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中后期自然递减构成分析

2022-10-22

一、概况

该油田属于常温常压油气藏, 平均井距236米, 标定采收率37%, 目前采收程度33%, 平均含水93%。从2011年开始, 随着地震解释技术的应用和提高, 该油田年均投产新井30余井次,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油田含水上升快, 递减大, 保持产量稳定意味着更多的新井投入, 虽然自然递减由2011年的23%降到了连续两年16%左右, 但还是趋势依然不稳定, 尤其跨年新井递减因素尤其明显。

二、影响自然递减的地质和生产因素

1、自然老井含水上升

老井含水上升是影响老油田自然递减的最主要因素, 不论高产井还是低产井都要面临含水的逐步上升。但是再生产实践中, 我们发现不同含水阶段递减幅度是不一样的。

以2014年1-3月生产数据为例, 含水在40-60%之间单井减产幅度最大, 两边则依次减小。含水80%以上单井递减幅度明显减小。

从统计情况可以得出:含水低于80%的油井占总井数的37.9%, 产量递减占总递减产量的73.5%, 因此可见以低含水为主要特征的高产油井自然递减是自然老井含水上升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定程度上说, 低含水油井含水上升快, 递减快符合油田开发规律。

从多口井的累产油——含水统计曲线看出, 含水35-80%左右上升速度快, 与该水驱曲线一致, 由于高产井含水一般较低, 跨年度后含水上升迅速, 必然引起产量下降, 导致自然递减增加;此外从曲线初步认识:在目前的采出程度下, 油井累采不超过200吨将进入含水上升期, 若油井按产量15吨左右计算, 不超过3个月进入高速递减期, 产量高的话, 将会以更短的时间进入高速递减期。

2、能量下降因素

能量下降是自然老井递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随着近些年明馆浅层注水完善工作的开展, 由于能量下降导致递减的比例逐年下降。分别从2011年的27%下降到目前的7.6%

通过对油田历年静压资料进行统计, 说明油藏能量保持水平较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能量下降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地层高压低渗, 注不进水, 造成油井能量下降, 二是地层连通差, 构造不完整造成注水不见效或无法注水补充能量。

3、停产井

近些年, 采油厂和作业区不断加大注采井网完善和油水井管护力度, 停产井数量得到进一步控制, 但是受地质因素、施工质量、以及设备因素导致的停产和泵效下降依然占有一定的比例。

据统计2012-2014年停产井数据, 因出砂停产影响的产量占停产总产量的35-45%。不考虑恢复后的递减情况, 仅检泵作业占产分别占2012-2014年度总递减的1.5%、1.4%、3.88%, 201年占比上升, 且出砂影响为主。

除了停产井影响老井产量之外, 部分低泵效井作业或者没有及时上修也同样影响老井产量, 对2014年一季度提泵效井进行统计发现出砂问题依然是目前影响泵效的主要问题

4、其它因素

措施无效对自然递减也有一定的影响, 但严密的论证可以提高措施成功率, 另外把措施井定在1.5吨以下能够有效的缓解自然递减上升的风险。

2014年1-3月措施无效油井6口, 影响产量419.48吨, 影响总递减的3.4%

此外还有一些季节性关井因素, 影响自然递减的1.4%

三、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自然递减是以新井跨年度含水上升为主, 其它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油田控递减主要要花大力气控制低含水油井的含水上升趋势, 多从井网调整、及时调剖注聚做工作, 此外注水问题不在是目前油田开发的矛盾, 井网完善也必须以调剖注聚为目标进行开展。另外油井防砂控递减、加强下井杆管质量、加强修井质量监督、以及加强现场潜力调查, 规模开展长停低效井间试开拉油等工作都能有效的降低自然递减。

摘要:目前各大油田相继进入开发中后期, 老油田二次开发的浪潮逐渐在各个油田推开。随着效果的显现, 自然递减上升也成为油田开发中日益关心的问题。本文以东部某老油田二次开发过程中自然递减的分解为例, 对形成自然递减的原因和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 希望对其它开发工作者在开发工作中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油田,开发中后期,自然递减,分析

上一篇:浅析财务舞弊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下一篇:宁蒗:跨越发展迈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