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

2024-06-29

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共12篇)

篇1: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是著名散文家李汉荣先生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一篇杰作。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会写“邀”、“俯”、“瀑”、“峭”、“躯”、“津”、“蕴”、“侠”等八个生字。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从读中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

二、学习重、难点:

利用各种学习方法来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三、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读P1描写第一单元的主题内容。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著名诗人 李汉荣先生的一篇散文,题目叫《山中访友》

(板书课题)

3、作者从课题中,告诉我们什么?

(地点、事件)读完课文,又有什么疑问要问呢?

4、带着疑问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走近朋友:

1、自由读课文,要求不多字不落字地读,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完成。

(学生读,教师巡视)

2、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他去拜访了哪些朋友?

(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清凉的山泉、溪流、瀑布、白云、云雀、落叶、落花、雷阵雨)

3、作者怎么去拜访的呢,和谁去的呢?

学生学习一、二自然段。(告诉我们这次行程是在一个初夏的早晨同时也告诉我们作者的心情特别好!)

(三)以疑激趣,精读品悟:

首先,作者拜访了谁呢?(古桥)古桥是友吗?作者怎么写这位朋友的呢?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学生汇报、交流。

1、在作者眼里,桥仅仅是桥吗?

(不是,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①“德高望重”:德是品德。望是威望、声望。

②为什么桥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呢?古桥具有哪些品质呢?再读第三自然段。

③“站了几百年了吧?”看出大桥古老。

④“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看出古桥的忠诚,为人类作的贡献。

2、面对这位默默无闻的老桥,我们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敬仰)

3、再读第三自然地。

4、总结:从你们的朗读中,让我听出了你们和作者的心情是一样的,对古桥都怀有崇敬、爱戴,更多的是怀念和感激。那么山中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还有哪些知己呢?

(四)潜心会文,感悟知己。

1、谁来读第四自然段?

交流:树林是作者的什么?(知己)

2、什么样的人可以互相称为知己?

(至交、无话不谈、知根知底、非常亲密……)

3、你有这样的知己吗?你的知己是谁?

4、白板:(聚焦)“走进这片森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自由读这二句话,哪些词语让你感觉“作者和他们之间是知己”?

① 学生交流回答(勾画出:呼唤、交换眼神、迎面送来、望)

② 在“鸟儿的呼唤声中,在露珠的交换眼神中,有怎样的知心话要跟作者讲呢?”

③ 学生交流回答。

④ 这么多的知己话,课文说出来了吗?(没有)

是的,都在轻轻的呼唤中,凝望中,青同学们再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走进这片树林……”

⑤“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叫,作者却说……”(学生回答)

“明明是看到晶莹的露珠,作者却说……”(学生回答)

“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树,作者却说……”(学生回答)

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拟人的写法)

5、师:“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也在望着每一棵树,于是,作者与树融在了一块儿,谁来接着读课文?”

生:“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流淌”继续学文,感悟友情。

(五)继续学文,感悟友情。

1、自由地大声读第五自然段,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山中的一切都是他的朋友)

2、你想跟谁打招呼?来吧!

课件:(切换成小诗)

3、山中的一切,除了文中描写的这些,还会有谁呢?

比如:绿油油的小草、连绵起伏的山峰、五彩斑斓的蝴蝶等。

2、你愿意也和他们打招呼吗?愿意也像作者一样,和他们聊上几句吗?拿出你的笔,在空白处仿写上一种物,再聊上几句。

3、同学交流。

4、总结:山中的一切,都是他的朋友,大家还有很多话要说。

(六)拓展学文、总结全文。

1、我们回到课题:《山中访友》

师:作者为什么以“山中访友”命题呢?

生:答。

师:是啊,古今中外的画家、诗人作家对大自然都怀有同样的情感。(比如:课件。)

2、推荐一篇作者的散文《又见南山》。

3、今天,我们以《又见南山》中的一句话作结尾:“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是啊,山中访友,饱含作者对大山的眷恋和情感,山中的好多朋友还等着我们去拜访,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词句和表达上的特点,等着我们下节课继续拜访。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人 与 自然

(物我相融)

【2】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2、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过程方法: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生动地表达自己对山中“朋友”感情的方法。

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

教学方法

朗读法、抓重点词句体会法

计划课时

2课时

教学思路

以《山中访友》这个题目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 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 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清爽 德高望重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 躯 津津乐道 精致 蕴含 奥秘 别有深意 侠客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李汉荣

古桥——老朋友 树——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童话般的世界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篇2: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

1、会写“邀”、“俯”、“瀑”、“峭”、“躯”、“津”、“蕴”、“侠”等八个生字。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从读中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

二、学习重、难点:

利用各种学习方法来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三、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读P1描写第一单元的主题内容。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著名诗人 李汉荣先生的一篇散文,题目叫《山中访友》

(板书课题)

3、作者从课题中,告诉我们什么?

(地点、事件)读完课文,又有什么疑问要问呢?

4、带着疑问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走近朋友:

1、自由读课文,要求不多字不落字地读,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完成。

(学生读,教师巡视)

2、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他去拜访了哪些朋友?

(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清凉的山泉、溪流、瀑布、白云、云雀、落叶、落花、雷阵雨)

3、作者怎么去拜访的呢,和谁去的呢?

学生学习一、二自然段。(告诉我们这次行程是在一个初夏的早晨同时也告诉我们作者的心情特别好!)

(三)以疑激趣,精读品悟:

首先,作者拜访了谁呢?(古桥)古桥是友吗?作者怎么写这位朋友的呢?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学生汇报、交流。

1、在作者眼里,桥仅仅是桥吗?

(不是,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①“德高望重”:德是品德。望是威望、声望。

②为什么桥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呢?古桥具有哪些品质呢?再读第三自然段。

③“站了几百年了吧?”看出大桥古老。

④“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看出古桥的忠诚,为人类作的贡献。

2、面对这位默默无闻的老桥,我们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敬仰)

3、再读第三自然地。

4、总结:从你们的`朗读中,让我听出了你们和作者的心情是一样的,对古桥都怀有崇敬、爱戴,更多的是怀念和感激。那么山中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还有哪些知己呢?

(四)潜心会文,感悟知己。

1、谁来读第四自然段?

交流:树林是作者的什么?(知己)

2、什么样的人可以互相称为知己?

(至交、无话不谈、知根知底、非常亲密……)

3、你有这样的知己吗?你的知己是谁?

4、白板:(聚焦)“走进这片森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自由读这二句话,哪些词语让你感觉“作者和他们之间是知己”?

①   学生交流回答(勾画出:呼唤、交换眼神、迎面送来、望)

②   在“鸟儿的呼唤声中,在露珠的交换眼神中,有怎样的知心话要跟作者讲呢?”

③   学生交流回答。

④   这么多的知己话,课文说出来了吗?(没有)

是的,都在轻轻的呼唤中,凝望中,青同学们再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走进这片树林……”

⑤“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叫,作者却说……”(学生回答)

“明明是看到晶莹的露珠,作者却说……”(学生回答)

“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树,作者却说……”(学生回答)

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拟人的写法)

5、师:“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也在望着每一棵树,于是,作者与树融在了一块儿,谁来接着读课文?”

生:“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流淌”继续学文,感悟友情。

(五)继续学文,感悟友情。

1、自由地大声读第五自然段,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山中的一切都是他的朋友)

2、你想跟谁打招呼?来吧!

课件:(切换成小诗)

3、山中的一切,除了文中描写的这些,还会有谁呢?

比如:绿油油的小草、连绵起伏的山峰、五彩斑斓的蝴蝶等。

2、你愿意也和他们打招呼吗?愿意也像作者一样,和他们聊上几句吗?拿出你的笔,在空白处仿写上一种物,再聊上几句。

3、同学交流。

4、总结:山中的一切,都是他的朋友,大家还有很多话要说。

(六)拓展学文、总结全文。

1、我们回到课题:《山中访友》

师:作者为什么以“山中访友”命题呢?

生:答。

师:是啊,古今中外的画家、诗人作家对大自然都怀有同样的情感。(比如:课件。)

2、推荐一篇作者的散文《又见南山》。

3、今天,我们以《又见南山》中的一句话作结尾:“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是啊,山中访友,饱含作者对大山的眷恋和情感,山中的好多朋友还等着我们去拜访,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词句和表达上的特点,等着我们下节课继续拜访。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人   与  自然

篇3: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

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

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 德高望重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津津乐道 精致 蕴含 奥

秘 别有深意 侠客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三、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

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四、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

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五、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板书:

老桥

鸟儿 露珠

中山访友

山泉、溪流 热爱的自然

篇4: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

【过程】:那么我们先来看题目《山中访友》,从题目中大家能看出什么信息呢?

那位同学你从题目中看出了什么呢。好,这位同学说呢,他猜课文主要是写作者去山中拜访他的一位朋友这样一件事。很好,这位同学很好的抓住了题目中的关键词“访”,访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对,访就是拜访的意思。那么老师又要问了,作者去山中拜访了他的哪位朋友呢?先别急着回答,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仔细阅读课文以后再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

一、读:

那么接下来,我们先一起来阅读一下这篇课文,要注意读对字音,读出感情哦。老师先来起个头。

同学们觉得自己读的怎么样啊,对,同学们读的确实不错,老师已经能从大家的读声中听出一幅非常美的画面。但是同学们要注意一些读音。第一段中“风中含着露水和?花的气息”,对,栀子花。还有“头发长成树guān还是树guàn”,这里我们就要弄清楚多音字冠的用法。

冠,念一声的时候,1.表示的意思是帽子,像“衣~楚楚”,2.由帽子引申出去的“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例如“鸡冠”;那什么时候念四声呢,冠做动词,把帽子戴在头上这个动作是念四声,还有就是“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像冠军时念四声。那么同学们说我们课文中是念树guān还是树guàn。对课文中树冠是名词,树冠形状像帽子一样,念一声。那老师再考考大家,“冠以诗人的桂冠”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冠字要怎么念。很好,桂冠呢是一个名词,最早是用月桂枝做的一顶象征荣誉的帽子,所以念一声,而第一个冠呢,就是把桂冠这个荣誉扣在诗人头上这样的动作,所以念四声。好,看来同学们对这个字已经掌握了。

二、理思路。

问1:那么,我们在回到之前的那个问题,请同学们告诉老师作者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呢?

来这位同学,请你回答一下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呢。古桥,树林,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云雀。

还有吗?

对,还有落花落叶,石头和雷阵雨。那除了这些,作者还有别的朋友吗。很好,我听见已经有同学说了,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的确,在作者的笔下这山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朋友,都是他所要拜访的知心好友。

问2:那么,作者文中的我访友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这位同学说是高兴,那么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我是高兴的呢,试着从文中找出句子来告诉老师。

同学找的很准,就是这句“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满怀的好心情,可以看出文中我访友的心情是极度愉悦的。我们在一起来朗读一下第一段,同学们还能从中读出什么信息呢?这个信息有点隐晦,老师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提示,栀子花的开花时间是在6--8月。很好,同学们都很聪明啊,我们从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中可以看出作者访友的时间是在初夏的清晨。

问3:那么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拜访的第一位朋友是谁呢?

对,就是古桥。那么在我心中古桥是一位怎样的朋友呢?

很好,同学们抓的很准,古桥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朋友。那么老师要问一下这位同学,你知道德高望重的意思吗?对,德就是品德,望就是威望声望,意思就是说品德高尚,声望很高。很好,那么,老师又产生疑问了,为什么说古桥是德高望重的呢?先别急着回答,先默读第2段再来回答老师。

来,这位同学试着回答一下为什么说古桥是德高望重的呢?很好,刚才几位同学们都答到点子上去了,那么老师来总结一下刚才几位同学的答案。为什么说古桥是德高望重的呢。首先,刚才那位同学说了,因为古桥历史悠久,从课文中“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我们就可以看出。另外还因为古桥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几百年里默默的将多少人马渡过对岸,弓着腰,唯有你依然如旧,从这些语句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古桥的古老和坚韧。在这里老师也要提醒大家,我们在回答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要回到课文中去找相应的句子在来分析,这也是大家做阅读题的一个技巧。

问4:我们再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从中你读出了作者对古桥怀着怎样的感情呢?

(读)很好同学们读出了很多的感情,有友谊之情,有感激之情,有敬爱之情,总之,文中的我对古桥是充满感情的,正是由于这饱含的情感,才使作者写出如此动情的文字,让同学读出如此动情的声音。

问5: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同样充满感情的朗读第三段,告诉老师作者第二位拜访的树林又是一位什么样的朋友呢?

我刚刚已经听到有同学说了,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那么同学们认为什么是知己呢?

对,同学们说的都很正确,知己就是知心的朋友,就是至交好友,就是能分享一切喜怒哀乐的朋友。、

问6:那么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呢。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和我交换眼神。”我一走进树林,鸟儿就呼唤我的名字,大家可以体会到什么,对,熟悉,说明我来到这树林很多次了,鸟儿呼唤我的名字,这是一种熟人,一种朋友打招呼的方式,很熟悉很亲切对不对。接着说露珠和我交换眼神,从交换眼神中大家可以看出什么,对,就是默契,只有相当默契的朋友之间才能出现仅仅一个眼神就明白对方的想要说什么做什么,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我们接下来再看“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呢,对,我觉得自己仿佛也是一棵树,说明我已经和这片树林,对,融为一体,作者对这片树林的热爱之情已经使他和树林达到了物我相溶的境界。

问7:那么我们接着来读第三段,看看文中的我又有了什么美好的体验呢?首先请大家来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段?很好。同学们都读得不错,也读出了感情,但是老师觉得同学们还可以再热情一些。那么从这段中你读出了什么呢?

不错,这位同学读出了这山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的确,从山泉溪流瀑布到悬崖白云云雀,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文中我的好朋友。那么我和他们的感情怎么样呢?对,热切,我非常热切的和他们打招呼。那么同学们,现在把你们想象成文中的我,再来和山中的朋友热切的打招呼,老师看看谁的招呼打的最热切。

问8:我们刚刚已经体会到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那么文中我打招呼的对象肯定不止山泉溪流这些,那么同学们觉得文中的我还会和谁打招呼呢,对,可能还会和蝴蝶小草小花小蜜蜂很多很多的朋友打招呼是不是,那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扮演一下文中的我和他们打招呼好不好。老师先给大家做个示范,和美丽的蝴蝶打个招呼,“你好,美丽的蝴蝶,你扇动着你色彩缤纷的衣裙,是想邀我共舞吗?”那么接下来,就由同学们来和山中的朋友打招呼,大家注意要热切的打招呼哦。。

问9:理解完前4段,我们已经非常明确了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是古桥、树林山泉等等的这些景物,那么作者的题目为什么要叫山中访友呢,老师能不能吧他改为山友游玩记呢?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度,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山中访友,访的是古桥等等的景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对,很好,就是拟人,那么拟人在这里有什么用处呢?

对我听到有同学说了,把这些景物写活了,是不是,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那么同学们在以后写游记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习借鉴一下这种写作方式,将你笔下的景物拟人化,把他们写活,写出感情。

那么我们今天就上到这里,明天接着随作者一起拜访其他的朋友。

篇5: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歌曲《找朋友》、PPT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了解拟人、排比和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在朗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对于山中这些朋友的情感,并且通过学习本文,学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养成保护自然、爱护生态的好品质,并且能够自觉地在作文的过程中使用修辞手法。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学会拟人、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较熟练地使用这三种修辞手法。

(二)难点:学会作者表达对山中朋友感情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歌曲《找朋友》引出“朋友”这个话题,与生讨论关于朋友的问题(如“你们的好朋友都有谁啊?”“你们为什么喜欢和他们做朋友啊?”“那我算不算是你们的朋友呢?你们愿不愿意把我当成你们的朋友呢?”等),提出作者有一些特殊的朋友。

(二)新课讲授

1、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写得好的句子,小组讨论分享好词好句。

2、师提问生本文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他哪些朋友,这些朋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作者要说它们是“我”的朋友。

3、讲解开头,开头开门见山提出做好了准备要去拜访山中的朋友,教育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开门见山点出要写的内容。(第1课时结束,第2课时可回顾导入,再继续第2课时的讲解)

4、重点讲解开头“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这一句话,提出“拟人”这一修辞手法的概念,为生普及“拟人”的概念,并讲解该修辞手法有何作用以及该如何有效地使用该方法。(使文章极富生命力和感染力)

5、让生找出文中其他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段落或者句子,指名生读出他找到的拟人修辞手法的段落或句子,并分享他认为该句是如何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过程中师提出一些相同意思的陈述句,让生更直观的理解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如第3自然段开头、第4自然段开头、第5自然段)

6、生齐读第五自然段,指名生回答第五自然段有什么特点。(连用了5个“你好”,师引出“排比”修辞手法这一概念)

7、师为生讲解排比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并为生讲解排比的使用方法,生再找出文中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段落或句子,并分享这样使用修辞手法让文章读起来有没有什么变化。(如第6自然段,条理分明,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层次清楚,朗朗上口,说服力强)

8、生齐读第7自然段,师提问生本段中的“像”、“又像”、“像”三个词有什么意义,引出“比喻”修辞手法的概念,师为生讲解比喻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以及比喻修辞手法的使用方法。(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9、提问生为何作者能够写出如此精彩的文章,师点出修辞手法对于文章更加生动和精彩的重要作用。

10、师给出一个景色或物体,让生模拟使用“拟人”、“排比”或“比喻”这三个修辞手法来写一段话,写好后第二课时全班分享,师作点评。

(三)作业布置

以某景或某物为背景,写一篇使用“拟人”、“排比”和“比喻”修辞手法的作文。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行为举止和言行表现。

(丰富的想象、和描写对象产生共鸣、鲜明的特性)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

(三句或三句以上、)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本体、喻体、相似处)

篇6:六年级《山中访友》小练笔

我,左脚轻轻地迈进公园,右脚轻轻地跟上。一步一个轻轻地脚印,似乎不想惊动这一花一草,也不想惊动被凝固的空气。“呼DD”风声在耳边瑟瑟的响。微风真是个早起的家伙!我这么轻的脚步,还能引得它这么早就来拥抱我。

走着走着,面前骤然出现了一个小湖泊。湖水明亮透彻,清澈见底,水平如镜。也许他也刚刚睁开朦胧的眼睛,所以泛起了浅浅的涟漪。

我不敢,也不允许自己坐在小草上,如果把小草给压倒了,他一定会责怪我的。我只好坐在一片空旷的地方,静静地望着小湖。幻想着我是小湖的朋友DD一条小溪流,同样清清的小溪流。不知不觉,我的头发变成了美丽的涟漪;手脚变成了一条条小鱼;血液变成了清澈的水流,轻轻流向远方;裙子变成了光滑的鹅卵石,沉入溪底。我来了,这周围的一切便都是我的好朋友。嗨!高高的假山,你如一位军人站在那里,是教会我不低头吗?嗨!晃动的小草,你年年枯萎年年长,是教会我坚强吗?嗨!快活的小鱼儿,你自由地游玩,露出自信的微笑,是让我笑看人生吗?嗨!挺拔的大树,你茂密的枝叶为人们乘凉,是教我无私奉献吗?

我正和朋友互相调侃呢,“扑通”!我的头被重重地砸了一下,原来是一个汽水瓶。“扑通扑通”人们不断的把废草纸、包装袋、空瓶子等垃圾投入小溪,更有一些孩子在溪里投石头找乐子。他们下手好不留情,砸的我身上伤痕累累,体力不支。渐渐的,溪水越流越慢,负担越来越重。由于小溪里的废品过多,原本清澈的我失去了往日的光泽与自信。小鱼儿纷纷离开我,游走了;伙伴们纷纷丢下我,走远了。我变得自卑起来,再也不敢抬头看人,只能默默地承担一切垃圾。

这时,一个保洁工人徐徐走来,他手持大网,把沉积在溪面上的垃圾一个个捞起来,送他们到该去的地方。溪水又流起来了,溪水又清起来了,鱼儿又回来了,朋友又来和我谈论了。我们谈的津津乐道的。

灾难并没有就此停止。每天我的身体上都有垃圾,但清洁工人会洗清我身上的污垢。如果清洁工人休息一天,那么我就会变成一条黑溜溜的小溪,再也无法变的那样纯净。

我摇摇头,睁开眼睛。我想起来了,我并不是一条真正的小溪流。游人渐渐多起来,我真的很害怕眼前的这个小湖泊会遭遇那样的灾难。

人们,醒悟吧。如果再像现在这样乱丢垃圾到水面,路面,只是方便了你自己,却给大家带来灾难!你把薯片袋丢进小河,我把脏水倒给小河,人人都这样做,小河将会承担巨大的负担!这样的话,即使有十个,一百个清洁工人也挽救不了了。它不会再流动,给大家提供清水与好风景。为什么我们自己制造的一些废品需要一条无辜的小河来承担后果呢?路上那么的垃圾桶,难道它们都仅仅是摆设吗?

篇7:六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面对刚刚讲完的《山中访友》一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一点。我校的教学评估一年也只有一次,我们从教的时间是何其有限,成功的体验对许多人来说是何其的珍贵。我是个很幸运的语文教师,在自己语文水平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在放弃生物从事语文教学的10次教学评估中,无一例外的获得的一类课,而且近三年来稳居语文组的第一名。这个成功,有幸运,但决不是偶然。下面就以《山中访友》一课谈谈自己的一点经验。

《山中访友》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本课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与众不同的收获。为此,我的教学设计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力求用“美”的课件感染学生:

为了让课件更“美”一些,为了让课件更好地展示出教材的优美之处,我在课件中插入了本课的flash朗读素材,集图片、文字、课文朗读、音乐于一体,让学生在听读这一环节充分感知课文;其次在其他幻灯片中,或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或用图片展示林中朋友的美丽形象,让学生的视觉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同时,课文的教学环节的名称设计中也突现“美”,主体部分设置了“美文听读”、“美文美读”、“美文研读”等环节,对学生“美”的感知无形中又是一种强化。

2、力求挖出主题的深度,让学生有新鲜感:字串5

对本课主题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过美文听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浅层次的;通过美文美读,学生此时对主题的感知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通过美文研读中问题二的解决,学生对本文的主题是有深度的,不在停留在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同时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让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要爱护、关心大自然中的一切。

3、力求将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字串9

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各个环节中又分别有所侧重:美文听读中有美读的示范,又是听的训练;美读的要求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把她朗读出来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是读与说的双重结合;研读则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情境演读、习作美文则主要进行写作水平的训练,等等。在环环相扣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4、力求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字串1

整个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的,除了听读这一环节,其他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四人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的,整个课堂是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真诚对话过程。在轻松的学习交流中,他们的合作、探究中学习方法进一步完善。

5、力求课堂教学的完整与和谐:字串3

本课的学习导入是以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开始的,课堂小结以方舟的小诗结束,不仅结构完整,而且两则材料又都与本课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不仅增强了本课文学方面对学生的熏陶,而且它们与教材很和谐的统一到了一起,教学拓展的有了宽度。

篇8:六年级语文《山中访友》说课稿

学习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3、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温习内容。学生带着几个小问题去读。(快速默读)

1、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用笔做上记号)

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2、内容写的是自然景物,为何题为“山中访友”?这样行文有什么好处?你感受到什么?

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是因为作者十分热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更能体现出作者与这些自然界朋友的深厚情感。

二.讨论问题2(题略,见前面)

1.设下悬念,使人产生追问心理,想知道到底是谁,是什么样朋友。

2.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这是课后第一题中第2小题:“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的答案)

3.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问,启发学生回答。

1.作者都是怎样称呼这些朋友的?从这些称呼中可看出,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篇9:山中访友六年级作文400字

刚下车,就与薄雾撞了个满怀,雾中含着青苔和桂花冻的气息。早晨,好惬意!

不打招呼,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心的期待,走一条小路,和家人一起去拜访我的朋友。

那个含鄱阳口,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朋友。清晨,晨光熹微,水天一色。此时,一轮红日缓缓地、跳动着升起,刹那间湖、天都变成了赤色,山水都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它势如骏马,又宛若金龙,神气地张着大嘴仿佛要把鄱阳湖吞进肚子。渐渐地,它继续往上升起,最终成为一片耀眼的金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庐山中的一切,都好像和我似曾相识。初次到访的我竟没有一点拘谨,伸出手与它们寒暄!嗨,光滑的岩石!你身上的棱角,是被岁月磨平的吗?嗨,神秘的`青苔!你总是躲在不被人注意的缝隙里,是因为你是被上帝派来监管人类的精灵吗?嗨,沉默的乌龟!你独自趴在那儿沉思些什么呢?我猜你思考的是自己的信仰。

走到瀑布前洗手,感觉连自己的心灵都被洗净了。它的声音不像火山爆发,“吼”的一声;也不像小溪流水,“叮咚叮咚”十分清脆,而是像一盆水慢慢倒下来,一声接着一声,“哗——哗——”听起来就感觉十分凉爽。闭上眼睛,听着瀑布的声音,似乎有一位名家在你身旁弹奏着高山流水,置身与仙境之中。

篇10: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和学生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当我们背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心情往往会无端地平静下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着山,迷恋着山,寄情于山。今天,让我们跟随着现代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他心中的山。

二、初读,读通顺。(勾画、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

“山中访友”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碰到你觉得新鲜或生僻的词,用笔画下来,借助字典解决,争取读得正确、通顺。

(出示生字词,正音,识记)

三、再读,读出景。(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对话,读文章想画面,体会景美。)明明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题目怎么是“山中访友”呢?看来,“友”不是“友”。

四、三读,读出情。(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

1.学习文章开头,体会“满怀的好心情”。

2.正是这满怀的好心情伴随着“我”,桥不仅仅是桥,在“我”眼里,桥变成了老朋友。谁来读第3段。(相机评价、指导,体会“情深”)

3.“树”一段:你从“这片”体会到什么?(是“我”常来的这片树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请6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乎时的“热切”。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避雨的岩石。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感受“我”与山中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体会“我”满怀的好心情。

6.此时,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五、明明是山水树木、花鸟雨露,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变得含情脉脉、有情有义呢?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1.在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2.背诵喜欢的段落。

篇11: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通过备课,我发现这课的语言极具诗的特质,言辞清晰而流畅,情感真挚而朴素,是引导学生感知汉语言文字魅力的绝好材料,学中的诵读为之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学生朗读中的体验,帮助他们进入角色,感受那惬意,那快乐。

一、有质疑地朗读

当学生刚进入课文时,我是这样子提问: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跟他交流的?或提问: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样感受,我们该怎么读呢?学生各自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他们稚嫩的声音,反映了他们的朴素的情感。

二、有品味地朗读

文中的朋友很多,是否每个人讲话的口气一样呢?告诉学生可以根据人物的对象特点(年龄、身份、心情、环境),如见到老爷爷,心里充满着尊重和敬佩,读时应有不同的口气。为了让朗读焕发新的生命力,我设计了趣味诵读游戏,跟老师对比读,跟同学对比读,读读议议,再疑再议再读,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尝试的机会,展示的机会和享受参与的机会,同时也是检验学生读出神采、读出韵味的机会。此时的读再也不是机械的张口,而是神采飞扬地读!

三、有创造性地朗读

学生有了朗读体验后,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朗读。如我对学生说:“其实在这山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朋友外,还有无数的朋友,请你逐个与他们打招呼好吗?”学生兴趣盎然,有的与一块普通的石头,有的与一片飞舞的落叶……学生大多数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又增加了自己的想象。可谓精彩。可见,只要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关键的是教师要用敏锐的目光去挖掘文本的字眼、词眼,而后找准文章的切入点,让学生扣开心灵之门后敞开胸怀地读。

四、有配乐地朗读

一曲悠扬的小提琴乐曲由远而近,小学生随着音乐朗读起这篇课文来,相信这时候激荡在他们心中的是丰富的情怀,浪漫的情怀,充满诗意的情怀,这时,是感情交融后震撼灵魂地读,相信他们将来去探访大自然时一定不会与这些朋友失之交臂的。

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地读,入情地读,不但有助于学习积极性地调动,还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新课标明确指出:朗读的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它有诸多功能:包括语言的感知积累、理解靠读;掌握语言的规律靠读;情感的激发熏陶也靠读。

篇12: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上好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对于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经过暑期的培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也更新了自己的理念。所以为了上好《山中访友》这一课我下了很大的功夫查找资料、备课,力图让学生能有新的感受,能提高对语文课的兴趣。下面谈谈我上这节课时,感受比较深的几个环节。

一、美文美读,带学生走进美的世界。

《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是一篇词美、句美、情美的佳作。为了让学生能从心灵上体会到自然界的美,首先,我在课件中或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或用图片展示林中朋友的美丽形象,并伴以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的视觉、听觉上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其次,美文美读。我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逐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美。比如:在讲授第五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分角色、分小组反复朗读,体会作者与“朋友”之间的亲切与深厚的感情,学生的兴致很高,体会也很深。就这样学生通过朗读,认识了大自然的朋友;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我”对大自然的尊重、热爱、感激等,同时也把自己融入了自然,净化了心灵。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是学生思维的翅膀,因此教学中,在强调打好基础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伟大的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在分析第四自然段的“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课树都在望着我”这两句时,我就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猜想它们当时可能在交流些什么内容呢?“朋友,你好!你最近好吗?”“见到你真高兴,谢谢你又来看我们了。”------老朋友见面后的亲切感学生们完全的体会到了;在讲授作者把自己与树相融的那一部分时,我来朗读,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把自己当成作者然后谈感受。听完后,一位学生满脸兴奋的告诉我:“老师,我感觉我就是一棵树,我的脚正在向地下张,我的手臂上好像长出了许多枝叶,我都头发似乎也要竖起来了------真的,我真的感觉到了!”看着他们愉快的表情,我很欣慰。是的,学生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我们应该创设各种情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

三、感悟语言,给学生灌输写作方法。

“山中访友”从题目开始,作者就一直把大自然中的万物当作人来写。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将静态的事物写活了。因此,这篇文章是学生学习描写大自然的最好例文。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从始至终都注重写作方法的传授。如:分析“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这一句时,我问学生:“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学生能够知道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瀑布流水所产生的声音浑厚、响亮的特点。以这句为例,我让学生明白了,描写事物不管运用什么修辞都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同时使用修辞也可以让文章生动、形象、有韵味。

上一篇:二次根式单元教学计划下一篇:地质的实习个人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