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防疫论文

2024-05-18

学校卫生防疫论文(精选8篇)

篇1:学校卫生防疫论文

大连市第五十八中学卫生防疫制度

A、学校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学校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我校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组织,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固定专(兼)职疫情管理人员、消毒人员,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二、我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疫情管理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等为义务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和义务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在规定时限内,向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应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熟练掌握常见传染病诊断、报告、隔离消毒及疫情处理程序,切实增强传染病防治能力。

三、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城镇于2小时内,农村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城镇于6小时,农村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四、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

五、我校要进一步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对请假、缺课的学生要询问原因,注意追踪,确保对传染病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六、国家对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做好补种工作。

七、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开设健康教育课、设立宣传栏、举办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卫生部门要经常深入学校进行防病知识宣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八、学校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教室、宿舍

要经常通风,设置防蚊灭蝇设施。食堂要讲究卫生,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学生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九、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对那些玩忽职守,导致传染病疫情扩散流行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B、学校晨检制

为增强学校疾病预防与控制力度,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病的发生,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晨检制度。

1、在传染病流行时期,实行每日晨检,有情况者由班主任报告卫生室并报校领导,并按照传染病应急预案处理。

2、正常情况下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工作。(1)负责对学生因病缺勤情况进行追查和报告。

(2)发现学生身体不适,有发热症状(38度以上),要立即报告,班内人患有同样病状者,马上报告并通知其家长送医院就诊。

(3)学生患水痘、麻疹、风疹、腮腺炎等传染病必须回家隔离治疗,不得带病上课,直至病情痊愈方可来校上课。

(4)学生患有气管炎、胃肠炎等常见病、慢性病在发病时期,以学生身体健康为主,应劝其回家休息治疗,坚决不带病上课,以免贻误病情。

(5)每日询问和观察是否有学生生病,初步问明病状,并根据情况妥善安排好回政教处休息或送其就医,同时及时向学校医务室报告情况。C、学校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我校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一、加强疫情管理工作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2、指定校医为我校传染病报告人;

3、各班班主任(老师)发现有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上报学校;

4、建立疫情管理工作档案,配备传染病登记本,详细记录传染病发生、处理情况和疫情报告情况;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1、教导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各班因病缺课学生情况;

2、在学校中发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1例及以上,乙类及丙类传染病应按各有关规定及时向疾控中心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上报。

3、报告内容包括:学校名称、班级、学生姓名、病名、发病时间、隔离治疗情况、就诊医院及报告时间;

4、及时做好病人周边同学的预防保健及消毒隔离工作。D、学校传染病报告制度

1.学校建立校长负责制,成立预防传染病应急处理小组。2.学校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及岗位制度。

3.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

4.加强晨检,发现可疑病人或传染病疫情及时报告区教育局、区疾控中心

5.加强健康教育,对班主任进行医学培训,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向保健教师反映,避免造成传染病进一步的蔓延。

6.学校卫生室按规定定期消毒。

7.应急小组成员、志愿者及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处理。E、学生因病缺勤汇总报告制度

1、班主任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卫生老师(学校疫情报告人)。

2、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3、学生每天的晨检必须由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班主任应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4、在同一班级,一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F、学校卫生制度

为保证师生的身心健康,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制定学校卫生制度。

一、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

1、要保持正常合理的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积极锻炼,保证充分休息,吃好三餐,特别要吃好早、午餐,增强身体抵抗力。

2、讲究个人卫生,早晚刷牙,勤换衣物,勤洗手、洗澡,勤理发,勤剪甲。这里特别强调指甲是藏污纳垢的好地方,长指甲还是一把利器,一不小心就会伤了别人,今年已发生多起指甲伤人事件,提醒各位同学回去后检查自己的指甲剪好了没有,各班主任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3、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吸烟,不喝酒,不用公共毛巾,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但我发现还有个别同学很不讲卫生,垃圾随地扔,把教室门前的迎春花圃当垃圾桶,牛奶、豆浆或饮料喝不完就一路走一路倒,甚至从一楼一直滴到五、六楼,这是很缺德的。我们应该倡导“人人讲卫生,检起地上每一张纸”。

4、坚持自带饮水杯,常饮水,坚持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上好体锻课。

5、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拒绝毒品。

6、做好室内外卫生,保证教室、宿舍的空气流通。体质较弱者最好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性疾病。

二、学生如有发现下列症状应立即报告老师,并及时就诊。

1、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咳脓痰、痰中带血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简要隔离措施,如向卫生室老师要求提供一个口罩。

2、出现腹痛、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3、手脚、头皮、躯干出现水疱或疹子,皮肤搔痒;

4、眼睛红肿、流泪、怕光、分泌物增多;

5、曾被犬、猫及其他动物舔、咬伤,对声、光、风等敏感,出现“恐水怕风”现象;

6、其他自己感觉明显异常或身体不适。

三、出现疫情及时报告

1、学生在校内感到不适,应及时向班主任或校医报告,听从学校安排,不能隐瞒病情。

2、学生在家中患病,应及时就诊,学生家长应将学生病情通知老师。

3、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疫情或请假人数突然增多,及时报告校医,配合学校医务室做好预防传染病的工作。

篇2:学校卫生防疫论文

为了对全校师生身体健康负责、创建健康卫生校园、避免食物中毒等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制度。

1、每天早晨由各班打扫卫生包管区,做到地面无垃圾、无废纸、无其他污染物;

2、厕所每天打扫二次,冲洗数次;

3、走道、楼梯每天至少打扫一次;

4、垃圾筒每天消除一至二次;

5、餐具每天清洗、过水和消毒;

6、总务处、校医室和有关清洁工经常检查校园卫生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各班主任老师要加强学生的出入管理,禁止学生私自离校,每天清点学生人数,对旷课的学生,各班主任老师要了解其原因,掌握学生的去向,并认真做好晨检记录。

8、各班主任老师如果发现学生出现发热、皮疹,及呼吸道症状,应立即送往校医室诊治,不得私自让学生外出就诊,确实需要外出诊治者,应先同校医室人员联系。

9、各班主任老师的晨检记录要每天一次送往校医室,校医室人员负责监督、检查,对于未能及时完成晨检记录的班级,要说明原因并及时补上晨检记录。对于拒不完成晨检的班,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10、医务人员对来就诊的学生要做出正确的诊断,对于学生群体中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应予以合理治疗,对于出现高热、皮疹等症状的呼吸道传染病疑似病例,医务室要及时转入医院确诊,不得延误。

11、疑似病例一旦确诊,卫生所要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小组和卫生防疫部门,不得瞒报、漏报。

霞浦县民族中学

____年___月___日

学校卫生防疫制度篇2

为了更好地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预防和控制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制定以下卫生防疫制度:

一、学校卫生防疫工作由学校卫生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由校医执行。

二、做好师生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利用学生的健康教育课、卫生宣传栏、学校月报、广播、贴宣传画,教职工大会等多种途径,进行卫生知识、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大家逐渐了解卫生保健知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健康水平。

三、做好季节性传染病的预防工作,特别要做好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及处理工作。

四、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发现师生患传染病及可疑传染病时应及时报告县卫生防疫站和县教育局,并迅速隔离病人,对病人活动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五、全校师生发现传染病都有义务向有关部门报告,对在防治传染病工作中,特别是在突发重大疫情的防治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对知情不报,造成传染病扩散或故意造成传染病扩散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处理。

学校卫生防疫制度篇3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文化环境,特订本制度。

一、教学卫生:

1、保障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适当安排作业,尽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1~___年级学生应坚持做眼保健操,自觉课间休息。

3、教师应准时下课,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4、期中后要调整学生座位,矫正学生视力。

5、严格培养学生正确阅读坐姿、握笔、听讲的姿势。

二、环境卫生:

1、学校建立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建立卫生员队伍,每天一检查,每周一小结,一评比。

2、以班为单位,落实卫生地段,坚持每天三扫(早、午、晚)。教育学生养成文明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涂污墙壁,大便后要洗手,做到确保校园净化,天灰板无蛛丝灰尘,墙壁无脚印,地面无痰迹,桌椅无刀痕,厕所无臭味。

三、个人卫生:

1、要求学生仪容端庄大方,讲究衣着,头发卫生。

2、定期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检查,着重于衣着、头发、指甲的卫生,并进行卫生教育。

3、建立和健全学生卫生档案,卫生教师要及时做好卫生保健指导,结合各个不同季节特点,对常见病的预防进行教育。

4、认真做好预防近视宣传和教育工作。

篇3:中国学校卫生/儿少卫生发展

学生是一个正处于接受教育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共同生活在学校环境的特殊群体。由于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且人群相对高度聚集,因而学校极易发生传染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学校卫生的宗旨是保护、促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学校卫生的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 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学生常见病。学校卫生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卫生的发展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开始在学校开展一些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项目,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学校卫生工作始于20世纪初,百年来逐步建立了学校卫生管理、学校卫生政策、学校卫生工作、学校卫生学科、学校卫生标准、学校卫生监测、学校健康教育、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等体系。

1 学校卫生管理体系建设

1925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当时的北京市政府警察局在东城合办卫生事务所,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其中包括学校卫生。1929年2月,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组织了学校卫生委员会,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学校卫生的行政管理专门机构。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公共卫生局保健处设立学校卫生科,负责学校卫生管理工作。1990年6月4日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目前,已经形成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卫生与健康教育处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对学生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综合监督局公共卫生监督处负责对学校卫生工作监督管理”的学校卫生管理体系框架。

2 学校卫生政策体系建设

1929年学校卫生委员会颁布了《学生健康检查规则》,1935年又制定了《城市小学学校卫生沙眼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6日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就学生体检、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做出规定,并对学校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学校医务人员编配及职责做出具体规定,为我国学 校卫生工 作奠定了 基础。1951—1966年,教育部、卫生部等发布了《关于保护学生视力的通知》《关于试行中小学校保护学生视力暂行办法( 草案) 的联合通知》等10多项有关学校卫生的政令。1978年4月14日,教育部、国家体委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要求恢复或重新制定学校卫生规章制度,恢复学校卫生工作。教育部、卫生部分别于1979年和1980年联合颁布了《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草案) 》和《高等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草案)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和卫生部颁布《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学校卫生工作的任务、工作要求和管理分工等。1992年,卫生部、国家教委、全国爱卫会联合下发了《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1998年,卫生部、国家教委、全国爱卫会颁布了《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综合评价标准( 试行) 》。199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2007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指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但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一系列政策法规性文件构建了学校卫生工作的法规制度和政策框架,使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基本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也促进了学校卫生工作的规范化。

3 学校卫生工作体系建设

1953年,经政务院第167次政务会审议批准,在全国建立卫生防疫站,部分省市卫生防疫站建立了学校卫生科,由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学校卫生工作,全国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初具雏形。当时学校卫生工作重点是防治蛔虫、龋齿、沙眼、鼻炎和保护视力、听力等; 学校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也得以逐步开展,并在工作中逐渐完善了各级学校卫生工作。1979年5月在扬州举办的“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全面促进了学校卫生工作的恢复和发展。1979年辽宁省沈阳市率先成立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主要职责是开展中小学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卫生保健和常见病防治。1990年《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颁布为教育部门依法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奠定了基础。《条例》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经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以成立区域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截至2014年底,全国成立区域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所300多所。2002年各级卫生防疫站依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重新组建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设儿少卫生/学校卫生中心,部分省级及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设学校卫生科( 室) ,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监测指导; 各级卫生监督所下设学校卫生监督科( 室) ,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监督。目前,基本形成了以疾病预防控制、学校卫生监督、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专业技术人员及校医( 保健教师) 等组成的学校卫生工作体系。

4 学校卫生学科体系建设

1951年,北京医学院等部分医学院校卫生系设立学校卫生教研室,开展学校卫生理论研究,目前已有60多所医学院校开设了儿少卫生学科。1960年学校卫生学改为儿童少年卫生学,由叶恭绍教授主编的全国医学院校使用教材《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出版,标志着儿童少年卫生学科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截至目前已经出版了7版《儿童少年卫生学》。1982年,由国家科委批准在北京医学院成立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承担儿少卫生科学研究、技术指导、业务咨询和人员培训的任务,成为国家级儿少卫生专业研究咨询机构,搭建了学校卫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平台。儿童少年卫生学研究加强了从生物、心理、社会3个方面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的综合性研究,并结合国情特点,在深化各领域研究方面主动与相关学科开展协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研究水平,并唤起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进一步推动了儿童少年卫生学科的发展。1986年中华医学会儿少卫生专业委员会成立,1987年转为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任务是组织学术交流、普及科学知识。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教材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践指导、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的学校卫生学( 或儿童少年卫生学) 学科体系。

5 学校卫生标准体系建设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规定了学生每日上课、自习时间、睡眠时间; 1964年卫生部、教育部等下发的《中小学校保护学生视力暂行办法( 草案) 》,规定了教室采光系数、玻地比、课桌面人工照明等。这些指标的规定要求作为标准要素,成为学校卫生标准发展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进入了有计划的学校卫生标准研制阶段。1985年成立了第一届学校卫生标准分委会,并在南宁召开了“学校卫生标准研讨会”;1987年发布了《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 GB 7792 -1987) 和《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GB7793-1987) ,使学校卫生单项标准实现了从无到有;2005年在卫生部组织开展的《卫生标准体系建设》研究中,学校卫生标委会在分析学校卫生标准现状及标准发展趋势需求的基础上,依据1989年制订的“学校卫生标准体系”,通过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外国卫生标准体系的比较,提出了新的《学校卫生标准体系》,包括学校卫生专业基础标准,学校建筑设计及教学设施卫生标准,学校生活服务设施卫生标准,学校家具、教具及儿童少年用品卫生标准,教育过程卫生标准,儿童少年健康检查与管理规范,健康教育规程等7个方面。目前已经发布了31项学校卫生标准,其中国家标准24项,卫生行业标准7项,基本建成了学校卫生标准体系。

6 学校卫生监测体系建设

学校卫生监测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通过长期、系统、定时、定点地收集有关学生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掌握现状和规律,为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制定学生保健措施提供资料和依据;同时,也促进基层学校卫生工作的改善,加快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和提高。

6.1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于20世纪初,是在中国基督教医学会的组织下开展的,最早报告见于1910年的“中国学生的身体测量”。1922年我国学者王吉民报告了“中国婴孩体格之标准”。随后,许多学者陆续开展了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监测。197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组织实施,对北京等九城市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出生婴儿 ~ 22岁儿童青少年,样本量达27万余人,进行了身体形态等4项指标的测试,是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研究的第一次具有代表性的调研。1979年,国家体委、教育部及卫生部“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功能与素质调查研究”,涉及16个省份20多万7~25岁汉族大、中、小学生,进行了身体形态、功能及素质3个方面20项指标的测试,初步摸清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功能与素质现状,制定了代表性较强的身体形态、功能和素质的评价标准及各指标的正常范围。1985年以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共同组织了7次全国多民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涉及31个省份、27个民族、30多万7 ~ 22岁学生,检测项目包括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4个方面的24项指标,建立了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监测) 制度和体系。

6.2学生因病缺课监测20世纪70年代,在学校建立学校卫生档案中要求进行学生因病缺课登记; 80年代,建立学校监测点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报告制度,要求学校每学期将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上报卫生防疫站; 90年代,按照卫生部《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北京、上海、江苏、辽宁、浙江等省份的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软件的研究使用,在2009年“甲流”防控中发挥了作用。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学校症状监测系统预警传染病暴发的研究,上海市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等,为建设完善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系统提供了经验。

6.3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2005年和2008年,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领导、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牵头组织实施,开展了2次全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通过2005年和2008年2次调查,已经建立了我国较完整的“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致非故意伤害行为、致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成瘾行为、精神成瘾行为、各种易导致性传播疾病( 包括艾滋病) 和非意愿性妊娠的不安全性行为、不良饮食行为和缺乏体力活动行为七大类,为建立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学生生长方式及行为习惯监测体系提供基础。

6.4中小学卫生监督监测2013年和2014年,国家卫计委监督局和疾控局联合在部分省市开展中小学卫生监督监测,内容主要有学校传染病和常见病防控、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教室环境卫生、学校生活环境卫生等,为建立学校环境、教学卫生、生活设施等学校卫生监督监测体系提供基础。

7 学校健康教育逐步规范

1992年原国家教委、卫生部、全国爱卫会联合下发了《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1993年原国家教委下发了《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2个《基本要求》分别对不同学段的健康教育教学内容进行了规定。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上述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编写了相应的健康教育教材。2008年,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 》及新时期学校健康教育的需求,印发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目标、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实施途径及保障机制。

8 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

1951年8月6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确定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990年,国家教委、卫生部发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应积极做好近视、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病、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异常、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1992年,卫生部、国家教委、全国爱卫会发布《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 试行) 》,强调关注学生常见病防治,提出了全国学生贫血、龋齿与牙周疾病、营养不良、沙眼、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经过各地教育、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城乡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贫血患病率、肠道蠕虫感染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学生龋齿患病率仍较高。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城市男、女生,乡村男、女生7岁年龄组乳 牙龋齿患 病率分别 为55. 8%,57.5%,62.1%,62. 6%; 12岁年龄组恒牙龋齿患病率分别为19.8%,18.6%,18.6%,23.9%,学生龋齿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视力不良是青少年检出率最高的常见病,视力不良包括远视、近视、散光等各种屈光不正,其中近视占视力不良的85%以上。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7 ~ 12岁学生视 力不良检 出率为40.9%,13 ~ 15岁为67.3%,16 ~ 18岁为79.2%,19 ~ 22岁为84.7%( 城市84.1%,乡村85.3%) 。在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的同时,又出现低龄化倾向。

肥胖是因营养过剩、缺乏锻炼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体内脂肪过度蓄积。肥胖不但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而且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1985—2010年进行的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7 ~ 22岁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逐年增长,1985年大城市男女生超重检出率仅略高于1%,肥胖检出率在0.1% ~0.2%之间; 2010年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2%,13.8%,12.7%和8.6%。2005—2010年乡村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年平均增长速度已超过城市,乡村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应引起广泛重视。

9 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要求,应该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

2008至2013年,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猩红热、甲型肝炎是全国学生中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最多的传染病,占该年报告学生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87%以上。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风疹、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是全国学生中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最多的传染病,占该年报告学生丙类传染病总数的96%以上,其中流行性腮腺炎一直处于丙类传染病发病的首位。2012年学生中共报告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为539 663例,死亡数为184例,报告发病率为248. 43 / 10万,死亡率为0. 085 / 10万,病死率为0.034%。

篇4:学校卫生室管理

关键词:健康;学校卫生;卫生室

在健康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的时候,学校的卫生教育也成为教育的重点,学校的卫生室关系着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和学校的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也是每一位工作者的追求。学生身体健康是成长的大事,学校卫生室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而且是校园安全的一个方面。学校卫生室不仅仅担负着治疗学生基本疾病的责任,而且在疾病的防治、卫生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领导以卫生室为阵地,对学生的健康发展给予了重要的帮助。

第一章 卫生室的管理制度

1.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根据季节和学生生理特点,开展防治疾病的宣传。

2.及时发现和报告学生中的传染病情,指导有关教师控制疾病传染和扩散,对疫情点进行及时消毒。

3.及时处理食物中毒和意外伤害事故,需要送医院救治的给予护送。

4.做好食堂食品卫生的监管工作,每天至少抽查一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严格执行灭鼠药安全放置制度,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

6.加强师生饮用水供应卫生的监督、管理,督促有关人员及时清洗饮水设备,防止污染。

7.学校举办大型活动和学生春(秋)游活动,根据应急预案,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工作。

8.医务室建有不适应某种场合或活动的特异体质学生档案,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的汇总工作。

9.协助接种单位做好各类疫苗接种的宣传发动工作,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有无接种禁忌,及时反馈给接种单位;督促遗漏接补学生,通知家长进行补种疫苗。加强药品管理,严禁使用过期、霉、潮、变质、变色、沉淀浑浊的药品。

10.卫生室购买药品必须在卫生局指定的医药公司购买,不得直接跟厂方或药商购买,买药时要逐个进行检查,严禁有伪劣药品及不合格药品进入卫生室。

第二章 卫生室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

1.每期拟定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计划,期末进行总结,并定期向学校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情况。

2.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经常对师生员工进行卫生保健宣传教育,定期编辑卫生宣传板报,建立健全学校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制度,培养学生“五要”“六不”的个人卫生习惯。认真做好各项预防、接种和消毒工作。

3.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工作。

4.负责全校师生的健康保健工作。新生入学要进行健康检查并制作学生健康卡片。每学年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做到一人一卡,并按项目准确清楚地填写个人健康卡片,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完善保存资料。经常掌握学生疾病情况,分析患病原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年终写出综合汇报材料。

5.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工作,主动配合班主任指导学生做好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开展近视眼的防治工作。

6.做好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督工作,确保师生健康。

7.加强课间巡视,处理好师生各种偶发伤痛事件,必要时送医院治疗。

8.做好学校大型活动的保健工作。

9.协同班主任开设学校健康教育课,搜集整理开展健康教育课的资料和档案。

10.承办校领导及教导处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

11.制订工作计划,定期检查各班级健康教育以及卫生情况,并列入评比文明班级教育之一。

12.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

第三章 卫生室的要求

学生身体健康是成长的大事,学校领导以卫生室为阵地,对学生的健康发展给予了重要的帮助。卫生部门要加大卫生室的创建验收力度,制订严格的卫生室验收规范,并进行逐一检查,对软硬件、人员等方面要求达到标准。学校要保证人力投入,健全管理机构,保证硬件投入,优化基础设施,要定期检查学校为卫生室定期添加的药品与器材,确保日常治疗与应急的需要,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划分好班级卫生包管区,实行卫生包管责任制。认真搞好室内外卫生,加强检查督促。强化全体教师参与卫生管理的意识,贯彻每位教师“健康第一”的思想,让教师真正从学生的健康出发。医务人员每周一次下食堂和小卖部进行卫生检查和食堂卫生知识宣传,督促采购员不买无卫生许可证、无检疫证的肉类及食品。不使用、销售腐化变质食品。小卖部不许出售“三无”食品及过期食品,监督非食堂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食堂操作间,买回的蔬菜必须进行四步处理(选、洗、泡、切)再煮,杜绝各种传染病及投毒案、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5:学校卫生防疫自查报告

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就学校卫生工作要点和一些可能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全面的分析研究与及时布置安排,各部门各负其责,使学校卫生工作有了强大的支持力。认真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了《学校传染病报告制度》、《学生集体缺课报告制度》、《晨检制度》、《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管理规定》和《公共卫生事故突发应急预案》等。这一系列制度的实施,保证了学校各项卫生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强化健康意识。

1、健康教育课纳入课表正常运行,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授课认真,测试规范。

2、有计划性、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每学年至少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次。如:5月12日,组织召开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及教师的业务培训,为“手足口”病的防控与知识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年来没有学生感染“手足口”病。日常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家长会、板报等深入开展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等方面的宣传教育。结合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染病和夏季肠道传染病等特点,各班利用健康课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师生共同开展防病治病措施,有效预防了全体传染病疫情的发生。

3、少先队大中队主题活动,结合3月3日爱耳日,3月24 日防治结核病日,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在三月份学雷锋月中,学校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深入学校周边街道清扫马路,为校园周边的居民营造了一个洁净的卫生环境。

三、加强健康监督,积极开展疾病防治。

1、体检工作有条不紊,组织一年级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体检工作,认真做好学生疫苗查验及补种工作。做到准备充分,秩序井然,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汇总。

2、防治近视眼的工作持之以恒。上学年市眼科专家到我校开展了学生近视眼普查工作,向广大学生普及了防治近视眼知识。并给每位学生发了一份防治近视眼的`倡议书,家校结合共同防治近视眼。各科任教师督促学生做好眼保健操,端正读写姿势,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生长发育,身心健康。

四、加强卫生监督、搞好环境卫生,美化、净化育人环境。

1、在学校优秀年级组的评比活动中,深入开展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的检查、抽查工作,督促各年级各班切实抓好卫生工作。

2、深入开展养成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通过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讲卫生、讲文明的好习惯。组织红领巾值勤岗的学生每天检查评比各班室内外卫生。各班每周至少一次大扫除,清除校园卫生死角,及时消除病菌栖息地。各处室、各班、各功能室每天都基本能做到洁、净、美。

五、积极自查自纠,弥补不足

学校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学生用品的采购、贮存、消毒等环节进行检查,及时做好信息反馈。面向社会、家长做调查报告,寻找学校在卫生安全工作方面的漏洞,也防患于未然。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应试教育思想依然较为严重,轻视学校卫生工作的现象依然存在;

2、学校资金不足,卫生设施较少;

3、学生卫生行为习惯也存在不少问题;

七、整改措施

篇6:学校卫生防疫与体检制度

一、卫生防疫工作制度

1、认真按要求上好《健康课》,培养学生个人卫生习惯。

2、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卫生检查制度,学校体卫领导成员,每期进行一至二次全面个人卫生检查记载,每次检查后当周总结。

3、定期净化校园,实行分区到班,包干负责制,要求教室、厕所,每天打扫一次,公区每周两次大扫除,平时注重保洁工作,由值周教师和卫生监督岗每天三次检查并及时在小黑板上公布检查情况,由值周教师在周例会上公布各班的评比名次。

4、做好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定期配合防疫部门给学生服预防药,打预防针;每期组织学生吃百草药(大锅药)一至二次。

5、聘请1——2名卫生防疫站医生为学校兼职卫生教师,定期进行预防疾病、卫生知识等的专题讲座。

6、坚持晨检晨报制度,因病缺课登记,就诊登记,返乡,民工子女登记排查、疫情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

7、重点检查学生食堂、服务部和住校宿舍的卫生,要求做到常消毒,每周有检查记载,保证饮食卫生,严防疫病传染。

8、督促后勤制定好伙食团、服务部的管理制度。

二、体检制度

1、建立健全学生体育卫生档案,做好学生健康卡、服药、注射名册等资料的收集整理。

2、每学年组织学生一次体检,做好记录,及时把体检情况进行总结,把体检中发现的病况及时告知学生或家长,指导其及时就诊。

篇7:学校卫生防疫应急预案(模板)

根据学校教育“安全健康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真正把维护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做好学校卫生安全工作,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学校本着从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出发,在加强常规卫生管理和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的同时,特制定以下校园卫生防疫应急措施:

一、校园卫生防疫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校内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或食物中毒事故,领导小组成员应该立即就位。由组长统一指挥,组员紧密配合,保证信息联络畅通,人员救治及时。

长:xxx

成员:xxx

xxx

各班主任

二、学校食物中毒应急救治工作预案

为了保障我校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及相关规定,以便及时、正确、高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把中毒事件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校应急防治预案。

1、建立食物中毒预案报告

本校教师和学生如发现短时间内出现多例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的病人时,立即向学校行政值日报告。学校行政接报后立即汇报镇、局有关领导,并赶赴现场指挥、协调事件的处理。与此同时按有关规定上报镇、区疾病控制中心。

2、食物中毒人员的救治

出现师生食物中毒状况要及时拨打电话“120”,或把病人就近送往医院,同时把事件向学校领导进行汇报,做好检查和处理工作,防止更多的师生中毒。

3、协助调查,采取相应措施

中毒事件发生后,学校要主动协助卫生防疫人员及时向中毒人员了解就餐场所、就餐人数、所食食品、发病人数及所出现的症状,现场检查就餐场所的卫生状况,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办理情况,分析中毒原因及可能造成中毒的食品,封存现场及可疑食品,追查食品及原料的来源,追缴售出的可疑食品,对病人的吐泻物及可疑食品进行采样,送上级卫生部门检验。

4、善后处理

学校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中毒人员的安抚工作,待上级部门的检验报告出来以后,确定责任。如事件涉及刑律,则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5、总结报告

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后,学校应对事件的发生、经过、后果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自觉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与完善,强化管理,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向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三、传染病报告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文件要求,制定本报告制度:

1、报告人

班主任负责本班的疫情报告工作,学校疫情报告人为沈国芬。

2、报告种类

(1)法定传染病: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2)新发传染病和其他相关文件要求报告的传染病。

3、报告流程

班主任发现传染病疫情及时报告给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由学校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反映,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4、报告内容

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开始流行的时间、地点、感染人数、主要症状、卫生医疗机构的初步诊断等。同时要做好相关记录。

5、疫情跟踪及处理

在获知传染病疫情后,应详细了解情况,在积极协助卫生等有关部门对师生进行救治的同时,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对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原因进行调查,及时追踪了解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并应将相关情况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四、预防流行性疾病、传染病措施

1、消除传染源

(1)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要结合不同季节传染病流行情况,加强晨检,加强缺课原因调查,及时发现传染病人。

(2)加强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准确、无遗漏地报告疫情。一旦发现传染病要立即以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上级部门和有关医疗卫生部门报告。

(3)早期隔离、早期治疗。一旦发现急性传染病人,应立即隔离并与家长取得联系,根据病种和病情,确定住院或在家隔离治疗。对学校中的炊事员、食堂人员、教师中的急性传染病患者更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1)对传染病人所污染的教室、宿舍、厕所及所用过的物品等进行消毒。

(2)要建立必要的卫生制度,加强经常性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清洁卫生扫除,保持环境卫生,消灭蚊蝇等孽生地;加强饮食、饮水、厕所、粪便的卫生管理。

(3)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如洗手水龙头、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3、提高易感者的免疫能力

(1)要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必要的营养供给,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保证睡眠,避免学习负担过重,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

(2)要按照传染病流行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各种预防接种,提高对各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XX学校

篇8:学校卫生防疫论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选定的10所农村中小学 (中心小学4所, 初级中学6所) 和所在地卫生部门管理与服务人员中选定80人进行深入访谈。其中饮水安全、环境卫生关注点每校访谈学校领导、卫生管理人员和教师各1人 (计30人) ;卫生知识和健康教育关注点每校访谈教师和学生各1人 (计20人) ;预防农村学校传染病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注点访谈调查学校所在地卫生部门管理和卫生服务人员各2名 (计40人) 。

1.2 研究方法[1]

运用定性研究个人深入访谈法, 按事先拟好的开放性问题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内容包括访谈对象对饮水安全、环境卫生、学校卫生防病的关注重点和看法, 对卫生知识和健康教育的需求, 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议和措施。访谈结束后立即进行整理, 分析条目, 归纳出被访谈者对该条目做出的所有答案, 形成结果报告。

1.3 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省级方案和调查提纲并先行模拟调查, 对所有访谈员进行定性访谈知识、方法、技巧的培训, 随时整理访谈笔记。同时成立质量控制组负责现场督导与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饮水安全与环境卫生的关注点及看法

对4所中心小学、6所初级中学30名 (学校领导、卫生管理人员、教师各10名) 访谈对象进行访谈, 有73.33% (9名领导、6名卫生管理人员、7名教师) 的受访者认为学校饮水安全存在隐患。认为存在隐患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到位, 导致供水设施不足 (大部分分散式供水) , 水源保护措施简单, 饮水消毒措施的落实和定期水质检测存在较多困难 (尤其是分散式供水持续消毒缺乏技术运行) 等。有较多 (70%) 的受访者提出要加大投入, 加快小型集中式供水建设, 并建立相应的设施维护、饮用水消毒管理和水质定期检测制度。亦有部分 (10%) 受访者提出有偿提供安全合格的纯净水供学校师生饮用等措施。大部分 (70%) 受访者认为厕所的卫生问题, 主要是农村学校现有厕所以不渗漏旱厕为主, 臭气强, 苍蝇多, 又未进行无害化处理, 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亦有个别受访者认为厕所选址不当 (如离水源太近或在上口) , 某些厕所太陈旧等。几乎所有 (93.33%) 的受访者都提出要建设标准化水冲式卫生厕所, 对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亦有建议加强厕所卫生管理, 指定专人负责厕所卫生等。部分 (23.33%) 受访者认为学校周边村民家禽家畜的放养对学校周边环境卫生造成较大影响, 亦有周边村民长期在校园周边倒垃圾 (形成校边垃圾堆放处) , 影响污水排放, 散发臭气, 并形成病虫害的孳生场所等, 要求当地政府妥善解决。

2.2 卫生知识和健康教育的关注点和看法

对10名教师和10名学生进行访谈, 所有受访师生都认为各校对健康教育师资均有需求。大部分 (70%) 受访者坦言, 由于健康教育师资的短缺和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未正常开设健康教育课, 认为边远山区中小学生多为住校留守儿童 (父母在外打工) , 尤其是处于生理特征发育期的女生, 获取健教知识渠道有限, 更需要学校开设卫生知识和健康教育课, 并要求每周开设1节课程。教学重点应为青春期心理、生理卫生, 卫生常识, 常见疾病的预防,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法等, 并注重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2.3 农村学校预防传染病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注点和看法

对当地卫生部门20名管理人员和20名卫生服务人员进行访谈, 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学校卫生防病的意识和重视程度上。大多数 (82.50%) 受访者认为学校相应的机构、制度还很不健全, 晨检、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等相关制度和健康教育计划还未得到很好的落实,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部门协作联控运作机制还不太顺畅。亦有提出学生卫生习惯不良、学校卫生基础条件差、食堂不符合卫生要求等问题。大部分 (85%) 受访者认为要建立教育和卫生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强化对学校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提高其卫生防病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加大督导力度, 落实晨检、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和健康教育等相关措施, 以增强对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亦有受访者提出要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加强学校饮食、饮水卫生管理等措施。

3 讨论

本次访谈对象涉及农村学校不同层面的人群和当地卫生部门管理与服务人员, 通过调查不仅基本了解了他们对学校卫生的基本看法和关注重点, 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查, 激发了教育卫生两个系统基层单位不同层面人员对学校卫生工作及其卫生防病事业的思考, 对共同面对并抓好农村学校卫生工作, 防患和处置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建立常规化协调运作机制都是非常有益的。

本次访谈表明, 学校饮水安全、厕所及校园周边环境卫生均是被访者的关注重点, 归结起来主要是投入不足而导致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不到位的问题, 并且已经形成农村中小学校的一种通病。据了解, 本地教学经费系按在校学生数拨付, 小学每年每生300元, 中学每年每生500元, 农村学校仅靠这点经费维持学校正常运转, 学生数少的学校更是捉襟见肘, 更不用说要拿出钱来进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为此, 政府必须加大农村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尽快拨发专项经费, 建设一批农村学校小型集中式供水系统和标准化水冲式卫生厕所, 并将此项工作列入民生工程进行考核, 使农村学校的卫生面貌尽快改观。一些受访者提出要当地政府妥善解决好校园周边卫生环境的问题, 这一问题在某些地方还是个老大难, 为此, 笔者认为应制定一个全国性或地方性的校园周边卫生环境方面的法规, 实现以法管事, 以法管人。

本次受访的20名师生均认为各校对健康教育师资都有需求, 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其实国家早就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大纲, 而现实中应试教育升学率的影响, 往往以语、数、英等科目替代健康教育课程, 加上健康教育师资的短缺, 更未将健康教育摆到议事日程。建议医学大专院校尽快开设学校健康教育专业, 专门培养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以适应广大农村教学所需。

学校卫生防病意识和重视程度如何, 关系到学校卫生工作能否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传染病的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卫生部门受访者从晨检、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等制度和健康教育计划落实欠佳等方面的客观事实, 具体反映学校卫生防病意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从卫生部门的角度, 剖析了农村学校在主观方面的差距。本次对学校相关人员访谈的情况亦不难看出, 受访者从客观上分析问题较多, 从主观上查找原因较少, 说明责任意识确实不是很强, 所以, 必须尽快加以提高, 强化管理, 科学规范实施学校卫生工作, 否则, 再好的硬件设施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目的 了解瑞金市农村中小学校师生与卫生管理相关人员对学校卫生的关注重点, 找出薄弱环节, 采取相应措施。方法 运用定性研究个人深入访谈法, 从选定的10所农村中小学和所在地卫生部门管理和服务人员中选定80人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学校饮水安全、厕所、校园周边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防病意识与重视程度均是被访者的关注重点, 认为各校对健康教育师资都有需求。结论 必须加大农村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 强化学校卫生防病意识和学校卫生工作的科学管理。

关键词:学校卫生,关注重点,访谈

参考文献

上一篇:金融扶贫干部工作总结下一篇:看《2012》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