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

2024-05-27

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通用12篇)

篇1: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

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

为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尊重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使我校的人才培养能更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特修订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

一、总则

第一条 转专业的所有工作本着公开、公平与公正的原则进行,所有有关的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都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程。

第二条 转入专业的师资力量、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转出人数不得超过同年级同专业总人数的15%(软件工程专业不超过5%)。

第三条 原则上仅限一、二年级的学生(不含高职升本学生)可以申请转专业。

第四条 学生在学期间只能成功转专业一次。艺体类专业的学生不得申请转入普通类专业;申请转入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拟转入专业高考当年的专业合格证(或通过合格线)。

第五条 转入学院可以根据专业特点、教学资源状况、学生考试成绩以及结合学生的个人意愿,最终确定学生平转或降转。

二、学生申请转专业的资格

第六条 凡提出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下列条件: 1.在校一、二年级本科学生(不含内地西藏班、预科班、新疆高中班学生,定向生须持定向单位同意证明,由教务处联合招生管理中心审核); 2.学习态度端正,遵纪守法,身体条件符合拟转入专业要求; 3.对所转专业具有较强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志向。第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不得申请转专业: 1.在休学、保留学籍和入学资格期间的学生; 2.在校期间受到警告(含)以上处分的学生; 3.在学期间已成功转专业一次的学生; 4.高职升本的学生。

第八条 学生入学后因患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等其他特殊情况,经学校确认必须转专业的学生,由学校根据情况妥善安排。

三、转专业工作流程

第九条 每年4月初,由教务处根据各专业教学条件及就业状况,统一确定并公布全校各专业接收转专业的人数。

第十条 每年4月30日前,志愿转专业的学生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逾期不予办理),并填写《天津师范大学学生申请事项用表》,报主管教学院长审批,经所在学院同意后,报学校教务处。

第十一条 教务处汇总各学院申请转专业学生名单并进行资格复审,复审通过的学生参加5月份的转专业考试。

第十二条 转专业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由教务处组织实施,考试内容着重考核学生全面素质及学习能力;面试由各学院根据各自专业特点自行组织实施,着重对转入专业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核。

第十三条 教务处将学生的笔、面试的总成绩进行排名,再根据 各专业的接收人数提出合格名单,并将合格名单报主管校领导批准。

第十四条 为了保持教学秩序的稳定,获准转专业的学生必须在下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办理转专业手续,过期按自动弃权处理,不予补办。手续办理后,开始进入转入专业的班级学习,并按照转入专业的学费标准交纳学费。

第十五条 学生在本学院同一专业内转专业方向,不需参加学校教务处组织的统一考试,应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参加本学院组织的甄别考试,学院审核同意,报教务处备案。

四、学分记载

第十六条 转专业学生依据转入专业的培养方案,按下列情况认定学分:

1.未修读的必修课必须补修;

2.已修读的同名课程,转入专业课程学分大于原专业时,该门课程需要补修,并以补修考核成绩记录;转入专业课程学分小于或等于原专业时,已修读的同名课程可免修,按照转入专业课程学分和原考核成绩记录;

3.已修读的相近课程,由转入学院参照两学院的教学大纲,经转入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是否免修。认定免修课程按照转入专业课程学分和原考核成绩记录;

4.其它多出的课程学分,经审核后可计入公共选修类课程学分。

五、附则

第十七条 转专业工作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第十八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在执行过程中涉及的有关未尽事宜,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后附考试科目及内容)

天津师范大学教务处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

附:

一、考试科目:

1、大学英语

2、能力水平测试

3、专业课

二、考试内容:

1、大学英语水平(全体申请人参加)

2、能力水平测试:

①语言文学基本能力(阅读与作品分析),申请转入文科专业的学生参加。

②高等数学,申请转入理科专业的学生参加。③申请转入专业为文理兼收的专业,学生自愿选择①或②。、专业课:由转入学院根据各自专业特点自行

组织实施,面试、笔试不限。

篇2: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教育公平性原则,根据《四川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及学校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申请转专业:

(一)勤奋学习,成绩优良,所修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达到3.0(转入冷门专业或国家建设重点急需专业可适当降低对平均学分绩点的要求),且每学期所修课程学分数平均达到20学分以上者;

(二)经学校认可,学生确有专长,转专业更能发挥其专长者;

(三)学生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它专业学习者;

(四)经学校认可,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不转专业无法继续学习者;

(五)符合国家制定的其他转专业规定者。第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考虑转专业:

(一)本科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

(二)定向生、委培生和国防生;

(三)正在休学或保留学籍的学生;

(四)应予退学的学生;

(五)在校期间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的学生;

(六)在校期间受过记过及以上处分的学生。

第四条 学院转出和转入学生的比例根据自身情况不得超过该专业上招生人数的10%;部分教学资源缺乏的学院转入学生的比例不得超过该专业上招生人数的5%;转入医学专业、基地班的学生人数应严格限制。

第五条 学生转专业原则上应在第一或第二学年申请,一学年 办理一次,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在每学年春季学期进行。

第六条 转专业办理程序和具体操作办法:

(一)上报计划。每学年的春季学期第8周前,各学院根据本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教学资源条件,提出接收转专业学生的计划数,并上报教务处。各学院制定本院转专业工作实施细则(包括接收学生转专业的条件、要求、具体考试或考核的内容、办法和安排等),并向学生公布。另外,同时各学院需负责学生转专业的咨询工作。

(二)学生申请。学生要慎重对待转专业。经认真思考,确需转专业的学生,于春季学期第9-10周提出转专业申请。在教务处网页下载或在所在学院领取《四川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申请表》,填写后交所在学院教务办公室,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学生的学习表现由学院学生工作部门认定,分管学生的副书记签字,经所在学院教学院长审批同意后,由学生将转专业申请表交拟转入学院教务办公室。

(三)学院考核。拟接收转专业学生的各学院应当组织对拟转入本学院的学生考核。在每学年春季学期第11周,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考核,如笔试、面试等,并将考核安排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将负责检查学院转专业的考核工作。学院根据学生考核结果和本学院转专业计划接收人数确定拟转入学生名单,转入学院教务老师将拟转入学生的名单和转专业申请表送教务处审批。

(四)学校审批。每学年春季学期第12周,学校对学院提交的转专业学生名单进行审批,教务处公布审批的各院转专业学生名单。同时由转入学院教务老师通知学生在第13周前到有关部门办理学籍异动手续。

(五)接收学院须落实转入学生的学分制指导教师,并负责对转入学生进行教学计划变更与下学期课程修读等相关工作指导,帮助他们按新的修读计划选课。

第七条 转专业后学生所编入的年级和班级由接收学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并报教务处学籍科备案。第八条 学生在校期间只能办理一次转专业,获准转专业的学生原则上不得放弃转专业资格,也不得再次申请转专业。

第九条 转专业学生学费按转入专业、年级学费标准收取。第十条 学生转专业后,必须严格执行转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补修转入专业相关课程。

第十一条 转专业学生原专业的必修课要求不低于转入专业相同课程的,可以认定已获得的成绩和学分,否则应予以补修;原专业所修的其他课程转为新专业的选修课学分。课程的转化认定由学生转入学院负责。

第十二条 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在未获准转专业之前,必须参加原专业学习。

第十三条 学院内转专业的相关规定

院内转专业及按大类招生的学生分专业的工作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相关条件由学生所在学院制定,转专业程序参照上述规定执行。转专业和分专业名单确定后须在每年春季学期第12周前报教务处学籍科备案。

第十四条 吴玉章创新学院、各类创新班、基地班、医学长学制及国际合作项目等特殊类转专业工作由学生所在学院及部门组织,其转专业方案由学生所在学院及部门单独制定,并报教务处审核、学校批准后方可执行。

篇3: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

近年来, 高校的扩招无疑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导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现象日益普遍, 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或无兴趣的学生, 在规定的条件内都有重新选择就读其他专业的机会, 这对于许多学生来说, 可以弥补高考填报志愿时的盲目和无从, 及时调整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方向, 对个人及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因此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转专业制度不仅是教育制度的革新和进步, 也是更加尊重大学生主体精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的体现。这对高校教育和管理, 对大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转专业是一次机会, 但仍需要学生做好准备,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新专业情况的了解过于片面, 大多是道听途说, 对该专业的预想过于完美。实际上转专业过后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比如有些学生很快就会对新转入的专业失望, 甚至可能中途放弃。更容易为人所忽视的问题还在于:不少转到新专业的学生在融入新集体方面出现难于适应的情况。同时, 学生必须明确一点:无论在哪一个专业, 学习都不是轻松的事情, 转换专业不代表可以彻底放松, 新的专业学习可能需要加倍的时间、精力, 在转换专业之前就应该了解该专业的学习情况, 甚至拟定大致的学业计划, 作好心理准备。

鉴于转专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高校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规定来限制转专业的条件, 以防止学生盲目和跟风。而转专业学生对新专业的适应状况可以反映出转专业政策的合理性, 这种适应状况的核心体现就是学业的完成优劣。因此, 对转专业学生的学业适应状况的反馈研究, 可以了解学生在选择新专业时的动机组成, 为及时调整相应的政策规定以限制学生因过于盲目致使转专业后出现厌学、混学分等现象提供一些参考, 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提高转专业满意度。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选取本校2011年和2012年全校成功转专业的学生为对象, 转入专业原来的学生做对照。按转专业前后划分学期汇总成绩, 剔除其缓考、补考、重修、复修、免修课程的成绩, 统计指标选取加权平均成绩和平均成绩, 其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成绩=∑ (学分*成绩) ÷∑学分

平均成绩=∑ (成绩) ÷课程门数

数据分析用spss16.0完成, 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学生转专业前后的成绩差异, 用独立T检验分析转专业学生与转入专业原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将加权平均成绩和平均成绩按分数段划分为七个等级, 统计学生成绩在转专业前后各等级的分布变化, 同时将转专业后的成绩分布情况和该专业原学生的情况做对比。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转专业前后的成绩变化

由表1可知, 2011年和2012年转专业学生在转专业前后, 其加权平均分和平均分均存在显著的差异 (P<0.05) , 说明转专业显著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其中2011年的差异更加显著, 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P<0.01) 。

图1详细的表明了学生转专业前后成绩的分布情况, 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 学生转专业后成绩在高分等级分布的更多了, 2011年转专业的学生在转专业后加权平均分和平均分分布最多的是在85—90, 而转专业前则是在80—85, 提升了不少。2012年转专业的成绩变化没有2011年明显, 加权平均分和平均分分布最多的等级和转专业前一样, 但从其它等级的分布比例可以看出, 转专业后成绩更多的分布在高分等级。

对比相同年份相同时期加权平均分与平均分之间的分布趋势, 我们发现, 2011年转专业前后加权平均分与平均分的分布趋势一致, 2012年无论转专业前后, 加权平均分在高等级的分布都要更均匀, 在几个高等级中人数差别不大, 而平均分在高等级的分布集中在80—85和85—90, 推测主要是由于学生成绩中的高分集中在选修课或学分占比较小的课程造成的, 主修及学分占比大的课程成绩偏低。

3.2 转专业学生与转入专业原学生的成绩比较

表2的结果表明了转专业学生在转入新专业后的成绩与转入专业原学生的成绩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 (P<0.01) , 结合图2可知, 相比转入专业原学生, 转专业的学生成绩更多地分布在高等级, 说明转专业学生的成绩更优秀。

对比转入专业原学生加权平均分与平均分的分布趋势差异, 我们得到了与2012年转专业学生相同的结果, 2011年和2012年作为对照的转入专业原学生的加权平均分在高等级的分布要少于平均分的分布, 说明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学分少、难度低的课程成绩高, 而学分多、难度高的课程成绩低的情况。

4. 讨论

4.1 转专业政策变化对转专业学生学业适应的影响

相比2011年, 2012年本校的转专业政策有了较大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取消转出的成绩绩点限制及增加转专业名额。总体来看, 2011年和2012年学生在转专业后都较好的适应了新专业, 学业成绩状况良好而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说明转专业政策的调整是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 转专业工作切实为学生带来了好处, 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对其整个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了积极的调整。但对比2012年和2011年转专业学生的成绩情况, 2012年转专业前后的成绩差异性较2011年弱 (但也达到显著水平) , 2012年转专业后的成绩在高等级的分布较2011年少, 而且存在学生个人成绩中高分主要集中在学分少的课程的现象, 分析原因如下:2012年转专业学生在转专业后至今的一年中除了要学习新专业当前学期的课程, 还要补修新专业以前学期的课程, 有不少课程时间上冲突, 需要学生自学, 期末考试安排也相应吃紧, 学生学业压力较大, 因此转专业后的成绩只较转专业前有提高已实属不易;2011年转专业的学生已在新专业学习了两年, 漏修课程早已补完, 因此不能说明2012年转专业学生较2011年的学业适应状况差, 仍需做后续反馈分析。

4.2 转专业学生和转入专业原学生的成绩对比

转专业学生在转入新专业后的学习成绩明显较转入专业原学生的高, 我们不能直接认为完全是因为转了专业, 兴趣提高, 学习热情高涨。因为在选拔转专业学生的过程中, 接收学院一般会选择成绩较好, 品学兼优的学生, 当然如果学生在莫方面有专长, 也可作为特殊人才培养, 但对于本身成绩较差, 只以对原专业没兴趣为申请理由的学生, 转专业成功率较低。

针对这种情况, 我认为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将本专业的学科特点, 就业方向及前景, 学术研究热点等更多地、更早地介绍给学生, 最好在新生入校后就进行, 使学生有兴趣去学习, 做到学有所思, 学有所想, 但同时还应教育学生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只要有能力, 专业的枷锁并不存在, 毕业生中的一大部分都没有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能力的培养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4.3 学生不同学分、不同难度课程学习情况的分析

从转入专业原学生的加权平均分与平均分各等级分布的差异中, 我们发现一般学生普遍有学分多、难度高的课程成绩偏低的现象, 但2011年转专业的学生则无该现象, 说明优秀学生或学习兴趣高的学生对高难度课程的掌握情况较好。推测其他同学对难度高课程的学习精力、时间投入不够, 而这部分课程主要是其专业主干课程, 透彻的掌握这些知识无论对今后的学术研究还是职场发展都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建议难度较大课程的任课教师多对学生宣传课程的重要性, 改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平时考核、小测验使学生多注重平时学习的积累, 加强此类学分多、难度高课程的学习效果, 提高学习成绩, 培养出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为社会发展与进步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雷树祥.我国高校转专业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 2007 (3) .

[2]夏军.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6:038.

[3]康志胜, 陈英.规范转专业程序, 强化学籍异动管理—对学生调整专业的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 1999, 1.

[4]李凯军, 冯修猛, 闫实, 等.成绩分析及其对教学管理的指导作用[J].医学综述, 2009, 15 (16) :2552-2554.

[5]张志霞, 许童羽, 朴在林, 等.高等学校学生成绩分析方法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322-324.

[6]刘慧娟, 肖珍教.当前高校本科新生转专业的意向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6 (34) :f41.

篇4: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

关键词 医科院校 转医学类专业 动机 影响因素

一、本科生转专业的现状特征分析

随着学分制在各大院校中的实施及普遍,本科生转专业的现象日渐普遍。这一措施是对高考僵化体质的一种补救,尤其是在在具有特色化教学的院校内更是成了吸引学子们的一大亮点。例如浙江某一医科独立院校2012年共有151人申请转专业,其中由非医学类专业申请转医学类专业的本科生有58人,占转专业总人数的38.4%。研究医科院校内本科生转医学类专业动机及影响因素,有助于理性地处理转医学类转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医科院校内转医学类专业的动机

(一)个人兴趣爱好与转医学类专业的动机

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其求知的积极性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许多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往往填报了自己所喜欢的专业,但由于分数没能上线等原因而未能如愿,结果被调剂到其他专业或相近专业。相对而言,在医科院校内医学类专业较比其他非医学类专业的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因此缺乏专业兴趣成了大学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动机之一。

(二)院校特色教学与转医学类专业的动机

众所周知一所院校内各专业的录取分数存在的一定的差距,院校的历史背景、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决定了该所院校的优势专业。在医科院校内,医学类教学资源较丰厚,因而在这些优势专业上存在比该所院校最低录取投档线高几十分的现象,学生们往往会选择这些专业,但都未能就读。导致了非医学类专业的本科生往往会产生对于医学类专业的憧憬,从而想从非医学类专业转向医学类专业,让自己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此外,在我国高校扩招的背景下,由民资和名校合办的独立学院迅猛发展,为了谋求利益,多数院校当年获批、当年即招生,出现了许多“挂羊头,卖狗肉”之流的专业,这些专业甚至与院校的性质有着巨大的差异,本科生往往会对这些专业缺乏认同感,努力进入院校的优势专业,在医科院校内体现为非医学类专业转医学类专业。

(三)职业规划与转医学类专业的动机

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实施的是一种单一而狭窄的“教育模式”,这一固定模式导致在本科生中形成了未来职业等同于专业这一观念。不可避免的,为了谋求更好职业规划成了大多数本科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直接目的。相关资料显示在90后大学生职业规划调查中有39.03%的学生将“稳定”作为自己职业规划中最重要的事。同时在中国十大最稳定的职业中,医生这一职业名列第四,仅次于公务员、律师、教师等职业(新华网等)。随着中国对医疗制度的改革,专家型医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从业大环境更加稳定,职业前景也被人们所看好,因而医生这一职业成了人们心中的铁饭碗,医科类专业成了本科生争相竞逐的热门。

三、医科院校内转医学类专业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对转医学类专业的影响

中国家庭传统理论观在一个家庭教育层面上启着主导的作用。受其影响,父母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往往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使得孩子已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在父母包办下的“从属品”。父母的这种观念在90后的独生子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考虑到子女的未来发展道路,父母也往往做出让孩子转向能利用这些社会资源的专业,更有利于进入安排好的工作岗位,对于医生这一行业其稳定性成了父母观念中好职业的首选,学生受其影响也更容易倾向转向医学类专业。

(二)舆论宣传对转医学类专业的影响

当今是一个现代化社会,随着信息的传播途径增多,速度也随之加快。为了招到好的生源,许多高校通过多种媒体,如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对学校进行大肆宣传,其中不乏虚假的成份。而这些虚假的舆论宣传往往导致学生对某些专业的判断产生了错误,导致了解不深入,从而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看似实力雄厚的专业。进入专业的学习时候时,发现事实并非那么美好。对于一些专业,受老生的舆论影响也甚为严重,其表现在新生向同专业的老生咨询过相关情况时,一些老生将自己对于专业的不满灌输给新生,告诉新生这类专业有多么的差劲,就业形式多么的严峻,一些悲观消极的思想油然而生,给新生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使其开始对自己就读的专业产生怀疑,在很长的时间内情绪难以得到安定某最终导致申请转专业。

(三)从众心理对转医学类专业的影响

学习是一个自我评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适应不了高校的学习氛围以及集体生活方式,缺乏了一定的独立性。因而周围同学的做法、想法此时更容易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导向。一方面,看着周围的学生谈论到想转到更好的专业去,对专业的不满,心中也不免产生此类想法,在医科院校内体现为非医学类专业想转医学类专业,对非医学类专业的否定。由此迷失了自己的本真意愿,产生一定的类比效应,随大流提出转医学类专业的要求。另一方面,出于以后能够继续和好友、恋人保持密切的联系,看着他们转专业,于是自己也想转,这也属于一种典型的社会心理。这些从众心理是对自己专业缺乏一定了解的内在表现,外在表现为缺乏理性行为上的转专业。

四、结语

篇5:西南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

时间:2013-07-08 11:23来源:未知 作者:成绩与学籍科 点击: 483 次

西校〔2007〕59号

关于印发《西南大学

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单位:

《西南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已于2007年3月15日经校长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该办法于文件下发之日起施行,请各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按照本办法有关要求开展相应工作,原相关规定同时废止。

二〇〇七年三月十九日

西南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规范本科生转专业的审批程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下放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审批权的通知》、《西南大学学生管理规定(试行)》、《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负责本科学生转专业的相关工作。第三条 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的专业完成学业。

第四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提出校内转专业的申请。

(一)学生确有特长,转专业更能发挥其专长的;

(二)学生入学后因患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不含隐瞒既往病史入学者),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校医院核准,确属不宜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的;

(三)学生确有特殊困难,需转专业才能正常学习的。第五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转专业。

(一)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二)在文科、理科、艺术、体育和职教师资等不同科类之间跨类的;

(三)在重点本科、一般本科、应用技术本科等不同招生批次之间跨层次的;

(四)在不同校区之间跨校区的;

(五)属于保送生、定向生、委培生、国防生、预科升本科、专升本等特殊类别的;

(六)基本修读年限的最后一学年及其到最长修读年限内的;

(七)在校期间受过纪律处分处于影响期的;

(八)学生条件不符合申请转入专业要求的;

(九)正在休学、保留学籍的;

(十)应作退学处理的;

(十一)其他经学校审核认为不适合转专业的。

第六条 各专业转入转出学生的比例严格控制在以下范围。

(一)同一专业年级学生数不足100人的,转入学生数量控制在该专业年级学生数的10%以内,转出学生数量不超过该专业年级学生数的5%。

(二)同一专业年级学生数超过100人(含100人)的,转入学生数量控制在该专业年级学生数的5%以内,转出学生数量不超过该专业年级学生数的5%。

(三)各专业转入转出学生具体人数由教务处根据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学校研究决定。

第七条 转专业按以下程序、时间和要求进行。

(一)一年级学生于当年12月10日前,其他年级学生于每年5月10日前,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按要求填写《西南大学学生转专业申请表》,在学院教学秘书处出具课程成绩单。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初审符合学校转专业条件者,院长在转专业申请表上签署意见。院内转专业学生申请表、课程成绩单及相关材料整理齐备后在规定时限内报送教务处。跨学院转专业学生申请表、课程成绩单及相关材料整理齐备后转交拟转入学院。

(二)转入学院对一年级申请人于12月20日前,对其他年级申请人于5月20日前进行考核、面试,根据考核、面试情况,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由院长在转专业申请表上签署是否接收的意见,然后将申请表、课程成绩单及相关材料报送教务处。

(三)教务处接受转专业申请表及相关材料的截止日期为每年5月25日、12月25日。学校审批工作为每年的6月6~10日、12月26~30日。教务处收到经转出、转入学院同意并签署意见的转专业学生的相关材料后,审核合格者,院内转专业学生材料由教务处审批;跨学院转专业学生的相关材料报学校审批。审批通过者,由教务处通知转入转出学院,由转入转出学院分别公示三天,公示无异议后,学校下发文件,教务处通过学院通知学生,学生于下学期开学前办理转专业手续后,正式成为转入专业的学生。

第八条 学校每年下半年只办理一年级学生转专业事宜,上半年只办理其他年级学生转专业事宜。

第九条 转专业学生一般应转入低一年级学习,但已修课程相差两门以内(含两门,由转入学院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学生已修原专业课程进行认定),经本人申请、学院考核、学校批准,可转入同一年级学习。学生应按转入的专业和年级学费标准交纳学费。

第十条 学生转专业后必须按照转入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完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如果学生在原专业已修课程的要求等同或超过转入专业,则成绩有效;凡不符合转入学院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及学分,可作为选修课记载成绩和学分。

第十一条 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其原所学专业在该学期的期末课程考核,无故旷考者,取消其转专业资格。不及格课程累计门数或学分数达到退学规定的,应予退学,如学生申请试读且被批准的,只能在原专业试读。

第十二条 转专业工作应按照“公平、公开、择优”原则进行。对采取弄虚作假等手段转专业的学生,一经查实,退回原专业,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协同作假者,通报其单位。第十三条 各学院转专业工作应当严格按上述程序、时间和要求进行。在规定时间之外,不办理转专业手续。

第十四条 职能部门应按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要求将已转专业的学生名单及相关信息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备案,并进行学籍异动处理。

第十五条 普通专科和高职专科学生申请转专业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篇6: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

(修订稿)

苏大教〔2013〕119号

为调动本科生学习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工作管理的指导意见》(苏教学[2010]20号),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 转专业的原则

第一条 本科生转专业以维护教育公平,尊重学生志愿,发挥学生专长,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影响学生完成学业为原则。

第二条 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发生变化,征得学生同意,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

第三条 每个专业(类)允许申请转出人数原则上为该专业(类)现有人数的20%,热门专业可适当放宽, 申请转出的人数超出允许数时,按所学课程平均学分绩点(GPA)从高到低排序来确定。

第四条 每个专业(类)允许转入的人数原则上为该专业(类)现有人数的10%,冷门专业可以放宽,但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暂不接收转入。

第二章 转专业的条件

第五条 学生入学后,一般应在录取专业完成学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转专业:

1.入学后因患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需有学校指定医疗单位的检查证明),或确有特殊困难(需学校认定),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仍能在其他专业学习者;

2.在某专业领域确有专长,如在国家或省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专业论文、获得科技成果或获得国家专利(需由专家委员会审核、面试认定),转专业更能发挥其特长者;

3.申请转专业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应修课程成绩绩点达1.0及以上,记录等级的课程达C及以上等级(体育保健班学生体育课程达D等),且申请时必修课程无“弃考”。第六条 属于下列情形者,不予转专业:

1.招生时国家已明确规定不能转专业的学生,含国防生、定向生、中外合作办学类等专业的学生;

2.艺术类、体育类跨类申请转专业的学生; 3.正在休学或保留学籍的学生; 4.应予退学的学生;

5.录取时的下一批次专业向上一批次专业;

6.学分已修满教学计划规定总学分的三分之二及以上的; 7.由外校转学进入我校的学生;

8.在校期间,受过记过及以上处分的学生。

第三章 转专业的程序

第七条 转专业工作学校原则上每年启动一次。4月上旬,学校启动转专业工作,各学院(部)向教务部报送当年可接受转专业的专业名单、各专业可转出和转入的人数以及对申请转入学生的考核方式、考核科目或内容等。考核方式必须包含面试环节,总成绩采用百分制。教务部汇总报校长办公会议审批后,向全校学生公布。

第八条 转专业工作学校每年集中受理一次。4月下旬,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填写“苏州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申请表”,每位学生只能选择报转一个专业,在规定的时间内交所在的学院(部),逾期不予受理。5月上旬,各学院(部)对申请转专业的学生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材料,报教务部复审,由教务部转学生申请转入专业所在相关学院(部)。

第九条 5月底前,学院(部)成立转专业工作小组,按公布的考核方式、考核科目或内容对申请转入的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根据转入的计划,按择优录取的原则确定初选名单,报教务部。

第十条 6月中旬,教务部审核汇总各学院(部)上报的初选名单,报校长办公会议审批后在校内公示。

第四章 转专业的后续工作 第十一条 合格的转专业学生必须参加原专业当学期的期末考试,且所有课程成绩绩点达1.0及以上,否则取消其转专业的资格。

第十二条 教务部统一办理获准转专业学生学籍异动手续,从下一学年开始进入新专业学习。

第十三条 转入新专业学习的学生必须按新专业的培养计划完成学业,毕业资格和学士学位均按转入专业的要求审核,学费收费标准也按转入专业的标准收取。在原专业修读的相近课程经转入学院(部)同意并报教务部审核后可以充抵新专业的课程,学生转入新专业的第一学期应当完成前修课程的认定。

第五章 附则

篇7: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

(修订稿)

为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的机会,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暂行办法》及相关通知和本校有关规定,结合学校为国家培养战略性人才的实际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学校成立本科学生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转专业的领导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本科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处、纪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一、基本原则与工作要求

1.学生一般应在被录取的专业完成学业,确因个人学业发展需要的可申请转专业。

2.学校对转专业的学生人数实行宏观控制。各专业拟同意转出的人数一般不得超过该专业本年级学生总数的10%;各外语专业接收人数原则上不超过该专业本年级学生总数的5%,非外语类专业不超过10%。

3.转专业工作于每学年春季学期组织一次。

4.转专业学生原则上应该转入下一年级学习。若学生申请同级转专业,经接收院系考核通过并说明一年级专业课具体修读安排,报学校本科学生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可随本年级学习。

5.学生在校期间只能申请转专业一次,且只能申请转入一个专业。6.转专业工作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二、转专业资格

1.申请转专业学生需同时符合以下各项条件:(1)全日制本科一年级学生。

(2)确有专长,更适合在其他专业学习,能提供相应的说明和支撑材料;因身体或者其他原因(隐瞒既往病史入学者除外)不能适应现专业学习。因身体原因需要转专业者,需要提交校医院或者三甲医院的诊断证明。

(3)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4)所有公共必修课成绩及格。

(5)符合拟转入院系当年公布的接收条件。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允许申请转专业:(1)正在休学或保留学籍的学生。(2)应作退学处理的学生。

(3)属联合培养、委托培养、定向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生。

(4)有转学经历的学生。(5)保送录取的学生。

(6)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其他不允许转专业的学生。

三、转专业程序

1.院系制定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包括:转出条件及选拔推荐依据、计划接收人数、接收条件、考核专家工作组成员名单、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咨询时间、报名时间、考核时间等。

2.学校本科学生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审批院系工作方案并公布。该工作一般在每年4月份完成。

3.拟转专业学生本人向本院系提出书面申请,经院(系)务委员会讨论,审核通过并提出推荐意见,经过公示后,把申请材料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期为三个工作日。

如申请人数超过本专业学生人数的10%,则依据智育成绩(只限专业必修课、专业必选课和公共必修课)简单算术平均值进行择优选拔。

4.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院系上报的名单进行审核、汇总,经领导小组同意后,将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发给各转入院系。

5.转入院系根据本专业接收要求,对申请学生进行材料审核,然后通知符合要求的学生参加考核(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潜能)。根据考核情况,各院系将拟同意接收转专业学生的名单、考核成绩及学生申请材料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6.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院系对申请转专业学生的考核情况,提出初审意见,报学校本科学生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后,将转专业学生名单及其转入专业公示五个工作日。

7.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转专业学生名单通知相关院系,并在下学期开学后为转专业学生办理学籍变更手续。

四、其他

1.学生如需撤销转专业申请,应在参加接收院系转专业考核前提出,逾期不再受理。已获准转专业的学生,不得申请转回原专业。2.学生转专业前所修课程成绩应如实记载在成绩单中,其中已通过考核的公共课不必重修。

3.已获准转专业的学生从下一学期开始修读转入专业的课程,本学期须继续参加所修读所有课程的学习及期末考试,成绩将如实记入成绩单中,并计入平均学分绩点。若本学期结束时受过任何纪律处分或者达不到接收院系的接收标准,则取消转专业资格。

4.转专业学生达到转入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方能取得毕业资格,并在修业年限内完成学业。

5.已获准转专业的学生应按转入专业的学费标准缴纳本学期之后的学费。6.转专业的学生在原院系进行第一学年综合评估,参加原专业该学年奖学金和荣誉称号的评定。

7.接收院系要在学生转入后安排好转入学生的课程衔接和学习指导工作。8.退伍学生转专业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执行。

本办法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8: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

关键词:本科生,转专业,学籍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 特别是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订, 各校随之出台了转专业的具体规定, 大学生转专业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建设已成为各高校重要的教育管理内容。根据调查, 全国高校有42%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 如果能够重新选择, 65.5%的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为本科生集体办理转专业已成为近年来我国许多本科院校教务处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工作。转专业学生人数多, 涉及面广, 给学校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本文以某地方性综合大学为例, 对该校转专业本科生学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转专业现状

该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转专业应由本人提出申请。原则上要求第一学期末提出申请转入的专业限于高考时要求考试科目相同的专业;第二学期末提出申请转入的专业只限于同一学科门类的相近专业;超过以上期限不能再申请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转专业一次。该校转专业的办理流程如右图所示。

由规定可以看出, 转专业的对象是大一学生。因为第一学期末转专业不受限于同一学科门类的相近专业, 所以大批量的转专业都集中于此。

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该校本科生转专业共2621人次。具体各年度转专业人数、一年级本科生人数及转专业人数占一年级本科生人数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从数据可以看出, 每年转专业的学生人数都不少, 随之而来的是繁重而紧张的学籍管理工作。转专业不仅仅是学籍管理上的事情, 还有后续一系列管理工作, 如教学安排、教室安排、学分转换、宿舍安排、学费更改等。而这些后续工作都是在学籍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 所以学籍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二转专业本科生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本科生想转专业的原因很多, 既有本科生本人的原因, 也有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因素。在转专业的过程中, 学籍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学生对办理流程缺乏了解, 导致未按期提交转专业申请表, 以至于错过了转专业的机会。

每学期都会有这样的情况:转专业的文件已经下发、转专业工作已经结束之后, 还陆陆续续有学生来教务处提交转专业申请表, 理由是之前不知道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转专业申请表。这不仅影响学生自身, 也对学籍管理工作造成重复, 增加了工作量, 还牵涉其他部门也要做重复工作。

第二, 学生转专业存在盲目性, 因为一时冲动而申请转专业, 转专业工作结束后, 又来要求撤销转专业, 回到原专业。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考虑清楚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 也没有和父母、老师或同学等进行必要的探讨, 更没有了解其他专业相关的情况。因此, 随意地申请转出原专业, 又盲目地转入新专业。

第三, 转专业学生对后续手续的办理不了解。转专业文件下发后, 在规定时间内, 学生需要在原院 (系) 教务员处打印成绩档案, 取学籍表;然后到转入院 (系) 交学籍表、成绩单, 办理有关转入手续;到教材供应中心领取新专业的教材;在学生证学籍异动说明栏注明转专业情况并盖章;办理新准考证;在原专业已修的课程可以申请免修, 未修的课程要申请补修。这一系列的办理程序需要多个部门合力完成, 导致很多学生一头雾水, 浪费时间, 也对学校各管理部门工作造成混乱。

第四, 部分热门专业申请转入的人数太多, 由此给安排教室、学生管理等工作造成很大压力, 也会影响教学质量。

三转专业本科生学籍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本科生转专业是一种需求, 是各个高校都存在的现象。针对转专业本科生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 转变管理理念。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教学管理所提供的是一种服务”这一理念已逐步为高校教学管理者所认同。学籍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和学习自主权, 真正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和成熟的个体, 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的管理呈现的是刚性的、对事不对人的管理态度。学籍管理涉及的是与学生相关的一系列事情, 如学生信息核对、注册、各种学籍异动、财务收费、选课及教室安排等, 这些工作固然重要, 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等更应该受到关注。

学籍管理工作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理解学生的需求, 支持学生的选择。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建设高校管理体系和措施, 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创造条件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不是按照一定的条条框框培养出千人一面的复制品。只有尊重学生的情感, 教育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只有对学生具有人文关怀和服务意识, 教育才会拥有生命和源泉。

第二, 在转专业过程中, 为学生提供转专业咨询、心理指导和职业倾向测试, 帮助学生认清自己、了解专业、激发专业兴趣, 对专业选择犹豫不定的学生, 可允许先跟班听课, 以加深对专业的了解。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学生转专业的盲目性, 也能有效减少转专业后申请撤销转专业的学生人数, 使学生不再因为转来转去而浪费时间, 也减少了学籍管理的工作量。

第三, 灵活调整转专业办理时间。该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转专业在学期末提出申请, 可在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宽, 由上一学期末延续到下一学期初, 在下一学期开学大约第二周发转专业文件。这样中间的暑寒假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认真思考, 和家人商量, 慎重选择, 又不会耽误转专业学生到新专业上课, 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第四, 新生进校后, 每人发放一本《学生手册》, 并组织学习和考试。《学生手册》中的《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对转专业的办理时间和流程都有详细规定。学生熟悉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 可以避免错过转专业办理时间。

第五, 给每位转专业学生发放一份通知, 随转专业文件一起下发。通知上有详细的转专业办理程序, 方便学生办理。

第六, 继续推进学分制改革。关于转专业后学生的学分互认, 该校规定“学生在转专业前未修转入专业所开课程的均须补修。转专业以前已取得的学分, 如果相应课程内容符合转入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内容, 则转专业后学分仍然有效;若低于转入专业相应课程的内容要求, 则学分无效, 必须补修。学生转专业后, 转入前所在班级已开而本人尚未修读并取得学分的课程, 应采取补修的形式取得成绩和学分”。至于如何认定需要补修还是免修, “具体由教务处审定”。这就造成实际操作中充满争议, 如该校大一上学期开设的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 (一) , 很多专业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考试试卷都是一样的, 但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却赋予了不同的学分, 差距在0.5~1.0。如果严格按照学分一致才可以办理免修, 很多学生反映浪费时间, 没有意义。如何界定两门课程之间的相近程度, 学分按照怎样的标准转换, 这些在实际操作中都不够清晰。如果能经转入学院专业教师确认后, 原已获得的学分符合转入专业学习要求的即可予以承认, 这样操作起来就更简便易行, 避免学生重复学习。不符合要求的, 可作为选修课学分, 这样就不会使学生产生“白学了”的感觉。

总之, 本科生转专业是高校学籍管理中的大事, 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 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效率, 减少错漏, 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曹霞.高校学生转专业问题的深层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4) :13~14

[2]腾晓蓉.大专院校新生入学要求转专业的因素分析和应对办法[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08 (10) :83~84

[3]刘慧娟、肖珍教.当前高校本科新生转专业的意向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6) :34~35

篇9: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

进来的人想出去,出去的人却回不来,正是当下一些转专业学生心态的真实写照。这种类“围城”心态,使得他们进退维谷。

当下所学专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次咨询中,学生小赵这样概括他的烦恼:“专业太让人郁闷了。那些高数、理论力学学起来真吃力。我考一科挂一科,都快要了我的命了!这么学习有什么意思!”来做咨询的时候,他已经挂科22学分。按照《学生手册》的规定,他将不能获得学位证。

他的情况在高校并不罕见。在新生心理测查中发现,造成新生对大学生活严重不适的原因中,对自身所学专业认可度较低是重要因素。在专业选择过程中,他们大多是听从父母安排或者依据分数线“跟着感觉走”。

几年前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有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5%的大学生表示如有可能将另选专业。国内菜知名大学教务处处长认为:目前大约有二到三成的学生有转专业的愿望。那么,对于调查中比倒不低的意欲转专业学生来说,是什么在驱动他们转专业呢?

诱惑一:疗治专业“调剂后遗症”

从相关咨询记录发现,有转专业意愿学生的自我表述大多为:高考发挥失常,迫不得已才被调剂到非第一志愿专业。通过心理测查发现,05级某批本科新生中,超过半数的学生都是调剂的。该专业新生报到率不足80%,情况最严重的班级32人实际只报到了19人。开学仅半个月,选择退学复读的学生有3人,和辅导员沟通转换专业事宜的有10人左右。这些选择退学和申请转换专业学生的理由大都归结为对“调剂”专业的不感兴趣,而在他们看来,专业转换似乎是解决“调剂后遗症”——学习动力不强问题的有效途径。

诱惑二:实现兴趣与理想

除了“被调剂”,兴趣、理想也是很多学生转专业的理由之一他们后悔当初没有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进行准确定位,就像案例一中的小赵那样,“稀里糊涂”地学了当下这个专业。经过一段时期的比较,才发现自己情有独钟的专业,进而萌生了强烈的转换意愿。

诱惑三:瞄准“就业”风向标,未雨绸缪

企图转专业的学生当中,的确有人是经过比较和深思熟虑才做出决定的。但也不可否认,并不是所有期待转换专业的学生都是从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出发。咨询中发现,不少学生其实是被舆论左右,渴望从冷门专业转向热门专业,将来找个好工作。咨询中甚至有学生问:“老师,您说什么专业好找工作,我就转哪儿!”

诱惑四:“门槛”放低,为何不转

就目前情况看,各高校对“转专业”都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了相应制度和措施。但随着办学理念的调整和“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落实,这道“门槛”实际上是在不断降低。很多院校对此作了专门解读:在同批次录取学科专业(如一批录取或者二批录取专业)之间,尤其是同科(如同是文科或者理科)之间,专业的转换更加容易;而在考核方面,成绩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考核条件。上海部分高校甚至不再对学生申请“转专业”设置成绩“门槛”,而是把考核权直接交给接收院系。

转专业:转机还是危机

尽管每个学生享有转专业的权利,但这一行为本身是否具有普适性的确有待商榷。在咨询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真正了解新专业的基本情况,对该专业近乎完美的设想大多源自“传说”。

诚然,“转专业”背后蕴藏着极大的“转机”:“转专业”对学习缺乏动力、兴趣枯竭状态的转变无疑大有好处,会让学习“轻松”起来,对自身发展规划而言,专业的转变为自身开辟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升学、就业或者出国深造方面将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同时,转换专业会让希望学有专长的学生真正发挥自身特长,实现自我价值。

然而在现实层面,“转专业”的坏处也并不鲜见。事实上,转换专业绝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即便成功转换,对于不少人来说,问题也会接踵而至。比如有些人很快就会对新转入的专业失望,甚至可能中途放弃。更容易为人所忽视的问题还在于:不少转到新专业的学生在融入新集体(班级、宿舍或者专业)方面出现难于适应的情况。

选择背后:准备和心态很重要

转专业是一次机会,但在一些学生那里却成了“误会”。伴随机会的是责任、义务,是现实层面的精心准备和正视自我、困难的勇气与自信。

申请专业转换需“三思”

一思彼:全面、客观地对新专业进行考察。不要仅仅停留在“想当然”、道听途说或者浏览招生简章的层面,要有选择地去听一听相关的主要课程,与该专业在读学生(最好涉及各个年级)就学习方式、能力素质要求、发展规划等作全面深入的交流,与该专业教师沟通学科发展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很有必要;尽量找到与该专业相关的最新科研文献,了解最新发展现状。

二思己:考察和了解自身的兴趣、特长情况是否与心仪的专业相匹配,从父母、亲友、同学、老师那里得到关于自身特长的情况反馈,不要关起耳朵问自己一同时要客观、理性地对待当下所学专业,喜欢和不喜欢都不可能“没理由”,不但要看到当下专业对你的“不利”,也要看到离开这个专业你可能失去的东西。

三思规则:转换专业要涉及彼此的学院、教务处,有时甚至还会涉及宿舍管理机构等等,不要认为自己递交了申请表几天之内事情就全部OK,详细阅读校方关于该问题的规定和说明,必要的话去咨询教务处和辅导员,明白流程、审核(可能包括面试、笔试等环节)细则。

心态很重要

除了详参彼已,心态很重要,结合以往学生转专业遇到的种种问题,特提示如下:

1无关专业:学习不是“轻松”事儿

无论在哪一个专业,学习都不是轻松的事情,转换专业不代表可以彻底松心,新的专业学习甚至需要加倍的时间、精力付出,在转换专业之前就应该了解该专业的学习情况,甚至拟定大致的学业计划,做好心理准备。

2融入:不只是姓名的加入

不要认为你的名字已经列在这个专业的学生名册里面转专业就完成了。新专业里除了新的知识和老师,同学、教学环境及方式,甚至宿舍都可能是全新的。除了学业,可能面对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从新调试。别人对你的了解、认可都需要一个过程。除了一起学习,也要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给自己争取展示、交流、融入的机会。

3坦然面对“调试期”

篇10: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

一、转专业计划人数

1.转出学生人数:不限

2.接收一年级转入学生数原则上不超过36人:

土木专业30名;测绘、勘察专业各3名。

二、转专业(转入)资格及要求

1.我校在籍、在学的2012级理工科本科生;

2.原则上只接受2012年高考成绩达到本专业在该生考区最低录取成绩的98%;

3.入学后必修课程无补考,高数成绩75分以上,第一学期必修课学分绩点原则上不得低于3.0;(有特殊情况者,可适当放宽)

4.在校期间无违规违纪记录;

5.身体健康,心理普查结果正常。

三、转专业(转入)考核内容

转专业(转入)考核分为两大部分:

1、笔试

主要考查该生逻辑分析、情绪管理、压力测试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2、面试

四、转专业(转入)考核办法

采用学生自主报名申请,经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阶段,最终确定转专业转入学生名单。

a)资格审查:不符合本细则第二条要求的学生原则上不接受申

请,不能参加下一轮考核;

b)笔试:采取闭卷方式,考试时长45-60分钟。试卷由学院自主

命题,包含逻辑分析、情绪管理、压力测试等与综合素质内容

相关的题目。笔试时间、地点等待学院具体通知。

c)面试:时间、地点等待学院具体通知

d)最终录取名单根据笔试和面试的综合成绩排名确定。

五、对上述实施办法及具体实施过程有任何疑问者,可直接向学院

领导小组、学校教务处反映并及时回复。

土木工程学院

篇11: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确保转专业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转专业的相关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根据《重庆大学普通本科学生管理办法》和学校“关于开展2013年本科生转专业工作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我院决定成立2013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制订了此项工作的实施细则,现公布如下:

一、转专业计划人数

根据我院的师资力量、学生人数和学科发展等实际情况,经院办公会研究决定,2013的转专业计划人数定为:

1.转出学生数不限;

2.接收一年级转入学生总数20人,测控技术与仪器10名、光电信息工程5名、电子科学与技术5名

二、转入资格及要求

1.只针对2012级在校本科生;

2.入学后无不及格课程;

3.在校期间无违规违纪记录;

三、考核内容

1、考查第一学期所有课程学习成绩;

2、高考成绩以及专业特长;

3、学生表达、心理等综合素质;

4、对转入专业的认识及综合知识。

四、转专业考核流程

采用学生自主报名申请,经过资格审查、专业综合面试等阶段,最终确定转入学生名单。

1.资格审查:不符合本细则第二条要求的学生不接受其申请,不能参加下一轮考核;

2.专业综合面试时间: 下学期开学第二周4.根据专业综合面试成绩由高到低顺序确定拟录取名单,报请学院转专业领导小组审核通过,确定最终录取名单。

光电工程学院

篇1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转专业

实施细则(暂行)

为主动适应社会对优秀人才、紧缺人才的需求, 满足学生个性、志趣和特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改革培养方式,实行因材施教,根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的精神和要求,为规范和加强转专业工作的管理,特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 转专业工作应根据社会需求、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特殊潜质和专业特长,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按照学生自愿和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第二条 转专业申请对象

(一)优秀生类:本科一年级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二)教改班类:工科研究试验班(工研班)和本科基础强化班结业的学生;

(三)紧缺人才类:成绩优良,志愿分流至紧缺专业学习的学生;

(四)志趣专长类:确有志趣和专长,转专业后有利于其成才的学生;

(五)特殊困难类:确有特殊学习困难或身体原因难以在现专业学习的学生。

第三条 转专业申请条件

(一)政治思想表现良好,学习态度端正,志向明确;

(二)身体条件符合申请转入专业的体检标准;

(三)紧缺人才类学生按学校指定专业定向申请;

(四)定向、委托培养或获得义务类、定向类奖学金等学生不得转专业,特殊情况须经定向、委培或设奖单位同意后方可申请转专业;

(五)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不得申请转专业: 1.艺术类、飞行技术等受限专业的; 2.有转学经历的;

3.在校期间受过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的; 4.在休学或停学期间的。第四条 转专业要求和工作程序

(一)优秀生类:

1.转入专业为除艺术类、飞行技术等受限专业外的校内其它专业。

2.各专业申请转出和转入人数应控制在该专业一年级学生数的5%-10%以内,具体按学校当年转专业工作文件执行。

3.申请学生应获得第一学期全部必修学分,且必修课程无补考,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应在本专业排名的前20%以内。

4.由相关学院考核、教务处审核,认定具有转专业资格的学生。5.具有转专业资格的学生还应获得原专业第二学期全部必修学分,必修课程有补缓考或一年级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在本专业排名的前20%以外的取消其转专业资格。

6.跨学科门类转专业的学生是否编入下一年级学习由学院视学生具体情况决定。

7.工作程序:

(1)各学院成立以教学院长为组长的转专业工作组,确定各专业可转入转出人数,制定本学院转专业工作实施方案,报教务处审核后学院公布;

(2)各学院应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情况和特色;(3)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填写“校内转专业申请单”,并附所在学院打印的校内简易成绩单(加盖学院公章),递交所在学院,逾期不予受理;

(4)各学院组织院内考核,在院内公布同意转出的学生名单,并将汇总表和学生申请材料报教务处;(5)教务处审核申请材料,并转至相应学院;

(6)各学院根据本学院转专业工作实施方案进行考核,初步确定转入人选,经教务处审核后发布具有转专业资格的学生名单;

(7)第一学年结束后,教务处进行审核,学校发文。8.学生转专业后,按转入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读课程,其在原专业所修的学分均予以认可。由转入学院根据转入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每个转入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其应补修的必修课程,报教务处备案。

(二)教改班类:

1.工研班和二年级强化班学生可选择专业。选择范围为除艺术类、飞行技术等受限专业外的校内专业。一般工研班和工科基础强化班学生在理工科类专业中选择,文科基础强化班学生在文科类专业中选择。

2.退出工研班或强化班的学生按当前所在专业修读; 3.工作程序:

(1)教务处组织各学院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情况、特色,介绍、推荐导师;

(2)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填写教改班学生专业确认表,递交委托管理学院;

(3)委托管理学院将汇总表报教务处;

(4)第二学年结束后,教务处进行审核,学校发文。4.工研班学生从第五学期开始按个性化培养方案修读,强化班结业学生按确认后的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读。

(三)紧缺人才类:

1.可转入专业为学校公布的分流培养专业。2.分流培养专业人数以学校公布为准。

3.申请学生应获得当学期前全部必修学分,并达到分流培养专业的其他要求。

4.由相关学院考核、教务处审核,认定具有转专业资格的学生。5.学期结束时,教务处会同相关学院对具有转专业资格的学生当学期学习成绩及综合表现进行审核,学校发文。

6.工作程序:

(1)相关学院成立以教学院长为组长的分流培养工作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报教务处审核后学院公布;

(2)相关学院应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分流培养背景、需求和特色;

(3)申请分流的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填写申请单,并附所在学院打印的校内简易成绩单(加盖学院公章),递交分流培养学院,逾期不予受理;

(4)相关学院进行考核,将拟同意分流培养的学生汇总表和学生申请材料报教务处审核;

(5)本学年结束时,教务处会同相关学院进行审核,学校发文。

7.学生转专业后,按分流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读。

(四)志趣专长类:

1.转入专业为除艺术类、飞行技术等受限专业外的与学生志趣、专长相关专业。

2.申请学生平均学分绩点达2.0,专长突出的可适当放宽。每年申请学生人数不超过各专业在校学生数的1%。

3.申请学生须提交申请书并提供两名以上专家(至少一人为教授)的推荐信及证明其志趣专长的相关材料(包括获奖、鉴定证书,发表论文等)。

4.教务处会同相关学院聘请专家对申请学生的志趣专长进行认定,必要时进行面试,初定转专业学生名单和学习年级。

5.学期结束时,教务处会同相关学院审核其当学期学习成绩及综合表现,确定转专业学生名单。

6.工作程序:

(1)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应于每年5月最后一个工作周内将转 专业申请表、当前所在学院打印的校内简易成绩单(加盖学院公章)和相关证明材料,交学院初审,学院将拟同意转专业学生名单汇总表递交教务处。

(2)每年6月份,教务处组织审查、审核、认定工作。(3)本学期结束时,学校发文。

7.学生转专业后,按转入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读课程,其在原专业所修的学分均予以认可。由转入学院根据转入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转入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其应补修的必修课程,报教务处备案。

(五)特殊困难类:

1.学习态度端正,但确因学习能力所限须延长学习年限,或具有身体原因无法在现专业完成学业,但尚可在学校限定专业范围内学习的学生,经转入转出专业所在学院同意,可申请转专业学习。

2.学生应根据转入专业培养要求及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经转入学院审核同意,编入低年级学习,报教务处备案。

(六)其它事项

1.学生只能选择一个转入专业申请。

2.学生申请转专业后,如果需要撤消转专业申请,须在转专业考核之前向教务处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3.转专业学生在籍年限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各部门及相关学院协调完成转专业学生的后续工作。第六条 附则

(一)转入国际教育学院或国际教育学院内部转专业按国际合作教育相关文件执行。

上一篇:2011年初三年级培优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底线决定你的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