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礼仪点亮中职生的职业生涯

2024-05-18

以文明礼仪点亮中职生的职业生涯(共4篇)

篇1:以文明礼仪点亮中职生的职业生涯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以文明礼仪点亮中职生的职业生涯

作者:吴焕

来源:《职业·下旬》2012年第10期

摘 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中等职业学校从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转向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而开展必要的礼貌、礼节、礼仪活动,对规范中职学生的言谈举止,构建文明校园,适应企业用人需求,助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中职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意义。

关键词:文明礼仪 中职生 养成途径

一、企业对中职生的礼仪要求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企业喜欢什么样的人呢?这是每所中职学校必须正视的问题,也是每个中职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果只是从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来挑选人才,企业可以从社会上招聘熟练工,人力资本也比较节省。那为什么企业要招收中职应届毕业生呢?他们认为,企业用工首先考查员工职业素质,因为职业素质才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因此,企业建议中职学校学生教育要突出德育,从讲诚信、讲卫生、讲礼貌开始,贯穿于职业学校所有教育工作中。

二、当前中职生的礼仪现状

很多教师都理所当然地认为,现在的中职学生都来自中学时的“差生”“问题学生”,所以在礼仪方面做得差那是自然的。比如喜欢和老师顶撞;上课玩手机或随意接电话;在宿舍里打牌唱歌,影响他人休息;缺乏节约意识,浪费水、粮食;买饭菜、打水随意插队;抽烟喝酒等等,不文明行为真是数不胜数。但是,我们的中职学生也有做得很好的地方。他们从一入校就知道自己不久的将来就要步入社会,如果我们以一个社会人、一个成人的成熟优雅的行为标准去引导他们时,他们会很乐意接受;如果能得到鼓励,他们则会做得更好。所以,他们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只要给他们一个平台,他们会展现出别样的精彩。

三、中职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1.将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纳入课堂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和训练的良好途径。尤其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设置企业职场情景,了解企业职场礼仪,遵守企业言行规定,更是需要了解的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cn

2.充分发挥班会课的礼仪德育作用

班主任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与文明礼仪相关的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例如主题报告会、演讲和竞赛、座谈和辩论、校园义工、社会实践等,班级成员可以进行更广泛的思想交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文明意识。

3.重视教师礼仪素养的示范作用

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中职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和心理“断乳”期,他们有自己的审美观和判断力,青年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形中都可能为他们所效仿。教师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举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任何时候教师都应按照礼仪的规范和标准行事,把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作为教师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标,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4.营造充满文明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培养礼仪修养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显然在干净、整洁而优美的环境中,人们的不文明行为会大大减少。因此,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文明礼仪修养是十分必要的。中职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卫生以及穿着这些方面确实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在校园内,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如通过墙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现象。对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对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可以组织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加强礼仪修养,形成良好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5.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牵涉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个人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共同努力。文明礼仪作为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从小抓起。为此,家庭教育要彻底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家长要做出良好的文明行为,为孩子营造充满文明礼仪气息的家庭氛围。社会作为文明礼仪教育的大课堂,要大力宣传必要的礼仪知识,把礼仪作为有关文化活动的重要主题。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行为教育。

篇2:以文明礼仪点亮中职生的职业生涯

第一部分中职学生礼仪常识

第一章个人礼仪任煜明

第二章校园文明礼仪邢晓峰

第三章家庭文明礼仪李玉红

第四章社交文明礼仪邢作良

第五章公共场所文明礼仪高建荣

第六章庆典仪式文明礼仪朝乐蒙

第二部分中职学生文明礼仪要求徐明

第三部分中职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王永芳刘磊 第四部分文明用语史国庆

第五部分学礼仪、讲文明、促规范张莉

第七部分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詹海荣

第八部分国旗升降制度杨燕詹海荣

第九部分基本礼貌、礼节、仪态训练要求常晓蕾张宏茂 的士不分有教养者十大特征巴音其其格钟卫刚

篇3:以文明礼仪点亮中职生的职业生涯

关键词:文明礼仪 中职生 养成途径

一、企业对中职生的礼仪要求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企业喜欢什么样的人呢?这是每所中职学校必须正视的问题,也是每个中职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果只是从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来挑选人才,企业可以从社会上招聘熟练工,人力资本也比较节省。那为什么企业要招收中职应届毕业生呢?他们认为,企业用工首先考查员工职业素质,因为职业素质才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因此,企业建议中职学校学生教育要突出德育,从讲诚信、讲卫生、讲礼貌开始,贯穿于职业学校所有教育工作中。

二、当前中职生的礼仪现状

很多教师都理所当然地认为,现在的中职学生都来自中学时的“差生”“问题学生”,所以在礼仪方面做得差那是自然的。比如喜欢和老师顶撞;上课玩手机或随意接电话;在宿舍里打牌唱歌,影响他人休息;缺乏节约意识,浪费水、粮食;买饭菜、打水随意插队;抽烟喝酒等等,不文明行为真是数不胜数。但是,我们的中职学生也有做得很好的地方。他们从一入校就知道自己不久的将来就要步入社会,如果我们以一个社会人、一个成人的成熟优雅的行为标准去引导他们时,他们会很乐意接受;如果能得到鼓励,他们则会做得更好。所以,他们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只要给他们一个平台,他们会展现出别样的精彩。

三、中职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1.将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纳入课堂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和训练的良好途径。尤其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设置企业职场情景,了解企业职场礼仪,遵守企业言行规定,更是需要了解的知识。

2.充分发挥班会课的礼仪德育作用

班主任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与文明礼仪相关的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例如主题报告会、演讲和竞赛、座谈和辩论、校园义工、社会实践等,班级成员可以进行更广泛的思想交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文明意识。

3.重视教师礼仪素养的示范作用

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中职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和心理“断乳”期,他们有自己的审美观和判断力,青年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形中都可能为他们所效仿。教师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举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任何时候教师都应按照礼仪的规范和标准行事,把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作为教师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标,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4.营造充满文明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培养礼仪修养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显然在干净、整洁而优美的环境中,人们的不文明行为会大大减少。因此,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文明礼仪修养是十分必要的。中职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卫生以及穿着这些方面确实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在校园内,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如通过墙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现象。对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对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可以组织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加强礼仪修养,形成良好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5.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牵涉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个人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共同努力。文明礼仪作为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从小抓起。为此,家庭教育要彻底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家长要做出良好的文明行为,为孩子营造充满文明礼仪气息的家庭氛围。社会作为文明礼仪教育的大课堂,要大力宣传必要的礼仪知识,把礼仪作为有关文化活动的重要主题。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行为教育。

篇4:以文明礼仪点亮中职生的职业生涯

【关键词】中职 美术 职业特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带来了各种造型艺术品的热卖。这充分说明了,美术类专业未来的发展大有可为。

实际上,最近几年,高等学校美术专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到2008年,我国高校美术专业的在校生人数已达到80万,占当年全部高等学校在校生的3%左右。然而与这一高速发展伴随的,却是中职美术专业教育却遇到了瓶颈。以商丘市为例,据统计,在商丘市40所中职院校中,仅商丘幼儿师范学校、柘城职教中心等几所学校开设有美术类专业,美术类专业在校生不足300人,不到当年商丘市中职在校生的1%。这种培养规模,很显然和商丘市目前的发展情况不相适应。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止一种,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很多中职美术类专业培养方式依然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将普及知识为主要的内容,重基础、重理论、重学科体系。一方面是外部因素,高等学校不断扩招、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则是内部因素,中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就业情况不佳,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两个方面的挤压,最终导致中职教育的发展步履维艰。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合理界定中职教育培养的特性,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教育”的观念,将就业作为中职教育的导向,用职业特性引领中职学生发展。

具体到中职美术专业,笔者认为,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整,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美术专业中职生的培养体系,真正将职业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从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一、个性化的职业规划

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教育,中职教育亦是如此。因此,良好的职业规划是中职学生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总是要受到许多外来因素的影响,在心理不够成熟的时候,很容易由于外界因素的干扰造成职业倾向的变化。相对于普通高校和高职学生,中职学生尚处于青春发育期,自我意识模糊。在日常行为观察中,中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普遍比同年龄高中学生幼稚,自我控制能力差,而且缺乏正面展现自己的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规划,学生学习没有目标,很容易造成其厌学、流失。

另一方面,相对于普通高中,中职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具有专业性,导致中职生的择业更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例如柘城职业教育中心美术专业主要培养的是美术加工技能,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就是当地的工艺美术制品企业。这一特性虽然带来了中职生就业的便利,却同时限制了他们的就业面,造成毕业生适应能力差。因此,良好的职业规划也是使学生避免就业的盲目性,提高就业质量并为未来个人发展打开通道的重要方式。

具体到美术专业的中职学生,与注重理论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机电、电子等专业又有不同。美术专业的特殊性,使美术专业的中职学生个性更强,更注重“与众不同”的表达。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规划作为引导,在网络时代,学生会很容易接受社會上一些不良意识,造成审美个性偏离,不但影响学生就业,也会影响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

结合以上观点,中职美术专业的职业规划应具备个性化的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喜好、兴趣不同,从一入学就由专门的负责教师对学生的个性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性格做出符合自身特点同时切合社会需要的职业规划,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实施。

二、实用化的教学内容

从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来看,高等教育注重“宽口径,厚基础”,主要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而职业教育则着眼于应用。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这就为我们指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在于:用职业的要求培养学生。

按照这一要求来考察我们的中职教育,就应该把中职教育定位为一种直接面向具体实用技能的培训。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东西,拿到社会上就能直接应用,并且管用、好用,实现“零距离”就业,从而实现面向社会的要求。

具体到目前的一些中职院校的美术类专业,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绘画范围内,教师的教学方法以知识讲授为内容,以基础训练为手段,缺乏职业性,更缺乏实用性。但从目前的社会要求来看,传统的平面、色彩、立体三大构成的知识,周而复始的临摹、写生训练只能作为学生进入社会的基础,却还不能成为学生闯荡职场的利器。

要实现中职美术生教学内容的实用化,就需要改革目前缺乏整体规划的课程体系,建立实用化的职业教育体系。这就需要教育者必须有足够的职业经验和职业敏感,真正深入市场,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将社会需求的技能和职业教育的课程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以实用为标准,以就业为导向来建立实用化的课程体系,不追求学科内容的系统化,通过实用化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有条件的中职院校,还可以针对本校专业,开办一些诸如平面设计工作室、小型广告公司等,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接触社会,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

三、行动化的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过程,实施过程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信心。中职美术专业的学习过程设计要做好两个结合:结合社会需求,结合中职生的特点。

实用化的教学内容在实施过程中更需要贴近实际的学习过程,同样,直观的,实践化的学习过程也能满足中职生的学习特点。

传统模式强化基础技能的教育,而将经验的积累过程放在未来学生就业后考虑,但由于中职生普遍在理解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方面有欠缺,结果造成许多中职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没兴趣——学不好——更没兴趣”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不仅影响教学过程的实施,更影响学生的职业信心,进而对本专业失去兴趣,对学习提高失去兴趣。

行动化的教学过程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由于行动化的教学过程大多数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就给学生带来了三方面的变化:

第一,学习内容由抽象变得具体。在任务驱动模式下学生接触的不再是冷冰冰抽象的理论阐述,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实物,理论化作一个个具体化的现象,使中职生能迅速、准确的理解,自然而然收到了学习提高的效果。

第二,学习过程由枯燥变得活泼。传统重理论、重基础的教学内容下,学生通过一系列不断重复、枯燥乏味的过程完成基础技能的训练,不禁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禁锢了学生的个性思维。任务驱动模式下,一个个具体工作任务的解决,使学生能充分发挥个性思维,并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认识到基础技能的重要性。

第三,学习动力由被动变得主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多数是在被动状态下,受到教师被动的灌输,被动接受训练。在任务驱动模式下,学习内容变成了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需要学生主动去思考和发掘,不禁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将传统的灌输过程变成了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的过程。

以职业特性来引领中职美术生的学习,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其将来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施显胜.关于中职教育培养新型技术人才的思考(J).广西教育·C版,2010,(2):22-23

[2] 朱芸.中职生职业规划与成才之路(J).职业与教育,2008,(8):64-65

[3] 杨珩.关于改进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思考(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0,(5):48-49

[4] 张祥琦.中职美术行动导向集群式教学模式实施分析(J).时代教育,2009,(8):264,266

上一篇:庆祝六一儿童节演讲稿,欢度六一演讲稿下一篇:2024春节客户祝福语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