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公司制度会议技术

2024-06-29

学习公司制度会议技术(共8篇)

篇1:学习公司制度会议技术

公司会议和学习制度

为了统一公司各种会议和学习时间,特制定有关制度如下:

(一)经理办公会

时间:每周一次,每周六下午1:30,小会议室,公司会议和学习制度。

召集人:×××经理

要求:办公室主任负责记录、部门负责人以上干部参加。

经理办公会议讨论以下事宜:

1、全年、季度或月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2、制定和实施各种规章制度;

3、生产安排及财政支出情况;

4、职工奖励、处分;

5、公司其他重大事宜,管理制度《公司会议和学习制度》。

(二)党总支会议

时间: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下午4:00~5:00召开

召集人:×××书记

要求:支部书记、支委参加,组织委员作记录

内容:根据总公司党委对党员的学习部署,党总支布置党员学习内容、制定发展党员计划文秘资源网、组织党员参观、培训等活动。

附:至少每两月召集一次全体党员会议,具体时间、安排视情况而定

(三)生产会议

时间:每周二上午9:00~11:00召开

召集人:生产副经理

要求:生产科、企管科、综合办、制造部、预算科、设计室、经营科、财务科、技质科等相关科室科长及各项目部项目经理参加,生产科作记录

内容:根据分公司当前生产形式,安排、协调生产。

篇2:学习公司制度会议技术

学习贯彻2013年度公司管理制度

会议地点:鲁中家居城三期工程会议室

会议时间:2013年3月5日

主 讲 人:张学兵、张建龙

主讲内容: 1.学习2013年度公司安全、质量、材料管理制度

2.制定2013年的项目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

3.抓好工程质量,进行各项技术交底

参加人员:现场全体管理人员和班组全体施工人员

为了配合五公司落实集团“一个主题、两个转变、三个提高、四个创新、五个牢记、六个增强”,实现公司快速发展的目标,鲁中家居城三期工程5A2项目在2013年3月5日晚,就公司所修改和完善的2013年度各项管理制度,召开学习贯彻会议。

会议中由张学兵对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讲解和细化,并对去年的工程管理、安全和质量现状进行点评,以及深入分析,总结去年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3年度的项目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

篇3:学习公司制度会议技术

在本届Info Comm China 2014展会上, 深圳锐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行业总监桂亚林从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向本刊记者做了详细的介绍。

展示分区鲜明, 不同场景配置不同方案

桂总首先从展区的产品向我们做了介绍, 他说:“此次展会的现场布置分为3个产品分区, 每个区针对不同的场景配置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一个展区是针对指挥调度中心配置的多信号融合调度平台指挥方案, 主要是应用于解决应急、指挥等调度信号众多的场景。第二个展区是针对快速发展企业以及有培训需求的中小型企业而研发的录播系统, 其功能包括对培训方案的录制、传播与考核等, 是性价比较高的一套解决方案。第三个展区是针对医院推出的移动手术示教解决方案, 可满足医院手术室观摩学习等需求。从这3个产品分区展示来看, 不难发现, 这是我们今年向用户重点推广的产品。

技术日新月异, 功能满足用户更大需求

桂总说:“手术示教是锐取的传统产品, 我们之前推出的产品足以支持现代医院在示教方面的应用需求, 包括教案的录播、学生观摩等。但是我们不满足于现状, 此次推出的产品在功能上更关注手术中的移动推车、支架以及在其他医用设备方面的整合应用;另外, 此产品应用3D技术, 配合3D眼镜及相关设备, 并且在界面的操作上进行了优化”。

在会议系统方面, 锐取展示了3套解决方案, 第一套是基于传统的会议录播对视频会议的解决方案。第二套是使用我们的录播系统, 包括数字录播、模拟录播、媒体中心, 为用户提供一套较小型的设计方案。此方案与第一套方案相比, 除了可以做视频会议记录, 还可为用户打造一个视频门户, 方便与其他网站连接, 也供更多用户通过手机、i Pad终端进行会议记录等。第三套是除了模拟录播、数字录播外的多信号融合平台, 还能将用户的监控视频会议、本地会议组合成有机的整体系统, 方便用户使用和调查。

桂总总结说, 以上应用产品在技术创新点上, 不是我们自己决定的, 都是基于用户的意见反馈而研发的, 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用户在使用操作上的更加便捷, 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产品同质严重, 信息孤岛向融合平台靠拢

“同质化产品的出现还是很多的, 不管是哪个行业, 从产品的功能、外观、工艺等方面都让相关的企业防不胜防, 所以我们也不用太在意同质化的现象, 因为这是一个行业、企业发展所需要经历的。而我们作为企业要做的就是在同质化的产品中突出自己, 做好自己, 让产品与技术在应用中说话。”桂总如实地说。

在谈到行业应用出现的问题时, 桂总说:“从前几年开始, 无论是政府还是单位, 在IT建设投入方面还是不少的, 而这些单位都是以部门为主导, 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 各部部门主导都是站在自己的需求方面来建设, 这就使建设好的系统形成一个个IT信息孤岛, 很难做到相互共享。而如今, 随着企业业务的需求、需要, 很多已建单位希望打破这些孤岛,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的初衷是, 把这些不同的且相关的业务, 通过视频融合平台, 将所有的信息孤岛融合起来, 使其形成一个整体, 实现互联互通, 满足用户对于业务的发展需要。

用户选型建议, 实际需求选用适合产品

从市场来看, 会议系统行业的发展很快, 产品厂商众多, 用户的可选择范围越来越大, 用户如何选择相关产品?对此问题, 桂总解释到:“这个问题需要带入到具体的应用场景里, 建议用户选择同一厂家的产品。首先这个产品要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点, 这可体现在品牌的口碑、产品的质量、功能以及相关的服务等方面, 但是每家的产品都有自己的长项, 用户在选择时, 要横向比较。而最为重要的是, 用户在选择产品时, 必须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需求, 从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选择正统的、适用的产品作为支撑企业的应用需求。

编后语

篇4:学习公司制度会议技术

[关键词]公司债债权人团体保护债权人会议

一、债权人会议的概念

债权人会议,即债券持有人会议(Meeting of Debenture holders),是指“由同次公司债债权人所组成,就有关公司债债权人之共同利害关系事项而为决议,其決议对全体同次公司债债权人均能发生效力之法定、临时之合议团体。”即代表同次公司债债券持有人利益、形成债券持有人集体意志的非常设组织。分析如下:

1.公司债债权人会议是由同次公司债债权人组成的。因为如果不是同次发行,那么公司债债权人之间就不是共同的利害关系,其所做的决议也没有实际意义。

2.公司债债权人会议是法定的、临时的合议团体,并不是定期召集的,只是在必要时临时召集。如果发行公司按照约定履行公司债合同,那么就没有召开债权人会议的必要。

3.公司债债权人召集的目的,在于就有关公司债债权人的共同利害关系事项做出决议。这些利害关系主要是指发行公司怠于履行其付息及偿还债务。

4.公司债债权人会议所做的决议,对全体同次公司债债权人均发生效力。全体同次公司债债权人不论是否出席该会议,是否赞成该决议,均应受该决议的约束。

二、公司债债权人会议的性质

公司债债权人会议是存在于发行公司之外的合议团体,并不是公司的常设机构。公司债债权人会议与发行公司之间处于对立关系,但公司债债权人会议在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也应当考虑发行公司的利益。“惟因公司债契约具有继续性之结果,公司债与公司企业形成有机之结合。”

三、大陆法系国家有关债权人会议制度的相关规定

大陆法系国家如日本、法国等国家主要利用债券持有人会议机制来实现众多分散的债券持有人集体统一行动。

1.日本。《日本商法典》第319条规定,经法院许可,公司债债权人会议可以就与公司债债权人的利害有关的重大事项做出决议。《日本商法典》规定,有召集权的人包括:发行公司债的公司或者公司债管理公司;代表公司债总额十分之一以上的公司债的债权人,可以向公司债发行公司或公司债管理公司提出记载会议目的事项及召集理由文件,请求召集公司债债权人会议。各公司债债权人就每宗公司债的最低额有一表决权,无记名债券的持有人,非于开会日1周前将其债券提存,不得行使表决权。公司债权人会议的决议,以出席公司债债权人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但是下列事项必须以出席公司债债权人表决权的三分之二通过:就全部公司债所为的支付犹豫、因不履行而产生的责任任免或和解;经法院许可,可以就与公司债债权人的利害相关的重大事项做出决议;公司债权人会议从持有公司债券总额千分之一的公司债券人中,选任代表一人或者数人,委任其决定应予决议的事项。《日本商法典》规定,公司债债权人会议的召集人应自决议通过日起1周内,请求法院认可决议。存在下列情形法院将不予认可决议:召集公司债债权人会议的程序及其决议方法,违反法令或募集公司债说明书的记载时;以不公正方法做出决议时;决议显失公平时;决议违反公司债债权人的一般利益时。公司债债权人会议的决议因法院认可而发生效力,对全体公司债的债权人均有其效力。决议由公司债管理公司或者债权人会议选举的代表人执行。《日本商法典》规定,公司债管理公司、代表人、执行人应得的报酬及处理事务所需费用及其支付日后的利息,以及在处理事务中非因自己的过失而受的损害赔偿额,除与发行公司债的公司有契约上的规定外,经法院许可,可以由发行公司债的公司承担。债权人会议的费用,由发行公司负担。

2.法国。法国1935年的保护债券持有人法令规定:债券持有人组成的“债券持有人集团”具有法人资格,有权通过有关债券持有人权利的决议。《法国商事公司法》规定,同一次发行的公司债债券持有人,为维护其共同利益自动组成享有民事法律人格的集团。同一集团的公司债债权人大会可在任何时候举行会议。《法国商事公司法》没有对债权人会议的决议的形成和效力单独进行规定,但是规定准用关于普通股东大会的有关规定。该法规定,普通股东大会以获得出席或者由他人代理的股东拥有票数的多数票做出决定。《法国商事公司法》采用一般规定和列举相结合的方法规定会议的权限。规定,债权人大会对一切旨在确保维护公司债债权人利益和履行借贷合同的措施以及一切旨在修改合同的建议尤其是改变公司宗旨和形式的建议、有关公司合并或分立的建议、任何有关发行与该集团的公司债债权人的债权相比具有优先权的公司债的建议、任何有关全部或部分放弃向公司债债权人提供的担保、延期支付利息和变更还本方式或利率的建议进行审议。《法国商事公司法》规定,公司债权人大会由董事会、经理室或经理人、债权人集团代理人召集;至少代表一个债权人集团的三十分之一债券的一名或数名公司债债权人可向公司和集团代理人提出召开大会的要求。公司债债权人大会依照召集股东会议的相同形式和期限进行召集。会议既不得增加债权人的负担,也不得在同一集团内的公司债债权人之间建立不平等待遇。发行公司债公司承担大会的召集、举行、会议决定公告的费用。

3.意大利。意大利《民法典》第2415条第2款规定,“在董事或者共同代理人认为必要时,或者在占发行的、有效债券总数二十分之一的债券持有人提议下,董事或共同代理人应当召集债券持有人大会。”第2416条规定,“债券持有人大会对全体债券持有人,即使是未出席会议的持有人或者有异议的持有人,均产生约束力。”

四、债权人会议的召集与权限

综观各国的规定,公司债债权人会议的召集既可以是发行公司,也可以是持有公司债券达到一定比例的持有人,还可以是公司债的管理人。公司债债权人会议的召集程序应当参照股东临时会议的召集程序进行。会议的召集人担任会议的主席。公司债债权人会议由同次公司债债权人组成,全体同次公司债债权人均有权出席会议。每一份公司债券最低票面金额有一个表决权。公司债债权人会议的决议应当由代表公司债债权总额的较大比例(如四分之三以上)的债权人出席,以出席债权人表决权的较大比例(如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能生效。

债券持有人会议仅能对特定的事项做出有效决议。债券持有人会议决议事项应当限于与全体债券持有人利益相关的事项,而对于个别债券持有人拥有的诸如合法债权转让等权利的行使,债券持有人会议并无决定权。债券持有人会议是为了确保债权人的共同利益而存在的,一般可对下列事项做出决议:推迟、减少或抵销债券本金、溢价或利息;解除或设立债券的保证或担保;与兼并或破产和解有关的将债券转换为公司的股份、与其他种的证券相兑换;债券币种的变动;免除公司债管理人的责任;指定债券持有人的代表;就公司债提起诉讼;撤消债券持有人代表等。

五、债权人会议决议的认可与效力

公司债债权人会议的决议,应当制成议事录,由主席签名,经申报公司所在地的法院认可公告后,对全体公司债债权人发生效力。凡有:召集公司债债权人会议之手续或其决议方法,违反法令或应募书之记载者;决议不依正当方法达成者;决议显失公平者;决议违反债权人一般利益者”法院不予认可。公司债债权人会议的决议,经法院认可并公告后,对全体公司债债权人发生法律效力。

六、债权人会议决议的执行

债券持有人会议作为一种会议机制,需要其他独立民事主体负责会议的召集、主持、决议的执行等具体事宜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一般需要设立债权代理人来保障债券持有人会议作用的有效发挥。《法国商事公司法》规定,全体债券持有人由一名或者数名由公司债权人大会选出的代理人代理。向社会公开募集发行的,代理人可在发行合同中指定。《日本商法典》规定,公司债债权人会议由发行公司债的公司或公司债管理公司召集。公司债管理公司实际上就是债权代理人。募集公司债时,公司应确定公司债管理公司,委托其为公司债债权人利益而实施清偿受领、债权保全及其他公司债管理行为。

总之,确立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是实现公司债债权人保护的重要举措。针对公司债债权人权利可能遭受侵害的种种情形,各国立法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只是为了公司债券持有人的共同利益而设立的,通过会议的形式来行使权利,是一种会议机构,不是常设机构,在这一点上与公司的股东大会有相似之处。但是,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并不是公司的组织机构,这又是与公司的股东大会有所不同的。在立法上承认公司债债权人团体性,确立公司债债权人会议制度,公司债债权人就可以团体力量与发行公司处于对等地位,监督发行公司确实履行其债务,从而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公司债债权人团体利益保护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尽快完善我国公司债债权人团体保护的法律制度,以利于公司债券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5:公司会议制度

第一条、根据公司《章程》规定和精细化管理要求,为进一步规范会议内容和程序,提高公司的办公质量和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决策机制,提升公司运营水平,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会议要求:

一、会议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召开,着眼于有效沟通、协调公司内部各方面关系、解决问题、安排部署工作。

二、会议应注重质量,提高效率。会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充分沟通,心中有数;对议而不决的事项提出解决的原则与方法;各类会议力求精干、高效,工作进展和安排应明确、具体、量化,杜绝空谈和形式主义。

三、讲求实效。会议议定的事项、布置的工作任务、提出的办法措施,与会人员要按照职责分工传达、贯彻,落实,力求取得具体成果。

四、严格会议纪律。人力资源部门加强会议管理,做好会议安排;与会人员应认真准备、准时参会,不得缺席,确因个人紧急事务需要请假的,须向会议主持人、总经理请假,同时指定专人代为参会。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各部门的工作会议和专业会议,如公司领导工作例会、总经理办公会、公司销售例会、公司专项会议、部门例会等。

第四条、公司各类会议及其安排如下:

一、公司领导工作例会

(一)例会每周召开一次,于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召开。会议由总经理主持,总经理因故不能出席时,授权公司其他领导成员主持。

(二)部门例会议,由部门负责人主持,每周必须按规定时间内交会议记录。

(三)工作例会的主要内容是:会议主持人通报重要事项;各部门负责人报告本部门工作情况,对照上次会议安排,逐条逐项检查落实完成情况,提出需要公司协调解决的问题和工作建议,提出本月工作安排方案; 与会人员讨论有关事项;会议主持人安排和部署下周公司整体工作并宣布议定事项。

二、公司专项会议

(一)公司专项会议:是公司领导依据公司工作部署和要求,按照工作分工或受总经理委托,就专项工作召开的办公会议。专项会议由总经理或其他公司领导成员召集和主持,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二)公司销售例会:主要内容是会议主持人通报公司总体市场情况;销售部经理或销售主管总结公司当月销售工作情况;提出本月工作安排方案;区域销售专员、销售助理、电话销售专员汇报上月工作情况,提出本月工作方案;与会人员讨论有关事项;会议主持人对下一工作月度销售工作进行预测,研判行业发展趋势及销售工作的对策,宣布下月销售工作安排;总经理通报重要事项并提出工作要求。

(三)公司销售例会由销售部负责组织和记录,议定事项形成《公司销售例会记录》,由销售部起草,经销售部经理或销售主管审核后,报销售总监或其他会议主持人签发备案。

三、部门例会

(一)部门例会,由各部门自行安排,或由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决定,但必须服从公司统一安排,开会时间、参会人员等,不得与公司会议冲突。

(二)部门例会由各部门负责人主持,该部门全体员工参加。

(三)部门例会的主要内容是:部门负责人传达公司会议精神,通报公司近期总体工作安排和面临的问题;每名员工汇报上周工作情况,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建议和本周工作安排;与会人员讨论有关事项;部门负责人提出部门下周工作要点、具体安排和有关要求。

(四)部门例会由部门负责人指定一名员工负责记录,会议记录应载明会议主持人、议题、发言概要、工作要点及时限要求。将会议记录交人力资源部。

四、公司及部门其它临时性会议,另行安排确定。

第五条、会议准备

一、会议通知遵照以下规定:

1、已列入《会议计划表》的会议,月中无调整的,不再另行通知,由会人力资源部门按计划表直接通知参会人员;

2、属下列情况之一者,按“谁主办,谁通知”的原则进行会议通知:(1)未列入会议计划而临时提拟的会议;

(2)虽然已列入会议计划,但需对会议议题、需准备的会议资料、会务安排等作特别说明;

(3)其它主办人认为应另行通知的情况。

3、会议通知期一般应提前一天以上通知对象为与会人和会务服务提供部门;

4、会议通知形式一般为电话通知。但需对会议议题、需准备的会议资料、会务安排等作特别说明的会议,应以会议通知单进行书面通知。

第六条、会议组织

一、会议组织遵照“谁主办,谁组织”的原则

二、会议主持人须遵守以下规定:

1、主持人应不迟于会前5分钟到达会场,检查会务落实情况,做好会前准备。

2、主持人一般应于会议开始后,将会议的议题、议程、须解决的问题及目标、议程推进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必要的说明。

3、会议进行中,主持人应根据会议进行中的实际情况,对议程进行适时、必要的控制,并有权限定发言时间和中止与议题无关的发言,以确保议程顺利推进及会议效率。

4、属讨论、决策性议题的会议,主持人应引导会议作出结论。对须集体议决的事项应加以归纳和复述,适时提交与会人表明意见;对未议决事项亦应加以归纳并引导会议就其后续安排统一意见。

5、主持人应将会议议决事项付诸实施的程序、实施部门、达成标准和完成时限等会后跟进安排向与会人员明确。

三、参会人员须遵守以下规定:

1、应准时到会,并在《会议签到表》上签到;

2、会议发言应言简意赅,紧扣议题;

3、遵循会议主持人对议程控制的要求;

4、属工作部署性质的会议,原则上不在会上进行讨论性发言;

5、遵守会议纪律,与会期间应将手机调到振动或将手机呼叫转移至部门另一未与会人处,原则上不允许接听电话,如须接听,请离开会场;

6、做好本人的会议纪录。

四、会议记录。

公司各类会议均应设专用记录本进行会议记录并确定专人负责记录。会议记录应遵守以下规定:

1、以专用会议记录本做好会议的原始记录及会议考勤记录,根据需要整理会议纪要;

2、会议记录应尽量采用实录风格,确保记录的原始性;

3、对会议已议决事项,应在原始记录中括号注明“议决”字样;

4、会议原始记录应于会议当日、会议纪要最迟不迟于会议次日呈报会议主持人审核签名;

5、负责会议考勤记录,并报会议主持人核准;

6、做好会议原始记录的日常归档、保管工作,及时将经主持人核准的《会议签到表》的考勤记录报考勤人员。

五、会议纪要和会议记录的发放、传阅、归档:

1、公司级会议纪要的发放或传阅范围由会议主持人确定,并由办公室存档备查;

2、各部门的会议记录,由本部门常设会议记录员负责日常归档、保管,同时将一份副本送人力资源部统一归档备查;

3、会议记录为公司的机要档案,保管人员不得擅自外泄,其调阅应严格按照公司文档管理制度和保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会议跟进

一、会议决议、决策事项需要会后跟进落实的,按照部门职责分工由人力资源部门跟进落实,会议主持人另有指定的,从主持人指定;

二、会议跟进的依据以会议决议、纪要及会议原始记录为准;

三、办公室负责会议议定事项的督办和催办,定期检查会议决议、纪要及会议记录及落实情况,并将督办和催办情况报告会议主持人,并将作为考核当事人工作的依据;

四、部门会议的跟进落实、督促检查工作由各部门自行安排。第八条、公司会议的保密

一、与会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得将会议内容、讨论的有关情况向外泄露。

二、会议议决事项,应严格保密,除按规定履行职责需要外,与会人员不得外传会议讨论和议决情况。

三、故意泄漏、传播会议有关情况的,视负面影响的大小作出相应处罚。第九条、管理权责和处罚

一、办公室负责公司会议的统筹协调及本制度的执行监督。

二、会议主办部门负责会议的组织工作,并有权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提出处罚。

三、迟到、早退、缺席

1、迟到:参会人员在会议规定召开时间后5分钟内未到的,计为迟到;

2、早退:凡参加会议人员,如未经主持人同意在会议结束前5分钟提前离开会场的,计为早退;

3、缺席:凡必须参加会议人员未经请假擅自不参加会议或请假未批准而不参加会议的,计为缺席。

四、处罚

1、无正当理由迟到、早退每次处10元的罚款;

2、无正当理由缺席每次处以20元的罚款;

3、凡因通知原因造成应参加会议人员迟到或缺席的,以上处罚由传达人承担。

第十一条、附则

一、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二、凡本制度未明确规定的奖惩,按《奖惩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三、本制度由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经总经理批准后生效,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篇6:公司内部会议制度

一、目的:为提高公司整体工作效率,使各部门信息充分共享,特制订本制度:

二、会议类别:

1.公司高层决策会议 2.月度会议; 3.周例会;

4.部门内部会议; 5.公司专题会议;

三、具体运行办法 公司办公会议

会议主持:由总经理主持;或总经理指定人员主持 召开时间:依据公司发展实际情况而定;会议内容:1.学习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政策,或行业规划主管部门决议、决定和批示;2.讨论和决定公司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研究决定管理人员的任免、调动、培养和管理;

3.研究制订公司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计划;4.研究制订公司内部机构设置和重要管理制度;

5.研究公司价值观、纪律检查方面的重要问题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参会人员:总经理、副总经理、分公司经理、及相关部门经理; 会议记录:总经理指定人员做好会议记录;

月度会议

会议主持:总经理或总经理指定人员 召开时间:每月3号;会议内容:1.上月工作总结与当月工作计划。与会人员在上月的工作情况汇报,包括工作内容、原定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所遇到的问题等。肯定做得好的地方,商议问题解决办法、计划当月工作规划等。

2.需各部门需协调与商讨相关事项讨论

参会人员: 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营销中心所有管理人员; 会议记录: 夏颖;

周例会

会议主持:总经理或总经理指定人员 召开时间:每周二进行;

会议内容:上周工作总与当周工作计划.与会人员汇报上周工作情况,包括工作内容、原定计划的执行情况、所遇到的问题及建议解决方案等.全体成员商议或讨论相应解决办法;参会人员:各部门负责人; 会议记录:夏颖;

各部门内部会议

会议主持:部门负责人;会议时间:依据部门工作需要而定;

会议内容:本部门遇到的问题反馈及协调解决办法;会议参与人:部门需要参加人员,如有必要还可通知相关部门人员列席会议。

会议主持:由专题提案人或负责人

会议内容:专题工作推动或遇到问题需要有关人员配合解决、协调的; 会议时间: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会议参与人:与专题相关人员;

会议记录人员:由专案提案人或负责人指定;

四、会议制度要求:

1.所有与会人员需提前做好会议相关资料准备工作;

2.除部门专业会议外,所有会议召开均需至少提前1个小时以书面形式通过网络平台知会参会人员;

3.会议具体在会议前和相关人员拟定好会议议程等,不能毫无准备地召开例会;同时务必按会时长依据会议性质而定;确保会议的效率; 4.主持人须议议程控制好时间;

5.会议期间安排好值班人员,负责电话接听及客户接待;

6.每一次例会须用专用的会议记录本记录会议内容,记录本由专人负责保管。会议记录须严格按记录要求记录;并呈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签字;并存档,作为后续工作跟进依据;会议记录要须包含:会议时间(起止时间格式为年/月/日/时/分)、议题、主持人、记录员、与会人员、缺席人员、详细会议内容(发言记录)、商议结果等。

7.所有与会人员均不得缺席、迟到、早退,若特情况未能参加会议的,需提前请假会 议记录人员登记到会情况。

8.所有参加例会的人员应将手机设置在无声或振动状态下。

9.所有与会人员应保持严谨、认真、专注、开放的状态;极积参与会议讨论;

篇7:公司会议制度

为规范公司的各项会议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使公司各项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开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会议制度。

一、目的1、实现有效管理,促进公司上下的沟通与合作。

2、提高公司各部门执行目标的效率,追踪各部门工作进度。

3、集思广益,提出改进性及开展性的工作方案。

4、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方法、工作进度、人员及设备的调配。

二、会议分类

1、总经理办公会

(1)会议组织:办公室

(2)会议主持人:公司总经理

(3)会议参加人:公司各部门部长及以上人员,会议指定需要参会人员。

(4)会议内容:各部门汇报工作,总经理做工作安排。

(5)会议记录及纪要整理:指定人员

(6)会议时间:每月第一周周一早9点。

(7)会议地点:公司会议室。

2、公司销售工作例会

(1)会议组织:销售部

(2)会议主持人:销售副总

(3)会议参加人:总经理、总经理助理、销售部、技术部部长,采购部部长,人力行政不和财务部部长列席会议。

(4)会议内容:

※ 检查各业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安排新的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

※ 听取销售部各员工的工作汇报,对困难和问题集体讨论研究,并寻找解决办法。

※ 对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及时跟踪改进,工作中的失误找出原因,及时总结纠正。

(5)会议记录和纪要整理:销售内勤

(6)会议时间:每月第一周周五早9点。

(7)会议地点:公司会议室

三、会议要求:

1、以上会议时间若遇节假日均提前一天召开,因特殊情况会议改期,公司将另行通知。

2、各类会议的参会人员要根据会议议题做好参会准备,并准时参加会议,因个人原因不能参加会议的要向会议主持人请假,未请假或迟到早退者按公司考勤制度双倍经济处罚。

3、各会议汇报人均须在会议召开的前1个工作日下班前,将本人计划和总结递交至会议主持人。

4、各类会议要有专门的会议记录本,并由指定人员认真做好记录和纪要整理,以便会议内容的落实有据可查。

四、附则

本制度自文件下发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人事行政部。

北京华春药化水务有限公司

2012年8月16日

----------签发:

篇8:学习公司制度会议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程度不断加深, 大量企业暴露出自主创新能力弱、对国外技术依赖严重等弊端, 自主创新的必要性逐渐成为各界的共识。在这一背景下, 如何通过技术学习来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从国外该领域的研究来看, 长期、深入的案例研究被认为是分析企业层面技术学习的有效方式 (Dutrenit, 2000;Figueiredo, 2001) 。国内学者也在技术学习方面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然而, 现有研究多以国有企业、合资企业为主, 侧重于揭示技术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动因, 民营企业的技术学习受到忽略, 对技术学习的微观过程的实证研究较少[1]。

为了深入揭示技术基础薄弱的民营企业的技术学习过程, 我们选择国内改性塑料行业的领导企业——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尝试对这一高科技民营企业的技术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观察和细致的分析。

2 案例背景

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改性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在国内改性塑料行业处于领导地位。自创业以来, 金发科技走过了一条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道路, 取得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 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 推动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企业的业务领域不断拓展, 逐渐摆脱了与国内厂商在低端市场上的争夺, 进入技术含量高的中高端应用领域, 在国内同行业中的领先优势日益明显。在公司的主导产品中, 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烯树脂、阻燃聚丙烯树脂和耐候增韧PP专用料三类产品的销售量连续7年 (2002年~2008年) 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2008年, 金发科技共销售各类改性塑料产品 (含贸易品) 501214.79吨, 实现营业收入716828.32万元, 产值稳居行业榜首, 超过排名第2~15位的厂家的产值之和, 企业实现了高速成长。

2 金发科技的技术学习研究

在金发科技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演进过程中, 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者们常常用技术学习来描述获得技术能力的动态过程。企业层面的技术学习涉及到四个方面:技术轨迹、吸收能力、技术转移和动态学习。

2.1 技术轨迹

技术轨迹指的是在技术学习过程中技术发展的轨道。在研究发达国家的创新路径、行业竞争和企业组织时, Utterback和Abernathy (1975) 将技术创新轨迹划分为三个阶段:流动阶段、转化阶段和专业化阶段。这一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对发达国家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

Lee等人 (1988) 提出一个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过程的框架, 他们假定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不但发生在专业化阶段的成熟技术上, 也发生在转化阶段和流动阶段的成长和新兴技术上。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成功引进、消化外国的成熟技术并做出部分改进后, 可能以发达国家转化阶段的较高水平技术为目标, 重复这一过程。这一阶段的技术重点是创造性模仿, 生产具有新的性能特征的复制品。它不但涉及到技术转移和标杆管理等活动, 还涉及通过在研发上的大量投资来实现的成效显著的学习活动。

如果成功, 一些本土产业可能最终积累起足够的技术能力, 开发出处于流动阶段的新兴技术, 并挑战发达国家的企业。换言之,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轨迹的方向与发达国家是相反的, 从成熟技术阶段 (复制性模仿) 开始, 到中间技术阶段 (创造性模仿) , 再到新兴技术阶段 (自主创新) 。

金发科技的技术轨迹是非常清晰的, 从企业最初的产品阻燃HIPS (耐冲击性聚苯乙烯) , 到PP (聚丙烯) , 再到现在的PBS (生物降解塑料) 和完全生物降解材料, 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其技术创新模式也从复制性模仿过渡到创造性模仿, 并最终实现了向自主创新的转化 (见图1) 。其中, 阻燃HIPS的技术创新历程很好地展现了金发科技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转变。在1994~1995年进行阻燃HIPS的研发时, 金发科技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在对跨国公司的同类产品进行反求工程的基础上确定其配方, 进行复制性模仿。到了1996年, 金发科技开始了创造性模仿阶段, 对HIPS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 提高材料的耐高温、力学和拉伸性能, 使其超过跨国公司产品的水平, 同时实现了材料国产化, 并将其应用领域从高密度音响材料拓展到电视机外壳专用料、计算机显示器、空调机壳和电子产品上。2003年, 随着欧盟ROHS指令的推行, 金发科技对HIPS进行了自主创新, 推出了不含ROHS指令中规定的环境有害物质的配方, 并于2007年11月获得中国第一张“ROHS”产品认证证书——“CESI”证书, 基本覆盖了公司的主要产品类别。

2.2 吸收能力

企业能否获得并将来源于外部的知识整合进企业能力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企业的吸收能力。Cohen和Levinthal (1990) 最早提出了吸收能力的概念, 认为吸收能力是企业评价、吸收和运用新知识以实现商业化的能力。Mowery和Oxley (1995) 把吸收能力定义为一组应用范围较广的技能, 它们主要用来处理从企业外部转移来的新技术中隐含的各种知识, 并使其适合于企业应用。一些经验研究证明, 吸收能力是导致组织间成功的技术知识转移的因素之一 (见表1) 。

吸收能力有两个重要要素:现有知识基础和努力程度。现有知识是技术学习的关键要素, 因为它会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性质, 并最终影响到未来可拥有的知识, 现有知识的积累会提高对新知识的理解、吸收和使用的能力。组织学习理论对知识产生和变化的过程有着丰富的阐述, 认为组织学习和知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组织学习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 而知识的积累反过来又会影响后续的组织学习。

努力程度指的是组织成员为了解决问题而付出的能量。仅仅使企业接受外部知识, 而不努力将其内部化是不够的。Kim (1999) 通过研究韩国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的技术学习得出结论:教育在成功的技术学习中是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学者使用了人力资本这一概念, 并得出了相当一致的结论。如Keller (2004) 对同样实行外向型政策的南美洲国家和东亚国家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对比分析, 发现正是由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差距导致了两类国家技术吸收效果以及最终经济增长率的不同。Bin Xu (2000) 对1966年到1994年美国跨国企业在40个国家的技术扩散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美国跨国企业的技术转移对发达国家的生产率提高具有显著作用, 但对发展中国家却几乎没有作用, 因此得出结论:一个国家至少需要达到一个最低的人力资本水平才能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中获益, 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没有达到这一水平的要求。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整理

当组织现有的知识基础强但努力程度低时, 其技术能力会逐渐丧失, 因为随着技术沿着其自有轨迹的运动, 现有知识会逐渐陈旧。相反, 组织的现有知识基础差但努力程度高时, 其当前的技术能力可能低, 但会通过在学习上的大量投资, 进行持续的学习, 从而迅速获得技术能力。简言之, 对企业的长期学习和竞争力来说, 努力程度是更关键的影响因素。

从金发科技1998年初制定自主创新的战略时来看, 公司的知识基础和技术力量是相当薄弱的。公司骨干以营销人员为主, 技术人员中只有三个博士, 其工作重点是工艺管理和质量监督, 公司甚至没有设立技术开发部, 也缺乏技术开发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在这样的条件下, 金发科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提高企业的知识基础。

(1) 加大研发投入。金发科技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技投入机制。为保证科技资金投入, 公司制定了《科技资金管理办法》, 其中明确规定:公司每年按不低于产品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资金, 以充分保证技术中心的经费。近年来, 该比例一直稳定在5.1%左右。随着企业的持续发展, 产品销售额不断增加, 企业的研发费用稳步上升。2005年, 技术中心的研究经费达1.6亿元, 较上年增长47%, 2006年投入的研发经费更是高达1.9亿元, 远远领先于国内改性塑料行业的其他企业、大学和科研单位。

同时, 金发科技对科技经费投入预算还采取经常性预算和专项预算两种预算管理方式。经常性预算的增加速度要高于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专项预算采取年度或逐年列支的方式进行管理, 使金发科技的技术创新无后顾之忧。

(2) 为技术研发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先进的科研设备是研发的基础, 为加强技术吸收能力, 金发科技对于研发设备的投入给予了高度重视, 先后从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国引进了电子万能试验机等一批先进的专业科研设备, 并建立了包括8台双螺杆挤出试验机、10台注塑机的实验基地。目前, 金发科技拥有国内改性塑料行业最齐全的仪器设备, 甚至比国内大学和研究所中装备水平最高的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还先进。利用这套先进完整的开发研究检测系统, 金发科技对新材料的研制可以深入到从材料的成分、结构、功能、性质之间的关系来进行, 大大强化了企业的研发能力, 提高了新产品开发速度。良好的硬件条件提高了金发科技在改性塑料行业中的地位, 欧盟正在筹建的一个关于改性塑料标准实验室, 也邀请金发科技参与。

(3) 创新股权激励方式。在企业发展之初, 金发科技的创业者们就意识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的重要性。董事长袁志敏创造性地提出“蛋糕理论”:与其要一个完整的小蛋糕, 不如要一个大蛋糕的一小份。因此, 从公司创立开始, 袁志敏和其他创业者就主动放弃绝对控股, 把公司净资产量化成股份, 分给有突出贡献的员工。

金发科技的股权激励方式是在借鉴中外企业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建立的一种独特的个性化激励机制—限制性期权股份制:将员工分为管理类和技术类, 分别实行不同的分配制度。对于管理类人员, 实行“空壳制”期股分配, 即给予员工的股份主要记入奖励方案, 员工在年终能得到分红, 但分红只可领取10%的现金, 而其余90%必须转增成股份, 员工所得的股份不能转让或赠送, 要待董事会认为这个管理人员工作满一定的年限、达到“空股”转“实股”的成绩时, 才能转化成真正的实股。对于技术类员工, 则根据其技术创新所获得的市场实绩确定其业绩, 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成, 其股份是实股, 可以转让或赠送, 但每年也只能领取10%的现金。

运用这种方式, 金发科技使148名核心技术人员成为公司的股东。2004年公司上市以来, 已经产生了至少一百多名市值100万以上的“知本家”。2006年, 公司又推出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并在2008年3月24日及6月26日分两期行权, 行权比例为全部获授股票期权的60%。丰厚的待遇、良好的创业环境, 以及金发科技所倡导的“振兴民族产业”的使命, 大大激发了科技人才的主人翁责任感, 保持了人才队伍的稳定。创业十多年来, 金发科技的核心技术开发人员无一流失, 在业界传为佳话。

(4) 培养核心技术人员的归宿感。与某些具有较长技术链的行业不同, 改性塑料行业内部各领域之间存在较明显的技术壁垒, 因此, 金发科技的技术创新均采取项目小组的组织形式, 项目小组负责从确定性能指标、配方设计、工艺设计, 到技术服务全过程的技术工作。如果某一领域的核心技术人员流失, 不仅会造成技术泄密, 还可能使金发科技失去这一方面的技术和市场。因此, 董事长袁志敏称技术人员的辞职报告为“企业的催命符”, 公司想方设法将核心人员凝聚在金发科技这个平台上, 并努力使“把金发科技做大”成为员工的共同愿望。

一方面, 金发科技给予核心技术开发人员较高的待遇, 除采用股权激励的方式以外, 金发科技的技术人员均享有较高的薪酬。同时, 技术开发人员所开发的产品如果产生利润, 则可以按比例提成, 随着产品逐渐成熟, 这一比例将逐渐降低, 以鼓励技术人员不断创新。

另一方面, 金发科技还非常重视向核心技术人员提供高福利。金发科技实行“核心人员”制度, 核心技术人员均进入公司“核心人员”名册, 享受公司的高福利待遇和人文关怀。例如:核心人员的子女上学, 赞助费由公司承担, 并由公司统一接送;核心员工家属的上下班, 公司也安排专车接送。公司力图通过这些举措, 解除核心员工的后顾之忧。高福利政策和全面的人文关怀, 有效增强了核心技术人员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3 技术转移

来自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转移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获得新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Kim (1997) 从两个纬度对这种技术转移进行分析:市场中介和外国供应商的角色。在市场中介型的技术转移中, 供应商与购买方协商技术转移的支付条件。而在非市场中介的情况下, 外国技术也可能转移给本土用户, 这种技术转移通常是非正式的, 没有书面协议, 也不支付报酬。

在转移过程中, 外国供应商可能发挥积极作用, 对技术转移和本土接受者的使用方式进行控制。技术供应商也可能扮演一个消极的角色, 完全不管接受者利用包含或不包含在设备中的技术诀窍的方式。这两个维度结合在一起, 得到一个矩阵, 可用于确定和评价国际技术转移的不同机制 (见图2) 。

资料来源:Linsu Kim (1997) 39, 3:86

换言之,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可采用不同机制来获取外国技术。外国直接投资、外国许可 (FL) 和按合约供应的厂房设备是正式技术转移的主要方式。购买资本性商品会转移包含在设备中的技术, 外国供应商和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 的买方为了保证制造商的产品达到买方的技术要求, 通常会向制造商转移关键知识。书面信息如销售目录、设计图、技术规范、贸易期刊和其他发行物, 以及对外国工厂的观察结合在一起, 成为发展中国家企业新知识的重要非正式来源。另外, 反向头脑风暴、在国外接受训练的转移人员回国, 以及外国工程技术人员兼职也明显促进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学习。

金发科技对国外先进技术的获取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 聘请外国专家。为了弥补自身技术能力的不足, 金发科技聘请了4位外国技术专家帮助企业从事纳米复合材料和阻燃剂的合成与应用方面的技术研发工作, 每位专家的工作时间从2个月/年到8个月/年不等。

(2) 在国外设立合作实验室。金发科技采用项目合作的方式, 分别与以色列死海溴和美国ATLAS合作建立了阻燃剂合成及应用试验室和聚合物老化性能评价实验室, 从事阻燃剂在工程塑料中的应用研究和新型不含多溴联苯醚结构阻燃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3) 国际技术交流。金发科技每年都派技术人员参加在美国召开的国家BCC高级材料阻燃会议, 每两年参加国际聚合物材料改性/降解/稳定性会议。除了这两大定期举办的国际会议外, 对于其他各种有关高分子材料加工的学术研讨会, 金发科技都积极参加。另外, 公司还派技术人员到国外先进企业的工厂 (包括美国陶氏公司) 进行考察学习。

通过以上方式, 金发科技得以了解国际相关技术、产品的最新发展动向, 掌握国际相关产品技术的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化, 保证企业的技术创新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4 动态学习

动态学习是指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建立技术能力的内生过程, 也是企业在其显性和隐性资源库的基础上, 创造、更新和升级能力的过程 (Carayannis, 2006) 。

组织学习是行为者对新知识的获取, 他们有能力并且愿意把知识用于制定决策或影响组织中的其他人。也就是说, 学习包括对知识的获取和以某些方式运用知识。这些特征意味着有两种类型的组织学习, 获取式和实验式。当企业获得外部知识并将其内部化时, 就会发生获取式学习。试验式学习大部分发生在企业内部, 并会产生组织特有的新知识。相对来说, 在试验式学习中, 个人和团队起着更积极的作用。通过试验和支持程序, 个人和团队学会如何利用组织学习来创造竞争优势和价值。

金发科技的动态学习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

(1) 在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中学习。金发科技采用了多种方式,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改性塑料的配方设计、筛选、工艺路线和工艺操作条件确定等方面的合作。1998年以来, 公司先后与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著名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 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金发科技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 与中山大学合作建立了金发科技改性塑料研究中心。2004年11月, 金发科技与中国工程院合作建立了行业内第一家院士工作站, 聘任中国著名材料学专家、两院院士师昌绪等8名院士为高级技术顾问, 使公司与中国工程院建立起了良好沟通与合作平台。从2004年开始, 金发科技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研究, 开发出纳米碳酸钙透气复合物、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等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产品, 填补了15项国内空白, 累计取得了近50亿元的收入。

目前, 金发科技已经建立起了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试验室、UL认可材料长期热老化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为依托的国内一流研发平台, 并在此基础上于2008年11月成功申报了“塑料改性与加工国家工程试验室”。

(2) 向客户学习。金发科技非常重视技术与市场的结合, 积极鼓励技术人员与市场接轨, 规定每个博士每年至少要有3个月的时间走访客户, 了解市场需求动态, 了解客户的需要, 帮助客户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 并将这种与客户紧密的技术合作定义为“产产合作”。

(3) 从失败中学习。金发科技也非常注重从失败中学习。改性塑料行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在于其配方的研制, 这需要经过多次的尝试和调制。配方配制的失败率非常高, 根据金发科技对国内外同行技术创新过程的分析, 改性塑料行业真正能从意向阶段走到产业化阶段的技术创新项目, 只占立项项目总数的0.8%, 即绝大多数配方配制的尝试是失败的。因此, 金发科技一方面对于失败的尝试持非常宽容的态度, 另一方面, 对这些失败配方也进行认真分析, 并分类归纳整理形成资料库, 成为企业宝贵的技术积累, 使今后的技术创新在方向选择上能少走弯路。

4 结论

发展中国家的众多企业之所以无法获得和保持国际竞争力, 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持续的技术努力, 没能获得和利用技术变化所必需的技术能力。金发科技在短短5年中从一个新进入者迅速成长为行业领导者的案例很好地说明了技术学习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1998年开始, 坚持不懈的技术学习使金发科技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到目前为止, 金发科技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7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6项、广东省专利金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5项, 成功申请了10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2002年~2008年, 金发科技自主研发的新产品销售额占公司销售总额的45%~60%, 新产品利润占公司总利润的60%~75%, 为中国家电、汽车、IT等行业提供了性能优异的改性塑料材料, 打破了国内高性能改性塑料长期依赖进口、国外巨头垄断市场和产品价格的局面, 降低了以改性塑料为材料的下游企业的制造成本, 提高了下游企业的竞争力, 促进了民族产业的发展和国际化步伐。

摘要:对我国改性塑料行业中的技术先行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从技术学习的四个方面:技术轨迹、吸收能力、技术转移和动态学习对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学习过程进行了案例研究。

关键词:后发国家,优秀企业,技术学习

参考文献

[1]BIN XU, JIANMAO WANG.Trade, FDI and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diffusion, Journa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2000, 15 (4) :585-601.

[2]COHEN W M, LEVINTHAL D A.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0, 35 (1) :128-152.

[3]DAVID C MOWERY, JOANNE E OXLEY.Inward technology transferand competitiveness:the role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5, 19 (1) :67-93.

[4]ELIAS G CARAYANNIS, ERIC TURNER.Innovation diffusion andtechnology acceptance:The case of PKI technology, Technovation, 2006, 26 (7) :847-855.

[5]KIM L.Korea'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n transition[M]//LKIM, R R Neslson.Technology, learning and innovation:experi-ences of newly industrializing.Press Syndicat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00.

[6]LEE J, BAE Z T, CHOI D K.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cesses:AModel for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a Global Perspective.R&D Man-agement, 1988, 18 (3) :235-250.

[7]KELLER W.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iffusion, Journal of EconomicLiterature, 2004, 42 (3) :752-782.

上一篇:《醉翁亭记》优秀阅读答案下一篇:毕业论文英译汉2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