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混合运算(带小括号)教案

2024-06-28

三步混合运算(带小括号)教案(共12篇)

篇1:三步混合运算(带小括号)教案

三步混合运算(带小括号)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顺序。

2. 使学生知道在带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里,两个小括号里的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并能照这样的方法计算。

3. 使学生掌握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一、复习

1. 372+28÷4×3 235+25×12-165(1800-600)÷60+6(1)指名学生依次说出每一题里各有哪些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2)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 引入新课

从刚才的三道题可以知道:算式里如果有加

或减,又有乘或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如果两步可以同时计算、脱式,那么同时计算、脱式比较方便。我们今天根据这些运算顺序的规定,来继续学习带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一些混合运算。(板书课题)1. 出示例题

(1)(362-128)×(24+36)

思考:这道题里有小括号,要先算什么?有 两个小括号时,运算时怎样写比较简便? 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尝试。(2)集体订正。(3)强调: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两个括号可以同时计算、脱式,这样比较简便。

2. 课本90页“自主练习”第1、2题

(1)第一题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把先算的部分画出来并计算。(2)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3)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3. 出示例题2(1)120÷(5+3×2)

思考:这道题先算什么?小括号里又要先算 什么?为什么?

请同学按计算的顺序在练习本上进行尝试。

完成计算过程后指出:括号里如果有加、减法和乘法,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想一想:括号里如果是加、减法和除法,要先算什么? 4.出示例题3(1)(95-70÷2)÷12 同学先进行尝试,试后追问:为什么第一步 先算除法?

5. 小结:上面两道题都是括号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的三步计算式题。在计算时,要计算括号里的部分时,也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6.课后练习: 课本相关练习题。

篇2:三步混合运算(带小括号)教案

一、口算

240÷8=70+280=130×30=660÷22=

83-48=2×340=860÷20=400+75=

二、填空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需先算,后算();在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

2.68减去280除以70的商,差是多少?列式是()。

3.390除以48与35的差,商是多少?列式是()。

三、把下面每组中的两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

(1)34-15=19(2)780+120=900

19×30=570900÷45=20

(3)450+120=570(4)60×7=420

800-570=230420÷20=21

四、比一比,算一算

(1)165-7×5360÷4+20

(165-7)×5360÷(4+20)

(2)390-72-28320÷4÷8

390-(72+28)320÷(4×8)

五、脱式计算

(460+240)÷3534×(50+38)

480÷30+7528+840÷12

六、解决问题

1.实验小学四年级有男生126人,女生124人,平均分成5组去参加植树活动,每组多少人?

2.阅览室新购进300本图书,现在只有3个空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能放24本书。这300本书能全部上架吗?

篇3:三步混合运算(带小括号)教案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35~36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材及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有两步混合计算的基础, 知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 先算乘法”“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 先算除法”。本节课内容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这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运算能力的需要, 也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

乍一看, 本节课解决的是运算顺序的问题, 但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 它所承载的任务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问题解决教学。新课改之后, 应用题不再按类型编排, 而是结合相关内容穿插进行教学, 本节课要求结合运算顺序教学, 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列综合算式的教学。这是很多老师不太关注的, 误以为只要列出分步式子解决问题就行, 其实不然。综合算式实质是一个模型, 列综合算式是进行运算顺序教学的前提, 更是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重要载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寻找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联性, 运用分析、综合等策略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综合算式, 帮助学生积累建模活动的经验。

课前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2×36+20和12—80÷10, 分别说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2.出示57-43+36和27÷3×9, 再分别说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3.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该设计旨在唤醒学生旧知, 为后面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供认知与心理准备。题目分两组分别出示, 意在区分同级和不同级运算, 让学生回忆起相应情况下的运算顺序。

二、探究

1.出示主题图 (说明:这里对教材主题图略作修改, 去掉了图中购买象棋和围棋的数量, 仅呈现物品单价和需解决的问题)

(1)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为什么?

(2) 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补充条件: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3) 学生独立完成。

(4) 汇报并说说解题思路, 每一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计算的?

12×3=36 (元) 15×4=60 (元) 36+60=96 (元)

(5) 要求学生将分步式子列成综合算式。

板书:12×3+15×4

(6) 讨论运算顺序。

这道综合算式含有哪些运算?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 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先乘后加) 这个运算顺序与我们解决问题时的顺序一致吗?

指出:这道综合算式中,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运算顺序与我们以前学的两步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设计意图:之所以去掉主题图中老师说的话, 是为了突出“分析法”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让学生领会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题的教学是先分步, 再综合, 易于学生理解接受。讨论综合算式运算顺序时追问了三个问题, 第一、二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迁移过来, 第三个问题结合问题解决过程说明这种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以及与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的一致性, 将新知识纳入到旧知识中。

2.根据图中的条件,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买围棋比象棋多用去多少钱?

(2) 你能列综合算式并计算吗?试试看。

(3) 讨论运算顺序:4×15-3×12

这道综合算式含有哪些运算?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 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先乘后减) , 这个运算顺序与我们解决问题时的顺序一致吗?

设计意图:根据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体现了“综合法”的思路, 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时直接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 一是考虑到这时学生对此题的解题思路已经有了整体的把握;二是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在计算时仍追问三个同样的问题, 一是明白这样算的道理, 二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以前学的运算顺序在三步混合运算中同样适合。

3.出示:

(1) 要求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 也可以先分步列式, 再列出综合算式。

(2) 分层次展示作业:

① 54÷6=9 (元) 9×4=36 (元) 36+96=132 (元)

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② 54÷6×4+96

这道式子中有哪些运算?按照以前学习的规则应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这个运算顺序与我们解决问题时的顺序一致吗?

③ 96+54÷6×4

这道算式和54÷6×4+96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认为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计算?

(3) ②③两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一致吗?

设计意图:此情境是前面主题图情境的发展。一方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进一步感知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为比较归纳积累更为丰富的经验。

4.比较归纳。

12×3+15×4

4×15-3×12

96+54÷6×4

(1) 这三道题的运算顺序与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有乘、除法和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

设计意图:根据主题图解决了三个问题, 是学生探索运算顺序的过程。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 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感性认识不断获得累积, 并与先前关于运算顺序的认知达成一致。通过比较归纳, 从而获得进一步认同。顺序教学始终依托实际问题的解决, 充分体现了“算用结合”的教学理念。“列综合算式”伴随始终, 要求逐步提高, 对学生今后列综合算式或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应用

1.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0÷2+76÷4 240÷6-2×17

45-20×3÷4 140-20×5+25

2.学生独立计算440-200÷5×8和53+36÷3-25, 全班交流并反馈。

设计意图: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分层次巩固练习。先强化运算顺序训练, 再进行完整的练习, 不断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3.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 想想做做第4题:

交流时说说72÷3-63÷3和 (72-63) ÷3列式的思路及运算顺序。

(2) 想想做做第5题。

交流时说说18×2+18+6和18× (1+2) +6列式的思路及运算顺序。

篇4:三步混合运算(带小括号)教案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35~36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材及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有两步混合计算的基础,知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先算除法”。本节课内容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这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运算能力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

乍一看,本节课解决的是运算顺序的问题,但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所承载的任务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问题解决教学。新课改之后,应用题不再按类型编排,而是结合相关内容穿插进行教学,本节课要求结合运算顺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列综合算式的教学。这是很多老师不太关注的,误以为只要列出分步式子解决问题就行,其实不然。综合算式实质是一个模型,列综合算式是进行运算顺序教学的前提,更是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重要载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寻找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联性,运用分析、综合等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积累建模活动的经验。

课前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出示 2×36+20和12—80÷10,分别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出示57-43+36和27÷3×9,再分别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该设计旨在唤醒学生旧知,为后面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供认知与心理准备。题目分两组分别出示,意在区分同级和不同级运算,让学生回忆起相应情况下的运算顺序。

二、 探究

1.出示主题图(说明:这里对教材主题图略作修改,去掉了图中购买象棋和围棋的数量,仅呈现物品单价和需解决的问题)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

(2)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补充条件: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3)学生独立完成。

(4)汇报并说说解题思路,每一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计算的?

12×3=36(元)15×4=60(元) 36+60=96(元)

(5)要求学生将分步式子列成综合算式。

板书:12×3+15×4

(6)讨论运算顺序。

这道综合算式含有哪些运算?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乘后加)这个运算顺序与我们解决问题时的顺序一致吗?

指出:这道综合算式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与我们以前学的两步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设计意图:之所以去掉主题图中老师说的话,是为了突出“分析法”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领会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题的教学是先分步,再综合,易于学生理解接受。讨论综合算式运算顺序时追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二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迁移过来,第三个问题结合问题解决过程说明这种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以及与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的一致性,将新知识纳入到旧知识中。

2.根据图中的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买围棋比象棋多用去多少钱?

(2)你能列综合算式并计算吗?试试看。

(3)讨论运算顺序:4×15-3×12

这道综合算式含有哪些运算?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乘后减),这个运算顺序与我们解决问题时的顺序一致吗?

设计意图:根据条件提出数学问题,体现了“综合法”的思路,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时直接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一是考虑到这时学生对此题的解题思路已经有了整体的把握;二是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在计算时仍追问三个同样的问题,一是明白这样算的道理,二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以前学的运算顺序在三步混合运算中同样适合。

3.出示:

(1)要求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先分步列式,再列出综合算式。

(2)分层次展示作业:

① 54÷6=9(元) 9×4=36(元) 36+96=132(元)

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② 54÷6×4+96

这道式子中有哪些运算?按照以前学习的规则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个运算顺序与我们解决问题时的顺序一致吗?

③ 96+54÷6×4

这道算式和54÷6×4+96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认为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计算?

(3)②③两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一致吗?

设计意图:此情境是前面主题图情境的发展。一方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感知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比较归纳积累更为丰富的经验。

4.比较归纳。

12×3+15×4

4×15-3×12

96+54÷6×4

(1)这三道题的运算顺序与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设计意图:根据主题图解决了三个问题,是学生探索运算顺序的过程。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感性认识不断获得累积,并与先前关于运算顺序的认知达成一致。通过比较归纳,从而获得进一步认同。顺序教学始终依托实际问题的解决,充分体现了“算用结合”的教学理念。“列综合算式”伴随始终,要求逐步提高,对学生今后列综合算式或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应用

1.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0÷2+76÷4 240÷6-2×17

45-20×3÷4 140-20×5+25

2.学生独立计算 440-200÷5×8和53+36÷3-25 ,全班交流并反馈。

设计意图: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分层次巩固练习。先强化运算顺序训练,再进行完整的练习,不断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3.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 想想做做第4题:

交流时说说72÷3-63÷3 和(72-63)÷3列式的思路及运算顺序。

(2) 想想做做第5题。

交流时说说18×2+18+6和18×(1+2)+6列式的思路及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练习中的两道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计算,就教材本身而言并不做这样的要求。看似增加了学生的难度,实际上是有意义而且必要的。综合算式是学生“综合”的结果,是对解题思路的整体把握,是顺序教学的需要,也是今后方程教学等建模的需要。这样的设计不拘泥于当前的教材的安排,而着眼于长远和发展。

【责任编辑:陈国庆】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35~36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材及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有两步混合计算的基础,知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先算除法”。本节课内容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这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运算能力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

乍一看,本节课解决的是运算顺序的问题,但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所承载的任务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问题解决教学。新课改之后,应用题不再按类型编排,而是结合相关内容穿插进行教学,本节课要求结合运算顺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列综合算式的教学。这是很多老师不太关注的,误以为只要列出分步式子解决问题就行,其实不然。综合算式实质是一个模型,列综合算式是进行运算顺序教学的前提,更是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重要载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寻找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联性,运用分析、综合等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积累建模活动的经验。

课前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出示 2×36+20和12—80÷10,分别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出示57-43+36和27÷3×9,再分别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该设计旨在唤醒学生旧知,为后面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供认知与心理准备。题目分两组分别出示,意在区分同级和不同级运算,让学生回忆起相应情况下的运算顺序。

二、 探究

1.出示主题图(说明:这里对教材主题图略作修改,去掉了图中购买象棋和围棋的数量,仅呈现物品单价和需解决的问题)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

(2)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补充条件: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3)学生独立完成。

(4)汇报并说说解题思路,每一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计算的?

12×3=36(元)15×4=60(元) 36+60=96(元)

(5)要求学生将分步式子列成综合算式。

板书:12×3+15×4

(6)讨论运算顺序。

这道综合算式含有哪些运算?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乘后加)这个运算顺序与我们解决问题时的顺序一致吗?

指出:这道综合算式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与我们以前学的两步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设计意图:之所以去掉主题图中老师说的话,是为了突出“分析法”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领会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题的教学是先分步,再综合,易于学生理解接受。讨论综合算式运算顺序时追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二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迁移过来,第三个问题结合问题解决过程说明这种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以及与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的一致性,将新知识纳入到旧知识中。

2.根据图中的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买围棋比象棋多用去多少钱?

(2)你能列综合算式并计算吗?试试看。

(3)讨论运算顺序:4×15-3×12

这道综合算式含有哪些运算?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乘后减),这个运算顺序与我们解决问题时的顺序一致吗?

设计意图:根据条件提出数学问题,体现了“综合法”的思路,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时直接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一是考虑到这时学生对此题的解题思路已经有了整体的把握;二是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在计算时仍追问三个同样的问题,一是明白这样算的道理,二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以前学的运算顺序在三步混合运算中同样适合。

3.出示:

(1)要求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先分步列式,再列出综合算式。

(2)分层次展示作业:

① 54÷6=9(元) 9×4=36(元) 36+96=132(元)

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② 54÷6×4+96

这道式子中有哪些运算?按照以前学习的规则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个运算顺序与我们解决问题时的顺序一致吗?

③ 96+54÷6×4

这道算式和54÷6×4+96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认为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计算?

(3)②③两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一致吗?

设计意图:此情境是前面主题图情境的发展。一方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感知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比较归纳积累更为丰富的经验。

4.比较归纳。

12×3+15×4

4×15-3×12

96+54÷6×4

(1)这三道题的运算顺序与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设计意图:根据主题图解决了三个问题,是学生探索运算顺序的过程。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感性认识不断获得累积,并与先前关于运算顺序的认知达成一致。通过比较归纳,从而获得进一步认同。顺序教学始终依托实际问题的解决,充分体现了“算用结合”的教学理念。“列综合算式”伴随始终,要求逐步提高,对学生今后列综合算式或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应用

1.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0÷2+76÷4 240÷6-2×17

45-20×3÷4 140-20×5+25

2.学生独立计算 440-200÷5×8和53+36÷3-25 ,全班交流并反馈。

设计意图: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分层次巩固练习。先强化运算顺序训练,再进行完整的练习,不断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3.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 想想做做第4题:

交流时说说72÷3-63÷3 和(72-63)÷3列式的思路及运算顺序。

(2) 想想做做第5题。

交流时说说18×2+18+6和18×(1+2)+6列式的思路及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练习中的两道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计算,就教材本身而言并不做这样的要求。看似增加了学生的难度,实际上是有意义而且必要的。综合算式是学生“综合”的结果,是对解题思路的整体把握,是顺序教学的需要,也是今后方程教学等建模的需要。这样的设计不拘泥于当前的教材的安排,而着眼于长远和发展。

【责任编辑:陈国庆】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35~36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材及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有两步混合计算的基础,知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先算除法”。本节课内容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这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运算能力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

乍一看,本节课解决的是运算顺序的问题,但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所承载的任务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问题解决教学。新课改之后,应用题不再按类型编排,而是结合相关内容穿插进行教学,本节课要求结合运算顺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列综合算式的教学。这是很多老师不太关注的,误以为只要列出分步式子解决问题就行,其实不然。综合算式实质是一个模型,列综合算式是进行运算顺序教学的前提,更是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重要载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寻找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联性,运用分析、综合等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积累建模活动的经验。

课前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出示 2×36+20和12—80÷10,分别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出示57-43+36和27÷3×9,再分别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该设计旨在唤醒学生旧知,为后面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供认知与心理准备。题目分两组分别出示,意在区分同级和不同级运算,让学生回忆起相应情况下的运算顺序。

二、 探究

1.出示主题图(说明:这里对教材主题图略作修改,去掉了图中购买象棋和围棋的数量,仅呈现物品单价和需解决的问题)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

(2)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补充条件: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3)学生独立完成。

(4)汇报并说说解题思路,每一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计算的?

12×3=36(元)15×4=60(元) 36+60=96(元)

(5)要求学生将分步式子列成综合算式。

板书:12×3+15×4

(6)讨论运算顺序。

这道综合算式含有哪些运算?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乘后加)这个运算顺序与我们解决问题时的顺序一致吗?

指出:这道综合算式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与我们以前学的两步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设计意图:之所以去掉主题图中老师说的话,是为了突出“分析法”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领会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题的教学是先分步,再综合,易于学生理解接受。讨论综合算式运算顺序时追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二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迁移过来,第三个问题结合问题解决过程说明这种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以及与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的一致性,将新知识纳入到旧知识中。

2.根据图中的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买围棋比象棋多用去多少钱?

(2)你能列综合算式并计算吗?试试看。

(3)讨论运算顺序:4×15-3×12

这道综合算式含有哪些运算?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乘后减),这个运算顺序与我们解决问题时的顺序一致吗?

设计意图:根据条件提出数学问题,体现了“综合法”的思路,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时直接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一是考虑到这时学生对此题的解题思路已经有了整体的把握;二是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在计算时仍追问三个同样的问题,一是明白这样算的道理,二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以前学的运算顺序在三步混合运算中同样适合。

3.出示:

(1)要求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先分步列式,再列出综合算式。

(2)分层次展示作业:

① 54÷6=9(元) 9×4=36(元) 36+96=132(元)

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② 54÷6×4+96

这道式子中有哪些运算?按照以前学习的规则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个运算顺序与我们解决问题时的顺序一致吗?

③ 96+54÷6×4

这道算式和54÷6×4+96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认为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计算?

(3)②③两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一致吗?

设计意图:此情境是前面主题图情境的发展。一方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感知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比较归纳积累更为丰富的经验。

4.比较归纳。

12×3+15×4

4×15-3×12

96+54÷6×4

(1)这三道题的运算顺序与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设计意图:根据主题图解决了三个问题,是学生探索运算顺序的过程。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感性认识不断获得累积,并与先前关于运算顺序的认知达成一致。通过比较归纳,从而获得进一步认同。顺序教学始终依托实际问题的解决,充分体现了“算用结合”的教学理念。“列综合算式”伴随始终,要求逐步提高,对学生今后列综合算式或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应用

1.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0÷2+76÷4 240÷6-2×17

45-20×3÷4 140-20×5+25

2.学生独立计算 440-200÷5×8和53+36÷3-25 ,全班交流并反馈。

设计意图: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分层次巩固练习。先强化运算顺序训练,再进行完整的练习,不断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3.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 想想做做第4题:

交流时说说72÷3-63÷3 和(72-63)÷3列式的思路及运算顺序。

(2) 想想做做第5题。

交流时说说18×2+18+6和18×(1+2)+6列式的思路及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练习中的两道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计算,就教材本身而言并不做这样的要求。看似增加了学生的难度,实际上是有意义而且必要的。综合算式是学生“综合”的结果,是对解题思路的整体把握,是顺序教学的需要,也是今后方程教学等建模的需要。这样的设计不拘泥于当前的教材的安排,而着眼于长远和发展。

篇5: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评课稿

1、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例题时,董老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尝试探究。例题不难,让学生“试一试”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心理,把学生推到主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了还给学生。在学生列出了50-20÷5这道算式以后,她又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比较,让他们自己发现矛盾,而后引出小括号这一新规定,使他们明确小括号的意义,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反思:在教学中,我们应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活动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观察后,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抛出一个又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想象与交流的空间,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通过学生自己献策略,提问题,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让他们亲身感悟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而激发求知欲,练习中让学生说一说按照计算要求,下面的算式中要不要加括号,怎样加括号?如70-30+22(先算加后算减),36+24÷6(先算加后算除)……这样的习题形式是比较新颖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很好。既让学生体会到了括号的作用,又考查学生是不是会灵活使用小括号。

篇6:三步混合运算(带小括号)教案

青岛李沧路小学 于红红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小括号,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理解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步骤。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抽象思维。能利用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步骤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掌握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难点是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谈话:秋天到了,采摘园里水果飘香,晓飞和爸爸到采摘园摘了好多水果呢!瞧——(出示信息窗3)这就是他们的劳动成果。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信息 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1)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2)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 【设计意图】通过晓飞和爸爸在采摘园采摘苹果和梨的情景导入,吸引注意力,调动积极性,激发学习的自主性,激起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分析交流

1.解决红点1:3蓝苹果一共多少个?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提问:你会列式吗?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预设:

(1)60-38=22(人)(2)60-38×3 22×3=66(个)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先算每篮苹果多少个,再算3篮苹果多少个。引导学生质疑方法2:这样列式对吗?你有什么不同意见?

明确:根据题意要先算60-38,而综合算式60-38×3要先算38×3,因此这样列式是不正确的。

追问:怎样写才能先算60-38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先独立思考,动笔写一写,然后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预设: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这里要先算减法,数学上通常使用小括号,用来改变运算顺序。

板书:(60-38)×3 提问:想一想,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什么? 明确:算式中有小括号的,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2.解决红点2: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

谈话:你能求出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吗? 请你独立列式并计算 预设:

(1)43+21=64(个)(2)(43+21)÷8 64÷8=8(盒)=64÷8

=8(盒)

提问:算式(43+21)÷8中,为什么要加上小括号?

明确:要求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就要先求出爸爸摘了多少个梨,也就是先算43+21等于多少,再除以8求出装几盒。加上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算式中有小括号的,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

【设计意图】利用孩子已有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交流时无论是分步计算还是综合算式,先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再在矛盾冲突中寻找改变运算顺序的方法,初步感悟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强化“算式中有小括号的,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这一运算顺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策略和方法,用自己的方式列出算式并计算。在学生汇报交流时,能说出自己的分析思路,逐步训练学生有条理的分析问题。

三、总结归纳,促进发展 1.解决绿点问题 提问:你会计算吗?

(1)84÷(8-4)(2)56÷(5+3)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2.观察总结,引导观察

提问: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你能试着总结一下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前两个红点的探索,小电脑部分将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在再次经历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时,学生对于小括号的产生和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体验。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练习前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明确运算顺序后,学生独立计算,组织全班交流。2.反馈时提问:(60-38)×3=22×3=66(43+21)÷8=64÷8=884÷(8-4)=84÷4=2156÷(5+3)=56÷8=7

(1)现在每间微机室有所少台电脑?

(2)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对比所列算式是否与解决问题的步骤一致。3.出示:

提问:你能不计算就判断出左面和右面的式子结果哪个大,哪个小吗?

【设计意图】前两个是基本练习,进一步巩固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反馈时的提问意在考察学生对计算方法与实际问题的联系。第三个练习是“快速判断大小”的题目,让学生感悟由于运算符号和小括号的位置不同,得数就不同。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加深学生对“小括号”的理解应用。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谈话: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在计算时运算顺序比较熟练,但是在实际计算时学生仍有比较严重的计算错误,避免这样的错误一是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验算的习惯,二是加强口算、笔算的能力。

篇7:三步混合运算(带小括号)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使学生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同学们,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请看练习:课件出示基本练习题:(1)80 ÷ 10 = 8(2)5 × 4 = 20 + 12 = 20 27 – 20 = 7 上面每组有联系的两道算式能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吗?请大家在本子上写一写,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看图片,下棋是同学们喜爱的一项活动。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老师正在文体商店为大家购买中国象棋和围棋。请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列一道综合算式吗?请同桌互相商量一下,然后在本子上列出算式。

2、揭示课题

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钱,可以列式为:课件出示综合算式:12 × 3 + 15 × 4 这是一道三步混合运算式题。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出示课题:三步混合运算)。

3、例题教学

像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应该怎样算呢?同学们能根据我们以前的学习经验自己算一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先试一试,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4、小结算法

大家算好了吗?我们来看看小萝卜和小番茄分别是怎样算的。课件出示两种算法:

先来看小萝卜的方法:12 × 3 + 15 × 4 =36 + 15× 4 =36 + 60 =96 再来看小番茄的方法:12 × 3 + 15 × 4 =36 + 60 =96 师:同学们的算法和小番茄、小萝卜的方法一样吗?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那请你比比看,哪一种计算过程更简便?简便在哪里呢?

师:我们来看,像这样的混合运算,能够同时进行乘或除法两步计算的,就可以同时完成乘或除法计算,使得脱式过程更简洁。(揭示板书:同步进行乘或除法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把刚才的问题解答过程写完整。(揭示单位名称和答语。)

5、试一试

课件出示试一试:150 + 120 ÷ 6 × 5 师:我们继续看这一题,它的运算顺序还可以像刚才的题一样,同时进行乘或除两步计算吗?显然是不可以的,它需要分步进行乘或除计算(揭示板书:分步进行乘或除计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试一试,再互相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完成想想做做1-4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在计算这样的混合运算时,大家首先要明确它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每一步没有参与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同学们可要细心哦。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5、6题。

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不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两部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先乘除再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知道在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例题呈现的仍然是简单的购物场景,鼓励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思考和理解其运算顺序,并独立的进行计算。“试一试”让学生解答含有乘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在此基础上,引导总结出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样的教学,避免了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既让学生了解了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又让学生学会了通过列综合算式来解决实际问题。随后的练习先安排一些基本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比较和改错练习,帮助学生整合已学过的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提高运算技能;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几点反思:

1、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有了前面两步混合运算的知识的基础,学生可以顺利的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把计算与应用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先算乘除法的印象就可以了。

2、虽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都知道了在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不尽如人意。做练习时,有学生知道运算顺序但还是会计算出错,因此,养成学生在算后进行复查的良好的习惯就很有必要了。

篇8:三步混合运算(带小括号)教案

[关键词]计算教学 算理 算法 尝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8-039

荷兰数学家费来登塔尔将知识分为程序性知识和思辨性知识,强调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因此,在教学“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一课时,我设计了“感悟算理——归纳方法——练习内化——应用创造”的递进环节,尝试让枯燥的计算教学多一点探究,多一点理性建构。

一、设疑导思,感悟算理

出示:1. 78÷6+7×2;              2. 78÷(6+7)×2;

3. (78÷6+7)×2;           4. 78÷(6+7×2)。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吗?(生答略)式子里如果没有括号,就——

生: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师:式子里有括号,就——

生:先算括号里的。

师:看来,小括号的作用真不小!谁拥有了它,谁就可以享有计算的优先权!

出示:5+2×3+3=24,1+7×6÷2=24,8×9÷9-4=24。

师:小华和爸爸妈妈一起比赛“算24点”,他们分到牌后很快就说出了自己的算法,你知道他们是怎么算的吗?

指名学生板演:(5+2)×3+3=24,(1+7)×(6÷2)=24,8×(9÷(9-4))=24。

师:大家真可以称得上“算24点”的高手了!大家看第三个算式,小括号外面又有小括号,这样写可不可以?

生1(摇头):不大容易看明白。

师:是啊,现在小括号不够用了,怎么办?

生2:用其他的符号来表示。

师:你真聪明!历史上就有人用横线来表示。

生3:我昨天预习时,看到书上“你知道吗”里介绍了中括号和大括号,我们可以用它们来表示。

师:你已经会预习了,了不起!请你来改一下,好吗?

……

本环节的设计,旨帮助学生复习有括号的算式的算理和算法,并在激疑中引入中括号。这样做看似颇费周折,甚至浪费口舌,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来得快,但孔子说过“不悱不发,不愤不启”,将学生引入“愤悱”状态,让他们重新探索,能使他们更加明晰算理,思维会更为深刻。

二、互动生成,掌握算法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中括号,当它和小括号在一起时,该谁最优先呢?

生:小括号!

师:这就好比生活中,中括号是哥哥,小括号是——

生:小括号是弟弟。

师:哥哥和弟弟在一起——

生:哥哥要让着弟弟。

师:现在,我们就来将几组分式合并为综合算式吧!

……

在学生理解算理后,再次以生活中的谦让美德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引导学生概括出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算式的运算法则,然后尝试用中括号合并分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为正确进行运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即时练习,巩固内化

当堂即时练习既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主要途径。因此,设计本课练习的巩固题时,我特意选择两组数字相同但括号位置不同的算式(如下),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后再次感受到:带有中括号、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会发生明显变化,其运算结果也截然不同。

1080÷6+6×2                  360÷72÷6+6

1080÷(6+6×2)               360÷(72÷6+6)

1080÷[(6+6)×2]            360÷[72÷(6+6)]

四、创造运用,形成能力

随着学生对计算规则的不断熟悉,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规律,提高运算的速度。

出示:=12×[48-37]=12×11=132。

师:像这样的思路,你觉得清晰吗?

生1:和我们思考的过程一样呢!不过,我觉得这个线可以画在心里,不用特意画出来。

生2:是的,用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一步一步来计算,速度可以快一点。

师:是的,按照我们的方法来计算,确实能够提高解题的速度。我们来挑战一下吧!请大家按提示试着完成以下题目(略),并计算出最后的结果。

……

“思之则明,思明则新,思新则进。”上述教学中,我放手、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使他们在感悟算理中自然生成算法,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计算素养。

篇9: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执教人:杨昌凤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35页,“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

通过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难点与关键

“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优先级作用。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教学过程

- 复习

1.口答:说说下列算式应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结果。60+30×3 42÷2-20 63÷7×4 20+30-40 160÷80×30 52+420÷70 提问:以上几题综合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2.出示例题图。

指名说说图上的商品和各自的标价。

提问:要求“买1个书包和6本笔记本一共要花多少钱?”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解答。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1、教学例题。`(l)引导同学们看图。

出示问题:用50元钱买l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指名读一读。

提问:小丽打算买几种文具?她带了多少钱?(2)先分步算一算、再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3)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分别说说每道算式求出的是什么。板书:买l个书包后剩下多少钱? 50 -20=30(元)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30÷5=6(本)

提问:如果要列综合算式必须要先求出什么才行?能不能这样列?出示:50-20÷5。为什么?

介绍:根据题意,要求问题必须要先求出买了一个书包后,50元钱还剩下多少钱,也就是要先算减法,因此在列综合算式时必须添上小括号。[(板书:(50-20)÷5)]

小结:添上小括号后,我们就能根据题意,先算减法。(4)学生算出结果。

提问:在这道算式中有哪几种运算?(减法、除法)我们是先算什么的?在这样的算式中为了要先算减法,我们是怎样做的?

追问:加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2,教学“试一试”。

(l)出示:18×(36+24)95-(74-50)独立算一算.指名板演。(2)指名说说两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什么第(1)题先算加法?第(2)题先算后百的减法?

(3)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算式中有小括号时,应先算什么?(板书)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3、4题。

1、第1题。

(1)出示:(30+lO)×11 280÷(5×15)120÷(60÷15)24×(86-56)说说每一题应先算什么。(2)算一算,指名板演。2.第3题。

(1)出示:90-40×2 350÷50+20 72÷12×3(90-40)×2 350÷(50+20)72÷(12×3)提问:每一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2)先用横线画出每题计算的第一步,再分组算出结果。

提问:每组中的两题数字、运算符号都相同,为什么计算结果不同?

(3〉小结:在计算综合算式时得按必须的运算顺序进行。

3、第4题。

(1)指名读题,说说题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2)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3)说说解题思路及算式。[(板书:(23+25)÷4)] 提问:为什么在综合算式中添上小括号?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符号?算式中有了它,会有什么作用?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2、5题。

六、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板书:买l个书包后剩下多少钱?

-20=30(元)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30÷5=6(本)

综合算式:(50-20)÷5)

篇10:《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能使用抽象概括的语言说出运算顺序;逐步规范算式的读法;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的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2、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充分辨析感受括号的作用。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的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你喜欢吃什么水果?百果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大家知道吗,阳光明媚的四月,正是草莓成熟的时节;(快速播放摘草莓图片)今天百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想邀请大家去摘草莓,你们想去吗?

【复习】(活动一:摘草莓)

师:草莓园里的草莓可多了,你们能摘到吗?要想摘到草莓,必须说出草莓上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信心吗?

(出示要求:说说下面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2 5×4+13 10-(5+3)(1)10-(5+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师:为什么要先算5+3?理由

生:算是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评价

小结:这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算是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7×7-5

师:说说它的运算顺序?

生:

二.【讲授】迁移运用

师:这道题里有减法、有乘法,如果我想先算减法7-5怎么办?

生:加小括号

师:加在什么位置呢?(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生: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噢,原来他是掌握了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个规律,了解到了小括号的作用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1、现在添了小括号,谁来说说它的运算顺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师:为了展示每一步的运算过程,你会脱式计算吗?请你们在练习纸上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写下来。(指名板演)

反馈:看看黑板上这位同学写的对吗?2是怎么来的?14是怎么来的?噢这个同学是先算的7-5=2,再算的7×2=14,你们和他写的一样吗?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老师写一遍(一般来说先算的一步在后面的,前面的数和符号也照抄在前面。)

2、读法:这个算式我们已经会算了,那你会读吗? 预设1:学生都会读 他们刚才都把这里读成7减5的差,怎么想的?(因为括号里面7减5算出来的得数叫差,所以……)你们读得真好 预设2:一个对、一个错 他们读得一样吗?哪种读法更好?我们要读出添了小括号的区别 预设3:都错 这样读跟没有括号的算式一点儿区别都没有,合适吗? 听老师来读一次:7乘7减5的差;(学生跟一次)3.对比领悟

(1)7×7-5 和7×(7-5)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呢?

(3)运算顺序不一样?是谁的原因呢?看来小括号真神奇,它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归纳,初步明白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会读吗?黑板出示:(77-42)÷7,师:咦,这道题里有减法和除法,应该先算除法?那应该先算什么?

生:

师:噢,原来算式里有小括号,就一定先算——括号里面的。

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本子上脱式计算。(指名板演)

反馈: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5.比较提升:

(1)观察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小括号,师:像这样,含有两级的带小括号的算式计算时都要先算什么?(括号里面的)

师:你们看小括号的位置一样吗?

生:不一样,师:一道在前面,一道在后面。小结:你们真会观察,但是不管小括号在哪里,只要算式里有括号,我们都要……

生:(先算括号里面的。)师:你们真是太棒了!

师:看来啊,这个小括号确实很神奇,一起,大声的把这个神奇的发现读一遍。(师板书)

板书课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三、【练习】练习运用:

1.(活动二:百果品尝会)

同学们真聪明,不光顺利摘到了草莓,还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了不起!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百果园里正在举办一场有趣的水果品尝会,你们想参加吗? 请看活动要求(说一说每题都先算什么?)

76—(12+25)(12—5)×3 48÷(8—2)(88—56)÷8

小结:这些算式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它们都有小括号。只要算式里有括号,我们都要先算括号里面的。(72—18)÷9 72—18÷9(1)在这组算式中每题都先算什么?

(2)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吗?我们 赶快来验证一下。(生口答)跟你们的猜想一样吗?(3)是什么导致了它们的结果不同?(小组讨论)

生:小括号,它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了结果的不同。

师 :(77—18)÷9因为有小括号所以要先算77—18,再算35÷9;77—18÷9没有小括号要先算18÷9,再算77-2。

小结:这个小括号真是太神奇了,算式里有了它,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进而,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了结果的不同。小括号既然有这么大的作用,你能用好它吗?

2.:(活动三:摘苹果)

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摘过瘾,老师带大家去摘苹果怎么样?

出示要求:根据运算顺序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1)口答每图的运算顺序

(2)根据运算顺序独立列综合算式

反馈

生:43—36÷21 21÷43—36 21÷(43—36)

师:这三种不同的列法,你们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师评价

(3)想一想:什么时候才需要添小括号,同桌轻轻地讨论一下?(必须得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的时侯)

(4)一起来了解一下括号的使用说明:

为了尽可能少用括号,数学家对运算顺序做了规定:

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需要改变以上两种运算顺序时,才用到括号。

四、谈收获

不知不觉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大家玩的高兴吗?在美丽的果园里,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7×2 =35÷7

=14 =5

篇11:数学教案: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式题。

2.使学生知道先求两积(两商、一积一商)再求和(差)的混合运算可以把第二级运算的`两步同时计算、脱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引新

二、学习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复习

(1)出示1503+320、400-2406。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

(3)思考:在我们学过的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里,如果有乘法和加、减法,或者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在混合运算里,如果没有括号,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1.学习例1

(1)出示例1,思考:例1里有没有括号,有哪几种运算?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

(2)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强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两步乘法能不能同时计算同时脱式?

(3)小结:这道题按计算顺序,是求前后两部分的积相加的结果,要算出两步乘法的积之后才能相加,所以,我们可以把前面和后面两步乘法同时计算同时脱式,这样计算的过程就比较简单。

2.教学试一试

(1)如果将例1里的加号改成减号,乘号改成除号,应该怎样算?怎样算比较简便?

(2)指名两人分别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集体订正。

3.小结:今天学习的是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因为题里都没有括号,所以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计算时可以同时脱式,比较简便。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把两题里要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2)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做练习三第1题。

(1)让学生在书上填得数。

(2)交流所填的情况。

(3)思考:每一题都是先把哪两步算出来,再算差或者和?

3.做练习三第2题前4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第3题。

(1)做第3题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做第3题第(2)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老师巡视指导。

思考: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看一看计算结果相同吗?

篇12:三步混合运算(带小括号)教案

公 开 课 教 案

阳庭荣

2014年4月16日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

科 目:数学 年 级:二年级

课 题: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执教人:阳庭荣

时 间:2014年4月16日 第七周 星期三 下午第三节 教学目标:

1.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10-5+3= 7+(7-6)= 10-(5+3)= 7+7-6= 问题: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1.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6×(7+2)(88-56)÷8 76-(12+25)(12-5)×3 48÷(8-2)

问题:

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72-18)÷9 24÷4+2(4+5)×7 72-18÷9 24÷(4+2)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 2 2 2 = 2 问题:

1.你看见什么了?

2.你能在前三个“2”之间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这个 算式的运算结果等于第四个“2”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1页练习十一,第7题。

上一篇:秋季《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650字下一篇:学校环境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