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学奥秘佂文

2024-05-28

探索科学奥秘佂文(通用11篇)

篇1:探索科学奥秘佂文

走进科学世界,探索科学奥秘

———“争当小实验家”汇报材料

济宁市霍家街小学

李茂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走进科学世界,探索科学奥秘”。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1、学校近2年开展“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实验活动的情况

2、具体辅导的一些做法

3、取得的一点成绩

4、展望和困惑。

首先是学校近2年开展“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实验活动的情况。2013年初,我们学校第一次接触“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实验大赛活动,到现在一共是2年多的时间,共有500多人参加了此项活动,先后获得2013年全市比赛的天文、化学团体金奖;全国比赛4金3银2铜,2014年全市比赛的天文、物理团体金奖;全国比赛10金5银3铜的优异成绩。我们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焦彤、刘静等四位老师获得优秀科技教师奖。狄桓伟同学获得全国十佳金牌小实验家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还有辅导教师的辛勤辅导。

领导的重视是学校取得这些优秀成绩的前提。我校自参与“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以来,学校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将此活动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挖掘学生科技潜能的新举措。学校领导把“争当小实验家”活动列入了学校规划,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的领

导小组和以分管教导主任为组长的工作小组,把活动纳入学校的学期工作计划,将活动的获奖情况纳入期终考核。2013年我们参加“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实验大赛培训活动以后,就将“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的目的、意义及组织实施等方面的材料及时汇报给学校领导,学校领导研究后认为:此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符合我们学校提出的“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当即决定参加。同时结合我们学校的社团活动,我们成立了以“争当小实验家”为主的科学社团,分别是“小小哥白尼天文社团”“小达尔文生物社团”“科学泡泡化学社团”“科学动车物理社团”。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布置专人负责。

其次具体辅导的一些做法。

1、加强家校沟通,精心选择学生

“争当小实验家”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为此,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和家长沟通。学校首先利用“宣传单”“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认识“争当小实验家”活动的意义、作用等,取得家长的支持。第二确定参加活动的年级。我们学校有5000名学生,我们确立参加活动的为3——5年级的学生,并且在选拔学生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情况,确立了一批热爱科学、知识面广,勤奋好学,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为活动成员。由于宣传到位,影响良好,并且有一定的人数限制,很多学生托关系、走路子想法设法找老师,要求参加。有的直接找到校长和其他领导,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提

出条件,进行面试,保证选手必须是优秀学生。从这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争当小实验家”活动的火爆。

2、兢兢业业,认真辅导

在小实验家的辅导上,我们做到了“三定”。首先是定辅导老师。在辅导教师的选择上,我们学校针对学科的特点确立了以省教学能手李茂老师、焦彤老师为首的辅导团队。为了达到最佳的辅导效果,整个团队对各个实验的原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且预做了每个实验;辅导教师对所有实验做到了心中有数。其次定辅导时间,学校定于每周五下午4:20——5:20对学生进行辅导。三是定辅导地点,学校专门抽出四间实验教室作为辅导地点。同时学校分管领导每周进行考核,确保活动按时正常进行。在最后选拔阶段,辅导教师牺牲了节假日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对学生进行辅导,做到“三结合”:一是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二是学校与家庭相结合;三是学校与社会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发现与探索的快乐,体验科学实验的奥妙。“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为孩子们披上了科学科幻的翅膀,引领他们在科学的天地里自由飞翔,最终选出优秀的比赛选手参加各类比赛。

3、做好宣传总结工作

对于参赛的学生,学校特意针对此活动制定了专门的宣传栏,并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由校长亲自为获奖同学颁发了奖牌、证书和奖品,在同学们中引起了强大的反响。同时学校把学生获奖的信息发布到学校大屏上、学校网站上、区市教育网站上,引起了社会及家长的广泛关注。另外积极向报社投稿,2014年我们学校“争当小实验家”获奖情况的稿件先后2次被《济宁日报》报道。

取得的一点成绩2013、2014连续两年获得济宁市科学实验大赛团体金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2014年参加全国科学实验嘉年华活动获得10金5银3铜的优异成绩,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李茂、焦彤等四位老师获得优秀科技教师称号。展望和困惑:

能否把此类活动带出校园,走进大自然。例如:组织夜观星辰的活动等,另外我们搞科学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比赛获奖,而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只要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艺术的种子……我们就是成功的。

总之,我校连续二届参加小实验家活动的实践证明,此项活动在激发孩子学习兴趣、锻炼动手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养成专注习惯、提高学业成绩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孩子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将持之以恒的开展本项活动,积极为孩子们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以“小实验家”托起科技创新的大天地。谢谢大家!

篇2:探索科学奥秘佂文

那天,我的作业早早地完成了,妈妈有事出去了,家里就剩下我一个人,一时不知该做些什么,听着钟表“滴答滴答”的声音,刚好我学到了钟表的运动规律,我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自己制作的钟表摆过一段时间后就会自动停下来,而机械钟表总是“滴答”地走着。于是我立下决心,要将它拆开来看看。

说干就干,我从爸爸的工具箱翻出了需要的工具,提着钟表来到客厅,用梅花起子起开螺丝钉,打开钟表的外壳,小心翼翼地放在一旁,仔细观察现在钟表,这里面齿轮真多,大的带动小的,小的连着大的,转动时发出“嗤嗤”声,侧边有一个红齿轮,还有一个“T”字型的铁片,铁片的两边立着两根短铁丝,是用来控制秒针齿轮的,一部分已经看到,可其它部分被一层铁皮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正想方设法卸掉这个铁片,三个螺丝帽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没有找到扳手,就试着用手去拧,可手都宁红了,还不见螺丝帽有任何动静。要怎么拧开这三个螺丝帽呢?我看到了小剪刀,灵机一动,用剪刀夹住螺丝帽,用力拧,终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它卸下来,可谁知,我刚把它卸开,齿轮就散了,我愣住了,我的心里像揣了个小兔子一样惴惴不安,要是妈妈知道我把钟表弄坏了,那我可就惨了。不行,我要安好它,我自己为自己加油鼓劲,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安好它。

我按照小孔的大小安好了齿轮,可谁知,一根针都不走,我毫不气馁,拆开它继续安装,根据分析,哪个针对应哪个齿轮,大小齿轮搭配,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装好了这个钟表。

通过装钟表的过程,我知道了钟表为什么会一直转动,是发条连着齿轮带动指针,只要有人为钟表上了发条,指针就会不停地走动,直至发条的齿轮回归原位,拆钟表真有趣!

篇3:探索宇宙奥秘

宇宙的万物是非常复杂的, 但是人类从一开始就努力地尝试着理解它。宇宙的万物, 在我们看得到的一些自然现象的背后有规律性的东西, 比如我们平常看到的岩石、沙粒以及月亮, 它的背后实际上有一些根本的东西、根本的规律, 把它们关联在一起。平常我们看到的自然界的风、水流, 同样也有一些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好奇心, 才使得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有了一个动力, 所以科学精神的基础就是好奇心, 我希望大家记住这一点, 这是我想和大家共享的第一个理念。

科学主要做什么事情呢?美国的大物理学家Fireman曾经讲过, 组成这个世界运动物体的复杂排列, 似乎有点像是天神们所下的一盘伟大的象棋, 我们则是这盘棋的观众, 我们除了当观众以外, 还要努力地理解这盘象棋背后的规律。这个就是科学的追求。几个世纪以来, 人们探索未知, 逐渐形成了一些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大体可以组成这样一个链条:首先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而这也是我们中国的学生在训练中比较缺少的。所以我们一直在说创新能力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其实, 创新能力的起点就是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他一旦发现了问题, 并且想去解决问题的话, 下面就要提出猜想, 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 要对这个猜想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 预测了以后开始实验, 尽量去分析实验结果。这个链条就是我们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方法的链条。接下来, 我就用几个实例, 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链条中的科学方法对于探究宇宙奥秘的根本的作用。

比如说, 我们大家都敬仰牛顿, 他看到了苹果往下掉, 他就想苹果掉下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提出了这个问题以后, 就要大胆地去猜想, 小心地去求证。提出了猜想, 光停留在猜想这个阶段还不是科学, 这个猜想必须是可以被验证的。比如霍金提出过一个猜想, 就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实体的飘在空中喷着没有热度的火的龙, 这是在中国和西方的古代都有过的猜想。当然还有大量的例子, 比如本杰明, 他想到雷电, 当时人们对电已经有了一定了解, 假如说雷电要是电机组的话, 他就可以用电瓶来收集, 这就是一个猜想的逻辑结果以及区分不同的猜想。当然, 归根结底, 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最根本的方法, 要让所有的实验结果都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假设基础上, 就是这个实验的设备工作起来必须是正常的。实验的结果并不等于猜想, 它要再返回到猜想中去, 实验结果要和猜想进行比较的话, 就要更进一步讲解关系。接下来给大家讲三个案例, 这三个案例是交通大学正在进行的对于三个奥秘的探索。在这个探索当中, 大家可以看到, 这和我刚才讲到的科学方法是一样的思路。

第一个案例, 实验天体物理与太阳耀斑。

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 也是对地球影响力最大的星体, 而太阳耀斑又是对地球和日地空间环境影响最大的天文现象。太阳耀斑在很早就已被观察到了, 人们用一种黑玻璃能看到太阳表面, 它不是平整的, 不断地有一些火焰喷出来。实际上这些喷射出来的东西, 就是一些高能的粒子得到加速, 然后很多加速的粒子朝着地球的方向喷射。幸亏地球有磁场, 所以当这些高能的粒子喷向地球的时候, 能量稍微低一点的就被磁场屏蔽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地球两极看到极光, 那个极光就是太阳耀斑直接作用的结果。一次太阳耀斑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 典型的可以释放10的26次方焦耳, 这样的能量相当于100亿个氢弹。所以幸亏太阳离我们非常远, 幸亏地球有磁场, 否则太阳耀斑对于地球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太阳耀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上个世纪60年代, 人们就作了一个假设, 认为太阳耀斑有各种各样的可能, 其中一种可能是太阳表面磁场的重叠过程造成的。因为太阳表面像地球表面一样有磁场, 太阳表面磁场强得多, 当两个磁场的距离相对比较近的时候, 它就有一定的概率, 两个磁场合成一个, 这时里面的磁能就会得到喷发。我们后来在交通大学就试图做这个实验。当然我们不太可能到太阳边儿上去做这个实验, 因为那里温度太高了。我们就试图用激光去模拟磁场的重叠过程, 看看这样的重叠过程可不可以同时产生环流X线源以及X线喷流。这个实验就是我的小组在交通大学做的。太阳耀斑的特点, 就是在狭小的区域里面爆发巨大的能量, 同时产生的辐射给地球最大的影响。我们要探究的是太阳耀斑的物理成因。大家在听这个报告的时候, 一定要想在最开始讲的那个科学研究的方法, 实际上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猜想什么呢, 太阳耀斑的物理原因是不是由于磁场的重叠造成的?磁场的重叠是什么?就是磁场相反的磁力线因为互相靠近发生重新连接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 磁场里的磁能会转化成其他形式。比如在一个环形磁场, 它当中有了围绕开始压缩, 压缩以后变成两个磁场, 这个过程就是磁力线重新叠起的过程, 特点是它几乎可以把所有初始的磁能都转化成热能, 以及电子和粒子的动能, 还有大数的等离子团的动能。它转化成了电子和粒子的动能, 就是我们看见的耀斑向地球喷射, 当然它本身有大量热能。

从十年前, 我们就开始想, 有没有可能在实验室里制造一个类似于太阳耀斑的粒子环境, 在这个环境旁边人为地制造一个磁冲连, 这个时候看能不能在地球的实验室里看到一个强的X光喷流过程。这个实验我们整整做了十年的时间, 一直到前年这个实验才做出来。我们用了世界上最强的激光造具之一, 就是神光激光装置, 它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的激光装置。就用这样一个激光装置模拟实验室天体物理现象, 它的好处是可以在非常近的距离, 而且是可控、主控的, 去模拟天体的现象, 研究太阳耀斑。使用激光来研究太阳等离子系, 强激光等离子能量很大, 就需要把激光聚焦到非常小的焦点上, 这个焦点地方的温度和密度可以比太阳上的温度和密度还要高。有了实验结果以后, 第一是成功地获取了自建的光点源, 比如说太阳耀斑的喷流过程, 它的耀斑长度是20公里, 我们等离子体实验室里那个喷流是2毫米, 这两个过程可以通过磁流体动力学严格地用一个方程把它对应过来, 这是一个标准的变换关系。第二是通过优化激光区度的等离子, 当磁场没有重叠的时候没有这个喷点, 一旦开始出现重叠, 就开始出现喷流, 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同时在地球上模拟出来太阳表面的能量等离子喷柱和下面的磁极X射线。这样的结果在世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以前太阳表面的很多物理观察都没有办法得到实验证实, 所以都停留在猜想的阶段, 我们这个实验第一次在全世界证明了太阳粒子的耀斑的确是由磁冲连过程造成的, 这就在世界上引起非常高的注意度。这是我介绍的第一个例子, 从太阳耀斑背后的物理机制看怎样从科学方法上探索。

第二个案例, 暗物质探测。

我今天介绍的三个实验都是在上海交通大学做的, 都是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物理问题方面的实验, 都是在全世界的科学探索中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先给大家介绍暗物质探索。我们学物理学的都知道, 19世纪末, 牛顿力学以及麦克斯韦方程都已经有了, 人们一度认为物理学大厦已经建完了, 人类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已经接近完美, 所以那时曾有很多科学家试图从物理学角度解释宇宙中发现的一切。但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打破了这个认知。量子力学发现, 当物体非常小的时候, 运动规律和牛顿力学是不一样的, 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 它的规律和牛顿力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从那个时候起, 人们就开始用新的视角探索宇宙。20世纪中叶, 科学家发现了恒星以及星系的运动速度, 远远大于利用发光物质推算出的运动速度, 就是我们知道宇宙是来自于大爆炸的, 大爆炸最开始的能量我们不知道。如果只有那一个能量的话, 这样的一个膨胀, 总会有一个结束。但是人类观测了上百年, 发现宇宙星系之间的间距变得越来越大, 证明宇宙的膨胀不是在减速而是在进一步加速, 从这个加速就推断出来, 除了我们看到的正常物质以外, 还有一些不与光相互作用的引力物质, 这个物质它有引力但没有电磁力,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到目前为止, 并没有直接地看到它, 因为我们大部分的观测都是靠电磁在观测, 它没有电磁相互作用, 所以用通常的办法看不到它, 现在就把这样的一个物质叫暗物质。

这个暗物质在上个世纪才被人们感受到, 直到上个世纪末才真正把它分析出来, 在不同尺度观测到的具有引力效应的暗物质, 其成分占宇宙的百分之二十三, 是可见物质的五到六倍。再来看一看我们对宇宙的了解, 目前仅有百分之四, 剩下的东西我们还充满了未知。在这个现在知道的宇宙里, 百分之四是我们所了解的, 除此之外百分之二十三是暗物质, 百分之七十三是暗能量, 这样暗物质和暗能量就变成了本世纪人类所求解的最大的谜团。根据引力效应推断, 银河系就被包含在一个巨大的球状的暗物质的晕当中, 而太阳系就在这个晕当中穿行, 太阳系在不断地运动, 实际上它周围充满了暗物质。

暗物质可以通过引力效应间接观察到。宇宙在加速膨胀, 这个膨胀其实就是由暗物质的引力效应造成的。另外一方面, 暗物质是不存在于现在的标准模型当中的, 就是我们在上个世纪对于宇宙的理解鉴定标准模型里面并没有暗物质。问题就是暗物质究竟是什么东西, 接下来也是猜想的一个环节。首先的猜想, 大家认为暗物质很有可能是大质量的弱相互作用的粒子。弱相互作用力和引力是四种相互作用力里的两种, 另外两种是电磁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暗物质是不存在这两种作用力的。接下来有了猜想和预测, 我们假设地球穿越暗物质运动的时候, 就像是地球在海里走, 暗物质就有极小的概率和我们的物质发生碰撞。在碰撞中, 可以通过高灵敏的探测器捕捉到暗物质、测量它的性质, 所以这个就是预测。接下来我们就去设计实验, 实验究竟怎么样设计才能真正把暗物质探测到。这个实验是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季向东和他从世界召集的几个志同道合的科学家一起做的。要想探测暗物质, 有几个前提条件, 第一是探测器必须非常非常灵敏, 体量要非常大, 因为小的东西和暗物质的碰撞概率很小;第二是探测暗物质的时候必须在非常深的地下, 因为如果在地球表面的话, 会有非常多的宇宙线打在机器的表面, 会产生非常大的动静, 所以谁的实验室水平第一, 谁看到暗物质的概率就高。

在这方面, 季向东教授的团队请了世界上设计暗物质探测器最有经验的设计师, 他来的理由也很简单, 他设计出来的探测器在1500米的地下没有探测到, 但他发现他的探测器的灵敏度要远远高于1500米深的地下的探测器。他知道我们有一个2500米深的实验室, 他就非常愿意把他的探测器用在中国这个暗物质探测实验当中。一个是我们有了全世界最好的探测器, 另一个是我们有了全世界最深的实验室。要想在其他地方做一个2500米深的实验室, 花的钱是几百亿、上千亿。但我们有运气, 四川景平山正要建一个水电站, 这个水电站正好把水的落差弄到2500米, 从山顶一直达到山底下打的一个水道, 这个水道被我们讨论到, 最后得到景平山水电站的大力支持。这个实验由我们和清 华大学两 个学校来 做 , 从2010年开始造探测器, 第一个是200公斤的探测器, 第二个是500公斤的探测器, 第三个是重达一吨的探测器。当探测器达到500公斤的时候, 它的灵敏度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好的了, 当它达到一吨的时候, 就比世界上次好的探测器要高出一个数量级。另一方面, 因为这个实验室的地深比意大利的实验室深1000米, 它的背景就要干净10倍, 通过这样一个实验, 应该是我们中国最有可能首先探测到暗物质, 现在开始就要往地洞里装实验设备了, 大概在里面做实验要做10年的时间。

第三个案例, 中微子振荡测量。

上海交通大学的另外一组团队研究的是对宇宙的另外一个问题的解答。另外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这个宇宙来源于一次大爆炸。这个大爆炸应该是对称的。对称的大爆炸应该是炸出一个正物质组成的宇宙, 同时应该有一个反物质组成的宇宙。问题是到现在我们只看到了由正物质组成的宇宙, 那个由反物质组成的宇宙找不到。所以这个实验就是试图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反物质和正物质是不对称的?想要回答这个问题, 是从探测中微子做起的, 中微子就是为了解决β衰变的。波利在1930年提出中微子的概念, 中微子是一个非常非常轻的基本粒子, 它不带电荷, 静止质量是零, 不参与强相互作用, 基本和光子一样。

太阳的热核反应, 会同时产生很多的中微子。但是地球上测到的太阳的中微子数量只是预期的三分之一, 于是科学家就在思索, 为什么我们观察的太阳的中微子只有三分之一?剩下的中微子跑到哪里去了?接下来就是几个猜想。猜想一, 就是太阳核心的温度比我们预计的要低, 因为它的核心温度比预计的低, 所以它其实没有辐射出我们计算的那么多的中微子, 只有三分之一。接下来我们就对这样一个猜想进行证明, 预测的就是不管怎么样调整太阳的标准模型, 都无法符合观测到的中微子数量, 对模型进行任何调整, 只会使矛盾增多。接下来就对太阳核心温度作一个测量, 测量发现, 实际温度与标准太阳模型的温度符合得很好, 这就说明这个猜想是错的, 就是太阳发射出的中微子真的是很多, 但是我们观察到的只是三分之一, 那么剩下的三分之二去哪儿了?太阳的中微子失踪的这个谜团至今仍然没有解决。猜想二, 是不是中微子从太阳产生之后传播到地球当中变了, 不再是我们探测得了的?因为中微子有几种不同的类型, 中微子从一种类型变成另外一种类型叫作中微子振荡。接下来这个预测, 中微子在飞行当中, 从一种类型变成另一种类型, 三种类型的中微子两两振荡, 应该有三种模式, 所以就开始用实验证明, 是不是有这样三种模式。日本的超级神钢实验证明了中微子的确存在着振荡现象, 2001年加拿大的太阳中微子流测量实验证实了太阳的中微子变成了其他类型的中微子, 而三种中微子的总数并没有减少, 这回答了一个非常大的疑问, 就是的确发现我们的猜想二是对的———它在传送到地球的过程中发生了转变, 转变成另外的中微子, 你把三种中微子一块儿探测的话, 就发现太阳发射出去的中微子并没有减少, 并没有丢失。这个大气中的中微子振荡和大气中的中微子振荡对应着两种中微子的混合, 在我们参加这个实验之前没有探测到第三种振荡的模式, 问题是为什么没有探测到第三种振荡模式?因为当时对应的中微子的混合角振荡得非常小, 所以一直没有看到。

从2003年开始, 中国很多大学的研究所都参加了这个实验, 当时我还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包括上海交通大学的科学家一起来进行实验。这个实验利用了大亚湾核电站发射出的中微子来寻找。大亚湾发射出的中微子因为也有这样三种不同的模式, 来寻找第三种的振荡模式, 希望测量出第三种振荡的振荡角。交通大学的科研团队承担的是系统安装调试许多物理分析的工作, 这也是实验里的核心。大亚湾是一个环境特别优越的地方, 因为大亚湾同时有三个2.9G瓦乘2的核电站, 这里周围中微子的产量特别高。2012年3月, 大亚湾核电站中微子的实验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 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物理学家对世界物理最大的贡献之一, 就是测到了第三个混合角, 而第三个混合角的测量是回答正物质和反物质为什么不对称问题迈出的关键的一步。意味着中微子存在振荡现象的同时, 可能存在电荷离子层不守恒, 或者就是中微子和反中微子间的行为不对称。大亚湾实验完成了一个概念图, 这个中微子和反中微子间的性质为不对称的实验铺平了道路。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 以及通过大亚湾实验, 我们了解到最开始大爆炸的时候, 实际上是存在对称的破缺, 因为对称的破缺, 造成一个非对称的大爆炸。交通大学一直致力于解决宇宙和人类最根本的科学问题, 类似的重大科学研究在交通大学屡见不鲜。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这些宇宙奥秘将会被我们逐一解开。欢迎更多对科学充满信心的年轻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

大家都知道上海交通大学, 可能不知道交通大学的“交通”两个字典出何处。“交通”这两个字, 出自两千五百年前的《易经》里的“天地交而万物通”。这是对大学精神的最好的诠释。

篇4:探索科学创造的奥秘

由于科学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因而科研工作中由物到人之间也就构成了一个系统,它的各个环节间互相制约,互相调节,如果其中一个环节运行不正常,整个系统的功能将受到极大影响甚至完全失效。按照水桶理论,一个水桶中的水准是以其中最坏的木板的水准为标准,而不是好坏木板的平均值,更不是以最好木板为准。从这个观点出发,就会发现,图书情报工作在一个民族的科学能力中是何等重要。“作为‘图书——情报,系统,它是一个国家科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图书情报资料,它又是一个社会的科学劳动的劳动资料;作为情报知识,它还是一个民族科学创造的中介纽带”。(第34页)我国目前存在着科技著作出版难,出了书后书店卖书难,需要的读者买书难,上述理论无疑是对这种情况的当头棒喝。那种认为图书馆仅仅是藏书之地,是闲散无能之人藏身之地的陈腐观念应当被抛弃了。那种把图书馆当作自己领地加以封锁的作法是必须打破的。

科学发明和创造是否有原动力?如果有,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我以为,一切科学发明都是由人完成的,所以人的素质是其中最具关键性的因素。而科学的怀疑精神则是科学发明的必要因素。“科学的好奇心和怀疑精神,既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又是科研课题的发生器”。(第108页)“一般来说,当人们寻求真理的好奇心受到传统科学的压制时,好奇心马上就转化为对传统科学的怀疑精神。这种怀疑进行得愈深刻、愈有力,科学研究的方向和目标,也就看得愈清楚,愈准确”。(第108页)一个只会接受传统知识而不敢对之提出任何怀疑的人,对科学创造来说毫无用处。没有了怀疑精神,就意味着科学创造力的死亡。一个人从童年到成年,我们总是教育他不要怀疑,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将不得不面临这样的抉择:要么承认我们的教育方式是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要么我们将接受这样痛苦的事实:我们培养的学生再多,其创造力也极为有限。那种陈腐僵化的教育方式,最终会让我们自食其果的。科学理论所证明的,是不容人们有侥幸心理的。

另外,“科学家的兴趣,往往是发挥创造力的重要条件”。“有趣的是,科学家的兴趣是经常转移的”。(第71页)如何尊重科学工作者的兴趣,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个问题说到底就是科技政策如何尊重科学创造的特殊性的问题。

科学管理的民主化和学术自由更是科学赖以生存的基础。这不但体现在如何尊重科学创造的特殊性上,而且更重要的一点体现在容许错误的东西存在上。“谬误并不可怕,也不可恨。谬误和真理,象岩石和矿藏一样共生共存”。(第134页)一个民族,在学术上如果不允许错误的东西存在,不给那些同传统认识有差别的见解以发表的机会,不喜欢在无拘无束的自由探讨中发展真理,那么,这个民族将丧失起码的创造能力。它既不能保护“超科学”的巨大成就(象伽罗瓦的群论),也不能剔除“伪科学”的极度污秽(如曼斯默的骗局)。到头来,这个民族将只会在常规科学领域蹒跚而行,决不可能在新生学科领域大踏步前进(参见第141页)。

读完此书,我们会在某种程度上(当然它也象任何书一样有不完善和欠妥当的地方,这应是常识,毋需每次都重复)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对我国目前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与方式也会有一定的认识。

篇5:探索科学的奥秘读后感

我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漫画《探索科学的奥秘》植物篇,探索科学的奥秘读后感---陆文昊。读了这本书,我感触很深。这本书里收集了关于植物最新的科普知识,内容丰富,语言文字精炼,使我收获很大,开阔了眼界。

《探索的科学奥秘》植物篇这本书介绍了植物的种类,植物的构造,植物的果实,种子的形成等等关于植物的所有知识。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植物和动物的区别,植物是靠“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属自养生物,而动物是靠吃东西才能生存的,是异养生物,读后感《探索科学的奥秘读后感---陆文昊》。我还了解了种子是怎样发芽和传播的。

植物世界是个妙趣横生的世界。在多姿多彩的植物中,有的根深叶茂,有的身微体小;有的长命万年,有的昙花一现;有的植物之间互利共生、相依为命,有的损人利己、杀人于无形之中,而且植物不但有眼睛,还有智力、会说话、会报时、有听觉、有感情、有记忆呢.人与植物也是息息相关呢,植物吸进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保证了人的呼吸,离开植物,人类无法存,所以我们要保护植物,爱护大自然哦!

篇6:探索科学奥秘佂文

期盼已久的秋游终于来临,可同学们好像并不是特别开心,为什么呢?原来大家都在为天气发愁呢!今天早上起来时,我看见窗外飘着濛濛细雨,心情一落千丈。心想,今天这鬼天气真不给力啊。到校没多久,雨公公仿佛知道了我们的心声,慢慢的雨停了。同学们的脸上个个露出了笑脸,蹦蹦跳跳地坐上大巴车,来到了我们此次秋游的目的地——浙江省科技馆。

科技馆共分为三层,一楼主要讲了自然气象和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二楼主要讲了人工智能,有机器人、监控等等;三楼主要是体验区。同学们有序的参观,在三楼体验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体验“登陆月球”这个项目时,因为每次只能限坐6人,不知为什么,轮到我们这组进去的时候来了7人,最后一个进来的`张亦辰只能站在一旁,被我们亲切地称为“管家”,他在整个过程中帮我们拿背包,程子轩还跟他开玩笑说:”管家,来一瓶可乐。“当模拟到月球爆炸时,张亦辰发现了紧急逃身按钮,他焦急的喊到:“快按紧急逃身按钮,快按紧急逃身按钮!”我们哈哈大笑。体验区还有许多好玩的项目:万花筒、手动发电风扇、方轮车……

其中最好玩的就要属于方轮车了。说起方轮车,故名思意,就是方形轮子的车。规则要求身高需达到1·5米的同学才能体验,通过双脚踩动踏板骑行来让它前进,更可恶的是,设计的路都是凹凸不平,很容易卡住,一圈骑下来两腿发麻,气喘吁吁。

篇7:探索科学奥秘佂文

演讲人:华南师范大学神经生理研究所所长李东风教授

时间:4月3日(星期四)晚 7:30—9:30

地点:石牌校区第一教学大楼10202教室

演讲内容提要:

人是万物之灵。人的大脑充满智慧和创造力。在自然科学领域,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规律已经获得了充分的认识,并利用这些规律创造了人类社会璀璨的物质文明。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对人脑的认识和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人脑的奥秘成为自然科学待攻克的最后堡垒。

从人脑的构成到行为的支配,从神经科学的历史到目前的研究进展,概括介绍了脑科学研究的现状,对脑的工作原理做了简要介绍。

李东风教授简介:

篇8:地球与空问科学:探索宇宙的奥秘

与当下一些热门的专业相比,地球与空间科学是一个年轻且充满生命力的专业,属于地球物理学类。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资源和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全世界共同关心的话题。地球与空间科学专业的研究领域由地球内部延伸到行星际空间,包括这个广大区域中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物质组成,以及物质的运动和各种物理化学过程,其目标是以物理或化学为基础,认识我们生活的地球和它周围的宇宙空间,了解地球本身的运动规律和其他星体对它的影响,为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减灾、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基础。

地球与空间科学专业在大学里一般分很多个方向,如固体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环境科学等等,不同的学校之间有一定差异。接下来我向大家分门别类地介绍几个具体的方向,毕竟高考选专业即使不会完全决定你们的前途,也难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们未来的人生轨迹,马虎不得。

固体地球物理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是一门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地球内部及其周围环境的科学,其研究历史可追溯到牛顿和开尔文等物理学家的研究工作。其研究内容包括:运用物理学的各种原理和方法,以强有力的数学和计算机应用为工具,研究固体地球的整体行为及其内部结构、物质组成、状态和运动规律、各国层的演化和相互作用等动力学过程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了解整体地球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从而认识与探索地球内部奥秘并在此基础上为优化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预防及减轻自然灾害,探测和开发国民经济建设中急需的能源及资源提供新理论、

新方法和新技术。

这门学科近几年十分热门,可能与这几年石油、勘探行业的兴起有关吧。当然,选择这个方向与暴利没太多的关系,不过在那些久负盛名的石油公司里工作,你的待遇想必不会差到哪里去。

地球化学

《星际穿越》里枯萎的农作物、倒退的农业、各种星球上稀奇的矿产资源一定让你印象深刻,而地球化学正是这样一门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它是由地质学与化学、物理学相结合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地球化学和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已成为固体地球科学的三大支柱。地球化学的研究范围也从地球扩展到月球和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其理论和方法对矿产的寻找、评价和开发,对农业发展和环境科学等有重要意义。由于这门学科包含丰富的矿物学知识,很多同学毕业后都会从事矿产资源的探测和开发工作,同时也包括对珠宝玉石的鉴赏。

大气科学

地球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星际穿越》里肆虐的风沙和扬尘便是大气科学研究的领域。它是一门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这些现象的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学科。大气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特指地球表面的低层大气,以及和它相关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此外,大气科学还研究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大气,这个方向的毕业生大多在各级气象部门从事天气预报工作,或是在海军、空军从事气象工作,或是在学校和科研机构搞研究,抑或是在各级政府的防灾救灾部门工作。

空间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亦称作太空物理学,主要包括太阳大气物理学,日球层(行星际)物理学、磁层物理学、电离层物理学、电波传播及应用、高层人气(热层和中层)物理学、空间探测实验与技术、空间环境学、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学及日地关系学等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性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太阳系,特别是日地空间中的物理现象与规律,研究空间环境及其对人类空间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比如《星际穿越》里的探测器技术、对星际物质的研究都属于其范畴,同时也包括对在地表肆虐的大沙尘暴的研究。该方向的毕业生大多选择出国或在国内继续深造,励志科研的人数也较多,有的在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工作。

当前,人类已进入开发太空资源、开创空间产业的新时期,空间通讯和导航已广泛应用,空间材料和制药工程已开始诞生,空间发电系统也将运行,月球基地和行星开发将在下一世纪上半叶出现。由此可见,21世纪将是空间技术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新世纪,空间物理学人才将大有作为。

篇9:科学的奥秘作文

刚刚下过一阵雨,地面十分潮湿,蜗牛自然是多的数不胜数,捉起来也十分容易。于是,我挑了一个最大的,再从柜子里拿出一点盐,准备完毕!

实验开始了。我先把盐取出一小勺,连同蜗牛一起放到桌子上。这只蜗牛可能受到了过度的惊吓吧,把身子紧紧的缩到壳里,迟迟不肯出来。我愤愤的想:“等你出来了,我要你好看!”大约过了四五分钟,蜗牛可能以为大难过头了,从壳里悄悄的探出触角,左摇摇,右摸摸,确定安全后,放心地把它的小脑袋伸了出来。我冷笑一声:“嘿嘿,谁让你让我等那么久!?***吧!”说时迟,那时快,“刷”地一声,一滩盐如剑似的浇到了它的头上,疼痛使它急忙缩回了头,可早已为时过晚,触到盐的肉体已经化成了一堆稠黄色的液体,向外流淌着……而蜗牛呢,还在微微的蠕动,似乎在作垂死挣扎,此时的我真有些不忍心杀死它,但强烈的好奇心促使着,使我再下了第二次“狠手”……

蜗牛几乎已经被融化光了,只留下透明的空壳和一些深褐色的屎,惨不忍睹。

篇10:科学家成功的奥秘

什么带来科学事业的成功?

Intelligence. You need an innate talent in different forms to succeed as a scientist.

Problem Solving. Using well-established techniques in the appropriate way to find solutions.

Creativity. Original research means one needs to look beyond the current set of tools and develop new approaches to problems.

Vision. Discovering new problems and directions of research.

聪明。你需要一种先天的才华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科学家。这种天才表现在多个方面:

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正统的方法通过合适的途经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创造性。原创性的研究要求一个人的眼光要超越现有的工具,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好的视野。能够发现新问题和新的研究方向。

Hard work. Enough said.

玩命工作。这方面没有异议。

Luck. Working on the right problem at the right time. If you work long enough` the law of averages will catch up with you (for good or for bad).

好运气。在正确的时间工作在合适的问题上。久而久之,就会得到幸运的垂青。

Discipline. The discipline to focus on research for a period of time without getting distracted from other responsibilities or by the internet or other activities. Some people find it best to schedule time for research and hole themselves up somewhere to think about a problem.

自律。能够在一段时间专注于研究而不被其他“责任”所干扰,这种责任可能来自互联网或者其他活动(译者注:作者是一些委员会的委员 )。有的人发现最好是为研究工作单独开辟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把自己藏起来思考问题。

Commitment. Be willing to spend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time on a problem even if you keep running into dead ends.

矢志不渝。愿意花相当多的时间在某个问题上,即使可能走到死路也不后悔。

Training. Taking and working hard in classes. Having and taking advantage of a good advisor. Reading papers and textbooks. When you see a theorem in a paper try to prove it yourself first. Only then can you truly appreciate a proof and learn from it.

良好的训练。在学生阶段努力学习,拥有并“利用”好一个好的导师。阅读文献和教科书。当你看到一个定理时力图自己证明它,只有这样你才能很好地理解一个定理并从中受益。

Colleagues. Having co-authors, especially those that complement your talents, can help you do more than you could on your own. But just having good people to talk to, to bounce off proof ideas and discuss research directions can greatly help you find the right approach to a problem.

篇11:大班科学教案:磁铁的奥秘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感知磁铁的两极,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2、学习仔细观察磁性现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书探索的结果。

3、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环形磁铁每人两块(其中一块的两端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以表示不用的两极,使其成为彩色磁铁)。

2、各种形状的磁铁(也按极性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红色标志、蓝色标志、塑料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彩色环形磁铁,感知环形磁铁的两极,并初步了解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

1、每人拿一块彩色环形磁铁和好朋友的彩色环形磁铁碰一碰:红的与红的一面碰一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红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幼儿表述探索结果:红的与红的一面相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相碰,两块磁铁之间会相互排斥,红的与蓝的一面相碰,它们就会牢牢地吸在一起。

3、小结:环形磁铁有两极,当相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推力,而不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吸力。

二、利用彩色磁铁,感知所有的磁铁都有两极,并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1、用彩色环形磁铁与其他形状的磁铁碰一碰;不同形状的磁铁之间也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幼儿表述探索结果。

3、小结:所有的磁铁都有两极,并且相同的极相碰时会产生推力,不同的极相碰时会产生吸力。

三、根据磁性原理,找到磁铁的两极。

1、启发幼儿利用彩色环形磁铁,找出另一块环形磁铁的两极。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探索结果,在环形磁铁上分别贴上红色标志、蓝色标志。

3、讨论: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磁铁的两极?

四、让磁铁浮起来。

1、设置疑问:你能利用老师提供的塑料吸管让环形磁铁浮起来吗?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启发、暗示操作方法:把环形磁铁按S-N-N-S极性顺序串在塑料吸管上,磁铁就会浮起来,如图。

3、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结果:是什么原因使磁铁浮起来的?

五、观看磁悬浮列车图片、磁悬浮玩具等,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扩大幼儿的视野。注:

1、与磁性黑板配套使用的塑料圆形磁铁的后面就是一块小的环形磁铁,教师可以把它取下作为操作材料。

上一篇:大国崛起第一集观后感下一篇:教育见习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