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履约保证金

2024-06-29

公司履约保证金(共8篇)

篇1:公司履约保证金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特定合同短期履约保证保险条款

总则

第一条 本保险合同由保险条款、投保单、保险单以及批单组成。凡涉及本保险合同的约定,均应采取书面形式。

第二条

依法订立的下列第(一)项合同中的债务人及第(二)至

(四)项合同中负有回购义务的企业可作为本保险合同的投保人,下列第(一)项合同中的债权人及第(二)至

(四)项合同中的回购义务相对方可作为本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

(一)委托贷款合同;

(二)附有回购条款的信托受益权转让协议;

(三)附有回购条款的资管计划收益权转让协议;

(四)其他附有回购条款的债权收益权转让协议。

保险责任

第三条 保险期间内,投保人未能按照与被保险人签订的合同(投保人在投保时已向保险人报备)履行债务本息偿还义务或回购价款支付义务的,对于被保险人因此而遭受经济损失,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承担赔偿责任,累计赔偿金额以保险单载明的保险金额为限。

责任免除

第四条 下列原因导致投保人未履行合同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战争、军事行动、敌对行为、武装冲突、恐怖活动或暴动;

(二)核反应、核子辐射和放射性污染;

(三)地震及其次生灾害;

(四)非投保人原因导致的行政行为或司法行为。第五条 下列情形下,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投保人与被保险人订立的合同被依法认定无效或被撤销的;

(二)投保人与被保险人采用欺诈、串通等恶意手段订立合同的;

(三)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对合同内容进行修改,事先未征得保险人书面同意的;

(四)未经保险人书面同意,被保险人与投保人、担保人就合同的债务履行达成和解协议的。

第六条 下列损失,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间接损失;

(二)按保险单载明的绝对免赔率计算的免赔额。第七条 其他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和费用,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保险金额与免赔率

第八条 本保险合同的保险金额在保险单中载明,并且不得超过合同所列明的贷款本息或回购价款(以下合称“债务”)金额。第九条 本保险合同实行绝对免赔,绝对免赔率为保险金额的一定比例。该比例由投保人与保险人协商确定并在保险单中载明。

保险期间

第十条 本保险合同的保险期间以保险单载明为准,最长不超过一年(含一年)。如果投保人提前支付债务金额,且合同中列明的债权债务关系提前终止,则本保险合同一并终止。

投保人、被保险人义务

第十一条 投保人应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如实回答保险人就有关情况提出的询问,并如实填写投保单。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合同自保险人的解约通知书到达投保人解除。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

第十二条 投保人应在投保时提供下列材料:

(一)企业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

(二)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企业成立时(或变更时)的验资报告原件及复印件;

(四)企业上一及近期的财务会计报表;

(五)合同的原件及复印件;投保人对合同提供的抵押或质押的相关证明文件,担保人对该合同提供担保的相关证明文件(如有);

(六)合同中列明的底层资产的相关文件(如有)。

第十三条 除另有约定外,投保人应在保险合同成立前一次性交清全部保险费。保险费交清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四条 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应及时检查并协助保险人了解合同的履行情况;被保险人如发现投保人有潜在的违约风险,或有其他任何可能导致本保险合同风险显著增加的情况,应及时通知保险人,并协助保险人共同采取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

第十五条 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应于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保险人,书面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损失情况并及时做好对欠款的催收工作和催收记录;如保险人认为必要,则被保险人应在接到保险人书面请求后3个工作日内就委托催收事宜向保险人出具授权委托书。

被保险人故意或因重大过失未及时通知,导致保险人无法核实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保险人对无法核实部分不承担赔偿责任,但保险人通过其他途径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的除外。

如属刑事案件,被保险人应在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尽其最大努力配合保险人或其授权代表进行债务的催收。

第十六条 被保险人向保险人请求赔偿时,应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索赔申请书;

(二)保险单正本;

(三)本保险合同所承保的特定合同;

(四)与特定合同有关的所有担保文件(如有);

(五)被保险人签发的逾期款项催收文件或律师函;

(六)未按期支付债务损失清单(如有);

(七)投保人、被保险人所能提供的其他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如有)。投保人、被保险人能履行但拒不履行前款所约定的单证提供义务的,导致保险人无法核实损失情况的,保险人对其无法核实部分不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处理

第十七条 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按以下方式计算赔偿:

(一)投保人未获得抵押、质押或其他担保的,保险人的赔偿以投保人未支付本保险单承保合同中约定的债务价款部分为计算基础;

(二)投保人获得抵押、质押或其他担保的,保险人的赔偿以投保人追偿或处置抵押物、质押物后,仍不足以支付本保险单承保合同中约定的的债务价款部分为计算基础;

(三)在依据本条第(一)或第(二)项计算的基础上,保险人在扣除保险单载明的绝对免赔率计算的免赔额后计算赔偿。

具体公式为:

保险赔款=(投保人未能支付的债务或投保人追偿或处置抵押物、质押物后,仍不足以支付本保险单承保合同中约定的债务部分)×(1-绝对免赔率)

第十八条

无论合同如何约定,保险人认定投保人的支付顺序为:

(一)先偿还已逾期部分的欠款,再偿还未逾期欠款;

(二)对已逾期部分的欠款,按逾期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偿还。

第十九条 发生保险事故时,如果被保险人的损失在有相同保障的其他保险项下也能够获得赔偿,则本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的保险金额与其他保险合同及本保险合同的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其他保险人应承担的赔偿金额,本保险人不负责垫付。若被保险人未如实告知导致保险人多支付赔偿金的,保险人有权向被保险人追回多支付的部分。

第二十条 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被保险人应及时行使向投保人、担保人请求赔偿的权利。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投保人、担保人请求赔偿的权利,被保险人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必要的文件和所知道的有关情况。被保险人已经从投保人、担保人处取得赔偿的,保险人赔偿保险金时,应相应扣减被保险人已从投保人处取得的赔偿金额。

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未履行赔偿义务之前,被保险人放弃对投保人、担保人请求赔偿的权利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后,被保险人未经保险人同意放弃对投保人、担保人请求赔偿权利的,该行为无效;由于被保险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保险人不能行使代位求偿的权利的,保险人可以扣减或者要求返还相应的保险金。

第二十一条 保险人受理案件、参与案件诉讼等行为,均不构成保险人对赔偿责任的承诺。

第二十二条 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的赔偿请求后,应当及时做出核定,并将核定结果通知被保险人;对属于保险责任的,保险人在与被保险人达成有关赔偿金额的协议后10日内,履行赔偿义务。

第二十三条 被保险人对保险人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争议处理和法律适用

第二十四条 因履行本保险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保险单载明的仲裁机构仲裁;保险单未载明仲裁机构且争议发生后未达成仲裁协议的,依法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五条 本保险合同的争议处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法律)。

篇2:公司履约保证金

履约保函:你要先拿钱给你的银行,根据买方(一般都是买方)的履约保函格式,向你的银行提出履约保函申请,银行会认真而苛刻地审查你提出的格式和条款,条款同意(银行都会修改,最大程度地降低自己的风险和责任,这个时候你还要反复地征求买方的意见,再和买方商量修改条款,巨烦!妈的,谁让咱是乙方呢!)后以银行的名义开出履约保函,承诺以银行的名义提供10%的资金担保,在保函有效期内,如果卖方有保函中约定的违约情况出现,买方可直接从银行拿走这10%的钱!

履约保证金:比较简单,直接交钱给买方或者你上面说的什么交易中心,是对合同履行的一种现金保证。

比较:履约保函虽然手续繁琐,但在保函中根据合同条款或双方约定(更是银行的要求)都有一个明确的有效期限年月日,到了这一天,你的钱就会自动从银行获得自由,并不需要买方同意或不同意,因此不用再看买方的脸色了,当然,前提是你没有其他另外的把柄(比如质保金)在买方手中。履约保证金则不然,到了约定时间,你要找买方去要,还要拍他的马屁,如果他心情不好,即使合同执行中你没有犯一点点错误,他随便找个借口,要钱?呵呵。现在公司资金紧张/这个月没有做付款计划/领导不在/签不了字。。呵呵,都是借口,那你就等着吧,这是中国国情,你告他?呵呵。算了吧。

不知道我说的明白否?

篇3:公司履约保证金

1 供应链金融及其创新应用

1.1 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在供应链中有的企业由于经营年限久、经营规模大、具有技术优势、资金充足等原因, 对银行来说是具有较高信誉的企业, 对于整条供应链来说具有核心地位。

基于此,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融资模式的一个明显不同就是:不只对供应链中的每个企业进行独立的考察, 而且充分考虑每个企业在供应链中与其他企业的关系, 将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和其上下游企业与银行紧密地联系起来, 开展金融服务。该模式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固有的融资门槛, 改变了原有的独立地考察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风险的方式, 而且更关注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重要性以及与核心企业的过往交易记录。区别于传统的固定资产抵押贷款, 供应链金融充分利用了供应链生产过程中的动产或权利, 例如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存货等, 作为担保, 借助与中小企业有业务往来的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 将资金有效注入在供应链中比较弱势的中小企业, 促进了整个供应链的互利、共赢, 提高了资金的运行效率。

1.2 融入供应链金融的履约责任保证保险

2009年9月22日, 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6号) 》, 其中明确指出:“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保险产品。”在政策引导和中小企业的迫切融资需求下催生了中小企业短期贷款履约保证保险。

该履约保证保险对应收款质押提出了明确要求, 那就是, 买方 (付款人) 需为知名跨国公司、国有重点大中型企业、连锁超市、政府机关、核心医疗机构、优质上市公司等, 也即“核心企业”。此外, 银行也接受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新型担保模式。这体现了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思想。

有资格购买该险种的中小企业, 拥有很多具有知识产权的“软资产”, 但有形资产较少。而民间融资渠道融资成本较高, 风险较大, 融资规模受限制, 这会降低企业的利润率, 增加企业的风险水平, 让企业难以扩大有利润增长点的业务规模, 即使有优质的新项目也难以实施。例如其中有一家科技型的中小企业, 该企业的上游企业之一是惠普公司, 下游也是诸如中国移动等实力强劲的企业。它的上下游企业是属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它在与下游核心企业的业务往来中, 基本都是下游企业赊购。而在与上游核心企业的业务往来中, 该企业一般需要预先支付, 所以资金十分吃紧。但经过银行考察发现, 该企业的应付账款是该企业很大的一笔资金来源并且非常优质, 源于核心企业, 认为该企业可以以应付账款做质押从而取得贷款。

2 供应链金融创新在我国应用的优势

2.1 供应链金融最明显的优势是为中小企业贷款降低了融资门槛

毋庸置疑, 供应链金融最明显的优势就是为中小企业贷款降低了融资门槛。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 比起中小企业本身的信用评价, 银行更关注整个供应链的交易风险。银行不再把借款人本身的信用等级当做硬性门槛, 而关注借款人的自偿性程度和单笔交易资金回笼的可能性。中小企业的交易对手是支付能力和信用良好的大型企业, 相当于中小企业得到大企业的一种信用担保, 在无形中提升了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 非常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

2.2 供应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银行节约了交易成本

供应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银行节约了交易成本。因为在传统融资业务中, 银行需逐一考察申请贷款企业的行业前景、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多项过往交易记录等各项指标;而供应链金融着重考察该企业单笔贸易的真实性。确保了各单笔交易资金回笼的可能性, 就可以比较好的控制贷款风险。这为银行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考察流程, 节约了人力资源的投入。

2.3 保险公司比担保公司更可靠

上述保证保险不仅利用了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良好信誉, 还充分发挥了保险公司的功能, 大幅提高了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的安全性。在我国, 担保公司的准入门槛较低, 资金规模小, 自身的资信度本就不高。而设立保险公司却有最低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的明确要求。大中型保险公司的资产一般都远远超过这个数目, 并且有一套比较完善、系统的风险管理体制。因此我国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偿付能力、风险管控能力都远高于担保公司。比起担保公司, 保险公司能为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安全、可靠的保障。

2.4 中小企业积极主动还贷的动机强烈

在供应链金融中, 很多中小企业实际上是依托了核心企业的信用。违约不仅会抹黑中小企业在银行的信用记录, 还会影响该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信誉。这会破坏中小企业在行业中已与核心企业建立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失去与核心企业继续进行业务往来的机会, 必将给公司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危害。相反, 如果中小企业积极履约, 和银行建立良好的借贷关系。中小企业获得融资后, 可以更加充分的发挥自己精、专的优势,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提供更加优质的廉价产品, 为大企业带来生产上的互惠, 带来互惠双赢的良好局面。大企业就乐意继续为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这样的无形担保。所以中小企业积极主动还贷的动机强烈。

3 供应链金融创新在我国所面临的问题

3.1 缺乏一个完善的法制和信用体系

在我国, 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目前尚没有完善、统一的法律法规对此进行有效的约束与规范。中小企业的内部信息不像上市公司那样公开、透明, 银行、保险公司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为有的中小企业为了获得短期的“信贷配给”, 披露虚假信息、不讲信用提供了可乘之机。但逐一查证中小企业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却需要花费相当高的成本, 不利于节约资源。

3.2 仍有大部分中小企业暂时未能参与到供应链金融创新中来

上述保证保险暂时只适用于有一定销售业绩和成熟度的中小企业, 还有很多中小企业不能享受到这样的福利。尤其是对于新成立的中小企业, 它们没有长期的历史信誉状况可供考证, 在该供应链中的各种关系也比较简单。而核心企业原本就占用供应链大量的资金, 可以凭借自己的强势地位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 没有与它们合作的意愿, 银行更不愿意授信给此类中小企业。可往往新成立的中小企业, 比起成熟的中小型企业来说, 更需要资金, 但是核心企业与它们合作、银行给它们授信的可能性更小, 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3.3 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包含多方关系容易引致权责纠纷

由于上述保证保险是多方参与, 中小企业可能使用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等进行质押, 如果订立合同前没有明确划分各方的权利、义务, 没有明确保险事故发生后各方承担责任的顺序和比例, 没有明确追偿款项的分配顺序和比例, 没有明确各项费用的分担原则和比例, 这些权利在多方之间转移时就可能产生分配其所有权的纠纷。

4 对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建议

4.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加强监管, 为中小企业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随着供应链金融及其创新工具在我国的逐步应用、推广, 应当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监管力度, 督促中小企业披露真实信息。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把中小企业的信用程度按照严格、统一的标准进行量化, 为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数据库。这样测评出的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便于银行、保险公司等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中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各项数据进行调查和分析, 从而从量化的角度准确了解中小企业的信用。

4.2 坚持进行供应链金融的创新, 充分发挥保险业的作用, 促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进来

上述产品将保险公司引入了供应链金融中。根据大数定律, 保险公司所拥有的风险不同、风险相关程度低甚至负相关的中小企业投保人越多, 单个违约中小企业对总风险波动的影响越小, 中小企业违约的风险越分散。当参与进来的不同质的中小企业很多时, 总风险就趋于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几乎被完全分散了。这有利于保险公司与大量不同行业、不同发展程度的中小企业订立保险合同, 促使更多类型的中小企业参与进来。保险公司应该因地制宜的对不同风险的中小企业收取适合的费率, 制定适当的止损、防损和善后措施。同时, 银行和保险公司还应建立一套预警机制, 例如在合同中约定定期查看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 便于在中小企业的风险水平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4.3 通过订立、履行完善的合同、遵守各项基本原则, 降低多方关系产生纠纷的风险

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可能会引致更多金融机构参与进来, 在供应链金融中复杂的多方关系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 在供应链金融关系建立之时就应当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 通过协商、谈判等方式, 订立明确划分各方权利、义务的合同, 明确在保险事故发生后, 各方承担责任的顺序及比例, 取得追偿的分配顺序及比例和各项费用的分摊原则及比例。在上述保证保险中, 要遵循保险的几大原则: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利益原则、损失补偿原则、代位求偿原则。其中最首要的要求是各方要本着诚实信用的态度向对方当事人真实披露可能会影响订立和履行合同的所有重要事实。在合同有效期内各方当事人应当严格遵守合同约定, 遵循各项基本原则,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5 结语

归根结底, 中小企业的实力才是决定它能否取得贷款的根本决定条件。如果中小企业过分依赖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的信用, 忽视完善自己, 一旦将来与核心企业的合作结束, 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就会随之土崩瓦解。供应链金融及其创新支持的是中小企业积极进取式的发展。在中小企业专注自我完善的同时, 才会有更好的基础去获得供应链金融及其创新产品为它们的发展提供的福利。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长期限制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提高生产效益的瓶颈。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个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途径, 融入供应链金融的履约责任保证保险在我国是一次全新尝试。本文以供应链金融为基本出发点, 具体讨论其创新应用之一—中小企业短期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由此总结了供应链金融创新在我国应用的优势和所面临的问题, 给出了建议, 揭示了其重大意义。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创新,中小企业短期贷款履约保证保险

参考文献

[1]陶凌云, 胡红星.风险控制下的供应链金融——以某商业银行为例[J].区域金融研究, 2009 (11) .

[2]杨绍辉.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看供应链融资服务[J].物流技术, 2005 (10) .

篇4:政府采购中履约保证金≠定金

履约保证金是指采购实体要求中标的供应商提交一定的担保金,该担保金应按照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的规定,以适当的格式和金额,采用现金、支票、履约担保书或银行保函的形式提供。相对于其他担保方式,履约保证金存在实现救济快的优点,因为它一般无需通过拍卖程序,直接或通过第三人支付就可占有保证金。

根据《担保法》规定,我国的定金一般性质为违约定金,也称履约定金,即以担保合同的履行而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担保法》第89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务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双倍返还定金。

篇5:履约保证金

履约担保是工程发包人为防止承包人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违反合同规定或违约,并弥补给发包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其形式有履约担保金(又叫履约保证金)、履约银行保函和履约担保书三种。履约担保金可用保兑支票、银行汇票或现金支票,额度为合同价格的10%;履约银行保函是中标人从银行开具的保函,额度是合同价格的10%;履约担保书是由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卷公司、实体公司或社会上担保公司出具担保书,担保额度是合同价格的30%。一般情况下履约担保是在保修期满并颁发保修责任证书后15天或14天退回。

详解

履约保证金是买卖双方确保履约的一种财力担保.期货市场的交易者在进行交易时必须存入一定数额的履约保证金,保证金数额由提供合约交易的交易所制定,其金额通常为合约总值的5-18%,当然,经幻商或委托经纪商还会自选制定额外保证金,这种额外保证金数额不会低于交易所规定的水平.另外,保证金水平还受市场交易风险大小珠影响,在波动较大的市场中通常要付较多的保证金.同时,对套期保值和投机交易的保证金要也有所不同,一般前者所收保证金相对低此.保证金又分为初始保证金和追加保证金.初始保证金是交易者按规定在交易前交纳的保证金.因价格变化,交易者所受的帐面损失从保证金中扣除,从而引起保证金下降,当降至保证金下限时(交易所一般者规定有保证金下限),经纪有就要求该交易者再交一部分保证金,以便使帐户达到初始保证金的水平,这个追加的部分,就叫做追加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的收取主体

法律法规对履约保证金交付给谁没有明确规定。从表面上看,履约保证金与合同履行密切相关,似乎应该由采购人收取,但这是片面的。政府采购具有公共政策功能,政策功能的体现应是全方位、具体的,包括对履约保证金的管理,集中采购机构不能让履约保证金变成采购人手中可以任意处置中标人的武器。

篇6:履约保证金协议

甲方(全称):

乙方(全称):

甲乙双方本着公平自愿的原则签署本协议。经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几条协议。

第一条 鉴于甲方与乙方签署了 *** 施工合同,乙方在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款已做明确了解的情况下,为保证其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承诺的履约义务得到切实履行,愿意按本合同约定向甲方提供履约保证金。

第二条 保证金缴纳时间

乙方应当在施工合同签订后7日内(日历天)向甲方账户交纳履约保证金。未能按期缴纳履约保证金的,视为放弃中标。

第三条 保证金额

乙方应当向甲方账户交纳现金,金额:大写人民币 *** 元(¥ ***元)作为履约保证金交付给甲方。

第四条 保证期间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至完成隧洞混凝土衬砌 7日内。

保证期内乙方如约履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甲方分三次将履约保证金(无息)划回乙方账户:第一次为隧洞主体工程开工(洞脸形成),返还履约保证金的30%,及人民币陆拾万元;第二次为隧洞掘进贯通,返还履约保证金的40%,及人民币捌拾万元;第三次为隧洞混凝土衬砌完成,返还履约保证金的30%,及人民币陆拾万元。

第五条 生效条件

本合同自双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签字、加盖公章并乙方交付履约保证金之日起生效。

第六条 其他

本协议一式陆份,具有相同法律效力。甲方执叁份,乙方执叁份。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地址:*** 地址: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篇7:合同履约保证金

《招投标法》6条规定‘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提交。’该法没有明确如何缴纳、缴纳标准、方式及如何结算;2003年3月8日正式施行的七部委《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62条规定‘招标人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或其他形式的履约担保的,招标人应当同时向中标人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该文件同样没有明确履约保证金的前述内容。因此,鉴于法律规定的诸多不明,履约保证金在实践中,由于理解不同,使得施工单位市场竞争中弱势的情况下,出现多缴而又无法返还的不利局面。同样,由于没有法律对履约保证金作出明确的定性,同样也使建设单位在施工单位资不抵债、破产或被其债权人诉讼等时,履约保证金面临被其他债权人主张要求分享或法院执行的尴尬。

履约保证金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与法律规范不完善、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对其内容约定不明、建筑市场秩序尚待进一步健全等因素息息相关。本文就从现在法律的规定出发,对履约保证金进行法律探析,并对该内容的立法提出建议,以期对施工合同的双方及履约保证金的今后立法有所裨益。

在中国现阶段实践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履约保证金约定绝大多数是支付金钱为表现形式,鲜有银行保函、有价证券等方式。因此,本文以现金为表现形式的履约保证金为阐述对象

一、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金的法律性质

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金系指为保证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经建设单位要求并由双方约定的,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缴纳一定金额并特定化的保证金,在施工单位履约过程中,出现约定的违约赔偿责任时,建设单位有权以该保证金优先受偿。显然,履约保证金制度的目的,是用以督促、担保工程承揽契约之落实完工,以及违约之责任之归属,便于迅速厘清责任,将损害降至最低,使工程顺利进行[②]。

(一)我国现有法律对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金的规定

《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提交。该条是从工程签约一开始,为了避免恶性竞争,为使公平有序的进行,投标人的诚信履约,而要求投标人提交的履约保证金。该法第六十条规定 :中标人不履行与招标人订立的合同的,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给招标人造成的损失超过履约保证金数额的,还应当对超过部分予以赔偿;没有提交履约保证金的,应当对招标人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六十二条规定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或者其他形式履约担保的,中标人应当提交;拒绝提交的,视为放弃中标项目。招标人要求中标人提供履约保证金或其他形式履约担保的,招标人应当同时向中标人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五条: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金钱以特户、封金、保证金等形式特定化后,移交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以该金钱优先受偿。该条是否为履约保证金的约定,与履约保证金在理论上的争论是相关的,鉴于本文作者的观点,应为一种保证。因此,上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金规定,应与担保法及司法解释相结合。

(二)履约保证金法律性质

由于我国法律和规章中,对履约保证金的法律性质并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在理论界对其性质争议颇多争议,主要有违约定金、违约金、金钱质等三种,兹分析检讨如下:

违约定金说:持该观点的人主要是基于其一,履约保证金有担保的功能,而履约保证金在担保法及司法解释中又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将其套用为定金;其二,工程施工合同中也有条款约定:在建设单位未完全履约时,应双倍返还履约保证金的条款。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一十八条之规定:当事人交付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或者订金等,但没有约定定金性质的,当事人主张定金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因此,履约保证金除非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定金性质,否则,不能适用定金规则,而有约定的,鉴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履约保证金有单向性质,其功能具有保证一方当事人合同利益的唯一性,则不能认为合同存在履约保证金。因此,该说在逻辑上存在问题。

违约金说:该说主要认为是履约保证金是对施工单位违约时,对损害赔偿总额的预定。这一说法是以偏盖全,其一,违约金只是履约保证金实现担保功能时的体现;其二,履约保证金是根据合同约定,即有交付履约保证金的义务,其目的是“担保”及促使施工单位履行合同,是作为交付履约保证金的当事人的损害赔偿的担保,与违约金是债务不履行损害债务发生后始得请求,并不相同;其三,若施工单位的违约行为造成建设单位的损失超出履约保证金的金额的,建设单位在没收履约保证金后,完全可以要求其另行赔偿其他损失。

本文主张履约保证金是金钱质的一种,是担保,主要理由是:从履约保证金的目的出发,是为了促使施工单位完全履约,就必须保证该履约保证金具有排他性。若不具有排他性,在施工单位的其他债务纠纷时,任由其他债权人分配或由法院强制执行扣划,则会使其目的完全丧失。

“对履约保证金条款的约定不同,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完全不同”、“履约保证金并不简单的固定属于法定的债的担保方式(《担保法》规定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五种形式)中的某一种,其性质和效力无法整齐划一的定论。”,该些观点无视履约保证金的法律目的,也不利于理论上的探讨,应当予以摒弃。

[③]

(三)履约保证金的种类

在实践中,有的施工合同会笼统的约定就是履约保证金,而一般情况下,当事人会依保证的内容不同,而对其数额进行分割,具体包括质量保证金、工期保证金与安全保证金等。

而按施工合同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在招投标阶段的投标保证金、施工合同签订后的履约保证金及质量保修阶段的质量保证金。

二、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金的交纳

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金的交纳主要包括交纳方式、数额及接收,鉴于现在法律对此并明确,而该内容对当事人双方至关重大,确有探讨的必要。

首先履约保证金既然属于金钱质的一种,当然具有实践性之法律特点,即不交付就不生效。建设单位往往中标书中会载明,投标单位应按招标书要求交纳投标保证金,在符合中标的情况下,将投标保证金转为履约保证金,因此,只要施工单位参与了招投标,就实际事先交纳了履约保证金。在实践而言,不存在投标单位不实际交付履约保证金的可能性,因为若不根据中标书签订施工合同并交付履约保证金,中标单位就是违反招投标规定,会被没收中标保证金。那种认为建设单位直接将中标保证金变更为履约保证金是侵犯了施工单位的利益的说法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

当然,履约保证金既可以承包商自己提交;也可以第三方提交(但需得到招标人的认可),但由此产生了与第三方的法律关系。

履约保证金的数额,我国法律没有任何规定,台湾行政院暨所属各机关营缮工程招标注意事项第十七条规定:厂商得标订约时,应提供履约保证金,以不低于决标价百分之十为原则。但没有上限,明显与施工单位不利。鉴于履约保证金是为支付违约金所作的担保,因此,参照违约金标准比较合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九条之规定: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结合实际,履约保证金约定在合同总标的的10%-30%为合理区间,具体可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同样,如果履约保证金扣减或没收过高或过低的,也可以酌情调整,《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合同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中,对履约保证金是这

样规定的:“建设工程合同约定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在工程质量不符合约定或未按期竣工时罚没,但实际损失少,保证金数额大,承包人认为全部罚没过高的,应当按照公平合理原则并参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关于调整过高违约金的规定处理。”。

履约保证金应交付给建设单位,转移占有,且应设立履约保证金帐户,不得与其他混同,也不得擅自挪用。这主要是基于履约保证金金钱质的特性。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扣除的情形,必须由双方签署书面履约保证金扣减协议或由建设方向施工方书面通知扣除理由、数额与时间。这样操作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在第三方对该履约保证金主张权利时,厘清其性质与数额,以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金的结算

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金的结算包括了履约保证金的返还、抵扣或没收等,是对履约保证金的最终处置。双方当事人往往在此会产生较大的争议,是施工单位最心有余悸的事项,是建设单位最想利用的筹码。所以很有必要法律对此进行明确规定,双方当事人也要在合同条款中予以细化。

(一)返还

按台湾工程投标须知第七条第三款规定:履约保证金经验收合格后,一次无息返还。台湾学者及法院判例认为,系争工程尾款须俟正式验收合格并取得排放许可证后结付,履约保证金经验收合格后返还,乃系以该事实之发生为债务之清偿期。在履约保证金的返还时间上,结合我国实践,认为:

1、可以约定在工程款结算前按履约进度,分段返还:如于工程完成25%、50%、75%及验收合格时与结算后各返还15%、20%、25%等,该种方法因实际占有的履约保证金的递减而使担保力度减弱,显然对建设单位不利;

2、约定结算后一次性返还。因在施工实际中,还存在工程款的结算环节,建设单位有否多付工程款、施工单位对扣减的履约保证金是否认可等未决事项,因此,验收合格后全部履约保证金的返还条件还不成熟,应推迟至工程款结算时比较合理;

3、返还时是否包括履约保证金的孳息,完全属于当事人的意志自治范围,从合同之约定。

(二)抵扣或没收

抵扣是部分而没收是针对全部履约保证金。为避免当事人对抵扣或没收发生争议,对抵扣或没收的情形的约定或法律规定非常重要,而不能单纯依现有法律对违约责任的笼统规定上。

对抵扣或没收情形的约定其原则应为:合同或法律没有明文约定或规定不允许抵扣或没收的,不得抵扣或没收,应予以及时返还;其抵扣或没收的情形必须为施工单位在施工工期、质量或安全等违反合同约定,造成建设单位损失,应承担违约责任等范围。

具体我们可以参考台湾政府采购法规定:机关得于招标文件中规定,厂商所缴纳之履约保证金(含孳息),得部分或全部不发还之情形:

1、有政府采购法第50条第1项第3款至第5款情形之一,依同条第二项前段得追偿损失者,与追偿金额相等之保证金;

2、违反政府采购法第65条规定转包者,全部保证金;

3、擅自减省工料,其减省工料及所造成损失之金额,自待付契约价金扣抵仍有不足者,与该不足金额相等之保证金我;

4、因可归责于厂商之事由,致部分终止或解除契约者,依该部分所占契约金额比率计算之保证金;全部终止或解除契约者,全部保证金;

5、查验或验收不合格,且未于通知期限内依规定办理,其不合格部分及所造成损失、额外费用或惩罚性违约金之金额,自待付契约价金扣抵仍有不足者,与该不足金额相等之保证金。

6、未依契约规定期限或机关同意之延长期限履行契约之一部或全部,其逾期违约金之金额,自待付契约价金扣抵仍有不足者,与该不足金额相等之保证金;

7、须返还已支领之契约价金而未返还都,与未返还金额相等之保证金;

8、未依契约规定延长保证金之有效者,其应延长之保证金;

9、其他因可归责于厂商之事由,致使机关遭受损害,其应由厂商赔偿百未赔偿者,与应赔偿价金额相等之保证金。

四、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金的优先权

鉴于履约保证金是一种担保,其抵扣、没收与返还的请求权要依合同、法律才产生。因此,施工单位的其他债权人(可能是材料供应商、债权银行、下包商)提出的履约保证金的请求权或法院的查封等强制措施与建设单位之优先权的界位对于当事人而言非常重要。

按法理,履约保证金是一种金钱质,是质权,优先于债权。因此,原则上,其他债权人或法院的强制措施只能在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对履约保证金结算后,对其余额主张权利。建设单位的抵扣与没收有优先权,否则,该一制度将丧失意义。

但为避免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恶意串通以逃避第三人对履约保证金的余额的主张权利,双方有可能会恶意扩大抵扣的金额或予以全部没收。在实践中应严格控制审查抵扣与没收的依据。在存在第三人对履约保证金主张权利时,抵扣与没收应遵循:若双方当事人诉诸法院的,应以法院的裁判文书为准;若第三人已申请执行的,可由执行法院裁定;没有诉讼或执行的,应各方协商一致,协商不成的,可由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五、立法建议

1、本文以上的论述,有必要法律对履约保证金作定性规定,并对其适用作倡导性的提示,具体为:在担保法或担保法解释中,明确履约保证金是一种金钱质、质权人的优先受偿权等。在建筑法或合同法中规定履约保证金的交纳方式、数额幅度、接收管理模式,并规定可以抵扣或没收的情形。在履约保证金已成为工程施工合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时候,可以让当事人有法可依或可参。

2、鉴于履约保证金单纯是交付金钱为担保方式的,对施工单位而言,压力很大,也浪费资源。因此,国际上还有其他履约担保的通行作法,具体包括权利凭证(银行定期存单、票据)、保证书等。如世行贷款项目招标文件范本《土建工程国内竞争性文件》51.3规定“业主应从保证金的开出机构所获得的索赔通知承包人”。《世行采购指南》2.38规定“工程的招标文件要求一定金额的保证金,其金额足以抵偿招标人在承包商违约时所遭受的损失。该保证金应当按照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的规定以适当的格式和金额采用履约担保书或者银行保函的形式提供。担保书或银行保函的金额将根据提供保证金的类型和工程的性质及规模有所不同。”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10.1规定“如果合同要求承包商为正确履行合同取得担保时,承包商在收到中标函之后28天内,按投标书附件中注明的金额取得担保,并将此保函或担保书提交给雇主;该保函应采取本条件附件中的格式或由雇主和承包商双方可能同意的格式。”从这些国际上通行的示范合同文本,可以看出承包商是从第三方即担保机构(可以是双方认可的银行或者符合要求的担保公司、银行或保险公司)取得相应保函或者担保书,交给招标人,当承包商没有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时,招标人有权从担保机构获得赔偿。因此,我国在立法时,可以对这些方式加以规定。

结 语

篇8:履约保证金的控制与风险防范探讨

一、投标保证金与履约保证金的区别与功能差异

投标保证金是保证投标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护采购当事人合法权利的有效措施,是一种以金钱作为信用担保的潜在处罚手段与风险防范机制,具有方便快捷有效的特点,主要是控制供应商投标时不服从管理、串标、行贿、弄虚作假、拒绝合作与执行等不良行为的,一般来说标书上会明确规定没收投标保证金成立条件,由于投标保证金强制约束力的存在,投标人的不良风气得到了有效控制,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履约保证金约束对象十分明确,就是项目中标人,设计此控制点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合同的有效而准确履行,合同是基于与标书、投标文件、现场与事后约定内容、优惠条款等一致性的原则而制定出来,有供需双方签字盖章而成立。为了控制中标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折扣与水分问题,让中标人在合同执行前交纳一定数额的履约保证金,根据合同要约随时考核验收,发现问题限时整改,否则将会没收或部分扣除履约保证金。经济处罚也许比对簿公堂来得更为有效和便利,对中标人也是很好的约束措施。履约保证金是保证合同有效执行的主要控制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从大范围来说仅是采购人经济损失的一种事后补偿而已,不能夸大其功能。履约保证金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几点:一是采购人的行为要检点。履约保证金是对中标人的单方面控制,是一种不平等条款,或者叫霸王条款,是对供应商的一种不信任,但在目前诚信制度建立不完善的条件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此时采购人一定要严格按法律法规条款处理相关敏感问题,既不能与供应商相互勾结,损害集体利益,也不能对供应商抱有成见,苛刻要求,要保持公心、廉心与包容心。二是供应商要把握好正确履约与有效维权之间的关系。履约是供应商的义务,维权是供应商的权利,要善于在两者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二、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履约保证金的功能效应

要能真正达到履约保证金所设计的控制效果,真正有效地保证合同不折不扣地完成,在法律法规没有对履约保证金管理与控制作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有些问题值得探讨。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及相关理论观点,对涉及到履约保证金管理与控制方面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希望能有助于此领域的规范化工作,促使履约保证金发挥最大的效能。

(一)收取履约保证金的主体

投标保证金必须在开标前交给采购代理机构,否则供应商的投标将视同无效投标,而法律法规对履约保证金交付给谁没有明确规定、交给采购机构与采购人也各有利弊。从表象上看, 履约保证金是与合同履行密切相关的,好象应该由采购人收取,便于及时处罚,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政府采购具有公共政策功能,这是法律条款明确规定的,笔者认为政策功能的体现是全方位的和具体的,包括对履约保证金的管理,集中采购机构也不能放任自流,不能把履约保证金变成采购人手中可以任意处置中标人的武器。其实采购人不恰当地使用履约保证金的情况时有所见,如以履约保证金作为要挟条件,迫使中标人增添或改变部分合同内容,以履约保证金抵合同预付款,合同执行完毕后履约保证金迟迟不退还或被占用,因此对履约保证金的管理应包含采购人在内,从这个角度上说,履约保证金应有集中采购机构收取,从而保持操作的连贯性、一致性,集中采购机构作为中间方,能站在公正立场上正确处理履约问题,同时也便于对采购人与供应商进行有效控制,维护双方的合法权利。

(二)收取金额及标准控制

履约保证金收取数量及标准目前很难有准确的说法,一般情况是根据采购人提出的意见来办理,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对于收取标准这个敏感问题,应该遵循几个原则:一是履约保证金的数目要大于合同预付款数目。有些采购项目由于涉及到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外购,中标人要求预付款也是合理的,也是保证合同准确执行的前提条件之一,但是我们要充分考虑合同执行的风险因素,要确保履约保证金的数目要大于合同预付款数目,从而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二是履约保证金的数目要与投标保证金持平或稍高。根据中标项目执行的难易程度,以及潜在的风险情况,履约保证金至少要与投标保证金金额相等,对于技术含量高、不能准时履约将会给采购人帶来巨大损失的项目,要适当提高履约保证金数额。三是履约保证金数额的确定要与合同付款条件联系起来,初步设想两者之间应该成反比关系,即分阶段付款条件对供应商有利时,履约保证金应该多收,反之则少收,目的是要保持适当的风险控制。

(三)收取与退还时间控制

履约保证金收取时间要与退还投标保证金时间相衔接,一般情况应该在投标保证金退还之前,中标通知书发出之后。具体的时间规定应在标书中明确注明,便于中标人操作,目前的投标文件一般会规定,中标人在收到中标通知书几天内,应按照合同规定缴纳履约保证金,否则将没收投标保证金,取消中标资格,授予另一中标候选人中标等。履约保证金的退还时间也很重要,一般在合同款已基本付清,只留下5%或10%质保金之时,此刻合同验收工作基本完成,质保金能很好地对项目若干时间段的运行情况进行风险控制,确保后续服务程序完成,履约保证金至此已圆满完成了其神圣使命。

(四)投标保证金自动转成履约保证金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县建筑管理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加拿大同一人身份证明是如何公证认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