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考核与评价

2024-06-30

学业考核与评价(精选9篇)

篇1:学业考核与评价

为检查教师本学期教学完成的教学情况,监测每位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考核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对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的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和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我们于6月20日――22日在全区开展了小学音乐学科学生学业目标检测评价考核,现将监测评价考核总结如下.为今后的教研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小学音乐学科学生学业考核的目的

音乐成绩的评定与其它学科相比缺乏“绝对”尺度,它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种活动,对学生音乐成绩的考评不能完全用书面的形式来评价,因此,为了使学生消除对考试的.恐惧感、厌恶感,乐于在音乐评价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自我价值,保持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标,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音乐学科学生学业考核的形式、内容、操作流程

(一)在形式上我们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数

1、采用现场抽签回答问题:每个年级选出5名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完成一套考试题.(理论题共五道题,每名学生只抽其中一道题回答.)

2、歌曲演唱:每位老师选出所任年级的一个班接受考核,并按照指定的歌曲学生进行演唱,所任教师进行伴奏,师生共同完成.

(二)在内容上进行了拓展

1、感受与鉴赏:对欣赏曲目及音乐家生平简历与作品的了解

2、演唱歌曲:规定必唱歌曲和背唱歌曲,低年级加入表演,高年级加入合唱.

3、器乐演奏:认识并能演奏

4、识读乐谱:敲打节奏或视唱曲谱(1~2年级拍节奏;3~4年级字母谱;5~6视唱简谱或五线谱)熟知常用音乐记号,理解并能运用已学的音乐知识

(三)操作流程:

开学初,安排省市区音乐骨干教师根据教材按年级对全区音乐教师进行辅导、培训,帮助全区音乐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课时安排,并针对期末的考评进行了布置.

三、优点

(一)歌曲演唱形式多样

大部分学校表演形式多样服装整齐,歌曲演唱完整;部分学校演唱时还加入了打击乐器(如:湖南钢都常青)声情并茂(如:烈士山)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六年级的歌曲演唱二声部效果很好(如:风光新华街),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得能动性,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的主旨.

(二)团结协作全面提升

1、低年级学生(1---3年)对乐理知识掌握的好:如力度记号、拍号及其它记号,能够准确熟练的拍击节奏,对欣赏曲目及演奏乐器、形式连线准确无误,尤其是三年级的字母谱演唱比较好.

2、高年级学生(4---6年)对乐理知识掌握的很好:如力度记号、拍号及其它记号,能够准确熟练的视唱《doremi》的曲谱,熟练的掌握乐器的名称,对欣赏曲目及演奏乐器、形式连线准确无误.

四、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校在歌曲演唱中没有按照要求,歌曲表现形式单一,没有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个别音乐教师伴奏不够娴熟.有个别学生对歌曲演唱不够准确.

2、音乐家、音乐欣赏曲连线不够准确(高年级)

3、部分学生对乐器认不准,对名称模糊:如大管、圆号、长笛混淆;部分学校的学生对乐器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掌握的不够准确.

五、

改进措施

1、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学习,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的准确性

2、各校教师对中年级学生加强视唱字母谱训练,对学生的节奏,视唱曲谱练习要重视,尤其是高年级.

3、加强教师注重欣赏教学,搞一次示范引路课,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4、提倡各校1、2年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给孩子提供使用打击乐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及名称.

5、提倡歌曲教学中应以不同表演唱形式表现,让学生在表现中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建议各校为每位任课教师配备一台电子琴,以促进教学任务更好的完成.

评价没有定数,开展小学音乐学科学生学业考核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体现学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更好地发挥音乐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我们会努力追寻着“为学生的今后着想,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在新课改中的学生评价工作.让我们的学生在新的音乐评价过程中体验快乐、感受音乐.

篇2:学业考核与评价

一、连连看

小号 二胡 竹笛 小提琴 锣 圆号 唢呐 黑管

二、1、说出下面字母谱旋律是哪首歌:(B)A、《在北京的金山上》B、《我的家在日喀则》

2/4 d d r m ︱ s s ︱d’d’ l d’ ︱ l s ︱ d’ d’ r’ d’ ︱l d’ l s ︱m s m r︱ d d ‖

2、请你帮忙找位置。d r(m)f(s)l(si)si m s

三、这些音乐家我知道:

1、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是(美)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的作品。

2、《小天鹅舞曲》选自(俄)国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经典芭蕾舞剧《 天鹅湖 》第二幕里的一段舞曲。

四、灵巧的小手连一连。拍手 拍腿 拍腿 2 / 4 拍手 拍腿 3 / 4

五、创作2 / 4拍节奏2小节 2 / 4 X X ︱ X// 用红色

篇3:学业考核与评价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职人才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校内学习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通过到企业实践培养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体系。因此构建学生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学业评价体系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以旅游管理专业为样本,就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问题做了如下调查研究。

1 现状分析

1.1 校内成绩考核

目前,校内成绩考核依然以理论考试为主,形式主要是课堂笔试。每门课程按照平时占20%、期中占30%、期末占50%的比例,综合评定总成绩。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目前也有部分教师在部分课程的考核中进行了改革尝试,如进行实际操作考核(或者理论和操作各占一部分)、进行案例分析、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

1.2 企业实践与考核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企业实践主要分为阶段岗位实习(寒暑假、黄金周)、专业教学周实习、毕业实习(第五、六学期)三种方式,灵活分布于各个教学阶段,实行“学习什么,实际操作什么”的原则,学生能及时消化所学理论,并在实践操中发现问题,增强对理论的理解。

寒暑假实习,主要解决贫困学生贫困问题。

双休实习,利用课外休息时间学习岗位技能,边学边用,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专业教学周,根据部分职业技术课的实践要求,与校企合作单位联系,专业教师带队安排学生1-2周专业技能实习。

毕业实习,基本是在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在大三上学期开始组织学生集体去实习基地。

实习过程分三步走: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其次,职业技能实习按部门轮岗,六个月争取实习两至三个岗位,如经理助理岗———学习企业管理、市场竞争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销售岗———建立客户信息,拓展区域市场,建立区域销售渠道;导游岗———让游客在最短时间内按自己的思维模式运转,掌握较好的语言趣味性、仪表仪态魅力等等。第三,实习要求达到熟能生巧、巧中创新、新中总结,形成一套对于整体企业运作模式的清晰认识。

企业实践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由学生写出实习总结由企业出具实习鉴定,对学生实习做一个定性的评价。

2 当前校内成绩考核同企业实践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从认识的角度看,部分在校生对企业实践活动不够重视

由于缺乏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准备,部分学生认为企业实习只是走过场,走形式,并没有意识到参与企业实践,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步骤,是学以致用的必要环节。如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方向学生在酒店毕业顶岗实习,有的同学工作中情绪怠慢,认为实习是做苦力,缺乏沟通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缺少爱岗敬业的精神,尤其是专业技能与实际操作严重脱节。

2.2 从知行统一的角度讲,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要求仍有一定距离

从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活动的宗旨来讲,就是要通过企业实践,把课堂和社会联系起来,力求从实践中验证书面的知识,也通过企业实践更多的了解社会,更好的服务社会,使自己的情智和能力得到提升。但目前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够强,不能做到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的统一。进入企业实践后,学生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来适应工作环境。

2.3 校内考核与实践考核均存在不足且缺乏相互联系

校内考核存在内容上偏重理论,形式上过于单一的问题,没有充分体现高职教育重在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重在实际操作的教学特色,没有充分发挥考核在高职教学中对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

企业实践考核存在着评价过于笼统、抽象,不够系统和量化的问题,评价的主观性过强。

而且,从目前的情况看,校内考核和企业实践考核相互割裂,缺乏联系,没有成为一个相互映照,互为反馈,彼此促进的有机整体。

3 理顺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关系的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对在校生企业实践的认识引导,明确企业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出真知”,任何理论的形成都要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要着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的能力,养成实践(实验)的正确态度和习惯,要善于把课堂所学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运用到服务社会中去。让学生认识到企业实践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不仅要通过校内教学实践来提高基本的操作和实验能力,还要通过在企业的实践过程,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实践应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进行巩固和发展。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实行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建立与理论教学相互独立又互相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认真落实实践教学环节,使每位学生都必须达到规定的实践学分的要求,除综合性的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外,也应重视课内实训,把它作为一类重要的实践手段,不断完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采取有效措施建设好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2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改善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推进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开发课程,实施情境构建、任务导向的教学改革,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备整合企业现场工作与学校专业教学的能力、情境设计能力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上有所突破,鼓励教师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以适应高职的教学要求。一是利用暑假将专职教师送到相关企业顶岗工作,使之成为既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还要有管理经营能力和市场科技信息意识的双师型人才;二是经常邀请国内有合作关系的公司、企业、实际生产单位的一线技师,经理人来为各位教师培训,传经送艺。

学校可以采取下企业培训、进修等途径培训教师,也可以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通过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的改革。

3.3 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基于工作任务及过程的教学实施,需要配套的模拟实验实训设备,学校可组织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并建设与之配套的教学环境。同时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开发校外实训基地。以“做中学、学中做”、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为一体的形式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工学结合。

3.4 在校内成绩考核内容上注重能力考核

在考试内容上,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即在考查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需要实际操作的课程的动手能力的考核。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题、撰写小论文的形式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在实训室设置情景模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5 在企业实践考核方面增强考核的实效性

目前,我校对于学生在企业实践考核的实效性还不够强,导致不能及时的总结问题和经验。为此,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建立“双周”机制,即每周组织周会,邀请学生、校方、企业三方讨论和总结;学生每周写实习周志,并由校方与企业共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

在校内对学生制定实习成绩考核的依据,如制定“实习鉴定表”,对学生实习的评价性材料,由实习单位各部门主管负责人对学生从职业道德、知识运用、操作技能、协作精神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评价;强调学生实习的原始记录,另外要求学生实习结束后做生产实习报告,实习主管老师对学生企业实习鉴定、实习周志及实习报告综合给出学生实习成绩。

3.6 建立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学业评价体系

必要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操作技能是一个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作为培养这些基本素质的有效途径校内教学和企业实践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因而构建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学业评价体系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和必要手段。

通过校内成绩同企业实践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希望构建两个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体系,那就是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在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成绩考试上相对独立同时又互相补充。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通过校内成绩考核和实践成绩考核相结合,使学生做到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并重,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和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莉.旅游院校酒店实习问题的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

[2]杨娜.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管空间,2011,(8).

[3]杨理连.高等职业院校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模式的内涵分析[J].职教论坛,2008,(12).

篇4:学业考核与评价

关键词:技工学校 考核评价 教学改革 KPI

学生考核评价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一所学校校风的建设,成为制约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考核评价办法,就是通过建立一个较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不同方式的考核评价,让学生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明确自己的专业成长方向和素质结构等,从而自觉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并付诸努力。将学校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积极主动地学习训练,加快成长的步伐。

一、传统学业考核评价方式的缺失

学科体系下,技工学校课程考核均采取终结性期末考试方法。期末考试大部分实行纸质试卷的形式,学生总评成绩是在结合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基础上,按一定比例计算而出。一般,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40%,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70%。

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存在很大问题。首先,期末考试成绩不能客观评价一个学生的能力。每学期期末,我系每个班都要求有3~4门课程参加统考,即全校集中统一考试,因此这几门课的老师必须出具理论考核试题。由于技校生本身对理论不感兴趣,因此每年考试中每一门课至少有一半的学生不及格,其中还有一些是平时实操技能非常高的学生。为了提高及格率,任课老师都会苦思冥想出很多方法。许多老师认为,期末考试不是考学生,而是考老师。

其次,平时成绩是一个模糊化的概念。合理给出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保证每个学生的分数公平公正、合情合理,也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平时成绩给定都是凭借教师的印象,随意性较大,较多学生会得到相同的分数,不能反映出学生个体差异。一些期末考试不合格的学生,为了使其总评成绩合格,只能拉高其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结合方法能否真正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呢?笔者曾对此进行了专项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学生的平时成绩得分与期末考试的得分相差悬殊,不能够互相吻合。

第三,一体化课程要求学生在做中学,重要的是考核学生做的过程。一体化教学的项目要求必须是真实的,那么学生做的过程要贴合企业生产实际。对学生的考核标准应该借鉴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内容。显然,传统的考核方式很能难做到这一点。

由以上几点分析可以看出,学科体系下的考核评价方法不能真实地反应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不能适应工学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很多学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采取在内容上以“学业成绩+评语+操行等级”,在方法上以“过程+结果”,在途径上以“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的学生评价模式,这种模式比较偏重于学生的技能学习、思想品德表现。但由于对过程的考核操作起来比较繁琐,往往因难以坚持而流于形式。

二、学业考核评价模式改革的背景

1.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表明,职业教育是工业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在各类教育事业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改革完善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的需要。

为了提升自身的吸引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职业学校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学业评价模式成为课改的三大重点。职业学校进行的顶岗实习、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技能鉴定、学分制、分层次教学、案例式教学、过程学习、行动导向、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评价方式、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等多种形式的改革探索,呼唤学生的学业测试和评价管理更加科学和精细化。学业评价应以一定的评价标准为依据,突出职业学校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的培养。

2.一体化课改的需求

2009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在全国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笔者学校于2012年成功申请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楼宇专业即为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示范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

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一体化课程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其中考核与评价方案制定是一体化课程方案制定的重要一环,并指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评价主体要有企业;评价主要针对学习者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评价指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三、学业考核评价模式改革的依据

1.理论依据

(1)知行合一理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与理实结合、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完全一致。陶先生指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此观点强调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暗合项目教学及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符合职业教育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教学观和评价观。这就要求我们评价学生时,应以能力评价为导向,突出过程性、发展性、个性化的评价理念,通过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评价达到知行合一的考核目的。

(2)多元智能理论。美国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指出人都具备了七种智能,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每个人都有各自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这就要求我们评价学生时,标准要多元并举,评价的尺度应该多元,评价的目的应该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评价的来源应该是学生的活动,评价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评价的方式尽量过程化,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记录和观察学生的表现。

(3)建构主义思想。建构主义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要让学生在“做”中进行学习,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

(4)后现代主义。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这个世界是开放的、多元的,个体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个体,教师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业成绩,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要更加注重过程。

2.政策依据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任何教学评价,总是与一定的培养目标相联系的,并以培养目标作为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目标不仅规定和制约了教学计划的内容,还为教学评价规定了总体标准,使教学评价标准有了依据。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务院又颁发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小结

依据以上所分析的理论基础,依据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推进,依据社会发展对技校生素质的要求,依据技校生个性发展需要及特点,借鉴企业对员工的考核评价方式,笔者制定出了基于KPI的考核评价办法。该方案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会做人,会做事”技能型人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考核评价方式立足于促进学生形成职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教学及管理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具体评价方法将在后期的论文中详细阐述。

参考文献:

[1]刘向勇.浅析技校教学中平时成绩的评价方法[J].职业时空,2012(1).

[2]刘向勇.技校教学中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关性分析[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3]孙冬英.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职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D].浙江工业大学,2007.

[4]湖州交通学校课题组.中职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R].2007.

(作者单位:中山市技师学院)

篇5:《物理教学与学业评价》读后感

物理学院 王凌云

最近读了《物理教学与学业评价》,读完之后了解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已受到广泛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下面来谈谈我对探究式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首先我们要真正搞清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的实质

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模拟,无论是探究的广度、深度、复杂程度或时间的长度,都无法与科学探究比拟。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从中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

我们如何理解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呢?教材在一些章节中设计了很多内容,比如,“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等一些课,可以组织学生在探究中认真去体会这些要素。另外,课程标准指出的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不同于“环节”。一个过程缺少必要的环节就会中断;而课程标准指出的要素是科学探究的标志,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只要具有一两个这样的要素,它就有了探究性,学习时的科学探究不一定是“完整”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但往往却被我们一些教师所忽视。

二、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探究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想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问题。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气氛中,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营造开放的课堂气氛

传统教学是指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把传授知识当作教学的唯一任务,体现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本位思想。而探究式教学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探究式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在探索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转变教师角色。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被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将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课堂支配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组织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泼的、兴奋的状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和讨论,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四、注重结论的产生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知识结论的产生过程,只重视知识结论的理解和应用。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求知的过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从解题的“熟练技工”转变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必须思考、必须解决的问题。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由一些概念、规律、定理组成,这些知识在高考中的必然考查,使得教师十分注意它们的相关应用,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教给他们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模式进行训练,培养了一批很会考试的学生。学生对于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结论都能倒答如流,但是对于这些知识结论的产生过程,又有几个能说明白呢?爱因斯坦说过:“什么叫素质?当我们把从学校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素质。”我们的学生忘掉教师所教的知识之后,还能剩下什么呢?这种只重结论的教学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积淀给学生。因此,教师应该把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做法反映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结论都有其科学的产生过程,即“问题──假设──求证──结论”的探究路径。

注重对结论的产生过程的教学,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使教师从传授知识中解脱出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科学的品质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篇6:学业考核与评价

《品德与生活(社会)》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评价对象: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品德与生活》为1-2年级的全体学生;《品德与社会》为3-6年级的全体学生。

评价内容: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能力、道德行为。

评价方法:根据我市实施本课程的具体情况,课程学习的具体评价方法是: 1-2年级(《品德与生活》、《滨海县实验小学常规管理要求》

不进行书面测试。由任课教师将本学期课程学习的内容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相关内容相结合,列出本学期考查的若干条目,然后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和家长评的方法对该生的成绩作出评定。其中学生自评和家长评各占20%,学生互评和教师评各占30%。

3-6年级(《品德与社会》、《滨海县实验小学常规管理要求》

篇7:学业考核与评价

【摘 要】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挑战,我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亟待改革和完善。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只有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机结合,才是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设计目的,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为此,文章试从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关系及对策方面作以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关系;思考与探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新课程理念突出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同时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和谐的发展性评价。由此可见,仅从评价的功能看,建立在新课改基础上的多元化评价,在关注学生发展状况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评价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因此,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我国建立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两大途径。

一、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概念的界定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出自于新课程理论,实质是一种水平性测试,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表现的一个方面。它以卷面考试成绩的方式来体现一个学生学习成果是否达标,对学校落实国家课程要求情况进行的检测和评价,其关键是用来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来源于素质教育理论,它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它主要用来作为高考招生录取的参考,引导学生除了注重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之外,还要走综合发展的道路,在社会服务、道德修养等方面成为一个健全发展的人,二、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

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在内容上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在方法上各有侧重。只要稍加分析研究就可以发现二者有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关系。

1.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评价体系

首先,从评价机制设置上看,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是素质教育综合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无论它们对高考而言,还是就二者关系来说,都具有独立的性质、作用和意义。仅从机制上来讲它们是构成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不应谁是谁的附属品。

其次,从评价手段上看,它们都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检测与控制。无论从目的还是从工作过程上来看,二者都是为了改变以升学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引导学校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整体素质。

2.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我们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要把“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把握基础性发展目标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及学科学习目标,多角度、全方位、多元化综合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由此可见,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一个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3.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不能相互代替

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角度来看,综合素质评价涵盖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八大学习领域。显然学业水平考试包含在综合素质评价之中,侧重于学生平时成绩的过程性评价。

首先,综合素质评价不能取代学业考试。因为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采用定性和过程评价,但用这两个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业考试是不够的。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业水平进行量化分析,详细记载学生学完某门课程后只是与技能的广度与深度,所以阶段性或终结性评价仍是主要手段,也仍是监测学校质量、实行课程管理的重要手段。

其次,学业水平考试难以覆盖综合素质评价。因为学业水平固然涉及到学生的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毕竟分散在各学科的学习当中,其他的内容更难以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显现。而综合评语和成长记录恰好是其采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定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综合素质评价不能划归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新课程标准从三个方面规定了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用定量的方法记载和分析,只能测试前两个维度的部分目标的学习成果,不可能全面的测量学生是否达到所期望的教育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其中一部分要由综合素质评价来完成,二者不能等同,也不能包容。

4.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考及高校招生录取的共同支撑点

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是本次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与高考共同形成了“两依据一参考”的机制,即以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因此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及高校招生录取紧密链接,既是高考的左膀右臂,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支撑点,二者缺一不可。

三、现阶段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会发现,现阶段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还存在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出现相互交叉的现象;二是顶层设计和实际操作间存在较大的分离。

1.解决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互交融的问题

由于我国学校数量多,差别大,各学校平时的测试成绩很难用统一的尺度进行测量,所以可把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学习能力维度可划归到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内,因为学业水平考试已全部覆盖了学生所学的课程,具有很好的测量效度和信度,完全能够反映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学习的能力。但在学业水平考试中要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部分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育目标,可以放在综合素质评价的项目中测评。通过这样合理的分工、界定和整合,在操作上学业水平考试只覆盖了全省统一的笔试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也只单纯的进行全省统一要求下以校为单位组织的综合素质测评。最后把它们统一归结到学业水平综合评价系统中,再通过网上的招生管理系统提供给高校作为录取的依据和参考。

2.解决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实际操作问题

首先,各学校需要花更多的功夫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制度,大力推进走班教学,应该为将来实行分层走班教学探索经验。

其次,各学校应加强师资等教学条件保障,在条件设备、师资配套、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学校管理、学生学习等方面,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第三,引导学生要及时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学会选择,学会发展,提升整体素质。同时,规范相关格式和名称,使得两个评价真正具有操作性。

四、结束语

总之,和谐发展是教育的崇高理想,普通高中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在本质上也应该以此为基础,确立以人格和谐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只有使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做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评价中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对立统一,才符合高考考试制度和招生制度改革的初衷,符合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理论基础,符合我国《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意图和精神实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07.[2]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2014.12

[3]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2014.12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2014.09

[5]刘决生.我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上海教育科.2010.03

篇8:学业考核与评价

1 中职德育课学业考核评价模式的研究背景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强调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为有效发挥德育课这个主渠道作用, 我们必须推进德育课程教学改革, 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性。只有实行科学的学生德育评价, 更加注重体现对学生道德行为实践的检验, 德育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当前的研究表明, 德育课的学业考核模式主要有两种, 即单纯的课程学习考核模式和课程内外考核相结合的知行合一模式。单纯的课程考核模式即就课程学习情况本身进行考核, 一般分为理论考核和行为考核两部分, 采用期终考试与平时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70%或60%, 对课程本身所要求的知识点、理论观点和能力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的方法一般是期终考试, 采取闭卷或开卷的形式。行为考核即平时考察, 占总成绩的30%或者40%, 主要包括课堂作业、回答问题、出勤情况、参与讨论以及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表现情况的考核。这种考核模式的优点在于对课程学习情况的考核比较集中, 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基础理论、知识点的掌握等方面, 考核指标比较简单, 任课教师容易操作和把握。其缺点在于考核主体单一, 且集中于对课堂和理论知识的评价, 对学生日常行为和思想道德品质的考核较少涉及或难以涉及, 最大的弊端就是导致考核只停留在对课本知识、课堂上老师所讲理论方面的考核上, 没有能够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 知与行相脱节, 离基础课真正的教学要求相距甚远。

德育课考核的另一种模式是知行合一的综合考核模式。这种考核模式在课程学习情况的考核外, 增加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核。在具体实施上, 考核主体包括学生本人、同学、教师 (辅导员和任课教师) , 将学生自我考核、学生相互考核、辅导员 (或班主任) 的评价及课任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 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考核和日常行为考核结合起来。这种考核模式重视将学生的道德行为纳入德育课学业考核指标体系, 力图在教学评价中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 将理论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与行为习惯评价结合, 从而建构开放性的评价体系。然而, 这种考核模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缺少具体的考核指标, 在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评价时, 只能进行表层的外显的行为习惯的评价, 难以涉及到对更深层次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行为导向的评价容易导致心口不一、表里不一甚至功利主义、弄虚作假等不良倾向。

因此, 通过研究分析目前两种德育课学业考核模式中存在的利与弊, 我们的研究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学和实践引导, 结合激励性评价与管理性评价, 并以激励性评价为主;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 并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并以定性评价为主, 建立一套多元化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业考核评价体系, 并通过动态的学业评价体系, 充分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状况, 从而能够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突出不同专业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评价重点, 从而实现通过评价模式改革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实现以评促教的目标, 发挥德育学科教学主阵地作用, 从而最终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

2 中职德育课学业考核评价模式的研究内容

德育课学业考核评价模式是新课题, 我们深知自己还不具备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条件, 只能从我们的认识和工作实际出发, 通过在已有的理论指导下, 反复实践、总结, 对构建科学的、规范的、实效的德育考核评价体系, 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

2.1 制定《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业考核评价标准

依据德育指导思想, 制定完善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 将考核渗透到与学科相关的活动范围, 从课堂内到课堂外, 从知识到行为, 行为到情感, 从情感到心理, 从心理到意志;并制定层次分明、操作方便的评价指标体系。

2.2 实施《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业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形式打破试卷测试单一局面, 以项目式德育实践活动为重点考察学生, 让卷面考评与师生平时观察和相关资料记载实证考查相结合, 真正做到实效性、科学性、时代性相结合, 知行统一。

2.3 建立《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业考核评价网络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网络, 改变单一的德育课教师独立评价、随意性大、单一片面的主体考核的缺陷, 贯彻全员德育观思想, 让所有任课教师、班主任、同班同学甚至企业及社会机构都参与进来, 从而体现考核的全方位、统一性、独立性与协调性相结合的原则。

2.4 形成《职业道德与法律》考核评价结果分析与报告

评价模式的改革研究最终为了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 考核评价结果不仅反映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更应体现评价目标的实现与否。通过准确全面分析与报告考核评价结果, 鉴定德育评价质量, 减少德育评价存在的负面效应, 纠正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最终实现德育评价的教育功能。

3 结束语

本研究力求从实践层面对中职德育课学业考核模式进行探索, 针对不同专业制定《职业道德与法律》评价标准, 以项目式德育实践活动为重点考察学生综合素养, 结合卷面考评、师生平时观察、家长评价反馈、企业专家评价和相关资料记载等考核方式, 构建学校、学生、家庭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网络体系, 并通过准确全面分析、报告考核评价结果, 鉴定德育评价质量, 最终实现考核评价的教育和检验功能。

参考文献

[1]陈有东.论新课改下中职德育课程发展性评价模式的科学内涵[J].广西轻工业, 2010, 7.

[2]张忠华.对德育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1, 1.

篇9:学业考核与评价

学生的学业考核和成绩评定是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考评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和积极导向的作用。但是目前流行的考评模式和方法存在着很多弊端,笔者试图从现有考评制度出发,分析弊端,提出本专业学生的学业考评设想。

1 传统考核制度弊端的成因

1.1 学生方面的因素

当前学校生源质量差、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不高是一种普遍现象,很大比例的学生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也是考试制度下的牺牲品。在这种情况下仅凭一张试卷定成绩,将会使不少学生依旧停留在失败的阴影中,严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会使付出艰辛和心血的教师得不到相应回报,缺乏成就感而感到心灰意冷,逐渐失去教学的热情。

1.2 学校方面的因素

本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四类课程: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辅助选修课。课程模式的设计者是希望它们能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既能提高文化素养,又能提高职业知识与技能。而在现实实践中这四类课程很难整合,往往相互割裂,很难达到课程设计者的要求。同时在两三天时间内,学生要完成所有课目的笔试考核,这让学生普遍感到吃力,考试时违纪与作弊的情况经常发生,影响了考核的初衷与学习质量的提高,也不符合现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心理特征。

1.3 考评制度方面的因素

学校传统的考评方式强调甑别和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创新意识、人际沟通、实践能力、从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没有做出评价。而作为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最终教学目的,应当是坚持以现代旅游饭店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实习就业作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克服那种学生只看分数、老师只教书本、管理偏离实际、教学脱离用人需要的弊端。本专业原有传统应试教育考评制度的缺陷日益显得严重。

2 更新考评观念和内容

该如何科学、合理地考核和评价这些学生呢?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观”得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作为本专业的教师应确立以“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和够用为度”为原则,树立以素质为基础,提倡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综合职业能力较强的、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与考评应该更好地发挥考评的功能,使考评这种手段真正为素质教育质量服务,坚持育人为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大力突出能力与素质培养、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发展、采用科学实用的教法、严格学生学业考评和把握学生素质水准也是本专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有效途径。

明确考评的目的不是甄别,不是选拔,而是为了促使学生学得更好,更有兴趣去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另一方面,考评也作为一种信息反馈,让教师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考评手段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摒弃以单张试卷给学生作终结性评价的做法,做到:

(1)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特长;

(2)调整考试结构,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两个维度进行测试,着重于基本能力的评价;

(3)采取分项考试,把过去的一张试卷改为多项考查。实行多途径的评价,并以平时评价为重点,做好课堂表现、作业、阶段考查等方面的考评工作。

教师在评价时以考查的目的为评价内容的主线,同时对学生在考查活动中表现出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认真态度等给以肯定,采用评价表的形式,把以上评价内容细化分栏作为各项评价指标,各项以优、良、达标、待达标等第评出,合计后,给出综合等第。

3 改革考评方法与形式。

采用的考评方法与形式要做到减轻学生因考试而受到的压力,让学生能够轻装上阵,更轻松地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评价中及时发现不足,并通过讨论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表达能力和操作技能;给予学生合理表现个性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找到表现、发挥自己的力量和才能的场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用考核方法去吸引学生,使他们对课程产生兴趣和爱好,使外部动因向内部动因转化。

3.1 闭卷和开卷相结合

传统闭卷考试最大的弊病是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死读书、读死书,压抑学生个性、能力发展,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本专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等,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实实在在地理解和掌握才行,它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思维的空间。与其让学生痛苦的记忆,不如以小论文、事故处理或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发挥。

3.2 笔试、口试与操作相结合

本专业属于职业教育范畴,主要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强调动手操作技能。应根据学科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操作测试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部分理论内容可以以口试的形式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完成质量及操作的熟练程度给予评价。

3.3 鼓励重考、严格补考与设立重修制度相结合

重考是建立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之上的,其目的是通过鼓励学生重考这个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次考试后,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很好的学生)不满意,可以申请重考;重考成绩还不满意,允许再次申请重考,二次重考还不过关列为补考。这样做虽然会加重教师负担,但由于能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付出这份劳动也是值得的。

对于那些考试成绩不及格但又不认真对待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限定有偿补考,补考不及格的学生在毕业前给予重修机会。但是补考与重修一定要严格对待。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又可增强学习的责任感。

3.4 允许免考

为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发挥其特长,对学科内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在期末考试时,允许免考这门学科。这样可以激励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免考的学生来说,是老师对其学习的一种最充分的肯定和信任,因而免考的学生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来学好这门学科,能赢得更多时间学习其它各科知识。

3.5 总分细分化。

上一篇:想念造句一年级下一篇:春天写景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