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作文

2024-06-24

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作文(共6篇)

篇1: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作文

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不足,但我们要努力地进步。正如“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一样。

那是假期中的一天,考试不理想的我心情已是很沮丧,结果写作业时又被难题给难住了,心情很是不好的我决定暂时放下手中的笔与课本,出去走走,过一会儿再回来写题目。

我出了家门,来到外婆家后院旁的田野边,准备在这里散散心。

我沿着田埂向前缓缓地走着一步一步似是在散步似的。我看着前方:此时的前方是绿茫茫的一片,每块田中种植着不同的蔬菜,田埂把它们分成了一块一块的。

我看着这些风景,心情好受了一些,准备继续向前走时,突然发现了脚边似乎有着什么。

我蹲下身来,凑上前去察看那是什么,原来,那是一种花,是淡蓝色的,靠近花蕊的那部分是一圈的白色。这些花很是漂亮,我想摘一朵下来,结果却因为它太小了而不小心把它给弄碎了。它似乎只有米粒一般的大小。所以很难摘下来。

我在心里默默道:“这花漂亮是漂亮,但缺点就是它太小了,要是能够再长大一点就好了,这样不仅能被轻松地摘下,还会被许多人看见呢!”

我想在周围找一些别的花来看看,可我并没有看见一朵花。那时,正值早春,许多朵都没有开放,而它却忍受了严寒,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花。

虽说它们没有别的花那般大,可以轻松被人们所看见,但它们经过了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田野中最早开放的花朵,虽说它们不易被人看见,但它们的花却是与别的不一样的,人们一眼便能看见田野中的那抹蓝。

我想,正是因为它的努力开放,使我在田野中能够发现并注意到它,虽说我并不知道它们是什么花,但这并不影响我欣赏与喜爱它们。

尽管,它们有着自己的缺点但它们经过了它们的努力,使自己看起来很好。

想到这里,我站起身来,回到家中,重新拿起自己的课本与笔,再次陷入解题中。在解题前我在心中默念道:“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

篇2: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作文

可怕的体育测试将在下周来临,回想上次跑完步累到双腿麻木、大脑空白,我不禁缩了缩身子,祈祷着下周下雨。

即使每次拼尽全力跑步,成绩依旧不理想。其它项目都是满分,唯独这项最令我头疼。

为了下周的体育测试可以顺利度过,我悄悄地制定了一个计划。每天上下学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练习跑步,周末晚上在小区里按时按量完成跑步任务。

傍晚清风拂过,风声在奔跑的耳边呼呼作响。我瞥见小区里有一朵“独苗”向日葵,驻足察看,它在墙根开放着,似乎无人注意到它,我却觉得感动,它的花盘不大,但却那样用力地开放着,一天一天地陪伴着我……

“预备——跑!”体育老师一声令下,测验开始。所有人一窝蜂地往前冲,我也不甘示弱。

第一圈相当轻松,我在众人的前半部分,信心十足。我不禁想起了小区里的那朵向日葵,它悠然自得,面向太阳。渐渐到了第二圈后半程,大家的位置开始有了变动,我的步伐也越来越沉重、步子越变越小,甚至听到了自己急促的喘息声。后面的同学开始往前冲,我们之间的距离开始缩小。我的心咯噔一下,开始慌张。这时天色也突然变暗,狂风作乱。心中的向日葵在风中摇摆着脑袋,失去了方向。第三圈,我开始冲了,即使身体再疲惫也要坚持!一阵冷风扑过,我获得了些许清醒,拼命向前奔跑。

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有了回报,我取得了一个比上次更好的成绩。乌云散开,心中的向日葵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挺拔的枝干是努力向上的模样。

未来的路很长,还有许多未知的困难与挫折,我能做到的就是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结果。心怀一颗小太阳,润泽着那一株向日葵。

白云的飘逸,小溪的优雅,小草的翠绿,都是我们努力的结果。

篇3: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作文

为什么学生喜欢计算机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自计算机课程更名为信息技术课程后, 相关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历年来的讨论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点: (1) 信息技术课程有没有存在的价值? (2) 为什么人们对其失去信心? (3) 未来的趋势和方向在哪里?综合多年来的观察, 课标将“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 导致其越来越偏离“技术”本身, 越来越不像技术课程, 从而让学生反感。某些省市将信息技术纳入会考、高考的做法, 虽然确立了课程的地位, 但同时将课程送进“题海应试”的怪圈, 更是背离了“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和“强调问题解决, 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的初衷。

在学术圈争论不休的同时, 一些草根教师也在自发探索。2010年左右在民间掀起的Scratch教学是一大亮点。Scratch是MIT推出的面向儿童的编程语言, 支持开发电脑游戏、互动故事、图形艺术作品、电脑动画等多媒体作品。因界面友好, 寓教于乐, 深受师生的喜欢。更为难得的是, Scratch语言支持硬件 (传感器、单片机) 编程, 在科学实验、数学建模、仿真模拟、艺术表达、创意设计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教学潜力。从趣味编程到趣味创造, 这些教师在有意无意中走到了融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于一体的STEM教育潮流中去。而此时他们才发现, 这样的课程正是最能体现技术教育价值, 最受学生喜欢, 也最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综合性课程。

2012年8月, 北京景山学校召开了第一次Scratch教学研讨会, 吸引了全国五十多位代表, 从而形成以北京、常州、广州和温州为代表的Scratch教学实验区, 各种基于Scratch的校本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2013年8月, 在温州电教馆的支持下, 这些综合性课程的践行者们于温州中学召开了第二次研讨活动。为了考虑到今后活动的延续性, 特命名为“第一届中小学STEAM教育创新论坛”, 以“Scratch教学流派和创新应用”为主题, 交流Scratch在全国各地的实施经验, 探讨STEAM教育的模式、课程和支持方案。

此次活动既要总结Scratch领域的现状和趋势, 又希望引导国内这群难得的以信息技术背景为主的研究型教师, 从Scratch语言拓展到其他语言、从单一的软件教学拓展到软硬件相结合、从纯粹的信息技术学科拓展到STEAM等多个相关领域。为此, 组委会邀请了企业界的代表参与, 试图调整教育产品与创新课程之间的矛盾与困局, 为信息技术课程开拓更为宽广的舞台。

●活动概况

本次活动由温州市电教馆、温州市教育信息中心主办, 温州中学承办, 支持单位为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温州大学教育信息化研究所。参会代表80多人 (不包括温州的旁听代表20多人) , 分别来自全国13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 浙江省以外的代表占了半数以上, 大部分代表来自北京、上海、江苏、重庆、广东等发达地区, 其中最远的代表来自黑龙江。

●初步共识

1. 明确了实施STEAM教育的必要性

(1) STEAM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指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 丰富社会实践, 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 学会动手动脑, 学会生存生活, 学会做人做事, 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开创美好未来。对学生的培养已经从应试能力向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培养转变, 这就要求教育培养方案必须能够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升相匹配, STEAM教育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实现形式之一。例如, 日本推出的“彩虹计划”, 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推行了类似STEM的做法, 打破各个教师和学科之间的界限, 强制让教师之间合作并推行整体的教学观。虽然其中的一些做法在当时遭到了很多教师反对, 但正是由于其前瞻性, 现在他们的教育成效开始发挥作用, 并使得他们的教育系统始终保持领先的地位。

(2) STEAM教育是培养未来工程领军人才的迫切需要

中国工程院2010年发布的《人才创造未来创新引领世界——关于工程科技人才的调查报告》指出:2007~2008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 (世界经济论坛) 在“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可获得性”排名中, 中国位于125个国家的第77位。由于工程性与创新性的缺位, 使得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难以满足国家发展对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迫切需要。工程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具有创造力的工程师的稀缺, 是制约我国实现工程科技创新以及今后全面领先于世界工程科技的最关键因素。追溯其原因, 我国学生专业和工程教育启蒙少且晚是难以培养领军人才的重要因素。

2. 讨论了STEAM教育可能的实践路线

围绕着“Scratch教学流派和创新应用”这一主题, 会议基于Scratch在全国各地的实施情况, 探讨了STEAM教育可能的实践路线, 其中关键要素在于课程、课时、师资和评价。

(1) STEAM教育需要依托课程来普及

虽然国家层面也有类似科技创新活动、机器人大赛之类的实践策略。但是K12领域中的青少年科技竞赛中有功利主义、锦标主义的苗头, 让这些竞赛成为极少数人的游戏, 所以STEAM教育在K12的践行离不开“课程”这一概念。在基础类课程, STEAM将涉及数学、科学 (理化生等) 、技术 (通用技术、信息技术) 、艺术 (语言、音乐、美术) 等四大领域的核心课程, 而且还包含了各类丰富的相关选修课程。在S、T、E、A、M各个组成元素中, 技术 (T) 和工程 (E) 要必选其一, 然后再综合科学 (S) 、数学 (M) 及艺术 (A) 方面的内容, 构建相关选修科目来达到STEAM教育的目的。而STEAM课程的开发可以参照学者Welty在工程领域提出的“珠—线”模型, 即将一个个彼此独立的工程问题视为一个珠子, 用数学、科学和技术三条线索串联起来, 这样既保证了工程项目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又保证了线索的连贯性。

从学校层面上看, STEAM课程的实施可以围绕着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特色综合实践板块 (国家课程方案) 校本课程建设、特色拓展探究板块 (上海课程方案) 校本课程建设来开展。也可以尝试将它们与数学、科学类和艺术类核心课程对接融合。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原有任教学科与STEAM可能的交集, 寻求可能的突破方向, 最好是能根据兴趣相投的原则, 组合成教师团队, 共同研发实施相应的STEAM校本课程。

(2) STEAM课程可以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和技术课程

要有效地实施STEAM教育, 一周2课时是必需的。考虑到学生学业负担已经很重, 不赞同专门为STEAM划出课时, 但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在当前形同虚设的综合实践活动 (从三年级开始每周3课时) 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划出一定的课时。因为STEAM课程完全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最重要的模块 (科目) 。在高中阶段, 还可以在技术领域的课程中划分课时。如果信息技术 (劳动技术、通用技术) 课程的内容进行改革, 从综合课程的角度去规划, 将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如韩国的技术教育课程就是按照STEAM进行设计的, 值得学习和借鉴。

(3) 需要建立以技术教师为核心的STEAM教育师资队伍

实施STEAM教育需要具备学科综合能力的教师。因为“实施STEAM教育时技术和工程要必选其一”, 所以STEAM的教学队伍应该以技术教师为主。从各方面看, 技术教师的学科综合能力、学习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是最强的。但目前通用技术教师偏向硬件, 往往由物理专业的教师转行而来;信息技术教师偏向软件, 对硬件技术 (如传感器、单片机) 大多一无所知, 还没有实现技术“合流”, 因而需要各级培训的支持。从长远来看, 如果技术领域的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合二为一, 可能会有效提高技术教师的综合技术素养, 避免软硬技术分家的尴尬。

(4) STEAM课程宜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

作为综合性课程, STEAM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这些特征就决定了其学生评价绝对不能采用笔试之类的传统评价方式。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认为, 不能期望利用STEAM或者STEM课程能教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 而应该借用STEAM项目的综合性、趣味性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而产生对科学、数学等学科的学习兴趣。一旦纳入考试, 就丧失了STEAM的教育价值。所以, STEAM课程要作为学校科技教育必修课来开展, 同时要如音体美课程一样, 利用课程独特的魅力,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3. 成立了STEAM教育研究协作组

STEAM教育研究协作组是一个由机构、学校、教师等各方面参加的松散型组织, 成员来自区域研究机构、实验学校、高校科研机构、专业媒体及一线教师。第一届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温州电教馆, 随工作发展将由兄弟地区相关部门轮流承担。协作组确定了第二届中小学STEAM教育创新论坛在常州举行。下一届的活动主题预设为:“STEAM课程建设”, 以展示STEAM课堂和课程为主。

为进一步推动STEAM教育, 协作组将在全国范围举办民间形式的学生作品竞赛, 采用招聘评委、公开评审的形式开展, 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能参与这个赛事。协作组核心成员开始筹建一个STEAM课程分享网站——创客教育, 希望以民间的方式, 将各类成熟、优秀的STEAM课程分享出来, 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代表心声

◇这是我们第一次自费参加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山东于方军、武汉王小威

于方军和王小威老师都是具有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了。他们说这是工作以来第一次自费参加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北京的武健老师则在来温州的路上回忆起他第一次自费参加教研活动的情景。根据不完全统计, 浙江省外的有二十来位一线老师是自费来参加的。有些老师因为错过报名时间, 就直奔会场非要参加不可, 如南京的陈乃嘉和岳蓉等老师。

◇STEAM的提出是我们认真思考的结果。

——柳栋、谢作如、吴俊杰

为什么是STEAM而不是STEM?谢作如和吴俊杰老师既是活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也是国内最早研究Scratch和Arduino, 而开设软硬件相结合方面课程的一线教师。对于STEAM的提法, 他们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因为艺术 (Art) 的加入, 能使原来的STEM教育更加综合、丰富。世博会、展览馆中的常见互动媒体作品以及互动装置艺术作品, 就是典型的STEAM项目。

◇我们希望为中国的STEAM教育提供各方面的服务。

——DFRobot、Make Block

DFRobot、Make Block是两家在海外市场的开源硬件方面做得风生水起的公司。而这两家公司的CEO又都是典型的创客。在活动中, 他们对中国拥有这么一批关注软硬件技术和综合课程的老师深感意外, 又为基础教育中将推广STEAM课程而兴奋。他们都表示希望为中国的STEAM教育提供各方面的服务, 并增大这方面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做这样表态的还有哈尔滨奥松、深圳奥特森、深圳申仪和中科泛华等公司。

◇我觉得我讲完Scratch之后就可以讲Ardu Block了。

——厦门黄为

一直担心中小学生无法学习Arduino技术的黄为老师, 听了上海新车间李大维的报告后, 说了以上这句话。Ardunio的价格低廉和资源丰富, 成为有可能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机器人设备中的最好选择。小学生摆弄单片机, 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 Ardu Block就是这样一个低门槛的编程环境, 让我国的小学生从小摆弄高科技的“玩具”成为可能。

◇中小学非常有必要开发系列STEAM课程。

——肖文鹏

北京创客空间创始人肖文鹏说:“我已经联系了中央美院的一位教授, 他对于STEAM的提法非常感兴趣, 他认为接下来有必要在中小学开发系列课程, 与大学的设计类课程衔接起来。”温州中学的美术老教师也闻讯赶来看新技术展示, 因为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能极大地丰富艺术表现力, 拓展艺术表现空间。

◇我们单位在北京有两间四十平米的教室, 我很想把他们改造成教育创客空间。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毛勇

负责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的毛勇博士介绍了基于Arduino的全国机器人大赛——Robo RAVE后, 很多老师非常关注, 连DFRobot的CEO叶琛博士也设计了好几个方案给他, 希望他能把这个比赛做好, 真正做成属于学生的赛事。但毛勇博士更被上海新车间的研究项目所吸引, 他说这些项目都有必要成为比赛内容。他甚至希望共享他单位的两个教室, 成立一个教育创客空间。

篇4:不同意色情,但我们可以讨论

山西一位大学生写信举报32个淫秽色情网站,获得1万元奖金。举报者和奖励者还召开了公开的颁奖会,但是从网民的反应来看,这个消息比黄色网站本身更让人费思量。

该大学生举报的理由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大学生群体是受网络色情、手机色情影响的重灾区,浏览色情网页成为一种习惯,关于性的话题变成口头禅,成为一种流行的态度;第二,它已经渗透入到青年学子的生活,与他同寝室的8位同学中,有6位有过性经历,其中2位让女生堕过胎,2位有过去色情场所的经历。简而言之,先是毒害了思想,然后腐化了行动。

这个举报点燃了很多网民的青春记忆,他们纷纷坦白自己的大学经历,发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管有没有黄网,有过性经历者的比例都不低。

性行为的迟早,固然受色情材料影响,但更多是一个观念问题。在观念开放的情况下,色情材料唾手可得。在观念保守的时代,这些材料可能会被视而不见。80年代末的大学生,既上不了黄网,也看不到黄碟,受当时观念的影响,校园性经历见惯不惊。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色情材料会造成伤害,这是普遍的共识。但是,成年人有没有涉黄的权利?或者说,黄网对成年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那些禁黄的宣传,从来都是在拿未成年人说事,而且都是在以未成年人的标准要求成年人。

大学生处在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过渡阶段,这个问题尤其敏感。大多父母都会说,他们不希望孩子看黄网。但是,他们也一直都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假如孩子已经成人,这事儿是不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主呢?

该大学生在举报时说,“扫除一个色情网站胜过100位教师的循循诱导,胜过100位母亲的苦口婆心,胜过100位父亲的严厉教导,胜过100本好书的日日熏陶。”

一个大学生,性经历对他/她到底有什么危害呢?通常认为,他们会上瘾,耽误时间,耗费精力。但是,如果你去问医生,也会得到这样的答案:适当的性经历,有利于释放压力,消除性的神秘感,更好地处理亲密关系。

不过,尽管我们总是说着这些功利的理由,其实并没有这样算计。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进行道德判断。那位大学生的举报信显然认为,指出同室有在校性行为,就已经足够了,更何况还有堕胎和寻花问柳的事情。如前所述,道德的逻辑性总是可疑。

在中国一直没有展开讨论的问题是,对于成年人来说,性是不是一种权利?如果是,你可以苦口婆心地说服他不要选择,但是你不能剥夺他的这个权利。看书、听音乐、喝咖啡、喝酒、打游戏都有可能上瘾,处理不当都对身体有害,你不能因此就禁止一切。

还要进一步发问的是,性表达是不是一种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指只能说高雅、正确的话的自由吗?在自由主义者看来,色情材料虽然不堪入目,而且没有什么社会价值,但这是一种表达其个人观念和嗜好的言论自由。法律所保护的言论自由,不仅包括正确的、有用的言论,也包括错误的、无聊的言论,只要不伤害他人就行。那些厌恶色情材料的人,应该持这样的态度: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不过,也有人指出,色情并不是一般性质的言论,因为它总是让很多人感到不舒服。这些批评者将“是否合乎道德”替换为“是否冒犯他人”,引发了何为“冒犯”的深入讨论。这个讨论的一个结果是,色情材料都应该事先警示,比如说“本网站内容可能令人厌恶”,这样就提供了“冒犯的可避免性”。

有些女权主义者又有不同看法。她们从女性权利的角度,认为色情作品以男人的性消费为出发点,是对女人的物化,降低了女人的自我认同度,强化了男人对女人的压迫和统治,因此坚决反对色情品出版自由。倾向于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者则认为,这种观点很容易被压制言论自由的政府利用,那样对男人女人都没有好处。任何出版检查制度都值得警惕,它对社会的破坏性远远大过它所检查的内容。最好的办法是,女人们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即制作出版一些女性中心的色情作品,让女人去消费男人。

这些争论还在继续,对各国政府色情管制政策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但是,不管结论如何,也不管有没有结论,这些争论本身就是公民自我教育和民主训练的过程。

我认为把复杂的性问题简单化,然后粗暴地对待,会导致我们思维的偏狭。大学生在看了32个色情网站之后,竟然没有堕落掉,还能愤而举报领赏,本身也可以证明色情网站的危害被夸大了。★

篇5: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作文

夜晚来了我还依然睁着眼睛,是因为我看见了你留在月光下的痕迹。

因为平淡,我们的爱情有时会游离原本温馨的港湾;因为好奇,我们的行程会在某个十字路口不 。

用一转身离开,用一辈子去忘记。

篇6: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作文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郭敬明

出版2003年

电视剧2007年

导演蒋钦民

《梦里花落知多少》是郭敬明继《幻城》后出版的第二部小说。书中以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为背景,讲述了几个即将走出大学校园的年轻人的故事。这于本书褒贬不一,当年更是因传“抄袭”与庄羽的《圈里圈外》打得火热。但还是要承认,这本书对于一些读者而言,还是很重要的青春时光。重要的不是书的情节,而是那时候看书的人。

小雏菊·书/斗鱼·电视剧

作者洛心

出版2004年

电视剧2004年

导演柯翰辰

台湾作家洛心正是因为《小雏菊》一书而名声大噪,受邀将该作改写为剧本投拍,即台湾偶像剧《斗鱼》。《斗鱼》有着台湾偶像剧特有的情节,类似的还有《流星花园》《艋胛》等。亲情和爱情、友情和爱情、黑社会和道德,究竟会给人的一生带来如何的毁灭?他们好斗,却忘记了自己终究是脆弱的鱼……

泡沫之夏

作者明晓溪

出版2006年

电视剧2010年

导演江丰宏/张博昱

《泡沫之夏》是明晓溪最有影响力的一本书,对于改编,明晓溪曾赞“何润东最懂我”。书中的夏沫、洛熙和欧辰都是寂寞的人,寂寞且缺乏安全感。他们向往幸福,然而又充满恐惧。三大主角的爱恨纠葛,他们之间将会发生怎样的一段故事?

左耳

作者饶雪漫

出版2006年

电影2015年

导演苏有朋

《左耳》延续了饶雪漫一贯的创作路线,讲述的是关于青春成长的故事。书中的小耳朵、吧啦、张漾、许弋等一批性格迥异的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故事,或疼痛,或美好。

何以笙箫默

作者顾漫

出版2007年

电视剧2015年

导演刘俊杰

电影2015年

导演杨文军/黄斌

他的冷是在内心不是在外表,是和谁都可以温文尔雅但都隔着一道墙。她的笑很敷衍。没有了何以琛的世界,她永远找不到当初的那个天真烂漫的她……一段年少时的爱恋,牵出一生的纠缠。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作者辛夷坞

出版2007年

电影2015年

导演赵薇

“他即使有千般不好,万般辜负,毕竟是我爱过的人。”“爱情就像一条河,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呢。”“我们应该惭愧,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自喻为“玉面小飞龙”的郑微、邻家哥哥般的林静、自闭又敏感的陈孝正……3个人的兜兜转转,回首才知,当我们发现青春的美好,青春已经离我们远去。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作者九把刀

出版2007年

电影2011年

导演九把刀

这是一个“差学生”8年拉锯战追求“好学生”的故事。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每个男孩心中都住着一个女孩,不在爱情的位置,却永远让他铭记。比情人饱满,比朋友扎实,那是羁绊。

匆匆那年

作者九夜茴

出版2009年

电影2014年

导演张一白

电视剧2014

导演姚婷婷

方茴和陈寻,80后的情感与生活历程。在时间跨度长达十年的叙述中有美好的青春校园生活,有涉及青少年犯罪的探讨警示,有建国五十周年大庆、迎接新世纪、北京申奥成功的历史事件,有大学时代的颓废迷茫,有工作以后的艰难奋斗,有婚姻生活的现状等等,以独特的视角真实记录了80后的成长轨迹和他们富有时代感的印记。

忽而今夏·十年纪念版

作者明前雨后

出版十周年纪念版即将全新登场

《忽而今夏》估计是同类畅销小说中,唯一一本至今还没有被翻拍的。这里有熟悉的画面,有纯净得让人嫉妒的青春岁月。“我爱上的男孩,有世界上最英俊的侧脸”……依作者明前雨后的话说,这里的“最英俊的侧脸”,是因为女孩把心中所有最美好纯洁的感情寄托在一个男孩身上,在我们最简单的年纪里,自己心爱的,便是最好的。十年过去,时光改变了我们的模样,但章远、何洛的名字依然让人心心念念。而无论翻拍与否,可以肯定的是,属于我们的青春不会重来。

看完这些,我们仿佛重新找回十年前的年少时光:

或明恋,或暗恋;

或学霸,或差生;

或同桌,或异地;

所有的故事都是青春的注脚。(资料来源:未读)

上一篇:当好和事佬三要素下一篇:在全镇森林防火动员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