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

2024-06-22

民间美术(精选8篇)

篇1:民间美术

原始美术民间美术

从审美特点来看,原始美术、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无论在表现的主题,还是造型思维、描绘手法直至整个风貌上,都有不可忽视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是:

第一,在造型思维上,原始艺术是对原始意象的幻觉的再现,从保存下来的那些最早的艺术——岩画、彩陶、雕塑看,原始艺术本能与仿造自然是丝毫不相关的,原始艺术家在描绘时并不依赖对直接对象的观察,而是凭自己的记忆进行的再创造的结果。比如我国西南边陲的沧源岩画,大都描绘在陡峭的崖壁上,作画者在作画时不可能随时参照被描绘的对象,他只是要依赣意象唤起平时观察的事物和重新体验原来的知觉,去检验自己通过意象所创造出来的形象。而民间美术在创作思维方法上,保留和运用了原始思维的认识方法,都有强烈、粗犷、诡奇等相同的外部特征。如黄河流域一带农村流传的剪纸“抓譬娃娃”“招魂娃娃”、布制品“人头鱼”等。同样,儿童画画时并不是依靠被描绘的对象,而是借助他自己平时的观察而记忆下来的知觉去表现对象。因此,我们说在描绘对象方面,原始美术、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同出一辙并不为过。

第二,在造型手段上,原始美术家仿佛意识到局部的细节刻画能给他们带来心灵的解脱和欲念上的满足。同时,原始人面对变幻不定的世界的不安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寻求安定的需要,在造型上往往回避对三维物体和有深度物体的表现,把表现对象限制在高度和宽度的展开上。这就形成了我们平常说的“平面意识”。跟原始美术一样,民间美术中民间美术家不是像受过专业训练的画家那样用一只眼睛观察事物,也不是用静止的眼睛去捕捉对象的片面,在他们的眼中,形象本身就具有各方位的时空感,他们在表现同一座山时,会把山上、山下、山前、山后的动物、植物和人陈铺在一块平面空间里,有时还采用互不遮挡的人物造型。同样,未经专业训练的儿童,往往因对事物的深度和三维缺乏理解和分析,既不懂得透视学,也不恪守重力法则。因而在儿童美术中出现了细节丰富的人物和动物常常飘在空中的画面,而且画面多呈平面。

第三,在整体风貌上,原始美术造型粗犷、色彩强烈、人物怪诞奇特,有的面目手足皆为人形,而腋下生出双翼,跳跃于龙身、鱼背,有的大头短躯、巨鼻阔嘴,手掌伸出三指,如同鸟爪等等。原始人认为这些奇异的造型能赋予艺术品神性与灵气——超自然的力量。而民间美术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材料的简朴,不作过多的雕琢、修饰,保持着粗率、质朴的制作痕迹,恰恰因此而显露出淳朴天然的趣味来。同样,在儿童美术中,由于儿童年幼无知、天真,对自然界的理解尚未模式化,他们以自己的奇异想法来表现,在绘画当中也就表现出稚拙、奇异的风格。

第四,在思想和观念上,原始艺术时期由于社会分工尚未定型,没有我们今天称之为思想倾向、思潮、流派之类的东西,因而在艺术的功能上就谈不上思想和观念的表达。而民间美术家在创作时专注于内心意绪情感的率真表达,作品中极少功利色彩,有的只是作者真挚的感情。如陕西耳枕,有鱼形、也有蛙形,中间总是要掏一个洞,原来是母亲为了保护孩子的耳朵不受压和便于漏泪水的。这就蕴涵着母亲的祝福,是母亲心声的流露,把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在儿童美术中,儿童常常以其天真率直的心态每每使成人拍手叫快。正如黑格尔所说:“儿童是最美好的,一切个别特殊性在他们身上好象都还沉睡在未展开的幼芽里,还没有什么狭隘的东西在他们的胸中激动,在儿童还在变化的面貌上,还看不出承认繁复意图所造成的烦恼,因而在儿童绘画里表现出来的是他们对事物无意识的。

篇2:民间美术

1、通过对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简介和欣赏,使学生了解它的特点、品种与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重难点

1、重点:工艺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的区别。

2、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CAI多媒体光盘,其中尽量收集当地工艺美术品。

五、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三月三》,介绍童年时代放风筝的情景,以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㈡解决重点

介绍民间工艺和一般工艺的区别

民间工艺:实用经济与美观的结合较好,善于化腐朽为神奇地进行巧奇天工的创造,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质朴健康。

1、是劳动人民为适应并满足自己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而创造的,大部分属于生活日用品,它根植于民间,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制作的材料就地取材;

3、为手工方式制作的;

4、它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的特征。

一般工艺:虽因物质条件、生产条件优越而有便于发挥工匠艺术家的聪明才智,但却,由于材料价值过大,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不利于资源和环境的有效保护。

㈢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

民间工艺美术范围广泛,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有服装类、服饰类、器皿用具;雕刻类、竹藤柳草编织类、染织绣类;玩具、家具、车舟、建筑装饰以及戏剧人物造型等等。

(以下为课件内容,其中穿插图片)

1、民间雕刻工艺

⑴石雕:

①浙江青田石雕(出图片)

②福建寿山石雕

⑵木雕

①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出图片)

②浙江东阳木雕

③广东潮州金漆木雕

⑶竹刻

上海嘉定竹刻

2、民间编织工艺

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麦杆编等。

(出《提盒》、《垫子・草盒》)

3、民间染织绣工艺

我国染织绣工艺的两条发展道路:

一是民间劳动者自纺、自织、自染、自绣、自用;

二是由官方设置染织绣机构组织生产。

(出《绣花鞋》等图片)

4、剪纸工艺

⑴北方剪纸:

风格朴实粗犷,造型精巧简练;(出图片)

⑵南方剪纸:

构图繁密,剪刻精工秀丽。

(出图片)

5、玩具工艺

是供儿童玩耍、观赏的民间传统工艺品

江苏无锡“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彩塑、山东高密彩塑、北京布老虎、北京、天津等地的风筝等。(出图片)

6、彩灯工艺

上海龙灯、广东走马灯、硖石彩灯、泉州料丝灯、北京宫灯等(出图片)

7、民间戏剧人物造型

⑴傩戏面具

造型夸张,上色大胆

显得古朴、洗练、浪漫、诡奇

(出图片)

⑵社火脸谱

是从我国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一种化妆表演形式延续而来的(出图片)

⑶木偶戏

著名的有泉州木偶、广东木偶、四川木偶、泰顺木偶等

⑷皮影戏

造型雕刻精巧优美,犹如窗花剪纸,色泽明快,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出图片)

㈣小结

学习的目的,重复民间工艺美术和一般工艺的区别及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

篇3:民间美术

关键词:民间美术发展,教育,传承,现实意义

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是经历了中华先祖们为了满足自身社会需要而创造的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态, 民间美术在它产生、发展和流传过程中, 显示出许多与其它美术所不同的特殊性质。民间美术蕴藏着中华民族卓越超凡的才智华彩, 构造了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纵缆我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 可窥其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宏大体系, 巧夺天工的的卓越技艺, 精密交叉的综合特性, 面量大的双重特性, 广开艺路的设计思维, 别具一格的独特民族民俗风格, 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奇葩瑰宝。这都激励了我们长期以来学习、审视、探索的审美创造的理法规律。

当今世界, 各国各民族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及文化传统。艺术是自然、历史、哲学和想象的窗口, 而民间艺术之所以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因为它记载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信仰、传说、习俗等方面的形象反映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的母体艺术;学习了解中国民间美术, 可以培养青年及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特点、色彩规律等可以更加促进学生智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的发展;中国民间美术源于民间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体察, 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 可以促使人的心理和精神回归自然。在美术教育中加强民间美术的教育教学, 在全球化的今天, 尤为重要。

同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文化艺术能完全同步。鉴于民间文化艺术面临逐渐消亡的形势, 国家适时地出台了抢救非物质遗产的政策, 不少民间美术得到及时“抢救”。但从教育形势上看, 基础教育中的民间美术没有摆脱危机。那么作为我们美术教育工作着来说如何继承和保护把民间美术文化和美术教育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探讨, 使之促进民间美术的发展和美术教育体系的完善。

一、认识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 从历史上看, 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的, 从现代来看, 民间美术则是相对于专业美术而言的。它的创造者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民间美术的概念是一个比较广泛的定义, “民间美术"就是产生于劳动者之中的, 也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是劳动群众在生产劳动, 社会活动之余, 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 自己创作, 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形式。它不是以作品的构成方式, 技法材料作为分类的, 而是人类创造的各种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形态。

在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 民间美术创作也最为活跃。如中国春节前后用年画、剪纸、春联装饰环境;为孩子赶制服装, 社火花会的戏具, 庆贺元宵节的花灯纸扎;端午节悬挂的天师符, 钟馗像、五毒服装饰件及龙舟彩船;元宵节的荷花灯、中秋节的月饼花模、泥塑兔儿爷;结婚用的嫁衣、喜花、喜帐;祝贺幼儿百天和生日用的虎头帽、虎头鞋、长命锁、长命衣等。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歌舞集会中的服饰布置也用丰富的美术品点缀。藏族供神的酥油花, 傣族泼水节男女互赠的花荷包等。

二、民间美术的分类

民间美术品种极为丰富, 既有供玩赏用的造型艺术, 又有衣食住行中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 又与民俗、宗教及其他民间文艺存在密切关系, 形成多种分类法。绘画: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漆画、灯笼画、扇面画等。雕塑:包括彩塑 (寺观彩塑、小型泥人) 、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及综合材料所制玩具等。染织刺绣: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剪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纸扎灯彩: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食品:包括面花面点造型、糕点模、糖果造型等。

三、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是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远在距今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就闪耀着民间艺术的光辉, 中国在魏晋以前的美术创作者主要是工匠, 战国秦汉之际的石雕、陶俑及画像砖石, 虽为统治阶级生前或死后享用, 但在造型及艺术风格上都带有朴质活泼的鲜明民间特色, 魏晋以迄近代, 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及各种工艺创作中, 民间匠师仍占绝对优势, 至于在广大城乡群众中流行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等直接装饰人民生活的工艺美术创作, 更有着极为广泛的社会基础。他们世代相沿, 在延续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创新, 创造了富有民族和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但由于过去的阶级偏见使民间美术的就常常被贬低或忽视;又由于劳动人民在经济、政治及文化上遭受重压, 以致他们在艺术的智慧才能, 也不免受到压抑而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民间美术的作者是人民群众和民间匠师, 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劳动生产的业余时间制作的, 或作为副业生产, 又主要为自己使用、欣赏, 因此表现了他们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民间美术分布于全国各地区,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 民族众多, 在地理条件、风俗、感情、气质等互有差异, 又在民间美术中形成了丰富的品类和多采的风格, 这些美术品有的供生活使用 (如灯具、食器、家具) , 有的用于装饰和美化环境 (如年画、窗花) , 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从制作材料上来看民间美术大多数是以普通的木、布、纸、竹、泥土, 然而制作技巧高超、构思奇巧、很少自然主义的模拟物象, 而是善于大胆想像和夸张表现强烈的感情, 又常用于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的手法通过优美的形象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艺术上具有刚健、清新、活泼、淳朴等特点, 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这都和本民族长期以来发展的哲学思想体系是紧密相联系的。

四、民间美术的发展状况

自有人类文明以来, 民间美术便随其不断发展而演变, 我国虽然历经多次的朝代更迭, 世事变迁。但是它仍然得到很好的承传且不断得到繁荣壮大, 然而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审美价值发生转变等, 已经有别以往的那种改朝换代式的发展模式, 它是建立在生产方式和世界观彻底改变的基础上。新的生存方式和文明氛围, 使人们日益在职业技能、社会地位、生活行为、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方面, 与依然生活在土地上的农民拉开距离。他们也因此成为农民羡慕和仿效的对象。原先那些习以为常或者引以为豪的东西, 如今他们已自觉“土得掉渣”而羞于示人。原先民间美术那些泥、布、纸、木、竹、棉等粗劣材质所映射的品质已完全不能再施展其原有精神品质。中国民间美术的创造主体, 由于自身社会心理的变化而日趋萎缩。因此, 保护与承传民间美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应该给思考的话题。

五、优化高校文化资源发展民间美术教育

1. 发展民间美术的现实意义

发展民间美术教育, 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 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 同时, 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 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是对加强民间美术教育的发展是最佳的文化遗产保护形式。民间美术艺术作为民族优秀文化, 在我国的各类艺葩中具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 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教育, 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 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 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小提琴教学中的“乐感式教学” (1)

——浅谈小提琴教学中的情感、个性与人文教育

马海生1宋璐璐2 (浙江省温州大学音乐学院325000)

摘要:当今的小提琴教学活动中, “技术至上” (2) 的教学观念依然存在。本文从小提琴教学中的情感、个性及人文教育三个方面分别论述, 探讨科学、艺术的“乐感式教学”。

关键词:小提琴;教学;音乐

一、序论

长期以来, 许多小提琴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有这样一个疑惑:有些学生抱着对小提琴的无限憧憬去学习, 这种热情却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淡漠消失, 变为被动地学琴练琴, 甚至最终放弃学习小提琴, 这是为什么呢?又该怎样解决它呢?

我们分析后不难发现, 大多数小提琴教育者在授课时只是传授技巧, 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与审美能力、没有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思维、没有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人文素养形成美好的情操与完善的人格。长期的纯技巧学习是枯燥无味的, 学生对乐器和音乐的热爱渐渐被机械的技巧练习消磨殆尽, 从而失去学琴练琴的兴趣。即使有些学生靠着毅力达到较高的技巧水平, 他们的演奏也是缺乏情感、个性与内涵的空壳。我国小提琴教育家徐多沁所说的:“教技术还是教音乐”、“教学方式重于教学内容”以及世界小提琴教育大师迪蕾所说的:“让学生主动练琴, 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都是这个意思。所以说, 小提琴教育者只有走出技术至上的误区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有动力、有目标、有激情、有内蕴。

2. 高校民间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通过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和认知就能够从另一侧面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尤为重要的是中国民间美术源于民间, 是广大劳动者的纯朴创造, 它代表了人类最本原、最淳厚的审美判断。在中国民间美术作品中, 劳动者最朴素的情感通过各种各样的手工艺样式, 以硕大、对称、偶数、饱满、亮丽等唯美形式表现出来, 它的审美指向是健康的、朴素的、热烈的、积极向上的, 彰显的是人类最通俗、最美好、最单纯的审美理想, 其核心是真、善、美。真情实感的自然表露, 对现实生活的热情礼赞和对美好未来的执着追求连同率意率真的意象表现形式共同构筑了中国民间美术独特而完美的艺术特质。中国民间美术类别繁多, 从民间玩具、民间印花、民间年画、民间泥塑、民间雕刻到民间剪纸、民间皮影、民间刺绣, 民间美术的内容几乎含盖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 加强民间美术教育, 不但可以使当代大学生了解到民间美术丰富多姿的艺术形式, 绚丽多彩的艺术风貌, 同时能够使他们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人民、源于劳动, 使大学生进一步感悟和理解艺术与人民的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从而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丰富学生的开放性想象思维, 确立和完善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 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发展。

今天, 社会进步、文化繁荣, 人类社会进入一个飞速变化、多元化并存的发展时代。科技进步使大学生接受信息、获得知识的途径日益快捷和方便, 另一方面也使人们在享受先进技术所带来的大量信息的同时自觉和不自觉地受到其它不健康因素的干扰。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态势, 使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各种思潮、理念、观点甚至行为的影响。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精力旺盛、感情充沛, 正处在思想意识变化多端的不定型发展阶段, 也是认识新事物、接受新事物最敏感、最快捷的时期。当然, 我们并不反对大学生认知和接受新的优秀事物, 我们要强调的是, 在大学生中的相当多数人还不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明晰的判断能力, 他们在接受许多所谓“新潮”“另类”思潮时往往是模糊和混乱的。有的甚至对他们世界观、审美观的形成和发展会起到严重的误导作用。近几年来, 中国美术界由于受西方一些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 出现了一些抄袭、怪异、甚至变态的“伪艺术”现象, 其粗野的个性创造和不加克制的主观表现, 已经超出了美的范畴, 背离了艺术发展的规律求奇求变、混乱视听, 给美术界甚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所谓的“装置和行为艺术家”, 以“嗜血”“植疲”“吃死婴”“裸奔”“上吊自

这里所说的“乐感式教学”就是指带有情感体验、个性培育与人文内涵的教学。 (3) 将这种教学方式与小提琴的教学相结合, 而不仅仅再是音符节奏的校对、手指的训练、音响的控制等技巧训练, 启发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学琴练琴, 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难题自然迎刃而解。前苏联大提琴家姆斯梯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有这样一句话:“人们往往给孩子找最好的、严格的教师, 这是必要的, 但教学有一点最本质的东西, 老师应当唤起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并激励他们继续学习。”

由此可见, 只有发扬“乐感式教学”才能抓住小提琴音乐教育的精髓, “乐感式教学”在小提琴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

二、“乐感式教学”

1.情感教育:在小提琴的教学过程中融入音乐审美情感培养的教学环节, 使这一过程成为美好的、富于魅力的艺术体验。学生对小提琴音乐体验得越多越深, 对小提琴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浓厚, 情感表达也会越主动、越真挚。在其与音乐本体的情感相融和时辅以恰当的技巧训练, 学琴练琴都变的轻松互动起来。此外, 学生受到美好音乐的熏陶感染, 建立起丰富的情感世界, 通过对音乐作品理解的逐步加深培养起正确的音乐鉴赏能力, 这些素养对今后的学习与演奏都是非常重要的。

早在我国春秋时期, 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乐教思想中就提出了有关培养音乐审美情感的观点, 像:“师挚之始, 《关雎》之乱, 洋洋乎盈耳哉!” (4)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杀”等邪恶表现和残忍的血腥表演, 不仅摧残艺术而且伤害社会。这种反叛传统、拒绝真诚, 以邪恶怪异为崇尚的自我痴迷式的叫嚣与喧泄, 却被冠以“现代”“新潮”“另类”之名, 因而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响应, 有的学生还误认为这些“邪艺术”“有害”的艺术是“新生活”是“未来艺术的方向”而参与其中。由此可见, 在大学校园中传播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高扬真善美、鞭鞑假恶丑、确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已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一个民族必然有其不同于另一个民族的哲学观念、文化观念, 以及存在于集体意识中的情感气质和心理素质, 这也是一个民族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和象征。在高速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中, 文化和艺术上凸现的并非是一体化的“共识”, 而更多的却是区域的“差异”与文化的“多元”化形态。基于农耕文明的历史背景,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 民间美术中许多形态正在失去赖以存在的现实基础和文化土壤, 面临着濒临消亡的重重困境。

新一代大学生肩负着承传文明、开拓未来的历史使命。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母体艺术”, 是根, 是源, 是滋养和延续艺术发展的丰田沃土。挖掘中国民间美术中深刻的本原精神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引导当代大学生走出迷茫的审美误区, 确立积极向上的审美理想, 遵循艺术发展规律, 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艺术感悟积极探索古老的民族艺术样式在现代社会的着落点, 寻求传统的手工技艺与现代工艺、现代材料结合的可能性, 不仅是对传统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化古为今, 继往开来, 才能创造出更具民族特色和中国精神的现代艺术。因为我们相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

[1].孙建军.中国民间美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6.

[2].史忠明.实用民间美术[M]济南:济南出版社, 2006.

[3].华觉明.李绵璐.民间技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

[4].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

[5].胡照华.中国工艺美术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6].黄宗贤.从原理到普通艺术学[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3

[7].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篇4:推进民间美术 强化美术教学

关键词:民间美术;小学美术;功能

一、民间美术的功能

从传统民间发源而来的民间美术,是下层人们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其具有下层民间文化的一般内涵以及性质。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记载民众生活以及民俗的重要途径。同时,民间美术是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性的,其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且能够有效地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并且,民间美术的功能大致有五个方面,分别是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生活功能以及文化功能。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五大功能,首先应当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采用各种贴近生活的题材形式,让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形成是一种持久的态度,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方法,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贴近生活,突出实用性

民间美术是不同于其他美术形式的,其极其贴近现实生活,因此,学生所学习的各种民间美术的内容应当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民间美术由于地域差异,给学生带来了更多选择的余地,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本地的民间美术资源,充分突出其功能性,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学习及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随着多元化以及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图像意识,形成良好的朴素的视觉文化,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认识民间美术的特征以及其与小学美术的结合点,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华.民间美术与少儿绘画的融合[J].江西教育,2012(33).

[2]王梁梦.如何把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课堂[J].学园, 2014(19).

篇5:民间美术

(1) 开放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了自由学习的平台 。让学生充分地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备课时,分别为学生准备了四个课件和四组不同内容的学习资料,所以学生上台讲解时就能娓娓道来。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实物展示,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扩宽了学生艺术视野。课前准备了很多本地本民族的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和实物 ,学生对本民族传统的苗族刺绣、苗族剪纸的传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加强学生对本土民间美术的关注与保护意识。

篇6:文人美术和民间美术的主要区别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宗教美术而存在的,民间美术虽然来自民间,但却为其他美术提供了营养,成为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一,所以说,包含民间美术在内的民间文化,称其为“母形文化”民族文化的摇篮,民族文化之根。它保持着物质与精神未分化之前的原始状态,包含着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

民间美术的创作是自由的,完全是人民群众情感真实、自然的流露,所以在造型上,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现实性,而是一种主观想象的集中投入。

民间美术是民间劳动人民群众创作的,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它主要通过物态形式直接反映生活,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体现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的实用目的。这就必然要涉及到人们的心理、情感、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民间审美文化,它从基础性文化特征、设计思想、丰富寓意、纯真风格等诸多方面。

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间组合不但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所形成的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心手相应,气力相合,迹虽断而气连,笔不周而意周。在色彩和水墨上,文人画更注重水墨的运用,讲究墨分五色。文人画家所以重水墨而轻色彩,这同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有直接关系,即传统绘画一直不曾把真实地再现事物的表象作为创作目的,而是把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基于这种宗旨,又形成了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即摒弃华艳,唯取真淳,讲究绘事后素、返朴归真、大巧若拙等等,这些都成为文人画家在艺术上的自觉追求。文人画特色和体系的形成,又与文人士大夫将绘画视为精神调节手段有关,创作对这些画家来讲,起到的不过是一种精神舒络的作用,这样,不为物役,不被法拘,以最简单的工具(笔、墨、纸),最概括的语言(黑、白、灰3色),传达出最深切的感受,就成为创作中的必然的选择。

篇7:民间美术社团

教师:焦万元

李义娜

社团宗旨:

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以学习民族民间美术为纽带,求同存异,在交流中进步,在学习中成长。同时让有美术兴趣爱好的同学拥有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提高广大美术兴趣爱好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美术爱好者的交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社团课程:

课程综合性设置,分为模块式教学。

剪纸、手绘、编织、泥塑、版画、综合材料贴画、扎染,等。社团构建所需设备及材料:

1完整固定的教室(因为教室需装饰布置,必须固定)。

2多媒体投影一台(课堂需要)。

3大桌子,1.5米*2米,6张;凳子30把(学生上课必备)。

4抹布,扫帚,簸箕各1件(打扫教室)。

篇8: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一种地域性、民族性、群体性的文化形态, 体现更多的则是非物质的内容, 是普通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和日常的民俗中创造、应用并与生活相融的一种美术形式。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都与民间美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0余载, 现代文明的高度成就令世界各国所瞩目。然而, 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文化艺术能完全同步。新的生存方式和文明氛围, 使人们日益在职业技能、社会地位、生活行为、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方面发生巨变, 民族民间文化受到新的威胁, 民族民间文化形态在社会生活中逐渐衰退。中国民间美术的创造主体, 由于自身社会心理的变化而日趋萎缩。鉴于民族文化艺术面临逐渐消亡的形势, 国家适时地出台了抢救非物质遗产的政策, 不少民间美术得到及时“抢救”。保护不是目的, 必须传承才能使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

高等艺术教育承载着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但从教育形势上看, 高等艺术院校美术教育教育中的民间美术依然没有摆脱危机, 从高等艺术教育的课程设计、教学形式、教学大纲、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中民间美术作为高等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尤其不容乐观, 发展十分缓慢, 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到了“真正的边缘”。民间美术是哺育滋养华夏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艺术, 理应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高校建立民间美术教学体系是对中国美术教育的补充和完善, 有利于促进民间美术的保护和发展, 有利于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高等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是高等美术教育的应有之举, 当地丰富的民间美术教学资源为地方高校提供了坚实的办学基础, 同时可以传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

一、民间美术的特性

高等艺术院校要把民间美术教育工作做好, 首先应该了解地域民间美术的特征。总的来讲, 中国民间美术具有传承性、民俗性、多元性的特点。

1. 传承性

中国多种多样的民间美术形式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是数代艺人经过传承改良完善发展之今, 形成较成熟的面貌展现出来。如木板年画, 取材神话、历史故事、传说中的人物, 就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发展, 同事也体现了深厚的历史积淀, 使木板年画充满了浓郁文化艺术气息, 逐渐的演变成为民间绘画的一个分支。也体现了民间的美术传承性。木板年画复杂多样的表现形式和繁杂的制作工艺也都是经过了民间艺人的传承发展而来。

2. 多元性

中国地大物博, 民间美术更是表现为一种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形态, 地域的多元化使得中国每一个不同的地域形成了自己具有鲜明特点的民间美术表现形式。如山东潍坊的风筝, 河南浚县的泥咕咕, 西北的剪纸艺术等。同时不同的的地域中的同一种艺术形式, 也根据自身的历史发展特征呈现出具有鲜明特点表现形式。

3. 民俗性

民俗性在民间美术的三个特性中应该说是最为主要的。民俗既是指的民间风俗, 是一个民族中众多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历经传承的生活文化。只有具有民俗性才能使得这种美术形式称之为民间美术。

二、高等艺术院校民间美术的传承

高等美术教育中的民间美术研究, 结合高等美术教育的体质及民间美术发展的地域性特征寻求高等艺术院校的民间美术教育应结合各地的实际。积极利用校内和地方资源, 多方位、多角度探求新的高等美术教育形式。

1. 推进高校民间美术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需要。

高等美术教育是培养专门美术高级人才的基地,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应该是现代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质, 造就一代爱祖国、爱人民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专门人才。

2. 探索高等美术教育教学中民间美术的课程设置, 传承民间美术。

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实施美术教育的具体实施形式, 决定了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和质量及教学的实施,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民间美术在高等美术教育中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同时探索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如:公共选修课和讲座, 进行有效的时间教学, 建立各类工作是, 提供学生必要的实践场所, 建立校外民间美术实习基地, 聘请民间美术家担任实践指导等, 形成了解、熟悉、亲近民间美术的氛围。

3. 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科研支持, 推进民间美术的发展与创新。

科研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民间美术得以发展和创新的有效途径, 高校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 作为民间美术的教学和研究基础, 设立专门的民间美术美术研究机构, 是高校推进民间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为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

4. 民间美术研究结合地域特点, 促进民间美术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民间美术大的地域上来说, 所指的一般是我们整个中华大地。但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同地域都有不同的民俗文化, 这也必然产生千差万别地域性, 不同地区根据地域特色结合高等美术教育, 形成地区文化, 共同形成了民族美术的多元化发展, 共性中突出个性。

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承载着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有效的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使民间美术得以有效的保护, 不仅仅是对民间文化的负责, 对自己负责, 也是对后代负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 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们接触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和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家乡和祖国深入了解,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了解民间美术的历史和现存状态, 加强了学生们对于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更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世代相传。

另一方面通过民间美术教育传承, 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 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 同时, 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 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

民间美术立足于本土, 反应民俗习惯, 具有浓厚的地方性艺术特色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在文化和艺术上有其深刻的内涵, 是一种无法被同化或取代的教育资源。因而从这个意义上, 该课题对抢救、保护、发展土家族文化有着重大的作用, 同时, 有力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有力地促进和推动高等美术教育体制的改革。

摘要: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0余载, 现代文明的高度成就令世界各国所瞩目。然而, 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文化艺术能完全同步。新的生存方式和文明氛围, 使人们日益在职业技能、社会地位、生活行为、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方面发生巨变, 民族民间文化受到新的威胁, 民族民间文化形态在社会生活中逐渐衰退。

关键词:艺术教育,民间美术,传承性,民族性,多元性

参考文献

[1]程浩.浅析民间美术在云南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大舞台, 2011, (03)

[2]胡俊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民间美术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9, (02)

[3]韦静涛.中国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29)

[4]谭宏.构建民间美术的教育传承体系——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视角[J]民族艺术研究, 2011, (03)

上一篇:初中优秀作文800字:多姿多彩的夏令营生活下一篇:公司励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