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公告

2024-05-24

2024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公告(通用6篇)

篇1:2024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公告

山东事业单位考试知名品牌

2014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公告

为适应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需要,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根据《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规定》(济政发〔2009〕13号)及《关于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倍增计划的意见》(济厅字〔2012〕15号)精神,济南市2014年继续面向海内外引进第八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现将有关申报工作事宜公告如下:

一、引才重点

符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的创新科技型人才和产业领军型人才;能够支撑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的急需紧缺高端人才。

二、申报类别

人选分创业人才、创新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三类。创业人才是指在济南已经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是指引进到济南企业或市属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是指以团队形式来济南从事技术研究、技术创新或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

三、申报条件

申报人选应在2011年1月1日以后来济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其中创新人才在2014年10月31日前应在岗工作满1年, 创业人才在2014年10月31日前注册创办企业。人选符合《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规定》及以下条件:

(一)高层次创业人才

1、初创式创业人才。申报人具有海内外成功创业经验或曾任国际知名企业中高级职务,为在济创办企业的主要创办人且为控股股东,创业项目具备良好的产业化基础。

2、嫁接式创业人才。申报人拥有国际先进科研成果和核心技术,入股驻济企业且所占股份不少于30%,担任项目负责人及以上职务,每年能够在济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二)高层次创新人才

1、技术专家型创新人才。申报人受聘担任企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负责人,每年在济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对于引进技术专家型创新人才的企业,原则上要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且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或纳税在500万元以上。

2、管理型创新人才。申报人受聘担任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在济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申报引进管理型创新人才的企业,为规模以上企业或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

(三)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

创新创业团队具有明确的主攻方向和研究开发目标,符合济南市产业发展需要,具备突破重大技术问题的持续创新能力或成果转化能力,项目具有较好的产业化前景。团队应由1名领军人才和不少

山东事业单位考试知名品牌

于2名核心成员(指与团队领军人才同时引进的人才)组成,成员间已有合理专业结构和职责分工,可稳定合作3年以上。团队领军人才符合《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规定》的基本条件与《关于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倍增计划的意见》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条件,且能够引领产业发展走在国际国内前沿。其中,创新团队引进后须在济连续工作时间3年以上,团队成员每年在济工作时间均不少于9个月。创业团队领军人才为企业主要创办人,领军人才及核心成员均须持有公司股份,且股份总额不低于公司总股本的50%,其中,领军人才持企业股份总额不低于30%。

对县(市)区园区企业引进的创新创业人才可适当放宽条件。

四、主要扶持政策

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按照《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规定》和《关于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倍增计划的意见》,相应享有创新创业资金资助、安家补助、出入境、户籍办理、工商税务、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相关政策待遇。主要有:创业人才可享受50—3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创新人才可享受最高50万元的科研经费和每月最高1万元的工作津贴;创新创业人才可享受最高100万元的安家补助。对于一次集中引进的创新创业团队,可获得最高500万元经费支持。

五、申报方式与时间

采用网上申报及现场申报方式。网上申报在“中国济南人才网”(/shiyedanwei/ 山东事业单位考试 山东事业编考试网)”的所有相关资料,转载请保留版权注明。

篇2:2024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公告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规定的通知

(济政发〔2009〕1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规定》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

二OO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济发〔2009〕5号)精神,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鼓励和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以下简称高层次人才)来济创新创业和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高层次人才是指:(一)海外高层次人才。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55周岁,引进后能够每年在济创业或工作6个月以上,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

1.掌握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冶金钢铁、石油化工、食品饮料、新型建材、数控装备、现代物流等本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技术,或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其技术成果领先,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并具备良好市场潜力和产业化条件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2.在世界500强海外企业中担任中级以上管理职务,精通相关领域业务和国际规则,善于经营管理,有较丰富实践经验,或在海外著名金融机构、律师、会计师、审计师、建筑师或设计师事务所担任高级职务的管理人员;

3.在海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务,或对某一专业或领域的发展有过重大贡献,在国际著名的学术刊物发表过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文,或获得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奖励,其成果处于本行业或本领域学术前沿,为业内普遍认可的专家、学者。

(二)国内高层次人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

1.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2.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10名)、二等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3名);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10名)、二等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3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最高奖获得者,一等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10名);

3.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或项目主要负责人;

4.国务院学科组召集人;中科院“百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计划等国家级人才培养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光华科技奖、光华青年奖获得者;5.取得博士学位、有5年以上在大型知名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关键岗位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经历,并掌握先进技术,取得突出业绩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层次管理人员。

(三)其他本地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第三条第三条 引进高层次人才,坚持突出重点、项目带动、企业为主、政府扶持的原则,重点引进具有较强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掌握关键技术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第四条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的各类企业及市属事业单位。

第二章 引进高层次人才形式与扶持措施

第五条第五条 引进高层次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可采取来济创办企业、受聘工作等形式或兼职、开展合作研究等方式来济发展和服务。

鼓励高层次人才重点采取以下方式来济发展和服务:

(一)以技术入股或投资的形式创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成果产业化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经济实体;

(二)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设备和资金等条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类企业等进行合作研究或建立合作研究开发基地;

(三)在本市企业和市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单位,受聘担任科研带头人或高级管理职务;

(四)担任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高级管理或技术职务;

(五)以其它方式来济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六条第六条 市政府设立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扶持资金。该资金按以下规定使用:

(一)扶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1.对来济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且其项目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国际领先、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并具有较高科技含量、良好市场潜力和产业化条件的,给予50万元-300万元的创

业启动资金。对来济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特别优秀且在济定居的高层次领军创业人才,一次性给予30万元-100万元不等的安家费。

2.从事符合本市重点发展领域的科技开发项目,并由高层次人才控股或拥有不低于20%股权的企业,经论证和审核,根据其项目的投资需求,由政府提供50-200万元的科研启动资金,并

引导市属风险投资公司给予最高可达500万元的股权投资,股权投资比例最多不超过项目实际投资总额的30%。

3.对具有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生产过程中流动资金不足向银行申请项目贷款的,给予50%的贷款贴息,贴息总额最高为100万元,贴息期不超过2年。

4.高层次人才在济创业期间,其应纳税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部分,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后,每年按其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的本市留成部分的50%给予补贴,每年最高补贴30万元。补贴

期不超过5年。

(二)对受聘来济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给予补助。

1.在济担任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工程项目首席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的高层次人才,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后,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科研经费,按一定比例给予支持,资助金额最高50万

元。

2.在本规定第五条第(三)项所指的单位中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在济南定居,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后,按用人单位实际提供的安家补贴给予适当补贴,最高可补贴100万元。

3.在本规定第五条第(三)项所指的单位中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在济服务期间可给予每月最高1万元的工作津贴。

4.在本规定第五条第(三)项所指的单位中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的个人所得税补贴政策参照本条第(一)项第4款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三章 生活条件保障与日常服务

第七条第七条 高层次人才来济创业、工作,凭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人才办)出具的人才引进证明,可以享受工商、税务、海关、银行、教育、卫生、户籍等方面的绿色通道待遇。

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济创办的独资、合资企业,符合条件的可登记注册为外商投资企业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第八条第八条 高层次人才的未成年子女,由异地、国(境)外转入本地中小学或幼儿园允许择校择园,参加中考可享受华侨子女入学有关政策,并不得收取政府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

第九条第九条 高层次人才单独来济工作的,用人单位应为其租用1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或提供相应租房补贴;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子女一同来济工作的,用人单位应为其租用15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或提供相应租房补贴。

第十条第十条 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及已成年子女一同来济并愿意在我市就业的,由用人单位妥善安排其工作。暂时无法安排的,用人单位可参照本单位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以适当方式为其发放生活补贴。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济设立的外资、合资、合作企业取得的人民币利润,或在工作期间取得的合法人民币收入,或需对外支付进口货款,可按有关规定到指定银行办理相应手续。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高层次人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不受单位编制、增人计划、专业技术岗位职数的限制。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国外取得的业绩成果,可以作为申报职称时的业绩成果提交。业绩成果突出的,可不受资历和现有职称限制,直接申报评审相应专业技术职称。

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评定职称,可由市人事局为其提供归口代办服务。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接收高层次人才的企事业单位,应按有关规定为其办理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也可为其购买商业性补充保险,并每年免费查体一次。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具有外国籍的高层次人才及其子女需在济长期居住,符合相关规定的,可向公安机关申办《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对于其他需多次出入境的,可为其办理2-5年多次入境有效签证或者居留许可。

第四章 工作机制与程序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以下称“市引进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科技局、财政局等部门相关人员和专家组成引进人才评价认定委员会,负责统一评价认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并提出享受有关待遇的意见。市委组织部负责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统筹协调;市人事局负责编制高层次人才引进规划,定期制定发布人才引进目录、人才引进专业分类目录,并承担评价认定等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市科技局会同市发改委负责高层次人才科技创业项目的认定;市财政局负责有关扶持资金的核拨;市引进工作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定。

本规定所涉及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子女入学、家属就业、户籍迁移、社会保障、人才评价认定、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等配套实施细则,由市引进工作小组各组成部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

施。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主体,负责提出人才需求、推荐拟引进人选、提供工作平台、落实配套政策等人才引进的具体工作。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办理:(一)用人单位确定拟引进人选,进行初步接洽并达成初步引进意向后,向市人事局申报;符合引进条件的高层次人才也可以用自荐的方式向市人事局申报。(二)市人事局10个工作日内对申报人选提出初审意见,报市引进人才评价认定委员会定期组织评审。(三)市引进人才评价认定委员会提出评审意见和引进建议,报市引进工作小组审定。(四)经市引进工作小组批准的引进对象,由市人才办出具引进证明,用人单位在20个工作日内办理引进手续。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建立高层次人才定期报告制度。用人单位要将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工作服务情况,定期向市人才办、市人事局报告;对离济的高层次人才,要及时作出情况说明。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因个人原因未完全履行合同的,由市人事局提出意见,经市引进工作小组审核,取消其享受的相关待遇。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扶持资金的管理使用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制订,报市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对引进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以及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海内外中介机构或个人给予适当奖励,奖励办法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施行。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各县(市)区政府应按照本规定,及时制定相应的引才政策。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市人才办、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 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济南市引进海外留学人员规定》和《济南市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规定》(济政发〔2002〕22号)同时废止。其他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篇3:2024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公告

在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的今天, 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人才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则是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因此引进该类人才成为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时如何对众多申请者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是决策者当前面临的难题。当前我国人才评价常用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履历分析法、笔试法、面试法、心理测验法、情景模拟以及评价中心评价等技术方法[1]。鉴于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要求比较高, 不能仅仅依靠对人才本身的评价作为取舍标准, 因此本文创新地将产品、技术、环境纳入评价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中。由于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可进一步细分为高层次创业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 并且在评价方面各有所侧重, 因此本文建立了两套评价指标体系, 分别适用于两种高层次人才的评价。

1 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含义的界定

何谓“人才”, 古今中外人才学界及有关学者见仁见智, 各有论述, 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例如, 王通讯在《人才学通论》[2]中定义为:“人才就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创造性劳动, 在某一领域, 某一行业, 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对人才的定义进行了新阐释:“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 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 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 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综上, 结合我国的国情, 人才就是具有杰出的才能, 创造性优于常人, 能够推动社会物质、政治和精神进步的人。

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是一个较难界定的概念。本文认为, 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总的来说是指有较高的基本素质, 具有较强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能力, 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人才。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具有高稀缺性、高创造性、高投入高回报性、大协作性、强时效性、相对性、地域不均衡性、高流动性等特征[3]。为了方便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可将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进一步划分为高层次创业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前者侧重于以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形式投资创办科技型生产企业和现代服务企业的创业型人才;后者侧重于掌握关键技术的具有高层次研发能力, 或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有突出的管理业绩、通晓国际先进管理知识、善于运作资本的创新型人才。

2 构建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在编制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时, 要针对评价的目的来选择相应的指标, 充分体现出所评价对象的特点。对要引进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不能局限于对人才本身能力素质等进行评价, 而且还要看其是否拥有技术专利、产品、资金及是否创办过企业等, 对这些除了人才本身的外部条件也应确定指标进行评价。

(2) 明确性原则

明确性原则是指体系中每个评价指标内容要明确、合理并且直观, 一个评价指标只能有一个明确的评价内容, 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如果评价指标本身就不明确, 那么就没有明确的评价内容, 将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使用者的判断力。

(3) 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指指标体系应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考虑指标评价定量化的可行性, 评价指标尽量简单明了, 不宜过多过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应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力求指标含义简单明确、符合实际要求。为计算简便, 在基本满足评价要求和给出决策所需信息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指标个数, 使整个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可操作性[4]。

(4)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任何指标体系建立的重要原则, 也是指标体系的首要特征, 它直接制约着评价的效度和信度。科学性原则体现在该指标体系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引进人才的情况, 符合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内涵;同时避免指标间的重叠, 组成一个层次分明有机的整体, 能较好地度量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水平。

3 构建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内涵的把握, 在遵循以上指标设计原则的基础上, 结合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现状调查和人才专家的意见, 从尽可能明确清晰化角度, 分解为引进创业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两个指标体系, 每个体系分别设置三个层级的评价指标, 其框架如表1和表2所示。

3.1 对引进创业型人才评价指标的解释

(1) 人才自身的评价指标

对人才本身的评价是引进创业型人才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本身素质的高低亦是决定是否引进的重要条件。该部分评价围绕人才的能力和经历两个指标进行。根据对高层次创业人才含义的理解, 引进的人才必须拥有较高学历, 本文将“高学历”限定在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对人才学历的评价不仅包括学历层次高低的评价, 同时包括对人才毕业院校是否一流的评价。对引进的创业型人才经历的评价主要看其是否有创业经验以及是否有研发产品的经验, 引进的创业型人才的就职单位是否一流也是体现其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指标。

(2) 引进产品的评价指标

对带产品的创业型人才, 其所带产品的先进程度是决定是否引进的决定性因素。对引进创业型人才所带产品的评价, 要看其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其所在行业是否在国家鼓励政策范围内;评价产品及其所在行业的主要目的是看其是否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能否填补国内空白或引领相关产业发展, 是否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和预期经济效益。

(3) 引进技术的评价指标

对带技术的创业型人才, 其所带技术的先进程度是决定是否引进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技术在国内领先或在国外先进, 引进后能够产生理想的预期经济效益, 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则引进的价值就比较大;如果技术较为一般, 替代效应比较大, 则引进的价值就比较小;如果技术比较落后, 国内相关技术领域已经比较成熟, 或有其它先进技术已经替代该技术, 则不具备引进的价值。对人才所带技术的评价直接影响了引进创业型人才的评价。

(4) 环境的评价指标

对环境的评价主要针对企业的评价, 包括对有创办企业经验的创业者之前所办企业规模、所在行业的评价, 也包括对带资金注册新企业的注册资金多少的评价。

3.2 对引进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的解释

(1) 人才自身的评价指标

和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相同, 该部分评价同样围绕人才的能力和经历两个指标进行。不同的是, 根据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含义的理解, 引进的创新型人才必须是高层次研究开发专家或者高级管理专家, 因此对引进人才的学历要求更高, 一般要求拥有博士学位, 甚至需要具有在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的经验。对引进的创新型人才经历的评价主要看其是否有管理经验, 是否有研发经历 (主要看专利和科研成果两个方面) ;引进的创新型人才的就职单位是否一流也是体现人才自身能力的重要指标。

(2) 技术的评价指标

该部分主要针对在引进高层次的研究开发专家时, 必须评价其技术的先进程度。如果其技术在国内领先或在国外先进, 是国家鼓励的技术, 就能够产生理想的预期经济效益, 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则引进的价值就比较大;如果其技术较为一般, 替代效应比较大, 则引进的价值就比较小;如果技术比较落后, 国内相关技术领域已经比较成熟, 或是国家不鼓励的技术, 则不具备引进的价值。

4 结束语

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评价是人才评价领域一项较新的研究内容。本文对引进创业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 建立了系统框架, 并对各项指标作出了解释, 但在如何运用评价指标、将指标量化和评价方法的选择等方面, 还需进一步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文魁, 谭永生.试论我国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5 (2) :5-8.

[2]王通讯.人才学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3]陈学中, 孙丽丽, 李同宁.高层次人才集聚模式与发展战略[J].人才战略, 2006 (4) :14-16.

篇4:2024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公告

“325”计划实施细则

根据《西湖区关于引进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325”计划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325”人才计划)精神,特制定本细则。

一、引才对象

申报“325”人才计划的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采取“资格认定制”、“项目评审制”。申请人须与税收级次属于我区的企业签订不低于5年的工作、服务协议,硕士以上学位,年龄不超过55周岁,引进后每年在我区工作一般不少于6个月,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二)海外人才:(1)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具备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研发水平、成果为同行公认,达到国际国内领先的水平。在国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从事重大项目、关键技术或新兴学科的研究工作,并担任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务的高级专家学者;或在世界500强企业、国际知名企业机构担任中、高级职务2年以上,熟悉相关领域和国际规则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2)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或掌握核心技术、其技术成果国内先进或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产业化前景;适合我区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或跟进的风险投资占创业投资的30%以上,或本人投入企业的实际资金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企业财政收入级次在西湖区,企业实际到位注册资金不得低于政府资助资金,具有创业经验的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或海外优秀创业创新团队。

(三)海内人才:(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或掌握核

心技术、其技术成果国内先进或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产业化前景,股权一般不低于30%的高层次创业人才,企业财政收入级次在西湖区,企业实际到位注册资金不得低于政府资助资金;

(2)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国内大专院校或科研机构担任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务的高级专家学者;(4)具有博士学位,且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中青年专业人才。(5)有特殊才能,符合我区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我区紧缺急需的其他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可采取个案研究的办法引进。业绩突出的紧缺特需人才,在引才条件上可适当放宽。

二、申报、评审程序

成立“325”人才计划领导小组,由区委组织部(区委人才办)牵头,区人事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区外经贸局(招商局)、区科技局等单位组成,各单位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人才办。

常年受理人才项目申报,分阶段组织评审。

1、项目征集。区人事局通过网络信息、海外联络等形式,征集基本符合条件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业项目,并收集申报材料。

2、资格认定。由区委人才办牵头,会同区人事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区外经贸局(招商局)、区科技局等职能部门对申请人的学历(学位)、经历、项目计划书、知识产权证明等有关内容进行资格认定。

3、项目评审。区科技局制订《西湖区引进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325”计划项目评审细则》,建立专家库,在项目初审基础上,按照产业门类分别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提出A、B、C三类项目候选名单及资助等级建议。

4、项目落地。由区外经贸局(招商局)对A、B、C三类候选项目进行重点洽谈,并会同相关单位明确项目落户及资助政策等事宜,提交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审定,并通过相关网站和媒体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由镇、街道(科技园)与海内外优秀人才签订创业投资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关责任,并由区人事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区外经贸局(招商局)、区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做好后续服务工作。

5、资金拔付。区财政局制订《西湖区引进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325”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实施人才和项目资助的程序、条件、要求,并对项目资助进行跟踪督查。

6、符合条件的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可以通过自荐的方式直接向区人事局申报,由区人事局上报市、省有关部门。需要以特殊方式引进的人才,由“325”人才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商量后,按照规定的进人程序审批办理。

三、申报、评审材料

1、《“325”人才计划人才资格认定表》;

2、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3、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

4、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工作或服务协议;

5、在世界500强或国外知名企业任职的证明材料;

6、主要成果(代表性论文、专利证书、产品证书等)、奖励证书复印件或证明材料;

如果是自主创业企业,还须申报以下材料:

1、《“325”人才计划人才创业项目申报表》;

2、项目计划书;

3、项目可行性报告;

4、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四、资助兑现

(一)创业支持

1、创业启动资金。申请人及其创业项目经专家评审及相关部门认定,企业在西湖区办理工商、税务注册登记且注册资金到位后,由企业提供相关材料,区人事局受理,会同区财政局、区科技局、区发改局、区外经贸局(招商局)审核后,按照A类、B类、C类项目最高5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标准,三个月以内拨付第一期10%的创业启动资金;通过区财政局认定的第三方中介事务所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审定后,分期拨付剩余部分的创业启动资金。

2、创业项目资助资金。创业项目资助资金由企业提出申请,区人事局受理,会同区财政局审核,按照A类、B类、C类项目最高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标准,及时拨付。对经评审认定获得留学人员在杭创业资助资金的,由市、区财政拨付相应的资助资金。

3、贷款贴息。企业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根据贷款的实际利率(以贷款协议为准),于每年12月提出申请,并提供贷款合同和利息支付凭证等相关材料。区人事局受理后,会同财政局审核,按照A类、B类、C类项目最高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的贷款贴息标准,于次年划拨。

4、财政扶持。创办独立纳税的企业,从产生利税当年开始计算,于次年上半年,向纳税所在镇、街道提出申请,由区财政局审核,报区政府批准后,及时划拨。

5、房租补贴。采取“先租后补”的形式,企业于每年12月提出申请,并提供企业租房合同和房租发票等相关材料,由区人事局受理,并会同区财政局审核后,按照A类、B类、C类项目最高

500平方米、400平方米、3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用于企业科研、生产或经营)标准,次年划拨。已享受镇街、科技园免费提供办公用房的不再享受租金补贴。

6、住房补贴。采取“先租后补”的形式,企业于每年12月提出申请,并提交租房合同和房租发票,由区人事局受理,会同财政局审核后,次年划拨。

(二)安家补助

由个人通过所在企业提出申请,并提交工作证明或服务协议等相关材料。由区人事局受理,会同区财政局审核后,次年划拨。

(三)企业引进人才奖励

1、引进人才奖励。企业成功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后提交申请材料,由区人事局受理,区委人才办会同区财政局、区科技局、区发改局等相关单位审核,及时划拨。

2、平台建设奖励。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功创建后,企业提交申请材料,由区科协受理,区委人才办会同区财政局审核,分阶段划拨。

(四)其它方面

子女入托、就学由区教育局按有关政策办理。

五、考核监督

1、加强对扶持资金的监督管理和考核验收。创业启动资金和项目资助资金主要用于研发投入、设备采购等,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创办企业要严格做到专款专用,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对资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项目实施情况及时验收。

2、企业在项目申报环节中提供虚假材料、不实阐述的,经发现后立即终止评审。在实施扶持过程中发现企业弄虚作假、提供不实材料的,经查证后停止并追缴已发放的扶持资金。

3、对当年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严重欠薪行为或严重违反环

保法律法规的企业,停止享受各项产业扶持政策。企业迁出西湖区(政策性要求除外),须将该企业所享受的奖励扶持资金返还区财政。

4、对“325”人才计划人选,因个人原因未履行协议的,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经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取消其享受的相关待遇。

六、本办法涉及的相关政策,如遇国家、省、市政策性调整,按新政策执行。

篇5:2024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公告

“5100”计划实施细则

根据《拱墅区关于引进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5100”计划的实施意见》精神(以下简称“5100”计划),特制定本细则。

一、引才对象

申报“5100”计划的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采取“资格认定制”、“项目评审制”。申请人须与税收级次属于我区的企业签订不低于5年的工作、服务协议,年龄不超过55周岁,引进后每年在我区工作一般不少于6个月,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海外人才:

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或掌握核心技术、其技术成果国内先进或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或海外优秀创业创新团队。自主创业的,须为所在企业的主要创办人且为第一大股东,股权一般不低于3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企业财政收入级次在拱墅区,企业实际到位注册资金不得低于政府资助资金;

2、适合我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具有创业经验的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或海外优秀创业创新团队;

3、在世界500强企业、国际知名企业机构担任中、高级职务2年以上,熟悉相关领域和国际规则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4、在国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从事重大项目、关键技术或新兴学科的研究工作,并担任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务的高级专家学者。

海内人才:

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或掌握核心技术、其技术成果国内先进或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高层次创业人才或优秀创业创新团队。自主创业的,须为所在企业的主要创办人且为第一大股东,股权一般不低于3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企业财政收入级次在拱墅区,企业实际到位注册资金不得低于政府资助资金;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3、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人员;

4、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和各类省部级“人才工程”重点资助的培养人选;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5、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以上学位,且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同时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省级荣誉称号)的优秀中青年专业人才的优秀中青年专业人才。

6、有特殊才能,符合我区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我区紧缺急需的其他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可采取个案研究的办法引进。业绩突出的紧缺特需人才,在引才条件上可适当放宽。

二、申报、评审程序

常年受理“5100”计划人才项目申报,分阶段组织评审。

1、通过专门组织项目征集,或由用人单位根据自身需求物色引进入选、项目。用人单位自己引进的入选、项目,经主管单位审核符合条件的,由主管单位向区委人才办提出申报。

2、区委人才办牵头,统一受理相关申报材料,会同人事局、科技局等职能部门对申请人的学历(学位)、经历、项目计划书、知识产权证明等有关内容进行资格认定。资格认定后由区科技局在项目初审的基础上,按照产业门类分别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提出A、B、C三类项目候选名单及资助等级建议(项目评审标准见附件2)。

3、对专门组织征集的项目,由区外经贸局(招商局)对A、B、C三类候选项目进行重点洽谈,并会同相关单位明确项目落户及资助政策等事宜,提交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区委、区政府审定,并通过相关网站和新闻媒体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由街道(科技工业功能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与海内外优秀人才签订创业投资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关责任,并由区人事局、科技局、财政局、发改局、外经贸局(招商局)、行政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做好后续服务工作。

4、对用人单位自己引进的人选、项目,评审通过后,通过相关网站和新闻媒体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区委人才办将公示无异议的建议人选名单报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审定的名单由区委人才办作出批复。用人单位根据批复意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与引进人才签订一般不低于5年的工作或服务协议,并办理相关手续。

5、符合条件的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也可以通过自荐的方式直接向区委人才办申报。需要以特殊方式引进的人才,由区委人才办商有关部门后按既定程序办理。

三、申报、评审材料

1.《拱墅区“5100”计划人才资格认定表》; 2.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3.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

4.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工作或服务协议;

5.在世界500强或国外知名企业任职的证明材料;

6.主要成果(代表性论文、专利证书、产品证书等)、奖励证书复印件或证明材料;

如果是自主创业企业,还须申报以下材料: 1.《拱墅区“5100”计划人才创业项目申报表》; 2.项目计划书; 3.项目可行性报告; 4.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四、资助兑现

(一)创业支持

1、创业启动资金。申请人及其创业项目经评审认定,企业在拱墅区办理工商、税务注册登记且注册资金到位后,由企业提供项目评审材料,区委人才办统一受理,交由区人事局、科技局、发改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资格认定和评审,并提交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和报区委、区政府审定及公示后,按照A类、B类、C类项目最高5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标准,三个月以内拨付第一期30%的创业启动资金;企业实际项目支出与创业启动资金总额同等后,根据企业提供的发票凭证和审计报告(需审核原件),及时拨付剩余部分的创业启动资金。

2、创业项目资助资金。创业项目资助资金由企业提出申请,区委人才办受理,并会同区人事局、科技局、发改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审核。然后提交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和报区委、区政府审定及公示后,按照A类、B类、C类项目最高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标准,及时拨付。对经评审认定获得留学人员在杭创业资助资金的,由市、区财政拨付相应的资助资金。

3、贷款贴息。企业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根据贷款的实际利率(以贷款协议为准),于每年12月提出申请,并提供贷款合同和利息支付凭证复印件(需审核原件)等相关材料。区委人才办受理后,会同区人事局、科技局、发改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审核,并提交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和报区委、区政府审定及公示后,按照A类、B类、C类项目最高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的贷款贴息标准,于次年划拨。

4、财政扶持。创办独立纳税的企业,从产生利税当年开始计算,于次年上半年提出申请,由区委人才办受理,会同区财政局、人事局、科技局等相关单位审核后,及时划拨。

5、房租补贴。采取“先租后补”的形式,企业于每年12月提出申请,并提供企业租房合同和房租发票(需审核原件)等相关材料,经企业所在街道(科技工业功能区管委会)初审后,由区委人才办受理,并会同区人事局、科技局、区财政局等相关单位审核后,按照A类、B类、C类项目最高500平方米、400平方米、3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用于企业科研、生产或经营)标准,次年划拨。已享受街道(科技工业功能区管委会)免费提供办公用房的不再享受租金补贴。

6、住房补贴。采取“先租后补”的形式,企业于每年12月提出申请,并提交住房公寓租房合同和房租发票(需审核原件),经企业所在街道(科技工业功能区管委会)初审后,由区委人才办受理,会同区人事局、科技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审核后,次年划拨。

企业同一项目可以在享受国家“千人计划”和省“千人计划”、市“521”计划资助政策的同时,享受本政策待遇,不受限制。

(二)安家补助 由个人通过所在企业提出申请,并提交工作证明或服务协议等相关材料。由区委人才办受理,并会同区财政局、区人事局等相关单位审核后划拨。首次划拨应补助金额的50%,后按工作或服务期限逐年拨付。

(三)企业引进人才奖励

1、引进人才奖励。企业成功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后提交申请材料,由区委人才办受理,并会同区人事局、科技局、发改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审核,及时划拨。

2、平台建设奖励。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功创建后,企业提交申请材料,由区委人才办受理,并会同区人事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等相关单位审核,及时划拨。

(四)其它方面

子女就学、家属安置等方面,由区教育局和用人单位按有关政策优先办理。

五、考核监督

1、加强对资助资金的监督管理和考核验收。创业启动资金和项目资助资金主要用于研发投入、设备采购等,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创办企业要严格做到专款专用,把资金真正落实到优秀人才承担的科研项目中,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对资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及时验收。

2、企业在项目申报环节中提供虚假材料、不实阐述的,经发现后立即终止评审。在实施资助过程中发现企业弄虚作假、提供不实材料的,经查证后停止并追缴已发放的资助资金。

3、对当年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严重欠薪行为或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停止享受各项产业扶持政策。企业迁出拱墅区(政策性要求除外),须将该企业所享受的奖励资助金额返还区财政。

4、对“5100”计划人选,因个人原因未履行协议的,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经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取消其享受的相关待遇。

六、本办法涉及的相关政策,如遇国家、省、市政策性调整,按新政策执行。

篇6:2024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公告

为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以人才集聚引领高新产业集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就做好2011“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以下简称省“双创计划”)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引进重点

1、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大决策和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2、能够对我省产业结构优化、技术水平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从事研发和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高层次人才;

3、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创建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和技术服务平台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4、地方、部门、企业及社会资金重点支持的高层次人才;

5、创新在高校院所、创业在园区的高层次人才。

大力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拥有重大成果的创新创业团队,除给予个人经费资助外,还将给予团队持续3年的科技经费支持,申报通知另行下发。

支持一批由高校、科研、三级甲等医疗和省级疾病控制机构引进的,能提升我省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研发平台科研创新水平和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领军人才,申报通知另行下发。

二、自主创业人才(A类)申报条件

自主创业人才是指符合支持重点,以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形式来我省投资创(领)办科技型企业的高层次人才。

1、申报个人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硕士(含)以上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2)拥有与创业领域产品、技术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或关键技术,在产品开发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3)为所创(领)办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本人投入企业的实收资金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不含技术入股);

(4)2010年1月1日以后来我省创业,主要工作精力应为所创(领)办企业服务,每年在企业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2、企业须具备以下条件:

(1)创(领)办的企业属于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或现代服务企业,2011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等相关手续;

(2)创(领)办企业的主导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能够填补国内空白或引领相关产业发展,有较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和预期经济效益;(3)企业位于省级以上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创新载体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

三、企业引进人才(B类)申报条件

企业引进人才是指我省各类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引进的,符合支持重点、掌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研究开发和管理人才。

1、申报个人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2)具有在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及相关机构关键岗位5年以上从事研发或管理工作的经历,并取得突出业绩;

(3)2010年1月1日后到我省工作,或尚未到我省工作、但已与相关企业在2011年5月31日前完成引进手续;(4)引进后,能连续为引进企业服务3年以上,且每年服务时间不少于6个月。

2、企业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资助对象创(领)办的;

(2)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培育对象、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产业教授”创(领)办的;

(3)国家或省认定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4)承担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5)列为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企业类基地的;

(6)拥有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的;(7)民营科技企业。

优先支持本人参与项目投资、有资金投入并占有股份的企业引进人才。

以上两类人才特别优秀的,申报条件可适当放宽(特别优秀的具体条件另行通知)。

四、申报及遴选程序

1、受理申报。省人才办、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统一面向海内外发布引进人才公告,各市人才办根据本通知精神,受理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通过江苏人才工作网(http://)申报。获得过省“双创计划”资助的人才,获得过国家“千人计划”、“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企业博士集聚计划”资助又异地申报的人才,获得过我省地方人才引进计划资助又异地申报的人才,不予受理。

2、审查推荐。各市人才办会同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按分配名额进行推荐排序(分配名额另行通知)。市科技局负责核实引进人才拥有科技成果、专利等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核实引进人才的身份、年龄、护照、国籍、学历、经历和业绩等申报资料的真实性。

3、资格审核。省人才办会同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核。

4、技术评审。省人才办会同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审,并按照择优资助原则,确定进入综合评审和实地考察人选。

5、综合评审和实地考察。省人才办会同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组织专家对入围人选进行综合评审和实地考察,择优确定拟资助人选。

6、社会公示。拟资助人选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向社会公示。

7、确定资助对象。根据公示结果,按程序确定资助对象。

五、资助名额和支持政策

2011省“双创计划”拟资助引进人才400名。支持政策包括:

1、按综合评分,前2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给予每人100万元的资助,其余的给予每人50万元的资助。已获得过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资助资金的,给予每人85万元或35万元的资助;

2、优先推荐进入省“产业教授”、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省“333工程”和“六大人才高峰”培养资助对象,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千人计划”,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优先推荐申报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优先向金融机构、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推荐融资项目,享受我省各地、各部门制定的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关优惠政策和待遇;

3、按照国家、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关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条件、签证、落户、执业资格、医疗、保险、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入学、驾照转换等方面的问题。

六、申报方式和申报材料

2011省“双创计划”采取网上申报的方式进行,各类证书、证明、合同、报表等材料在网上申报时须提供原件的扫描文件或数码照片。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2011年5月31日。网上申报完成后,须将申报书打印与其它所有材料的复印件合订成册,一式二份交各市人才办。申报材料包括:

1、《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申报书》,其中自主创业人才填报A类申报书,企业引进人才填报B类申报书;

2、引进人才的身份证明(身份证或护照)、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资质证明(证书)、在原单位担任重要岗位职务的证明和其他有关工作经历、资历的证明材料;

3、专利等知识产权证书及所属权证明。反映人才能力、业绩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4、创新创业计划书;

5、自主创业人才需提供企业的营业执照、会(审)计事务所的验资证明、公司章程、2010财务报表;企业引进人才需提供与引进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引进协议、知识产权权属证明及使用协议书、薪酬或股权证明、在当地缴纳养老保险证明、缴纳个人所得税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如不能提供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证明,须提供关系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到企业工作2年以上”的证明),以及企业符合申报条件的资质证明等。

各市需提交《关于报送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推荐情况的函》和《申报情况汇总表》,报省人才办、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一份。各市推荐上报截止时间为2011年6月15日。

七、有关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工作,市人才办要牵头做好组织协调,市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2、严格申报条件。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申报工作的有关要求,严格申报条件和工作程序,认真核查申报材料,把好引进人才的质量关,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可靠、公开透明。对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申报资格,并进行通报,5年内不再接受该单位或个人的申报。

3、开展广泛宣传。各地要通过媒体面向海内外大力宣传省、市相关人才引进政策,不断拓宽引才渠道,积极推荐引进优秀创新创业人才。

4、加强工作指导。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的业务指导,及进解决申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省委组织部联系处室:人才工作处,联系人:张震,电话:025-83392370(传真); 省科技厅联系处室: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联系人:王建华,电话:025-83222067,传真:025-83227458;

上一篇:辞职信学校下一篇:校企合作对发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