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交流常规教育反思

2024-06-25

无声的交流常规教育反思(通用7篇)

篇1:无声的交流常规教育反思

提高教学质量交流会及优秀教学常规笔记反思

作者:语文组…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45更新时间:2010-11-22 周四课外活动,在学校组织的“抓管理,促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经验交流会”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不同学科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交流,让我对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学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与方法。其成功的共同特点都是重细节抓习惯。

教学是一件平凡的工作,可要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却非易事。课堂就是由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的。关注现场与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关注课堂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不断追求教学的新境界。它可能是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也可能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这些优秀的教师正是抓住课堂中的某一细节,成功的将自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运用到课堂中,不但扭转课堂中某些尴尬的气氛,而且成功的拉近了师生关系,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其二抓习惯。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学习的习惯。这种习惯包括课堂的听课习惯,做笔记的习惯,课后的作业习惯,复习习惯等,对于这些问题只有老师身体力行严格要求引起重视,才能够让学生断绝松懈的思想。

其三合理的竞争管理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学生从心里讲都有着上进的意识,所以老师教学过程中制定一套合理易操作的管理方式既有效地抑制了部分学生的惰性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形成良好学风,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正所谓教学就是三分教七分管,把小的事情做好,把平凡的事情做细,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2月8日我怀着一颗学习的心参观了校常规检查评出的优秀教案、听课、作业批改等深受触动,反观自我多有不足,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内容,虽然我也完成了,但从质量上却大打折扣。想想我曾多次这样评价学生的作业:“我们花着和别人同样或者更多的时间,做着同样的事,付出同样甚至更多的努力,为什么就不能做到认真呢?既然也写了,为什么就不能写好呢?”今天看着别人字迹工整,条理清晰的常规任务,自己也实在是做了一名不合格的老师,因为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我也缺失了认真的态度,正所谓态度决定成败,找到差距,转变观念,将教学的认真态度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上。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参考学校教职员工的意见,结合学校的实际,根据各级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特制定本措施。

一、切实加强课程管理。

要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课时计划,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决不随意加课减课。把教师在课程计划执行中有无违规现象,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并与奖惩挂钩。

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校长、教导主任、行政值班人员每天从早读、晨会开始到放学结束,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私自调课、不按教学常规上课,课堂环节脱节、不完整,随意上自习进行或未按规定时间放学等现象,都作为教学事故记录在案,并根据学校奖惩条例进行处理。

二、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针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

固。

教导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1)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2)组织中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四,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第五,加强过程管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了平时的常规检查,随堂听课外,加强对个别青年教师、不安心教学教师的管理。采取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转变其思想,提高其业务能力。方法为: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三座谈问卷(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四总结提高(在上述调查基础上,指导其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以发扬光大;指出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全面解决“教”和“学”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保证学校教学活动有秩序、高质量地正常开展,有培养全体教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三、加大对后进生转化力度,提高整体成绩。

后进生是影响我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后进生的转换方面再作具体安排。第一、建立档案。根据考试分数和任课教师平时观察,确定后进生名单,建立档案。第二、抓两头保中间。一年级和六年级任课教师要高度负责,不能从一年级起,就出现学困生。不能使学困生在毕业时还没有脱困。中间年级教师要避免产生新的学困生。如果学困生档案中有新名单出现,该任课教师要承担责任。

第三、分层转化。转化后进生共分四个层次:

1、学校监控:教导处制定将制定《后进生转化制度》。现规定:后进生成绩每提高5分,过程考核奖励任课教师10分;对成绩突出的教师还可以进行物质奖励,优先评优评先等。对学生而言,学校每学期期末在后进生中开展评选“学习进步奖活动”,凡学习进步较大的后进生均可参评,在开学或结业典礼上隆重表彰。通过建立制度,使后进生转化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重点监控。确立五个重点:重点年级、重点学科(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重点教师、重点学生(自己不学、家长不管,成绩特差的学生)。

3、加强检查。教导处按规定对后进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并及时反馈结果,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

第四、教师操作。教师要耐心细致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让后进生树立信心。坚持日常转化。任课教师每周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进行谈话,补习至少一次并有记录,在课堂上教师对差生要多启发诱导,多提问差生,多检查他们的课堂作业。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进行鼓励,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树立起奋发向上的动力。最后一名差生进步了,整体质量就自然会水涨船高。

第五、自我提升。开展“一帮

一、齐进步”结对子活动,后进生主动找“先进生”,取得他们的帮助,提高自身的成绩。

第六、家庭协助。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号召家长每日检查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弄懂学习内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各位任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执行本措施,由于个人不执行此项措施和执行教学常规不力,导致教学质量滑坡或不达标按学校相关规定,当事人承担责任,接受处罚。教学质量严重滑坡(优秀率下降5个百分点、合格率下降10个百分点)或抽考与其他学校比较差距在10个百分点以上,不得评优并接受相关处罚

篇2:无声的交流常规教育反思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教育,问题,对策

一、当前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师的过度行为

(1) 过多地使用灌输。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 传统的灌输教育方法运用非常普遍。杜威认为:“这种灌输教育主要是通过外部‘训练’的方法, 将成人的标准、要求和方法强加给正在逐渐成长并趋于成熟的幼儿。”在幼儿园常规管理中, 幼儿需要遵守的规则大多数是成人教授的, 往往要求幼儿不求甚解的死记住某些规则条例。教师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 也往往是采用说教、命令、监督、奖惩及变相体罚的方式进行规则灌输与教育。灌输教育完全把幼儿当成了接受和执行命令的机器, 孩子的主体性地位荡然无存, 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也被完全否定。

(2) 过多地使用限制。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常常走向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教师对幼儿的高压控制, 使得幼儿能力低下和主见丧失, 从而对教师唯命是从, 这又加剧和强化了教师对幼儿的控制。这些教师把常规教育等同于“管住孩子”。同时, 教师非常善于对幼儿说“不”, 不准随便下位置走动、不许打人等。幼儿在教师一项项的限制下, 畏手畏脚, 什么事情都不敢做, 毫无自主权, 自我判断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外, 教师为了减少安全隐患, 也会限制幼儿的行动。这样, 教师限制了幼儿的活动, 也就减少了幼儿的社会刺激, 减少了幼儿智力水平提高的机会, 减少了幼儿的动手操作机会。

(3) 过多地使用奖惩。笔者在工作中就曾看到有的教师非常喜欢使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管理幼儿, 如当幼儿吃饭吃得又快而桌面又干净的时候, 教师便会奖励小贴画;当幼儿在教室大喊大叫或打人时, 教师则会训斥、批评。教师通过奖励与惩罚左右着幼儿的行为, 让幼儿做老师希望他做的事情, 不做不允许的事情。奖惩是行为主义理论在实践生活中的运用, 它的优点是便于教师控制全局, 见效快, 所以是教师们最喜欢用的一种方法。但是过度地使用奖惩不利于幼儿规则的主动建构和良好习惯的主动养成, 外在的控制离不开成人的监督, 所以奖惩只能起到暂时的、短期的效果。

2. 教师的不足行为

(1) 榜样示范作用不足。榜样示范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榜样力度不足。教师往往对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 但自己却是另外一种做法。比如, 有的教师要求幼儿保持安静, 自己却和另一个教师肆无忌惮地聊着与工作无关的问题。教师这样的做法就如同自己抽自己嘴巴, 显然对幼儿不能起到什么说服力。二是教师没有创造幼儿相互学习的良好环境。教师没有通过树立幼儿中的良好的榜样形象来让幼儿明白最合适的行为是什么样的, 自己应该向谁学习。如果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 那么幼儿的自我约束和积极行为都会增加。

(2) 处理纪律问题时忽视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纪律问题的发生往往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但很多幼儿教师在处理纪律问题时却只处理症状, 而忽视问题产生的原因。幼儿纪律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幼儿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二是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引起纪律问题, 三是环境布置的不合理引起纪律问题。

(3) 教师缺乏有效引导幼儿的方法。由于教师在教授常规和处理幼儿不合理行为时缺乏有效的方法, 只得机械地运用某一种方法来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如不管是什么样的规则, 教师所用的教授方法都是:引出集体范式的规则———个别提醒幼儿———重复指导幼儿遵守规则。教师不管规则所涉及的问题是否是全体幼儿共同的问题, 都对全班幼儿提出同样的要求。这样做能起到预防幼儿同样的不当行为, 但也势必会让幼儿背负累累规则, 畏手畏脚;同时教师还一相情愿地认为只要是自己向幼儿讲过的规则, 幼儿就没有理由明知故犯。事实上, 没有产生问题的情境, 幼儿很难有将规则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在相同情况下灵活运用的本领。当幼儿出现纪律问题时, 教师也不管纪律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 只是一如既往地使用呵斥、训诫或惩罚的方法。

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教师理论知识匮乏, 对常规教育缺乏全面理解

一方面, 由于理论学习的不足, 教师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到底是什么样子。另一方面, 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 教师往往很难考虑到事物的关联性, 孤立地看常规。另外, 还有一些教师由于理论学习的不足, 还错误地以为常规教育就是管住孩子。

2. 教师对幼儿能力的低估以及对安全的考虑, 不敢放手

有些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是没有能力的, 大多数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教师迫于安全的压力, 采用高控制的手段管理幼儿, 涉及到安全问题的事情就尽量不让幼儿做。

3. 教师追求省力和速效的方法来实施常规教育

由于教师的“惰性”在作怪, 使得他们在常规管理的过程中采用省力的方法。教师不愿费力去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 也不愿意去寻找和分析纪律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而教师追求速效的方法则主要表现为倾向于使用外在的奖惩和示范, 倾向于规则的直接灌输和强制执行。另一方面, 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的成果也很难给幼儿教师带来什么即得利益, 因为幼儿园的评估标准并不关注这些, 所以教师缺乏动力。

4. 教师缺少榜样示范的正确认识和有效方法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对儿童影响最显著的榜样是给儿童温暖和关爱的人, 拥有更多权力、影响或技能的人, 以及与儿童相似的人, 或同性别、同龄的人。教师是幼儿最好的行为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但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 也没能成为幼儿良好的学习榜样。另外, 幼儿同伴的观察学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常规教育中也有浪费这一资源的做法。

5. 中外教育文化的差异, 使得国外先进经验在我国难以有效实施

中外教育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国外更加注重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 注重对幼儿自身价值的尊重与引导。而我国则更多地注重集体关系, 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一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秩序。由于中外教育和文化的差异, 使得国外的先进理论难以灵活运用。

6. 家园合力不足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最主要场所, 在幼儿园里, 有教师监督, 幼儿就能够遵守规则和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但一回到家就会变回原形。另外, 家园联系不足, 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的工作缺少了解支持力度不够。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幼儿园应加强教师理论的学习和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

(1) 丰富幼儿教师的理论知识, 增加对常规教育的全面认识。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状况缺乏了解的教师, 最紧要的就是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而对于那些孤立看待常规的教师, 一方面要解放他们的思想, 即让他们明白纪律问题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往往是由其他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另一方面要养成教师写观察笔记的习惯, 并对所发生的具体问题作原因分析, 以及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对于那些将常规等同于管住孩子的教师而言, 迫在眉睫的就是思想的解放, 要让他们明白, 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 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并能为社会作贡献的人, 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其他活动提供方便。

(2) 改变幼儿园对常规教育的评估标准和机制。如果幼儿园以幼儿是否能够被控制或班级是否表现的安静来衡量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好坏, 那么教师就得到这样的暗示:控制幼儿的行为并让他们闭上嘴巴。所以, 教师必然会采用灌输和强制执行常规的方法来达到速效。因此, 改变幼儿园对常规教育的评估标准和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3) 减轻教师的安全责任, 减少安全隐患。园所和家长要考虑到教师的动机和幼儿发生安全事故的具体原因, 不能盲目地追究教师的责任。如果确实是教师工作的疏忽造成的安全问题, 那么应该追究教师的责任;如果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 并且事故的发生与教师并无直接关系, 那就要酌情减轻教师的责任。如果幼儿园能在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 那么教师会更有作为。

2. 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常规教育观并增强能力

(1) 给幼儿参与制定常规的机会和放手让幼儿自己管理自己。体现幼儿意志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常规的制定。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 一是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 二是制定的常规更符合幼儿的需求, 三是幼儿更能明白常规的意图与价值。如果教师能够给幼儿自己管理自己的机会, 那么幼儿将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很多知识和能力。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 幼儿增加了与同伴交往、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常规的主动建构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 减少纪律问题产生的因素。减少纪律问题的产生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课程。想要从源头上减少纪律问题的发生, 就要求课程要丰富多彩, 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能激起幼儿的兴趣, 能够使幼儿全身心投入。因此,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二是环境。要求环境布置、空间布局合理, 材料和玩具的数量适宜。三是幼儿的需要。首先, 教师要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其次, 教师要满足幼儿的爱和尊重的需要。

(3) 根据纪律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采取对策。当一个纪律问题出现时, 教师不要急于采取对策。首先, 教师要做的是观察, 初步了解和分析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其次, 教师要通过与幼儿的沟通交流, 了解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和幼儿的感受。第三, 教师要综合分析幼儿的回答与感受, 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判断纪律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具体原因, 从而寻找有效的策略。

(4) 教师要提升自身品质, 从“宽己严儿”变成“宽儿严己”。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幼儿教师要想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首要就要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做好幼儿的表率。如教师不让幼儿挑食, 那么教师自己便不能挑食。搭班的两个教师面对同样的孩子、同样的班级环境和格局、同样的家长, 两个教师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以及一致的要求与干预方法, 能够最有效地管理幼儿, 并能使幼儿对老师更信任、更尊重。

(5) 在理论的钻研和实践的摸索下寻找方法。一些教师由于理论知识匮乏, 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往往浮于表面或仅仅走形式, 造成漏洞百出、问题不断。理论的学习很重要, 通过理论的学习, 教师可以打开自己看待问题的思路。所以, 钻研理论是教师的必修课。教师应在理论的指导下, 通过自身实践, 摸索出一个根植于现实土壤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3. 与家长有效沟通, 争取家长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幼儿教师应把工作的设计和具体思路向家长说明, 让家长明白想要孩子充分活动, 受点小伤是不可避免的, 除非不让孩子活动。常规教育如果能得到家庭的支持, 就会事半功倍。根据斯金纳的操作强化理论, 及时的持续的强化效果最好。家园一致的要求正是一种及时的、持续的强化。同时, 一致的要求也利于幼儿将常规内化, 因为幼儿会意识到所有人都要求这样做的事情肯定是对的, 从而在心理上更愿意主动接受。

总之, 想要解决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解放教师的思想, 增加教师的认识, 转变教师的观念;其次是幼儿理论知识的学习, 要用理论充实大脑, 用理论发现问题, 用理论指导行动;再次是在理论的指导下, 摸索出一套适合园情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外在的强化和模仿只是一种手段, 只有幼儿规则的主动建构和自律道德的发展, 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出路是提高幼儿的认识水平和道德水平, 而不是机械死板地灌输规则。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因此, 教师应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规律, 给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希拉·里德尔-利奇.儿童行为管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鲁杰, 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

[3]李志强.走进生活的道德教育——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篇3:无声的交流常规教育反思

一、引言

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才,进一步提高人类的整体素质,美术教学是一种美学感受、心灵美化的教育过程,对于世界上的感受,也可以通过美学教学进一步表达出来,这就是美术教学的主要作用。在我们周围还有一群急需教育的听力障碍的孩子们,随着和谐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员开展特殊教育,让这些孩子们能够进一步认知自我,认知世界,能有自食其力,掌握一门生存的技能。这就是特殊教育的意义所在。

二、意义

特殊教育中有群孩子是听力障碍,他们对世界的感知就是通过眼睛和手,在他们的世界中,没有声音的概念,他们不能像一般孩子那样进入小学学习各种知识,因为他们听不到老师在说什么,也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识。绘画恰恰成为他们认识世界唯一手段和途径,他们可以通过绘画进一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感受,他们也可以通过绘画进一步认识世界的实际情况。因此,美术教学在听力障碍的特殊教育之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也是听力障碍孩子们受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听力障碍的孩子在认识世界的时候缺乏安全感,也没有很强的自信心,对于很多事物缺少感知,在学校里,一切都要进一步独立起来,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完成,很多时候这些孩子在家都是被家长保护起来,缺少独立性,与人交流的空间也是有限的,只有绘画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加强老师与孩子们、孩子们之间的交流。

三、具体作用

在这个特殊教育中,美术教学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只有教会孩子们用绘画表达自己的心理感悟,孩子们才能在以后学习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教会孩子们读懂别人绘画的含义,孩子们才能了解这个世界,认知这个社会。

(一)进一步增强孩子们整体思考的能力。美术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思考的过程。部分不是等同于整体,整体是各个部分组成的,但是大于各个部分。整个绘画的过程就是不断观察事物的整体形态特征,进一步分析各个表达细节,逐步形成一种整体的思考方式,这就是美术教学对于孩子们整体思考能力的锻炼。素描就是要学会明亮和暗黑的整体处理。彩笔画就是用颜色进一步描述事物的整体特性和形状,有时我们会发现整体上看一幅绘画作品,它的整体十分形象,栩栩如生,但是仔细看来它的细节就什么也不像了,不是事物本来的那个样子了,因此,绘画教学进一步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整体思考的能力。

(二)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整体概括水平。在绘画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要进一步观察事物各个细节的特征,不断通过部分细化的观察,得出整体的效果概括。这个过程也是进一步理解事物特征的过程,是对孩子们理解能力的提升,更是教学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发育存在障碍的孩子们理解事物比一般孩子要慢一些,所以他们更需要进一步锻炼这种能力,赶上同龄的孩子们。比较也是绘画过程中进一步锻炼的思维方式,没有比较,很难知道一个事物区别于另一个事物的特征,只有观察到了这样的特征才能有效地绘画更为形象具体的作品。在绘画中,抽象思维也是可以进一步诱导激发的,因为绘画就是对现实事物的表述,这种表述有时就是一种抽象过程,将具体的三维空间的事物抽象在平面画纸上的二维图像。因此,整个绘画教学过程充满了理解力、概括性、抽象思维、比较能力等多种思维能力的锻炼,有效增强孩子们理解世界、把握世界的能力。

(三)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创新性和自信能力。绘画不一样就是素描写真,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们,可以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发挥,画出他们脑海中的世界,脑海中的学校是怎样的,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的。这种看似无目的的绘画,实质上是一种孩子创新能力的不断培养过程,这种过程需要教师要有耐心观察和聆听孩子们的创新内容,同时要不断鼓励孩子们的这种创新性能力,可以说,“你真聪明”“你真棒”“我都没想出来还可以这样画”等等。受到极大鼓励的孩子们对自己的绘画就充满了自信。这样也在不断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心,对自己充满信心。有了自信的孩子可以进一步从自己的某一种缺陷阴影中走出来,进一步融入社会。

篇4:无声的交流常规教育反思

一、CPIK教师

CPIK——Chinese Program In Korea, 由中国政府和韩国政府联合举办的一项旨在帮助韩国中小学提高汉语教育水平的计划。该项目中方的负责单位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简称汉办) , 韩方负责培训和管理的机构是国立国际教育院 (简称教育院) 。教育院之前到现在一直负责的另一项目——EPIK, 招聘母语为英语的国家的教师进入韩国中小学校进行协助教学。

CPIK教师, 是由汉办从国内高校中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中选拔出来的, 经过一定时间 (一般是30天) 的培训后, 派往韩国的, 所以CPIK教师大部分是在读研究生。2012年3月份, 首批CIPK教师飞赴首尔, 拉开了两国教育合作的序幕。本文案例均为笔者作为一名CPIK教师在韩国工作时的所见所闻。

二、非语言交际

关于非语言交际, 研究者们提出的定义很多。有人认为它是包括在交际环境中的, 人为的和环境所产生的对于信息传播和信息接收者一切不使用语言的交际。还有一种说法是“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

我们认为, 非语言交际是一种不可直接用言语传递的隐含性信息。比如, 一个人在异国旅行, 要与当地人进行沟通, 但是语言不通, 这时他就会通过摆出不同的手势, 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当地人会根据手势进行猜测, 然后用肢体语言进行回答。通常情况下都是边说边做出动作, 虽然双方都听不懂。这种手势不是非语言交际行为, 而是一种语言借助其他方式进行的语言交际行为。非语言的交际行为往往具有隐含性, 暗示着发出人某种心理状态或是蕴含着当地的宗教、礼俗习惯等。

许多人认为, 在跨文化交际中, 要掌握的交际工具只是外语, 他们比较注意语言交际行为的正确性、合适性和可接受性, 却易忽略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 结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频频发生。其实, 在跨文化交际中, 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所起到的作用同样重大, 在语言交际发生障碍时其维持和挽救交际的作用则更不可低估。

三、案例分析

1、案例一

韩国社会里一个群体为了促进彼此的友谊, 增进相互间的了解, 经常在周末工作地附近的小饭馆里汇餐, 很多CPIK的老师受到过韩国老师的邀请, 参加汇餐活动。韩国人周末的汇餐通常要搞两、三波, 持续到深夜, 每次都要饮酒助兴。很国人聚会时通常喝三种酒:烧酒、米酒和啤酒。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度数不高, 不像白酒或者伏特加那样的烈酒, 让人在饮酒的时候就能感受到那种强烈的味道。韩国人喜欢喝酒, 不论男女都是, 喝酒的时候不用别人劝, 不知不觉就喝得很多。

从他们喝酒时的表现能够感受到韩国人的那种强烈的等级观念。由于组织性的观念很强, 韩国人从不给自己倒酒, 都是给其他人倒酒。领导或者前辈如果给下属或者后辈倒酒, 后辈要双手接着, 并且一定要喝完, 这样才算尊重。韩国人敬酒的时候先喝光自己酒杯里的酒, 接着把自己的酒杯倒满酒, 用右手递给对方以示敬意, 而被敬酒的人通常都是一饮而尽, 然后递还到敬酒人的手里, 最后还要再把敬酒人的空杯倒满。如果敬酒的人地位较高, 被敬酒一方在递还酒杯之前还要先用纸巾把唇印擦拭干净, 再还给对方。用别人的酒杯喝酒, 这样的酒桌文化在中国很少, 所以大都很难接受。记得有一次和韩国的老师们汇餐, 餐桌上气氛很融洽, 这时生活校监 (副校长) 端着酒杯来到我的座位前。虽然之前在韩剧里看到过他们敬酒的情景, 但还是有点儿出人意料, 对这种敬酒的方式非常不适应。尽管如此, 我还是硬着头皮把酒喝完了。我给副校长倒满酒后, 从他的眼神中我能够看出他非常开心。

分析:虽然韩国有些习惯我们并不容易接受, 甚至会有些反感, 但是在对方的文化里, 这些习惯是向我们表示尊敬, 所以在对自己没有什么损害的前提下, 与其拒绝他们的一片好意, 不如欣然接受, 毕竟这种场合并不多, 是增进双方友谊的绝佳时机。

2、案例二

在韩国做过公交车的人都会感觉到韩国司机开车很猛, 经常会出现急刹车的情况, 无论遇到红灯还是到站都会急刹车。基于以上的原因, 我对韩国司机最初的印象是脾气急躁, 缺乏耐心。但是之后我坐公交车的时候注意到, 每次到站停车, 司机都很耐心地等待上车或下车的乘客, 从不像中国公交车司机那样催促乘客, 而且他们向每一位上车的乘客点头问好。有时候, 汽车已经发动了, 司机发现后面还有乘客跑过来, 他还是为那名乘客停下车, 等他/她上车后, 才发送汽车驶离车站。我也曾赶上过几次这样的情况。在中国也许由于管理规则不允许, 所以的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然而我们经常看到公交司机为熟人随便停车) , 而在韩国却经常发生。

我刚到韩国的时候, 过马路会遇到发生这样的事儿。当我走在斑马线上, 看到有右转的车就习惯性地停下来让那辆车先过。可我等了两秒钟发现车还停在斑马线边, 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这辆车在等我。司机要等我过了马路后再开走,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才迅速地从车前通过。这种情况遇得多了, 就觉得是理所应当这样做了, 也渐渐习惯了。糟糕的是, 这种习惯导致了一个很不好的结果, 就是我在回国后的前几天过马路的时候总因为忘记避让右转的车辆而险些被撞, 因为行人绿灯的时候总有右转的车辆跟行人抢道。

在国内, 宽阔的马路上行驶着各式各样的车辆, 当我们走在大街上的时候, 特别是繁华的地段, 能听见各式各样的车笛声。同样在繁华地段, 在韩国的街上所听到的就只有发动机的轰鸣, 很少听到汽车喇叭的声音。有一次和朋友在路上边走边聊, 我们聊着聊着忽然听见后面有声音, 可能是聊得太投入了, 所以一直没听到, 原来有一辆汽车正“默默地”跟在我们身后。如果在国内的话, 我们可能早就被汽车的笛声很粗暴地“提醒”了。

分析:韩国在学习了西方的汽车技术的同时也很好地吸收了西方的汽车文化, 在礼让方面把这一文化发挥得更好。这些方面是值得国人借鉴的地方, 毕竟文明不只是科技, 还有优秀的素养。

3、案例三

在韩国高中工作的时候, 我见过很多和中国校园大相径庭的现象, 有些能从中国早期学校里找到一些影子。韩国的老师们都有一个一尺来长小细竹棒, 非常轻, 但很结实。刚到韩国的时候, 我不知道老师们为什么还要拿着竹棒上课, 后来我曾亲眼目睹一名韩国年轻的女老师用竹棒打一个男生的屁股。当时正值初夏, 所以学生们的长裤很薄。尽管我和他们有一段距离, 但还是能清楚地听见清脆的拍打声, 可见用力之深。在办公室, 学生像做俯卧撑一样双手撑在地上, 或者被罚跪着、蹲着的情况是常有的事儿。有的时候, 老师还时不时在旁边说些什么, 大概是责备或者警告的话。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西方民主思想不断涌入中国, 社会上普遍接受民主平等的思想, 特别是在校园里。所以中国的学校很早就禁止老师体罚或是变相体罚学生了, 即便有体罚的情况发生也只是个别学校的个别行为, 整体上体罚的现象非常少见。然而, 韩国近两年才刚刚立法, 约束小学和初中的老师禁止体罚学生。但是, 在高中校园里体罚的现象仍然时常发生, 无论男高还是女高都是如此。

曾经有一位教社会伦理 (韩国高中的一门学科) 的班主任教师让我在教学上多关照他班上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在中国生活了六年, 汉语水平很高, 只是回到韩国以后没有机会说汉语了。因为我正好教他们班汉语, 所以欣然接受了他的请求, 并表示我把那个学生当做我的朋友, 我们互相学习, 我教他汉语, 他教我韩语, 而那个老师立刻纠正了我。在韩国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父子关系不是平辈的关系, 所以我不能把学生当做普通朋友而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严加管教;学生也一样不能把我当朋友一样对待, 而要像尊敬自己的父亲一样尊敬我。这种思想颠覆了之前我在国内大学里所学到的老师要把学生当做朋友的观念。

分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韩国就接触到来自中国的文化思想, 尤其是儒家思想。在李朝时代, 韩国就把儒教定为国教, 形成了儒学化体制, 传统的儒教思想在尊卑观念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对老师的尊敬在儒家文化里根深蒂固。韩国的学校里, 老师的权威不可动摇, 这一思想就从学校里老师们日常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表现出来了。

四、结论

本文根据笔者在韩的日常生活工作的经历, 列出了几个非语言交际方面的案例, 并对这些案例进行了浅析。作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 笔者将自己的亲身体验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实例展示出来, 希望能够帮助即将赴韩的留学生和汉语教师, 让他们对韩国及韩国人有更多的了解。

摘要:2012年是中韩建交20周年, 这一年两国举行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这些活动虽然都带有官方色彩, 却为促进两国民间的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CPIK是韩国教育部门为提高国内中小学汉语教育水平, 推出的中国教师在韩教汉语的项目。该项目由政府部门一手操办, 但其影响却在民间, 参与这个项目的中国志愿者教师以及韩国的学校、教师和韩国学生们均在不同程度受益于这一项目。由于大部分被派出的中国教师都不会韩语, 这就为非语言交际的研究提供了许多鲜活的案例。

关键词:CPIK,中韩文化,非语言交际,跨文化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篇5:无声的交流常规教育反思

作者简介:周登平(1968-),男,习家店中学校长,华师化学系本科生,研究方向:协作区交流的常规化。冯平均(1971-),男,习家店中学教师,湖大本科生,研究方向:协作区交流的常规化。

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首要任务是缩小学校间的差距,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目的是: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工作,缩小校际间的差距;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现义务教育规范化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用信息化技术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与流动的优化机制;深化升学制度改革,实现生源质量均衡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交流常规化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门

我国已于2001年宣布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毋庸讳言,许多地区还仅仅处于低水平的“普九”阶段,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还比较大,即便是在北京、上海、天津这样的现代化大城市,学校之间的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鄂西北问题更突出。因此,当前的目标是在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缩小学校间的差距,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实施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把均衡发展做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战略,以此指导基础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下大力气改造薄弱学校,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交流常规化交流常规化信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升学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 用交流常规化信息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交流常规化信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现代教育手段。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且还打破了传统学校的界限,大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为此,借助交流常规化交流常规化信息,可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最大的社会效益,从而为实现区域内、区域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广阔平台。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发展也不平衡。因此,要想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1.1 加强宣传和政策规范,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认识。一个地区、一所学校对于现代教育交流常规化信息的推广使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教育行政领导、学校校长对教育交流常规化信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因此,我们在实现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首先,做好各级领导的观念转变工作。一方面通过宣传和学习来提高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掌握教育交流常规化信息,使之成为内行。使各校开足开好交流常规化信息课。

1.2 加大教育交流常规化信息的硬件投入,保证学校交流常规化信息教育的顺利实施。在交流常规化信息硬件投入上,不因为没有充足的资金就拖延或凑合交流常规化交流常规化信息硬件建设,想尽各种办法,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重点投入信息化建设。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教育经费永远是不够用的,没有哪一个学校的教育经费多得用不完。有鉴于此,不能等待,我们创造条件,把钱花在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有价值的地方——交流常规化信息教育上。同时,我们加强校园网建设,在建网、建队伍等方面予以全面规划,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力争校校联网,使教育信息流动起来,促进师生在网上交流常规化,以激活各地区各级学校的信息教育。

1.3 努力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灵魂。丹江口市习家店教育发展协作区自2009年实施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以来采用城乡交流常规化、乡镇交流常规化、内部走教等形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使区域内习家店中学、蒿坪中学、大沟一贯九年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2010年都有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下大气力,组织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及教育技术教师构成的队伍,注重教学软件与课程相配套,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研制出高质、高效且满足个性化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供广大教师使用。让不同学校的师生都可以享受到网上学习的便利。以及网外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1.4 加强区域内交流常规化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对在职交流常规化教师素养的培养。同时,各校切实加强交流常规化交流常规化信息建设,凡区域内学校,都积极交流常规化信息,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学校在校教师到加入到交流常规化的行列,尤其是到边远学校任教。另外,要大力提倡教师开展交流常规化信息教育应用的研究工作,使教师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提高自身的交流常规化信息水平和交流常规化信息教育能力。

1.5 逐步建构完善的信息教育评价体系。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开展交流常规化信息教育的现状——学校在交流常规化信息教育的装备数量、质量、使用及交流常规化信息的教育课程等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以避免一些学校只把交流常规化当做摆设,。另一方面,学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和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为原则,以考核技能为主,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与处理信息、创新信息这三大能力出发,对学生的交流常规化信息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与流动的优化机制

教师队伍素质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目前,校际间发展不均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师资水平之间存在差距。要想尽快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着重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优化人才培养与流动的机制。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引进、调配、培训、职称待遇等方面制订倾斜政策,以尽快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在师资引进方面,应优先满足薄弱学校的需求;在教师调配上,应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倡导模范校长、特级教师、优秀教师轮流到薄弱学校任教,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和经验交流常规化,带动薄弱学校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还可以通过区域内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结对子的方式,选派具有带教能力的优秀教师到普通中学定期任教,并将此做为重点学校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师资培训上,教育行政部门应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薄弱学校的师资培训,为他们提供出去学习、进修的机会;在职称评定上,为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同样条件下应优先考虑支教教师的职称晋级;在福利待遇上,要有政策上的保障,如教师流动期间,其行政关系、工资关系等保留在原单位,工资、资金、福利、医疗等待遇不变,有条件的地区,还应适当增加支教教师的工资。同时,要加快教师“校本”培养、培训模式的构建,落实“以师范院校为基地,教学、科研、培养、培训四位一体”的新师资“校本”培养模式;积极探索“立足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融学习、探索、教学于一体”的在职交流常规化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确保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3 深化升学制度改革,实现生源质量均衡化

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包括学校硬件建设的均衡发展,也包括学校软件建设的均衡发展。其中,生源质量则是学校软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智力和各方面条件都好的学生集中在好学校一起学习,落后的学生集中在薄弱学校一起学习,那么,对于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而言,他们所受到的环境影响显然是不同的,这样就无法体现义务教育所主张的公正、公平原则。因此,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深化学校升学制度改革,使学校生源质量大体相当。这就要求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下大决心,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坚决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升初中取消考试、就近入学政策,彻底取缔重点校、重点班、校中校、共建班,加大重点高中分配给各普通中学升学指标的比例,坚决不收“择校生、条子生、高价生”。这样,择校问题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虽然,在现阶段校际差距比较大的情况下,这样做对一些学生也不公平,但从长远来看,尽快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样短暂的阵痛是必须要经历的。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推进学制改革,建设一批“九年一贯制学校”,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完整性,从而为实现学校间生源质量均衡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4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实施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主线。另外,从我国区域内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来看,中小学之间存在着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学校办学条件等硬件指标的差距;一个是学校教育质量等软件指标的差距。要缩小学校间硬件指标的差距,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只要领导认识到位,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只要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并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在不长的时间内也是可以解决的。但要想从根本上缩小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则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因为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尤其是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改革。

篇6:无声的交流常规教育反思

1996 年我和何梓华、孙旭培、喻国明组成大陆学术代表团访台,台湾政治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刚卸任的院长潘家庆全程接待了我们,李瞻教授当时已高龄,赶到政治大学的宾馆看望我们,并赠送了大量的书籍。陪同接待的博士生夏春祥如今已是台湾有些名气的新闻传播学者了。当时到访台湾的大陆新闻传播学者很少,我们的到来引来一些研究生,其中博士生王毓莉多次拜访,以后一直与我保持联系至今,如今她已是教授了。

2001 年我参加了海峡两岸及港澳新闻工作者第七次交流(澳门),发现两岸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大陆新闻工作者对台湾同行颇为陌生,不敢或不会说话,以致第一天的交流会几乎全是台湾和香港同行提出议题和发言,而大陆方面只有我一个人仅为了平衡起见而不得不总是提问和发言。当晚带队的记协书记为此专门开了会,第二天大陆方面的同行就变得活跃了。现在当然不会再有这种陌生感,但两岸新闻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不仅是福建省与台湾)似乎缺乏常规的交流机制。

篇7:无声的交流常规教育反思

众所周知, 发电机充电系统故障不外乎以下几种:1) 充电系统不充电;2) 充电电流过小;3) 充电电流过大;4) 充电电流不稳。

2 充电系故障的诊断排除

对于上述充电电流过小和充电电流不稳两种故障现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遇到非常规故障原因, 在这里不做过多赘述。只对存在相关书藉未涉及的故障原因的充电系统不充电和充电电流过大两种故障现象的诊断排除过程整理如下:

1) 充电系统不充电。我队在用EQ1091E工程车使用过程中突然出现充电系统不充电故障。我按常规修理方法, 首先检查发电机皮带安装良好无松、打滑现象, 判定其为电路、电器原因所致, 接下来对充电系统电路、电器进行了如下检修。

a.更换新电压调节器, 仍不发电。于是拆用一同型号车辆充电良好的电压调节器试验, 仍不发电, 证明电压调节器无故障;b.检查发电机“B”端子至电流表之间的接线无松脱和虚接现象, 该连线的导线电阻为1Ω左右, 证明该段导线及导线连接没有问题;c.检查发电机与调节器之间的接线无松脱和虚接现象, 该连线的导线电阻为1~2Ω, 证明该段导线及导线连接没有问题;d.由于该车系在作用过程中突然不发电, 不存在接线错误问题,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发电机的问题了。于是我启动发动机, 取一跨接导线试接电源正极与发电机“F”端子, 充电指示灯熄灭, 恢复充电。由此证明发电机也是良好的。e.拆下电压调节器“E”端子 (火线端子) 用数字万用表测量该导线对地 (搭铁) 电压为12V, 将该导线直接接在发电机“F”端子上, 发电机不发电, 这时“F”端子上的对地电压非常小 (数字万用表20V不显示读数) 。据此判断该导线存在接触不良或保护电阻异常增大的情况。于是由点火开关点火档重新接线至电压调节器“E”端子, 启动发动机试验, 充电系恢复正常。

2) 充电电流过大。我队在用EQ1991E自背吊出现充电电流过大故障。按常规分析其主要是由于调节器调节电压过高所至, 鉴于这种考虑对其进行了更换电压调节器的修理。但更换后充电电流仍过大且调节器烧毁, 当时认为可能是调节器质量问题, 就又更换一新的电压调节器, 结果一样, 故障未排除而电压调节器烧毁。那么这就有可能是充电线路存在故障, 于是我对充电线路进行了检查, 发现该车的复合继电器被更换为通用的启动继电器, 且发电机中性点接线错误接启动继电器常火线上造成了发电机充电电流过大且无法控制的现象。

3 非常规原因造成的故障现象的原理分析

1) 电压调节器火线虚接或线路保护电阻异常增大造成发电机不发电的原理分析。当拆下电压调节器“E”端子 (火线端子) 用万用表该导线对地电压, 相当于磁场绕组断开将数字万用表与线路电阻R1串联连接。由于数字万用表内阻很大 (约在100兆欧以上) , 根据分压原理, 此时只要线路电阻在兆欧级以下则数字万用表显示12V是正常的, 同时也表明此时表前线路是通路。当将该导线直接接在发电机“F”端子上时相当于以上电路完全接通, 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磁场绕组R两端电压。我当时用的数字万用表显示读数为5位数, 当电压小于0.0001V时则数字万用表无法显示。根据欧姆定律U=I·R、串联电路电阻特性R总等于各支路电阻和, 又知道发电机磁场绕组的标准数值为3~5Ω, 将以上已知条件代入计算:

磁场绕组电阻取R=4Ω (代入上式)

则I<0.0001V/4Ω

即:I<0.000025A

即:U/R总<0.000025A

那么, R总>U/0.000025A=12V/0.000025A=480KΩ

由于磁场电阻相对480KΩ来说微乎其微, 可忽略不计。也就是说通过两次电压测量可知该车电压调节器前端的磁场供电导线电阻在480KΩ~几兆欧之间。而正常的导线电阻 (用公式RQ=ρQ·Cj·L/A并按实际情况其分子取最大值分母取最小值计算) 应为零点几欧姆。那么上面计算出的导线电阻相对正常电阻值大出了几千万到几万万倍, 由此可以判断出现了导线电阻无穷增大或线路虚接现象。

2) 中性点连接线错接造成充电电流增大的原因分析。在分析中性点错误接线造成充电电流增大的原因前, 我们可以看出在发电机工作的整个范围内, 中性点电压的变化曲线与发电机定子线圈上电压变化曲线相同。大家又知道汽车发电机定子线圈, 通常都是采用三项星式连接法, 其三个线圈并接点为中性点。中性点相对于三个输出点均为两两线圈的一半, 中性点峰值电压会高出输出电压很多, 但其平均电压仅是输出端 (A、B、C相) 电压的一半。在发电机正常发电情况下端电压UAB、UBC、UCA均为中性点平均电压UXB、UYC、UZA的一倍。此时若中性点上加一高于输出电压的电源, 则会出现在当线圈B-A电压向峰值电压增长过程中, 线圈B-C上的电压刚由谷底向上增加而线圈C-A上的电压则向谷底衰减, 那么就会在线圈BX和线圈CY上先后出现由电源向线圈充电的现象。充电过程中, 由于有电流流动则势必会使线圈XB和线圈YC周围产生交变磁场, 该磁场的产生就会使发电机产生自激发电现象。此时, 即使转子线圈中没有了电流流动, 不再产生激励磁场, 发电机仍靠自激发电。这就是中性点连接线错接造成充电电流增大的主要原因。

4 结束语

通过对以上两种情况出现的分析可以看出, 在车辆日常维修过程中, 遇到问题应充分研究其现象产生的原因, 不要因未接触过相关问题而忽视它的存在。再有就是在处理新问题时应叫原来对发生问题的系统进行过维修的人员参与, 以便于了解其对系统进行的某些改动, 从而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

摘要:车用交流发电机是汽车电系的主要电源。它由汽车发动机驱动, 工作时对除起动机以外的所有用电设备供电, 同时还向蓄电池充电以补充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电能。但在使用过程中, 发电机及其充电线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引发分电器触点烧蚀;灯泡烧坏;点火线圈、发电机过热;蓄电池电解液消耗过快;蓄电池电能不足甚至耗尽而无法向车用用电器提供所需电能等情况, 从而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因此研究车用交流发电机及其线路和故障现象和原因, 从而为能够根据故障现象迅速查明原因找出故障点并预以修复, 使车辆尽快投入正常运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发电机,电压,电流,电路,电阻,线路,故障

参考文献

[1]舒华, 姚国平主编.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2]严导淦主编.物理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人事服务中心主编.汽车驾驶员.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做好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一篇:热心公益事业志愿者个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