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源发制衣厂生产可行性报告书

2024-06-20

萍乡市源发制衣厂生产可行性报告书(通用2篇)

篇1:萍乡市源发制衣厂生产可行性报告书

萍乡市源发制衣有限公司生产可行性报告书

一、前言:

近两年来国际经济持续复苏,国内国外成衣制造供不应求,据此拟投资120万美元在源南乡新棚村沪昆高速公路出口处建立成衣厂。

二、评估分析:

1、厂房面积以7亩以内为原则。

(1)、第一期:设立面积为4亩:其中,包括厂房1栋,3层办公楼1栋。员工餐厅宾招楼1栋。

(2)、第二期:设厂面积3亩,兴建3栋厂房等附属设施。

2、厂房设备配置:

(1)、第一期:一个研发中心,二条成衣生产线。一条成品检验线。

(2)、第二期:增加三条成衣线。

3、产值目标:

第一期目标:一条成衣生产线每月产0.5万件成衣,一年合计总生产12万件成衣。第二期每年共30万件成衣。

三、人力资源成本:

由于沿海制衣因产业结构调整结束营业不在少数,而制衣人才纷纷返乡待工。也因如此,本省以紧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人事及相关产销成本相对少,故设厂,第一其招工人数为80人左右。

四、结论:

本人经过评估后,认为在芦溪县源南乡新棚村投资设制衣厂项目可行。

篇2:萍乡市源发制衣厂生产可行性报告书

一、水库移民的社会现状和工作成效

(一)移民基本情况

萍乡市辖3县3区,全市有黄土开、枣木、坪村、锅底潭、楼梯蹬、河江6座中型水库和目前正在新建的山口岩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小型水库209座。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涉及全市6个县市区53个乡镇(管理处)、242个村,水库移民总数达30185人,其中大中型水库移民9479人(含三峡移民2人),小型水库移民人数20706人,另外还有4万多外省迁赣、应迁未迁、淹地不淹房等水工程移民影响人口。

(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以来,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和各级移民机构的带动下,通过广大移民群众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我市水库移民安置区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1、移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全市共投入移民房改资金约30万元,扶助移民50余户,“淹田不淹屋”贫困移民实施住房改造,建筑面积达0.8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1 8平方米以上。2、移民素质得到提升。全市共投入移民培训资金20余万元,培训移民10000人次(其中技能培训8000人次,其他培训2000人次),带动移民转移就业(输出劳动力)800人次,经过培训,移民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移民生产生活出路与增收问题得到了逐步解决。3、移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全市累计投入移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00多万元,移民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大大改善。4、移民生产就业基地的作用得到显现。由市移民办筹建的移民生产就业基地已引进了多家企业,引导移民在基地内企业就业,移民生产就业基地既发挥了移民资金的最大效益,又解决了移民的就业。5、移民收入得到增加。2009年我市省属移民人均纯收入4 0 0 0元,比2005年的1700元增加了2300元,年增长近150%。6、移民种养专业户得到发展壮大。目前我市已有移民种植专业户200余户、养殖专业户300余户,为今后更多的移民户发展种养业和移民经济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7、移民健康有了保障。我市从移民经费中统一解决移民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自筹部分,支持水库移民农民参保,较好地缓解了移民看病难和因病返贫的问题。

二、移民生产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受我市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滞后、移民生活水平低和遗留问题多等因素影响,我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遇到瓶颈,移民生产发展难以取得实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移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仍然落后,且呈现进展不平衡及地区差异较大特点。

移民地区特别是库区内公共基础设施绝大部分是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兴建的,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已破烂不堪,不能适应移民群众的生产发展和生活需要。全市移民安置区仍有1312公里自然村村道没有实现硬底化;有农田水利1112宗需要改造;有移民1000人饮用水达不到卫生安全标准;有20余个行政村没有村医疗站。移民村村容村貌、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移民群众行路难、饮用水难等问题仍然相当突出。基础设施的落后,导致我市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重心在相当一段时间还必须停留在改善基础设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方面,严重制约了移民群众生产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

(二)移民自身素质偏低。

我市是山区市,人均耕地面积少,而水库移民缺少耕地问题更为突出。由于水库移民几经搬迁,移民子弟随家长迁徙,未能受到良好教育,文化素质较差。此外,由于水库移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差,移民生活困难,相当一部分移民无能力为子女提供升学机会,教育相对落后,虽然这几年我市各级移民机构在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中投入不少精力和资金对移民进行多次科技培训,但是收效甚微,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移民子弟普遍只有小学、初中文化,高中和大学毕业的极少,其它就业技能、种养技术接触学习机会更少,导致移民普遍就业难、待遇低,在发展经济中没有竞争力,把握不住机遇,生产生活困难重重。

(三)移民缺乏生产发展、

经济增收的思路办法。我市境内的移民安置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移民的切身利益,只考虑移民从聚居地搬出,当时没有对安置环境进行科学评估和规划,只考虑移民住得下,没有进行系统的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更没有制定科学的安置规划,移民补偿标准极低,有的甚至没有补偿,很少考虑移民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出路问题,长期以来,水库移民为国家水利水电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近年来,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力扶持,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移民生活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与当地非移民的差距仍然很大。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344元;但我市水库移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000余元,相差2000多元。总的来看,移民生产发展、经济增收的难点问题仍然相当突出,发展经济及增加收入的思路办法有待作进一步的探索。

三、对策和建议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和生产发展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通过调研,我们既看到了成绩,但也认识到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对此,特提出对策和建议如下:

(一)完善管理体制,制定发展规划

移民生产发展涉及面广,矛盾较多,为加快生产发展步伐,要通过加强对生产发展的规划,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市、县有关单位的联系,并对生产发展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市、县、乡镇、村、组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生产快速发展新机制。生产发展规划是今后一段时期移民生产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编制规划是做好产业发展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为确保库区产业富民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提高移民资金使用效益,对所有产业项目的申报立项、计划实施、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法规政策的规定,按照建设程序管理,确保产业开发项目的质量。在工作中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产业与扶持相结合;二是重建与重管相结合;三是新农村建设资金和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相结合。

(二)构建生产发展体系,开辟移民增收渠道

1、突出龙头企业带动。

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整合各部门资源,与移民户和生产发展基地结合库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灵活多样的合作开发模式,可自主开发。如芦溪县张家坊乡在库区直接租赁移民荒山余土建药材基地,按照“谁承包,谁管理,谁受益”原则,鼓励移民大户承包药材基地,目前已种植1000余亩。

2、强化生产发展基地驱动。

整合各部门涉及油茶、红豆杉、药材、水面养殖等产业的建设资金,建立部门协同配合机制,对库区油茶、红豆杉、药材、水面养殖产业予以重点建设。同时,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引导油茶、红豆杉、药材、板栗、蜂蜜开发积极性高的移民大户承包茶山、荒山,借助国土部门的土地整理项目、林业部门的“三边造林工程”、水土保持的经济林项目等,做好租地、整地工作,全市已完成油茶新造低改5000余亩,红豆杉新造低改1000余亩,并带动了蜂蜜养殖的发展。

3、注重移民参与推动。

把鼓励、引导和支持移民参与当地特色产业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可向全市移民发出“融入大产业,致富小家庭”的倡议。如我市水库休闲旅游产业,集中在芦溪县武功山风景区、锅底潭库区、明月湖风景区、上栗县天堂湖风景区、莲花县楼梯登水库、河江水库库区,以当地政府实施“旅游开发”战役为契机,鼓励、支持库区移民发展家庭宾馆、水上游船等旅游休闲项目,年度内新增80户,240人从事“农家乐”。上栗县黄土开库区移民发展黑山羊自由放养,绿色环保、肉质好,成本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销售价格也在日益攀升,现放养100头以上规模的移民户有8家,按每头平均30斤,价格12—15元每斤,每头平均成本在100元计算。每头利润达300元,预计年销售为5000头左右,年利润可达150万元。并且还利用高山的效应,开辟了高山有机茶的品牌,如万龙山乡的万龙松针等有名的茶叶,在全国各地都打开了销售通道,创造了可观的效益。上栗县桐木库区移民投资兴办烟花鞭炮生产加工企业有3家,现有年产量达1.5万箱,年产值达450万元左右。

4、重视教育培训,提升移民素质。

针对本市水库移民文化素质较低、生产能力较弱的现状,可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灵活多样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例如上栗县针对枣木安置区移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单一的实际情况,由上栗县移民局牵线搭桥,成立了”养殖培训基地”,免费为移民学习养殖技术提供培训,目前,已有300多移民参训,已有100多名移民经过培训后就地从事养殖业。莲花县与当地农业培训机构合作,结合三峡移民及库区移民培训意愿举办了两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移民120多名。湘东区根据库区产业、企业发展要求开展水产养殖培训,转移库区移民劳动力达300多人。

(三)广泛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上一篇:信息技术培训工程下一篇: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