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工作会讲话稿

2024-05-18

依法行政工作会讲话稿(共6篇)

篇1:依法行政工作会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全区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是自治区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安排部署我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依法行政工作。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把握形势,进一步

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中央和自治区对依法行政工作非常重视。党的十五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明确提出了今后十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及措施,是指导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纲领性文件。随后,国务院又专门召开全国依法行政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贯彻《纲要》进行了部署。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纲要》和全国会议的精神,于2005年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指导意见》,对我区贯彻《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些年来,我区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紧紧围绕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部署,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是政府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立法质量不断提高;二是行政执法体系逐步健全,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三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行政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四是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这些都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的依法行政工作与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和领域重复执法、交叉执法、多头执法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还时有发生;一些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或者纠正,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政府的形象,妨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是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更好地治国理政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各级政府承担着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等领域的管理工作,能不能依法行政,不仅关系到法律、法规的全面正确实施,关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方略的落实,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发展、稳定的大局。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标志着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非常艰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体现;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机关行政能力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依法行政的要求上来,把政府的各项工作置于法制化的轨道,严格依法办事,努力开创我区依法行政工作的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一项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今后五年是我区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必须抓住机遇,认真解决依法行政进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力争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为实现十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各级政府代表国家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决策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要按照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制度。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促进行政决策机关和决策人员审慎决策,防止随意性,减少失误。要坚持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行政决策权,做到所有重大行政决策都要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论证,坚决防止越权决策、违法决策。对超越权限、违反法定程序决策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肃追究决策者的责任。

第二,要切实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制度又总是通过立法或者制定规范性文件来体现的。加强地方立法,保证立法计划的顺利实施,政府承担着重大责任,必须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要研究和把握立法规律,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权力与责任、公共利益与公民合法权益、加强管理与积极引导、实体与程序、立足现实与改革创新等方面的关系,保证政府立法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体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有利于推进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创新。要科学制定立法计划,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完善政府立法程序,加强政府立法工作的协调,并积极推进政府立法的后评估工作。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方面立法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规范政府行为等方面的立法,克服经济领域立法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领域立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要加强政府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建立和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立法运作机制,提高政府立法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程度。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通过后,要以法定形式向社会公布,否则不得施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不能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不能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事项。对规章、规范性文件要定期清理,该修改的修改,该废止的废止。

第三,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是关键。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要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在法定权限范围内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对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切实依法予以维护;对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二是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体制。要继续按照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的总要求,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积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问题,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三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全面、正确贯彻实施。

第四,要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建设法治政府,确保执政为民,必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既要始终坚持和自觉落实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司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外部监督,又要加强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一是要加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对政府规章和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依法严格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法律、法规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纠正行政机关违法的行政行为。二是要强化行政复议监督功能。认真贯彻落实《行政复议法》,切实加强行政复议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制度,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必须依法受理,公正地做出行政复议决定,切实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三是要加大审计、监察等专门监督的力度。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政府投资管理和重点建设项目、国有企业及税收征管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依法处理。监察部门要加强廉政监察、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督促政府工作人员廉洁从政,保证政令畅通,防止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各级行政机关要积极配合审计、监察等专门监督机关的工作,自觉接受他们依法作出的监督决定,切实改进工作。四是要依法完善信访制度和行政裁决、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制度,建立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经济社会良好运行的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抵御和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

第五,要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体制保障。各级政府要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一是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不断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上。二是要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关系,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切实解决部门职权交叉、推诿扯皮等问题。三是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许可项目,改革行政许可方式,强化行政许可监督。四是要进一步转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式,积极探索运用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等多种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通过创新管理方式,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

第六,要大力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基层政府是否严格依法行政,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和政府的公信力。可以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许多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同时人民群众的依法维权意识也明显提高,对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这次会议要求县市区分管法制工作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希望县、乡两级领导适应新的形势,转变工作方式,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提高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的能力。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把推动基层政府依法行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加强调查研究,找准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加以解决。

三、加强组织领导,营造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要把依法行政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认真抓好落实。

第一,要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不是一项具体的业务工作,而是涉及政府工作方方面面的全局性工作,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一定要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作为当前政府自身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把依法行政贯彻到政府各项工作中去。要按照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部署,结合本地、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落实《纲要》的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五年有规划、有安排,将《纲要》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行政一把手务必承担起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

第二,要切实抓好依法行政的宣传教育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必须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当前,首要任务是学习好、贯彻好《纲要》,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与深入学习《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结合起来,系统掌握基本的行政法律知识;二是要与解决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三是要与开展普法活动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标地抓好普及宣传工作。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大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宣传力度,不仅使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而且使公民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法、懂法、守法,增强依法维权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与建设法治政府相适应的社会氛围。

第三,切实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担负着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使法制机构的人员构成、机构设置、工作条件与担负的责任和任务相适应,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政府法制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为政府立法、行政决策、处理矛盾、解决难题出谋划策,提供服务。法制机构工作人员也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为建设法治政府贡献力量。

同志们,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步伐,为实现我区“十一五”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新疆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篇2:依法行政工作会讲话稿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分析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刚才,城管局、海事局、城厢镇等3家单位作了交流发言,讲得很好,希望大家学习借鉴。郑市长对下一阶段的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部署,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我完全同意。会上还下发了太仓市20xx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和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项目安排。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推进依法行政是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目标。规范高效的行政管理是政府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行政机关的整体法治意识和执法水平直接决定着社会治理的成效。推进依法行政,要善于依法调整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让法律真正成为政府治理的准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依靠法律法规来保障行政行为规范化、公开化、法治化,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推进依法行政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越来越繁重,面临的矛盾问题越来越复杂,更加迫切地要求政府加强自身建设,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用法律管权、依法律办事、靠制度管人,从根本上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真正为人民谋利益。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政府全面提高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防止和减少行政权力的缺失或滥用,进一步促进政务环境、营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优化和改善。

(三)推进依法行政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我们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转型升级关键期、深化改革攻坚期,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群众诉求多元复杂,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承担的任务依然艰巨。与此同时,群众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普遍增强,通过法律渠道寻求权利救济的行为不断增多,借助媒体、网络等载体对政府依法行政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只有严格依法行政,善于用法治思维考虑问题,用法律手段推动工作,用法律武器化解矛盾,才能有效平衡好各种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发生。我们要率先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具有太仓特色、群众认可的现代化之路,需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法治太仓的创新实践,着力构建法治政府、法治市场、法治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建设先导区,才能更好地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统筹协调,强化落实,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一)处理好依法行政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以前,我们一些干部有个思维定势,似乎认为依法行政是一件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工作,难以立竿见影,这是不合时宜的。依法行政既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政府工作的起码要求,要把依法行政上升到地方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发展环境和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来理解认识。一些同志担心,强调依法行政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妨碍经济建设,影响发展速度,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当前政府在履行自身职能时,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传统的权力导向型向规则导向型转变,执行好规则,通过严格依法行政来引导、规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是用长官意志和简单的行政命令来干预经济社会;二是从注重创造财富向注重创造环境转变,提供好服务,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三是从注重微观干预向注重宏观调控转变,协调好矛盾,更加重视事中、事后监管,依法公平处理矛盾纠纷。

(二)处理好依法行政与深化改革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是法治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基本准则。要秉承法治思维,在太仓各项改革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自觉践行法治原则,自觉遵守法定程序,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好各方合法权益。通过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改革行为,让各项改革举措沿着法治轨道推进,才能使改革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提高全社会对改革的公信度和参与度。

(三)处理好依法行政与提高效率的关系。有的同志认为,依法行政程序复杂,条条框框太多,束缚了政府的手脚,影响了行政效率。要全面辩证地看待效率问题,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来看效率问题。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遵守法定的操作规则,分工协作,各负其责,避免了推诿、扯皮和拖延,实则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些事情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看起来效率很高,但因为没有坚持法定程序和原则,可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得不偿失。如有些信访问题的处理,遵循的是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依法处理,不严格按政策办事,结果造成相互攀比、缠访闹访,最终却难以做到案结事了。房屋征收拆迁等问题的处理,也存在类似情况。从总体来看,严格依法行政只会提高行政效率,而行政效率的提高又会促进依法行政的深入推进,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四)处理好依法行政与提升服务的关系。依法行政和服务群众在社会治理中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当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大背景下,我们既要建设法治型机关,也要建设服务型机关。服务群众是基础,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可以提高群众对法律的遵从度,更加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同时依法行政树立了责任政府、诚信政府、透明政府的形象,更好提升了政府为民服务的水平,也创造了条件让群众监督政府工作。

三、加强领导,严格要求,切实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一)着力加强法治思维,抓好“关键少数”作用。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关键少数”。与“关键少数”对应的当是“基础多数”,与会同志是我们太仓的“关键少数”,并能起到带动和影响相应的“基础多数”的领导作用,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所在。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努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二)着力强化规则意识,注重制度刚性约束。现在社会上目光都盯着公务员,公务员曝光率极高。一旦违法,不仅自己工作生活受到影响,还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我们公务员大多手中握有大大小小的权力,行政执法人员也有很多处于执法一线,权力的使用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利益,要心中有法,敬畏法律;要学法知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要依法行使职权,不越权、不乱作为,也不能不作为,要定规矩、明底线、划红线,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让每一位机关公务员习惯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中干事。

(三)着力抓好能力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需要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法制工作和行政执法队伍。要强化学习培训工作,使法制工作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综合能力与新形势下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职责任务相适应。要善于借力使力,整合法制办、市政府法咨委成员、有关律师等组建市级层面法律顾问委员会,要扩大区镇、部门法律顾问覆盖面,切实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涉法事务处理等方面的参谋和助手作用。同时要切实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只有群众内心拥护法律,全社会信仰法律,法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法律权威才能真正树立。

(四)着力推进重点工作落实,切实形成工作合力。“行百里者半九十”,今年全市的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和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项目已经下发,能否执行到位,落地生根,取决于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协力推进。要着力抓好重大行政决策、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执法监督、社会治理创新等各项重点工作,在推进工作中要防止跑冒滴漏、虚晃一枪,使工作成效大打折扣。要充分发挥法制办在协调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的作用,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形成更为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各地、各部门要把依法行政的要求贯穿于行政决策、行政管理的全过程。要大力培育依法行政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完善法治政府建设考评机制,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建立体系更为科学、权重更为合理、评价更为有效、运用更为严格的考评机制,切实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成效。20xx年,年终要亮一亮、晒一晒各区镇、各部门的依法行政考评成绩单,把各单位排名公布出来。

篇3:依法行政工作会讲话稿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 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要求, 回顾总结200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 研究2009年工作思路和措施, 部署在全国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刚才, 北京、山东、广东、河南、湖南、浙江等省的同志做了很好的发言, 许多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下面, 我讲四点意见。

一、200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有力支撑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008年, 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奥运保障压力大、应急处置任务重等诸多挑战, 各级农业部门在切实抓好农产品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 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取得了难得的好成绩。

㈠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根据08年例行监测结果, 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3%、98.6%和94.7%, 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平, 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因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导致的食用农产品急性中毒事件明显减少, 农产品污染严重的状况得到有效遏制。

㈡农业标准化工作不断推进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场) 120个,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9200多个, 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343个。各地在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中, 落实标准化扶持政策, 强化技术服务和生产指导, 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创造了大量鲜活的经验, 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促进了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㈢“助奥行动”圆满成功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 密切配合, 采取驻点监管、全程监控、“点对点”无缝链接等措施, 圆满完成了“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 有效保障了奥运期间农产品的充足供应和质量安全, 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

㈣应急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力以赴开展奶农扶持、饲料整治和奶站清理整顿工作, 严厉打击在生鲜乳和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违法行为, 全国2万多家奶站100%纳入监管范围, 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连续3个月保持100%, 饲料整治提出的4个100%的目标基本实现, 饲料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提高到98.25%, 取得显著成效。针对供港鸡蛋中检出三聚氰胺超标的情况, 迅速核查处理, 控制事态发展。在第一时间调查澄清“毒花生”、“柑橘大实蝇致病”、“猪肝炎”等不实信息, 有效引导舆论, 阻止事态扩大。

㈤体系建设全面加强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新制定农业标准422项, 标准总数达到3902项;检验检测体系不断健全, 新认证54个部级质检中心, 农业部部级质检中心已达288个, 质检机构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认证体系不断发展, 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9231个, 认证“三品”19777个, 对125个农产品实行地理标志保护,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总数达到44915个, “三品”认证总数达到52434个, 农产品品牌建设深入推进。

总结2008年的工作, 主要做法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 着力推进执法监管工作。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 农业部制定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等规章, 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意见》, 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体系, 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 突出抓好农业投入品监管, 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了“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农资打假秋季行动”、“农药登记管理年”和“优质兽药出厂, 放心兽药入户”等多项活动。全国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66万人次, 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3.7万件, 捣毁制售假窝点577个, 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1.2亿多元。

各地结合当地实际, 抓紧制定配套法规制度, 落实执法监管责任, 把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标识认证管理、市场准入管理和监督抽查等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湖北、甘肃等省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 浙江、广东等省政府出台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湖南等省还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考核内容。通过加强执法监管, 有力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第二, 始终坚持推动产业发展, 着力化解突发事件的影响。面对“三鹿事件”发生后的严峻形势,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 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 打破常规, 采取最坚决、最果断的措施, 突出抓好奶站整顿和饲料整治, 切实维护奶农利益, 促进奶业尽快恢复发展。几个月来, 共出动49.1万人次, 检查饲料企业、养殖场 (户) 25.04万个, 把全国2万多个奶站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同时, 深刻反思“三鹿事件”教训, 举一反三, 着力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梳理和排查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和隐患, 初步摸清有16类重点农产品存在29类主要污染因素, 其中, 17种污染因素风险隐患较大。通过评估, 切实做到心中有数, 为下阶段深入开展监管工作明确了方向。

第三, 始终坚持创新工作方法, 着力推进长效机制建设。面对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特殊要求, 我们坚持一手抓生产指导, 一手抓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农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检测、动物产品中兴奋剂监控、马属动物防疫检疫等工作措施;出台《农产品产地证明管理规定 (试行) 》, 为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奠定了基础;更加密切与公安、工商、质监、商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局面。

各省 (区、市) 创造性地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格落实责任, 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个人, 将监管措施落实到乡村、到企业、到基地;强化生产源头治理, 落实“五定”和“四有”措施, 实施全方位、24小时严密监控。通过实施“助奥行动”, 积累了经验, 健全了制度, 完善了体系, 有力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第四, 始终坚持强化检验检测, 着力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不断加大监测力度, 扎实开展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和普查工作, 实施“农药残留监控”、“兽药残留监控”、“水产品药残监控”、“饲料质量安全监控”等4大监控计划, 全年共检测样品10万余个, 目前, 部、省、地、县四级结合的监测网络已初步形成。

通过监测, 较为全面地掌握了主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底数, 及时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 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不断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防范能力, 有力保障了农产品消费安全。各地以监测结果为依据, 找准薄弱环节和工作切入点, 采取针对性措施, 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五, 始终坚持加强队伍和能力建设, 着力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去年9月, 农业部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 目的是要充实力量, 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山东、海南、福建、广东、河南、河北、湖北、辽宁等省也成立了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室;山东省17个市中已有4个市成立了专门科室, 其他市正在运作中, 年底前全部到位;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有15个设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科或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通过健全机构, 真正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人管、有人问。

全面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 不断提升检验检测设施和技术条件, 08年初安排了2亿元, 年底又追加安排中央投资5亿元, 重点支持建设29个部级专业中心、11个部级区域质检中心、21个省级综合中心和117个县级质检站,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断健全。

200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新提高, 为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些成绩的取得, 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决策部署的结果, 是各地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是农业系统各行业, 特别是基层一线干部职工勤奋敬业、扎实工作的结果, 也是亿万农民群众辛勤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 我代表农业部向各地各单位的同志们, 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准确判断形势, 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断提升, 农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放心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仍存在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这既有老问题, 也有新情况, 既有挑战, 也有机遇, 需要我们深入分析, 科学应对。

㈠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全局的重大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 事关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 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国内方面, 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城乡居民安全消费需求的提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更为敏感、更为重要, 已经成为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必须在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 全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国际方面, 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技术壁垒强化,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更严格、更苛刻, 质量安全已成为制约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 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 一条不良短信、一个不实帖子、一则不当报道, 都可能引发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 往往小的问题、个别的事件容易被炒作, 引起放大效应和连锁反应, 对产业健康发展造成严重打击, 给亿万农民带来极大损失。近几年国内外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一次次警示我们, 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关系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 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当前, 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 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冲击日益加深。可以预计, 今年将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最严峻的一年, 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的一年。越是在困难的时候, 越是要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千方百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出大的问题。因此, 我们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农产品质量工作的重要性, 一定要全力以赴、周密细致地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㈡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即使在发达国家,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 可以说,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 保障农产品供给总量平衡、结构平衡、质量安全的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庞大、经营分散, 农产品生产环节多、供应链条长, 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仍很多, 特别是非法生产销售禁用农兽药及化学物质行为屡禁不止, 农业投入品违规生产经营问题仍然突出, 个别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另方面,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基础薄弱, 行政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执法力量有限, 普遍存在缺人员、缺手段、缺经费的困难;标准体系不健全, 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配套性不强;检验检测体系基础差, 尤其是基层检测机构发展滞后, 存在“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得慢”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任务要复杂得多、艰巨得多。因此, 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下大力气, 真抓实干, 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㈢充分认识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从政策环境看,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建立健全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 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要求在认识上更加高度重视, 在措施上更加坚决有力, 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健全完善。从发展基础看, 自“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以来, 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 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取得显著进展, 同时积累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断增强, 标准、检测、认证体系不断完善, 为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工作保障看, 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中, 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等基础建设的投入;全国人大即将审议通过《食品安全法》, 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国务院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 集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这些都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

总之,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挑战空前巨大、机遇前所未有。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充分估计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深刻认识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坚定信心, 抢抓机遇, 全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三、突出重点, 依法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要求, 着力加强基础建设,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不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监管能力和服务能力。一手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坚决有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一手抓农业标准化实施, 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㈠抓好执法监督管理集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 是今年执法监管工作最主要的任务, 目的是通过整治活动, 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关于整治的具体工作和要求, 接下来我还要进行专门部署。在执法监管工作中, 一要突出抓好投入品监管, 以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农药、兽药和有毒有害物质为重点, 继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 积极开展“饲料执法年”、“农药市场监管年”、“兽药专项整治”活动, 从源头上控制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农业生产领域;二要突出抓好农产品生产管理和服务, 以推行生产档案制度为重点, 率先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种植 (养殖) 基地、龙头企业落实用药记录制度和休药期制度, 从生产环节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三要突出抓好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 严格落实产地证明管理规定, 以规模种植 (养殖) 基地和676家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 加强监测, 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对在执法监管中发现的违法生产和使用违禁药物的行为、企业和个人, 要出重拳、用狠招, 发现一起, 查处一起, 决不姑息。

㈡抓好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一是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 2009年将继续安排5亿元中央投资支持建设28个部级中心、15个省级综合中心和241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确保经得起审计。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做到质量与进度的有机统一, 确保验收合格。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加强培训指导, 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对于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重点产地等建立速测站 (点) , 要给予必要的扶持, 鼓励和引导其开展相应的检验检测工作。二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 进一步加大监测范围, 扩大监测品种, 增加监测参数, 健全监测网络。不断强化监测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确保监测数据来源可靠, 真正建立问题发现机制。加大监测结果研判力度, 重点分析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 把握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程度和范围。强化监测结果利用, 完善结果通报制度, 强化监测结果系统内部通报, 按合格率对各城市进行排名。建立监测结果会商通报制度, 加强监测信息报送, 实现监测信息共享, 做到及早采取措施, 及时加强监管, 切实提高预警和防范能力。三是根据监督抽查结果, 加大处罚力度, 逐步建立检打联动机制。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企业及产品, 要及时追根溯源、一查到底, 查明产地、来源和责任人, 依法予以处理。

㈢抓好农业标准化工作一是全面梳理现有农业标准, 加快实施“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专项计划”, 以农药、兽药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为重点, 制定450项左右农业标准。加大快速检测技术方法研究力度, 力争在速测标准上有所突破。各省级农业部门要按照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重点制定老百姓看得懂、会使用的生产操作规程和技术手册, 加强标准的宣传培训, 强化生产指导和服务。二是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场) 120个, 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加强督促、验收和检查, 以此带动县域整建制的推进。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要实施载体,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将品牌化和农业标准化结合起来, 认证“三品”1万个, 登记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200个, 发挥“三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效应, 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 不断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推动质量安全提升, 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加大农业标准化扶持力度, 推动建立政府补贴机制, 引导形成市场激励机制, 提高农民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积极性。

㈣抓好预警应急处置工作一要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着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素摸底调查, 摸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隐患和产生环节;针对质量普查、例行监测、监督抽查、群众举报、媒体披露所发现的问题, 发出预警信息, 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防范能力。二要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针对发现的问题隐患, 加强风险评估工作, 根据评估结果, 采取有针对性措施, 避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三要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根据本地实际, 制定或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形成上下联动、信息通畅、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体系,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应切实做到立即报告、迅速介入、科学研判、妥善处置。四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评价、处置和发布等工作制度。加强舆情监控, 全面把握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动态。对发现的可疑信息, 在第一时间开展核查工作。经核实, 属不实信息的, 及时向社会澄清事实;属实信息要依据线索, 迅速排查, 依法处置, 并及时公布处置结果。要主动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 及时上报发现的问题, 重大问题要立即上报农业部。

㈤抓好执法监管队伍建设要根据当地工作实际需要, 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 强化管理职能, 充实监管人员, 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制度。一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 从实际出发, 充分利用农业技术推广等现有的体系,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职能、人员纳入其中, 增加经费, 完善条件, 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服务能力;对部分具备条件、大宗农产品产业集中的乡镇, 鼓励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体系。二要抓住机遇, 积极创造条件, 加强与编制、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 主动争取支持, 推动省、地、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体系建设, 不断强化手段和职能。三要强化执法体系建设, 加强执法力量, 规范执法行为, 重点推进县一级农业综合执法,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综合执法范围。四要强化支撑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事业单位、农业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的资源, 整合力量, 共同推进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㈥抓好制度机制建设一要完善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已经出台的配套规章制度, 抓紧出台《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等规章, 加快形成部门规章相配套、地方法规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二要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 在有条件的大中城市的重点批发市场, 建立健全抽查检测、索证索票和台账记录等制度, 切实加强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 以此推动产地准出制度的落实, 形成良性互动。三要落实责任制度, 进一步健全责任体系, 切实落实各地区、各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对不履行职责或者履行职责不力的, 要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四要完善协调机制, 加强横向配合, 强化纵向联动, 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合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工作。五要强化运行管理机制, 切实做到事事有布置、有落实、有督查、有总结, 进一步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四、集中力量, 精心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 社会各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程度、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严格要求。近一段时期来,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批示, 明确要求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坚决防止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去年12月, 由卫生部牵头, 农业部等部门参与的“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已先期启动。国办将很快印发《食品安全整顿总体工作方案》, 准备在前一阶段整顿的基础上, 用2年左右的时间开展食品安全整顿, 通过完善立法、加强监管、树立诚信、规范发展等措施, 系统而有序地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是食品安全整顿的重要内容。农业部党组对此高度重视, 早在今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 就专门对农产品整治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孙政才部长多次做出重要批示, 要求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 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突出隐患, 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治。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要求, 农业部决定先用一年的时间, 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 采取更加严厉的整治措施, 着力解决当前最急迫、最突出的问题和隐患。整治活动共安排了七项任务, 包括种植业产品、生鲜乳、饲料、兽药及兽药残留、水产品、“三品”和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明天, 种植、畜牧、兽医、渔业四个司局的负责同志还将进行专门部署。为顺利完成各项整治任务, 实现整治目标, 我想强调几个方面。

㈠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当前, 农产品质量安全最突出的问题是非法使用违禁药物及有毒有害物质行为屡禁不止。这些问题时有反复, 比如个别地区出现在互联网上公开销售瘦肉精、莱克多巴胺问题, 个别产品出现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及孔雀石绿、硝基呋喃超标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 很可能会演变成新的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因此, 这次整治活动要求, 种植业产品重点整治违法使用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 畜牧业重点整治生鲜乳和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 渔业重点整治水产苗种生产和养殖过程中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行为。各级农业部门要以对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 严格按照农业部的要求, 围绕整治方案确定的目标和重点, 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网络。要一个一个区域、一个一个企业、一个一个基地、一个一个产品地进行整治, 整治一个巩固一个, 彻底消灭监管盲区, 决不留监管死角, 坚决遏制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㈡加强抽查、严格执法强化对农产品违规生产行为的监督检查, 加大监测力度, 重点对主要种植基地、规模养殖场、饲料加工厂、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监测和抽查。全面加强农业执法, 强化执法能力建设, 改善执法装备和条件, 推进综合执法, 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能力和水平。针对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 加大惩处力度, 该曝光的要坚决曝光;该罚款的要坚决罚款;该吊销证照的要坚决吊销;该移送司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要坚决移送, 决不能以罚代刑, 更不能一罚了事。

㈢指导服务、督促整改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规范生产源头, 关键要让广大农民群众、生产企业自觉增强质量安全意识, 掌握高效、清洁农业生产技术。要全面动员农业系统的全体力量, 加强指导, 组织大规模的农业质量安全技术及相关法规培训, 特别要加强禁限用农兽药有关知识的培训, 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 确保法规要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进村入户。要强化督导检查工作, 对重点地区、重点环节和重点案件进行现场指导、督查督办。对于发现的问题, 要督促相关单位或个人及时进行整改, 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㈣完善制度、着眼长远各级农业部门在集中开展专项整治的同时, 要着眼今后的日常监管工作, 要及时总结专项整治的经验, 建立完善一些管长远的制度。比如要完善农产品生产档案记录制度, 建立健全进货查验、购销台帐制度;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总之, 要把专项整治与加强全过程监管结合起来, 把执法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 把整治与行业自律、诚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 使每一项工作措施既能迅速见效, 又能发挥长远的作用, 收到长远的效果。

最后, 我想对整治活动再提几点要求。

第一, 要组织领导到位。为顺利完成整治任务, 我部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工作小组, 抽调得力人员进行集中办公, 负责统筹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和执法年活动的有关工作。各地也要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 抽调得力骨干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 分管负责人要直接抓。不仅要听汇报, 还要直接研究制定具体行动方案, 分解落实工作任务;不仅要开会部署, 还要靠前指挥, 全面掌握实际情况, 及时解决问题, 完善政策措施。

第二, 要责任落实到位。推进整治工作是一项硬任务, 必须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 逐级落实责任。围绕整治活动的总体要求, 抓紧将各项职责任务明确到具体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员, 落实到每个地区、每个县、每个乡镇、每个村、每个生产经营者, 做到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对整治的各项措施, 都要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 增强整治方案的执行力, 提高实效性。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对整治不力而发生重大事件的, 要依照特别规定追究责任。

第三, 要沟通协调到位。各级农业部门要与卫生、工商、质检等部门加强沟通、主动协调、相互配合, 系统内各行业也要密切联系、相互支持、搞好衔接, 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畅通信息渠道, 及时反馈情况, 各省要定期向我部整治工作小组和有关牵头司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要综合各整治行动参与部门的信息, 有综述、有查处情况、有产品合格率等量化指标, 及时体现整治进展和成效。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 应立即报告。

第四, 要条件保障到位。各级农业部门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 切实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 争取更多的支持和投入,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日常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 保障顺利开展整治活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 大力宣传整治成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知识, 倡导安全生产、放心消费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同志们, 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 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寄予的殷切期望, 是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完成的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 振奋精神, 迎难而上, 不断开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新局面, 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篇4:律师队伍助推依法行政工作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贵州省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我省推进依法治省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做好准备,筹备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建设法治贵州,为确保我省实现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提供法治保障。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到2020年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推进依法行政”任务、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以来,我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打下了有力基础。四中全会公报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二、律师队伍服务于我省依法行政的现状

贵州省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广泛开展依法行政培训,部分地方政府建立了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积极推动各级各部门强化行政决策、政府立法、行政执法等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据统计,近年来,贵州各级各部门法制机构配合有关部门通过公务员通用能力培训、公务员初任培训、领导干部培训等形式,讲解依法行政知识,受训干部达数十万人次。9个市州和大部分县级政府以及部分省级行政机关逐步建立健全了行政决策机制。80%的县级政府出台规范性文件都交由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起草或者进行合法性审查,省公安、工商等部门建立了重大行政行为事前送法制机构审查制度。但是,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仅靠培训和法制机构的合法性审查还远远不够,律师队伍通过提供法律服务推进依法行政将成为重要和有效的途径之一。担任法律顾问、担任公职律师、组建法律服务团队、介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目前我省律师队伍服务于依法行政工作的主要方式。建立律师顾问制度、公职律师制度,是推进依法治国,促进依法行政的需要。

三、关于律师队伍助推我省依法行政的建议

1.通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积极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工作

律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工作者,不是公务员,律师为政府提供的服务属于有偿服务。一直以来,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经费保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013年4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的意见》,该《意见》从保障措施方面对经费保障作出明确规定,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经费(包括法律顾问固定报酬、具体案件代理费、法律顾问室日常业务经费等)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法律顾问室对聘请的政府法律顾问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支付一定报酬。2014年1月,司法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其中的“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提出:深化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推动在省、市、县三级普遍建立政府律师法律顾问团,协助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引导律师积极参与信访、调解、群体性案(事)件处置和社区工作等公益法律服务,服务群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该《意见》的“切实落实保障措施”中进一步要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将公共法律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争取将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项目,探索编制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政府采购目录”,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常态化、可持续。

2.组建法律服务团队介入全省各新区(开发区)的规范化建设

我省应利用好已经组建的法律服务团队的专业特长和各自的优势,组织他们到全省在建或拟建的各个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调研,对如何引领我省的专业法律服务团队到各新区开展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并积极与各新区主管部门进行沟通,由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以助推全省各新区的规范化建设。

3.在全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司法部于2014年1月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下发了《司法部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将“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列为构建公共法律网络的主要任务之一,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服务业务工作之间有机协调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县(市、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社区)法律服务点(窗口),在政府已设立的政务服务平台设立法律服务窗口等方式,集中受理和解决群众的法律服务事项,提供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全面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司法所在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将司法所真正打造成化解矛盾、宣传法治、服务群众的一线综合平台,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乡镇、街道全覆盖。根据司法部的《意见》,我省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做好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及时制定本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建设标准。我省应以遵义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为平台,深入遵义市及其他市州进行调研,广泛听取意见,总结经验,制定实施意见,依法报省人民政府批准,以尽快构建好省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篇5:依法行政工作领导讲话

刚才,领导小组办公室简要汇报了去年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并就20xx年工作要点作了说明。大家围绕今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进行了审议,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请领导小组办公室修改完善后印发执行。

总体来看,去年我们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在省委的坚强领导和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省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政府立法工作得到加强,行政决策水平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更加规范,依法行政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我们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从保障改革发展目标实现的高度出发来充分认识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战略部署,对法治政府建设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我们要把建设法治政府和加强依法行政作为政府系统学习贯彻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点之一,从保障改革发展目标实现的高度来切实抓好落实。

第一,依法行政是实现改革总目标的重要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将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安排部署。刚刚闭幕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依法行政既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我们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内在要求。必须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体现在政府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高我们推动改革的能力和本领,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保障改革发展目标实现。

第二,依法行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加强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动力和根本保障。我省要实现视察时提出的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必须把依法行政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立足省情,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紧贴实际,牢固树立抓法治就是抓改革、抓发展的理念,依法履职尽责,推进依法行政,通过法治政府建设,推动制度健全完善,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二、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需求出发来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

今年是中央确定的改革年。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把政府立法与改革决策部署更好的结合起来,抓紧制定和修订同全面深化改革相关的法律,从法律制度上推动和落实改革举措,充分发挥政府立法在引领、推进和保障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一要突出立法重点。今年政府立法工作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安排,着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从服务改革、群众最期盼的领域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着手。中央已经明确和看准了的改革事项中涉及到的法规修订完善工作,要抓紧做好调研和修订完善工作,重点推进保障改革、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和政府自身建设等领域的立法,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政府立法工作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一些社会关注度高、实践急需、条件相对成熟的立法项目,要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起草完善,尽早出台。省政府各部门要对照三中全会要求,全面梳理涉及本部门、本系统的行政法规,3月底前拿出修订意见报省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由省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分轻重缓急,作为今年立法工作重点明确下来。二要创新立法机制。要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广运用网络征求意见等有效形式,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实体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对政府立法工作的意见建议,扩大立法的公众参与度,保证群众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得到充分体现。要坚决克服地方保护和利益部门化倾向,坚持问题导向,让政府立法真正体现民智、反映民意,解决实际问题。三要坚持“立改废”并举。对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方向、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碍社会公正实现,或与上位法不一致、相互之间不协调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及时进行清理,该废止的废止,该修订的修订,保证立法和制度建设与时俱进。尤其要通过“立改废”工作防治和解决部门利益法制化的问题。四要切实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管。严格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积极推行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制度,坚决纠正内容违法违规的“问题文件”,确保法制统一。

三、从提高政府公信力的要求出发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行政执法直接面对群众,是政府依法行政最直接的体现,关乎政府的形象。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多与执法不规范有关。今年,要在做好第四轮持证执法工作,加强执法主体资格管理、严格培训考试、全面落实持证上岗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三中全会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要求,突出抓好四个方面。一要按照“减少执法层级、下移执法重心”的要求,着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农资打假、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基层执法力量,解决基层执法能力与执法任务不适应的问题。二要探索建立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积极推行市级综合执法。由省政府法制办会同省编办抓紧研究提出开展市级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导嘉峪关、定西两市学习上海浦东等地综合执法的先进经验,先行开展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工作逐步推开。相关部门要配合做好有关职能的调整,坚持改进和创新并重,切实解决多头执法、交叉执法的问题。要理顺城管执法体制,严格依法审批,有针对性地加强整改,全面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三要全面落实行政执法经费财政保障机制,开展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坚决纠正以罚定支、返还罚款和下达罚款指标的违规行为,防止和克服执法中的利益驱动。四要加强与检察机关的协调联系,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防止有案不立、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的现象。同时要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切实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树立法治政府良好形象。

四、从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的角度出发来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篇6: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周五,张庆军市长主持召开了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与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全市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刚才,高明同志传达了省委、省政府有关会议精神;吴昌文同志通报20**年全市依法行工作考核情况;刘浏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包河区政府、市规划局进行了交流发言,他们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及其法制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依法行政考核连续六年在全省位居第一;在《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中,我市排名在全国百城中跃居第13 位,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下面,就进一步做好今年的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强化看齐意识,切实增强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党的以来,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特别强调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去年12 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 年)》,对建设法治政府作出了权威的顶层设计和明确的规划引领,目标、任务、要求、措施都非常具体。省委制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意见,对建设法治安徽提出了明确要求。去年初,我市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要把合肥建成全省示范、全国一流法治城市的总体目标,依法治市的步伐加快提速;今年2 月,市政府正式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明确了我市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书”和“路线图”。

“十三五”是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的决胜时期,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已经成为未来合肥发展的主旋律和关键词,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合肥实践对法治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深入研究分析当前我市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切实推进政府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确保到2020 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二、突出工作重点,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20** 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的第一年,全市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要坚持以贯彻四中全会《决定》为统揽,以推进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为主线,以落实《合肥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为抓手,牢牢把握法治在保障改革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规范引领作用,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这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首要任务和必然要求。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政府依法全面履职,协同推进“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解决好放权不同步、不到位、不协调、不衔接的问题。着力加强对政府权力运行的监管,把事中事后监管纳入法治轨道,实现依法监管、全程监管、动态监管。要进一步完善权力清单运行平台,建立健全有效制约和监督检查机制,加大问责追责力度,确保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二是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依法科学决策是行政权力运行的基本准则。要全面落实《合肥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的实施意见》以及合法性审查等“2+7 ”配套文件;特别是要把合法性审查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和刚性约束落实到县(市)区和各部门,探索构建更健全、更严格、更规范的合法性审查机制;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推进市级法律智库建设,健全决策咨询平台。拓展政府法律顾问服务范围,实现县(市)区法律顾问服务全覆盖,有条件的县区要向乡镇(街道)、村居延伸。

三是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 要贯彻落实新的《立法法》和新修订的《合肥市政府规章制定程序规定》,完善政府立法制度体系,科学编制立法计划,加强重点领域政府立法,确保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立法进程与发展进程相适应。拓宽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渠道,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对争议较大的重大立法事项实行第三方评估,推进科学民主立法。围绕立法重点,加强调研论证,完善立法环节,常态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要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完善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加大日常检查与重点督查力度。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及时清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与创新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行政执法是全面正确实施法律法规的关键环节。要按照减少层级、整合队伍、重心下移的原则,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开展县级重点领域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推动执法权向乡镇延伸。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明确城管执法范围与边界,健全城管执法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健全“两法衔接”机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深化群众公议和案卷评查工作,推进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开,全面提升执法行为规范度与公信力。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研究出台《执法辅助人员管理办法》,规范辅助人员管理。要依托法制监督平台,完善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打造“制度+ 科技”的法制监督合肥模式,在全省争一流、在全国创品牌。

五是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法制手段是化解行政争议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要主动适应新《行政诉讼法》实施需要, 改革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机制,健全配强行政复议机构,确保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职责任务相适应。要完善配套工作制度,健全案件审理机制,试点行政复议决定书网上公开工作,加快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委员会作用,依法、及时、有效化解行政争议。要加强法制与信访、司法工作的沟通交流,推动行政复议与信访、调解有效衔接,健全诉与非诉相互衔接的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确保依法化解社会矛盾。

三、严格责任落实,开创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新局面

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政府权力运行的“标尺”和“落脚点”。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与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 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上想办法,在凝聚依法行政合力上下功夫,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全力保障合肥法治建设事业稳步推进。

一要加强组织保障。 要充分发挥全市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立足全市发展大局谋划推动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结合实际研究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的具体实施方案,健全制度机制,加强工作谋划,进一步增强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系统性。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强化任务传导,拉紧责任链条,强化考评督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各级政府法制机构要找准定位,积极作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当好法治政府建设的参谋助手。

二要解决突出问题。 法治建设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都在基层。各地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对照顶层目标和衡量标准,认真分析短板弱项,抓好工作着力点和关键点。要解决好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强的问题,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同时,强化学法用法培训,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用法能力。解决好各县(市)区工作开展不平衡的问题,既要充分发挥依法行政考核导向作用,加强工作交流,也要因地制宜,挖掘亮点,形成特色。要解决好县(市)区政府法制机构力量薄弱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机构建设,确保规格编制、人员配备与职责任务相适应。要认真处理好坚持依法办事与提升行政效能关系的问题,既要杜绝乱作为、滥作为,也要防止慢作为、不作为,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提升行政效能。

三要发挥带头作用。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各级各部门的 主要负责同志要充分发挥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作用,研究部署工作,定期听取汇报,调度工作进展,督促解决问题;尤其要关心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充实人员编制,加强专业化建设,突破长期制约基层法治建设的瓶颈障碍,保障全市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上一篇:星巴克成功之道下一篇:电子版技术标准文件的管理办法