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检查制度

2024-05-06

班级检查制度(精选9篇)

篇1:班级检查制度

班级检查制度七十六条

教室:

1、在班级里大声喧哗者—1分;

2、在班级里进行体育活动者—2分;

3、在班里吃零食者—5分;

4、在班里打闹、说脏话者—5;

5、在桌子上乱刻、乱画者—1分;

6、乱扔粉笔头者—5分;

7、破坏班级建设者—2分并双倍价钱赔偿;

8、教室地面有垃圾,每块地板砖—1分;

9、桌面乱或书橱乱的每项—2分;

10、随地乱扔垃圾的—5分;

11、桌凳摆放不整齐的—5分;

12、班内衣服摆放不整齐—5分;

13、组内卫生不合格的—5分;

14、扫除用具摆放不整齐的—5分;

15、教室墙壁有刻画涂抹的—5分并负责清除干净;

16、班级中个人负责的区域不干净的—1分; 宿舍:

1、不按时起床按时就寝的—5分;

2、往宿舍带或吃零食—10分;

3、在宿舍大声喧哗打闹—10分;

4、打扰他人休息的—5分;

5、到时间晚回宿舍—5分;

6、被子摆放不整齐—5分;

7、床单苫单不平、不干净—5分;

8、宿舍地面有垃圾—5分;

9、洗漱用品、扫除用具、暖壶等摆放不整齐—5分;

10、不及时倒垃圾的—5分; 两操三餐:

1、早操口号不响亮—1分;

2、站队集合不迅速—3分;

3、集合时不遵守纪律、说话打闹—5分;

4、就餐时乱说话的—5分;

5、三餐站队不迅速—3分;

6、饭后不收拾餐桌—5分;

7、就餐时不拿餐具—2分;

8、就餐时不喊口号,队伍不整齐—3分; 课堂:

1、上课看课外书、乱串座的—5分;

2、上课传纸条—3分;

3、上课吃零食—10分;

4、上课不认真听讲、窃窃私语、搞小动作—5分;

5、上课起立问好声音不洪亮—2分;

6、上课随意在教室走动,下座去拿书—5分;

7、上课不认真学习,随意抬头观望的—5分;

8、自习时做与学习无关的事—10分;

9、课上坐姿不端正—5分;

10、站着听课时不跨立的—2分;

11、笔掉在地上发出声响的—3分;

12、上课时课桌上有与本科无关的书籍的—2分;

13、课桌上有笔袋或笔盒的—3分;

14、不使用水笔写字,上课笑的—2分;

15、上课翘二郎腿、抖腿的—2分;

16、抄袭作业—20分;

17、展示时不认真听讲不看黑板的—3分;

18、展示时临场不上台的—5分;

19、展示时抄题超时的—3分;

20、展示时声音不洪亮,不严肃的—4分;

21、展示时掉粉笔头的—2分;

22、质朴错误的—2分;

23、板书字迹不清晰—3分;

24、板书分配不合理—3分;

25、板书出现错误—3分; 课间:

1、课后不及时擦黑板—2分;

2、课间在班级大声喧哗,打闹—5分;

3、参与外班打架—10分;

4、携带管制刀具、手机、MP3、打火机、烟等违禁物品—10分;

5、看黄色书刊、谈论不健康话题—20分;

6、看网络小说—10分; 其它:

1、不按时写班级资料—5分;

2、被学校通报—20分;

3、被学校减分—10分;

4、往校服上乱涂乱画—10分;

5、不穿校服—2分;

6、不服从管理—10分;

7、不认真值日—5分;

8、责任区值日不合格,被通知去打扫责任区—10分;

9、与异性同学交往—20分;

10、晚间单独上厕所—5分;

11、如有其它情况,一律按学校处理意见处理。

篇2:班级检查制度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与社会相适应的个人综合素质。生活作息方面就是其中之一。宿舍作为我们生活起居及闲余时间的主要学习场所,更要有一套完整详细的制度。为此,我们制定了宿舍检查制度。

首先是成立宿舍检查小组,由班长为组长,两位生活委员为副组长,成员另由三名同学组成。检查记录由班长及两位生活委员做好后,定期交给班主任检查。

具体检查方式如下:

一.检查时间:每天晚上十点五十分,在熄灯之前做好检查工作。

二.检查内容:1.是否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准时熄灯。

2.是否有晚归,夜不归宿的现象。

3.是否存在宿舍卫生环境脏;乱;差。

4.是否有打牌,玩游戏的现象。

5.是否有违章用电的情况。

6.是否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7.是否有在宿舍内抽烟的现象。

三.检查人员:周一,段作伟和孙大桥。

周二,王志龙和孙志冬。

周三,赵一亮和卞兆海。

周四,段作伟和孙大桥。

周五,王志龙和孙志冬。

周六,赵一亮和卞兆海。

周日,段作伟和孙大桥。

其次是同学们必须要配合宿舍检查小组的相关检查工作,如果出现宿舍内部成员之间,或宿舍之间矛盾的,要及时向宿舍检查小组汇报。宿舍中一般不出现他人留宿的情况(若有非本宿舍成员要在宿舍留宿需向小组汇报,并在楼管会做好相关记录)。

篇3:中国古代新闻检查制度综述

关键词:古代新闻检查制度,历史综述,特征

新闻检查制度是指国家对报纸杂志、影视、广播电台等新闻传播媒介进行检查的制度。它有固定的程序、方式、范围和标准。新闻检查制度通常有预防制和追惩制两种。所谓预防制, 又称事先审查, 指的是新闻必须经国家新闻检查机关批准后, 方可向民众传播;追惩制, 又称事后追究, 指新闻传播前无须检查, 事后若发现有违法行为, 再追究其法律责任。

新闻检查制度并不完全等同于言论控制。对于言论的控制, 历史上早有记载。但那些被控制的言论不一定就是新闻, 也没有形成一种制度。新闻检查作为一种制度正式确立下来, 首先, 有赖于报纸尤其是官报的发达。当整个社会的新闻传播形成一个网络时, 政府对新闻的控制就会显得非常迫切, 也就为新闻检查制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其次, 有赖于中央官报发布制度的完善。只有当封建中央政府控制了官报的发布权, 使官报发布有一套固定的程序, 新闻检查作为一种制度才得以建立。因此, 可以说, 新闻检查制度是言论控制的一种手段, 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衍生物。

本文所指的“古代”, 主要包括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一般认为, 我国的新闻检查制度始于宋代的“定本制度”。古代的新闻检查制度均以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为目的。在宋代, 邸报刊布甚广, 封建统治者为了控制报纸的内容, 规定进奏院必须将编好的邸报呈送枢密院审查, 审查通过后的样本称为“定本”, 所有邸报的内容均以“定本”为准。随后, 在明清两朝也有类似的做法。

一、古代新闻检查制度概述

(一) 宋代定本制度的出现:新闻检查走向制度化

在宋代, 报纸有了进一步发展, 开始出现了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的官报。负责发行这一官报的机构是进奏院。宋初沿袭唐制, 各州在京城设有进奏院, 各自编发进奏状。在结束五代十国割据局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宋王朝, 一开始就致力于强化中央集权, 所以对沟通中央与地方的进奏院必然要加以控制。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 朝廷在收回藩镇军、政、财诸权的同时, 也将进奏院的管理权归于中央。太宗太平兴国六年 (981年) , 对各州自置的进奏院进行整顿, 设“都进奏院”于大内侧近, 进奏官由朝廷统一任命, 各授铜朱印一纽, 每人兼三四州, 并以京官为进奏院兼官, 由“给事中”直接管辖, 从而将进奏院完全置于中央的控制之下。由此, 进奏院和进奏官从代表地方当局的立场和利益转而代表中央政府的立场和利益。

进奏院改组后, 其基本工作任务仍然是转递与发抄官方文书, 但邸报发布制度跟以前有所不同。以前是由地方诸州设在中央的进奏院和进奏官自行发报, 没有统一的章程。公元981年后, 邸报在朝廷的直接管理下统一发布, 权威性大大加强。在编发的方法与程序上, 也与过去不同:以往是各地方当局的进奏院与进奏官自行收集材料, 自行编发, 改组后却要经过枢密院审核, 甚至由枢密院官员 (后为门下省官员) 编定, 进奏院与进奏官员负责提供材料与发抄。这表明“进奏院状”的编辑权发生了转移, 开始向中央集权集中。 (1)

由于印刷术的提高, 邸报能够大量复制, 逐级传播到各级政府组织及民间社会, 使读者面越来越广泛。邸报如此流行, 新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统治者不断加强对新闻的控制, 便成为必然的事情。

为了加强对邸报内容的控制, 使之能维护封建王朝的利益, 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 (公元999年) 起, 开始实行定本制度。具体做法是:进奏院要将编好的邸报稿样呈送枢密院审查, 审查通过后的样本称为“定本”, 进奏院向地方发布的消息, 即以“定本”为准, 不得擅自增减。“进奏院朝报, 非定本事辄传报者, 令尚书省检令已降指挥, 别行措置, 约束取旨。” (2) 此后, 这一制度曾两度取消, 一次在神宗熙宁四年 (公元1071年) 王安石变法时, 曾实行由枢密院官员抽检的办法, 一次在高宗绍兴二十六年 (公元1156年) , 但都在不久后恢复。到南宋时, 改由“门下后省编定”, 由“门下后省”长官之一的“给事中”“判报”后, “方行下都进奏院, 报行天下”。 (3) 这种制度一直实施到南宋末年。一般认为直到嘉定以后, “定本”才真正废除, 而这时的官报已不受重视了。 (4)

定本制度是宋王朝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制定与执行, 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 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 使邸报能更好地贯彻皇帝和当权派宰相们的宣传意图。定本制度的出现, 标志着国家对于新闻的控制迈向正规化、制度化。

(二) 元明清新闻检查制度的传承

蒙古贵族统治下的元朝, 崇尚武力, 多不习汉文, 所以, 它不存在由中枢部门统一发布的汉文官方报纸。元朝中断了两宋时期确立的邸报发布制度, 因此也就不能建立像定本制度这样严密的新闻检查制度。尽管元朝对言论的控制非常严格, 但是, 由于它没有官报发布制度, 因此对新闻的检查是不能形成制度的。

到了明朝, 又恢复了宋朝的传报制度。明朝不设进奏院, 而是设通政司掌管内外奏章, 同时主办中央级官报。各省在京师设置提塘官, 并各自成立报房, 专事邸报的抄发工作, 把抄写好的报纸通过驿传向地方发送。明朝的邸报简化了宋以前从抄发到传递的若干中间环节, 避免了脱离“定本”情况的出现, 使各级官吏能及时了解朝廷动态, 更鲜明地体现了中央政府公报的性质。传报制度更加严密, 直接导致了对新闻的检查愈加严厉。

明朝对邸报的控制, 主要抓抄传这一环节。由于臣僚奏章在邸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所以控制了这个环节也就基本上控制了邸报的内容。和宋朝不同, 在明朝邸报的传报活动中没有给事判报、枢密院审查那些环节, 也没有“定本”制度, 大权集中于皇帝。一般章奏, 只要皇帝认可, 批了红, 不涉及机密, 就可由邸报抄传。明朝各个时期对新闻控制的宽严程度有所不同, 但总体而言, 邸报稿件的抄传活动, 是一直受到严厉限禁的。这导致的结果是, 许多章奏不能发抄, 广大依靠邸报获知朝政和国家大事的官员们耳目闭塞, 信息不灵。由此可见, 明朝的新闻检查制度与宋朝是一脉相承的, 都对邸报予以严格的控制, 其目的都是为了强化中央专制统治。

清前期的制度大体沿袭明朝, 因此, 明朝的官报形式在清朝得到了延续。为加强皇帝的专权, 清朝的传报制度比以前更为严格。具体地说, 清代封建官报的发行方式经由通政使司、六科、提塘等三个环节。通政使司是收受臣僚题奏的机关, 据《清史稿·职官志》记载, 其职责是:“掌受各省题本, 校阅送阅”。报刊发的大量章奏就来源于此。六科是吏、户、礼、兵、刑、工六科, 主要任务是负责谕旨和章奏的发抄工作。提塘主要负责官报的抄传发行工作, 六科发抄的明降谕旨和应发章奏, 是由各省驻京提塘官抄录传送到地方的。

在官报发行的过程中, 每一个环节都是受到严密控制的。例如, 在通政使司中, 担任通政使的官员特别是其中的满员, 历来是皇帝宠信的大臣。中央通过对人员的任命, 进而对奏章的审阅工作加以控制。对于六科, 顺治十七年制颁的六科规则中, 就有“严发抄日期以慎关防”、“细阅本章以审抄参”、“稽察邸报以防虚伪”等规条。在官报的抄传发行中, 谕旨和臣僚奏章, 哪些应抄发、哪些不应抄发, 往往由皇帝作最后决定。清初的几个皇帝都十分重视邸报抄传这一环节, 能够批红下阁, 经过六科、提塘以邸报形式抄传出去的臣僚章奏, 只占全部章奏的三分之一左右。 (5) 以上, 我们分析了清朝前期对官报发行程序、内容的控制, 从中可以看出, 清朝前期有一套严密的新闻检查制度, 它渗透在报纸抄写传送的每一个环节。清朝的邸报、京报曾经一度辉煌, 为朝野人士所倚重, 但没多久便逐渐趋于没落, 究其原因, 很大程度上在于官方对这类报纸控制过严, 不能满足社会上日益增长的信息方面的需求。

长期以来清代并无专门的控制新闻出版权的法律、法规, 《大清律例》中刑律“盗贼”类的“造妖书妖言”一条是清政府用来处理有关报纸案件以及迫害民间出版物和办报人的主要法律依据。“造妖书妖言”被视之为“其恶已极, 其罪至大”的“十恶”之一。该条规定:“凡造谶纬妖书妖言, 及传用惑众者, 皆斩。”“各省抄房, 在京探听事件, 捏造言语, 录报各处者, 系官革职, 军民杖一百, 流三千里。” (6) 到了清末, 清政府颁布了五个新闻法规, 表面上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言论出版自由, 而实际上, 新闻检查制度依然存在。

(三) 清末新闻检查制度的发展

清末, 清政府在推行“新政”的进程中, 首次制定颁布了五个近代意义上的新闻法规, 即《大清印刷物专律》 (1906年7月) 、《报章应守规则》9条 (1906年10月) 、《报馆暂行条规》10条 (1907年9月) 、《大清报律》 (1908年3月) 和《钦定报律》 (1911年1月) 。清末报律的制定与国家社会的变革进程及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它表面上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言论出版自由, 而实际上是清政府用来控制报馆、保证其变法政策得到贯彻和推行的工具。在这些报律的背后, 新闻检查制度依然存在。

作为我国近代第一部新闻出版法, 《大清印刷物专律》对报刊的注册、审批、出版等都作出严格的规定。其对言论、出版自由方面的限制表现为:第一, 实行注册登记制度, 凡印刷物及新闻记载均须向所在地巡警衙门呈请, 报交京师印刷总局注册;第二, 专门规定了“讪谤”条款, 凡有“令人阅之有怨恨或悔谩, 或加暴行于皇帝族或政府, 或煽动愚民违背典章图制”者, 须科以十年以下的监禁或5000银元以下的罚款等;第三, 法律赋予各级地方行政长官以很大的司法权, 规定他们有权管理对印刷物的指控, 逮捕被告, 随意封闭印刷所。 (7) 其他四个报律以此为典范, 在限制言论、出版自由方面均有详细规定。由巡警部门拟订的《报章应守规则》第9条规定:新开报馆必须经过报馆所同意;严禁刊载“诋毁朝廷”、“妄议朝廷”、“妨害治安”、“败坏风俗”和涉及“内政外交秘密的文字”。 (8) 1907年清政府拟订《报馆暂行条规》, “查现今风气渐开, 京外报馆, 日见增益。……而挟私攻奸, 籍端诋毁, 甚或煽动异议, 摇惑人心者, 亦在所不免。京城为根本重地, 报章论说, 动中外瞻听, 稽查约束, 刻不容缓”, 其内容与《报章应守规则》相似, 但把《大清印刷物专律》规定的注册登记制度变为更加严厉的呈报批准制度, 即“除已开报馆之外, 凡欲开设者, 皆须来所呈报批准后, 再行开设”。 (9)

1908年3月颁布的《大清律例》是以前所颁报律的内容全貌, 与以前相比, 在钳制报界、控制舆论方面更为严厉:第一, 呈送检查时限提前, “每日发行之报纸, 应于发行前1日晚12点钟以前, 其月报、旬报、星期报等类均应于发行前1日中午12点钟以前, 送由该馆巡警官署或地方官署随时查核, 按律办理。” (10) 第二, 禁载内容限制加宽, “凡谕旨章奏未经阁钞官报公布者, 报纸不得揭载。”第三, 对报馆的惩罚加重, 从第22条至26条充斥着发行人、编辑人、印刷人连带责任的规定。如报馆揭载诋毁宫廷之语、淆乱政体之语、扰害公民之语, 科发、编、印人6月以上2年以下之监禁附加20元以上200元以下之罚金, 报纸永远禁止发行。其情节较重者, 乃照刑律治罚。 (11)

由此可见, 清末颁布的几个报律表现出对言论、出版自由的控制逐步强化的趋势, 晚清的新闻制度由最初的呈报制向特准制, 最后向保押金制加事前检查制过渡。 (12)

二、古代新闻检查制度的特征

以上简要概括了宋、元、明和清代新闻检查制度的概况。可以看出, 这几个朝代的新闻检查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自宋代定本制度产生后, 新闻检查就迈向了制度化。此后, 虽然在元朝曾一度中断这一制度, 但其对言论的控制依然是相当严厉的。明清两朝恢复了宋朝的邸报发报制度, 从而使得新闻检查制度得以延续并加以完善。综合起来, 古代的新闻检查制度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 以邸报发布制度的建立为基础, 且集中在对邸报内容的检查上有了固定出版的报纸, 才能为固定检查报纸这个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例如, 在宋朝, 建立起在封建政府中央部门管理下发行报纸的制度之后, 定本制度就应运而生了, 使得对报纸的检查制度化。而在元朝, 由于中断了两宋时期确立的邸报发行制度, 新闻检查制度就建立不起来了。

第二, 皆为事前审查制度邸报的内容必须事先通过中枢部门的检查与审定才能发布, 任何危及统治者利益的言语必须删去。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新闻检查, 没有任何掩饰。例如宋朝, 设立了“检正官”、“检详官”等专门的官员从事新闻检查工作。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决定发报稿件的取舍, 有时皇帝本人也参与这项工作, 对有些稿件进行删节和修改。

第三, 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这是古代新闻检查制度的根本目的所在。新闻检查制度使得传播必须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 一切为封建统治者服务。邸报要绝对服从于皇权和中央集权体制, 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与政治价值, 任何对此的批判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与压制。因此, 古代的新闻检查制度有利于维护历代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和专制皇权体制的大一统局面, 有利于帝制的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以及形成共识, 从而强化现存的统治秩序, 为封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某种基础性作用。

古代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定新闻检查的范围、程序等等, 通常, 皇帝的命令就是标准。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所说的“新闻”, 并不是现代意义的新闻, 它只是对一些臣僚奏章的抄传, 其时效性并不高。一直到了近代, 随着西方的入侵, 传教士和国人兴起了办报浪潮, 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报纸。随后, 晚清政府颁布了五个新闻法规, 表面上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言论出版自由, 使新闻检查制度在法律的掩饰下继续存在着, 这是跟古代新闻检查制度最大的不同之处。

参考文献

(1) 吴军明:《从进奏院状到定本制度:传播制度的创新》,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4-5, P.139

(2) 《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之四五》, 北京:中华书局, 1957

(3) 转引自郎国华:《宋代的新闻控制现象浅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2, P.76

(4) 李瞻主编:《中国新闻史》, 台北:台湾学生书局, 1979:P.5~8

(5) 方汉奇、张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第二版)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8) :P.33

(6)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三联书店, 1955:P.322

(7) 《大清印刷物专律》, 《时报》, 丙午6-25-26“要件栏”

(8) 《本馆接巡警部颁布报律9条专电及当时各大报刊》, 《申报》, 1906-10-13

(9) 春杨:《清末报律与言论、出版自由》, 《理论法学》, 2000 (3) :P.17

(10) (11) 《宪政编查馆考核报律内容及当时各大报刊》, 《申报》, 1908-3-23

篇4:班级责任制度与班级管理效率

关键词: 初中班级管理 责任制度 要点

初中班级管理琐事多,若班主任事事亲力亲为,必会导致效率低下。初中学生在身心两方面都有所成长,足以成为教师管理班级的助手。笔者认真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方法,结合本班学情,在班级内部确立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责任制度。魏书生在《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一文中,将班级管理经验总结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笔者所建立的班级责任制度包括以下要点。

一、培养优秀的班干部集体

培养班干部,首先要分析学情,将学生分类,再进行分工,确定职责之后,将分工表张贴在班级,分工越精细越好。根据工作量,模仿学生会管理办法,在班级内部分设宣传部、劳动部、生活部,这三个部门是工作量最大的部门。以生活部为例,生活委员统领班级生活部工作,下面分细类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包括:1.仪容仪表检查:红领巾(李欣)、指甲(朱全)、手表(田豪)、头发(颜辉);2.眼保健操(曾浩);3.费用收支及采购(王登);4.草木管理:室内(魏锦);5.回收废旧物品(刘勇)。

选择班委或者具体项目负责人,是本着“合适”原则的,只要适合相应的岗位即可。物色人选时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包括性别、性格、家庭住址、身高、爱好。从开学伊始,笔者就开始物色班委人选,先选定领队,因为这是开学最迫切的要求。根据班委职责,利用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例如领队,只要个子高、口号洪亮即可;检查书包柜的同学,只要个子小巧弯得下腰即可;早上管理花台的同学要个子小,住得近,到校早。班级里最晚确立的是班长,其需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和斟酌。

培养班干部和具体项目负责人时,班主任一定要耐心,要给学生适应过程。班干部成长过程基本遵循“愿管事——敢管事——管好事——会管情——尽量不要老师管事”这个规律。接新班后和学生磨合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班主任建立每项制度、做每件事的意图。要先给学生示范明白,再做这件事,由学生自己处理,有了示范,学生更易明白班主任要求。班级的每个第一次,甚至第二次事件,班主任都要监督到岗,事无巨细。这样下来两个月,就建立了常规制度,实现了常规管理,后面就能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学成绩上。

学生杨婷有几项优点:负责任、活泼、人缘好、爱画画,被选为班干部后,笔者让她担任宣传委员。在组织班级宣传部时,笔者预先了解学生的相关特长,组织宣传部,让杨婷明确每个成员及其职责。之后,由笔者组织该部开会,宣布本学期宣传任务,包括按月进行黑板报及宣传栏创作,并且要求每次宣传评比至少要在二等奖以上。同时,公布学校宣传评比细则,让学生更加明确板报评比要求。第一期黑板报出完,笔者让杨婷请所有出力的成员在黑板报下合影,并在全班公开表扬。私下,笔者还对本次宣传创作提出建议,以便下次再调整。学校规定,每月德育宣传阵地同时需要张贴手抄报,如果让每位学生都独立出一期手抄报,则费时费力,质量良莠不齐。笔者采取互助小组(见下文)合作的方法,每个月派一个组围绕宣传主题出一期手抄报。杨婷还特地利用主题班会开讲《如何出好手抄报》,自制PPT,图文并茂,指出好手抄报的各种细节,将个人经验分享给全班同学。为了防止个别学生不作为、不出力,笔者进一步要求每次手抄报都有“出版说明”,即在手抄报正面设一“豆腐块”,写清本期手抄报的分工情况:资料、设计、书写、上色等。经过一学期的培养,不但培养出了优秀的宣传委员及宣传部成员,全体同学也在手抄报出版中增强了能力,培养了合作和友爱的精神。

二、建设班级互助小组

与培养班干部同步进行的是班级互助小组建设。笔者根据班级人数,共设立八个小组,每组六人。分组之前研究、分析学情,尽量保持小组之间质量相当,组员能互补缺漏、互相帮助。需要研究的学情包括每个人的成绩、性别、性格、特长、爱好、体能、身高、家庭地址等细节。各组共同完成一学期的学校任务,包括学习任务、班级宣传任务,自主管理小组的公共经济收支,在积极参与班级集体活动的前提下,保留小组自主空间。例如每年中秋,学校都会组织“中秋博饼”(笔者按,厦门民俗活动)走进班级,每个小组可独立集资购买博饼奖品。又如在每周末班级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去哪儿”中,由班主任出资赞助,小组分工合作制作本组大餐。当然,小组合作的中心任务是学习。每组内部基本保持各科目协调,优生与后进生互补。以多种形式完成多项任务后,组内合力逐渐明显。

有了互助小组建设的基础,便可以进行全班集体互助。建设友爱互助的班集体,从小组建设开始,班主任要注意利用各种契机进行教育。例如一次收取某项正当费用时,有七八名学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交齐,笔者除批评这些学生外,也批评了其他学生——为什么不愿意慷慨解囊帮助这几名同学,以解燃眉之急。事后,全班同学针对这件小事进行反省,笔者再以身作则,为这几位同学垫付费用上交。经过几次磨合,班级逐渐形成了友爱的氛围,班里谁生病住院,都会自发举行全班捐款;班里谁有小病小伤,都会由安全委员及其他同学陪同照顾。这个班级不冷漠,有温暖,学生彼此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篇5:班级卫生标准及检查评比制度

一、卫生检查标准

(一)教室卫生

1.《课程表》、《值日表》、《作息时间表》等班级资料布局合理。

2.《中学生守则》等张贴宣传字画整洁,无缺损,无脱钉。

3.班级黑板报至少每两周更换一次,主题明确,形式优美,书写美观。

4.墙壁无灰尘、无印痕。

5.门窗、玻璃干净、明亮,窗台、窗棱无灰尘。

6.地板、楼道清洁,无果皮、无纸屑、无积灰、无积水、无痰迹。

7.桌凳干净、摆放整齐、无损坏。

8.卫生工具摆放整齐,周围无残留垃圾。

9.灯管、灯架干净,无灰尘、。

10、暖气片等死角处干净无垃圾。

(二)环境卫生

1.地面洁净,无果皮、纸屑,无碎砖烂瓦。

2.打扫及时,无垃圾存留。

(三)卫生区划分一、二年级教室前平台卫生。

三(1)班东楼梯及教室前平台到东边水池。

三(2)班北边二楼平台和护栏到东边水池。

四(1)班操场南头、西楼梯及教室前。

四(2)班男女厕所及东边二楼平台和护栏。

五(1)班大门口和体育器材室及教室前。

五(2)班操场北半部分和仪器室及教室前.六(1)班校园内院东半部分和微机室及教室前。

六(2)班校园内院西半部分和图书室及教室前。.二、卫生检查评比制度

1.各班教室及卫生区每天至少清扫两次(早自习前、下午活动时间),洒水保 洁至少两次。

2.每个星期三下午活动时间进行卫生大检查。

3.每班可设立两名督查员,做好本班卫生区保洁工作。

篇6:班级纪律检查评比制度及评分细则

班级纪律检查评比制度及评分细则

一、评比目的严明的纪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体现校风校貌的根本所在,是维护学校良好教学秩序的必要条件。为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使良好校风的形成,特制定本细则。

二、评比方式:

纪律日常检查项目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及精神面貌、课堂纪律、课间纪律、午间纪律、自习纪律、两操纪律、集会活动纪律,放学纪律、其它纪律九项。检查形式采取固定时间检查、不定时间抽查,学生干部查与学校值班人员查相结合。检查评分采取扣分制,各班基础分均为200分,根据扣分标准,视班级学生违纪情形在班级基础分上进行扣分(单项扣分两周累计最高不超过该单项所占分值),每天一统计,每周一合计,每两周一总评,总评分数构成公式如下

总评分=纪律基础分—班级学生违纪扣分数

总评分居各年级前2名的班级获得纪律红旗,学期各次卫生总评分数之和即为班级考核纪律项目之得分。

三、具体扣分项目及标准:

(一)学生出勤情况及精神面貌(20分)

1、迟到、早退者每人扣1分

2、旷课者每人次扣2分。

3、未经老师同意,私自出校的每人扣1分。

4、穿奇装异服、化妆、佩带首饰、染发者每人扣1分

5、不按规定停放自行车或自行车不上锁者扣1分

6、在校园内骑车、骑车进校门者的每人扣1分。

7、迟到早退学生冒充其他班他人者的一经发现,每人扣5分。

(二)课堂纪律:占20分

1、课堂上交头接耳,做与课堂教学无关事情者,每人扣1分。

2、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不服从任课教师管理者每人扣2—5分。

(三)眼保健操纪律:占15分

1、眼睛保健操音乐响起后,若任课老师仍在讲课,则为教师拖堂,扣1分。

2、做眼保健操不认真者,包括:睁眼、动作与音乐不一致或静止不做等情况,1人扣除1分。

3、不做保健操者,包括睡觉、写作业、聊天、看书等,一人扣1分。

4、做操期间班内秩序混乱,有乱下座位,大声喧哗现象者扣5分。

5、体育课、微机课、音乐课等未在本班教室上课的班级提倡做眼保健操,学校不检查,发现不做眼保健操且在做眼保健期间私自上教学楼且打闹喧哗者,扣本班2分。

(四)课间操纪律(冬季为课间跑步纪律):占15分

1、做操时班主任不到场扣1分;

2、集合速度慢,迟到者1人扣1分(广播操音乐开始后到者视为迟到)

3、做操时队列不整齐扣0.5分;(每个学生必须站在自己应站在的标记点上,使横看、纵看、斜看都成行)

4、做操时打闹说笑者1人扣1分;

5、动作不到位、不整齐、敷衍应付,每人次扣0.5分;

6、做操时态度精神不集中,东张西望,每人次扣0.5分;

7、缺操一人扣1分(所有未到者均视为缺操,不考虑请假等因素,因特殊原因长期不能做操者需向政教处备案)。

(五)课间纪律:占30分

1、课间在教室或走廊上追逐打闹者,每人扣1分;打球或踢球者每人扣2分。

2、在校内抽

烟、喝酒、打扑克者每人扣5分。

3、在校园内外打架斗殴者,每人次扣5分,造成恶劣影响着每人次扣10分。

4、进营业性网吧,玩电子游戏机,台球室者每人扣5分,造成旷课者每人扣10分。

(六)自习纪律(包括早读、下午第三节):占20分

1、自习课说话者(讨论问题外)每人次扣1分,大声喧哗、吵闹者每人扣2分。

2、自习课无事可干者每人扣1分。

3、自习课看小说、玩玩具者每人扣1分。

4、自习课期间在教室外闲逛者每人扣2分。

(七)午间纪律占20分

1、中午到校后不进教室在趴在栏杆处闲聊者,发现1人扣1分。

2、中午到校后不进教室在走廊上大声喧哗,追逐打闹者发现1人扣2分。

3、中午预备铃后不开展课前一支歌的班级扣2分,开展不好者扣1分,不开展课前一支歌活动且教室内秩序混乱者扣3分。

(八)放学纪律占20分

1、放学后不及时回家在学校门口聚集逗留者,发现1次扣2分,在校门口和社会青年交往或招集社会青年在学校门口聚集者扣5分,导致事端者扣10分。

2、放学后不及时回家在教学区大声喧哗,追逐打闹者,发现1次扣2分

(九)集会及活动纪律:20分

1、学校规定的集会活动(含升国旗等)应到未到班级扣10分,集合迟缓影响集会正常进行者扣5分,迟到学生每人次扣1分,缺一人扣2分。(学生请病假、事假不扣分)。

2、集会时交头接耳、不严肃者,每人扣1分。

(十)其它纪律:占20分

3、早上预备铃后10分钟经典诵读时间不诵读文章,写作业、聊天、看书等,一人扣1分,班内秩序混乱,有乱下座位,大声喧哗现象者扣5分。

4、每日一言未上墙者扣1分,抽查每日一言本少交1本扣2分,每日一言本记录不认真者扣1分。

5、三操本、教室日志、点名册(周五下午第三节交)缺交1次扣1分,班主任未签名扣0.5分。

6、其它学校安排的工作班级或班级学生完成不好者,酌情扣分。

三、额外加分项

1、积极维护校园秩序,发现不良行为积极举报、勇于制止者,给班级加2-5分。

2、拾金不昧者,给班级加1—5分。

该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洛阳市36中学

2010-3-2

2上午课间集体跑步评分标准及扣分细则(暂行)

一、评分目的为是使跑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展现班级建设良好风貌,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的目标,特出台此评分标准及扣分细则。

二、评分标准

1.在指定位置集合,做到快、静、齐,无无故缺跑学生(学生因伤、病及身体特殊原因不能跑步者应到操场在指定位置集合或进行其它适宜活动);

2.跑步队形紧凑、排面整齐,全班成一个整体,不松散;

3.前后班级保持适当距离,不超前,不拖后;

4.精神面貌好,口令清晰、准确,步伐整齐、有力,口号整齐、响亮、有班级特色;

5.态度端正,无手插口袋者,无打闹说笑者。

三、扣分细则

跑步评比满分为15分,有下列情形者分别扣分:

1. 不在指定位置集合,集合慢、乱,开跑时缺跑较多的班级扣2分;(观察、抽查)

2. 队形涣散,排面不齐,班级不成整体者扣3分;(观察)

3. 跑步速度忽快忽慢,严重超前或拖后,影响全校跑步秩序的班级扣2分;(观察)

4. 精神面貌差,无口令,步伐散乱,口号有气无力的班级扣1分;(观察)

5. 跑步态度不端正,有手插口袋者(1人以上),有说笑打闹的班级扣1分。(观察)

6. 无故缺跑的班级扣5分,缺跑或中途离队逃避跑步者发现1人扣1分。

说明:凡参加长跑的班级以上同一扣分情形出现多次者不累计扣分,不同扣分情形出现者累计扣分最高不超过5分。

政教处、团委、学生会2010-10-19

午课间集体跑步评分标准及扣分细则(暂行)

一、评分目的为是使跑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展现班级建设良好风貌,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的目标,特出台此评分标准及扣分细则。

二、评分标准

1.在指定位置集合,做到快、静、齐,无无故缺跑学生(学生因伤、病及身体特殊原因不能跑步者应到操场在指定位置集合或进行其它适宜活动);

2.跑步队形紧凑、排面整齐,全班成一个整体,不松散;

3.前后班级保持适当距离,不超前,不拖后;

4.精神面貌好,口令清晰、准确,步伐整齐、有力,口号整齐、响亮、有班级特色;

5.态度端正,无手插口袋者,无打闹说笑者。

三、扣分细则

跑步评比满分为15分,有下列情形者分别扣分:

7. 不在指定位置集合,集合慢、乱,开跑时缺跑较多的班级扣2分;(观察、抽查)

8. 队形涣散,排面不齐,班级不成整体者扣3分;(观察)

9. 跑步速度忽快忽慢,严重超前或拖后,影响全校跑步秩序的班级扣2分;(观察)

10. 精神面貌差,无口令,步伐散乱,口号有气无力的班级扣1分;(观察)

11. 跑步态度不端正,有手插口袋者(1人以上),有说笑打闹的班级扣1分。(观察)

12. 无故缺跑的班级扣5分,缺跑或中途离队逃避跑步者发现1人扣1分。

说明:凡参加长跑的班级以上同一扣分情形出现多次者不累计扣分,不同扣分情形出现者累计扣分最高不超过5分。

篇7:文明班级检查小结

班级精细化管理检查情况小结

第六周校检查小组对全校28个班级从升旗仪式、两操、卫生、路队、静校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

从检查情况来看,大多数班主任是高度重视的,对本班学生的教育和督导也是有成效的:升旗仪式各班做到了快、静、齐;广播操进出场快速有序,绝大部分同学做操认真;眼保健操班主任都能准时进班督导孩子做操。室内卫生清扫干净,卫生区做到每天清扫。放学后,各班按时组织路队,在老师的护送下做到准时放学;上午一般均在11:40~11:45放学完毕,周二以后,各班均能在下午5;30分准时静校。

成效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

1、个别老师对精细化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疏于对学生的教育和督导。

2、部分学生做眼保健操不认真,有的睁眼东张西望、有的说话嬉笑。个别老师在学生做眼保健操时进行面批作业,影响了学生做操。3、教室卫生,地面扫得很干净,但桌椅不整齐,特别是单人桌的,有的班级桌椅摆放歪三扭四的,还有个别班级桌斜凳倒。这里要提出的是一(1)班,孩子很小,但教室很干净,桌椅摆放得很整齐。

4、卫生区虽做到每天一清扫或两清扫,打扫的很干净,但保持不好,学生随手乱扔垃圾的情况较严重;阴雨天有些班级的卫生区较脏。因此各班在安排好监督员做好卫生监督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不乱扔废弃物的教育。

5、升旗仪式全校有53名学生迟到,其中一年级24人,二年级7人、三年级6人,四年级6人,五年级3人,六年级7人。

篇8:班级检查制度

关键词:小先生制,对子作业,小班长制,班级管理

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以平等姿态走进学生内部,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在互动中交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老师在指挥、安排和引导学生方面确实扮演了类似“领导”的角色。那么,这个角色应该怎么扮演呢?

一、师生分工,轻松有效好处多

这里以背书作为例子进行阐述。上半学期我给学生背书,一个星期有50分钟的课后时间,去掉指导学生读英语报和听写的时间,用于背书的时间基本只有40分钟。起初,我是带学生一个个地背,快些的学生几分钟就完成了,可是慢些的往往要背10分钟左右,教师在其间还要对其薄弱环节进行辅导。我们不妨计算一下:如果班上有6个较慢的学生,每个学生用10分钟时间背书,加上教师对每人的辅导时间5分钟,那么老师就一共要花掉1.5小时。加上背得快的学生,他们总共的背书时间为0.5小时,总共2个多小时。

通过这样一个计算,问题就出来了:在40分钟的时间内要做2个多小时的任务,老师要怎么做才能实现目标呢?答案无非两个:一是挤时间,牺牲学生课间活动的时间;二是背书时马虎点,抽着背,减少辅导时间或者不辅导。

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大师,他提出的“小先生制”可以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

1.“小先生”制

小先生制分小组。这些小组,就是以上课的小对来分的。因为上课的小队就是以“较快—较慢”“活泼—内向”来划分的,小组学习还用这些对子,这些小队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就是“小先生”。在拿到班长发下的任务条和作业纸以后(班长的具体事项在第2条“班长制”中有阐述),根据纸条上的任务,给对子进行辅导和背书。

背书的打分按照老师的要求呈现在作业纸上,并且互相指出评价扣分的原因在哪里。这样,他们能够完全代替老师的角色帮助对子进行辅导,由于是一对一的,因此他们的精力和时间都很集中。

对于“辅导者的学习是否会有影响”这个疑虑,我在上学期做了一个100分的统计,并且和学生以往考试进行比较。这次满分的学生有12个,较以往相比,满分率提高了80%。经过分析,这12个是原来就很不错的学生,进行了这样互动的学习后,学生在一次次讲解中不断完善知识网络,提高理解程度。

2.班长制

这里说的班长制,是小班长监督小队学习,做学习管理另一只眼睛的“小先生”。教师在小队制前应该多做一些前期工作:

(1)教师在一周前将需要在本星期内完成的背书等要求列举在一张纸上,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一定要详细地标上步骤序号和注意事项,将计划打印若干份。

(2)准备统一的作业纸,使得作业标准规范化,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作业交齐率。

(3)两个小班长明确分管5对10人。他们的任务是:一是将老师的作业任务下放,作业的要求由小班长和小队中的辅导者交代而不是被辅导者;二是在辅导自己的对子的同时,要管理和督促其他小对尽早尽好地完成作业;三是每个小队的作业进行初步检查,并上交给老师;四是两个小班长之间进行评比,老师定期对其进行奖励和反馈。

3.后续工作

留给教师的后续工作较为细琐,包括奖励、跟踪、反馈等。教师需要在全班建立一个学习管理网络,这样学生可以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知道了什么是学习,怎样学习,怎样早日独立,与此同时,增强了小队荣誉感。

二、网络,将老师和材料带回家

在家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督促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如果一个老师从学期开始就能与家长保持较紧密的联系,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那么家长就能够养成积极配合学校、家校统一的习惯。

网络上的免费云盘,是一种家校合作的好方式。曾经有家长反馈:“每次回家不知道该给孩子系统复习些什么,孩子跟磁带读书的效果不好。”应他们的要求与想法,上学期,我利用网络上的免费云盘,将一些课件和材料发送到网络上,供孩子们自由下载,某种程度上,做到了“把老师带回家”。同时,家长将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和想法写在留言栏里,有很多问题都是家长提出来就给予解决的,极好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篇9:班级奖励制度“保鲜”之法

【关键词】班级管理 奖励制度 保鲜

优秀班集体的形成,需要班规作保障,班规的落实,少不了奖励制度的有效助力。但无论何种奖励制度,实施时间久了,都会失效,如何让奖励制度长期“保鲜”,班主任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依据年段设奖

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的满足感一般来自于直接的物质刺激。然而不同的年级对物质奖励的需求又有所不同。比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偏爱零食类奖项。所以,笔者经常采用“棒棒糖”奖励制度,让班规落到了实处,促使班集体在短时间内迅速成型。而中年级学生目标有所转移,“棒棒糖”对他们的吸引力已经减弱,随着知识的积累,这个阶段的学生希望得到更深层次的奖励。因此,笔者采用图书奖励制度,当学生考核积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得到自由阅读一本书的奖励。图书的来源,一部分来自于学生自主筹备,一部分来自于教师提供,还有一部分来自受罚的学生。到了高年级阶段,学生对奖励的要求又会偏移,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青春期的到来,他们需要得到关注和认可,希望获得社会认同类奖赏。因此,笔者会将物质奖励逐渐淡化,进而转向精神的鼓励。比如实行量化考核制,对表现突出者给予加分奖励,当分数积累达到某一定量时,可以获得喜报或奖状奖励。同时,评优树模直接从量化考核成绩中产生,让奖励制度成为学生不断努力的动力。

二、因人各异施奖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再合理的奖励制度,也不能保证对所有的学生都有促进作用。事实上,很多时候,教师制定的奖励制度要求过高,完成难度过大,会使一部分“问题生”产生“高不可攀”的畏惧感。在他们眼中,“奖品”就是专门给那些“优等生”准备的。因得不到期望的奖赏,他们就会直接放弃努力。所以,在制定奖励制度时,班主任一定要考虑到这些学习吃力、自我约束力较差的学生,给他们一些“优惠”政策,让其也尝到获奖的成功与快乐。

比如,对于学习吃力的学生,本周能按时交作业者,可以当下周的收查作业组长;对于书写潦草者,作业有三次“优”就可以当一天教师助手;对于行为习惯差者,只要在本周内没有扣分现象,可以当一天的值日班长;对于自制力差,站队“不安稳”者,只要本周内不被体育委员点名,即可获得下周当小队长的资格;对于卫生习惯差的学生,只要一周内保洁进步者,可做室内卫生监督员一星期……

实践证明,这种带有“优惠”政策的奖励措施,不但对“问题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其他学生的激励作用也不小。

三、奖励方式多样化

再有效的奖励机制,时间久了都可能产生“疲劳”。因此,在实施奖励方式上教师应做到方法多样化。尽量采取口头表扬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书面表扬与行动奖励相融合等方法。如对于有进步的学生打表扬电话,与家长分享孩子的进步。让有进步的学生,在集会列队或放学排队时站在最前面,享受因努力而获得的荣耀感。适当减少有进步的学生的作业量,让其享受因努力而获得的特殊感。给有进步的学生权利,让他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换座位,享受因努力而获得的自由感。班级若获得本周流动红旗,对全班学生实行下周一“无作业日”的奖励,享受合作共赢的成功感等。

奖励方式的多样化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荣誉感、成就感和责任感,也会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更加积极地融入班级。

四、奖罚有机结合

奖罚制度的“保鲜”,还需要惩罚教育作“调味剂”。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曾说过:“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一味赏识、激励中的孩子未必能成长为有用之才。因此,教师大可不必“谈罚”色变,必要的惩罚措施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

在制定班规时,笔者会把奖励制度与惩罚制度结合,借以规范学生行为。比如,低年段的“棒棒糖”奖励制度中规定:一周内在作业、纪律、卫生、两操等活动中违规者要根据自己的扣分情况缴纳相应的“棒棒糖”作为惩罚。对于中、高年段中的违规者,就要根据班规扣去相应的分数,或者惩罚他为班级购买一本书,当然,书在六年级可归还本人。但这种惩罚制度的实施,一定要先征得家长的支持,买奖品的“资金”必须由学生给家长“打工”来获得,家长不得直接将费用交给孩子使用。此法使学生在接受惩罚时,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增强了责任感。

有时,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特殊”惩罚,如体育惩罚法:对于经常迟到或站队拖拉、爱打闹的学生,罚其在操场跑两圈或做下蹲、立定跳远、高抬腿跑等项目。智育惩罚法:对于自控能力差,上课随便说话的学生罚其进行五分钟口头演讲,或写说话心得;不遵守课堂纪律者写说明书,说明自己不愿听课的原因及对教师的意见、建议;打架闹事者要写清事情的经过,阐述打架的理由以及打架后的心理变化……

这样的惩罚不但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错误,而且能挖掘其潜力,使智育得以培养。重要的是通过惩罚,能使学生懂得自己必须为错误付出代价,引导其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育目的。

奖励机制是一种激励,是一种艺术。只要掌握好奖励的艺术,奖之有方,奖之有法,奖之有理,就能使奖励制度长期“保鲜”。

上一篇:教育实习感谢信下一篇:幼儿园庆六一创意节目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