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管理小组会议记录

2024-07-04

院感管理小组会议记录(共14篇)

篇1:院感管理小组会议记录

2013年第一季度肛肠科院感小组会议记录

主持人:关贞营

参加人员:秦长增

高志军

酒爱静

杨雨芬

任薪潼 地点:护理站 时间:2013.3.16 会议内容:

针对这一季度院感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后工作提出要求及整改措施。

由于二甲复审工作的深入,科室在消毒隔离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体现在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明确,消毒液使用等方面,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举例说明:

1、手卫生不到位,无菌操作前后不洗手,合格率低。

2、紫外线灯每周一次擦拭不到位。

3、消毒液能达到消毒作用,但浓度太高对工作人员伤害很大。

4、一次性物品存在过期现象。

5、处置室的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分类不清。

这些现象都是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需要及时整改,整改措施如下:

1、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执行,人人六步洗手法过关,院感小组不定期的督导。

2、紫外线灯75%酒精擦拭坚持每周一次,院感小组每月一次监测。

3、消毒液规范配制浓度合格,院感小组成员每天监测。

4、定期查看一次性物品有无过期,如有发现及时更换。5要求医生换完药后一定要把垃圾分类放置。

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后women院感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如有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篇2:院感管理小组会议记录

主持人:关贞营 地点:护理站

参加人员:高志军 王金华 付清叶 酒爱静 任薪潼 宁春辉 记录人:酒爱静

时间:2013.6.10.会议内容:控制院内感染是保证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医护人员的每一项操作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稍有疏忽将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提示医护人员注意以下几点:

一、院内感染、消毒隔离

1、严格执行卫生部下发《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遵照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

3、发现院内感染病例按要求报告及处理。

4、特殊感染病人详细询问病史,对污染严重、外伤时间长的外地转入病人呢,根据病情需要手术病人到感染手术间手术。

5、严格执行洗手制度,接触病人前后、处置前后洗手。

6、保证使用中长效消毒剂浓度,无过期物品。

二、医疗废物管理

遵照执行医院下发的医疗废物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分类、登记、遇突发事件执行医疗废物应急预案。

本月科室进行了自检,检查的项目有:

1、紫外线灯的使用情况。

2、科室工作人员手卫生情况。

3、科室无菌物品消毒情况。

4、科室消毒液的配制使用情况。

5、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

6、一次性材料的使用情况。

下面由质控员汇报下发现的问题

1、科室的紫外线灯管没有坚持每周擦拭。

2、科室工作人员卫生手洗手方法均为熟练掌握。

3、对氧气湿化瓶、止血带、压舌板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消毒。

4、科室工作人员对消毒液的配制方法没有熟练掌握。

篇3:院感管理小组会议记录

4月21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由工信部部长苗圩主持,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国家标准委副主任方向等出席会议。

苗圩在讲话中指出,今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在各省市和重点行业选择500家企业开展贯标试点,并力争在年内有一批企业基本达到标准的要求,鼓励各地更广泛地发动企业参与贯标达标工作。

苗圩提出六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两化融合是立部之本,也是全国工信系统的历史责任,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应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二是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加强顶层设计;三是要试点先行,在贯标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成果,迭代完善,切实帮助企业取得实效;四是要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方式开展认定工作,逐步形成长效机制;五是要将贯标试点企业按行业属性归口至各相关司局管理。逐步引导部内相关政策和资金向两化融合重点领域倾斜,帮助地方争取当地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六是要充分发挥地方、部内机关司局、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各方面的优势和力量,协作配合,形成合力,一以贯之地推进工作。

篇4:眼科门诊手术室院感监测与管理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 管理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78-01

门诊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疗效果。为此,我院眼科门诊手术室在医院高速发展过程中,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与管理,创建洁净手术室环境、加强手术室的院感监测与管理,有效的降低手术感染率,保障病人的手术安全及感染的预防。现介绍如下:

1.手术室感染监测

1.1空气监测

我院眼科门诊于2005年改建利用一间层流洁净手术室,眼科门诊手术室是采用层流通风系统,采用垂直送风,外界空气通过高效过滤网和静压箱的均流、均压作用从顶棚把洁净空气送到手术间,污染空气平推由四周回风口出去.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进行采样,每季度一次。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80~150cm,布点方法:在手术间中心工作区域放置1-3个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培养皿,周边工作区域放置4-6个,打开培养皿在采样点暴露30min后关闭并及时送检培养。检验单上要注明培养基布放位置,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培养的标准为≤10cfu/m3。

1.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2.1使用中的消毒剂应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检测。消毒剂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1.2.2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检测。化学检测和生物检测。工艺检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检测。生物检测每周进行,合格才能使用。

1.3医护人员手细菌监测

手术人员手的细菌检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或用消毒剂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每季度对医务人员手部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监测。应在接触病人,从事手术前进行,被检人,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个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标准为≤5cfu/cm2。

1.4物体表面细菌监测

选择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被采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用5*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的方法来完成,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标准为≤5cfu/cm2,每季度进行一次。

2.手术室管理

2.1医务人员的管理

2.1.1手术室内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及各项规章制度(手术室一般制度、卫生制度、参观制度、消毒制度、洗手制度),根据卫生部制订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执行。

2.1.2训练与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与无菌观念,使其认识到手术室无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2.1.3医务人员的衣物上或多或少带有致病微生物,进入手术室的人越多室内的空气污染就越严重。且进入手术室的各类人员须严格更衣、更鞋,带口罩帽子,严格洗手制度及无菌操作,如患感染性疾病则暂不进入手术间。

2.1.4严格控制参观手术人数,参观人员进入手术间后,站到指定位置。开展特殊手术及教学观摩手术参观人数多时,可设录像转播,组織参观人员在指定地点。手术过程中尽量避免走动及开门,以减少空气流动污染,明确参观注意事项,接受手术间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

2.2病人的管理 住院病人由病区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如手术部位的清洁消毒,术前准备,术前用药等,并换上干净的病号服,门诊病人应更换手术室的专用服并带上手术帽。如病人患非手术部位感染性疾患时,应先治疗痊愈后再手术。

2.3层流手术间的使用和管理

2.3.1层流手术室的空气净化原理是由压缩机将过滤无菌的空气由天花板送入并将污染的空气由四周的回风口推出,因此手术间的压力必须始终处于正压状态,否则有可能导致污染空气的进入,为此,需保持手术室相对密闭状态。另层流手术室一般采用局部净化的方式,故手术床应放置在层流天花网对应处,避免在回风口开启无菌包。严禁在手术间折叠各种布敷料,手术前半小时开启层流装置。手术进行时严禁打开通往污物走廊的通道.

2.3.2感染手术尽量避免在层流手术间进行,特殊情况时应在无菌手术结束后进行。

2.3.3每周定期清洗回风口的过滤网一次,防止其受到污染。每季度进行空气培养一次,高效过滤网的更换根据空气培养的结果,每半年更换一次。

2.4.手术器械的处理

2.4.1手术完毕后,一般手术器械和显微手术器械分别放入专用手术器械回收袋内,由医院消毒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并消毒。

2.4.2不能耐受高压消毒的仪器及各种导线低温消毒,其余物品按性能高压灭菌消毒。

2.5.一次性灭菌物品的管理

加强一次性灭菌物品使用检查,使用前查看一次性灭菌物品,核对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厂名、产品商标、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包装密封性好才可使用;一次性灭菌医疗用品应专柜存放,离地面30cm,柜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室内空气含菌量≤200cfu/m3,温度与湿度要适中;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3.小结: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环节的有效检测和管理,手术室的医疗设备、物资的除尘管理及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转运流程,感染手术的管理及终末消毒,控制了手术室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有效的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石兰萍、张红、丁小容:《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年第3期。

[2]张国富、王向阳:《介入手术室的感染预防控制及管理》,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年第4期。

[3]金福顺、赵翠兰等:《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探讨》,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年第16卷第4期。

[4]董薪、宋烽等:《加强医院门诊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与管理》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年第8期。

[5]张丽娟,胡淑娟,管桂兰:《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载《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期。

篇5:院感领导小组

花秋镇卫生院 关于成立院感工作领导小组的 通 知 各科室、村卫生室: 为了防止医院内感染,处理好医用垃圾及病人垃圾等各种危险因素,让病人安全就医,结合我院实际,经院委会研究决定,特成立以下领导小组: 组 长:江君强(院长)副组长:马元劲 苟孝琼 成 员:曹秀斌 江 涛 侯显琼 金小锦 令狐丹 范奇琴 缪发锦 令狐昌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医疗组,办公室主任由曹秀斌同志兼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特此通知 花秋镇卫生院 二零一一年四月十日

篇6:医院院感科质控小组成员及职责

质控小组职责:

1、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医疗资源部部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

2、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监测、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

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报告。

4、对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5、收集、整理、总结医院感染监控信息,并及时向全院各部门、各科室反馈。

6、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落实。

7、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8、监督考核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转运环节中质量控制。

9、监督考核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

10、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11、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抽样监测。

12、对医院环境空气、物表、使用中的消毒剂、医务人员手等进行监测。

13、对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14、参与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15、对科室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防止隐患的发生。

质量管理员的职责:

1、负责科室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防止隐患的发生。

2、收集、整理、总结医院感染微生物检测的资料的登记、统计和分析工作,并及时向全院各科室反馈。

3、发现特殊微生物感染或流行倾向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制定有效防控措施。

4、院内感染暴发时,配合医院感染医师立即深入现场,采集标本细菌 培养,调查分析发病原因。

5、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有关质控资料的总结。定期公布医院感染主 要致病菌分离结果。

6、对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负责对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的督导工作。

7、监督考核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转运环节中质量控制。

8、监督考核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

9、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10、对消毒、灭菌物品、环境空气、物表、使用中的消毒剂、医务人员手等进行监测、总结,并反馈。

篇7:院感会议

时间:2013年3月10日 地点:医院会议室

参加人员:章玉民 辛霞 王华丽 黄梅 张咏梅 裴红 李翠玲 吴晓红 马玉良 赵燕 王桂荣 张富军 任伍

主讲人:院长 孙曾玉 会议内容:

一.院感办公室负责人辛霞汇报了目前院感控制管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院感知识培训教育:制定了院内培训教育计划。问题:缺乏院感专职人员培训。

2.监测与反馈:院感监测每月正常进行。问题:无环境卫生学的生物监测和病原体耐药性监测。

3.医务人员院感的预防和控制:开展了防护知识培训。问题:无个人防护用品登记和职业暴露追踪。

4.手卫生:已宣传培训。问题: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

5.医院的清洁、消毒与隔离:制度已建立。问题:有执行不规范的现象。6.特殊部门、重点部位院感的控制与预防:问题:产房、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等内部布局不尽合理,设施不尽完善。

7.医疗废物管理:有制度及工作流程。问题:执行不到位。二.形成的决议:

1.院感知识培训教育:院感专职人员的上岗培训、参加外出培训,由医务科具体安排。

2.监测与反馈:要求检验科开展生物监测工作。

3.医务人员院感的预防和控制: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登记医务科负责,职业暴露登记、报告由各科负责,院感办督导。

4.手卫生:各科督促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规范,院感办按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监测。

5.医院的清洁、消毒与隔离:各科督促医务人员规范执行制度,记录完整。护理部、院感办督导。

6.特殊部门、重点部位院感的控制与预防:产房、新生儿病房、急诊室、传染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检验科、治疗室、换药室、洗衣房等的科室领导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掌握相关的院感知识,把存在的问题、按消毒技术规范予以解决。

7.医疗废物管理:各科与院感专职人员配合,按规范执行。

8.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和消毒器械的管理:由药技科负责组织实施。院长强调,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我院创建等级医院评审的重点工作之一,此项工作牵涉到医院每个科室、贯穿于医疗工作的各个方面及全过程,需要全院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要求全院各科室及全体医护人员从自我做起,认真履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各项制度、规范,按照院感委员会会议精神,积极自查整改,使我院的院感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为创建“等级医院”打下坚实基础。

一二一团职工医院 2013年3月10日

2013年院感委员会会议记录

时间:2013年6月27日 地点:医院会议室

参加人员:章玉民 辛霞 王华丽 黄梅 张咏梅 裴红 李翠玲 吴晓红 马玉良 赵燕 王桂荣 张富军 任伍

主讲人:孙曾玉院长

内容:有关医院感染与控制内容 会议摘要:

今天下午召开院感委员会会议把第二季度院感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对全院各科室进行反馈。大部分科室医护人员都能够认真落实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范,院感资料记录及时完整,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下面由院感办公室负责人辛霞进行反馈。

辛霞讲话:通过第二季度的检查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希望各科主任和护士长对照各科情况进行整改。

1.一次性注射器有重复使用现象。

2.个别医务人员院感知识掌握不好,最基本的消毒液含量用法用途都不熟悉。

3.医疗器械清洗不干净不彻底,有污垢锈斑。

4.医疗废物分类不清,有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混放现象。5.个别科室高压灭菌物品无消毒日期。孙曾玉院长提出整改措施:

要求全院各科室负责人要确实认识到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必须按照《院感管理规范》《消毒灭菌规范》和《医院感染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结合本科室实际及时把存在的问题纠正过来,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对本季度检查出来的问题按《一二一团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将纳入绩效考核。

一二一团职工医院

篇8:院感管理小组会议记录

1 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医务人员因素

进出重症监护病房的医务人员对于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视程度及是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是主要因素。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医务人员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接触每例患者前后、执行每项操作前后是否对手进行清洁、消毒都是院内感染的人为因素, 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1.2 患者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危重, 抵抗力低下, 容易感染, 并且较多患者在转入时就伴有严重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另外ICU内较多的有创性操作, 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中心静脉置管、呼吸机使用等均可使院内感染发生率大大增加。

1.3 环境因素

病房所处位置相对闭塞, 通风换气不良, 空气污浊;病房内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的消毒处理;出入通道的混用等都是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1.4 其他因素

ICU病房的门关管理;护工院感知识掌握及执行情况;患者家属对于探视制度及隔离制度的遵守等。

2 预防院内感染的院感、护理质控管理措施

2.1 建立相关制度, 组建院感、护理质控小组

应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 我科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ICU消毒隔离制度、院感、护理质控管理制度。科室建立了院感、护理质控小组, 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监测项目。科主任为组长, 护士长负责院感、护理质量监控工作, 并设立了两名院感、护理质量监督员。科室采取“人人参与院感、护理质量管理”的方式, 每周中层干部例会、科务会对院感、护理管理情况进行总结、认真查找问题, 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并制定下周工作重点, 做好相关记录。由于制度健全, 职责明确, 使ICU院感控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预防院感科、护理部也每月到科室进行考核, 加强了监管力度。

2.2 加强医护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利用科务会、晨会、周会、每月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六步洗手法、院内感染知识、护理技能操作的培训;定期、不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 强化院感意识, 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同时对护工进行反复、多次的院感知识培训、监督。还对其他科室进入ICU的医务人员加强解释和监督, 使他们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强化管理工作。

2.3 加强ICU的消毒管理

(1) 为危重患者建立一个安静、舒适、适宜的环境。室温控制在22~24℃, 相对湿度55%~65%, 每日晨开窗通风30min。病房内还安置了两台壁挂式、一台移动式动态空气消毒机 (人机共存) 进行每日3次 (早、中、晚各1次) , 每次2h的空气消毒, 三间病房根据患者情况尽量空出一间进行彻底终末消毒处理。 (2) 每日早晨对各种管道浸泡液进行更换、浓度监测 (1 000mg/L) ;浸泡压脉带、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中心负压吸痰管道等进行消毒, 对一次性用物严格一人一用一无害化处理, 督促护工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3) 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桌面、物表、床单元、医疗器械等2次, 必须一桌一摸布, 一床一巾一湿扫, 护士长每日督查执行情况。

2.4 严格操作规程及无菌观念, 严把医务人员洗手关

(1) 医务人员进入ICU更鞋换服, 戴口罩、帽子, 取下一切饰物,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 科室设置消毒洗手液及免洗消毒液。规定工作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前后必须用洗手液消毒手, 每个床单元均有免洗消毒液可再次进行手消毒。 (3) 各种消毒、灭菌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一灭菌, 每个床单元还设有便携式锐器盒, 工作人员能及时将锐器放入, 避免针刺伤及交叉感染的发生。

2.5 限制人员随意进出

科室投入资金安置了不锈钢门及门铃对讲系统, 人员经许可方能进入。门关处放置了一次性鞋套及隔离衣, 进入ICU人员更衣带鞋套后才能进入病房。隔离衣每周打包进行高压灭菌2次, 特殊感染病人一用一灭菌。每日下午4∶00~4∶30为家属探视患者时间, 其他时间家属留下联系方式在陪伴室或原病房等候。

2.6 加强危重患者基础护理

2.6.1 皮肤护理。

每日认真进行晨晚间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 床单元及时整理, 随湿随换, 可使用护理垫避免频繁搬动患者, 患者排便后及时做臀部护理。一般2h为患者更换一次体位, 拍背, 每次测量血压后解开袖带, 每4~6h更换血氧饱和度探头。

2.6.2 口腔护理。

认真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破溃、感染, 每日常规用0.03%呋喃西林液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2次, 气管插管患者两人协助进行口腔护理并更换固定带。

2.6.3 其他护理。

留置尿管患者每日用洗必泰清洁尿道口2次;特殊患者根据医嘱进行护理。对于侵入性操作严格按规范进行,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减少感染机会。气管导管、吸痰管采用一次性物品, 吸痰管用一次性的, 一用一弃, 吸氧管一人一用一消毒, 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1次, 避免交叉感染。可复用管道要严格消毒灭菌处理。

2.7 做好生物学监测

(1) 每月由院感员对病房空气、消毒灭菌液、物表、手样、消毒灭菌物品进行监测, 如不合格, 积极查找原因, 采取措施, 直到合格为止。 (2) 根据需要对患者痰液等进行培养,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发生个例院内感染时相对隔离, 用物专人专用, 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避免感染范围扩大。同时做好记录用于备查及分析改进。

总之, 实践证明, 要想有效控制ICU院内感染, 不仅需要制订完善的制度, 合理的病房布局, 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还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院感、护理质控意识, 更重要的是人人重视、人人参与院感控制、医疗、护理质量管理, 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 把一切可能感染的因素, 消灭在萌芽状态, 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运行。

摘要:目的:总结对重症病房的院内感染预防、监测、院感、护理质控管理的对策、方法、体会。方法:对我院6张重症病床的不同危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目标性、回顾性检测。结果:因医务人员因素、患者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造成院内感染, 尤其在综合性ICU, 院内感染不仅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医疗费用, 而且使患者病情恶化, 死亡率增加。结论:针对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科室制订了完善的制度, 投入了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 加强医务人员的院感、护理质控管理意识, 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篇9:院感管理小组会议记录

2、上半年过去了,院感科在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不断规范和完善了我院严格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职责,使院感工作有序推进、顺利开展,加强全院医护人员院感知识,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努力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切实控制交叉感染的风险,并能做好消毒、灭菌、住院病例监测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沉着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仍有待进一步提升,院感管理重点部门、重点科室仍有隐患,不能及时进行院感病例的监测等,这些都是我们院感科下半年的工作目标。

3、下半年的工作计划:继续加大院感监测力度,规范化验室生物标本的消毒灭菌工作,开展全院感染菌株分布和细菌耐药状况工作,能做到及时发现MDA病例,狠抓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制度,继续开展全院人员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人员院感意识,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工作。

篇10:麻精药品管理小组会议记录

会议名称:全院麻醉药品、第一类药品检查总结反馈 时间: 主持人: 参会人员: 地址:

会议内容:就2015上半年麻醉药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检查情况作了总结和反馈。

2015年上半年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专项检查出的主要问题主要有:

1、麻醉药品使用登记填写不规范,如药品名称过于简写、规格错误,有登记不及时现象、书写潦草的现象。

2、个别处方填写不完整,如没有代办人信息。

3、不完善,无法体现批号更替。

4、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空安瓿/废贴回收不及时。

5、个别室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储存基数大,不安全因素大。

针对上述检查出的问题制定进一步整改计划:

1、严格落实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根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和监督本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和使用。

2、各个室组根据各自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发放情况制定本室组的基数,为安全考虑尽量少备。

3、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交接班本不完善的科室重新设计表格,要求增加批号一项,体现批号更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本科室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数量和批号。

4、做好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空安瓿/废贴的回收工作,使用后及时送回药房,药房工作人员对没有及时送回空安瓿/废贴的科室及时督促送回。

5、各室组规范使用登记的填写,不能缺项、过于简写、填写不认真潦草。药剂科定期检查督促、落实整改。

篇11:院感知识学习记录(本站推荐)

滨海县八巨卫生院

院感知识学习记录

篇12:院感管理小组会议记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自临海市中医院2005年7月~2006年6月住院病人, 共计3 419例。

1.2 方法

院感科专职人员每天到病房观察病人和查看病历作现场监测, 对已归档出院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

1.3 判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逐一核对填报的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对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已确诊的病例, 以出院病历到达院内感染科为期限, 科室未报的视为医院感染漏报病例。

2 结果

2005年7月~2006年6月住院人数共3 419例, 调查率为100%。实际医院感染人数127例, 上报例数121例;误报10例, 误报率为7.87%;漏报16例, 漏报率为12.60%。

3 原因分析

3.1 漏报原因分析

3.1.1 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掌握不够

少数临床医生不能准确地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概念模糊不清, 尤其是新毕业的年青医生、进修生、实习生不注重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学习与掌握, 诊断水平有限, 这是造成漏报的主要原因;也有部分医生把医院感染看作是并发症, 因而造成漏报。

3.1.2 重视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临床医生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 随意性大, 缺乏主动填报意识。他们认为医院感染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已经发生, 只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及时控制感染暴发流行或蔓延, 是否上报实际意义不大, 而且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 久而久之, 医院感染病例上报意识逐渐淡化。

3.1.3 “有样必采”意识不强, 导致缺少病原学诊断的依据

当发生或遇到可疑的感染病例时, 医生不能有针对性地作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如血、尿、粪常规以及X线检查、体液分泌物的病原学培养检测等, 致使诊断依据不足。

3.1.4 怕影响科室荣誉及引起纠纷

有些临床医师发现感染病例虽能积极分析病因, 采取措施, 但不愿上报, 认为感染病例多, 说明科室管理欠缺, 医师医技不好, 影响声誉, 所以尽量少报或不报。另外, 随着医疗市场的竞争激烈和人们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 部分医生对上报院感病例有顾虑, 怕惹麻烦及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故存在隐瞒不报或回避对医院感染过程的详细描述。

3.1.5 管理措施不力

管理措施不力, 无制约手段。医院对感染病例报告缺乏具体的考核办法, 报不报感染病例对临床科室或医生本人的考核、奖惩影响不大;少报既省事, 又少惹麻烦。

3.1.6 交接不严

对有些可疑的感染病人, 在等待诊断结果的过程中转到其他科室, 少数主管医生往往忘填报, 或忘交待医院感染情况致使漏报。

3.1.7 跟踪调查不够

专职人员虽能深入病房进行监测, 但对个别病人跟踪调查不够, 特别是对患者出院后发生的医院感染未作调查, 这也是漏报因素之一。

3.2 误报原因分析

3.2.1 医院感染知识学习不够

最多见的是将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当作是医院感染;另外, 将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理解为医院感染。

3.2.2 临床医生对诊断把握不准

只要患者出现发热或腹泻等症状, 部分医生即认为是医院感染;碰到咳嗽、咳痰病人, 如果第一次痰培养阴性, 第二次痰培养阳性即上报为医院感染;女病人尿检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 且无尿路刺激症状也报为医院感染等等。

3.2.3 其他

有些医生认为如果漏报会遭到领导的批评或扣罚, 干脆先多报让专职人员查证把关筛选。

4 对策

4.1 加强学习, 提高诊断准确性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制定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 对全院各类人员有计划、有重点分批组织学习、培训;必须对新入医院的年青医生、进修实习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相应的科室, 从事各种涉及感染的工作[5]。为做好医院感染病例填报工作, 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印刷成手册分发下去, 全院医生人手一册, 随身携带, 以方便医生学习, 掌握好诊断标准。对漏报率、误报率高的科室和临床医师, 由院感科专职人员进行一对一的专门培训和指导。每季度印发一期“院感通讯”, 刊出各项监控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力求创造一个宣传性、服务性和征询性相结合的平等、理解、互相支持的良好氛围。

4.2 争取领导重视, 加大宣传力度

领导重视是做好医院感染工作的关键。为增强全院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意识, 在院感委员会会议、院感监控小组会议及院周会等场合主管院长多强调、多要求, 并通报医院感染率、漏报率和误报率的情况。以促进各科主任、护士长对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视, 推动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4.3 制定相关制度, 加大落实力度

强化“医院感染报告制度”、“防止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措施”等的落实, 以提高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明确要求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 应在24小时内报感染管理科, 感染科人员定期到病区查看报卡病例, 这样可有效地降低漏报、误报。

4.4 加强检测, 提高控制水平

进一步健全医院感染报告督促检查制度, 发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作用, 开展监测, 每周定期到各科室检查病历, 随医生查房, 到病室实地观察患者。对可疑感染者督促医生及早送检标本, 做必要的细菌培养及辅助检查, 并通知医生对该患者严密观察。同时, 还要加大检查、管理和督促的力度, 发现感染病例漏报、误报及时与临床经管医生联系, 与他们共同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达到共识。

4.5 明确责任管理, 加强管理力度

先从制度上明确各级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登记、上报、监测的职责, 充分发挥院感监控小组成员的职责, 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 宣传医院感染知识, 检查、监督落实, 防止医院感染病例漏报与误报, 从而保证临床医师能认真填报病例。把医院感染漏报率、误报率纳入目标管理, 与绩效考核挂钩, 奖罚分明, 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感染病例的漏报、误报。

参考文献

[1]徐廷模.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2) :137.

[2]栾湘宁, 周爱荣, 王正歌, 等.医院感染综合目标管理质量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 (4) :291.

[3]李晓莉, 王强, 陈阳涛, 等.加强医院感染监控降低漏报率[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7, 7 (3) :173.

[4]许小平, 马春芳.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原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1, 11 (6) :426.

篇13:2016年第四季度院感会议

时间:2017年1月6日 地点:大楼七层会议室 主持人:张云南

2016年第四季度院感科根据工作计划逐步实施各项工作。第四季度对全院临床科室、手术室、门诊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重点检查了医疗垃圾分类,手卫生依从性及消毒隔离等。现将检查存在问题如下:

一、门诊

1.门诊“B”超室内办公桌上医疗垃圾与生活用品混放,用后的注射器、针头随意扔放桌面,与生活用品在一起 2.利器盒无启用时间,个别医疗垃圾袋单层 3.个别洗手池无六步洗手法流程图 4.拖把标识不清晰

5.棉签无开包日期,碘伏无启用时间 6.免洗手消毒剂过期

二、病房

1.抽查操作(六步洗手法),护士张敏洗手操作程序不对 2.拖把无标识 3.碘伏无开启时间

三、手术室、供应室 1.拖把无标识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科已向相关科室护士长和相关人员及时反馈,并要求现场立即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要求护士长进行培训,以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篇14:院感管理小组会议记录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工作人员30名, 女21名, 男9名, 年龄21~49岁, 平均 (30.7±5.6) 岁, 中专10名 , 大专13名 , 本科7名。以PDCA模式实施为界限, 对实施前后的病房空气、物表、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手及手卫生依从性、奶瓶、奶嘴清洁度等进行比较与分析。

方法:1问题收集 (计划P) :对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收集, 以此为基础实施PDCA管理模式。分析新生儿病房院感相关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种: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认识不足, 院感控制组织不健全, 房屋布局不合理, 奶瓶、奶嘴清洁消毒不规范, 病房入口无洗手实施, 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频次不够、手卫生清洁不彻低。在质量考核体系, 院感相关内容与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关联不大, 因此院感相关制定执行力度不够。受到各种繁忙工作的影响, 医务人员未严格按照专业要求进行规范操作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制定可行的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制度和相应的落实措施, 同时规范各种操作流程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评分标准及完善绩效考核措施。2措施落实 (执行D) :PDCA模式以1个月为1个循环周期开展。a.提高医务人员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院感专业培训, 并制定控制院内感染的相关规章制度及执行措施, 以保证有章可循, 同时新生儿病房成立专门针对院内感染的质控小组[3], 以对新生儿病房日常工作中的消毒隔离措施是否执行到位进行检查、督导。做好低年资医务人员和新入职人员的岗前培训, 提高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 培训后进行严格的考核,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b.科室布局与分区:严格按照新生儿科室建设的规章制度进行, 并在生活区与通道之间设置密闭门, 以保证新生儿病房的密闭性;在保证新生儿病房清洁性的同时, 满足医务人员日常生活所需。新生儿奶瓶清洁区域与配奶室分开, 明确区分监护区与生活区, 保证科室布局的合理性。新生儿病房中使用空气净化系统, 定期清洁通风口滤网, 保持通风口滤网通畅。c.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在新生儿病房控制感染工作中,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尤为重要, 因此需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有效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在新生病房入口处、婴儿培养箱旁、病床旁、蓝光箱等区域中放置免洗手消毒凝胶[4], 以供医务人员随时使用。新生儿病房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上均标识详细的消毒流程及消毒的时限性并做好登记, 各种侵入性操作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执行, 严格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流程, 提高医务人员的慎独意识、安全意识。d.新生儿用具的消毒管理:在新生儿病室中设置消毒员岗位, 以对新生病房中的仪器设备、地面等进行清洁消毒, 特别是新生儿的奶嘴、奶瓶、衣物、听诊器、体温表、压脉带等需进行一婴一用一消毒。新生儿奶瓶与奶嘴清洁后, 需使用蒸汽进行灭菌, 换班即对无菌用品进行清点, 以防过期用品的存在。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按照要求在有效期内规范使用并做好索证管理。e.新生儿病室抽样培养生物学监测:我院细菌室工作人员按标准要求现场对新生儿病房物品物表、空气、奶瓶、奶嘴、消毒液、医务人员手取样培养做生物学培养。培养结果及时反馈到院感办和科室。3检查、督导 (C) :科室院感质控小组每周按照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进行检查督导, 护士长、科主任随机抽查, 对存在问题的个人和班次给予现场批评指导, 情节严重者扣除当月该项目的绩效量化分, 责令限期整改。4总结、分析 (A) :科主任、护士长与院感质控组总结、分析本月存在的问题, 制定整改的措施及防范对策, 提出下个月的院感质控重点内容, 下个PDCA循环开始。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2.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 计量资料使用 (±s) 形式表示, 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P<0.05则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果

PDCA模式实施前后的检查合格情况比较 : 实施后 , 新生儿病 房的物表、空气、奶瓶、奶嘴、消毒液、医务人员手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 存在较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PDCA模式实施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比较:PDCA模式实施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实施前, 存在较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生儿的存活率得到很大提高, 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 对疾病抵抗力较弱, 是院感高危人群。为了有效控制新生儿病房院感发生率, 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 持续改进院感控制管理质量, 保障了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措施的实效性。通过院感质控小组将检查、督导, 提升了科室质量监管力度。

在本次探究中, 笔者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新生儿室工作人员30名, 以PDCA模式实施为界限, 分析实施前后的数据资料。实施后, 新生儿病房的物表、空气、奶瓶、奶嘴、消毒液、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合格率,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实施前, 存在较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PDCA模式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管理中的应用可持续提升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管理质量。通过客观数据的结果显示, 能有效降低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 同时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和洗手合格率。新生儿病房院感质控通过PDCA良性循环发展, 真正使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院感管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有效降低新生儿院感发生率, 在新生儿病房管理中构筑了一道有力的安全屏障。

摘要:目的:对PDCA模式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对新生儿病室内物品物表、空气、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手、奶瓶、奶嘴采样做生物学培养, 对培养的24期结果与未实行PDCA管理前相应的24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较新生儿病房的30名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实施PDCA管理后, 新生儿病房的物品物表、空气、消毒液、医务人员手、奶瓶、奶嘴的合格率分别是87.5%、91.6%、91.6%、95%、100%、91.6%;实施前分别是70.8%、62.5%、70.8%、75%、79%、66%, 存在较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施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95.1%, 实施前60%, 存在较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DCA模式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管理中的应用可持续提升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管理质量, 通过客观数据显示能有效控制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院感发生率, 同时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和洗手合格率。

关键词:PDCA模式,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

参考文献

[1]李艳.基层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18 (9) :104-105.

[2]吴杰.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10 (5) :148-149.

[3]冯琼, 管利荣, 唐毅, 等.交互式教学在基层医院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14, 34 (17) :60-62.

[4]付改芝, 李庆安, 李爱敏.PDCA循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1, 8 (4) :262-263.

上一篇:施工方案安全内容重点下一篇:对农民进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