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精细管理培训学习体会

2024-06-29

油田开发精细管理培训学习体会(通用9篇)

篇1:油田开发精细管理培训学习体会

油田开发精细管理培训学习体会

为了进一步提高油田开发的管理水平,油田公司组织了这次为期两天的油田开发精细管理培训班,通过5月28日的理论学习,从坪北项目经理部及王南作业区的经验介绍中,对于目前油田开发精细管理工作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油开处讲解了采油作业区开发管理考评情况,让精细管理有标准可循,根据考评内容不断对标管理提高作业区整体管理水平。而采油作业区的数字化SCDAD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数字化的现场应用水平。5月29日的现场观摩,有了感官上的认识和进一步体会,安全环保是根本,精细管理是基础,指标先进是目标,充分体现了精细管理无处不在。

按照对标分析的要求,先把我作业区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五里湾油田自1996年投入开发以来,随后2003年分为五里湾一区和二区,五里湾一区自开发初期到目前中含水开发阶段,实行分阶段的精细化油田管理目标,实现了五里湾一区十二年60万吨稳产开发阶段。目前油水井570口,油井446口,水井124口,日产油1216吨。

主要技术指标:

1.老井自然递减10.87%(厂控指标≤13.7%),长6油藏含水上升率0.9%(厂控指标≤2.5%),水驱动用程度64.2%(厂控指标≤63.5%)。

2.采油时率99.3%(厂控指标98.7%),抽油泵效42.3%(厂控指标41.7%),检泵周期713天(厂控指标710天)。

3.资料全准率99.2%(厂控指标98.0%),动态监测完成率100%(厂控指标100%)。

通过这次学习主要由一个体会,一个认识,五个问题及建议:

一个体会:

油田开发的精细管理工作,始终贯穿于整个油田建设的开发历程中,大家都在做,看谁做得更好,做得更细,总结的更到位。就我个人的理解,油田开发精细管理就是制度建立,标准制定,责任落实三方面,哪个环节做不好就会出问题,前面两项都在做,而且不断总结提高,主要问题就是责任落实上,从现场来看,坪北项目部落实到位,做到了采油不见油,注水不见水。我们责任落实存在一定的差距,更多的是人落实人,不是制度落实人,没有做到坪北项目部制度的考核差距,刚性不足,弹性有余,我们做不到奖金上7500元与200元的差距。

一个认识:

油田开发的精细管理最终结果实现的效益开发,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节能降耗节约成本,落实各项管理性支出费用标准,降低非生产性支出。坪北项目部对于油田的管理真正体现了效益开发,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五个问题及建议:

1、五一区去年开始作业区排名考核下降,影响指标的主要是产量和注水,随着五里湾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由于油田开发进入开发中后期,油田含水上升加剧,自然递减加大,油田稳产难度也进一步加大。注水由于有2口套破井未及时更新导致注水任务完成率低。

建议:做好加密调整井试验,进行剩余油挖潜;做好注水井剖面治理,提高谁驱动用程度;针对油藏中部采出程度高含水上升问题做好控水稳油工作;及时做好2口套破水井的更新工作。

2、设备设施投产年限长,老化严重,管理难度大,影响本质安全。

建议:对于更新的设备应该提高设备的质量,控制好供货渠道;对于再用设备主要做好设备的精细管理,确保设备巡检到位、保养到位、维护及时。

3、作业区人员紧张,目前作业区外包井场95个,外包站点12个,社会化员工整体工作素质偏低,导致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执行力下降,精细管理工作滑坡。建议:建立完善现场基础管理和分层级的技术人员考核相结合的考核管理办法,细化、量化考核内容,明确岗位工作职责,量化工作完成情况,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做到有奖有罚。培育一批优秀的社会化业务公司,让他们有健全的机构,也要让这些单位也是一个正规的企业,而不是一个劳务工介绍所。

4、数字化SCDAD系统加快建设进度,数字化的深度应用程度不够。

建议:应该配套开发分析软件,通过现场录取数据直接结合目前的地质动态更好的分析目前每口单井的生产状况,分析出每口井最佳的生产状况。

5、随着安全环保压力逐渐增大,作业区的措施废液处理难度越来越大。

建议:根据区块的特征,集中选址建设大型废液处理厂,回注目的层。

篇2:油田开发精细管理培训学习体会

[摘 要]精细化管理对于油水井强化管理质量而言极为重要,因此实际生产必须从精细管理出发来对待油田生产诸多环节。本文先就精细管理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而后从油水井多方面来总结管理措施,以期为增强管理效率做出贡献。

[关键词]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S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6-0101-01

引言

油田开发存有复杂、危险性等特点,只有开发环节得到有效监管,才可确保生产效率等稳步提升。对于油田开发而言,油水井在原油生产方面不可或缺,因此需要对其严加管理。本文以精细管理为导向,并与切身实践相结合对相应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一、油水井管理现存问题

油水井得以高效、同步管理是油田顺利开发的关键关节,现阶段油水井仍存有诸多管理缺陷、问题。

1、管理机制、措施等较为繁杂

部分油水井不论是管理机制还是管理措施都较为纷繁复杂,部分机制间矛盾重重,再加之精细管理并未深入与操作性差等诸多问题,使得开采效率稳步不前。比如,有的油田在岗检工作问题上,主要以岗位规范的梳理和后续制度开展等为导向,并对管理制度等进行汇编。但该类制度在操作性上无法与实际管理相契合,导致较多机制以及措施等演变为仅有保存作用的材料而已。

2、管理责任未能细化与量化

部分油水井在管理责任方面有时未能细化以及量化,使得较多责任不能落实至个人。比如,日常管理一般包含资料填写、后续设备保养以及寻并取样等诸多定性操作,因此较难加以量化考察。所以对油水井管理来说,推动其向着精细转变较为迫切,只有借助精细方式才可确保管理机制等由繁化简,并使管理责任得到有效细化、量化,为顺利开采打下基础。

二、油水井实行精细管理的措施分析

1、精细管理融于平时工作,确保工作程序得以有效规范

首先应强化测井的管理,各旬对油井相应动液面进行测试时,都需要对其网络功图等做到每天查看,并对测井资料等及时解释,并对电流以及含水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解释结构与油水井实际相符且更富科学性。其次,在对集输系统进行管理时,对新投井组必须遵循投球制度进行监管,若装置等早已安装,那么应每天进行投球,各月投球率均需超过90%。此外,还应强化井筒管理。该项管理需要维持动态化,按照科学流压并以井筒优化为导向进行参数调整;对于液柱高度而言,折算时则应重视开采区位以及层位等来调整流压,从而确保泵挂深度与实际相契合,使其潜能得到高效发挥。如下表便是日常工作量相应的分工表(表1)。

2、精细管理融于分析工作,保障决策科学

2.1 从实际生产出发构建相匹配的管理机制

将精细管理融于分析工作,可以使油田生产在采油技术、计划制定等多方面得到更多参考依据,从而为油水井管理带来便利。而精细管理首先便要从实际生产出发进行相匹配管理机制的合理构建,比如可于每周进行产量分析会议,并于会议进行产量对比;还可定期对井的动态变化、井筒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并对油藏状况进行明确。

2.2 对流程管理加以分析与重视

流程管理必须对实地资料进行整理,并借助初步整理、分析对开发指标等加以明确,同时根据曲线图表来分析油藏变化,从而为挖潜方向的适时调整提供依据。此外,若分析时出现开发工作或者是开发规律并未与开发初衷契合,则应对开发流程进行合理调整,进而确保开发效果以及采收率等得以提升。

2.3 对职责管理加以深入分析

分析工作必须对管理相应职责加以明确,例如:对于资料岗而言,岗位员工需要对上报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及时将问题井向地质岗以及井筒岗进行反映。上述岗位收到资料岗放映后需要对重点井进行及时分析对比,并将分析结果等进行上报。其次,对井区分析来说,员工须定期分析井内动态变化,同时对其变化因素进行探究,并对突变井相关资料及时做好核实与上报。此外,各月则应对油藏变化以及区块变化等进行分析,进而确保整改措施符合井体变化。

3、针对注水井加以精细管理

针对注水井来进行精细管理是油水井管理的关键内容,该项管理能够对稳?a基层起到有效夯实作用,其管理措施如下:首先,应以注水站为关注点进行管理,其注水压应维持于21~22MPa,并对其波动值进行控制,数值不得超出0.5MPa。若其超出0.5MPa,则需要立即稳定好泵压,从而保障注水时的稳定。其次,则需对水源井强化管理。水源井在巡查时其次数每天需超过3次,并于巡查时进行水量、井体运行等状况进行记录。若井体存有故障,其维修期限不得低于3天,从而保障故障井所占比低于5%。再次,还应对分注井加强管理,可以借助水泥车、高压井车等来冲洗分注井,其间隔时间以3个月最为适宜。若借助水泥车开展洗井工作,其排量需要超过25m3/h,井体得到清洗后需要及时开展现场化验,若其出口、进口水质都满足标准则洗井通过,反之则需要重新冲洗。若井内管柱长期未利用,便需要对管串及时加以检查。

总结

油田单位需要从油水井出发推动精细管理的深化,明确精细管理对于油田开采的关键意义,并对诸如管理机制繁杂、责任未能细化等缺陷加以明确,对分析、日常工作等进行强化,并重视注水井相应的管控工作,从而确保管理水平得以高效提升,为稳定产出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3:精细化管理的低品位油田有效开发

一、低品位油田的定义

“低品位”油田是一个相对概念, 是相对于已发现的规模大、丰度高、油品好、产量高油气田的“高品位”而言的, 也是相对于一定时期的技术经济条件而言的。自然界中的“低品位”资源数量相当大, 有些盆地的“低品位”资源总量可以等于甚至超过“高品位”资源总量, 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本土“低品位”资源的利用。“低品位”的成因有两种:一是天然生成的, 我国通常将复杂的小断块油气田、稠油油田和低丰度、低渗透油气田的资源称为“低品位”储量;二是人为造成的, 由于长期开采, 油气田剩余的, 品位变差的储量。

油气资源的开发总是随着勘探工作的加深, 找到的油气储量中“低品位”的比例必将越来越大;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 剩余的资源中因开采多年而品位变低的比例也将增加, 其地位将日益重要, 唯有促进低品位资源又好又快地开发, 才能缓解国内油气供应的紧张局面。

二、低品位油田有效开发的精细化管理

针对坪北油田特点及难点, 在不断实践与创新过程中, 通过不断开展管理创新, 形成了低品位油田开发的精细化管理:即“精查细找、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精打细算”, 充分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 集思广益, 降低运行成本, 确保开发效益。

1. 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合作开发稳产的基础。

坪北油田合作开发始终坚持“整体部署、分步实施, 先肥后瘦、先易后难, 跟踪分析、及时调整”的滚动开发原则, 采取评价与滚动相结合的方式实施, 具体做法是:1998年围着评价井滚动, 1999年在富集区滚动, 2000年“挑肥拣瘦”, 2001年“瘦中选肥”,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精查细找, 夯实稳产基础。经过四年的规模产建期, 坪北油田完成了油田基础井网。但是并没有停止对区块精细化地质研究工作, 仍然在有限的区块内, 深化地质研究, 最大程度的发现储层, 挖掘油藏的开发潜力, 取得了新突破:一是对老区重新评价认识, 对于原来没有贡献的层位, 获得了工业油流;二是未动用储层进行再评价、再认识, 通过加大压裂改造力度, 获得了工业油流。

(2) 精雕细刻, 提高开发水平。在注重宏观管理的同时, 在微观上的细化管理同样落到实处。在合作开发过程中, 严格落实开发纲要, 狠抓技术细节, 不断总结摸索, 建立适合自己的制度和培植适用的技术。制定与坪北相适应的基础资料录取制度:计量工作要求准确、及时、真实;巡回检查工作要及时, 并及时填写材料;单井生产异常及时上报, 先自行检查可能存在的原因;在开发技术上引进智能开关找卡堵水、老井暂堵压裂技术、陀螺测斜技术, 加深了油藏认识, 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在井筒管理方面引进空心抽油杆、闭式采油等技术, 改善了井筒性能。

(3) 精益求精, 细化企业管理。精益求精是四精管理的核心, 坪北合作项目根据不同的岗位, 不同的对象, 采用不同的措施, 管理要求高、管理约束性高, 同时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 实现精益求精的管理。

成立专业管理项目组, 分别是储量及发现成本组、产量及开发成本组、操作成本组、采油工程指标组、节能管理组、化学助剂组、油田开发指标组、创新创效组、清洁生产工作组、安全设备管理工作组, 这些工作组层层分解细化到每个单位和岗位, 逐层管理, 逐层监督, 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链和考核链。

在油水井管理上, 推行“一井一策”和“双曲线”管井法, “一井一策”及由平台单井提供准确的生产资料, 由经理部制定单井生产措施, “双曲线”管井法及油井电流及液量曲线图管理;在成本管理上, 按照“模拟市场管理, 内部成本货币化”的思路, 实行成本票和定额票管理, 增强了职工的成本控制意识。通过精细化管理, 2008年一类平台达76%, 采油时率达99.4%, 油井平均检泵周期达862天。

(4) 精打细算, 创建节约型企业。由于坪北油田单井产量低, 综合成本高, 如何实现高效开发不仅仅是技术政策问题, 需要多方面降低成本, 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利用系统优化节能降耗, 利用油井套管抽气装置、大罐抽气装置、油气分输等技术, 日收集伴生气300余方, 保证了联合站和基地的生产、生活用气, 年节约燃煤1000余吨。

因地制宜节能技改, 根据陕北地形特点, 实施技术改造, 达到节约的目的。一是与厂家联合开发、投用低速永磁电机140台, 节点率15%;二是组织力量自主革新, 在4个结转站进行系统节能改造, 节电率40%。

通过调动员工积极性,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分别解决了延长抽油机皮带实用寿命、自制节能环保火嘴、注水井井口防冻措施、平台水套炉盘管穿孔报警、空心光杆密封器跑油治理等8个方面的问题, 降低了劳动强度和运行费用, 提高了安全等级。

2. 重视基础管理是实现合作开发的保障。

要实现有效合作开发, 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宏观管理体制, 还需要深入细致的基础管理。在开发过程中, 更需要对生产动态、油藏特点、地质认识进一步深入地分析, 为后期合理调整提出指导意见, 从而确保区块的稳定开发。

认真录取基础资料, 共取得了孔隙度、渗透率、粒度分析、薄片、相对渗透率曲线等19个岩心分析项目的6725个样品分析资料;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 基本形成了丛式井钻井工艺技术、储层预测技术、分层压裂技术、注采配套技术、动态监测技术等坪北油田开发配套工艺技术;广泛开展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调研, 合理部署井网;逐步总结油井试采特征, 确立了早期注水开发的基本思路;编制油田开发部署方案, 经过精细的前期评价工作, 编制了《坪北油田合作开发25×104t产能建设工程油藏工程方案》, 具体提出了技术政策。以上所做的各项工作, 奠定了区块开发的基础, 给制定开发技术政策提供了指导作用。

3. 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是实现有效合作开发的主要途径。

针对坪北油田的特点, 推行简单实用的开发配套技术, 创新、发展和完善了各项简单、实用、可靠、经济的工艺技术,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 努力提高油田开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配套技术的主要对策。实行丛式井钻井技术, 所有井均为定向斜井;实施先期压裂投产, 结合本地区油层特性和井网特点, 进行整体压裂设计, 优化压裂施工参数;实行早期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开发, 实施分注合采技术;油井均采用有杆泵机械采油方式生产, 突出小机、小杆、小泵、小井口的特点;采用成熟的配套采油工艺技术来满足生产;地面工程建设坚持“地面服从地下, 地面地下相结合”的方针,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注采配套、简化工艺、节省投资”的原则, 对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进行总体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设计以井组平台为单元进行地面配套建设。井站及其配套系统按需求分期实施、逐步到位。集输干线等骨架工程建设一次到位, 避免重复建设。

(2) 采用主要工程技术政策。油层压裂改造工艺:坪北油田油井无自然产量, 所有油井均要实施先期压裂投产。在产建前期, 针对坪北油田的特点, 以降低成本、提高油田开发经济效益为指导思想, 先后与长庆油田、江汉采油院、北京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单位合作, 实施“深穿透、细分层、快排液”的油层压裂改造方法。采用一套井网开发C4+52、C61、C62三套层系, 平均单井至少钻遇2套油层, 采用分层压裂。

老油层重复改造技术:坪北每个油层都是经过水力压裂后投产的, 加之油层本身微裂缝发育, 注水驱替效果客观上受到限制, 因此, 油层无论在平面上还是在纵向上都会存在很多难以驱动的死油区, 如何动用这部分储量, 是一个重要课题。从1999年起, 坪北油田就开始着手摸索老油层的重复改造技术, 经历了三个阶段:普通重复压裂、先封堵油层后压裂、暂堵重复压裂, 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

分层注水工艺技术:根据方案设计要求, 坪北油田采用一套井网分注合采, 针对层间吸水状况极不均匀的实际情况, 从油田注水开发初期就开展了分层注水。多为一级两层, 部分井还实现了二级三层的注水工艺。

(3) 开展合理有效的注采综合调整。逐步完善油田注采井网:井网的完善分三个方面, 一是逐步完善基础井网, 坪北油田产能建设速度快, 少部分区域井网未及时完善, 产建结束后根据情况适时完善方案井网;二是增加边缘注水井点, 主要是针对油区边部油层物性差、油井产液量低、油层能量低的状况;三是在适当时机转注部分二注井, 二注井进入高含水或水淹后, 控制注水井的注水量已无必要, 适时转注二注井加强注水, 形成真正水线, 有利于增加侧向油井地层能量, 可进一步提高侧向油井受效程度, 从而有利于侧向油井稳产或上产。

不断摸索不稳定注水规律:坪北油田通过对不稳定注水规律摸索与调整, 注水强度从0.1方/米.天至1.7方/米天;单层注水量从5方/米.天到20方/米.天不等;注水周期从1个月至6个月不等, 其中部分井组进行了注10天停20天的超短周期注水试验。注水针对性逐步加强, 效果不断变好, 一批井产量得到恢复、一批井含水得到控制。

深化老区加密调整试验:为进一步研究注水波及状况并为今后的整体调整挖潜指明方向, 2001年进行了局部加密调整试验, 新钻井点基本分布在油井井排上。4口加密调整试验井投产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3.9吨, 含水35.0%效果较好。从钻遇情况看, 均钻遇油层分布稳, 生产时除3口井排加密井因压裂出现高含水外, 其余投产井初期平均日产量4.2吨, 最高单井初期产量达6.4吨。2003年至2008年共钻加密调整井69口井, 累计产油16.5万吨。为油田的稳产作出了贡献。

篇4:积极探索油田一体化精细管理

油田一体化精细管理提出的背景及依据

采油四矿从1994年建矿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原油生产能力逐年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与时俱进。但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依然承受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侵袭和压力。

从外部侵袭因素看,一是环境因素成为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方面,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油田海拔标高不足一米,一年四季面临风暴潮的侵袭与威胁,既给油区的生产资源带来巨大的损失,又使生产运营和职工生命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油田所处的社会环境复杂,大部分油水井与农田、养殖池交织在一起,不法分子在井口盗油、非法私接水电气等盗窃破坏油田物资的现象屡有发生,油区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因管线老化而造成的污染赔付呈上升趋势,企业负担逐年加重;二是地质因素成为影响油田开发管理的重要条件。四矿所辖油田是典型的深层低渗透油田,油藏地质特征复杂,递减情况难以判断。原油物性具有“三低两高”的特点,“三低”即“粘度低、密度低、含硫低”,“两高”即原油凝固点高(34-39度),含蜡量高(23.4%),挖潜增效难度较大。

从内部侵扰因素来看,内部管理水平与一体化精细管理趋势之间的不相适应成为影响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根本原因。

1、科学创新意识尚待提高。开发多年,油田进入中高含水阶段,含水上升加快,注采矛盾加剧,而许多开发措施仍停留在初期的产能建设阶段。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在油田开发生产经营中,仍然沿袭传统的管理方法,难以解决现实问题。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油田开发生产管理不断提高科学创新意识。提高科学创新意识,就是要解放思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索不同油田区块高效、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2、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尚待建立。油田的内部管理还多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太多的精力耗费在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方面,难以形成真正的合力。现行管理模式、管理水平,严重制约稳产增产、高效开发。

油田一体化精细管理体系的科学分析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结果为导向、更加注重过程的的管理。

从本质上说,精细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在精细化的过程管理中,要区分对待随机因素和系统因素,确定系统是否处于稳定态,稳定态是否合理。过程管理要注重改进系统,忽略和发挥随机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改变随机现象或消除随机因素。在精细化的过程管理中,管理者可能沉浸于某一过程的优化或改进,而忽略了与之相关的过程或因素,导致亚优化,即局部优化,整体非优化。

一体化管理是一种更加注重结果的管理。它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和结果的有效化,主张整体优化,有机优化,而不是局部优化,防止破坏性改进。它认为应该扬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体化管理注重过程之间的衔接、因素之间的关联、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整个系统的有效合理和持续改进。

一体化精细管理将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融为一体,是以结果为导向、更加注重过程的的管理。它将管理中诸多矛盾的因素有机的优化组合,从而达到一种较好的状态。一体化精细管理包括一体化精细管理思想整合、一体化精细管理组织整合、一体化精细管理内容整合、一体化精细管理信息整合。一体化精细管理的思想整合,提出了一体化精细管理思想。一体化精细管理的组织整合引入了项目管理。在现有组织管理体制下,项目管理是一种管理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管理手段,一体化精细管理组织整合可以采取矩阵式项目管理组织。一个有责任、有能力、创新型的项目管理团队是油田区块高效开发生产的关键所在。油田一体化精细管理在内容上包括勘探开发一体化精细管理、油藏工程一体化精细管理、生产经营一体化精细管理和生产与综治一体化精细管理。一体化精细管理的信息整合,探索在ERP系统源头数据采集子系统《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基础上,建立精简、高效、实用的《采油工程系统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化。

油田一体化精细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管理思想整合------一体化精细管理理论

现代社会追求产品个性化、生产复杂化、企业经营多元化,强调分工精细和专业化。这使得企业的整体协调作业过程和对过程的监控越来越高,结果致使企业整体效率低下。高科技的发展,使简化管理环节成为可能。

一体化精细管理理论认为,现代管理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以重整企业业务流程为突破口,将原先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再合理地“组装”回去,将几道工序合并,归一人完成,也可将分别负责不同工序的人员组合成工作小组或团队,以利于共享信息、简化交接手续、缩短时间。另外,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幅度,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从而打破官僚体制,减少了审核与监督程序,降低了管理成本,减少了内部冲突,增加了组织的凝聚力,大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员工的个人发展。

(二)管理组织整合------项目管理组织

(1)内部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

现行的管理组织形式是职能管理。一体化精细管理要求加强横向部门之间的联系。矩阵式项目管理组织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矩阵式项目组织形式的特点是将按照职能划分的纵向部门与按照项目划分的横向部门结合起来,以构成类似矩阵的管理系统。在矩阵组织中,项目经理在项目活动的“什么”和“何时”方面,即内容和时间方面对职能部门行使权力,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决定“如何”支持。每个项目经理要直接向最高管理层负责,并由最高管理层授权。而职能部门则从另一方面来控制,对各种资源作出合理的分配和有效的控制调度。职能部门负责人既要对他们的直线上司负责,也要对项目经理负责。

nlc202309012043

(2)外部“米”字型虚拟项目组织结构

项目部与上级部门、技术部门、外来施工队伍关系密切。通过建立虚拟项目组织结构(虚拟团队)强化项目部与外界组织的关系,凝智聚力,促进项目目标的完成。虚拟团队是为具有共同目标,并且在完成角色任务过程中基本上或完全没有面对面工作的一组人员。上级主管及部门对项目部进行管理指导,技术部门与项目部开展业务合作,项目部对施工队伍实施施工监督。

(三)管理内容整合------项目式一体化精细管理

1、油藏工程一体化精细管理

(1)注采矢量一体化精细管理

注采矢量一体化精细管理,在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将地质技术管理、注水技术管理、采油技术管理融为一体。以注水开发的油田为研究对象,一体化注采矢量精细管理引入矢量概念,将注水井作为矢量起点,对应油井作为矢量终点,注水井指向对应油井的方向作为矢量方向,通过数学矢量精确描述油藏动态变化。由于油藏非均质性,注水井与对应油井存在矢量非均质性,注水井未必使得对应油井见效。一体化注采矢量精细管理的关键在于精确描述注水井与对应油井的矢量,从而精确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注水调配、补孔、压裂酸化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一体化注采矢量精细管理将地质、注水、采油三大部分通过注采矢量联系起来,三者融为有机的整体。

(2)油水井诊治一体化精细管理

油水井诊治一体化精细管理一方面细化油水井诊断、治理过程,另一方面将采油、作业、地质、工艺等各种油水井诊断、治理过程中技术和管理方法集成、整合,形成系统的油水井诊断、治理集成管理模式。如验泵、验液面是作业队常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现已普遍应用于采油队油井诊治。

(3)生产流程一体化精细管理

油田生产流程多为单向、串联式,一旦出现故障,往往造成停井停产,给油田生产安全平稳低耗运行带来挑战。生产流程一体化精细管理在细化生产流程、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力求节点并联一体化,实施并联流程。并联流程中,每一路都有流体流过,因此即使某一支路断开,但另一支路仍会与干路构成通路,不影响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

例如采油七队管理的大65块单井液量低、气量低、含蜡量高、凝固点高。由于富台油田产气量明显下降,用气末端的大65块冬季生产 “雪上加霜”。为此,设计套气、伴生气、干气节点并联生产流程,制造了1#油气分离系统,将全队各计量站来液进行油气二级分离,分离出来的天然气完全满足了队站及单井卡炉加温用气;同时油井套气、伴生气、大北站干气可以相互补充,满足生产需要。

2、勘探开发一体化精细管理

采油四矿拓展管理领域,将工作业务向上游延伸发展,与地质研究所共同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精细管理,成立了以矿长挂帅,由地质、工程、基建、生产人员组成的新区运行项目小组,一方面细化工作流程,任务层层分解,另一方面强化与关联单位的沟通、衔接和协调,从整体上推进工作。在近几年的新井开发上,超前运行,做好钻井、作业、基建、投产等各方面的衔接,争取新井早搬上早见效,提高新井对产量的贡献度,为完成全年原油生产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

3、生产经营一体化精细管理

实施生产经营一体化精细管理,成立了以矿长挂帅,由地质、工程、基建、生产人员组成的生产经营项目小组,将生产活动全部纳入经营的预算、计划、运作、考核,一方面根据生产经营历史和现实生产经营,测算成本总盘子,层层分解成本;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密切跟踪生产经营动态变化,提前预警,优化资源配置,根据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投入。

4、生产与综治一体化精细管理

树立“抓油区治安,就是抓生产”的思想,实施生产与油区治安一体化精细管理,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开展声势浩大的“油区环境整治行动”。通过组建油区环境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巡护队,采取巡护与蹲点值守相结合的方法:矿领导带领机关人员24小时连续巡逻、护卫外输干线,抽调各队人员组成24小时连续蹲点值守人员,分布在各重要路段监护把守,真正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员无缝隙式油区治安管理。

(四)管理信息整合------信息网络一体化精细管理

信息网络一体化精细管理,在生产开发数据精细、准确、全面的基础上,从技术和管理的高度全面审视数据资源的应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协调工作,分析与整合信息,力求多样化中求统一,提供更加全面、及时、精确、科学的生产经营分析数据。在ERP系统源头数据采集子系统《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基础上,建立精简、高效、实用的《采油工程综合管理信息查询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油田开发生产一体化精细管理实施效果

1、初步建立了适合油田发展的一体化精细管理模式。在精细过程管理、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形成了勘探、开发、生产、经营与综合治理的良性互动,加强了相互间的沟通和协作,实现了信息共享,科学决策,群策群力,综合管理能力提高。

2、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探索和完善注采矢量一体化精细管理,实施不稳定注水、单层注采平衡实效注水、分层注水、分段增注、不稳定注采,实现降水增油;探索和实施油水井诊治一体化精细管理,实现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的转变,改善工况,降低作业井次;实施生产运行一体化精细管理,统筹结合,并联改造流程,实现油田安全、高效、清洁开发生产;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精细管理,超前运行,提高新井对产量的贡献度;实施生产经营一体化精细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安排投入;实施生产与油区治安一体化精细管理,巡护与蹲点值守相结合,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员无缝隙式油区治安管理。

3、原油生产积极主动,成本下降。

近几年,采油四矿的原油产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从建矿之初的35万吨提高到目前的45万吨。各项生产管理成本也明显降低,每年都控制在下达的任务指标之内。(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

篇5:对油田井控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来源:《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作者:汪霖

摘 要:本文对老油田长期高压注水存在地层严重漏失、异常高压区、层间矛盾加剧,精通状况差、易发生井喷的特点,本人近几年在井控管理中所采取的班组培训,演练、配套、监督考核等做法进行了叙述。这些做法有效性在近几年的实施中得到了证实,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修井作业;井控;认识

引言:随着油田注水开发时间的延续,作业过程中易导致

一、=级井控失败的恶性井喷失控事件。为此,提高井下作业井控水平,杜绝失控井喷则成了稳定队伍、提高效益的关键。

一、井控的基本概念。

1、井控:实施油气井压力控制的简称。即,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保持井底压力与地层孔隙压力保持平衡,保证修井过程的顺利进行。

2、井控分级:一级井控(又称主井控或初级井控):指仅用合理的修井液液柱压力平衡地层孔隙压力,实现没有地层流体侵入井内.井口无溢流产生的井控技术。二级井控:指地层流体侵入井内,井口出现溢流、井涌后,通过地面设备及时关井,使井口回压和井筒液柱压力共同平衡地层压力.并通过洗压井等井控技术排除气侵修井液,重建井底压力平衡达到一级井控的井控技术。三级井控:指一、二级井控失败,发生井喷失控后,利用专门的设备和技术重新恢复对井口的控制,使之达到二级井控状态.进一步恢复到一级井控的井控技术。

3、井涌:溢流进一步发展,修井液大流量涌出井口的现象称为井涌。

4、井喷失控指无法用常规井控装置控制井口喷势,而出现敞喷的现象。

二、老油区的地质特点。地层非均质性和对圈闭认识的不完全性;开发程度的不同,使油层之间的压差不断加大;油层之间压力系统各不相同,油层压力也各有所异;油水井投产时间长,套损、管外穿等现象在众多开发井中存在。

三、井喷失控的危害。井喷失控的危害包括:井喷失控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井喷失控使其修井作业更加复杂化;井喷失控极易导致火灾;影响经常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井喷失控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井喷失控将会破坏地下油气资源;井喷失控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巨大浪费;井喷失控将对单位的声誉产生无法弥补的影响。

四、井控危害的消减措施。

1、建立完善的井控管理体系:按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控制”的工作理念。建立纵到底、横到边、组织周密的井控管理体系。

2、完善井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促进工作持续改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1)分级管理制度。按着“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将井控管理的责、权、利逐级分解,直至班组、个人。(2)井控培训、演练制度。努力通过轮训让员工全面、系统的了解井控知识和操作方法,让岗位人员熟练一、二级井控的实施对策和操作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井控成功。(3)防喷器定期试压、检测制度。通过加强防喷器定期试压、监测,确保所用防喷器性能完好、实用有效。(4)防喷器配套、安装制度。在全面了井史资料的情况下合理配套、标准安装,确保满足井控需要。(5)井控监督检查制度。按着分级管理的原则逐级完善井控监督检查制度,促进各项井控制度、措施的有效落实。(6)开工检查验收制度。接着分级管理的原则逐级完善开工检查验收制度。促进各施工现场严格落实“三标管理”。推动各项井控制度、措施的有效落实。(7)建立防硫化氢防护应急制度及井控工作例会制度。

3、加强井控配套、检测,建全井控资料。加强井控装备配套,完善井控设备检测;编制详细的井控装备安装、试压标准及操作规程,日常管理,维护、使用细则等;实施井控装备追踪编号,建全井控装备投产、检测、保养、使用及报废等相关资料;建全井控培训、应急演练、应急抢险等日常管理资料。做到有据可查.促进各项制度的严格落实。

4、加强井控培训、严格培训效果考核。明确培训取证的岗位、轮训周期、培训内容、考核办法和井控取证培训管理办法;选择适合现场条件和队伍基础素质的培训教材,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培训;编制垒面的鉴定考核细则,对学员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对参加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井控培训合格证,实施持证上岗;井控培训应以自然班组为单位,按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开展。

5、编制完善各级应急预案,强化班组预案演练。根据作业施工工序,编制班组井喷应急操作程序。即按着作业内容、井控装备、作业装备、人员配备等,编制相应的班组应急操作程序;按着编制好的班组应急操作程序,认真组织班组人员学习和演练。做到每一名员工能按应急操作程序熟练并合格的完成本岗位工作,能密切配合相关岗位顺利并合格的完成应急操作程序;日常应积极开展班组应急演练,以提高员工的井控意识、应急操作技能和成员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力求傲到现场井况判定准确,应急措施实施快速,完成井控安全、顺利;一旦出现井喷险情,现场作业班组应充分利用发现早、喷施小、风险低、易抢险、成功高的特点,积极开展班组应急抢险工作,把抢喷风险、井喷危害、物资消耗、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降低至最低。

6、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严肃监督考核。对井控培训工作组织得力、考核成绩突出的单位、主管领导、主管人员和参加培训的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和精神奖励;对按规定组织现场应演练、考核成绩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否则,给予经济处罚,并通报批评;对所有作业现场实施巡回监督检查.及时发现井控隐患、整改隐患,随机对作业班组组织不同工况下的应急抢险演练;检查井控培训、应急演练效果,纠正应急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井控培训、现场应急操作技能、全员井控意识的有效提高。

篇6:有关油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资源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能动性资源,这是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最根本的区别,如果一个企业缺乏人力资源,或者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存在问题,其它3大资源也会失去优势,不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甚至会毫无用处。相反一个企业具有优质的、充足的人力资源,其它资源都可以从无到有,资金可以筹集,设备、厂房可以扩建,信息可以采集、处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以弥补其它资源的不足,油田企业几十年来的艰苦创业史就证明这一点。改革和创新的浪潮中,市场瞬间万变,在企业的一切资源中,把人力资源放在核心地位,实现人力资源合理开发,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一、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职工人数总量过剩。目前油田行业普遍存在人员过剩,油田几十年来发展过程中,人海战术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人员膨胀超过了油田勘探地质新增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随着技术更新,管理更新,油田出现人员过剩,经过最近几年的改制分流,已减少了用工总量,但和国外相同行业相比,人均产油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企业运营人力资本总量过剩,油田企业的勘探、钻井、大修等施工队伍开工不足,辅助生产单位工作量也不饱满,形成人力资源相对过剩,解决转岗待岗职工再就业工作难度大。

2.人员结构不合理。油田企业人力资源来源于大中专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以及招工、复转军人等,人才素质个体差异大,采油、作业、施工队伍间的素质差异大,人力资源整体质量不稳定,受绩效评定、工作环境、各种待遇的影响,职工个人的努力差异也很大,企业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有效性方面的缺陷也制约了人才素质的提高,通用人才过剩,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一线人员尤其是生产技术骨干紧缺,后勤通用岗位人员过多。稀缺人才不能因生产需要及时得到补充。

3.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可以说,通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和创新,各级管理人员都有了正确的的认识,首先从观念上都已得到重视,人事部门的工作也从人事调配逐步转化为寻求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内部劳动力市场也模拟了市场化运作,已初见成效。但从与市场接轨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来看,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还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内部优秀的人才还不断流出油田企业,油田内部单位之间的人才合理流动受到制约,人才流动市场化程度还很低,人才的流动及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领导的意志,在用人方面虽有考查、竞争、公示征求群众意见等程序,用人过程中的领导意志还是或多或少存在的。在技术人员的培训和使用上也存在缺陷,主业生产岗位人员培训力度不够,拥有高中级技术等级的技术工人比例少。

4.绩效考核激励效应弱。油田企业改制上市后,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传统的“干部、工人”身份界限仍然存在,身份等级决定了等级工资,虽然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了以效益为中心的分配机制,今年又对工资收入进行了以绩效工资为重点的调整,但力度还远不够。并且企业的效益目标和个人的目标联系不紧密,企业效益好时,个人并没有取得相应收益,企业效益差时,为保持队伍稳定,个人收益有影响但不大,绩效考核没有对人力资源发挥足够的激励效应。

二、油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制约因素

1.企业的内部保护政策。由于油田企业职工人数总量过剩,企业内部再就业压力大,人员流动实行出多进少,控制进人,优先考虑职工子弟就业。二级单位之间也各自为战,控制人员的流进,鼓励职工走出油田,内部保护政策虽不得已而为之,但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是人力资源流动性受到限制,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只有通过跳槽来实现个人的努力目标,因此职工个人的工作滿意度和投入感得不到发挥,职工缺乏危机感和参与竞争的意识,劳动积极性受到制约。

篇7:油田开发精细管理培训学习体会

环境管理工作的自查汇报

县政府:

为进一步规范石油开发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把环境监管贯穿在石油开发全过程。我局根据庆政办发(2011)152号文件精神和县政府主管领导批示要求,对近年来全县油田开发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为确保油田开发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有效落实,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的油田开发建设项目环评审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油田开发建设项目的现场踏勘和意见初审及环保措施落实。同时组织学习了《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全面领会《条例》精神,对《条例》规定内容认真组织学习,熟练掌握各项条款规定,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二、全面检查,扎实整改

今年,油田单位在我县境内共开发井场19个,已落实环境审批18个,办理单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18个。根据县政府安排,我局及时和县矿产办衔接沟通,组成联合检查组抽调工作人员10人,以项目审批、“三同时”制度落实为重 1

点,对全县范围内石油开发建设项目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排查。全面加强油田开发全过程环境管理,督促油田建设单位全面落实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各项环评措施和要求,共查处未批先建违法行为6起,实施行政处罚起,目前已结案4起。固82-49井场、固80-49井场、固90-46井场、固08-3井场已补办环评手续,固05-2井场正在补办环评手续。宁23注水站和宁42井区生活站已投入使用未履行环评审批,我局已向油田建设单位提出了整改措施和行政处罚事先告知,督促建设单位于8月底前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

三、存在问题

一是污染物处置还不够规范。西峰油田固废场有时也不能正常运行,含油岩屑不能得到及时处置。试油废水处理上要求拉回西二联处理,因处理能力有限,根本满足不了全市石油开发废水处理的需求,加之运输费用没有单列核算,不能保证含油废水的拉运处理。二是泥浆池无害化处置和标准化井场建设由油田部门安排计划,进度明显滞后,不能及时处置。三是环保押金由“一站办”代收,落实上还不到位,起不到真正的约束作用。

四、今后打算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及群众提出的要求,我们决心以开展油区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严把审批关,做到钻井必须审批,先批后钻;及时做好钻前防渗措施的检查,避免渗漏问题的发生;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查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含油岩屑和试油废水“两废”安全处置,实现“地企”双赢。

(一)严格规范油井审批程序,杜绝出现多头审批问题 各相关单位凡油田开发涉及的建设项目,严格落实石油开发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都必须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实行先评价、后开发。在井位划定和审批过程中,由环保部门会同油田生产单位、施工单位、矿产办、国土局、水务局、林业局、水保局等单位根据油田生产单位所提供的坐标位置现场予以踏堪,将井场四周的地形、地貌以及是否在环境敏感区等情况上报市环保局,市环保局根据县局提供的资料预审后交环评机构编制单井环评,并进行审批。县矿产办根据环评审批意见和国土、水务、林业及所在乡镇等部门所提供的现场踏勘意见报县政府审批后,方可开工建设。今年,油田单位在我县境内共开发井场19个,已落实环境审批18个,办理单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18个。

(二)加强环境监管,确保“两废”安全处置

针对我县环境监管任务重,环境监察人员少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重兵保重点,充实一线监察人员力量,对重点部位、环境敏感区域落实了环境监察人员驻场监督制度。对一些边远零散探井没有落实驻场人员的,采取加大现场监察的频次和力

度,同时对钻井队和试油队发函明确了各环节环保要求,做到了对钻井、试油、试采等作业环节实行全程监管。在含油岩屑分离、清运方面严格落实固体废物转移联单制度,使钻井含油岩屑处置工作规范化,由市环保局和油田部门联合审核通过的有资质企业对钻井泥浆池进行了无害化及固化处理;在试油过程中,严格落实试油废水进罐措施,并全程监管进行清运。

宁县环境保护局

篇8:油田开发精细管理培训学习体会

2009年以前, 邵家油田沾27块共有油井9口, 其中6口井停产, 区块采油速度为0.1%, 采出程度仅为4.4%。该块具有多套含油层系, 勘探程度低, 采出程度低的特点。在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加大, 资源接替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 沾27块作为河口采油厂重要的能源接替阵地, 具有较大的资源优势, 但该区存在诸多复杂因素影响制约着勘探开发的步伐。

(1) 油藏地质情况复杂, 对油藏的精细描述困难大。邵家油田沾27块地处义南断层的下降盘, 发育馆陶、沙一段、沙四段三套含油层系, 存在平面上地层对比困难, 断裂系统复杂与沉积相带的发育及储层纵横向展布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 给油藏的精细描述带来一定困难。

(2) 邵家油田沾27块三套层系地质特点不同, 原油性质差异大, 上馆陶组为河流相沉积, 属稠油油藏, 粘度在3000-5000mPa.s;沙一段顶部为生物灰岩, 中下部为灰质砂砾岩沉积, 储层物性较差;沙四段发育泥灰岩的薄互层沉积。要达到经济有效地动用油藏, 提高最终采收率, 需要针对不同油藏特点设计与之配套的工艺措施, 达到地质与工艺协调统一。

(3) 地面情况复杂, 制约着钻井、地面工程等的实施。沾27块地面处于河口区义和镇的西南方向, 位于河口区与沾化县交界处, 村庄密集, 工农关系复杂。此外, 因区块地处偏远, 地面管网设施不配套, 给地面工艺流程的施工带来较大困难。

2 实施精细化管理, 提升勘探开发效益

为改善沾27块开发效果, 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实现高效勘探开发的目的, 我们需要从精细管理上做文章, 寻找一种适合该块的有效管理方法。邵家油田沾27块实施滚动开的发精细化管理, 是针对高速高效新建产能, 按照“储量、产量、效益”三统一的原则, 对油藏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应用现有的成熟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对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方式进行优化, 精细过程管理, 从而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做法如下:

2.1 精细油藏描述, 努力扩大新老区储量和产能

(1) 强化基础资料的信息管理, 打造高效信息平台, 提升研究效率。

油井的基础信息资料包括:井位坐标、测井数据、试油资料、地质分层、小层数据, 取芯资料, 物性资料、井史资料, 封堵层资料等一系列的静态、动态资料, 对于这些宝贵的资料, 我们采取信息化管理的方法, 建立了坐标库、试油库、测井数据库、小层数据库等。各种资料信息的分类规整, 大大提高了资料的利用率, 为快速查阅找寻相关资料提供了极大便利,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 依靠认识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 努力扩大产能阵地。

河采地质研究人员始终坚持积极进取的传统, 强化认识, 解放思想, 创新思维, 树立“勘探无禁区”信念, 敢于突破原来的成藏理论, 重塑构造新的成藏模式, 重点是加大了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岩性油藏研究及储层描述技术的攻关力度, 在老区周边滚动取得了显著效果。邵家油田沾27块沙一段、沙四段是以灰岩为主的构造-岩性油藏, 在构造解释过程中, 我们利用地震正演模型识别地震相, 利用地震相干技术识别低序级断层, 同时应用水平切片等相关技术细化断层, 经过精细构造解释后, 小断层数量较以前的构造有很大的改变, 在成图完以后构造块的数量明显增多, 这为下一步井位部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 滚动、勘探、开发技术共享, 形成集合优势。

按照规划部署, 我们在沾27块积极进行勘探、滚动、开发一体化管理, 边落实资源, 边进行产能建设, 开发早期介入, 勘探向后延伸, 勘探、滚动和开发紧密结合在一起, 相互渗透, 互为借鉴, 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沾27块在滚动取得较好效果的情况下, 与勘探部署相结合, 在邵家沙四段加强研究力度, 在邵36块以南部署1口探井, 通过滚动勘探、开发部署综合调整, 有效加快了储量探明步伐和动用节奏, 为油田高效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精细产能方案的优化设计和管理

2.2.1 地质部署与工艺措施相结合, 对开采方式进行优化

地质上按照不同层系建立不同地质模型, 对馆陶、沙一、沙四三个层系, 针对不同的地质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工艺措施。

(1) 针对馆陶组的稠油开展蒸汽吞吐的工艺措施, 在注气参数、注气管柱、注气监测工艺等方面进行优化, 使采油工艺技术能满足地质部署的要求。

(2) 针对沙一段、沙四段灰岩储层采取酸化及酸压的工艺措施。针对沾27块沙一段灰岩砾石成分为主的灰岩油藏, 工艺上用酸化替代了酸压, 节约了成本,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沾27-12区块, 沙一段自然投产初期液量较低, 酸化施工后, 目前正常投产7口井, 平均日产10t/d, 达到设计效果。

(3) 及时召开地质、工艺技术人员交流会, 加强交流、信息互馈。地质和工艺技术人员加强相互交流, 经双方共同研究, 根据油层物性特征, 优选出相应的开发方式及工艺措施。

2.2.2 地质部署与地面工程相结合, 对地面管网进行优化

地质部署和地面工程相结合, 地面工程适应滚动勘探开发的需要, 优化地面建设方案, 采用成熟的技术、设备和材料, 保证原油生产的正常运行, 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投资, 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

2.2.3 地质部署与经济评估相结合, 对投资效益进行最大化

地质部署与经济评估相结合, 采取实事求是, 科学公正的原则, 把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 以动态分析为主,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 全过程分析与阶段性分析相结合;以全过程的经济效益分析为主, 对钻采、地面等总成本费用进行测算分析, 评估产能方案的可行性及敏感性分析, 从而避免了风险投资, 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三个方面的优化, 邵家油田沾27块建成7.3万吨能力。

2.3 建立监管组织机构, 强化监督运行管理

(1) 建立监督管理组织机构, 简化管理层次。确定管理组织机构后, 组织主管领导围绕科研、生产环节明确各自的责任, 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结合以往的管理经验, 确定了新的运行管理模式, 以办公网络为媒体实现信息交流互馈, 资料共享。监督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和运行, 保证了勘探开发过程的制度严谨、决策科学和运行平稳。

(2) 培养高素质的监督队伍。监督管理涉及到钻井、录井、测井、试油、固井等勘探工程的关键环节。在各项施工过程中, 由地质技术人员盯在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监督、审核、控制和技术指导施工, 具有超前预测性、目的性和时效性。我们结合工作实际, 采用加强培训的方法来提升职工素质。一是签订“导师带徒”合同, 发挥老师傅的经验优势;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全方位的培训和实践, 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高素质的监督管理人才。

3 区块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

(1) 邵家油田沾27块滚动勘探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来, 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接替, 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和效益。2009年以来, 共部署探井1口、滚动井2口, 新建产能块2个, 开发井27口、建产能力7.3万吨。截止到2012年10月, 沾27-12块的投产15口新井酸化投产后, 平均单井日油能力达到7吨, 沾27-10块的5口水平井热采投产, 初期平均单井日油能力达到15吨, 新区产能部分共年生产原油2.2×104t。新增探明含油面积2.0Km2, 石油地质储量300×104t, 按20.0%预测采收率计算, 新增可采储量40×104t。

(2) 立足经济效益, 注重管理的精细化和实效性。沾27块在滚动建产能中, 各部门协调一致, 达到速度与风险、质量与效益的综合平衡, 实现了油田勘探开发工作向精细化过程管理的转变。

篇9:青海油田实施精细化管理浅析

【关键词】青海油田;精细化管理;质量;效益

青海油田地处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勘探开发最早的油田之一,已有59年的发展历史,油田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经营效果持续好转。2010年以来,青海油田开始实施精细化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油气产量大幅攀升,经营效益日益提高,综合实力逐步增强。笔者认为,青海油田的发展成果与实施精细化管理密不可分。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青海油田主要承担着油气勘探开发、油气管道输送、炼油化工、工程建设、机械制造、发供电供水、矿区管理等多种业务,业务涉及的范围广、类型多,且很多业务属于高危行业,这对管理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青海油田实施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是推进管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管理的现代化,包括管理体制的现代化、管理机制的规范化、管理行为的科学化、管理主体的知识化、管理过程的职能化等方面内容。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于带动油田管理升级,促进管理现代化,提高经济效益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抓手。安全是第一要务,安全生产大于天。作为油气生产行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必须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情,扎扎实实、不折不扣的把每项工作做细做实,不违反规定,不粗心大意,不走过场和捷径,才能确保各项工作安全平稳有序运转。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标,通过降低成本来增加效益是最可靠、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在成本控制上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和投资,实现降本增效。

(四)强化精细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理念上的转变,是个渐进式、由粗到细、长期进化的过程。青海油田正在建设千万吨高原油气田,但存在油气勘探程度低、后备储量仍然不足、原油开发面临“双高”和多井低产等不利局面。因此,必须在强化精细管理上做文章,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控制投资成本,夯实管理基础,挖掘管理潜力,提高质量效益,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举措

(一)加强领导,合力推进。针对精细化管理,油田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各部门、各单位建立起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系统齐上手的组织管理体系,把精细管理的责任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岗位、每名员工、每项作业,跟踪检查,定期组织达标验收,逐项抓好组织实施防止了工作走过场、流于形式。通过宣传教育,将精细管理的意识固化到了全员的头脑里,落实到了具体的工作中,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使抓管理、抓精细成为每名干部员工的自觉行动,增强向精细管理要质量、要效率、要效益的本领,努力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防止了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细化基础,提高效率。结合油田生产经营实际,排出运行计划,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按照油田发展的中长远目标,提出解决存在问题和差距的实施细则。以对标管理为抓手,开展绩效评价,客观评价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自觉地兼顾长期发展和短期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强化投资控制,完善和规范投资计划管理,逐级明确责任,层层严格把关,坚决杜绝计划外、超计划、超概算现象,对违规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强化项目管理,坚持项目效益评价机制,所有经营性建设项目内部收益率必须达到12%以上,达不到效益标准的项目,坚决不立项、不投入。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握预算、成本、资金、现金流等关键环节,构建涵盖投资、成本、收入、分配以及考核的大预算管理新格局。在大预算管理的基础上,细分管理层级,细化成本单元,合理确定成本费用预算指标,量化考核指标,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精细管理、精打细算和有效控制,降低全过程运行成本。通过细化核算体系,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和非生产性支出,确保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三)落实责任,安全发展。坚持把“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生产建设全过程,认真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深化执行反违章六条禁令,狠反“三违”行为,突出抓好重大隐患治理,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要害部位的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时时、处处受控;加大全员学习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减少一般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大力推进HSE体系建设,加快HSE体系与现行管理制度的融合,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本质安全,实现油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

(四)分析评价,考核兑现。油田切实把强化精细管理与推进HSE体系建设、内控体系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设、ERP系统建设等结合起来,实现任何工作都有规范、有标准、有制度、有流程,都有责任、有考核、有约束、有激励,不脱离实际,不做表面文章。定期对精细管理进行分析评价,逐一查找问题,逐一加以整改,形成了具有青海油田特色的精细管理模式。对精细管理抓不上去、推动不力、工作不实,影响油田发展、效益提高的部门和单位,追究领导班子责任。严考核硬兑现,将考核评估结果纳入各单位、各部门年度业绩指标之中,严格执行到位,确保了精细化管理取得实效。

三、结论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好的管理思路和方法是决定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认为,企业必须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把降本增效、管理增效、科技增效、节能增效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合理配置各类资源,诚实做人,用心做事,提高执行力,抓好工作落实,才能立于竞争不败之地,预期目标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陶晓宇企业如何开展精细化管理浅析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06月下期

[2]曾国民浅析煤炭企业如何应用精细化管理企业导报2012年第11期

上一篇:严以律己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下一篇:我的陶瓷工艺品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