必须有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作风

高校新区建设基建管理队伍必须把正确地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作为基本要求,把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作为促进建设管理的第一要务来抓,坚持做到组织纪律约束和自我约束。纪律约束方面:一是坚持每周组织一次班子成员政治学习和工作研究,并形成例会制度,通过对工作和问题的相互探讨,促进理解和团结,形成分工不分家的工作合力。二是通过强化组织生活制度,促进队伍廉洁自律。自我约束方面:搞好班子的廉政建设,制度约束和组织约束都是外因,其约束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和自觉性,做到克己奉公,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自己特殊利益,才能保证管理班子的健康成长和工作的顺利进展,才能真正为学校当好家。

2.4必须配置不同专业且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基建管理队伍

新校区建设包含的项目内容很多,有房屋建设、土石方工程,规划定位放线工程、道路工程、供排水管网工程、校区配电系统工程、弱电系统工程、绿化美化建设工程等建设项目,在基建管理人员中就应配置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测量人员、水电专业人员、结构工程人员等,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强有力监督。在工程投资控制方面,要有专业的、有丰富经验的、对市场材料价格波动敏锐性高的工程造价人员,工程造价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工程的最终投资。基本建设工程由于涉及的技术专业比较多,技术含量高,需要不同的技术专业并具备有丰富经验的人员进行管理,才能把项目管理好,才能真正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

3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是新校区基建管理的前提

一个项目从立项、选址定位、地质勘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投标、工程施工到竣工验收,整个过程要经过很多程序。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以我校为例,根据学校已确定的规划要求及发展计划,对待建项目进行总体时间安排,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该报审的必须报审,该组织设计、勘察招标的严格执行招标程序,做到交织而有序的进展,以确保项目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按计划完成。

这种做法从我们学校的实践来看,对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效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效果十分明显。

4规划、设计、施工并重是搞好新校区建设管理的根本

校园建设是百年大计,特别在新区建设中,如何让一片空地变为有学校自己特色的、有文化氛围的高校校园,百年建设、规划当先。校园规划就是宏伟蓝图的定位,应有“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思想,规划不当就会影响整个校园的整体布局。在制定规划方案过程中应持严谨的态度、超前的意识来定位校园规划。以我校为例,首先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新区校园规划,根据学校的地域特点、环境特征、地形条件、办学定位等各方面作仔细论证分析,确定校园建设理念,以邀请招标的方式邀请国内、国际著名的规划专家和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对各规划方案进行严格论证,选出最佳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超前性、先进性和长远性。

校园规划完成后,开始实施单体项目的设计。在单体项目的设计中应特别注重标志性建筑的设计,标志性建筑是体现校园特色的重要建筑符号,从建筑方案开始就必须引起充分重视,从视觉空间、外观特征、人文地理、功能特点等综合考虑,评选最佳设计方案,确保校园特色。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从初步设计开始就应和使用部门对功能要求仔细分析,从使用定位、投资控制、功能布局等进行综合研究,避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工程变更而影响工程的投资。

施工阶段,是如何把一纸蓝图变为实物的关键阶段,对基建管理部门而言是任务最艰巨、工作最艰苦的阶段,如何控制好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是基建管理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同时也是体现基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阶段,管理不恰当或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引起投资失控、工期拖延、工程质量伪劣等因素,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导致项目的失败。因此,必须加强工程实施阶段的监督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同时,认真组织好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验收活动。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验收,如地基验槽,基础结构验收,主体结构验收和竣工验收等,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部位,坚决要求返工。

总之,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是含政策、法规、技术、经济等多方位的综合性管理工作。目前由于全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大,高校的办学规模也在扩大,在新校区项目建设中,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技术精、管理严、能吃苦耐劳、清正廉洁的高校基建管理队伍,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还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开芳. 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5(1):6466.

[2]石行.关于高等学校基建队伍自身建设的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726.

篇5:学院新校区学生管理办法

学院新校区学生管理办法

为营造一个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传承,结合学院学生管理有关规定,特制订以下办法。

第一章 校园文明

第一条 新校区大学生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院的规章制度,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勤奋学习,文明生活。

第二条 热爱学院,关心学院发展,积极支持新校区建设,自觉维护新校区的安全和稳定,不信谣,不传谣,不参与有损于学院的非法活动。

第三条 学生发现校园内不稳定因素,或者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有好的意见、建议,可以向辅导员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反映,以便学院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第四条 学生在校园内举办各类社团活动,须经相关部门审批。

第五条 学生需严格遵守学院纪律,主动维护校园秩序,保护自身安全:

1. 禁止翻越围墙、打架斗殴、酗酒滋事、聚众赌博等行为,若发现上述行为应在能力范围内予以制止并及时向保卫处报告。

2.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入建设工地,违反者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警告以上处分,责任自负。

3. 校园建设整体结束前,学生应在每日22:00前回公寓,晚上在校园内应结伴而行,禁止单独到校园内偏僻、黑暗的地方和角落。

4. 新校区人员繁杂,学生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与陌生人搭讪,避免发生肢体冲突。发现外来可疑人员,及时向辅导员或保卫处报告。

第二章 教学管理

第六条 学生应按时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和学院安排组织的教学活动,不迟到早退,不无故旷课,自觉维护教学秩序。

第七条 主动维护教学区卫生,爱护教学设施,晚自习后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自觉关灯。

第八条 从安全角度考虑,学生应在指定区域上早晚自习,()课程结束后应迅速离开教学楼。

第三章 公寓管理

第九条 公寓既是生活也是学习的场所,学生应自觉遵守公寓管理规定,共同营造“静、洁、雅”的住宿环境,争创文明公寓。

第十条 爱护公寓公共设施,禁止私自拆装电线,破坏公寓设备。严禁在公寓使用蜡烛、酒精炉等明火;严禁使用电热水器、电炉等高负荷违章电器;严禁在公寓存放管制刀具、有毒物品;严禁在公寓饲养宠物;严禁在公寓进行营销活动;避免在公寓、楼道内从事一切影响他人休息的活动。因个人原因,造成公寓安全责任事故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十一条 根据公寓管理规定,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严禁在公寓留宿他人,更不得留宿异性。辅导员、助理辅导员、学督委因工作需要进入异性公寓检查时应出示工作证,并履行相关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辅导员、助理辅导员、学督委对公寓进行检查时,学生应端正态度,积极配合,师生合力营造良好住宿环境,保障学生人身财产安全。

第十三条 严禁夜不归宿。各二级院、系值班老师每日检查学生住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学生无故夜不归宿一次,全院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评优资格;无故两次及以上夜不归宿视情节严重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在外住宿的一切责任自负。

第四章 请假及外出

第十四条 新校区尚处建设中,外来人员繁杂,从安全角度考虑,学生应严格遵守请销假制度,遵守学院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学生离开校园必须履行书面请假手续。1天之内由辅导员签字核准,3天之内由本院系分管领导签字核准,3天以上报学工部(处)审批,超过半月者报院领导审批。请假学生应按时返校,返校后凭请假条及时到请假处销假。对未能按时返校、未经批准擅自离校的学生,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纪律处分,在校外的一切行为及后果由学生本人负责。

2、严禁在校外租房住宿。曾办理校外住宿手续的学生,全部返校住宿。擅自在校外租住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租住期间的一切责任自负。

第十五条 学生应严格遵守出入校门出示假条和证件制度。周日到周五教学时段内,学生出入校门一律凭请假条和学生证。周六和法定节假日凭有效证件出入。带他人进校门要接受门卫的询问并登记,带贵重物品出校门要自觉出示相关手续并登记。

第十六条 学生应严格遵守周点名制度。每周六晚上19:30开班会时进行周点名,无故不参加者按旷课处理。

第十七条 学生外出活动管理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未经批准,各二级院、系、班级不得擅自组织学生集会、登山、游泳、踏青、旅游、演出、坐场等集体活动;尽量不去私人诊所就医,不去地摊就餐;学生社团不得私自组织学生外出;学生不得个人或代外单位招聘同学从事推销、礼仪等商业活动,如各单位确因集体外出参加各类活动,必须履行报批手续。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 违反以上规定者,依据《太原师范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视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学生工作部(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篇6:新校区指挥部管理办法

内容提要:附中新校区预计在2011年春季建成后投入使用。作为一所规模较大、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城市寄宿制完全中学,后勤管理工作将遇到空前的挑战。学校宜立即设立“新校区后勤工作科学化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并实施后勤科学化管理,在新校区投入使用后,不仅达到后勤硬件设施质的提升,更应探讨新的后勤管理模式,实现“科学管理、提高效益、服务一流”的后勤工作目标,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试图分析当前我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对策和方法,为“附中后勤工作科学化管理”研究课题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并供学校领导层决策参考。

一、后勤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1.中小学后勤管理的内涵

中小学后勤管理是中小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采取一系列特定的管理行为和措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校人、财、物的功能,以实现后勤工作目标的过程。目前,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校食堂和学生宿舍管理、生活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师生的医疗保障服务、校园绿化和环境卫生管理、学校基建和维修、财务管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后勤人员综合素质教育等。

2.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

(1)服务性:服务性是学校后勤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学校后勤管理的全部意义所在。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推进,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全面、高效、快捷的服务尤为重要,它既能为教育教学提供保障,又能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

(2)先行性

“后勤”之“后”字是个空间概念,而不是时间上的概念;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并不是跟随服务于学校的其他工作,反而得先行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首先,在学校先期筹建阶段,学校后勤部门就要对教育教学、师生生活、文化环境等硬件设施设备的建设考虑周全;其次,在学校不断发展扩大的过程中,要提前做好教学、科研和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资准备工作;再次,后勤管理工作要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学校的任何工作和活动都必须有充分的物质条件做保证,而这些物资的提供都是先于学校其他活动完成的。

(3)相对独立性

虽然后勤部门工作的开展服从于学校整体工作部署,但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相

对”是指在整个学校系统内,后勤这个子系统与学校的其他各子系统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常规工作中,它可以自行解决问题,自成体系,而且随着后勤工作的改革,后勤部门更多的服务性工作将进一步走向社会,由社会承担。

(4)社会适应性

学校后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是与整个社会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校的基本建设要依靠社会,所需的基建物资和生活用品等硬件设施都要依靠社会提供;如果没有社会作依托,学校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甚至不能继续生存下去。随着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也必将逐步社会化。另一方面,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也必须协调好与社会相关部门的各种关系,只有取得社会的支持,才能更快速的发展。

二、当前学校后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硬件落后:附中前身为长沙市(3)重视管理结果,忽视管理过程

中学后勤管理有效性应该体现在责任到人,但从我校后勤岗位工作职责的内容和实施情况来看,存在一个普遍的欠缺,就是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即对要达到的后勤管理目标或成绩虽然有一个较为硬性的规定,但对如何达到这个目标或如何取得这个成绩,需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或步骤没有多少要求,不重视研究经济活动规律,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运用经济手段开展经济管理,这种工作思路往往导致在具体的后勤工作中出现非理性化现象,从而造成后勤管理的整体偏差和错位。

(4)后勤队伍缺乏岗位责任制及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提高

后勤工作岗位专业性要求较高,如水工、电工、木工、会计、出纳、仓库管理员、采购员、实验室管理员、图书管理员、医护人员、基建维修管理人员等,这些岗位都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要求。目前我校的后勤队伍仍以专业不对口为多,虽然这种现象是由于历史因素或客观原因造成的,学校不能责怪后勤岗位人员,但客观上必然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由于学校没有重视和创造条件培训后勤岗位人员,形成不懂科学管理,靠经验办事,这样不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科技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另外,后勤岗位服务质量直接与员工自觉的敬业精神相关,当前这是需要引起学校重视的一个方面,分析影响后勤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一是体制问题,有做多做少一个样的现象;二是政策导向问题,学校几乎所有政策都向教育教学 同程度的存在。参考现代中学管理的一些理论和实例、经验,结合我校实际,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向。

(一)改变硬件落后的现状

随着新校区的建设,这个问题将得到极大的改善。我们在新校建设过程中,从建筑设计、设备配置、人文环境建设等等方面都经过了认真思考与研究,相信迁入新校后,虽不能说做到尽善尽美,但相较于现在,将有一个全新的变化。

(二)提高后勤管理水平

篇7:新校区指挥部管理办法

3月14日,新校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房产处、保卫处以及后勤保障部联合召开新校区后勤管理工作对接交流会,副校长刘东志、校长助理张力新、四个部门领导以及与新校区相关负责人30余人参加了交流会。交流会由刘东志主持。

后勤保障部部长刘宁详细介绍了新校区后勤管理工作要点,他从物业管理、学生和教工食堂、校园环境、商贸管理、水电气、网络通讯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等方面逐项介绍工作安排,讨论实施管理方案,形成文件。新校区后勤管理工作将以“服务外包、学校监管”为主要模式,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引进一流服务企业,提高后勤管理水平。

房产处处长杨波介绍了北洋园家具采购招标工作,目前已完成图书馆、教室课桌椅、学生宿舍家具的招标,即将开始办公楼、教室公寓以及食堂家具的招标工作,会上进一步讨论了教学楼编号的相关情况。

保卫处处长张宝帆介绍了新校区校园安全保卫及交通的相关工作,与会人员就智能自行车停放点的布局以及校园乘车方式进行了探讨,保卫处将进一步完善管理方案。

篇8:关于高校新校区管理模式的思考

一、什么是新校区

新校区, 从字面上理解, 就是指“新建的校区”;从广义上理解, 应该还包括由于行政干预或学校合并而形成的校区 (一般合并的学校会有一个“核心校区”被称为主校区, 而其余的校区则可统称为新校区) 。

二、新校区的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高校的新校区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1.“诸侯制”管理模式

“诸侯制”管理模式即新校区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有独立的行政机构、管理队伍、师资队伍、学生管理队伍、实验室等等配套设施。新校区的行政机构代表学校直接对新校区进行管理, 对学校负责, 学校在大政方针上 (如学校的发展规划等) 给予指导。新校区有部分人事权和一定的财权, 甚至连招生计划也是独立的 (典型代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诸侯制”管理模式的优点是新校区享有很大的自主权, 可以克服多头管理的问题。不足之处是可能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资源分散和管理脱节, 难以整合全校资源承接一些重大科研项目。

2.“集权制”管理模式

“集权制”管理模式即新校区没有自己的管理体系。所有办学资源 (含师资、管理人员、实验室等) 由学校本部统一调配, 学校本部在新校区设立各种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 (一般由学校本部选派一名副校级领导担任新校区校长) , 代表学校职能部门对新校区实施管理, 相应地对派出的职能部门负责 (典型代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 。“集权制”管理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全校一盘棋, 统筹安排教育教学资源。不足之处是遇事可能协调难, 效率不高, 影响新校区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笔者调研和掌握的情况看, 我国大部分高校实行多校区管理的都是采用“集权制”的管理模式。

三、新校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不论是高校的合并还是一个高校的对外扩展, 多校区办学的格局最终都应该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从而实现办学的实质性统一。然而, 要完成实质性统一并不容易, 高校新校区的管理面临诸多问题, 有管理层次的问题, 有资源配置的问题, 有学科专业布局的问题, 更有文化融合的问题。

1. 管理层次的问题

由于新校区与校本部之间有一段距离, 必须通过增加管理层次来减小管理幅度。不少高校内部已经建立了学校、二级学院 (系) 的两级管理体系。在新校区, 必须于原有的二级管理体系之上再增加一个管理层次。若在新校区建立直线职能型的管理组织, 那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分校 (类似于独立设置的学校) 了。特别是那些多校合并的 (山东大学有8个校区、扬州大学有7个校区) , 通过增加管理层次实现统一管理是非常不经济的。

2. 资源配置的问题

如果校区之间相距较远, 资源就难以共享;如果一个二级学院 (系) 分设在不同校区, 则教师要奔波于各个校区之间授课, 学生要听其他校区开设的课程也会有不少障碍。同时实验实训设备设施、图书资料等每个校区都要配置, 无法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导致办学成本增加, 办学效益下降。

3. 学科专业布局的问题

有的高校采取的是将某一个或几个二级学院放在新校区, 由院 (系) 对新校区实施实质上的管理。这种模式保障了学生在一个校区的连续性, 也避免了老师在不同校区间的奔波, 但也导致学生接受不到主校区的文化熏陶, 难以选修跨专业的课程, 难以与其他院系的学生开展碰撞交流。也有一些高校将低年级学生安排在新校区学习生活。从管理的角度来看, 只需安排辅导员和后勤保障就可以, 教学安排、课程设置等则全部可以按照主校区的统一部署来实施。该种模式优势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办学资源 (只需建设基础的实验室) , 便于管理。不利的方面是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接触少, 难以感受到主校区的文化氛围。新校区一般地处市郊城乡结合部 (土地成本低) 。与主校区相比, 尽管新校区硬件设施一流, 但学术文化活动偏少, 校园学术氛围不浓, 低年级学生难以与高年级学生进行文化与学术的交流碰撞, 不利于低年级学生成长。

4. 文化融合的问题

高校的校园文化要经过与内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 经过长期的积淀才能够形成。新校区作为在短期内建成的办学场所, 很难通过主观的努力在短期内实现对校园文化的传承。不少合并形成多校区办学格局的学校, 其文化在文化磨合的过程中甚至会出现一些冲突, 从而削弱师生员工的归属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

四、他山之石——来自加州大学的多校区管理的启示

加州大学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公立大学之一, 目前的在校学生数超过21万, 教职员工数超过16万, 共由10个各自独立的分校组成, 其麾下的伯克利、洛杉矶、圣地亚哥等分校享誉全球。加州大学的众多分校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形成了著名的加州大学模式。

1. 立足地方,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加州大学1868年在伯克利建校, 建校之初, 该校只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公立大学。19世纪70年代, 时任加州大学校长Daniel C.Gilman提出了要将加州大学建设成为一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大学。在这一理念指导下, 加州大学开始了与地方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光靠一所加州大学是难以满足加州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 且加州幅员辽阔, 城市布局比较分散的状况也决定了加州大学不能局限在伯克利地区办学。在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 加州大学不断拓展办学规模, 在加州的其他城市又陆续设立了9所分校, 最终形成了以伯克利分校为首的加州大学多校区管理模式。加州大学在自身教学与科研取得成就的同时, 也帮助加州经济实现了腾飞。其中硅谷的形成得益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优秀人才和优秀科技成果的转化。

2. 加州大学的管理体制

仅靠“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并无法确保加州大学成为世界名校, 加州大学成功的关键还依赖于其先进的管理体制——“事业部制”管理体制, 其原则是“集中决策, 分权管理”, 如图1所示。

在加州大学的管理体系中, 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负责学校的全局性事务, 包括任命总校校长, 制定和修改学校重大规章制度,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掌握学校的财政大权等。董事会建立在整个加州大学管理体系之上, 是大学的最高权力机构, 避免了外部力量对大学正常运行的干扰。“集中决策”, 因此分校不设董事会。以校长为代表的行政管理机构掌握着行政管理权, 学术评议机构则执行学术管理权, 这种二维的管理体系将行政和学术权力贯穿到总校、分校、院、系等四级管理层次中, 形成了双轨的“权力、责任”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从纵向看, 总校层次管理“全局”, 在分校及更低层次“分权”;从横向看, 很多工作是交织在一起的, 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在分校建设发展的办学实践中, 加州大学各分校之间的行政管理与学术评价相对独立, 分校间可以互相形成竞争, 从而促进各自发展。这种体制解决了加州大学作为多校园巨型大学管理上的难题, 值得我国高校借鉴。

五、几点思考

如何克服高校新校区管理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1. 树立“一个大学”的整体观念

一所高校不管有几个校区, 一定要树立“一个大学”的整体观念。在这个整体观念下, 不同校区之间的文化融合, 或者老校区与新校区之间的文化传承才有实现的可能性, 各校区间追求共同发展才有基础前提。多校区之间在这样的整体观念下, 才能团结一致, 形成合力, 凝聚精神力量。

2. 因地制宜选择新校区管理模式

“诸侯制”与“集权制”各有利弊, 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新校区管理模式。原则上, 若新校区离核心校区较近, 则选择以“集权制”的管理模式为主方式。因为这样更便于统一调配人、财、物资源。而若新校区距离本部较远, 则倾向于选择“诸侯制”的管理模式, 给新校区以足够的自主权和自由空间, 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高效率和节约管理成本。在给新校区放权方面, 我国的高校还不够大胆, 加州大学的管理体制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校区间的融合

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多校区之间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有了可能。学校的行政办公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图书信息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远程视频系统等的建立, 使校区间的空间距离缩短。公文传递、视频授课、跨校区视频会议等都可以通过资源的在线共享来解决。因此, 多校区管理的高校应充分用好现代信息技术, 加大校园信息化的建设投入。

4. 立足地方需要, 明确新校区的定位

明确定位可为新校区的建设发展确定方向, 有助于形成新校区内部群体的凝聚力, 包括传承与发扬校本部优秀的价值观, 以及沉淀、扩散和保护源于新校区自身的价值认同。一般而言, 与主校区相隔较远的新校区受主校区的辐射和影响相对较小, 明确新校区的定位则显得尤为重要。在确定新校区的办学定位前, 应充分调研新校区所在地的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了解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 整合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 针对性地围绕地方需求进行新校区的学科专业布局, 甚至可以围绕地方需求开设新的专业, 提供科技服务。如此定位将会“接地气”, 培养的人才就业前景好, 地方政府也会给予重点支持。若新校区与主校区相隔不远, 则可纳入高校的整体定位布局中, 根据现有的办学实践来看, 新校区被定位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所比较常见。

摘要:建设新校区已经成为高校拓展办学规模的主要举措。本文界定了新校区的内涵;阐释了新校区的“诸侯制”与“集权制”管理模式;分析了新校区管理中存在的管理层次、资源配置、学科专业布局和文化融合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分享了加州大学的多校区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 然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新校区管理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新校区,“诸侯制”,“集权制”

参考文献

[1]汪瑞林.美国高校的多校区管理模式[N].中国教育报, 2013-10-21.

[2]苏雷, 李红英, 龚建林.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新校区管理模式研究与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9) .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下一篇:厦门同安区轻工食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