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知识点

2024-05-26

著作权知识点(精选6篇)

篇1:著作权知识点

著作权知识介绍

一、概述

著作权,又称为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相关主体依法对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它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总称。著作财产权是无体财产权,是基于人类智慧所产生之权利,故属智慧财产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在中国实行自愿登记原则。

二、“著作权”国内最早由来

中文最早使用“著作权”一词,始于中国第一部的著作权法律《大清著作权律》。清政府解释为: “有法律不称为版权律而名之曰著作权律者,盖版权多于特许,且所保护者在出版,而不及于出版物创作人;又多指书籍图画,而不是以赅刻模型等美术物,故自以著作权名之适当也。”此后中国著作权法律都沿用这个称呼。如今华人社会通常还是使用版权一词,不过大陆地区及台湾地区对于著作相关权利的正式称呼均已不再使用版权。

三、著作权的主体

(一)作者。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创作,是指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了其他辅助工作,均不视为创作。创作是一种事实行为,而非法律行为,不受自然人行为能力状况的限制,但创作成果必须符合作品的条件,创作主体才能取得作者身份。创作本来只能是具有直接思维能力的自然人特有的活动,但单位也可在特定情形下通过其特定机构或自然人行使或表达其自由意志,因而单位也可被拟制为作者。著作权法第儿条第3款规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单位被视为作者时,可以成为完整的著作权主体,享有作者权利,承担作者义务。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当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权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权登记证书、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取得权利的合同等,都可作为认定作者的证据。

(二)继受人。继受人,是指因发生继承、赠与、遗赠或受让等法律事实而取得著作财产权的人。继受著作权人包括继承人、受赠人、受遗赠人、受让人、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和国家。继受著作权人只能成为著作财产权的继受主体,而不能成为著作人身权的继受主体,因著作人身权具有不可转让性。

(三)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只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即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 1.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著作权的;

2.其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在中国境外首先出版,30日内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视为该作品同时在中国境内出版;3.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元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

四、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

(一)演绎作品的概念。演绎作品,又称派生作品,是指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创造性劳动而产生的作品。改编,是指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翻译,是指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为另一种语言文字;注释,是指对文字作品中的字、词、旬进行解释;整理,是指对内容零散、层次不清的已有文字作品或者材料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

(二)演绎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及行使。演绎行为是演绎者的创造性劳动,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方式。演绎创作所产生的新作品,其著作权由演绎者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五、合作作品的着作权人

(一)合作作品的概念。合作作品,是指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其构成要件是: 1.作者为两人或两人以上;

2.作者之间有共同创作的主观合意。合意,是指作者之间有共同创作的意图,既可表现为“明示约定:,也可表现为“默示推定”; 3.有共同创作作品的行为,即各方都为作品的完成作出了直接的、实质性的贡献。

(二)合作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及行使。合作作品的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如果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如共同创作的小说、绘画等,其著作权由各合作作者通过协商一致行使;不能协商一致,又无正当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人行使除转让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作者。如果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如歌曲,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

六、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

(一)汇编作品的概念。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称为汇编作品。汇编作品的构成成分既可以是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及片段,如论文、词条、诗词、图片等,也可以是不受版权法保护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如法律法规、股市信息、商品报价单等。汇编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汇编材料本身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而在于汇编人对汇编材料内容的选择或编排付出了创造性劳动。在材料的选择或编排上体现独创性的数据库,可作为汇编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

(二)汇编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及行使。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由于汇编权是作者的专有权利,因而汇编他人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或作品的片段时,应征得他人的同意,并不得侵犯他人对作品享有的发表权、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权等著作权。

七、影视作品的著作权人

影视作品是指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影视作品是比较复杂、系统的智力创作工程,需要制片者、编剧、导演、摄影、演员等方面的通力合作。影视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影视作品中的剧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用的,其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

八、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

(一)职务作品的概念

职务作品是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其特征是: 1.创作作品的公民与所在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存在劳动或聘用关系;2.创作完成作品是公民的工作任务,即属于公民在该单位中应当履行的职责。工作任务有时是具体的,明确指示公民创作一部作品;有时是笼统的,由劳动合同、岗位责任制、聘用手续等作概括性规定。职务作品的认定与公民创作作品是否利用上班时间没有必然联系。

(二)职务作品的种类及著作权归属

1.单位作品。即根据著作权法第11条第3款的规定,由单位主持、代表单位意志创作并由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单位被视为作者,行使完整的著作权。2.一般职务作品。除单位作品外,公民为完成单位工作任务而又未主要利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创作的作品,称为一般职务作品。其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与单位相同的方式使用该作品。作品完成两年内,经单位同意,作者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所获报酬,由作者与单位按约定的比例分配。作品完成两年的期限,自作者向单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计算。3.特殊职务作品。这是指根据著作权法第16条第2款规定,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制作,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特殊职务作品的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

九、委托作品的著作权人

委托作品,是指作者接受他人委托而创作的作品。委托作品的创作基础是委托合同,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既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委托作品应体现委托人的意志,实现委托人使用作品的目的。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但委托人在约定的使用范围内享有使用作品的权利;双方没有约定使用作品范围的,委托人可以在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范围内免费使用该作品。须注意的是,以下两种作品不同于委托作品,其著作权归属有自己特定的规则:一是除著作权法

第11条第3款外,由他人执笔,本人审阅定稿并以本人名义发表的报告、讲话等作品。其著作权归报告人或讲话人享有。著作权人可以支付执笔人适当的报酬。二是当事人合意以特定人物经历为题材完成的自传体作品,当事人对著作权权属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著作权归该特定人物享有,执笔人或整理人对作品完成付出劳动的,著作权人可以向其支付适当的报酬。

十、原件所有权转移的作品著作权归属

绘画、书法、雕塑等美术作品的原件所有权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作品原件购买人可以对美术作品欣赏、展览或再出售,但不得从事修改、复制等侵犯作品版权的行为。除美术作品外,对载体所有权可能转移的其他作品,都要注意载体所有权变动并不必然引起著作权的变动。合同法第137条规定:出卖具有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等标的物的,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该标的物的知识产权不属于买受人。

十一、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著作权归属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是指从通常途径不能了解作者身份的作品。如果一件作品未署名,或署了鲜为人知的笔名,但作品原件持有人或收稿单位确知作者的真实身份,不属于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作者身份确定后,由作者或者其继承人行使著作权。

十二、编辑本段著作权的客体

语文著作:包含文学作品(诸如小说、诗歌)、参考作品、评论,音乐著作、戏剧、舞蹈著作,美术著作(艺术作品,例如油画、素描、和雕塑),摄影著作,图形著作(地图、技术制图及摄影以外之平面或立体图形著作物),视听著作(即内含影像及声音互相配合之影音著作物,例如电影、电视节目等等),录音著作,建筑著作,电脑程序著作。

十三、著作财产权的种类

著作财产权的种类在过去一百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原先较单纯的出版权、演出权,因电影的发明而有公开上映权、因广播及电视的发明而出现公开播送权,时至今日因因特网的普及化,公开传输权随之而生,除了这些一个接着一个出现的新型态著作权利,另外一些较传统的权利也由于人类生活型态的转变而发生变化,例如因为国际间的交流日渐频繁,著作物在各地区以及国际间的散布权问题获得重视;著作物所有人以往基于所有权拥有将该物出租的权利,规模有限,对于著作权人的利益影响不大,但由于大型连锁租书店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著作权人的利益,从而使得著作物的出租权亦须被顾及。一般来说,著作权人对于著作享有若干项基本权利,其中有一些是专属权利。他们享有使用、或根据议定的条件许可他人使用其作品的专属权。

十四、著作权人的权力

著作权人可以禁止或许可:以各种形式对各种著作进行重制,例如以印刷或录音的方式重制语文著作或音乐著作。将其著作公开口述、演出,例如将戏剧及表演著作或音乐著作公开演出、将语文著作公开口述等等。将其著作通过无线电、有线或卫星或因特网加以公开播送、公开传输。对其视听著作公开上映;对其摄影著作、美术著作、图形著作加以公开展示。将其著作翻译成其他语文,或对其加以改编,例如将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本、将英文版本改译为中文版本。受著作权保护的许多创作性作品需要进行大量发行、传播和投资才能得到推广(例如:出版物、音乐作品和电影)。因此,著作权人常常将其对作品享有的权利授权给最有能力推销作品的个人或公司,以获得报酬,这种报酬经常是在实际使用作品时才支付,因此被称作授权费/版税。

十五、时间限制

著作财产权有时间限制,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相关条约,该时限为创作者死后50年。但各国国情不同,各国国内法可规定更长的时限。这种时间上的限制使得创作者及其继承人能在一段合理的时期内就其著作获得经济上的收益。

十六、维护权力的方式

著作财产权人通常可透过行政手段或透过法院保障自己的财产权益,前述手段包括以搜索住居处的方式查找生产或拥有非法重制的(亦即“盗版的”)与受保护作品有关之物,作为证据以实施权利。权利人还可要求法院对非法活动发出禁制令,并可要求侵权者就其在财产上和表彰姓名等人格权方面所受损失负损害赔偿之责。

十七、著作人身权

著作人身权是指作者通过创作表现个人风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获得名誉、声望和维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该权利由作者终身享有,不可转让、剥夺和限制。作者死后,一般由其继承人或者法定机构予以保护。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人身权包括: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布于众的权利;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又称著作精神权利,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特点、性质:

1、著作人身权整体的不可转让性;

2、不可剥夺性;

3、个别权能的可继承性(如发表权);

4、著作人身权的永久性。该权利内容包括:

1、发表权;

2、署名权;

3、修改权;

4、保护作品完整权。

十八、科技发展与技术中立原则

著作权的种类由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大大拓宽了范围。以往随着印刷术的出现而有版权的概念,直到今日人类科技进步到透过诸如卫星、广播和光碟之类的全世界通信手段,为传播创作作品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因特网上公开传输著作是出现了新的著作权种类的一个动态,未来还有可能出现更多种类、权利关系更复杂的著作权型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积极参与正在进行的国际讨论即意图制定关于电脑世界中保障著作权的新标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著作权)条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常被统称为“因特网条约”)规定了一些国际准则,旨在防止未经许可在因特网或其他电子网络上获得和使用创造性著作的行为。

随着科技的进步,侵害著作权的方法也越来越多,甚至某些技术扮演著侵害著作权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音乐压缩格式MP3的发明大大减低音乐档案的容量,进而使得人们彼此重制或在网络上传输音乐档案更为便捷,未经许可而使用他人著作的行为也大大增加。政府可能接受著作权人检举,进行取缔下载或互相交换MP3音乐档案的行动,导致社会大众往往认为MP3音乐档案是不合法的。事实上某一项技术,除了用来侵害著作权之外,也有其他正当用途,像是录影机一样可以用来合法录制有著作权的录像带,并非所有的录影机都是用来违法重制,这时候并不能认为录影机的制造商或贩卖者有侵害著作权,此即所谓的技术中立原则:法律不会因为新科技或技术可作为侵权工具之用途,就直接认定该技术提供者必须负起侵权责任,必须负责的是使用该项新科技或技术的管理方法、是否经过著作权人的同意授权或是否符合合理使用的范围。

十九、著作权的起点、财产价值与经营

在大多数的国家,著作权是从著作完成时即开始享有,不需要经过任何官方程序。然而,许多国家设有国家著作权机关,而且法律对于作品的保护是以经过注册为前提,也有些注册著作权的目的在于确定和区分作品的题目。不过,著作权的财产概念是近代才有的,以下两个例子可供对照:中国西晋时期,京城洛阳地区的文学家左思花费十年时间,完成描写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首都山川地形与风土人情的巨著三都赋,当时人人争读此赋,热烈传抄的结果使得洛阳的纸供不应求,一日三价,从此中国以“洛阳纸贵”形容一部著作受欢迎的程度。不过,这个成语也意涵著:在过去,著作本身的价值是依附于纸的价值之上。过去中国一直在“文以载道”的观念下,不重视著作的经济利益,反而认为文章必须经世济民、广为流传,也造成著作权制度的接受度不及一般有体财产权。反观今日英国的乔安·凯瑟琳·罗琳女士,由于创作哈利波特小说,其内容富含各种奇幻构想,获得全世界许多儿童及成年人的喜爱,进而翻译成多国语言版本,甚至被改编成剧本、拍摄成为电影,介由相关著作财产权的授权,使得她名利双收,甚至比英国女王还要富有。相较于前述有实体可依附的语文著作,其著作权人得到丰富收益,许多音乐、戏剧和表演的著作权人则无法寻求法律上和行政手段上的保障,特别是全球化的结果使各类型的著作被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民所使用。也因此,许多国家有一种发展趋势:社会上渐渐出现集体管理著作权的组织或协会,就是所谓的著作权利人团体。这些著作权利人团体集体管理会员们的著作财产权,他们具有法律专门知识,并且对于国际上使用该会成员著作所须支付的授权金的收取、管理和分配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行政经验,著作权人的利益即因参与此种团体而获得确保。

二十、保障创作者和资讯流通的平衡点

著作权是以表彰创作者及给予合理报酬的方式鼓励创作者,从而保障著作权对于人类创造力至为重要。这种权利制度使创作者确信在传播其作品时可不再担心遭受未经许可的重制或盗版。因为这种制度性保障而不断产生的创意使全世界人类享有更多、更好的文化、知识及娱乐的乐趣。从另一方面来说,有云“人不必当巨人,只要站在巨人的头上,就可以和巨人看得一样远”,这句话是在说明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于知识的累积,人类基于过去社会经验的传承得以更加快速地发展文化、知识与娱乐,假如过度保障关于著作的私人权利,将使得资讯无法流通、知识亦无从累积。从而,有人主张知识财产权是人类公共财产,应由全体人类所共享,例如维基百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创作共享(Creative Commons,简称CC,中国大陆正式名称为知识共享)亦提出保留部分版权(some rights reserved)的概念,希望为资讯流通和保护创作者两方面重新取得平衡。由上述二点可知,如何在保障著作权人的利益以激发思考及促进人类文明继续进步这两个面向上取得平衡点,是在制定著作权相关法令的重要思考,法令中合理使用(fair use)的条文即往往是这两个面向互相拉扯所得到的结果。

二十一、著作权与保障创作者之关系

创作者不等同著作权持有人。为了使作品能获得最大商业利益,不少作品(尤其是商业创作如电影、流行歌曲)的著作权持有人多为商业机构(如娱乐机构),而非创作者本身。结果是著作权带来的报酬(尤其是经济报酬)实际上多会到了商业机构手中。因此著作权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究竟是保障了创作者的利益,还是保障了商业机构的利益,早已有人提出质疑。日本音乐著作权协会(JASRAC)便因垄断著作权收益(2005年为99.3%)而备受批评。曾有创作者从来没有因自己的作品,从JASRAC得到任何著作权收益分帐,却在使用自己的作品时,被JASRAC要求缴交著作权费用,否则采取法律行动。(其他批评还有财政透明度不足、高层收入过高、滥收著作权费用等)。

著作权保障年期

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是著作人身权,对此三种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没有时间限制。而发表权虽然也是著作人身权,但其与著作财产权一样,有保护期的限制。

一般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电影作品和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

二十二、相关法律《著作权法》部分展示

《著作权法》第九条 著作权人包括:

(一)作者;

(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著作权法》第十条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六)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八)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十)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十一)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十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十三)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十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十五)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十六)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十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我国的著作权制度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著作权一般被习惯称呼为版权,凡是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都享有著作权;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也依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著作权。

在中国,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符合著作权保护条件的作品,通常是能以某种物质复制形式表现的智力创作成果,因此不排除对未被有形载体固定的口述作品的保护。而不像英美法那样要求作品必须固定在有形载体上。

二十三、著作权上职务作品的定义

职务作品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为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而创作的作品。其中的“工作任务”是指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中应当履行的职责。职务作品分为一般职务作品和特殊职务作品。特殊职务作品限于《著作权法》第16条第二款规定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主要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它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物质技术条件”是指该法人或者该组织为公民完成创作专门提供的资金、设备或者资料。另一种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凡不属于特殊职务作品的职务作品就是一般职务作品。

认定职务作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作品的作者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即作者与该单位具有劳动关系,作者有权从单位定期领取劳动报酬,享受该单位为工作人员提供的工作条件,同时就接受单位在劳动合同范围内安排的任务,并接受单位在工作上的必要的监督和指导。(2)创作作品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单位的性质而提出的工作任务。(3)创作作品应当属于作者的职责范围,单位在作者的职责范围之外并在单位的正常业务之内委派作者完成某些作品,除非双方有新的约定,不属于法定的职务作品。(4)作品基本上是依作者自己的意志创作,而不是依单位意志创作。如果是按照单位的意志创作的作品,不是职务作品,而是单位作品,即应视单位为作者的作品。

二十四、职务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和行使

一般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享有,但是单位在其业务范围内有权优先使用该作品。同时,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可见,一般职务作品的作者享有著作权,而单位享有优先使用权和两年的专有使用权。作品完成两年内,如单位在其业务范围内不使用,作者可以要求单位同意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单位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在作品完成两年内,经单位同意,作者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所获报酬,由作者与单位按约定比例分配,作品完成两年后,单位可以在其业务范围内继续使用。作品完成两年的期限,自作者向单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计算。特殊职务作品的著作权除署名权外归单位享有,署名权由作者享有。这是因为,这类职务作品的创作必须借助于单位的资金、设备、技术资料,并且作品一旦发生错误造成经济损失也需由单位来承担。因此,由单位来享有著作权,可以平衡双方的利益。而由于署名权是一项人身权利,不具备任何财产性质,同时作者是职务作品的事实创作者,法律因而规定署名权归作者享有。

二十五、著作权的保护期限

著作权的保护期如下:

1、作者为公民,其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亡后50年。合作作品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加死亡后50年,从最后死亡的作者的死亡时间起算。

2、法人作品,保护期自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未发表,创作完成50年。

3、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保护期自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未发表,创作完成50年。

4、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保护期为50年(自首次发表),但作者身份一经确定则适用一般规定。

5、出版者的版式设计权的保护期自首次出版后10年。

6、表演者享有的表明身分;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等保护期不受限制;其他自该表演发生后50年。

7、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的保护期自首次制作完成后50年。

8、广播电台、电视台享有转播、录制/复制自首次播出后50年。

篇2:著作权知识点

第一节著作权与著作权法

一、著作权

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对其所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

(一)著作权的权利范围

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人身权:与作者的人身不可分割、不直接涉及财产。财产权:可以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收益。

广义的著作权包括邻接权。这是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指作品的传播者就其传播作品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创造性劳动和投资而享有的权利。

(二)著作权的特征 1.无形性

著作权与所有权: 著作权:无形财产权。

著作权的客体的存在,不以其在有形载体上的固定为要件,著作权人享有著作权也不以实际占有有形物为要件。所有权:有形财产权。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转移后,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画家出售了画作,只表明画家不再拥有该画作的所有权,但是仍拥有该画作的著作权。

2.专有性(垄断性、排他性)

只有著作权人才享有对作品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

3.时间性(著作权人身权中的发表权和著作权的财产权具有时间限制)4.地域性(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

二、著作权法

(一)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

立法目的: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立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我国著作权法与国际著作权保护

2001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时,立法机构更是充分考虑了《伯尔尼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即《TRIPS协议》等国际条约的规定)。

(三)国际著作权公约

1.《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伯尔尼公约》)产生时间最早

1886年诞生,五次修订,最后一次修订所形成的文本是1971年巴黎文本,我国于1992年加入。

(1)国民待遇原则(2)自动保护原则(3)独立保护原则(4)最低保护原则 2.《世界版权公约》

1952年诞生,1971年修订,我国1992年加入。

保护水平相对《伯尔尼公约》较低,比如保护期短,规定非自动保护原则。3.《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由世界贸易组织确认(1)作用:是一部带有强制性措施的国际知识产权条约。第一个将知识产权纳入世界贸易范围的国际条约。

以贸易报复方式解决知识产权争端,是它建立的一种机制。

(2)宗旨:为了减少国际贸易中的阻力,促进对知识产权实施充分、有效的保护,并保证相关的保护措施与程序不成为合法贸易的障碍。

(3)内容要点:著作权保护思想的表达,不保护思想本身。

4.两个“国际互联网条约”涉及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律规范

两个条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

特点和背景:主要解决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及其相关权利保护问题。内容要点:不仅限于互联网上的著作权保护,还涉及网络环境以外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5.《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授权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日内瓦公约》)

第二节著作权的主体和客体

一、著作权的主体

著作权是一种民事权利。

著作权的主体分为原始著作权主体和继受著作权主体。原始著作权主体:

自然人作者;

视为作者的组织(法人、其他组织);

作者身份的确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是作者。

继受著作权主体:

著作权继承者和受遗赠者:继承财产权,保护人身权(作者生前未发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确表示不发表,可由继受著作权主体行驶发表权)

国家成为著作权主体有五种情况:

作者生前无偿捐赠; 作者遗嘱死后捐赠; 作者无继承人和受遗赠人;

法人或其他组织变更或终止后无承受人的,国家享有著作权的作品,由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国家版权局)管理;

由国家主持创作或者投资创作的作品,其著作权归属国家。

二、著作权的客体

(一)作品的特征(我国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其特征有:)

著作权保护对象的作品,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这一概念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著作权保护的对象仅限文学、艺术和科学范围内的智力创作成果。

二是作品必须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能够感知。著作权法保护的是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不是作品的思想观念。

三是作品必须具有可复制性,可以通过印刷、绘画、摄影、录制、表演、放映等形式再现。

四是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即作品对于思想观念的表述是原创性的。

(二)我国著作权法对作品予以保护的原则 1.国籍原则

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从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就享有著作权,受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

2.互惠原则

两个国家若签订有双边协议或者共同参加了某个国际条约,便相互给予对方国家的作者以国民待遇。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3.地域原则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30日内)出版的,受本法保护。

(三)我国著作权法给予保护的作品种类

文字作品 口述作品

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美术、建筑作品 摄影作品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程序及其文档 其他作品

(四)国家对作品的出版传播依法监管

第三节著作权的内容

一、人身权(精神权利)

是指作者通过创作作品而获得的与其人身不可分割、不直接涉及财产的权利。发表权 署名权

修改权:任何人对他人的作品都不能擅自修改。

未发表的作品:作者可以任意修改。

已发表的作品:要受到一定限制,不能损害他人(如出版社等)的权利。

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作品不被歪曲、篡改的权利。

歪曲:对作品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实施有违作者创作意图的故意改变。

二、财产权(经济权利)

是指可以为著作权人带来经济收益的权利。

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12项权利。

出租权:只适用电影作品、计算机软件。文字作品、美术作品不适用。展览权: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和复制件。

A的美术作品原件卖给了B,B享有展览权,但是著作权仍然属于A。

表演权:分为公开表演、机械表演。

放映权:电影作品、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广播权 摄制权 其他

三、邻接权

(一)邻接权的概念

邻接权是指作品的传播者就其传播作品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创造性劳动和资金投入而享有的权利。

作品的传播者包括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对邻接权人的保护水平没有对著作权人的保护水平高,如录音录像制作者不享有对其录音录像制品的表演权和广播权,而版式设计权的保护期仅为首次出版后的10年。出版者:版式设计权,保护期为10年 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权利

录音录像制作者:不享有表演权、广播权。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禁止他人未经许可传播。

(二)邻接权的种类与内容 出版者(出版社、期刊社):对其出版的图书或者期刊的版式设计,享有专有权利。表演者:表明表演者身份;

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

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因此而获得报酬; 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并因此而获得报酬; 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因此而获得报酬。

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的权利,是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因此而获得报酬。广播电台、电视台:是禁止他人未经许可而将其播放的广播或电视进行传播、录制在音像载体上,以及复制音像载体。

(三)邻接权人的义务

表演者:使用他人作品演出的,应当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如果演出是由他人组织的,由该演出组织者取得著作权许可,并支付报酬。

录音录像制作者:使用他人作品制作录音录像制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使用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制作记录表演情况的录音录像制品,应当同表演者订立合同,并支付报酬。

许可他人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录音录像制品时,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表演者许可,并支付报酬。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未发表的作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播放他人的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应当取得制片者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播放他人的录像制品,还应当取得著作权人、录像制作者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第四节著作权的归属与保护期

一、著作权的归属(著作权法的核心问题)

著作权的归属是指著作权归谁所有。

一般作品: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其他作品:演绎作品、汇编作品、电影作品、职务作品、委托作品等具体情况分部对待。

(一)演绎作品(派生作品)是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再创作而产生的新作品,如改编作品(改编者享有)、翻译作品、注释作品、整理作品等。

演绎作品的著作权由演绎作品作者享有。因为演绎作者在改变已有作品类型的过程中,也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

必须保护原作品的完整性,忠实于原著的主题、内容。在演绎作品中要指明原作者姓名

若原作品尚未进入公有领域,应当事先取得原作者授权。不过,符合法定许可和合理使用条件除外。

(二)汇编作品

报纸、期刊、百科全书、选集、文集、数据库。

汇编人享有汇编作品的著作权。应尊重原作品著作权人的人身权。

若原作品尚未进入公有领域,汇编人应事先取得原作品著作权人的授权。

使用汇编作品时,若原作品尚未进入公有领域,使用者应向汇编人核原作者支付报酬。

(三)电影作品

电影作品的著作权赋予制片人。

编剧、导演、摄影者、作词者、作曲者等应享有署名权。

分项著作权:剧本、音乐等可用单独使用的部分,使作者有权单独使用。比如:电影作品的编剧可以不经制片人的许可,将电影剧本单独交给出版社出版。

(四)职务作品(雇佣作品)

是指自然人为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单位)的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但单位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

作者享有署名权,其他权利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但单位可以给予作者奖励。这样的职务作品有: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

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在这两年内,经过单位同意,作者可以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但所获报酬应由作者和单位按约定的比例分配。

(五)委托作品

反映的是委托人的思想观点和委托人的创作技巧。

委托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约定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二、著作权保护的期限

分为无限期保护、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首次发表后50年三种。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适用首次发表后50年的原则。

第五节著作权限制

一、合理使用

就是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使用他人的已发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也不向其支付报酬的合法行为,但应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合理使用是对著作权中某些财产权在行使上的限制方式之一。

第一,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第二,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而复制本单位收藏的作品。第三,免费表演已发表作品

不属于免费表演:没有获利的收费演出;不向观众收取费用,但向表演者支付报酬的演出;向观众收取费用,但不向表演者支付报酬的演出。第四,对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第五,将中国作者已发表的汉语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第六,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二、法定许可

法定许可须付酬,合理使用不必付酬。

第一,制作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使用他人作品制作录音制品,要适用法定许可,必须是作品已经被授权合法制成录音制品。

第二,广播权的法定许可。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

第六节著作权的许可使用和转让

一、著作权许可使用和转让的区别

(一)著作权归属

许可使用:不改变著作权的归属;只是使用权的暂时转移,被许可法无处分权。

许可方:财产权的所有人。

被许可方:不能成为著作权的主体,财产权的暂时有偿使用(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可以使用财产权),无权处分财产权。

转让(买断)受让方:取得所有权,成为著作权的主体,成为新的著作权人,有处分权。转让一般无时限。

(二)处分权

许可使用:被许可方只能按照许可使用合同约定的方式、地域范围和期限使用作品,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能将其获得的使用权再许可第三人使用。转让:受让人则不仅自己可以使用作品,也可以将所获得的权利再转让给他人或许可他人使用,并且无须取得原著作权人的同意,因为受让人有处分权。

(三)诉讼

被许可人取得的如果是非专有使用权,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任何受让人对侵犯其财产权的侵权人均可提起侵权之诉。

(四)使用费与价金

许可使用:被许可人支付的是著作权使用费。转让:受让人支付的是著作权的价金。

二、图书出版合同要点

前言:合同双方的名称、地址,作品名称和作者署名 正文:图书出版合同的主体 合同生效日期 尾部:合同双方的签字盖章及签约时间

三、著作权转让合同

(一)作品的名称

(二)转让的权利种类、地域范围

(三)转让价金(根据作者在创作作品过程中所付出的精神劳动和物化劳动;该作品在使用过程中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交付转让价金的日期和方式

(五)违约责任

(五)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

第七节著作权的侵权与法律保护

一、著作权侵权的类型与具体行为

(一)著作权侵权的类型 1.财产权侵权

指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复制、发行、演绎、表演、展览等方式违法使用有关作品,另外还包括侵犯邻接权的行为,如侵犯表演者权、录制者权、广播组织权和出版者的版式设计权等。

2.人身权侵权

侵犯发表权:擅自将他人作品公之于众 侵犯署名权:书刊出版者把作者的署名印错

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改编者歪曲、篡改作品的思想内容 侵犯修改权:编辑人员擅自修改作品的主要观点或内容

(二)著作权侵权的具体行为

1.只须承担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

(1)侵犯著作权人人身权利的行为

①侵犯发表权: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

②侵犯发表权和署名权、剽窃他人创作成果: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独立创作的作品发表。

③侵犯作者保护作品完整权:歪曲、篡改他人作品,有损他人声誉。

④侵犯著作权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双重特征:剽窃他人作品:逐字逐句原封不动地抄袭他人作品;将他人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稍作改动,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

(2)侵犯著作权人财产权利的行为

①侵犯展览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式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②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

③侵犯出租权:未经电影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作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作品。

(3)侵犯邻接权的行为

①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

②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

(4)其他侵权行为

2.还须承担其他责任的侵权行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1)侵犯著作权人财产权利的行为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

(2)侵犯邻接权的行为

①未经表演者许可,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②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③未经许可,播放或者复制广播、电视。

(3)与信息网络有关的侵权行为

①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

②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

(4)侵犯专有出版权

承担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5)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

既侵犯作者精神权利,又属于制作、出售假冒作品的行为。

二、著作权纠纷的处理

(一)著作权纠纷的种类:著作权侵权纠纷、著作权合同纠纷

著作权人之间

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人之间 著作权人与作品传播者之间

著作权人与邻接权人之间以及任何与著作权或邻接权有关的第三人之间

(二)著作权纠纷的处理方法

1.调解

调解不是解决著作权纠纷的法定必经程序,必须贯彻双方自愿原则。诉讼前和诉讼中均可进行。

2.仲裁

著作权仲裁主要适用于著作权合同纠纷。

没有书面仲裁协议,也没有在著作权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大都不能提请仲裁,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3.诉讼

二审判决即为终审判决,必须执行。

(三)著作权纠纷的诉讼时效

侵犯著作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自著作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四)诉前临时措施

1.诉前责令停止侵权和财产保全

一是查清事实,掌握确凿证据;二是提出申请应以书面为准。向侵权行为发生地所在地或被申请人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人民法院收到申请后,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书面裁定。

2.诉前证据保全

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证据保全措施后15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解除保全措施。

第八节出版单位与著作权

一、依法尊重作者的权利

(一)尊重作者署名权

出版单位在作品署名问题上出现失误:漏署作者姓名、错印作者姓名、擅自将合作作者已商定的排名顺序予以变更。

如果合作作者事先没有约定,出版单位可以按照创作作品付出的劳动多少、作品排列顺序、作者姓氏笔画等确定署名顺序。

(二)慎重修改作品

只有作者本人才有权自行或授权他人修改自己的作品。

出版单位的编辑必须充分尊重作者的修改权,除了对引文、数据方面的确凿错误与不符合语言文字规范之处的修改外,其他方面的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或符合法律的规定。

(三)明确作品使用方式和所涉权利种类

(四)使用作品及时支付报酬 出版单位与著作权人事先在出版合同中约定报酬标准低于国家版权局规定标准的下限,可仍按合同约定支付。

出版单位与著作权人事先未在出版合同中约定报酬标准的,出版单位可能会被判定按国家版权局规定标准的上限支付报酬。

出版单位可以与著作权人在出版合同中约定不支付报酬。

二、依法保护出版单位的权利

(一)出版社的权利 1.专有出版权

出版社:著作权人授予出版社的复制权和发行权。

出版权分为“非专有出版权”和“专有出版权”。非专有出版权:仅仅有权将该作品复制后发行,但无权禁止他人出版该作品;专有出版权:不但意味着有权将作品复制后发行,而且还意味着有权排除包括著作权人在内的任何人以同样方式出版该作品。

2.修改、删节权

图书出版者经作者许可,可以对作品修改、删节、但不能歪曲、篡改作品。

3.重印、再版权

如果图书脱销后,出版者拒绝重印、再版,著作权人就有权终止合同,著作权人可以把书稿交给其他出版社出版。

判断图书脱销的标准是著作权人寄给出版者的两份订单在6个月内未得到履行。

4.版式设计权

表现为专有复制权,保护期为10年。美术设计享有著作权保护,不在版式设计权的保护范围之内。

(二)期刊出版单位的权利 1.汇编作品著作权 2.版式设计权 3.禁止“一稿多投” 4.转载、摘编权

著作权法规定的“转载”是指报纸、期刊登载其他报刊上的作品。

5.文字性修改权 6.非专有出版权

篇3:著作权知识点

1 科技文章的修改应当以作者为主

科技论文通常是作者或其团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对所从事的工作, 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撰写而形成的作品;以论文的形式, 表达作者的工作经验, 科技成果, 学术思想, 观点。作者投到期刊编辑部的文章, 首先要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审稿, 以确定有无发表价值;并提出修改意见。编辑部再将文章退还作者行进修改, 为了提高文章质量, 有时还会进行第2次或第3次修改;然后再返还编辑部, 由编辑进行相应文字改动, 体例上修改使文章符合刊物发表需要。由于科技论文的专业性很强, 笔者认为只能由作者履行修改文章的权利, 成为权利主体和主导者;只有这样才能真实的体现作者的学术思想, 观点。编辑的改动, 如果涉及文章内容应事先与作者沟通, 这样可以避免违背作者原意, 甚至产生歧义;下面笔者通过2篇已发表的论文, 比较经编辑修改与作者修改对文章原意表达的影响, 来说明作者履行著作修改权的重要性。

1.1 改动不当造成违背作者原意

实例1, 这是一篇刊登在世界临床药物杂志2010年第7期的临床研究论文, 题目是“泌尿系感染患者尿白蛋白, 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升高的临床意义”。作者历时4年, 对两百多例泌尿系感染患者长期研究后认为:“当泌尿系感染患者尿白蛋白, 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升高, 而无可以引起同样升高的肾小球疾病时, 上述尿液检查结果, 表明患者的肾脏可能受到细菌感染, 可以帮助诊断患者是否发生肾盂肾炎”, 这对患者治疗方法及治疗时间选择及预后判断很重要。这篇文章挑战了传统观点, 传统观点认为, 尿白蛋白 (MAU) , 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MAU/Cr) 升高, 通常反映了肾小球疾病;而作者认为非肾小球疾病, 如发生肾盂肾炎时也可出现同样升高, 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MAU, MAU/Cr及a1-MG检测, 治疗前MAU升高者共有46例, 测值范围为22.5~795.9 mg/L, [平均 (94.8±151.8) mg/L];MAU/Cr升高者共有38例, 测值范围为2.38-80.8 g/molcr, [平均 (15.9±16.6) g/molcr];, a1-MG升高者共有12例, 测值范围为12.98~308.6mg/L, [平均 (57.6±77.9) mg/L];治疗后46例患者中, MAU仍升高者7例, 全部46例患者的测值范围为0.5-60.7mg/L[平均 (16.2±17.7) mg/L];MAU/Cr仍升高者13例, 全部46例患者的测值范围为0.07~12.99g/molcr;[平均 (2.48±2.95) g/molcr];“际上MAU/Cr, 在治疗前升高者为38例,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也应该是38例;不应该改成46例, 作者改回到38例, 避免了前后矛盾。”a1-MG仍升高者1例, 全部46例患者的测值范围为0.15~13.95 mg/L[平均 (6.5±4.2) mg/L];同样, a1-MG仍升高者治疗前是12例,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只能是12例;作者改成, “12例原升高患者的测值范围为0.15~13.95 mg/L[平均 (6.5±4.2) mg/L]。

在这一段文稿中, 编辑修改数字试图使文章表达更顺畅, 更有可读性, 简明意骇;但编辑错误理解了作者的原意, 在MAU, MAU/Cr及a1-MG检测病人数上出现错误。作者的原文是MAU升高者有46例, MAU/Cr升高者有38例, a1-MG升高者有12例, 统计的是上述3个检查项目升高者的测值范围与平均值。由于编辑不了解作者研究方法, 以为3个检查项目人数相等, 加之改动前没与作者沟通, 故出现错误;像这样的改动, 属于对内容的改动, 编辑应该事先与作者沟通, 否则改得不好, 会违背作者原意。还好, 作者在校对清样时发现了文章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否则会对读者产生误导, 并影响文章的科学性及质量。

1.2 改动不当造成产生歧意

实例2, 这是一篇发表于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年第9期的文章, 题目是“静滴左旋氧氟沙星引起高血压2例”, 是一篇报道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章。

(1) 作者原文描述

患者女性, 53岁。因尿频, 尿急, 血尿伴腰酸2天于2009年11月26日就诊, 既往有类症状3年余, 无高血压病史, 1月前体检血压110/70mmHg。查体:T 37.8℃、P80次/min、R20次/min、BP120/70mmHg。心肺无异常。膀胱区压之不适, 双肋腰点压痛, 双肾区无叩痛。化验血常规WBC11.5X109.L-1, N 0.81.6, L 0.127, M 0.031, E 0.026。尿白细胞酯酶+++, WBC>50/HP, RBC>50/HP;尿培养无细菌生长, 肾功能正常。诊断:泌尿系感染 (慢性肾盂肾炎?) 。予以0.3%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 (来立信) 100ml Bid静脉滴注 (来立信, 批号1091017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中间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维生素c2g静滴;治疗8天后症状基本消失, 复查尿常规正常。

(2) 编辑修改后文稿

前面的部分未作修改, 文字与作者相同。但在治疗描述部分进行改动, “予以0.3%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 (来立信, 批号1091017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100ml ivd bid,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维生素c2g静滴。”治疗8天后症状基本消失, 复查尿常规正常。

编辑对治疗部分的改动, 会使人觉得0.3%左旋氧氟沙星注射 (来立信) 100ml是加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维生素c2g静滴的。但实际上来立信100ml, 是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30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 已经配制好了, 可以直接静滴, 无须再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但如果编辑改成, 0.3%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100ml ivd bid, 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维生素c2g静滴, 这样就和作者原意一致;不会有多种理解, 不会引起读者误解。最终发表时, 作者改成“来立信100ml ivd bid, 同时5%葡萄糖液250ml, 维生素c2g, ivd, qd。”这段文字的意思是为了增加来立信100ml ivd bid的效果, 在2瓶来立信之间要加一组5%葡萄糖液250ml, 维生素c2g的液体。在医学领域, “加入”, 通常指将某种药物加到某组液体内。编辑之所以这样改动, 可能是受另一例病例报道的影响, 那一例治疗, 是使用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 (左克) 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这一改动, 也说明编辑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 这种改动也属于对内容的改动, 编辑应该事先与作者沟通, 如果沟通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按编辑改的刊出会使人产生歧义, 闹出笑话, 既影响作者声誉, 也影响编辑部声誉。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修改权, 既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保护作品完整权, 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 篡改的权力”。“图书出版者经作者许可, 可以对作品修改, 删节”。报社期刊社可以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 删节。对内容的修改, 应当经作者的许可。”这不仅明确了作品修改权属于作者本人, 而且规定了编辑的修改权限。修改与否, 怎么修改以及是否授权他人修改, 都应根据作者的意愿, 编辑人员不应强制。这种权力的特别规定就是说编辑对作品的修改, 删节是有限的, 修改文稿时不得改变作品的完整性, 否则就是侵权。可见修改与修改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2]。修改权的立法目的主要在于维持作品与作者思想, 观点的一致性, 它体现了作者的精神利益, 专为作者而设, 故具有人身专属性特征, 不得转让, 原则上他人也不得代为行使。修改权的效力主要在于排除他人对作者修改自由的干涉, 作者死亡之后, 自然无修改意图可言, 除非其在生前明确授权他人代为修改, 作者的继承人不得依据自己的意志修改作品, 除作者明确授权外, 作者的继承人也不得代为行使[3]。

2 编辑修改权与作者修改权的平衡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 作者在完成其作品后就享有著作权, 同时也

享有对自己作品的修改权, 这是一种主动权利。有作者认为“编辑的修改权是以职务为依托, 是基于职务才享有的权利, 这是一种被动的权利。同时, 编辑对稿件的修改, 还要按照 (著作权法) 取得作者的授权。作者的授权, 主要以合同, 稿约的形式表现出来, 作者同意编辑对稿件修改, 编辑才能对稿件进行修改;否则就构成了侵权。报社, 期刊编辑除了可以做些文字性修改删节外, 对内容的修改也必须征得作者同意, 否则也同样构成侵权”[4]。但实际上, 相对于编辑部作者是弱势, 为了使文章能发表, 通常作者都会同意编辑部编辑对其稿件的修改。关键是编辑怎么改?以笔者多年投稿的体会, 觉得编辑对稿件进行修改是必要的, 通过修改可以使你的文章变得文字通顺, 符合刊物的发表要求, 有利于读者阅读;但对内容的修改一定要征得作者同意, 否则你的修改, 可能会影响作者思想, 观点, 认识的表达;有时可能会因编辑修改不当, 造成错误, 或误解。像文中所举的2个例子, 前面作者已多次修改, 但在清样阶段编辑还对文章进行修改, 说明编辑对维护作者著作权的意识还不强, 因为编辑的想当然和专业知识的问题造成错误和让人可能产生误解的改动;还好笔者发现错误, 并改正, 否则刊出就会对作者和期刊造成不良影响。通常编辑的文字修改功夫要高于作者, 但专业知识作者会更丰富, 所以对科技论文的修改应该以作者修改为主, 编辑修改为辅, 这里并不是说编辑修改不重要, 其实我的前面所举的第一篇论文, 因为编辑的文字修改后使文章质量提高不少, 但对内容修改时编辑一定要与作者多沟通, 这样可以避免修改错误, 有利于提高文章质量。作者和编辑的关系, 好比“红花与绿叶, 红花还要绿叶配, 这样花才更鲜艳”。这里作者应该是“红花”, 而编辑就是“绿叶”。有作者认为“作者与编辑是一对矛盾, 作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居主要地位, 编辑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居从属地位。一篇文章的好坏, 最终不是取决于居次要地位的编辑, 而是取决于居主要地位的作者”[1]。

编辑对文章的修改应当着重什么方面?文献认为编辑修改的重点主要包括:“数, 字, 词, 句, 标点, 符号,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 作出合乎规范的, 标准化的修改;对段落, 结构安排作技术上的处理。对作品中不甚正确的资料和数据作认真的核实和补全, 对作品中的引文, 参考文献做查核与补充;对内容摘要, 关键词等作合理的增补或删减;对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是, 不改变作品的基本论点和论据, 保护作品的完整性。对关键性的可能改变作品观点的字句要与作者协商解决, 不要妄加改动”[4]。编辑对稿件修改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可改可不改者, 不改;可删可不删者, 不删;必须修改时, 一定要改的正确合理, 并征得作者同意;对原稿改动较多时, 一定要送作者复阅, 必须修改的内容请作者自己进行。总之编辑修改加工稿件应在尊重作者, 保持原作品思维, 脉络和行文风格的前提下进行, 因稿而异, 各有侧重”[5]。

“而作者的修改, 则重在对作品内容的修改, 主要涉及:对作品中主要观点及论据的修改, 对支持作品观点的数据, 材料的增补或删减;对作品的思想导向性等”[4]。总之为了向读者奉献一篇好的作品, 一本好的, 受读者欢迎的期刊, 需要作者, 编辑的共同努力, 依赖他们互相尊重, 互相理解, 互相支持, 当然还有审稿专家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好的精神食粮, 使期刊成为人们的良师益友;为科技, 文化, 教育等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伯林.编辑侵犯作者修改权:原因与防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21 (2) :108~110

[2]张文.也谈期刊编辑的著作权意识[J].编辑之友, 2010, (6) :110~112

[3]李琛.被误读的修改权[J].中国专利与商标, 2004, (3) :71

[4]李法惠.编辑修改权与作者修改权的区分[J].中国出版, 2006, (5) :59~60

篇4:著作权知识点

中美知识产权保护和执行案是第一个涉及TRIPS协定执行条款和国内刑法的案件。中国在该案中获得了重要胜利,该案裁决对于知识产权领域的执法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赢得“法律技术上的胜利”

关于《著作权》法,美国声称,对于在中国没有获准出版或发行的作品,《著作权法》第4条第一句拒绝提供任何著作权保护。在这方面,美国虽然胜诉,但范围有限。专家组裁定,美国仅仅证明,《著作权法》第4条第一句对内容已被确认违法的作品(包括整体上未获通过的作品以及编辑本通过了内容审查但原本中被删除的部分,如果被删除的部分仍然可以构成作品)拒绝了著作权保护,与TRIPS协定并入的《伯尔尼公约》(1971)第5(1)条不符。对于从未提交内容审查的作品、等待内容审查结果的作品、编辑本已获准在中国发行的作品的未编辑本,美国请求未获支持。因此,专家组裁决大大缩小了美国请求的范围。

对于内容已被确认违法的作品,《著作权法》第4条第一句无疑与《伯尔尼公约》第5(1)条和TRIPS协定第41.1条不符。但中国仅在狭窄的范围内败诉。

从实际角度看,美国虽然在狭窄范围内获得了胜诉,但意义不大。首先,TRIPS协定排除了精神权利,只保护作品作者的财产权。其次,专家组裁决虽然要求对被禁作品提供私人维权手段,但实际意义不大。如果有人侵犯了其著作权,著作权人借助《著作权法》维护其私人权利将没有什么意义,因为著作权人无法从侵权人那里获得损害赔偿,反倒是有助于公权力的介入,维护公共利益。最后,专家组裁决并不影响中国进行内容审查的权力。因此,美国赢得了“法律技术上的胜利”。

关于专家组裁决的实施,我们认为,对于内容被确认违法的作品或其部分,完全拒绝保护已不可行,在修改《著作权法》第4条第一句时,与DSB建议文字和精神相符的一种理解是,内容被确认违法前,所有作品都根据《著作权法》第2条,自创作完成之日起获得著作权保护。但是,一旦内容被确认违法,中国可以对内容不合法的作品限制有关经济权利(例如复制、发行等,目的是防止内容不合法作品对公共利益的侵害)。并且,此种决定具有追溯效力。追溯效力具有实际意义。例如,如果著作权人起诉了侵权者,侵权者可在诉讼中请求确认侵权作品违法,一旦法律或其他机构确认侵权作品本身违法,法院可终止诉讼,根据有关法律制裁侵权者。

海关措施败诉条款无实际意义

关于海关措施,美国指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以及海关总署的一项公告,指控中国海关在处置没收的侵权货物时存在一个强制性顺序:首先,转交给社会公益机构或有偿转让给权利人;其次,去掉侵权特征后拍卖;最后,销毁。美国认为,对于某些产品而言,这种顺序造成海关不能直接销毁侵权货物,违反了TRIPS协定关于各成员至少赋予海关当局销毁或在商业渠道之外以避免对权利持有人造成任何损害的方式处置侵权货物的权力之规定。此外,美国主张捐赠和转让给权利人的做法都会对权利人利益造成损害,违反了TRIPS协定关于商业渠道之外的处置应采取“避免对权利持有人造成任何损害的方式”原则。

美国的意图很清楚,对于海关没收的侵权货物,中国海关只能全部销毁,不应采取其他方式。专家组支持中国海关的大部分做法,只在一个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上的法律问题上支持了美国的请求。

专家组首先裁定,TRIPS协定第59条意义上的“侵权货物”只包括进口货物,不包括供出口的货物,由于中国海关措施也适用于供出口的货物,中国提供了高于TRIPS协定最低标准的保护。

其次,专家组承认了中国有权赋予海关拍卖货物的权力,各成员有权规定处置侵权货物的各种方式的优先顺序。

再次,基于对中国海关措施的正确理解,专家组没有接受美国关于拍卖具有强制性的主张。

第四,关于对公益机构的捐赠,美国提出了三项主张:海关捐赠的缺陷或危险产品不仅有损权利持有人的声誉,而且会使权利持有人面临损害赔偿请求的风险;海关捐赠的低质量产品损害了权利持有人的声誉;海关捐赠的侵权货物可能会进入商业渠道,损害权利持有人的利益。专家组审查后裁定,中国海关对公益机构的捐赠没有违反TRIPS协定第59条。关于第一项主张,专家组认为,《条例》和《实施办法》都强调侵权货物“可用于公益事业”,因此海关不会把缺陷产品或危险产品捐赠给公益机构。关于第二项主张,专家组认为捐赠中的特殊情势不会导致捐赠品的接受者混淆假冒商标或盗版产品的原产地。关于第三项主张,专家组认为中国海关采取的监督被捐赠产品使用的一系列措施基本上保证被捐赠产品不会返回商业渠道。

第五,关于对权利持有人的销售,专家组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评估。但专家组注意到,对权利持有人的销售是自愿的,因为销售需要权利持有人的同意。

最后,关于假冒商标货物,专家组裁定,中国海关措施导致拍卖仅仅去掉商标后就将侵权货物投放商业渠道,违反了TRIPS协定第59条并入的第46条第四句规定的一项原则:“对于假冒商标商品,除例外情况,简单去掉非法贴附的商标应不足以允许将该产品投放到商业渠道之中。”专家组没有接受中国关于评论程序、保留价以及剥夺权利持有人利益等主张。

从实际角度看,美国在海关措施方面的惟一胜诉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中国海关实践中从未拍卖过任何进口侵权货物。根据中国海关准备的未受质疑的统计数据,2005-2007年根据海关措施处置或销毁的侵权货物价值的99.85%是供出口的。因此,只有0.15%是进口货物,而处置这些进口货物,没有一件使用了拍卖方式。中国需要做的,或许仅仅是对原规定的文字略做调整。

關于专家组裁决的实施,仍可保留拍卖处置方式,但是海关必须采取额外措施遵守专家组裁决。从报告来看,虽然简单去掉假冒商标的拍卖与TRIPS不符,但是,对于什么不是“简单去掉非法贴附的商标”,专家组语焉不详。专家组述明了判断标准,“简单”去掉商标主要提到以下事实:货物的状态没有以任何方式加以改变,以致于缺乏商标还不是对进一步侵权的有效威慑。如果货物状态的改变足以威慑进一步侵权,去掉商标并不是“简单的”。表面上看,专家组似乎认为,货物的状态是指货物的物理状态,对其法律状态的改变还不算货物状态的改变,不足以威慑进一步侵权。但专家组接下来又认为,“简单去掉商标”是改变侵权货物状态的手段的一个例子,这似乎又承认,改变侵权货物状态包括改变侵权货物的法律状况。

无论如何,惟一可行的判断标准是,主管当局对于侵权货物状态的改变足以威慑进一步侵权。因此,对于假冒商标货物,如果中国意欲保留拍卖做法,一种可行选择是不仅去掉假冒商标,而且在侵权货物上用钢印或其他难以去掉的方式贴上非法标签,以阻止进一步侵权。

刑事门槛获得全胜

刑事门槛是美国最为看重的一项请求,但美国的指控未获专家组支持。

关于中国刑事门槛,美国提出了两方面的请求:第一,中国刑事门槛中的数量标准(即由两部两高司法解释阐述的“非法经营数额”、“违法所得”或“复制品数量”具体数额)过高;第二,中国刑事门槛禁止法院考虑假冒商标或盗版的其他因素。美国主张,中国刑事门槛导致没有对所有“商业规模的故意假冒商标或盗版案件”适用刑事程序和处罚,违反了TRIPS协定第61条第一句。由于证据方面的问题,专家组裁定美国没有证明中国刑事门槛与TIRPS协定不符。

专家组考查了第61条第一句义务的适用范围,认为该句施加了四大限制:第一,只适用于商标和著作权,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第二,只适用于假冒商标和盗版行为,不适用于侵犯商标权或著作权的其他行为;第三,只适用于“故意”侵权行为;第四,只适用于“商业规模”的故意侵权行为。专家组还认为,这些限制不仅反映了TRIPS协定之前没有一个协定或公约创设了任何具体最低标准的刑事执行程序的事实,而且也表明第61条义务涉及刑事程序和处罚,它们旨在惩罚违背社会价值的突出和过分侵权行为。本案争议焦点是TRIPS协定第61条第一句中“商业规模”一词的解释和适用。

通过复杂冗长的分析和阐述,专家组认为“商业规模”包括数量和性质两方面的限制:第一,假冒商标或盗版行为具有商业性质,是“典型或通常的商业活动”;第二,假冒商标或盗版达到一定规模,并且规模会因案件、所涉商业类型不同而不同。专家组没有接受美国以及某些第三方提出的商业目的、微量等标准,也没有接受中国和某些第三方提出了显著或大量等标准,而是提出了典型或通常商业活动标准,同时指出什么是典型的或通常的是一个灵活概念。因此,“商业规模”是一个相对标准,将会随着适用的不同事实情形而发生变化,不可避免地涉及对特定市场特定产品的市场特点进行评估。

关于分析方法,专家组接受了争端方的观点,“商业规模”标准将会随着产品和市场发生变化,中国刑事门槛与该标准的相符性必须参照中国市场进行评估。

经过审查,专家组认为美国没有证明什么是中国市场上相关产品的典型或通常商业活动,因此没有证明中国刑事门槛中的数量标准违反了TRIPS协定第61条第一句。相反,中国提交的经济普查统计数据表明,各类企业以及单户家庭的年平均收入远远高于刑事门槛中的数额标准。尽管如此,专家组还是采取了安全的处理方式:专家组没有说中国数字是正确的,而是说美国没有提交令人信服的数据证明中国门槛过高。

美国指控说,中国数量门槛的计算只考虑了完成品,没有将未完成品和假冒包装计算在内。专家组认为,美国的这一主张与足以提起刑事指控的证据有关,而不是与犯罪的定义本身有关。TRIPS协定第61条并未处理证据问题。此外,中国提交的法院判决表明,中国法院考虑了包装和工具,以此证明使用当场扣留的产品元件的意图,其结果是,评估非法经营数额时包括了产品元件的价值。工具尽管是相关的,但不能替代门槛。

美国还指控说,中国门槛没有考虑技术的发展以及侵权行为对权利持有人的影响。专家组裁定,美国没有证明中国门槛不能适用于新技术(例如高清光碟),相反,中国当局能够根据每一光盘中的电影数量或电视剧集数适用各种门槛。专家组也裁定,TRIPS协定并不要求中国考虑侵权行为对权利持有人的影响。美国还提到中国门槛没有考虑其他因素,例如侵权行为的组织特征,但专家组均认为美国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

综上分析,在刑事门槛问题上,中国获得了全胜,无须考虑实施问题。

中国赢了

关于本案最终裁决,尽管美国官方和西方媒体都称美国获得了重要胜利,但更普遍的观点是,中国才是最大赢家。加拿大著名知识产权法专家Michael Geist认为,美国非但没有胜诉,而且输得很惨。马普所比较公法与国际法研究所高级研究员Holger Hestermeyer认为,对于经济上最为重要的问题,中国获得了胜诉。我们认为,在一些不太重要的问题上,美国确实获得了胜诉,并且专家组报告在很大程度澄清了中国法律的模糊之处。但是,相比美国雄心勃勃的十多项诉求,无论是法律上的胜诉请求数量,还是胜诉请求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美国的胜诉都十分微不足道。而在侵权货物海关处置、刑事门槛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中国获得了大胜。

本案是第一个涉及TRIPS协定执行条款和国内刑法的案件。本案表明,对于知识产权的国内执行,TRIPS协定虽然规定了民事、行政、边境措施和刑事方面的最低限度义务,但仍然为WTO各成员留下了相当大的政策空间。

本案也表明,在发达国家與发展中国家关于知识产权执法问题的较量中,发展中国家获得了较为有利的地位。关于本案裁决的更为广泛影响, Geist在评价本案时说到,“本案代表了美国以及在本案中支持美国的加拿大等国的巨大失败。对于《反假冒贸易协议》(旨在解决边境措施和知识产权执行关注)等建议,本案可能具有更为广泛的影响。本案裁决强调以下事实:国际著作权和贸易法提供了相当大的灵活性,这导致新的条约或者额外法律义务没有必要”。

篇5:著作权知识点

2019深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相关知识

软件著作权登记费用

一、基本概念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是指软件的开发者或者其他权利人依据有关著作权法律的规定,对于软件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和国家优惠政策。就权利的性质而言,它属于一种民事权利,具备民事权利的共同特征。著作权是知识产权中的例外,因为著作权的取得无须经过个别确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自动保护”原则。软件经过登记后,软件著作权人享有发表权、开发者身份权、使用权、使用许可权和获得报酬权。

二、登记类型

软件著作权个人登记,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独立开发完成的非职务软件作品,通过向登记机关进行登记备案的方式进行权益记录/保护的行为。

软件著作权企业登记,是指具备/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对自己独立开发完成的软件作品或职务软件作品,通过向登记机关进行登记备案的方式进行权益记录/保护的行为。

三、著作权属

1、通过登记机构的定期公告,可以向社会宣传自己的产品。

2、在进行软件版权贸易时,认证将使您的软件作品价值倍增。

3、在发生软件著作权争议时,如果不经登记,著作权人很难举证说明作品完成的时间以及所有人。

4、合法在我国境内经营或者销售该软件产品,并可以出版发行。

5、在进行软件产品登记的时候可以作为自主知识产权的证明材料。

6、在进行软件企业认定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可以作为自主开发或拥有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的证明材料。

四、所需提交材料

1、按要求填写《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一份(网上填报)。提示:在线填写申请表时,点击“我是著作权人”和“我是申请人”后,公司信息将自动从注册信息中导入。

《填表说明》下载。

2、申请者身份证明复印件加盖公章一份

注:

•企业法人单位提交有效的营业执照副本的复印件;

•事业法人单位提交有效的事业法人证书的复印件;

•社团法人单位提交民政部门出具的有效的社团法人证书的复印件;

•其他组织提交工商管理机关或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复印件;

•自然人申请的,提交身份证或护照等有效证明的复印件。

3、源程序一份

要求:

(1)按前、后各连续30页,共60页(不足60页全部提交),源程序要求每页不少于50行(结束页除外)A4纸单面黑白打印;

(2)源程序应在页眉上标注相应的软件名称和版本号,右上角应标注页码,页脚要注明著作权人全称;

4、文档(如:用户手册、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等任选一种)一份,要求:

(1)按前、后各连续30页,共60页(不足60页全部提交),文档要求每页不少于35行(结束页除外)A4纸单面黑白打印;

(2)文档应在页眉上标注相应的软件名称和版本号,右上角应标注页码,页脚要注明著作权人全称;

5、填写《代理委托书》一份

6、如软件是在linux平台上以GCC开发的,需提交:《GPL声明》一份

7、个人申请者需下载并填写《非职务软件开发保证书》一份

8、其他软件权属证明文件(一般不需要,只有在委托开发等特殊情况下需要提供)

五、登记费用

45个工作日:1000元;7个工作日(加快):3500元。

六、登记流程

填写申请表——>提交申请文件——>缴纳申请费——>登记机构受理申请——>补正申请文件(非必须程序)——>取得登记证书

六、特别提示:

1、所有提交资料不需要装订。

2、著作权登记要求软件名称必须以“软件”或“系统”结尾。若后续还需进行软件产品登记的,按照软件产品登记的命名规范要求,软件名称必须以企业的注册商标或者是公司中文简称开头,除操作系统外,软件名称必须以“软件”结尾。

3、软件简称有则填,无则不填,简称的字数不可多于全称。

4、源代码和用户手册中涉及的软件名称、公司名称一定要和申请表里的一致(包括页眉页脚、界面)。

软件著作权转让

一、转让所需材料

(1)按要求填写《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一份(网上填写),要求:其中“权利取得方式”栏选择“继受取得”-“受让”,原登记证书号需填上。

(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转让协议一份。

(3)转让方及受让方双方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各二份。

(4)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加盖公章二份。

(5)《代理委托书》

二、转让费用(单位:元/件次)

45个工作日:1000元;7个工作日(加快):3500元。

转让的出证周期同上,上述价格包含五年内的证书查档费用(100元/件),五年以上的证书查档费(225元/件)需补交125元/件;

软件著作权变更

一、变更所需材料

1、公司名称变更需要提交的资料

(1)填写《软件登记事项变更或补充申请表》,其中“变更理由说明”栏务必填写清楚

(2)完整的工商变更通知书复印件加盖公章一份

(3)原著作权登记证书复印件加盖公章二份

(4)新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二份

(5)下载《代理委托书》,填写软件名称并盖好公章。

(6)单独用A4纸写一份《变更理由》,加盖公章

2、软件名称变更需要提交的资料

(1)填写《软件登记事项变更或补充申请表》,其中“变更理由说明”栏务必填写清楚

(2)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二份

(3)原著作权登记证书复印件加盖公章二份

(4)单独用A4纸写一份《变更理由》,加盖公章

(5)下载《代理委托书》,填写软件名称并盖好公章。

3、申请文件的格式要求:

(1)所提交的纸介质申请文件和证明文件需复制在A4纸上

(2)申请表格内容应当使用中文填写,并由申请者盖章(签名);

(3)提交的各种证件和证明文件是外文的,应当附送中文译本;

(4)所有提交的资料均一式一份

二、变更费用(单位:元/件次)

30个工作日 会员单位 600

变更的上述价格包含五年内的证书查档费用(100元/件),五年以上的证书查档费(225元/件)需补交125元/件。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到我们的官网、拨打电话、留下你的电话、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都是可以的,在看到您的信息时,我们会尽快给您回复的。

篇6:著作权知识点

--目录--

1.目的 2.适用范围 3.定义和保护范围

4.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及其职责 5.知识产权归属 6.知识产权管理总则 7.专利管理 8.商标管理 9.著作权管理 10.奖励与惩罚

11.职务发明或设计、创作人的权利和义务12.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1.目的

为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规范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调整员工在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及其他工作中做出的发明创造或其他智力劳动成果,实现公司与员工双赢的目的,根据《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定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江苏****科技有限公司全体员工。

3.定义和保护范围

3.1 本规定所称的知识产权是指员工在执行公司工作任务过程中,或虽非执行工作任务但利用公司名义或主要利用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智力劳动成果时所取得的权益。

3.2 智力劳动成果是指经过创造性智力劳动获得的各种实验研究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成果、实验原始记录和各种数据、文件材料、图片、技术资料、实验样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各种声像材料、程序软件、文学作品、美术摄影作品及其他作品等成果。

3.3 上述3.1和3.2条所指的智力劳动成果主要包括以下情形(以下统称职务智力成果):

(一)员工在工作时间内或工作中取得的智力劳动成果,即在执行公司产品研发计划、进行产品技术改造、完成创作任务、设计任务,或履行其他本职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智力劳动成果;

(二)员工履行本职工作之外,完成公司交付的工作任务过程中所取得的智力劳动成果;

(三)虽然在业余时间完成,但利用公司名义或主要利用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取得的智力劳动成果;

(四)对公司现有知识产权的改造、改进、改编、完善、升级等,以公司现有的知识产权为基础完成的智力劳动成果;

(五)因工作原因而衍生或附带产生的智力劳动成果;

(六)退休、调度或离职的员工在离开公司一年内完成的与在公司承担或分配的工作任务有关的智力劳动成果;

(七)执行本职工作而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其他智力劳动成果。

3.4 与职务作品有关的定义

3.4.1 利用公司的名义是指在商务、技术以及其他知识产权合作中使用公司名称、字号。3.4.2 利用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利用公司的资金、原材料、机器设备、试验研究设备、各种未公开的技术资料、产品配方、秘方、工艺流程及其说明、声像材料等。3.5 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及各种权利的定义。

3.5.1 专利权: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职务发明专利权。

3.5.2 商标、服务标识:指公司拥有注册的和尚未注册、正在使用的和未使用的各种产品商标和服务商标、商号、字号,以及公司有权使用的各种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包括公司原有的和员工在工作中创作设计的各类商标标识。

3.5.3 著作权(或称版权):员工在完成职务作品时创作的包括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计算机软件、宣传资料、广告内容、管理文件、各种合同、文书、论文、报刊、画册、声像作品、声像材料、美术摄影作品以及其他作品和编辑作品。

3.5.4 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公司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如产品秘方、配方、分析方法、制作工艺、操作规程、技术诀窍、技术经验、财务信息、客户名单、各种资料、图片以及其他技术秘密。

第二章 知识产权的管理部门和职责

4.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及其职责

4.1 根据公司目前的情况,先成立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公司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人力行政部、生产部、品管部、营销部、设计部、采购部、工程设备部、财务部等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公司法务和总经理助理。组长和副组长均由总经理指定,组长负责领导小组的常务工作,副组长协助组长进行工作。

4.2 在未成立专门知识产权部门的情况下,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履行以下管理职责:

(一)制订公司知识产权工作战略、方针、政策和工作计划、规划,并报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审议、决定公司有关知识产权工作事项;

(三)办理公司的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等手续,管理公司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四)负责公司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打击侵权行为;

(四)对职务发明的发明人、设计人和其他职务知识产权的创造人进行奖励或按照规定、约定支付报酬;

(五)筹措和管理知识产权经费。

(六)负责对公司知识产权的评估工作。

4.3 公司法务在总经理和公司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主要负责以下工作:

(一)负责建立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

(二)负责知识产权风险的防范与应对,依法处理企业内外部知识产权纠纷;

(三)负责起草、审核和管理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各种合同;

(四)负责对公司相关人员进行知识产权法律常识的宣传和培训。4.4 公司各部门负责人职责:

(一)对公司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和总经理负责,并代表知识产权领导小组管理本部门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事项;

(二)负责具体办理与本部门业务有关的知识产权工作。

5.知识产权工作会议

5.1 知识产权领导小组以知识产权工作会议的方式安排、展开工作。会议分为年会、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定期会议应当至少每月召开一次,临时会议在遇突发事件或其他必要情况时召开。

5.2 所有会议均由领导小组组长召集并主持,领导小组组长应当在会议召开前三日将会议时间和会议议程通知会议参加人,会议重要或必要时,邀请总经理参会,以便对知识产权工作进行总体部署。

5.3 会议主要职责如下:

(一)总结上公司知识产权工作,展示上的工作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在知识产权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或个人进行奖励;

(二)制订下一战略、工作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

(三)修订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四)部署、安排各部门应承担的知识产权管理职责。5.4 定期会议主要职责如下:

(一)总结前段工作情况,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二)形成公司月度知识产权工作报告,作为公司日常知识产权工作依据。5.4 临时会议主要完成临时预定的会议议程,解决临时或突发的问题。

5.5 由于公司目前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因此会议是管理和解决公司知识产权相关

工作的暂时性机构,各参会人员均应当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的参与会议,并按照安排履行自己的义务,共同做好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的起步工作。

第三章 知识产权的管理

6.知识产权归属

6.1 按本规定第3条,凡职务智力成果所形成的知识产权以及公司委托他方研究、开发、设计、制作等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其所有的财产权利由公司享有,合同或协议有约定的,按照约定确定。6.2 著作权归属

6.2.1 职务作品的作者享有署名权、获得奖金和报酬权,除此之外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均由公司所有。

6.2.2 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创作或设计的作品或软件,如不是执行本职工作的结果,并与作者在公司从事的工作内容无任何关系,同时又未使用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或以公司已经存在的其他知识产权为基础,则属于非职务作品,其著作权属于该员工享有。

6.2.3 公司委托他人开发、创作或设计的软件、作品的权利归属以委托合同进行确认,一般除署名权以外的其他权利由公司享有。6.3 专利权归属

6.3.1 员工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所有权均由公司所有,完成发明创造的员工享有获得报酬、奖金的权利和署名权。

6.3.2 公司委托他人开发或他人委托公司完成的发明创造,其专利权的归属由委托开发合同进行约定。

6.3.3 公司与他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其专利权的申请和行使按书面合同的约定办理。如无书面合同约定,由完成开发的各方共同享有。6.3.4 符合3.3条规定条件以外的专利权归员工所有。

6.4 公司对所有的商标、商号、字号,包括已经注册的、尚未注册但正在使用或曾经使用过的各种商标由公司或与公司关联的其他主体享有独占所有权。

6.5 其他知识产权如商业秘密、技术秘密、产地证明或其他工业产权等根据相关规定由公司享有。

7.知识产权管理总则

7.1 在公司知识产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分阶段、有步骤的建立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现知识产权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法律化。

7.3 与其他公司或个人进行合作研究或合作开发时,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必须订立知识产权归属及保护知识产权的条款。在签订合作开发合同、技术合同和专利实施许可、商标转让许可、著作权转让许可合同时,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要求。

7.2 公司知识产权对外转让时,具体实施该项业务的部门需将转让方案报公司知识产权领导小组批准,并经总经理签字方能生效;所有的对外知识产权转让均须签订书面合同。7.3 公司在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技术改造时,应当确定恰当的研究开发方向和起点,制定正确的产品和销售战略、目标,避免重复研究或无效果研究,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并且应对所研究知识产权的法律状态进行调查,防止侵权纠纷的发生。7.4 公司研究、开发、创作的职务智力劳动成果,能申请法律保护的,应及时办理申请、注册和登记。8.专利管理 8.1 专利申请管理

8.1.1 根据本规定、合同约定确定公司各类发明创造申请权的归属。

8.1.2 公司申请专利前,发明人活设计人应当填报《专利申请表》,《专利申请表》必须明确以下主要内容:

(1)是否是公司的计划项目;

(2)申请专利的理由及发明创造的专利性;(3)申请人及确立申请人的理由;(4)发明人或设计人。

8.1.3 各部门对符合申请专利条件的发明创造应及时报告知识产权领导小组组长,由其安排相关人员办理专利申请。

8.1.4 公司员工对其职务发明创造要求申请专利,但经公司主管领导及知识产权领导小组研究认为不适合申请的,应向发明创造人说明原因、妥善处理。

8.1.5 公司与员工就其职务发明创造是否申请专利协商不一致时,职务发明创造人不得以个人作为申请人申请专利,否则其申请无效,且公司有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侵权责任。8.2 专利实施及许可

8.2.1 专利实施和许可由公司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和法务负责管理和实施。8.2.2 专利实施包括:使用专利技术开发新产品和进行技术改造。

8.2.3 许可包括:转让或许可公司已经拥有的专利或专利申请权;受让或被许可其他单位或个人拥有的专利或专利申请权。

8.2.4 凡准备申请专利的项目,应在取得专利申请日和申请号后再签定合同,不得在专利申请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避免以后发生纠纷。8.3 专利权的保护和专利纠纷的处理

8.3.1 公司员工对未申请专利和已申请专利但尚未公开的发明创造,均有义务对其全部内容承担保密义务,不得向外泄露,更不得对外界由其媒体公开,否则应当按照公司《保密管理规定》的要求承担违约或赔偿责任。

8.3.2 公司员工调岗、离职、退休时,应将全部技术资料、实验记录、材料文件、样品、产品等全部交给公司,并对其技术内容、信息负有长期保密义务,并且上述人员不得以任何名义申请与其在公司工作期间承担本职工作或接受工作任务有关的专利。

8.3.3 在专利申请公布和公告前,负责专利研发和申请的人员、联络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对其内容负有保密责任。

8.3.4 对举报他人侵权行为,保护公司专利权作出较大贡献的员工,公司将按照《员工奖惩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给予适当的奖励。8.4 其它

8.4.1 专利权被授予后,专利证书由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区统一交接不给档案室保存。8.4.2 公司将专利成果和实施效益情况作为对员工的考核,以考核结果作为员工职务聘任、晋升和工资福利待遇调整的主要依据之一。9.商标管理

9.1 商标管理工作的范围包括制订商标工作战略规划、计划、制度以及进行商标注册、保护、商标专用权终止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商标设计、商标注册、商标续展、商标纠纷处理、商标使用监督、商标专用权许可与转让等。

9.2 公司设计部应当根据公司的发展和市场状况,结合行业动态和经济形势,不断更新公司宣传商标的内容,并融入时尚元素,使公司的商标内涵丰富又易于宣传和被大众接受。9.3 新产品开发时就应考虑着手设计其适应商标,并在新产品投放市场前申请商标注册,以获得商标专用权。

9.4 注册商标期限届满前,如果公司需要继续使用,则公司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应及时办理该注册商标的续展。

9.5 许可使用、转让公司注册商标或受让他人的注册商标,必须由公司知识产权领导小组报

请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办理并签订相关合同。法务应当起草或审核好上述合同并监督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保护好公司利益。

9.6 公司员工应注意保护公司注册商标权,如发现冒充和假冒等侵权行为,应当第一时间报告公司知识产权领导小组,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应当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汇报总经理。9.7 公司与外部发生商标纠纷时,由公司知识产权领导小组会同法务共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形式汇报总经理。10.著作权管理

10.1 公司及其员工对其所创作、开发或设计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不论在何地发表,自完成之日起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享有著作权。

10.2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属于公司所有。创作人员享有署名权,著作权有关的其他权利由公司享有,公司可根据作品的实际效用给予作者一定的奖励。

10.3 公司委托他人创作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应当在委托合同中明确约定属于公司。10.4 公司尊重他人的著作权,并采取积极措施,避免侵犯他人的权利。

10.5 公司员工有权保护公司的著作权不受侵犯。发现侵犯公司著作权的行为时,应及时向公司报告,公司知识产权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汇报总经理。10.6 发生著作权侵权纠纷或著作权权属纠纷时,由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和法务共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汇报总经理。

11.奖励与惩罚 11.1 总则

11.1.1 公司对在知识产权的管理、实施、许可转让、保护工作中做出较大成绩的部门和人员给予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

11.1.2 对未按本规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或管理不善,造成公司知识产权权益受损的,公司将追究直接责任人和部门负责人责任。对谋取个人利益为目的给公司财产和声誉造成损害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严重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1.1.3 对违反本规定,在知识产权使用、改进等方面给公司无形资产和经济利益造成损失的或引起其他纠纷的,视情节轻重给相关责任人处分、赔偿经济损失,直至追究法律责任。11.1.4 凡举报他人侵权行为,为保护公司智力劳动成果权作出贡献或挽回较大经济损失的个人,公司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11.1.5 凡本规定未提及数额的奖惩参照《员工奖惩条例及实施细则》的奖惩数额确定。

11.2 专利的奖惩

11.2.1 职务发明专利权被授予后,在实施或许可实施后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时,公司将一次性给发明人或设计人一定数额奖金或报酬。

11.2.2 对专利工作实施和保护贡献突出的人员公司应给予奖励。

11.2.3 奖励和报酬的分配原则:按贡献大小分配给发明人、设计人、实施人以及对公司专利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其他人员。11.3 商标和著作权的奖惩

11.3.1 公司员工设计的商标被公司选用后将给予一次性奖励。

11.3.2 本公司员工设计的商标被本公司采用后给本公司带来巨大效益的,将给予重奖,并将其业绩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职务晋升和待遇调整的条件之一。

11.3.3 凡举报他人侵权行为,为保护本公司的商标专用权或著作权作出贡献,挽回经济损失的个人,本公司将给予一次性奖励。

11.3.4 凡举报他人侵权行为,为保护本公司的软件著作权做出贡献,挽回经济损失的个人,本公司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12.职务发明或设计、创作人的权利和义务

12.1 本规定所指职务知识产权发明人、设计人、或作者享有如下权利:

(一)专利技术:完成者享有署名、参与许可实施专利技术和获得奖励和报酬的权利。

(二)科技成果完成者享有署名、参与许可实施专利技术和获得奖励和报酬的权利。

(三)设计作品、科技作品、计算机软件、摄影摄像作品和其他作品的完成者享有署名、修改、保护作品完整以及获得奖励和报酬的权利。

(四)公司所有职务知识产权完成者获得本规定的奖金和报酬后仍可享有获得其他奖金和报酬的权利。发明人、设计人或作者已经去世的,此项权利属合法继承人享有。

12.2 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区成员及其他知识产权工作者的权利:

(一)对本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各项工作有提出建议的权利。

(二)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者,有获得奖励的权利,其成绩作为职务晋升的主要依据之一。

(三)有优先获得进行业务培训、考察、学习机会的权利。

12.3 公司所有员工均有保护公司知识产权不受侵害的义务,任何人不得利用职权、工作便利或其他不正当手段泄露、发表、使用、许可转让公司的知识产权。涉及公司知识产权的所

有员工均应遵守公司保密管理规定的要求,并与公司签订《员工保密协议》。13.附则

上一篇:四年级爱国作文下一篇:幼儿园毕业典礼幽默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