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组教师帮扶贫困生典型案例

2024-06-24

电教组教师帮扶贫困生典型案例(精选6篇)

篇1:电教组教师帮扶贫困生典型案例

电教中心组教师帮扶贫困生典型案例

一、贫困情况回放

张林涛,男,商南县过风楼镇炭沟村人,是叶自启老师帮扶结对学生。家有四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林涛。母亲在他两岁时就过世了,学生的家庭负担就由父亲一人扛着,既要挣钱养糊口,又要当爹当妈管护孩子吃喝拉撒上学、健康成长,还要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孩子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成熟的过早,很小时候就为父亲分担一定的家务,垫着凳子洗衣服,帮爸爸摘香菇、剪香菇把„„按说一家人也可以这样勉强度日,但不料今年奶奶被查出患了癌症后,加上林涛对考上了县高中,花销更大了,看到父亲到处借钱,四处碰壁,整天哎声叹气,林涛决定缀学回家帮父亲挣钱养家,但这样一个童工到哪挣钱呢?无奈父亲还是决定把他送到学校„„从此,林涛家庭经济陷入更大的困境,本人也消沉了许多。

二、帮扶措施

进入高中以来,他一直未曾主动找过老师,班主任也没有关注到这个学生,直到这次“万名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活动,把他与叶老师结对后才了解到这些情况,叶老师做了如下工作:

1、经常到教室、宿舍或请来办公室与其谈心、交心,对其进行鼓励,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进取心。

2、学习方面,叶老师经常与林涛任课老师交流沟通,掌握他各科学习情况,积极主动为林涛提供学法指导,使他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品德方面,经常与林涛探讨交流、谈理想、谈人生、谈困难、谈挫折,还时不时让他就身边的人或事发表个人见解,然后循循善诱、潜移默化,使他不断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懂得知恩相报,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行。

4、生活方面,随时了解林涛的信息,一旦知晓他最近生活遇到困难,马上帮他渡过难关,虽然叶老师本身也不富裕,但为了让林涛安心学习,还是慷慨解囊,助钱、捐衣。最近叶老师准备倡议大家发扬勤俭节俭的优良传统,以“少点吃喝穿,省下零花钱”入手,让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们实施爱心捐助贫困学生,让孩子懂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

5、与家长密切联系,提供致富信息,寻找致富门路,让家庭早日脱贫,从根本上解决林涛的后顾之忧。

三、帮助成效

通过叶老师、各位老师齐心努力,共同努力之定,通过对张林林涛同学从精神上、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层面的关注和帮助下,该生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篇2:电教组教师帮扶贫困生典型案例

——做“留守儿童”生活 的知情人

赵川镇魏家台中心小学 陈晶晶

我担任三年级班主任,因我校地处农村,许多学生的家长期在外务工,使学校“留守儿童”超过了 50%。由于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友照看,因此使得这些留守儿童 更需要关爱。

由于农村学校地域特殊性,多数“留守儿童”上学都比较远,且安全意识较薄弱,这样他们就充满了安全方面的隐患,而且有些安全隐患是十分严重的。我的帮扶学生邱某,父母离异,奶奶充当临时监护人。由于家离学校远,他便在学寄宿,双休日才回家。他特挑食,个头较小,但酷爱运动。一次,他在打蓝球时不慎摔下将左手的手腕骨折断。当同学们向我 报告后,我迅速到他跟前,看到他用右手把受伤的左手端着,他脸色苍白,嘴唇发乌,不停地颤抖,我吓住了。说实话我 是第一次见到人手腕骨折,但想着孩子这时更疼更怕,我镇 定下来,并用双手托住他的身体,找来几位学生,迅速将他 送往镇卫生院。一路上,我一个劲安慰他:“没事的,别 怕!”医生拉骨并找准位置接骨时,我紧紧抱住他不让他乱 动,口里还一直说:“一会儿就好了,听话好孩子。”看他 疼得额头上冷汗直冒,我心里真难受,我跟他说:“疼就喊 吧,别憋着。”但他的坚强更让我感动,我让他把头靠着我 的肩膀上,希望这份依靠能让他减轻一些痛苦。在整个医治过程中,我感觉我跟他就是母子,他对我依赖极大。

事后,针对这一突发事件,我作了很深的反思:教师对 留守学生不单是应该在道德品质方面、学习方面进行教育,还应该在安全和自卫方面加强教育。

篇3:电教组教师帮扶贫困生典型案例

1996年6月,中共中央指出在综合大学内可以举办师范学院,随后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了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从而扩大了中小学教师培养的途径。至此,大学参与到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中来。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访谈法和实物搜集法,研究对象为一名撰写十年教育案例的小学教师M,探究专家Z在其教育案例写作中发挥的作用(出于研究伦理的考虑,本文涉及的学校及个人一律采用化名代替)。

二、M教育案例写作情况

笔者整理与M的访谈资料和她所有的教育案例材料,发现M教育案例写作经历了四个时期,分别是摸索期、积累期、成熟期和飞跃发展期。在这四个阶段中,M由最开始认为教育案例就是随笔,发展到现在对于教育案例有正确的认识;由最开始不知道如何写发展到现在教育案例缺乏理论支撑。在她写案例的十年之中,一个关键性事件是2005年学校德育主任倡导写教育案例,这个关键性事件正式将M引进教育案例写作的大门。另一个关键性事件是M的教育案例相继被发表在《德育报》上,这极大地增强了她的职业成就感。这些关键事件直接影响了她的案例写作效果。

三、专家对M的帮扶

笔者在与M接触期间,发现在M案例写作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性人物———教育专家Z。因此,笔者认为,专家对M的帮扶是M教育案例写作迅速提高的外因,M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促使她不断进步的内因。

(一)专家全方位帮扶促进了M教育案例写作质量的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人物会对教师本人的心理状态产生重大的影响,Z走进M的生活之后,对M从2005年以来写的教育案例进行细致的修改。据笔者了解,Z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M的教育案例进行了修改:一是将M教育案例写作中的经验描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二是从思想情感方面,给予她极大的鼓励。在学校的网络平台上鼓励M,使M内心产生成就感。关键人物的出现能够引发教师产生认知冲突,能够促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规律。M在2013年迎来了她写教育案例写作生涯中的关键性人物———XX小学名誉校长Z。Z对M写教育案例细心地指导,使得M教育案例写作有了质的飞越。以下是M针对专家帮扶的看法:

M:第一个是帮我修改案例、论文,最初修改就是在不成熟的地方批改得比较多,后来就慢慢涉及我文章的理念和思想,使我对案例或案例的内容慢慢地有了了解。第二个是我平常跟Z交流我的教育行为、教育思想,Z会建议我将其写成教育案例。第三个就是对我案例的评价,由最开始的鼓励、赞扬变成现在的多提建议。

(二)M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案例写作质量的动力

M是一个很追求成功、做事情很要求完美且做事效率很高的一位教师,她在追求成就感中实现自我,也在迎接挑战中实现自我。

对于教师而言,成就感的获得来自很多方面,也许是一次大会上的发言,也许是学生的一次感谢,也许是看到了学生的成长,这些都会让教师体会到职业中的成就感。在笔者与M的访谈中,M认为当自己的教育案例被评选上获奖或者是登在报纸或杂志上的时候,就能激发其成就感。同时,M在教育案例写作方面的成就感也来源于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学生成长以及发表文章,等等。M在这些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就感,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

追求成功、办事高效和敢于挑战是M的性格特色。徐碧美教授区别了专家教师和非专家教师的关键差异之一就在于专家型教师比非专家型教师更愿意迎接挑战,更愿意投入资源来达到更高水平的行为,专家型教师对自己目前的能力层次和能够战胜的挑战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在M的身上,我看到了她敢于迎接挑战和奋斗的品质。她在工作的时间从来不做杂事、会利用女儿上课外班的时间记录反思内容、会每天用小纸条记录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可见,在挑战中实现自我,敢于一次又一次地迎接挑战的M已经在逐步走向专家型教师的路上。

四、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个案中笔者发现,教育专家在促进教师案例写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尽管教师开展案例写作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原因,但笔者通过与M的访谈可以确定专家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合作是一种对话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一线教师通过与教育专家的良好对话,“整理”个性化的“个人教育理论”,真正实现自主的教师专业发展。小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需要来自大学的支持和指导。专家站在另一个高度,比小学教师更早接触到教育领域的新鲜血液,他们将自己接触到的知识带入小学,进而传达给教师。拥有专家指导的教师能够进行自我检查,能够接触到新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案例写作的能力。因此,大学要走进小学教育基层进行实践,才能更好地研究教师教育,更好地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所以我国要加强专家对教师案例写作的帮扶。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一位小学教师教育案例写作调查发现,专家帮扶在提高教师教育案例写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专家帮扶,能够促进教师教育案例写作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应加强专家对小学教师案例写作的帮扶。

关键词:专家帮扶,教师教育案例,写作

参考文献

[1]许建美.浅议美国的专业发展学校[J].外国教育研究,2002(3).

[2]曾宁波.论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事件”[J].现代教育科学,2004(4):37-39.

篇4:学生工作案例-贫困生帮扶

一、案例事件【案例事件】

孙XX同学,是本学院已经毕业的学生。孙XX的母亲在他小时候去世了,自己和姐姐由父亲拉扯大。但是父亲身体不好,卧床多年,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他上大学的费用是依靠助学贷款和他的姐姐打工赚钱来支付的。

刚进入大学时,他性格比较内向,话语不多,平时生活很简朴。进校时,就向学校申请了勤工助学的工作机会。孙XX同学比较少参加学院组织的活动,不过他学习很认真,成绩优良,与同学相处也比较融洽。大学一年级的下学期,孙XX同学经常逃课,甚至有时夜不归宿,班主任找他谈过话,但是效果不明显。突然有一天,他向班主任提出了退学的申请。班主任询问具体原因时,他只说家里经济比较困难,自己也实在不想再读下去了,想早点进入社会赚钱。并且表示自己现在一点学习的心思都没有,不愿意坐在课堂听课,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坚决要退学。

班主任把情况和我进行了讨论,后来,经过我们与其他同学的交谈后,才得知原来孙XX的父亲突然病情加重,住进医院,需要开刀治疗,这需要一大笔费用。因此,孙XX想减轻姐姐身上的负担,于是决定退学,找份工作赚钱给父亲治病。

二、解决过程

家庭经济状况是造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外部因素,无力缴纳学费,只有通过贷款维持学业;家庭的窘迫、家长的无能为力、借款的压力、还款的忧虑交织在一起,导致心理上始终矛盾重重。有些贫困生在心理上表现比较敏感,自尊心特别强,对于外界的帮助并不是很乐意去接受;而有些贫困生恰恰相反,会过度依赖于别人的帮助,甚至会造成他们不劳而获的心理。因此,我和班主任非常慎重地讨论了这件事情,商量如何帮助孙XX。

首先,我们决定,先在系部老师中进行小范围捐款,此款额用于孙XX父亲的住院应急。其次,为孙XX向学校另外争取了一个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主要进行系部教学辅助工作,他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办公室帮助老师处理一些简单的文印工作,并且晚上他可以因为工作的便利,使用办公室的电脑查询资料,完成课程的设计作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的经济压力,让他可以安心学习,同时他也不必要为电脑等昂贵的学习必备硬件设施发愁。

第三,我们通过入学时孙XX填写的家庭联系方式资料,得至他的姐姐的联系方式。与他姐姐取得联系,将学校的临时解决方案告诉她,让她同时也劝说弟弟继续完成学业。

第四,担心造成孙XX心理上的负担,我们决定捐款的金额以无息贷款的方式借给孙XX,等他毕业工作后可以再偿还回系里,作为系部贫困生基金。

通过我们的分析与劝说,孙XX接受了系部建议,他非常感谢系里为他所做的一切,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动力,他换了一份校外打工的工作,主要打工时间在周末,不影响正常上课学习,同时他学习更加刻苦,非常注重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希望能够毕业后很快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屋漏偏逢连夜雨,很不幸,孙XX父亲的手术不是很成功,在他二年级时父亲过世了,此刻孙XX又陷入了极度悲伤之中,情绪非常低落,他思想上想不通,觉得生活对他太不公平了,也失去了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很少说话,任何的活动都不参加,经常一个人在宿舍中呆坐或者睡觉,和同学们逐渐疏远。我们得知之后,组织了班级班委一起讨论。我们引导了班级同学自发得进行了募捐,为孙XX和他父亲制作一本纪念册,同学们还共同制作了一个鼓励视频,视频中是每个同学对孙XX的鼓励与关心,募捐的费用是作为班级二十八位同学为孙XX父亲所表达的爱心,希望他能够一路走好。此刻,同班同学的帮助和安慰给他带来了温暖和动力。孙XX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下定决心已定要好好努力乐观得生活,来汇报大家对他的关心和支持。孙XX的性格此后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虽然他的性格原本是内向不善交际的,但是我们能够感觉出他在特意得改变自己,课堂大胆得去回答问题,各种活动也积极参加,还自愿申请了班级生活委员一职,全心全意为班级同学们服务,大学第二学年还获得了学院奖学金。班级体也因为这件事情变得更加和谐,凝聚力增强,同学们之间特别团结友爱。好的集体氛围带动同学们共同乐观积极进取,班级的学习氛围也非常好,大家相互帮助,相互促进,这个班级是一直到现在以来系部学习成绩最好的一个班级,也是集体活动开展最好的一个班级。

孙XX经常会主动到办公室与我聊天,我们会一起讨论专业的问题,讨论他将来的工作计划,讨论人生态度等等。通过一年的转变,他的性格变得开朗了很多,在三年级合作公司来校招聘时,他大胆得毛遂自荐,以发自内心的真诚和自信的态度赢得了招聘公司的赞许,最后他进入了一家比较满意的公司进行工作。工作后,他还经常回到学校来,和我们交流他的工作情况。工作单位也向我们反馈,他工作态度非常好,为人稳重踏实,不急躁,非常有爱心,单位对他很满意。目前,他已经是单位的区域经理了。他不忘学校曾经对他的帮助,将他的部分收入捐给系里的贫困生基金,帮助和当年的他一样的需要帮助的学生。

三、运用方法

1、对于心思敏感、自尊心比较强的贫困学生,单纯地围绕“贫困”这一问题与其交流,不但不能取得效果,还会挫伤他的自尊心,因此公开得捐款形式不是很恰当,小范围的捐款并以无息贷款方式对待问题,在不伤害他的自尊心的同时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燃眉之急,同时也不会让他产生不劳而获的想法,还能够让他在以后怀着感恩的心情去生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同学,可谓一举多得。

2、联合、发动班级普通同学、班级干部,关怀他的心灵。由于他的自尊心很强,对于同学和老师物质上的帮助也许比较抵触,对他的精神上的帮助比物质上的帮助要有效得多,让他的心灵能够独立自强、健康成长也是长远之计。同时也是加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契机。

3、学业上的指导和勤工助学相结合。注重学习,加强专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同时介绍勤工助学工作给他,解决当前的经济困境。

4、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情感上的扶助,而要在物质上帮助他和他的家庭渡过难关。发动捐款、向学校请款支援,减轻了他和他的家庭的经济负担。借着这个契机对其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对他的身心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取得成效 通过这件事情,该生的生活态度和学习状态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件事情不仅仅是对他在大学期间物质上的帮助,并且对他的思想和精神方面也有了很大的促动。我们平时用心真诚地做的一件小事,有时会对一个学生的一生带来很大的影响。

帮助一个同学,有时可以促进整个班集体的团结,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促进他们相互帮助。接受帮助是感激的,帮助别人也是快乐的。一件事情的经历,比千句言语的教育效果要有效得多。

班集体感情融洽,相互帮助,五、案例启迪

1、贫困生的帮扶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课题,如何以正确的思路、正确的态度对待贫困生至关重要。如果单纯地同情他们,只会伤害他们本就脆弱的自尊心;但是如能采取侧面引导,学业指导、勤工助学、班会及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能从整体上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帮扶。

2、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有心理问题,大多数的贫困生心里还是比较健康的,绝不能戴有色眼睛看人。部分贫困生表现得内向、自闭、自卑,言语表达能力也比较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是如此。面对个体,必须摆正心态,不能一听到“贫困”二字,就认为该学生有问题。当个体学生身上存在需要改善的问题时,积极面对,帮助其完善自我。

3、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要得当。面临案例中的突发事件,要妥善处理,迅速组织捐款,帮助该生解决实际困难。

4、对于贫困生的帮扶是一项有计划性的长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反复、会感受到对方的抵触情绪、会因为贫困生帮扶体系的尚不完善而感到压力重重。但是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学生减轻经济上的压力,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在学业上给予关怀和指导,帮助其真正实现自立自强、健康快乐成长。

5、对于贫困生物质层面的扶助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环节经济压力,但未必能解决其精神贫困问题,扶助方式不正确,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贫困生有时在心理上会存在着敏感、自卑自闭、消极悲观等心理问题。对于不良心理状态要正确得开导和教育,在对贫困生进行“显性”扶贫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其思想、心理等方面“隐形”扶贫,两者有机结合。

6.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全方位提升综合素质。很多大学生由于家境贫困,心理极度自卑,对于集体活动胆怯害羞,没有自信,一遇到集体活动就采取逃避和退缩的态度,我们感受很深的是很多贫困生刻苦学习,成绩优秀,然而一到综合测评拿奖学金是却往往因为活动参加少影响到最终的总成绩,还有的很遗憾的与奖学金失之交臂,每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鼓励学生尽量多参与各类活动,全方面发展自己。这种情况反映到就业中,往往造成很多贫困生社交能力不强,语言交际欠佳,缺乏与人协作精神,因此,从日常教育中,我们要向学生灌输“综合素质”这一概念,积极参与文体活动,通过在校期间社会实践、短期工、兼职等形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7.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加强自立教育,加强感恩教育。从事学生工作必须有一颗公正、公平与仁厚之心,关心弱势群体,特别是贫困学生。贫困学生往往因为经济的困窘而导致心理的失衡,相对于物质生活的贫乏,贫困生心灵上的孤独和困苦让人们更为揪心。助贫工作不仅是学校与学生之间货币和物资的给予,同时应成为精神支持和价值观输出的过程,成为密切学校、学生关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过程。

篇5:学困生帮扶案例集

我校是所位于山区的城乡结合学校,由于地理、经济等因素制约,我校地学困生较多。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提高我校教育质量,我们课题组所有成员都参与了对学困生的帮扶。现就选取部分典型案例做一汇报。

案例一

一、案例的具体表现

邱宗义是八(3)班的一名学生,对她的学习成绩我很头疼。她几次的考试成绩都很不理想,在50分左右。总而言之,他对学习不感兴趣,课上沉默寡言,不会听讲,经常走神儿。记忆力、观察力、理解能力较差,反映慢,思维比较迟钝,有自卑心理。

二、原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邱宗义是个性格内向的男孩,小时由于家庭原因多次转学,老是刚适应了新环境又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因此缺乏老师同学的关注,自己也无法专心学习。

(二)家庭因素

因为父母知识水平有限,没有能力对其进行辅导,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因此,在上学就像昨天没有学习新的知识一样,又什么都不会了。上课不回答问题,学习几乎没有长进。再联系家长,家长则表示无可奈何。只是表示一定会尽全力配合好老师的教育。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在学习方面来自家庭的教育和帮助几乎是零。

(三)学校因素

由于邱宗义性格内向,又无显著特长,在班上很少有人关注。在实行餐桌式教学后,他在小组内不参与讨论,提问不会不能给小组加分,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使他产生了自卑、厌学心理。

三、帮扶措施:

(一)唤起自信

基于以上分析,我觉得如果通过什么事能唤起他的自信,把这种自信转化为强大的内驱力,并以此为起点,那么他就有可能渐渐脱离学习困境,在学习上会有所进步的。为此我规定每天早读他都必须给我背书,背什么自己决定。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他的背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二)用“偏爱”激励

为了巩固他已有的成绩,我给她吃“小灶”,利用课余的时间,给她创造成功的机会,培养他的自信心,维护他的自尊心,锻炼他的意志,培养她形成一种“不攻克难题不罢休”的劲头。在课堂上,我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比如背古诗,在鼓励中她慢慢有了表现自己的欲望。然后是读课文,由于识字的局限,虽然读的不成句子,但同学们也会自发的给她鼓掌以此鼓励。

(三)建立良好氛围 为了进一步巩固已有成绩,为邱宗义建立有利于进步的氛围,让小组长给组员做工作;在课堂上将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让他成为能“赚分”的人,提高他在小组内的地位。

通过努力,邱宗义现在与同学的关系融洽多了,上课听讲认真,有了显著进步。

案例二

一、案例的具体表现

在八年级(3)班有一位男生就丁鹏,非常聪明,学习踏实。但是属于老师们常说的“单条腿”学生,理科非常名列前茅,语文连及格都困难,尤其是作文水平很差。

二、原因分析:

通过课堂和交流,得知他的语文基础比较差,尤其害怕写作文。也曾经努力过,但语文学科相关的知识太多,见效慢,坚持一段时间不见成绩提高,也就放弃了。对该学科也逐渐失去了兴趣,致使成绩越来越差。

三、帮扶措施:

(一)激发学习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丁鹏的语文成绩,必须先让他对本学科产生兴趣。为此,我在语文课上经常提问他,开始他每次站起来好久才发言,期期艾艾非常让人着急。现在他站起来就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课堂上找回了自信也就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二)给予“特殊”关照

针对他作文差的现象,在课堂作文上,有几次我就站在他旁边,针对他正写的文章就语序,用词等进行了现场指导。在批改作文时也对他格外仔细,不仅就行文布局方面提出建议,还写上勉励的语言。还要求他每周写一篇随笔,对背诵、默写也亲自督查。

经过半学期的努力,丁鹏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语文已经能考及格了。

案例三

一、案例的具体表现

廖文浩:男。上课时总是做小动作、睡觉、捣乱、作业经常不完成。但是一到下课,他就生龙活虎玩耍开了,有时还欺负弱小,惹来其他孩子告状。有逃课,吸烟、惹祸、上网吧现象,这样的学习态度,他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二、成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态度不够端正。他比较好动、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都很正常,但导致成绩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自制力比较差,基础不够扎实,基础知识的不巩固,并且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这样极大地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家庭因素 家长不够关心。他的父母离婚,父亲在外承包工程,除去给生活费外很少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平时,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正因为如此,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爱学习的坏习惯。

(三)学校因素

小学老师对他的倔强无可奈何。他对自己放任自流,好习惯没有养成,坏习惯却愈演愈烈。现在进入初中老师对他的要求比小学略高些,他的承受能力受阻碍,从而使他对科任老师有一种逆反心理,所以导致他在学习上兴趣不浓。

三、帮扶措施

(一)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对他不忽视、不歧视、不疏远,关心他的学习、生活,经常性地与他沟通交流。注意观察他的一言一行,让他觉得老师对他是很关心的、尊重的。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看待他的优点,用缩小镜去看待他的缺点。在平时学校生活中努力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用点滴的情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二)用“偏爱”去激励

课堂上,对他特别关注。把简单的题目留给他,让他跳一跳也能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布置作业时,对他要有所照顾,在作业的数量上适当减少,在难度上适当降低。尤其数学课的课后十分钟巩固练习,别的同学必须保证十分钟练习三到五个题,但他可以比这一标准少,因为要给他一个展示自我上课效果的平台,树立他课堂有进步的自信心,并鼓励他多参与活动,通过照着例题做练习,使他的自信心及潜能能够正常发挥。

(三)课外辅导

多了解他原有的基础知识水平,查漏补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重点教给他必要的数学相关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努力提高他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使他更有成就感。

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学习成绩、各方面表现较好的甘安东,做他的榜样,让他学有榜样;当他的“小老师”,必要时,提醒、督促他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课余时间,“小老师”还可以帮助教师辅导,向他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四)重视与家长沟通交流

通过打电话、开家长会等形式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并且告知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教育孩子要多鼓励,多关心。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改掉自身不良的习惯,做孩子的好榜样。

通过本学年的教育和帮助,他的进步是明显的,首先是迟到、逃课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在课堂上能自觉遵守纪律,跟随老师的思路完成学习任务。课后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在课代表的提醒下及时上交相应的作业。学习成绩有较大的进步。各任课教师认为该生进步很大,转变明显。

案例四

一、案例的基本情况:

在八年级(1)班有一位叫李清宏的女同学,性格文静,不捣乱、不做小动作,但上课经常走神、不专心,眼睛虽然看着黑板或看着课本,但如果你问刚才讲的什么她肯定是一问三不知;辅导课、练习课上也是经常装模作样,主动性差,不想动脑、也不想动手,练习和作业总是拖拖拉拉,或者是照抄照搬。

二、原因分析:

通过和她交流,得知他对数学不感兴趣,以前数学底子差,有时候想补但底子太差还是经常出错,没有成功的体验,时间长了就放弃了。同学们也经常嘲笑她连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老师虽然有时找她交流,但她总感觉自己太差,非常自卑,缺乏成功和自信,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中的末尾位置。这样恶性循环,学习也越来越吃力。

三、帮扶措施

对他的情况基本掌握清楚之后,在充分分析导致成为学困生的成因基础上,制定了对其转化的方法和措施,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积极进行实施。

(一)、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对李清宏同学多关注、多提问,及时掌握李清宏听课的情况,我和她说好:如果她走神了,我就用眼神提醒他,她的注意力逐渐有了好转。也能把当堂学的知识简单理解和掌握。

(二)、对课堂上布置的作业,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发现她不懂的地方,及时讲解,直至理解了为止。

(三)、课余时间,及时关心李清宏同学,单独给他开“小灶”,了解他对当天讲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若有问题,再进行讲解,手把手不厌其烦的教,直至弄懂才罢休。

(四)、建立同学“手拉手助学活动”。为李清宏同学找了一位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陈思羽同学帮助她,平时李清宏同学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询问陈思羽同学,并安排陈思羽同学课下或早晨晨读、课外活动时间,检查她的作业完成情况,“手拉手助学活动”为学困生和优等生建立了友谊的桥梁,也促进了班内和谐学习气氛的形成。

一学期来,经过老师、家长、同学的共同帮助,她上课敢于主动回答问题了,不会做的作业也能主动问老师和同学了,课上我经常安排她担任收作业的“小组长”,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她的作业,书写的比以前工整了许多,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虽然成绩不高,但她已逐步走出了学困生的队列。

引出的思考

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除了外部因素外,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能力等也有很大关系,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发现并抓住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契机,帮助学生走出误区。从这个事例中我感觉到,不管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教师在对其转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1.帮助学困生克服弱点,树立自信心;2.树立学困生在学生中的地位。;3.帮助学困生制定短期目标。教师在与学困生多次沟通、了解的基础上,和他一起制定近期要达到的目标和为达到目标需采取的措施。在与其他教师探讨转化学困生的方法时,一些教师的话语触动了我的心灵:“对学困生的转化应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充满信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篇6:2016年帮扶贫困学生典型材料

小学帮扶贫困学生典型材料

我校每年都开展帮扶贫困学生的活动,如一根红线,一头连着贫困儿童,一头连着教师,抒写着一部部感天动地的诗篇,唱响着一曲曲爱心乐章,演绎着一幕幕人间的真情。

王海玲,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如花般的童年本该享受阳光般的生活,可是在这个孩子的生活中却笼罩着一层阴影。父亲本是一个年轻体壮的劳动者,由于疾病的折磨现已变得弱不禁风,连生活都得靠年买的爷爷、奶奶接济。母亲看着这个这个疲惫的家庭,撒手离开了家—另嫁他人,使得这个还有一丝依靠的家庭失去了支撑,也使王海玲同学的生活处处陷入困境。面对这一切,班主任朱玉连老师看在眼里,惦在心里,主动联系学校领导,挑起了这个孩子所面对的一切困难。她的衣服新了,书包新了,文具盒也新了„„但更多的是多了一份人间的关爱,生活中总有一双眼睛呵护着这个小姑娘。从此,王海玲同学的脸上也增添了灿烂的笑容。其实,在这之前,朱玉连老师已经帮扶着一名和她有同样遭遇的孩子,对自己所代班级的孩子更是疼爱有加、照顾的无微不至。只要学生有困难,我会在帮扶的路上一直走下去,让更多有困难的学生感受的社会的关爱、学校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对以后的帮扶之路,朱玉连信心更加坚定。

上一篇:扬州的汤包作文下一篇:日常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