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目录

2024-06-04

高等数学目录(通用8篇)

篇1:高等数学目录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1、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

2、简述高等教育的特征

3、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具体体现有哪些

4、试述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高等教育目的1.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2.简述高等教育目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3.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4.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目的观的认识?5.试述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1.简要说明高等教育结构是如何的?2.什么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3.高等教育的功能有哪些?4.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5.简述高等学校的职能?6.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概述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社会 第三节 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 1 简述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概念,及你如何理解这一规律的内涵?2 根据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理,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3 举例子说明教育受政治的制约并为政治服务。4 为什么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更深层次的本质关系?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与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5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试用这一理论,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专业与课程

第一节 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涵义 第二节、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改革趋势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课程编制 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

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概述 第二节高等学校教学过程 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学原则 第四节高等学校教学方法 第五节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 第六节高等学校教学评价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师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学生 第三节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1.高等学校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当好一个高校教师有何意义?2.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3.如何正确理解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4.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要求各是什么?5.高校师生之间关系有哪些重要的表现形式?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德育

第一节 高等学校德育的内容与作用 第二节 高等学校德育的过程与原则 第三节高等学校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简述高等学校德育的原则有哪些?

2、试述你对德育方法怎样分类?

3、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德育过程?

第九章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

第一节高校校园文化概述 第二节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形态及其作用 第三节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十章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简述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297-307)2.简述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3.简述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4.21 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有四个特征: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1、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

2、简述高等教育的特征

3、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具体体现有哪些

4、试述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高等教育目的1.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2.简述高等教育目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3.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4.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目的观的认识?5.试述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1.简要说明高等教育结构是如何的?2.什么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3.高等教育的功能有哪些?4.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5.简述高等学校的职能?6.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概述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社会 第三节 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 1 简述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概念,及你如何理解这一规律的内涵?2 根据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理,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3 举例子说明教育受政治的制约并为政治服务。4 为什么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更深层次的本质关系?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与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5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试用这一理论,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专业与课程

第一节 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涵义 第二节、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改革趋势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课程编制 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

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概述 第二节高等学校教学过程 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学原则 第四节高等学校教学方法 第五节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 第六节高等学校教学评价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师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学生 第三节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1.高等学校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当好一个高校教师有何意义?2.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3.如何正确理解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4.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要求各是什么?5.高校师生之间关系有哪些重要的表现形式?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德育

第一节 高等学校德育的内容与作用 第二节 高等学校德育的过程与原则 第三节高等学校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简述高等学校德育的原则有哪些?

2、试述你对德育方法怎样分类?

3、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德育过程?

第九章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

第一节高校校园文化概述 第二节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形态及其作用 第三节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十章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简述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297-307)2.简述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3.简述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4.21 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有四个特征: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高等教育的特点。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

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6、简述一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

1、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

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3、什么是个别差异

4、个别差异的成因

5、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差异

6、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

7、什么是人际交往。

8、人际交往的主要功能。

9、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0、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

1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

12、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及调试。

1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1.论述教师角色的多样化?2.简述教师角色形成的阶段?3.论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4.论述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5.试述教师自身如何应对职业压力? 第四章 学习理论

1.简述人类学习的特点?2.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3.简述桑代克提出学习律?4.简述观察学习的过程?5.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7.简述罗杰斯教育思想中的学习观?第五章: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分类: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1什么是学习动机?它对学习活动有什么作用。2 学习动机的心里机制是什么;3 谈谈学习动机理论对于当今教育的启迪。4 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内部条件大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5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第六章 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第二节 常用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 策略性学习和学习策略的教学 第七章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迁移

第一节学习迁移的概述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 第三节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及教学第八章高等学校教学心理

第一节知识的概述 第二节知识的学习与保持第三节问题与问题解决 第四节创造性及创造性的提高 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测量

第一节教学测量与测验概述 第二节 教学测量的类型 第三节 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

1.什么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它有什么特点?2.教学评价与测量、测验的关系怎样?3.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4.教学测量与测验的作用?5.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几类?6.就你的经验谈谈教师自编测验存在哪些不足?改进的途径是什么? 第十章 大学生德育心理

1.品德的心理结构2.皮亚杰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论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有何不同? 3.论述大学生品德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第十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2.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试析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4.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5.谈谈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6.试述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经和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高等教育的特点。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

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6、简述一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

1、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

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3、什么是个别差异

4、个别差异的成因

5、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差异

6、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

7、什么是人际交往。

8、人际交往的主要功能。

9、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0、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

1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

12、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及调试。

1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1.论述教师角色的多样化?2.简述教师角色形成的阶段?3.论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4.论述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5.试述教师自身如何应对职业压力? 第四章 学习理论

1.简述人类学习的特点?2.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3.简述桑代克提出学习律?4.简述观察学习的过程?5.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7.简述罗杰斯教育思想中的学习观?第五章: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分类: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1什么是学习动机?它对学习活动有什么作用。2 学习动机的心里机制是什么;3 谈谈学习动机理论对于当今教育的启迪。4 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内部条件大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5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第六章 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第二节 常用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 策略性学习和学习策略的教学 第七章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迁移

第一节学习迁移的概述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 第三节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及教学第八章高等学校教学心理

第一节知识的概述 第二节知识的学习与保持第三节问题与问题解决 第四节创造性及创造性的提高 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测量

第一节教学测量与测验概述 第二节 教学测量的类型 第三节 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

1.什么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它有什么特点?2.教学评价与测量、测验的关系怎样?3.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4.教学测量与测验的作用?5.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几类?6.就你的经验谈谈教师自编测验存在哪些不足?改进的途径是什么? 第十章 大学生德育心理

1.品德的心理结构2.皮亚杰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论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有何不同? 3.论述大学生品德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第十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2.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试析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4.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5.谈谈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6.试述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经和方法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1、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

2、简述高等教育的特征

3、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具体体现有哪些

4、试述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高等教育目的1.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2.简述高等教育目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3.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4.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目的观的认识?5.试述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1.简要说明高等教育结构是如何的?2.什么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3.高等教育的功能有哪些?4.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5.简述高等学校的职能?6.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概述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社会 第三节 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 1 简述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概念,及你如何理解这一规律的内涵?2 根据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理,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3 举例子说明教育受政治的制约并为政治服务。4 为什么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更深层次的本质关系?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与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5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试用这一理论,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专业与课程

第一节 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涵义 第二节、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改革趋势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课程编制 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

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概述 第二节高等学校教学过程 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学原则 第四节高等学校教学方法 第五节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 第六节高等学校教学评价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师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学生 第三节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1.高等学校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当好一个高校教师有何意义?2.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3.如何正确理解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4.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要求各是什么?5.高校师生之间关系有哪些重要的表现形式?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德育

第一节 高等学校德育的内容与作用 第二节 高等学校德育的过程与原则 第三节高等学校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简述高等学校德育的原则有哪些?

2、试述你对德育方法怎样分类?

3、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德育过程?

第九章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

第一节高校校园文化概述 第二节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形态及其作用 第三节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十章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简述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297-307)2.简述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3.简述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4.21 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有四个特征: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1、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

2、简述高等教育的特征

3、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具体体现有哪些

4、试述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高等教育目的1.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2.简述高等教育目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3.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4.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目的观的认识?5.试述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1.简要说明高等教育结构是如何的?2.什么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3.高等教育的功能有哪些?4.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5.简述高等学校的职能?6.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概述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社会 第三节 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 1 简述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概念,及你如何理解这一规律的内涵?2 根据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理,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3 举例子说明教育受政治的制约并为政治服务。4 为什么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更深层次的本质关系?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与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5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试用这一理论,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专业与课程

第一节 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涵义 第二节、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改革趋势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课程编制 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

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概述 第二节高等学校教学过程 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学原则 第四节高等学校教学方法 第五节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 第六节高等学校教学评价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师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学生 第三节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1.高等学校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当好一个高校教师有何意义?2.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3.如何正确理解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4.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要求各是什么?5.高校师生之间关系有哪些重要的表现形式?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德育

第一节 高等学校德育的内容与作用 第二节 高等学校德育的过程与原则 第三节高等学校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简述高等学校德育的原则有哪些?

2、试述你对德育方法怎样分类?

3、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德育过程?

第九章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

第一节高校校园文化概述 第二节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形态及其作用 第三节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十章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简述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297-307)2.简述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3.简述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4.21 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有四个特征: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高等教育的特点。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

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6、简述一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

1、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

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3、什么是个别差异

4、个别差异的成因

5、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差异

6、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

7、什么是人际交往。

8、人际交往的主要功能。

9、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0、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

1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

12、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及调试。

1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1.论述教师角色的多样化?2.简述教师角色形成的阶段?3.论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4.论述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5.试述教师自身如何应对职业压力? 第四章 学习理论

1.简述人类学习的特点?2.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3.简述桑代克提出学习律?4.简述观察学习的过程?5.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7.简述罗杰斯教育思想中的学习观?第五章: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分类: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1什么是学习动机?它对学习活动有什么作用。2 学习动机的心里机制是什么;3 谈谈学习动机理论对于当今教育的启迪。4 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内部条件大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5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第六章 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第二节 常用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 策略性学习和学习策略的教学 第七章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迁移

第一节学习迁移的概述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 第三节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及教学第八章高等学校教学心理

第一节知识的概述 第二节知识的学习与保持第三节问题与问题解决 第四节创造性及创造性的提高 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测量

第一节教学测量与测验概述 第二节 教学测量的类型 第三节 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

1.什么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它有什么特点?2.教学评价与测量、测验的关系怎样?3.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4.教学测量与测验的作用?5.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几类?6.就你的经验谈谈教师自编测验存在哪些不足?改进的途径是什么? 第十章 大学生德育心理

1.品德的心理结构2.皮亚杰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论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有何不同? 3.论述大学生品德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第十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2.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试析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4.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5.谈谈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6.试述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经和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高等教育的特点。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

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6、简述一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

1、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

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3、什么是个别差异

4、个别差异的成因

5、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差异

6、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

7、什么是人际交往。

8、人际交往的主要功能。

9、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0、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

1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

12、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及调试。

1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1.论述教师角色的多样化?2.简述教师角色形成的阶段?3.论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4.论述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5.试述教师自身如何应对职业压力? 第四章 学习理论

1.简述人类学习的特点?2.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3.简述桑代克提出学习律?4.简述观察学习的过程?5.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7.简述罗杰斯教育思想中的学习观?第五章: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分类: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1什么是学习动机?它对学习活动有什么作用。2 学习动机的心里机制是什么;3 谈谈学习动机理论对于当今教育的启迪。4 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内部条件大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5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第六章 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第二节 常用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 策略性学习和学习策略的教学 第七章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迁移

第一节学习迁移的概述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 第三节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及教学第八章高等学校教学心理

第一节知识的概述 第二节知识的学习与保持第三节问题与问题解决 第四节创造性及创造性的提高 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测量

第一节教学测量与测验概述 第二节 教学测量的类型 第三节 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

1.什么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它有什么特点?2.教学评价与测量、测验的关系怎样?3.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4.教学测量与测验的作用?5.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几类?6.就你的经验谈谈教师自编测验存在哪些不足?改进的途径是什么? 第十章 大学生德育心理

1.品德的心理结构2.皮亚杰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论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有何不同? 3.论述大学生品德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第十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2.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试析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4.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5.谈谈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6.试述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经和方法

篇2:高等数学目录

湖南省2011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专业目录

考生须知

一、报名时间:网上报名8月25日-9月5日;现场信息确认9月6日-9月14日。

二、考试时间:10月15日-16日。

三、报名办法:报名者在规定的网上报名时间内,登录“湖南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网上报名系统”(网址:http:///czbm),按照有关规定输入个人基本信息和志愿信息。报名者在完成网上报名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持本人第二代身份证、毕业证等有关证件原件,到当地招生考试机构或由当地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现场接受资格审查、采集、校对、签名确认本人的报名信息,按规定缴纳报名、考试费,领取《湖南省2011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报名登记表》(录取新生报到入学的证件之一)。逾期未到报名点现场确认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一律无效。凡符合录取照顾加分条件的考生,应在现场确认报名信息的同时办理加分手续,逾期概不受理。

四、报名条件见《湖南省2011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有关规定。

五、招生专业目录的详细内容见《湖南省2011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专业目录》(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编印),考生还可直接从湖南招生考试信息港(http://)查阅。由于我省实行计划编制改革,省属院校招生计划需在报名后确定,本次公布的省属院校招生专业目录暂无计划数。

六、加试科目:报考专升本专业和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在报名后应及时与报考学校联系,了解加试专业课的相关事宜。

七、11月8日公布考生成绩。成绩查询方式:(1)湖南招生考试信息港;(2)声讯台16885588(自动)1607160(人工台);(3)移动、电信C网、电信小灵通用户发送“CJCK#”加“后12位考生号”至1062899261;联通用户发送“CJ#”加“后12位考生号”至1062899291。录取状态查询方式:(1)湖南招生考试信息港;(2)声讯台 16885688、16885789(自动)1607160(人工台);(3)移动、电信C网、电信小灵通用户发送“LQZT#”加“后12位考生号”至1062899266;联通用户发送“CKLQDT#”加“后12位考生号”至1062899293。

八、考试教材

我院选用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最新全国成人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教材》(高中起点升本、专科)、《2011年最新全国成人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教材》(专科起点升本科)作为我省成人高考复习用书。考生需到所在市(州)、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或各级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购买。

篇3:高等数学高等在哪里

其实,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初等函数初等函数是这样定义的: 对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及反三角函数这五类基本初等函数进行有限次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所构成的函数( 且有具体表达式) 称为初等函数. 既然研究对象相同,那么差异究竟在哪里呢? 根本的差异在于高等数学中引入了极限的研究工具,从而初等数学是一种静态的数学,而高等数学则成了一种动态的数学.

回顾从小学到中学是如何研究数学的呢? 无非是循序渐进地引入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因为四则运算的需要,数的范围也从正整数逐步扩充到负数、有理数; 后来又引入了乘方、开方运算,数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充到无理数再后来又引入了指数、对数运算及三角、反三角运算,应运而生出现了复数; 将数的这些运算一环套一环,便是复合运算的概念. 但这一切的运算都是静态进行的,我们称之为初等数学.

高等数学的核心“机密”是在初等数学基础上引入了极限概念,从而对数的认识从有限发展到了无限,但就是这种认识,使数学运算从量变飞跃到了质变,从静态飞跃到了动态.

举个例子. 一根笔直的木头旗杆,每天从顶部锯掉留下高度的十分之一,10天后剩下多少? 这个数学题小学生都会做,答案为: ( 0. 9)10= 0. 3486784401; 若将10换成100,算法照旧,即( 0. 99)100; 若将10换成自然数N,只要,N是确定的具体数,仍然能算出((N-1)/N)N的具体数值,这种计算还是静态的. 但当让N越来越大且趋于无穷大( 比任何确定的自然数都大) 时,这根旗杆能剩下多少? 即使是对每秒亿次的超级计算机都变得英雄末路了,因为这种计算模式已经从静态跃升为动态,必须引入极限的概念才能解决.

极限中最简单直观的极限是数列极限,即考察一列数从有限发展到无限时是否在越来越无限靠拢某个目标,是否出现了质变. 当然数学的术语是需要严格定量的,而不能只是模糊的定性. 但抓住了极限的牛鼻子,对极限命题的量化就容易理解. 对数列极限理解透了,理解函数的极限就游刃有余了.

函数的连续性本质上是一个极限概念: 当函数f( x) 在某点a的极限存在且正好等于函数值,即,即定义为f( x) 在x = a点连续.

导数运算是什么? 导数只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极限,即应变量增量与自变量增量比的极限. 定积分运算是什么又是一种特殊的极限,即由在某个区间上定义的函数构造的一个特殊的和式极限. 如果说,微分、积分与极限的关系还有点雾里看花,那么无穷级数的求和与敛散性判断则是与极限直接挂钩了. 可以说整个微积分学都是建立在极限这个平台上.

至于导数( 或微分) 计算公式都由两个重要的极限:

推导演化而来. 而不定积分则是微分运算的反运算而已. 如果你初等数学的基础扎实,那么可以说学习微积分就赢在起跑线上了,只要掌握好极限概念及计算技巧,微积分的公式是很容易自己推导从而熟记它.

总之,只要把极限这个平台夯实夯牢,那么高等数学的教学便是在这个平台上长袖善舞的事了.

摘要:高等数学的核心“机密”在于在初等数学基础上引入了极限概念,使对数的认识从有限发展到无限,从而数学模式也从初等数学的静态跃升到了高等数学的动态.

篇4:试析高等数学中数学结构理解

关键词 高等数学 数学结构 数学理解

对数学来说,结构无处不在,结构是由许多节点和联线绘成的稳定系统。数学中最基本的就是概念结构,它们之间的联系组成了知识网络的结构,剖析高等数学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加深对高等数学的理解。由于理解是学习数学的关键,学生可以通过对数学知识、技能、概念与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来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从认知结构,特别是结构的建构观点来看,学习一个数学概念、原理、法则,如果在心理上能够组织起适当的、有效的認知结构,并使其成为个人内部知识网络的一部分,那么这才是理解。而其中所需要做的具体工作,就是需要寻找并建立恰当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概念的心理表象建构得比较准确,与其它概念表象的联系比较合理,比较丰富和紧密。在学习一个新概念之前,头脑里一定要具备与之相关的储备知识,它们是支撑新概念形成的依托,并且这些有关概念的结构,是能够被调动起来的,使之与新概念建立联系,否则就不会产生理解。所以要使新旧知识能够互相发生作用,建立联系,有必要建立一个相应的数学结构,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在微积分的学习中,通过对其结构的剖析,使学习者头脑中的数学结构处于不断形成和发展之中,并将其发展的结构与已形成的结构统一起来,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一、高等数学内容的结构特点

高等数学以极限思想为灵魂,以微积分为核心,包括级数在内,它们都是从量的方面研究事物运动变化的数学方法,本质上是几种不同性质的极限问题。连续性质是自变量增量趋于零时,函数对应增量的极限;导数是自变量增量趋于零时,函数的增量(偏增量)与自变量增量之比(差商)的极限;一元或多元积分都是和式的极限,而无穷级数则是密切联系序列极限的另一种极限。微分是从微观上揭示函数的有关局部性质,积分则从宏观上揭示函数的有关整体性质,它们之间通过微积分基本定理联系起来;广义积分把无穷级数与积分的内部沟通起来;而微分方程又从方程的角度把函数、微分、积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展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的依赖转化关系。

二、如何利用结构加强理解

(1)注重整体结构理解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交换而导致的知觉建构,虽然现今的教材基本上按一定框架编写,但其中相关的知识点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网络,并达到真正理解,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逻辑结构与心理结构统一起来,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结构。理解知识的前提是理解它如何在头脑中表征的,这个过程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加以运用,达到更深意义上的掌握。由于高等数学具有清晰的数学结构,因而其相关知识学习中也充满了知识的同化过程。在高等数学知识结构中,微积分建立在极限的基础之上。因此在高等数学中,新知识获得要依赖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同时新旧知识还必须要有相互作用,即新旧意义的同化,才能形成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如微分是差商的极限,积分为微分的逆运算,而定积分则为和的极限,只有将这些新旧概念在头脑中不断同化作用,才能形成新的高级知识结构网络,才能加强对相应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内部认知过程,它要求学习者要有积极主动的精神,即有意义学习倾向;同时还要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找到适当的同化点。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所接受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注重结构中的概念理解数学结构是有许多个结构所组成的,而个别的概念一定要融人其它概念,合成的概念结构才有用。数学中的概念往往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既有助于数学结构的建立,有助于新的概念地自然引入,从而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微积分这部分内容中,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偏导数、全微分、方向导数这组概念之间的联系,与一元函数中的极限、连续、偏导数、微分概念之间的联系,这两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而且每个相对的概念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与区别,多元函数中许多微分概念是在一元函数基础上的推广与发展,它们是密不可分。积分学中的定积分、重积分、二类曲线积分、二类曲面积分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通过联想,可以从二维空间进入到三维空间,直至到更多维的空间,从有形进入无形,从现实世界进入虚拟世界,这样步步渗入,步步构建,不断引入新概念,不断更新组建数学结构,使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结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3)在教学中利用数学结构加强学生的数学理解教师对数学结构的理解对学生建立起自身的数学结构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才能理解数学。首先,在数学中利用高等数学结构的纵向与横向联系,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在利用求曲边梯形的面积来引入定积分的概念时,其基本思维方法是: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最后得出定积分的概念。而这一方法同样可解决求曲顶柱体的体积、空间物体的质量、曲线段的质量等问题,区别仅在于取极限时趋向于零的元素不同而已。在具体每一章的讲解中,要着重介绍此章知识的数学结构中的内在联系及其本章的关键与核心的处理方法,使学生能够抓住本质,真正做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建构自己本章的数学结构,并能用框图展现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加对高等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高等数学学习的质量。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结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其自学,调动和增强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信心和自觉程度。

参考文献:

[1]陈琼,翁凯庆.试论数学学习中的理解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1)

篇5:高等教育学课程阅读论文目录

蔡元培:(讨论2)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917)

回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全体学生欢迎会上演说(1919)教育独立议(1922)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1934)我在教育界的经验(1937)蒋梦麟

那些扰攘不安的岁月 《西潮》英、中文序言 《新潮》缘起、引言 试为蔡先生写一篇简照 蔡先生不朽 忆孟真 胡适:

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1920)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1932)知识的准备(1941)北京大学五十周年(1948)梁漱溟 纪念蔡元培先生 傅斯年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 傅斯年全集序言(欧阳哲生撰)罗家伦

伟大与崇高——纪念先师蔡孑民先生

蔡无培先生与北京大学——谨以此文纪念先师蔡孑民先生百年诞辰 蒋梦麟先生传略 应星(讨论5)

蔡元培治校与中国现代学术共同体的兴起——1917-1923年的北京大学(《教育与现代社会》149-225页)

梅贻琦(讨论3)赠别大一诸君 就职演说

在昆明公祝会上的答辞 大学一解

工业化的前途与人才问题 竺可桢(讨论4)思想自传(1961)张伯苓(讨论4)

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1944)外国论文(讨论1)席勒:利禄之徒与哲学之才

洪堡: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 维泽:寂寞和交际作为知识增长的条件 韦伯,学术与政治(第一篇)。

录像片类:

1、百家讲坛:我心目中的陈嘉庚(上下),各37分钟。陈毅明,易中天。

2、[人物]南开之父——张伯苓,26:47分钟。

3、纪实·见证栏目: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

(一)北上

(二)燕园

(三)守望,各27分钟。

4、大师:蔡元培革新北京大学自由之风,24分钟。[启蒙]第二集:蔡元培与北大,29分钟。

著作类:

1、《八位大学校长》智效民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前言:看他们怎样当校长

北大功臣蒋梦麟(20世纪二十三年代任北京大学校长 胡适:两次当校长(1928-1930年任中国公学校长;1945-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梅贻琦怎样做人做事(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张伯苓:中国私立大学的拓荒者(1919-1948年任南开大学校长。

竺可桢:管天的人如何管大学(1936-1949年任浙江大学校长。

罗家伦的校长生涯(1928-1930年任清华大学校长;三四十年代任中央大学校长。

任鸿隽与四川大学(1935-1937年任四川大学校长。胡先骕与中正大学的命运(1940-1943年任中正大学校长。这8位校长有7位留学美国,张伯苓早年虽未留美,同样深受欧美教育思想的影响,曾获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他们花大力气将西方科学精神和教育理念引入中国,对北大、清华、南开、浙大、中央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的建设,对现代中国教育与学术体制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书不随流俗,不囿偏见,择其要者——勾勒出来,颇具参考和研究价值。

2、《绝代风流》,刘宜庆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年。

西南联大的风流,就像魏晋风度一样,令后人景仰。这风流包含了不党不官、人格独立、敢于批判的铮铮风骨:弦歌不绝、为人师表、一身正气的泱泱风范;沉潜专注、甘于奉献、光风霁月的谦谦风度。西南联大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那 些特立独行、放浪形骸、个性卓异之士,才华与激情四射,谱写了一个不老的传奇。本书在还原联大师生跑警报、泡茶馆、唱昆曲、看电影的同时,渗透了这样的历史省察:西南联合大学的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思想独立,这些宝贵的精神资源为何流失?在历史的动荡中,联大教授遭遇了怎样的诡异命运?在时代分岔的道路上,他们如何选择?本书关注西南联大师生的日常教学和衣食住行,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幽微精神,再现西南联大的风流。

3、《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常江译,海南出版社,2010年。

司徒雷登(1876-1962),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1876年6月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1908年,应南京金陵神学院聘请,司徒雷登携妻儿离杭赴任。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8月离开中国。1962年9月19日逝于美国华盛顿。

4、《司徒雷登传》,李跃森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篇6:高等数学目录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说明

一、本目录是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有关规定与要求,以当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设施的现状为基点,着眼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

二、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设备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竞赛正常进行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具体措施,是学校基本教学条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办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重视和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建设和配备工作,在学校建设规划中予以重视,在财力、物力上予以保证。

三、本目录分两大部分,即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附件二)和体育场地基本要求及体育器材配备目录(附件三)。

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分为两类,即基本配备类和发展配备类;体育器材配备目录包括体育场地基本要求。

(一)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 1.基本配备类:

(1)必配类:是根据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在考虑学校规模、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各学校必须按照要求配备(在校学生不足5000人及以下规模的学校可酌减)。

(2)选配类:选配类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地域、气候、传统、经济状况等),围绕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自主选择配备。

(3)必配类和选配类共同组成某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基本配备目录。2.发展配备类: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学校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要主动使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条件进一步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要求,从数量和质量上全面提高。但是,“211工程”建设学校和全国重点大学,须按发展配备类目录配备。

(二)体育场地基本要求及器材配备目录 1.体育场地主要从体育场地占地面积、障碍物的控制范围、照明要求等内容进行明确。

2.本目录体育场地基本要求不包括体育馆和风雨操场建设标准,也不包括田径场、足球场等项目的看台建设标准。

3.本目录所涉及的体育场地基本要求及器材配备目录,是对一个体育项目的单个运动场地或单个运动者确定的配备,同一项目的器材配备数量参照该目录执行。

4.本目录未涉及到的其它体育项目的建设标准及器材配备目录,建设及配备时可参照该项目的竞赛所需标准配备。

四、普通高等学校试办某项高水平运动队,学校应按该项目所需的场馆设施和器材进行配备,应有专项投入和安排。

五、多校区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配备,按每校区在校生规模对照此目录分别配备(不开设体育课程的校区除外)。

六、鼓励各普通高等学校加快室内运动场地建设,在保证必配的室内运动场地前提下,增加的室内运动场地面积可按三倍折算成室外运动场地(游泳馆除外);高水平运动队专用场馆设施不计入室内、外运动场地面积。

七、学校在按目录配备设施器材时,应注意选择美观、实用、安全并经质检部门认定的优质产品。各类运动设施建设必须符合有关的安全要求,要加强对体育场馆器材设施的维护、保养和管理,确保锻炼环境安全和锻炼者的人身安全。

八、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在执行本目录的规定与要求时,可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和地理环境资源,因地制宜的配置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并努力提高其利用率。

篇7:高等数学目录

专著类

1.《大学的理想》,约翰·亨利·纽曼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爱弥尔》,卢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教育漫话》,洛克,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伯顿·克拉克等著,王承绪等编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6.《高等教育哲学》,约翰·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7.《高等教育系统》,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8.《大学的功用》,克拉克·克尔著,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9.《大学的使命》,奥尔特加·加赛特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0.《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弗兰斯.范富格特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1.《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克拉克·克尔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2.《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责任》,德里克·博克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3.《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伯顿·克拉克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4.《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约翰·范德格拉夫编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5.《世界教育危机》,菲利普·库姆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6.《教育组织行为学》,罗伯特.欧文斯著,窦卫霖等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17.《教育哲学通论》,黄济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8.《中国教育行政学》,萧宗六,贺乐凡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9.《比较高等教育》,谢安邦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1.《管理心理学》,朱国定,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2.《教育评价学》,陈玉琨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3.《教学论》,李秉德,李定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24.《课程新论》,廖哲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5.《大学教学学》,张楚廷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教育法学》,黄巍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7.《德育新论》,鲁洁,王逢贤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8.《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闵维方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9.《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张应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0.《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1.《当代中国教育结构体系研究》,郝克明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2.《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王小蔓,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3.《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陈学飞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4.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Concepts and Practices.Fred C.lunnenburg,Allan c.Ornstein.Foreign Langu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35.Educational Psychology for Effective Teaching: Kenneth T.Henson, Ben F.Eller.Foreign Langu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36.The Professional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or:Educator,Leader,and Manager.Roger

B.Winston,Jr.Don G..Creamer Theodore K.Miller and Associates BRUNNER-ROUTLEDGE.ROGER 2001

期刊类

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主办 中国高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

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

篇8:高等数学——高中数学的延伸

一、存在问题

1.学生

高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是紧张且超负荷的, 进入高校学生思想上产生了一种惰性, 自制能力较差, 加上高职学生大多数高中的数学成绩都不好, 基础薄弱, 对高等数学没有兴趣学习, 心生恐惧害怕, 于是一上课就伴随着头疼、心烦、听不进去等现象, 有的甚至刚入学就想放弃高等数学的学习, 觉得自己学不好数学.在这样情况下高等数学课的进展及后续课程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高等数学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 放弃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 就意味着放弃专业学习, 更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未来.

2.老师

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传统, 大多属于填鸭式、灌输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与老师有较长的时间接触, 教师能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进入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其教学方式仍然较为传统, 并且与学生接触时间少, 所以很难全面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 主要是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但从这里了解的情况并不完全真实可靠.陈旧的教学理念与学科的发展、工程技术的实践不协调.

3.教学要求

高中教学中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教师在课堂上能很好的控制每名学生的听课情况;而高职学校多偏重于专业课、实践课, 数学常常不被重视,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对自己要求高的就好好学, 更多的学生只期望在期末考试中能够及格.上课时有些学生不认真听讲, 有的看无关书籍、有的小声说话、有的睡觉、甚至有个别学生随意旷课, 这种环境影响整个课堂气氛, 导致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学习, 无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今后的转变

1.教学观念的转变

高职数学教学观念改革势在必行, 教师应把学生从高中重视技巧性, 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到树立新的学习观,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灵活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 领会数学精神, 提高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好高等数学的自信心, 从而形成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同时教师应主动了解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问题的习惯, 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 形成主体性教育思想, 提高高职数学的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的转变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高职数学教育应该围绕这一目标确立教学思想, 摆脱旧的教育方式.根据院校专业的要求, 调整教学内容, 对有需要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扩充, 多讲授分析处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高职数学主讲教师之间要多进行教学研究, 并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范畴及相关性, 了解高职数学在现实及专业中的使用情况, 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教学过程中加入具有社会时代前沿的信息, 增强学生在数学与生活经验方面的联系, 使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从而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教学形式的转变

高职数学是一门抽象课程, 学生学不好是无法与现实事物联系, 不能很好的理解.为了克服学生这种恐惧抽象的心理, 在高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加入多媒体教学, 增强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 记忆更加牢固,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其数学品质.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同时可以开展基于数学的课外学术活动, 让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的科技创新活动, 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介绍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让他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转变教学形式为重视专业领域建设, 注重校内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指导方向.

三、小结

高职数学的教学转变是一项长期工作, 通过不断地完善教学措施、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理念, 使我国高职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 体现不同专业对数学需求的不同, 对课程内容教学重点侧重也不相同, 使高职数学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只有深刻理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准确把握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理念, 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师, 应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 才能真正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力.

希望学生能顺利平稳的过渡到大学数学的学习, 处理好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衔接关系, 在高职数学学习中有一定的收获, 从而增强高等数学知识的运用, 为以后走入社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赵童娟, 何春辉.关于高职数学改革的新思路.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13) .

[2]闫杰生, 李少荣.数学建模与高职数学改革.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5) .

上一篇:班级情况分析学情分析5则范文下一篇:给亲人写信范文初中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