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

2024-06-23

1、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共11篇)

篇1:1、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

注:落款中的参保单位和申请人?二选一即可。落款处写上日期。

1.提供参保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资料。

2.提供参保单位信息。

若有疑问,可拨打12333咨询清楚。

篇2:1、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

附表 1

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
(此表由申请人或代办人填写)编号:(省份简称)(统筹地区名称)(年份)(第 XXXXXXX 号)参保人员信息 姓名 公民身份号码 户籍地址 联系地址 原参保地经办机构名称 现就业地工作单位③ 现参加的医疗保险类型 □职工医保 □居民医保 □其他(请说明)性别 联系电话 户籍类型① 邮政编码 原参保地经办机构行政区划代码② □居民 □农业 □非农业 年龄

代办人员信息(若本人办理,则不需填写)姓名 联系地址 申请人(或代办人)(签字): 注:①已进行户籍改革的地区,选填居民;尚未进行户籍改革的地区,选填农业或非农业。②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各地行政区划代码表填写。③以个人身份参保的人员不填写此项。与参保人关系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申请时间: 年 月 日

*原参保地经办机构地址:

邮政编码:


篇3: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新探

一、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现阶段,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地方统筹, 于是就有了各统筹区域间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问题。从已有的养老保险转移制度看,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以在不同统筹区域转移。但在实际操作中, 这种转移并不顺畅。很多流动就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调动人员可转移, 自我流动人员难以转移。目前, 少数经组织、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批准调动工作的, 尚可顺利转移接续社会保险关系, 但大多数跨省流动就业职工, 尤其是流动到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无法转移接续, 往往从原参保地转出来容易, 但到新参保地却接续不上。这部分群体主要包括:破产企业的职工、企业改制后与原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再就业服务中心期满或关闭后出“中心”的人员、原工作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制度内人员、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的职工、从机关事业单位流动到企业的职工、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进城农民工等。

第二, 各统筹区各自为政, 操作办法、口径不统一, 对接困难。目前, 我国养老保险还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市县统筹, 统筹层次低, 且基本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未实现全国联网,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相关信息只能通过人工传递, 效率低下且有可能导致部分信息的失真、失事。执行中各地之间缺少统一的转移接续业务经办规程、操作口径和相关信息表式清单, 转出地开具的转移手续所包含的信息有时往往满足不了转入地接续关系的需要, 补建养老保险账户造成困难。此外, 劳动者在不同统筹区之间流动时, 手续复杂繁琐, 要经过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批准, 这无疑给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增加了“交易成本”。

第三, 基本养老保险跨区缴费年限不能衔接。此前政策只对经过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批准调动工作单位的人员连续工龄有明确规定, 对无组织关系流动人员原有的连续工龄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 不同统筹地区的缴费年限不能直接叠加。特别是, 部分地区对流动人员转移后在原参保地的视同缴费年限不予认可。这对于流动人员尤其是“中人”来说, 其原有的权益无法兑现, 转移遇到困难。这两种现状不但严重弱化了养老保险的保障功能, 而且严重阻碍了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的正常流动和合理配置, 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的原因分析

中国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既有自身制度设计的原因, 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

第一, 制度设计上的原因。一方面, 制度设计超前造成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从制度本身看, 此前只转移个人账户的政策设计, 是以全国统筹为基础, 以各地均衡发展为依据, 以基金可承载为前提的。而从目前实际看, 我国还未真正实现省级统筹, 市县级政府仍是大多数省份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承载主体。各统筹区养老保险基金独立核算, 当统筹基金出现入不敷出时, 当地财政负责兜底。这就使得在转移职工养老保险关系时, 只转移个人账户基金部分, 不转移企业缴纳的统筹基金部分的规定必然会令转入地难以承受。这种设计超越了我国养老保险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 从而导致转移政策客观上难以执行。

另一方面, 多种养老保险制度分轨运行导致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困难绝不仅仅是因为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 更重要的在于不同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分轨运行, 互不衔接。目前我国存在多种养老保险制度, 最主要的有三种: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面向不同的群体, 相互之间无法衔接。从长远来看, 不同制度之间分轨运行、互不衔接将成为阻碍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乃至制约养老保险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 现行财政体制的制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我国逐步形成了“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 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 以这一体制为基础的全国性利益格局已经形成。从表面上看,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转移的仅仅是资金和信息。实际上, 转移的真正内容是权益。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资金等等只是养老保险权益的表现形式。当转移发生时, 各地区间的利益关系就会发生变化, 各地政府对劳动者的养老保险责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我国当前多数地区实行“市县级统筹+省级调剂金”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情况下, 各统筹单位独立核算基金, 当地政府对本统筹范围内的基金缺口兜底, 独自承担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责任。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就意味着保险责任的转嫁, 转入地要承担起转移人员未来的养老金支付无限责任。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养老保险基金积累都不多、养老金发放压力较大, 各地势必会考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和转出对当地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 必然会对不利于当地基金平衡的做法进行阻碍, 设置门槛。

第三, 户籍制度的影响。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发端于国企配套改革, 养老保险制度与户籍制度联系紧密。在城乡二元结构和东西部二元结构的约束下, 带有明显的国企的烙印, 不适合只能选择非正规部门大规模流动人口和城镇灵活就业的人口。一般情况下, 多数劳动者都是在户籍所在地参保, 这里除了有原人事劳动管理规定外, 还有便于社会保险的属地管理的需求。按照国家政策, 养老保险关系只要是往本人城镇户口所在地转移, 全国各地都能办理, 但在现实中却并非如此。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省份均以是否有本地户籍作为转移的唯一条件, 没有当地户口是绝对不能转移的, 就是省内各统筹地区之间也不能转移。这种养老保险与户籍挂钩的管理办法, 使保险关系转移遇到障碍, 有户籍的可以转入, 无户籍的则不能转入, 这对于养老保险关系接续极为不利。

三、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对策建议

结合上述两方面的分析以及《暂行办法》对于转移基金份额、跨地区缴费年限、农民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 可以看出:《暂行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制度公平, 恢复了法定的养老权益;将劳动关系和养老关系相分离的做法, 弱化了户籍制度的制约;有利于保护了农民工的个人合法权益, 规避了为为农民工单独建立养老保险制度而形成碎片化的状况;还有利于平衡各地政府之间的利益, 促使他们加强政策执行力度。但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要彻底地解决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这个问题, 光靠《暂行办法》还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 加快养老保险立法, 加强基金监管。一方面, 我国目前尚未有一部统一的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方面临时性的条例、规章多于法律、法规, 这不利于维护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权威性和发展的稳定性。应该加快出台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法》, 以国家基本法的形式确定社会保险全国统筹的实施路径及接续办法, 确保社会保险制度的公平、合理和有效, 使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切实得到法律上的保障。另一方面, 按照《暂行办法》规定:由最后参保地汇总统一发放养老金。这将会牵涉到最后参保地与参保人参加的此前多个参保地之间的沟通, 为防止各参保地推卸责任, 拖欠资金, 应该在现有机构设置上, 增设全国养老金结算划转监督机构或职能, 专门受理、解决资金拖欠、截留问题, 制定相应具体措施, 完善各参保地与参保人之间、参保地与参保地之间的对账机制, 以起到中枢督促的作用。

第二,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统筹层次。一是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实现城镇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以及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相互衔接。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 尽快建立统一的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同时, 要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只是工作性质、岗位的差异, 收入分配的资金来源渠道与方式的差异, 就养老风险的程度和化解来说应该是一样的, 所以, 在模式上,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应该与企业保持一致, 实行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二是要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统筹层次的高低不仅与抗风险能力紧密相关, 统筹层次越高, 抗风险能力越强;还和流动性高度相关, 统筹层次越高, 流动性也越强;同时, 统筹层次越高, 越有利于不同收入人群之间社会保障风险的分散, 越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的涵义。针对我国目前统筹层次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应该先切实实现省级统筹, 再逐步发展到全国统筹。全国统筹符合现代社会保障的基本涵义和发展趋势, 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理想模式。

第三, 明确政府间责任, 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在我国目前统筹层次不高的情况下, 既要保护参保人的养老权益, 又要使其不产生逆向选择动机, 向养老待遇高的地区有目的的转移。其关键在于实现各地利益与责任的均衡或各自责任的厘清, 可依据“谁受益, 谁担责”的原则来确定各参保地的养老责任, 即应由各参保地承担参保人在本统筹区进行缴费时段的基础养老金及其以后的调待资金支付责任。然后按人本化原则, 由最后参保地负责与各参保地沟通, 办理退休手续, 进行养老资金的汇总统一发放。同时, 地区之间应建立起正常的转移沟通协调机制, 明确转接双方业务沟通协调的责任。这种机制应该是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与财政体系的有机结合。由于现行制度存在的缺陷, 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自身难以完成这种利益的协调, 所以, 除了要有养老保险体系内的协调, 还要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在外部进行协调。在严格控制各地养老金标准的前提下, 明确中央财政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责任。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主要用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转轨成本、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以及中央政府提出的养老金待遇提高所需基金。

第四, 建立全国统一信息平台, 提高转移接续效率。一方面, 应该尽快加大金保工程的统一力度, 在全国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平台系统, 让每个社会成员都纳入到这个系统之内。首先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省、市级中心数据库, 实现省、市、县三级或两级业务联网, 然后在此基础上, 最终实现全国联网和数据共享。逐步实现养老保险关系信息在地市间、省市间, 乃至全国范围的联网和信息共享, 通过数据交换和对比, 解决省内重复参保、多重账户的问题。另一方面, 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要提高转移接续效率, 简化转移手续。首先, 各地社保经办机构应大力推进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为社保经办系统制定一套管理标准:明确服务对象, 提高服务质量, 考核服务绩效。其次, 要切实完善关系转移的基础工作, 规范、统一关系转移的操作程序和相关办法, 倡导各地尽快实现各种社保表、单或卡的格式统一、口径统一、标准统一, 明确职责, 减少环节, 方便办理。三是以“金保工程”为依托, 为参保人以身份证为依据建立“一卡通”。记载职工的基本信息、参保缴费信息等, 个人账户金额存储在卡中, 卡随人走, 真正实现养老保险关系随身携带。

参考文献

[1]崔莎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9 (2)

[2]马兰芬养老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的思考[J]商业时代2009 (3)

[3]王小春, 梁永郭, 刘萍关于我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的探讨[J]商业时代2009 (3)

[4]陈仰东保障合法权益兼顾各方利益——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J]中国社会保障2009 (3)

[5]姜敏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题求解[J]山东劳动保障2009 (1)

篇4:1、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

办理要多长时间?

45个工作日办完。对于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转移养老保险关系需要走3个流程,流程走完之后即可办妥转移接续手续,政策规定每个流程最多15个工作日。参保人只要申请即可,剩下的工作将南两地社保部门进行对接转移。

办理流程:

1参保人申请:参保人员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缴费后,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申请。

2原参保地办理转移手续: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转移接续申请,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向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发出同意接收函,并提供相关信息;对不符合转移接续条件的,向申请单位或参保人员作出书面说明。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个工作日内,办理好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

3新参保地接受转移手续和资金:新参保地经办机构在收到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转移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手续,并将确认情况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

资金如何转移?

企业缴费转走12%:《暂行办法》明确,资金转移中,个人账户储存额全部转移。而统筹基金(即单位缴费)实行部分转移,即以本人1998年1月1日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参保缴费不足一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

是否能够退保?

不得退保。它意味着,目前普遍存在农民工的“退保”现象有可能一去不复返。

通知这样规定:未达到待遇领取年龄前,不得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续。那么,没有达到领取条件的怎么办?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对《社会保险法(草案)》进行了三审,其中规定,养老保险缴费不足15年者,可延续缴费并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也就是说达到退休年龄,但同时又没有满足领取养老金条件的,可以通过延长缴费的方式,达到领取养老金条件。

农民工是否有选择?

可权衡加入哪个保险:目前很多农民工退休后都可能会选择返乡,只要符合条件,农民工可以自由选择享受城镇养老保险还是新农保。农民工可以自己权衡究竟哪一个更加有利。新农保目前在试点当中,未来还有完善的空间,对农民来说,领取上也更加便利。

篇5:1、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

陕西省城镇企业职工省内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操作办法

陕社保发[2011]122号

各市(区)养老保险经办处:

为进一步规范、简化我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省内转移接续业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根据《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及相关意见,结合我省核心平台二版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标准化建设有关要求,现对省内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内的转移接续业务规定如下:

一、省内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通过核心平台二版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有关转移的电子信息交换,不再通过传真、信函邮寄等方式传送相关纸质表格和材料。

二、参保人员省内流动前,由用人单位或代理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以下简称“原参保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提交同意参保人员转出的证明及参保人员居民身份证等相关材料,申请开具《陕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内转移参保缴费凭证》(以下简称《参保缴费凭证》)。原参保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相关证明资料和缴费信息进行审核后,出具《参保缴费凭证》(缴费凭证一式两联,一联留填发机构,一联交参保者本人),对有欠费的参保人员,告知欠费情况并提醒其按政策规定及时补缴(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跨欠费不能补缴)。不愿意补缴欠费的参保者需在《参保缴费凭证》下方的 “不同意补费确认栏”内签章。

三、原参保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开具完毕《参保缴费凭证》后,应即时将转出人员的基本信息转入“省内转移待转库”中,并终止参保人员在本地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四、参保人员省内流动就业后,应及时在新就业地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新就业地的用人单位或代理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在《参保缴费凭证》上签署同意接收意见后,将《参保缴费凭证》交至新就业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提出转移接续申请。

五、新就业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受理转移接续申请,并对相关资料予以审核,符合转移条件的,根据《参保缴费凭证》有关信息,从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从“省内转移待转库”中提取相关信息,确认接收并建立该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在办理转移手续后,转入机构应为转移人员打印《个人账户缴费记录》。

六、已开具省内《参保缴费凭证》的人员,在未办理省内转移之前,需要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至省外的,可持省内《参保缴费凭证》到原开具《参保缴费凭证》的参保地经办机构办理省外转移手续。

七、从2011年8月1日开始,全省养老保险关系统筹范围内省内转移接续一律按照本操作办法执行,其他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仍执行原规定。

篇6:1、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

暂行办法

第八条 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按下列程序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

(一)参保人员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缴费后,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申请。

(二)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转移接续申请,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向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发出同意接收函,并提供相关信息;对不符合转移接续条件的,向申请单位或参保人员作出书面说明。

(三)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个工作日内,办理好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

(四)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收到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转移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手续,并将确认情况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

流动就业人员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

第六条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跨统筹地区流动就业,新就业地有接收单位的,由单位按照《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参加新就业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无接收单位的,个人应在中止原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后的3个月内到新就业地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登记手续,按当地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第七条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跨统筹地区流动就业并参加新就业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由新就业地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通知原就业地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转移手续,不再享受原就业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建立个人账户的,个人账户原则上随其医疗保险关系转移划转,个人账户余额(包括个人缴费部分和单位缴费划入部分)通过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转移。

篇7:1、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

一、转出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关系

第一步:办理参保人员减员手续

参保单位通过网上申报系统或到五险征缴岗办理将要转出的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险减员手续。减少原因四险选择“转他区/转本区”,医疗选择“转往外埠”。

第二步:申请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办理转外省(此步骤无需报盘)

参保单位填写两份《北京市社会保险参保人员减少表》,到区海淀社保中心一层账户补填岗或上地分中心、万寿路分中心五险征缴岗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的“转外省申请中断”手续。参保人持我中心打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一份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凭证》第一联、第三联交到转入地社保经办机构。

注意:

(1)险种勾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2)“减少原因”选择“转外省申请中断”。

(3)在表格右下方空白处注明“本人同意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转往外省市”。并由参保人本人签字确认,标注日期。

第三步:办理转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基本医疗保险关系(此步骤无需在京缴费参保单位和参保人操作)

我中心收到转入地经办机构邮寄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联系函》后为参保人员办理保险关系的转出手续。

我中心的邮寄地址及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 北京市海淀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81号(中关村人才发展中心南区)

邮政编码:100195

联系电话:010-88506127

特别提示:

(1)转移接续(转出)业务操作不可逆,请确认后办理。

(2)所有填写的表格均需加盖单位公章。

(3)当月办理完第一步业务后,次月5日—25日办理第二步业务;非当月已办理完第一步业务,每月5日-25日可办理第二步业务。

(4)如有欠费需还欠后再办理转移接续(转出)业务操作。

二、转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关系

◆ 办理本市户籍人员转入

第一步:转入条件

将要转入人员须符合以下条件方可办理转入手续:

1)在海淀区正常参保人员,且至少有一个月的实际缴费。

2)申请办理转移接续当月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第二步:单位提交的材料

1)填写的两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参保人本人须签字并留手机号)

2)填写的两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本人签字确认)

3)转出地社保中心出具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凭证》(原件)

4)与新参保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无就业单位的参保人需提交与本市存档缴费机构签订的《缴费协议》或街道享受政策人员《申请表》(原件和一份复印件)

5)参保人的身份证(原件和一份正反面复印件)

6)参保人的户口本(原件和一份首页、本人页复印件)第三步:社保中心为参保人办理转入手续。

注意事项

1)如参保人在多个参保地存在缴费记录,须一次性提交全部参保地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凭证》。

2)如缴费年限中存在中断缴费的,本人须附情况说明并签字确认。

3)所有复印件须由新参保单位加盖公章并注明“与原件一致”。

4)《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凭证》中身份证号必须为18位、行政区划代码必须为6位、户籍地地址与户口本一致,且所有信息不能为空。

◆ 办理外省市户籍人员转入

第一步:转入条件

将要转入人员须符合以下条件方可办理转入手续:

1)在海淀区正常参保人员,且至少有一个月的实际缴费。

2)在京办理新参保缴费时男不满50周岁、女不满40周岁。

第二步:单位提交的材料

1)填写的两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参保人本人须签字并留手机号)

2)填写的两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本人签字确认)

3)转出地社保中心出具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凭证》(原件)

4)与新参保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原件和一份复印件)

5)参保人的身份证(一份正反面复印件)

6)参保人的户口本(一份首页、本人页复印件)

注意事项

1)如参保人在多个参保地存在缴费记录,须一次性提交全部参保地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凭证》。

2)如缴费年限中存在中断缴费的,本人须附情况说明并签字确认。

3)所有复印件须由新参保单位加盖公章并注明“与原件一致”

4)《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凭证》中身份证号必须为18位、行政区划代码必须为6位、户籍地地址与户口本一致,且所有信息不能为空

特别提示:以上涉及单位的提交材料复印件和报送表格均须为A4纸张规格并加盖单位公章,预留3.5厘米装订线(横向表格上方;纵向表格左侧);涉及需手工填写的表格必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所填写表格不能涂改。上地、万寿路工作部只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即打印《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凭证》)业务。

办事地点:

区中心地址:海淀区西四环北路81号(中关村人才发展中心南区)

上地工作部地址:海淀区上地信息路19号商服中心三层

万寿路工作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5号金盾出版社三层

业务办理时间:每月5日—25日之间。

相关咨询电话:

政策咨询:12333

业务咨询:88506127

62960228(上地工作部)

68249896(万寿路工作部)

社会保险政策及企业版软件可登陆以下网址查询、下载: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篇8:1、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

针对河南省濮阳市的情况,笔者拟定从几方面来探索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濮阳市企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情况

说到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众所周知,关系的转移,最主要的就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的转移。个人账户的储存额不仅关系到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 还影响到参保职工的退休待遇。

个人账户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居民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障号码、参加工作时间、视同缴费年限、个人首次缴费时间、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缴费月数、 个人账户储存额及利息等指标,是职工退休待遇计算的重要依据。濮阳市是在1995年1月1日开始建立个人账户,划拨个人账户的模式是采用个人划拨3%; 单位划拨8%;社平划拨6%,这个模式持续到1998年6月30日。1998年7月1日后社平不再划拨,单位和个人分别按相应的比例划拨个人账户,划拨比例为11%。2006年1月份以后河南省规定由个人账户的记账规模为缴费工资基数的11%调整为8%。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濮阳市是从2006年7月1日起个人账户记账规模由缴费工资基数的11%调整为缴费工资基数的8%,全部由个人承担, 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二、具体在经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笔者从《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信息表》中出现的问题谈起:

1. 在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过程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信息表》参保人员基本信息中几个关健词存在不同类别的问题:(1)首次参保地实行个人缴费时间;(2)本人首次缴费时间;(3)本人建立个人账户时间;(4)在本地缴费起始时间;(5)在本地缴费终止时间;(6)在本地实际缴费月数。

在办理转移接续过程中,发现以上六项转移关健信息全国许多地市各不相同。

举个例子,对“首次参保地实行个人缴费时间”来说:不同地市出现不同的数据,当然,这是必然的,因为各地市有各地市当地的政策,就上面这个关键词,我们还特意咨询过河南省养老保险处,当时,省处的解释是:这个数据不统一,是根据当地的政策来确定,比如濮阳市来说,具体分两块内容:一是合同制工人是1986年10月1日开始实行个人缴费;二是固定工从1992年1月1日开始实行个人缴费。

就“本人首次缴费时间”问题来说: 各地市所取数据也各不相同,比如濮阳市来说,在目前使用的软件中,这个数据来自于首次参保时间,笔者认为这个数据是不完全正确的,假如说这个人1997年1月参保,但是没有缴费,在1997年7月才开始缴费,根据上述取值方法“本人首次缴费时间”就应该是1997年1月, 很明显取值是不正确的。其他地市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这说明政策没有落实到位。

实践出真知,我们经过实际调查,全国各地市在办理转移手续时,邮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信息表》的同时,是否可以附转出地社保经办机构当地政策情况说明,这样就便于确定以上六项关键信息了。

同时关于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拿“个人账户信息”的管理工作来说,职工的个人账户只是记录缴费职工个人基本信息、历年养老保险缴费以及账户积累情况,以作为职工本人计发退休待遇时的重要依据。各地市个人账户信息的记录并没有实现统一规范准确的要求,通过接收到各地市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信息表》,笔者对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来进行分析。

一是个人账户标识混乱,大多地市都能够做到以身份证号码为准,有些个别的城市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河南省就是这样的,这样一来,参保职工个人账户转移到其他地市时,相互之间的衔接不太融洽。那么就应该努力实现省级信息软件统一。各省应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电子政务平台”,由省一级的社保机构对各地市的养老个人账户管理工作进行实时的监控和指导。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统一个人账户指标含义,加强基础数据整理。

二是个人账户记账手段落后,存在漏记、多记、少记情况,严重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并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性构成威胁,这种威胁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自身的管理机制导致的。针对这样的问题,各地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一步做好个人账户数据的整理工作,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把数据整理好、存储好。确保参保职工的个人账户做实,以做到“账账相符、账人相符”。

三是由于各地市个人帐户管理水平不尽相同,个人账户指标各地市理解不同,造成职工转移接续不够满意。我们应该着手解决个人账户转移接续难的问题。不可否认“地方利益”是主观原因,而且个人账户转移接续,国家政策已经统一,但是也存在着客观原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转移需确认的内容不外乎缴费年限、个人账户金额等方面。

结合缴费年限来说,在职工转移时, 由转出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予以认定以上年限和时间,明确A首次参保地实行个人缴费时间和B本人首次缴费时间来决定视同缴费年限用以参加计算“职工退休工资的过渡性养老金”,不因转出前后两地最早建立账户时间不同而改变。

就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来说,它作为我国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科学性,独特性。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老龄化加重,个人账户金额的不断累计加大, 河南省也随之进行了政策调整,以保证其安全性、合理性。例如:个人账户规模调整为8%,全部为个人缴费部分组成, 退休待遇计算办法随之调整更加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合理性。但历史的累计金额必须明确,基础需要修正,历史必须清楚,才能保证个人账户金额的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规定截止时间,个人账户中单位划入本息和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部分本息相加合计为个人账户金额。个人账户金额作为个人财产,其继承、转出、退保、退休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规定全额支付,不再区分个人缴费本息和单位划入账户本息,以充分体现个人账户金额的实在性和对缴费职工的公平性。

养老保险决不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绊脚石,它应是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保障措施,它也不是区分职工身份高低贵贱的标志,它应是体现公平兼顾效率具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保障制度。统账要结合,统账更要区分,必须区分,二者是辨证的统一。账户的历史只有明确了,才能体现统帐账结合,统账才能真正区分。

另外,还有一些省的地市,在参保职工重复缴费退费方面仍没有落实到国家的政策。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的 《关于印发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若干具体问题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0号)第十条规定“参保人员在两地以上同时存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或重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应按照‘先转后清’的原则,由转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按规定清理。”, 但是一些省有的地市还说是由转出地退重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这不就说明他们的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吗?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有的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说“首次参保地实行个人缴费时间”和“本人首次缴费时间”, 笔者认为接收地弄不清楚的,在邮寄转移信息表的同时附一份参保职工的参保缴费情况说明。这样以便于接收地社保机构容易接收。

目前,濮阳市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基本按照转移平台操作,但是还有部分省辖市未运行转移平台,在转移接续过程中如果遇到没有运行转移平台的地区,仍会出现上述问题。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确保今后的转移接续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摘要: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带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市出现劳动力大量流动现象,河南省濮阳市也不例外。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人员在流动时,出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的现状。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篇9:1、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

摘 要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迅速发展和我国大规模劳动力的流动以及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的背景下,中央颁布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来解决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关系问题。本文通过对在新政策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换接续的现状和困境的分析,提出了完善转移接续对策的建议。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转移接续困境 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地不断完善,出现了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养老保险参保者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县级统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城镇企业职工为重点,难以完全适应这种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状态。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间的转移以及农村与城镇间的转移过程中,养老保险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维护。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在坚持保障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前提下,力求探索出解决跨地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问题有效途径。可见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新政策的推广以及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以至实现全国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当前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现状和困境

(一)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现状和困境

在新政实施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只可转移个人账户而不能转走统筹基金,养老保险跨区域缴费年限不可累计,且各地操作口径不一,造成了转移接续十分困难。现行《暂行办法》通过转移个人帐户和部分统筹基金的方式来平衡转入地与转出地所承担的责任。但随着今后参保的退休职工平均寿命的延长和退休后领取养老金平均时间的延长,转入地的资金额仍可能不足以应付未来养老金支付的压力。而为了解决“趋富效应”等问题,《暂行办法》对已满50周岁的男性和已满40周岁的女性转移做出限制,对其他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人员退休地的确定也做出限制,实际上设下缴费要满10年的门槛,并非真正的“无障碍”转移。

另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历史上制度设计的失误,导致地区间养老保险缴费与待遇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不同群体之间的养老保障待遇差距也有所扩大。如何逐步缩小全社会各群体之间养老金待遇水平的差距,是关系到顺利实现全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顺畅的重要问题。

(二)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现状和困境

我国农民工数量庞大、层次不一且身份模糊,群体的自身构成非常复杂,对社会保障需求的态度也不尽一致。相对于城镇职工而言,农民工的失业和生活无保障现象十分严重。而且许多企业与其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即使签了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也不对等。再者,不同类型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和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滞后,以及各制度间不衔接的现实问题也阻碍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

二、困境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境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阻碍了养老保险关系顺利转移接续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呈现出典型的“碎片化”特征:从资金的筹集角度来看,既有现收现付制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完全积累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又有部分积累制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从资金的支付角度来看,既有普惠支付的社会统筹账户模式,又有收入关联支付的个人账户模式等等。而即使在同一制度中也存在许多“小碎片”:城镇基本养老制度费率不统一,各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农民工群体被分割在不同的制度里,“大碎片”套“小碎片”的情况非常严重。实际操作中如此复杂的养老保险制度大大增加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难度。

(二)现行财政体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阻碍了养老保险关系顺利转移接续

当劳动者的养老保险关系在不同统筹区之间发生转移时,各地区的利益关系就随之发生变化,各地政府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责任也随之发生变化。对转出地而言,一旦劳动者转移走养老保险关系或者选择退保,他们的大部分统筹基金就留在了当地,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转出地的未来养老负担。而对转入地而言,转入一个劳动者就意味着当地政府财政必须为之承担今后的养老责任,进行“财政兜底”。因此,在现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条件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是不愿轻易接纳一个未曾对当地统筹基金做过太多贡献却要在未来承担养老责任的劳动者的。

(三)统筹层次低及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

一方面,我国养老保险基本上实行的是县级统筹,对养老保险进行属地化管理,各省各统筹区养老保险政策不统一。另一方面目前全国劳动保障信息系统(金保工程)和“一卡通”还在建设过程中,各地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发展程度、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未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保工作操作平台。这样就增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养老保险转移记账的准确程度。

三、新形势下完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对策建议

由于我国现行“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要转变为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新制度,不仅要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调整,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而且要做好新旧制度之间的平衡衔接。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在保障性、公平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前提下,实施相应的配套工程。

(一)加快法制环境的健全

从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立法现状来看,社会保障方面保守性、临时性的办法多于法律、法规。因此,应加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以国家基本法的形式确定社会保险全国统筹的实施路径,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另外,由于现在农村的养老保险主要依靠家庭养老的方式,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还处于试点阶段,如何将已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关系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逐步提高统筹层次

一般而言,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越高,转移接续难问题越容易得到缓解。如何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目前有两种思路:一是当前正在实行的路径,从地市级统筹做好再到省级统筹,从而进一步到全国统筹;二是一步到位解决全国统筹。笔者认为,由于我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养老保险缴费和待遇水平差异较大,要在短期内实现全国统筹还面临众多困难。因此,应采取逐步提高统筹层次的方法,从实现省级统筹逐步过渡到全国统筹。

(三)减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对于转入地社会统筹基金的压力

要制定各种养老保险体制间衔接和转换的标准和办法,对于不同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转移接续可采取分段计算养老金待遇的办法进行结算。可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定统一的收支应制度,缓解转移给各统筹区造成的统筹基金支付压力,以弥补各地区统筹基金缺口。

(四)加快推进"金保工程"的实施和建立“一卡通”

加快推进"金保工程"的实施,建设一个完备的省、市级中心数据库,实现全国养老保险计算机联网,使信息在全国传递、共享。社会保障“一卡通”是解决社会保险关系携带不方便的技术手段,“一卡通”记录着个人在不同地区、不同工作时间的全部缴费信息,且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各地的社会保障业务信息互联、资源共享,从而劳动者实现跨统筹区之间的无障碍流通,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劳动力的转移而转移。

参考文献:

[1]崔沙沙.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探讨.法制与社会.2008.1.

[2]董雯.流动人口养老保险的异地转移.企业技术开发.2009.10.

[3]景邑君,张伯生.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问题研究.劳动保障世界.2009.9.

[4]王利军.关于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的理论综述.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5]郑秉文.中国社会保险“碎片化”制度危害与“碎片化冲动”探源.社会保障研究.2009.1.

篇10:1、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

一、哪些人跨省流动应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按照国务院颁发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规定,已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包括农民工),在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跨省)流动并在城镇就业时,应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已经按国家规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再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1、参保人员返回户籍所在地(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就业参保的,户籍所在地的相关社保经办机构应为其及时办理转移接续手续。

2、参保人员未返回户籍所在地就业参保的,男性年未满50周岁和女性年未满40周岁的,由新参保地的社保经办机构为其及时办理转移接续手续。男性年满50周岁和女性年满40周岁的,应在原参保地继续保留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同时在新参保地建立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记录单位和个人全部缴费;参保人员再次跨省流动就业或在新参保地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将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中的全部缴费本息,转移归集到原参保地或待遇领取地。

3、参保人员经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调动,且与调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不受以上年龄规定限制,应在调入地及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

二、怎样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手续?

1、领凭证。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时,必须在原参保所在地社保机构开具参保缴费凭证。参保缴费凭证如不慎遗失,参保人员应与填发凭证的社保机构联系,申请补办。

2、写申请。参保人员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缴费后,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保机构出示参保缴费凭证,填写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书面申请。

3、办手续。新参保地社保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转移接续申请,对符合条件的,向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保机构发出同意接收函,并提供相关信息;对不符合转移接续条件的,向申请单位或参保人员作出书面说明。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个工作日内,办理好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新参保地社保机构在收到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机构转移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基金后,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手续,并将确认情况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

三、转移时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怎么处理?

补缴个人欠费的,由本人向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补缴个人欠费后再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累计计算其缴费年限。

不补缴个人欠费的,社保机构在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基金转出的各项手续时,对其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时间不再计算缴费年限,个人欠费的时间不转移基金,之后不再办理补缴欠费。

四、参保人员重复缴费怎么处理?

参保人员流动就业,同时在两地以上社保机构参保缴费的,在办理转移接续手续时,由社保机构与本人协商确定保留其中一个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同时终止其它养老保险关系,个人账户储存额退还本人,个人缴费年限不重复计算。

五、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怎样确定领取地?

1、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户籍地的,由户籍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2、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地,而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满10年的,在该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3、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回上一个缴费年限满10年的原参保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4、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地,且在每个参保地的累计缴费年限均不满10年,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及相应资金归集到户籍地,由户籍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六、农民工中断就业或返乡,养老保险关系怎么处理?

农民工中断就业或返乡没有继续缴费的,由原参保地社保机构保留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保存其全部参保缴费记录及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继续按规定计息。农民工返回城镇就业并继续参保缴费的,无论其回到原参保地就业还是到其他城镇就业,均按上述规定办理转移手续,累计计算其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其个人账户储存额,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与城镇职工同样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农民工不再返回城镇就业的,其在城镇参保缴费记录及个人账户全部有效,并根据农民工的实际情况,或在其达到规定领取条件时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转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七、怎么联系各地的社保经办机构?

为方便参保人员办理转移和查询,人保部建立了全国县级以上社保机构联系方式集中信息,全国2800多个县级和县级以上社保机构的联系方式,都已挂在人保部网站上,可以随时查询。网址是http://。

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及个体工商户参保政策解答

一、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及个体工商户参保政策依据是什么?主要是依据国发[2005]38号、鄂政发[2006]42号文件精神及省人社厅有关政策规定。

二、参保对象有哪些?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就业的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农民工和自由职业者均可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三、参保手续如何办理?新参保者持个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近期一寸免冠照片2张,到县劳动保险局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及个体工商户参保办公室办理参保手续。

四、缴费标准有何优惠?参保者以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划入社会统筹基金。与企业职工比缴费少8%,而记入个人账户一样,不影响退休后养老金待遇。

五、退休及享受待遇条件是怎样规定的?参保者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且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含15年),均可办理退休手续并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六、退休享受养老保险哪些待遇?

1、根据本人缴费时间长短和缴费基数高低,结合退休时统筹当地上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情况,计算退休后月领取养老金待遇标准,退休人员在银行或邮政处按月领取养老金,直至死亡;2享受国家政策性增资;

3、退休后死亡享受一次性丧葬补助费和抚恤金。

七、达到退休年龄缴费不满15年的怎么办?若本人自愿,可以向后延长缴费(不超过5年),如本人不愿意延长缴费的,不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将其个人账户全部及利息和个人缴费划入统筹基金的部分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八、参保人员退休前死亡的所缴保险费能返还多少?参保者在退休前死亡的,可一次性将其个人账户全部及利息和个人缴费划入统筹基金的部分一次性退还给法定继承人,其所缴保费基本没有损失。

篇11:1、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无锡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于2012年底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经全国社会保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批准,由全国社会保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74)归口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江苏省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江苏省无锡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上海市医疗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北京市朝阳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四川省乐山市医疗保险事业管理局、山东省莱芜市医疗保险事业处八家单位联合起草。

本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中急需制定的流程型标准之一。

二、编制目的和意义

我国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这项业务是近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为了规范操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09年发布了《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人社部发[2009]191号)(以下简称部颁191号办法),人社部社保中心也配套发布了《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

关系转移接续业务经办规程(试行)》(人社险中心函[2010]58号)(以下简称部中心58号规程),但由于各地政策和经办差异较大,规程起草时间较早,政策支持和实际操作中均存在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我们希望以部颁191号办法和部中心58号规程为蓝本,制定一套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各地经办机构认可、参保人员流动方便的具有可操作性、可扩展性和可持续完善的国家标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参保人员就业流动频繁,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增多,各地经办流程差异较大、经办效率不高的状况已不能适应依法行政、依规经办的时代要求,迫切需要制定推行有关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国家标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标准第2部分的制定,对于进一步规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中的业务流程和经办行为,保障参保人的合法权益、规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操作,保证参保人跨统筹区顺畅转移接续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统一全国职工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经办模式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由于政策层面低,经办机构种类多、人员情况复杂等因素,制约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经办模式的步伐。虽

然部中心58号规程也在全国层面上明确了大的经办方向和办法,各地经办机构也都在按此方向努力,但仍无法统一其模式,医保转接国标旨在解决这一问题。

(二)有利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改进业务流程近几年来,许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不断完善各自的经办模式、优化其流程,但在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尤其是在医保转接上,部中心58号规程还不足以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经办流程,特别是在经办机构的相互交流、交换经办信息上,常常出现交互障碍,医保转接国标的实施将有效地使这种情况得到改善。

(三)有利于提升经办管理服务水平和效能

随着医保转接围标的实施,将会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经办模式,便于统一管理、规范操作,更好更便捷地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也更便于统计分析,提升服务质量,大大提高转移接续的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服务效能。

三、编制原则

(一)规范性

医保转接国标严格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现有政策和法规为框架,以GB/T27768-2011和已经形成送审稿的国家标准《社会保险

经办业务流程 总则》为基础,以部中心58号规程为依据,吸取了各地各级经办机构的经验和教训,用标准的语言和格式,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业务流程、服务内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规范性阐述。

(二)服务性

标准注重体现“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理念,多处出现“告知”、“提醒”、“指导”和“经申请人确认”等字样。为体现公开透明的办事原则,我们优化完善了有关经办表单,切实保障和维护参保人的合法权益和知情权。

(三)统一性

一是考虑社会保险经办标准体系内的统一性,诸如术语和定义、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和经办流程,对已发布和待发布的标准,我们尽量引用,而不是重新定义或另辟蹊径;二是与部中心58号规程的统一,本标准的制定原则上在部中心58号规程的框架内起草,对规程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各地经办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修正和完善;三是与《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第1部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国家标准的统一,第1部分和第2部分都由江苏省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牵头,由无锡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统一执笔起草,所以在把握两个部分的统一性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

件,我们在章节设置、术语和定义、词汇运用和流程描述上经过多次反复认证和协调,求同存异,基本达成一致;四是考虑到各地政策规章、信息化程度的限制,兼顾全国范围内各地区和统筹区的经办差异,我们只在主要流程和经办表单上加以统一,而在其他方面不作过分强调,如在欠费补缴这一节中,仅规定要补缴,至于怎么补缴、补缴后怎么处理都未作明确规定,有待后续标准加以规范。再如在多地转入接续的处理上,也仅是原则性作出了规范。

(四)实用性

医保转接国标的起草不同于各类总则、规范等标准的起草,是一个很典型的流程型标准,所以在标准的撰写上,我们注重易读、可操作、能扩展等功能性和实用性。如我们通过流程描述和流程图示意两种方式展现,以加深理解;通过改进流程、优化表单来规范操作;增加了在转移接续过程中出现信息有误情况下的处理规则,统一了特殊情况的处理过程。

(五)前瞻性

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的理念、范围和手段在不断创新发展,标准的起草如果仅仅限于目前的操作办法和手段,在未来两至三年内会被新的经办流程所替代,无法跟上形势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起草时注重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发展形势和

未来五年内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流程变化趋势,兼顾电子化、信息化和自助服务等形式。如缴费凭证的出具,除规定经办机构柜面出具外,又兼顾信息化程度高的地区可通过自助一体机、网上等方法完成凭证打印。

四、编制过程

医保转接国标起草工作在2014年4月正式启动,到目前为止共召开了六次工作组会议。工作组全体成员明确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合理确定技术框架,收集梳理医保转接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和业务规程,充分借鉴GB/T ×××××-××××《社会保险术语》和GB/T ×××××-××××《社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

总则》的编写工作经验,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充分讨论达成一致。同时,编写过程中还注重与整个社会保险标准体系保持协调,并借助标准化专业机构力量,确保标准编制质量。本标准的编制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一)启动阶段

2013年4月,成立标准编写工作组,召开了第一次(济南)会议,会议由牵头单位江苏省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主持,确定任务目标和方向,分工合作,制定编写组工作计划,执笔单位无锡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向编写组汇报了草案起草情况并向工作组提交了标准草案初稿。

(二)草案阶段

由标准提出单位无锡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执笔单位)在第一次会议的基础上,拟出工作组讨论稿第一稿,由编写组各成员单位充分酝酿,提出各自看法意见,共收集各方意见16条,由起草执笔单位进行修改后召开了第二次(南京)会议,会上人社部社保中心系统建设处韩学雷同志对标准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经会议讨论确定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成员单位代表还对修正后的草案逐条进行了讨论。会后标准起草执笔单位综合了各方意见,拟出工作组讨论稿第二稿初稿,发给各成员单位征集意见,人社部社保中心张晓楠处长对此稿提出了方向性和原则性指导意见。执笔单位根据人社部社保中心领导和成员单位提出的71条意见建议,修改产生了第三稿初稿。

(三)讨论稿阶段

8月,编写工作组召开了第三次(银川)会议,会议传达了人社部社保中心对草案的意见并向会议汇报了第三稿形成说明。会议期间编写组成员单位代表逐条对第三稿进行了讨论,肯定了标准的编写结构、术语和定义、业务流程编写方法等,也提出了许多建议,根据第三次会议精神执笔单位于9月初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第四稿初稿,并将此稿发给各成员单位,要求各成员单位通过省级经办机构在本省范围内征求县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意见。10月,我们在工

作组第四次(乐山)会议上,针对成员单位征集到的所在省(市)意见共25条进行了逐条分析讨论,并再次讨论了标准结构、用词和表单等细节问题,期间部社保中心龚士钢同志对标准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对标准起草工作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四)修改完善阶段

第四次工作组会议后,江苏省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和无锡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组织标准化专家和执笔人员对四次会议的主要精神进行汇总讨论、修改完善,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初稿。

(五)征求意见阶段

征求意见稿初稿形成后,2014年11月26日在北京召开工作组第五次会议,邀请长期从事社会保险研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人社部社保中心领导对医保转接国标进行论证和剖析,部社保中心郑自民处长和李淑春处长对工作组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指出了标准本身的流程和部颁191号办法之间存在着差异,要求工作组认真分析对照,保证在现有政策框架内完成标准的制定。与会的标委会委员对标准的框架结构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工作组认真研究并充分吸纳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进行了流程补充和细节修改,于2014年12月25日在江苏

省无锡市召开了工作组第六次会议,讨论征求意见稿的第二稿。会议通报了第五次会议各工作组成员、SAC/TC 474专家和部中心领导提出意见的汇总和标准修改情况,再次逐条讨论了标准,基本形成了正式的征求意见稿,对个别用词和尚有争议之处也基本统一了看法。会后牵头单位和执笔单位又组织人员会同地方标准化专家一起对标准格式、条款、前后顺序和细节等进行了逐条斟酌,形成了正式的征求意见稿。现报全国社会保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如无不妥,请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

五、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共9章,规定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范围、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参保凭证、转移接续、审核要素、业务档案、服务监督评价与改进等内容。

(一)范围

本章介绍了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章给出了本标准引用的5项国家标准。

(三)术语和定义

本章介绍了本标准所使用的术语及定义。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标准,我们定义了申请人、转出地、转入地和转移资金4个术语。

本着尊重部颁191号办法和部中心58号规程的原意,我们在定义转入地和转出地时,引入了办法和规程中使用的“原参保地”和“新就业地”两个许用术语,以便于理解。

(四)基本要求

本章明确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医保转接业务过程中应达到的要求、具备的条件和提供的服务,分经办要求、业务系统、材料交换、机构信息和查询服务5项内容。

(五)参保凭证

本章给出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参保凭证》出具的经办流程、自助服务、补办等内容。明确了《参保凭证》应由转出地经办机构负责办理。

(六)转移接续

本章规定了医保转接过程中的接续受理、关系转移和关系接续等业务环节的主要内容,提出了经办医保转接的业务流程、主要环节、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限等要求。本章考虑了部社保中心58号规程中第四条和第五条的两种情况,规定了两种情形之下各自的操作办法。本章还考虑了重复缴费和多地分别转入情形下医保年限的接续办法。突出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服务职能,在转移接续过程中出现经办信息、材料和转移资金有误的情况时,应该由经办机构之间联系解决。

(七)审核要素

本章给出了经办业务中的经办风险和审核中应注意的事项。

(八)业务档案

本章对经办业务流程中应审核的、产生的和应归档的材料作出了规定,并提出了归档时应符合的规则和要求。

(九)服务监督评价与改进

本章提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医保转接业务时的监督、评价与改进应符合GB/T 27768-2011的要求。

六、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

(一)标准定位问题的确定

本标准定位于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职工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的指导性标准,在标准的适用范围中,提出了其他医疗保险关系可参照适用的概念,并以此为前提,在流程设计和经办表单的改进中,也充分考虑了其他医疗保险制度的转接和衔接。立足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突出职工医疗保险关系,流程明确,方便操作。

(二)转出地或转入地发起问题的解决

为了解决部中心58号规程中转出地发起或转入地发起的问题,医保转接国标引入了GB/T 1.1中规定的项的概念,整合了部中心58号规程中第四、五两条所规定有或无接收

单位的两种情形,分别予以阐述,并将流程合并,一是使标准易读,二是使流程更明晰,三是可以更好与养保转接国标相耦合。

(三)《参保凭证》等表格的使用和改进

部中心58号规程中《参保凭证》和《信息表》经多年使用实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各地在经办中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现有表单本身也存在表内项目名称不统一、关键信息未列入、表格内容不简洁清晰等缺陷,而有些必须或有用的信息无法得到体现,故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我们在征求各方意见后在原则尊重原有表格设计,保持总体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兼顾其他医疗保险制度、维护参保人、经办机构合法权益的需要,对表单进行了改进或增删,力求更完善、更合理更便于操作,根据征求意见的情况,各地均表示肯定。

(四)突出《参保凭证》的作用

《参保凭证》作为参保人的一种权益记录,在体现“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社会保险服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医保转接国标将《参保凭证》独立成章,并规定了出具、补办、撤销、恢复和自助式办理的办法。

(五)重复缴费段的记录问题

参保人有重复缴费,转入地在接续其医疗保险关系时,往往将重复缴费时段合并处理,但这并不符合“记录一生”的

上一篇:2023年政法干警申论:阅读材料的核心技巧下一篇:学雷锋月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