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

2024-05-22

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共8篇)

篇1:地方财政预算收入

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基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我发现好多同学没搞清楚他们的关系,两个县比财政的时候,一定要同口径..你不能用一个县的地方财政收入去比另一个县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出来的结果是,怎么那个县GDP那么高,财政收入才那么点..其实不是人家不高,你比错了,很多县的统计公报,有的写的是地方财政收入,有的写的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镇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增值税25%部分,证券交易税(印花税)的50%部分和除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

而基金收入的解释是:亦称为专款收入或预算外收入,指具有专门用途或对应的支出科目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工业交通部门、商贸部门、文教部门、农业部门、其他部门的基金收入和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基金预算调拨收入等。

通过这样说来的话,那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等等,就属于基金收入..首先要明白基金收入不是税收收入

在基金决算表上一般来说基金收入分为九大类

一、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收入

二、文教部门基金收入

三、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四、农业部门基金收入

五、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六、政府住房基金收入

七、其他部门基金收入

八、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

九、其他

上面9大类中目前很多地方第一收入是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其次是以养路费为大头的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收入

另外虽然基金决算表上有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但是这个收入还是单独的,在基金决算表上可以忽略不记

还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下面27项,这个全国口径一样

下面的税中有些税全部归地方,有些税和国家按比例分.税收性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越高越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以理解为地方可以支配的税收收入.四川地税局要征收农业5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

重庆则由地方财政局直接征收

不管哪个部门征收都最后汇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

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现在可以忽略不记但是,耕地占用税,契税有几十亿的收入 重庆地税部门要代收5大社保费用,而四川地税部门不收这些

一、增值税

二、营业税

三、企业所得税

四、企业所得税退税

五、个人所得税

六、资源税

七、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八、城市维护建设税

九、房产税

十、印花税

十一、城镇土地使用税

十二、土地增值税

十三、车船使用和牌照税

十四、屠宰税

十五、筵席税

十六、农业税

十七、农业特产税

十八、牧业税

十九、耕地占用税

二十、契税

二十一、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二十二、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二十三、行政性收费收入

二十四、罚没收入

二十五、海域场地矿区使用费收入

二十六、专项收入

二十七、其他收入

篇2:地方财政预算收入

文山市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破10亿元

晚刊讯2012年,文山市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9.3亿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亿大关,达10.7亿元。去年,文山市财税工作呈现出“增收基础进一步巩固、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强、监督水平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的喜人局面。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9.3亿元,增长28.2%,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亿大关,达10.7亿元,增长24.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增长26%;实现农业总产值24亿元,增长9%;工业总产值139.3亿元,增长2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5850元,增长2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增长12%。

(曹桂梅)

篇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

一、地方公共财政预算非税收入现状

(一)非税收入规模不断壮大,增速高于同期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

一是看规模。南堡开发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非税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三年分别为2010年17.5%,2011年增加到30.0%,2012年增加到41.7%,以年均33.6%的增长速度逐年提高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占比。二是看贡献。2011年非税收入贡献地方财政预算收入66个百分点,2012年贡献69.1个百分点,非税收入支撑全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稳步增长。三是看增速。非税收入三年增速分别为2010年同比下降7.3%,2011年同比增长132.1%,2012年同比增长97.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三年增速分别为2010年同比增长10.9%,2011年同比增长34.9%,2012年同比增长42.5%,三年中剔除2010年由于政策影响非税收入增速略低于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外,其他年度远远高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

(二)非税收入内部结构分析

一是看规模。专项收入近三年中占非税收入比重分别为2010年48.0%、2011年29.5%、2012年18.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近三年中占非税收入比重分别为2010年6.2%、2011年1.7%、2012年4.2%;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近三年中占非税收入比重分别为2010年41.7%、2011年66.9%、2012年71.9%。数据显示三年来非税收入不断壮大的原因为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的贡献。二是看增长。经常性项目略有增长,一次性收入增长幅度偏高。专项收入2010年至2012年年均增速为20.5%;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010年至2012年年均增速为46.1%;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010年至2012年年均增速为99.3%。显然经常性收入项目如专项收入增速较为合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在加强管理上有所提高也能说得过去,但是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增速过高,是非税收入增长过快的直接因素。

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非税收入规模偏大,比重偏高,对部分收费项目依赖度高

在非税收入构成中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所占比重偏高,显示政府非税收入是靠出售出租资产取得的,具有不可持续性,从而对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产生较大波动的同时,也不利于年年增长的财政预算支出的资金安排。

(二)非税收入征管不规范

一是执收执罚部门多。凡有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一般或多或少都有收费项目或罚没收入,一些部门将某些管理职能置于下属事业单位或团体,增加了收费环节。二是项目多。在目前地方非税收入项目中,既有国家、省、市制定的,也有部门单位自己制定的,收费项目多而杂乱,不利于财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三是标准乱。在实际征收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转移收入项目,擅自增设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甚至搭车收费等。

(三)地方税收收入出现负增长,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有所下降

南堡开发区税收收入三年增速分别为2010年同比增长4.3%,2011年同比下降15.2%,2012年同比下降16.6%,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2010年为82.5%,2011年降低到70.0%,2012年降低到58.3%。影响我区税收下降的主要因素为单一的产业结构抵御外界环境的风险能力弱。

三、优化地方公共财政预算非税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的对策

(一)科学界定非税收入规模,优化非税收入结构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非税收入的合理规模,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需要,按照以税为主,非税为辅的原则,合理确定税收与非税收入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的比例。根据非税收入的形式多样且来源广泛的特点,区分不同项目,依据不同特点,实施分类、依法管理,调整非税收入结构,严格控制行政事业性收费,合理调控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在非税收入中所占比例,使非税收入增长有保证,不过分依赖,有效促进做大财政“蛋糕”目标的实现。

(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机制

一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清理规范收费项目,抓好重点、难点、弱项治理,规范减、免、缓程序,完善涉企收费服务项目,优化全区经济发展环境。二是严把票据购领、使用、核销等关口,实行“购前审批、凭证领购、限量领购、以旧换新、按月核销、票款同行”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以票管收、以票促收”的作用。三是政府非税收入执收执罚单位必须按“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原则,要求收缴分离,罚缴分离。四是全力抓好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罚没物资变价收入,努力实现应收尽收。

(三)促进经济加快发展,为税收收入增长提供经济基础和财源保障,同时强化税收征管

一是应立足全区实际,充以抓项目、促发展为全区工作出发点,坚持一、二、三产并举,大、中、小项目齐上,加快培植新的税源增长点,提高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二是强化税收收入征管,加大政府综合治税力度,全面建成“综合治税信息共享系统”平台,深化对标治税,突出对重点税源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收监控,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加强收入整个,挖掘税收潜力,做到应收尽收,不断提高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

摘要:非税收入过快增长,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过高,影响财政收入保持持续稳定增长。非税收入存在规模偏大,比重偏高,对部分收费项目依赖度高;征管不规范方面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非税收入结构,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河北省人民政府令,河北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

篇4:地方财政声音之收入

但收入高,真的就能解决面对的一切难题吗?事实证明,一味的追求数字的高昂,往往会造成许多新的问题。《新理财》早在2012年6月制作的《减收阵痛》专题中提出,现在的地方财政面临的不是如何“保增长”,而是在踩下收入“刹车”的同时提高财政收入的质量。否则,收入的油门再继续一踩到底,地方财政面对的将是一个巨大的坑。涸泽而渔,必致无鱼。

主动减速

河北省唐山市财政局局长魏文忠表示,接下来的一年里,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狠抓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组织工作,继续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强化税收征管,实现应收尽收,最大限度增加地方可用财力。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安排同比增长3%-5%。

从这个数字我们不难看出,相对于GDP等等“数字游戏”,我们的地方财政收入正在有意识的“主动减速”。

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些更深层次的端倪:相对于几年前多关注于财政收入的总量,现在我们的地方财政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可用财力”这一词上。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开始,从客观来讲,地方的留存财力,或者说是可用财力是在逐年减少的。而宏观政策要求地方“拔苗助长”,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方财政工作的难度。

对于以唐山这样的转型期工业性城市代表,记者采访到的各工业大市财政人均认为,2013年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特别是从“营改增”全面推广。同时,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直接影响财政收入。

质量占先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黄伟京2014年1月3日在全厅干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中,将财政收入质量提高作为2014年全年财政收支工作六大亮点之一。这不仅仅是自治区的一次重视,也代表着地方财政对于财政收入从“量”到“质”的一次觉醒。

黄伟京表示,预算处、预算编审中心、国库支付局紧紧围绕“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行,保持增速和提高质量并重”的要求,在全面深入分析财政收入增减因素及各地各部门增长潜力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狠抓预算执行管理,及时分解落实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并明确到具体的时间节点,加强收支完成情况考核通报,确保全区组织的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

黄伟京表示,自2010年突破千亿元大关以来,短短3年间再次增加1000亿元,规模迅速壮大,成绩实属不易。在此期间,综合处进一步抓好政府性基金管理,切实提高政府性基金收益。资产管理处深入挖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等政府资源性收入,努力增加政府财力。非税处切实加强非税收入组织力度,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的征缴机制,确保非税收入依法征收、应缴尽缴、规范管理,全区非税收入完成441.84亿元,完成预算的125.6%。

政策研究者

江苏省徐州市财政局对于财政收入与质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要从“管钱者”变为财政政策的研究者。坚持科学组织收入核心地位,处理好“增速”和“质量”的关系。

江苏省徐州市财政局局长韩冬梅表示,坚持收入“量”、“质”并重,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初步安排为增长12%,奋斗目标为15%,税收收入占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保持在80%以上。

篇5:地方财政预算收入

(一)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收入项目分类的影响

以国家选择试点单位编制部门预算、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为标志,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在此之前,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的规定,财政将事业单位收入分为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单位组织收入。预算内收入指来源于国家预算拨款,即目前的财政补助收入;预算外收入指事业单位除预算拨款之外的其他财政资金;单位组织收入是单位运用一定的国有资源通过组织人力、技术等要素实现经济效益的收入。当时,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严格区分,当时财政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平衡关系是预算内资金来源=预算内资金运用+预算内资金结存。19后,推行四项财政以后,事业单位的收入不再按与预算的关系进行分类,而是以单位为主体,全部收入按来源分类的大收入概念。财政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平衡关系改变为:事业单位收入-事业单位支出=结余。

(二)财政管理的范围变化

总体上,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财政根据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和从市场取得经济补偿的不同程度,制定对它们有差别的财政投入政策。

年以前事业单位的收入由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单位组织取得的其他收入三类构成,预算内资金纳入国库管理,预算外资金由财政专户管理,其他收入由部门自行管理。财政对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有专门和细致的收支管理规定,而对其他收入并没有专门和细致的规定。执行部门预算编制制度后,配套采取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主要从支出角度细化了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规定,而对单位组织的非财政预算收入仅仅提供了管理模式的参考,并没有非常细致明确的制度规定。但是,这并不表明财政完全不对这部分资金进行管理。

实际上,从单位类型分析,部门编制制度对非财政预算资金也要求纳入单位统一预算、统一管理,只是在管理范围上排除了自收自支单位。根据前述分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该适度考虑单位类型、特点并结合国家事业发展需求,采取有差异的管理策略,既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和监控强度又促进事业良性发展。

从收支类别看,部门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和收支两条线制度共同的地方都是要求严格区分财政和非财政收入的类别、区分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类别等,再在此基础上确定是否管理;区别的地方是某些制度如收支两条线涉及到对非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缩减了非财政预算资金的范围;政府集中采购首先涉及非财政预算资金是否纳入管理范围,这在不同地区各异,其次涉及到非财政预算资金是否和财政资金拼盘采购,再确定管理措施;部门编制制度虽然没有缩减非财政预算资金的范畴,但要求把其纳入预算范围,反映在单位总体的收支计划中。

参考文献:

[1] 陈元春.公共财政的本质、目的及其基本框架[J].财政研究,,(10).

[2] 邓子基.对国家财政“一体两翼”基本框架的再认识[J].当代财经,,(9).

[3] 邓子基.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与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J].财贸经济,,(1).

[4] 贾康.中国财政改革:政府层级、事权、支出与税收安排的思路[J].地方财政研究,2004,(1).

[5] 马国贤,缪惠频.论公共财政框架建设的三位一体模式——兼论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途径[J].财政研究,2004,(3).

[6] 孙文学.公共财政框架理论简论——我国财政理论的重大发展与创新[J].财经问题研究,2003,(12).

[7] 张万强.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演进逻辑及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3).

[8] 张馨.公共支出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关键步骤[J].财政研究,,(9).

[9] 陈进.浅谈实行部门预算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J].广东水利水电,2004,(5):85.

[10] 刘积斌.事业单位会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1] 袁立华,沈海祥.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及“收支两条线”制度的现状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6): 90-93.

[12] 周爱群.关于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问题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4): 79-80.

篇6:2010年财政收入预算

2009年

2010年

预算数 35983.00 15350.00 5241.00 8070.00-7070.00 190.00 8061.00 2542.00 140.00 516.00 516.00 25.00 1338.00 1580.00

单位:亿元 预算数为 上年执行 数的%

107.9 110.3 110.1 104.4 109.0 113.7 105.8 107.4 113.3 104.2 104.2 105.1 115.0 106.5项目执行数

一、税收收入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

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

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

其他税收收入

33359.48 13915.99 4759.12 7729.15-6486.56 167.11 7618.82 2366.72 123.52 495.04 495.04 23.79 1163.17 1483.57

0.04

二、非税收入

专项收入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罚没收入

其他收入

中央财政收入

篇7:18年全县财政收入预算计划

2007年全县财政收入预算计划2007-02-02 21:53:0

42007年全县财政收入预算计划

国税安排

一、个人利息所得税

2006年底银行储蓄存款余额44亿,比上年同期增长亿,增长率为15%,去年储蓄存款利息税完成1280万,今年按15%增长为1280×115%=1472万元;存款中活期占17%左右,一年定期占50%左右,其他占33%,个人利息所得税不但取决于储蓄存款的增长规模和速度,也取决于当期消费的活跃程度,主要原因是缴税环节在取款结息时,不是预提制,按活期年利率%,定期一年%,半年%,以及现有存款结构和规模测算,理论上最高值1700万元,按1500万元

安排较可靠,县级部分为600万元。

二、新增企业所得税

去年国税在房地产上征收新办企业所得税80万元,今年安排150万元;县级部分60万元。

三、增值税

乡镇:

乡镇去年全额完成55万元,其中乡镇征收2768万元,商贸公司、外地代开票、外地引进和协调累计2771万元,正常征收部分按25%的增速增长,主要是地税按20%增长,国税无论在征收手段和税源上都好于地税;不稳定部分按10%增长,主要是考虑商贸公司一是业务不稳定;二是政策上打擦边球,随时被省国税局监控就有可能被取消,并且有的已经取消;三是考虑收入质量,不愿把增长过多寄托于这一块;四是考虑任务,不增长大盘无法计划。

按上述原则测算后,取整和个别乡镇略作调整,主要是道口镇全额增长25%,达到1575万元,有河西钢厂作保

证;高平去年完成1700万元,但目标为2000万元,今年维持上年目标任务; 老店去年目标为340万元,今年全县倾力扶持华康,维持340万元不动;半坡店商贸公司取消、瓦岗二硫化碳厂关闭、八里营年底外地协调税50万元,2005年已取消的公司入38万元,三乡镇均无像样的新增长,维持上年完成数或略增。

国税三项收入合计安排321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比上年决算增%。

地税安排

一、主要项目

阿深高速

全长公里,合同总金额万元,其中一期58122万元,二期工程万元,扣除工程监理费万元,三个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工程款万元,工程应税总金额万元。

全部收足:应征营业税 ×3%=万元

城建税 ×1%=万元

教育附加 ×3%=万元

从2004年以来,已征:营业税2004年1000万元,2005年277万元,2006

年万元,共计万元。

2007年安排营业税: —=万元。相应安排城建税万元,教育附加万元。

济东高速

1、资源税:总土方170万元,应税总金额85万元,2006年已征55万元,2007年安排30万元。

2、营业税:总长度公里,一期合同总金额19314万元。目前二期招标尚未结束,与阿深相比,由于都是双向六车道,二期估计工程金额11192万元(/×33019=11192万元)。两期应税工程总金额30506万元。应缴营业税总额30506×3%=万元

2006年已征营业税万元,还剩-=万元,城建、教育附加相应安排。

307线西延工程:(按初步设计测算,最后以招标价格为准),全长公里(对外称公里,主要是为了批收费站),建筑安装工程共计11744万元(对外称万元)。

其中:一期路基、桥涵、交叉及沿线设施、施工技术装备费,计划利润和

税金等3844万元。二期路面工程:7900万元。

安排税收:

1.资源税:设计土方74万方,应征资源税74×=37万元

2.营业税:一期3844万元×3%=万元,城建、教附随征。

二期工程7900万元×3%=237万元。据公路局预测2007年5月份各项批文弄齐,然后招商、征地、做前期工作,根据近年可比较的工程的工期估计,最快今年安排税收假设按土方上齐,一期工程完成50%的程度推测。2007年所安排资源税按30万元(保守安排),一期工程营业税总额万元,按50%的工程建设,为万元。

新区道路

新区8条路,投资总额万元。应征营业税万元,所得税万元,城建税万元。教育附加万元;难题是所得税,华通路桥(碗国端)工程占工程投资5950万元,其应纳所得税万元。年前初步接触,地

税分局调查其有外出施工证明,按规定所得税不在我县缴纳。建议县财政或新区在结算时强力扣缴,如果能够全部交到我县,新区道路税收:营业税+所得税+城建税=万元。扣除:大三路2006年已交43万元,人民南路2006年已交万元,43+=万元。

2007年可安排营业税—=万元。

滑兴中路

全长1920米,合同价格万元。应征营业税×3%=万元,城建税、教育附加随征。

大寨、桑村四升三工程

全长15公里,投资每公里55万元,共计825万元,其中上级每公里拨25-30万元,其余自筹,应征营业额总额825万元×3%=万元,所得税万元,城建、教育附加随征,为保险起见,对上级资金安排,按每公里30万元,总投资450万元安排税收,根据实际投资额据实征收,测算营业税万元,所得税万元,城建、教育附加随征。

新区建设项目

据排查,新区共有27个项目,理论上测算应征营业税879万元,所得税484万元,城建税44万元,教育附加26万元,共计1433万元。由于一是新区项目多数进展情况不可预测,二是投资多为垫资,三是企业建厂投资方本身投资在建设期资金紧张,四是所得税是否能在我县交纳尚不可确定,诸多因素变数较大,2007年安排预算时,按营业税实现30%、为263万元,所得税实现20%、为92万元,城建税随营业税征收、为13万元,合计税收安排372万元,县级部分314万元。

城区房地产

县直:财政预计总额应收880万元,税务预计应为570万元,扣除前二年应征的379万元,财政部门认为,遗留还有501万元,按税务部门测算还有190万元,数据差距较大,主要是投资额认定有差距,税种认定有差距,同时我们测算的较足,但不管怎么说,应在190

万元以上。

道口镇:道口镇情况于县直一样,财政部门认为还有1000万元以上,地税部门认为只剩168万元,需进一步核对数据和政策。

城关:城关方面总的分歧不大,财政测算认为遗留还有186万元。

二、县乡面上安排

乡镇:

1、综合地税部门统计和财政部门调查的一次性因素,作为乡镇税收中基本可参考的一次性因素,乡镇去年实际完成分成稳定征收和一次性征收两部分,稳定征收部分主要是工商个体户、企业和稳定的行业,下一步重点应该调整税负、加强征管以及正常的经济发展来支撑增长,按20%平均增长速度计算;一次性税源为修路、建桥、建房等小项目税收,很难区分是否属真正的一次性,考虑经济发展、投资扩大、上级加大农村建设力度支持等因素,乡镇所谓的一次性因素还会有,无非是有的项目尚未

下达,有的税源尚未排查,有的怕追加任务汇报时有所隐瞒,这部分按10%的速度增长,尽管对个别乡镇考虑不一定十分周全,但作为整个乡镇级来说,应该是完全可以的,两项合计作为2007年任务。

2、对个别乡镇略作调整,其中城关、小铺、王庄主要是砖瓦窑业的因素,这个行业肯定会有减收,但主要取决上级取缔黏土砖的力度,减收程度不好预计,今年安排比去年略增或持平。

县直:

1、正常税收按20%的速度增长,主要靠房地产和新的项目支撑,县直的压力不轻。

2、金融保险营业税去年完成325万元,其增长主要取决于金融单位放贷规模和速度的增长,很难预料,以目前金融贷款的态势,今年安排350万元,增长8%

3、土地使用税去年全额完成82万元,县乡各半。今年全额安排100万

元,县乡各50万元。

地税全额和县级的形成

1、(1)乡镇去年征收企业所得税624万元,个人所得税804万元,合计1428万元,乡镇剔除公路建设因素后完成3172万元,占比例为45%,今年安排乡镇3556万元,按45%的比例,两项所得税应为1600万元,考虑到道口、城关等遗留的所得税占比重大,2007年按所得税占48%,应为1706万元(3556万元×48%),因此,乡镇正常安排总额为3556万元,县级为2533万元.(2)安排公路建设和交通货运税收18万元,县级13万元。

2、县直去年全额1952万元(不含金融保险),其中所得税369万元,占20%,今年按22%预计,两项所得税为2304万元×22%=506万元,县直县级部分为2304-506×60%=2000万元。

3、新区

(1)新区道路安排全额332万元,县级250万元。

(2)新区建设项目全额372万元,县级314万元。

地税全额安排8362万元,县级为689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19%,比上年决算增%。用于弥补去年一次性入库1800万元的措施有:一是乡镇公路建设安排989万元;二是老庙交通货运企业安排404万元;三是新区道路安排250万元;四是新区建设项目安排314万元,合计1597万元。

财政部门安排

1、耕地占用税去年预算200万元,决算完成241万元,今年安排300万元。

2、契税去年预算500万元,决算完成648万元,今年安排550万元。

3、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去年预算3600万元,决算完成6332万元,今年安排4000万元。

4、教育费附加去年预算225万元,决算完成261万元,今年安排280万元。

5、排污费收入去年预算150万元,决算完成151万元,今年安排180万元。

篇8:土地财政与地方财政收入模式研究

一、城市化进程增加土地需求

美国地理学家Northm (1979) 研究了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轨迹, 发现城市化水平呈S型曲线, 将城市化进程以30%和70%作为拐点, 分为城市化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在城市化初期阶段, 城市发展水平速度较慢, 重工业尚未全面发展, 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较少, 但是由于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使人均建设用地规模呈逐渐下降趋势;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进入中期阶段以后, 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重型工业开始加速扩张, 城市人口规模迅速提高, 对工业、居住、交通、基础设施用地需求也相应的增加, 这一时期受经济扩张的驱动, 部分农业用地会转变为建设用地, 人均建设用地规模呈现出增长趋势;当城市化水平超过70%以后进入到后期阶段, 城市人口接近饱和, 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一大批高新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迅速崛起, 对工业用地需求逐步减少;之后,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 人们对公共服务、休闲娱乐、公园绿地等土地需求增加, 最终建设用地规模达到一个稳定、合理的水平。长期以来, 城市化S曲线是学界用来解释和研究城市化规律的重要工具。

1949年, 我国132个城市中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仅有10个, 占比7.6%, 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加不足500万人。我国城镇人口的增加促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城市数量已由新中国成立前的132个增加到2009年的655个, 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到2147人/平方公里。地级市283个, 县级城市367个, 市辖区855个, 人口在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为124个。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需要相应的土地支撑, 直接导致城市面积不断扩大。1981~2009年全国共新增建成区面积29692.78平方公里, 其中1981~1999年全国建城区面积共增加13138.8平方公里。进入21世纪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后不到10年的时间, 全国建成区面积就增加了16553.98平方公里, 比前20年增加的面积还要多。

二、我国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成效

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市场进行配置土地资源, 土地产权明晰化和使用的有偿化。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 符合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 有力地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为增强地方政府财力和加快城市经济建设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 初步建立了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土地资源历来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只有在充分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政府在坚持城市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的前提下, 建立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出租和招、拍、挂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土地资源的市场化促进了城市开发建设, 房地产投资的增加, 为住房的商品化创造了条件。

2. 为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土地无偿使用, 使得各地城市建设资金匮乏。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后, 随着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土地资产价值逐步得到显现。通过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出让和转让, 极大地增加了地方政府财力。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尚不完善, 其融资渠道有限, 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成为房地产企业开发融资的重要手段。土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 促进了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极大地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

3. 土地政策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土地价格、建安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利润、税金等是构成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内容。房地产价格同其他商品类似, 其价格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 在一定时期内, 其他因素不会发生大幅度的波动, 但土地作为房地产的主要生产要素, 土地价格的变化对房地产价格有着重要影响。

三、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

土地一级市场是政府代表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 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将城市原有土地或征用的农村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后的使用权, 有偿、有限期地投放市场。《土地储备管理办法》 (国土资发[2007]277号) 第二十二条规定:“储备土地完成前期开发整理后, 纳入当地市、县土地供应计划, 由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供地。”政府作为土地唯一的所有者, 具有垄断性, 表现为政府与土地使用者的纵向交易行为。土地一级市场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土地使用权的租赁。

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 我国通业结构不断升级, 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财政资金的需求不断加大。地方政府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代理人, 同时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主要提供者必然面临财政资金问题, 而制度性原因是造成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根本原因。

从分配的角度看, 财政分配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阶段, 涉及到政府投融资行为。财政收入一般都要在财政支出之前进行筹集, 是实现政府各项职能的物质保证。OECD (1999) 确定了地方政府的三种收入来源, 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政府间的补助。对于税收收入和政府间的补助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组:如果本地区所获得的全部税收是由该地区政府所控制税率和税基所决定的, 那么该收入被列为自有税收;过编制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 改变土地供应规模、结构, 从土地的总量供给、房地产开发用地需求、土地价格管理等方面, 逐步建立了土地市场监管体系, 对于遏制房地产投资过热, 防止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起到了关键作用。推行招标、拍卖或挂牌的土地公开出让制度, 规范土地交易行为, 构建起公开、公正和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这些管理制度的实施有效地强化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 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证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产如果地方政府对税率或税基的决定权利有限, 以及由中央政府决定如何分享收入, 那么该收入被列为共享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包括业务经营和财产收入,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款收入等。

政府间的补助可以进一步分为一般或特定目的补助, 这类似于我国的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用途补助金可以像地方政府的自有收入那样使用, 但补助金的分配要依据客观标准或依据中央政府的决定;特定目的补助是专门用于特定目的的资金, 并且在地方政府的分配使用可能存在条件性制约。这些特点都暗含着一个特定国家的分权程度。一般来说, 在发展中国家, 地方政府收入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税收共享。而在发达国家, 地方政府既能决定本地区的税率和税基, 又能控制划分共享收入的比例。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财政体制发展历程, 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前一段时期实行过“总额分成”, 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分灶吃饭”、“财政包干制”等财政体制, 但基本上属于行政性的集权与分权调整, “分灶吃饭”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统支”问题。也就是在刚刚改革开放后, 我国开始建立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 但直到90年代初, 土地出让方式仍以划拨为主, 土地没有发挥出对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

分税制改革后, 中央与地方收入自行支配使用, 自求平衡, 彻底打破了统收统支的局面, 增强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但是, 由于各地财政收入差异巨大,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一定难度。目前我国实行中央、省、地级市、县和乡镇五级行政规划, 各级政府由上一级政府直接领导。分税制改革以后, 各地省以下的财政体制出现财权上移、事权下移、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的现象。加之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界定不清晰, 一般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结构尚不合理, 分税制改革至今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 还必须进一步加以完善。

从我国地方政府决策的独立程度看, 各地方政府替中央政府承担公共产品的供给职能, 但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上并不具有充分的自主权, 税率、税收分享比例等是由中央政府决定, 因此我国目前的分税制并非财政分权理论中的权利下放;此外, 拉弗曲线也证明了如果政府采取提高税率的方式增加税收, 当税率超过一定水平时, 反而会影响税基规模, 最终导致税收减少。

因此, 当地方政府遇到财政困难时, 必然寻求其他融资渠道以弥补资金不足, 避免在区域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进入21世纪以后, 国家大力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此后, 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 投融资平台以土地为抵押获得的银行贷款规模也不断扩大。

四、土地财政发展模式不能持续

规范和完善城市土地市场是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目标,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 一系列土地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 进一步深化了土地在市场机制中的资源配置作用, 招、拍、挂出让国有土地占出让总宗数、总面积的比例逐渐提高, 土地出让收入为国家财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

数据来源:国土资源部

人类可以通过劳动提高土地的质量, 改变其形态, 但总体而言,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人类不能创造土地扩大其面积, 具有不可再生性。虽然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人工填海造地的手段把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转变为陆地, 但对全世界而言只占很小的比例, 土地面积增长率趋近于零。

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但山地多, 平地少, 约60%的陆地国土空间为山地和高原。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面积有180余万平方公里, 但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和已有建设用地, 今后可用于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及其他方面建设的面积只有28万平方公里左右, 约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

我国高质量的耕地面积有限, 可开发后备资源少,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历时近三年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总面积的36.8%, 荒漠化土地高达267.4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27.9%。 (见图1)

然而在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情况下, 同时还存在着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粗放、浪费、闲置等行为, 甚至违法用地的严重现象也不断发生。

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发布的2010年度国家土地督察公告显示, 2010年我国违法违规用地总量仍然较大, 部分地区和行业的违法用地还比较严重。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项目违法用地33万亩, 其中耕地15万亩, 分别占全国违法用地面积和违法占用耕地面积的45%和54.7%。

2010年开展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发现违法违规用地3.42万宗, 涉及土地面积73.35万亩, 其中耕地27.45万亩。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项目违法用地33.04万亩, 其中耕地15.02万亩, 分别占全国违法用地面积和违法占用耕地面积的45.05%和54.72%。交通运输项目违法用地面积33.93万亩, 其中耕地15.62万亩, 分别占全国违法用地面积和违法占用耕地面积的46.27%和56.89%, 主要集中在公路、铁路两个行业。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 严守18亿亩耕地粮食安全警戒线, 到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应保持在18.05亿亩。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土地供需矛盾, 如何协调好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关系是我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五、政策建议

1.形成以房产税为主的地方财政收入模式

流转税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贫富差距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一般是以收入税作为主要的税收来源, 旨在调节收入分配, 以房地产税为主的财产税是许多国家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对房屋课税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周代, 称为廛布。廛是指古代一户平民房地, 布是指古代货币。据《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廛人掌敛市絘布、布、质布、罚布廛布而入于泉府。”商税收入是当时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房产税作为一种财产税, 由于土地位置固定性的特征, 其税收负担不能转移至其他区域, 可以使各地区的地方政府拥有相对稳定的财政收入;另外, 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 会使本区域内的不动产增值, 那么房产税就成为地方政府以税收形式取得的部分不动产增值, 对于抑制房价大幅波动也能起到一定效果。通过逐步完善税收体系, 房产税不仅可以成为地方政府较为稳定的税收来源, 同时对调节贫富差距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改变目前的政绩考核体系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博弈关系, 中央政府既希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福利水平, 又要避免地方官员为了个人政绩寻求短期利益, 这就需要构建相应的激励约束相容机制的监管模式。

发达国家对官员政绩的评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并非以经济作为唯一的考核指标。例如, 在亚洲金融危机后, 新加坡组屋出现大量空置的情况, 政府推出“预购组屋”政策, 组屋预订超过七成以后才开始招标建设。然而, 随着新加坡房地产价格大涨, 很多人无法申请到组屋。即使申请到组屋, 也由于需要等好几年才能入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预购组屋”政策使民众对负责建屋局的国家发展部部长马宝山强烈不满, 最终丢掉了部长职务。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国发[2010]46号) 的要求, 为了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规划》不仅将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实行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 按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科学地确定各类用地规模。《规划》同时还提出了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根据《规划》要求, 增加开发强度、耕地保有量、环境质量、社会保障覆盖面等评价指标, 与《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等考核办法有机结合, 把推进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对地方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结果, 作为选拔任用、培训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3.加强地方债务管理

国家审计署统计, 截至2010年底, 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10万亿元, 其中银行贷款为84679.99亿元;而按照央行公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 截至2010年年末, 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规模的上限为14.4万亿元左右;另外, 来自银监会的数据,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规模约为9.1万亿元。

由于对地方投融资平台没有清晰的定义, 对政府担保是否应该包括在政府性债务中尚不一致, 以及乡、村一级政府债务是否纳入统计范围等原因都造成了统计口径上的差异。

审计署即强调, 各地举债融资渠道和方式不一, 且多头举债、举债程序不透明, 一些地方长期存在债务规模底数不清、偿债责任未落实等问题。据其披露, 至2010年底, 在36个省级政府中, 有7个未出台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规定, 8个未明确债务归口管理部门, 14个未建立政府性债务还贷准备金制度, 24个未建立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

上一篇:2024桌面演练导演脚本下一篇:门窗经销商大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