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球急停急起的教学反思

2024-05-31

篮球—运球急停急起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篇1:篮球—运球急停急起的教学反思

课的内容为篮球:运球急停急起、篮球游戏 第一课时

本课的教学过程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是篮球移动技术,无球慢跑听哨声做急停动作,这个环节既是对上节课篮球移动技术的复习,同时加强学生急停急起的脚步动作练习,紧接着是篮花样传球游戏头上传球、胯下传球、腰部绕环、膝部绕环等球性练习,这个环节主要是一个热身和入门的过程,它即达到了热身的效果,又能为主教材的学习做好铺垫。

紧接着进入了主教材的教学,首先运球,高运球和低运球。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继续熟悉球性,为急停急起做好铺垫。然后运球接跨步急停,再到标志物急停急起,加快学生对运球急停急起基本技术的熟悉。运球急停捡起标志筒,然后急起,促使学生学会降低重心,突破教学难点。运球速度由慢到快,再到听哨声急停急起,这个环节主要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最后篮球游戏“防守和突破’加强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运用能力。通过学生的展示、评价、个别辅导及运球急停急起练习,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体验运动的乐趣。这节课,通过老师反复的强调动作要领和层层递进的练习方法,大多数的学生基本掌握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技术,达到课前预计的目标。

(一)亮点:

1、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能够利用多种辅助教学手段为主教材的教学做好铺垫。

2、课堂组织流畅,层层递进,重视个别学生的辅导。

(二)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语言表达还不够规范。

2、学生的个性展示太少,应多让学生展示,体验成功感。

3、素质练习较少。

篇2:篮球—运球急停急起的教学反思

按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按水平

(四)课标的基本要求以及高一学生技能情况。本课确定篮球----运球起动急停为主教材。

一、本课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课堂上注重学生运动技术的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发展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篮球起动急停变速运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运球技术,是中学篮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运球时影响个体间联系整体配合的重要纽带。在以往的教学法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选择运球摆脱对方的能力及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手控制球的能力,脚步移动的动作质量。难点:是手脚协调配合,急起急停的时间难确定性。

四、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80名学生。高中学生具有好动,活泼的特点,又具有较强的好奇、模仿和创造能力。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的基础,初中学生身心正在发展阶段,在身体锻炼中具备了基本篮球运球能力。对单个篮球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力与动脑很好地综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了解并体会起动急停变速运球是一种简捷灵巧突破的运动技术及在篮球运动比赛中的运用价值。

2、技能目标:80%以上的男生基本掌握起动急停运球动作技术,60%以上的女生基本做出起动急停运球的动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信和敢于在活动中展示自我的能力。

六、教学设想:

1、采用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原地运球过程中得出运球急停急起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

3、通过游戏:运球接力,使内容丰富,增加趣味性。

4、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七、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和保健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和保健能力。

八、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一个宗旨,五种方法,四个阶段

(1)教学宗旨:本节课从始至终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体育,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的体育精神。

(2)教学方法:比较法、讲解示范法,游戏法 练习法 激励评价法。

(3)教学环节:准备阶段,学习阶段,巩固练习阶段,放松结束阶段

1、准备阶段

15分钟

★教学常规:师生问好,进行2分钟左右的队列练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改善身体形态。宣布课的内容和提出相关的要求,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之进入课的良好状态。

★ 教师引领热身活动:安排熟悉球性。通过师生共同做行进间徒手操---原地球操---行进间球操(运用口令指挥,既是热身运动,又是培养学生对球性的感觉,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游戏比赛:运球接力比赛,分成四队,每对男女混合一起。(通过运球接力游戏比赛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球的要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性、团结性。)

2、学习阶段

20分钟

★ 引出问题:问题设计:美国NBA球星顶级控球后卫保罗的控球技术是怎样的?中国男篮控球后卫刘伟的控球技术又是怎样?两个问题完成注意力的转移。点明本课学习任务:篮球急停急起变速运球。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来感染、引导学生,演示各种运球的技术调动了学生求知欲望。(例如:原地高运球、低运球,体前变相运球。行进间高低运球,体前变相运球等)。

★教师讲解示范:教师进行简明易懂的讲解及正确的示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更加清晰的概念。这样80%以上的学生能够很好地解决并掌握教学重、难点。

★学生练习:教师完整动作示范之后以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每组的每个同学都运用起动急停变速运球全场来回一次运球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发现普遍的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辅导,体现师生互动。老师让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运球方式,老师首先要肯定每个小组的成绩,对做的突出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不好的进行鼓励。

3、巩固练习阶段

12分钟

★学生分组练习:一个同学运用起动急停变速运球全场来回一次,另一个同学就去防守运球的同学,尽量去抢断球。而运球的同学尽量不给防守同学抢断。这样的练习方法既可以提高控球的技术,又可以提高防守的技术。

4、结束部分

3分钟

★同学们深呼吸,放松紧张肌肉。

★学生自评:学生简单说出本次课收获与不足等等,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教师解疑。★回收器材 ★下课----师生再见

九、教学效果: 在本次课中基本完成教学目标,90%的同学掌握了运球技术,并通过音乐,游戏等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预计整节课练习密度在45%左右,平均心率在130--135次/分左右。

篇3:篮球—运球急停急起的教学反思

本课以“技术、体能、运用”为体育课堂导向, 以学习篮球运球技术为主线, 结合体能, 融入运球过人技术运用。通过单一技术学习组合和运用逐渐形成运球突破运动技能。在掌握运动技能过程中, 将规则和合作意识融入“以赛促学”的课堂中, 在强化运动技能的同时注重体能发展。课堂教学设计以“蹬”、“跨”、“转”为切入点, 选择符合技术原理的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地练习。课堂中将多媒体技术与技能教学有效地整合,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技术的对比, 突破教学重难点, 从而达到熟练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与多种组合运球的运用效果。同时, 关注学生个体与个性差异发展, 提倡团队合作、互帮互学, 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体前换手变向运球技术是运球过人技术的基础, 进攻者利用突然改变运球方向来突破防守的一种运球方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对手堵截运球前进路线时使用。对学生的运球突破能力、控球能力和手脚协调配合能力要求较高。所以, 通过该项技术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及拓宽视野的能力。篮球运动较其他球类项目技术繁多, 战术形式多样, 且反映出个体作战与协同配合特点, 作为一项趣味性和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 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提高学生自信心及团队协作精神。副教材是力量素质练习, 通过各种方式的平板支撑和跳跃训练的结合, 提高学生躯干力量的同时促进跳跃能力的提升。

本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选项模块的学生, 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对篮球有着浓厚的兴趣。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 基本掌握了各种原地、直线 (曲线) 运球及急停急起等运球过人技术,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是本学期第二次课。在新授课上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动作, 部分学生可以进行过低障碍物练习, 但对于转体探肩技术的掌握普遍不够理想。对于学生来说, 往往存在因运球重心过高使转体探肩速度慢, 导致过人效果不明显, 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高二学生缺乏对过人技术动作的认知基础, 对于何时加快动作速度的认识有待提高。基于以上学情, 本课以学习转体探肩的认知为重点进行教学, 在掌握“一蹬、二跨、三转体”的基础上, 通过“钻”模型 (降低重心) 和“贴”拳击柱 (体会贴过) 等方法加快动作速度, 引导学生体会正确的用力顺序, 并让学生尝试将组合动作融入到技术运用之中, 使技术学习和运用得以有效结合, 逐渐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片段呈现

(一) 开始部分

1. 笔者通过篮球运动中赛场上运动员的“执行力”一词的解释, 引导学生进行整齐划一的队列练习, 为了能使学生的步伐和摆臂能够做到整齐划一进行原地踏步走练习, 练习中要求学生高喊校训“学博志雅, 行懿中西”;

通过1、3排和2、4排的不同方向走, 形成队列的有序拆分和整齐合并, 有效地集中了学生注意力。

2. 热身环节, 笔者通过“穿越火线”的游戏, 带领学生“钻”过人形障碍物 (降低重心) , “贴”过拳击柱 (体会贴过) , 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充分活动下肢的同时密切联系基本部分的技术学习, “钻”、“贴”是为了引导学生体验在降低重心的前提下完成转体探肩。

学生模仿教师通过脚步移动练习 (小碎步、前后跨步) 结合教师的投、突、传等动作做出防守姿势并喊出口号 (我盖、我防、我断) ;此练习有效地将脚步防守和语言干预有效的结合。目的是让学生自我生成在移动过程中的防守意识并用语言干预进攻队员的思路。

(二) 辅助练习及诱导性练习

1.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笔者设计了手指拨球、斜后方拉球、左右抛球、行进间高抬腿胯下绕球、胯下八字绕球、上抛低接球 (左右) 和躲避球 (将球抛至空中并在球下落前快速来回移动, 在降低重心的过程中脚掌内侧快速蹬地并结合转体动作) 等练习。

2. 组织学生进行体前换手运球练习, 并逐步调整运球的重心;

在左跨步换手运球和向右跨步运球之后继续向前运球。

目的:提高学生单手控球的能力和体会换手运球时重心的变化从而加强体前换手运球的综合运用能力。

3. 复习体前换手变向运球过障碍物的练习。

教师强调在过障碍物时需降低重心, 每人2次 (共四个障碍物) 并要求等待的学生进行原地或原地换手运球。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即时评价, 重点提醒学生降低重心和按拍球的部位。练习过程中, 运用IPAD进行视频拍摄 (重心低、按拍球部位准确) , 并在电子大屏幕进行播放。在观看过程中, 学生重点观看优秀学生的按拍球部位和对重心的控制。

目的: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观看到正确的动作示范, 同时练习者也能直接地观看到自己所做的动作, 这对于其技术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4. 挑战球星 (过N BA球星模型和拳击柱) 。

组织学生体验过球星模型和拳击柱, 要求学生按照开始部分的要求进行运球练习, 练习过程中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体验感悟,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转体探肩。然后, 集中学生于大屏幕前观看教师动作示范的视频, 内容包括: (1) 快速连续过障碍物 (球星模型、拳击柱) 上篮练习; (2) 慢动作回放 (过单个障碍物) ; (3) 连续过障碍物投篮。教师要提醒学生重点观看异侧脚的落点和转体探肩的动作以及换手运球之后运球的速度。

目的: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以最佳视角观看到教师的动作示范, 结合慢动作回放, 准确地观察到异侧脚的落点和转体探肩时需贴过障碍物, 这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观察换手运球后的加速。

5. 分层递进。

在全场练习的开始前通过观看精彩的NBA球星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过人集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观看过程中布置观察任务, 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防守时是否有其他运球技术与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相组合, 从而引出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完成情况继续进行反馈练习或拓展练习 (A层次:过低障碍物练习;B层次:挑战明星;C层次:面对消极防守的全场一对一练习) 。体前换手变向运球技术中的转体探肩是过人的重点, 在强调练习要求的同时侧重于巩固动作质量, 整个复习流程成环形结构, 有练习、纠错、再练习、小结。在此部分, 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有效纠错, 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策略, 教师巡回指导, 并引导学生在完成力所能及的练习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练习发起挑战。提出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口号,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6. 挑战自我, 全场一对一 (积极防守) 和部分消极防守。

当分层练习之后, 学生已经不满足于消极防守和继续过障碍物的练习, 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急停急起+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体前不换手运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等组合练习突破积极防守队员, 从而达到挑战自我的目的。教师巡回指导, 指出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如转体探肩不充分、突破之后运球速度不够、突破之后没有“倚”着防守队员等, 然后组织学生在大屏幕前观看优秀学生的动作示范。观看完后让学生自选组合挑战对手、挑战自己, 教师个别纠错, 提醒学生需注意的环节, 然后学生做反馈练习。

目的:作为本次课的拓展练习环节, 学生在一对一的练习过程中遇到积极防守的队员时, 尝试采用组合动作突破防守队员, 为下一节课的练习埋下伏笔。

(三) 身体素质练习

1. 两人相对平板支撑, 通过“石头、剪刀、布”判定输赢, 赢的人后退一步。

最终, 两人离边线更近者为胜者 (输赢只移动一次) 。在这个练习环节, 笔者通过“石头、剪刀、布”和移动, 提高平板支撑练习的难度和趣味性, 从而提高躯干力量。

2. 齐心协力, 相邻的两人成一组, 一人平板支撑, 另一人起身在支撑的学生旁纵跳3次再从身体下方爬过, 然后两人调换。

每两人一组, 以先完成两组为胜。然后, 教师组织学生先体验一次, 学生思考练习的最佳方式;然后,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1~2次比赛, 并评价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的闪光点。比赛中, 要求跳跃的学生喊出次数, 支撑的学生给予加油, 并带领全体学生鼓励还未完成的小组。设计“齐心协力”是对躯干力量和跳跃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以跳、爬为运动载体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四、课后反思

1. 适宜的运动负荷

存在问题:从本节课来看, 从准备部分的“穿越火线”和步伐练习到基本部分的挑战明星和分层递进练习, 学生始终在进行高密度的运动, 练习场地由原地到半场再到全场、练习方式由徒手过障碍物到运球过障碍物再到过防守队员 (积极与消极) 。经统计, 本次课仅有8分钟的等待状态。同时, 因看课教师较多导致室内场馆的温度上升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 学生的心理又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 体能消耗大。其中有1位学生出现因体能消耗较大身体不适而无法练习的现象。

改进策略:课堂上兼顾体能的同时应合理组织练习时间, 教师应观察学生的状态并适当调整练习密度。如, 在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优生的示范、集体纠错和个别指导来调控练习的时间, 并可加入学生之间的互评, 培养学生会看、多想、能做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年龄阶段、身体状况等情况制订教学目标, 从而达到密度、负荷适中的要求, 这样才能真正地将“技术、体能、运用”有效地结合起来, 反之则会抑制。

2. 合理的纠错时机

存在问题:从本节课来看, 教师在基本部分挑战明星时, 除了让学生观看教师慢动作的视频纠正动作的方法之外, 没有比较有效的纠错手段去解决出现的问题, 只是口头强调转体探肩 (如转体探肩做得还不够, 运球重心太高了等) , 导致了学生不知真正的错误原因, 出现为了完成该动作而去做动作的现象, 不知错误如何纠正等。

篇4:篮球—运球急停急起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场景式教学;篮球教学;急停急起

0.引言

急停急起是篮球运球过程中运用较为频繁的一项技能,也是篮球学习的基本功。90年代汤振庸在《篮球课运球急停急起的教学初探》一文较为系统的论述了急停急起的教学方法[1]。

当进攻方有球时,在运球突破的过程中,它是摆脱防守方贴身防守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即便是篮球的业余爱好者,对运球的急停急起动作也颇为熟悉。但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不同,导致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效果差别很大。庄志勇《我国学校篮球教学发展进程与未来展望》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新中国学校篮球教学发展进程进行研究指出我国篮球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存在缺陷[2]。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篮球急停急起是知道的,但是真正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做相应动作时,不是动作走型就是动作不到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在教学中,教师在纠正动作时,也往往得不到学生足够的重视,或者即使得到了重视,但改进的效果也不明显。

笔者注意到近年在别的学科教学中出现了一种“场景式”教学模式,它通过教学中各元素的有效结合,很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关系,并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得到运用和验证。这种“场景式”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借鉴和尝试,将这种教学模式引入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尝试。

通过尝试发现在场景式教学中,学习过程被设定为若干个流程或步骤,教师不预设任何结论,而是给予充分的交流和指导。在动态的学习活动中,师生共同分析原因、形成结论,成为进入下一个流程的要件。这种场景是不断变化的,作为实践和操作性比较强的教学模式,场景式教学的特征是符合篮球教学需求的,而且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已经表明,场景式教学的意义在体育教学中还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研究价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某职业学校高中一年级中篮球选项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80名男生,平均年龄为16.5岁,平均身高为173.2cm。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法

将这80名学生分为两组,每组40人。对两组学生分别给予不同的教学方式,一组采用传统式教学,一组采用场景式教学。

1.2.2观察法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观察,两个班级的学生在篮球运球过程中急停急起错误动作的发现、认识、自我主动改变的情况。

1.2.3比较法

对两组同学的练习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主要体现为他们对这一动作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实践效果等。

2.结果与分析

2.1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比分析

2.1.1传统案例教学法

传统案例教学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讨论和研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和方法的教学手段。传统案例教学的特点是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探讨,传统案例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两个弊端:(1)以解决某些习题或者不连贯的知识点为核心,学生主动学习不具备。(2)系统性,采用的教学形式是学完相应的基础知识后,再以案例的方式贯穿所学的。学生可以没有基础,学生的学习思路跟着老师走就可以了。

2.1.2场景式案例教学法

场景式案例教学,即以传统案例教学为基础,构造一些现实的场景(RealWorldScenario),将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教学中,在完成案例的同时,能考虑到和案例相关的其他问题,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构建场景式案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提出某个或几个场景化案例的需求。

(2)精化知识点。挑选可以组成案例的知识点,按照知识点内容、知识点重要度、知识点难度、相关联知识点(包括要学习这个知识点必须掌握的其他知识点)的条目对知识点内容去粗取精。

(3)合理编排精化知识点在案例中的顺序。整理这些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单支结构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组成这个案例必需的知识点。

(4)增加场景化的描述。场景信息包括案例发生的外围描述,案例要求解决的问题,案例所需的数据,案例的前提条件,案例产生的额外相关因素。增加场景信息的描述不但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生记忆知识点的能力。

(5)分析和该场景化案例相关的其他重要知识点,并将它们尽可能地关联进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1.3两种教学模式的不同点

传统教学方式是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的,是老师要我学习的,老师如何教我跟着学。场景式教学是通过预设仿真场景让学生自己感受动作缺陷,寻找问题的结症,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动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自发地增强,能够主动的纠正动作。同时教师由主导转变为有效引导。

不同点传统教学场景式教学

内容过去的知识即时的感受、学习

途径习惯性领悟、学习、体会

感受被动的接受高峰体验、主动改变

方法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自我学习提高

方式以教师为主的改变以学生为主的自觉改变

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传统上的上下级关系师生之间平等的人际关系,亦即注重通过对话,产生相互影响、相互评价

2.2两种教学模式在教法上的对比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及常识,场景式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更能体现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够不断的明晰目标,最终达到什么目标。

2.3篮球急停急起教学中的实验结果

2.3.1五种易犯错误动作

在教学过程中易犯的错误情况:第一种:学生对球控制不住,以至于想要急停或急起时球却不听话,脱离了身体保护和控制的范围。第二种:运球时对身体重心的控制不合理,以至于破坏了急停急起时动作的实效性。第三种:急停时,制动迟缓而无力,停不住;急起时后脚蹬地无力,起动速度不快,以至于在运球急停和急起时速度变化不大,从而失去了做运球急停急起的目的。第四种:低头运球,以至于急停和急起的时候时机掌握不好,同时也容易失去对场上情况变化的观察。第五种:在急停和急起时,手、脚和身体协调不一致,以至于动作容易走形。

2.3.2问题意识及行动自觉性

传统教学组的学生基本上是等待教师的指导和被动的纠正错误,能够对错误动作的发现、认识并产生自我主动改变行为的低于25%;场景式教学组85%以上的学生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加以纠正。

2.4原因分析

2.4.1认识层面的理解

观察和比较发现,两组同学在对概念的理解上差别不大,对于概念、方法和要领的理解在认识层面较为类似。

2.4.2实践层面的操作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动作时,学生不注意看、听、学,场上做动作随意,主观上没有我要去学习的意愿,是被动的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场景式教学与之相反。

3.两种教学模式在篮球运球急停急起教学中对比的总结与建议

3.1总结

通过对比发现,在场景式教学中,学生更容易认识到自己动作的不足并主动加以修正,学习的主动性和纠正错误动作的自觉意愿增强了。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技术动作讲解示范时,学生的认真度也明显提高。通过渐进式的方式,较好地消除了错误动作在练习中的再次出现。

在场景式教学中,强调了手、脚和身体在练习过程中的协调性,还强调学生提高对动作在运用时的实效性,克服华而不实的动作的运用。通过篮球比赛的实战检验,实战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加深学生对这一基本动作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3.2建议

针对在运球过程中身体重心不易控制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分场景,安排学生在行进间运球时到某一特定的标志处做急停和急起的动作,反复强调学生对身体重心变化的控制,并且要求动作由慢到快,同时,进行小组分列对比,反复强调学生对做动作的认真程度,改变学生思想意思上对动作处理的随意性。

针对于学生低头运球的错误动作,在安排练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根据教师的手势反复做急停急起练习,这样不仅能改变他们低头运球的错误动作,并通过场景设置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实效性。

4.结论

在体育教学中,一些基础动作的练习往往枯燥无味,不易被学生掌握,通过创设“练习”场景、“游戏”场景,用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让教学焕发活力。通过预设仿真场景让学生自己感受动作缺陷,寻找问题的结症,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动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自发地增强。教师在教学中由主导转变为有效主导。在教法上更能体现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够让学生不断的明晰目标,知道我们要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做,最终达到什么目标。同时能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作为实践和操作性比较强的教学模式,场景式教学的特征是符合篮球教学需求的。也是一种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

该研究对场景式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充分体会到场景式教学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良好效果,为下一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场景式教学方式的铺开,做了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汤振庸.篮球课运球急停急起的教学初探[J].体育科技,1996,04.

[2]庄志勇.我国学校篮球教学发展进程与未来展望[J].2006,5.

[3]王顺.场景教学让体育焕发活力[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7.

[4]段书飞.情景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华章,2011,4.

[5]袁雪峰.如何让体育课吸引人[N].中国体育报,2008.

篇5:篮球—运球急停急起的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省技工学校综合教材《体育》全一册第四章篮球第二节基本技术部分。

篮球是以球为主,以投篮得分为目的而进行的攻守交替、集体对抗的球类运动项目。篮球运动形式灵活,不仅富有对抗性、集体性,而且富有健身性、娱乐性、艺术性、趣味性。它对全面发展身体、培养优良品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球和投篮都是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运球不仅是进攻队员摆脱防守创造传球、突破、投篮得分的桥梁,也是进攻队员发动快攻、组织与调整战术配合,瓦解防守阵形的重要手段。运球急停急起是在运球推进时,进攻队员利用速度变化来摆脱防守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运球方法。投篮是篮球运动中唯一的得分手段,竞赛中进攻队员运用各种技战术都是围绕创造机会进行投篮得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是各种投篮方法的基础,它具有出手点高、便于结合和转换其它攻击动作,及在不同距离和位置上均可应用的优点。在初中阶段,学生都已经学过这两项基本技术,今天,再次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这两项基本技术的运用能力,为今后的组合技术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难点

(1运球急停急起重点:手臂动作 难点:脚步动作和手臂动作的协调配合

(2原地单手肩上投篮重点:出手动作(伸臂、屈腕、拨指动作 难点:上下肢的协调用力。

学情:技校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篮球是深受学生喜爱的球类运动项目,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学习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一般。

教学目标:

1、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篮球基本功的意识;2、90%以上的学生能在运球急停时较好地控制身体重心,进一步明确急停与急起时手按拍球的部位,提高控制球能力和手脚协调配合能力;改进和提高投篮技术;发展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精神,发展自学自练自评能力。

二、教法与学法指导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教育教学原则、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主要采用了分层教学法和游戏竞赛法。分层教学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半场运球急停投篮部分,定点投篮晋级成功的学生可以先做运球急停投篮(或跳投练习,再参加自投自抢的罚球比赛,没有及时晋级成功的学生则直接参加罚球比赛。运用游戏竞赛法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游戏和竞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学法指导上,主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方面,引导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有效解决组内共同存在的问题,实现小组共同的目标。通过自我展示和追逐练习时自主选择练习伙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热身(约10分钟

1.跨步急停、急起的脚步练习:熟悉脚步动作,与运球急停急起作好衔接。

2.熟悉球性练习(包括拍起放在地上的球、蹲着运球、原地高低运球、原地体侧前后推拉运球等练习:体会手按拍球的部位和力量大小,提高控制球能力。

3.展示不同的运球方法与技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体验运动乐趣,了解学生的运球能力。

(二学习园地(约32分钟

1、运球急停急起(约14分钟

(1运球跨步急停练习:提高学生急停时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和体会手按拍球的部位。

(2原地运球看手势做急起运球练习:培养抬头习惯和体会脚用力蹬地急起的感觉。

(3看信号急停急起运球练习:培养抬头习惯,提高反应能力和手脚协调配合能力。

以上练习的同时,对学生容易出现的低头运球、急停时身体前冲、急起时蹬地迈步不及时、手脚配合不协调时丢球和带球跑等现象予以相应的指导与纠正。

(4一人徒手做急停急起,另一人运球追逐对方相应做急停急起练习(追逐练习:提高学生对抗中急停急起的能力,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同时结合规则精神,讲明带球撞人与阻挡犯规的判罚原则,强调练习时保持合理的位置。

2、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约18分钟

(1原地持球投篮模仿练习:着重体会手腕手指拨球的感觉和全身协调用力。(2利用罚球区的站位线和罚球线进行定点晋级投篮练习:体会不同距离、不同角度投篮时手腕手指拨球的感觉和用力大小。

(3半场运球急停投篮(或跳投练习:以体会跨步接球、(起跳、举球协同配合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球和投篮的衔接能力。

(4自投自抢的罚球比赛:提高运投结合的能力和投篮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激发成功欲望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继续学习和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三调节与放松(约3分钟

手臂摆动练习和各种伸展练习(背景音乐《天鹅》:调整身心缓解疲劳,集中精力投入到下一节课。

四、场地器材篮球场,篮球(一人一球,跑表,录音机,音乐

上一篇:持续改进问题的探讨下一篇:法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