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停放管理规定

2024-05-27

非机动车停放管理规定(精选6篇)

篇1:非机动车停放管理规定

1职责:

1.1行政人事部负责非机动车进入公司的综合管理,包括查处不按规定区域停放的车辆,及车棚卫生的管理。

1.2门卫负责非机动车的出入管理,引导非机动车进入公司的停放位置。

1.3运行保障部负责车棚相关设施的安装及维修。

2管理要求

2.1公司非机动车棚为公司指定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任何人不得在车棚内乱堆乱放杂物,也不得在车棚内逗留和玩耍。

2.2所有非机动车进入公司后,一律直接按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燃气助动车等区域各自有序停放在指定位置,不得在公司内的其他区域行驶。并服从门卫的管理,不得随意停放。

2.3员工的非机动车停放在车棚后应锁好车辆,并不得将物品遗放在车篓和后备箱内,否则由此造成的损失自负。非机动车辆如需长时间停放在车棚内请停放在车棚靠里面的位置。

2.4车棚内的插座仅限用作电瓶车的充电,不得用作他用。所有电瓶车的充电仅限于在车棚内进行,不得在公司其他场所充电。

2.5所有员工应爱护车棚的充电装置,任何人发现装置有损坏的,都有责任及时报告行政人事部或经门卫转告行政人事部。

2.6所有员工有责任维护车棚卫生,不得在车棚内吸烟或乱扔杂物或废物。

2.7行政人事部指定专人负责车棚卫生,并定期检查车棚装置的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2.8员工及外来人员的非机动车如未按指定地点随意停放的,将视为无主车辆,行政人事部将予以扣押或收缴。

2.9公司大门外禁止摩托车、自行车随意停放,来公司办事人员临时在大门外停车的,应停放在大门两侧的位置,并摆放整齐,同时服从门卫的管理。

2.10公司员工如有违反上述规定的,将按一般违反公司管理规定论处,记书面处分一次,并视情节处罚50-100元罚款。

篇2:非机动车停放管理规定

甲方:

乙方:

车牌号:

车辆型号:

为了规范小区机动车辆停放,确保居民车辆安全,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车辆停放达成以下服务协议:

第一条 甲方职责:

1.甲方有偿给乙方提供车辆停放点;

2.甲方有权制止乙方违反管理规定的行为;

3.甲方依法对停车场、乙方车辆进行管理服务,因乙方不服从管理,造成停车场设施或他人车辆损坏的,甲方有权终止本协议并要求乙方赔偿。

第二条 乙方职责:

1.严格遵守公司制定《车辆停放管理规定》,如因乙方违反《车辆停放管理规定》而造成的损失,乙方负全部责任;

2.按要求办理机动车牌并交纳道路交强险,如因乙方违反国家规定而造成的各类事故由乙方自行承担;

3.乙方有责任和义务保证所停车辆的完好状态,由于滴、漏、电路故障、自燃等原因造成的问题、后果由乙方自行承担;如因乙方车辆引发的事故而造成其它车辆的损失由事故责任车辆承担;

第三条 车辆停放规定

1.车辆停放应按照指定位置停放;

2.车以及车内物品如有遗失或被偷、车辆划伤、碰撞,以及火灾、水灾等不可预见的自燃灾害对乙方车辆造成的损失,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3.不得损坏停车场所内的设备设施;

4.不得占用停车点修车、冲洗车辆,漏油和严重污染车不得入车位; 5.禁止装有剧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车辆在车位停放;

第四条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永久有效。本协议双方各执一份,具同等效力。

第五条 本协议执行过程中出现争议的,双方应协商解决,解决不成时提交辖区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

篇3:非机动车停放管理规定

一、政府统筹、科学规划

西单地区地处繁华商业街区、四通八达之地,交通秩序混乱、拥堵状况严重。在200年奥运前夕,西城区下大力气、投入巨资,在西单商业区新建了4座廊桥,从德国引进配备8部自动滚梯,重新打造连接于各大商场门店的“空中走廊”,并建立完善的交通组织体系和停车诱导系统,在西单北大街上设置栏杆,禁止自行车与行人横穿大街,将机动车运行、自行车道与行人通行分离,有效提高了商业街区道路通行能力。但街巷两侧的自行车停车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根治。

从2013年年初开始,西城区市政市容委与西长安街街道一起,多次到西单地区调研考察,协调西单图书大厦将内部地下停车场转变为公共免费停车场事宜。经过沟通,图书大厦物业管理部门欣然同意,并于3月份对地下停车场所进行科学规划和升级改造,将内部与外部、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分区停车;设置新标识,划分黄色区域为图书大厦内部停车区,绿色区域为对外自行车停放区,蓝色区域为电动车停放区,白色区域为长期无人使用的电动车和自行车停放区;改造了从地下停车场进入图书大厦的大门,形成了与图书大厦营业时间相一致的门禁开启时间;改建了进出口通道,扩宽通道两侧坡道,方便地上自行车进出地下停车场。实现使用率提高、停放量扩容、方便顾客停放和美化市容环境的效果。

同时,区市政市容委与环境办一起对整个西单商业地面实施统一的规划设计,东起横二条,西至华远街,南从西长安街,北至辟才胡同与灵境胡同十字路口,全部重新設置自行车停放地带,施划区域边线,并重新规整与安装了自行车架,使整个西单地区非机动车停车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正常化。

按照规划,整个西单商业区将建设11个自行车停车场、共7000-8000个停车位。目前,实现规划的有大木仓胡同东口南北两侧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共改造了双层自行车停车架、停车棚、停车场围栏和路侧停车架等设施,还有横二条、君太周边两处路侧自行车停车场,另有明珠百货南北两侧等三处路侧停车区域,经过整治后已经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

二、企业运作、物业管理

为做好西单地区的非机动车停车管理,区市政市容委与西长安街街道还一同研究决定,聘用社会上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公司,作为图书大厦与西单功能街区的非机动车停车服务管理队伍,实施科学、规范、统一的管理。

从3月底至7月份,街道分两批招聘了年龄在40-50岁之间、以下岗职工为主的75人作为交通引导员,归属物业管理公司统一管理,一方面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加强西单地区非机动车停车管理。

同时,西长安街成立西单地区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非机动车停放场所服务管理制度》、《服务员、引导员工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积极组织队伍素质培训,规范交通管理员、引导员等工作流程,推行文明规范用语;统一设计与使用富有西单功能街区特色的服饰和标识,营造规范停车的文明氛围,促进该地区停车秩序改善。

此外,还在君太、西单商场、图书大厦等地建立了便民服务站。不断强化公安、工商、交通、城管、卫生等各执法部门的职能和责任,坚持每周开展一次非机动车停放集中整治行动;对于长期无主自行车和在施划区域之外停放的自行车,统一移收于规范区域内,既便于自行车主认领,又能有效解决了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

三、公益事业、服务先行

西单地区、繁华地段的自行车停车问题,之所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根治,主要原因就是在自行车管理的定位长期没有解决。以前,基本都是采取聘用人员收取看管车辆费用的方式进行,造成顾客不愿意付费,管理者与停车人矛盾突出的问题。

现在,西城区决定从转变服务观念入手,将自行车管理定位于公益事业上,西单地区所有自行车停放全部实现免费与规范式人性化服务,并加强财政支持,实现公益事业由公共财政支出。所有招聘的停车管理员全部由街道开支,便于长效管理。同时,强化服务理念,开展人性化管理与服务,保证存放车辆的安全,让每个存车人放心,让来西单地区的消费者满意,彻底解决非机动车停放混乱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北京首个以规范停车秩序、维护顾客利益为主的自行车停放免费服务新模式在西单地区建立并形成,既保证了自行车停放安全,又实现了各商家门前秩序井然、干净卫生,营造了良好和谐的交通环境。

目前,西单商业区非机动车停放服务管理新模式,正成为继西单地区过街天桥和步行廊桥建设使用、西单商业街区道路通行能力有效提高之后,北京重点地区、繁华地带人文交通、绿色交通、科技交通的新风景线。每当有骑车人来到西单商业区,就会有管理员前来,帮忙引导停车,看管车辆,市民再也不用为车辆停放问题而发愁、苦恼了。

篇4:顺德区机动车停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我区机动车停放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维护交通秩序和改善城市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区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停放场所的规划、设计、建设、使用和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停车场,是指供各种机动车停放的露天或室内场所,包括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场等。

公共停车场是指主要供社会车辆停放的场所,包括专业停车场、配套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等。专业停车场是指专门为提供停车服务而建设(即非建筑物配套)、具有独立产权的停车场所;配套停车场是指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大(中)型建筑物及居住区配建的停车场所;道路停车泊位是指依法施划及规定使用时间、占用道路停放机动车辆的场所。

专用停车场是指主要供本单位、本居住区车辆或者危险化学品运输等专用车辆停放的场所。临时停车场是利用闲置空间、公共场地等临时设置供机动车辆停放的场所。

停车场分为营业性停车场和非营业性停车场。营业性停车场是指为机动车辆提供有偿停放保管服务的停车场;非营业性停车场是指无偿供车辆停放的停车场。

第四条

机动车停车场的规划、建设、管理及道路停车泊位的施划、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确保交通安全畅通的原则。

第五条

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为本区机动车停放管理的统筹协调工作机构,监督检查各相关职能部门、各镇(街道)对本办法的落实情况。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区机动车停车场的规划管理工作,编制公共停车场专业规划,制定建筑物停车位配建指标,会相关职能部门审查停车场规划方案,指导编制镇(街道)停车场专项规划。

城建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停车场的建设管理工作,会相关职能部门审查停车场建设方案和验收停车场建设工程,参与编制镇(街道)停车场专项规划。

价格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机动车停放保管服务收费管理工作,制定停车收费标准,对停车收费行为实施监管。

公安管理部门负责监督道路停车泊位的使用和管理,查处影响交通秩序、消防安全的违法停放车辆行为,参与编制镇(街道)停车场专项规划。

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对违法占用道路停车泊位的执法管理,参与编制镇(街道)停车场专项规划。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编制本镇(街道)停车场专项规划,组织辖区内的公共停车场建设和道路停车泊位施划工作,管理本级政府投资兴建的停车场及施划的道路停车泊位。

纪检监察、宣传、综治、国土、房管、财税、工商、交通运输、公有资产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机动车停放管理相关工作;各公共服务机构要做好单位辖区对内、对外的停车管理工作。

第六条

本区停车保管服务收费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营业性停车场分别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具体实施细则由区价格行政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七条

各级政府应加快公共交通发展,加大停车设施建设,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城市规划建设、公共交通、调控汽车入户等配套政策的研究和制定。第二章 停车场的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

公共停车场专业规划由规划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进行编制,并根据本区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各镇(街道)根据本区公共停车场专业规划,结合本辖区的停车需求和交通情况,协调规划、城建、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编制辖区停车场专项规划。

第九条

公共停车场的设置应当符合本区公共停车场专业规划和镇(街道)停车场专项规划,并与新区开发、旧区改造、道路建设等相衔接。第十条

规划部门根据有关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建筑物停车位配建指标,并根据城市发展情况适时调整;配建指标应向社会公示。

新建的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大(中)型建筑物等应配建停车场,配套停车场的停车位配置须达到建筑物停车位配建指标要求。配建停车场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不按规定执行的,行政管理部门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验收合格证》;验收合格后,应及时予以公示并投入使用。

在居住区内入口附近,应按该区配建车位数的一定比例设置访客停车位;访客停车位的位置应当明确标示,停车位不得挪作他用。访客停车位的比例由规划部门在制定建筑物停车位配建指标时一并确定。

第十一条

改建、扩建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大(中)型建筑物的,应当按照相关标准增建、配建停车场(停车位)。增建、配建停车场(停车位)的设计方案与主体改建、扩建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不按规定执行的,行政管理部门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验收合格证》;验收合格后,应及时予以公示并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

已建成的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大(中)型建筑物,应配建停车场而未配建或停车场地不足的,按照规划建设程序逐步补建和扩建。

在公共交通与自用车辆换乘的地段,应当根据交通需求和交通空间规划建设停车场,方便市民停车或换乘。

大型绿地开发、广场建设应当利用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停车场。

第十三条 停车场的设计方案必须符合有关停车场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并符合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

第十四条 建设专业停车场,应当经规划、城建部门审批,审批部门应将审批结果及时抄送公安、城市管理部门。

第十五条 公共停车场应当按照下列要求配置相应设施:

(一)具有符合规定的照明、消防、排水、安全监控等设备设施;

(二)具有符合规定的安全警示标志、停车标志标线和相关设施;

(三)地面要有铺装,室内停车场应有通讯设备;

(四)营业性停车场应配置计时计费设施,公示管理单位名称及其监督电话。

有条件的公共停车场应当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相关规范为残疾人设置专用停车位。第十六条

在公共停车场不能满足社会停车需求的区域,在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的情况下,所属镇(街道)可以在城市道路范围内施划道路停车泊位,也可以利用闲置空间、公共场地等设置临时停车场(位)。

第十七条

道路停车泊位施划应符合公安部《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GA/T850—2009)的要求,施划方案应当征求规划、城建、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的意见。

施划道路停车泊位应当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在专业停车场服务半径200米范围内,一般不得设置道路停车泊位。各镇(街道)每年会同规划、城建、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对道路停车泊位的设置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调整道路停车泊位的,应当提前15日向社会公告。

第十八条

交通运输部门会同规划、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制订辖区公交车、出租车停靠区和专用停车泊位布点规划,并规范设置标志、标牌、标线等设施;专用停车泊位应专门用于公交车、出租车停放,其他车辆不得占用。

第十九条

在居住区内,居住区配建停车场(位)不能满足业主(住户)和访客的停车需求的,可以利用区域内的道路或者其他公共场地施划临时停车泊位,泊位施划需经业主大会表决通过,报所属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同意后实施。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就施划方案征求规划、城建、房管、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条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由区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物业管理区域、大型建筑物的人民防空地下室应在符合人民防空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满足停车条件的情况下,用于停放车辆。第三章 公共停车场管理

第二十一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营业性公共停车场(含道路停车泊位)、临时停车场,应当通过经营权招标或者拍卖等法定途径确定经营管理单位,并签订委托经营管理合同,订明退出机制;政府招标、拍卖停车场经营权的收入用于停车设施建设、维护和停车管理。其他单位、社会组织、个人投资建设的营业性公共停车场,由投资建设单位经营管理,也可以通过委托、租赁、招标等形式确定经营管理单位。

非营业性公共停车场、临时停车场,属政府投资建设的由本级政府组织安排管理,属其他单位、社会组织投资建设的由投资建设单位安排管理。

第二十二条 公共停车场应当向公众开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将已建成的公共停车场挪作他用或者停止使用。

改变公共停车场的使用性质的,应当经规划部门批准。规划部门应将审批结果及时告知公安、城市管理部门。

单位、社会组织或者个人需要临时占用公共停车场(含道路停车泊位)作为非停车之用时,应征得公安、城市管理部门同意。

停车场改变使用性质或停止使用的,停车场管理单位应提前15日向社会公告。第二十三条

营业性停车场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税务登记、物价收费等相关手续,并向税务部门申请领取专用发票后,方可进行经营。

第二十四条 营业性停车场的经营者应当依照行业管理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从事经营管理活动,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根据停车场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及本办法相关规定,配置齐全停车场的相应设施,并保障设施正常使用;

(二)制定停车保管、安全保卫、消防等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

(三)工作人员统一着装、佩戴服务标志;

(四)指挥车辆有序进出和停放,维护停车场的环境卫生;

(五)保障停放车辆安全,防止车辆丢失、损坏;

(六)设置醒目统一的停车场标志牌,公示停车规则、管理单位名称及其监督电话;

(七)严格执行停车收费规定,在醒目位置标明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使用税务部门监制的统一票据;采用自动计费收费方式的,要明示自动计费收费设施的使用说明和故障报告电话,并加强自动计费设施的维护保养。

第二十五条 在公共停车场停放车辆的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公共停车场的停车规则和管理制度,不得损坏停车设备、设施;

(二)服从停车场工作人员指挥,安全、有序停放车辆;

(三)不得装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进入停车场,不得在停车场内吸烟、破坏消防安全和环境卫生;

(四)在营业性停车场内停车的,须按规定支付停车费。第二十六条

道路停车泊位由所属镇(街道)统一组织施划,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停车需求和交通情况,规定道路停车泊位的使用时段。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设置、撤销道路停车泊位,不得设置障碍影响道路停车管理秩序。道路停车泊位的经营者不得擅自扩大占路面积。

在道路停车泊位停放车辆,应当按照交通标志和规定的使用时段,从顺行方向停放在泊位标线内,车身不得超出停车泊位标线范围。在道路停车泊位内停放车辆的人员,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实行收费的道路停车泊位使用交费凭据的,应当将交费凭据放置在车辆前挡风玻璃内明显位置,以备查验。

第二十七条 经营性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不按规定进行经营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车辆停放人有权拒付停车费:

(一)不按规定标准收费;

(二)工作人员未佩带服务标志;

(三)不使用专用发票的。第四章 居住区机动车停放管理

第二十八条

居住区建设单位按规定配建的停车设施,应当首先提供给本居住区的业主、住户使用;居住区的范围按原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界定。

居住区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配置比例,将车位、车库以出售、附赠、出租等方式提供给业主使用。建设单位依法取得车位、车库权属登记后方能出售车位、车库;出售车位、车库的,应当提前1个月以书面形式告知本居住区全体业主,并公示拟出售车位、车库的产权证明文件和出售价格。

一套住宅的业主在本居住区拥有的停车位一般不能超过该居住区的停车位配置比例(即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与房屋套数的比例),拟出售车位、车库数量少于本住宅区房屋套数时,每户业主最多只能购买1个车位、车库。

在满足上述条款的规定后,停车位有空余的,经业主大会表决通过,可以出售或优先出租给本居住区内已经拥有车位的业主,也可以临时出租给本居住区以外的单位或个人使用,但租用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

第二十九条

居住区内的机动车停放保管服务,可由具备停车管理经营范围的物业服务企业提供,也可委托专业停车经营管理单位提供。第三十条

提供居住区机动车停放保管服务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履行与业主或业主委员会签订的停车管理委托合同义务,依照行业管理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从事经营管理活动;除须遵守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相关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与采取月租等方式固定租用停车位的业主、用户签订停车保管收费服务协议,协议应当包括双方当事人、车辆基本情况、双方的权利义务、收费价格、管理责任、管理期限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二)设置识别卡证或标志发给固定租用停车位的人员和拥有停车位的业主,并有专人或设施对临时进出居住区的车辆进行计时计费登记。

(三)分别划定固定租用停车位和临时停放停车位,指挥车辆有序进出和停放于适当位置,督促车辆停放人遵照停车规则。第三十一条

在居住区停放车辆的人员,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的相关规定,遵守居住区的物业管理和停车管理制度;固定租用停车位的,应当依照停车保管收费服务协议履行按时交费等义务。

第三十二条

公安、房管、城市管理等部门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居住区机动车停放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及时处理停车管理纠纷。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的专用停车场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专用停车场的管理,适用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在有重大活动,公共停车场不能满足社会停车需求时,专用停车场应当按照公安机关的要求,在满足自身停车需求的基础上向社会开放。

停放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专用停车场不得停放其他社会车辆。第三十四条

鼓励发展停车场行业协会,制定和完善行业管理规范,实行停车场经营管理行业自律。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加强对停车场行业协会的工作指导。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的,由规划、国土、城建、房管、价格、公安、工商、城市管理等相应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公安部门通过记分、限制车辆管理服务等措施,加大违法停车执法力度;有关部门应建立管理平台,共享监控、车管、执法信息,实现停车管理智能化、信息化。

第三十七条

物业服务企业从事停车管理服务的,房管部门应将停车管理纳入物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物业管理小区、大厦的检查,督促管理单位做好停车管理工作,作为评先选优和企业资质评定的依据。

第三十八条 相关部门要结合职能设置并公开举报监督电话和公众信箱,接受社会公众咨询和监督机动车停车管理的各项工作。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5:校园内机动车停放管理制度

1、教师在校园内驾驶机动车辆要遵守交通规则,靠右行驶,严禁酒后驾驶。

2、车辆在校园内掉头时,跟车人员要在车辆后面指挥。

3、教师私人用车要停放在学校指定的地方,教师停放的摩托车要上大脚架,并锁上防盗锁。

4、各种车辆在校园内要限速慢驶,车速不能超过10公里/小时。与前车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校园内不准超车,不准鸣号。

5、上学、放学时,门卫管理人员在学校门口指挥交通,值日领导管理学生秩序和纪律。

6、教师私人用车在进出校门口时,要坚持行人优先的原则。

7、家长接送车严禁进入校园,只能停放在学校社区门口的车位内。

8、来校办公务的外来机动车辆,经与门卫人员联系,获得同意并备案后,可以进入校园。车辆要慢速行驶,按指定地方停放。

9、因学校运输需要的各种车辆、以及外来送水、送书等货物运输的大型车辆,应在确保校门口无学生进出时方可进入校园,并要安排跟车人员下车步行,指挥车辆到达指定停车点。

篇6:非机动车停放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进一步完善本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对供需关系的调节作用,促进停车设施建设,提高停车资源配置效率,规范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行为,维护车主和停车设施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政策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5〕2975号)、《广东省定价目录(2015版)》、《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政策的实施意见》(粤发改规〔2017〕5号)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停车设施经营者利用依法设立的停车设施(含场地、泊位等,下同),提供机动车停放服务并收取机动车停放服务费的各类经营行为。

第三条【部门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局是本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的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的管理工作。

市规划、住建、城管、公安交警、交通、工商、财政、税务等部门及停车设施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协同市价格主管部门对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经营资质】 停车设施经营者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取得主体资格。列入第六条定价范围的政府性自然垄断经营和公益性特征的停车设施经营者提供机动车停放服务并收费的,须得到有管辖权的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五条【管理原则】 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应坚持改革创新,改进政府定价规则和办法,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合理调控停车需求。坚持市场取向,依法放开具备竞争条件的停车设施服务收费,逐步缩小政府定价管理范围,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建设停车设施。坚持放管结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停车服务和收费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第二章

停车收费管理

第六条【定价范围】 以下具有自然垄断经营和公益性特征的停车设施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管理,具体价格管理形式由市价格主管部门确定。

(一)依法施划的道路人工或自动停车设施;

(二)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及换乘站配套停车设施;

(三)机场、车站、码头、旅游景点、口岸配套停车设施;

(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公办学校以及政府投资建设的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文化宫、体育馆等社会公共(公益)性单位配套停车设施;

(五)各级人民政府财政性资金、城市建设投资(交通投资)公司投资建设的室内专业停车设施;

(六)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项目。

以上所述配套停车设施是指自然垄断经营和公共(公益)性单位为满足自身停车需求配套建设或为其提供专门停车服务的停车设施。

第七条【市场调节】 除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管理的停车设施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外,其他依法设立的停车设施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

(一)社会资本全额投资的停车设施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由经营者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根据市场供求和竞争状况自主制定。

(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的停车设施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由政府出资方与社会投资者遵循市场规律和合理盈利原则,统筹考虑建设运营成本、市场需求、经营期限、用户承受能力、政府财力投入、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等因素协议确定。

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停车设施,要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等竞争方式选择社会投资者,要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收费标准调整与财政投入协调机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成本、供求变动等因素,及时调整收费标准。

第八条【定价原则】 市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或调整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应当有利于贯彻执行政府交通管理政策和改善城市环境,综合考虑停车设施等级、地理位置、服务条件、供求关系、建设运营成本以及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

第九条【收费申报】 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由停车设施经营者在政府指导价范围内自行确定。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机动车停施服务收费,须由停车设施经营者按规定报市价格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条【公共(公益)服务】 社会公共(公益)性单位对服务对象开放的配套停车场,原则上应免费提供机动车停放服务。为合理调节停车服务资源的利用或弥补正常服务费用支出确需收费的,应当按本细则第四条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收费标准由市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优先满足服务对象停车需求的原则从低制定。第十一条【差别收费】 要积极推行不同区域、不同位置、不同车型、不同时段机动车停放服务差别收费,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停车服务资源利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效促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与公共道路资源利用。

不同区域停车设施,要根据停车供需状况差异,并考虑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交通拥堵状况、道路路网分布等因素,划分不同区域,实行级差收费。供需缺口大、矛盾突出区域可实行较高收费,供需缺口小、矛盾不突出区域可实行低收费。对城市外围的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停车设施服务,应当实行低收费。

同一区域停车设施,区分停车设施所在位置、停车时段、车辆类型等,按照“路内高于路外、拥堵时段高于空闲时段”的原则,制定差别化服务收费标准。适当扩大路内、路外停车设施之间的收费标准差距,引导更多使用路外停车设施。对交通场站等场所及周边配套停车设施服务,鼓励推行超过一定停放时间累进式加价的阶梯式收费。鼓励对短时停车实行收费优惠。鼓励对新能源汽车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给予适当优惠。

第十二条【计费办法】 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按不同车型或实际占用停车泊位数、不同计费方式及不同时段等计费,具体计费办法由市价格主管部门确定。

(一)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按摩托车、小车、大车、超大型车四类车型区别计费。小车为载重2吨以下(含2吨)或载客20座以下(含20座)的各种机动车;大车为载重2吨以上至10吨(含10吨)或载客20座以上的各种机动车;超大型车为载重10吨以上的各种货车。

(二)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可以按次、分钟、小时、天(起止时间连续累加24小时为1天)、月、年为单位计费,也可以根据车位的供求关系实行累进或递减计费。

(三)机动车停放服务时段可分夜间、白天和昼夜,白天时段为8:00(含)至18:00(含),夜间时段为18:00至次日8:00。也可根据实际将停车时段分为繁忙时段和非繁忙时段。不同时段可实行不同收费标准,但跨时段前后不同收费标准的差异不应过大。

第十三条【减免政策】 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实行如下减免政策: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免收机动车停放服务费:

1.进入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管理的停车设施(不含自动收费停车设施)停车不超过15分钟的,有条件的可适当延长免费时限,具体延长时限由市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实际确定;

2.军警车辆、实施救助的医院救护车辆及市政工程抢修车辆;

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免收机动车停放服务费的车辆。

(二)鼓励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的停车设施提供机动车免费停放或者设置免费停放时限。

(三)在保证交通畅通、不影响社会治安环境、不影响公共场所的其他合理公共活动空间、不影响相关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停车设施采取临时性免费措施,鼓励社会公共(公益)性场所提供免费机动车停放服务。

(四)机动车辆因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被拖曳至指定停车设施的,在查封、扣押期间产生的机动车停放服务费应按指定停车设施收费标准执行,并由行政机关承担,不得向当事人收取或变相收取。

第十四条【定价行为】 制定、调整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应当进行价格、成本调查,就制定或调整价格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听取社会意见,制定、调整价格的决定应当向社会公布。要通过政府网站公布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纳入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管理的停车设施名称、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信息。

第三章

停车收费行为监管 第十五条【明码标价】 提供机动车停放服务的各类经营者,应当按照市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实行明码标价,在停车设施入口处及缴费地点的醒目位置设置标价牌,标明停车设施经营单位、地址、定价主体、收费标准、计费方法、收费依据、服务内容、免费停放时限、投诉举报电话等,接受社会监督。机动车进入停车设施时,停车设施应当明确标示或者记录机动车牌号和进入时间,机动车驶离停车设施凭该标示或记录交纳停放服务费,停车设施经营者应当依法提供税务部门监制的票据。

第十六条【行为规则】 健全市场价格行为规则,加强停车服务收费市场行为监管,对交易双方地位不对等、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可结合实际通过制定或指导交易双方制定行为规则、发布价格行为规范或指南等方式,合理引导经营者价格行为,维护市场正常价格秩序。

第十七条【监督检查】 市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政策,违反明码标价有关规定,在标价之外收取未予标明的费用,实施价格欺诈行为,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方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需求者与他人进行交易,以及其他违法违规价格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十八条【协同监管】 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要科学编制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提升停车信息化管理和停车装备制造水平,加强停车综合治理,促进停车产业健康发展。市规划、住建、城管、公安交警、交通、工商、财政、税务等部门及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监管网络,全面提升监管工作实效。

(一)停车设施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停车服务行业管理,制定完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依法制定机动车停放服务行为自律规范,引导停车设施经营者合法诚信经营,加强内部管理,自觉规范服务行为,提升停车服务质量。加强对停车设施经营者服务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无照经营、随意圈地收费等违规经营行为。

(二)停车设施行业主管部门应建立城市停车设施经营者、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纳入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并按规定及时在当地政府信用门户网站上予以公开,建立健全“黑名单”制度,对违法违规等严重失信行为实施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逐步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监管机制。

(三)对向停车泊位收取的城市占道费、经营权有偿使用费等,收取单位要公开相关收支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公益性停车服务设施,停车设施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研究探索由停车设施经营者通过网站等渠道公布收入、资金使用等信息的办法。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九条【解释部门】 本实施细则由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解释。

上一篇:学习办公室工作总结下一篇:劝人修身进取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