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2024-07-04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通用6篇)

篇1: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三国人物评析: 诸葛亮:

诸葛亮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是书中塑造的一个近乎完人的形象,近乎神化了。

诸葛亮已成为智慧的象征。

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七纵、空城计等,无一不体现了诸葛亮的学识和神机妙算。

在道德方面,《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更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

至于诸葛亮所犯的一些错误,经过书中描写,反更显出他的人格伟大。失街亭后要求自降三级,对军中事物管理过于细致,在军事上谨小慎微等,都是通过缺点来映衬他的优点的。(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

曹操:

曹操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创立魏国。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反映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踩坏老百姓庄稼后,他割发代首,反映他军纪严明……

在《三国演义》中是反面形象,是以一个奸雄的形象出现的。最著名的就是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更是将奸雄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从刺董卓孟德献刀、杀恩人吕伯奢一家、挟天子以令诸侯等例子都是他奸雄的表现。

同时,曹操还是个文武双全、极有才干的人。曹操还是个非常重视人才的人,特别对关羽是爱慕有加,更体现了曹操对人才的爱惜。

曹操是极有文采的人,《短歌行》充分体现了曹操的文采,所以他与儿子并称“三曹”。总之,曹操是个有才干、文武双全的政治家,但由于书中描写他的一些奸诈的表现,成了一个“奸雄”。

周瑜:

周瑜,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他风流儒雅,潇洒干练,却又意气用事、头脑简单。周瑜的风流儒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形象深入人心。

说到才干,训练了一流的水军、用蒋干将计就计、用黄盖苦肉计、最后用火计破曹。

人品上显得心胸过于狭小,稍有不顺就急得吐血,对才华高的诸葛亮嫉妒,下了杀心。最后丢了胜利果实,赔了夫人又折兵,反而连命都丧了。(既生瑜,何生亮)

刘备:

刘备,书中的刘备,是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刘备有武勇的一面,三英战吕布就可以看出刘备的武艺。但为了体现明君的方面,对刘备的德,是着重刻画的。首先,体现了刘备的忠,刘备对汉室的忠心,受汉献帝衣带诏,汉室未亡时决不称帝等。其次,体现了仁,在新野自身难保时坚持携民渡江等。第三,体现了义,在两位结义兄弟遇难后坚持为他们报仇等。第四,体现了厚道。多次寄人篱下有机会夺取而不取。第五,体现了很重视人才。最出色的表现就是在赵云单骑救主后的摔阿斗,所谓民间谚语中的“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在收买人心方面,小说中还特别会表现刘备的哭,所以有人说,刘备的江山大部分都是哭来的。但也正因为刘备过于注重这样一些小德,忽视了一些大德,如在处理

关羽和张飞遇难问题上,过于强调兄弟情谊而不顾国家大义,导致了兵败,使蜀汉元气大伤,从此不能恢复,兴复汉室化为泡影。关羽:

关羽,是我国的武圣,与文圣孔子一起,受到国人的推崇。小说在写到关羽的正面形象外,也对关羽的缺点提出了批评。主要从个性、武艺、人格这几个方面进行刻画的。武艺上,小说中描写得单挑场面最多的应该就算是关羽了吧,温酒斩华雄、赚城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都是对这位武圣人的精彩武艺描写,其中更有一段关云长刮骨疗毒,“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写出了一个铁汉的形象。同时,作为受到历代统治者和百姓推崇的武圣,人格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关云长“忠义”这方面体现得尤为出色,卦金挂印护嫂千里走单骑体现了他的“忠”,义释曹操体现了他的“义”。在人格上,他与其它英雄不同,利身行事,光明磊落。正是由于这种“忠义神武”,才使他成为武圣。但《三国演义》也批评了他的缺陷,就是骄。从想跟马超争高低,封五虎将时不服黄忠时可见一斑。关羽在这方面主要犯了三个错,一错没有处理好与同盟关系,拒绝孙权联姻要求,得罪便者。二错没有处理好与同事关系,看不起同守荆州的糜芳、博士仁等人,导致孤立无援。三错轻视敌人,被人从后偷袭,大意失荆州,遗恨千古,都是《三国演义》通过关羽给世人带人的警示。孙权:

孙权虽无好高务远之心,可毕竟是王侯将相家室出生,没经历风雨挫折,自然是胸无大志气,更无野心可言。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他能得到三分天下之一,有众能人志士相助,自然是不足为奇。可毕竟是星星之火,不可与日月相争辉,他是永远不可与曹操等乱世

枭雄相媲美的。张飞: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广大读者最熟悉、最喜爱的人物形象之一。《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关于张飞相貌的经典性描写:“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第1回)从此,张飞的相貌就在广大读者心目中定型了。后来的戏曲为了表现张飞的刚直,又“送”给他一张黑脸。再次,历史上的张飞性格如何?根据记载,历史上的张飞虽有尊贤爱士,敬慕君子的优点,却也有性格暴躁,遇下寡恩的严重缺陷。《三国演义》将历史人物张飞“勇而暴”的性格特色,改造为“勇而莽”的性格特色。综上所述,绝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的张飞,其实已经不是历史人物张飞,而主要是经过《三国演义》改造和重塑的张飞形象。张飞性格缺点是脾气暴躁,值得留意的是,很多人都以为张飞的印象是没有文化修养的人。这可能与《三国演义》着重描写张飞勇武的一面有关。三国相关知识

一、摘抄歇后语。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公前面耍大刀——不自量力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二、搜集三国成语: 三顾茅庐 偃旗息鼓 出言不逊 初出茅庐 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名不虚传 才高八斗 手不释卷 文思泉涌 如鱼得水 妄自菲薄 孑然一生 回肠荡气

三、知识填空:

1、《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_关羽____,斩了(谁)_曹操_____手下的六将。

2、“草船借箭”是_诸葛亮__向_曹操____借箭。

3、《三国演义》中 “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是_周瑜____,“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诸葛亮_______。

4、“_忠_义____”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5、《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单刀赴会”, 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_关羽________。(人名)

7、《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_______,“智绝”是_________,“义绝”是_________。

8、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___________;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______一事。

9、请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_,人物及故事:_______ 成语:___,人物及故事:________

10、《曹操煮酒论英雄》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___体小说《三国演义》。

1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12、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__________。

13、《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_。

14、指出下面的话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位人物? ①“大意失荆州”__________ ②“乐不思蜀”__________

15、《三国演义》中常胜将军是指______.16、杜甫在追思诸葛亮一生时有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中“出师未捷”所指的事是_____。

17、赤壁之战(谁)_________行苦肉计诈降曹操,诸葛亮人称________,孔明气死吴国的军师是__________,小乔嫁给了_________。曹操煮酒论英雄时英雄是指_________。

18、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七子”,而以三曹为核心。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代表作《短歌行》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曹植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他写《七步诗》的原委,更流传为尽人皆知的佳话。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篇2: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看的书籍之一,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以前读书时,总是关注那些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比如说刘备、曹操、孙权、关羽、诸葛亮等等。这一次读时,我意识到书中不仅塑造了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也塑造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三国演义》中的小人物也同样值得一提。

唐朝魏征说过:“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句话深刻反映出人民的力量。历史不仅需要大人物,更需要小人物,正是千千万万的小人物构成了纷繁复杂的历史。在大人物功成名就的背后,还有很多小人物付出艰辛的努力甚至是惨痛的代价。《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小人物,他们不仅起着推动历史的作用,而且还为大人物形象的刻画做铺垫。他们有的名字只出现过几次,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提到。但无可否认的是,他们无论是对历史还是对小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小人物中有一个最大的群体,就是使者。使者是受命出使,奉命办事的人,他们被笼统地称为“使者”在小说中出现过多次。人们只知道他们是使者,却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使者的命运完全受政治因素控制,两方交好,使者就有可能受重赏;两方交恶,使者就会有生命危险。使者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打小报告”,所以做使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就举几个例子来看一下使者们的生活。

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中,陆逊为麻痹关羽,增其骄心,遣使者馈其礼物。关羽看了书信后仰面大笑,令左右收了礼物,发付使者回去。这个使者运气很好,如果关羽没有麻痹大意,看出东吴的目的的话,这个使者的命运就不一定会是怎样了。

第六十四回“孔明定计捉张任,杨阜借兵破马超”中,刘备要得绵竹,降者法正替他给刘璋写信招降。其略曰:“昨蒙遣差结好荆州,不意主公左右不得其人,以致如此。今荆州眷念旧情,不忘族谊。主公如能幡然归顺,量不薄待。望三思裁示”。刘璋看完后大骂法正,接着传信的使者也跟着倒霉。非但没有被打赏,而且“逐其使者出城”。这就是小人物,一封信就能够影响他的命运。第十八回“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惇拔矢啖睛”中,陈宫截到刘备给曹操的回信,信中曰:“奉明命欲图吕布,敢不夙夜用心?但备兵微将少,不敢轻动。丞相兴大帅,备当为前驱。谨严兵整甲,专待钧命”。吕布大怒,大骂“操贼焉敢如此”,并将使者斩首。这个使者比上一个还要倒霉,因为一封信而掉了脑袋。小人物的命运就是这样,被政治影响、控制。

使者不仅有着传信的任务,有时候还担负着打小报告的“重任”。

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中孙策中箭卧床休息,忽闻张有使者自许昌回,于是孙策便把他叫来问话。使者说:“曹操甚惧主公;其帐下谋士,亦俱敬服;惟有郭嘉不服。”策曰:“郭嘉曾有何说?”使者不敢言。策怒,固问之。使者只得从实 :“郭嘉曾对曹操言主公不足惧也: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孙策听后大怒,于是不待疮愈,便欲商议出兵。孙策通过使者了解情况,看来使者虽然地位低微,但是作用还是很重要的。使者的“小报告”关系到主上的决策,所以小人物也是不可忽视的。

小人物的身份虽然低微,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每一个人都有尊严,这个尊严是不可侵犯的。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会维护自己的尊严,这里我 1

想举的例子是范疆、张达。提到这两个人也许有人会咬牙切齿,因为就是这个人杀死了一代勇将张飞。人们喜欢张飞之因为他率直、勇猛、嫉恶如仇。但无可否认的是他生性残暴,他的一生也毁于残暴二字。话说关羽败走麦城后为东吴所擒,关羽父子宁死不屈,皆遇害。张飞因关羽之死而悲痛,滥罚将士。张飞命令军中三日之内准备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其帐下两名末将范疆、张达说:“白旗白甲,一时无措,须宽限方可”,张飞大怒,让武士把他们绑在树上,各打了五十鞭,并说:“来日俱要完备!若违了限,即杀汝二人示众!”。两个人一合计,与其等着被杀,不如先杀了他。于是便趁着张飞睡觉时杀了他,割下首级,夜投东吴。张飞当着众将士的面责罚他们,不仅严重侵犯了他们的人格尊严,而且还放言如果他们完不成任务就要杀了他们。所以范、张做出这种事情也算是“逼上梁山”的。他们的举动虽然是为了保命,也是维护尊严的一种体现。他们也因为如此在史册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再比如说吕布身边第一谋士,陈宫。吕布只是一介莽夫,有勇无谋,多亏他身边有陈宫一直出谋划策。无奈吕布刚愎自用,最终死于曹操手中。陈宫也被曹操活捉。曹操惜其才华,想收为己用,陈宫却执意要死。他大骂曹操:“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他宁死不屈的高风亮节深深打动了我。后人有诗赞叹他“生死无二志,丈夫何伟哉!”,这就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总结。

很多人看小说时,总是关注大人物,却忽略大人物身边、身后的小人物。正是这些小人物的衬托才让大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很多小人物在大人物身边,默默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些小人物虽然名字只出现一两次,但他们在小说中的作用却不一般。

“温酒斩华雄”这个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小说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官兵三英战吕布”中,曹操招兵买马,与袁绍、孙坚、公孙瓒等一起攻打董卓。然而董卓的大将华雄很勇猛,俞涉、潘凤等先后死于他的刀下。袁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这时关羽毛遂自荐,愿挑战华雄。袁术听说他在公孙瓒手下当弓手,大怒,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关羽听后只是简单地说了句:“如不胜,请斩某头”。曹操教酾酒一杯,让关羽喝了再战。关羽云:“酒且斟来,某去便来”。不多时便斩了华雄,这时酒还温着。从这一回中,我们可以看出关羽的英勇和自信。作者先渲染华雄如何勇猛,诸军如何紧张,然后再写关羽“温酒斩华雄”,把关羽的威武形象衬托的生动鲜明。这一回里,我们第一次看到关羽战场上的英勇和神速,虽然正史中华雄并不是为关羽所杀,但小说中华雄为关羽形象的塑造作出来巨大的贡献。所以,华雄可以说是关羽的一号男配角,是众多小人物中的一颗关键的棋子。

再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三顾茅庐”。话说徐元直走马荐诸葛,刘玄德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第一次“顾茅庐”是听见农夫唱歌:“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刘备听出此歌不一般,便问道是谁作的,农夫说是卧龙先生作的。然后刘备打听诸葛亮住处,听说他不在家,于是返回。第二次“顾茅庐”听见一个少年唱歌:“凤翱翔于千切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刘备听到后误以为他是诸葛亮,上前便拜,谁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无奈返回,路上遇见一个老者。老者口中吟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刘备听到后曰:“次真卧龙矣!”谁知这又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作者不惜用大量笔墨安排诸葛亮的出场,先后用农夫、诸葛均、黄承彦来做铺垫。中国有个成语叫做“文如其人”,农夫、诸葛均、黄承彦都或唱或吟过诸葛亮的诗,所以让刘备产生误会。读者在看到刘备求才若渴的同时,也在众多人物的衬托下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诸葛亮的非同凡响。历史中的诸葛均、黄承彦或许是个“大人物”,但作者在小说中他们却被塑造成衬托诸葛亮的小人物。诸葛孔明还没出山,人们就知道他一定是个“大人物”,这全是配角们的功劳。所以小人物无也不要轻视,没有朴素绿叶就衬不出鲜花的娇艳,没有“往来争荣辱”的小人物就没有“非梧不栖”的大人物。

前面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说群众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历史上每一次变迁都是成千上万的小人物发动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三国演义》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个部分。无论是那一部分都离不开群众,是群众共同推动历史的发展。小说篇末有古风一首,诗中写道:“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王允定计诛逆党,李傕郭汜兴刀枪;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这几句反映了当时的战乱和民不聊生。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无论是哪个朝代,最苦的还是生活在最底层的真正的小人物。小说中除了写到相对而言作为配角的小人物外,也写到了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其中最著名的是“刘玄德携民渡江”。

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话说诸葛亮火烧新野又水淹曹军后,曹操大怒,欲取樊城。孔明主张放弃樊城,进军襄阳。玄德曰:“奈百姓相随许久,安忍弃之?”,孔明曰:“可令人遍告百姓:有愿随者同去,不愿者留下”。百姓听说后,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于是扶老携幼,滚滚渡河。人们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刘备之所以能成就大业不仅有诸多“大人物”的辅助,还有成千上万的“小人物”——老百姓的支持。百姓的支持是成功的基石,是成就大业的先决条件。所以百姓的作用也不容轻视。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系列小人物。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是作品中的一份子,共同构成了这部宏伟的史诗性作品。“成者王侯败者寇”,三国政治中本无所谓好人无所谓坏人,都只是各为其主罢了。而小说中为了尊刘抑曹,虚化了大量情节。虽然有些人物历史中并不存在,甚至有的人连名字都弄错了(比如说杀掉张飞的范疆,原名是范强),但这丝毫不影响小说的艺术性,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人物身上看出不同的个性。

篇3:略谈《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刻画

高尔基说:“小说需要人物, 需要具有其心理底一切错综的人, 而在我们这个充满矛盾的社会里, 人的心理是十分混乱的, 假使作家把一个人描写成仅是一些恶行或者仅是一些善行的容器, 这就不能满足我们, 这就不能说服我们。”因此, 性格的复杂性是人物获得真实性与审美性的必要条件。

《三国演义》塑造的一系列人物, 性格复杂而又有机统一起来。比如曹操, 作为奸雄的典型, 就具有“似乎忍”、“似乎义”等多方面的性格特点。小说竟刻画了他的机敏, 求贤、容人、从谏和雄才大略, 又刻画了他的奸诈和残暴。他时而是个恶棍, 时而是个天使, 时而是个智者, 时而是个痴呆, 智慧与情感、热情与冷漠、自信与绝望, 似乎一切不可调和的东西都有了调和的可能性、合理性。

小说的曹操是一个能征惯战、文韬武略、雄才大志的人物, 他骄横但不愚蠢, 在许多重大战略问题上, 干脆果敢。他经常失败, 却从不灰心, 善于将失败的阴云化为乌有, 重整旗鼓, 继续奋斗, 充分体现他鲜明独特的个性。

小说侧重刻画其自私、奸诈、暴虐的性格, 疑杀吕伯奢全家, 逼死吉平、杀杨修、孔融, 借王垕之头以压众心, 计杀耿纪等七百口, 以至带剑入宫, 逼死怀孕的董妃, 棒杀伏后, 鸩杀皇子, 射猎时敢同天子“并马而行”, 甚至代天子受群臣祝贺, 挟天子以令诸候, 这些情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他的自私、诡诈、残暴不仁。

他以“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为座右铭, 草菅人命、横行朝野。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 他经常表现出宽宏大量, 破袁绍之后, 把许都及军中诸人与袁绍暗通之书付之一炬而“令反侧子自安”。他重用忠实于他的人才, 为了得名将, 他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并付出极大的代价, 像对待屯土山上被困的关羽和长坂坡厮杀的赵子龙。

曹操身上不光有奸诈暴虐、极端自私的一面, 为了国家利益, 他冒死刺董卓, 并独自率军伐董卓, 又表现出一种“宁可玉碎, 不可瓦全”的英雄气概。他能放下豪族的架子, 慧眼识英雄,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情节就表现了曹操对当时身轻名微的关羽的支持。他虽好猜忌, 滥杀人, 可他对陈琳却“怜其才而赦之”, 还义释张辽, 表现“不念旧恶”的政治家的风度。

曹操形象的本质特点是奸诈、残暴、自私, 但小说不是简单地丑化他, 相反, 他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学形象。正如托尔斯泰所言:“人不是一片湖泊, 而是一道河流, 而且是草原上的河流。因此, 这道河流有的地方干涸无水, 有的地方宽阔, 有的地方泥淖, 有的地方清澈, 有的地方湍急, 有的地方平缓, 但总是这道河流。”一个人除了白粉, 不可能尽是炭黑, 在错综复杂的性格发展中, 要让人感到“总是这道河流”, 在一个完整的性格中, 要有性格的主干, 让这根主干体现人物性格质的规定性, 支配人物的命运, 人的行动、语言, 正是这根主干形成人物性格的发展轨迹和最终归宿。

小说刻画曹操性格的复杂性、多样性, 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塑造性格的多重返光, 多重折射, 相比相关地突出曹操最本质的性格因素。“奸邪、诈伪, 阴险凶残”是曹操性格的主干, 统辖其性格的各个方面。黑格尔说得好:“人物性格也必须把他的特殊性和主体性融合在一起, 他必须是一个得到定性的形象, 而在这一种具有一种一贯忠实于它自己的情致所显现的力量和坚定性。”《三国演义》把曹操的本质性格因素和非本质性格因素相对相交地表现出来, 既达到对曹操性格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的揭示, 又强化了曹操的本质性格, 使曹操的形象更加血肉丰满, 真实可信。

二.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小说是诉诸视觉和思维的艺术, 必须意象明朗, 使读者能当场理解明白, 因而往往采用对比的手法, 有时把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描写, 个性相反, 双峰对峙, 泾渭分明, 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小说描写徐庶荐孔明的情节:“庶日:‘此人不可屈致, 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 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如何?’庶曰:‘以某比之, 譬犹驽马并麒麟, 黑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促, 乐毅, 以吾视之, 管、乐殆不及此人也。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三国演义》第36回) 文中先把诸葛亮比为周朝的吕望, 汉朝的张良, 又把徐庶和诸葛亮相比, “驽马并麒麟、黑鸦配鸾凤”, 再把诸葛亮和管仲、乐毅相比, 说管、乐殆不及此人, 诸葛亮未出场, 就通过徐庶的三次对比, 而先声夺人, 显示出诸葛亮是“天下一人”。

在塑造诸葛亮这个典型人物时, 把他同周瑜、曹操、司马懿乃至鲁肃等作对比。其中以同周瑜的对比尤为出色。赤壁之战前的曹操, 困陶谦击张绣、战袁术、斩吕布、破袁绍、降刘琮、所向披靡, 绝无敌手;但赤壁之战中遇到了周瑜, 曹操就显得束手无策, 处处被动, 难以应付。周瑜连施妙计, 赚蒋干, “苦肉计”, 火烧曹营, 大败曹操, 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周瑜之计瞒过曹操, 却瞒不过诸葛亮。小说多处作了渲染, 以突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远在周瑜之上, 就不用说曹操了。周瑜对付曹操易如反掌, 但对付诸葛亮却力不从心。在孙、刘联盟抗曹的过程中, 周瑜发现诸葛亮才智过人, 久后必成吴国的大患时, 千方百计加害诸葛亮。如派诸葛亮往聚铁山劫粮, 即欲借曹操之手杀之;令其十日内造十万枝箭, 欲借军法杀之, 诸葛亮却机智地应付了。通过周瑜和诸葛亮性格的鲜明对比, 一个器量狭小, 嫉才妒能, 眼光短浅;一个宽宏大量, 顾大局, 有远见。打败曹操后, 周瑜同诸葛亮为地盘明争暗斗, 但周瑜总是计逊一筹, 以失败而告终, 而诸葛亮每计必胜, 夺得荆州, 为蜀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一系列的强烈对比, 突出了诸葛亮足智多谋, 沉着冷静, 果断勇敢的性格特征。

毛宗岗在评《三国演义》时说:“文有正衬与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 其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为加倍乖巧, 其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 以丑女形之而美, 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 写虎将者, 以懦夫形之而勇, 不若以勇夫形之而觉更勇。读此可悟文章相衬之法。”

毛所谓“衬”就是对比烘托。“正衬”如以勇比勇, 以智比智, “反衬”如以懦比能, 以愚比智。毛宗岗认为“反衬”不如“正衬”, 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 比如用“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就不如以“周瑜乖巧”更能衬托出“孔明之加倍乖巧”。但反衬的作用也不可小看, 如以曹操的奸诈暴虐衬刘备的仁慈宽厚就很有力。总之, 不论“正衬”“反衬”, 只要用得恰当, 就能使对比鲜明、突出、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大有裨益。《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性格就是在“衬”中鲜明突出的。

三.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

马克思主义认为,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前进的。小说要塑典型人物或典型环境, 也必须表现各式各样的矛盾冲突。如“空城计”一节作者把诸葛亮和司马懿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来刻画他的性格。“空城计”实乃心理战, 诸葛亮以一空城设疑阵, 吓走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 突出地反映了两军主帅性格的矛盾冲突。诸葛亮“平生谨慎, 不曾弄险”他料到司马懿深知自己这一特点, 即加以利用而成功。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性格特点了如指掌, 面对空城就产生了疑惑, 不敢轻易冒进, 引军匆匆退去。毛宗岗评说:“孔明若非小心于平日, 必不敢大胆于一时。仲达不疑其大胆于一时, 正为信其小心平日耳。”可谓得矣。

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由于人物性格而发生出矛盾冲突, 通过矛盾冲突又表现人物的性格。毛宗岗说:“以豪杰折服豪杰不奇, 以豪杰折服奸雄则奇;以豪杰敬爱豪杰不奇, 以奸雄敬爱豪杰则奇, 夫豪杰而至折服奸雄, 则是豪杰中有数之豪杰;奸雄而能敬爱豪杰, 则是奸雄中有数之奸雄也。”

小说第二十六回, 写关羽落到曹操手里, 曹操按理该杀之, 结果却“不觉爱之敬之而不忍杀之”。这不是曹操有容纳关羽的“仁”, 是关羽的“义”将他折服了。把奸雄和豪杰放在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下, 对立性格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鲜明地表现了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再如第四十五回, 写蒋干盗书, 把周瑜和蒋干放在尖锐的冲突中来刻画其性格特征。毛宗岗说:“周瑜诈睡, 是骗蒋干;蒋干诈睡, 又骗周瑜。周瑜假呼蒋干, 是明知其诈睡;蒋干不应周瑜, 是不知其诈呼。周瑜之醉, 醉却是醒;蒋干之醒, 醒却是梦。妙在说破他是说客, 使他开口不得;又妙在说他不是说客, 一发使他开口不得。妙在梦中呼子翼, 骂曹赋, 使他十分疑惑, 又妙在醒来忘却呼子翼, 益发使他十分疑惑。周瑜假做极疏, 却步步是密;蒋干自道极乖, 却步步是呆。”周瑜机智、善谋的性格和蒋干呆笨、愚蠢的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十分鲜明突出。

《三国演义》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成功, 不仅丰富了情节的描写, 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四.反复渲染, 深化人物性格

为了突出人物主要性格特征和描写多方面的性格特点。小说常常采用类似中国画中皴染的手法。通过一系列情节的描写, 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特征, 使得人们性格更鲜明, 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曹操刚出场, 汝南许劭对他说:“子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曹操不但不恼, 反而闻言大喜, 其奸雄本色之露。后疑杀吕伯奢一家;屠戮许州人民;杀害刘琮母子;骗杀无辜将士三百余人;“借”王垕头平从怒;假手杀祢衡;梦中斩刺客等情节的描写, 充分暴露了他虚伪的恶德。

《三国演义》中典型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往往是作者理想的集中体现, 所以对典型形象的主要性格的着意渲染, 使作品理想化的光彩更加耀眼夺目。

作者把忠义作为臧否人物, 评论是非的标准, 小说所有人物, 孰忠孰奸, 孰义孰不义, 泾渭分明。作者的极力赞忠义, 批奸伪, 塑造了许多受人景仰的忠义之士, 最突出的莫过于诸葛亮和关羽。作者不惜笔墨对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渲染。

关羽是勇武重义的典型。小说通过斩华雄, 诛颜良、文丑, 过五关斩六将, 单刀赴会等情节的层层渲染来表现他的神勇。又通过桃园结义, 封金挂印, 千里送嫂、辗转寻兄、宁死不屈等情节表现了他对刘备蜀汉事业的忠义。还值得一提的是“义释曹操”的情节, 这一点历来受人指责。其实, 这一情节倾注了作者的心血, 不仅升华了关羽重义的品质, 也深化了主题。因为关羽的义高于一切, 其忠是建立在义的基础上的。明知军令在身, 却冒军法之险, 弃盖世之功, 置刘备一统大业于不顾, 动故旧之情, 在华容道上放走了曹操。这就突出地表现他为义而牺牲自我的精神。关羽放走曹操是原则性的错误, 但他知恩必报, 恩怨分明的重义性格, 必须这样写, 才符合其性格发展的逻辑, 如果不这样写, 反倒损害关羽形象的统一, 使关羽性格前后矛盾, 那就不是艺术典型的关羽了。作者不惜花费许多章节对他的义进行多层次的刻画, 使其性格特征得以突出, 达到统一。

作者在揭示关羽悲剧性格时, 并没有把他停留在夜读青史、为人磊落, 恩怨分明上, 而是深刻地揭露了他傲慢自负, 刚愎自用的性格, 并且不惜笔墨, 进行了大量的渲染, 他独镇荆州时, 悲剧性格就日益萌发, 诸葛亮一句“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的赞语, 顿消他欲与马超争高下之念;为显示自己的超群绝伦, 而不愿与黄忠“老兵同列”。其傲慢自负之气焰不仅于此, 他还置诸葛亮“北拒曹操, 东和孙权”的总体战略而不顾, 导致孙刘联盟破裂, 荆州失陷;他缺乏宽厚之风, 待部下苛刻, 结怨于人, 使縻芳等献城降吴, 孟达、刘封坐视不援, 这些情节的渲染, 揭露了他悲剧的根源, 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反复渲染、刻画, 使得人物性格的丰富多彩, 人物形象具有立体感和质感, 更加耀眼夺目, 光彩照人。体现了人物形象塑造上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特色。

五.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突出主要人物时, 小说常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既扩大了作品的容量, 又对典型人物的塑造起到强化作用。

小说第八十五回, 写曹丕乘刘备刚死, 用司马懿, 调五路木军攻蜀;诸葛亮稳坐相府, 运筹帷幄, 五路军马均被平息。作者仅对遣使入吴作了一点实写, 其余全用虚写。实际上只写诸葛亮的应敌之策和各路兵马被平息的结尾。然而诸葛亮的“鬼神莫测之机”跃然纸上, 这个智慧人物就更加突出了。

在刻画关羽的神勇时有这样一段描写:“关公曰:‘如不胜, 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 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 某去就来。’出账提刀, 飞身上马。众诸候听得关外鼓声大振, 喊声大举, 如天摧地塌, 岳撼小崩, 众皆失惊。正欲探听, 鸾铃响处, 马到里中, 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其酒尚温。” (《三国演义》第五回)

关羽如何斩华雄, 作者没有实写, 全部放在背后进行, 让读者去想象。此前实写华雄的勇猛, 斩鲍忠, 败孙坚, 杀祖茂、毁愈步、敌潘凤、吓得各路诸侯惊慌失措, 把华雄的勇猛写得很有声势。然而关羽却在酒尚温的工夫就把他的头提, 关羽的神勇就可想而知了。关羽斩华雄的这段描写收到了“此时无形胜有形”的艺术效果。

再如张松献地图一事, 实写赵云、关羽和刘备的行为, 将诸葛亮隐蔽在后面, 却更能突出诸葛亮的睿智, 正如毛宗岗批道:“文有‘隐而愈现’者。张松之至荆州, 凡子龙, 方长接待之礼与玄德对答之言, 明系孔明所教。篇中只写子龙, 只写玄德, 更不叙孔明如何打点, 如何指教, 而令读者心头眼底, 处处有一孔明在焉。真神妙之笔!”《三国演义》在许多地方将虚与实的描写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 不仅使内容显得广阔, 头绪清楚, 而且主要人们的性格鲜明、突出, 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

六.具体鲜明的人物语言, 展示人物性格的独特个性

《三国演义》在该画人物性格时, 往往是让人物亲自登场, 自我暴露。这种任人物亲自登场表演, 让读者直接接触人物性格, 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小说第三回曹操说:“宦官之祸, 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 使至于此。若欲治罪, 当除元恶, 但付一吏狱足矣, 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 事必宜露, 吾料其必败也。

当时何进为了铲除宦官, 想召各方军队进京, 在当时国家动乱之机, 这样做的结果, 无非是引狼入室, 给野心家以可乘之机。曹操看到这一点。但何进不听劝告, 最终身败名裂, 还遗患了董卓之乱, 造成天下纷争的动乱局面。曹操话虽不多, 但表现了一个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表现曹操有超人的识人才能时, 最精彩的是“煮酒论英雄”中同刘备的对话, 曹操十分精辟地对当时各路群雄予以透彻的剖析。

刻画他的奸诈时, 最突出的是通过他同王垕关于军粮的那一段谈话:“吾欲向汝借一物, 以压众心, 汝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 但不杀汝, 军心变矣。汝死后, 汝妻子吾自养之, 汝勿虑也。” (《三国演义》等十七回) 这段话揭露曹操损人利己是何等刻骨阴毒, 本来是自己的意图却借别人的手来实现。其后, 用别人的脑袋来救一时之急, 以增强自己的威信, 既解决了粮食的困难, 又激励了士气, 但却暴露出了他的凶残, 奸诈的性格特征。

刻画刘备请诸葛亮时, 刘备说:“先生不出, 如苍生何!” (《三国演义》第38回) 。他在携民渡江逃亡时说:“为吾一人而百姓遭此大难, 吾何生哉!” (《三国演义》第41回) 表现出他大慈大悲。他还说:“举大事者, 必以人为本。令人归我, 奈何弃之?” (《三国演义》第41回) 这些话, 在曹操的口中是无法说出来的, 只有刘备方能说出此话, 这使他俩的个性形成鲜明的对照, 从而体现刘备的宽厚、仁慈。

诸葛亮的语言也极富个性特色。如“隆中对策”的精辟阐述, “舌战群儒”的机智灵活, 《出师表》里的肺腑之言, 非常突出地体现了诸葛亮忠贞、睿智的性格特色。

关羽傲慢自负, 刚愎自用的性格也通过他的语言体现出来。如他同诸葛瑾的一段对话:“云长曰:‘子瑜此来何意?’瑾曰:‘特来求结两家之好;吾主公吴候有一子, 甚聪明;闻将军有一女, 特来求亲, 两家结好, 并力破曹。此诚美事, 请君候思之。’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 立斩汝首!再休多言!” (《三国演义》第73回) 这段对话将关羽不可一世、傲慢自负的性格刻画得十分深刻。又如, 当他听到黄忠被封为“五虎大将”之列时, 大怒道:“……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三国演义》第73回) 关羽争强好胜而不分敌我, 视战友为对手的性格跃然纸上, 通过关羽的语言反映出他刚愎自用, 傲慢自负的悲剧性格是很具体的。

在《三国演义》中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的独特个性, 是作者使用的一种重要手段。《三国演义》中人物语言的独特个性, 为后来的古典小说, 如《水浒传》、《红楼梦》等在人物语言的描写方向开了先河。

《三国演义》在刻画人物性格, 塑造典型形象方面, 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才能, 取得十分杰出的成就, 小说生动而形象地将诸葛亮, 曹操、刘备、关羽、张飞、黄忠、赵云、孙权、周瑜、鲁肃、郭嘉、程昱、荀彧、许褚、马超、徐晃、张辽、司马懿、吕布等不同的人物性格刻画出来, 塑造了许多典型的艺术形象, 使他们以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的姿态走进中国文学人物形象的画廊里。

参考文献

[1][苏]高尔基著缪灵珠译《俄国文学史》,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第2、3页。

[2][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 第一卷, 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第307页。

[3][转]钟文性格的复杂性与质的规定性《文艺研究》1984年01期。

[4][明]罗贯中著[清]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长沙:岳麓书社, 2006。

篇4: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关键词:《三国演义》  人物形象  塑造技巧

《三国演义》中,每一个人就有一个不同的故事与形象,而且经过作者的对历史人物形象的适当修改,让整个小说具有了极强的可读性。作者在对小说中的不同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时,做到了一个人物一个性格,让小说中人物的真实性格呈现出了一种复杂化以及多元化。这是作者为了能够满足文学与历史成采用的一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只有这样的人物塑造技巧,才能够让小说中的人物更加的栩栩如生。

一  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的复杂性与统一性

小说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需要有人物来进行支撑。同时小说中不能是一味的恶贯满盈的人物或者大慈善家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单调性是无法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应该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整个故事中一系列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有机的统一。比如,小说中的曹操这一人物形象,作者在进行其塑造时,不仅塑造出了曹操的雄才大略,还塑造出了他奸诈残暴的一面。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给读者所留下的形象是时而愚笨、时而聪慧、时而冷漠、时而绝望的印象。这样的一种复杂性在作者的塑造下,让似乎不合理的性格都有了一定的统一性以及合理性,而且让人提及到曹操反映出来的人物个性就是这样的独特的、鲜明的人物个性。从小说的中情节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的本质特征就是一个奸诈而又残暴的人物,但是作者在对其进行人物塑造时,并没有只是简单地对其进行丑化,反而把其塑造成了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这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精准把握。他清楚地知道人的完整性格中,有一个性格的主干,同时也会有许多的支干出现。主干是用来支配人物命运以及行为的,支干是人物的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如果把这两个特征融合在一起,就会让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有了一种定性的形象。再通过作者把曹操的本质性格与非本质性格的融合表现,让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了一定的复杂性。这样的一种人物塑造技巧,不仅把曹操的本质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让其人物更加的丰满,增强了曹操这个人物形象的真实性。

二  小说中人物的定型化表现

1  曹操的奸雄形象塑造

作者在创作《三国演义》时,清楚地明白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是不可能一次性就能够完成的,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叙事,以多角度、多层面的叙事风格才能够把一个人物的形象进行强化与定性。这也是在《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在出场时,作者需要利用情节的渲染来配合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样的一种人物塑造技巧,不仅能够让人物的基本性格与故事的发展情节表现一定的联系,同时也能够增强其人物形象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比如:在小说的第一回合中,就有关于许劭对曹操的相面中指出了曹操在乱世中是一代奸雄。这也为后续对曹操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一定的叙事铺垫,让作者能够通过叙事层面来对曹操的人物形象进行强化。在小说中,许多情节的叙事描写都表现出了曹操在封建统治者中所具有的奸诈、残暴、不仁不义,而且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篡权谋逆者。

2  诸葛亮名臣贤相形象的塑造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物——诸葛亮。这个人物在真实历史中是一名杰出的出将入相人物。在小说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同样也是一名军事家、外交家,在读者心目中他就是智慧与忠诚的化身。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出场,为整部小说提供了独特的审美张力。作者通过叙事的形式,把其绝世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比如:在其出场时,他未出茅庐却能够把天下的形势进行精准地分析。还有在其出山之后,在其带领下所进行的几大经典战役。特别是通过诸葛亮与曹操、周瑜的周旋,都是以特有的叙事策略来对其人物形象进行定型化的塑造。作者通过不同的叙事层面来对诸葛亮的性格、智慧、才干进行了体现。让其在读者心目中成为了一代名臣贤相,同时也是封建社会中文人墨客的理想形象。

3  关羽大丈夫形象的塑造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关羽的形象就是忠、义、神、武。这也正是作者想要把其塑造的大丈夫形象。在桃园三结义中的表现,是表现出关羽的忠;当关羽与嫂嫂共处一室时,不为心动,表现出了关羽的义;在各个战役中关羽过关斩将,表现出了关羽的神武。这一系列的情节描写,都是在作者精心设计之下,把所有的情节进行了丰富与渲染,让整个故事的发展更为丰满与感人。同时也是对关羽人物形象塑造的层层铺垫。作者对于关羽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更加用心,他为了能够把其“义”的性格进行突显,描写了關羽违反军令义释曹操。而且在这个章节被作者作为小说的重要章节来进行描写,把关羽知恩图报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完美。再加作者通过在其它章节中所描写的单刀赴会、刮骨疗伤等情节,从不同类型的叙事层面来把关羽的忠、义、神、武的形象进行了定型化的塑造。

三  采用矛盾冲突的手法进行人物塑造

一部小说要成功地把人物进行塑造,就需要在小说中表现出一定的矛盾冲突。这样才能够把一个特定的背景下的对立性格鲜明地展示出来。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利用了矛盾与冲突把《三国演义》中多个具有对立性格的人物形象进行步塑造,并且取得了独特的效果,为整个小说增添了色彩,同时也成功地为读者塑了人物形象。在矛盾的产生中,作者为后续的描写做下了铺垫,让小说的相关情节有了一定的紧张氛围,对于读者的情感变化有一定的影响。而且通过矛盾与冲突,也展现出了人物的命运,表达了作者的意图。比如,当关羽落到了曹操手中时,本来应该把其处死,但是曹操却不忍杀之。这并不是关羽的性格让曹操折服,而是作者想要把这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其产生更加鲜明的性格特征。读者在不断的矛盾与冲突中,感受到不同的人物形象,有效地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内容,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四  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进行人物塑造

读者在进行《三国演义》的阅读时,经常会有一种感觉,就是作者在进行人物塑造时,会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进行描写。这种人物塑的技巧,不仅有利于小说内容的丰富,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对小说重要人物的人物形象起到强化的作用。这种人物塑造技巧在这部小说中最为经典的就是关羽斩华雄的情节。作者完全没有进行实写,而且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思考。作者只是把华雄的勇猛进行了详细地描写,而且在其中的一些情节中也描写出了华雄的超强实力,能够让各路的诸侯都闻风色变。但是关羽却只用了短短的温酒的时间,就把华雄的首级拿下。这样的一个虚实的手法,让关羽的神武形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起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再如:在對张松献地图进行描写时,作者精心地安排了这是关羽等人的行为,但是却忽略了诸葛亮的描写。没有提及到诸葛亮在此事中是如何进行指点,但是让读者在进行阅读时,却又够处处感觉到诸葛亮的存在。作者通过这种虚空结合的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能够让整个小说显得更加丰满,而且让读者能够以清晰的头绪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对比,让小说中所有的人物形象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五  采用人物语言来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时,会采用人物登场,以亲身的展示来与读者之间形成直接地接触,并且通过其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在何进想要引入军队来助其铲除宦官,但是由于当时的乱世,让军队进入京城就是一个非常冒险之举。虽然曹操对何进进行了劝说,但是何进没有听取曹操的劝告,为后续的董卓之乱埋下了隐患。在这个故事情节中,曹操没有过多的语言表述,但在这个情节就表现出了曹操的足知多谋以及深谋远虑。此外,在表现曹操的奸诈性格时,作者也进行了语言对话的情节。在其与王垕在军粮问题上的对话,就可以把曹操那种阴险奸诈,自私自利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塑造刘备宽厚之心的形象时,作者是通过与其在带领着众民众渡江时的对话来表现的。刘备在这部小说中的语言,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宽厚仁慈的形象。

六  《三国演义》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

1  以时代女性的形象进行塑造

在《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有不少的女性人物形象,而且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给人们的印象是一种非常引人瞩目的个性群体。她们在小说中所代表的人物性都各有千秋,都是时代女性形象的一种体现。作者在这部小说中为读者所描写的这些女性形象,基本都是把其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所能体现她们个性事件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而这个个性事件结束时,她们也就逐渐消失在读者的视野当中,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一种女性形象的塑造,让读者有着对其刻骨铭心的效果。比如,作者在对貂蝉这个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描写时,并没有对其进行大篇幅的笔墨描写,而是把她放置于董卓与吕布两人的暴行背景之下。这也在某个层面上,想要突显出貂蝉的悲惨身世。而且作者为了能够把貂蝉的足智多谋表达出来,在小说提到了刘、关、张三人的勇猛都无法杀死吕布,却被貂蝉做到了。虽然对于这个事件的描写,貂蝉并不是以一个小说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行描写。但是却起到了双重的人物塑造效果。表现了董卓的凶残与吕布的助凶,同时也把貂蝉那种大义凛然的女性形象刻画得更加生动,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2  以“物化”的女性形象进行塑造

在《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还有一类微不足道的女性人物。这一类女性人物在小说中被作者一定程度地进行了“物化”,而且这一类型的女性在小说中完全不具备一定的形象,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只是作者为了能够满足小说情节的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一个小小的铺垫。但是,这一类型的女性人物,在整个小说中却因为带有一定的扭曲性或者说是物化性,为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另一个层面上来分析,也反映出了当时生活在那个社会环境下的女性的悲惨处境,也许其中蕴含着作者想要进行表达的某个思想。比如:在小说中,刘安为了有肉来招待刘备,他亲手把自己的妻子杀死,然后把其肉煮成桌上之菜来招待刘备。一个活生生的女性,在当时人们的眼中,不过只是一盘桌上的菜肴,反映出了当时女性的生存环境是如何的悲惨。

七  结语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体现出了作者所具备的艺术才能。而且通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让整个作品充满了生动性与丰富性。这部经典的古典名著为读者塑造了许多的典型形象,以独特的方式让其人物能够青史留名。这种特有的人物形象塑造技巧为人们展示出了小说中人物的独特魅力,为其留下了特有的艺术光环。

参考文献:

[1] 方北辰:《三国时代的新风——回眸〈三国演义〉背后的三国》,《新世纪图书馆》,2014年第2期。

[2] 王爱红:《关于〈三国演义〉的几点思考》,《电子制作》,2014年第6期。

[3] 汤晓华:《战争与人性——读〈三国演义〉有感》,《新世纪图书馆》,2014年第2期。

[4] 陈得芝:《从三国历史到〈三国演义〉》,《新世纪图书馆》,2014年第2期。

篇5: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看完了<<三国演义>>,我和爸爸一起谈论起<<三国>>中刘备,曹操,孙权的领导水平。

爸爸认为,刘备是三个领导人物中水平最高的。因为他虽然是汉朝皇帝十杆子也未必能够打上的“远亲”,仅以卖鞋,织席为生,却终于统率出诸葛亮,关羽等价交换出众文武将才,割据了当时中国最富饶的川中土地,建立了蜀汉王国。

孙权也是一个英雄,他虽然承继了孙策的`成果,但他善于统率孙策的旧将,老臣,使他们甘心尽力为他卖命,火烧赤壁一战,名载青史,让后人津津乐道。

曹操所具备的实力最强大,但是在曹操的手中却未能取得国家的统一,而且在关键时刻,总是落于失败,被人火烧大军,打得“割须弃袍”。

但我认为,<<三国>>中,曹操的水平最高,首先,曹操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虽然出身富裕,却不安于守富。以后从军,以战功逐渐升官,终于把握各种机遇,实际终于统治了三国中最难以掌握的西汉末代王朝。

曹操最为精明,他手下的文臣,大将众多,但却被曹操整治的非常“听话。”

曹操管理水平最高,因为西汉末朝,民族较多,人口最多,各种矛盾也多,但曹操却治理的井井有条。经济发展在三国中最快。

曹操文化水平最高,他可以写诗,写歌,创作自传。

篇6:三国演义人物总结

(一)外貌特点:双耳垂肩,目能自视其耳,双手过膝。

(二)主要性格特点:忠厚善良,仁义重情;胸怀大志;礼贤下士,思贤若渴。

(三)典型情节:

1、刘备携民渡江:刘备、诸葛亮在新野大败曹军之后,移驻在樊城。曹操为了报仇,亲自率兵杀奔樊城而来。曹军势大,刘备、诸葛亮决定放弃樊城,退往襄阳。刘备不忍抛弃百姓,就派人在城中遍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可一同过江。”城中百姓,皆宁死相随,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号泣而行,两岸哭声不绝。刘备见此情景,心中悲恸,哭道:“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罢就要投江自尽。左右急忙抱住,从人见状,莫不痛哭。刘备到了南岸,回顾江北,还有无数未渡江的百姓望南招手呼号。刘备急令关羽催船速去渡百姓过江。直到百姓将要渡完,方才上马离去。本章节性格特点:爱民如子,宽厚仁德。

2、徐庶走马荐诸葛:曹操得知刘备有徐庶辅佐打了胜仗,很想召徐庶为己用,其谋士献计说徐庶为孝子,丞相派人把他母亲接到许昌,再仿他母亲的笔体写信让他来许昌,他必来,徐庶接信,果然大哭一场,拿信找刘备辞行。刘备见信也哭,强留徐庶叙情一夜。第二天刘备设宴为徐庶饯行,恨山林阻隔望眼要铲平它。徐庶离开数里后又回来告诉刘备有一奇人诸葛亮,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将军若想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必须要自己去请,还要看将军的诚意,徐庶说完,策马离去。本章节性格特点:重情重义,十分仁德;礼贤下士,思贤若渴。(也通过徐庶侧面表现了诸葛亮世间奇人,才智非凡。)

3、三顾茅庐:刘关张三兄弟三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其间刘备的虔诚、耐心与张飞的不屑、不满和焦躁形成鲜明对比。

本章节性格特点:礼贤下士,思贤若渴。(也通过写诸葛亮的好友、岳父等人的仪表、见识的超凡脱俗,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智非凡。)

4、白帝(永安)托孤:刘备兵败猇亭,退到永安,一病不起。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安排了后事。刘备把诸葛亮从成都召到永安,对诸葛亮说先生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够安邦定国,完成大业。如果刘禅可以辅佐,请先生辅佐他;如果不中用,请先生自行其是。诸葛亮泪流满面,说:臣一定尽到一个顾命大臣的辅佐的职责,以忠贞不二来报效陛下,直至献出我的生命。于是刘备下诏刘禅,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并嘱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本章节性格特点:刘备爱子心切,信赖孔明。孔明忠心耿耿。

二、关羽:

(一)外貌特点: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

(二)主要性格特点:忠肝义胆,智勇双全,武艺高强,又骄傲自负。

(三)典型情节:

1、温酒斩华雄:汜水关前,各路诸侯豪杰大战华雄未果,之后袁绍问谁人可斩了华雄,于是关羽主动请缨,但因为身份低微而受到袁术的耻笑,说:“一个小小的马弓手也敢口出狂言。”曹操觉得他是英雄,说:“此人长相非凡,旁人焉知其为马弓手?”于是递给关羽温酒一杯说:“将军且饮了此杯以壮胆气”,关羽却道:“待我斩了华雄后再饮未迟!”于是拍刀上马顷刻提了华雄首级回营,此时酒且尚温!

本章节性格特点:关羽艺高人胆大。曹操识才、爱才

2、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建安五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曹操一心想收服关羽,待他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赐美女、金银、官职等物品,关羽独留下赤兔马,以便来日寻刘备方便。他身在曹营心在汉,“降汉不降曹”。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策马千万众之中,斩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关羽在打听到刘备下落后,拜书告辞曹操,将官印吊于屋中,带上嫂嫂,奔向刘备。途中因没获曹操批准,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皆杀之闯关,终于找到刘备。

本章节性格特点:恩怨分明,为报答曹操的恩情,他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重围;寻兄受阻碍时,则毫不犹豫地杀掉曹的大将。对刘备“誓同生死”的忠义之情。(也表现曹操爱才、惜才)

3、华容道义释曹操: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本章节性格特点:为报曹操的恩情放他逃脱,表现出关羽建立在个人恩怨基础上的仁义。

4、单刀赴会:鲁肃为夺回荆州,设酒宴招待关羽。席间埋伏刀斧手。关羽早有准备,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席间,关羽借与鲁肃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未敢轻易下手。关羽安然离去。

本章节性格特点:英雄虎胆,单刀赴会;控制敌首,令敌人投鼠忌器,表现出智勇双全。

5、水淹七军:刘备在益州的地位巩固之后,派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攻打中原。关羽进攻樊城,曹操命大将于禁、庞德等,统帅七路大军,星夜去救樊城。关羽与庞德交战,被庞德用箭射伤。又听义子关平说曹兵移到城北驻扎。关羽不知何意,骑马登高观望,看到北山谷内人马很多,又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之计,油然而生。遂急命部下准备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处水口。就在这天夜里,风雨大作,汉水猛涨,平地的水高出地面有一丈多,把七军的军营全淹没了,兵士死伤很多。于禁、庞德率将士登上小土山躲避,关羽带大军冲杀而来,于禁被迫投降,庞德被生擒。

本章节性格特点:详细敌情,善借地利,智胜强敌,有勇有谋。

三、张飞

(一)外貌特点:燕颔虎须,豹头环眼,声若巨雷,势如烈马,手提丈八点蛇矛,好不威风。

(二)主要性格特点:嫉恶如仇,勇猛粗暴,但有时又粗中有细,能急中生智。

(三)典型情节:..1、盛怒鞭督邮:当时刘备为安嘉县尉,督邮到此县检查工作,对三兄弟态度傲慢。刘备在打了一场有勇有谋的胜仗后,没有受到什么封赏,于是兄弟三人闷闷不乐。张飞在酒后看到平民们被督邮陷害,一气之下,把督邮绑起来鞭打。幸亏刘备劝阻,才保住督邮性命。

本章节性格特点:坦率耿直,嫉恶如仇;但行事鲁莽,不考虑后果。

2、大闹长坂坡:张飞带少量兵卒扼守当阳桥,命兵士将树枝缚于马尾,在林中来回拖动,制造烟尘,以作疑兵之计。曹将文聘追赵云至长坂坡,见张飞立马桥上,疑桥东有伏兵,不敢近前。张飞怒目大喝,声如巨雷,曹军胆寒。曹操想起关羽曾说张飞勇武无敌,便下令不可轻敌。张飞又喝,曹操颇有退心。张飞挺矛再喝,曹将夏侯杰吓死,曹操回马而走。

本章节性格特点:勇猛无敌,粗中有细,能急中生智。

3、义释严颜:张飞奉命进军巴郡,太守严颜闭关坚守。张飞故意宣布当夜要偷过巴郡,去取雒城,而暗中却安排一名军士假扮自己在前开路。当假张飞过去后,严颜杀出,正要抢夺车仗时,张飞从背后杀出,生擒严颜。大帐之内,张飞故意以死威吓严颜,严颜宁死不屈,张飞敬重老将,为他松绑更衣,以礼相待,严颜乃降。

本章节性格特点:机智,礼贤下士。

4、智取瓦口关:曹将张郃被张飞、魏延杀败,退到瓦口关,凭借天险闭关坚守。张飞见强攻不能奏效,便另想办法。这一天,张飞和魏延领了几十人,到瓦口关两边观察道路,忽然看见男女数人背着包袱正在山间偏僻小路上攀藤附葛而走。张飞急忙吩咐手下军士唤那几个百姓前来。从他们口中得知,山中有一条小路可以直通瓦口关背后。张飞、魏延大喜,定计夺取瓦口关。第二天,魏延领一支军马来到关前,全力攻打。张郃正要下山迎战,忽然关后四、五处火起。原来张飞抄小路从背后袭击攻占了瓦口关。张郃弃关而逃。本章节性格特点:机智。

四、诸葛亮

(一)外貌特点:纶巾羽扇,身披鹤氅,面如冠玉,唇若涂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二)主要性格特点:足智多谋;善用人才;审时度势,有天才的预见能力;忠心侍主。

(三)典型情节:

1、舌战群儒: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本章节性格特点:诸葛亮的超人胆识,能言善辩、从容机智、爱憎分明(爱汉骂曹);江东名儒的迂腐、势利。

2、草船借箭: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除掉他。他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周瑜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并且保密。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本章节性格特点: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周瑜心胸狭小及多谋。鲁肃老实善良。

3、七擒孟获:西南少数民族首领孟获起兵反叛,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兵征抚,采取攻心策略,七次生擒孟获,七次放还,使之心悦诚服,归顺蜀汉。

本章节性格特点:诸葛亮攻心为上是明事理、七擒孟获是有智慧、不杀孟获是讲仁义。

4、上表伐中原:曹丕死后,曹睿继位,但此人生性多疑。诸葛亮依马谡之言施反间计,曹睿果然怀疑司马懿预谋造反,将司马懿贬谪回乡。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决计讨伐中原,并在临行前写下了《出师表》,来告诫刘禅。本章节性格特点:知人善断,忠于蜀汉。

5、空城计: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

本章节性格特点:表现司马懿谨慎多疑。诸葛亮机智大胆、从容镇定、临危不乱的性格。

五、曹操

(一)外貌特点:身长七尺,细眼长髯。

(二)主要性格特点:奸诈多疑、自私阴险(奸);雄才大略,善于用人(雄)

(三)典型情节:

1、孟德献刀:大司徒王允心怀旧主,一心想除掉奸贼董卓,但是并无对策,便与各公卿商议。众人听罢,皆愤愤然,放声恸哭。唯有曹操大笑之,说众人不去想对策,只在此恸哭,怎么能除掉董卓。大司徒单独见曹操,曹操说,用一招献刀杀人的计策可以除掉董卓,于是王允将自己收藏的宝刀送给曹操,方便行事。第二天,曹操去见董卓,对董卓说“马羸行迟耳”董卓命吕布去选择良马送予曹操,董卓侧身于榻上,曹操正欲刺杀,拔刀间,董卓见衣镜之中曹操拔刀,立即斥问曹操,此时,吕布也回来了,曹操跪地举刀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然后骑上马飞奔而去。

本章节性格特点:多谋,勇敢机智、能随机应变(诡诈,善于权变)。

2、误杀吕伯奢:曹操谋刺董卓未遂逃至吕伯奢庄上,吕伯奢令家人热情款待,操却怀疑吕氏一家不怀好意,竟将吕家上下八口人杀死,后来发现是误杀顺便将吕伯奢也杀了。于是就有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故事。本章节性格特点:多疑、自私、不义、阴险凶残。

3、煮酒论英雄: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小亭品青梅喝酒。曹操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否定。刘备反问曹操,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惊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突然天降大雨,雷声大作,刘备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认为刘备胆小如鼠,再也不疑刘备了。本章节性格特点:曹操胸怀大志,阴险狡诈(试探)。刘备机智沉着,随机应变(恐慌但巧妙掩饰过去)。

4、官渡之战:袁绍与曹操在白马相持,刘晔献霹雳车之计,大破袁绍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据守之地。曹操于黎阳与袁绍相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轻兵袭白马,大破袁军。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袁绍不和,投奔曹操。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曹操亲率精兵突袭乌巢,使袁绍不战自败。

本章节性格特点:从谏如流,善于用人。(许攸是曹操同窗,初投曹操时,问军粮之事,曹操并不具实以告,表现出曹操的狡诈、城府极深。但最终他决定依许攸之计行事,也表现出他的善于决断。)

5、望梅止渴: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把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本章节性格特点:机智聪明,善于思考,懂得变通。

六、其他:赤壁破曹军: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想占领东吴。曹操和周瑜两军隔江相对。曹操派蒋干游说周瑜,周瑜趁机设计除掉曹的两员得力干将。周瑜、孔明想到火攻破曹,派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操中计叫人用铁索把船连起来,铺上木板,让兵士练习水战。周瑜与黄盖又设苦肉计,黄盖写信诈降曹操。孔明登台借东风,黄盖架船向曹军驶来。船上装着芦苇、火硝、硫磺,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边。当接近曹军时,点了火,让火船冲入曹军。曹操的船和兵营都烧了起来,人马死伤无数。

上一篇:关于课外阅读家长可以做的下一篇:高三美术 第2课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