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教育叙事

2024-07-03

初中数学教师教育叙事(共9篇)

篇1:初中数学教师教育叙事

数学课堂教育教学叙事

寇彩虹

我是一位多年从事初级中学数学教学的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历程中,现在十分注意在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充实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的彼此交融,彼此协调,用于完成教学的目标。这一举措的实施,使我的教学目标获得了进一步的完美成为事实,教学的效果获得了全面的提升,并且我的课堂也朝气洋溢,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

有趣的教学活动很值当回味,它的呈现,进一步加大了我对于学生学习情感与立场的培养力度,现在回想起来,还别有一番味道。

记得一回数学课上,我出了几道数学题让学生操练,此中有一道儿题是找规律的题型,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道题普遍做的很差,包括班上的优等生对于这种题型也显的手足无措,我感到很纳闷。在课后反思中,我做了较为周全的查询,发现学生遇到此类不懂的题目时就一筹莫展,真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就连程度较高的学生也感到有些茫然。不过学生到感到很有兴趣。她们都以为此题看似简单解起来为什么却如此之难。看到学生学习情感和立场,我由衷的感到开心。我给学生提示:数学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用数学规律题,一类是发明数学规律题。应用数学规律题,指的是需要学生应用之前学习过的数学规律解释回答的题目。发明数学规律题,指的是与学生之前学习的数学规律没有什么关系,需要学生先从已知的事物中找出规律,才气够解释回答的题目。学生所做数学操练,绝大多数属于头类。找数学规律的题目,题目有关一个或几个变化的量。所谓找规律,多数情况下,是指变量的变化规律。于是,捉住了变量,就等于捉住了解决不懂的题目的关键。

其实,同学提出的这个不懂的题目很是好,她们想知道这种不懂的题目中所隐藏的某种秘密。但我不想就直接告诉她们现成的谜底。为了捉住她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让同学们汇集我们相关的习题和课外题,因为有些同学们想“难为一下老师”,也想准确展示一下自己。于是刻意查询了许多资料,找了许多她们以为的难题,我也调整了我的教学计划,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这个不懂的题目,并为此做了充实的准备。

新的一节课开始了,一组同学首先提问,其它组同学也不甘示弱,挖空心思,彼此争论着,终于解释回答出来,她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并且有的同学直接向我提问,我作出苦思冥想的样子,有些同学还真为我着急了。其实我想由这种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如何着手解题,思考依据。当我将同学们提出的不懂的题目一一解释回答出来时,并肯定了她们的提问时,她们的开心劲似乎无法用语言加以形容。接下来,我顺手推舟,让同学察看数码规律题与图形规律题,获得规律式的题目有什么特点,很快她们得出了结论:很多是一次函数关系,也有二次函数关系。这个结论很是准确,这是我所想不到的。此时,我从心里佩服她们,给了她们最真切的鼓励:你们真了不起!然后,我又提出新的不懂的题目:那么如何能判断这个规律式是一次函数关系呢?带着这一不懂的题目,同学们又踊跃摸索起来。从几道一次函数规律式不懂的题目中找到了真正的谜底:当因变量的差除以相应自变量是常数时,就是一次函数关系。那末,其它情况一般就是二次函数关系了。带着同学自己得出的结论,我们展开了大讨论活动,经过一番热战,有些对于结论持有怀疑立场的学生也撤销了疑虑。

真正找规律,固然是找数学规律。而数学规律,多数是函数的解析式。函数的解析式里常常包含着数学运算。因此,找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找能够反映已知量的数学运算式子。于是,从运算着手,尝试着做一些比较,也是解决回答找规律题的好途径。经过此次教学经历,我真正意识到学生的需求是头位的,在此后的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引发学生的探求知识欲望与摸索欲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成长,为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根基。

篇2:初中数学教师教育叙事

我是一位多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历程中,我一直探索着最优秀最适合农村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年的探索和学习中,在新课改和高效课堂理念的指导下,直到现在,我终于找到了一点点数学教学的乐趣和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法,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现在我的课堂教学十分注意在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充实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的彼此交融,彼此协调,用于完成教学的目标。这一举措的实施,使我的教学目标获得了进一步的完美成为事实,教学的效果获得了全面的提升,并且我的课堂也朝气洋溢,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加强,我带的每一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都比较高。有趣的教学活动很值当回味,它的呈现,进一步加大了我对于学生学习情感与立场的培养力度,现在回想起来,还别有一番味道。

记得一回数学课上,我出了几道数学题让学生操练,其中有一道题是找规律的题型,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道题普遍做的很差,包括班上的优等生对于这种题型也显的手足无措,我感到很纳闷。在课后反思中,我做了较为周全的查询,发现学生遇到此类不懂的题目时就一筹莫展,真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就连程度较高的学生也感到有些茫然。不过学生到感到很有兴趣。她们都以为此题看似简单解起来为什么却如此之难。看到学生学习情感和立场,我由衷的感到开心。于是我走下讲台给学生提示让他们分组讨论,和他们一起交流。鼓励学生去从已知的事物中找出规律,捉住了变量,就等于捉住了解决不懂的题目的关键。结果学生的发言、交流的积极程度可以说是在我的几十年的教学中是少有的,而且那些所谓的后进生在后面的其他题目的练习中都能够自主完成,从他们的脸上我读到了他们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看着一个个的轻松和释然的笑脸我也感到欣慰。如此的例子在这几年的课堂上是层出不穷举不胜举的。

其实我认为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而数学的艺术是在于它要唤醒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点燃起学生探究智慧和求欲的火花,开启学生智慧的 的闸门,让学生充满灵气的大脑和充满创造的双手充分活动起来。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造,得到收获,在生活中融入集体。让每位学生不再孤独。因此我认为只要每一节课都坚持这样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我想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篇3:初中数学教师教育叙事

按照当地学校的教学进度要求, 我准备了一节课———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的“平行线的特征 (第一课时) ”,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 掌握平行线的特征, 亲自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与交流活动, 发展空间观念”, 我认为让学生“亲自经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想要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 首先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组“平行线”才能够去探索,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 是没有真正的平行直线的, 只有近似看成平行直线的平行线段。怎么样得到这样一组“平行线”呢?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实现制作平行线, 学生虽然信服, 但是却太抽象, 离学生太遥远;让学生自己利用小学所学的三角板推平行线来画一组, 又害怕在作图中产生误差, 使得学生探索出的性质有所偏差。正当我一筹莫展时, 正在批改着的数学作业本给了我莫大的灵感, 数学横格本上不就有平行线段吗?有了这么好的道具, 我感到我的课堂必然会吸引到全体学生, 大家都会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来。

上课时间到了, 我信心十足地走进了教室, 来听课的老师满满的坐在孩子们后面, 黑鸦鸦的一片, 让“久经沙场”的我都有了一点点紧张。随着班长的一声“起立”, 让我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来, 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 我把最后一丝紧张也抛到了脑后, 现在我就是一个给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普通老师, 课堂就是我要表演的舞台, 我要尽可能地扮演好我的角色。

我将准备好的一沓横格纸发给了全班学生, 提出了我的第一个问题:“请问各位同学, 老师发给你们的是什么呀?”有的孩子就奇怪了, 不就是一张做数学作业经常用的横格纸吗, 既然老师这么问, 这其中一定有玄虚, 在一部分学生回答“一张纸”、“数学本”等的声音中, 看到我的多媒体课件上打出的课题, 反应过来的孩子们就大声地回答:“平行线!”我很开心他们这么快就沿着我的思路进入了课堂, 我继续引导着他们:“我们每天都和平行线打交道, 只是我们一直浑然不觉。在我们身边, 平行线一直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它有着它独特的性质, 今天我们就要利用纸上的这一组平行线来探索平行线的特征, 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工作, 看看能不能把平行线的特征‘一网打尽’。”

简短的引入过后, 我就开始了今天的正常教学, 利用横格纸上的平行线, 任选两条画出一组平行线, 然后画出第三条直线与其相交, 得到8个角。这8个角里包括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按照老师所给的顺序, 在图中标上∠1至∠8, 指出同位角有哪些, 内错角有哪些, 同旁内角有哪些, 然后测量出每一个角的度数写在纸上。我同时也在Excel上与他们进行着相同的步骤, 并帮助个别学困生完成学习活动的每一个步骤。

接下来请同学说出测量的8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并记录在Excel中, 让学生观察这8个角有什么样的关系, 是否满足同学们所猜想的结论。在手动绘测的过程中, 误差还是避免不了地出现了, 虽然他们都非常可爱的帮我解释了误差的存在性, 但是我还是做了一件让他们更加信服平行线特征的工作:利用几何画板来制作平行线并精确测量角度, 看看是否和同学们做出的结论相同。在几何画板中, 可以任意地改变第三条直线的倾斜程度, 可以任意地改变两条平行线的倾斜程度, 让孩子们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 体会到了平行线特征是具有普遍性, 一般性的。

然后我们就进入了推理的环节:利用几何画板测量,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那么此时内错角是否相等?能不能不通过测量而通过说理的方法得到?同样地, 同旁内角能不能不通过测量, 利用已有的已知条件, 通过说理的方法得到互补?孩子们通过亲身经历, 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与练习后, 都掌握了我们自己探索得到的两平行直线的特征: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篇4:初中英语教学情境教育叙事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情境 语言环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190-01

七年级英语对于广大农村学生来说,是开始真正英语学习的第一步,在英语中有这么一句谚语:Well begun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为了让学生走好第一步,教学中我总是设法创设一种科学合理的情境,让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学习英语,感受学习的乐趣。

许多农村中学的老师或许都有此同感:学生的英语学习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总有那么一段距离,缺少必要的语言环境!实际上在一些英语课上,只要我们老师认真思考,精心准备,通过科学创设情境,完全可以实现任务型教学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功能性。

生动形象的情境能促进师生双方相互理解,激发交流信息的愿望和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像导演,要千方百计的利用实物、图片、幻灯、录音、眼神和手势等,创设真实的情境,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英语,并充分享受英语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交通工具的相关词汇时,可以事先把bike、bus、train、plane、ship等的声音录制下来,课堂上让学生听录音猜是哪种交通工具,再引出课文内容,学生们不知不觉就进入到了英语学习中去,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新课标英语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比较容易设置情境配合教学,又如在教学“What’s this in English?”话题时,充分利用实物、实景,通过学生手边的钢笔、尺子等,使学生较轻松地掌握了大量的词汇。

通过这种情境的设置,就像把真实的生活带进了课堂,使学生得到了充分训练,并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有效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实物能够吸引学生的视线,实人实景更能让他们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于是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七年级英语有关电话用语的教学中,用玩具手机作为教具,创设了一个用英语打电话的情境。(师生共同完成)

T: Hello!May I speak to Michael?

Ss:This is Michael.Who is that?

T:This is Li Lei.Are you free Michael tomorrow morning?

Ss:Yes,what’s up?

T:Would you like to play soccer?

Ss:Yes,I’d love to.

T:Don’t forget to bring your soccer?.

Ss:All right.See you then.

因为课前做好了预习,课堂上在老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积极配合,成功地完成了模拟电话对话。接着再放录音,让学生听课文,然后跟读。之后老师结合课文内容和例子详细讲解电话用语相关句型,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练习,并根据各小组的表演情况分别给予扬表,“Good、Very good”,让参与的学生都有了一种成功感和被认可感。这样充分地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也在课堂表演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正确的电话用语。

最后,我还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写出并整理好自己小组的电话文稿。(要求:字迹工整,内容合理,语法正确)课后我选择了部分优秀的文稿张贴在班级的宣传栏里。

因为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 电话用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并让他们体验到了被认可的感觉和使用英语所获得的成功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另外有一次,在七年级的一节说英语的课上,我模仿电视上比较热门的节目设计了一个游戏,就是用中英文写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名字,两人一组,一个人描述,另一个猜是什么。描述的人必须用英文,而猜的人可以直接说出中文或英文名字。这个游戏我没有像电视上一样限时,而是对每个事物给描述的人三次完整表达的机会,每次他确认自己表达清楚了,同伴就会说出自己的答案。因为我觉得这样才能达到练习的效果。比如,猜“馒头”这个词,一位同学这样描述“it is our main food, it’s white and like a half ball……”在他描述的过程中回顾词汇,练习口语,同伴就像练习听力一样去听,下面的同学也会在想如何表达,有些跃跃欲试,有的会小声的讲出自己的想法,我并没有刻意阻止,因为我觉得这种气氛很好,大家都在想,台上的用嘴说,台下的在心里说,都在积极调动和组织自己心里的词汇。

我也曾经给出情景和一句话,让学生自己练习语调变化引起的意思变化。比如我给出如下几个情景让学生使用“what are you doing here?”这句话。

情景1:A在操场看见手舞足蹈的B;学生:“what are you doing here?”(what重音)

情景2:A在操场看见本该上课的B;学生:“what are you doing here?”(here重音)

情景3:A在操场看见破坏公物的B;学生:“what are you doing here!”(doing重音)

情景4:A在操场看见已经退学的B;学生:“what are you doing here?”(you重音)

以上都是学生很喜欢的方式,而且行动的主体也集中在了学生身上,老师基本上是一个引导作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愿意学,就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但在这种活跃的氛围下,老师的规范作用就削弱了,比如学生自由发挥时语音、语法的错误,就不能及时纠正。所以,语音基础是这种模式的一个重要保障,并且老师在以后上课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总结,让规范和引导作用达到一种平衡,让放松的课堂不放纵。

根据课标,初中学生各阶段的听说能力都要达到一定程度,农村学生所处的环境,没有专门的语音室,没有外教,比城里的条件差很多。但是不能因此就忽视了听说教学,老师要提高专业素质,培养综合素质,找寻学习和生活的切合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学习的欲望,如低年级的学生会比较喜欢新事物,对游戏,歌曲等感兴趣,而高年级的同学就可能比较喜欢某些领域里的明星,或者有挑战性的东西,所以生活与学习结合无疑是一个提高教学效果的非常好的选择。

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更加需要情趣、体验和互动,由教师的讲授型教学向学生的合作探究型学习转变。同时,教师要会欣赏学生,要善于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切身体验中学会知识,并培养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这一切在科学合理的情境教学中更容易实现。

篇5:初中数学教育叙事

进化中心学校

朱玉侠

创新教育是指更新观念,把创新素质的养成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不同层次、不同方向、不同内容上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贯穿于素质教育实施和每一个学生个体成长的全过程。可见,创新教育是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路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师本身的情感现状,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课堂上出现某种心理气氛,当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学生尊敬和喜爱的教师走进课堂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反之,学生的心理就会蒙上一层阴影,情绪就相当低落。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机械化的学习,久而久之对数学就丧失了兴趣和信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主动性的心理特征,就是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真正的“课堂气氛活跃”是指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而不是表面热闹。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例如:在讲“平行线的判定”时,可以提问:“如果有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线?如何作出判断?”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看起来不相交的直线,让学生作出判断,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的判断为平行线,教师再提出疑问:“能肯定地说这两条直线是不相交的直线吗?我们现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远处也不相交吗?”这一问便使学生陷入思考,学生会对自己先前的判断产生动摇,看到了单凭定义去进行判断是困难的,由此激发思维的积极性,自觉去探索判断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三、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篇6:初中数学教育叙事

本学期初我们初一数学备课组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格,每个教师都严格按照制定的方针不折不扣的执行。每周的集体备课都统一进度,一周教学信息反馈。对一个星期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进行剖析。共同研究、共同进步。同时我们初一数学备课组还积极的参与到各种业务培训,比如在陈屿中学召开的玉环县的初三复习研讨会,组内的所有所有成员全部到场,做记录、提出自己观点等,还积极的参加了浙江省睿达资质教育组织的名师名课堂活动,为期两天八节课的展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还有我和年轻教师组团参加“实验联盟”的教学研究,到沙门中学共同探讨初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性活动。组内的老教师颜老师和我对年轻教师给予了很多的教学指导,年轻教师梁晓辉、林志勇积极好学,勤勤恳恳,进步较快,课堂更加精彩。陈贇、赵春玉、金双双老师是骨干力量。在作业的编写试卷的审核多做出了贡献,使得我们的作业量适中,难度适宜,得到同行老师和学生的好评。我们组积极配合学校数学大组的活动,需要我们上学校公开课或者有其他业务需要时候,都以大组为中心,维护大组的利益至上的原则。本学期我们启动了学生竞赛辅导培优工作,我负责培优试卷的编写和完成答案工作,兢兢业业,编写的试卷和竞赛考试卷得到了组员的认同。在每个星期四的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对各个班级优秀的中学生辅导、答疑。共完成培优试卷8份,使优生更加优秀。现在的初一数学备课组,组员团结、工作积极、活动有序的阳光团队。

上学期期末我们制定了本学期工作重点,开学初按部就班的执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说105班的学生成熟了、懂礼貌了。106班浮躁的心开始安静了,两个班的学生上课时的纪律有了很大进步,早读课虽然有一个阶段不理想,但是在群我和两个班主任的努力下 ,我们看到了成果。夜自修、午自习违纪学生已经很少见到,接下来抓班级成绩是我的重点。本学期两个班级都召开了多次主题班会课,我身先士卒,确定课题,率先给两个班主任找材料,组织材料,为班会课上的精彩精心策划。比如106班级的“诚信”班会课。105班级的责任班会课。都深得打动了学生。我还亲自给两个班级的学生上了主题“男儿一跪仍英雄”和“失败与成功只差一点点”的主题班会课。两个班级的文化课教师共有6位,在学生学习时间分配上,协调六位老师的课外辅导时间,合理分配教师课间操跟班,所有的事情,大家商量做,不争不抢,没有怨气。为两个班级的荣誉认真的做好每件事情。经常的指点班主任工作,细致观察、周到的的指点,是两位年轻教师进步较快。例如班级座位的调整,差生的周量化考核,住校生的寝室纪律,搞小组成绩竞赛等,班级工作开展的井井有条。在十六周周六和老师一起家访,深入学生家中,与家长、学生共同研究学生存在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打动了家长,打动了学生,回来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明显的改变。本学期我们两个班级召开了三次家长会,在每次家长会前,指导两个班主任,做准备,比如准备了家长会的定位,召开的是什么样学生的家长会,在会议上给家长看的是什么内容,让家长听到什么事情,这次家长会要解决什么事,精心策划,效果很好。

本学期的教学中,精心准备每一节课。专研教学方法,学习新理念,尽量使每节课都上的精彩,打动学生,备课时注意到每节课要讲的内容,教授的方法,注意到教学内含,注意到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积极的投入到有效教学教研中,参加了杭州的睿达资质教育的优秀课展示,与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探讨教学,收获很大。积极的投入的培优辅差工作中,本着为学生负责的角度准备材料,对学生的作业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的原则,对学生的考试卷除认真编写外,还认真的批改认真的分析,与学生谈话,分析试卷的错误原因,及时纠正,也培养每个学生订正作业的习惯,也教学成绩这项中喜忧参半。

高兴的是有很多同学在这个学期已经适应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方式,学会了初中数学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数学作业书写的很工整很认真,每次单元测试的成绩很稳定,例如班级中的夏宁晓、张书艺、张翔、程小涵等同学,还有一些同学对数学有执著的热爱,例如赵全铨、林嵘、郑鹏等同学。他们在培优方面很积极,每次数学试卷都上交的及时,准确率很高。体现了他们在课后能钻研数学,爱好数学、有数学兴趣。

忧的是班级中有些同学的数学基本功很差。首先是运算能力很差,试卷作业中不必要的运算错误经常出现;学生的分析能力很差,接近零,老师在讲解教科书应用题的例题时候,学生迷茫的眼神,让老师很心痛、无奈,不知道如何解决。老师也想到的给这些学生辅导辅差,老师有了准备,可是学生找不出时间。学校的第七节后,要不是跑步要不就是选修课,但愿能找到时间和方法,能够解决。还有一些差生的学习态度也不端正,比如作业的订正上,老师发现学生是这样的,自己写的4错了,别人写的7对了,那么就把自己写的4改成7就好了,这就订正作业了,老师问她问为什么,她说:“别人的7是对的?我就写7了”这种学习态度让老师很担心。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范文二:

著名学者周士渊说: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力量也是习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人的一生更是如此。养成好习惯是德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一个人优秀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标志。我在教学中发现造成学生成绩层次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习惯不同,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有密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因此,近年来在教学中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对于初一学生主要加强题后反思习惯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对学生反思习惯的调查

初一入学时,曾对 20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过调查,主要考察题后反思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如表一]和题后反思的习惯的养成情况[如表二]。成绩是学生入学成绩。

成绩 60分以下4人成绩 60~70分8人成绩 80分以上8人

不知道有影响不知道有影响不知道有影响

成绩 60分以下4人成绩 60~70分8人成绩 80分以上8人

不反思反思不反思反思不反思反思

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题后反思的习惯对学生学习成绩有较大的影响,并且成绩较高的学生反思习惯要好于成绩较低的。

二、习惯培养的理论依据

著名教育家弗莱雷曾说:教育的作用就是为学生自觉化的形成提供援助。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谁都明白,剩下的就是习惯 ----好习惯或坏习惯。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经过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反思习惯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习惯,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培养。

三、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1、在课堂上进行题后反思方法的指导

初一一入学,我就加强题后反思习惯的培养,课上结合习题给以指导,给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题后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逐渐地,学生做完题后能够会反思了,也有了些主动性。一节课上四班的孙燃同学在对一个题进行反思后,再做此类型题时很快就解出来了,他感慨地说:“原来数学这么简单,题后反思就行了。”

2、引导学生进行章后反思

在学生有了题后反思的初步能力后,我要求学生对学过的一章进行章后小结。可能是体验到了题后反思的好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除了个别同学抄书外, 70的同学写出别具特色的小结。如李悦同学每次小结都采用重点、难点、疑点等程序。范晶晶把每一章的易错点总结得特别清楚。金曼曼、仇菀君等同学总结的知识结构条理比较清楚。40的同学能够自己出章检测题。这样做要比老师讲复习提纲、出达标检测题学生做要好得多。学生在交流复习小结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并且学生在做其他同学出的测试题时也很有兴趣,热情也很高;也敢于大胆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如在学完了整式的加减这一章后,我从学生出的十几套自我检测题中选择一套有特色的,学生做时的积极性,参与的主动性都很高,其中有一道需要整体代入的题曾引起学生间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说题出错了,不能做,…;经过激烈地争论,学生认识到此题可解;当时的情景我还记忆犹新,相信学生也会还记得。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3、提高学生对反思的认识

经过半学期的培养后,学生的解题习惯有了好转,为了巩固已有的进步,我指导学生在寒假以写小论文的方式加以巩固和深化。

开学后收到以《谈题后反思的好处》为题的论文 30多篇,其中10多篇质量较高。

篇7:初中数学教育叙事案例

——《一次函数的应用》

王常中学

杜桂荣

新的教学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 新能力,要形成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初步形、成模型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开发教材,为学生设计适合学生的可操作性强的生活问题,使学生自主通过运用 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相应的生活问题,从而形成对数学的学习兴 趣,形成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在教授初二数学 《一次函数的应用》时的一点体会:

一,在课前:

1、先让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各小组想法统计一下自己小组中 一名同学的家里固定电话的上一个月的通话时间并做记录。

2、去离学校不远的电信局查询电话的收费方式有几种,并做记 录。

二,在上课时:

1、回忆一次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相关知识。

2、各小组排一名学生通报自己小组的调查结果。

3、根据自己的调查,思考使用电话和交电话费是由哪些量决定 的。

4、对电话费用和通话时间建立一个关系,并把这种关系用数学 关系式表示。

5、根据自己建立的关系结合本组调查的那名同学家里使用的费 方式计算这名同学上个月家里的电话费用,并把结果和这名同学家里 交的电话费做对比。

6、用另外的付费方式计算那名同学家的电话费,并和之前的计 算结果做对比。

7、通过上面的计算你认为是哪些量在决定着电话费用,付费方 式对电话费用有影响吗?

8、你认为你小组里那名学生家的付费方式选择的得当吗?你是 怎么挑选付费方式的。结合函数图象作答。

9、如果给你家安装一个电话,你能给自己选择出合适的付费方 方式吗?设计出你的选择方案。

总结反思:

在教学中时常能遇到一些创设有关知识情境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可以结合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在 这个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 学并非只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且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利用数学建模的 思想结合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妙处,进而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 趣。只要充分挖掘教材有关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 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而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先弄清实际问题 的含义,从复杂的生活背景中找出影响问题的关键的元素(量),以及根据事件构建这些元素(量)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根据这些关系选 择适当的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清晰的数学问题。

篇8:数学文化理念与初中数学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 也是数学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 普及数学文化知识对于学生打好数学基础,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从初中阶段开始在数学教学中推进数学文化理念教育进行初步探索。

二、西方文化中的数学

可以说, 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发展渗透着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以及对宇宙、生命秩序的理解, 数学科学也深刻地揭示了诸多自然和生命的秩序。这些秩序具有惊人的价值。然而, 数学学科的发展本身就是西方自由思想演化的结果, 正如著名数学家克莱因指出:数学只有在这样一种文化环境中才能结出累累硕果:在这种文化环境中, 人们既能自觉自愿地探讨与自然界有关联的问题, 与此同时, 又允许思想毫无限制地自由发展, 而不必去考虑是否能立刻解决人类及其世界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 数学科学与西方自由思想具有内生的紧密关系, 思想的自由是数学和其他科学得以推进的条件之一。不仅如此, 数学科学还对西方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音乐艺术和其他人文艺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推进数学文化理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推进数学文化理念的必要性。

谈到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进行数学文化理念的教育, 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分析其必要性。第一, 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科书中介绍的一些没有什么关系的数学片段, 它们给出的是一个系统的逻辑描述, 这样人们或学生产生了错觉, 似乎数学家几乎是理所当然地从定理到定理, 数学家能克服任何困难, 而且课本中字斟句酌的叙述, 不能反映数学家们的艰难的探索过程。第二, 更容易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发展历史。人是文化符号的动物, 对于陌生化文化环境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励他们学习这些文化理念和符号, 而如果将数学符号和逻辑体系和西方文化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讲解, 将会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三, 更容易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特征与过程。一方面, 由于数学科学建立在严密的逻辑体系上, 另一方面,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抽象的。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学生将逐步获得演绎的能力, 这是一个学习和创造的环节。因此, 数学文化的渗透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同时更加了解创新思维的特征与过程。

2.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推进数学文化理念的可行性。

第一, 从学生年龄阶段看, 初中阶段学生逐步开始形成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对自然世界和社会文化具有领悟能力和充满好奇心的阶段。第二, 从教学内容看, 几何学、代数学等基本学科中拥有反映数学文化理念的丰富内容。第三, 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看, 跨文化教育对于创新能力具有一定价值。

四、推进数学教学与数学文化理念传播的几点建议

1. 加强数学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导出数学问题, 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逻辑体系, 运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这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可行和有效的选择。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了数学的影子, “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能加强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的理念培养, 除了能使学生提高观察力以及分析能力外, 还能提高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而这种思维是难以凭借单纯的课本进行教授的。

2. 将数学科学放在西方文化演化中进行考察。

古希腊人的数学精神、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与科学的发展、现代数学与高科技的结合都体现了数学科学与西方文化发展的相对同步性, 数学的发展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因素, 因此, 将对数学的学习与研究放入西方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中, 有利于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另一种文化学习, 让学生感到数学的生命力和张力, 以此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通过学生主体介入的方式来推进数学理念教育。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是现行教育的重大弊端之一, 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抑制。“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在实践中检验出了其巨大的危害性, 被动地接受使得应该有活跃思维的学生逐渐丧失了辩证思想, 导致整体学习能力大大降低。因此, 现代教育应更加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问题和主动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真正有益的知识。与此同时, 学生还将意识到, 发挥主动性的好处不仅仅存在于学习的过程中, 还存在于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将帮助学生培养主动意识, 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各类问题。

4. 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数学教学。

网络的普及大大便利了人类的生活, 相应的, 也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是有重要意义的, 其一, 网络资源极其丰富, 学生可以主动搜集并整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在此过程中, 学生可以获取许多数学知识, 并将其转化为知识储备;其二, 网络中的许多资源均来自他人智慧的总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鉴他人的观点, 批判性地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有利于学生构建对于数学问题的多方面、多角度思考的思维, 这样的能力难以通过学生故步自封的思考而获得。因此,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5. 充分向学生展示数学在科学文化史产生

的巨大推动作用,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更浓烈的求知欲。伽利略曾说:“大自然, 这部伟大的书, 使用数学语言写成的。”这说明数学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对于数学公式和概念的掌握, 而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初中数学的知识点是数学运用的基础, 而不是数学的本身。从历史的发展可以发现, 物理学、天文学、力学这些科学文化史上的许多重大发展无不与数学的进步息息相关, 因此, 数学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和认识世界。教师应让学生明白, 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充分掌握和灵活运用是进一步提升自己眼界和见识的基础, 只有在理论上站得住脚, 才有可能更上一层楼。对学生进行拔高式的教授和培养是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 这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又更能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朝更深入的范围进行延伸,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精神的效果。

五、总结与讨论

综上, 初中教学改革需要在内容上引入数学所蕴含的文化背景, 形式上利用更开放的教学方式, 综合各类有效因素进行系统化教学, 这才是一个教育系统需要完善和进步的方面。只有这样, 才能建立一个良性循环, 使数学的教学与发展提高到更高的台阶, 研究进入到更深的层次, 人的思维达到更活跃的状态, 学科教育和数学科学共同获得长期进步。

参考文献

[1] (美) M·克莱因著, 张祖贵译.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篇9:初中英语教师实践知识的叙事研究

【关键词】初中 英语教师 实践知识 叙事研究

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认为只要自己的专业知识扎实就能充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种认识很显然是片面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普及,教师应该同时提高自身的实践知识,从而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本文运用叙事的方式从三个方面对初中英语教师实践知识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给初中英语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创设高效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同时教师只是局限于书本内容进行讲解,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很可能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他们的英语学习。针对这一种情况,教师应该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创设高效轻松的课堂氛围,灵活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并且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当中,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进行牛津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3 Finding your way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高效轻松的课堂氛围。由于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和“寻找方向”,涉及到一些方位词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和方位词汇相关的绕口令,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这样说:“I believe we were lost in some place and needed to find our way home. When it occurs, we need to know how to get the target place. So we have to learn some words about the direction, otherwise we may never find our way home and your parents will be worried.”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取“灌鸭式”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讲,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容易造成学生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的问题。针对传统教学中出现的弊端,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开设合作小组,并且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比如在进行牛津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4 Amazing things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这样说:“In this unit, we will learn amazing things. We have seen many amazing things in our daily lives, and those things brought joy to us. Can you please express the amazing thing based on your own life experience. Please discuss in the study group and share your story with others.”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极大地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

三、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那些考试成绩较好的学生格外青睐。同时,教师还会经常照顾在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学生,而忽视了一些“学困生”。事实上,这种做法时有失偏颇的,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

比如在进行牛津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5 Abilities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和“能力”相关,比如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模仿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那些底子较好的学生可能不需要教师讲解,就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而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些知识的学生、并且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可能就需要多下工夫进行学习。这时候,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帮助那些“学困生”弄懂教材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提倡互帮互助的精神,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从而真正地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正善. 论教师的实践知识[J]. 江西教育科研,2004(09).

[2] 宋宏福. 论教师个人知识及其作用[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7).

上一篇:生理学复习重点下一篇:工程施工重难点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