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论文

2024-04-26

论我国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论文(共8篇)

篇1:论我国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论文

论我国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论文

[摘 要]从世界范围看,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本文对信息化管理在国际社会中应用与发展状况进行了透视,基于我国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现状,对国内企业实行信息化系统管理及实施路径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信息 技术 企业管理 新经济时代,信息化的概念已渐入人心。

信息化按层次划分,分为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按经济行为主体划分,分为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可见,无论是怎样划分,企业信息化在其中的地位是不容质疑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的主体,是当前信息化的工作重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信息技术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其间,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现出来。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信息化水平的低下,不仅将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一、信息化管理在国际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

从企业自身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当前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需要,是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从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来看,企业是工业化的主体,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信息化应用水平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可以说,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原因之一是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具体体现

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迅速普及。众多的企业通过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其竞争优势得到加强,竞争力明显提高,如通用电气、福特公司等产业巨头,通过网上的原材料采购和销售,降低采购成本和销售成本达20%~30%。

加入WTO为中国企业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全球化的竞争。企业将更多地融人世界经济,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全球资源与市场共享的重要条件。

二、我国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网络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企业要想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实现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如此重要,但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令人担忧。当前中国企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是经营观念陈旧,管理基础、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等问题还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电子商务进展缓慢,国民的信息化意识不强,相当数量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利用网络开发商务活动的企业甚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高;企业电子商务进展缓慢;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法律法规不完善。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较在资金、技术、管理水平、经营理念等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实现上网的企业只占到所有企业的20%~30%,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就更少。在实现上网的企业中,多数所做的工作也仅是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E—mail地址,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没有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有的企业网站长时间不更新信息,成为名副其实的“空站”。相比之下,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90%以上的大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商务活动,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在欧洲企业也有近50%的业务行为在网上完成。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300家重点企业中,有70%的企业对信息化投资不足,其用于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投资只占总资产的0.3%,与发达国家大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占总资产8%的水平差距甚远。

此外,300家企业中也只有70%的企业接通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尚未普遍开展起来,与电子商务配套的信息系统严重缺乏。而电子商务是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应用,因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深度以及广度均有限。

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的意识上也存在问题,尤其是那些中小企业,还不能系统地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知识,还不能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此外,我国各地区、各行业及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极不平衡。

三、我国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路径

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带动中国企业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 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实际上,“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从发展程度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实

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三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

信息化定义本身就是应用信息技术于各行各业,如农业、工业等行业都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使传统产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信息化并不是说大家都要来生产计算机、都来建设网络,而是指如何把这些技术用好。企业亦然。

电子商务是企业通过网络实现交易,是企业简化物流、资金流的最佳方式。在企业信息化的诸多领域中,网络化以及电子商务已被认为是发展的方向,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或最高水平。无疑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应用中关键的关键。我国信息化应用水平、企业电子商务建设仍处尝试阶段。大多数企业的电子商务的企业只占20%左右,从事网上采购的企业和网上销售的企业则更少,定单与合同的正式签订、支付及配送等活动基本上还在网下进行,能够上网的中小企业普遍对网络的应用方式过于单一,目前85%的企业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仅局限在信息查询和企业形象的宣传与推广。而目前发达国家已基本进人全面电子商务阶段。 我国企业电子商务进展缓慢,是由于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现货市场、有形市场还不完善,企业信用差,资金拖欠严重,缺乏配套的信息系统、物流系统、支付系统和相关制度保障,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认识模糊,对信息建设的理解很肤浅,如大多数的企业认为开展电子商务有助于宣传产品,有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只有少数企业认为可以降低生产、销售、运营成本。

四、开展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化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能否与企业各项工作相融合,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成败。推进企业信息化,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要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为根本目的,搞好三个“结合”:一是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二是与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三是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领导是关键。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个技术问题,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过程。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因为企业组织框架的重组、流程的再造,意味着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企业信息化应着重在四个方面展开,即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

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是贯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核心,又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整个经济现代化”的具体体现。“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工作还包括:与IT厂商联手进行信息化技术推广,开展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讲座、论坛和培训,选择重点企业进行信息化典型案例的合作开发,举行有关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软、硬件技术的展览,开展信息化的国际技术交流,参加制定企业信息化的专项规划等。

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主体更是企业,因而,企业信息化关键也在企业的努力。如果没有传统企业的参与,发展电子商务就只能是停留在概念上,因此,企业要对信息化的概念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企业应把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数字化,管理流程数据化、标准化。把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信息化,将资金流、物流用信息流来控制,实行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资源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才能提高企业长远竞争力。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投入。由于信息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行,才能逐渐显示出它的效果。中国企业转向全面信息化必须走一条以电子商务为目标,用电子商务跨越企业的边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

同时,信息化建设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循序渐进。企业还应通过实时更新网站内容,展示企业动态新闻以及企业文化、管理、产品等方面信息,以加深企业自身与外界的沟通。企业信息化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要求企业管理所涉及的各个层面必须积极响应、有效配合。

改变我国企业信息化落后的状况,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支持,努力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服务与协调工作。要加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部门要善于从宏观的高度,加强政策的力度,积极倡导并有效地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消费者也要提高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化知识及使用能力,积极进行网上购物。

总之,企业信息化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关注,包括各级政府、企业自身、IT厂商以及第三方提供专业服务的企业等的积极参与,只有如此,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文士,李晓光.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李艺.信息技术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章吉林.有色金属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04

篇2:论我国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论文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要:本文首先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进行了描述,说明了其包含很多的创新方面;接着介绍了我国企业创新的现状,距离发达国家企业创新手段仍有很大差距;然后又阐述了企业创新所面临的包括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等一系列的挑战;最后对于企业创新所涉及的核心技术— —信息技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说明了其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信息技术

1.前言

企业的良好发展需要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创新的理念。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所有的企业都在试图寻求适合自我发展的管理模式,在这里企业管理也渐渐的形成了一门学科。如何在企业管理上进行创新,也逐渐成为了经济学家争相研究的问题。

在我国亦是如此,可以说,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就是做好企业创新,而其中企业管理上的创新尤为重要。而作为企业管理创新上的重要表现就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一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上的效率和企业的影响力。因此,也可以说信息技术顶用对于现代企业是必不可少的。

2.企业管理中的创新小述

基于现代企业竞争对于各个企业压力日趋增加,使得企业管理上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因此,我们必须适应环境变化,紧抓发展机遇,认清并接受企业管理创新。

2.1企业管理创新内涵在市场经济的条件支撑下,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并不是简单的提出管理模式的新想法或者管理层的调动,而是包含了多个方面,不仅仅包括员工岗位调动和工作流程,还包含了决策人对于企业的经营观念和战略部署;组织结构和行为;管理规范和方法以及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调节和应用。因此,将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2.1.1企业管理的理念创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保守的管理必将以失败告终。所以,为了使企业随时都具有强烈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必然要不断的积极参与良性竞争。其中,企业的高层次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信誉,因此,企业的决策人必须树立从粗放型到精细化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抓住创新的核心点。1.2 企业管理的战略创新战略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管理上的战略部署,既要反对冒进,同时也要杜绝保守,并要在传统的战略模式中,寻求和发展新型的能够适应发展环境的战略决策。

2.1.3企业管理的体制创新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必须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这是一个灵活的体制,不仅仅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同时还要做到集权和分权相结合,最重要的是能够随着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及时凋整,以确保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

2.1.4企业管理的业务创新无论对于企业的决策人,还是对于一般员工来说,业务创新至关重要。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对人才的充分利用和培养,已成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对此,对于人才方面的管理规范化和人才的业务培养专业化占据重要的位置。

2.1.5企业管理的技术创新除了人才之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直接推动着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增强。近年来,我国通过自主研发以及国外交流引进等多种渠道获得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对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之中,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很多企业甚至成为了主要的技术支撑。

2.2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面对着日趋显著的“全球化”、“一体化”、“信息化”等现象的出现,我国经济也进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之中。可以说,现在我国的企业之中,工业化、信息化齐头并进,复杂交替,面临的问题也是瞬息万变。对此,在众多的适应这种变化的企业之中.管理上的创新成为了重中之重。

因此,很多企业在管理上基本摆脱了消极的被管理式,转而代之的是自主管理和参与。许多企业在应对国际上强大的竞争时。在管理上做了大量的有效的工作,同时在人才培养上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可以说,我国的企业中,人才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技术手段也不断地升级,管理模式也不断的得到了创新。然而相对于发达国家中一些500强知名企业,我们的企业管理模式还是相对粗糙。员工的综合素质也有待增强,同时,生产手段和技术也有待提高,总的来说,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上有很大的进步,但还是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2.3我国企业管理创新面临的挑战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仍然有诸多的挑战,也就是说,仍有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在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后,才能充分的实现企业的管理创新。

2.3.1认清企业管理创新时企业成长的作用很多企业在企业管理的创新上投入并不多,原因在于企业的决策者并未清楚认识到企业管理创新对于企业的成长的作用。所以,首先必须认清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例如:技术创新提高了生产力;员工队伍创新能够提高业务效率等等。

2.3.2认清并正视创新阶段的阻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必须要有观念支持,就是说,在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过程中,必须要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创新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会包含很多困难和阻力。对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失误,需要不断的面对挑战。

2.3.3企业创新要从实际出发企业创新要从实际出发,在结合了本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同时还要认清外部的环境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综合一切的发展和创新信息,从而走循序渐进的创新路子。

2.3.4积极引进有利于创新的科学技术如今,科学技术已对很多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技术投入的作用完全超过了资本投入的作用。只有在控制和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才可能将企业带入一个正确和快速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3.核心创新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信息技

术,可以说,在企业创新的整个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

3.1信息技术对在企业理念创新的应用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理念创新所起到的作用,无法估量。例如,“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得员工从“生产手段”过渡为“组织人”、“社会人”等,这要靠信息技术来进行宣传和总结;再比如,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鼓励创新,而创新的灵感和手段要靠信息技术来进行情报和消息搜集。

3.2信息技在企业战略创新的应用在知识成为如此宝贵的财富之后,企业就将知识和信息的分析看作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中涉及到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汇总等都要靠信息技术来实现。让这些情报信息直接是决策者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并相应制定了合理的战略。

3.3信息技术在企业其他方面的应用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组织结构改革、生产作业管理、企业营销管理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应用。而这些合理应用又直接推动着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

4.结束语

企业管理创新是伴随着企业的产生、发展和扩大等一系列过程的,只要有企业,就必然会出现企业管理的创新。因为它并不是简单的改革或者变化,而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综合了一切外部联系所指定的计划。可以说,管理创新是企业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毕业论文网提供大量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参考文献:

[1]陈志军.论企业管理创新.山东社会科学,2002,(2).

[2]齐文波. 论企业管理创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9).

篇3:论我国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论文

1 地籍管理信息技术的完善

为了实现地籍管理信息技术的高效利用, 必须认清当前工作的不足, 并作出相应的系统强化, 以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1 强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模块的功能

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避免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电子资料被非法利用。一直以来, 我国办公用的系统软件都不重视系统的防护, 这样很容易导致数据外泄, 从而造成严重损失。一方面, 地籍管理信息一般都会在当地的土地资源管理局网页上开放, 甚至用户可以访问和自己无关的数据信息, 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 且现在设计软件不烦高手, 但可以解除防火墙的黑客也越来越多, 这都是由于软件设计和使用者忽视后期防卫所致;二是内部工作人员的访问权限问题。政府的反腐工作扫除了一大批“害群之马”, 但是在很多基层领域, 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情况, 特别是涉及国土资源这块。这看似是一个小问题, 但若造成信息流失, 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而且也容易滋长不正之风, 然而, 这一情况并不难改变, 最简单便捷的方式就是设置网站访客和工作人员的访问权限。随着相关机关安全意识的提高, 这也是最常用的防护措施。具体的方法是, 将地籍信息有选择性开放, 即根据员工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向其开放工作相关的信息, 而屏蔽其他的信息, 这主要是依靠设置账号和密码的形式来实现的, 当登录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后, 只能看到和工作相关的部分信息, 且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定的数据云端监控功能, 可以查询相关用户的访问记录等, 这就大大较少了内部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1.2 建立地籍数据库的长效变更机制

这是针对地籍信息的实效性而言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土地资源的信息变更是常有之事, 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在合适的时间完成地籍信息的变更工作, 在制度上的要求便是建立地籍数据库的长效变更机制, 这一机制主要牵涉两个方面, 一是信息的收集, 二是信息的更新。现在大多数的地籍信息收集都依靠卫星遥感来完成, 方便快捷而且安全可靠, 当然有些也需要人力的收集和核对, 人力和技术的结合, 可以实现最佳的效果。

为了实现数据信息的权威性和精确性, 必须依赖地籍数据库长效变更机制, 力求优化数据的获取流程, 并建立旧有和现有两个数据库, 以备后期检测和查阅。对于以前录入的信息, 在更新之前应保存数据库副本, 不能覆盖原有的数据信息, 且每一次进行数据库更新时, 都应保存原有范本, 进行不同时期数据库的分类整理, 只是将最新数据库作为工作之用, 作为数据管理单位, 必须保存每一次录入和更新的信息和记录, 因为若不如此, 一旦出现问题, 将无从检测。地籍信息是政府的重要资料, 丝毫不能粗心大意, 删繁就简。

1.3 建立并完善数据库云端存储与备份体系

现在的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虽然系统的运行能力在不断地提升和改善, 但是也难免数据遇到系统崩溃造成信息丢失的情况。一旦发生, 则需要费时费力地进行维修和数据重建。实际上, 现在的云端存储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所谓云端存储, 就是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电子数据, 自动备份到虚拟网络体系, 并与计算机进行同步地更新和处理, 其实也就是数据的实时备份功能。这一机制的好处是, 即使系统或者计算机出了问题, 仍可以借助云端存储恢复数据库和相关信息, 且提供了数据库信息网上共享与传输的功能, 不同地籍管理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共享相关资料。当然, 这只限于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内部。

当然, 在实施这一策略的同时, 必须加强网络防火墙的抵御功能, 保证数据的绝对安全。这一举措需要从网络防火墙的设计入手, 采用目前先进的防御技术, 完善安全警报和抵制功能, 并完善实时漏洞修复体系, 保证数据的绝对安全。建立云端存储和备份体系, 主要是为了防止数据库不测之灾。虽然电子技术的发展不可预测, 但是对于重要数据而言, 备份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2 结语

综上所述, 为了提高城镇地籍管理信息技术的实时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必须做到三个方面, 即强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模块的功能、建立地籍数据库的长效变更机制、建立并完善数据库云端存储与备份体系。当然, 城镇地籍信息技术管理系统需要加强的方面远不止于此, 对于各环节出现的问题, 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系统的强化和维护, 以形成最优的电子政务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陈鸿志, 许承权, 周庆俊.莆田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J].测绘地理信息, 2014, 39 (2) :39-41.

[2]谷珊.现代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及相关问题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 2014, 12 (11) :320-321.

篇4:论我国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论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管理;责任感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根据笔者的教学与管理经验,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共享教育信息资源,能够有效利用职业教育资源,较好地解决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观念滞后、课程资源缺乏、师资短缺等问题。

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地处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地区,由民族师范学校转轨而来。中等职校生源质量远不能与当年的师范学校相比,在教学管理方面必须做到更加严谨和细致。信息技术教研室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重新修订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各项指标如:培养目标、预就业业务范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素质要求、应获得资格证书、毕业要求、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环节等均逐步向职业化培养方向靠近,对各学期课程设置和各专业课程考核要求也作了相应调整。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队伍。组织开展目标明确、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强化教师的教研、科研意识,全方位带动科研和教研工作的开展。

大力发展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充足的师资力量,也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速度太快,教学上各种新的教法及手段、新的工具和新的热点层出不穷。因此,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其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就成了先决条件。教师要勤于钻研计算机专业技术,探索灵活多样的教法,保证自身知识水平、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以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教研室合理安排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分工,使每个教师都能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里得到充分发挥和长足进步。合理地、科学地、规范地进行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做好教学检查和教学质量分析,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及时反馈、总结和交流教学经验,改进教学薄弱环节,逐步在计算机教师队伍中形成积极探讨、深入钻研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研室的整体教学质量。

同时教研室通过组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督促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按时参加,听课评课,较好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教学设备与环境的建设和完善,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保障。

目前在学校的支持下,专业教室设施齐全,设备完整先进。各年级各班均配备有多媒体专用教室。教师采用课件、音像资料、图片、网络资源等授课,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效果突出,充分体现出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教学手段。

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课件的编写是教学研究的主要工作。教研室选定的“网页设计”“Flash动画制作”“Auto CAD”“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安全技术”“办公软件应用技术”等专业课程完成了教学大纲和多媒体课件的编写。教学中准确把握教材和课件的深度、广度,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个性特点,讲授更加广泛、实用的知识。

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能够增强教师应用性教学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在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就要立足运用创新,以便胜任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企业的生产管理及工作。针对学生就业需要,我校与州内多家计算机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重点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训,并在学生毕业前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我们请有关企业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企业領导到我校给学生做讲座,让学生重点在文山科信计算机公司、文山科苑电脑公司、广源电脑公司等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基地开展见习、实习。教学见习期间学生对企业的各项工作流程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许多学生在与随班见习的指导教师交流中,都表示在见习观摩中收获很大,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没有的新知识。

定期开展教师、学生教学技能大赛,组织教师到企业锻炼,到生产一线开展教研活动,增强教师教学的实践性,起到了较好的骨干示范作用。学校组织的师生技能大赛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信息技术教研室认真按要求组织落实,包括教师展示环节和学生比赛环节的工作。教师展示环节通过教研室全体教师的认真讨论和积极发言,最终决定由六位教师进行教师技能展示。学生技能比赛环节则根据各比赛项目的特点,由各专业课程教师负责指导和赛前强化训练。在各比赛项目及教师技能展示中均达到预期目的。

为了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研室积极组织专业班学生参加各种计算机应用技术竞赛,并多次获得好成绩。在文山学院举办的全州首届“公益广告平面设计”大赛中,教研室选送参赛的6幅设计作品分别获一、二等奖,负责辅导学生的教师同时也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奖。另外,在文山州第五届“电信杯”电脑设计大赛中,组织选送的10幅学生作品均获三等奖,通过这些竞赛,信息技术教研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社会实践性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个性化和自主性学习,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为学生自主获取、巩固和掌握知识提供了动态、开放和互动的学习平台,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和随意性,全面优化课程设置,根据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按照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模块化教学,重点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并在学生毕业前开展职业技能、应聘技巧等方面的强化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努力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成效显著。

我们在寻求一条适合西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与管理途径,经过积极努力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作为本地区初中级技术人才的培育基地,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在文山州教育局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州级骨干专业评审中获得通过,成为了州级骨干专业。

(作者单位 云南省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

篇5:论我国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论文

[摘 要]近年来,我国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选择典型企业为样本并结合国内专家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和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提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建议

一、引言

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斯在《会计杂志》第11期上发表了《社会经济会计》一文,首次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社会学中的运用”,从而揭开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序幕。社会责任会计是探讨、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决策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其任务在于测定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效益和损耗,并提供经济、社会指标,以利于企业决定其经营方针,评价其经营成果,揭示其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在国外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我国来说,社会责任会计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与实务都相对落后,现有的会计报表体系无法充分反映企业的社会贡献及社会损害情况,无法满足有关各方对企业信息的需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是指通过运用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向企业内部和外部利害关系人反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等信息的过程。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为了比较直观地了解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状况,本文选取宝山钢铁、中远集团和中石化为研究对象,对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分析。,通过搜集案例企业的财务报告、公司网站、招股说明书等资料中关于社会责任会计方面的信息,可以看出三个企业都在其网站设有社会责任专栏,并编制有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介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在其报表中也零星披露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信息,已经初步具有了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意识。但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披露内容不全面

中石化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社会的奉献,宝钢则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员工、环境等信息,在报告中,基本都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面信息的披露;几乎没有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披露,企业报喜不报忧,只披露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很少提及其对社会的不利影响或忽略其应该承担而未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以定性信息披露为主

宝钢、中石化、中远的会计报表定量信息中仅涉及企业对职工的责任、对政府税收的责任等,在其相关社会责任报告中,定量信息更少;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时,大部分企业采用大篇幅的文字叙述介绍,而没有通过运用具体的会计方法加以量化披露,且没有纳入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中。

(三)会计核算中没有设置相关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

例如,案例企业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赞助和捐赠等均列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予以披露,这样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企业虽然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但是相关的信息却无法在会计报告中体现。

(四)缺乏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独立报告的动机

会计信息披露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社会责任会计相对传统会计比较复杂,社会责任会计不能像传统企业会计那样单纯地使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它采用多种计量单位而且对社会责任会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企业往往不愿单独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发展滞后,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正处于研究和摸索阶段,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也是众说纷纭,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通过财务会计体系,采取自愿的原则进行披露,披露内容零散分布于企业财务报告内,而且很不规范、三、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一)美国

美国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源地,无论是政府机构、民间组织还是会计实务界都比较重视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和实践。其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都对社会责任会计起到了较好的规范作用,如美国会计协会先后成立了社会项目的效果计量委员会、组织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委员会、社会成本委员会等各种研究社会责任会计的委员会,加强对社会责任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研究,推动了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发展。在会计实务方面,社会责任会计也取得了公司管理当局的重视,美国法律规定每个公司必须披露环境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关于土壤污染以及其他可能造成直接财务后果的问题,包括环境负债、环境成本与费用、环境法规及遵守情况等信息。

(二)法国

法国被认为是对社会责任会计最为重视的国家。早在1975年,法国就建议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即“社会报告”。1977年法国政府正式颁布法律,规定雇员超过250人的组织必须编报社会资产负债表,用货币金额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其主要内容侧重于职工福利等方面七大类项目实施情况。从1984年起,该表必须列示三年的数据,并按整个公司和所属行业分别编制,要求提供的信息更加具体。法国受宏观经济导向和社会福利主义影响,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作为其主要会计报表之一,其规定是世界上最完整也是最有特色的。法国的社会资产负债表应披露以下七方面内容:雇员人数、工资及福利、健康和安全保护、其他工作条件、雇员培训、行业关系、企业为雇员提供的房屋和交通条件。在具体披露时,这些项目还需要进一步分解为若干具体的报表指标,而且指标的内容十分详尽。

(三)英国

英国公司普遍对社会受托责任比较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大型公司的年报中就出现了自愿披露的有关社会和环境方面的信息。自1975年起,一些大型企业编制了增值表,其目的在于改进公司的态度、精神和行为。近年来,在英国,具有特定规模的公司被强迫报告有关他们慈善捐赠情况等具有社会责任性质的信息,并提供有关职员条件和就业实践的可靠信息。英国财务报告准则建议企业除了编制传统的财务报表外,还应当编制增值表、雇员报告、企业与政府之间货币往来报表、外币交易报表、未来前景报表、公司目标报表等一系列社会报告,以满足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职工、政府等不同利益集团的信息需要。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http:// [摘 要]近年来,我国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选择典型企业为样本并结合国内专家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和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提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

中国 论文联盟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建议

一、引言

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斯在《会计杂志》第11期上发表了《社会经济会计》一文,首次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社会学中的运用”,从而揭开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序幕。社会责任会计是探讨、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决策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其任务在于测定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效益和损耗,并提供经济、社会指标,以利于企业决定其经营方针,评价其经营成果,揭示其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在国外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我国来说,社会责任会计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与实务都相对落后,现有的会计报表体系无法充分反映企业的社会贡献及社会损害情况,无法满足有关各方对企业信息的需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是指通过运用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向企业内部和外部利害关系人反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等信息的过程。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为了比较直观地了解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状况,本文选取宝山钢铁、中远集团和中石化为研究对象,对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分析。,通过搜集案例企业的财务报告、公司网站、招股说明书等资料中关于社会责任会计方面的信息,可以看出三个企业都在其网站设有社会责任专栏,并编制有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介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在其报表中也零星披露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信息,已经初步具有了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意识。但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披露内容不全面

中石化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社会的奉献,宝钢则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员工、环境等信息,在报告中,基本都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面信息的披露;几乎没有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披露,企业报喜不报忧,只披露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很少提及其对社会的不利影响或忽略其应该承担而未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以定性信息披露为主

宝钢、中石化、中远的会计报表定量信息中仅涉及企业对职工的责任、对政府税收的责任等,在其相关社会责任报告中,定量信息更少;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时,大部分企业采用大篇幅的文字叙述介绍,而没有通过运用具体的会计方法加以量化披露,且没有纳入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中。

(三)会计核算中没有设置相关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

例如,案例企业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赞助和捐赠等均列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予以披露,这样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企业虽然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但是相关的信息却无法在会计报告中体现。

(四)缺乏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独立报告的动机

会计信息披露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社会责任会计相对传统会计比较复杂,社会责任会计不能像传统企业会计那样单纯地使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它采用多种计量单位而且对社会责任会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企业往往不愿单独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发展滞后,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正处于研究和摸索阶段,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也是众说纷纭,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通过财务会计体系,采取自愿的原则进行披露,披露内容零散分布于企业财务报告内,而且很不规范、三、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一)美国

美国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源地,无论是政府机构、民间组织还是会计实务界都比较重视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和实践。其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都对社会责任会计起到了较好的规范作用,如美国会计协会先后成立了社会项目的效果计量委员会、组织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委员会、社会成本委员会等各种研究社会责任会计的委员会,加强对社会责任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研究,推动了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发展。在会计实务方面,社会责任会计也取得了公司管理当局的重视,美国法律规定每个公司必须披露环境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关于土壤污染以及其他可能造成直接财务后果的问题,包括环境负债、环境成本与费用、环境法规及遵守情况等信息。

(二)法国

法国被认为是对社会责任会计最为重视的国家。早在1975年,法国就建议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即“社会报告”。1977年法国政府正式颁布法律,规定雇员超过250人的组织必须编报社会资产负债表,用货币金额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其主要内容侧重于职工福利等方面七大类项目实施情况。从1984年起,该表必须列示三年的数据,并按整个公司和所属行业分别编制,要求提供的信息更加具体。法国受宏观经济导向和社会福利主义影响,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作为其主要会计报表之一,其规定是世界上最完整也是最有特色的。法国的社会资产负债表应披露以下七方面内容:雇员人数、工资及福利、健康和安全保护、其他工作条件、雇员培训、行业关系、企业为雇员提供的房屋和交通条件。在具体披露时,这些项目还需要进一步分解为若干具体的报表指标,而且指标的内容十分详尽。

(三)英国

英国公司普遍对社会受托责任比较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大型公司的年报中就出现了自愿披露的有关社会和环境方面的信息。自1975年起,一些大型企业编制了增值表,其目的在于改进公司的态度、精神和行为。近年来,在英国,具有特定规模的公司被强迫报告有关他们慈善捐赠情况等具有社会责任性质的信息,并提供有关职员条件和就业实践的可靠信息。英国财务报告准则建议企业除了编制传统的财务报表外,还应当编制增值表、雇员报告、企业与政府之间货币往来报表、外币交易报表、未来前景报表、公司目标报表等一系列社会报告,以满足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职工、政府等不同利益集团的信息需要。

c

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

(一)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

息披露的内容

通过对西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借鉴,结合我国国情及会计现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它主要反映各利益集团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从企业获得的报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既是企业追求的首要经济目标,又是种社会目标.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信息。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保护环境方面的贡献。它是对传统信息披露的有效补充,3.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情况。如职工结构、技术培训、职务轮换、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劳动保护、企业文化等。

4.产品或服务的性能与安全方面的信息。产品的使用效能、使用年限、产品的安全信息、产品的售后服务、公众对产品满意度、产品受罚额等,在信息披露中强化产品的服务性能与安全指标,将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信息。

5.企业对社会福利贡献方面的信息。比如支援灾区,扶贫助学,对下岗失业、老弱病残人员提供服务等等,这既是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是企业树立自己良好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建立和完善与社会责任有关的立法工作

社会责任会计实务与社会责任法规之间联系密切,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大多数企业将不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因此,要推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建立与完善与社会责任有关的立法工作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构建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

会计实务界与理论界都应当充分认识到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共同努力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政府部门应当聘请专家对不同企业、地区的社会责任情况进行调研,及时制定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准则和指南,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模式、原则等予以明确界定,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依据。

(四)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能否披露,披露是否全面的问题。作为企业,不只是个别领导者和管理决策部门要具备社会责任意识,更依赖于企业全体员工很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五)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制度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树立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有赖于严格的约束机制,没有经过审核的社会责任报告,比广告好不了多少。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该通过审计确立公信力。目前我国企业审计主要侧重于财务收支方面的审计,还没有专门的社会责任方面的审计,所以各级政府审计机构应主动承担起监督职能,加紧研究和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制度,借鉴国际已有标准,建立适用于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使社会责任审计有据可依。

(六)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

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规模分别采用不同的披露模式。

1.对于小型企业可以采用叙述性的披露模式,这是报告企业社会经济活动最简单的方法,以非正规的形式或文字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这种方法虽然没有用货币计量,但仍能向公众提供有关以上几方面的信息。

2.对于中型和大型企业可以在现有的四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项目或者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例如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置“社会责任固定资产”明细科目,用来核算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而购建的固定资产;在“其他应交款”下设“应交排污费”、“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应交矿产资源占用费”等明细科目,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环境治理等费用,这种形式可以与传统会计报表相衔接。

3.对于上市公司应当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可包括:“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因为社会责任问题拥有多少资产存量,背负了多少债务以及它们各自的构成情况;“社会责任利润表”用以反映会计主体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发生的收支情况以及利润的形成情况;“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动态地反映了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而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发生变动的情况。除上述三大报表以外,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部分,企业可以编制“社会影响报告表”等辅助报表。

[参考文献]

[1]润灵公益事业咨询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蓝皮书2009[M]2009

篇6:论我国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论文

关键词 信息与通信网 防御 自然灾害 安全

一、引言

信息与通信技术迅速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实现了光纤密集波分复用的超大容量光通信系统,还有即将投入实用的具有多种业务、多种功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再就是牵动全世界的、即将使100多年来的电话网发生变革的、在一个网上实现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三网融合的新一代互联网。信息与通信如此神奇的发展,使当今社会生产力从工业化社会大大向信息化社会推进了一步,知识(科技、网络)经济已不可逆转地出现于市场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可是,信息化社会赖以建立的物质基础--信息与通信网,却在万千世界中处于新生的、比较脆弱的位次,它的成长、它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承受着来自两大方面的损害、攻击与破坏。

一是来自信息与通信网设备系统本身的软件与硬件。由于当前工艺(技术)水平所限,它们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弱点、缺陷、变质、老化、过期以及互串、互拆、过压、过流、击穿和烧毁等现象。为了设备系统的可靠性,为此建有庞大的支撑系统和完善的监视、监测、转换等功能的维护管理系统,还有冷、热备用以及替代体制等,以实现对信息与通信网自动或人为地更换、更新元部件和线缆;更换、更新软件版本;补充和扩展网络。其目的是使信息与通信网设备系统有满意的可靠性。

二是由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对信息与通信网有意无意的侵犯、攻击与破坏。自然界与人类活动所带来的损害可以分为经常性的与偶然性的两大类。

经常性的损害大致有七类,即电化与漏泄电流腐蚀、强电影响、雷电损害、机械损伤、潮气(水气)侵害、啮齿动物损害和昆虫(白蚂蚁、黄蜂)咬伤等。这类损害一般说来是局限性的,破坏面不是很大,不是不可挽救的,但却是经常的和大量的,因此,不在传输网建设时加强防护措施,建成后就得组织技术力量不停地进行维护。近年来,各国在这方面的维护策略大致相同,不过有的侧重于加强设备系统的抵御防落能力,以削减敏重维护工作。这类经常性损害同样也影响到设备系统的可靠性、网的可靠性,所以在研究网的可靠性时,也必须统一解决这七类损害。

由自然界和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偶然性灾害,虽说是偶然的,却是很严酷的。就我国情况而言,偶然性灾害总共可以归类为三大灾祸,即可怕的洪水灾害(沿海地区还包括因热带风暴引起暴雨所形成的水灾,有的国家还有旋风暴、龙卷风引起的灾害)、火灾(多为局(站)内部引发的火灾,也可能是街道失火牵连到通信网)和地震灾害。这些灾害的破坏力,在现时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条件下,有时是难以阻挡、难以抵御的,对于它们所具有的彻底摧毁性,至今人力还不可抗拒。

还有一类偶然性灾害,它与上述偶然性灾害绝然不同,那就是人类因相互之间的利益而引发的战争。这种集团间、阶层间、种族间、国家间的战争,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止过。20世纪内,就发生过两次世界性的战争。至于国家间、国家内发生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就更是不计其数。每场战争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难以估算的损失,尤其是近代战争,每次都要将社会性基础设施彻底摧残或毁灭,而通信设施更是首当其冲。在当今的高新科技战争时代,战争离不开信息与通信,因此战争首先要破坏对方的信息与通信,同时也必须保护好自己的信息与通信网,这就使得战争注定成为信息与通信网的最大破坏者,成为信息与通信网最不安全的因素。关于信息与通信网的可靠性研究在许多文献与资料中都有过探讨和论述,在ITU的文献中也作出规范和阐述。在一些场合常把安全与可靠连在一起,其实这是两种针对目的、范围和概念不尽相同的事物,把它们连在一起是信息与通信网的一个整体要求,已超出本题讨论范围,故本文仅就信息与通信网的安全问题发表几点看法。

二、提高我国信息与通信网防御三大自然灾害的能力

偶然暴发的洪水、大火和地震三大灾害,是人类至今遭受自然界最大、最多和最严重的灾难。暴发时,惊险恐怖,但人们历来作出了英勇无畏的抗击,不过在当前的财力、物力和技术水平下,多数是以可歌可泣的拼命奋战而告终。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夺去24万人的生命和大量财富,把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夷为平地,当地通信网毁于一旦,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另外,远在解放前的1938年,蒋介石下令在黄河花园口决堤,以堵阻日本侵略军的进攻,结果人为制造了一次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洪水灾难,黄河水漫过豫东、皖北、苏北大平原的44个县(市),淹死89万多人,受灾人数达1250多万。那时也无所谓通信网,仅有的一二根电话线也找不到了。1998年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南北齐出现的特大洪水。这场无情洪水发生在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增长,工程技术有了很大提高的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亲临现场指挥百万子弟兵、农民和干部作拼命堵截与艰苦奋战,终于抗击住了无情的洪水,保住了防洪大堤,保护了城市、工厂和庄稼,自然也保护了信息与通信网。1.防洪水灾害、保通信网安全我国的洪水灾害大在小小连年不断,但能对信息与通信网造成灾害的只有较大洪水,也就是说,至少在较广地区内或较大河流流域,能冲破防洪堤坝,冲毁铁路、公路路基以及进入城镇等洪水,才会对通信网造成危险。这类洪水灾害每年都有发生。前十几年,西南某城市发生较大的洪水,水灌街道,机房部分被淹,进局电缆被冲断,使对外通信处于瘫痪状态,而这时又正巧急需对外开放联络。

现在通信手段很多,有线不通用无线,甚至于用卫星通信,但是一定要充分满足所有局(站)站址所在地的地面高程,应在百年一遇的洪水水位高度以上,如高度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在机房结构上想法解决。无论机房或通信线路都应远离水库,不得已时,应定位于水库上游,对于缆线、管道均不应通过容易塌方和冲刷之地,更不应敷设在河堤坝上。

2.控制火种、防止蔓延,确保通信网安全人们常说:“水火无情”,“星火可以燎原”。火在目前还是人类绝不可少的,好像对人恩情莫大,给人光明,给人温暖,可是一旦失控,引起火灾,就会无情地将一切化为灰烬。十几年前,南方某城市的长途电信局,因为保护地线不完整,雷击放电时引起火花而使局(站)烧毁。又如东北某城市,街道失火将架空光缆的护层全部熔化,仅仅剩下光纤。可见火灾一是来自本身的设备系统和局(站)建筑物,二是由于他人失火而蔓延来的。由于“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事很多,我们对这方面的防范不能放松,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得克萨斯的火灾,它只是由于港口一艘船只失火爆炸,而引起全城三分之二的地区受灾,死者2000多人。从信息与通信网本身来说,就是要切实做好所有接地系统,防止发生火花或电弧的可能,出局或主干光/电缆严禁架空穿插民用房屋。对局(站)技术性房屋,必须采取防火技术措施,首先是要考虑火势蔓延的问题,就是说:一个专业性机房失火,不要蔓延到其它专业性机房;大机房中,一个专业区失火,不能扩大到其他区。为此,对机房建筑要采取防火措施(如防火墙,防火帘等),还必须配置必要的防火器材,这在建筑专项设计规范中都有专门的规定。今后应当将信息与通信网列为国家重点防火区,并随着其在社会信息化中作用的越来越扩大,提升到国家特殊防火区。

3.避开震中,提高防震等级,确保通信网安全地震灾害不断搞

扰地球上的人们,近世纪就有百余万人丧了命,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它的活动规律性一直是人们极其关心的问题,但是问题没有完全揭破,不过人们对它也不是一筹莫展,已经知其然了。

唐山市发生的地震对全国人民来说,是一件极其痛心的事,也是一次学会观测地震与抗震的大动员。唐山大地震时,包括政府、机关、电信局(站)以及商店民房全都变成瓦砾,对外一切联系中断。当时向外发出的第一个“救灾”请求的,是唐山郊外地下干线电缆通信站。该站虽在唐山郊外,但离市区仅几公里,由于是在地下就安然无恙,还可以肯定地下电缆也是完好的,否则求救电话怎能到达北京(需要补充说一下,远离唐山100km~200km的天津市、北京郊区的老民房却发生了不少倒塌。因此,我们可以说,为了确保信息与通信网的安全,所建主要节点以上的局(站),要远离地震中心(包括理论的、调研的、曾经发生过大地震的),要提升建筑物防震的等级,一般局(站)也要执行防震等级。机房中的所有设备、坏和干扰对方的信息通信和导师弹制导精确度,以便在战争中获胜)。对于民用信息与通信网,也要防止敌机强电子辐射干扰,避免造成通信设备系统的芯片或敏感器件的失效。对于特殊的机密通信系统,其设施和线路都应有良好的电磁屏蔽功能。

篇7:论我国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论文

浅论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规划与建设

信息共享空间的规划与建设要与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相适应,充分考虑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需要.提供灵活配置的、集成的、动态的新型信息服务,为用户的学习、教育与科学研究提供信息支持环境是信息共享空间规划与建设的目标.同时,要对信息共享空间的.功能整合做充分的分析,立足于现实情况引入功能整合的理念,实现其规划与建设的目标.另外,科学的管理方式和评价体系是信息共享空间顺利进行规划与建设的重要保障.

作 者:梁宏伟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山东省曲阜市,273165 刊 名:河北科技图苑 英文刊名:HEBEI SCI-TECH LIBRARY JOURNAL 年,卷(期):2009 22(4) 分类号:G250 关键词:图书馆   院校图书馆   信息共享空间  

篇8:论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企业信息化

1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定义

企业信息化管理指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理念来管理企业所有的数据信息,从而能实现根本发展目标,实现“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分为:营销信息化管理、财务信息化惯例、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采购信息化管理、质监信息化管理等几点内容。在企业的整个信息化管理中,基本的核心内容就是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在缩短企业空间距离的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力度。除此之外,合理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帮助其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决策。

2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明确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主要是用来指导并规定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决策,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和发展理念制定。在目前信息化时代下,市场信息十分庞大而且杂乱无章,给企业对数据信息的判断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由于信息来自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消费者、不同的环境,所以数据信息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导致企业在海量的数据信息面前逐渐失去了鉴别能力,时常会出现判断失误的现象,使得发展战略模糊不清,难以明确。

2.2 计划组织紊乱

计划组织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指企业从制定发展战略到资源整合的整个过程。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数据的更新速度逐渐变得越来越快,更新时间越来越短,往往上一分钟获取的数据信息下一分钟可能就会发生变化。而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计划组织都是通过计算机来获取数据信息从而进行调整,这样就会造成资源过度耗损的情况出现,严重的话还会使得企业的发展完全脱离市场变化,导致计划组织异常紊乱。

2.3 缺乏相关人才以及信息交流

很多企业都忽略了信息化管理,使得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十分匮乏。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十分严重,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没有对信息系统相关技能进行熟练掌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比较差,观念过于落后,导致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增大了工作难度。

2.4 信息安全性问题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时候会有很多的电子文档,其中不乏一些商业机密。这使得如何在保证信息公开性的同时提高信息资料的安全性成了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因为只有避免机密资料被黑客攻击和窃取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

3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相关应用

3.1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企业管理

(1)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企业内部通讯,将各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拉近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距离,使用零距离方式进行企业管理,更容易提升管理者决策的执行率。(2)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网络会议,使得成本得到有效节约,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网络会议模式已经成为时下企业会议的主要方式,促进了企业之间的良好沟通。

3.2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挖掘内部数据,分析企业信息

(1)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系统,让企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各类资料,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企业可以利用这种信息化系统将内部数据进行共享和分析,以便对客户和产品进行实时跟踪,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除此之外,企业也能够通过各种数据全面掌握客户各种需求,对各类新产品进行价值预测,同时也能够对同行业产品价格曲线进行监测和分析,不仅可以时刻掌握市场行情,还能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还可以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提高信息的准确性。企业内部产生的数据信息是十分庞大的,管理者根本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决策,以往这个工作都是由相关部门来解决,人工操作难免会产生一些失误,这使得很多信息都出现失真状况,效果十分不理想,导致管理者很容易就会作出错误的决策与判断,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而使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计算准确,工作效率极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同时也有效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3.3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企业根据目前时代发展形势可以对客户需求作出更好地把握。主要途径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一个互联网沟通平台,通过其了解客户对产品的不同评价与感受,这种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市场问卷调查来说有很大的便捷性和真实性。企业在接收到客户的产品反馈后可以立即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进行处理。同时,管理层在工作中的领导决策作用也逐渐被这种时代环境所弱化,将群众意见作为了决策主体,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变得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公平性。除此之外,企业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详细了解每个客户的信息,根据客户建议制定针对客户需求的生产方案,保证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企业也能够大程度提高自身经济效益。

3.4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财务管理

很多企业都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对内部的财务数据进行监测,有效保证了财务信息的实效性以及准确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与日俱增,利用计算机可以对其进行大量存储,同时对各种财务档案进行预算、分析以及判断,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帮助,相较于传统的人力监控来说有着很大的优势。

4 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4.1 精确计算,科学预测

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要学会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行业内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科学的预测,然后对其实施精准计算,保证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对于生产过程中的计划环节、采购环节、生产环节等等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提前预测,预测内容包括:项目的成本造价、机械设备的价格浮动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4.2 收集整合,科学管理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前对行业内的数据信息进行大量收集,然后对其进行专业的鉴别和筛选,最后将其整合在一起,利用庞大的数据信息量为自身提供更多维度的参考依据。与此同时,对于收集到各类信息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存储,保证信息方便性和实用性。

4.3 合理应用,科学决策

当前社会背景下,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首先,企业必须要懂得应该怎样合理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高效性和科学性;其次还应该学会如何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各种巨大困难和挑战,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总而言之,企业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应用能力,并利用这项能力促进企业管理不断发展。

5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全球化日益明显,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我国的企业必须要不断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更好地立足。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模式得到更大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因此,眼下要做的就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不断探索新方法,将计算机技术更好地融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之中,从而不断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泽洋.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商贸周刊,2014(1):28-31.

[2]马蕾娜,曲文杰.浅析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信通信期刊,2013(2):10-11.

上一篇:服装英语-服装的造型名称下一篇: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