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股权合同

2024-06-20

股东股权合同(共10篇)

篇1:股东股权合同

甲方(转让方):

乙方(受让方):

鉴于甲方在江苏欣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合法拥有 %股权,现甲方有意转让其在公司拥有的全部股权,并且甲方转让其股权的要求已获得公司股东会的批准(股东会决议作为附件)。

鉴于乙方同意受让甲方在公司拥有 100%股权。鉴于公司股东会也同意由乙方受让甲方在该公司拥有的100%股权。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本着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就股权转让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股权转让

1.1 甲方同意将其在公司所持股权,即公司注册资本的100%转让给乙方,乙方同意受让。

1.2 甲方同意出售而乙方同意购买的股权,包括该股权项下所有的附带权益及权利,

第二条 股权转让价格及价款的支付方式

2.1 甲方同意根据本合同所规定的条件,以叁佰伍拾万元将其在公司拥有的100%股权转让给乙方,乙方同意以此价格受让该股权。

2.2 乙方同意按下列方式将合同价款支付给甲方:乙方同意在本合同双方签字盖章生效后5日内向甲方支付定金100000元,支付款项之日起(以乙方在银行转账日期为准)5天内办理完工商过户手续;办理完过户手续后,乙方向甲方支付价款:人民币:贰佰玖拾万元;自办理完过户手续之日起1年内,如果没有出现甲方声明、承诺不应有的情形,且甲方能全面履行本合同项下的义务,则自1年届满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余款全部支付完毕。

2.3 双方同意办理与本合同约定的股权转让手续所产生的有关费用,由甲方承担。

第三条 甲方声明、承诺

3.1 甲方为本协议第一条所转让股权的唯一所有权人。

3.2 甲方作为公司股东已完全履行了公司注册资本的出资义务,不存在任何虚报、抽逃注册资金的行为。

3.3 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甲方完全退出公司的经营,不再参与公司财产、利润的分配。

3.4 甲方股权未设定任何(包括不限于)留置权、抵押权及其他第三者权益 或主张;公司不存在任何显性、隐性的债务(包括不限于没有对外提供各种形式的担保等);不存在任何已经完结或正在进行的诉讼、仲裁。

3.5甲方股权转让乙方的公司(全部股权)只有以本经过依法工商登记的营业执照和建筑业资质证书。其公司账面固定资产为零。

3.5 甲方保证该公司能够在相应资质等级的范围内正常运营。

3.6 甲方保证自该公司交接之日前所有员工依据有关法律享有权利,并且保证若有劳资纠纷,其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得影响乙方的任何权益。即使纠纷发生在股权转让后,属于甲方经营业期间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仍由甲方承担,甲方并承担在公司法人代表变更前经营(含变更后出现因甲方经营期间的原因)产生的债权债务。所有转让前依据有关法律规定由该公司或乙方先行承担的,乙方或公司有权向甲方追偿。甲方应当在乙方损失前支付相关款项。

3.7 若上述声明不真实,甲方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对公司在本协议签订之前的全部显性、隐性债务作为债务加入人承担连带责任。不论何时,乙方发现甲方声明不实的,其资质不符合国家资质标准,不能正常使用,有权拒绝支付股权转让金,并有权解除合同,甲方返还乙方双倍的股权转让金。

第四条 乙方声明

4.1 乙方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4.2 乙方承认并履行公司修改后的章程。

4.3乙方保证按本合同第二条所规定的方式支付价款。

第五条 特别约定

5.1 甲乙双方在该公司股权所有权转移之日,移交该公司合法证照、建筑业资质和许可证(包括但不到限于该公司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公章、财务章、合同章、财务账簿等)办理移交手续。

5.2 该公司于交接日之前发生的营运费用(包括水、电、煤气、物业费用)由甲方承担,交接日之后发生的所有费用由乙方承担(相关费用以交接日当日相关计量表的计数为准)。

5.3 关于企业资质年检核查、注册人员的处理:甲方应为建筑业资质使用期间资质证书和建造师注册的合法性、符合性负责,负责建筑业资质核查年检通过,确保核查期间技术、经济人员证书的有效性。为保证乙方能顺利经营,甲方同意将现有注册人员建造师、三类人员等通过一年过渡期变更出来,甲方承担过渡期间的证书使用费用。期间部分人员与甲方签署合同到期的、若乙方要留用则费用由乙方承担。

5.4 为了本协议顺利谈判、签订、支付、和履行,甲方股东一致同意委托__________________全权办理。权限为特别授权,包括:代为谈判、协商,代为承诺,代为签署协议,代为收取款项,代为收取文书,等等。受托人的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复印件作为本合同附件。

注:若本协议谈成,那就直接签署,委托书就不需要再作为附件了。如果有一个过程,那么可以由甲方出具书面委托书,委托权限同上,一定要将权限明确列明,作为附件。

5.5 协议生效之后公司承揽的工程款到账,乙方全力配合由公司依法支付,甲方承担因经营产生的相应的税费、并提供相应的成本发票。

第六条 有关股东权利义务包括公司盈亏(含债权债务)的承受

6.1 从本协议生效之日起,乙方实际行使作为公司股东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股东义务。必要时,甲方应协助乙方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协助公司法人代表建筑业资质的变更,及资质年度核查,包括以甲方名义签署相关文件。

6.2 从本协议生效之日起,乙方按其所持股权比例依法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及亏损。

6.3 且上述股权未设定任何(包括但不限于)留置权、抵押权及其他第三者权益或主张。

第七条 协议的变更和解除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变更或解除本协议,但甲乙双方需签订变更或解除协议书。

1、由于不可抗力或由于一方当事人虽无过失但无法防止的外因,致使本协议无法履行;

2、一方当事人丧失实际履约能力;

3、由于一方违约,严重影响了另一方的经济利益,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

4、因情况发生变化,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同意;

5、合同中约定的其它变更或解除协议的情况出现。

第八条 违约责任

8.1 如协议一方不履行或严重违反本协议的任何条款,违约方须赔偿守约方的一切经济损失。除协议另有规定外,守约方亦有权要求解除本协议及向违约方索取赔偿守约方因此蒙受的一切经济损失。

8.2 如果乙方未能按本合同第二条的规定按时支付股权价款,每延迟一天,应按延迟部分价款的 ‰支付滞纳金。乙方向甲方支付滞纳金后,如果乙方的违约给甲方造成的损失超过滞纳金数额,或因乙方违约给甲方造成其它损害的, 不影响甲方就超过部分或其它损害要求赔偿的权利。

第九条 保密条款

9.1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均不得向其他第三人泄漏在协议履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或相关信息,也不得将本协议内容及相关档案材料泄漏给任何第三方。但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披露的除外。

9.2 保密条款为独立条款,不论本协议是否签署、变更、解除或终止等,本条款均有效。

第十条 争议解决条款

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协议所发生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应当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按下列第 种方式解决:

1、将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按照提交仲裁时该会现行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甲乙双方均有约束力。

2、各自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一条 生效条款及其他

11.1 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11.2 本协议生效后,如一方需修改本协议的,须提前十个工作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并经双方书面协商一致后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11.3 本协议执行过程中的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友好协商态度加以解决。双方协商一致的,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11.4 本协议之订立、效力、解释、终止及争议之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之相关规定。

11.5 甲、乙双方应配合公司尽快办理有关股东变更的审批手续,并办理相应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11.6 本协议正本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公司存档一份,工商登记机关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开户行;

账号:

日期: 日期:

看过的股东股权转让合同人还看了:

1.股东股权转让协议模板

2.个人股权转让协议范本3篇

3.股东股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4.简单股权转让合同范本3篇

5.公司股权转让合同模板3篇

6.个人股权转让合同

7.合伙企业股权转让协议书范本2篇

8.股权转让协议范本3篇

9.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书范本3篇

10.股权转让协议样本3篇

篇2:股东股权合同

转让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五条关于“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份出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如果不购买该转让的出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的规定和股东决议,现就转让方在的出资转让事宜订立如下条款:

一、股东同意将原占公司注册资本%股权转让给

二、截止至交易日,本公司债权债务已核算清楚,无隐瞒,转让双方均已认可; 成为本公司的股东,承认修改后的本公司章程,享有股东权益,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条规定承担责任。

三、公司红利的收益按本合同签订之日计算,转让方享有转让前的红利,受让方享有转让后的红利。

四、股东自转让之日起,不再是公司股东,不得以公司的名义对外从事任何活动。

五、合同如发生纠纷,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仲裁机构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六、其他约定条款:

七、本合同一式 份,交公司登记机关一份,股东各持一份,公司存档一份均个有同等法律效力。

八、本合同自转让和受让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篇3:自然人股东股权赠与如何缴税?

第一,营业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第二条“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的规定,王某的股权赠与行为不征税。

第二,印花税。依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缴纳印花税。签订股权转让书据应按“产权转移书据”贴花,税率为万分之五。

第三,个人所得税。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自然人股东的股权转让所得应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税率。为堵塞税收漏洞、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监管,国家税务总局在2009年5月28日下发了《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285号),明确税务机关应加强对股权转让所得计税依据的评估和审核。对扣缴义务人或纳税人申报的股权转让所得相关资料应认真审核,判断股权转让行为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是否符合合理性经济行为及实际情况。对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如平价和低价转让等)且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可参照每股净资产或个人股东享有的股权比例所对应的净资产份额核定,《关于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核定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7号)对核定征收问题作了进一步明确。案例中若自然人股东王某以平价或低价转让所持股份给李某,则税务机关可参照企业净资产及股东持股比例核定其转让价格为600×30%=180万元,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税(180-150)×20%=6万元。

但对于自然人股东无偿赠与行为,转让双方(假定均为自然人)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呢?

对于赠与人而言,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而赠与行为是无偿的法律行为,虽然发生了股权转让后果但并未取得任何收益,因此也就无所谓缴纳个人所得税。

对于受赠人而言,《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列明十一项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其中第十一项“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中未包含股权赠与项目,依据“法无明文规定即无权”的法律原则,受赠人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无偿受赠房屋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78号)对个人无偿受赠房屋作出了规定:除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或者无偿赠与对其承担直接抚养或者赡养义务的抚养人或者赡养人对于当事双方免征个人所得税。对受赠人无偿受赠房屋计征个人所得税时,其应纳税所得额为房地产赠与合同上标明的赠与房屋价值减除赠与过程中受赠人支付的相关税费后的余额,按照“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赠与合同标明的房屋价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或房地产赠与合同未标明赠与房屋价值的,税务机关可依据受赠房屋的市场评估价格或采取其他合理方式确定受赠人的应纳税所得额。

由此可见,对于股权无偿赠与行为如何征收个人所得税仍属于税收征管的“真空地带”,这给高收入者进行税务筹划留有政策空间,也不符合总局提出“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的要求。实务中部分地方税务机关对此进行了明确,比如河北省地税局2009年7月10日出台的《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冀地税函[2009]119号)规定,仅对于继承、遗产处分、直系亲属之间无偿赠与股权的情况,对当事双方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纳税人需要提供公证机构出具的赠与人和受赠人亲属关系的公证书、抚养关系或赡养关系公证书(或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抚养关系或赡养关系证明)、《继承公证书》等相关证明,并填写提交《个人股东变动情况报告表》,税务部门应认真审核并留存复印件。而对于其他情形的自然人股东将股权无偿赠与他人的,受赠人因无偿受赠股权取得的受赠所得,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广东省地税局2009年11月24日出台的《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粤地税函[2009]940号)规定,除个人将股权赠与供养关系、赡养(抚养)关系、继承关系人三种情形外,个人无偿受赠股权的,以赠与合同上标明的赠与股权价格减除赠与过程中受赠人支付的相关税费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适用20%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篇4:股东股权合同

一、经典案例

上诉人(原审原告):东某。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南某、西某、A公司。

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A公司为成立于2005年9月的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6月,原告、南某作为受让方受让了A公司原股东的全部股权后,原告持有A公司70%的股权、出资额210万元,被告南某持有A公司30%的股权、出资额90万元。2009年8月,南某(转让方)与西某(受让方)签订《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约定,双方就转让方在A公司的出资转让事宜订立协议,南某将原出资90 万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30%)的全部90万元转让给西某,转让金90万元;2009年9月9前,受让方需将转让金全部付给转让方;从2009年8月起西某成为公司股东,享有股东权益并承担责任;南某自转让之日起,不再是股东,不得以公司名义对外从事活动;合同落款“其他股东签名”有署名“东某”的签名。根据原告从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打印的2012年8月A公司注册基本资料显示,A公司的股东组成已变成原告持有A公司70%的股权、出资额210万元,被告西某持有A公司30%的股权、出资额90万元。案件审理过程中,一审法院依原告申请对《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中“东某”的签名进行笔迹鉴定,经鉴定机构鉴定,该签名非原告本人所签。

另查,关于南某向西某转让股权一事,被告南某、西某无证据证明曾经通知过原告。但在一审审理中,经法院释明后,原告仍不提交保证金且明确就本案不行使优先购买权。

二、本案的审判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的,应当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且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本案中,虽然经鉴定《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上原告的签名不是原告本人所签,也无证据证明被告南某、西某曾将股权转让一事通知原告或证明原告自愿放弃优先购买权,但是庭审中原告明确就本案被告南某与西某签订《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约定由南某将其持有的A公司30%股权转让给西某一事,原告不行使优先购买权。原告也没有提交与股权转让款同等价值的保证金,对于原告是否有能力行使优先购买权无法确定。且《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属于被告南某、西某对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原告并非合同一方当事人,合同内容并没有对原告除优先购买权外的其他权利作出处分或给原告限定义务,而该《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被告南某、西某对其真实性并无异议。因此,原告诉请确认被告南某、西某于2009年8月签订的《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无效的请求,缺乏法律依据,不予支持。一审法院遂判决:驳回原告的该项诉讼请求。

宣判后,原告不服,向当地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2009年8月南某与西某签订的《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约定南某将其所有的股权转让给西某,南某、西某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股权转让是二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东某并非合同当事人,且合同内容并未对东某除优先购买权外的其他权利作出处分或给东某限定义务,合同上东某的签名是否真实并不影响南某、西某对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当然,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的,应当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且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虽然经鉴定2009年8月A公司章程、A公司的股东会决议以及《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上东某的签名不真实,也无证据证明南某、西某曾将股权转让一事通知东某或东某自愿放弃优先购买权,但一审期间东某经原审法院释明,逾期不提交保证金,且明确就本案不行使优先购买权。东某虽不同意南某、西某之间的股权转让,但东某在本案的诉讼行为明确表明其放弃优先购买权,而该诉讼行为的法律后果即直接导致南某向西某转让股权的行为可以成立,那么,东某诉请确认2009年8月《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无效的请求,原审法院不予支持,并无不当。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三、案件评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该规定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法律基础。

本案中,虽然被告南某、西某无证据证明就股权转让行为通知了原告,但是股东优先购买权是针对公司内部股东之间关系的调整,法律因此将股权转让中的通知义务限定给了作为出让方的股东,而作为股权受让方并非公司内部成员,并没有通知义务,因此不能以出让方及受让方均没有通知其他股东而认定存在恶意串通,进而认定股权转让行为无效。其次,在排除其他法定事由,仅违反公司法有关股东优先购买权规定的股权转让行为并非无效。在出现对股权转让行为争议时,其他股东明确表示不行使股东优先购买权,例如本案的情况,其他股东已经明确做出了放弃优先购买权的意思表示,并不存在任何一方实体权利受侵害的情况,此时单纯以违反公司法规定而认定股权转让行为无效,使股权转让自始无效、推翻一切,既不符合商事行为的经济效率原则,也不符合优先购买权的设置目的,明显不妥。

综上,股东的优先购买权需要在合理的时间内以特定的方式行使,仅因侵害股东优先购买权不一定会使股权转让那个行为归于无效。实践中,还要根据公司其他股东是否有能力和意愿行使股东的优先购买权来判断该股权转让行为是否有效。

上海浦瑞律师事务所吕涛、高超群供稿

篇5:股东股权合同

齐精智

【关键词】股权转让合同 【全文】

在公司法实践中,有些股东在未经公司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和放弃优先购买权的情形下,依据与第三人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所持有的股权转让给第三人,第三人可能因此而实际取得公司分红或实际参与公司管理。

对此,该股权转让合同是否有效?股权转让合同与股东过半数同意之间的关系?股权受让人是否能够依据股权转让协议取得股东资格?这些都是公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在此将予以粗浅讨论:

一、未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的股权转让合同确定有效。

陕高法[2007]304号《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关于公司纠纷、企业改制、不良资产处置及刑民交叉等民商事疑难问题的处理意见》中认为:“目前审判实践中较为通行的观点认为:该合同既非效力待定合同,也非附履行条件的合同,其效力始于成立之时。股东对外转让股权,签订合同就应当履行,转让人有义务向公司的其他股东征求同意,为合同的履行创造条件,如果合同不能履行,转让人应承担违约后果,除非合同约定免除其责任。”

1、未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的股权转让合同不是无效合同。

依据《合同法》第124条的规定,股权转让合同应属无名合同或非典型性合同,在合同法分则没有直接规定情况下,应当适用合同法总则。

所以,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应当依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公司法》第72条的规定股东想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需要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并放弃优先购买权。实践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公司法第72条对股权转让的限制是否属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4条的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非常清楚,公司法的规定不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既然,股权转让协议不存在合同法第52条合同无效的情形,那么股权转协议应当自合同成立就合法有效。

2、未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的股权转让合同不是效力待定的合同。

股东依法向公司出资的对价就是股权。股东对公司享有的股权是一种复合型的独立权利。股权依据《物权法》第223条权利质押的规定可以依法质押。股东对股权具有处分的权利,但由于为了维护有限公司的人合性的特征,公司法规定,股权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需要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但股东之间转让股权没有任何约束。公司法限制股东向第三人转让股权是为了保持有限公司的人合性,而并非否认股东的对与股权的处分权。

既然股东有权利处分股权,那么股权转让协议就是有权处分,而效力待定合同前提就是无法处分。

二、第三人不能仅仅依据股权转让合同而取得股东资格。

股权转让协议有效,第三人也不能仅仅依据该协议而取得股东资格。有限公司具有人合性,而且人合性是有限公司的成立基础。股东有权向第三人转让其股权,但只有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并放弃有限购买权后才能取得股东资格。

其他股东是否同意股权转让协议是股东的个人自由,法院不能进行司法审查。

股东对外转让股权,签订合同就应当履行,转让人有义务向公司的其他股东征求同意,为合同的履行创造条件,如果合同不能履行,转让人应承担违约后果,除非合同约定免除其责任。在其他股东不同意其转让股权的情况下,第三人或股东(转让股权)有权依据《合同法》94条法定解除权的规定,以该股权转让合同无法实现合同个目的为由解除该股权转让合同。

篇6:任务六股东与股权

案例1

4年前,刘某认识了该县一家公司的负责人,交谈中得知他们公司办的很红火,需要吸收更多的古今。刘某家中有些闲钱,便拿出2万元给力这名负责人,和其他几位股东见了个面,在没有履行任何法定程序的情况下,该公司向刘某出具了写有“此款系股金”的收条,但没有到工商机关进行变更登记。而后,刘某以为自己已经成为了该公司的股东,便放心的在家做起了发财美梦。可几年后,该公司因种种缘故停业,刘某得知情况后找到公司,要求分配公司财产,而这家公司则认为,刘某个其他几人一样,已是公司事实上的股东,不能再清算前就要求分配公司财产。无奈刘某诉至法院。

问:本案中,刘某是否取得股东资格?在经济交往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到底何时取得?实际出资与股东资格取得的关系如何?

案例2

钱某、雷某和王某作为股东共同组建了一个软件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章程载明三人分别出资25万元、15万元和10万元。但是,三方均未缴纳出资,而通过不蒸蛋手段骗取了验资证明,办理了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公司经营一年后,三方因分红发生纠纷,钱某想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认为,钱某由于未缴纳出资,不具有股东资格,无权请求分区红利,判决驳回起诉讼请求。

问:根据现行公司法,本案中,未出资的股东能否被否定股东资格?

案例3

篇7:股东股权转让决议范本

股东会决议

出席会议股东:xxxx有限公司、xxxx有限公司

根据《公司法》及公司章程,xxxx管理有限公司于2012年5月29日在xxxx召开股东会,出席本次会议的股东共两人,代表公司股东100%表决权,所作出决议经公司股东表决权100%通过。决议事项如下:

1.同意xxxx有限公司将占公司注册资本49%共49万元的出资转让给xxx有限公司。

2.同意废止原章程,启用新章程。

股东:(盖章)

法定代表人:

股东:(盖章)

法定代表人:

篇8:股东股权合同

股权质押的优势在于, 它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变现性, 不仅能够债务融资而且还维持了大股东的持股地位。股权质押在法律上的规定是, 被质押的股权在质押后仍由原持股人所有 (除非到期不能清偿债务时, 债权人有权优先受偿) , 股东在质押期内仍然享有投票权、 收益权等。 艾大力、 王斌 (2012) 指出, 股东借助股权质押融资将其资产负债表账面上的“静态”长期股权投资变现为“动态”可用资本, 使财务资源的杠杆效应充分发挥, 可以说是一种将“经济存量”转换为“经济能量”的有效财务决策。

股权质押之所以受到青睐,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给控股股东带来了正面收益。 关于股权质押的动机研究, 高兰芬 (2002) 指出质押的动机有三种:投资目的 (有投资机会但无借款渠道) 、 投机目的 (护盘或炒作股票) 、现金增资 (质押取得资金用于买新股避免股权被稀释) 。 另外, 也有为了规避股权转让限售期和转让份额的限制, 转移股权价值波动带来的风险。 加上近年来银行、信托、券商对股权质押融资提供的平台越来越方便, 中小企业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呈现火热状态。

二、大股东股权质押的风险

股权质押贷款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 使货币乘数成倍放大, 但是也相应加大了风险。对于上市公司来说, 风险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一是当股东因质押到期时不能按期偿还债务, 可能造成股权被冻结甚至被拍卖, 产生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风险, 进而影响上市公司治理、公司战略与管理的持续与稳定。 二是可能导致大股东“二次圈钱”, 在收购公司股权后, 大股东将收购来的股权抵押给银行, 其借贷来的资金往往超过收购金额, 使大股东几乎不需花费任何收购成本就拥有企业资产的支配权, 进而可能通过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不公平的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 将会使债权人、中小股东及上市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害。

对于大股东自身来说, 其面临着债务违约风险和质押股权价值下跌风险。 所以在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发生后, 大股东为了自身的“生存”而潜在的对被质押股权的上市公司的发展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激发了众多学者的研究。

三、 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与公司绩效研究

(一) 早期研究

国外对股权质押的研究较早, 国内学者涉足的晚一些。 基本上都以代理理论、大股东行为理论为分析框架, 主要从质押所引发的代理问题进行分析, 认为质押加剧了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冲突, 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倾向更为明显。研究路径大致为“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代理冲突及利益掏空———公司业绩”等。

Chen and Hu (2001) 首次以投资机会较多的公司为研究样本, 指出股权质押增加了上市公司风险。 在经济景气好的时候股权质押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但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 股权质押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

Yeh等人 (2003) 得出, 股权质押会导致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加大, 带来严重的代理问题。 股权质押比例越高, 公司价值越低。

众多研究发现, 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沈仰斌、黄志仁 (2001) 研究发现, 股权质押利用融资杠杆的信用扩张作用, 造成公司股价与大股东私人财富间的关联性成倍数增加;在公司股价下跌时, 董事、 监事面临追加抵押物的压力, 董事、监事可能为了个人谋取利益, 利用其控制权侵占小股东权益而引发代理问题。 谢金贤 (2003) 得出内部股东的质押比率与公司绩效间显著负相关。 郑雪迎 (2003) 通过案例研究得出, 大股东采用股权质押融资的同时, 又利用自身的大股东身份, 通过占用、转移上市公司资源掏空上市公司, 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王克敏、蔡新颖 (2004) 通过研究大宗股权变更的短期与长期效应, 同时发现了股权未被质押的上市公司绩效改善比股权发生质押的上市公司高。李永伟 (2007) 研究发现, 股权质押促使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程度更加严重, 会降低公司价值, 给公司经营绩效带来负面影响等不良的经济后果。

(二) 近期研究

郝项超、梁琪 (2009) 按照国有控股、 私人控股和多公司控股划分最终控制人的类型, 在实证研究中, 运用面板数据的嵌套模型研究最终控制人的股权质押行为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影响机理是: 最终控制人的股权质押行为加剧了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 进而与其他股东的利益分歧加重。 并且通过弱化最终控制人在公司治理中的激励效应和强化堑壕效应来损害公司价值, 在私人控股公司中这种效果更为显著。

何娜娜 (2010) 借助资金占用作为中间变量, 研究了股权质押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讨论了股权质押后, 控股股东对股权拥有了选择权: 偿还贷款来赎回股权或者逃避债务将股权变相转让给银行。 当质押股权的价值低于质押贷款金额时, 必然会加剧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动机。 控股股东会利用所拥有的控制权从上市公司转移资产和利润。 所以股权质押会加剧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和掏空, 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产生负面的影响。

王斌、蔡安辉、冯洋 (2013) 从大股东作为独立法人、自身经营管理者这一角色为出发点, 基于 “大股东自身行为———上市公司传导与作用机理———上市公司影响”的研究思路, 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这一 “自身财务行为” 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具体研究路径是“大股东性质———融资约束及股权质押融资———控制权转移风险———公司业绩”, 认为有关研究中利用两权分离度这一中间变量来解释大股东行为是不可行的。股权质押也不一定必然驱使大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掏空”。实证结论主要是:民营大股东比国有大股东倾向于股权质押融资。 与国有大股东相比, 民营大股东在质押股权后, 因担心控制权转移风险从而有更高的激励来改善公司业绩 (股权质押率与业绩改善正相关) , 这一结论与以往恰恰相反。

四、现有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 研究主体的选择

在研究大股东行为时, 上述研究大多从大股东的控股地位出发, 有的学者以“控股股东”, 有的以“第一大股东” 来研究, 在金字塔结构下, 有的以“最终控制人”, 有的以“实际控制人”, 还有的以“终极股东”来研究。但是在大股东股权质押中, 实际上是控股股东 (即大股东、直接控制人) 而非实际控制人 (终极控制人) 发生了质押上市公司股权这一行为。所以这些概念和选取数据会有差异, 造成有些实证结果之间的不可比性, 不利于后续学者的研究。

(二)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上多以静态研究为主, 以股权质押比率为自变量, 以公司绩效为因变量。 今后研究中可以多采用动态研究, 比较同一上市公司在股权质押前后的绩效变动, 而不是对比发生股权质押的公司与没有发生股权质押的公司绩效。 这样得出的结论会更加准确。

(三) 研究角度

在总体研究角度上, 针对大股东自身财务行为对上市公司绩效方面影响的文献很少。 今后可以以大股东自身行为而不是大股东控股地位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为核心展开。

(四) 研究结论

研究中多注重验证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对公司绩效产生的负面影响, 是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但对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发生后是否会带来积极面缺乏研究, 如是否有支持上市公司发展的动机、时机和途径。 另外, 如果能在一个整体分析框架下将掏空和支持行为同时纳入, 来研究大股东行为的影响也是一个挑战性的课题。 因为大股东在股权质押行为发生后, 消除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唯一途径是增强自身的还本付息能力。 其有两种不同策略的抉择:第一是积极策略。大股东发挥在公司治理中的监督作用, 通过努力改善公司治理和管理、 提高上市公司业绩来支持上市公司发展, 从而在上市公司获得与现金流权对应的控制权共享收益, 展现积极、理性的一面。 第二是消极策略。 大股东可能为了急于还款规避风险, 而变得消极和不理性。通过不正当的资金转移、非公允的关联交易等“掏空”上市公司, 最终取得与其控制权不相匹配的私人财富。 两种不同性质的策略对上市公司产生的经济后果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最终结果如何需要重新检验, 尤其应该对民营大股东占多的中小板股权质押市场作为样本研究。

(五) 内生性问题

现有文献都没有注意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绩效的内生性研究, 一般认为, 在上市公司绩效不好时, 股东的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而借股权质押来变现。 这也是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摘要:纵观以往学者关于大股东股权质押经济后果研究, 主要是采用代理理论分析框架;将上市公司的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作为股权质押的出质人, 研究股东对被质押股权的上市公司是否有侵害行为;研究内容主要有股权质押动机、风险及风险应对中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得出的实证结果多为负面影响。本文认为, 由于研究思路限制, 大多从股权质押行为这一视角得出大股东 (特别是民营大股东) 是“利益掏空”的代名词是值得商榷的, 值得进一步研究验证。

关键词:股权质押,控制权转移风险,公司绩效

参考文献

[1] .李永伟, 李若山.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下的“隧道挖掘”——明星电力资金黑洞案例分析[J].财务与会计 (理财版) , 2007, (1) .

[2] .何娜娜.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 2010.

[3] .艾大力, 王斌.论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影响机理与市场反应[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12, 27 (4) .

[4] .王斌, 蔡安辉, 冯洋.大股东股权质押、控制权转移风险与公司业绩[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 33 (7) .

[5] .Yeh, Y.-H., Lee, T.S., Woidtke, T., Family contro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Evidence from Taiwan[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 2001, (2) .

篇9:论小股东退股权

关键词 退股权 制度保障 小股东

一、退股权的概念

退股权,也称异议股东的股份回购请求权,它是异议股东在其公司存续其间,由于特定事项的发生,请求公司其他股东收回其所持股份的权利。该特定事项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上就重要事项所作出的决议,如公司的合并的决议,公司分立的决议,公司解散的决议,变更公司章程的决议等,对此决议反对意见的股东有权要本公司以市场公司合理的价格购买自己所持公司股份的权利。从异议股东的角度而言表现为退出其在公司中所持有的股份,从公司其他股东的角度而言表现为回购异议股东在公司中所持有的股份。

二、回购小股东股权的意义

由于小股东现行公司治理结构中所处的弱势地位,股东的权益往往得不到实际的保障,在某些情况下小股东只能成为形式的股东,面对“一股独大”的大股东的侵害,小股东往往无力抗拒。所以,笔者认为,应当允许小股东在特定情况下退股,回购小股东股权还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

首先,允许小股东退股并未违反法人的基本理论,也没有冲击公司法人制度。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公司的商业决策必然要随着市场的变化作出合理的举措,便是某些商业决策很可能会牺牲小股东的利益,在资本多数决原则,控股股东利用公司的商业决策侵害小股东利益,以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事件并不少见,而这种情况下,小股东再转让股票,很可能股票已经一文不值。而作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特别是小股东,在公司作出的决策完全与小股东利益无益时,因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封闭性,并不像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还有转让股票的市场,允许此时的小股东拥有退股票无疑是对其的最好保护。

其次,公司的设立是众股东意思一致的结果,当有的股东违反一致意思时,允许受害股东退股,是私法自治精神的高度体现。根据公司资本三原则,公司股东应该不能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而退出公司。但是公司是众股东意思一致而投资设立的,可以说股东成立公司一种契约的结果,众股东均有契约的自由,当众股东对一项公司决议不能达成一致意思,特别大股东为了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侵害小股东的利益时,小股东有权退出公司,也即小股东享有与众股东解除契约的权利。退股东突破传统公司法的束缚,众所周知,传统公司中法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封闭性和人合性,根据资本三原则,股东无权在公司成功设立后撤资,而且股东转让股也有很多限制条件。在这种情况,即使大股东侵害小股东的利益,小股东也无法退出公司。现代公司法赋予股东退股权,当大股东控股公司而小股东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小股东行使退股权无疑是逃脱大股东“枷锁”的重要途径。

第三,对于债权人来说,公司信用应当是该公司现有资产而不是传统公司法认为的资本,传统公司法为了保障债权人似乎偏执了些,同样笔者认为只要退股股东所在的公司:(1)资产大于负债时,应当允许股东退股,并不影响债权人实现债权;(2)即使该公司资不抵债,只要退股股东提出供担保仍然不影响债权人实现其债权。

三、小股东退股权的制度保障

笔者认为立法虽然在保护小股东权益,明确股东退股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有些规定不是很完善,有待改进,需要在制度上加强对小股东退股权行使的保障。

1、完善《公司法》第75条的规定

为了更进一步保证小股东的退股权,应当增强小股东行使退股权的可操作性,但我国《公司法》75条的规定尚许多漏洞有待弥补。我国现行《公司法》仅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享有查阅公司帐簿的权利,并没有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也享有该项权利,而实际上也应赋予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查阅公司帐簿的权利。《公司法》第75条第一款第二项中“主要财产”也没有明确其标准和范围。《公司法》第75条第一款第二项涉及到公司转让“主要财产”,但究竟“主要财产”是质的规定还是量的规定,符合哪些特征的财产才能成为“主要财产”,我国《公司法》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有必要将此“主要财产”的标准进行准确的规定。

笔者建议将如下两种情形认定为转让“主要财产”:(1)非因常规经营而转让的财产占公司现有总资产30%以上的;(2)非因常规经营而转让的财产虽未达到公司现有总资产30%以上,但足以对公司的发展、存续产生重大影响的。在缺乏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实践中可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可以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何为公司“主要财产”,以及转让“主要财产”必须由公司股东会作出特别决议。如果大股东故意将“主要财产”的衡量标准人为的抬高,小股东的退股权将有可能被大股东剥夺。

《公司法》第75条第一款第二项中“公司合并,分立”的规定也可能会被人为的规避。由于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行退股权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公司召开股东会会议和有股东对公司分立,合并解散的决议持反对意见。而控股东完全可以故意不通知小股东参加股东会,而并且我国公司法没有规定出席股东会的有效人数,这种情况下小股东必然无能为力。从现行的法律规定和实践经验来看,也只能是通过公司章程加以限制,但收效甚微。

2、一人公司的引入为小股东退股权铺平了道路

我国新《公司法》还规定了一人公司,这对实现小股东的退股权的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公司法认为公司是社团法人,公司股东必须两人以上,如果允许退股会导致只有两个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不复存在。而允许一人公司的产生必然会在传统公司法的社团性作出突破,如果允许一人公司存在,即使只有两个股东的公司中,一人退股也不导致公司的解体,危害性较小。此时,该公司可变更为一人公司。

篇10:公司股东之间转让股权范本

转让方(甲方): 受让方(乙方): 身份证号码: 身份证号码:

鉴于甲方在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合法拥有____%股权,现甲方有意转让其在公司拥有的全部股权,并且甲方转让其股权的要求已获得公司股东会的批准。

鉴于乙方同意受让甲方在公司拥有____%股权。

鉴于公司股东会也同意由乙方受让甲方在该公司拥有的____%股权。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本着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就股权转让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股权转让

1、甲方同意将其在公司所持股权,即公司注册资本的____%转让给乙方,乙方同意受让。

2、甲方同意出售而乙方同意购买的股权,包括该股权项下所有的附带权益及权利,且上述股权未设定任何(包括但不限于)留置权、抵押权及其他第三者权益或主张。

3、协议生效后,甲方将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及债权债务不承担任何责任。

二、股权转让价格与付款方式

1、甲方同意将所持有____%的股权(认缴注册资本____元,实缴注册资本____元,协议签订当时________公司基本账户余额:________元)以________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乙方,乙方同意按此价格和条件购买该股权。

2、乙方同意在本合同双方签字之日向甲方支付________元;在甲乙双方办理完工商变更登记后,乙方向甲方支付剩余的价款________元。

三、甲方保证

1、甲方保证所转让给乙方的股权是甲方在公司的真实出资,是甲方合法拥有的股权,甲方拥有完全的处分权。甲方保证对所转让的股权,没有设置任何抵押、质押或担保,并免遭任何第三人的追索。否则,由此引起的所有责任,由甲方承担。

2、甲方转让其股权后,其在公司原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随股权转让而转由乙方享有与承担。

3、乙方承认公司章程,保证按章程规定履行义务和责任。

四、乙方的陈述与保证

1、乙方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2、乙方承认并履行公司修改后的章程。

3、乙方保证按本合同第二条所规定的方式支付价款。

五、协议的变更和解除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变更或解除本协议,但甲乙双方需签订变更或解除协议书。

1、由于不可抗力或由于一方当事人虽无过失但无法防止的外因,致使本协议无法履行;

2、一方当事人丧失实际履约能力;

3、由于一方违约,严重影响了另一方的经济利益,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

4、因情况发生变化,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同意;

5、合同中约定的其它变更或解除协议的情况出现。

六、有关费用的负担

在本次股权转让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如公证、评估或审计、工商变更登记等费用),由________________承担。

七、争议解决条款

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协议所发生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应当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按下列第_________种方式解决:

1、将争议提交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按照提交仲裁时该会现行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甲乙双方均有约束力。

2、各自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八、其他

本协议书一式____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________份,公司、公证处各执________份,其余报有关部门。

上一篇:超星尔雅期末考试下一篇:办公文员的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