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生殖健康教育

2024-06-30

大学生性生殖健康教育(精选8篇)

篇1:大学生性生殖健康教育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姓名:张亚静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年级:2012级政行班学号:***

性(sex)这个词,是从拉丁语sexus一词演变而来。其科学涵义可以简单概括为:人类的性是以生物繁衍的机能为基础,受特定的社会关系影响和人的心理因素支配的性行为。随着人类知识水平的提高,在各种文化中,性问题对个人健康的影响比以前更为深入和广泛。而性教育是建立在性科学上关于人的心理社会发展和性发育的教学和研究,它不仅向受教育者传授有关人的性发育、性功能的生理知识,还向受教育者灌输一定的社会文化所认可的性道德规范和性价值标准,以及与性有关的法律规范。健康的性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家庭、学校以及教育机构应适时适量地在学生中开展性教育。

大学生处于青春后期,在性激素的作用下,随着性心理方面的快速发育产生强烈的性欲望和本能的性冲动,同时他们的性心理也得到发展,产生强烈的性意识,他们有活跃的性感情、性思维,使他们对性问题极为敏感、好奇。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的性文化以及性观念在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但也有些同学在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下,再加之其对性知识认识的不足,出现了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大学生处于“金字塔尖”,有一定的优越感,在心理上既有一般青年的共同特点,又有其特有的心理矛盾:性意识上表现出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性观念上的开放性与传统性的矛盾;在性道德上批判性与片面性的矛盾。所以说,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让大学生在青春期学习性知识,熟悉青春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性表面上是个人生理问题,实际上却是一个“人”的综合问题,它涉及到生理、心理、伦理、法律等多个方面。大学生性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减少、防范大学生中的性过失,而且应是通过性教育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提高他们在性问题上的辨别力、鉴赏力和选择力,学会自我保护、自我调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面对大学生所存在的性问题的事实和发展态势,学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教育。而性道德教育作为性健康教育的核心,应该给与高度重视。良好的性道德观是提高个人对两性关系的理性把握,升华个人人格的一种精神力量,它促使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爱情和追求幸福生活。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性行为是正确的、是合乎社会发展要求的,从而避免性犯罪和性错误的发生。

为了能更加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应该把握好大学生发展规律以及性科学教育特点,并需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坚持性教育的全面性;坚持适时、适度、适宜的原则;正面疏导,把丰富的性教育内容与多样化的教育形式结合起来。只有坚持好这几点原则,才能使进行性教育的目的更容易达到、才能让性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

人的一生都无法离开性,我们应该庄重地面对它。我们只有通过认识它、理解它、读懂它,才能更好地面对它、处理它。真正的爱情是灵魂与灵魂的相遇,肉体的亲昵只是它的结果。我们只有端正对性的学习态度,通过对性的学习,用全方位的科学的性知识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才能使我们在性的世界里从容洒脱,才能让生活更加美满幸福,才能让爱得到升华与永恒。

篇2:大学生性生殖健康教育

大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校园文明环境的建设、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都需要性健康教育,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然而我国大学生性教育在教育中的长期“缺席”,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大学生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性教育缺失的原因1.社会对性持“含蓄”态度。性是人类繁衍的必然途径和婚姻的基本元素,但是由于“性本能”和“性隐私”双重认识的相互作用,导致人们普遍认为性是不方便说出口的,否则就意味着贱卑粗俗和不文明。因此,对青少年来说,这种对性问题既无疏也无导的社会态度是不负责任的,对青少年的成长会造成不利的影响。2.学校对性教育的忽视和曲解。大学生对性知识的迫切需求和高校不能提供系统性教育的矛盾无法解决,同时高校对大学生的性教育还存在两个曲解:一是无师自通论,认为性知识是人的本能,不需要特别讲授;二是引导害怕论,认为教给学生性知识会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性冲动。

3.家庭对性教育的不知所措。家庭中的性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基础价值和启蒙意义,但现实却非常令人担忧。由于家长自身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性教育,与孩子们谈论性问题时他们难以启齿;孩子向父母询问有关性方面的问题时,多数父母用搪塞、回避、责骂堵塞了沟通途径。一些父母因为缺乏性知识和沟通能力,即使想和孩子沟通,也因不知所措,使家庭性教育无法进行。

性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1、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民族、国家、家庭、亲朋、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其中包括道德责任。大学生是当前国家建设的主要后备力量,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性道德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学校建设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不仅仅指校园的物质环境建设,更重要的还包括了一个学校的制度文化、方式文化和精神文化。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使社会性道德规范内化成个体的性道德品质,使大学生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性道德观。

3、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家庭的和谐。

篇3:大学生性生殖健康教育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 在河南省洛阳市随机选择6所初中和3所高中作为研究现场, 且随机选择其中2所初中和l所高中实施单纯学校生殖健康教育 ( 干预1组, 661人) , 2所初中和1所高中实施家庭与学校同步教育 ( 干预2组, 621人) , 另2所初中和1所高中作为对照组 ( 653人) , 不实施干预措施。3个组同一类型学校规模、生源和教学水平类似, 具有可比性; 每所学校至少抽调1名教师直接参与本研究。本研究选择“父母与孩子沟通异性交往话题的比例”作为计算样本量的指标。根据以往报道[5], 25% 的家长反映与孩子沟通过异性交往话题, 希望干预后此比例能达到35% , 取α = 0. 05 ( 单侧) , β = 0. 10, 考虑失访率为7% , 根据本研究前期调查研究结果[1], 整群抽样设计效率为1. 5, 各组需要样本402人, 家长共804名, 学生共需1 206名。干预前实际调查学生1 935名, 父母835名。其中初中生957名, 高中生978名;男生981名, 女生954名, 男女性别比例为1. 03∶1。年龄12 ~ 18岁, 平均年龄 ( 15. 6±1. 5) 岁。干预后学生1 282名, 其中初中生814名, 高中生468名; 男生653名, 女生629名, 性别比1. 04∶1, 年龄12 ~ 18岁, 平均年龄 ( 15. 7±1. 3) 岁。干预后父母823名。

1. 2方法干预自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为期2 a, 分为两部分: 一是针对干预组学校学生的干预活动; 二是针对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组家长的干预活动, 对照组的学生和家长不提供干预活动。干预活动主要由学校培训教师在教育部门配合下, 组织家长、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每2周1次, 每次培训不少于1 h, 培训次数不少于20次; 家长和学生健康知识教育分开进行。干预前对培训教师进行培训, 使其掌握培训知识和方法、明确本次干预目的和培训工作的进程等。专家组成员对每次培训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为保证干预开展和培训质量, 对干预的每一个环节, 包括培训教师、调查实施阶段和资料整理阶段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

干预评估包括基线评估、干预活动评估和干预效果评估3个部分。基线评估在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学生中进行, 在同一人群中进行干预后调查, 调查员组织学生和家长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 家长和学生分开进行。基线调查中, 调查问卷共包括55项生殖健康知识问题, 大体分为4类, 其中生殖生理知识问题10项, 艾滋病知识问题10项, 性病知识问题20项, 避孕知识问题15项。根据问卷的回答情况综合评价被试者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在各分类知识中, 答对一题得1分, 答错或不知道得0分, 其得分总和再按满分100分调整后即为各分类知识得分。各分类知识得分按1 /4权重相加即为总知识得分。根据学生对情景“恋人发生性行为, 一方拒绝使用安全套, 该怎样做?”假设的回答来评价他们的安全性行为意识, 将回答“不用安全套性交”视为安全性行为意识较弱。回答“用其他避孕方法代替”者安全性行为意识居中, 回答“说服对方使用或不发生性行为”者视为安全性行为意识较强。

1. 3质量控制调查员当场讲解问卷填写方法和要求, 学生和家长自己填写问卷。为保护隐私, 保证问卷的真实性, 问卷采取不记名、现场答题、现场收卷的方法; 回收后检查、整理所有调查问卷, 剔除无效问卷, 并对有效问卷进行编号。经过预调查和修订考核, 该调查方法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 92, 结构效度为0. 88, 符合调查方法的要求。

1. 4统计分析调查问卷由专职人员进行审核、编码后录入计算机。用Epi-Info 7. 1. 2. 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设立数据录入限制, 进行双录入。采用Epi Data数据管理软件对2次录入的每个变量进行比较, 对不一致处查找调查表原始数据并修正错误, 再重新比较、核对, 直到2次录入的数据完全一致。用SAS8. 0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均数描述连续性变量, 用构成比描述分类或等级变量。单因素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等。在分析基线资料有关变量的影响因素时, 采用二分类或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法。多因素分析中, 模型适度检验和拟合优度检验P值均大于0. 05, 自变量进入模型的检验水准α = 0. 05。

2 结果

2. 1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基线调查得分见表1。干预后, 初中生对生殖生理知识的得分增加最多, 增加最小的是避孕知识。高中生生殖生理知识得分增加最多, 而艾滋病知识和避孕知识的增加较少。见表2。

2. 2中学生对异性交往问题的态度初中生中, 基线调查和终末调查时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中生中, 基线调查3组学生对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态度有差别, 干预1组认为“男女生约会很正常”和“男孩女孩彼此亲吻、拥抱、爱抚没什么”的比例低于其他2组, 终末调查时3组高中生认为“男女生约会很正常”和“男孩女孩彼此亲吻、拥抱、爱抚没什么”的比例均较基线上升, 且干预1组同意“中学生男女约会很正常”的比例高于其他2组。

2. 3 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 无论是对男性或女性婚前性行为, 终末调查时3组初中生持“认同”和“理解”态度的比例均较基线升高。3组同时点相比, 两次调查态度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05) 。高中生中, 无论是对男性还是女性婚前性行为, 终末调查时除干预2组外, 其他2组学生持“认同”和“理解”的比例较基线有所上升; 3组同时点比较, 干预2组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同”态度的比例低于其他2组, 持“理解”和“反对”态度的比例高于其他2组。

2. 4 中学生对安全性行为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影响

调整对象性别、年级后结果显示, 两种干预对学生的安全性行为意识均无影响 ( P值均 > 0. 05) 。见表3。按学生所在学段分层分析, 两种干预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安全性行为意识也均无影响 ( P值均 > 0. 05) 。见表4。

注: 干预组以对照组为对照, 时间以基线为对照, 干预实施后以干预实施前为对照, 年级以高中为对照, 性别以女为对照。

2. 5对中学生性相关行为的影响基线调查时, 3组初中生有过性相关行为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终末调查时, 除性行为、爱抚行为外, 3组有过其他性相关行为 ( 如恋爱、拥抱和接吻) 的比例较基线均有增加, 但同时点比较, 3组对象性相关行为的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05) 。对3组高中生的性相关行为进行比较发现, 基线调查时, 除干预1组高中生与异性有过拥抱的比例低于其他2组外, 3组其他性相关行为的发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终末调查时, 干预2组高中生与异性有过恋爱、拥抱和爱抚行为的比例无明显增加, 其他2组性相关行为的发生比例均较基线增加, 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2. 6对父母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影响以父母知识得分为应变量, 以组别、时间和是否实施干预为自变量拟合一般线性模型, 并校正了性别、文化程度、是否认为家长适合担任性教育者以及孩子所在年级等因素。结果显示, 干预对父母知识得分有影响, 干预组和对照组知识得分增加值调整均数之差为4. 69分 ( 95% CI = 2. 75 ~ 6. 24) 。见表5。

2. 7对父母家庭性教育态度的影响以父母对“您觉得是否有必要对子女进行家庭性教育?”这一问题的回答 ( 有必要 = 1, 无必要 = 0) 为应变量, 以组别、时间、是否实施干预为自变量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 并调整性别、文化程度、孩子所在年级、孩子是否问过性相关问题等因素, 结果显示, 干预对提高父母家庭性教育意识有一定促进作用 ( OR = 1. 22, P < 0. 05) 。除干预因素外, 父母对家庭性教育的态度与文化程度、孩子所在的年级以及孩子是否问过性相关问题有关, 父母文化程度高、孩子为初中生及孩子问过性相关问题的父母更多趋向于认为有必要开展家庭性教育。按孩子所在的年级和性别分层分析, 未发现干预对父母家庭性教育态度有影响。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 单纯学校教育 ( 干预1) 有效提高了中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干预1组生殖生理知识得分增加最多, 可能与生殖生理知识与青春期发育关系密切、中学生了解不多有关[6]。对于避孕知识, 高中生只在生活技能培训和宣传材料中略提及避孕的原理, 没有讲解具体的避孕方法, 对初中生仅在“艾滋病/性病”课程和宣传材料中提到避孕套可以预防性病和艾滋病, 而调查表中涉及的避孕知识问题包括具体的避孕方法, 因此干预对避孕知识得分的增加作用较弱。

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 ( 干预2) 不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 而且其效果优于单纯学校教育 ( 干预1) 。除了艾滋病知识外, 干预2组学生生殖生理知识、性病知识和避孕知识的增加值均高于干预l组。虽然2种干预方式对高中生总知识得分的增加作用不明显, 但在各分类知识中, 干预2组高中生的生殖生理知识增长最多。干预2组高中生的性病和艾滋病知识增值低于干预1组, 可能与在干预活动开展的第2年, 由于课时和师资的限制, 高中生小班化的生活技能培训被大型专家讲座所替代, 内容没有涉及艾滋病和性病知识, 而仅在宣传折页中提供; 从学生参与干预活动的情况来看, 干预1组的高中生对宣传折页的评价较高并较为认真地阅读。

从干预对学生婚前性行为态度影响的多元分析来看, 单纯学校教育使高中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趋向理解, 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使高中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趋向理解和反对, 提示与单纯学校性教育相比, 家庭和学校性教育使高中生的态度更趋于保守, 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类似[7]。王丽卿等[8]在一项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性研究中, 发现强化课堂教育组与单纯课堂教育组相比, 较少有高中毕业后发生性行为的意愿。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笔者在干预2组高中生中布置了“对‘少女妈妈’的思考”的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谈谈各自对中学生谈恋爱和婚前性行为的看法, 期望通过亲子沟通能使青少年的态度发生积极转变。绝大多数家长和孩子坚决反对婚前性行为, 许多家长认为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 从恋爱—婚姻—家庭的深层次进行引导”“应疏导孩子, 健全对性行为的正确认识并理性控制”。由于种种原因, 该活动在初中生中未能开展, 这可能是家庭和学校性教育未能使初中生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9]。

无论是单纯学校性教育, 还是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 均未能降低中学生谈恋爱、与异性发生亲密行为及发生性行为的概率, 但也没有促进这些性相关行为的发生; 亦未能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悦纳程度及增加他们的安全性行为意识。与其他干预性研究的结果类似[10]。其原因可能是一项技能的学习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一个人的意识或行为的改变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11]; 青少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与锻炼才会熟练掌握, 因此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来追踪观察, 才能显示 于预对行 为改变的 长期影响。

摘要:目的 评价在洛阳市中学生中开展学校和家庭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教育的干预效果, 为进一步研究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以学校为单位的干预性研究, 干预模式采取单纯学校教育与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干预活动主要由学校教师组织家长、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每2周1次, 每次不少于1 h, 共不少于20次, 干预时间为2 a。通过基线和终末两次问卷调查及学生和家长的小组访谈, 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以及2个干预组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和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 评价干预效果并探讨不同干预措施的影响。结果 初中生干预对生殖生理知识的增加差值作用最大 (两个干预组分别为22.58±10.21和28.82±13.42) ;与单纯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相比, 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使高中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更趋于保守;未发现两种干预方式对初中生的婚前性行为态度产生影响 (P值均>0.05) 。家庭和学校教育有效提高了父母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 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知识得分增加值均数之差为4.69分。结论 中学生中开展学校和家庭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 但干预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性,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性研究,学生

参考文献

[1]王萍, 张英剑, 潘新娟, 等.洛阳市中学生生殖健康性行为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8, 29 (11) :1087-1089.

[2]周远忠, 张玫玫, 尹平, 等.北京市大学生对生殖健康、避孕教育及服务需求的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9, 17 (2) :74-77.

[3]应笑, 涂晓雯, 楼超华, 等.中学生性及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 (5) :633-634.

[4]吴静, 熊光练, 石淑华, 等.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干预效果评价及启示[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5) :552-554.

[5]LIU Z, ZHU M, DIB HH, et al.RH knowledge and service utilization among unmarried rural-to-urban migrants in three major cities, China[J].BMC Public Health, 2011, 11 (1) :74-78.

[6]程艳, 楼超华, 高尔生.生活技能培训对艾滋病高发地区高中学生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0, 177 (6) :344-348.

[7]KOHLER PK, MANHART LE, LAFFERTY ME, et al.Abstinence only and comprehensive sex education and the initiation of sexual activity and unintended pregnancy[J].J Adoles Health, 2008, 42 (4) :344-351.

[8]王丽卿, 杨森焙, 沈敏, 等.武汉市初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12) :1433-1434.

[9]胡浩, 张华, 阮师曼, 等.IMB模型在艾滋病干预行为研究中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 (7) :915-916.

[10]朱秀红, 张燕.促进青少年生殖健康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0, 18 (12) :1076-1079.

篇4:大学生性生殖健康教育

摘要: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现状呈现出多种发展态势。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杭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没有开设或很少开设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程,学生大多数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最终得出以下对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自身防范意识;健全和完善高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体系;丰富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内容等。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一、研究背景

虽然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就已开始倡导促进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目前也确实存在对高校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但这种教育涉及的层次不深、面不广,效果也不明显。在进入青春期后,幼儿的性生活开始向正常的终极形式转型。长期以来,在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途径单一,学生除了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外,很难获得较为全面与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缺失与缺位现象严重。随着新媒介化时代的到来,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对待性与生殖健康观念上与过去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在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不安全性行为、未婚少女意外妊娠、堕胎、艾滋病及性病蔓延等问题也由个别现象转化为普遍现象,且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形势比过去更加复杂,更加严峻,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如何使我国大学生掌握正确和全面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形成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观念,做出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行为选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二、研究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以及规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是为了对与调查报告相关的重要研究及研究成果有较全面的了解,在调查之前查阅了大量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并对其整理、归纳和总结,为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社会调查法调查对象为在杭三所高校,即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对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后剔除不合格问卷84份,有效回收率为83.2%。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专业、是否恋爱等;第二部分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知识,包括了解途径、了解程度等;第三部分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看法,包括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获取、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接受状况,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最后,结合规范分析法,对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实现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回答了“应该是什么”和“应该如何解决”等重要问题。

三、数据分析

(一)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及来源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表示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十分了解仅占9.62%。而又因性别与专业的不同,使得大学生在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上具有较大的差异。男生在十分了解的程度上的比重比女生的比重高了4.26个百分比(见表1),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对于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十分了解的比重达到了18.75%,明显高于其他专业,而农学类专业的学生、历史类专业、法学和哲学类专业的学生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这可能与专业属性和专业课程设置有关。另外,是否恋爱似乎也与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正在或谈过恋爱的学生普遍比没谈过恋爱的学生更加了解性与生殖健康知识。

关于艾滋病等性传染疾病的知识的了解情况(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性传染疾病所了解的主要以艾滋病、梅毒为主,说明当前大学生对于性传染疾病的种类了解的并不透彻。

由于当前大学生婚前同居和婚前性行为的现象日渐增多,使得加强大学生对避孕措施和人工流产的了解程度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避孕套的使用了解程度,在专业与性别上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医学类专业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男生选择“了解并知道如何使用”的比重高于女生8.24个百分比。而女生“清楚知道”流产的比重高于男生。

调查显示,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主要来源(表5-1)依次是网络(89.42%)、同学朋友(66.35%)、学校(50%)、报刊书籍(44.23%)、广播电视(32.69%),家庭(17.31%)和非正规出版物(8.65%),其中男女生都以网络了解为主,男生通过非正规出版物来了解相关知识比女生所占的比重更多。(见表3)

(二)各高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在调查是否接受过正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时候,约74.04%的人表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只有25.96%人表示接受过正规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说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开展仍没有落到实处。在对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的调查中显示,约32.69%的人表示满意但有所欠缺,约53.85%的人表示欠缺较多,进步空间很大,约10.58%的人则认为完全没有开展起来。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杭高校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已经起步,但进步的空间仍较大,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那么,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呢?据多项选择问题的调查(见表5)显示,其中“性在今天的中国仍然被人们所回避”所占比重最高,表明整个社会大背景下的因素仍占主导地位。而学校层面,“学校方面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和“形式和内容不佳”成为主要问题,各占58.65%和55.77%。

(三)关于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的心理与态度

在面对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的心态上,大部分人表示很正常,完全把它当作一种生理现象,但也有少数人存在猎奇心理,觉得好玩或者害羞回避这类问题。面对教育部即将实行的将性心理教育列为大学生必修课这一规定的态度时,41.35%的人表示非常必要或必要,仅有8%的人表示不了解或无所谓。可见绝大多数在杭高校的大学生认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成为大学生必修课是很有必要的。但再被问起如果所在学校开设该类课程是否会选择的问题时,61.54%的学生却选择了可能会去,15.38%和4.81%%的学生选择了不知道或视选课人数决定,仅有18.27%的学生选择一定会。由此反映出对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问题上,在杭大学生的心理是矛盾与茫然的,一方面认为开设课程很有必要,但另一方面也矛盾于是否自己需要或愿意上这门课程。

在问到“所在高校对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如何”时,“不清楚”和“比较重视”占了大半,各占44.23%和35.58%。也验证了上面所说的没有重视问题,表明了在杭高校对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并且可能存在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造成学生对于该教育的实施不清楚。在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开展的内容形式方面,被问到希望以哪种形式开展,63.46%的学生希望采取开设相关课程的方式,而27.88%的学生希望讲座的方式,但也有部分学生希望通过活动互动的方式来学习。可见,在杭高校大学生对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开展是希望有专业的人员来进行引导,但也不摒弃传统开讲座的方式。对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上的调查上,学生中表示“不知道”和“比较弱”占了大多数,各占53.85%和30.77%。可见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上仍存在欠缺。被调查的在杭高校中对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问题或相关心理问题辅导的设施条件在各个高校都有所配备,52.88%的学生表示所在高校存在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心理辅导中心或者说其他特设机构)。但在问及“您去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咨询过几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问题”,97.12%的学生都表示没有去过。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认为不存在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现存在问题自身认识不足、羞于去做辅导或不敢去做辅导的问题。因而针对这方面问题还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最后,在如何推动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问题上(见表6),“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性观念的正确引导”所占比重最大,而“加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丰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都占了较大的比重。

四、总结

(一)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归因分析

1.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现状

从广处看,可以说,性的启发与性的教育对于今日文明社会生活的意义,要比以前任何时代为大。大学生获得性与生殖健康知识途径本应主要来源于学校和家庭,但经过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为网络、书籍和电视等。学校和家庭教育并未起主导作用。大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面临着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转变与发展。在“性禁锢”和“性解放”的双重作用以及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滞后的情况下,自然形成了各种矛盾。

2.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对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的影响

尽管与美国、澳大利亚、瑞典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较低,但近年来有快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大学生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多、性生理需求的增长以及性观念的开放,婚前性行为发生率逐渐呈上升趋势。调查结果显示,新媒介化时代下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日趋开放和宽容,很多人不再将贞操看得很重。大学生对婚前同居行为表示可以理解,对婚前性行为表现出相当高的接受度;性行为的发生时间提前,发生率升高,安全问题堪忧。大学生处于性活跃年龄,不少大学生第1次的性交对象为普通朋友或陌生人,说明初次性行为比较随意,性观念开放,有性自由倾向,易导致性道德的偏差;高危性行为走进校园,成为性病、艾滋病传播的主要因素;女生未婚先孕,多数选择人工流产。大学生不安全性行为形势十分严峻,是导致非意愿妊娠和性病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以上种种结果,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都是由于大学生在青春期教育中没有得到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所导致的。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观念的措施

1.健全和完善高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体系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既包括教师队伍数量上的增多也包括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所以在杭高校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应大力引进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扩大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同时建立完善的师资培养机制,加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培训力度。其次完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内容。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教育,调查发现,在杭高校大学生对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内容的要求比较高,希望能够涵盖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预防性病和艾滋病、异性交往以及性伦理道德的各个方面,因此高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需要继续教育内容。最后,丰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高校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应该以开设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程为主,同时融合多种适合学生参与的形式。继续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讲座。高校可聘请相关性学或医学专家,开设系列讲座,采取公开化的讲解方式,易于大学生接受。同时也要加强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鉴于学生把书刊杂志当作获取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一载体,购置相关期刊和图书资源供学生阅读,从而保证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这种方式获取相关性与生殖健康知识。

2.丰富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内容

目前我校已开设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选修课程,但是还刚刚起步。根据选课情况来看,许多同学都很有意愿去上这样的课程。所以,为了更好的传播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知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概念、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发展史、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标准、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美学、爱情、恋爱与婚姻、婚前性行为的危害、性行为与怀孕的关系、避孕措施、怀孕后的处理以及性传播疾病防治等。教育方法:除了讲授与讨论、多媒体教学和讲座外,还应考虑到男、女生的不同生理特点,文科和理科接受的信息不同,需要分组讨论,甚至个别交谈和咨询等,还需提供一些健康的有关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报刊、杂志、报刊、书籍等。总而言之,通过网络查询、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讲座、相关咨询,报刊杂志和书籍等多种方式,使大学生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取系统、全面和科学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提高性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自觉规范个人性行为,走出性困惑、提高识别和抵御色情信息能力,避免未婚先孕、不安全流产,防治性传播疾病,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价值观

性道德规范是对人类的性行为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最初手段。它的重要意义是让人们知道人类的性行为不能是随意的,人类的繁衍、家庭的幸福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需要社会对人类自身的性行为进行管束。因此当前在杭高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应该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价值观为主,正确处理恋爱关系和正确看待恋爱中的性,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

4.通过教育提高大学生自身防范意识

学校性生殖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学生继续保持可避免感染性病、艾滋病和非意愿怀孕。应加强对大学生对大学生性伦理、道德的教育,规范他们自身性行为,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同时加强性病、艾滋病防范知识的教育,倡导安全性行为。在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内容中,应增加避孕知识,尤其是应该有正确使用避孕套方法的内容,这对子我国控制性病、艾滋病的传播、促进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婚前性行为难以避免而又需要保护青少年避免怀孕和预防传播疾病的情况下,对安全套使用的推广势在必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应与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英]霭理士著.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奥]弗洛伊德著.性学三论[M].徐胤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

[3]黎钰林,沈又红.当前我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困境及其症结[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4).

[4]张俊洁.对我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现状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8).

[5]郭韶玲.当代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问题[J].中国性科学,2005(10).

[6]谭蓓蓓.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省:青岛大学,2008.

[7]杨培升.浅谈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尴尬现状成因及对策[J].贵州教育,2005(11).

篇5:中国大学生性调查报告

1.你大几的?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你有过性生活吗?

A.有B.没有

3.你认为你的性生活和谐吗?

A.和谐B.不和谐C.凑合着过

4.什么时候开始性生活的?

A.初中B.高中C.大一D.大二E.大三F.大四

5.什么情况下开始性生活的?

A.他的要求B.她的要求C.双方的要求D.他的要求她的半推半就

6.你有过多少个性伴侣?

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E.四个以上

7.你的性生活频率?

A.每周3次以上B.每周三次左右C.一个月几次D.看心情看经济

8.大概要花多少钱在开房上?

A.600左右B.500左右C.400左右D.300左右E.200以下

9.你或你的ta有过意外中标的时候吗?

A.有B.没有

10.你们的性生活是以男性避孕为主还是以女性为主 ?

A.男性B.女性

11.你对性知识了解多少?

A.了解B.一点点C.还好D.正在努力学习的途中

篇6:广州大学生性观念调查研究

高建仪、欧阳惠平、周雅妍、苏宝红、李志湄、张壁珊、莫广森、陈锟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中西方文化思潮撞击激烈、新旧道德规范激烈碰撞。作为时代的骄子, 作为社会精英的一部分, 大学生首当其冲地感受到了这种急剧的变化,曾经大一统的性道德观已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晚期,性生理已趋发育成熟,基本上完成了自我性角色的认同,性意识和性体验十分明显。随着社会对性问题的认识和接受,避孕手段的广为传播及工具的提供方便,性问题在大学校园已经得到接受。但由于每个大学生知识、生活等背景不同,当今大学生性爱观念主要呈现出两极化倾向:开放型和压抑型。

正确的性观念不仅确保了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而且有利于巩固婚姻、家庭,减少轻率的性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说,正确的性观念是确保大学生正常生活、学习秩序、身心健康及人格独立完整的重要因素。鉴于国内目前性知识普及和教育尚不够完善,难以帮助大学生掌握性心理、性生理和性道德方面的知识及形成正确的性观念与性行为,故小组决定展开此次关于大学生性观念的调查。

二、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广州大学生的性观念现状。

性观念是个体或群体对性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是影响其行为的心理因素。性观念既包括个体的性观念,也包括在一定时期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性问题的评价、态度、看法的总体趋势。

本次调查主要从广州大学生的恋爱观、性行为观、性现象观以及性知识水平这个方面去获得关于广州大学生的性观念现状的信息。具体如下:

1、了解广州大学生的恋爱观,包括恋爱倾向、恋爱动机、以及如何看待恋爱后果等态度。

2、了解广州大学生的性行为观,主要包括对婚前性行为、对自我婚前性行为、对出轨性行为的看法。

3、了解广州大学生的性现象观,主要包括对当前的热点即同性恋现象、一夜情等现象的看法。

4、了解广州大学生的性科学知识现状,从知识来源、对待性知识的态度、对性知识的了解程度等方面了解广州大学生的性科学知识现状,以及了解其获取性知识的来源。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目的是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以往研究成果,提出本研究的研究思路。

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以广州大学生性观念的构成为基础,自编大学生性观念的构成为基础,自编大学生性格年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基本信息、性观念调查两部分。基本信息包括生源地、性别、民族、年级、是否独生、学科、受传统文化影响程度等。性观念调查分恋爱观、性行为观、性现象观、性科学知识现状。

篇7:大学生性生殖健康教育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开放,人们的性观念从昔日的传统转化为今天的开放,而大学生正处于个体和发展的青年中期,其需要面临的问题是性和恋爱,调查大学生的性爱观并总结其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相应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不仅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性爱观,而且有利于学校开展性爱教育。故而本文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文章以成都M大学为例进行调查,指出大学生性观念的大学生总体性观念、大学生恋爱观、大学生性爱观、大学生婚姻观、大学生性行为观以及大学生性现象观的情况,同时分析大学生性观念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为学校性爱教育的开始以及学生性观念的正确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性爱观念;调查分析

第1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

社会环境的多元性决定了思想观念的多元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全球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剧变深刻影响着人们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性观念也随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在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互联网快速普及的社会背景下,一方面,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想涌入,大学生作为一个较易接受新知识、新文化且走在时代前沿的群体,率先将其接受,甚至付诸于行动;另一方面,从小接受的传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根植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中,不能轻易摈弃。在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拉锯中,如果大学生自身对“性”没有一种清醒和正确的认识,便会表现出矛盾、彷徨或无所适从的状态,导致性观念混乱、迷惘,影响其自身正常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形成,更甚者,在混乱、错误性观念的指导下发生越轨行为,影响自身的前途发展和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因此本文以成都某高校为例对大学生性观念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大学生性观念现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女性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来分析大学生的性观念现状及性教育对策,从而在研究与探索性观念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有关于性教育问题的研究。

1.2.2实践意义

针对大学生性观念现状的调查与性教育对策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正确的掌握和解析大学生性观念现状,深入的了解其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正确的性教育方法来帮助其纠正自身存在的错误性观念和不正当性行为,更好的树立自我健康科学的性观念,进而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文明风尚的形成。

具体的指导意义如下:

其一,通过开展性教育,大学生可以系统的掌握性知识,全面的了解性的发展规律,从而用科学的性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深入,国际交流的增多,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也会随之改变。目前,我国对于大学生进行的性教育,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从较深层次掌握本质的性伦理,还可以以此作为性伦理的规范,从而帮助大学生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树立健康的性道德与性思想。

其二,正确的性教育可提高大学生性法制观念,防止性犯罪的发生对于大学生进行性教育,让她们认识到性是一种社会的行为,要和高尚的情操结合起来,对性行为有所控制和约束,并考虑到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杜绝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不断的加强自身的法制意识,懂得相关性的法律法规,学会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这样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健康身心的养成,还能够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从而进一步的促进当今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发展与进步。

1.3概念界定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性教育处于比较先进的地位,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性教育发展也更为科学和成熟。在全世界中,首先对青少年实施性教育而且普及的国家是瑞典。1933年,瑞典就成立性教育协会,1942年开始把性教育只是融入到全国义务教育中,1957年瑞典制定了性教育指导的条款,1970年性教育才扩展到全国范围内,1975年,几乎瑞典的所有学校都有性教育课程,订单课程内容主要是生理教育,之后才增加了性评价、性道德等内容。

Jacob(2016)对美国性教育情况进行了研究,指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对青少年群体开展青春期性教育,那是正是西方国家“性自由”、“性解放”时期,致使青少年群体发生性行为的年龄早期化,且这样的群体也越来越多。

Ethan(2015)对欧洲的性教育情况进行研究,指出欧洲的性观念也比较开放。在英国,大尺度的性观念使青少年群体产生性混乱感和道德沦丧感,英国傻女怀孕的几率越来越多,而且也曾遥遥领先于欧洲国家,英国政府为改善这一现象,对英国中学生开展“无性之乐”运动。

Michael(2017)主要是对亚洲情况进行的研究,其指出,在亚洲,日韩两国走在青少年性教育的前沿,由于西方“性解放”的冲击,日本青少年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于是开展青少年性教育活动,开始是传授性科学知识,为“纯洁教育”阶段,其后一传授性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之后日本菜开始强调性道德、性约束,重视性的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和文明教育。韩国政府对青少年的性教育重视程度比较高,尤其是对中学以上的青少年。日韩两国的文化到的与中国比较相似,因此他们的性教育经验成为中国高校性教育的借鉴。

1.4.2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学术界,潘绥铭、杨蕊教授(1990)所著的《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追踪调查》,首次严格运用社会学规范的实证方法,在1991

年至2001

年的10

年间对我国大学生的性行为、性观念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追踪调查,并作出了深刻的总结与分析,当属该研究领域的权威。在这次研究中,对于大学生性观念,研究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传媒与民间说法的夸大,造成了本科生自我判定的性观念在最近10年几乎没变。”也就是说,大学生的性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这种变化的速度却远跟不上传媒和民间舆论的过分夸大的发展速度,因此使大学生自认为自己的性观念并未变得开放。

刘达临(2007)借助其他国家的教育经验,提出纯洁教育,再将性教育局限于传授知识这一方面,而是拓展到性法制教育、性道德教育以及性心理引导等方面,并对港台和国外大学生性教育方式进行介绍,但未研究本土的性教育模式,也并未形成固定的理论框架。

张玉堂(2016)认为“通过调查,充分显示出大学生在性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对待婚前性行为和贞操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种认可和宽容的态度。大学生在性观念方面所发生的这一变化,它不仅影响着校风、学风,而且还将对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某些不良后果。”

刘新芝(2016)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群体的性观念开放、多元、宽容,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在性观念和性行为上带有一定的矛盾性、盲目性……

大学生的性观念的主流是健康的。”

1.4.3国内外研究评述

回顾近年来对大学生性观念所作的研究,可以将众学者的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第一,性道德丧失论。学者们通过对大学生性观念的调查研究,认为现今大学生性观念混乱、性道德逐渐丧失。学者李春杰(2017)明确指出“大学生性道德状况令人担忧”第二,性观念负面影响论。第三,性观念主流健康论。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大学生性观念呈日趋开放状态,但主流上是健康的。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

本次研究选择大学生性观念作为研究主题,在研究过程中,考虑到大学生正处在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时期,婚姻问题将是其毕业后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调查大学生对现阶段与性相关的问题现象的观念看法的基础上,还着重调查了大学生对婚姻中与性相关的现象问题的观念看法,同时也对大学生对相关性亚文化的观念看法和性知识获取途径进行了调查,以期全方面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现状,为学校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使当前各高校逐步重视并开展的性教育更有针对性、科学性、成效性,以达到规范大学生性行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美好愿景。具体的研究思路图如图1-1所示:

图1-1

研究思路图

第2章

大学生性观念的现状

2.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查概况

2.1.1调查前期准备

调查工具:附录即问卷《大学生性观念教育现状调查表》。问卷调查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性观念现状以便从中分析当前大学生性观念形成的原因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性教育方法,以便于帮助成都M大学学生走出错误性观念的误区,缓解当前大学生所存在的性困惑,使她们能够从中获得有关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等方面的正确认知。

调查对象:大学生,即通过国家正式高考进入高校的、全日制的,学制为4年或5年,最终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的大学生。此次主要调查的是,成都M院校的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调查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46份。

2.1.2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文研究主题是性观念,而性观念是指对性的总的认识和看法,其中包括对性生理、性心理、性行为、性道德和性文化等的总体认识和看法,如择偶观、恋爱观、婚姻观、性别角色、性与爱的关系、生育观等等。在本次研究中,将性观念具体操作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性知识获取途径(性知识);第二,对现阶段与性相关的问题现象的态度(恋爱观、性爱观和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第三,对婚姻中与性相关的问题现象的态度(贞操观等);第四,对相关性亚文化的态度(性行为性产业),以期能对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2

大学生性观念的调查结果

2.2.1大学生总体性观念

大学生性知识的获取途径很大程度决定了大学生性知识的系统系、科学性和正确性。在西方国家,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受学校系统的性教育,所以,西方社会对“性”的认知较为科学和客观。

调查显示,“报刊书籍”和“电脑网站”是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其次是“影视作品”,而通过“学校教育”和“亲人交流”获取性知识的人数最少。这充分说明我国性教育的缺失以及大学生性知识获取的非规范性和非系统性。所以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大学生性知识获取相对来说不够系统。

2.2.2大学生恋爱观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大学校园曾一度禁止学生谈恋爱,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大学恋爱不再是一个“禁果”,特别是2004年国家在法律层面上允许大学生结婚后,大学恋爱更加成为了一件稀疏平常的事,当代高校校园中,甚至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说法:不谈一场恋爱,就不算真正上过大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或目的就显得十分重要。经调查分析,大学生对性目的的看法如表2-1所示:

表2-1

大学生对性目的的看法

组成家庭及生育后代

发展爱情

满足对方的要求

感受或其它

男生

11%

56%

5%

23%

女生

5%

78%

15%

2%

城镇

18%

61%

11%

10%

农村

15%

73%

11%

1%

数据来源:依据调查结果计算所得。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男生、女生还是城镇同学、农村同学大部分人都认为性行为的目的是发展爱情,只有说不风同学选择其他选项,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发生性行为的目的比较单纯。当然男生与女生的选择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城镇和农村同学也是有一定区别的,女生认为发展爱情是性行为目的的选择要高于男生,农村他同学选择发展爱情是性行为的目的比城镇同学要高。

2.2.3大学生性爱观

关于大学生的性观念,这里借鉴了潘绥铭、杨蕊教授在《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的追踪调查》中的问题——“如何看待性与爱的关系”来考究,调查结果如表2-2所示:

表2-2

大学生的性爱观

性别

男(60)

女(86)

合计(146)

有爱无性是合理的存在6.70%

9.30%

8.20%

性依托于爱,先有爱后有性

45.00%

55.80%

51.40%

爱与性可以同时存在40.00%

34.90%

37.00%

爱依托于性,先有性后有爱

6.70%

0.00%

2.70%

最好是有性无爱

1.70%

0.00%

0.70%

数据来源:依据调查结果计算所得。

上表表明,占主要地位的性爱观是“性依托于爱,先有爱后有性”,过半数(51.4%)的人都持这一观点;占第二位的性爱观是“爱与性可以同时存在”,占37.0%;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国外“性解放”、“性自由”的思想涌入我国,并进入大学校园,但我国传统的性文化和性道德仍然主导着我国大学生的性观念,这也体现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所提出的“自我”和“超我”对“本我”的抑制作用,原始的“性本能”和“性冲动”在现实世界中被规则规范和道德伦理所禁锢。对于其余三种性爱观,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6.7%的男生认同“爱依托于性,先有性后有爱”,而与之相对应的女生人数百分比为0;1.7%的男生认同“最好是有性无爱”,虽然比率较小,但与女生(0%)相比,仍然存在差异;而对于“有爱无性是合理的存在”这一观念,男生认同人数占6.7%,女生认同人数占9.3%,高出男生近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男女生在对爱与性的关系的看法上存在很大的不同,这也从侧面说明:在男女交往过程中,女生重视的是心理体验,相比较而言,男生重视的则是生理体验。

2.2.4大学生婚姻观

人类婚姻的动机是复杂的、变动着的。穆勒列举了婚姻主要的三种动机,即经济、子女及感情,并将其重要性依时代先后顺序作了总结,其中,穆勒认为,在现代婚姻中爱情第一、子女第二、经济第三。而在我国,传统的婚姻动机主要是传宗接代,并且一直以来婚姻都是我国社会衡量性行为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准则,这充分说明了在我国的传统认知中,婚姻是获得合法性关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思想观念的进步发展,我国的婚姻形式已由父母(长辈)指定转变为自由婚恋,相信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婚姻动机也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关于大学生的婚姻观上面,针对“婚姻是获得合法性关系的保障”这一点的看法如图2-1所示:

图2-1

对“婚姻是获得合法性关系的保障”的看法

2.2.5大学生性行为观

关于大学生性行为观念的调查如表2-4所示:

表2-4

大学生性行为观的调查结果

只要彼此愿意

基于爱情

只要以结婚为前提

生理需求

不道德行为

男生

25%

43%

22%

10%

0

女生

24%

66%

10%

0

0

城镇

22%

50%

20%

8%

0

农村

20%

55%

18.5

6.50%

0

数据来源:依据调查结果计算所得。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认为婚前性行为是基于爱情的发展,对于这一态度城镇和农村同学的选择没有多大区别,但是男生认为婚前性行为是基于爱情的选择远远小于女生,而且几乎没有女生认为婚前性行为是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却有10%的男生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

摘要

关键词

第1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实践意义

1.3概念界定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国外研究现状

1.4.2国内研究现状

1.4.3国内外研究评述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

第2章

大学生性观念的现状

2.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查概况

2.1.1调查对象的选取

2.1.2调查问卷的设计

2.2

大学生性观念的调查结果

2.2.1大学生总体性观念

2.2.2大学生恋爱观

2.2.3大学生性爱观

2.2.4大学生婚姻观

2.2.5大学生性行为观

2.2.6大学生性现象观

第3章

大学生性观念的影响因素分析

3.1大学生自身因素

3.2社会文化因素

3.3网络媒体因素

第4章

促进大学生树立健康性观念对策

4.1强化国家的政策教育责任

4.2倡导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4.3加强大学生对性知识的学习

结论

篇8: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小议

1 中高职护生性健康知识现况

为了了解中高职护生性健康知识现况, 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 抽取四川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新都区卫生学校、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护生作为调查对象, 所有对象都已完成护理专业相关课程学习, 即将进入临床实习 (三所学校护生皆为女生, 所以所有调查对象都是女生) 。共发放问卷355份, 收回问卷342份, 有效问卷315份, 有效率92.11%。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性保健知识、性行为、性观念、性态度等。

调查结果显示, 由于受到长期以来中国性道德传统观念的影响, 大多数中高职护生认为性仍然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70.5%的护生认为贞操很重要[1]。护生对性保健知识的掌握匮乏, 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65.3%的护生不会计算排卵期。60.8%的护生不会采用安全避孕的方法。74.6%的护生不清楚主要的性病种类。然而正处于青春期的中高职护生对性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获取性知识主要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影视媒体的比重为71.2%, 其次是同性朋友或同学比重为18.4%, 来自学校或家庭教育的仅为11.8%。中高职护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对性健康知识没有全面系统地了解, 不仅不能满足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也无从谈在护理工作中更好地服务病人。

2 目前对中高职护生进行性健康教育的现况

2.1 中高职护生在性健康上存在盲点

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学生中公开谈性或开展全面的性健康教育还有一定的阻力[2]。但学生内心深处渴望了解性知识。通过调查, 有96.8%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 然而学生对性知识的渴求度非常高, 达到了74.8%, 只有3.1%的学生不希望了解性知识。一面是没有正规的学习渠道, 一面是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这种现状就导致了目前中高职护生性健康知识匮乏。

2.2 家长对子女的性健康教育少

调查显示, 中高职护生获得性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书籍杂志, 广播影视片等, 其次是网络和学校, 家长在学生性健康知识的获得途径中所占比例很少。从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性健康教育实施者来看, 学生最希望的是学校 (66.3%) 和家长 (34.2%) 。由调查得知, 当前中高职护生获取性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自学, 他们最希望从学校和家长处获得正规的性健康教育。由此暴露出我国针对中高职护生的正规性健康教育严重不足, 这种现象必须尽快改变, 让学生从正规渠道获取性健康教育知识, 以减少学生混乱的性心理状态。

2.3 学校对中高职护生性教育不系统全面, 流于形式

许多学生最先接触的性健康教育来源于《生理卫生》课, 只是单纯地讲一些生理卫生局面, 没有在生理卫生知识中充实对青春期性心理、性道德、性保护的全面教育。教学模式单一, 没有针对青春期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和口味进行性教育知识的传播。使得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的了解模糊, 实用性不强。

3 加强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1 加强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

古人曰:“性不学, 则损天命, 丧伦理”。前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彭佩云在谈到性健康教育时指出:“积极稳妥地开展青春期教育, 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 抵制腐朽淫乱思想, 消除丑恶社会现象是十分必要的”。开展性健康教育的目的, 是既可以避免因无知而造成的性功能障碍、性心理异常和性行为偏离, 也可以促进青春期学生在性发育、性意识和性行为上保持良好的状态, 促进身心健康。

性健康教育是一种发扬人性, 支持美满家庭生活, 并对自己性行为负责任的教育, 是学习如何做好一个男人或女人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 性教育不只是性的教育, 更是人生的教育。我国处于青春的护士学生是一个庞大、又特殊的群体, 他们不仅要满足自身对性健康知识的需求, 还要为病人提供正确的性健康教育。为此, 加强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 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3.2 加强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对我国性健康教育事业有积极推动作用

性健康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较为薄弱的环节。我国性健康教育起步晚, 经验少, 供给不足, 由于性健康教育的缺失而引发的众多社会问题, 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改革开放后, 一批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展开了针对青少年性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在理论和实践上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的空白, 但仍存在巨大不足。因此, 加强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对我国性教育事业有积极推动作用。

3.3 加强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 促进社会和谐, 维护社会稳定

据美国相关组织调查:全美国1987年约有110万少女怀孕, 即每10个14岁女孩子中就有4人有妊娠史, 其中43.4万人堕胎, 55.6万人生下私生子。政府每年要花费47亿美金养活这些少女母亲的私生子。到1996年, 18岁以下少女生育带来的社会问题所需花费已达70亿美元之多, 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国少女的妈妈问题虽未达到美国那样的严重程度, 但也初见端倪, 并且有扩大趋势。在这样严峻的社会情势下, 加强中高职护生的性健康教育, 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保障科学发展观的顺利贯彻实施。

4 改革和完善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模式的建议

4.1 加强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课程设置

学校要从中高职护生的性健康教育现状和生活实际出发, 设置合理的性教育课程并制定教学计划[3];逐渐充实和完善性健康教育教材内容, 使性健康教育内容系统化、规范化、完整化。

4.2 加强性健康教育教师培养

完善师资培养机制, 加强性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 提高教师在性教育、性心理、性医学、性法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水平。改变非专业教师教学状况, 从而促使性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不断走向成熟。

4.3 多媒体优化教学, 创建互动交流式课堂

以性健康教育理论为基础, 采用多媒体优化整合教学。以影像制品VCD、DVD和多媒体课件为主导, 吸引学生注意力, 调动其积极思考问题, 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刺激从而加深印象, 提高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学习效果。

4.4 主题班会

针对中高职护生在性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可以用集体活动的方式解决更为适宜, 主题班会就是有效途径之一。可以用趣味问答、心理剧、知识竞赛等互动形式, 将性健康知识、性保护、性病、性道德等内容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4.5 开放式答疑和心理咨询相结合

建立专门的性健康咨询指导机构, 建立校园网络绿色通道, 开通热线电话, 便于学生提出性健康教育方面急于想解决的问题, 并得到有效指导。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可以组织专题讲座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涉及到个人隐私等问题, 采用心理咨询的方式更恰当。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 并设置专业的高素质的心理辅导教师。

4.6 争取多方支持

中高职护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 对他们进行性健康教育, 需要学校、政府、社会各界更新观念, 根据他们未来的职业要求, 重视中高职护生的性健康教育问题, 加大普及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力度, 加大对性健康教育的投资及政策支持, 使我国中高职护生能接受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性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冯凤秀, 苏履娜, 李瑞娥, 等.护理专业女大学生性安全问题的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5 (12) :87-89.

[2]王兰英.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5, (4) :44-45.

上一篇:安全管理论文docx下一篇:运动会高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