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方案

2024-06-25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方案(共6篇)

篇1: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方案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方案

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率,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根据省、市统一安排,现就我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建设方案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便民利民、公正公开、依法行政、廉政勤政为基本要求,通过整合优化和服务创新,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为经济发展和群众办事营造方便快捷、高效廉洁、规范透明的政务服务环境。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分类设立、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原则,积极探索在全县所有乡镇全部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现场受理乡、村居民申请,简易事项当场办理,不属于职权范围内的,逐级上报上级政务服务中心审批;积极开展便民服务、代民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努力实现老百姓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三、主要职责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是集中办理本乡镇和上级政府部门授权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并提供代办、咨询等便民服务的机构。便民服务中心直属乡镇政府领导,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县政务服务中心业务指导,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协调各基层站所依法办理进驻便民服务中心的审批服务事项。

(二)制定便民服务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对服务窗口和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考核;

(四)负责处理对窗口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投诉;

(五)协调和监督集中受理、办理或代理的便民服务事项,适时通报便民服务工作情况。

(六)指导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工作。

(七)完成乡镇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事项。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主要职责是:

(一)受理各类属村办理范围的事项,能即办的要即办,不能即办的明确承诺办理时限,并限时办结。

(二)村民群众需办理事项若不属村(社区)级办理职责范围内,需报乡镇及以上机关办理的,由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引导到各级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或代办。

(三)了解村民群众的困难和要求,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接受群众对政策、科技等信息的咨询。

四、运作机制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运作机制是:集中办事、责任到人、规范收费、便捷高效。

(一)集中办事。凡与企业、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包括基层站所审批事项,乡镇政府的审批、公共服务等事项,均应进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联合办理、统一办理或代理。

(二)责任到人。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具体承办人为办理责任人,在接到服务对象办件申请后,具体承办人应在承诺时限内将事项办结;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办结的,应按规定办理延期手续。在受、办理事项过程中,窗口工作人员必须一次性完整、明确地告知所需提供的材料。

(三)规范收费。凡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需收费的,必须明确收费依据并出具相关收费票据,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银行或者信用社代办,实行收支两条线。

(四)便捷高效。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综合窗口、明确事项流程应遵循便民高效的原则,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应有完善的便民配套设施和有效的制度保障。工作人员对办事群众要热情服务,对办件情况要及时反馈,对因患病等特殊原因行走不便的办事群众要开展上门服务。

五、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考勤、学习、项目管理等管理机制,确保规范、高效、协调运转。窗口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便民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县、乡两级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效能建设监察,县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考核和业务指导。

(一)人员进驻

乡镇要重视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配备,应选派本单位正式在编的、素质高、业务精的同志到中心窗口工作,不得选派工勤人员或临聘人员。工作人员实行双重领导,业务上接受原单位指导,日常工作接受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领导和管理。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要确定一名村(社区)“三职”干部担任便民服务员。

(二)项目办理

1.直接办理制。对程序简单,可当场、当天办结或直接答复的一般事项即收即办;材料不全的,工作人员应一次性明确告知需补办的材料,材料补全后应当场办结。

2.承诺办理制。对需要审核或现场勘察的特殊事项,窗口人员受理后,出具《办件承诺单》,在限定时限内办结。

3.联合办理制。对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窗口单位办理的事项,由中心统一协调,同时受理,限时办结。

(三)制度建设

为确保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运作,应建立如下办事制度:

1.政务公开制度。包括服务人员身份、胸牌、桌牌、照片、热线服务电话等都要公开;办理事项公开,凡进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其审批依据、办事内容、申报材料、办事程序、承诺时限及收费标准等均应通过上墙、印制“办事指南”等形式向群众公布;办理结果公开,对于办理完毕的事项,群众可随时查询。

2.分类管理制度。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事项按照即办件、承诺件、补办件、代理件、联办件等形式进行分类管理。做到“一般事项直接办理、特殊重大事项重点办理、复杂事项联合办理、上报事项负责办理、控制否决事项明确答复”。

3.否定报备制度。当事人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有关事项,经办人员对不予受理、核准的事项,要登记在案以备核查。经办人员对重大事项或疑难问题,应呈报分管负责人,不得擅自否决。

4.ab岗制度。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各岗位都要设ab岗。a岗责任人因事不在岗,必须提前一天做好工作移交,b岗责任人要主动、及时顶岗,避免出现无人在岗的现象。b岗责任人在顶岗期间,享有a岗责任人的职责权利,并对a岗的工作负责。

5.项目审批全程代理制。大力倡导全程代理服务。对于本辖区内招商引资项目、投资项目、重要的工业项目以及乡镇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应实行全程无偿代理。

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率,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根据省、市统一安排,现就我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建设方案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便民利民、公正公开、依法行政、廉政勤政为基本要求,通过整合优化和服务创新,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为经济发展和群众办事营造方便快捷、高效廉洁、规范透明的政务服务环境。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分类设立、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原则,积极探索在全县所有乡镇全部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现场受理乡、村居民申请,简易事项当场办理,不属于职权范围内的,逐级上报上级政务服务中心审批;积极开展便民服务、代民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努力实现老百姓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三、主要职责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是集中办理本乡镇和上级政府部门授权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并提供代办、咨询等便民服务的机构。便民服务中心直属乡镇政府领导,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县政务服务中心业务指导,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协调各基层站所依法办理进驻便民服务中心的审批服务事项。

(二)制定便民服务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对服务窗口和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考核;

(四)负责处理对窗口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投诉;

(五)协调和监督集中受理、办理或代理的便民服务事项,适时通报便民服务工作情况。

(六)指导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工作。

(七)完成乡镇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事项。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主要职责是:

(一)受理各类属村办理范围的事项,能即办的要即办,不能即办的明确承诺办理时限,并限时办结。

(二)村民群众需办理事项若不属村(社区)级办理职责范围内,需报乡镇及以上机关办理的,由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引导到各级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或代办。

(三)了解村民群众的困难和要求,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接受群众对政策、科技等信息的咨询。

四、运作机制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运作机制是:集中办事、责任到人、规范收费、便捷高效。

(一)集中办事。凡与企业、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包括基层站所审批事项,乡镇政府的审批、公共服务等事项,均应进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联合办理、统一办理或代理。

(二)责任到人。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具体承办人为办理责任人,在接到服务对象办件申请后,具体承办人应在承诺时限内将事项办结;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办结的,应按规定办理延期手续。在受、办理事项过程中,窗口工作人员必须一次性完整、明确地告知所需提供的材料。

(三)规范收费。凡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需收费的,必须明确收费依据并出具相关收费票据,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银行或者信用社代办,实行收支两条线。

(四)便捷高效。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综合窗口、明确事项流程应遵循便民高效的原则,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应有完善的便民配套设施和有效的制度保障。工作人员对办事群众要热情服务,对办件情况要及时反馈,对因患病等特殊原因行走不便的办事群众要开展上门服务。

五、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考勤、学习、项目管理等管理机制,确保规范、高效、协调运转。窗口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便民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县、乡两级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效能建设监察,县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考核和业务指导。

(一)人员进驻

乡镇要重视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配备,应选派本单位正式在编的、素质高、业务精的同志到中心窗口工作,不得选派工勤人员或临聘人员。工作人员实行双重领导,业务上接受原单位指导,日常工作接受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领导和管理。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要确定一名村(社区)“三职”干部担任便民服务员。

(二)项目办理

1.直接办理制。对程序简单,可当场、当天办结或直接答复的一般事项即收即办;材料不全的,工作人员应一次性明确告知需补办的材料,材料补全后应当场办结。

2.承诺办理制。对需要审核或现场勘察的特殊事项,窗口人员受理后,出具《办件承诺单》,在限定时限内办结。

3.联合办理制。对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窗口单位办理的事项,由中心统一协调,同时受理,限时办结。

(三)制度建设

为确保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运作,应建立如下办事制度:

1.政务公开制度。包括服务人员身份、胸牌、桌牌、照片、热线服务电话等都要公开;办理事项公开,凡进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其审批依据、办事内容、申报材料、办事程序、承诺时限及收费标准等均应通过上墙、印制“办事指南”等形式向群众公布;办理结果公开,对于办理完毕的事项,群众可随时查询。

2.分类管理制度。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事项按照即办件、承诺件、补办件、代理件、联办件等形式进行分类管理。做到“一般事项直接办理、特殊重大事项重点办理、复杂事项联合办理、上报事项负责办理、控制否决事项明确答复”。3.否定报备制度。当事人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有关事项,经办人员对不予受理、核准的事项,要登记在案以备核查。经办人员对重大事项或疑难问题,应呈报分管负责人,不得擅自否决。

4.ab岗制度。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各岗位都要设ab岗。a岗责任人因事不在岗,必须提前一天做好工作移交,b岗责任人要主动、及时顶岗,避免出现无人在岗的现象。b岗责任人在顶岗期间,享有a岗责任人的职责权利,并对a岗的工作负责。

5.项目审批全程代理制。大力倡导全程代理服务。对于本辖区内招商引资项目、投资项目、重要的工业项目以及乡镇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应实行全程无偿代理。

六、场所建设

(一)硬件设置

1.办公场地:有固定的办公用房,中心镇服务大厅面积不少于120平方米,建制镇不少于80平方米,其它乡不少于60平方米,实行开放式窗口办公,服务大厅环境整洁、管理有序;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要有固定场所办公。

2.办公用具: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配置电脑、打印机、电话、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办公设施,满足对外办公的需要。村(社区)根据实际需要配置相关办公用品。

3.标牌标识:在办公地点醒目位置设立“×××镇(乡)便民服务中心”标牌,大厅各窗口设有窗口标识牌,工作人员佩戴胸牌上岗。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设立“××镇(乡)×××村便民服务室”标牌。

4.窗口设置:民政、工商、国税、地税、计划生育、劳动和社会保障、新合、国土、规划建设、农业服务、司法、党政办和水、电、气、网络公司等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审批、公共服务事项的相关部门、站(所)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窗口。

5.便民措施:有方便办事人员的休息椅、饮水机、纸张和笔等。6.公开设施:办事指南、固定的公开栏,有条件的可配备触摸屏。7.网络延伸:各乡镇必须连通电子政务外网、监控系统。

(二)软件设置

1.明确具体负责人,落实中心负责人和窗口工作人员的职责。2.规范进驻办理的项目:对进驻办理的审批、服务和收费项目及办事环节进行梳理、核实,精简程序,减少环节,并对所有进驻项目编订成册,制作《办事指南》。

3.本乡镇所有的审批、服务和收费项目进驻中心办理。

4.应建立的制度: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结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廉政建设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预约服务制度等,并予公开。5.明确办公时间:一种是完全集中办公,即按照规定的机关作息时间办公,另一种是相对集中办公,逢场日集中办公。6.有统一规范的业务受理单。7.制作意见簿。8.大厅内制作一条体现服务宗旨的固定标语。9.有对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办法。

(三)服务规范

1.文明用语,热情主动,耐心地宣传解释,不准与服务对象争吵。2.工作时间不准在窗口吃东西、玩电脑游戏、大声喧哗、串岗、会客等。

3.一次性告知申办事项所需的全部材料,主动提供格式文本或式样等,在承诺时限内尽可能早办件、快办件。4.工作时间窗口无空岗现象。

5.工作人员熟悉业务,能够按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办理各种事项。6.办公场所卫生整洁,办公用品、资料摆放整齐、有序。7.工作人员无“吃、拿、卡、要”现象,廉洁高效、公平公正。

七、实施步骤

根据今年2月13日下午省、市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会议精神和关于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的时间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作如下时间安排:

(1)新政、金城、马鞍、复兴、日兴、立山、观紫、大寅、柳垭、永乐、土门等11个中心镇(原片区所在镇)必须在2009年4月30日前全面完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2)度门、五福、回春、先锋、大仪、三蛟、张公、二道、赛金、双胜、保平、文星、杨桥、丁字桥、周河、义路、三河、瓦子等18个建制镇必须在2009年7月31日前全面完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任务;(3)柴井、中坝、双盘、凤仪、铜鼓、老木、檬垭、武棚、永光、炬光、九龙、芭蕉、灯塔、福临、碧泉、大风、双庆、来仪、石佛、乐兴、合作、大罗、秋垭、思德、义门、龙桥、板桥等27个建制乡必须在2009年9月30日前全面完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任务;(4)全县所有村(社区)必须在2009年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便民服务室建设。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高度重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工作,在人员、经费、设施等方面予以切实保障。各乡镇要确定1名分管政务工作的领导任便民服务中心主任,负责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日常工作和指导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工作。县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县政务服务中心要加强业务指导,县监察、法制等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努力促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规范运作。

(二)充分授权窗口。属于乡镇职权范围内的办理、审批等事项,尽量授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确需领导审批的,应实行领导值班制度,并由窗口工作人员代理送审。设基层站所的各中心乡镇,各基层站所应将审批事项集中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并充分授权窗口;同时要定期到所辖未设基层站所的乡镇、窗口办公,方便群众办事。各部门要充分授权基层站所,并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全程代理的事项纳入“绿色通道”快捷办理;能够通过网络审批的,要建立网上审批系统。

(三)强化沟通协调。建立县政务服务中心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例会制度,定期交流,取长补短。要发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对需要多部门审批的事项实行并联审批。对审批办理过程中出现的职能交叉情况,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要及时协调解决。

(四)落实奖惩措施。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要建立窗口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强化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对考评优秀的,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对考评不合格的,一律退回原单位或转岗。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及基层站所审批服务情况纳入乡镇xx县有关部门目标管理及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全县“评满”、评先、评优等的重要依据。

篇2: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以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援助需求为目标,以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为主线,以构建法律援助便民长效机制为重点,强化法律援助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主要内容和工作任务

“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自20_月结束。主题活动期间,进一步推行法律援助十项便民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一)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范围。要按照新修订的《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民生权益保护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拓展非诉讼法律援助,努力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二)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强硬件建设,为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方便。进一步优化法律援助服务窗口的社会形象,全面推行“四心”、“五个一”便民措施,即用热心、耐心、爱心、诚心对待每一位求助者,对前来咨询群众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句礼貌问好、一把椅子请坐、一杯热茶请喝、一个满意答复”。

(三)拓宽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全面实施“法律援助公示牌进千村”工程。设置法律援助公示牌,列明法律援助条件、申请程序、无偿服务原则、援助热线、监督投诉电话等内容,方便困难群众寻求法律援助。实施“万名法援明白人”工程,在每个村(社区)培养10名以上“法援明白人”,使他们成为法律援助的宣传员、信息员;利用“法律六进”宣传活动组织律师进学校,讲授辅导法援知识,使有接受教育能力的青少年学生成为“法援明白人”。

(四)加强法律援助接待咨询工作。要按照《滁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咨询接待制度》的要求,认真作好法律援助接待咨询工作,对咨询人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要安排业务能力强、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律师或法律服务人员参与接待咨询。努力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法律咨询服务。

(五)简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程序。对低保人群、农村五保人员、零就业家庭、残疾人、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供养的人员、依靠抚恤金、救济金生活的人员,无需要求提交经济困难证明。对农民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案件,不需审查经济困难条件。对情况紧急或者即将超过仲裁或诉讼时效的法律援助案件,要先行受理,事后补办手续。凡涉及讨薪、工伤索赔、集体性纠纷、集体越级上访等事项的,要优先办理,尽快解决。

(六)提高法律援助便民服务质量。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工作程序。要按照《滁州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跟踪监督办法》的要求,强化办案质量管理,实行全程跟踪,保证受援人获得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重点督办重大、疑难、敏感性案件,保证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七)健全完善社会监督法律援助服务工作机制。在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时,要按要求向服务对象发放《法律援助工作征询意见表》或监督卡。要继续坚持电话回访和集中上门回访相结合的法律援助案件回访制度。建立法律援助社会监督员队伍,广泛聘请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和工、青、妇、残、老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作为法律援助社会监督员。要公开投诉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司法所从服务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的重大意义,把开展主题活动作为推动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作为党委政府关注民生、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浓厚的感情,切实把这项惠及广大困难群众的工作做好做实。

(二)加强保障,提升能力。要加强工作调研,强化创新意识,认真探索、积极实践满足困难群众需求,具有实际效果的便民服务方式方法,不断推出新举措,探索构建法律援助便民长效机制,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主题活动成效。要抓住开展主题活动的良好契机,主动向镇党委、政府专题汇报法律援助工作的成绩和问题,争取帮助解决便民服务的实际问题。

篇3:社区便民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组织聚集在某一区域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关联的集体,有一定的地理区域和人口数量,居民之间有着一定社会关系。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是未来城镇化建设中范围规划发展的必然形式,是区域管理的最小单元。根据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社区的功能包括:管理功能、服务功能、保障功能、教育功能、安全稳定功能。本文将主要论述社区的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和机构提供生活服务和社会服务),以此来引导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研究。

为维持社区的发展和稳定,现阶段社区设有各种层次的管理和服务机构为社区成员提供相关服务。在我国,基层社区管理服务组织分两种:一种是村民委员会,另一种是居民委员会。②社区服务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社区服务的框架结构图如图1所示。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家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服务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人们对社区服务能力的追求不断提高,要求社区服务形成并建立功能全面的系统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期待它拥有更高端、更快捷、更强大的管理和服务能力。这也是未来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必然发展方向。智能化、人性化、便捷化的社区服务系统必将引领我们的未来生活。③社区便民服务系统将占据社区服务的未来市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展现自己应有的价值。研究社区便民服务系统具有现实价值和必然性。

1 社区服务系统现状

1.1 社区服务系统发展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社区服务由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大公社服务转变而来。④1986 年我国才开始进入社区服务探索阶段,到1997 开始了解和学习国外社区服务发展模式进入发展阶段,2011 年我国社区服务进入改进阶段,2014 年我国社区服务正式进入完善阶段,社区服务系统开始进行试点建设。科技水平的限制,导致我国社区服务系统的相应技术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落后。现阶段我国社区服务系统的开发和研究还不成熟,不具备规模化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相关技术的出现和发展,⑤社区服务系统的开发应用环境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未来社区服务系统将被广泛应用于居民生活。相关研究人员也感受到了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巨大市场价值和潜力。

现阶段由于对社区服务系统建设投入不统一,功能分散不集中,综合成本高,导致社区形成完善、有效的便民服务系统较困难。国内少数城市建设了智能化住宅小区,但对于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缺乏整体的规划和系统性的建设。⑥目前我国针对社区服务做了相关理论研究,社区服务系统也开始进行逐步推广和实验。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有关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创业项目,像一些O2O服务平台、服务系统的软件开发、智能系统等。⑦与社区服务系统相关联的几个方面包括:信息基础网络、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库、相关硬件设施,但这些与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实际应用还相差甚远,因而,对设计高度集成、适应性强、高效率、大规模的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研究。

1.2 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对社区服务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主要问题如下:

(1)系统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系统的信息分散,来源杂乱,大量的信息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没有有效的归类,有用的信息需要自己提取,信息的更新不够及时,且无法实现共享。

(2)系统的集成度不高。每一模块都相对独立,没有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能形成多功能一体化的服务系统,造成资源的浪费。

(3)数据资源来源受限制。由于系统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系统的数据资源来源散乱,很多数据无法获取并保存,有效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4)系统软件开发不够。现阶段,社区服务系统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市场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导致系统开发的相关人员不太愿意进行相关研究。

上述问题,有待相关技术研究人员进一步的合作和努力,才能在社区服务系统方面做出突破性的进展和贡献,才能加快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实践应用,才能让人们早日感受到社区服务系统所带来的便利。

2 社区服务系统设计

2.1 系统构成

社会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需要设计高效、便捷、智能、人性化的社区服务系统。系统的服务功能要求更加完善、更加全面、更加合理,要立足于广大人民,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使居民在家就可以有效、快捷地解决问题,并获取所需的相关资讯和信息。

根据社区便民的服务宗旨,本研究设计了一个功能相对齐全的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系统的模块构成如图2 所示。

用户可以通过服务系统操作平台的用户中心模块发送相关服务请求,系统根据请求内容将其发送到相应处理模块部分社区便民服务网、便民服务中心或社区服务数据库,发送到社区便民网的请求按照其特征分别进行操作,如果是信息检索类请求,就对请求进行信息检索,在资源库内搜索匹配信息;如果是事务办理类请求,能办理的事务就直接处理,不能办理的转给第三方;如果是在线咨询类请求,直接转给与系统合作第三方处理。发送到便民服务受理中心的请求,由受理中心进行相关服务的处理。发送到社区服务数据库的请求,如果是数据查询类请求,就在系统数据库内直接搜索相关信息;如果用户要上传数据,就对数据进行上传,然后系统进行相关处理。

2.2 系统功能

建立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宗旨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为满足这一宗旨,系统应追求以下几条:

(1)形成统一的社区服务、管理系统,既方便社区管理机构或部门更好地管理社区,又能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

(2)将医疗服务、日常生活服务、社区事务服务和信息服务等相关社区便民服务集中于一体进行处理。

(3)实现社区服务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流程化、规范化,保证社区工作的高效开展,保证居民生活的有序进行。

(4)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日常生活交流和文娱互动,促进居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了解,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

(5)具有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和操作模式,让用户体验到服务系统的便捷,并对系统产生信任和依赖。

(6)建立统一、标准的社区服务数据库,实现信息的有效利用,以及商业邻域的相互合作和交流。

基于以上内容,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相互信息技术的发展,本文设计的社区便民服务系统包括的具体功能内容如图3 所示。

社区便民服务系统功能界面主要分四个服务方向:医疗服务、日常服务、事政服务和信息服务。⑧这四个方向涉及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

医疗服务,身体不适或疾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事情,为方便社区居民看病就医,本系统医疗服务部分:就诊挂号、就诊预约、就诊缴费、医疗咨询、医疗急救、社保报销和医疗记录。用户身体不适或疾病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系统中选择服务项,提前在系统中挂号,预约医生或进行相关医疗咨询,减少去医院排队等候的烦劳,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遇到紧急情况可选择医疗急救,系统自动向医院发出急救信息。用户还可在系统中进行买药或缴费,并通过社保卡进行报销服务。还可查看相关医疗记录。

日常服务,生活中经常会有各种琐事需要处理,比如收发邮件和快递、叫外卖、预定酒店和宾馆等,为方便居民在家就能处理生活琐事,本系统日常服务包括:快递收发、外送点餐、衣物干洗、酒店宾馆预定、家政服务、生活小常识和服务缴费。用户可根据具体需求在系统中选择服务项,选择衣服干洗服务,会有专门服务人员上门取送衣物,家政服务包括卫生打扫或是请保姆。用户也可在系统上学习一些日常生活小常识。

事政服务,生活在一个社区集体中,社区相关机构会对社区居民进行管理与服务,会有许多行政类的事务需要处理。为方便社区居民处理相关事务,本系统事政服务包括:社区通知和公告、物业管理、物业缴费、家电维修、事务咨询和社区互动。用户通过社区通知公告服务了解社区最新通知和相关政策信息或是招聘招工信息。若用户需要物业服务,比如申请水电气、有线网络、车库或是其他物业服务或是缴费可选择相关服务。用户还可以与社区其它居民进行互动,组织或举办社区相关文娱活动,加强居民间的相互信任和了解。

信息服务,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服务越来越被重视。为方便社区居民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本系统信息服务包括:网上购物、旅游推荐、天气预报、新闻资讯、电子图书馆、交通信息、票务预定、在线咨询和社区地图。用户通过系统选择相关服务,就能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或是购买物品、汽车票、火车票、船票或飞机票,还可以选择假期旅游的好去处。

3 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实现

社区便民服务系统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项目,它所涉及的邻域多、技术范围广、难度要求大,要完整实现其预期的功能和应用效果还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和突破。本文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探讨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实现问题。

3.1 信息应用

随着存储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区便民服务系统平台的应用必须以信息数据作为基础,系统中每一项服务功能都与信息息息相关,每一项服务都包含信息的获取、检索、处理和存储,只有这样系统才能完成用户的服务要求。虽然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真正要准确地去实现它需要解决很多相关问题。系统要获得准确的信息,必须通过数据库检索来获得。这就需要系统的开发商与各个相关服务方建立互利的合作关系,彼此系统间建立对应借口,使数据能相互共享。让系统拥有强大信息数据库的同时,使服务商从中获利,从而让用户得到方便。无法通过服务方获取的数据,需要开发商自己收集信息数据。

3.2 软件开发

社区服务系统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实用价值,但其软件开发方面涉及问题很多。市场上人们比较熟悉的系统有苹果公司开发的i OS移动操作系统、谷歌公司开发的安卓操作系统和微软公司开发的windows系统,这三大国外系统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⑨国内在系统的自主研发上比较落后,目前还没有完全自主的应用操作系统,即使是被大家熟知的麒麟系统也应用较少。苹果i OS系统对外界封闭,仅用于自主研发的苹果产品,安卓的系统平台是对外开放。基于目前的市场情况,为增加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体验感,本文中说设计的系统需要在安卓系统环境下开发。在安卓的系统之上,通过编程来实现社区服务系统的应用。

3.3 硬件配置

一个完整的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硬件配置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显示器、中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其它相关服务设备,需要研发的系统硬件设备很多。在研究社区便民服务的基础之上,针对快递服务这一块,目前已经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采用虹膜识别的智能快递柜”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52113135125465),展开了对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硬件研究,快递柜集中固定安装在社区的指定位置,且由若干柜体组成并与服务系统建立联系。其它系统相关硬件设备需要技术人员进一步的研究和设计。

4 结束语

社区便民服务系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它能为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使人们正真感受到系统的价值所在。本文介绍了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针对我国社区便民服务的现状,分析现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结构设计模型,并详细介绍了社区服务系统的功能界面,最后叙述了系统的实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全面的、智能的社区便民服务系统,要想其成熟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需要经过多方面的不断探索和努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实现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人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社区便民服务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未来城镇化的过程中社区便民服务系统将不断被建立,并不断优化改进,逐步实现系统的智能化、人性化、便捷化。本文在分析城市社区服务系统构成上,阐述当前社区服务系统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设计,以及服务系统的实现。针对系统服务构成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并对系统功能模块发展方向做出具体阐述,系统实现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未来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社区服务,服务系统,系统设计,数据处理

注释

11宫林成,薛萍.数字社区信息管理与便民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技术装备,2008.10(1):16-18.

22 郑国庆,顾栩颖.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生活品质,2014(9):31-33.

33 颜溯,何艳江,郑天楠等.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基处理软件开发分析[J].山西建筑,2012.42(1):257-258.

44 何源.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现状与方向[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5.33(2):50-53.

55 吴潇,李彤玥.村镇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规划设计框架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5.7(2):100-111.

66 宫林成,薛萍.数字社区信息管理与便民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技术装备,2008.10(1):16-18.

77 郑国庆,顾栩颖.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生活品质,2014(9):31-33.

88 颜溯,何艳江,郑天楠等.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基处理软件开发分析[J].山西建筑,2012.42(1):257-258.

篇4: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方案

点,那么,社会建设则是后30年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社区建设工作日渐受到重视。近年来,广州市将社区信息化作为“信息广州”促进社会管理服务方式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先行先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也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

大胆尝试 直面问题

信息技术是社会管理服务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建设以人为本、精细化管理、贴心服务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的关键。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广州开始了一系列信息化建设工作。

首先,广州建设了统一的信息网络。这张联通市、区(县级市)、街(镇)、社区的电子政务信息网络,现已接入了80%的街镇和1182个社区,社区联网覆盖面约50%。其中市区之间实现了千兆互联。

紧接着,在统一网络的基础上,组织开发了统一的社区综合应用平台,制订了相应的介入标准规范,在十二个区、县级市128个街道进行了推广部署。

随后,着重抓基础数据和数据共享。建成了全市人口、法人数据库,越秀、海珠、番禺等区级基础数据库和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与45个市直部门和7个区、县级市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超过10亿条。

最后,一站式综合服务应用试点相继展开。先后在越秀、海珠、番禺、黄埔、天河、荔湾等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试点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越秀区通过整合计生、民政、劳动等9个部门18个业务系统,实现了91项服务事项一站式综合受理和80项网上办理事项,其中51项服务延伸到社区,实现了服务就在家门口,提高了办事效率30%,减少企业和市民“跑”证次数50%以上。

虽然,广州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应用取得了较好成效,也获得了国家、省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但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困难和问题也开始频频出现了。

首当其冲的是“信息烟囱”、“信息孤岛”问题的普遍存在。社区的事项非常多,据不完全统计,社区的工作事项有100多项,非常繁杂。由于传统的规范和习惯,一些部门偏好于垂直管理服务,条块分割,到基层整合的协调难度大,未能形成统一规范的一站式综合管理服务模式。二是信息网络仍不通畅。有15个市直部门建有业务专网向基层延伸,未纳入全市统一网络,社区网络联通的覆盖面仅占一半左右,需要加快扩展完善。三是发展不平衡。部分基础条件好、重视程度高的街镇信息化推广应用显著,但仍有相当部分街镇缺乏基础的条件和人才,推广难度大,应用成效低。

创新完善 全面推进

今年7月,广州市提出,要努力让市民群众的各种需求和问题在街道社区得到接纳和解决,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幸福,实现“需求满足在社区,矛盾化解在社区,关系融洽在社区”。并对全面推进街道社区服务管理创新作出了具体要求。

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针对存在问题,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在认真总结分析近些年社区信息化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条块结合、整合资源、统一平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本思路,即围绕社区管理服务的核心,以精细管理、高效协同和便捷服务为目标,以整合网络、信息、应用、队伍等为重点,建立条块结合的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破解平台整合、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等难题,提高社区管理服务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打造贴心服务的智慧社区,为简政放权“放得下、接得住”提供有效支撑,促进社会管理服务创新。

广州的目标是: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全市统一、有效连接政府和市民、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家庭服务于一体的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各部门延伸到街道社区的管理和服务事项,使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享受“一站式”服务以及“足不出户”享受网上服务,为基层实现综合管理、精细化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撑,社区管理从分散、被动、粗放向协同、主动、精细转变,形成覆盖全市、连接顺畅、信息互联、资源共享、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社区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五个全覆盖:

政务服务全覆盖。列入社区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的所有市级部门和区级部门的服务事项100%可在街道社区统一受理,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和网上服务,市民办事不出街道。

管理对象全覆盖。管理对象全覆盖,建成社区管理服务对象基础信息库,街道社区所有人口、企业、个体户、房屋、城市部件等社区管理服务对象100%入库,为社区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平台应用全覆盖。市区两级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在12个区(县级市)全部推广实施,100%的街道和社区使用平台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

电子监察全覆盖。延伸到街道社区的服务事项100%纳入电子监察,监察结果网上公开。

信息网络全覆盖。100%的街道社区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网,满足社区管理服务应用的需要。

围绕这些目标,具体的工作措施相继制定实施:

一是建设、部署和应用统一的广州市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以下简称“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承接、支撑和整合下放到街道的业务和街道、社区的自有业务,统一开发业务表单,统一采集数据,实行统一、综合受理,支撑 “三中心、一队伍”开展业务的支撑系统。“试点先行,全面推开”的原则推广应用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利用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实现跨部门协同和市区、区、街、居四级联动,方便社区各类主体反映通过电话、自助式终端、互联网等反映社区问题、参与社区决策、监管社区事务,实现政民对社区的共管共治,破解城市管理难题。

二是大力推进政府管理服务网上办理。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各区政府网站,建设网上办事大厅,集成市、区、街和社区的网上办事资源,大力推广市民网页应用,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政府服务。

三是加强自助式办事终端在全市的部署和应用。整合利用市及各部门和各区、街道、社区和移动、电信、银行、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机构在各类场所设置的自助终端设备,实现大范围、高密度部署政府服务网络,为公众提供便捷的自助服务。

四是推行代办业务模式。鼓励引入社会组织利用网办资源和自助终端等设施,为不具备上网条件和上网技能的弱势群体提供代办服务。

五是推进各部门办事系统接入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开展业务服务流程的规范和优化工作,统一办事条件和办事流程。市政务办牵头,各部门、各区县负责。以“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为标准,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将本部门办事系统接入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确保连接顺畅、信息互联、资源共享。

六是加快统一的市区两级管理对象信息库的建设。按照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共享目录和数据标准,通过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共享信息。以街道户册、人口信息、企业信息、房屋信息为基础,整合人社、民政、教育、卫生、残联、税务、流动办(出租屋办)、规划、城管等部门的相关信息资源,完善社区管理对象信息资源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服务好。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向各区返还信息。

七是广泛开展各类社区民生服务。引导和支持各类公共服务部门在交通违章、社会保险、公积金、物业管理费、水费、燃气费、通信费等多个民生领域开展综合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

八是加强社区信息化顶层设计。按照“平台统一、资源整合、集约共享、安全便利”的原则,加快社区信息化领域的规划、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制订。市科信局牵头,各区县电子政务主管部门参加。制定社区就近服务规范、社区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明确街道社区管理与职能部门管理的职责,规范市区两级部门延伸到街道社区的政务服务。修订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接入标准、政务服务信息共享目录和数据标准,管理对象信息库数据标准等,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规范政务信息数据采集、维护、更新、管理、共享和使用。

九是完善覆盖全市的信息网络。以建设“无线城市、智慧广州”为契机,完善覆盖市、区(县级市)、镇(街)、社区四级的信息通信专用光纤网络,打造信息政府。

篇5:社区便民服务策划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行政工作计划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及武康街道办总体工作方案为依据;按照镇党委所提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创新服务,优质服务,质量服务的要求,开展社区服务居民生活,满足大众需求的新理念,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发挥社区居民各种资源的作用;以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社区居民为立足点与工作切入点,开展便民服务站主题活动。

创建社区服务新形式,创建社区特色服务,已成为有关部门的共识,今年我们要继续扩大便民服务网络,不断提高社区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使武康街道社区的便民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上柏社区《便民服务站》工作机构及内容设置:

上柏社区《便民服务站》,就是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为主体,以便民服务为手段,通过建立《便民服务站》的形式开展便民服务工作,力所能及地为社区居民做些实事。坚持社区人员自觉、居民资源自愿、贴近需求实际;服务简便易行、方法灵活设置、内容因人而宜;社区《便民服务站》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半年工作总结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做好上柏社区《便民服务站》工作机构及内容设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上柏社区《便民服务站》建设领导小组,

由组长担任第一责任人,由副组长负责具体工作的推进,各组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二是社区《便民服务站》内容设置:

A、办事指南:主要公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姓名、电话。

B、计划生育、户籍管理、劳动保障、社保医疗三项内容,主要公布政策法规、_程序等。

C、家政服务:结合社区居民资源确定服务项目内容,联系方式。

D、求职招聘:公布求职指南,链接到县劳就业网站。

E、商店学校:社区周边主要商业服务网点,学校名称电话等。

F、出行交通:公布途径社区主干线交通情况及运用时刻等。

三、上柏社区《便民服务站》建设工作安排

1、4月上旬,根据武康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站)》工作方案,完成《便民服务站》人员配置及。

2、做好各项服务内容文字资料准备工作,整理途径辖区内公共交通线路时刻信息资料,修改社区网页中有关内容信息资料,如工作人员调整,岗位变更,商店学校资料不完整等现象。

3、了解社区周边环境,如了解“武康镇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做好社区便民服务工作。

篇6: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方案

进城镇社区试点工作方案

内蒙古自治区邮政公司

二〇一二年六月

内蒙古自治区开展邮政便民服务站

进城镇社区试点工作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61号)精神,为了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满足我区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建设城镇和谐社区的需要,将在城市开展邮政进社区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邮政已发展成为集函件、报刊、集邮、速递物流、金融保险、邮政广告、电子商务等多种专业为一体的现代大型国有企业,为我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邮政进社区是改善人民生活,健全社区服务功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具体举措,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符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12年为群众办“十件实事”和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的工作安排。建立社区邮政服务站,可以提供一定数量的工作岗位,安排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可以丰富社区的服务功能,完善社区公共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方位、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可以完善邮政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邮政服务水平,更好地履行普遍服务的职能,使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方

一 便的办理邮政业务,缴纳通信费、电、水、燃气、有线电视等各项收日常生活费用,解决城市居民缴费难问题。要高度重视邮政进社区工作,坚持“统一安排、统一部署、部门协同、适当投入”的原则,将邮政进社区纳入工作日程,将社区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成为大学生就业平台和社区服务平台。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立足国情、加快发展,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邮政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逐步建立面向全体社区居民,主体多元、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内容丰富、队伍健全、机制合理的社区服务体系,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工作目标

各盟市要选择具备条件的3-5个城镇社区进行邮政进社区试点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创新社会管理工程和社区建设工作总体规划,逐步铺开、积极推进,力争2012年底在全区城镇全面开展邮政进社区工作,2013年底之前全区各城镇符合条件的社区全部完成邮政进社区工作目标。

四、工作内容

(一)社区邮政服务站场地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帮助落实,应位于社区入口、中心地段或临街位置,面积一般在30至50平方米,原则上不小于20平方米,可设在社区门卫或收发室、物业附属房、社区服务站等处。对于不能提供场所的,也可在社区入口、中心地段或临街位置提供相应场地,由邮政部门负责提供基本资金或材料进行修建,相关部门免收建设配套税费。邮政部门负责对各社区邮政服务站提供邮政标识、相应的邮政专用工具和用品。

(二)社区邮政服务站主要服务项目:收寄、投递各类邮件;代收电话费、水电费、煤气费、有线电视费等各类费用;代售各类通信卡、集邮品、贺卡;代理保险;代售飞机票、火车票、长途汽车票、彩票等业务,以及其它社区居民需求的邮政业务。

(三)邮政部门负责制定社区邮政便民服务站管理办法,对工作人员进行免费上岗培训,对日常业务进行管理和监督检查,以保证邮政服务质量。

五、政策扶持

为支持邮政进社区工作,将社区邮政便民服务站作为公益性岗位管理,并按规定尽可能安排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对吸纳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可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并按工作量由邮政部门计发代办费。劳动保障部门、民政、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要为邮政进社区提供“绿色通道”和优惠政策,促进该项工程顺利启动并快速推进。

六、工作要求

(一)邮政进社会工作遵循各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支持、社会多元参与的运行机制,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

(二)社区邮政服务站工作人员由各高校大学生就业部门负责推荐,并与社区所属街道办事处签订劳动合同(协议)。

(三)社区邮政服务站要以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为宗旨。社区要加强对社区邮政工作监督和指导。邮政部门要加强对服务站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

(四)各地政府要成立邮政进社区工作领导机构或议事机构,由分管领导负责,劳动保障、财政、工商、税务、民政、邮政、各社区所属街道办事处组成,负责推动邮政进社区工作,并按职责要求,协调社区邮政服务站场地、人员、工商注册、税收优惠、设备采购等事宜,以确保邮政进社区工作目标的完成。

(五)该方案如可行,建议以内蒙古政府办公厅通知形式下发至各盟市政府、各新闻单位,各人民团体,各大专院校。

上一篇:九年级上册文学常识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游戏优秀教案《纸游戏》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